CGF联合骨移植材料在上颌窦底外提升术同期种植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上颌窦底冲顶提升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

上颌窦底冲顶提升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

上颌窦底冲顶提升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作者:郭平川天津市河西欣爱齿口腔门诊部上颌窦底冲顶提升术,也称为上颌窦闭合式提升术。

目前,上颌窦底冲顶提升术在国际上有许多操作方法,但是最常用、最经济,同时比较可靠的方法,是萨默斯(Summers)医师于1994年提出的使用骨凿开的外科技术。

本文重点介绍该方法的使用技巧和临床病例。

解剖生理学上颌窦是呼吸系统的一部分,内衬一层疏松的结缔组织,表层是一层纤毛柱状细胞。

通常,上颌窦前壁就是尖牙牙根远中的尖牙窝,与眶下孔穿出的神经血管丛相距极近。

此区域骨壁十分菲薄,上颌窦外侧壁延伸至颧弓,并可能深入颧骨内。

有些窦腔内部存在不同高度与方向的间隔,形成多房结构。

上颌窦与鼻腔通过窦口――鼻窦复合体相通,也与额窦、蝶窦和筛窦三者的连接处很近。

上颌窦底的这些表面特征对于上颌窦底提升术的术式设计影响显著。

尽管上颌窦衬里的血供较差,但上颌窦血供丰富。

有上颌动脉分支的为眶下动脉、上牙槽动脉、鼻旁动脉和腭大动脉等。

临床上,可使用曲面体层放射线法及CT扫描方法对上额窦及可用骨量进行评估。

其中曲面体层放射线法可提供多数病例的硬腭致密影像,为治疗计划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图1);而使用CT扫描可提供骨密度信息。

如骨高度、密度、牙槽嵴的方向位置,皮质骨和松质骨的特点,上颌窦黏膜厚度,病理状态等。

显然,在上颌窦底提升术中,CT扫描影像的信息对于手术设计和减少治疗风险非常重要。

图1 采用曲面体层放射线法评估上颌窦底冲顶提升术的适应证临床上,上颌窦底冲顶提升术的适应证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①上颌窦无病变组织及炎症,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上颌窦黏膜增厚并不是禁忌证。

②上颌窦底骨宽度应大于8mm,骨高度不少于6mm至10mm之间。

小于5mm应慎重使用上颌窦底冲顶提升术。

Summers上颌窦闭合式提升技术1994年,Summers医师设计了一套骨凿,骨凿最前端的直径为1.8mm、2.0mm、3.0mm、3.2mm,骨凿前端的中心部位凹陷,边缘略为锋利(图2)。

上颌窦提升术在重度萎缩粘颌骨牙种植中的应用

上颌窦提升术在重度萎缩粘颌骨牙种植中的应用

缺 整后 骨量不足,种植 与失败的难题
【 关键词 】 窭: 上颌 骨移植 ; 种植体 : 上领骨
中图分类号 :R 8 72 2 文章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I[_97 2 】7 0 O丌35 (∞20- 3  ̄
M a i a y S n o r Litng i h r p c M a il x l r i usFl o fi n t e At o hi l x a l
Fv a i ay u d r e t¥ I ̄f o o e gals l n o sy o ea 2 i l t s ro ie m x l r n e w n i L l rb n ri i t e u l rd l 1 mpa s i e t n.M m l IL o mu a y n n i s u n i s we h e v d te i l t b n n efc m daitl . 1 r n s re h mpa — o e itr e t me it ey e n a a .3 .6, I m0 ds otr t e s r e ' Reu t 2 n 1 f e u g  ̄ . h sl s T e e w r o U pa tl s rls .n l ia c mp丑 n ft e n l r IU ra n a o a u a i h r ee n n ln o e o ot o ci c l o lit0 }  ̄d l v S 1S ae .a d p r c rdo n 1 a I n n - ga h s o e e se i tgain i rp h w d w U os on e r t 6mo t sp s p mt e Co d  ̄o o n nh ot e i l o v ̄ n u n:S e es l r i a u e sf 1 I u I l n f 【 ∞ l1 0l

