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交通流与交通仿真课程作业

同济大学交通流与交通仿真课程作业
同济大学交通流与交通仿真课程作业

同济大学

《交通流理论作业》

——武宁路瓶颈失效仿真分析

报告人:

报告人学号:

专业: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指导老师:

报告提交日期:2015.9.11

1 引言

1.1 研究目标

城市快速路是城市交通系统中的极为重要的一部分。相较于城市地面道路,快速路没有交叉口,不存在不同向的交通流冲突,承担了城市大量的交通流。但快速路同样存在拥堵的可能性,如上匝道与下匝道处、车道变窄处、交通事故处等有可能引起交通拥堵,即快速路瓶颈点。原因都可归结为车辆换道、车道减少或是车道占用等所引起的通行能力不足。通常来说,瓶颈点可分为常发性瓶颈与偶发性瓶颈,其含义与城市道路的拥堵分类一致,常发性瓶颈主要是指由车道减少、上下匝道、车辆交织等造成的拥堵,有一定规律性;偶发性瓶颈则主要是指交通事故、重大活动等引起的突发性拥堵。

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标在于通过快速路的实测流量、速度等数据,通过Vissim仿真建模,并校正跟车模型、换道模型等参数,将实际场景中的拥堵尽可能真实的在仿真模型中还原,通过微观交通流仿真对其加以分析。

1.2 研究范围

本文研究的城市快速路为上海市内环高架武宁路段内圈道路,如下图所示。

图1-1 内环高架武宁路段

该高架段全长大约为2400m,共包含8个道路检测器,其中5个为主线检测器,3个为匝道检测器,主线为线圈NHNX37~线圈NHNX41的范围。3个匝道中2个为下匝道,1个为上匝道。在该路段内,车辆经过NHNX37线圈后,一次经过下匝道NHWN-NO-1、上匝道NHNW-NI-1以及下匝道NHZP-NO-1。由于在较短的路段内存在多个上下匝道,车辆换道行为频繁,在平日里都存在高峰时段,瓶颈点非常明显。

本文的主要研究时间段为2010年7月15日全天的线圈数据,作为模型的基本参数输入,主要包括流量、速度等原始交通数据,首先确保了仿真模型参数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为进一步建模分析奠定基础。通过对7月15日全天的流量密度图与变形累计流量曲线,最终确定研究时间点为9:00至12:30。根据观察,瓶颈点主要产生在线圈NHNX40之间NHNX39,并会扩散至NHNX38,由于研究路段内包含的检测器仅有5个,故在建模分析时5个检测器数据全部使用。

1.3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了利用上海市快速路系统中的真实线圈数据,选择典型的独立瓶颈点,来分析其微观交通流特征,并通过Vissim仿真软件进行建模。建模之后对仿真模型进行校正,检验模型的精度,通过仿真模型的方式尽可能真实的还原实际场景中的瓶颈点现象,精度评价指标如下表所示。

2 快速路交通流特征分析。

2.1 瓶颈点确定

通过绘制武宁路段各检测线圈全天的加权平均速度等高线图,行驶方向为NHNX37向NHNX40方向。根据经验可大致确定瓶颈点的范围。

图2-1 2010年7月15日速度等高线图

图中1:00至5:00的数据较为异常,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凌晨快速路上行驶的车辆较少,各时间段内没有采集到相应的交通数据,造成该时段出现大量速度为0的点。由于凌晨的交通流随机性较大,不属于瓶颈点的研究范围,故此处不再对这些问题数据进行修复,而直接忽略。由图中可大致看出,典型的瓶颈点大约在9:00时出现,在线圈NHNX40附近,并逐渐扩散至NHNX39、NHNX38,之后从12:00开始短时间内消散,至12:30分消散至NHNX40,刺猬第一段瓶颈点。后一段则很快再次在NHNX40处产生,此次拥堵扩散到NHNX37,并持续至晚间19:30后开始消散,20:00后完全消散。

2.2 瓶颈点起止时间分析

为了清晰的解析瓶颈的形成与蔓延过程,采用变形累计流量曲线对该高架段进行进一步分析,如下图所示。相邻检测线圈间的纵向位移就是累计在相邻检测线圈间的排队车辆。同时为了消除背景流量的影响,各检测器的背景流量q0取相同值,通过各时段、路段的主线流量与匝道流量计算,得到q0=4381 veh/h,计算方法请参考Cassidy等人提出的方法。[] 图中,首先看NHNX37线圈的曲线,该曲线从一开始便偏离其他4个线圈的曲线。根据查阅资料,认为可能的原因在于,内环高架武宁路段NHNX37线圈前方较近距离内存在一个上匝道口,该处车流交织行为频繁,且计算时由于没有该处的上匝道流量,所以在判断时暂且先不考虑NHNX37线圈的曲线。

通过观察剩下的4条曲线,可明显的发现,从9:00开始,NHNX40与NHNX41线圈的曲线发生偏移,即NHNX40线圈与NHNX38线圈之间开始产生瓶颈,并逐渐向上游扩散。大约在11:20分左右,NHNX38线圈曲线与NHNX37曲线之间也开始出现轻微偏移,此时瓶颈点扩散至NHNX37线圈,但偏移现象不严重,即拥堵不严重,并在12:00之后逐渐消散。

2-2 内环高架武宁路段变形累计流量曲线

3 仿真模型建立

3.1 基础路网建立

参考路段的CAD底图以及实际卫星地图,可绘制较贴合实际的路网模型,并根据实际路宽、路长、车道数等进行设置。

图3-1 内环高架武宁路段CAD图

3.2 车辆组成

本次研究并未对车辆组成做特殊要求,故采取Vissim中默认的车辆组成进行设置,即98%的小车率与2%的大车率。

3.3 流量输入

流量的输入关乎模型的精确程度,流量的时空变化也是瓶颈点形成于消散的一大重要因素。本次研究范围内的线圈流量数据如下表所示。主要包含流量、速度与占有率数据。

表3-1 NHNX37线圈原始数据表(5min)

日期时间检测器流量速度占有率2010/7/1 0:00 NHNX37 151 74.02649 4.333333

2010/7/1 0:05 NHNX37 128 76.0625 3.666667

2010/7/1 0:10 NHNX37 135 77.39259 3.666667

2010/7/1 0:15 NHNX37 149 74.42282 4.333333

2010/7/1 0:20 NHNX37 125 75.368 3.666667

2010/7/1 0:25 NHNX37 141 68.56738 4.333333

2010/7/1 0:30 NHNX37 158 74.58861 4.333333

2010/7/1 0:35 NHNX37 150 70.79333 4.333333 ……………

本次研究采取的时间颗粒度为5min,故输入的流量与速度数据都以5min为单位,并以瓶颈点的时间范围进行输入,即9:00至12:30(0~12900s),由于Vissim仿真需要预热时间,且研究时段前1小时内的流量不大,此处设置600s的仿真预热时间,以使得该模型能够达到稳定状态。

同时,该路段一共只有两个进口,即NHNX37与上匝道NHNW-NI-1,故分两个进口进行输入,具体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

图3-2 仿真模型车辆输入

此处0~600s既是仿真模型的预热阶段,此阶段中,路网中的车辆出入持续增加的过程,为不稳定阶段,在度过此阶段进入稳定阶段后,模型的输出指标才具有意义。

同时通过对数据的观察,在流量小,未拥堵的阶段,该路段交通流的速度多处在60km/h~70km/h之间,而系统默认值的期望约为50km/h,两者不相符,故在路段起点附近设置一个期望速度为65km/h的速度分布,速度分布曲线采用系统默认设置。

图3-3 快速路研究范围内期望速度分布

3.4 路径分配

该仿真路段包含了2个下匝道与一个上匝道,即两个进口与两个出口,故应该设置两组路径,分别对应下匝道NHWN-NO-1与下匝道NHZP-NO-1,两条路径的流量比采用下匝道流量与该处的主线流量确定,以5min为颗粒度输入模型。

图3-4 仿真模型路径分配

同时考虑到研究路段距起点不远处就出现下匝道口,该处的连接器换道距离应设置较大一些,让车辆提前换道,防止车辆出现决策距离内无法换道,在匝道口堆积拥堵的情况出现。

图3-5 连接器换道距离设置

3.5 仿真结果输出设置

仿真结果的检验形式有两种,一是对比仿真结果与实际数据的速度等高线图,看两者拥堵区间形状是否一致;二是通过第一章中的评价指标进行计算来判断。所以需要输出主线各检测器处的流量与平均速度,以5min为时间颗粒度,检测器的布设参考CAD图中的检测器位置。并根据各检测器包括的车道对检测器进行分组。

