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期中试卷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期中试卷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期中试卷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出题人:张彩萍审核人:武和平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1、解放前,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 .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2、明朝后期,在某些地区某些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而居主导地位,主要原因是()

A.轻视工商业的意识有所淡化

B.明朝政府鼓励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C.国家对手工业者控制放松

D.私营手工业更能适应经济发展潮流

3、在我国古代,祈盼“五谷丰登”和“六畜兴旺”是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重要特点是()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以种植为主,家畜养殖为辅

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采用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4、我国古代城市发展到北宋,进入一个新阶段,其主要是指()

A.商业活动不再严格限制在“市里”

B.由政治中心向经济中心转移

C.出现了一批工商业城市

D.城市向南方发展

5、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把“尚农除末,黔首是富”定位基本国策,这一国策与以下哪一政策、思想一致()

A.修养生息

B.重农抑商

C.工商皆本

D.中央集权

6、桑弘羊上书汉武帝指出:“今意一总盐铁,非为独利也,特以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决兼并之路也”桑建议由国家管理盐铁的直接目的是()A.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B.加强对人民的统治

C.限制土地兼并

D.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7、哥伦布曾经说过:“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 谁有了它,谁就可以为所欲

为,做到一切。有了黄金,把灵魂送到天堂,也是可以做到的。”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新航路开辟的社会原因

B.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原因

C.欧洲黄金产量严重不足

D.欧洲人迫切的生活需要

8、以下活动由西班牙王室支持的是()

①迪亚士抵达欧洲南端②达·伽马到达印度③哥伦布从欧洲直通美洲的新航路④麦哲伦团队环球航行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9、新航路的开辟不仅引起了“价格革命”而且还带来社会关系的变化。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欧洲商贸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B.贵金属流入欧洲,土地贵族获利丰厚

C.工业品价格上涨,工商业阶级实力壮大

D.西班牙、葡萄牙积累起巨大财富

10、下列有关17-18世纪英荷殖民扩张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多成立垄断性质的贸易公司参与殖民掠夺

B.以公开野蛮的掠夺为主要特征

C.以垄断商路、掠夺金银、贩卖人口为主要方式

D.以刀枪大炮和廉价商品打开各国大门

11、西欧殖民者向美洲贩卖黑奴的根本原因在于()

A.非洲经济发展缺乏劳动力

B.贩卖业能带来丰厚利润

C.黑人体格健壮善于劳动

D.资本主义的血腥性所决定的

12、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的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影响不包括()

A.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B.殖民扩张加速

C.工业无产阶级产生

D.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13、下列对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事()

A.它是一次技术变革,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B.它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

C.它使得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紧密

D.它使世界各国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14“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恩格斯的这段话()

A.充分肯定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地位

B.赞扬了法国大革命的作用

C.肯定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地位

D.指出了英国正在经行圈地运动

15、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集合。这里的种种有利力量应该包括()

①资本主义制度的确定②圈地运动的开展③机器工厂的出现④海外市场的扩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6、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最大的不同是()

A.工艺技术的提高

B.自然科学研究的重大进步

C.市场需求的扩大

D.资本家资金更加雄厚

17、我们习惯上把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风别成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 .机械特色不同 B.通讯工具不同 C.主要动力不同 D.交通工具不同

18、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②垄断组织的形成③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④帝国主义的形成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④②

D.①③②④

19、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资本主义是社会的进步,这主要是指()

A.提高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能力

B.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C.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D.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

20、新航路的开辟引起“商业革命”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是()

①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扩大②欧洲的商路及贸易中心转移③世界市场和贸易扩大④工业资产阶级获取了暴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洋务运动之所以没有达到“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是因为()

A.沿用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

B.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C.外国资本的挤压

D.没有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22、关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历史地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促进了中国走向现代化

B.导致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产生

C.壮大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队伍

D.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

23、史学界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依据在于()

A.洋务运动把西方先进生产力引进中国

B.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

C.洋务运动开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先河

D.洋务运动建立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

24、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因素有()

