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采油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方法研究

合集下载

胡尖山油田胡154区精细分层注水效果分析

胡尖山油田胡154区精细分层注水效果分析

胡尖山油田胡154区精细分层注水效果分析路向伟;张翠萍;李超;苟永俊【摘要】胡154区长4+5油藏自2007年投入开发,自上而下发育长4+51、长4+52层,其中长4+52层开发层位多,层间非均质性强,在开发过程中出现部分注采层位不对应,注水效果差,油井见水方向多,层间压力分布不均,多层合注的注水方式注采调整难度大,合理的注水方法难以确定等问题制约着区域高效开发.在多年的注水开发过程中,通过补孔、精细注采调整和精细分层注水各种措施,水驱控制程度由90.2%上升至92.4%,油藏递减下降3.8%,地层能量提高0.3 MPa,油井单井产能提高0.54 t,水驱动用程度提高4.1%,改善胡154区整体注水效果.【期刊名称】《地下水》【年(卷),期】2013(035)002【总页数】3页(P33-35)【关键词】分层注水;注水效果;非均质性;动用程度【作者】路向伟;张翠萍;李超;苟永俊【作者单位】长庆油田第六采油厂地质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21;长庆油田第六采油厂地质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21;长庆油田第六采油厂地质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21;长庆油田第六采油厂地质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6胡154区长4+5油藏属湖泊相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储集砂体为水下分流河道,原始驱动类型为弹性溶解气驱,构造类型为东高西低的单斜构造[1],储层层间隔层发育(图1),各小层之间的隔层厚度平均值为7.25 m,小层内出现的夹层密度平均50.4%,夹层频率为平均为0.11条/m,层内夹层较为发育。

储层孔隙结构复杂,以小孔细喉为主,孔隙度为 11.1%,渗透率为0.36 ×10-3μm2,原油粘度2.3 mPa·s,饱和压力7.65 MPa,体积系数1.211,气油比71.1m3/t,地层原油密度0.759 g/cm3。

原油性质较好。

区块采用菱形反九点井网开发,井距520 m,排距130 m,共有油井总数585口,开井567口,平均单井日产油1.54t,综合含水42.4%,动液面1 747 m;注水井总井数202口,注水井开井202口,平均单井日注25 m3;地质储量采油速度1.12% ,采出程度 3.66% 。

利用注采调整时机 挖潜水驱开发效果

利用注采调整时机 挖潜水驱开发效果

2 油田开发中存在的主要矛盾
北 三 西水 驱 经过 4 O多年 的 注水 开 发 , 入特 进
北三区西部针对 以上问题和矛盾 ,在精细地 】 网 、 次 、 次 加 密调 整 井 2 1 地 层 压 力 分 别 一 二 00年 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 通过注水调整 、 优化油水井 } 为 1 . a 1. MP 、.1 a与 20 相 比分 03 MP 、0 7 a8 MP , 09年 8 9 }措施 , 合理地进行压力系统调整 使得水驱开发取 别 上升 00 MP 、. MP 、. a j .5 a01 a0 MP 。 - 4 2
得 了较好 的 开发 效果 。 j
二是高低 压井 区间地层压力 向合 理范围过
高含水期阶段 , 开采难度不断加大 , 各类油层动用 状况仍存在较大差异,薄差层和表外层动用厚度 仍然较低 , 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各套井 网的潜能 , 需 f
31 . 结合注采调整, 优化注水方案
l 渡 。从 相 同 井压 力 分级 变 化情 况 看 ,总 压差 小 于
j 累计 增 产 0 0 . 5×14, 缓 综合 递 减 07 2 0t 减 .1个百 分 ; 水 驱 自然递 减 得到 较好 的控 制 。2 1 0 0年上 半
底为止各套层系的实际油水井数比分 别为 1 8 .、 3 21 . 6和 1 7 仍高于合理油水井数比 , ., 7 同时注采调
是 为提 高注 采 系统 调整 效果 , 大 泵 5口井 。 换 分点 ; 施油 井压 裂 、 实 补孔 、 换 等增 产措 施年增 油 三
井数 比 例一直在 2%以下, 0 特高 、 低压井数 比例却 }

同时结合注采系统调整共对 l 6口长关油井
{ O25×1 t控制 水驱 含水 0 4个百 分点 。 . 0 4 0 . . 0 通 过上述调 整措施 ,0 0年 水驱年 均含水 21 9.8 水驱含水上升速度得到了较好控制 。 2 %, 3