图3-6 研究范围内检测器位置设置

设置好检测器的位置后,对检测器进行分组与输出参数设定,本次仿真主要研究的是瓶颈点现象,故输出的参数主要为主线流量与平均车速,如下图所示。

图3-7 检测器分组设置

图3-8 检测器检测参数设置

设置好之后,仿真运行结束之后就可以通过“.mes”文件查看输出参数。

4 结果输出与参数校正

4.1 驾驶行为参数设置——跟车模型与换道模型设置

微观交通流中车辆的跟车模型与换道模型是最基本的参数,同时也对整个仿真模型的运行效果具有重大影响,各参数的具体含义如下表所示。

表4-1 Wiedemann 99跟车模型以及换道模型参数含义

参数名称含义

CC0 平均停车间距两个停止车辆之间的平均期望间隔距离,没有变量。

CC1 期望车头时距

时距(单位:秒)。

CC2 跟驰随机振荡距离前后车的纵向摆动约束,是后车驾驶员在有所反应、有所行动之前,所允许的车辆间距大于目标安全距离的部分。

CC3 进入跟驰状态的阈值在后车达到安全距离之前多少秒,后车驾驶员开始减速。

CC4

跟驰状态的阈值控制“跟驰”状态下前后车的速度差。该值越小,后车驾驶员对前车加/减速行为的反应越灵敏

CC5

CC6 车速振动跟驰过程中,距离对后车速度摆动的影响。CC7 振动加速度摆动过程中的实际加速度

CC8 停车的加速度停车启动时的期望加速度。

CC9 80km/h 车速时的加速度80km/h 车速时的期望加速度

maxF

前视距离定义了车辆前方的可视距离,从该距离开始,后车驾驶员能够对在同一路段内的前方或旁边的车辆(在同一路段上)做出反应。该参数是对观察到的车辆数量的补充。

minF

Ocar 观察到的车辆影响路网中的驾驶员如何预测其它车辆运行以及做出相应反应的能力。

maxB

后视距离允许的后视距离。minB

持续

暂时走神后车驾驶员在一段时间内不对前车的驾驶行为(紧急刹车除外)做出反应(除了紧急刹车)。

概率

maxD 最大减速度上限

Ddis -1m/s^2距离减速度的变化率(单位为m/s^2)。表示的是最大减速度随着与紧急停车位置之间的距离的增加。

minD 可接受的减速度下限

timeD 消失前的等待时间定义了车辆在紧急停车位置等待车道变换空档出现的最长时间。达到该值时,车辆将从路网中消失,同时错误文件中将记录车辆消失的时间和位置。

Hw 最小车头空距(前/后)成功超车所需的前后车间的最小车头间距。

Safe 安全距离折减系数当发生车辆换道时,VISSIM 通过把原始的安全距离x 安全折减系数,降低实际安全距离的值默认的折减系数是0.6,那么通过计算,安全距离值就比初始值减少了40%。只要换道行为结束,安全距离重新恢复到原始的初始值。

cD 协调刹车的最大减速度当驾驶员允许其他车辆变换到他自己行驶的当前车道上时,需要相应地协调刹车,该值定义了此时驾驶的最大减速度。

同时,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上表中的各参数相关说明与范围如下两表所示。

表4-2 参数相关说明

参数 名称 备注

CC1 期望车头时距

该值越大,说明驾驶员越谨慎。当给定一个速度v[m/s]时,平均安全距离dx_safe 的计算公式为:dx_safe = CC0 + CC1 * v 。模型中定义的安全距离是指后车驾驶员跟驰时保持的最小距离。当流量很高时,这个距离对于通行能力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CC2 跟驰随机振荡距离

例如,如果将该值设为10m ,那么前后车的距离将维持在dx_safe 和dx_safe+10m 之间。系统的默认值为4m ,这将导致一个稳定的跟驰过程。

CC4 跟驰状态的阈值 速度差为负时,使用CC4;速度差为正时,使用CC5。两者的绝对值必须一致。 CC5 CC8 停车的加速度 受加速度曲线中的最大加速度限制

CC9 80km/h 车速时的加

速度

maxF

前视距离

最大:允许的前视最大距离。在少数情况下,需要增大该值,(如铁道路线建模时,如果信号和车站需及时验证的时候)。

最小:该值对横向驾驶行为的建模非常重要。对于多辆车辆相互排队时(例如自行车),需要增大该值。该值的大小取决于接近的速度,在市区该值为20-30m (60-100ft )。如果允许在同一车道内超车的话,必须增大最小值。 minF

Ocar 观察到的车辆

由于一些路网元素(比如慢行区域,信号控制)在程序内部是以车辆的形式建模的,因此建议,如果路网中短距离内存在几个交叉口以及这些路网元素的话,有必要增加该数值。但是,数值越大,仿真速度越慢。

maxB 后视距离

该值对横向驾驶行为的建模非常重要。尤其在多辆车辆相互排

队时(例如自行车),需要增大该值。该值的大小取决于接近的速度,在市区该值为20-30m (60-100ft )。 minB 持续 暂时走神

这两个参数值越大,相应路段的通行能力越低。 概率

表4-3 参数取值范围

参数 名称

取值范围 CC0 平均停车间距 0.5~5.5 CC1 期望车头时距 0.5~4 CC2 跟驰随机振荡距离 0~10 CC3 进入跟驰状态的阈值

-20~-5 CC4 跟驰状态的阈值

0~2 CC5 CC6 车速振动 1~21 CC7 振动加速度 0.1~2 CC8

停车的加速度

1~10

参数 名称

取值范围

CC9 80km/h 车速时的加速度

0.5~4 maxF 前视距离 10~100 minF 0~20 Ocar 观察到的车辆

1~6

maxB 后视距离

不作研究

minB 持续 暂时走神 概率 maxD 最大减速度 1~11 Ddis -1m/s^2距离 10~200 minD 可接受的减速度 0.5~3 timeD 消失前的等待时间 30~180 Hw 最小车头空距(前/后)

0.2~2.2 Safe 安全距离折减系数 0.05~0.5 cD

协调刹车的最大减速度

-10~-5

4.2实验设计

根据4.1小节中对相关参数的分析,本次实验主要针对跟车模型中的CC0、CC1、CC2、CC4、CC5和换道模型中安全折减系数(Safe )和协调刹车最大减速度(cD )进行调整,先通过控制变量法观察每个参数对仿真模型中交通流的影响,再结合不同的参数对模型精确度进行校正。本文就参数校正做了大量实验,此处仅选取14组来分析。

表4-4 参数校正模型参数设置

导致2条车道的匝道汇入1条车道时会造成一条匝道车道极为拥堵,故进行了调整,所以两

组的参数设定值保持不变。在参数校正的过程中,通过对参数的设置与仿真模型的观察,不断发现一些路网或是参数设置的小问题,故不断进行调整,路网及参数标定请以最终模型为准。

4.3 参数评价方法

仿真结果的验证主要有两种方法,在上文中已经提到,分别通过contour图与评价指标来进行验证,以检验是否符合要求。

本文主要参考Ban, X., Chu, L., and Benouar, H.[2]等人提出的微观交通流仿真评价指标来进行验证。主要指标有C1、C2、GEH与Dev.S,该评价指标的大致含义在本文第一章中已有介绍。同时针对contour图,这里需要引进二进制速度时空的概念,即BS(i,t),其含义为t 时刻i检测器平均速度值的二进制形式,有:

S(i,t)的含义为t时刻检测器i处的平均速度值,V th为拥堵阈值,小于V th则认为该时空中快速路发生了拥堵,本文中V th取50km/h。上式反映了整个快速路时空图中的道路拥堵情况与范围。组要指出的是,Ban, X., Chu, L., and Benouar, H.等人认为,连续拥堵中出现的短时间流畅是不合理的,即在平均速度二进制图中,需要消除被“1”包含的“0”点,判别方法为,但“0”点的前后2个时刻,共4个时刻的平均速度二进制值为“1”时,该“0”点应转变为“1”。

