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11醉翁亭记欧阳修

夯实基础巩固知识

预习自测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环滁.(chú)翼.然(yì)林霏.(fēi)

岩穴.(xué) huì(晦)明酒洌.(liè)

山肴.(yáo) 野sù(蔌) 阴翳.(yì)

yì(弈)者胜饮少辄.醉(zhé)

宴hān(酣)之乐gōngchóu(觥筹)交错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有亭翼然

..临于泉上者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2)名.之者谁名:命名

(3)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趣,情趣

(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寄托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开:散开

(6)野芳发

..而幽香芳:花

发:开放

(7)佳木秀.而繁阴秀:茂盛

(8)伛偻提携

....

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提携: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

(9)临溪而渔.渔:捕鱼

(10)泉香而酒洌.洌:清

(11)苍颜

..白发苍颜:容颜苍老

(12)颓然

..乎其间者

颓然:原指精神不振,这里形容醉态

(13)已而

..夕阳在山已而:不久

(14)树林阴翳.翳:遮盖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多义词。

(1)归云归而岩穴暝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吾谁与归

凝聚、聚拢

回去

归依

(2)霏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若夫淫雨霏霏

弥漫的云气

雨雪纷纷而下的样子

(3)谓太守自谓也

太守谓谁

称呼

为是

(4)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溪而渔

把酒临风

居高面下

面对

(5)乐山水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趣

快乐

以 为乐

(6)于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7)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佳木秀而繁阴

秀丽

茂盛

4.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杂然/而前陈者

B.负者/歌于途

C.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解析】C项,正确的停顿应为“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5.翻译下列句子。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啊。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4)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树林枝叶茂密成荫,飞鸟上上下下鸣叫,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

6.指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比喻)

(2)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设问)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对偶) 7.根据要求填空。

(1)《醉翁亭记》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和俗语流传至今。如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的“觥筹交错”,比喻事情经过挫折后出现转机的“峰回路转”,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的“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真相大白的“水落石出”。

(2)本文中,描写琅琊山朝暮之景的语句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

山间之朝暮也”。

(3)本文中,描写琅琊山四季之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

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4)本文中,“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明,太守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5)他并不是为钓鱼而钓鱼,他钓鱼不过是为了修养身心,真可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用《醉翁亭记》中原句回答)

基础运用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站在亭前望去,满眼皆是一片浓碧。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就连脚下盘旋曲折的石径,也印满苔痕,点点鲜绿。踩着潮润柔滑的石阶,小心翼翼,拾级而上。越向高处,树越密,绿意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怅wǎng间,忽闻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祥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xī戏忘返的孩子。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石径.(jìng)怅wǎng(惘)xī(嬉)戏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安祥”,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安详”。

(3)文中“小心翼翼”的意思是形容举动十分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拾级而上”中,“拾级”的意思是逐级登阶。

(4)文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9.九(4)班要在9月13日下午4点举办一次“安徽在我心中”的主题班会活动,目的在于让同学们了解安徽,激发热爱家乡之情。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班会打算邀请其他班级的部分同学参加,请你以班委会的名义在班会开始的前一天出一则通知。

示例:

通知

九(4)班“安徽在我心中”主题班会定于明天下午4点整在本班教室举行,欢迎受邀请的其他班级同学届时前来观摩。谢谢!

九(4)班班委会

9月12日(2)下面是主持人写的一则开场白,请你帮忙完成一些问题。

八百里奔腾皖江东西横贯,七千万江淮儿女在她的哺育下充满昂扬斗志。我们安徽可谓物华天宝:铜陵有铜,两淮有煤,水东有蜜枣,砀山有梨;北有凤阳花鼓,南有安庆黄梅……安徽

更是一个的地方:七十二峰秀丽黄山遐迩闻名,天地灵秀孕育了无数优秀儿女;吴敬

梓看破封建科举著有《儒林外史》,邓稼先抛弃海外荣华成为“两弹元勋”;方苞、陈独秀等文化名人传扬清史,更有戴安澜、等民族英雄享誉中华。作为安徽人,我们无比自豪!

