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临床效果分析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临床效果分析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针对高血压患者,探究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对其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近一年内的高血压病患,进行随机分组对比的方法进行实验观察与研究。

其中一组为A组,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进行治疗并观察记录结果;另一组为B组,为病患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进行观察报告。

结果:在无其他客观因素干扰时,B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各项数据均优于A组患者。

结论:通过对两组实验病例的观察调研报告可知,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能有效提高高血压病患的治疗效果和减少各类不良反应。

关键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高血压;临床治疗;效果分析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同时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各种慢性疾病也常见多发,影响着人的身体健康,困扰着人的生活状态。

高血压,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临床疾病,罹患此病的病患通常会出现头晕、乏力、头痛、四肢疼痛等现象[1]。

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病情则会进一步发展至恶化程度,引发人体器官受损、中风、心肌梗塞甚至死亡的危险[2]。

在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上,通常采用药物控制的方式来进行降血压处理。

以下则是我院所展开的关于不同药物治疗对高血压病患所造成的临床治疗效果影响研究,分析了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所取得的实际作用,详细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资料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与同意下,我院展开了这一研究工作。

本次研究选取本院心血管内科近一年(2021.01-2022.01)入院进行高血压治疗的病患100例,将这100名病患分为两组。

纳入标准:①病患认知正常,无精神类疾病。

②无其他重症疾病或在疾病治疗禁忌期。

③病患及家属均已知晓并同意实验进行。

在本次研究中,为保障推进研究进展,提升研究成效,我院医护人员指出了需要以分组对比的方法来展开本次研究工作,其中A组(硝苯地平缓释片)50例患者,B组(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50例患者,分别采用不同药物进行高血压治疗。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临床分析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临床分析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临床分析目的分析、探讨治疗高血压的过程中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40例,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进行治疗,每日晨起时口服,2.5mg/d,持续2w后未出现明显好转者可增加剂量至5mg/d,1次/d,观察、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压变化、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经过8w的治療,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的舒张压与收缩压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8w后,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97.5%,出现面部潮红1例,踝部轻度浮肿1例,头痛1例,均对治疗无影响。

治疗前后心电图、血脂、血糖、肝肾功能和血尿常规等没有出现异常变化。

结论在治疗高血压时,使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不仅能获得理想疗效,且较少出现不良反应,方便服用,值得推广。

标签: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高血压;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超过1亿以上的人口患高血压[1]。

高血压是我国当前临床中的一种常见疾病,若病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则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威胁。

作为钙内流阻滞剂的一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能够很好的保护人体中肾、心等重要器官,使血管平滑肌和心肌外的钙离子无法轻易进入细胞中[2]。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4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37~73岁,平均(53±1.8)岁;病程5个月~20年,平均(8.7±0.6)年;高血压分级情况为:1级9例,2级28例,3级3例。

所有患者均与诊断高血压的有关标准相符合,纳入标准:采用标准水银柱血压计对右上肢血压进行测定,患者取坐位,3次的平均值在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的舒张压(DBP)与收缩压(SBP)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治疗8w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为:无效1例,有效9例,显效30例,总有效率达到97.5%。

胺碘酮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胺碘酮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胺碘酮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通常伴随着高血压。

胺碘酮和苯磺酸氨氯地平是用于治疗冠心病和高血压的常见药物,它们的联合使用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对胺碘酮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一、胺碘酮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的药理作用及应用范围1. 胺碘酮的药理作用:胺碘酮是一种钾通道阻滞剂,能够延长心肌动作电位和有效不应期,从而抑制心室及房室传导系统,用于治疗各种室性和房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室颤等。

胺碘酮还具有抗甲状腺作用,可用于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在冠心病的治疗中,胺碘酮可用于控制心律失常,减少心肌缺血。

2. 苯磺酸氨氯地平的药理作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是一种二氢吡啶钙拮抗剂,通过抑制钙离子进入心肌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而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动脉,从而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增加冠脉的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降低心肌缺血。