根据上述定义,我们可以通过公式对4个评价指标进行计算,其中C1、C2越大越好,Dev.S、GEH越小越好,具体定义如下:

C1是一个表征瓶颈范围匹配的指标,反映了实际与仿真在瓶颈范围(时间和空间上)的匹配程度(Bottleneck Area Matching),若C1=1则意味着实际与仿真的瓶颈区域是完全匹配的,其表达式如下:

比C1更进一步,C2不仅反映范围匹配,还对于实际速度的匹配也进行了比较(Actual Speeds Matching),若C2=1则意味着实际与仿真的瓶颈区域和速度值是完全匹配的,其表达式如下:

对于C1和C2的表达式进行说明,其中 (, (, )代表交集,即内部元素相乘计算, (, (, )代表并集,即内部元素相加计算,+代表两个线圈位置的差值,本文中根据实际地图与资料,从NHNX37线圈至NHNX41的距离分别为700m,600m,570m,500m,500m。

另外,参考Ban, X., Chu, L., and Benouar, H.等人的文章,这里还将提出GEH和devS两项指标,分别对应流量和速度,均为按时间和空间范围给出矩阵,即GEH(i, t)和devS(i, t),具体含义如下。

GEH表达式如下:

其中,E表示仿真模型的流量,V表示实际测得的流量。GEH是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简称FHWA)提出的一个仿真模型指标,由Geoffrey E.

Havers提出,故名。旨在比较两组流量数据的匹配程度,越小越好,是一个经验性的指标。

devS表示速度的相对误差,公式如下:

需要指出的是,GEH需要取流量误差矩阵中85%的分位值,应去除之后15%偏差较大的值后计算平均值。同理,Dev.S计算之后也应筛除15%偏差较大的值,去85%分位值之前的值做均值计算。上述4个评价指标均通过Matlab编程实现,此处不再做详细说明。

4.4 缺省参数模型

模型建立好后,首先根据根据缺省的快速路跟车模型进行仿真,默认参数参数如下。

图4-1 缺省跟车模型参数

图4-2 缺省换道模型参数

首先,我们采用contour图来直观对比,即SCM(Speed Contour Map),每个点以S(i,t)来表示,表示t时刻i检测器位置的平均速度。如下图所示,分别为研究时间与空间内真实数据与缺省参数的速度等高线图。

图4-3 研究时空范围内的真实速度等高线图(左)与仿真速度等高线图(右)可以明显看出,在研究的时空范围内。可以明显的看到瓶颈点的产生,约9:30左右在NHNX40处产生,并逐渐扩散到NHNX39与NHNX38,并在12:00左右开始消散,是一个典型的瓶颈点产生于消散的过程。但从缺省参数的仿真SCM图看来,只有NHNX37线圈处长生拥堵,并从9:00持续到12:30,与实际情况不符。通过对路网仿真的观察,主要原因在于NHNX37处为3车道,且前方近距离内有下匝道,该下匝道连接器的换道距离设置过短,导致下匝道处车流交织过于混乱,造成严重拥堵。故在之后的模型中,我们队路网进行了优化,将换道距离调整为700m,使车辆提前换道准备,跟贴近真实情况。

该缺省参数模型下的4个评价指标如下表所示。

表4-5 缺省参数模型评价指标

4.5 参数校正模型

4.5.1 最优参数校正模型

根据大量的参数校正实验以及对路网小问题的优化调整,力求尽可能的还原真实的快速路瓶颈点现象,本文选取了14组参数校正实验,其中较好的参数设置图下图所示。

图4-4 参数标定模型的跟车模型参数设置

图4-5 参数标定模型的参数设置

第14组数据在经过路网、跟车模型与换道模型调整后,评价指标较为合理,且车流行为较贴近实际情况,虽然评价指标并未高于部分实验组,但仍作为最终的标定模型。两者的SCM图如下图所示。

图4-6 研究时空范围内的真实速度等高线图(左)与参数校正仿真速度等高线图(右)图中可以看出,两者的大致轮廓较为相近,颜色的差别主要由于colorbar造成,对数据质量的影响不大。仿真模型基本反映了瓶颈点产生的过程,略微不足的在于消散过程并未能够完全仿真出来。可能的原因仍在于NHNX37线圈附近的下匝道处由于车流量的增加,导致下匝道车辆无法提前换道,造成拥堵无法消散,导致拥堵的继续扩散。

从评价指标来看,具体指标数值如下表所示。可以看到,评价指标基本满足要求。

表4-6 参数校正模型评价指标

4.5.2 其余参数校正模型

其余的参数校正模型SCM如下图所示。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实验5 实验6

实验7 实验8 实验9

实验10 实验11 实验12

实验13 实验14

图4-7 其余参数校正模型的SCM对比图

表4-7 其余参数校正模型的评价指标

从其余参数校正模型来看,实验3、5、6、8、9的仿真评价指标也比较不错,但由于在实验参数校正过程中对模型的路网进行过些许调整,上述5组的实验模型没有及时保存,不过从该结果可以看出,在微观交通流仿真中,路网的建立较参数设置更为关键,合理的路网建立、路径设置都会对仿真结果造成直接影响,而本次实验中由于CAD底图较为模糊,在建立路网时很多细节没有严格贴合实际情况,对后续的参数校正造成了部分影响。

5 小结

本文主要利用了上海市内环高架武宁路段2010年7月15日的线圈数据,对该路段瓶颈点进行了变形累计流量曲线的分析,识别瓶颈点的产生与消散。之后通过Vissim仿真软件,建立该路段的仿真模型,对车辆输入、路径分配等基础参数进行了标定,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采用了4个仿真模型精度的评价指标,结合SCM图对武宁路瓶颈点的现象加以仿真,同时通过参数校正,调整模型的精度,结果较为令人满意。但仿真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如路网的精确建立,参数校正的方法等,经过此次仿真实验,加深了我对微观交通流仿真的认识,也意识到了路网搭建、模型参数校正的重要性,对未来的学习与研究奠定了基础。

最后,感谢老师的精彩授课与指导,也感谢其他同学的帮助,使得能够顺利完成该实验。

参考文献

[1] Cassidy M J, Windover J R. Methodology for Assessing Dynamics of Freeway TrafficFlow.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1995(1484): 73-79.

[2] Ban, X., Chu, L., and Benouar, H. (2007a) Bottleneck Identification and Calibration for Corridor Management Planing[J]. TRR 1999, 40-53

智能交通系统资料

土木工程与建筑系 课程论文 (2013—2014 学年度第 2 学期) 智能交通系统 摘要 1.智能交通系统(r 巧)的基本概念 智能交通系统是将先进的卫星定位导航技术、计算机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信息技术、电子控制技术等高新技术有效地运用于交通的运输、服务、控制、管理和车辆制造,从而使车辆靠自身的智能在道路上安全、自由地行驶。公路靠自身的智能将交通流调整至最佳状态,驾驶员靠系统的智能对道路交通情况了如指掌,交通和运输管理人员靠系统的智能对道路上的车辆行驶和交通状况一清二楚。使人、车、路密切地结合,极大地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改善环境质量。 2.智能交通系统(1

书)的主要功能对车辆能提供道路障碍物自动识别、自动报警、自动转向、自动制动、自动保持安全车距、车速和巡航控制功能; 对交通出行者能提供道路条件、交通状况、交通服务的实时信息,及车辆定位导航功能; 对交通运输企业能提供道路和交通信息,以及车辆定位、跟踪、通讯、调度功能; 对道路管理部门能提供交通流的实时信息,以及不停车的自动收费功能; 对交通管理部门能提供对道路交通流进行实时疏导、控制,和对突发事件应急反应功能。 关键词:城市交通;智能交通系统;现状和发展;应用及前景分析;发展对策; 前言 智能交通系统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前面有效解决交通运输领域问题的根本途径,它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发展进步的背景下产生的。资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对ITS的诸多领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开发,取得显著的阶段性成果。我国智能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起步比较晚,但各级政府对发展智能运输系统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认识清楚,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地十五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指出"建立健全综合的现代运输体系,以信息化,网络化为基础,加快智能型交通的发展。" 智能运输系统利用现代科学系统在道路车辆和驾驶员之间建立起职能的联系。优化和调整道路交通流量的时空分布,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人车路的和谐统一。ITS在极大的提高运输效率的同时,充分保障交通安全,改善环境质量和提高能源里有效率 交通问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 交通拥挤造成了巨大的时间浪费,加大了环境污染。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平均行车速度已降至20km/h以下,有些路段甚至只有7~8km/h;由于车辆速度过慢,尾气排放增加,使得城市的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交通问题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缓解经济发展带来的交通运输发面的压力,尽量的利用现有的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各国都加大了对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和建设的力度。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公路交通运输以其机动性好、可以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以及运送速度快的特点,成为我国城市和城间中短途客货运输的主要方式。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运用检测、通信、计算机、控制、GPS和GIS等现代高新技术,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的利用效率、减少交通公害对加速发展我国公路交通运输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公路智能交通运输工程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同济大学 车身工艺 大众实习报告