我宣布“安徽在我心中”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①主持人请你帮她把画线句子改成能和前面一句形成对偶的句子,你应该这样改:七千万江淮儿女斗志昂扬。

②主持人请你帮她在文中第一处横线上填写一个概括下文内容的成语,这个成语应该用

“人杰地灵”。

③主持人想让你帮她在文中第二处横线上再补充一个民族英雄。你补充的民族英雄是示例:丁汝昌。(文中已出现的不能使用)

④你发现开场白中用错了一个词,这个词是“清史”,应改为“青史”。

(3)对于本次主题班会,你筹划了哪些活动内容?(至少引出四项)

示例:歌颂安徽的诗歌朗诵会、安徽历史地理知识问答、安徽特产我来说、表演颂扬安徽的歌舞、谈安徽未来之畅想等。(只要是适宜于在班级开展,且符合班会主题的活动形式都可以)

阅读探究拓展延伸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至于负者歌于途”到“太守醉也”,回答下面的问题。

10.翻译下列句子。

(1)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用泉水酿酒,泉水甜,酒水清。

(2)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11.选段共四句话,从原文中找出四个最能概括其内容的短语,依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12.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颓然乎其间”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借酒浇愁的样子。

B.“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

C.“至于”一词把文章推进一层,由写欣赏美景之乐转而写众人游宴之乐。

D.这段文字以醉翁亭的美丽风光为背景,描绘出一幅与民同乐图,同时间接表现了太守治滁的政绩。

1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中“太守之乐”的积极意义的理解。

从文中可以看出,在太守的治理下,人们生活安定快乐,而太守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体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作者虽然遭到贬谪,但他仍有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积极人生态度,他期望百姓安居乐业,追求宁静祥和的生活,希望人们和谐相处。他的理想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共同理想,因此“太守之乐”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14.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现了强烈的忧患意识,而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抒发了“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范仲淹的“忧”与欧阳修的“乐”在本质上有什么联系?请谈谈你的看法。“忧”与“乐”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范仲淹无论位居高官还是退居民间,都挂念国家、百姓;欧阳修虽然遭到贬谪而失意,仍积极施政,与百姓同乐。他们都心忧天下,以天下苍生为念,始终关心百姓疾苦。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回答问题。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晦.明变化者晦:暗

(2)佳木秀.而繁阴秀:茂盛

(3)山间之四时.也时:季节

(4)予观夫.巴陵胜状夫:代词,那

(5)前人之述备.矣备:全面,详尽

16.翻译下列句子。

(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像那太阳出来以后,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2)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虽然如此,那么(岳阳楼)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

17.请分别写出两段选文中表达观景时的感触的句子。

【甲】文: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乙】文: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8.请从内容、景物特点和写作角度三个方面说说两段选文写景的不同之处。

内容、景物特点:【甲】文写的是琅琊山山景,秀美多变;【乙】文写的是洞庭湖水景,阔大壮观。

写作角度:【甲】文仅从时间角度写早晚、四时之景,【乙】文从空间和时间角度写景。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问题探究答案

问题探究(《醉翁亭记》): 1、结合全文,说说太守到底在“乐”些什么?(2分) 答:山水之乐、宴会之乐、乐人之乐(与民同乐) 2、从景的角度,对下列句子进行赏析。(2分)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答:作者把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糅和在一起,静的山景和动的酿泉,相映成趣。(答出视觉和听觉相结合这个写景的角度,即可得满分) 3、太守为什么“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或为山水之景而醉,为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 4、本文第3段分为四层,请引用原文用三个字短语归纳层意,并用一个字概括人物的心情?答: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乐” 5、“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 答: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所图。 6、最后一段出现了三种“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作者写前两种“乐”的目的是什么? 答:都衬托了“太守之乐”的境界高深。写禽鸟之乐还表现了滁州的山水秀美。写游人之乐是为下文写太守乐作铺垫,反映欧阳修治理有方,这里人民安居乐业。 7、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解释它在文中的意思以及现今的含义。 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 古义: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 今义:比喻本义不在此或别有用心(多含贬义) 成语:峰回路转 古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今义:比喻事情有了转机 成语:水落石出 古义:本意是水落下去了,石头就露出来了 今义:现在多比喻事情的真相大白。 成语:觥筹交错古义: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今义:多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情景。 8、历史上遭贬谪的朝廷弃儿不胜枚举,如流放的屈原,不得志的苏轼,可怜白发生的辛弃疾,重修岳阳楼的藤子京,从这些人身上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答:从他们身上我认识到一个人无论处于何种人生境地,都应积极、乐观地面对,千万不能消沉,沉溺于个人的得失以致一蹶不振,特别是面对竞争,挫折在所难免,要想成就学业、事业,必须有宽广的胸襟和大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所作为。 9、“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描写的是楚人出游的场面。通过这个场面,你感受到什么? 答:滁州百姓生活安乐,太平,富足;太守治理有方。

醉翁亭记练习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练习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琅琊()环滁()晦明() 伛偻()觥筹()林霏() 2.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②泉香而酒洌() ③负者歌于途() ④树林阴翳() 3.填空。 ①《醉翁亭记》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字提挈全篇。文中的脉络关系极为密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结尾部分用____________一句就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的主旨。 ②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____________。 4.课文里连用21个“也”字作句尾。这些“也”,表示了不同的语气和作用。请把下面的判断句中“也”的不同表达作用填在相应括号中。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②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③环滁皆山也。 ④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⑤而乐亦无穷也。 ⑥故自号曰醉翁也。 ⑦庐陵欧阳修也。 表示判断语气的:()