苯磺酸氨氯地平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和稳定型心绞痛。

1. 控制心律失常:胺碘酮可有效地控制各种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室颤等,减少心肌缺血的发生,从而降低冠心病患者的心衰风险。

2. 降压及扩血管作用:苯磺酸氨氯地平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动脉,降低血管阻力,降低血压,增加冠脉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从而减轻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症状。

3. 减少心脏负担:苯磺酸氨氯地平的降压作用和胺碘酮的控制心律失常作用,可以减轻心脏的负荷,改善心脏功能,降低冠心病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

1. 不良反应:胺碘酮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的长期应用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包括肝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异常、低血压、头晕、心动过缓、心律失常等。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化指标和心电图,及时调整用药剂量。

2. 药物相互作用:胺碘酮和苯磺酸氨氯地平可能会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引起不良反应。

胺碘酮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胺碘酮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胺碘酮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症状。

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两者常常共存,因此治疗冠心病患者常需要同时控制血压。

胺碘酮和苯磺酸氨氯地平是两种常用的药物,分别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和高血压,近年来联合使用这两种药物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的临床效果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将对胺碘酮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分析。

一、胺碘酮胺碘酮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多种心律失常均有良好的疗效。

其主要作用机制是延长心肌细胞的不应期,抑制多种离子通道,减少自律性细胞的去极化,从而抑制心律失常的发生。

胺碘酮还具有强效的抗甲状腺功能亢进和抗肾上腺皮质激素功能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功能亢进症。

二、苯磺酸氨氯地平苯磺酸氨氯地平是一种钙通道阻滞剂,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冠心病。

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心肌和血管平滑肌钙离子的进入,减少血管紧张,扩张冠状动脉和周围血管,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从而减轻心脏的负担,降低血压。

苯磺酸氨氯地平还具有较强的冠脉扩张作用,能够增加冠脉血流,改善心肌供血。

三、胺碘酮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胺碘酮和苯磺酸氨氯地平是两种具有互补作用的药物,胺碘酮可治疗冠心病患者合并的心律失常,而苯磺酸氨氯地平可治疗高血压,两者联合使用可有效控制冠心病高血压患者的病情。

一项临床研究表明,胺碘酮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高血压患者,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同时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显著改善心肌缺血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另一项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胺碘酮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高血压患者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预后。

胺碘酮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的临床效果非常显著。

四、胺碘酮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的安全性胺碘酮和苯磺酸氨氯地平是两种常用的药物,长期应用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反应。

高血压临床治疗中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的应用效果分析

高血压临床治疗中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的应用效果分析

高血压临床治疗中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临床治疗中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2022年3月-2023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150例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并分析不同治疗药物的应用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压状态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患有高血压后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展开治疗能够使患者的血压保持在相对比较理想且稳定的状态,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降低心脑血管风险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高血压;血压水平;高血压是我国现阶段发生率相对较高的慢性疾病,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当中,并且随着现阶段饮食生活状态不断的改变,诸多不良习惯的出现导致该病的发生也开始向年轻化发展。

发生高血压后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非常容易随着疾病的发展和恶化诱发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使患者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

因此,患有高血压后需要及时且正确的采用药物展开治疗,使患者的血压保持一个相对更加平稳的状态,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是现阶段治疗高血压比较常用的药物,具有治疗效果确切、并发症少等特点,能够保持平稳降压,其治疗安全性相对较高[1]。

基于此,本研究针对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展开治疗,并分析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22年3月-2023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150例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5例,对照组中男42例,女33例,平均(67.72±9.43)岁,实验组中男40例,女35例,平均(67.28±9.69)岁,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性(P>0.05)。

1.2方法对所有患者展开饮食、生活等方面的健康指导,帮助患者纠正不良习惯,叮嘱患者保证睡眠充足。

1.2.1对照组患者接受硝苯地平缓释片的治疗,采用口服方式给药,单次使用剂量为10mg,每天早晚各服用1次。

贝那普利/氨氯地平复方制剂治疗轻中度高血压临床疗效分析

贝那普利/氨氯地平复方制剂治疗轻中度高血压临床疗效分析

贝那普利/氨氯地平复方制剂治疗轻中度高血压临床疗效分析目的通过实际使用氨氯地平与贝那普利复方制剂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探讨该复方制剂的有效性以及不良反应情况。