浅析14区沙三段水驱开发效果分析

浅析14区沙三段水驱开发效果分析
2 0 1 3 年4 月 豫
第 4瓤

C h i n a C h e m i c a l T r a d e
中 国 化 工 贸 易
簿 石油 化工
浅析 1 4区沙 三段水 驱 开发 效 果分 析
田莉 宏
( 江汉管 理局 采油厂 。湖北潜 江 4 3 3 1 2 4)
渗 层 ,水 驱效果 差 。
三有欠 注井 l 3口 ,都是后期 堵塞 欠注 ,欠注水 量 ,其 中全井 不吸 水的 有 4口 ;改造 欠注层 ,提高 中低渗透 层水驱 效果仍 然是下 部工作要 点 。
1 . 3 保证 注水能 力 ,推 广不稳 定注水
在 满足 较长 期恢 复油 层能 量 的合理 注 采比和 基本 协调 恢复 能 量与 控制含 水 的矛 盾条 件下 ,适 当加 大不 稳定 注水 井注 水强 度 以及周 期变
压稳 油 阶段 ( 2 0 0 1 年 一 2 0 0 6年) ;四是精 细 管理 ,注 采结 构调 整阶 段 ( 2 0 0 7 年 一目前 ) 。经过 2 0多年 的开发 ,M 1 4进 入开 发后 期 ,大孔 道 串流严重 ,注水 效率 低 ,2 0 0 7 年 以来 ,通过水 井 一体化 长效 治理 ,分 析研 究 和 应 用 加 强 提高 油 田的 注 水 采收 率 技 术 ,实 现 了 油 藏 的二 次 稳产 。
化 范 围。
2 . 分 注水 井分注效 果差 。M1 4区沙三 目前开井 数 口。 3 . 油水井 出砂 、套 损严 重
2 . 完善 油水井 防砂 以及 修套技 术
随着 水驱 开 发时 间 的延 长 ,疏 松 砂岩 油藏 大量 出砂 ,井 况逐 渐 变 差 。从 1 9 9 8 年起 套损情 况越 来越严 重 ,套 管损 坏井数 逐年上 升 ,截止

提高区块分层动用程度改善开发效果配套技术应用

提高区块分层动用程度改善开发效果配套技术应用
1 概 述
卫 城 油 田位 山东 莘 县与 河 南 濮 阳县 交界 处 , 区 域 构造 属 东濮 凹 陷中 央 隆起 带 北部 , 上 个 被断 层 是 复 杂化 了 的长轴背 斜构 造油 藏 。 2 卫 2块位 于卫 城构 造 北 端, 含油 层 位 沙 三 中、 三 下 , 油 面 积 3 沙 含 . 6 Km。石 油 地 质 储 量 4 8 1 ‘, 定 采 收 率 5 . , 6 × 0t 标 1 5 。为 一个 常温 、 压 、 渗透 、 O 常 低 复杂 断块油 藏 。 卫2 2块 1 8 年 投入 正式 开发 , 92 主要 经历 了弹性
块 油 藏注 采 井 网得 到 进 一步 的完 善优 化 、 层 动用 分 程度进 一步 提高 , 开发 效果 得到 改善 。具 体表 现为 : 注 采井 数 比稳定 在 1 1 3 增 加油井 受控 方 向 2 个 ; :. , 1 水 驱控 制程度 提 高4 9 ; 驱动 用程 度提 高3 4 ; . 水 .%
3 2 技术 配套 .
1 , 驱动 用程 度为 7. 。自然递减 1.O 综 水 09 96 %,
合递 减 1 . 2 。 3 3
2 研究 ( 推广 ) 内容 针 对卫 2 2块近 两 年主 要受 分层 动用 不 均衡 , 层 间矛 盾 突 出及 井 况 损坏 导 致 开发 效 果变 差 的状况 , 该 项 目主要 开 展 了 油藏 构 造 精 细研 究 、 剩余 油 分 布
隔器 易失效 选 用 丢 手 卡堵 水 管 柱 、 隔层 小 卡 封 困 对 难 选用 挤 堵差 层 重 炮 、 单 井 倘 剖效果 差 选 用 井 区 对
截至 2 0 年 1 09 2月 , 藏共 有 油水 井 1 0口 , 油 1 其 中油井 6 7口, 井 4口, 采井 数 比 1 1 3 。 水 注 :. 3 油井 开 井5 7口, 日产液 水平 1 2 t 日产 油水 平 1 1 , 4 5, 8 t 综合 含 水 8 . , 计 产 油 2 0 4 ×1 , 质 采 出 程 度 73 累 1 . 3 0t 地 4 . 6 , 业采 出程度 8 . 1 。 49 工 7 3 水井 开井 3 2口 , 日 注 水 平 l 1 m。累 计 注 水 量 1 5 . 2 , 71 , 0 7 5 1 m。月注 X 0 采 比 1 1 , 计 注采 比 1 2 。水驱 控 制 程 度 为 8 . .6累 .8 9

