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新技术
地铁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新技术应用

地铁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新技术应用地铁交通作为现代城市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承担着大量人员输送任务,对于其安全和运行效率的要求日益提高。
地铁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作为地铁交通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对列车的实时监控和控制,实现了地铁运输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地铁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也在不断升级,新技术的应用为地铁交通带来了更高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本文将从列车自动驾驶、通信网络和大数据分析三个方面探讨地铁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新技术应用。
首先,地铁列车自动驾驶技术是目前地铁运行控制系统的最新发展方向之一。
传统地铁系统中,列车运行需要借助驾驶员的操作来保证安全。
然而,驾驶员的操作可能会因为人为因素或者疲劳等原因导致运行不稳定和安全隐患。
而自动驾驶技术可以通过激光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感知周围环境,使列车能够自主识别障碍物,进行速度和距离的自动控制,提高列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此外,自动驾驶技术还可以通过精确的定位系统实现列车的准点到站,减少运行时间和频率,提高运输效率。
其次,通信网络技术在地铁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也越发重要。
传统地铁通信系统采用的是有线通信方式,由于数据传输容量有限,无法满足实时监测和控制系统对大量数据传输的需求。
而采用无线通信网络可以实现列车与地面控制中心之间的信息交互,包括列车与控制中心之间的状态信息传输、指令传递等。
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地铁列车可以实现与地面控制中心的实时连接,实现列车运行参数的监测和调整,提高调度的精确性和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对地铁系统的监控能力,加强了安全性。
最后,大数据分析在地铁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也在逐渐成为趋势。
地铁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每天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包括列车的位置信息、速度信息、乘客数量、车厢温度等各种运行参数,这些数据蕴含了丰富的运营信息。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和挖掘,可以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为地铁运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例如,通过分析不同时间段的客流量和运行时间,可以优化列车的调度方案,提高运输效率;通过分析列车的故障信息,可以提前预警和进行维护,保障列车的安全运行。
城市轨道交通新技术-第7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设备新技术

(1)显示终端控制器功能齐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显示终端控制器控制应用软件功能强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3)重要外部接口卡功能齐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7.3 客运服务系统设备新技术
三、城市轨道交通无触点IC单程车票技术 (一)技术内容
城市轨道交通无触点IC单程车票技术的技术原理为: (1)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车票媒介载体和解决方案的比选研究方法、三阶段研究过程和框架,为城市轨道交 通电子收费系统的车票媒介载体解决方案应用方向提供决策依据。 (2)着眼于城市轨道交通联网收费AFC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无触点IC单程车票的技术分析要点及需求 设计,解决了项目规划、工程设计等阶段无触点IC单程车票的技术标准问题,为单程车票在区域线网内的无缝换 乘建立基础。 (3)面向技术需求,并针对无触点IC单程票的成本和单程票价倒挂这一阻碍推广应用的瓶颈问题,检验其经 济合理性。 (4)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单程车票选型的有效解决方案建议,以确保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满足 市场需求。 (5)对于城市轨道交通AFC系统工程建设具有较好的技术指导意义。
7.2 列车运行系统设备新技术
三、技术特点 (1)基于准移动闭塞且采用一次模式曲线控制的国产化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自动
控制系统,安全输出采用动态驱动方式,表示信息输入采用动态编码方式,满足故 障导向安全要求。
(2)实现国产化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追踪间隔90秒的运营要求。 (3)完成了大容量、高密度的国产化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轻轨、城郊铁路) 的信号安全控制。 (4)区域控制中心设备采用专用的冗余安全计算机系统,数字轨道电路及 车载ATP设备按2取2的双机冗余方式设计。 (5)数字轨道电路采用谐振式无绝缘传输技术和数字化编码信息传输技术。
地铁工程的新技术与创新

地铁工程的新技术与创新地铁工程是现代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修建地铁系统,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然而,地铁工程面临着各种挑战,如施工难度大、工期长、对环境的影响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提高地铁建设的效率和质量,不断涌现出新的技术与创新。
本文将介绍地铁工程中的一些新技术与创新,探讨其在提升地铁工程质量和效益方面的作用。
一、智能施工技术在地铁工程中,传统的施工方式通常需要大量的人工参与,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存在安全隐患。
因此,智能施工技术的应用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1.1 自动驾驶设备自动驾驶设备是智能施工技术中的一项重要创新。
它可以通过激光测距、导航系统等技术实现地铁隧道开挖机械的自动驾驶,减少人员参与,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远程控制、传感器监测等手段实现对施工过程的智能化管理和调度。
1.2 无人机应用无人机在地铁工程中的应用也是一种创新技术。
它可以用于施工现场的巡检和安全监测,通过高清摄像和红外热像技术,可以迅速获取相关数据,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并及时采取措施。
此外,无人机还可以用于运输物资和设备,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
二、绿色环保技术地铁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传统的施工方式可能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噪音和废弃物,给周边居民和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绿色环保技术的应用成为了地铁工程中的重要发展方向。
2.1 低碳混凝土低碳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其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可再生资源,减少了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同时,低碳混凝土的使用还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对环境更加友好。
2.2 环保施工设备采用环保施工设备也是促使地铁工程环保的一项重要创新。
这些设备通常具有降噪、减震、尘控等功能,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噪音和粉尘污染,保护施工现场周边环境的纯净。
三、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应用在地铁工程中也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
城市轨道交通AFC系统新技术应用及展望