方法将中度高血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给予贝那普利/氨氯地平复方制剂5 mg,每日1次;B组给予氨氯地平5 mg,每日1次。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周及8周后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将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给予贝那普利/氨氯地平复方制剂5 mg,每日1次;B组给予氨氯地平5 mg,每日1次。

此次治疗中,如遇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血压波动幅度过大等突发情况的时候,均进行利尿剂治疗。

要求所有患者停用相关药物,在饮食方面,也指导他们以口味清淡为主。

1.3 观察内容降压的效果:对研究对象每天2~3次,测右上肢卧位血压,观察8周后,血压下降及达到目标血压< 140/90 mm Hg;不良反应情况,如水肿、咳嗽、晕厥等身体出现的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4.0软件来处理数据。

采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的对照实行t检测,两参数的相关性实行相关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的比较治疗前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4周及8周后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 0.05或< 0.01)。

患者用降压药物治疗后,第1周末血压开始下降,第4~8周的血压达到降压最大疗效,并处于平稳状态,第8周末,两组血压与起始基础血压比较见表1。

两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下降,配对t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A组与B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2.2 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A组治疗过程中,共有8例发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包括2例头痛,3例头昏,3例咳嗽。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

高血压是许多心血管疾病如心脏病、脑卒中等的主要危险因素。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是一种常用的降压药物,通过抑制钙离子的进入,扩张动脉血管,减少外周血阻,从而降低血压。

本研究旨在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本研究纳入了200名高血压患者,平均年龄为45岁,其中男性120名,女性80名。

患者的收缩压在140-180mmHg之间,舒张压在90-110mmHg之间。

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另一组接受安慰剂治疗。

治疗周期为12周,每天口服1片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每片含5mg)。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生活方式干预,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观察指标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显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低于安慰剂组(P<0.05)。

治疗结束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组的收缩压在130-140mmHg之间,舒张压在80-90mmHg之间,高于安慰剂组。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组和安慰剂组的心率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

不良反应方面,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组患者出现头痛、恶心等不良反应,但均为轻度不良反应,无需特殊处理。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该药物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并且在常规剂量下不会引起明显的心率变化和严重不良反应。

由于样本量较小,我们仍需要进一步扩大研究样本量,并进行长期随访,以提供更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

氨氯地平在高血压治疗中的药理作用分析

氨氯地平在高血压治疗中的药理作用分析

氨氯地平在高血压治疗中的药理作用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氨氯地平在高血压治疗中的药理作用。

方法:选取本院1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段分成两组(n=50),对照组予以厄贝沙坦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氨氯地平,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变化。

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DBP、SBP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DBP、SB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在厄贝沙坦治疗基础上加用氨氯地平治疗可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并促进临床疗效提升,在维持血压正常水平方面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有效性较高,值得推广并广泛应用。

【关键词】高血压;厄贝沙坦;氨氯地平;药理作用;舒张压;收缩压高血压是在中老年群体中高发的慢性疾病之一,近些年来随着经济时代的发展,该病逐步趋于年轻化。

一旦罹患高血压,不仅会促进血压提升,长时间难以降低,病情进展未得到及时控制,还会进一步诱发肾功能衰竭、心脏病、中风、脑梗死等诸多心脑血管疾病,更甚者会诱发失明,就目前为止高血压的危险性使其已逐步发展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由于高血压属于慢性疾病,所以病程相对较长,且易反复发作,需要长时间进行治疗[1]。

临床上对于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主要是以药物控制血压为主,厄贝沙坦属于Ang Ⅱ受体拮抗药物之一,ARB类药物可结合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继而避免血管过度收缩,并对醛固酮分泌加以抑制,有效降低血压,并对靶器官形成一定的保护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高血压。