①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②鸦片战争前,商品经济的发展③洋务运动的诱导

④沿海地区封建经济逐渐瓦解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④

25、甲午战争以后,国内出现了兴办近代民族工业的热潮,其直接原因是()

A.西方技术的传播

B.重商思潮的影响

C.清政府放宽了限制

D.改良思潮的推动

26、明国初期,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导致“短暂”的主要原因是()

A.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扶持不力

B.封建自然经济的束缚

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

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7、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所呈现出来的特征不包括()

A.获得了持续稳定的发展

B.其发展主要集中在轻工业上

C.民族资本同外国资本相比非常薄弱

D.民族工业难以独立发展

28、19世纪末,山东桓台县苗世厚兄弟在济南经营粮食贸易,很快形成资金逾万元的苗氏几团,苗氏集团得以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C.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侵略

D.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实业救国的思潮

29、下列事件和现象,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

①洋务运动②太平天国运动③辛亥革命④实业救国思潮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0、1831年,有一欧洲人描述道:“两世纪以前,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人穿袜子;一世纪以前,五百人当中没有一人穿袜子;现在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人不穿袜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的发展

B.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落后

C.化学工业的兴起

D.欧洲人生活观念的改变

二、非选择题

3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有哪些?(10分)

32. 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12分)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茅盾在小说《春蚕>中写道:“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河里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材料二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中国开始有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在通商口岸举办了一些商办的近代企业。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3分)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7分)

(2)材料二19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中国的商办企业为什么最早出现在通商口岸?(8分)

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B 4A 5B 6C 7B 8B 9C 10D 11D 12A 13D 14C 15A 16B 17C 18D 19C 20A 21B 22B 23A 24A 25C 26C 27A 28C 29C 30A 非选择题

31.(1)对生产力的影响: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2)对生产领域的影响:形成了以科技为依托,以垄断形式组织生产的经营模式

(3)对侵略方式的影响:国际垄断集团要求从政治上瓜分世界,致使殖民侵略进入瓜分世界和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4)对世界格局的影响:英国的核心地位开始动摇,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加剧,国际力量发生了变化,最终酿成了一战爆发。

(5)对生活方式的影响:大大改善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尤其在衣和行方面,人们的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增强。

(6)对环境的影响:石油等大量应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32.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结束了世界各地的孤立状态,使世界各地间联系加强,揭开了形成世界市场的帷幕。第一次工业革命,进一步增强了西方列强的实力,加快了西方列强殖民扩展的步伐,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狂潮,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3.(1)现象:自然经济受到冲击。原因: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2)通商口岸受西方列强入侵的影响,自然经济最早开始瓦解,形成了消费市场和商品市场;因较早开埠通商,人们思想开放,科技文化水平相对较高;大中城市人口集中,劳动力市场和消费市场大,对外联系便捷,便于海外贸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二基础知识点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 (2)石器锄耕(耒耜) (3)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汉代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农业的精耕细作 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西汉—耦犁、耧车(播种工具);隋唐—曲辕犁 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垄作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西汉—代田法 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漕渠、白渠、龙首渠(汉) 灌溉工具:翻车(三国)、筒车(唐朝)、高转筒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时间:春秋战国 原因: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根本原因)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特点: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以家庭为生产单位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地位: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评价:积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 消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容易破产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的原因,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一、手工业的发展形态 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 二、手工业的发展 青铜:商周—鼎盛(青铜时代)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冶铁:西周晚期出现铁器,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水利鼓风冶铁工具) 炼钢:南北朝—灌钢法(水排和灌钢法使中国的冶炼技术在16世纪前一直领先于世界) 商朝—原始瓷器;东汉—青瓷;北朝—白瓷唐朝;唐朝—南青北白;宋朝—五大名窑明朝—青花瓷、彩瓷;景德镇成为瓷都(明代有些瓷器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 清朝—珐琅彩 商朝—出现丝织品;西周—斜花提纹织物;唐代—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宋朝—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明清—丝织业鼎盛时期(苏州和杭州成为全国丝织业中心)三、资本主义萌芽 时间:明朝中后期地区:江南 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含义:一些手工业部分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雇佣与被雇佣) 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种带有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手工工场的出现。 发展缓慢的原因:封建制度的束缚(根本原因)、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一、古代国内商业的发展 “商人”:商朝人善于经商,所以后人把善于经商的人称为商人。 隋唐—柜坊(中国最早银行的雏形)和飞钱(汇票)相继问世 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益州)原因: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宋代城市中市和坊的界限被打破,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 元代:大都成为国家性的城市明清:商帮的出现(徽商和晋商) 二、对外贸易 繁荣唐朝:对外贸易重要港口——广州;外贸易机构——市舶使 两宋:海上丝绸之路异常繁荣,海外贸易税成为南宋政府的重要财源。 元朝: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泉州(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特点:朝贡贸易(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而不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衰落:明清的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打击,仅允许广州十三行与外国通商。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氏族公社所有) 奴隶社会(夏商西周):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封建社会(秦汉——明清):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 封建社会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土地兼并(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 二、重农抑商 1、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2、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3、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同外国的往来,而非完全禁绝。清朝在广州设立十三行统一管理对外贸易。 冶金 瓷器丝织业演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全册)