城市轨道交通AFC系统新技术应用及展望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自动售票闸机等AFC(Automatic Fare Collection)系统已经成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新的AFC技术也正在被广泛应用和探索。
本文将介绍一些城市轨道交通AFC系统新技术的应用及展望。
一、移动支付技术移动支付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项技术,它通过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实现支付功能。
在城市轨道交通AFC系统中,移动支付可以取代传统的票务系统,乘客只需要使用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扫码支付,就可以完成乘车手续。
移动支付技术的优势在于快捷方便、安全可靠,并且可以有效减少车站排队购票的人流量,提高了乘客的出行效率。
目前,移动支付已经在一些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开始应用,例如北京地铁、上海地铁等。
未来,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进一步普及和推广,预计更多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将引入移动支付功能,为乘客提供更多的支付选择。
二、人脸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是一种通过计算机对摄像头捕捉到的人脸图像进行识别和验证的技术。
在城市轨道交通AFC系统中,人脸识别技术可以用于乘客身份认证和乘车票务等功能。
乘客只需要在进站或乘车时通过摄像头,系统就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进行身份认证,并自动扣除相应的费用。
人脸识别技术的优势在于它具有高度准确性和便利性,乘客无需携带实体票务卡或手机等设备,只需要通过脸部即可完成支付和进出站的手续。
目前,人脸识别技术在中国的一些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已经开始应用,例如深圳地铁、广州地铁等。
未来,预计人脸识别技术将在更多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得到进一步应用,并取代传统的票务系统。
三、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数据存储和交易记录技术。
在城市轨道交通AFC系统中,区块链技术可以用于乘客的支付记录和乘车数据的存储和验证。
乘客的乘车数据和支付记录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非常安全地保存和传输,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地铁改革创新案例

地铁改革创新案例地铁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交通工具,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出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地铁的服务质量、效率和安全性,各个城市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
下面列举了十个地铁改革创新案例。
一、引入无人驾驶技术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一些城市开始尝试在地铁运营中引入无人驾驶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提高地铁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减少人为因素对地铁运营的影响。
二、建立智能调度系统智能调度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地铁运行情况和乘客需求,可以合理安排列车运行时间和车辆数量,从而提高地铁的运行效率和乘客的出行体验。
三、推广移动支付为了方便乘客的支付,一些地铁公司开始推广移动支付。
乘客可以通过手机扫码支付车票费用,避免了排队购票的麻烦,提高了乘客的出行效率。
四、设立自助服务设施为了减少人工窗口的压力和排队时间,地铁公司设立了自助售票机和自助查询机,乘客可以通过这些设施自行购票和查询信息,提高了服务效率。
五、引进新能源地铁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一些地铁公司引进了新能源地铁。
这些地铁使用清洁能源作为动力,减少了尾气排放,对环境更加友好。
六、开展绿色出行宣传活动为了鼓励乘客选择地铁出行,一些地铁公司开展了绿色出行宣传活动。
他们通过举办绿色出行主题展览、发放宣传册等方式,向公众宣传地铁的环保优势,提高了乘客对地铁的认可度。
七、推出VIP服务为了提高地铁的服务质量,一些地铁公司推出了VIP服务,乘客可以通过支付额外费用享受更加舒适的座位、优先上下车等特权,提升了乘客的出行体验。
八、加强安全管理为了确保地铁运营的安全性,地铁公司加强了安全管理工作。
他们加强了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制定了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提高了地铁的安全水平。
九、优化站台布局为了减少站台拥堵和人员聚集,地铁公司对站台布局进行了优化。
他们增加了站台出口数量,设置了多个出入口,减少了乘客的出行时间。
十、开展乘客满意度调查为了了解乘客对地铁服务的满意度,地铁公司开展了乘客满意度调查。
轨道交通的新技术与新产品

