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的疼痛及预防
地塞米松不同给药途径对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的疗效观察

地塞米松不同给药途径对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的疗效观察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地塞米松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抗炎、免疫抑制等作用。
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地塞米松常被用于控制术后炎症反应,缓解患者的疼痛,促进伤口愈合。
地塞米松的给药途径对其疗效可能有影响,特别是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不同给药途径可能会对炎症控制、疼痛缓解和伤口愈合产生不同的影响。
通过对地塞米松不同给药途径对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疗效的观察研究,可以为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这也有助于进一步探讨地塞米松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研究背景结束】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地塞米松不同给药途径对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的疗效影响,比较口服、注射和局部涂抹地塞米松在术后疼痛、肿胀和愈合情况上的差异,为临床地塞米松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对不同给药途径的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旨在寻找到对患者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提高手术疗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缩短恢复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希望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客观全面的治疗参考,为患者的术后康复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推动地塞米松在口腔颌面外科领域的应用和推广,为提高口腔外科手术的疗效和患者的治疗体验做出贡献。
2. 正文2.1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包括符合拔除第三磨牙适应症的患者。
研究对象的选择标准包括:年龄在18岁以上,需要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患者;无严重牙周炎、牙髓炎等口腔疾病;没有心脏病、高血压等严重全身疾病;无对地塞米松过敏史;能够遵守研究方案和定期返回复诊。
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包括:年龄在18岁以下;有慢性疼痛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禁忌症的患者;孕妇或哺乳期妇女;有精神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
研究对象将被随机分为不同的给药途径组,进行不同的治疗方案,观察其拔除第三磨牙术后的疗效情况。
研究人员将记录患者的术前口腔情况、拔牙过程中的疼痛程度、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情况等相关信息,并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和比较。
口腔临床诊疗基本操作技术之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护理课件

缝合伤口
将手术切口缝合,促进术后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可采用间断缝合或连续缝合方式,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 缝合方法。
03
CHAPTER
术后护理与注意事项
常规护理
术后2小时可进流食 ,避免过热食物刺激 。
避免剧烈运动和热水 浴,以免加重术后出 血。
保持口腔卫生,每日 刷牙2-3次,饭后漱 口。
0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共同应对口腔诊疗中的挑战。
提高患者就医体验
1 2
人性化服务
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温馨、舒适的诊疗环 境。
简化流程
优化诊疗流程,减少患者等待和就诊时间。
3
健康教育
加强患者口腔健康知识教育,提高患者自我保健 意识和能力。
THANKS
谢谢
手术前准备
术前评估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和全身健 康状况评估,确定患者是否适合进行 手术。
术前宣教
术前准备
清洁口腔,确保牙齿无龋齿、无炎症 ;常规拍摄全景片,了解下颌阻生第 三磨牙的具体位置和形态;签署手术 知情同意书。