沭阳县怀明中学导学案——2011-4-8 高中历史必修二主备:殷晓波审校:徐永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标学习解读】 课标: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在传统农业社会中,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运动半径很小。下列解释不确切的是 .做到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B.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 .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居民流动性小 思想有多远,路就有多远!- 1 - 把握考标,记牢考点,做好考题,赢得考胜!

我们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来唤得你的良心、信心和自尊心!班级:姓名:等第: .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天下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记》有仲春“后率 思想有多远,路就有多远!- 2 - 把握考标,记牢考点,做好考题,赢得考胜!

沭阳县怀明中学导学案——2011-4-8 高中历史必修二主备:殷晓波审校:徐永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课标学习解读】 课标: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思想有多远,路就有多远!- 3 - 把握考标,记牢考点,做好考题,赢得考胜!

我们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来唤得你的良心、信心和自尊心! 班级: 姓名: 等第: 思想有多远,路就有多远! - 4 - 把握考标,记牢考点,做好考题,赢得考胜! 戈 母已簋(食器) 角(酒器) 耜 犁 上图所包含的信息有 ①商代青铜铸造业发达 ②青铜器具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 ③人类 进入铁器时代 ④青铜农具广泛应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3.右图所示之剑出土于甘肃灵台,剑柄用青铜铸成,剑身铁质,是我国现今出土 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之一。该剑最早可能铸造于 A .夏朝 B .商朝 C .春秋 D .战国 4.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 琅彩。这座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 A .魏晋 B .隋唐 C .宋代 D .清代 5.2007年12月,宋代沉船“南海一号”的打捞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考古工作者已经从南海 一号上整理出大量珍贵的文物。从“南海一号”打捞起来的各种瓷器,其中不可能有①青瓷 ②白瓷③珐琅彩④青花瓷 A .②③ B .①④ C. ③④ D .①② 6.明代烧制了大量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 这主要是因为 A .很多人开始喜欢外国文化和西方的生活方式 B .适应国外客户的需要 C .外来文化影响的结果 D .王室和贵族的奢侈生活的需要 7.“凡花机通身度长一丈六尺,隆起花楼,中托衢盘,下垂衢脚。……提花小厮坐花楼架木 上。机末以的杠卷丝,中用叠肋木两枝,直穿二木,约四尺长,其尖插于筘两头。”材料所 描述的生产工具出现于 A .西汉 B .两宋 C .元朝 D .明朝 8.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 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A .春秋时期 B .西汉 C .南北朝 D .北宋 9.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C. 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二、材料分析题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 ——《国语?齐语》 材料二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孟子?尽心上》 材料三 苏州东城比户习,“专其业者不啻万家”,大多“雇人工织”,按件计酬。 ──清《长洲县志》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手工业中哪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2)材料一所反映的手工业经营形态中,主要特点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出的经营形态的最主要特点是什么? (4)材料三反映出手工业部门出现了什么新的变化?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笔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笔记(一) 前几天分享的必修一的知识点,大家学习的如何? 知道期末将至,现在记忆有点晚了,但历史君还是觉得,大家应该通读一遍,做到心理有数。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起源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表现 河姆渡氏族公社遗址发现稻谷 神农氏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 3、地位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4、概况 (1)原始农业 主要生产工具:石刀石斧石犁耒耜 主要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作物种类:水稻和粟 生活方式:为了寻找肥沃的土地,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 (2)商周农业 主要生产工具:出现了青铜农具,但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耕作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作物种类: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生活方式:人们的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5、农业发展特点 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铁犁牛耕的发展 (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2)汉朝:西汉赵过推广的耦犁,要用两头牛牵引,三个人驾驭。后来又出现犁壁,使铁犁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翻土。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到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这种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 2、耕作技术的不断进步 (1)耕作方法: ①垄作法(春秋战国) ②代田法(西汉) (2)耕作技术: ①西汉发明播种用的耧车 ②魏晋南北朝采用耕耙耱技术(北方旱地)和耕耙技术(南方水田) (3)耕作制度: ①两汉的耕作制度是以一年一熟为主。 ②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3)水利灌溉的发展: ①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时期);漕渠、白渠、龙首渠(汉朝)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