表示解释语气的:() 表示肯定语气的:() 表示感叹语气的:()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5.这个片段写了四种情况,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依次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7.将“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翻译成现代汉语。 8.联系全文看,对作者在这个片段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山水之乐 B.与民同乐 C.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D.“醉”与“乐”的和谐统一 9.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境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一样具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所展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旷达胸襟。 (二)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0.“醒能述以文者”中“文”指《____________》。 11.概括本段大意。 12.把“醉”与“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文(三)第9课《黄山奇石》同步练习D卷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文(三)第9课《黄山奇石》同步练习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积累运用 (共7题;共44分) 1. (9分)给加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Bǔ bo (1)萝卜 ________ 卜算子________ 占卜 ________ (2)眼波横 ________ 骄横 ________ 横线________ 2. (4分)给下列汉字组词,并照样子连一连。 援________ 掷________ 捞________ 缚________ 缭________ 络________ 资________ 贡________ 贷________ 带有“扌”的字(与手部的动作有关)与丝线、布匹有关 带有“纟”的字________ 与钱币、财富有关 带有“贝”的字________ 与手部的动作有关 3. (2分)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①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战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________ ②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淹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________ ③到了旁晚,才看见有人架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扳凳,给严肃沉末的奶牛济奶。________ ④ 金色的晚霞捕在西天,远处禺尔传来气笛声。________

4. (5分)选词填空。 (1)希望盼望 ①妈妈________我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②同学们多么________夏天快快来临,好看到那绽开笑脸的绣球花。 (2)遥望张望 ①夜晚登上泰山________远方,只见万家灯火,晶莹闪烁。 ②他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________着。 5. (6分)给多音字组词。 载:zǎi________zài________挣:zhēng________zhèng________兴: xīng________xìng________ 6. (13分)用多音字组词语。 爪zhǎo________模mú________都dū________ zh uǎ________mó________dōu________ 7. (5分)选择书写正确的词语。 ________A.陡峭B.陡悄 ________A.山蜂B.山峰 二、阅读理解 (共2题;共20分) 8. (12分)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做。 正太郎发现两只老狐狸比起从前毛色黯淡,由于惦记着小狐狸和吃不到充足的食物,明显地消瘦了。正太郎决定给饿着肚子的老狐狸投送食物。每逢家里做过油肉、炸豆腐什么的,正太郎就留一些,扔进地板下面,并且每天把一杯牛奶倒在一只铁碗里。过了一个月,老狐狸和正太郎熟悉了,小狐狸一见正太郎,也会用它那粗糙的粉红色的舌头柔和地舔他的手。有时家里没有别人,正太郎的屋门就会轻轻地响一声,那两只狐狸从稍稍拉开的门缝进来,舔正太郎的手,轻松自在地在屋里踱来踱去。 (1)用‖把这段话分为两层,并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每层的意思。

人教部编版2018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1课 醉翁亭记

人教部编版2018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太守自谓也太守谓谁 B.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 C. 野芳发而幽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D.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太丘舍去 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日出而林霏开而山不加增 B. 醉能同其乐其真无马邪 C. 山间之四时也戴朱缨宝饰之帽 D. 杂然而前陈者然后能改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介绍了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 声”,用听觉置换视觉。一“回”一“转”,方见亭子。 B. 第三段太守颓然与众宾喧哗相映衬,既照应首段太守“饮少辄醉”,又暗含众人 不知太守快乐之意,凸显了作者被贬滁州后的愁苦和愤懑。 C. 本文语言优美,运用了大量的骈散句,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而”和“也”字的 巧妙运用,把整齐的句子断开,使文章带上了散文的韵味。 D.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点睛之笔,“醉翁”之“醉”,不仅因太守酒 量浅,更有沉醉于山水美、滁人和、吏政清等多重含义。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 4.填空。 (1)《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 (朝代) 文学家,和、苏洵、苏辙、韩愈、、、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以神来之笔捕捉到了四时之景的诗情画意,其中描写春 夏之景的句子是:,。作者用“,”两句描绘出山间朝暮的变化,语言精练,对比鲜明。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 5.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 (1)蔚然而深秀者蔚然: (2)醉翁之意不在酒意: (3)日出而林霏开霏: (4)云归而岩穴暝暝: (5)野芳发而幽香芳: (6)伛偻提携伛偻:

醉翁亭记简答题+段意【附较标准答案】

1、“醉翁”的由来是什么?原文回答 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2、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什么? 答:野花发而幽香(春),佳木秀而繁阴(夏),风霜高洁(秋),水落而石出者(冬)。 3、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句子是? 答: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本文第一段的写景顺序是什么? 答:从全景移向局部,由远及近,层层递进,突出主景,引人入胜。 5、第一段写景的作用是什么? 答:交待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引出下文的人和事;为下文写山水之乐铺垫。 6、“而乐亦无穷也”具体指什么? 答:朝暮四时之景和出游之乐。 7、第二段哪个句子将山水之乐具体化了? 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8、本文的主旨句是?如何理解? 答:太守之乐其乐也; 表达了欧阳修与民同乐,随遇而安的旷达胸怀和乐观积极的态度。 9、第四段中“乐”有哪几种情景?那么作者的乐呢? 答:禽鸟之乐、百姓之乐、太守之乐; 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三乐归一,与民同乐。 10、醉翁亭名的由来?答:太守自谓也。 11、请写出本文贯穿主线的句子? 答: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2、第三段写滁人游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把太守宴放在滁人游之后? 答: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园,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表现了太守与民同乐的主旨。(只有百姓和乐,太守才能尽情享受山水。) 13、第三段描写了哪四幅画面?核心画面是什么? 答:滁人游、众宾欢、太守宴、太守醉 14、“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写出了太守怎样的情态?暗写了什么?体现作者什么感情?答:喝得醉醺醺的;暗写太守乐;体现了山水之乐和与民同乐。 (说明太守喝酒情趣的)15、本文破题句?答: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课时训练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课时训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字词书写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琅琊 ..(____)觥.筹(____)林霏.(____)..(____)环滁.(____)晦.明(____)伛偻 二、选择题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蔚.然(茂盛)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辄.醉(就) B.林霏.(雾气)佳木秀.(茂盛、繁茂)醉翁之意.(情趣) C.晦.明(暗)岩穴暝.(昏暗)寓.之酒(寄托) D.负.者(失败)伛偻 ..白发(脸色苍老) ..(腰背弯曲)苍颜 3.下列与“行者休于树”中“于”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负者歌于途 C.多会于此 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4.下面的“而”字表修饰的一项是()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B.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D.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5.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日出而林霏开”是早晨的景色。 B.“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是说酒宴上人人都在欢乐,唯独太守精神不振,自饮自醉。 C.“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中的“丝竹”与“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竹”意思相同。D.“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 三、语言表达 6.全篇共21个“也”字,所表述的语气有三种:A.陈述(用于描写景物);B.肯定(用于介绍人名);C.感叹(用于直抒胸臆)。试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也”字各表现了哪种语气。 (1)环滁皆山也。(____) (2)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____)

第11课《醉翁亭记》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11课《醉翁亭记》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教学重点及其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背诵全文。 2、教学难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其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琊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后来,便写了《醉翁亭记》。 本文是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贬为滁州太守时写的。文章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二、读课文: 1、听读,要求:听清字音,必要时在书上注汉语拼音。 2、正音: 滁( ) 壑( ) 琊( ) 潺( ) 酿( ) 辄( ) 霏( ) 暝( ) 洌( ) 蔌( ) 弈( ) 翳( ) 觥( ) 偻( ) 3、学生互读课文,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错误;各读一遍。 4、指定一位学生朗读,集体纠正读音。 三、疏通全文大意: 1、合作学习:二人合作,参考注解,疏通全文大意。

2、集体解决第1自然段的重点字词: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深秀,幽深秀丽。山行六七里:山行,沿山而行。峰回路转:回,曲折回环。转,盘旋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指亭四角飞檐翘起。临,靠近。名之者谁:名,命名。太守自谓也:谓,称。饮少辄醉:辄,就。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情趣。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之心,领会在心里。寓之酒,寄托在饮酒上。 3、朗读第1段并记熟第1段的字词解释。 4、集体解决第2自然段的重点字词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若夫,“要说那……”“像那……”的意思。林霏,树林里的雾气。云归而岩穴暝:归,聚拢。岩穴,山谷。瞑,昏暗。晦明变化者-:晦,昏暗不明。野芳发而幽香:野芳,野花。幽香,清淡的香气。佳木秀而繁阴:佳木,好的树木。秀,枝叶繁茂。繁,浓密的。风霜高洁:即风高霜洁,形容秋高气爽,霜色洁白。 布置作业 背诵第1、2段并记熟第1、2段的字词解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及其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检查字词解释 2、重点语句翻译 二、小组活动 1、集体解决第3、4自然段的重点字词 (1)第3自然段 伛偻提携:伛偻,老人。提携,小孩。泉香而酒洌:互文,即泉洌而酒香。洌,水清。山肴野蔌:山肴,野味。肴,荤菜。野蔌,野菜。蔌,菜蔬。杂然而前陈者:杂然,错杂。陈,摆放。弈者胜:弈,下棋。 非丝非竹:丝、竹,指音乐。丝,弦乐器。竹,管乐器。觥筹交错:觥,用犀牛角做的酒杯。筹,酒筹。交错,交互错杂。颓然乎其间者: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指醉醺醺的样子。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