向患者介绍手术的必要性、手术过程 、术后注意事项等内容,以减轻患者 的焦虑和恐惧情绪。
手术切口设计
01
02
03
垂直切口
从下颌第三磨牙颊侧近中 边缘开始,垂直向下切开 至牙槽骨表面。
水平切口
在牙槽顶部的牙龈与颊侧 粘膜交界处做水平切口, 并延伸至牙槽突尖部。
弧形切口
沿下颌第三磨牙牙冠颊侧 边缘做弧形切口,并延伸 至牙槽突顶。
牙骨膜分离
01
使用骨膜分离器将覆盖在牙齿周 围的骨膜从牙根表面分离,为牙 齿切割和拔除创造空间。
02
注意不要损伤邻近的牙齿和组织 ,保持术区的清晰视野。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局麻失败的原因分析和处理

下颌第三磨牙常 因其周围组织存在 阻力而不 能萌 至正常 的咬合位 置 ,并发症 比其它 牙齿多 ,可反 复发作 冠周炎 、颌 面部蜂 窝织炎 、颌 骨骨髓 炎 、颌 骨囊 肿或肿 瘤及 引起 下颌 牙列 的拥挤 ll 】。下 颌第 三 磨 牙垂 直 阻生 可能 只是 “暂 时性 ”阻生牙 ,多发生于 20~30岁 ,是引 发 急性 冠周 炎的主要 病原牙嘲,临床上 大部分垂 直 阻生 牙是在这 个期 间拔 除的 。而近 中阻生 牙和水 平阻生 牙相对于 垂直 阻生牙可 称为 “永 久性 ”阻生牙 ,它不但 可诱 发急性冠 周炎及其 严重 并发症 ,而 且更多 的是诱 发 自身及邻牙 远 中龋坏 、牙周损 害和颌骨病 变“ 1,导 致本身 及邻 牙疼痛 ,因此必 须拔 除。 2局麻药 的作用机 制
临床上 ,局部 麻醉药 经常与 血管收缩 剂一 同使用 ,药物在组织 中停 留时间长 ,可能使 药物在钠 通道 上有足 够的时 间产 生快速免疫反 应 ,从 而降 低 麻醉 效果 ,尤 其是 在 重复 注射 后 【l引。 3.3 心理 因素
牙髓和根尖周组织疼痛感受器的激活或致敏可使冲动 发放到三又 N 节 和 大脑 ,使 中枢敏 感 ,引 起 疼痛 过 敏 ,导 致 局麻 失 败 。 3.2 药物 因素
有研究显示普鲁卡因和利多卡因的渗透力较差 ,局部浸润麻醉 时效果不理想。多用神经千阻滞麻醉 ,但成功率不足 50%。阿替卡 因渗透力 强 ,麻醉 效果是 利多卡 因的 1.5倍 ,普 鲁卡 因的 1.9倍fl41I 并且有器 械制 作工艺 好 ,用 药量 少等优 点 ,有 利于 防治牙科畏 惧症 的发 生 I。
下颌第三磨牙截冠留根术及术后常见并发症分析

下颌第三磨牙截冠留根术及术后常见并发症分析第三磨牙(智齿)是指位于人类口腔最后一颗牙齿,通常在青春期或成年初期开始生长。
然而,由于智齿生长位置较为靠后,有时会出现生长不正常的情况,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其中,下颌第三磨牙截冠留根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
本文将对该手术及术后常见并发症进行分析。
一、下颌第三磨牙截冠留根术下颌第三磨牙截冠留根术是指将智齿冠部截除,只保留牙齿的根部。
手术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麻醉:在手术前,患者需接受局部麻醉,以确保手术过程的无痛苦。
2. 切开:医生会通过口腔黏膜切开术区,暴露出智齿。
3. 确定手术范围:医生会评估智齿所处位置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确定手术范围。
4. 锯齿环切除:医生使用锯片或钻头将智齿截去,以保留牙齿的根部。
5. 封闭创口:手术结束后,医生会进行缝合,并嘱咐患者进行术后护理。
二、术后常见并发症下颌第三磨牙截冠留根术是一种外科手术,术后可能出现一些常见的并发症。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并发症及相应的处理方法:1. 出血:手术后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患者应注意保持口腔清洁,避免用力漱口。
如果出血较多且不止,应及时就医处理。
2. 疼痛和肿胀:手术后口腔周围可能会出现一定的疼痛和肿胀。
患者可使用医生开具的止痛药缓解疼痛,并冷敷术后肿胀的区域。
3. 口腔感染:由于手术创口的存在,术后口腔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患者应依医嘱使用抗生素口服或外用,同时注意保持口腔清洁。
4. 智齿残留:手术过程中,如果智齿的根部无法完全取出,可能会导致智齿残留。
如果智齿残留不引起症状,医生可能会选择观察。
如果出现症状,可能需要进一步手术来彻底清除残留的智齿。
5. 颌骨损伤:手术过程中,颌骨可能受到损伤,导致颌骨骨折等并发症。
对于这种情况,患者应及时就医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总结:下颌第三磨牙截冠留根术是治疗智齿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术后患者需注意术后护理,以预防并减少可能的并发症。
如若术后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寻求医生指导,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微创拔牙联合超短波理疗预防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肿痛的效果观察

微创拔牙联合超短波理疗预防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肿痛的效果观察学习或工作等有重要意义。
由于阻生牙位置不正,被邻牙阻挡,有些还可能完全被骨组织包埋[9]。