复杂断块油藏分层开发调整对策研究

复杂断块油藏分层开发调整对策研究

复杂断块油藏分层开发调整对策研究【摘要】针对L油藏复杂的地质特征及开发状况,在储层分类评价及剩余油定量描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平面分区、纵向分层的开发理念,并依托水平井技术,以单砂体为目标,采取直平组合的方式重新制定开发部署,实现油藏分层注水开发。

该研究已获得较好的现场实施效果,开辟了复杂断块老油田二次开发的新途径。

【关键词】复杂断块水平井直平组合分层开发新途径复杂断块油藏因构造破碎、断裂系统异常发育,导致这类油藏都是由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小断块群组成,但这些小断块的破碎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且不同断块或同一断块不同层位之间,沉积环境、储层发育程度、油气富集程度、油藏类型、流体性质均存在差异,必然带来不同断块或同一断块不同层位间的特殊性[1]。

因此,复杂断块油藏在开发调整过程中,必需依据各断块的特殊性,细化开发单元,实施分块分层制宜、分块分层制之。

1 油藏基本情况L油藏位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中部,属于典型的复杂断块油藏。

其埋深-1800~-2500 m,储层以砂泥岩薄互层为主,物性差(Φ=19.4%,K =0.125μm2 ),油层分布变化大,油藏类型多样,边底水发育。

油藏于1988年投入开发,经历两次加密调整,目前采用210m井距正方形井网局部点状注水开发,共有油井68口,日产液409.4m3/ d,日产油157t/d,综合含水61.7%,采出程度18.6%;水井19口,日注水651.1m3,月注采比 1.44,累积注采比0.38,累积地下亏空171.5×104m3。

L油藏因长期采用一套层系、直井井网、局部点状注水的方式进行笼统开发,目前存在注采系统不完善、底水锥进严重、水驱波及体积小、储层动用不均衡等一系列开发矛盾,严重影响了油藏开发效果,现开发方式下难以达到标定采收率,亟待重新评价油藏开发潜力,实施合理的开发调整,以改善开发效果进一步提高油藏采收率。

2 油藏开发潜力评价油藏开发潜力评价是在深入研究油藏地质特征、开发规律及剩余油分布状况的基础上,应用多种手段对油藏各单砂体的开发潜力进行综合分类评价。

影响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影响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油 田注 水井 吸水能 力低 ,启动压 力和 注水压 力高 ,而 且随着 注水 时 间的延长 ,层间 、层 内矛 盾 日益加剧 ,甚至发 展到注 不进水 的地步 。 由于 注 采井距偏 大 、油 层吸 水能 力低 ,注 水井 的能量 ( 压 力)难 以传 递 、扩散 出去 ,致使 注水井井 底附近产 生蹩压 ,注水压 力升高 。 3 瑚 井见注水效 果较慢 ,压力 、产 量变化 不敏 感 油 田油层渗 流 阻力大 ,注 采井距 偏 大 ,注 水井 到油井 间 的压力 消 耗多 ,因 而 油井见 注 水效 果不 仅 时间 晚 ,而 且反 应 比较 平缓 ,压 力 、

பைடு நூலகம்
导致储 层 骨架会发 生弹 塑变 形 ,孔隙 介质变 形 ,使 依 附在壁 上 的松散 颗粒 脱落 ,在孔隙 中运 移并在 狭 窄孔 隙或喉 道处 堆集 ,造 成堵塞 ,使 储层渗 透率降 低。 4 . 过度压 裂影响 低 渗透 油 田注 采 井的过 度压 裂 ,易造 成裂缝 将油 层切 割 ,基 岩弹 性 能量释 放后 注入水 将沿 裂缝窜 流 ,导致 油井暴 性水 淹 ,由于压 裂后 裂缝 与基 质的 油水渗 流能 力存在 明显 差异 ,油层 水淹 后仍 有大 量的剩 余 油富集 于基质 中难 以开 采 ,再利用 水驱 渗吸作 用来 开采 基质 中的 原 油 效果差 、时间长 、采收率低 。
摘 要:南翼 山油 田为典型的低渗透油藏,经过近 1 O年多的水驱开发 ,取得 了较好 的开发效果 ,但也存在注水 井吸水能力低、启动压力和注水 压力高、油井受效 时间长、压力和产量 变化不敏 感等 问题。针对低渗透 油田注水开发 中存在的 问题,分析影响水驱开发 效果的主要 因素 , 提 出了有效开
发 低 渗透 油 田 的主 要 技 术措 施 。 关 键 词 :低 渗 透 油 田