11 醉翁亭记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培养文言语感。 2.结合注释疏通文义,了解文本内容,掌握文本写作思路。 3.把握文章的艺术特色,理解虚词在文中的作用。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范仲淹因参与改革被贬,于庆历六年写下《岳阳楼记》,寄托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实际上,这次改革,受到贬谪的除了范仲淹和滕子京之外,还有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大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他于庆历五年被贬谪到滁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也是在此期间,欧阳修在滁州留下了不逊于《岳阳楼记》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 【教学提示】 结合前文教学,有利于学生把握本文写作背景,进而加深学生对作品含义的理解。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 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因此他又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

文章四大家”。 关于“醉翁”与“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岂不为六一乎?” 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醉翁亭记》就是在这个时期写就的。 目标导学二:朗读文章,通文顺字 1.初读文章,结合工具书梳理文章字词。 2.朗读文章,划分文章节奏,标出节奏划分有疑难的语句。 节奏划分示例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奏划分思考 “山行/六七里”为什么不能划分为“山/行六七里”? 明确:“山行”意指“沿着山路走”,“山行”是个状中短语,不能将其割裂。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为什么不能划分为“望之蔚然/而深秀

《醉翁亭记》《醒心亭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题)

(二)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9~12题。(13分) (甲) 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测;山看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欧阳公②作州之二年,构③亭日“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义。既又直④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⑤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⑥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皆公乐哉?乃公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⑦《醒心亭记》注释:①涯:岸边。②欧阳公:即欧阳修。③构:搭建。④直:当,临。⑤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⑥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⑦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1)伛偻提携伛偻: (2)泉香而酒洌洌: (3)杂然而前陈者杂然: (4)则必即丰乐以饮即: 10.下列各组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临溪而渔则必即醒心而望 B.行者休于树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C.以见夫群山之相环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D.醒能述以文者君子深造之以道(《孔孟论学习》 11.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12.(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指什么?(2分) (二)(13分) 9.(1)驼背,指老年人。(2)清。(3)错杂的样子。(4)就,靠近,到。 (4分。每小题1分) 10.B(3分)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黄山奇石》课堂实录

黄山奇石 一、观看录像,揭“奇” 师:(播放介绍黄山风景录像片断。)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黄山奇石(点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奇” 师:谁来读读课题,你觉得“奇”是什么意思? 学生甲:我觉得是奇怪的意思。 学生乙:我觉得是奇特的意思。 师:带着你们对“奇”的理解,一齐把题目读一遍。 生:(齐读课题) 师: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具体写了哪块奇石的样子?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用“”标出这些奇石,在具体介绍的石名旁打个“☆”,读好后小组交流一下。 生:(自由读课文,找奇石,划奇石,小组内交流) 师:(指名学生汇报) 生甲:课文介绍了黄山上的“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些奇石。 生乙:具体介绍的石头是“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 师:(课件依次点击石名,指名一学生读这些奇石) 师:你们觉得黄山石的名字取得怎么样?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甲:我觉得这些石名取得很好,很有趣。 生乙:我觉得这些石名大多数都跟动物有关。

