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研究

文章首先探讨了当前我国使用的常用降压药,然后分析抗高血压药的合理联合应用和应用原则,最后提出要指导患者注意抗高血压药物的服用方法。

标签:抗高血压药物;合理应用

1 引言

高血压是当前社会十分普遍的慢性病类型,病因比较复杂,发生率很高,病程持续,难以根治。到2017年,我国成年高血压患者已达到5亿,占成人总数的46.4%,比例十分高。同时这个数量还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但是分析他们的相关知识知晓率以及治疗率和控制达标率方面,却分别只有46.9%、40.7%以及15.3%。这意味着我国对于高血压控制情况形势比较险峻。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出现,在我国来说是一个比较普遍的情况,而对于高血压的治疗,主要是依靠药物进行血压水平的控制。但是用药时需要考虑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个体情况,合理选择药物,提升血压控制结果。

2目前我国常用降压药

2.1 利尿剂利尿剂主要是氯噻酮和氢氯噻嗪,价格较低,大部分群体的耐受性都比较好,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所以目前是治疗高血压的主要药物。有研究选择60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分别使用氢氯噻嗪、氨苯蝶啶,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增加甲基多巴的使用,结果发现患者的血压水平降低显著,与使用氨苯蝶啶的患者对比,随访五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情况明显要低。

2.2 β受体阻滞剂这是传统的降压药物,应用于高血压治疗中已有多年历史,但实际的降压成效存在一定争议。本品对于高血压的治疗有积极意义,尤其是对于合并心肌梗死、心绞痛情况的治疗,而且其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研究选择>65岁的患者作为老年组,选择<65岁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本品进行治疗,发现:治疗前,老年组的立位血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立位血压水平有所提升,且老年组的提升比较明显。

2.3 钙拮抗剂这实常用的降压药,可以有效降低血压水平,效果与利尿剂类似,对于合并发生冠心病或糖尿病的患者也有良好作用。收缩压增高性高血压属于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之一,但使用本品可以直接降低收缩压水平,进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

2.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这类药物可以减少老年高血压患者出现心血管事件的可能,作用机制与利尿剂相似。有研究同时使用这类药物与氢氯噻嗪进行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发现这类药物可以17%的程度降低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而且与性别无关。还有研究使用安慰剂和雷米普利进行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坚持随访5年,发现使用雷米普利的患者心血管死亡率降低37%,脑卒中、

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分别减少33%、23%左右。

2.5 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这类药物的降压效果与5.4的药物存在很大的相似性,但相对来说用药后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少。这类药物以氯沙坦为主,作用机制为:通过切断血管紧张素Ⅱ手提,控制其产生的升压效果,最终实现降压目的。有研究表明,选择75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分别使用这类药物与利尿剂,发现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头痛或头晕,而使用这类药物的患者不会出现低钾血症、高尿酸血症等,说明耐受较好,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3 抗高血压药的合理联合应用

因为当前市面上的抗高血压药物比较多,不同药物有不同的优势和缺陷。而高血压作为十分普遍的慢性病,需要长期用药进行控制,单纯使用一种药物的效果一般不太明显,将导致患者产生一定的耐药性,同时又将对脏器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或者长期使用有较多的不良反应,因此临床上都提倡联合用药,相对来说效果较好。一般在联合用药时,需要考虑药物之间的拮抗作用,在没有拮抗作用的基础上,从小剂量开始服用。同时因为药物之间的降压机制各不相同,所以联合用药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可以有效减少单独用药产生的代偿反应,进而提升降压效果。另外,抗高血压药物长期使用会产生一定的耐药性,而如果加大剂量则可能引发不良反应,所以临床上选择不同药物的联合应用,其中最常用的就是二联用药。借助科学的合理联合用药,可以提升降压效果,保护好靶器官,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还能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减轻经济负担。