海上油田注水井分层调配技术

海上油田注水井分层调配技术

海上油田注水井分层调配技术海上油田注水井分层调配技术在油田生产中起到关键作用。

它通过合理的注水井分层调配,可以提高油田注水效果,增加采收率,延长油田寿命。

本文将对海上油田注水井分层调配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海上油田注水井分层调配技术是指在注水井的设计和运营过程中,根据油层特征和需求,将注水井划分为不同的分层或分段,针对每个分层或分段进行适当的操作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注水效果。

在进行注水井分层调配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油层特征:油田的地质特征对注入水的选择和处理有着重要影响。

首先需要了解油层的渗透性、孔隙度、油水饱和度等参数,这些参数将决定注水的方式和强度。

还需要考虑油层的压力分布,以保证注水井的合理布置和设计。

2. 注水效果评估:在进行注水井分层调配之前,需要对油层进行评估,确定每个层位的水驱效果。

可以采用各种方法进行评估,如测井、地震资料解释和历史生产数据分析等。

通过评估,可以判断每个层位对注水的响应程度,从而为注水调配提供依据。

3. 注水剂选择:根据油层特征和注水需求,选择合适的注水剂。

一般情况下,常用的注水剂包括清水(淡水或海水)、高密度水和聚合物水等。

注水剂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油层特征、注水效果、成本和环境因素。

4. 注水井布置:注水井的布置对注水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一般情况下,注水井应布置在油层的上部,以保证注水井与采油井之间有足够的距离,减少注水剂被采油井损耗的可能性。

还应根据油层的厚度和性质,合理布置注水井的密度和位置。

5. 注水井操作:在注水井的运营过程中,需要定期对注水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可以通过检查注水井的流量、压力和温度等参数,判断每个层位的注水效果。

如果发现某个层位的注水效果不佳,可以通过调整注水井的操作参数或重新分配注水井的任务,以提高注水效果。

通过以上的调配和管理措施,海上油田的注水井分层调配技术能够实现以下几方面的效益:1. 提高采收率:通过合理的注水井分层调配,可以使注水液在油层中均匀分布,提高油层的有效压力和渗透性,增加油层的有效扩散面积,从而提高采收率。

气水交替驱效益评价研究

气水交替驱效益评价研究

气水交替驱效益评价研究
气水交替驱是一种采油方法,通过注入气体和水来驱出油藏中的油,以提高采油效率。

本文将对气水交替驱效益进行评价研究。

气水交替驱可以有效提高采油效率。

通过注入气体和水进行交替驱油,可以有效地改
善油藏中的物理和化学状况,增加油藏的渗透率,从而提高采油效率。

研究表明,与传统
的水驱方法相比,气水交替驱可以使采收率提高10%以上,大大提高了采油效果。

气水交替驱可以减少油井堵塞的风险。

在采油过程中,由于油井内部的复杂物质反应
和沉积物的堆积,容易造成油井的堵塞。

而气水交替驱采用了气体和水的交替注入,能够
有效地清洗油井内部的堵塞物质,减少油井堵塞的风险,保证了采油的正常进行。

气水交替驱还可以提高油井的稳定性。

在气水交替驱的过程中,气体和水的交替注入
可以通过改变油井中的压力分布,提高油井的稳定性。

研究表明,气水交替驱可以减小油
井内部压力差,减少油井的压力变化,从而降低了油井的波动性,提高了油井的稳定性。

气水交替驱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相比传统的采油方法,气水交替驱不需要使用大量
的化学药剂,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气体和水的交替使用也可以减少水资源的使用,进一
步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

气水交替驱是一种有效的采油方法,可以提高采油效率,减少油井堵塞的风险,提高
油井的稳定性,同时减少环境污染。

气水交替驱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操作复杂、成本较
高等。

在研究气水交替驱效益的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以进一步提高气水交替驱的应用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