生丙:我有补充,人们都把黄山上的石头比作一样东西,这样读起来很有趣。 师:是啊,黄山“奇石”连名字也取得那么有趣!“猴子”、“仙人”、“金鸡”都在黄山聚会了。我们一齐的把这有趣的石名读一读吧! 三、品读探“奇” 师:课文介绍了很多奇石,先让我们来看看第一块奇石“猴子观海”(点出“猴子观海”图),哪块石头像猴子?(指名学生上台指出)同学们看图,你觉得猴子在干什么? 生甲:猴子在看海。 生乙:猴子蹲在山上看海。 生丙:猴子蹲在山上一动不动地看着翻滚的云海。 …… 师:课文是怎样写这块石头的呢?(学生找出相关句子,读读,教师点出课件出示句子: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课文这几句话,写得怎么样?小组讨论一下。 生:(朗读、小组内交流) 生甲:这几句话比刚才我们的写得好,写得更具体了。 生乙:我们组认为,这几句话把怎样的“猴子”,在哪儿,干什么都写得很具体。 生丙:我们组认为,这几句话把石头写活了。 师:对!作者通过观察,抓住了石猴的动作,通过想象寥寥几句,就把石头写活了。我把这几名话读一读你们觉得这块石头怎么样?(范读) 生甲:我觉得这块石头很奇特。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醉翁亭记(教案) 欧阳修 一、导入新课: 请大家来猜一副对联,看它写的是那一座建筑? 上联: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 下联:山形六七里,亭影不孤 这副对联,据说是清代有人所题,当时欧阳修已去世八百多年,“醉乡犹在”“ 亭 影不孤”是后人都欧阳修的深深感念。醉翁亭就是以欧阳修写的一篇文章——《醉翁亭 记》而名扬天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篇美文,来感受它的魅力! (板书课题,作者) 二、整体感知: 1、“醉翁”是谁?为什么叫“醉翁”? 2、思考:仅仅是酒醉吗?“醉翁”之“醉”由何而生? 三、赏析课文: (一)“醉”于山水 (“在乎山水之间也”,文章山水之景主要在那几段?) 1、请一个同学朗读第一段,说说作者写了哪些景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①第一自然段,作者写了“山”“水”“亭” 如:A:山: 先写 “环滁皆山也”写出山的“多”;再写“西南诸峰”——“尤美”“深 秀”水: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潺潺” “泻” 亭:主要是写它的形状,用了一个“翼”,(“翼”是什么意思?去掉可以吗?) 不可以,一个“翼”字把亭写活了,有一种跃跃欲飞之态,让亭具有了生命。富于动感 小结: 层层剥笋的形式一步步推出醉翁亭,由远及近,描写了醉翁亭四周优美的景色,让作者深深的陶醉。 2、齐读第二自然段,①这一段写到了那写景?写景的顺序与前面相同吗? 朝暮之景 四时之景 ②、请你选择一幅喜欢的景物,用语言把它描写下来。 我先给同学开个头: 我选择冬天的景“水落而石出者” 冬天到了,山寒水瘦,水位渐渐下落,那些躺在水底的石头裸露出来,鱼儿自由地游 来游去,似乎和游人在嬉戏,多美的一幅画面啊! 我抓住了作者..所.写景物的特点......,还加入了自己的想象.. ,下面请同学们准备一下。 学生先准备,然后教师请几位同学读自己所写的片段,请学生点评。

《醉翁亭记》部编版

---------------------------------------------------------------最新资料推荐------------------------------------------------------ 《醉翁亭记》部编版 醉翁亭记欧阳修 1/ 80

欧阳修: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古文运动领袖。 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欧阳修手植梅

---------------------------------------------------------------最新资料推荐------------------------------------------------------ 唐宋八大家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 3/ 80

欧阳修为人忠直,敢于直谏,关心人民,要求政治改革,中年支持范仲淹为代表的革新派,范被黜,他为之辩,受牵连而被贬至滁州做太守,但他虽被贬,却能以积极的心态当好他的地方官,为百姓做事。 本文是作者被贬滁州所作。

---------------------------------------------------------------最新资料推荐------------------------------------------------------ 听录音,注意红色字体的字的读音:环滁皆山chú林壑尤美hè伛偻佝偻yǔlǚgōulóu蔚然深秀wèi琅琊潺潺酿泉lángyá chánchán niàng提携清洌凛冽山肴野蔌觥筹阴翳xiéliè liè yáo sù gōng yì饮少辄醉zhé 岩穴暝晦明míng huì 5/ 80

(上册)部编版九年级语文醉翁亭记 教案

部编版语文 2020-2021 部编版语文 练习题 教案 试卷 教学设课 题 《醉翁亭记》 教 学 目 [来源:学科网]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有关欧阳修的文学常识;结合写作背景,把握文章中心。 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理清段落层次,学习本文写景抒情的特点。 情感态度 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及其积极意义。 重难点 介绍背景和疏通文义结合起来,突破重点词句,然后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领会内容大意。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内 容 环节 一、旧课反馈[来源:学科网ZXXK] 二、背景介绍 庆历五年,欧阳修因上书为范仲淹等政治改革派辩护,被贬为滁州太守。本文写于他到滁州上任后的第二年。欧阳 修虽壮年被贬,仕途失意,一时壮志难酬,内心抑郁,但他不悲戚嗟叹,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当好地方官,为百姓办事。他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自得其乐,并与民同乐,把内心的抑郁掩压在山水和诗酒之中。 三、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旧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畅达,抒情委婉。本文选自《欧阳文忠公集》。庆历5年( 1045),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政治改革,上疏为其辩解而被贬为滁州太守。第二年,写了本文。欧阳修写此文时不过3岁,文中所说“年又最高”“苍颜白发”,都是夸张的写法。 四、整体感知[来源:学_科_网] 本文以“醉”“乐”二字提挚全篇。“醉”是事物的现象;“乐”是事物的本质。“醉”“乐”二字都是借“醉翁亭”说出,全文脉络十分清楚。