单纯上颌窦外提升同期种植术的临床研究

单纯上颌窦外提升同期种植术的临床研究

单纯上颌窦外提升同期种植术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不植骨的情况下, 单纯上颌窦外提升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

方法65 例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两组均行上颌窦外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

实验组不植骨, 共植入37 个种植体,对照组则植入人工骨粉, 共植入35 个种植体。

结果所有病例的72 个种植体均已完成修复治疗, 随访3-36 个月, 平均随访24 个月, 均无种植体松动脱落, 咀嚼功能正常。

不植骨组比植骨组平均手术时间短,但二期修复时间长,两组的上颌窦穿孔率无差别。

结论发现植骨与否对种植体的近期成功率没有影响,不植骨单纯上颌窦外提升同期种植术是可行的。

【关键词】上颌窦提升同期种植牙槽嵴高度【中图分类号】R7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8-0107-02种植牙美观,而且坚固耐用,被誉为是人类的第三副牙齿。

随着几十年的发展,其已经成为牙齿缺失的主要修复方式。

现阶段其正向治疗规范化和临床操作简单化的方向发展。

对于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病例,现在主要采用上颌窦提升术并植入骨组织替代材料同期或延期植入种植体的治疗方式,均能取得很好的修复效果。

我们在临床上发现单纯上颌窦外提升术同期不植骨种植术也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且简化了临床操作。

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科种植中心于2008 年7 月至2011 年7 月间对65 例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病例,按随机数法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5 例进行单纯的上颌窦提升术,在不植骨的情况下植入I T I 种植体37 个;对照组30 例进行上颌窦提升术同期植入骨粉和ITI 种植体,植入ITI 种植体35 个。

病例年龄30-65 岁,男性38 人,女性27 人,共植入种植体72 颗。

材料:采用瑞士Straumann 的 ITI 螺纹柱状种植体,大颗粒喷砂酸蚀(SLA) 表面处理;骨挤压器采用Straumann 系统配套的骨挤压器;对照组植入骨粉为山西奥瑞的同种异体冻干骨粉。

上颌窦提升术骨替代材料的研究进展

上颌窦提升术骨替代材料的研究进展

上颌窦提升术骨替代材料的研究进展高萍;王旭霞【摘要】上颌后牙区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导致了上颌后牙缺失后垂直骨量丧失严重,限制了上颌后牙区口腔种植的适应证,增加了种植手术的风险,成为临床上种植义齿修复的主要障碍.上颌窦提升术可以改善萎缩性上颌骨的牙槽嵴高度,而植骨材料的应用可充分解决上颌后部种植骨量不足的问题.本文介绍了上颌窦提升术中,骨替代材料的研究应用情况.%Ridge resorption is the consequence of tooth loss. When the residual bone volume is too diminished and direct replacement of the missing tooth with a dental implant is unsuitable, it may be necessary to augment the deficient ridge prior to dental implant placement. Various reconstructive materials to augment the alveolar bone ridge for osteointegrated dental implants are widely used. Non-vascularized bone, allogenic bone, and artificial bone substitutes are used in sinus lift to segment the sinus floor.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recent advances of bone substitute materials in maxillary sinus lift surgery.【期刊名称】《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年(卷),期】2017(027)004【总页数】4页(P295-298)【关键词】上颌窦提升;骨替代材料;种植【作者】高萍;王旭霞【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山东济南 250012;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山东济南 25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2.1上颌后牙的缺失,牙槽骨不断的丧失以及上颌窦腔的气化,导致上颌窦不断扩大及上颌后牙牙槽骨宽度和高度明显下降,从而增加了种植手术的风险,限制了上颌后牙区口腔种植的适应证[1],而上颌窦底提升术(maxillary sinus augmentation,MSA)是上颌磨牙区骨量不足的常规治疗方法。

CBCT引导下的上颌窦提升术与GBR技术在后牙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CBCT引导下的上颌窦提升术与GBR技术在后牙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CBCT引导下的上颌窦提升术与GBR技术在后牙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随着口腔种植技术的不断发展,种植修复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牙齿修复方式,特别是对于后牙缺失患者。