目录 一、保密意识培训 二、车间安全教育 三、车间介绍 四、焊接工艺介绍 五、精益生产介绍 六、团建介绍 七、TPM介绍 八、参观2F底板工段(B班) 九、参观2F侧框工段(C班)与参观2F总拼工段(B班) 十、参观2F调整工段(C班) 十一、参观1F各工段 十二、参观冲压车间 十三、鸣谢

经过一学期的车身工艺学的学习,我们基本了解了车身工艺的各个流程和具体的分类。 车身制造的四大工艺对应的实际生产制造的各个工序。本次暑期实习我们参观了大众二厂焊装车间(TFA2B)。实习期间,线上正在生产的是新Lavida FL 两厢和三厢。 带着课上学习到的知识,我们开始了7月13日至7月24日为期两周的车身工艺实习。 一、保密意识培训 第一天实习,集合后乘坐学校的大巴车来到大众一厂门口,我们在太阳下在大众一厂门口等待着第一天的实习。但是第一道关卡就让我们体验到了大众安保和保密措施的严密。经过15分钟严格的审查,我们终于进入大众一厂。来到培训大楼的4楼,我们接受了大众公司的保密意识培训。 培训的以一个要点就是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即将进入职场的学生,对于一个公司,保密的意识是什么,有多么重要。保密是一个公司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公司里的每一人都应该具有保密的意识。 由于曾经在大众旗下的翼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实习过一段时间,所以对于公司的保密措施有所了解。所有与公司利益有关的实习资料都不能带出公司。在TPD等永久保密区域内不能使用手机等一切带有摄像头功能的电子设备。对于未经解密的机密文件,模型,样件,使用后都应该加盖保护。 经过完整的实习期保密培训之后我们乘坐大众厂际班车前往了我们实习的车间,大众二厂焊装车间(TFA2B)。 二、车间安全教育 来到了二厂的焊装车间,进门的第一影响应该是激动。从来只是看见实车上路行驶,从没有见过制造过程究竟是如何的。但是带队的师傅告诉我们,现在不能直接上线参观,我们还要进行一项关键的培训——车间安全教育。 车间安全员姚文鸣师傅负责给我们进行这项无论是大众正式员工还是我们实习生都必须要进行的培训。 车间的安全总体上来说就是人的安全,物的安全,信息的安全。人的安全来说,我们在进入厂区时必须按照厂区地面划分的人行道行走,人员超过3名时必须列队前进。而对于设备有各种警示,提示和禁止标志,这都是保护人员安全的措施,我们必须遵守。进入厂区时我们必须穿戴好劳防用品,包括阻燃服装和工作鞋,还有专业的护目镜。物的安全则是对于各类机械与加工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维修。姚师傅给我们举了几个例子,厂区内有许多机械手,这些机械手在工作时是处于完全封闭的区域内的,只有在封闭区域的门为关闭状态时机械手才会工

数据库课程设计大作业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班级:测控071班 学号:200710402112 200710402115 姓名:杜文龙王京京 题目名称:物资管理系统 完成日期:2009年12月25日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2009年12月

物资管理系统 一、课程设计目的: 1.加深对讲授内容的理解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中有关数据库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设计与实现的方法和阶段性知识,光靠课堂讲授既枯燥无味又难以记住,但它们都很重要,要想熟练掌握,必须经过大量实践环节加深对它们的理解。 2.通过课程设计,掌握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开发的方法及步骤 数据库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开发一个数据库系统需要集理论、系统和应用三方面为一体,以理论为基础,以系统(DBMS)作支柱,以应用为目的,将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同时结合实际需要开发一个真实的数据库系统,对于较大型的系统可多人一起完成,但无论如何都应完成数据库的需求分析、数据的分析与建模、数据库的建立、数据库的开发与运行等全部过程。在此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达到能够纵观全局,分析、设计具有一定规模的题目要求,基本掌握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且做到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和运用。 3.培养学生自学以及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次设计,使同学能够主动查阅与数据库相关资料,掌握一些课堂上老师未曾教授的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学以及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二、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1.课程设计应由学生本人独立完成,严禁抄袭。 2.掌握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关系数据库的设 计理论、设计方法等。熟悉数据建模工具Visio与数据库管理系统SQLServer 软件的使用。 3.按时上机调试,认真完成课程设计。 4.认真编写课程设计报告。 三、需求分析 信息管理系统是集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为一体的信息系统工程,它能够使企业运行的数据更加准确、及时、全面、详实,同时对各种信息进一步地加工,使企业领导层对生产、经营的决策依据更充分,更具有合理性和库、科学性,并创建出更多的发展机会;另外也进一步加强企业的科学化、合理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为企业的管理水平跨上新台阶,为企业持久、健康、稳定的发展打下基础。 这个物资管理系统是以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信息管理模式的信息管理系统。它的开发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编写应用程序的过程,而是以软件工程的思想为指导,从可行性研究开始,经过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历年真题讲解学习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历年真题

同济大学2004交通工程学试题 一简答题(6×8分) 1 单向交通的设置条件? 2 交通工程1后的习题。 3 公共交通优先有什么措施? 4出行分布的类型及其特点和适用条件。 5 给你道路1和道路2的时变图,如何确定是主干道还是次干道,并说明理由。 6 给你一个出行路线图,让你说明那条是基于家的出行HM和那条是非基于家的 出行NHM,计算出行产生次数和出行吸引次数。 二计算题(18+8+8+18 ) 1 运用logit模型求两条道路所占的流量的比例。 2 计算高峰小时流量,PHF(15),给你日变系数,和月变系数让你求AADT。 2005交通工程学试题 1.判断(10小题,每题3分) 具体的回忆不起来了,都是些基本概念,大部分说的都很绝对,所以大部分都是错误的 2.简答(6道?8道?每题5分) 这里面考察的都是比较理论的题目。有一题是考ITS,让你说下对ITS下面的几个子系统的看法等等。有一题是问有关转移曲线的问题,基本概念。还有考察设计车速的概念,信号配时方法等,具体的都记不清了,都是很基本的,不过有的题目出的有点偏,比如转移曲线的那道。 3.论述和计算(8道好像,每道都有10分左右) 里面考察了时间平均车速和空间平均车速的概念,及其和交通量之间的关系;信号配时;排队论(很简单的排队);福来特迭代(这个比较费时间,两次迭代);泊松分布;交通网布局及其特点。(能想起来的就只有这些了) 总的看来,05年的交通工程很偏重理论的,05年也是交通工程第一次作为专业课放在初试里考,第一次命题。计算题都比较简单,只是福来特迭代很麻烦,还要求迭代两次。 同济大学2006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 一、判断题 1交通工程学式关于道路、铁路、机场。以及标志、标线与防护栏等工程。(×) 2城市交通阻塞与其土地利用不当有关。(×) 3道路上车流到达服从泊松分布。(×) 4若道路某处的流量小于通行能力,则其交通状态是畅通的。(×) 5交通控制即是用信号机控制信号灯。

同济大学 交通设计复习内容 (自己整理)讲解学习

同济大学交通设计复习内容(自己整理)

1 绪论 1.1 交通设计背景、地位、目标 背景:交通系统的建设局限于与交通相关物理要素,缺乏对交通系统本质及其系统性的认识,导致交通问题尖锐。 地位:交通设计是实现交通设施最佳建设最重要的一环,对交通设施设计来说,起统帅作用。上承交通规划,下接交通设施工程设计和交通管理,具有中微观性。 目标:交通安全、通畅、便利、效率、与环境和谐 1.2 交通设计基本概念 基于城市与交通规划的理念和成果,运用交通工程学、系统工程学等基础理论,以交通安全、通畅、便利、效率、与环境和谐为目标,以交通系统的“资源”为约束条件,对现有和未来的交通系统及其设施加以优化设计,寻求改善交通的最佳设计,最佳地分配交通系统的通行权和时间与空间。 2 基础理论 2.1 通行能力理论 影响因素:道路条件、交通条件、交通控制与管理、其他条件。 通行能力包括连续流通行能力和间断流通行能力。