2020-2021 部编版语文 练习题 教案 试卷 教学设心而寓之酒也”。) 中间两段描写醉翁亭的游乐,也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写山间朝暮四季不同景色之乐,先用“若夫”一词领起,后用:“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总收一笔。第二层写太守众宾、游人之乐,先用“至于”一词表示这一层的内容路前一层是并列的,然后依次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项内容。这四项内容是为结尾“太守醉”三个字作铺垫,又以“太守醉”一句照应第一段“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这句话。) 结尾部分也可分为两层:第一层写宴会散、宾客归、禽鸟乐的情景:第二层写人“不知太守之乐其乐”,这两层中间用“然而”一词表示语意的转换。结尾部分用“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这句话,把“醉”与“乐”统一起来,点明了全文的主旨。 五、思考探究 1、表达全文主旨的一个字是什么?(乐) 2、文中写出了谁“乐”?(太守乐,众宾乐,滁人乐。) 3、太守,众宾为何而“乐”? 太守: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 众宾客:从太守游而乐。 4、文中怎样写出了滁州百姓之乐? ’ 明确: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滁人欢乐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

《醉翁亭记》课后练习含答案

《醉翁亭记》课后习题 一、基础积累 (一)解释加红的词。(10分) 1、环滁皆山也() 2、林壑尤美() 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5、饮少辄醉() 6、名之者谁() 7、得之心而寓之酒也()()8、醉翁之意不在酒() 答案:1.环:环绕2、壑:山谷3、蔚然:茂盛的样子4、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临:靠近5、辄:就6、名:命名7、得:领会;寓:寄托8、意:情趣 (二)翻译句子。(12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5、环滁皆山也。 6、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答案:1、游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中而寄托在酒上 1

2、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的,是醉翁亭啊 3、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4、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玡山 5、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许多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6、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 (三)课内回顾。(12分) 1、文段出自《》作者__________是(代)著名文学家。(3分) 2、描写滁洲城总的地理环境的句子是:。(1分) 3、描写琅琊山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描写景物由远而近的句子是从到(2分) 5、写醉翁亭命名之意的句子是:。(1分) 6、文段中直抒作者胸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7、文段写琅玡山和酿泉,是为了引出,接着解释亭名的来由,其中跟文章的脉络关系最密切的一句是:。(2分) 8、本文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答案:1、《醉翁亭记》;欧阳修;宋 2、环滁皆山也 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4、从"环滁皆山也"到"醉翁亭也" 2

【新教材】部编版九上第11课《醉翁亭记》(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上第11课《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课题醉翁亭记单元三学科语文年级九上 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积累,了解大意。 2、感受景物之美。 3、品读课文,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及其积极意义。 重点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及其积极意义。 难点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及其积极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哪位同学能用白话文为大家讲这个故事?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 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 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 成人。 欧阳修10岁能作诗赋,24岁考取进士,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曾支持范仲淹改革,被贬滁 州。滁州风光秀丽,欧阳修便寄情山水,以诗酒自 娱,与民同乐,把内心的抑郁掩压在山水与诗酒之 乐之中。他心情郁闷时常去滁州城西南琅琊山游 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 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欧阳修登亭“饮少 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写下了这篇流 芳千古的美文。本文写于作者被贬为滁州太守的第 三年,时年三十九岁,却自称为“苍颜白发”的“醉 翁”,有点自嘲的意味。欧阳修虽壮年被贬,仕途 失意,但不悲戚嗟叹,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当好他的 地方官,为百姓办事。学生讲故事进入情境 了解背景 作者名片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文学家、史学家,谥了解作者有关 情况。 知人论世,了解 作者有助于学生

“文忠”。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主张文章应 “明道,致用”,他大力提倡古文,批评宋初以来 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主张文章要“明道”“致用”, 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 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于他的门下。本文选自《欧阳 文忠公文集》。 了解作品。 朗读课文1、听视频朗读 2、读准字音 3、读准停顿 4、读出韵味(注意文中的“也”。) 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 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 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 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zh āo)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 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 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ǔ)偻(lǚ)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 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 而酒洌(liè);山肴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 太守宴也。宴酣(hā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 弈者胜,觥(gōng)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 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按要求朗读课 文 认真朗读课文, 初步感知课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三单元11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11 醉翁亭记 备课人:方成锋李远根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培养学生文言语感。 2、能结合注释疏通文义,了解文本内容,掌握文本写作思路。 3、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及豁达的胸襟。 教学重、难点: 1、结合注释疏通文义,了解文本内容,掌握文本写作思路。 2、把握文章的艺术特色,理解虚词在文中的作用。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政治抱负。 教学时间:2课时 课前预习布置: 1、查找资料,介绍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 2、自读课文,梳理课文中的文言现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3、结合文下注解疏通文意,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范仲淹因参与改革被贬,于庆历六年写下《岳阳楼记》,寄托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实际上,这次改革,受到贬谪的除了范仲淹和滕子京之外,还有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大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他于庆历五年被贬谪到滁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也是在此期间,欧阳修在滁州留下了不逊于《岳阳楼记》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 二、预习检查展示: 1、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 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因此他又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关于“醉翁”与“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岂不为六一乎?” 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