而在后牙种植修复中,上颌后牙的缺失患者往往伴随着上颌窦底骨质的严重吸收,因此上颌窦提升术与GBR技术成为了常用的修复方式之一。

本文将从CBCT引导下的上颌窦提升术与GBR技术的原理与临床应用展开讨论,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一、 CBCT引导下的上颌窦提升术1. 原理上颌窦提升术是一种通过提升上颌窦底膜,增加上颌窦突出部骨量的手术方式。

在临床实践中,CBCT引导下的上颌窦提升术借助CBCT三维重建技术,通过对患者上颌骨结构的全面观察和评估,确定上颌窦内部骨质的高度和质量,并通过计算和模拟的方式精确地确定提升上颌窦的位置和角度,从而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成功率。

2. 临床应用CBCT引导下的上颌窦提升术能够对患者上颌窦内部骨质进行全面观察和评估,避免了传统X光片无法观察到的局部遗漏和影响的情况,提高了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

CBCT引导下的上颌窦提升术使得手术计划更加科学和精准,通过模拟和计算的方式确定手术位置和角度,避免了传统手术中对术中判断的依赖,降低了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CBCT引导下的上颌窦提升术可以减少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愈合时间,提高了手术的效率和患者的手术体验。

二、 GBR技术GBR技术,即骨增生植入术,是一种通过植入生物活性骨粉或人工骨粉,并覆盖生物膜或人工膜的方式,促进患者骨组织愈合和再生的技术。

GBR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以下优势:GBR技术可以通过临床医生的巧妙操作和丰富经验,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和有效的骨组织再生方式,降低了手术的并发症和失败率。

在后牙种植修复中,上颌窦提升术与GBR技术通常作为搭桥的修复方式,以提高后牙种植修复的成功率和效果。

CBCT引导下的上颌窦提升术通过确定提升上颌窦的位置和角度,准确地提高了上颌窦底骨量,为后续种植体的植入提供了充足的骨质支持。

“改良”上颌窦底提升

“改良”上颌窦底提升

“改良”上颌窦底提升
孙晓琳;罗嘉欣
【期刊名称】《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年(卷),期】2024(29)2
【摘要】上颌后牙缺失时,由于缺乏牙的功能性刺激以及上颌窦气化作用导致种植所需的剩余骨高度不足,剩余骨量无法保证种植体的初始稳定性时,需要采取上颌窦底提升增加上颌后牙区骨量。

“改良”上颌窦底内提升是通过使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在内镜(endoscope)辅助下实现同期植入种植体(simultaneous implants placement)的一种改良的、微创的牙槽嵴入路上颌窦底提升(sinus floor elevation),简称“PESS”。

“PESS”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上颌窦底提升,减小了手术创伤。

本文阐述了“PESS”的原理、适应证、临床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以期为“PESS”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总页数】9页(P118-126)
【作者】孙晓琳;罗嘉欣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种植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3.6
【相关文献】
1.上颌窦底冲顶提升法与CAS-KIT工具提升法在上颌窦底提升术并同期种植患者的应用比较
2.上颌窦底冲顶提升法与CAS-KIT工具提升法在上颌窦底提升术中的
应用比较3.上颌窦底提升中骨增量材料的专家共识:生物活性制剂、细胞疗法与不植入骨增量材料的上颌窦底提升4.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联合上颌窦底提升术在老年凹面型上颌窦底形态患者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颌窦提升技术的应用研究

上颌窦提升技术的应用研究

上颌窦提升技术的应用研究作者:李元帅韩泽民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09期随着口腔技术的不断发展,种植牙已渐渐成为缺失牙的主流修复方式。

