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统计学》综合练习题

《管理统计学》综合练习题
《管理统计学》综合练习题

1 、如图所示,是一个正态曲线。试根据图象写出其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的解析式,并

求出总体随机变量的期望和方差。

解:从正态曲线的图象可知,该正态曲线关于直线x=20对称,最大值为1

2π,所以μ=

20,

1

2πσ=

1

2π,于是概率密度函数的解析式为φμ,σ(x)=

1

e-

x-202

4,x∈

(-∞,+∞)。总体随机变量的期望是μ=20,方差是σ2=(2)2=2。

2、已知随机变量ξ服从正态分布N(2,σ2),且P(ξ<4)=0.8,求P(0<ξ<2)

解:∵P(ξ<4)=0.8,∴P(ξ>4)=0.2,由题意知图象的对称轴为直线x=2,P(ξ<0)

=P(ξ>4)=0.2,∴P(0<ξ<4)=1-P(ξ<0)-P(ξ>4)=0.6.∴P(0<ξ<2)=1

2P(0<ξ<4)=

0.3.

3、在一次测试中,测量结果X服从正态分布N(2,σ2)(σ>0),若X在(0,2)内取值的概率为0.2,求:(1)X在(0,4)内取值的概率;(2)P(X>4).

解:(1)由于X~N(2,σ2),对称轴x=2,画出示意图,∵P(0<X<2)=P(2<X<4),∴P(0<X<4)=2P(0<X<2)=2×0.2=0.4.

(2)P(X>4)=1

2[1-P(0<X<4)]=1

2(1-0.4)=0.3.

4、某年级的一次信息技术测验成绩近似服从正态分布N(70,102),如果此年级共有1 000名学生,求:(1)成绩低于60分的约有多少人?(2)成绩在80~90内的约有多少人?解:(1)设学生的得分情况为随机变量X,X~N(70,102),则μ=70,σ=10.分析在60~

80之间的学生的比为P(70-10<X≤70+10)=0.682 6 所以成绩低于60分的学生的比为1

2 (1-0.682 6)=0.158 7,即成绩低于60分的学生约有1 000×0.158 7≈159(人).

(2)成绩在80~90内的学生的比为1

2[P(70-2×10<x≤70+2×10)-0.682 6]=1

2(0.954 4-0.682 6)=0.135 9. 即成绩在80~90间的学生约有1 000×0.135 9≈136(人).

5、设在一次数学考试中,某班学生的分数服从X~N(110,202),且知满分150分,这个班的学生共54人.求这个班在这次数学考试中及格(不小于90分)的人数和130分以上的人数.解:因为X~N(110,202),所以μ=110,σ=20,P(110-20

X>130的概率为1

2(1-0.682 6)=0.158 7.所以X≥90的概率为0.682 6+0.158 7=0.841 3,所以及格的人数为54×0.841 3≈45(人),130分以上的人数为54×0.158 7≈9(人).

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1、有一个班40名学生的统计学考试成绩如表所示。

表40名学生的统计学考试成绩表89887699746082609399 94827779977887847965 98675972568177736566

83638986959284857970学校规定:60以下为不及格;60~75分为中;76~89分为良;90~100为优。试把该班学生分为不及格、中、良、优4组,编制一张频数分布表。

解:统计学考试成绩频数分布表如下表所示。

表40名学生的统计学考试成绩频数分布表

2、宏发电脑公司在全国各地有36家销售分公司,为了分析各公司的销售情况,宏发公司调查了这36家公司上个月的销售额,所得数据如表所示。

表分公司销售额数据表(单位:万元)606062656566677071 727374757676767677 787879798082838484 868788898990919292

根据上面的资料进行适当分组,并编制频数分布表。

解:“销售额”是连续变量,应编制组距式频数分布表。具体过程如下:

R=-=

第一步:计算全距:926032

K≈+≈

第二步:按经验公式确定组数:1 3.3lg367

d=≈

第三步:确定组距:32/75

第四步:确定组限:以60为最小组的下限,其他组限利用组距依次确定。

第五步:编制频数分布表。如表所示。

表分公司销售额频数分布表

3、有27个工人看管机器台数如表所示。

表工人看管机器台数表(单位:台)542434344 243432644 223453243

试编制一张频数分布表。

解:“工人看管机器台数”是离散变量,变量值变动范围很小,应编制单项式频数分布表。编制结果如表所示。

表工人看管机器台数频数分布表

4、对下面职工家庭基本情况调查表(如表所示)中的答复进行逻辑检查,找出相互矛盾的地方,并进行修改。

表 职工家庭基本情况调查表

解:职工家庭基本情况调查表修正如表所示。

表 职工家庭基本情况调查表

5、某班40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

57 89 49 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7 81 67 81 54 79 87 95 76 71 60 90 65 76 72 70 86 85 89 89 64 57 83 81 78 87 72 61

要求:⑴ 根据上述资料按成绩分成以下几组:60分以下,60~70分,70~80分,80~90分,90~100分,整理编制成分配数列。 ⑵ 根据整理后的分配数列,计算学生的平均成绩。

姓名

性别 年龄

与被调查者

的关系

工作单位

参加工

作年月 职务或工

种 固定工或

临时工 刘 盛 男 44 被调查者本人

长城机电公司 1973.7 干部 临时 陈心华 女 40 夫妻 市第一针织厂 1975.4 工人 固定 刘淑影 女 18 长女 待业青年 1999 无 临时 刘平路

16

长子

医学院 2000

学生

姓名

性别 年龄

与被调查者

的关系

工作单位

参加工

作年月 职务或工

种 固定工或

临时工 刘 盛 男 44 被调查者本人

长城机电公司 1973.7 干部 固定 陈心华 女 40 夫妻 市第一针织厂 1975.4 工人 固定 刘淑影 女 18 父女 待业青年 — 无 无 刘平路

16

父子

医学院学习 2000

学生

解:分配数列

成绩(分) 学生人数(人)

频率(%)

60以下 4 10 60—70 6 15 70—80 12 30 80—90 15 37.5 90—100 3 7.5 合计

40

100

平均成绩 554656751285159533070

76.754040

xf

x f

?+?+?+?+?=

=

==∑∑(分)

或 5510%6515%7530%8537.5%957.5%76.75f

x x f

=?=?+?+?+?+?=∑∑(分)

6、某生产车间4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件)如下:

30 26 42 41 36 44 40 37 43 35 37 25 45 29 43 31 36 49 34 47 33 43 38 42 32 25 30 46 29 34 38 46 43 39 35 40 48 33 27 28

要求:⑴ 根据以上资料分成如下几组:25~30,30~35,35~40,40~45,45~50,整理编制次数分布表。 ⑵ 根据整理后的次数分布表,计算工人的平均日产量。

解:次数分布表

日加工零件数(件) 工人数(人) 频率(%)

25—30 7 17.5 30—35 8 20 35—40 9 22.5 40—45 10 25 45—50

6

15

合计

40 100

平均日产量 27.5732.5837.5942.51047.561500

37.54040

xf x f

?+?+?+?+?=

=

==∑∑ 件

或 27.517.5%32.520%37.522.5%42.525%47.515%37.5f

x x f

=?=?+?+?+?+?=∑∑

7、 为了解某大型居民小区的物业管理质量,随机抽取了由100个家庭组成的样本。质量等级的含义分别为:A .差;B .较差;C .一般;D .较好;E .好。有关资料如下:

C A B B

D A D D C B D C A

E C A B C D D B C E B A B C D B B B C B A D B B C B A B C D E B C C C C B D D B A E A B C E A D C A B C C D A C E C B C A B C E B D A E C D D B A A C C A C

B

A

C

D

B

B

B

C

D

要求:(1)指出上面的数据的类型;(2)制作频数分布表;(3)绘制条形图反映质量等级的分布。

解:(1)顺序数据。 (2)频数分布表

等级 户数 向上累积 (%)

A 18 18

B 28 46

C 28 74 D

18

92

E8100

合计100—

(3)条形图

8、某生产车间3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件)如下:

30 26 42 41 36 44 40 37 37 25 45 29 43 31 36

49 34 47 33 43 38 42 32 34 38 46 43 39 35 36

试根据以上资料分成如下几组:25—30,30—35,35—40,40—45,45—50,编制频数分布表,并绘制直方图。

解:频数分布表

零件数(件)频率百分比(%)

25-30413.33

30-35620

35-40930

40-45826.67

45-50310

合计30100

直方图:

9、某调查公司对省内各市2007年度评选的“三八”红旗手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得到如下的百分比信息:

(1)所从事的行业:服务业41%,制造业35%,政府机关8%,个体户3%,其他13%; (2)学历状况:高中30%,本科45%,硕士15%,博士4%,其他6%; (3)婚姻状况:有配偶85%,未婚6%,其他9%。 要求:试利用上述信息对这些先进人物作出描述。

解:在所选的选的“三八”红旗手中,服务业和制造业占绝大多数,分别为41%和35%。

行业

服务业41%

制造业35%

政府机关

8%

个体户3%其它13%

服务业 制造业 政府机关个体户 其它

在学历中以高中生和本科生居多,分别占30%和45%。

对于配偶情况,有配偶的占85%,未婚的占8%。

10、为了解某特定商品房型的价格变动情况,某市调查机构随机抽取了25个样本,得销售价格资料如下:

销售价格(单位:元)

56605595606055005630

58996295574958205843

57105950572055755760

60905770568260165650

54255367638059456120

要求:试根据上表资料绘制茎叶图。

解:

销售价格茎叶图为:

11、D超市30天的销售额资料如下(单位:万元):

596335419263

406765464584

564264574364

365669635472

536431705178要求:试根据上表资料进行数据分组,并绘制这组数据的频数直方图。

解:将数据分为7组,组距为10。

频数分布表

按销售额分组(万元)频率百分比(%)

30-40413.3

40-50516.7

50-60723.3

60-70930.0

70-80310.0

80-901 3.3

90-1001 3.3

合计30100.0

直方图:

12、2006年世界十大富豪和中国内地十大富豪资产的资料如下:

世界(亿美元)中国内地(亿元人民币)

姓名资产姓名资产比尔·盖茨500黄光裕180.9

沃伦·巴菲特420许荣茂173.6

卡洛斯·贺鲁300荣智健158英格瓦·坎普拉德280朱孟依152.4

拉克什米·米塔尔235张茵115保罗·艾伦220张力115.2伯纳德·阿诺特215施正荣113阿尔瓦利德·塔拉尔200刘永行91.7

肯尼斯·汤姆森家族196郭广昌90.8

李嘉诚188鲁冠球90.5

要求:试按照1美元=7元人民币的汇率,画出相应的对比柱形图和环形图。

解:

对比柱形图

(系列1为世界十大富豪,系列2为中国内地十大富豪)

环形图:

13、试通过对次级资料的收集,绘制1990—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线图,(按当年价格计算,单位:亿元)。

解:

1990—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线图

14、某大型乳制品加工企业2006年在全国4个大区的销售额如下(单位:百万元):

解:

如图所示,华东地区的平均销售额最高,其次是华北地区,较低的是华中地区,排最后的是华南地区;从销售额分布的离散程度来说,华中地区(有两个离异点)和华南地区的销售额较为集中,,华北和华东地区的销售额则比较分散。

数据分布特征的测度

1、 某厂对3个车间1季度生产情况分析如下:

第1车间实际产量为190件,完成计划95%;第2车间实际产量为250件,完成计划100%;第3车间实际产量为609件,完成计划105%。则3个车间产品产量的平均计划完成程度为:

95%100%105%

100%3

++=。另外,1车间产品单位成本为18元/件,2车间产品单位成

本为12元/件,3车间产品单位成本为15元/件,则3个车间平均单位成本为:

181215

153

++=元/件。以上平均指标的计算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理由并改正。

答:两种计算均不正确。

平均计划完成程度的计算,因各车间计划产值不同,不能对其进行简单平均,这样也不符合计划完成程度指标的特定含义。正确的计算方法是:

平均计划完成程度190250609101.84%1902506090.95 1.0 1.05

m x m x ++=

==++∑∑ 平均单位成本的计算也因各车间的产量不同,不能简单相加,产量的多少对平均单位成本有直接的影响。所以正确的计算方法为:

平均单位成本18190122501560915555

14.831902506091049

xf

x f

?+?+?=

=

==++∑∑(元/件)

2、某高校某系学生的体重资料如表所示。试根据所给资料计算学生体重的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表 学生体重资料表

解:先列表计算有关资料如表所示。

表 学生体重计算表

(1)学生平均体重:

11996

56.58212

xf x f

=

=

=∑∑(公斤)

(2)学生体重中位数:

1212

67

2

255356.7268

m e m

f

S M L d f ---=+

?=+?=∑(公斤)

(3)学生体重众数:

()1

11

()6839

55356.98()

(6839)(6853)

m m o m m m m f f M L d

f f f f --+-=+

?-+--=+

?=-+-公斤

3、已知某公司职工的月工资收入为1965元的人数最多,其中,位于全公司职工月工资收入中间位置的职工的月工资收入为1932元,试根据资料计算出全公司职工的月平均工资。并指出该公司职工月工资收入是何种分布形式? 解:月平均工资为:

3319321965

1915.5022

e o M M x -?-=

==(元)

因为e o x M M <<,所以该公司职工月工资收入呈左偏分布。

4、当每天生产线的每小时产量低于平均每小时产量,并大于2个标准差时,该生产线被认为是“失去控制”。对该生产线来说,昨天平均每小时产量是370件,其标准差每小时为5件。表所示的是该天头几个小时的产量,该生产线在什么时候失去了控制?