交通设计的核心目标并不是实现通行能力最大化,而是实现其最佳化,无谓地提高通行能力,不仅会造成通行能力和资源的浪费,还会导致下游乃至网络出现瓶颈和拥挤。 2.2 交通冲突 判断方法:空间距离法;时间距离法 交通冲突改善对策: 时空隔离、提早发现、增加制动距离、降低车速(具体措施:信号控制、柔性隔离、标志标线、安全设施、渠化设计、增加视距) 3 交通设计基础与条件 3.1 交通设计流程 新建设施交通设计流程: [道路网规划条件、城市规划条件、交通规划组织方案]→[可能存在的问题与基本对策]→[交通设计(路段、交叉口、公共交通、附属设施、方案协调)]→若满足设计原则与要求则通过。 改建与治理型交通设计流程: 资料调查整理阶段(道路及沿线状况、交通状况、交通规划管理规划、政策法规,做出现状评价)→概略设计阶段(进行问题分析,提出对策,进行交叉口和路段交通设计,确定设计指标,判断是否满足要求)→详细设计阶段(交叉口、路段、公共交通详细设计、协调设计,生成设计方案)→评价比选

汽车修理管理系统 课程设计 数据库大作业(有源文件)

数据库大作业 《数据库原理与设计》课程设计汽车修理管理系统 学号: 姓名: 年级层次: 教学中心:

汽车修理管理系统 一. 概述 1.项目背景 在计算机不断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已经运用到各个领域,计算机的作用使由手工的操作到计算机的操作是一个大的飞跃,代替的复杂的容易出错的人工操作,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提高了正确性,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因此每个公司使用计算机建立自己的业务是迫在眉睫,汽车修理厂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决定建立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以代替单一的人工管理。这样使人工操作的管理方便,简单。 2.编写目的 编写的目的是使汽车修理厂由单一的人工管理到计算机管理的飞跃,使汽车修理厂的管理的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使人工管理的出错的机会大大减少,实现数据的共享,便于查询自己的数据信息,使汽车修理厂的业务的流程时间大大减少,从而可以提高该汽车修理厂的竞争性,在社会有立足之地。 3.软件定义 该软件为第一版,既汽车修理管理系统1.0 版。 4.开发环境 数据库: SQL SERVER 2000 开发和编译环境: Visual C++6.0。 二.需求分析 1.通过分析得知,该修理厂共使用5种单据,4种账册和3种主要报表。 ⑴五种单据如表1所示: 表中D1由送修人填写。修理派工员据此开出修理单D2,分派给指定的修理工执行。如果在修理中需要更换零件,一律由修理工填写零件领用单D3向仓库领用。修理结束后,修理工将D2交回给派工员,然后转财务部门结账并开修车发票D5。D4在零件入库时由仓库管理员验收并且填写。图6显示了这些单据的格式内容。 编号名称填写人 D1 修车登记单送修人 D2 汽车修理单修理派工员和修理工 D3 零件领用单修理工 D4 零件入库单仓库管理员 D5 修车发票财务人员 表1 当前系统单据一览表

同济大学道路勘测设计作业教学文案

同济大学道路勘测设 计作业

第一章绪论习题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什么是最重要的指标,为什么? 2、公路设计中因设计交通量不同,在同一地形分区内分段采用不同公路等级 km/。 时,相邻设计路段的计算行车速度之差不宜超过h 3、城市道路是如何分类的,与公路的分类分级有何不同? 4、设计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有什么关系? 第二章汽车行驶理论习题 1、汽车的行驶阻力有那些?汽车行驶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什么? 2、什么叫汽车的动力因数,它反映了汽车的什么性能? 3、已知某条道路的滚动阻力系数为0.015,如果东风EQ140型载重车装载90% km/的速度等速行驶,试求(1)H=0,(2)H=1500m海时,挂1V档以30h 拔高度上所能克服的最大坡度。 km/的速度开始在3%的4、己知λ=0.8,f=1%,若东风EQ-140型载重车以80h 坡道上爬坡,当该坡道长为600m时,求到达坡顶的车速。 5、假定某弯道的最大横向力系数为0.10,则 (1)当R=500m,h i=5%时,允许最大车速为多少? (2)当V=80km/h,h i=-2%(反超高)时,平曲线半径至少应为多大? km/的速度在半径为 6、设某条道路规定的最大纵坡为5%,当汽车以80h 250m、超高横坡度为8%的平曲线上行驶时,求折减后的最大纵坡度。 第三章道路平面线形习题 1、试用级数展开法推导带有缓和曲线的道路平曲线其切移值q与内移值p的数学表达式。 α=15°28′30″,半径R=600m, 2、已知平原区某二级公路有一弯道,偏角右 JD=K2+536.48。 要求:(1)选择合理的缓和曲线长度s L (2)计算曲线主点里程桩号; (3)计算曲线上每隔25m整桩号的切线支距值。

数据库课程设计工厂管理系统大作业

摘要 姓名:颜超丽学号:200915553013027 此文运用了数据字典、数据流图等方法对工厂管理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运用E-R图进行了概念结构设计,在逻辑结构设计中将E-R图转化为关系模型,在物理结构设计中确定该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最后通过SQL语言实现数据库的设计。在这过程中,还详细地分析了各个子系统的属性、实体间的联系以及子系统间的关系。在这基础上,通过金仓数据库软件,运用SQL语言将所建工厂管理系统数据库顺利实现。 关键字:数据字典,E-R图,SQL语言 目录 一、系统概述 (1) 二、需求分析 (1) 1信息分析 (1) 2数据流图 (2) 3数据字典 (2) 三、概念结构设计 (4) 1实体列表 (4) 2分E-R图 (4) 3全局E-R图 (5) 四、物理结构设计 (5) 1关系模式存取方式选择 (5) 2确定数据库的存储结构 (5)

3评价物理结构 (5) 五、逻辑结构设计 (6) 六、数据库的实施 (7) 七、设计总结........ (8) 八、文献 (9)

工厂管理系统库 一、系统概述 工厂管理信息化是工厂管理系统应用信息技术及其产品的过程,是信息技术应用于工厂管理的过程。工厂信息化的实施,自下而上而言,必须以管理人员使用信息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为基础;自上而下而言,必须与工厂的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结合。 工厂管理系统算是比较简单一种信息系统。它主要应用于工厂仓库管理、职工管理、车间管理和零件管理。其中车间对职工和零件来说是很重要的。 工厂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具有长期性和内容的多变性;正因为这样,车间管理信息系统也不是一个简单的、静止的、封闭的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步变化和发展的系统。 二、需求分析 1、信息分析 根据工厂方面取得的信息资料,得出系统的信息需求和处理要求,得到设计所需的需求信息。这些信息是是选择了对数据库设计直接有用的信息。 A.工厂系统: a.车间:一个工厂有很多个车间,每个车间有车间号、车间主任名、地址、 电话。 b.工人:一个车间有多个工人,每个工人有职工号、姓名、年龄、性别和 工种。 c.产品:一个车间生产多钟产品,产品有产品号,价格。 d.零件:一个车间有多个零件,一个零件也可以由多个车间制造。零件有 零件号、重量和价格。 e.仓库:产品与零件存入仓库中,厂内有多个仓库,仓库有仓库号、仓库 保管员、姓名、电话。 B.系统联系: a.生产:一个车间有多个零件,一个零件也可以由多个车间制造。 b.组成:一个产品由多个零件组成,一种零件也可装配多中产品内。 c.保管:产品与零件存入仓库中,厂内有多个仓库。