必修二综合测试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图3是南宋李嵩绘制的《市担婴戏图》,作品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了一副生动的场景:货郎挑着货担走村串巷,货担上商品琳琅满目,货郎正在招揽生意,一位哺乳的妇女在一群孩童的簇拥下涌向货担。从这幅图景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 图3《市担婴戏图》 ①宋代商业环境较为宽松②民俗开始成为绘画题材 ③货郎群体深受百姓喜爱④体现理学的家庭人伦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 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 D.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 3.《明律集解附例》载:“凡民间织造违禁龙凤文纻丝纱罗货卖者,杖一百,段匹入官。机户及挑花、挽花工匠同罪。”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C.宣扬封建王朝法律权威 D.规范丝织行业秩序

4.一个历史小组在讨论对于李鸿章的评价时,发生了分歧: 甲:没有李鸿章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 乙:李鸿章不但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而且是一个大卖国贼 丙: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开明的士大夫和官僚们认识到中国再不是“天朝之国”,而是世界各国的一员,并且是远不 如西方各国富强的一员 丁: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促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其他社会事物的逐步传入,在通商口岸、沿海地区,社会风气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以上几位同学的评价可能运用的历史史观的顺序是 A.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 B.近代化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 D.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 5.有人说:“中国如无一九三五年之币制改革,决不能有一九三七年之抗战。” 以下与法币政策制定的背景相关的是 ①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②实行通货膨胀政策的需要 ③日本侵略中国的威胁④实行金融银本位制的需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6.清同光年间人欧阳昱在《见闻琐录》中记述:“当茶出时,众夷来买,商定而后答价,丝毫不能增,倘居奇不卖,欲昂其值以俟,则逾七日减十之一,再逾七日减十之二,又逾七日减十之三;俟愈久,价愈减……”这主要表明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二基础知识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 (2)石器锄耕(耒耜) (3)铁犁牛耕:春秋出现。 汉代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农业的精耕细作 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 西汉—耦犁、耧车(播种工具); 隋唐—曲辕犁 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垄作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 西汉—代田法 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 漕渠、 白渠、 龙首渠(汉) 灌溉工具:翻车(三国)、 筒车(唐朝)、 高转筒车(宋朝)、 风力水车(明清)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时间:春秋战国 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根本原因)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特点: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地位: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评价:积极: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 消极: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容易破产; 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的原因,也是中国封 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一、手工业的发展形态 官营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 家庭手工业 二、手工业的发展 青铜:商周—鼎盛(青铜时代) 代表: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等 冶铁: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水利鼓风冶铁工具) 炼钢:南北朝—灌钢法(水排和灌钢法使中国的冶炼技术在16世纪前一直领先于世界) 商朝—原始瓷器; 东汉—青瓷; 北朝—白瓷唐朝; 唐朝—南青北白; 宋朝—五大名窑 明朝—青花瓷、彩瓷; 景德镇成为瓷都(明代有些瓷器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 清朝—珐琅彩 商朝— 出现丝织品; 西周—斜花提纹织物; 唐代—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宋朝—写实风格,图案生动; 明清—丝织业鼎盛时期(苏州和杭州成为全国丝织业中心) 三、资本主义萌芽 时间:明朝中后期 地区:江南 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含义:一些手工业部分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雇佣与被雇佣) 冶金 瓷器 丝织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笔记