因此阻生牙的拔除比其他牙要困难,作为口腔颌面外科较为常见的手术,目前基层的医疗诊所仍采用传统的锤击增隙挺松法或劈冠凿骨法。
拔除困难,术后常有疼痛,面颊肿胀及牙槽骨骨折甚至损伤牙槽骨神经或颌骨骨折也时有发生,不仅给患者心理造成莫大的恐惧感,而且震动也会使患者头部不适[10-11]。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模式的改变,人们对牙齿的保健和治疗越来越重视,微创伤、微痛苦的拔牙方法在医学领域得以很快地应用,把人性化的服务、标准化的设备、规范的技术和微创化的操作理念运用于临床,上述问题才得以解决。
尤其微创拔牙联合超短波理疗的运用对预防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肿胀疼痛有很好效果和重大的临床意义[12]。
对于有症状或引起病变的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均主张拔除,包括: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反复引起冠周炎;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本身有龋坏或引起第二磨牙龋坏,引起第二、三磨牙之间食物嵌塞,压迫导致第二磨牙牙根或远中骨吸收,引起牙源性囊肿或肿瘤;因正畸需要,可能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诱因的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因完全骨阻生而被疑为某些原因不明的神经痛病患者或可能疑为病灶牙者均应实行拔除。
由于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可以引起局部感染、邻牙损害、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并成为牙源性囊肿及肿瘤的潜在病源,且本身无法建立正常的咬合关系而行使功能故有人提出对无症状的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应考虑早期预防性拔除[13]。
预防第二磨牙牙周破坏、龋病、冠周炎、邻牙牙根吸收、发生疼痛、牙列拥挤、牙源性囊肿及肿瘤等症状的发生。
本试验就微创拔牙联合超短波理疗来减轻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肿胀疼痛的效果与传统拔牙法进行对照、探讨和评估,结果显示采用微创拔牙联合超短波理疗能很大程度的减轻患者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早期的疼痛及肿胀程度,和使用传统拔牙法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综上所述,微创拔牙联合超短波理疗能有效减轻患者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的肿胀疼痛程度,临床使用效果优于传统的拔牙方法,微创技术的小创口,少流血,低风险配合术后超短波理疗减轻术后肿胀疼痛的方法被大多数患者接受,符合现代医学模式,并且一般价格不高,适宜广泛开展及应用。
阻生齿拔除

阻生齿拔除引言阻生齿是指由于牙槽骨发育不正常或其他原因导致的第三磨牙无法正常生长到口腔中的情况。
阻生齿可能引发多种牙齿问题,如疼痛、咬合不良、龋齿和周围牙齿的移位等。
当阻生齿引起不适甚至影响口腔健康时,拔除阻生齿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阻生齿拔除的过程、适应症和可能的并发症,并提供护理建议。
阻生齿拔除的过程阻生齿拔除是一项常规的口腔外科手术,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
下面是拔除阻生齿的基本步骤:1.局部麻醉:在手术区域使用局部麻醉剂,以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会感到疼痛。
2.切开牙龈:医生将牙龈切开以暴露阻生齿,这可以通过垂直切口或横向切口来完成。
3.移除骨组织:医生使用特殊的牙科钳和锉刀等工具,小心地移除周围的骨组织,以便能够完全暴露阻生齿。
4.分离阻生齿:一旦阻生齿完全暴露,医生会使用特殊的工具逐渐分离齿根与牙槽骨之间的连接。
5.拔除阻生齿:当齿根与牙槽骨完全分离时,医生会使用合适的力量将阻生齿从口腔中拔除。
拔牙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觉到压力和牵拉,但不应该有疼痛。
6.缝合伤口:如果需要,医生会在拔除阻生齿后缝合伤口,以促进伤口的愈合。
7.术后护理:医生会提供术后护理的指导,包括饮食注意事项、药物使用和伤口清洁。
阻生齿拔除的适应症拔除阻生齿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只有在以下情况下才认为拔除阻生齿是必要的:1.阻生齿引起疼痛:阻生齿可能会导致疼痛和不适,特别是当它们开始长出时。
拔掉阻生齿可以减轻疼痛症状。
2.阻生齿引起口腔感染:由于阻生齿难以清洁,很容易引起龋齿和牙周炎等口腔感染。
拔除阻生齿可以避免这些感染并促进口腔健康。
3.阻生齿导致咬合问题:阻生齿的位置和角度可能导致咬合不良和咀嚼问题。
拔牙可以纠正这些问题,从而改善口腔功能。
4.阻生齿导致周围牙齿移位:阻生齿的存在可能会引起周围牙齿的移位和拥挤,这会导致牙齿不齐和咬合不正常。
拔除阻生齿可以预防这些问题。
阻生齿拔除可能的并发症虽然阻生齿拔除是一项常规手术,但仍然可能引发一些并发症。
下领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