4 抗高血压药合理应用的原则

4.1 根据血压高低程度选择药物抗高血压药是的种类较多,不同药物有不同的适应症和效果。而在选择药物时,需要按照血压水平进行合理选择。对于轻度高血压,可以采取科學饮食,减少盐和脂肪的摄入,控制体重,戒烟戒酒,适当运动等措施控制血压,而如果控制效果不良,可以单独用药,并尽量选择长效制剂,比如氢氯噻嗪。对于中度高血压,需要单独用药,如果效果不良的话,可以联合用药,常用的方案有β 受体阻滞剂与利尿剂合用、钙通道阻滞剂与利尿剂合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与利尿剂合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与利尿剂合用、钙通道阻滞剂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

4.2根据合并疾病选择药物高血压作为常见的慢性病,很多时候是与其他合并症同时出现的,而且高血压也是很多疾病的并发症。对此,在用药时需要考虑合并症的治疗,避免出现冲突。比如对于合并心功能不全的高血压患者,最应当选择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禁止使用β受体阻滞剂;对于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应当选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禁止选择噻嗪类的利尿剂或者含有这类成分的复方制剂;对于合并肾功能不全的高血压患者,应当选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对于合并支气管哮喘的高血压患者,禁止使用β受体阻滞剂;对于合并消化性溃疡的高血压患者,禁止使用利血平或者含有这类成分的复方制剂;对于合并Ⅱ度或以上房室传导阻滞者的高血压患者,禁止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者维拉帕米。5 指导患者注意抗高血压

药物服用方法

对于抗高血压药物的服用,医务人员需要指导患者合理使用,选择适合的剂量、时间和方法服用。

5.1 服药时间抗高血压药物的种类很多,而且效果各不相同,适应的用药物时间也不一致。而高血压患者本身血压水平波动情况并不一致,所以要做好动态监测,寻找自己血压昼夜波动的规律,自己独立测量血压或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的服药时间。对于血压水平的科学控制,医务人员应当指导患者有效把握用药时间,而不是单纯使用一日三次、一日二次等用药方法。按照一般规律,机体在乳睡后血压要比白天下降20% 左右。所以对于高血压患者应当选择早上的时间用药,但也有个别高血压患者出现血压在晚上不下降或者升高的情况,这类患者需要在睡前用药,或者选择长效高血压药物,避免夜间血压的波动。按照一般规律,血压波动呈现勺型,在24h以内存在两个高峰时段,分别是上午的6点到10点,以及下午的16点到20点。所以选择在这两个时间段前的半小时用药效果最好。

5.2 服药剂量因为血压波动水平的不同,高血压病情不一致,同时患者个体对于不同药物的耐受情况也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所以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剂量需要合理控制。一般来书,考虑患者的耐受能力以及血压水平,需要从小剂量开始,让患者慢慢适应,然后根据血压变化情况,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剂量的增减,切忌随意改变药物和剂量,最终找到适合自身高血压情况的药物和剂量。

5.3 聯合用药考虑抗高血压药物单一用药的效果有时并不明确,很多医师选择联合用药,根据患者的年龄、合并症情况、个体差异等,制定科学的用药方案。对于抗高血压药物的联合使用,需要注意拮抗作用和禁忌症以及不良反应的思考,最好选择作用机制比较互补的药物,这样可以减少单一药物的用药剂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还能降低用药费用,缩减用药成本。在抗高血压药物联合用药时,拮抗作用是最需要关注的问题,要禁止选择相互之间存在拮抗作用的药物。另外,因为高血压属于慢性病,没有特效药物,需要长期用药控制血压,所以患者要坚持长期用药,降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禁止随便停药、加减药物或改变用药配方等。这样可以减少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可能,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6 结语

高血压本身属于慢性病,无法根治,要长期用药进行控制,才能保证血压水平趋近正常。这也意味着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用药十分关键.当前高血压上的药物已有100多种,而如果高血压不能良好控制,有可能带来心血管疾病和脏器病变,产生心肌梗死、脑出血等严重疾病,威胁生命安全。所以患者需要合理控制血压,选择合适的抗高血压药物,科学进行服用,合理联用,注意合理用药的原则,才能保证科学控制血压水平,促进病情恢复正常。本篇文章主要是对抗高血压药物的种类、合理用药、联合用药原则等进行分析,为高血压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