表 生产线产量表

时间(时)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00 2:00 产量(件)

369

367

365

363

361

359

357

解:由已知得: 产量控制界限的上限为:370+2×5=380(件) 产量控制界限的下限为:370-2×5=360(件)

因此,可以认为该生产线在下午1时失去控制。在下午1时,产量跌到了360件以下,

它在控制界限以外。

4、某企业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

试计算该企业98年、99年的平均单位成本。 分析:m

x f

=

总成本平均单位成本总产量

计算98年平均单位成本,“单位成本”这列资料为标志值x ,剩余一列资料“98年产量”在实际公式中做分母,因此用算术平均数公式计算,并将该资料记作f ;计算99年平均单位成本,“单位成本”依然为标志值x ,剩余一列资料“99年成本总额”在实际公式中做分子,因此用调和平均数公式,并将该资料记作m 。 解:98年平均单位成本:

2515002810203298097420

27.83150010209803500

xf x f

?+?+?=

=

==++∑∑(元/件)

99年平均单位成本: 24500285604800010106028.872450028560480003500252832

m x m x ++=

===++∑∑(元/件)

5、2000年某月甲、乙两市场某商品价格、销售量、销售额资料如下:

分别计算该商品在两个市场的平均价格。 分析:m

x f

=

总销售额平均单价总销售量

计算甲市场的平均价格,“价格”这列资料为标志值x ,剩余一列资料“甲市场销售额”在实际公式中做分子,因此用调和平均数公式计算,并将该资料记作m ;计算乙市场的平均价格,“价格”依然为标志值x ,剩余一列资料“乙市场销售量”在实际公式中做分母,因此用算术平均数公式,并将该资料记作f 。

解:甲市场平均价格:73500108000150700332200123.04735001080001507002700105120137

m x m x ++=

===++∑∑(元/件)

乙市场平均价格:1051200120800137700317900

117.7412008007002700

xf

x f

?+?+?==

==++∑∑(元/

件)

6、有甲、乙两种水稻,经播种实验后得知甲品种的平均亩产量为998斤,标准差为162.7斤,

乙品种实验资料如下:

亩产量(斤)x

播种面积(亩)f

xf ()

2

x x f -

900 1.1 990 11221.1 950

0.9

855

2340.9

试计算乙品种的平均亩产量,并比较哪一品种的亩产量更具稳定性? 分析:xf

x f

=

总产量平均亩产量总面积

根据表格数据资料及实际公式可知,用算术平均数公式计算乙品种的平均亩产量。

比较哪一品种亩产量更具稳定性,用标准差系数V σ,哪个V σ更小,哪个更稳定。 解: 5005

10015

xf x f

=

=

=∑∑乙(斤)

72.45σ=

=乙(斤) 72.45

7.24%1001V x σσ

==

=乙

162.716.30%998

V x σσ===甲

∴V V σσ<乙甲 乙品种的亩产量更具稳定性

7、甲、乙两班同时参加《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测试,甲班平均成绩为81分,标准差为9.5分;乙班成绩分组资料如下:

试计算乙班的平均成绩,并比较甲、乙两个班哪个平均成绩更具代表性。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 指数

第五章指数 一﹑单项选择题 1.广义的指数是指反映 A.价格变动的相对数 B.物量变动的相对数 C.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 D.各种动态相对数 2.狭义的指数是反映哪一总体数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 A.有限总体 B.无限总体 C.简单总体 D.复杂总体 3.指数按其反映对象范围不同,可以分为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D.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 4.指数按其所表明的经济指标性质不同可以分为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D.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 5.按指数对比基期不同,指数可分为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C.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 D.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 6.下列指数中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是 A.商品价格指数 B.单位成本指数 C.劳动生产率指数 D.职工人数指数 7.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是 A.产量指数 B.销售额指数 C.职工人数指数 D.劳动生产率指数 8.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比所形成的指数是 A.个体指数 B.综合指数 C.总指数 D.平均指数 9.综合指数包括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D.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 10.总指数编制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 B.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C.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D.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影响指数 11.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 A.指数化指标性质不同 B.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C.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 D.指数编制的方法不同 12.编制综合指数最关键的问题是确定 A.指数化指标的性质 B.同度量因素及其时期 C.指数体系 D.个体指数和权数 13.编制数量指标指数的一般原则是采用下列哪一指标作为 同度量因素 A.基期的质量指标 B.报告期的质量指标 C.报告期的数量指标 D.基期的数量指标 14.编制质量指标指数的一般原则是采用下列哪一指标作为

统计学第四章作业及答案

第四章作业 一、判断题 1.同一个总体,时期指标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成正比,时点指标值的大小与时点间隔成反比。() 2.同一总体的一部分数值与另一部分数值对比得到的相对指标是比较相对指标。() 3.某年甲、乙两地社会商品零售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 ) 年与1998年相比,甲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是乙企业的一倍,这是比例相对指标。() 5.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单位成本,计划在上年的基础上降低2%,实际降低了3%,则该企业差一个百分点,没有完成计划任务。() 6. 计划完成相对指标的数值大于100%,就说明完成并超额完成的计划。() 7.时期指标的数值可以累加。() 8.全国粮食产量与全国人口对比计算的人均粮食产量是平均指标。() 二、单项选择题 1.总量指标按反映时间状况的不同,分为 ( )。 A.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D.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2.总量指标是用()表示的。 A.绝对数形式 B.相对数形式 C.平均数形式 D.百分比形式 3.某厂1996年完成产值2000万元,1997年计划增长10%,实际完成2310万元,超额完成计划( )。 % 反映不同总体中同类指标对比的相对指标是( )。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D.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5.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 A.总体单位总量 B.总体标志总量 C.质量指标 D.相对指标 6.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 A.小于100% B.大于100% C.等于100% D.小于或大于100% 7.下列相对数中,属于不同时期对比的指标有()。 A.结构相对数 B.动态相对数 C.比较相对数 D.强度相对数 8.如果计划任务数是五年计划中规定最后一年应达到的水平,则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可采用()。 A.累计法 B.水平法 C.简单平均法 D.加权平均法 9.某企业的总产值计划比去年提高11%,执行结果提高13%,,则总产值计划完成提高程度为() %-11% B. C. D. 10.我国人口中,男女人口的性别比指标是()。 A.比例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D.平均指标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统计指标属于总量指标的是() A.工资总额 B.商业网点密度 C.商品库存量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111%113%100%111%113-100%113%111-

统计学第五章

第五章 概率与概率分布 §1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一、随机事件的几个基本概念 确定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出现某种结果。 随机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且不能事 先断定会出现那种结果。 随机试验:对客观随机现象的观察,满足三个条件: (1) 相同条件下可重复; (2) 所有可能的结果已知,且不止一种结果; (3) 试验前,不能断定哪种结果出现。 基本事件:随机试验的每一种可能的结果。 样本空间:所有基本事件构成的集合,记为Ω. 事件: Ω的子集。由若干基本事件构成的集合,记为A,B,C,…. 不可能事件:Φ 必然事件: Ω 注意不可能事件和概率为0的事件的区别,必然事件和概率为1的事件的区别。 事件可以运算,且运算律与集合相同。 对立事件:如果Ω?A ,则A A \Ω=称为A 的对立事件。 不相容事件:如果Φ=?B A ,则称A 与B 互为不相容事件。 二、事件的概率 概率是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一种测度,记为)(A P . 古典定义: 事件的个数 样本空间所包含的基本数 所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事件A A P = )( 该定义对随机试验有两个基本假定: (1) 样本空间有限;