下领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适应证】不能正常萌出且本身患有牙体或牙周疾患、影响健康邻牙者均应拔除。
【禁忌证】1.急性炎症期应暂缓拔除。
2.伴有全身系统性疾病者其禁忌证见本章“一、普通牙拔除术”。
【操作程序及方法】1.口外检查注意颊部有无红肿,如有应触诊其软硬程度。
检査下颌下及颈部有无肿大的淋巴结。
检查下唇有无麻木或感觉异常。
2.口内检査检查患者有无张口困难。
检查第三磨牙区及磨牙后区,注意第三磨牙阻生情况及有无炎症。
必要时对全口牙及口腔黏膜等做检查。
3.X线片检查常规拍摄第三磨牙根尖片。
注意阻生位置、牙囊间隙、下颌管情况及其与第三磨牙牙根的关系等。
4.拔除方法及步驟(1)麻醉:除常规的下颌阻滞麻醉外,应在第三磨牙颊側近中角及远中三点做黏膜下注射。
(2)切开及翻瓣:高位阻生牙拔除一般不需翻瓣,低位阻生者应切开覆盖的软组织并翻瓣。
远中切口应在下颌支外斜线的舌側,颊側切口从远中切口的末端向下,切至前庭沟上缘处。
远中切口勿过分偏向舌側。
切开时应直达骨面,做黏骨膜全层切开。
翻瓣时,由远中切口的前端开始,向下掀起颊侧黏膜骨膜瓣。
(3)去骨:翻瓣后决定应去除的骨量及所在部位。
如合面、颊侧及远中皆有骨质覆盖,需去骨直至牙颈部以下,去骨量决定于牙在骨内的深度、倾斜情况及根的形态等。
将冠部骨阻力解除后,可根据牙根情况或将牙劈开,或再去除部分骨质,以解除根部骨阻力。
去骨可用骨钻或骨凿。
去骨的多少应以牙挺能否插人牙冠的近中面下方为宜。
如水平阻生牙的牙冠位于第二磨牙远中面下方时,还需将牙冠及牙根分开方能拔除。
(4)劈开:常用的劈开方向为正中劈开,置骨凿于正中发育沟处,骨凿的长轴与牙长轴一致。
劈开后应用薄挺先挺出远中冠及牙根,后挺出近中冠及牙根。
劈开时如将牙的远中冠劈去,可试用窄面薄的双面凿从髄室底部将牙根分开,再分别去除。
【注意事项】1.拔牙时如用劈开法或去骨法,皆有可能产生牙碎片或骨碎片,应注意检查并清除。
2.拔牙后应探查有无肉芽肿,如有应予刮除。
局部填塞碘仿纱条预防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并发症

局部填塞碘仿纱条预防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并发症
吕东升
【期刊名称】《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4(10)4
【摘要】人类种系发生和演化过程中,随着食物种类的变化,带来咀嚼器官的退化,造成颌骨长度与牙列所需长度的不协调。
下颌第三磨牙是牙列中最后萌出的牙,因萌出位置不足,可导致程度不同的阻生。
由于阻生牙拔除术复杂,术后并发症较多,尤其是术中需要翻瓣去骨的阻生牙拔除,术后经常出现局部肿胀疼痛、
【总页数】2页(P577-578)
【作者】吕东升
【作者单位】天津市口腔医院,天津,300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2.05+3
【相关文献】
1.碘仿纱块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应用效果的前瞻性研究 [J], 程晓兵;薛振恂;毛天球;白振西;张俊睿;郑建娟
2.碘仿糊剂根管充填加碘仿纱条局部填塞综合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临床评价 [J], 周卫兵;范红渠;郝鲁峰;邵磊;王智勇
3.碘仿纱条和可溶性樟脑酚止血纱布预防阻生牙拔除后并发症的效果比较 [J], 刘
添慧;苏建
4.碘仿纱条宫腔填塞预防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出血 [J], 康佳
5.浓缩生长因子在预防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 [J], 高湖海;陈传胜;李永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的疼痛及预防
目的观察分析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的疼痛原因及预防方法。
方法选取86例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患者按疼痛预防方法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术前均判断拔牙难度和引起疼痛的危险因素,研究组有针对性地实施疼痛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疼痛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术后疼痛与拔牙难度、拔牙时间、牙齿龋坏、女性月经周期等因素密切相关,经相应疼痛干预后,研究组术后3d疼痛程度、重度疼痛发生率、服用止痛药物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論患者行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前,准确判断拔牙难度,并给予适当药物辅助治疗,可有效预防术后疼痛,避免不合理应用止痛药物。
标签: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疼痛;预防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疼痛,由多种因素导致,不同患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但均需及时采取有效方法进行预防[1]。
在临床上,若患者术后出现严重疼痛后再处理,不仅会增加患者痛苦,还会降低有效率。