(完整word版)《醉翁亭记》中考复习练习及参考答案

《醉翁亭记》中考复习练习及参考答案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2)醉翁之意不在酒 (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4)临溪而渔 ( ) (5)杂然而前陈者 ( ) (6)苍颜白发 ( ) (7)太守谓谁 ( ) (8)环滁皆山也 ( ) (9)林壑尤美( ) (10)山行六七里( ) (11)饮少辄醉( ) (12)颓然乎其间者() (13)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14)树林阴翳( ) (15)翼然临于泉上者( ) (16)觥筹交错( ) (17)名之者谁( ) (18)云归而岩穴暝() (19)至于负者歌于滁() (20)野芳发而幽香() (21)弈者胜() (22)晦明变化者() (23)觥筹交错() (24)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5)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6)临溪而渔() 二、判断选择。
1。下列词语中的“错”字与“觥筹交错”中的“错”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错愕良久 B。铸成大错 C。承蒙错爱 D。错落有致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名之者谁 名:命名 B.得之心而寓之酒 寓:寄托 C.佳木秀而繁阴 秀:繁茂 D.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乐:快乐 3。下列句子
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至于负/者歌于途 B.已而夕阳/在山 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D.庐陵/欧阳修也 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1 / 10

(2)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 (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4)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5)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6)野芳发而幽香。 (7)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8)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9)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四、内容理解。
1。本文作者是欧阳修,自号醉翁,晚年又号 ,他是 (朝代)著名文学
家。 2。选出下边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开头先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特征,后依次写了西南诸峰、琅琊山、酿 泉、醉翁亭。 B。文章写“醉翁亭的命名”主要为了介绍醉翁亭的由来和写作本文的原因。 C。选文第二段描写了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的景色。 D。文中用了不少对句,如“野芳发而幽香”对“佳木秀而繁阴”,这种句 式工整优美,节奏感强。 3。《醉翁亭记
》除写了山水之乐外,还写到了“太守之乐”,请你从内容和它所体现的积 极意义上谈谈对“太守之乐”的理解。
4。选文第①节描写了什么内容?有何用意? 5。选文第二段中“人之乐”和“太守之乐”的“乐”分别具体指什么? “人之乐”的“乐”指 “太守之乐”的“乐”指 6。选文第①段描写山间的美景,先写 变化之美,再写 变化之美,给人以 不同的美感。 7。文章以“乐”贯穿全文,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 之乐、太守之乐”,这些“乐”反映出什么?请简要分析。 8。“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体现了太守的什么思 想? 9。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10。文章第二自然段不仅写出了朝暮之景,还描绘了四时的景物变化。作者 抓住了四时的哪些景物来表现山水之美?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11。作者为我们展示了风光绮丽的自然美景之后,又在第三自然段描绘了
2 / 10

《醉翁亭记》《寓山注》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题)含答案

《醉翁亭记》《寓山注》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题) (四)文言文阅读(16分) 请你参与“亭亭皆有情·探寻亭文化”阅读活动,完成13-17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妙赏亭 [明]祁彪佳 寓山之胜不能以寓山收盖缘身在山中也。子瞻于匡庐道之矣。此亭不暱①于山,故能尽有山。几叠楼台,嵌入苍崖翠壁,时有云气往来缥缈,掖②层霄而上。仰面贪看,恍然置身天际,若并不知有亭也。倏然回目,乃在一水中。激石穿林,泠泠传响,非但可以乐饥,且涤十年尘土肠胃。夫置屿于池,置亭于屿,如大海一沤③然。而众妙都④焉,安得不动高人之欣赏乎! (选自祁彪佳《寓山注》) 【注释】①暱:同“呢”,亲近。这里指挨近,靠拢。②掖:搀扶。挟持。③沤:水中气泡。④都:汇聚。 【亭之址·有讲究】 13.根据文意,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寓山之胜不能以寓山收盖缘身在山中也。 14.阅读【甲】【乙】两文,按要求答题。(3分) (1)解释【甲】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临:_________ (2)请从【乙】文中找出直接写妙赏亭建造位置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亭之景·有情味】 1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5分) (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2)此亭不暱于山,故能尽有山。 【亭之名·有因由】 16.祁彪佳为什么把亭命名为“妙赏亭”?根据【乙】文中的画线句,简要回答。(3分) 【探究成果】 17. 请你补全“亭亭皆有情·探寻亭文化”活动收获卡。(3分) 活动收获卡 亭不仅是实用之物,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