最新智能交通系统(徐建闽)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 1.智能交通系统的定义是什么?它的特点有哪些? 智能交通系统是人们将先进的计算机处理技术,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及电子自动控制技术等有效的综合起来,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系统中。以车辆道路使用者,环境视角有机结合,达到和谐统一的最佳效果的目的,从而建立起的一种作用范围大、作用发挥全面的实时、精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体系。 ITS特点:信息性、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复杂性。 2.智能交通系统的子系统有哪些?说明他们的关系 先进的出行者信息系统,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先进的公共运输系统,商用车辆运营系统,先进的车辆控制和安全系统,不停车收费系统、应急管理系统 第二章 1.传感器的作用是什么。列举ITS中用到的传感器 传感器是指能够感受被测量的信息,并按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记录显示和控制等要求。 ITS中应用的传感器主要有:环形线圈、压电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微波检测器,超声波传感器,视频车辆检测器、RFID等。 2.ITS中信息传输方式主要有几类?分别是什么? ITS中信息传输方式主要有四类,分别是交通管理中心和路侧设施的通信,车与交通管理中心通信,车路通讯以及车车通信。 3.什么是并行计算?它的优点有哪些? 并行计算就是研究如何把一个需要非常巨大的计算能力才能解决的问题,分成许多小的部分,并把这些部分分配给许多计算机或处理器进行并行处理,最后将这些计算结果综合起来,得到最终的结果 优点是可以处理需要庞大运算量的问题 4.GPS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是什么? GPS的整个系统由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和用户部分三部分组成。 GPS的基本定位原理是:卫星不间断地发送自身的星历参数和时间信息,用户接收到这些信息后,经过计算求出接收机的三维位置,三维方向以及运动速度和时间信息。 第三章 1.简述感应线圈检测器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 感应线圈检测器由埋在路面下的环形线圈和能够测量该线圈电感变化的电子设备组成。环形线圈有一定的工作电流,当有车辆通过线圈或存在与线圈之上时,线圈的电磁感应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检测器通过对这种变化进行处理而达到检测目的。 优点:环形线圈检测技术的发展已经很成熟,价格也相对合理,安装成本低,检测误差率相对较少;缺点:线圈在安装或维护时必须直接埋入车道,这样交通会暂时受到阻碍,安装施工量大,同时埋置线圈的切缝软化了路面,容易使路面受损造成严重安全隐患;环形线圈的使用效果和寿命受路面质量的影响很大,很容易随着路面的变形而变形,并且受到路基下沉、冰冻等自然环境的影响,环形线圈寿命一般仅为两年;环形线圈由于检测原理的限制,当在

同济大学 机械设计创新考题答案

同济大学机械创新设计 一、摆脱习惯性思维训练题 1、某人的衬衣纽扣掉进了已经倒入咖啡的杯子里,他赶紧从杯子里拾起纽扣,不但手不湿,连纽扣也是干的,这是怎么回事?(只倒了咖啡没倒水) 2、汽车司机的哥哥叫李强,可是李强并没有弟弟,这是怎么回事?(汽车司机是女的) 3、如果你口袋里的火柴盒中只剩下一根火柴,黑夜里你走进房间,房间里有蜡烛、油灯及煤气灶,那么,你先点燃什么?(先点燃火柴) 4、广场上有一匹马,马头朝东站立着,后来又向左转270°,请问,这时它的 尾巴指向哪个方向?(指向下边) 5、一天晚上,老王正在读一本很有趣的书,他的孩子把灯关了,尽管屋里一团 漆黑,可老王仍在继续读书,这是怎么回事?(盲文书) 6、天花板下悬挂两根相距5米的长绳,在旁边的桌子上有些小纸条和一把剪刀, 你能站在两绳之间不动,伸开双臂,两手各拉住一根绳子吗? (先用一根绳子把剪刀缚住,推动剪刀使它移动,然后走过去用一只手抓住另一根绳,另一只手接过移动来的剪刀) 发散性思维——GPS的功能 1.确定移动物的确切位置; 2.追踪小偷; 3.测速; 4.为盲人指路; 5.研究地质(地质灾害预测); 6.找离家出走的人(小孩、痴呆老人,嫌疑人) 7.测量湿度; 8.监测路面施工状况,起重大件位移、速度控制; 9.绘制地图; 10.导航; 11.考古。 1.列举体温计诸缺点 1)现有的体温计必须接触人体才能测量,在医院同一支体温计先后

来测量不同人的体温,有时可能会引起疾病传染; 2)体温计不能测量人体内脏的温度; 3)体温计不便于儿童测量体温; 4)体温计不便于测量人的额头温度; 5)体温计不便随身携带,随时测量; 6)体温计不能弯曲。 2.分析、鉴别缺点,确定创新主题,进行创新设计。 1)防传染,研制非接触体温计(红外辐射式); 2)为测内脏温度,设计微型肠道温度计; 3)为便于儿童测量温度,设计汤匙型体温计; 4)针对不能弯曲和测额头温度,开发出额头薄片温度计; 5)为便于随身携带,研制戒指式温度计。 2 希望点列举法 缺点列举与希望点列举区别 原理:提出希望,经过归纳,实现创造。 步骤: 1)了解人们的需求心理(生理、安全、社交、自尊、自我实现、生产和科研需 求)【求新、求美、求异、求实、求全、求奇、求快、求廉、求健、求胜、求稳】“方便”(面、粥、净菜);“肥胖”(减肥茶、健身,医疗);“省电” 2)列举、收集希望点 a多观察、多联想,紧扣人们的需求b广泛征求意见或进行抽样调查c采用智力激励法实施列举 3)希望点的分析与鉴别 运用希望点列举法改进手机 1)希望手机与GPS联接,迷路时充当向导。2)希望手机高度智能化、情感 化,它是人的工具又是朋友,烦闷时谈心,孤寂时聊天。3)希望手机配医学专家系统,病时获诊断、处方。4)希望可以利用手机记帐和个人理财。5)希望手机在夜行时充当手电筒。6)希望手机上网像计算机上网一样方便。7)希望手机能接受电台、电视台的节目。8)希望生产出适合各种性格和年龄的人们使用的具有不同色彩的手机。9)希望手机的形状和体积像手表,可以轻松地戴在手上。10)希望手机的体积大幅度减少,从而将之设计为各种的服饰(如项链、领带夹、耳坠),悬挂、镶嵌或佩带在身上或服装上。11)希望手机同时也是一支精致的钢笔。12)希望手机没有电辐射的危害。13)希望手机具防窃、遗失提醒功能。14)希望手机可视通讯,采集、交换数据。15)希望手机具遥控器功能,甚至通讯控制家用电器。16)希望手机家庭、社会治安网连通。 IBM公司2000年8月在一次高科技展览会展示:耳环(耳机),项链(话筒),戒指(呼叫时灯闪烁),手表(拨入拨出号码显示,接入呼出按钮) 用属性列举法提出改进电风扇的新设想 1.对现有的电风扇进行分析,并列举属性 组成:电动机、扇叶、立柱、开关等;驱动:电力;功能:送风。 1)名词属性

我国城市交通面临的问题与智能交通系统应用实践课程的考试

我国城市交通面临的问题与智能交通系统应用实践课程的考试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 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 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 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2011年世界各国GDP排名中,中国位于()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2. 2010年世界城市GDP排名中,排名第一的城市是() A.日本东京 B.美国纽约 C.英国伦敦 D.法国巴黎 3. 根据本讲,预计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超过() A.30% B.40% C.50%

D.60% 4. 各国高速公路总里程排名第一的是() A.中国 B.美国 C.加拿大 D.日本 二、多选 ( 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 1. 北京市公交运营管理系统包括哪几个组成部分?() A.公交运营组织与调度 B.公交运力资源优化配置 C.公交应急联动 D.专线调度 2. 根据本讲,广州综合交通信息平台能够保证() A.基础数据更新周期不超过一个月 B.运行数据的更新周期不超过5分钟 C.道路覆盖范围达到80%以上 D.准确率达到90% 三、判断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根据本讲,未来中国发展可以效仿欧美的道路来发展。 正确 错误 2.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对综合交通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正确