所以,术前应准确判断拔牙难度,根据可能引起疼痛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实施疼痛干预。
本文分析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的疼痛及预防,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6月入院治疗的86例行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49例,女37例,年龄23~77岁。
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符合行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标准,手术原因主要为冠周炎反复发作、第三磨牙龋坏、正畸,排除有系统性疾病史的患者。
按疼痛预防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积极配合研究,术前2w内患者均无抗生素应用史,在性别、年龄、手术原因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性。
1.2 方法
1.2.1 拔牙难度判断术前,两组均判断拔牙难度,常规按平行法拍摄全口曲面断层片或牙片,结合X线片和口腔临床检查记录进行分析,预测推断拔牙手术难度[2]。
根据患者患牙牙冠阻挡、阻生方向、牙根宽度、牙根深度等,合理制定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方案。
1.2.2 疼痛干预方法研究组有针对性地实施疼痛干预,具体为:①若患者需行翻瓣去骨术,术前1h需口服罗红霉素+奥硝唑,并将4ml利多卡因+5ml地塞米松加入局部麻醉药中;②若患者不需行翻瓣去骨术,但拔牙难度大,术后立即将含药的氧化纤维素纱块置于牙槽窝内;③若患者阻生牙或相邻第二磨牙明显龋坏,术后需将含药的氧化纤维素纱块置于牙槽窝内;④若女性患者在月经期后3w内拔牙,术后需将含药的氧化纤维素纱块置于牙槽窝内;⑤无上述情况的患
者,不需应用药物进行疼痛干预。
对照组实施常规疼痛干预,具体为:术后1h,给予患者2次/d口服罗红霉素+奥硝唑,需连续用药3d。
1.3 观察指标详细观察并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冠周炎病史、拔牙难度、拔牙时间、牙齿龋坏、女性月经周期、术后疼痛程度、重度疼痛发生率、服用止痛药物量等情况,作为研究结果评定依据。
术后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量化评分,以0~10分表示,0分:完全无痛;1~3分:轻微疼痛;4~6分:中度疼痛;7~10分:重度疼痛。
1.4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数据以均值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疼痛危险因素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疼痛由不同危险因素导致,最主要的因素是拔牙难度、拔牙时间、牙齿龋坏、女性月经周期等,与患者年龄、性别等无明显关系。
2.2 两组术后疼痛预防效果对比经相应疼痛干预后,两组术后3d疼痛程度、重度疼痛发生率、服用止痛药物量对比,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是拔牙难度、拔牙时间、牙齿龋坏、女性月经周期等,这些因素会导致患者术后出现严重的疼痛症状,给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4]。
因此,术前需准确判断拔牙难度和引起疼痛的危险因素,科学合理的制定手术方案,术后则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疼痛干预,尽可能减少创伤、控制炎症、防止感染,从而有效预防疼痛,以及在临床上合理应用止痛药物。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术前准确判断拔牙难度,了解引起疼痛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应用止痛药物,可取得理想的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疼痛预防效果。
参考文献:
[1]高莲,关新玲.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的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4):99-100.
[2]吴和明,谢建宏,陈剑忠.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疼痛的临床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9):5-6.
[3]曹新.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两种服药方案的临床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0):29.
[4]周宏志,胡开进.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疼痛的临床分析及预防[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0,28(2):153-157.编辑/苏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