(2) 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完全相同。 如抛掷均匀的骰子,均匀的硬币等。 统计定义(试验概率) 在可进行重复试验的条件下,用试验中各种结果出现的频率来估计对应事件的概率。如,产品合格率。 主观概率 人们利用知识或经验对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判断。如对第二天股市大盘走势的判断。个股的涨跌等。 概率的数学定义:设E 是随机试验,Ω是它的样本空间。对于E 的每一事件,赋予一个实数,记为)(A P 。如果集合函数)(?P 满足下列条件: 1) 对每一事件A ,有0)(≥A P ; 2) 1)(=ΩP ; 3) 设 ,,21A A 两两互不相容,则有 ++=?)()()(2121A P A P A A P , 则称)(A P 为事件A 的概率。 三、关于概率计算的几个例子 例5.1 某钢铁公司所属三个厂的职工人数如下表:

统计学第四章习题答案 贾俊平

第四章 统计数据的概括性度量 4.1 一家汽车零售店的10名销售人员5月份销售的汽车数量(单位:台)排序后如下: 2 4 7 10 10 10 12 12 14 15 要求: (1)计算汽车销售量的众数、中位数与平均数。 (2)根据定义公式计算四分位数。 (3)计算销售量的标准差。 (4)说明汽车销售量分布的特征。 解: Statistics 汽车销售数量 10 Missing 0 Mean 9、60 Median 10、00 Mode 10 Std 、 Deviation 4、169 Percentiles 25 6、25 50 10、00 75 单位:周岁 19 15 29 25 24 23 21 38 22 18 30 20 19 19 16 23 27 22 34 24 41 20 31 17 23 要求; (1)计算众数、中位数: 排序形成单变量分值的频数分布与累计频数分布: 网络用户的年龄

(2)根据定义公式计算四分位数。 Q1位置=25/4=6、25,因此Q1=19,Q3位置=3×25/4=18、75,因此Q3=27,或者,由于25与27都只有一个,因此Q3也可等于25+0、75×2=26、5。 (3)计算平均数与标准差; Mean=24、00;Std、Deviation=6、652 (4)计算偏态系数与峰态系数: Skewness=1、080;Kurtosis=0、773 (5)对网民年龄的分布特征进行综合分析: 分布,均值=24、标准差=6、652、呈右偏分布。如需瞧清楚分布形态,需要进行分组。

1、确定组数: ()lg 25lg() 1.398111 5.64lg(2)lg 20.30103 n K =+ =+=+=,取k=6 2、确定组距:组距=( 最大值 - 最小值)÷ 组数=(41-15)÷6=4、3,取5 3、分组频数表 网络用户的年龄 (Binned) 分组后的直方图:

管理统计学第五章答案

假定一个地区地汽油价格服从正态分布,你所收集到地这些数据能够提供拒绝这一想法地足够证据吗?令α. 解:由于只有个样本,所以属于小样本抽样,且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对于该题采用单样本检验,利用表格进行分析: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根据单样本检验地决策规则,,α,根据双侧检验理论,≥α,所以可以接受原假设,所以这个数值和该地区地石油价格是基本相等地,没有明显差异.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根据对全国交通状况地一份调查,对于那些乘车上下班地人来说,平均通勤时间为分钟,其人数总量为万万.假定一个研究者居住在一个人口为万地城市里,想要验证通勤时间是否增加了,他随机选取了名通勤者作为样本,收集地数据如下所示,令α,并假定通勤时间服从了正态分布,他能得到什么结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解:由于只有个样本,所以属于小样本抽样,且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对于该题采用单样本检验,利用表格进行分析: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假设平均通勤时间没有增加.

根据单样本检验地决策规则,,α,根据双侧检验理论,≥α,所以可以接受原假设,所以该地区地通勤时间和平均时间是基本相等地,没有明显差异.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美国独立保险代理处对参加保险地客户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其中地人会重读他们地保单,地会有时重读一下,地会很少重读,地从来不重读.假定一家大型保险公司投入大量地时间和金钱对保单条款进行修改,以使他们地保单更具有吸引力、更便于阅读和理解.新保单使用一年后,公司经理想要确定一下保单地修改对那些常要中毒保单地投保人比例是否产生了很大地影响,他们与位参与本公司保险地顾客联系,问他们是否经常重读自己地保单,这位都是过去一年中参加地保险,其中个回答“是”,令α.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解:建立假设::π,:π≠ 已知,因为>,检验统计量: 当α时,查表得α,因为> α,所以落在不拒绝区域,接受原假设,所以他们对保单地修改对那些常要重读保单地投保人比例没有产生影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一家公司地审计员认为年,公司地出差津贴补助上涨很大,为验证这种想法,这个审计员从公司年和年地记录中分别选出次、次工作出差剂量作为样本,数据如下: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年年 试利用这些数据进行验证:年平均出差津贴补助是否上涨很大,假定第一类错误发生地概率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解:两者地抽样个数不等,不能使用配对样本均值之间地检验,选择使用独立抽取地两个样本对两个总体均值只差地检验,利用进行计算: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假设年年地平均出差补助没有显著上涨.

统计学第四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由反映总体单位某一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到的指标是() A.总体单位总量 B.质量指标 C.总体标志总量 D.相对指标 2.各部分所占比重之和等于1或100%的相对数() A.比例相对数B.比较相对数C.结构相对数D.动态相对数 3.某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计划提高5%,实际提高了10%,则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 A.104.76% B.95.45% C.200% D.4.76% 4.某企业计划规定产品成本比上年度降低10%实际产品成本比上年降低了14.5%,则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程度() A.14.5% B.95% C.5% D.114.5% 5.在一个特定总体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存在一个单位总量,但可以同时存在多个标志总量 B.可以存在多个单位总量,但必须只有一个标志总量 C.只能存在一个单位总量和一个标志总量 D.可以存在多个单位总量和多个标志总量 6.计算平均指标的基本要求是所要计算的平均指标的总体单位应是() A.大量的 B.同质的 C.有差异的 D.不同总体的

7.几何平均数的计算适用于求() A.平均速度和平均比率 B.平均增长水平 C.平均发展水平 D.序时平均数 8.一组样本数据为3、3、1、5、13、12、11、9、7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3 B.13 C.7.1 D.7 9.某班学生的统计学平均成绩是70分,最高分是96分,最低分是62分,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计算的测度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是() A.方差 B.极差 C.标准差 D.变异系数 10.用标准差比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大小时,其基本的前提条件是( ) A.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 B.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 C.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 D.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 11.已知4个水果商店苹果的单价和销售额,要求计算4个商店苹果的平均单价,应采用() A.简单算术平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 C.加权调和平均数 D.几何平均数 12.算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决定于总体次数的分布状况。在对称的钟形分布中() A.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C.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D.中位数>算术平均数>众数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时点指标的有() A.某地区人口数B.某地区死亡人口数C.某地区出生人口数