,同济大学《交通设计》试卷及答案,推荐文档

同济大学课程考核试卷(B卷) 2007 —2008学年第一学期 命题教师签名:审核教师签名: 课号:15014101 课名:交通设计考试考查:考试此卷选为:期中考试()、期终考试()、重考(V试卷年级专业学号姓名得分 一、判断题,共5题(对下面各题的正误作出判断,正确的用“V”示,错误的用“浓示)(10% ) ①交通设计即交通标志、标线和信号灯设计。() ②交通设计贯穿于交通规划与交通管理之中,具有中微观性质。() ③对于设置在路侧的公交停靠站,其设置位置宜优先选择在进口道。() ④两块板断面形式不利于道路沿线车辆左转进出。() ⑤在城市道路上设置护栏或隔离设施有助于提高其安全性,但会降低通行能力。()二、简答题,共5题(40% ) 1)简述交通设计的基本目标及实现各目标的设计方法。(10% ) 2)试简述城市道路路段机动车道单车道通行能力的影响因素有哪些?(10% ) 3)试述城市道路沿线进出交通组织方式及其适应性。(提示:可从道路等级方面加以考虑)(5% ) 4)城市道路公交停靠站的设置位置及形式有哪几种?试论述不同位置的公交停靠站在交通方面的适应性。(10% ) 5)试绘制路边停车场(点)的设计模式图。(5% ) 三、解析题,共2题(50% ) 1已知:某城市道路为交通型主干道,南北走向,路段和交叉口红线均为50m。道路沿线机动车流量较大,需要设置双向六车道;非机动车、行人流量适中,建议人行道设计为5m、非机动车道设计为5m。 1)请运用交通设计基础知识,进行城市道路路段横断面设计。(10% ) 2 )该道路上某交叉口为主干道-主干道交叉口,南北进口左转流量和右转流量均较大,试进行该交叉口南北进口横断面设计,同时进行交叉口进口道车道功能设计。(10% ) 2试概括现行的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渠化设计模式,并论证各模式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30%) 一、错对错对错 二、简答题,共5题(40% 1)简述交通设计的基本目标及实现各目标的设计方法。(10% 方法:(1)交通网络与交通组织设计(2)交通流有序化设计(3)交通安全设计(4)提高通行能力设计(5)提高设施资源利用率设计(6)公交优先设计(7)交通语言系统设计(8)附属设施布局设计(9)交通环境、景观协调设计(10)以人为本设计 目标:安全(1 ; 2; 3; 7; 9; 10)通畅(1 ; 2; 3; 4; 6; 8; 9)环保(1; 5; 6; 7)便捷(2; 7; 8; 9; 10)效率(1; 2; 4; 5; 6; 8) 2)试简述城市道路路段机动车道单车道通行能力的影响因素有哪些?(10% 与路口通行能力匹配与对向车流隔离与非机动车隔离车道位置车道宽度 不同道路条件(横断面类型;交叉口类型;车道宽度;车道数;纵断面坡度;转弯半径)不

(完整word版)同济大学交通工程考核试卷及答案

同济大学课程考核试卷(A卷) 2007 —2008 学年第一学期 命题教师签名:审核教师签名: 课号:15014101 课名:交通设计考试考查:考试 此卷选为:期中考试( )、期终考试(√ )、重考( )试卷 年级专业学号姓名得分 一、判断题,共5题(对下面各题的正误作出判断,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表示)(10%) ①交通设计就是交通标志标线的设计。() ②交通设计的唯一目标是提高设施通行能力。() ③交叉口的渠化设计有利于降低交通流量、提高设施的通行能力。() ④信号控制方案和交叉口的车道功能划分没有关系() ⑤公交停靠站总是应该设置在交叉口的出口道。()二、简答题,共4题(40%) 1)简述交通设计的基本含义和基本流程。(10%) 2)分析慢行交通一体化道路断面的适用性。(10%) 3)试述交叉口车道功能划分的依据和基本流程(10%) 4)试述公交停靠站有几种形式,各种形式的适应性如何?(10%) 三、解析题,共2题(50%) 1 已知:某城市道路交叉口东西向道路横断面形式为三块板,南北向为一块板,采用两相位信号控制。 1)试绘制交叉口东西向为绿灯相位时的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三种交通流之间的冲突点图,并计算各种类型冲突点的数量。(10%)

北 2)试分别从交通组织、交通空间优化、信号控制优化三个层面论述减少交叉口交通冲突的措施。(10%) 2 下图为某城市道路交叉口现状交通设计平面图。已知:东西向道路为主干道、横断面形式为三块板、路段双向四车道;南北向道路为主干道、横断面形式为一块板、路段双向四车道。试指出下图中六处不恰当的设计方案,并分别说明原因。(6×5%) 北

同济大学汽车设计作业.docx

拟开发一款轴距2600mm 前置前驱5座轿车,要求能在良好铺装路面高速行驶,试初选其: ● 总长、总宽、最小离地间隙、室内高、车顶高、总高、轮距 ● 发动机排量、空气阻力系数、假定汽车正面投影面积为2m 2时发动机的最大功率 ● 整车整备质量、总质量、前轴和后轴的轴荷分配 ● 性能指标(最高车速、比功率、比转矩、加速时间、燃油经济性、最小转弯直径、接 近角、离去角、纵向通过半径) ● 空气阻力最小化时的车身形式 ● 轮胎(胎体结构、帘线材料、胎面花纹、断面形状) 解: 1) 总长:总长和轴距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C L L a /=,其中,当发动机前置前驱时,C 值为0.62~0.66,取中间值 640.=C ,则总长mm mm C L L a 540626402600..//===,取整 mm L a 4000=。 总宽:乘用车总宽和总长之间有下述关系: mm L B a a 601953±+=)/(,则该车总宽应为mm mm mm L B a a 6015286019534000601953±=±+=±+=)/()/(,由于该轿车一共由5座,即后排乘三人,因此总宽不应小于1410mm ,并查表可知,此时的轮距应在1300~1500mm 之间,因此上式可取加号,即mm mm B a 1588601528=+=,取整mm B a 1590=。 最小离地间隙:该参数涉及汽车的通过性,查表可知,对于 24?的乘用车,最小离地间隙min h 应取150~220mm ,取中间值180mm 。 室内高:由座位高、乘员上身长和头部及头上部空间构成的室内高 B h 一般在1120~1380mm 之间,因此也可取中间值1250mm 。 车顶高:车顶造型高度t h 大约在20~40mm 范围内变化,取车顶高为30mm 。 总高:乘用车总高t B p m a h h h h H +++=,其中轴间底部离地高度m h 应大于最小离地间隙mm h 180=min ,因此可取 mm h m 200=,根据一般乘用车的尺寸,取地板及下部零件高 mm h p 150=,则乘用车总高 mm mm h h h h H t B p m a 1630301250150200==+++=+++=。

交通工程学试题样卷及答案-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交通工程学教案考试试题样卷及答案 一、选择与问答题,共7题(60%) 1)判断(对下面各题的正误作出判断,正确的用“O”表示,错误的用“X”表示)(10%) 交通工程即是与交通运输有关的工程。() 当城市交通出现阻塞时首先应扩建交通设施。() 交通流流量、速度、密度基本关系模型中的速度为地点速度。() 若道路某处的流量小于通行能力,则其交通状态是通畅的。() ⑤城市里主干道密度越大,则城市道路交通越趋通畅。() 2)何为交通规划?交通设施的建设规模是如何确定的?(10%) 3)何谓交通期望线?交通需求预测的“四步骤”模型是何含义?每个步骤的主要作用是什么?(10%) 4)城市道路可分为哪几个等级(不少于4类)?它们各自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它们应该的密度顺序如何?(10%) 5)试解释行程时间、空间平均车速及饱和度之概念,并说明饱和度出现大于1的情况。(10%) 6)何为设计小时交通量?确定的理由是什么?(5%) 7)高速道路常采取车速限制措施,试给出常用的最高和最低限制车速的确定方法。(5%) 二、计算与论述题,共3题(40%) 1)设车流的速度与密度的关系为V=88-1.6K,如果要限制车流的实际流量不大于最大流量的0.8倍,试求此条件下速度的最低值和密度的最高值(假定车流的密度{最佳密度Km)(15%) 2)在某一路段上车流以驶入率Q(辆/小时)均匀地驶入信号灯控制交叉口的进口道,在不排队等待情况下,仍以同样流率均匀地驶出停车线。而排过队的那部分车辆将以饱和流量S (辆/小时,S>Q)}均匀地驶出停车线。设信号周期为C秒,其中红灯时间为R秒,黄灯时间为Y秒。试求绿灯信号结束时无车排队的条件,并在此条件下求:(15%) (1)一个周期内的最大排队车辆数及其出现的时刻; (2)每辆车的平均排队时间。 3) 试述交通分配的Wordrop均衡原理,并给出其数学描述。(10%) 试卷答案 一、选择与问答题,共7题(60%) 1)判断错错错错错 2)交通规划是根据城市规划的基本成果,基于现状的交通特征、交通设施和交通系统的条件,以及公交优先、改善交通的新理念,面向未来(近、中、远期),分析预测交通需求,确定交通系统的结构,交通设施结构和交通设施规模,编制交通系统和交通设施投资与建设