上颌后牙区缺失,常因牙槽嵴吸收,解剖因素及骨质疏松等原因导致种植牙所需的牙槽骨骨量不足,影响修复[1]。

1996年国际种植牙年会上上颌窦提升术被公认为有效解决上颌骨萎缩、牙槽嵴高度不够的一种方法[2]。

它的关键在于完整无损地剥离和提升上颌窦底粘膜。

按照手术路径,上颌窦提升术可分为上颌窦侧壁开窗法和经牙槽突上颌窦底提升法。

1上颌窦侧壁开窗法上颌窦侧壁开窗法是最早提出的上颌窦提升术,1975年由Tatum医生首先提出[3]。

上颌窦区剩余牙槽突的高度(一般为6~7 mm)低于拟植入种植体的最低长度或伴有牙槽突宽度不足,即可视为上颌窦侧壁开窗法的适应证。

临床应用时可根据植入区具体情况,选择同期或者延期植入种植体,判断的依据是植入体是否能获得良好的初期稳定性。

若窦嵴距过低,骨密度过差,无法保证种植体有良好的初期稳定性,应在一期手术行上颌窦开窗植骨,并待5~6个月成骨后再行二期种植体植入术。

若窦嵴距达到5 mm以上,可以保证种植体的初始稳定性,是目前比较公认的可以行同期种植体植入术的范围[4-5]。

随着种植器械以及骨移植材料的不断完善更新,以及通过术前曲面断层及CT的联合应用,使上颌窦提升术中的创伤逐渐减小,可提升的高度有效增加,为改变传统的治疗进程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可行性。

Matthias[6]等通过动物实验得出的结论,上颌窦外提升植骨同期牙种植,窦嵴距即使仅为2 mm,也可以使种植体获得初始稳定性,并使种植体也能获得骨整合界面。

近来有报道,有学者[7]在临床应用上也证明了此观点。

Manso[8]等对窦嵴距同期植入的优点:①无需二次手术,手术创伤减小,适应证范围扩大。

②骨移植材料与上颌窦底以及侧壁接触固位,种植体被包围在其中,使种植体的稳定性得到提高。

③种植体与自体骨愈合的接触面积有效增加,提高了远期成功率。

上颌窦内提升同期植入短种植体的临床应用

上颌窦内提升同期植入短种植体的临床应用
i pa t lc me t m l n a e p n
HU Jn - u H G Y n S E in De at n f tmaoo y H n z o o p a o h j n rvn il rso i y , ON a , H N L a( p r g — me t o tlg , a g h uH s i l f ei gPo ic p f oS t Z a a Co C i s e p 。A me oi oc , a g h u3 0 1C ia hn eP o lS r dP l eF re H n z o 1 5 ,hn ) e e c 0
is r d 3 h r i l n s p o iin l e tr t nwa o e 6mo t s a e mea r w r x d b i g s o ea o h r6mo t slt d n et 7s o e t mp a t , r v s a r so ai sd n nh td, t c o n o e rd ewa n t e n e o o l l i f d n h a
a rp y e p se ir x l r go . t h i o tr o o ma i a yr in l e
K y WO d : o aie tr a i u o r lv t n S o t mp a t S c e sr t e r s L c z d i e l sn s o e ai ; h r l n ; u c s ae l n n l f e o i
武 警 医学 院学 报
Ac aAc de a e i ia t a mi eM d cn eCPAF
第 1 卷第 l 期 2 1 年 l 月 9 1 00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GF联合骨移植材料在上颌窦底外提升术同期种植中的应用摘要】目的:观察分析CGF联合骨移植材料在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种植中的应
用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2016年3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11例
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患者,采用CGF联合骨移植材料小颗粒骨粉(Geistlich(Bio-Oss)12枚种植体在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种植在上颌窦内,使用胶原膜覆盖骨窗。

并对患者术后种植体初期稳定性、上颌窦底提升高度、骨结合情况进行观察分析。

结果:通过观察所有患者术后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及骨结合情况良好,上颌窦底提
升高度5.6~8.9mm,平均7.6mm,12枚种植体在使用过程中,未出现松动脱落
现象。

结论:针对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患者,采取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使用CGF联合骨移植材料植骨,可以有效提升上颌窦底高度,使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及
骨结合情况达到理想效果。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CGF联合骨移植材料;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种植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9-0216-03
上颌后牙区缺失牙严重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临床常用的修复方法有固定桥
修复、活动修复、种植修复等三种修复法,但临床应用中发现,固定桥修复对患
者剩余基牙的要求较高,活动修复的效果较差,常得不到患者的满意[1]。