但研究发现,对于高血压患者予以厄贝沙坦单一用药疗效欠佳。

鉴于此,诸多学者开始尝试联合用药方案,在厄贝沙坦基础上加用氨氯地平治疗[2]。

氨氯地平片是二氢吡啶钙拮抗剂之一,经口服用药治疗药物吸收较佳,且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可直接作用于全身血管及冠状血管,选择性抑制心肌细胞、平滑肌细胞,继而促进血管平滑肌扩张,将血压控制在合理、稳定的范围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和分析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
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
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缬沙坦治
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7%,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0.0%,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为3.3%。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为26.7%,数据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副作用小,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

标签:氨氯地平;高血压;临床分析
原发性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具有极高的发病率。该病起
病隐匿,病程长,容易引发全身小动脉硬化,损伤脑、心、肾等多种重要器脏。
随着病情的发展,高血压对患者脑、心、肾的程度会慢慢加重,严重者甚至会引
起器官衰竭 [1]。本研究主要以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20例高
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資料 选择我院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20例高血压
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的临床诊断标准[2]。将其随机分成观
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60例,男性27例、女性33例,年龄39~68岁,平
均年龄(57.9±13.5)岁,平均病程(2.9±3.2);对照组患者60例,男性29例、
女性31例,年龄42~71岁,平均年龄(58.4±14.2)岁,平均病程(3.1±3.3),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严重程度、病程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患者全部签订知情同意书后开始本次研究。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氨氯地平进行治疗,给予患者口服5mg氨氯地平
(由江西施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83362),1次/d,于早晨服用;
对照组给予颉沙坦治疗,患者口服80mg缬沙坦(由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生产,
国药准字H20000622 ),1次/d,于早晨服用,两组患者的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对计量资料以(x±s)表示,
采用两样本独立t检验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非参数精确检验,以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 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
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0.0%,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的有1例,发
热的有1例,并发症发病率为3.3%。对照组患者有8例出现恶心、呕吐,5例发
热,其他3例,并发症发病率为26.7%,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具有极高的发病率。该病起
病隐匿,病程长,容易引发全身小动脉硬化,损伤脑、心、肾等多种重要器脏,
其中高血压并发肾损伤的发病率极高,仅次于心脏并发症[3]。近年来,氨氯地
平在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氨氯地平是临床上控制血压的常规药物,能较好地控制高血压患者24h血
压,使肾小球基底膜通性和毛细血管压力降低,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性,降低血
管通透性,从而保护患者心、脑、肾等器官免受损伤[4]。相关研究表明[5],使
用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患能有效改善血尿素氮、血肌酐,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保护患者的心功能,达到较好的降压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120例高血压患者分别给予氨氯地平治疗和缬沙坦治疗,结果
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0.0%,数据
差异显著,表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较缬沙坦效果显著。另外,观察组患者中出
现恶心、呕吐症状的有1例,发热的有1例,并发症发病率为3.3%。对照组患
者有8例出现恶心、呕吐,5例发热,其他3例,并发症发病率为26.7%,表明
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安全性高,副作用小,这一结果和相关文献报道的数据相吻
合[6]。

综上所述,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副作用小,能有效缓
解患者的病情。

参考文献:
[1]柯元南,黄竣,诸俊仁,等. 缬沙坦/氨氯地平复方片剂对单药控制不良
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9,37(9):794-799.

[2]常淑玲,李菲,任珊,等.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原性
高血压疗效[J]. 中国民康医学,2012,21(16):1909-1910.

[3]姜红,柯元南. 比索洛尔/氢氯噻嗪复方片治疗中国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
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4(7):605-608.

[4]穆春苓,赵翠萍,侯洁宁,等.不同服药方法对高血压患者降压有效性和
平稳性的影响[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37(11):1010-1013.

[5]孟康,李晶,吕树铮,等.动态血压监测评价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氢
氯噻嗪对老年高血压的平稳降压作用[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26(11):
814-8161.

[6]李艳.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洛活喜)对高龄高血压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6(13):8-10.编辑/苏小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