同济大学嘉定校区交通全攻略

同济大学嘉定校区交通全攻略 公交: 北安跨线:(一个@表示一站,不是非常重要的站点用此省略) 线路:曹安路绿苑路←→国康路国平路口 主要站点: 曹安路绿苑路(同济大学)—@—@—@—@—@—@—@—@—@—@—@—@—@—@—@—@— 江桥(近沃尔玛、上海电子商城,有少量专卖店、KTV)—@—@—@— 轻纺市场(近曹安国际商城、大润发,沿街有少量专卖店)—@— 曹安路万镇路(近百联中环购物广场)—@— 真如西村—@— 曹杨八村—@— 曹杨路兰溪路(即三汽公司站,近3、4、11号线曹杨路站,可换乘216、319、106、562、63、737、743、923、44等众多公交线路)—@— 中山北路陆家宅—@— 中山北路光新路(近3、4、7号线镇坪路站,附近有乐购)—@— 中山北路交通路(近3号线中潭路站)—@— 国康路国平路口(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 时间:往曹安路绿苑路方向:06:00-20:50,往国康路四平路口方向:06:00-20:50票价:1-8元 发车间隔时间:高峰20分钟,低峰30分钟 单程总行驶时间:1-2小时 注: 1.曹安路绿苑路站站台,即始发站站台就在汽展中心门口,无需出校门 2.嘉定校区开往四平路校区,周一至周五每天7:00、10:00、15:30及周六7:00的班次为大站车,曹安路上不停靠,有时走高速,发车后第一站即为真如西村站,全程大约1小时。四平路校区至嘉定校区无此类班次。 3.北安跨线车是对社会开放的,并不专属于同济大学,高峰时堵车情况严重,车内也会十分拥挤,且乘客身份混杂,请大家做好心理准备。车上常有偷窃事件发生,同学们务必看好随身物品。 北安线: 线路:安亭汽车站←→曹安路绿苑路←→北区汽车站 曹安路绿苑路至中山北路交通路一段与北安跨线一致 票价:2-8元 时间:往安亭汽车站方向:04:30-20:30,往北区汽车站方向:04:30-20:30 发车间隔时间:高峰10分钟,低峰20分钟 注: 1.北安线不像北安跨线会开进校园,曹安路绿苑路站站台在校门外。 2.北安线首班车时间比北安跨线早,发车间隔时间也比北安跨线短,且主要路线一致,没有或是等不到北安跨线车时,北安线是个不错的选择。 3.还有一条公交线叫“北安区间线”。北安区间也有曹杨路兰溪路、曹杨八村、真如西村等站,但是没有曹安路绿苑路站,也就是说,不到学校! 陆安线:

同济大学交通工程学考研复习指南

转交通工程学复习指南 一直以来都想写一篇考研生活回忆录,因为考研的那段日子里发生了太多的事,从毕业设计开始,然后找工作,先是找到中芯,后来又是犹犹豫豫要不要去日本做软件,毕业后又去大连西路租了房子,认识了至今都想拖我做安利的二房东,后来在一个黎明,跟着博士生的搬家大巴来到了嘉定校区,在15号楼度过了一生难忘的几个月。如今我坐在房间里,看着墙壁上满满激励自己的话语,还是有着颇多感慨的,在这期间帮过我的人很多。好了,不多说了。毕竟今天打算写的是专业课的复习指南,想以前我复习的时候,问题也很多,请教过很多学长,现在我把我的经验整理一下,也算为后来者铺平些道路! ##############交通工程学复习指南############### ###写在前面的话### 近些天来有很多有志于交通事业的同学问我专业课应该怎么复习,我的意见是如果你有条件选考材料力学的话,应该选材料力学,因为就今年来看,规划方向排名靠前的都是选材料力学的,选交通工程学似乎有些吃亏。也有一些方向是不能考材料力学的,比如信息方向。当然每年的情况都在改变,需要进一步去调查! 我本身并不是学交通的,属于跨专业考研,交通工程学这门课也没学过,但是后来我上了杨晓光老师的课,我敢说我对如何考好这门课有着全面和客观的理解和丰富的经验,相信会对 各位有帮助! ###复习指南### 为了使大家的眼睛不至于太劳累,我想用分小点的方式来叙述! 1 复习之前应该搜集的书籍资料 《交通工程》周商吾这本书没有不要考了 《交通工程总论》徐吉谦这本书不应该没有 《交通管理与控制》杨佩昆尽量弄到吧 《交通规划》刘灿奇没有不要紧 历年真题如果你没有,我只能说你笨 可以弄到的期末考试题也尽量吧 本指南作用极大,呵呵 备注:关于那本饭田恭敬的书,其实我也一直想见见! 2 什么时候开始复习 应该十月中旬差不多,再晚的话,可能会影响公共课的复习,凡事留点裕量总归好的。

同济大学交通影响分析指南正式版最新

交通影响分析编制指南 1.概述 (2) 1.1交通影响分析的目的 (2) 1.2交通影响分析的作用 (2) 2.技术路线 (4) 3.交通影响分析的开发规模阈值、影响范围和研究年限 (5) 3.1开发规模阈值 (5) 3.2影响范围 (5) 3.3研究年限 (6) 4.土地利用分析 (7) 5.现状交通分析 (9) 5.1实地踏勘 (9) 5.2数据调查 (10) 5.3服务评价 (11) 5.3.1交叉口评价 (11) 5.3.2路段评价 (12) 5.3.3公交运营评价 (14) 5.3.4停车场(库)评价 (14) 6.交通预测 (14) 6.1背景交通 (15) 6.2基地产生交通量 (17) 6.3交通量叠加 (18) 7.交通运行状况分析与规划方案调整(参考《公共场所开发的交通影响分析》易汉文) (18) 7.1交通运行状况分析 (18) 7.2交通改善方案 (19) 8.交通影响分析评价(参考北京交通影响分析) (22) 附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1 交通影响分析数据依据取值 (22) 附录2 部分专业术语定义 (23) 附录3 影响范围确定方法 (25) 附录4 交通需求预测技术方法概述(四阶段法) (27)

1.概述 1.1交通影响分析的目的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土地的开发,然而由土地开发所引发的交通压力也随之而来,譬如,新建的商业中心将会吸引大量的交通量,造成局部道路的交通拥塞和停车问题,使途经该地的出行者承受额外的延误损失。由于这部分损失是由于土地开发产生的,因此土地发展商应对其开发项目给道路交通设施带来的影响应负部分或全部责任。因此,进行用地开发之前,应对开发项目进行交通影响分析,以确定土地发展商在随后的交通改善项目中所应承担的责任范围。 从发展商的角度来看,为了在场所开发过程中尽量维护自己的利益,同时也为确保项目开发后能获取更多的回报,发展商在项目选址过程中,会考虑那些具有良好的交通可达性的地址。于是,发展商会通过场所开发的交通影响分析,来权衡承担交通改善责任的得失。另一方面,在大型联合项目开发过程中,参与项目联合体的所有发展商,均会提出各自物业在道路交通方面的不同要求。例如,如何开设出入口,配建多少停车泊位等。同时,发展商也希望能在事先商定各自在交通改善方面的投资份额。这些问题都可通过交通影响分析来解决。 1.2交通影响分析的作用 城市用地有专门的政府部门管理或监督使用。土地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依据城市总体规划设立的城市发展目标,来制订具体的用地政策,确定详细的地块使用性质和红线范围。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当发展商申请使用某一地块,或欲改变某一用地的性质和红线时,特别是当这一用地开发将明显地改变局部地区的用地强度时,土地管理部门应对此展开评估和审核。当在地产商与发展商、发展商与发展商之间产生用地纠纷时,土地管理部门也有责任参与调停。在土地管理部门对有关土地使用开发进行评估、审核和协调的过程中,交通影响分析能够提供一些重要依据。具体说来,交通影响分析有助于解决以下一些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