第1课发达得古代农业 一、早期农业生产得出现 1、起源 中国就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表现 河姆渡氏族公社遗址发现稻谷 神农氏被尊奉为中国农业得始祖 3、地位中国就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与粟得国家。 4、概况 (1)原始农业 主要生产工具:石刀石斧石犁耒耜 主要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作物种类:水稻与粟 生活方式:为了寻找肥沃得土地,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 (2)商周农业 主要生产工具:出现了青铜农具,但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木制得耒耜与石锄、石犁,仍就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得重要工具。 耕作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作物种类: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得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生活方式:人们得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5、农业发展特点 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得基础。 二、精耕细作得传统农业

1、铁犁牛耕得发展 (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与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2)汉朝:西汉赵过推广得耦犁,要用两头牛牵引,三个人驾驭。后来又出现犁壁,使铁犁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翻土。使用耦犁得牛耕方法,到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得主要耕作方式。 (3)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这种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得深浅,既简便.又轻巧,能适应各种土壤与不同田块得耕作要求。 2、耕作技术得不断进步 (1)耕作方法: ①垄作法(春秋战国) ②代田法(西汉) (2)耕作技术: ①西汉发明播种用得耧车 ②魏晋南北朝采用耕耙耱技术(北方旱地)与耕耙技术(南方水田) (3)耕作制度: ①两汉得耕作制度就是以一年一熟为主。 ②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得稻麦轮作得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3)水利灌溉得发展: ①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时期);漕渠、白渠、龙首渠(汉朝) ②灌溉工具:翻车(曹魏时期)、筒车(唐朝)、水力高转筒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 三、男耕女织得小农经济 1、商周时期得土地国有制与集体劳动:分封制与井田制 2、小农经济得形成条件 (1)生产力: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得出现与牛耕得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二课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古代中国手工业两种经营形态即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2)掌握古代中国冶金、制瓷和丝织方面主要的生产技术,从中概括、归纳出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大量的历史图片,指导学生欣赏一些精湛的手工业艺术品,并注意归纳鉴赏方法,提高学生探究古代手工业的兴趣。 (2)运用历史材料引导学生归纳古代手工业产品的基本特征,抓重点容进行精讲,注意详略得当,剖析与讲解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我国古代手工业成就是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培养民族自豪感;(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学习重点】: 古代手工业的重要成就;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学习难点】: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知识点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1.历程 (1)夏、商、西周时期以__________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2)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 (3)西________后,煮盐、治铁、铸钱等收归官办。 2.特点 (1)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生产;(3)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主要部门及发展概况

(1)冶金业: (2)制瓷业: (3)丝织业: 知识点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1.分类: (1)家庭手工业:以__________为代表,产品主要用来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民营手工业:产品主要供____________ 2.曲折发展的历程 (1)经历春秋战国和汉的发展后,晋南北朝时遭受摧残; (2)隋唐时得以恢复和发展; (3)两宋以后,在曲折中艰难发展,城乡所需的日常用具及用品主要出自民营手工业; (4)元朝:____________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5)_________以后,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6)资本主义的萌芽和缓慢发展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 出现:明朝中后期,江南的一些手工业部门 (7)清朝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高中的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要通读课本内内容,并且学会总结,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一、开辟新航路 1、开辟新航路的背景: (一)必要性(原因): (1)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 (2)社会根源:欧洲人的“寻金热”开(辟新航路的动机) (3)宗教根源:传播天主教 (4)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商路(直接原因) (二)可能性(条件):西欧生产力的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 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提高、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2、最早探询新航路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3、第一个进行新航路开辟的航海家是:1487 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其航线是—沿非洲西海岸向南 航行,发现非洲的最南端→“好望角”。 5、直达印度的航海家是:葡萄牙人达﹒伽马 6、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航海家是哥伦布,他是在西班 牙王室支持下远航的。 7、1519-1522 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路线是: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绕过美洲南端的海峡,横渡太平洋和印度洋, 绕过非洲,回到欧洲。 8、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世界市场形成):加强了欧洲同亚、非、拉经济和贸易联系; 地区性贸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世界市 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9、你怎样评价这些航海家? 探险家们具有勇于进取的开拓 精神;但掠夺行为给殖民地人们带来灾难。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要点 “斯大林模式” 主要表现:㈠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 展提供基金);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简要大纲(重点内容)