近年来
采用的CGF联合骨移植材料在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得到了广大上颌
后牙区缺失牙伴骨量不足患者的一致认可,该方法可通过植入骨粉达到增加骨高
度的目的,而且术后种植体初期的稳定性较高,骨结合情况良好[2]。

为此,我院
将CGF联合骨移植材料在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种植中的应用效果,做进一步的观
察分析。

结果显示,该方法的应用效果显著,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2016年3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11例上颌后牙区
骨量不足患者,其中包括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5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
为(42.50±3.20)岁,采用CGF联合骨移植材料小颗粒骨粉并且12枚种植体在上
颌窦底提升术同期种植在上颌窦内,使用胶原膜覆盖骨窗。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检查核实病情均为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患者,上颌后牙区可用
骨高度3~4mm者,身体健康者,并自愿签署本次观察研究治疗同意书。

排除标准:邻牙有炎症及修复体及吸烟患者,口腔卫生及牙维护习惯较差者,不能良好
的配合治疗者。

1.3 应用器械及材料
器械:采用Bienair种植机,材料:韩国Dio种植体,瑞士bio-oss骨粉,bio-gide骨膜。

1.4 方法
1.4.1备制CGF 备制CGF采用2支10ml真空管采集患者静脉血9~10ml,放
入离心加速机中旋转12分钟,取2支试管中的纤维蛋白层和红细胞层,放入稀
释后的抗生素容器中。

1.4.2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种植术前对患处进行X线检查,观察患处详细情况,见图1~3,患者准备好后首先采用洗必泰含漱液口含30秒,然后消毒铺巾,使用阿替卡因浸润麻醉。

在缺牙区嵴顶偏腭侧直线和近中颊侧附加切口,翻瓣后
显露上颌窦前外侧壁,将上颌骨前外侧壁充分暴露。

使用球钻开椭圆形窗口,大
约13mm左右长度、8mm左右宽度,边缘约离上颌窦底3mm左右。

用器械取出
窗口骨块,然后将窦底粘膜完整剥离,向内上翻起,观察上颌窦粘膜是否破损。

先将CGF与小颗粒骨粉混合后植入上颌窦内至预定高度,再备洞植入种植体,对
取下的骨块进行复位,窗口采用胶原膜覆盖,待4到6个月骨结合完成后行二期
手术及冠修复。

3.讨论
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是因为天然牙拔除后,导致牙槽嵴宽度尤其是可用骨高度减少,丧
失二分之一左右的牙槽骨量,而因骨质丧失引发唇侧骨板塌陷失去丰满度,最终出现牙龈退
缩等问题[3]。

临床针对此类问题常用的修复方法有固定桥修复、活动修复法等,但临床应用
中发现,固定桥修复对患者剩余基牙的要求较高,修复过程比较困难,而活动修复的效果较差,常得不到患者的满意。

近年来采用的CGF联合骨移植材料对拔牙位点保存起到良好的作用,同时配合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植入骨粉法,在治疗过程中,得到了广大上颌后牙区骨量
不足患者的一致认可,通过植入骨粉达到增加骨高度的目的,而且术后种植体初期稳定性良好,六个月后骨结合良好,为此,我院将CGF联合骨移植材料在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植入种
植体的应用效果,做进一步的观察分析。

结果显示,该方法中的CGF(浓缩生长因子)是新
一代的自身血浆提取物,采用特殊的离心方法分离后制备而成,去除了以往备制的中间环节,CGF是医疗领域中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成骨质量,将术区成骨时间缩短,
促进组织愈合速度,同时联合骨移植材料植骨,可以有效提升上颌窦底高度,使种植体稳定
性及骨结合情况达到理想效果,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5]。

【参考文献】
[1]李超,王天祥,邹高峰等CGF技术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2(17):24-26.
[2]李娜,刘敏.不同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 2016,(21):36-37.
[3]何婷婷,杨琴秋,万永,孙勇.下颌第一磨牙拔牙后即刻种植的临床观察[J].西南国防医药, 2015,(3):722-723.
[4]童庆春,张兴文.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应用短种植体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
杂志,2014,(3):521-522.
[5]徐泓,徐良鹏.CGF在口腔种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4,(12):56-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