统计学第五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第五章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抽样推断的目的在于() A.对样本进行全面调查 B.了解样本的基本情况 C.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 D.推断总体指标 2.在重复抽样条件下纯随机抽样的平均误差取决于() A.样本单位数 B.总体方差 C.抽样比例 D.样本单位数和总体方差 3.根据重复抽样的资料,一年级优秀生比重为10%,二年级为20%,若抽样人数相等时,优秀生比重的抽样误差() A.一年级较大 B.二年级较大 C.误差相同 D.无法判断 4.用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公式计算不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结果将()A.高估误差 B.低估误差 C.恰好相等 D.高估或低估 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允许误差缩小为原来的1/2,则样本容量()A.扩大到原来的2倍 B.扩大到原来的4倍 C.缩小到原来的1/4 D.缩小到原来的1/2 6.当总体单位不很多且差异较小时宜采用() A.整群抽样 B.纯随机抽样 C.分层抽样 D.等距抽样 7.在分层抽样中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方差是() A.层间方差 B.层内方差 C.总方差 D.允许误差 二、多项选择题 1.抽样推断的特点有() A.建立在随机抽样原则基础上 B.深入研究复杂的专门问题 C.用样本指标来推断总体指标 D.抽样误差可以事先计算 E.抽样误差可以事先控制 2.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 A.样本容量的大小 B.是有限总体还是无限总体 C.总体单位的标志变动度 D.抽样方法 E.抽样组织方式 3.抽样方法根据取样的方式不同分为() A.重复抽样 B.等距抽样 C.整群抽样 D.分层抽样 E.不重复抽样 4.抽样推断的优良标准是() A.无偏性 B.同质性 C.一致性 D.随机性 E.有效性 5.影响必要样本容量的主要因素有() A.总体方差的大小 B.抽样方法

统计学原理第五章

第五章综合指标 学习要点:了解各种指标的概念及作用,掌握相对指标、平均指标的特点及计算方法,变异指标的计算方法。 §1、总量指标 §2、相对指标 §3、平均指标 §4、变异指标 学习知识点: 前言: 1、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的总规模、总水平的综合指标。将总体单位数相加或总体单位标志值相加,就可以得到说明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某种现象总体的总规模、总水平的指标,即总量指标。 如:2010年年年末为1339724852亿,反映是我国人口的总规模。 总量指标的作用: 第一、总量指标可以用来反映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国力,反映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或一个单位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起点。 第二、总量指标可以用来作为制定政策、制定计划和实行科学管理的基本依据,也是检查政策、计划执行情况,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绝对效果的重要指标。 第三、总量指标可以用来研究客观现象的数量表现及其发展的变化趋势。 第四、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 一、总量指标的种类: 1、按其反映现象总体内容的不同: ? 总体单位总量(简称单位总量):指总体内所有单位的总数, 表示总体本身规模的大小。对于一个确定的统计总体,其总体 单位总量是唯一确定的。 ? 总体标志总量(简称标志总量):指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总 和。对于确定的统计总体,标志总量不是唯一的,而是随着标 志的不同可计算不同的标志。 ? 例:我们研究某市三级医院的基本情况,则全市三级医院的总 数量是总体单位总量,而全部三级医院职工总人数、全部三级 医院职工工资总额等就是总体指标总量。

2、按反映时间状况的不同,可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 时期指标指反映某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时间活动结果的总量指 标,它反映的是一段时间连续发生变化过程。如产品总量、货 物运输量、商品销售量、国内生产总量等。 ? 时点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间(瞬间)状况上的总 量指标。如人口数、职工数、设备台数等。 二、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1. 实物单位 是根据事物的自然属性和特点采用的计量单位。 ? 实物单位的分类: ①自然单位:它是按照研究现象的自然状况来计量其数量的一种计量单位。如人口以“人”为单位,汽车以“辆”为单位等。 ②度量衡单位:它是按照度量衡制度的统一规定来确定的计量单位。如粮食、钢铁、原煤等以“千克”或“吨”为单位。 ③标准实物单位:按照统一折算的标准来度量被研究现象数量的一种计量单位。如各种不同发热量的能源折合为7000大卡/千克的标准煤计算等。 注:实物单位说明事物直观、具体,但用不同的实物单位表示的实物单位表示的实物数量不能相加,即其综合性较差。 实物指标指将实物单位计量的指标,其特点: ①能直接反映产品的使用价值或现象的具体内容,因而能够具体地表明事物的规模和水平。 ②实物指标还是计算价值指标的基础。 ③实物单位有局限性,它缺乏对不同类产品或商品的综合性能。 2、价值单位 是货币来衡量社会或劳动成果的一种计量单位,又叫货币单位。例如,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人、工资总额等。 使用货币单位可以把不能直接相加的不同物品的数量变为可以加总,用以综合说明具有使用的总量。价值指标具有广泛的综合性和概括性。 3、劳动量单位 是用劳动时间表示的计量单位。如工时、工日等。劳动量单位一般用来计算计算劳动总消耗,也可以计量劳动的总成果。 4、双重单位和复合单位:是指在需要同时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来计量事物时采用的单位。 如货物周转量以“吨/公里”,发电量以“千瓦/时”为计量单位。

统计学习题集第五章相关与回归分析(0)

所属章节: 第五章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1■在线性相关中,若两个变量的变动方向相反,一个变量的数值增加,另一个变量数值随之减少,或一个变量的数值减少,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之增加,则称为()。 答案: 负相关。干扰项: 正相关。干扰项: 完全相关。干扰项: 非线性相关。 提示与解答: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负相关。 2■在线性相关中,若两个变量的变动方向相同,一个变量的数值增加,另一个变量数值随之增加,或一个变量的数值减少,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之减少,则称为()。 答案: 正相关。干扰项: 负相关。干扰项: 完全相关。干扰项: 非线性相关。 提示与解答: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正相关。 3■下面的xx中哪一个是错误的()。 答案: 相关系数不会取负值。干扰项: 相关系数是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强度的统计量。干扰项: 相关系数是一个随机变量。干扰项: 相关系数的绝对值不会大于1。 提示与解答: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相关系数不会取负值。 4■下面的xx中哪一个是错误的()。 答案: 回归分析中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的原假设是: 所检验的回归系数的真值不为0。 干扰项: 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的原假设是: 总体中两个变量不存在相关关系。 干扰项: 回归分析中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的原假设是:

所检验的回归系数的真值为0。 干扰项: 回归分析中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整体显著性检验的原假设是: 自变量前的偏回归系数的真值同时为0。 提示与解答: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回归分析中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的原假设是: 所检验的回归系数的真值不为0。 5■根据你的判断,下面的相关系数值哪一个是错误的()。 答案: 1.25。干扰项:-0.86。干扰项: 0.78。干扰项:0。 提示与解答: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1.25。 6■下面关于相关系数的陈述中哪一个是错误的()。 答案: 数值越大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越强,数值越小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越弱。 干扰项:

管理统计学习题参考答案第四章

第四章 1.解:时间序列是反映现象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数据系列,也称为时间数列或动态数列。 时期数和时点数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具有可加性。产品产量、销售额、工资总额、利润总额等都是具有可加性的指标,称为时期数;而产品库存量、期末现金量、期末人口数等都不具有可加性,或者说相加无意义,则称为时点数。 2. 解:2012年至2015年各季度饮料销售量变化情况 (1)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比称为发展速度。 (2)其中,当基期水平为上期水平时,就称为环比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计算公式:X1 / X0, X2 / X1 , X3 / X2 , … , X n / X n-1。 (3)当基期水平为某个时期的固定发展水平(X0)时,就称为定基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计算公式:X1 / X0 , X2 / X0 , X3 / X0, … , X n / X0。 (4)二者的关系:(X n / X0)=(X1 / X0)·(X2 / X1)·…(X n / X n-1)。 (5)发展速度减去1就等于增长速度或增长率,分别有环比增长率和定基增长率。 (6)为了消除季节引起的波动问题,需要计算同比发展(增长)速度指标。同比指标是报告期水平与上年同期水平的对比结果。例如,2014年第一季度销售量同比增长量就为210-150=60,同比增长率

为60 / 150 = 40%。 3. 解:(1)序时平均数也称为动态平均数,它反映的是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展水平达到的一般水平。 (2)用X 表示饮料销售量(时期数),其中,X 0=1710、X 1 =2110、X 3=3310、X 4=4020。2012年至2015年饮料销售量年平均为 ∑=n X X /=(1710+2110+3310+4020)/4=11150/4=2787.5(箱) 用W 表示库存量(时点数),W 0=350、W 1=400、W 2=550、W 3=800、W 4=950,则有2012年至2015年饮料年平均库存量为: 4224 3210W W W W W W + +++= = 6004 29508005504002350=++++(箱) (3)用K 表示库存周转速度或次数(相对数),2012年至2015年饮料库存的平均周转速度为 646.46005.27874 2 2443210 ==++++== ∑W W W W W X W X K (次) 4. 解:(1)平均发展速度反映的是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展速度的一般水平。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方法主要有几何平均法和累计平均法。 (2)已知2012年和2015年的销售量分别为1710箱和4020箱,采用几何平均法所求2013年至2015年三年饮料销售量的平均发展速度为 32967.135088.21710 40203 30====∏=n n n i X X x x =132.97% (3)已知2015年饮料销售量为4000箱,若每年平均增长率为33%,2年后(2017年)销售量应达到最末水平 = 最初水平×(平均发展速度)n 或者()n n x X X +=10 X n = 4020×(1+33%)2 = 7110.98(箱) 可以预测:2年后即2017年销售量可达到7111箱。 (4)几何平均法的应用条件是现象呈现均匀变动。如果现象发生大起大落的变化,用几何平均法所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将失去代表性。 (5)累计法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特点是考虑各时期的发展状况,不只是受最初和最末两个极端值的影响,公式如下:

统计学习题集5

第五章统计指数 一、填空题 1.编制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是:编制数量指数时,把作为同度量因素的质量指标固定在期。编制质量指数时,把作为同度量因素的数量指标指标固定在期。 2.由加权算术平均式形式计算数量指数时,其权数是。 3.由加权调和平均式形式计算质量指数时,其权数是。 4.平均指标指数由可变构成指数、指数、指数构成。 5.某企业今年比去年产品产量增长12%,出厂价格平均下降了12%,则产品产值指数为。 6.某地区两年中,每年都用100元购买某商品,而第二年购回的该商品数量却比第一年少了10%,该商品的价格第二年比第一年。 二、判断题 1.某商店今年比去年销售量增长12%,价格下降了12%,则销售额指数为100%。() 2.某居民两年中,每年都用100元购买某商品,而第二年购回的该商品数量却比第一年少了20%,该商品的价格第二年比第一年上涨了20%。() 3.编制价格指数时,一般用报告期销售量作同度量因素。() 4.编制销售量指数时,一般用报告期价格作同度量因素。() 5.职工平均工资下降了15%,固定构成指数为115%,则职工人数指数为100%。() 6.某居民两年中,每年都用100元购买某商品,而第二年购回的该商品数量却比第一年多了20%,该商品的价格第二年比第一年下降了20%。() 7.把构成固定下来,单纯反映各组水平变动的指数是结构影响指数。() 8.个体指数是反映个别现象数量变动的相对数。() 三、单项选择题 1.按照个体单位成本指数和报告期总成本资料计算的单位成本总指数是 ()。 A.综合指数 B.平均指标指数

C.加权算术平均指数 D.加权调和平均指数 2.下列指数中的质量指标指数是( )。 A.劳动生产率指数 B.总产值指数 C.总成本指数 D.产量指数 3.某企业生产多种产品,实际与计划相比,其产品单位成本总指数为98%,则说明平均来说该企业( )。 A.未完成成本降低的计划 B.超额完成成本降低的计划 C.产品单位成本上升2% D.总成本下降2% 4.设q 为产品产量,m 为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p 为单位产品原材料价格,则公式110100q m p q m p -∑∑的意义是( )。 A.反映费用总额变动的绝对额 B.反映由于单耗的变动使费用总额变动的绝对额 C.反映由于产品产量的变动使费用总额变动的绝对额 D.反映由于单位产品原材料价格的变动使费用总额变动的绝对额 5.设q 为产品产量,m 为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p 为单位产品原材料价格, 则公式 1 111 1 q m p q m p ∑∑的意义是( )。 A.反映费用总额变动的程度 B.反映产品产量变动的程度 C.反映单耗变动的程度 D.反映单位产品原材料价格变动的程度 6.设q 为产品产量,z 为单位产品成本,则公式1111 1 z q z q z k ∑∑的意义是 ( )。 A.反映总成本变动的程度 B.反映产品产量变动的程度 C.反映单位成本变动的绝对额 D.反映单位产品成本变动的程度 7. 设q 为产品产量,p 为单位产品价格,则公式00 00 q k q p q p -∑∑的意义 是( )。 A.反映由于产品产量的变动使费用总产值变动的绝对额 B.反映由于单位产品价格的变动使总产值变动的绝对额

《统计学》-第5章-习题答案

第五章方差分析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1.试述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解答: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将观察值之间的总变差分解为由所研究的因素引起的变差和由随机误差项引起的变差,通过对这两类变差的比较做出接受或拒绝原假设的判断的。 2.方差分析有哪些基本假设条件?如何检验这些假设条件? 解答: (1)在各个总体中因变量都服从正态分布; (2)在各个总体中因变量的方差都相等; (3)各个观测值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正态性检验: 各组数据的直方图/峰度系数、偏度系数/Q-Q图,K-S检验*等 方差齐性检验:计算各组数据的标准差,如果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例小于2:1,则可认为是同方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比例等于1.83<2。也可以采用Levene检验方法。 独立性检验:检查样本数据获取的方式,确定样本之间无相关性。 3.对三个不同专业的学生的统计学成绩进行比较研究,每个专业随机抽取6人。根据数据得到的方差分析表的部分内容如表5-21。请完成该表格。如果显著性水平α=0.05,能认为三个专业的考试成绩有显著差异吗? 表5-21 不同专业考试成绩的方差分析表 差异源SS df MS F 组间193.0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组内819.5 ________ ________ 总计1012.5 ________ 解答: 表5-21 不同专业考试成绩的方差分析表 差异源SS df MS F 组间193.0 ____2_ __ ____96.5____ 1.766321 组内819.5 ____15____ 54.63333 总计1012.5 __ 17____ 查f 为三个专业的成绩无显著差异。 根据以下背景资料和数据回答4-7题。 为测试A、B、C、D、E五种节食方案,一位营养学家选择了50名志愿者随机分成五组,每组采用一种方案测量两个月后每个人的降低的体重,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5-22。 表5-22 不同节食方案的降低的体重(公斤)