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 (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 (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 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 (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 (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6)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7)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8)明清:出现商帮。如,徽商、晋商(两者相同之处:都从经营盐业起家;商业活动都涉及金融领域(徽商经营典当业,晋商兴办票号);活动范围都涉及国外,都积累起巨额财富) (第四课)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极其影响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必修二

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必修2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三、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二、“重农抑商”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5课开辟新航路 一、东方的诱惑 二、新航路的开辟 三、走向会合的世界 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一、“海上马车夫” 二、“日不落帝国” 三、世界市场的拓展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从珍妮机到蒸汽机 二、从工场到工厂 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二、垄断组织的出现 三、世界市场的发展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二、洋务运动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二、短暂的春天 三、曲折的发展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二、探索与失误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二、经济体制改革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一、经济特区的创办 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三、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第五单元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一、铁路与公路 二、水运与航空 三、通讯工具的变迁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三、互联网的兴起 探究活动课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历史展览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一、虚假“繁荣”的幻灭 二、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 三、“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第18课罗斯福新政 一、临危受命 二、实施“新政” 三、摆脱危机困境 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建立“福利国家” 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2012-04-18 08:52:49)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编制者:四川省盐亭中学高2014级历史组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P5 (1)原始阶段采用“刀耕火种”。 (2)春秋战国时期采用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形成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 (3)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到全国,铁制农具数量大增。出现播种工具耧车、耦犁、一牛挽犁。 (4)唐代出现曲辕犁,可控制耕土的深浅。 附:铁犁牛耕方式推广的影响: 提高农产品亩产量,是农业动力的革命,使农业生产力得到飞跃性提高。促进一家一户的小农个体经济和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产生、发展。 2.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P6 (1)商周:井田制,名为国家公有,实为国王所有。 (2)战国: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 (3)战国以后:土地大部分为地主所有,农民占有土地较少 (4)北魏到唐前期:推行均田制,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役 附一:战国以后中国社会存在的主要土地制度: ①国家土地所有制 ②地主土地所有制 ③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④君主土地私有制 附二:土地兼并问题P6 (1)产生原因:①官僚地主依靠特权,把公田据为己有 ②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役使贫民 ③农民因天灾人祸被迫卖地逃亡 ④国家不抑兼并的政策 ⑤(根本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土地可以买卖 (2)危害:①地权和劳动者分离,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 ②使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 ③使国家赋税减少和劳役征发困难,国力削弱 ④社会资金流向土地和农民的贫困又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3)解决方案:①开明政治家:改革田制,缓和兼并 ②民众暴动:提出均田口号 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战国以后): (1)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要经营方式。 (2)以鉄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 (3)主导的土地制度是地主土地所有制 (4)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是精耕细作。 4.列举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1)主要经营方式: ①家庭手工业特点:与小农业紧密结合,是小农个体经济的组成部分;大部分产品和原料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整理【表格版】