轨道交通的新技术与新产品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公共交通方式备受市民青睐。
为了更好地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推动轨道交通的发展,不断推出新技术和新产品已成为轨道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将着重探讨轨道交通的新技术与新产品。
一、智能地铁智能化是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相比于传统的轨道交通系统,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轨道交通正在逐渐智能化。
以北京地铁为例,该地铁系统配备了“智能交通指挥系统”,可通过数据分析来判断客流情况、调整列车运行速度,并通过研究乘客上下车口、成本效益等数据制定换乘规划。
除了智能交通指挥系统外,智能视频监控系统也在地铁运行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该系统通过安装高清摄像头对车站和车厢等区域进行监控,对于安保和运营管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自动驾驶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轨道交通行业也开始对自动驾驶技术进行探索。
自动驾驶技术可以帮助提高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从而降低由于人为操作导致的安全事故风险。
目前,国内外很多城市都在进行自动化列车的试运行,例如北京、上海、新加坡等地的地铁已经实现了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
三、低噪音地铁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轨道交通的噪音问题短时间难以完全解决。
然而,各地铁路运营商正在探索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来开发低噪音的地铁车辆和设备。
例如,某些地铁车厢安装了吸音板和加厚隔音材料,降低了轨道交通的噪音污染。
此外,一些国际的轨道交通厂商还研发出了静音列车,这种列车不仅仅降低了噪音污染,同时其较低的震动频率也降低了行车时对周围环境的振动干扰。
四、5G技术近年来,5G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轨道交通的重要领域。
相比于4G技术,轨道交通中的5G有着更高的速率、更低的延迟和更大的带宽,可以更好地满足公交车广告宣传、感知技术、导航服务等方面的需求。
例如,某些国家的地铁将5G应用于地铁列车信号和高清视频监控设备等领域,这不仅可以提高轨道交通业务体验,同时也可以帮助提高列车运行的安全性。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新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新技术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的数量在不断的增加。
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而言,在施工阶段技术应用效果的高低直接与工程的建设进度以及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
从我国技术现状分析,随着我国迅速的技术发展相关的新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下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新技术应用方式进行探讨,希望论述后能够给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新技术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相应的人均车有量也在不断地增加,进而给交通运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城市建设中交通拥堵的情况时有发生,为此,很多城市加强了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
该类工程不仅能够提升交通运行的效率,而且还能极大地利用城市有限的空间资源,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础性的保障。
在推进该类工程的过程中,相关的技术管理人员务必要密切关注其中涉及到的风险控制,以提升交通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1城市轨道交通盾构施工新技术就现实性的情况来看,城市轨道交通相关的工程施工主要涉及到新建车站和原有车站两个方面。
1)新型车站在城市建设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地铁交通重要的枢纽,直接影响着城市整个的规划设计。
然而就现实性的情况来看,很多的车站都是一次性完工,施工的过程中极易出现一些不良的情况,超深基坑施工即有着很大的施工难度。
2)原有车站相关的处理主要是基于原有车站的规模进行改扩建,以满足现实性的交通运行的相关需求。
通常情况下,地铁交通多位于城市建筑群密集的区域,因此在推进改扩建工程之前,相关的施工单位应先做好现有车站的安全保护,以为后续的工程推进提供基础性的保障[3]。
2城市轨道交通新的施工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开展的过程中,不同的分项施工所采用的技术类型也是不同的,以下对常见的技术类型进行探讨。
2.1地铁隧道施工新技术对于地铁施工来说,所选择的施工方法应满足现实性的施工条件。
通常情况下,如果施工区域的地面条件良好的话,可通过明挖法进行。
城市轨道交通新技术-第3章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新技术