统计学第五章1

第五章(1)平均指标 (一)填空题 1.平均数可以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布的()。 2.社会经济统计中,常用的平均指标有()、()、()、()和()。 3.算术平均数不仅受()大小的影响,而且也受()多少的影响。 4.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之和等于(),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平方和为()。 5.调和平均数是平均数的一种,它是()的算术平均数的(),又称()平均数。 6.几何平均数是计算平均比率和平均速度最适用的一种方法,凡是变量值的连乘积等于

()或()的现象,都可以使用几何平均数计算平均比率或平均速度。 7.众数决定于()最多的变量值,因此不受()的影响,中位数只受极端值的()影响,不受其()的影响。(二)单项选择题 1.平均数反映了()。 A、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 B、总体中总体单位的集中趋势 C、总体分布的离中趋势 D、总体变动的趋势 2.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 A、受各组标志值的影响最大 B、受各组次数的影响最大 C、受各组权数系数的影响最大 D、受各组标志值和各组次数的共同影响3.在变量数列中,如果变量值较小的一组权

数较大,则计算出来的算术平均数()。 A、接近于变量值大的一方 B、接近于变量值小的一方 C、不受权数的影响 D、无法判断4.权数对于算术平均数的影响,决定于()。 A、权数的经济意义 B、权数本身数值的大小 C、标志值的大小 D、权数对应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 5.各总体单位的标志值都不相同时()。 A、众数不存在 B、众数就是最小的变量值 C、众数是最大的变量值 D、众数是处于中间位置的变量值 6.凡是变量值的连乘积等于总比率或总速度

统计学第四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统计学第四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统计学第四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统计学,第四章,课后,答案,解析,第四章,练习题,单项选择,,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综合文库中查看更多范文。 第四章 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1.由反映总体单位某一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到的指标是() A.总体单位总量b.质量指标c.总体标志总量D.相对指标

2.各部分所占比重之和等于1或100%的相对数() A.比例相对数b.比较相对数c.结构相对数D.动态相对数3.某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计划提高5%,实际提高了10%,则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 A.104.76%b.95.45%c.200%D.4.76% 4.某企业计划规定产品成本比上年度降低10%实际产品成本比上年降低了14.5%,则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程度() A.14.5%b.95%c.5%D.114.5%5.在一个特定总体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存在一个单位总量,但可以同时存在多个标志总量b.可以存在多个单位总量,但必须只有一个标志总量c.只能存在一个单位总量和一个标志总量D.可以存在多个单位总量和多个标志总量 6.计算平均指标的基本要求是所要计算的平均指标的总体单位应是()A.大量的b.同质的c.有差异的D.不同总体的 7.几何平均数的计算适用于求() A.平均速度和平均比率b.平均增长水平c.平均发展水平D.序时平均数 8.一组样本数据为3、3、1、5、13、12、11、9、7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A.3b.13c.7.1D.7 9.某班学生的统计学平均成绩是70分,最高分是96分,最低分是62分,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计算的测度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是() A.方差b.极差c.标准差D.变异系数

2015年《统计学》第五章 平均指标习题及满分答案

2015年《统计学》第五章平均指标习题及满分答案 (一)填空题 1.平均数可以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布的(集中趋势)。 2.社会经济统计中,常用的平均指标有(算术平均指标)、(调和平均指标)、(几何平均指标)、(中位数)和(众数)。 3.算术平均数不仅受(标志值)大小的影响,而且也受(权数)多少的影响。 4.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之和等于(零),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平方和为(最小)。 5.调和平均数是平均数的一种,它是(标志值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又称(倒数)平均数。 6.几何平均数是计算平均比率和平均速度最适用的一种方法,凡是变量值的连乘积等于(总比率)或(总速度)的现象,都可以使用几何平均数计算平均比率或平均速度。 7.众数决定于(分配次数)最多的变量值,因此不受(极端值)的影响,中位数只受极端值的(位置)影响,不受其(大小)的影响。

(二)单项选择题 1.平均数反映了(A)。 A、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 B、总体中总体单位的集中趋势 C、总体分布的离中趋势 D、总体变动的趋势 2.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D)。 A、受各组标志值的影响最大 B、受各组次数的影响最大 C、受各组权数系数的影响最大 D、受各组标志值和各组次数的共同影响 3.在变量数列中,如果变量值较小的一组权数较大,则计算出来的算术平均数(B)。 A、接近于变量值大的一方 B、接近于变量值小的一方 C、不受权数的影响 D、无法判断 4.权数对于算术平均数的影响,决定于(D)。 A、权数的经济意义 B、权数本身数值的大小 C、标志值的大小 D、权数对应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5.各总体单位的标志值都不相同时(A)。 A、众数不存在 B、众数就是最小的变量值 C、众数是最大的变量值 D、众数是处于中间位置的变量值 6.凡是变量值的连乘积等于总比率或总速度的现象,要计算其平均比率或平均速度都可以采用( C )。 A、算术平均法 B、调和平均法 C、几何平均法 D、中位

统计学第五章例题

第五章例题 【例5-1】已知某地区2010年底常住人口为8559人,其中,暂时住外地人口为2342人,外地暂住本地区人口为5576人,求2010年底现有人口数。 【例5-2】某企业2011年制定的产值目标为2000万元,该企业历年劳动生产率最高1000元/人,要求推算该企业工人人数至少应为多少,才能完成该目标规定任务。 【例5-3】根据过去的数据得知某地区农民人居纯收入来源中工资性收入占44.11%,家庭经营纯收入占48.68%,财产性收入占1.26%,转移性收入占5.94%。如果该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000元,要求按来源分别计算各种收入。 【例5-4】某地区1966-1971年工业总产值由于某种原因缺失了,仅有1965年年报资料为1299万元,,1972年年报资料为1670万元,要求补全中间6年的历史资料。 【例5-5】某企业所属5个食品加工厂,某年某种产品的生产量及生产费用资料如表5-1所示。该企业另一个年产240吨的食品加工厂,由于费用资料不全,不能及时汇总。 【例5-6】某市有3个百货商店,表5-2中1,2,3,4栏为已知数据资料,要求据此计算分析该市3个百货商店第一季度零售计划完成情况以及上半年零售额计划累计完成情况 表5-2百货商店的数据资料