古代中国经济 农业手工业商业土地、经济政策 商周出现了青铜农具 (珍贵) 木石农具(重要工 具、粗苯) 青铜铸造繁荣 出现铁器 (商)原始瓷器 (商)有织机 (西周)斜纹提花 织物 (商)善于经商 (“商人”由来) 官府控制 井田制(土地国有 制) 集体劳作 劳动产品归奴隶主 所有 春秋战国铁器牛耕的使用、 推广 垄作法 (战国)都江堰 官营手工业继续发 展 民间手工业发展 商业繁荣 官府控制商业局面 被打破 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出现许多商品市场 和大商人 (秦·商鞅)法律 封建土地所有制 井田制遭到破坏 (秦··商鞅)提出重 农抑商 两汉(西汉·赵过)推广 耦犁(二牛一人) 犁壁、耧车 (汉后)铁力牛耕 称为我国传统农业 主要耕作方式 (西汉·赵过)代田 (西汉武帝后)煮 盐、冶铁、铸钱收 归官办 (两汉)高炉炼铁、 炒钢 (东汉·杜诗)水利 鼓风冶铁工具水排 (秦汉)重农抑商 商业发展比较艰难 (西汉初年·汉武 帝)加重征税 抑制富商大贾势力

法 (汉)曹渠、白渠、龙首渠 (两汉)一年一熟(东汉)成熟的青瓷 (西汉)长安织室规模大 三国(曹魏)翻车(灌溉) 南北朝(北方旱地)耕耙 耱技术 (南方水田)耕耙 技术 民间手工业受摧残 (北朝)成熟的白 瓷 (南北朝)灌钢法 隋唐(江东地区)曲辕 犁(调节犁耕深浅) (唐)筒车 大运河 丝织技术高、吸收 波斯织法、图案风 格 (唐)南青背白两 大制瓷系统 (唐)秘瓷 中国瓷器大量输往 海外 民间手工业恢复发 展 (前)初步发展、 受限制 (时)都市商业发 展、柜坊、飞钱、 邸店 农村集市贸易”草 市“(最早出现于六 朝时代) 长安东、西二市 广州成为重要外贸 港口、设市舶司 (北魏~唐朝前期) 均田制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提纲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 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2)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小农经济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3)、古代水利建设概况 1、夏商周: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2、春秋战国: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 都江堰 3、秦:灵渠 4、两汉:西汉汉武帝亲到黄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东汉王景治黄河才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5、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的发展 1、纺织业主要成就:手工业代替官营业 (1)原料使用先后顺序:麻葛丝棉。 (2)丝绸之路:汉代开辟。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 (3)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朝廷征收民间纺织品的数量相当可观。 2、冶金业主要成就: 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工艺特点:分布广,规模大,水平高。战国以后以铁器为主,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 3、制瓷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1)先有陶后有瓷

(2)陶器:a、产生——原始时代彩陶b、发展:山东龙山文化——蛋壳黑陶c、独特技术——唐三彩d、陶瓷过渡时期: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 (3)瓷器:a、唐代青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b、唐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彩绘工艺。c、清朝:粉彩瓷器的工艺技术发明——康熙时期、顶峰——雍正时期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 (1)秦代管理“市”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2)汉代在进行集中贸易的“市”, 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六朝时代,出现了“草市” (4)唐代“草市”的作用十分显著,“夜市”比较繁荣 (5)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四)“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 (1)“重农抑商”政策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影响:“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但这一政策的实施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2)“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影响:“海禁”政策不仅妨碍海外市场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滋长,使中国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而且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过程:鸦片战争后,以英国为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商品输出,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 (2)石器锄耕(耒耜) (3)铁犁牛耕:春秋出现。 汉代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农业的精耕细作 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 西汉—耦犁、耧车(播种工具); 隋唐—曲辕犁 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垄作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 西汉—代田法 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 漕渠、 白渠、 龙首渠(汉) 灌溉工具:翻车(三国)、 筒车(唐朝)、 高转筒车(宋朝)、 风力水车(明清)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时间:春秋战国 原因: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根本原因)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特点: ①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地位: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评价:积极:①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②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 消极:①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容易破产 ②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的原因,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一、手工业的发展形态 官营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 家庭手工业 二、手工业的发展 青铜:商周—鼎盛(青铜时代) 代表: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等 冶铁: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水利鼓风冶铁工具) 炼钢:南北朝—灌钢法(水排和灌钢法使中国的冶炼技术在16世纪前一直领先于世界) 商朝—原始瓷器; 东汉—青瓷; 北朝—白瓷唐朝; 唐朝—南青北白; 宋朝—五大名窑 明朝—青花瓷、彩瓷; 景德镇成为瓷都(明代有些瓷器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 清朝—珐琅彩 商朝— 出现丝织品; 西周—斜花提纹织物; 唐代—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宋朝—写实风格,图案生动; 明清—丝织业鼎盛时期(苏州和杭州成为全国丝织业中心) 三、资本主义萌芽 时间:明朝中后期 地区:江南 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含义:一些手工业部分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雇佣与被雇佣) 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这种带有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手工工场的出现。 发展缓慢的原因:封建制度的束缚(根本原因)、 重农抑商、 闭关锁国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一、古代国内商业的发展 “商人”:商朝人善于经商,所以后人把善于经商的人称为商人。 隋唐—柜坊(中国最早银行的雏形)和飞钱(汇票)相继问世 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益州) 原因: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宋代城市中市和坊的界限被打破,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 时间限制也被打破) 元代:大都成为国家性的城市 明清:商帮的出现(徽商和晋商) 二、对外贸易 繁荣 唐朝:对外贸易重要港口——广州; 外贸易机构——市舶使 两宋:海上丝绸之路异常繁荣,海外贸易税成为南宋政府的重要财源。 元朝: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泉州(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特点:朝贡贸易(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而不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衰落:明清的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打击,仅允许广州十三行与外国通商。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氏族公社所有) 奴隶社会(夏商西周):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封建社会(秦汉——明清):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 冶金 瓷 器 丝 织业 演变