3.2 车站施工新技术
(三)技术特点 1.一、三号线结构间距800mm 2.节点暗挖隧道施工技术根据三号线的使用功能要求,三号线将与支线、
机场线换乘,暗挖宽度将到达32.3m 3.一号线底纵梁加固技术
(四)使用范围及应用条件:在一个城市中,地铁网络往往有多条线路组成, 随着线路的增多,线路交叉在所难免,节点隧道在地铁中将大量遇到;通过开 展节点暗挖修建技术研究,对地铁节点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供足够的技术支 持,而且成果也将推广应用到与其他领域的线路相交隧道,应用前景广阔。
分别拟合并形成上、下导洞,底板及底纵梁先于其他构件在下导洞内一次性、 完整地形成,而后在上、下导洞间施作边桩和中间立柱,形成竖向支撑构件, 上导洞初支即为顶拱初支,顶拱及顶纵梁二次衬砌可在上导洞内一次性、完整 地完成,如图3-6所示:
3.2 车站施工新技术
图3-6 一次扣拱暗挖逆作法技术要点
3.2 车站施工新技术
小,施工速度较明挖法慢,工期长;(3)和基坑开挖、支挡开挖相比费用较高。
3.2 车站施工新技术
(二)盖挖法施工类型 盖挖法有逆作和顺作两种施工方法。
(三)盖挖逆作法的施工步骤 一柱、二盖、三板、四墙、五底。
(四)盖挖逆作法的关键技术 是由若干简单的,原始的技术,巧妙地、有机的组合,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甚至
图3-1 明挖法施工的车站
3.1 概述
(2)盖挖法 盖挖法施工的车站结构,从结构形式上看,与明挖法并无大的不同,它是通
过打桩或连续墙支护侧壁,加顶盖恢复交通后在顶盖下开挖,灌注混凝土进行施 工。与明挖法比较,其特点是:在地面交通繁忙地区可以很快恢复路面,尽可能 小的影响交通,但其施工难度要大于明挖法。
制系统,采用工控机与总线轻松地实现远端完备的检测与控制,同时节省了 控制电缆的大量使用,避免了电缆敷设的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铁的噪音、振动扰民,一直是个老大难问
题,在新开通的几条线上,一共采取了6种技 术手段解决这个问题:全线铺设无缝轨道, 定期研磨钢轨和车轮使其保持良好的平顺性, 分别在轨下、枕下铺设弹性垫层以缓冲列车 的动力作用,在一些特殊地段采用钢弹簧浮 置板轨道,中等减振地段采用Ⅲ型轨道减振 器扣件,高等减振地段采用梯形轨枕轨道结 构。
成功研制和应用刚性接触网,填补国内空白 我们自主组织进行科技攻关,成功研制刚性接 触网。和传统的柔性接触网相比,刚性接触网不仅 大大改善了二号线地铁列车不间断供电系统的安全 性、可靠性,可维护性,而且国产化率达到90%以 上,填补了该项技术的国内空白,有力地推动了中 国轨道交通的技术进步,这不仅对于国内地铁建设, 而且对中国电气化铁路的建设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梯形枕轨的结构
它由梯形轨枕、弹性支墩、混凝土底座构成。
梯形轨枕由PC轨枕和钢管连接件构成,形状 似梯子。在这种轨道中,在钢轨之外的PC轨 枕起到第2纵梁的作用,钢轨和PC轨枕共同 承载列车荷重,起到了刚性较大的“复合轨 道”的作用,提高了轨道的分散动载荷性能, 因而具有良好的减振降噪性能。
新技术
在国内地铁首次应用集中供冷系统新 技术,节约投资、节能、环保
根据广州地铁二号线线路特征和线路周边的环境条件,有效 解决车站供冷设施布置难、对地铁车站周边影响大的问题, 将集中供冷技术成功应用于二号线地铁车站供冷系统中,因 地制宜,设立集中冷冻站和利用自然冷源,并攻克长距离高 效率冷冻水输送等技术难题,避免了在闹市区地铁车站设冷 却塔给周边景观带来的不利影响,美化了环境;同时减少了 车站环控机房的面积,降低了车站的规模,减少了土建成本, 较大幅度地降低了能耗。 另外,广州地铁二号线集中供冷系统还具有以下优点: 采用变频节能技术,降低了系统运行成本;设备集中管理, 便于运营维护;利用自然冷源,体现节能和环保意识。
北京地铁 三个第一
第一次采用1500V架空接触网供电。 第一次采用8节车辆编组。 第一次将最高运行速度提高到100公里/小时。
莫斯科:年输送旅客量26亿人次。 东京:年客流量25亿人次。 纽约:年客流量15亿人次。 墨西哥城:年载旅客15亿人次。 巴黎:年乘地铁人次为12亿。 大阪:年载客为9.48亿人次。 列宁格勒:年载客8.21亿人次。 伦敦:年输送旅客8.15亿人次。 汉城:年输送旅客8.12亿人次。 香港:年输送旅客7.85亿人次。
地铁最多的国家 ——美国 美国纽约地铁:运行距离最长 美国旧金山地铁:最新、最现代化 俄罗斯莫斯科地铁:最富丽堂皇 新加坡地铁:最清洁、最安全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地铁:最短 英国伦敦地铁:修建最早 法国巴黎地铁:层次最多 法国里尔地铁:最自动化 瑞典斯德哥尔摩地铁:最艺术 朝鲜平壤地铁:埋得最深 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地铁:最高 中国香港地铁:最具商业价值
地铁屏蔽门
地铁屏蔽门是一项集建筑、机械、材料、电子和信 息等学科于一体的高科技产品,使用于地铁站台。 屏蔽门将站台和列车运行区域隔开,通过控制系统 控制其自动开启。 地铁站台安装“屏蔽门”有效地减少了空气对流 造成的站台冷热气的流失,保障了列车、乘客进出 站时的绝对安全,降低了列车运行产生的噪音对车 站的影响,提供了舒适的候车环境,具有节能、安 全、环保、美观等功能。
广州地铁宣传片
一小段视频
视频ing
组员:
黄腾飞 杨锋 郑梓洁 汤沛 邱美暖 屈英洁 阮仕华 陈建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