【例5-7】某市计划去年人口自然增长率12‰,实际增长率为11.5‰,要求计算该市去年人口自然增长率计划完成程度。 【例5-8】某企业计划规定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10%,实际提高15%,要求计算该企业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程度。 【例5-9】某产品按5年计划规定,最后一年产量应达到50万吨,计划执行情况如表5-3所示。 表5-3某产品的执行情况 要求检查其计划执行情况。 【例5-10】某地区“十一五”时期计划规定其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为20亿元, 实际执行21亿元,截止到2010年5月15日实际完成投资总额累计已达到20亿元,要求用累计法检查其计划完成情况。 【例5-11】某城市有人口200万人,有零售商店4000个,要求计算该城市零售网点密度。 【例5-12】根据【例5-11】的资料,要求计算该城市零售商业网密度逆指标。 【例5-13】某农作物在5公顷生产条件基本相同的地块上试种,其收获率(千克/公顷)分别为:950、900、1100、1050、1000.农作物的平均收获率为多少 【例5-14】某车间有工人120人,将他们每人每日生产某种零件数编制成单项式数列,例如表5-5所示,要求计算该车间工人平均日产量。 表5-5 某车间按日产零件分组的工人数

《统计学》-第五章-时间数列(补充例题)

第五章 动态数列 例1、“九五”时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资料如下: 单位:亿元 试计算“九五”时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其中各产业的平均发展水平。 解:【分析】这是时期数列资料,可按简单算术平均数(n a ∑)计算平均发展水平。 计算结果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发展水平78432.7亿元 其中:第一产业平均发展水平14258.3亿元;第二产业平均发展水平39100.1亿元;第三产业平均发展水平25074.2亿元。 例2、我国人口自然增长情况见下表: 单位:万人 试计算我国在“七五”时期年平均增加人口数量。 解:【分析】新增长人口是时期指标,故平均增加人口数量仍用n a a ∑= 计算。 年平均增加4.16965 1629 1678172617931656=++++== ∑n a a (万人) 例3、某商店2010年商品库存资料如下: 单位:万元 试计算第一季度、第二季度、上半年、下半年和全年的平均库存额。 解:这是一个等间隔时点数列,用“首末折半法”计算:

1 212 1121-++++=-n a a a a a n n (万元)第一季度平均库存额8.563 2485560263=+ ++= (万元)第二季度平均库存额443 2504043248=+ ++=(万元)第三季度平均库存额8.463 2454548250=+ ++=(万元)第四季度平均库存额8.573 2686057245=+ ++= (万元)上半年平均库存额4 .502 44 8.56=+= (万元)下半年平均库存额3 .522 8 .578.46=+= (万元) 全年平均库存额35.514 8 .578.46448.56=+++= 试计算2002年该企业平均工人数。 解:【分析】这是不等间隔时点数列,用间隔月数进行加权的公式计算平均工人数: 1 211 1232121)(21 )(21)(2 1---+++++++++=n n n n f f f f a a f a a f a a a 1 3322112412 4123241241432414408224083352233533012330326+++++?++?++?++?++?++?+= =385(人) 例5、某企业2002年各季度计划利润和利润计划完成程度的资料如下:

管理统计学习题参考答案第五章

第五章 1. 解:(1)统计指数作为一种对比性的统计指标具有相对数的形式,通常表现为百分数。如某年全国的 零售物价指数为105%。从考察的范围看,统计指数可以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个体指数是考察总体中个别现象或个别项目的数量对比关系的指数。如市场上某种商品的价格指数或销售量指数。个体指数实质上就是一般的相对数,包括动态相对数、比较相对数和计划完成相对数等,属于广义的指数概念,而统计指数则是指狭义的指数,不包括个体指数,专指总指数。 总指数是考察总体现象的数量对比关系的指数。如市场上全部商品物价总指数,市场上商品销售量总指数等。然而,要考察总体现象是个别现象不能直接加总或不能简单综合对比的“复杂现象总体”。因此,总指数与个体指数的区别不仅在于考察范围的不同,还在于考察方法的不同。总指数不能简单地沿用一般相对数的计算分析方法,需要制定和运用专门的指数方法。 (2)物价指数和物量指数都属于总指数。 物价指数是综合反映各种商品价格变动程度的经济指数,如消费者价格指数和零售物价指数。用K p = p 1 / p 0表示各种个体价格指数,用P K 表示物价总指数,W 表示个体物价指数采用的加权数,则有 加权平均物价指数 ∑ ∑∑∑= =W W K W W p p K p P 0 1 物量指数是综合反映各种商品产量或销售量变动程度的经济指数,如工业生产指数和商品销售量指数。用K q = q 1 / q 0表示个体销售量指数,用q K 表示物量总指数,W 表示个体物量指数采用的加权数,则有 加权平均物量指数 ∑∑∑∑= =W W K W W q q K q q 0 1 (3)按照指数化指标的性质可以把物价指数和物量指数分别归入“质量指标指数”和“数量指标指数”的类别中。所谓“指数化指标”就是在指数中反映其数量变化或对比关系的那种变量。例如,物价指数的指数化指标就是商品或产品的“价格”,销售量指数的指数化指标就是商品的“销售量”,工业生产指数的指数化指标就是工业品的“产量”,而股价指数的指数化指标就是上市交易的“股票价格”,等等。如果一个指数的指数化指标具有质量指标的特征(即表现为平均数或相对数的形式),它就属于“质量指标指数”。如物价指数、股价指数和成本指数等都是质量指标指数;如果一个指数的指数化指标具有数量指标的特征(即具有总量或绝对数的形式),它一般就属于“数量指标指数”。

统计学第四章答案

五、计算题 1.某企业两个车间的工人生产定额完成情况如下表: .. 从表中看,各个技术级别的工人劳动生产率(人均完成工时定额)都是A车间低于B车间,试问:为什么A车间的平均劳动生产率又会高于B车间呢? 2.在某个核算年度内,两个建筑施工单位采购同一种建筑材料的价格和批量情况如下表。试分别计算两个施工单位的平均采购价格。并从平均数计算的角度说明,为什么两个施工单位的平均采购价格会有差别? .. 3.根据某城市500户居民家计调查结果,将居民户按其食品开支占全部消费开支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分组后,得到如下的频数分布资料: .. 要求:(1)据资料估计该城市恩格尔系数的中位数和众数,并说明这两个平均数的具体分析意义。(2)利用上表资料,按居民户数加权计算该城市恩格尔系数的算术平均数。

(3)试考虑,上面计算的算术平均数能否说明该城市恩格尔系数的一般水平?为什么? 4.某年某月份甲、乙两农贸市场某农产品价格及成交量、成交额的资料如下: 试问哪一个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高,并说明其原因。 5. 2004年某月份某企业按工人劳动生产率高低分组的生产班组数和产量资料如下:.. 试计算该企业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 6. 某学院二年级两个班的学生英语统考成绩如下表。要求:(1)分别计算两个班的平均成绩; (2)试比较说明,哪个班的平均成绩更有代表性?哪个班的学生英语水平差距更大?你是用什么指标来说明这些问题的;为什么? .. 7. 利用上题资料,试计算A班成绩分布的极差与平均差,并与标准差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看看三者之间是何种数量关系。 8. 根据某城市居民家计调查结果,将500户居民按年收入水平分组后,分别观察其食品开支占全部消费开支的比重,整理得到如下的复合分组资料,试以恩格尔系数作为考察变量,利用资料(即恩络尔系数)分别计算该变量的总方差,平均组内方差、组间方差,并验证三者之间的数量关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