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教版) 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教学设计 韩宏庆大同教科研中心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学习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如何建立、演变的。一方面,二战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掌握了国际金融控制权。另一方面,又通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形成了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这三大支柱的出现,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为美国的对外扩张和确立霸主地位提供了条件,但在客观上,这个体系的建立也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创造了相对良好的国际环境。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经济专题史的学习和理解有一定难度,对美元、金本位等经济专有概念比较难于理解,要补充一些课外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拓展学生的视野,完成知识深化。 三、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概念:《布雷顿森林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2)理解:美国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目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对世界贸易发展的作用。 (3)运用:探究“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对美国为中心的新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图片、文字、数据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2)通过问题探究、实践体验、历史比较、图表分析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国家的经济实力决定外交活动。认识发展经济、增强国力的现实意义。 (2)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美国霸权政策的体现,也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以辩证唯物主义之史观去分析事物。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1、重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2、难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作用。 突破方法:以标志性的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学思之窗等多种形式对课本内容进行补充、丰富,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图片与资料,并进行适当的补充,把抽象的理论化为学生较容易理解接受的史实,利于学生对世界经济体系有系统的理解与掌握。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播放视频:《货币·金本位》片段 导入语:金本位是一种金属货币制度,也指黄金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广义指以一定重量和成色的黄金来表示一国本位货币的制度,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狭义仅指金币本位制。在金本位制下,或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金本位制于19世纪中期开始盛行。金本位基本特点是: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辅币和银行券可按其面值自由兑换为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货币发行准备为黄金。金币本位制是一种稳定的货币制度,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2):参考答案

[高中历史]

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 (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16)对比记忆法:在记忆相类似的事物时,可将两种事物进行对比,找出异同。 (17)归类记忆法:把要记忆的内容列出提纲,分门别类整理归纳,然后进行记忆。 (18)重点记忆法:记住整个内容中的公式、定理、结论、基本概念、重要句子等重点,作为记忆的“链条”来联系全部内容。 (19)理解记忆法:只有深刻理解了的知识才能牢固地记住它。 (20)推理记忆法:利用一事物引出接近的事物或引出有因果关系的事物来记忆。 (21)网络记忆法:如能把所学的各知识点连成线,组成面,编成网的话,那么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就清晰可见了。 最后, 需要提醒同学们的是:重复是记忆之母。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学者顾炎武,可以背诵14.7万字的十三经。据《先正读书诀》记载:“林亭(即顾炎武)十三经尽皆背诵。每年用3个月温故,余月用以知新。”我国当代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80多岁高龄还能熟练地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一百位以内的数。有人向他请教记忆诀窍,他的回答是:“重复!重复!再重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记忆就是如此。 专题三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