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教授和副教授职务聘任实施办法(试行)

中山大学教授和副教授职务聘任实施办法(试行)
中山大学教授和副教授职务聘任实施办法(试行)

中山大学教授和副教授职务聘任

实施办法(试行)

一、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吸引和遴选优秀人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完善教师评价和教师职务聘任工作,经广泛征求意见,特制定本实施办法(试行)。

第二条本办法用于校本部教师岗位教授和副教授职务的聘任工作。

第三条学校按照“公开招聘、择优聘任”的原则实行教授和副教授职务聘任制度。

第四条学校将根据总体发展目标,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为任务要求,建立一个更加注重教书育人能力、更加注重学术成果质量、更加注重学术影响力、更加注重学术经历和发展潜力的教师职务聘任标准。

第五条教授和副教授职务聘任工作以“代表性学术成果”评价为突破口,充分发挥院系教授、同行专家和各级教师职务聘任委员会在学术评价中的作用,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强调质量,倡导创新,引导学术事业健康发展。代表性学术成果指的是,申请人在所从事学科领域做出的具有系统性、标志性、创新性,并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学术影响的学术成果。

—1—

第六条教授和副教授职务聘任工作坚持分类指导原则。在评价要素总体一致的框架下,分别就人文与社会科学学科、理科、工科、医科、公共外语与体育学科制定不同的评价细则。详见附件1、附件2、附件3、附件4、附件5。

第七条教授和副教授职务聘任,将分别从两个层面进行审核与评价。

第一个层面是对申请人基本条件的审核,主要包括:师德、学历学位、任职经历、外语和计算机水平、教学工作量、科研基本业绩、年龄及身心健康等。审核职责主要由院系和学校人事部门履行。

第二个层面是对申请人综合素质、教学科研水平与贡献、学术发展潜质的评价,主要包括:教学投入与教学质量、代表性学术成果水平与影响、学术经历与活动、学术潜力与规划。评价职责主要由同行专家、院系教授会议、院系教师职务聘任委员会和学校教师编制核定与职务聘任委员会履行。

二、申请条件

第八条师德条件。中山大学聘任的教师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忠诚教育事业,恪守学术规范,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关爱学生。

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实行一票否决。

第九条学历学位条件。申请教授、副教授职务者原则上—2—

均须获得博士学位。申请体育、公共外语等部分公共课教学单位的教师职务者,申请口译等具有专业特殊性单位的教师职务者,以及1963年12月31日前出生的本校教师,可以适当放宽。

第十条任职经历。申请教授职务者,应担任副教授职务满5年及以上;申请副教授职务者,应担任讲师职务满2年及以上,或从事博士后研究满2年及以上且已出站。

第十一条外语和计算机水平。按照学校外语和计算机水平考核的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年龄及健康要求。校外人员应聘教授职务,原则上年龄不超过50周岁;校外人员应聘副教授职务,原则上年龄不超过40周岁。特别优秀者可适当放宽。身心健康,能全面地履行岗位职责。

第十三条国(境)外研修经历。申请教授职务者,原则上应具有连续半年以上的国(境)外研修经历。部分学科经院系教师职务聘任委员会审议同意可免于国(境)外研修经历的要求。

第十四条教学工作量。按照学校关于教学工作量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校内教师申请教授、副教授职务者,应完成任现职期间聘任合同约定的教学科研任务。

第十六条业绩条件。

申请教授职务者,在所从事的学科领域内应取得突出的代表性学术成果,在同行中享有较高的学术声誉,是本学科的优

—3—

秀学术骨干。申请教授职务者,需提交任现职以来的5项以上(含5项)代表性学术成果,要求其中至少4项是近五年内取得的成果。

申请副教授职务者,在所从事的学科领域内应取得同行认可的代表性学术成果,是本学科有发展潜力的主要学术骨干。申请副教授职务者,需提交任现职以来的3项以上(含3项)代表性学术成果,要求其中至少2项是任现职以来且是近五年内取得的成果。

三、评价要素

第十七条教学投入与教学质量。

申请教师职务者应主动承担教书育人的任务,积极投入人才培养工作;具有突出的教学能力,善于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完成教师职务聘任合同规定的教学工作量,经考核教学质量和效果良好。

第十八条代表性学术成果水平与影响。

申请教授、副教授职务者在所从事的学科领域内应有持续有效的创新性工作,并取得学术同行认可的高质量学术成果,具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力。

学校教师编制核定与职务聘任委员会、院系教师职务聘任委员会对申请人实行代表性学术成果为重点的评价。代表性学术成果的形式包括:论文、著作、专利、决策研究和应用研究

—4—

成果等创新性研究成果。提交给学校的代表性学术成果应获得所在院系教师职务聘任委员会的审核和推荐。

申请教授、副教授职务者,在填写申请表时,可选择“理论创新研究”或“技术、应用与工程研究”类别。

对“理论创新研究”的评价主要看其学术理论水平和学术影响力,以有利于潜心研究、长期积累,催生重大原创性成果为重点。对“技术、应用与工程研究”的评价主要看其经济社会效益和实际贡献,以聚焦需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技术突破为重点;或以服务决策需求,形成战略研究报告,支撑思想库智囊团建设为重点;或以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完成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和重点教材建设为重点。

第十九条学术经历与活动。

学习经历。申请教授、副教授职务者应具有在国内外著名高校(或研究机构)的相关学科领域学习或研究的经历,其学术经历能够成为履行所申请职位的学术研究和教书育人工作职责的坚实基础。

科研活动。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决策咨询和文化传承等科研活动,有承担重要科研项目、组织和参与科研团队的经历。

学术事务。包括学术事务、团队工作、学术传播和社会服务。主动参与学校和院系的学术事务,积极参与学科整体发展和学科人才梯队的建设;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在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等方面表现突出;积极参与决策研究等学术传播工作,

—5—

在专业领域及其他领域进行高质量、高水平的社会服务,具有较广泛的社会影响。

第二十条学术潜力与规划。

申请人应有突出的学术活力和发展潜力,具有为学校持续做出贡献的能力。申请教授职务者应具有成为领军人才或学科和学术带头人或教学名师的基本能力;申请副教授职务者应具有成为本专业领域学科带头人或学术带头人或教学名师的发展潜力。

申请人应科学、客观地总结和评价自身的学术成果,并对自身的学术发展有明确的规划。

四、聘任程序

第二十一条教授、副教授职务聘任的程序为:

1. 职位设置与发布招聘信息。

院系教师职务聘任委员会按照学校核定的本单位教师职位数,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制定每个学年度本院系的教师职务招聘方案。经学校审核后,由学校人事处发布招聘启事,面向校内外公开招聘。

2. 接收应聘材料。

申请教授、副教授职务者,须按照职位要求提交申请表、个人学术简历、代表性学术成果和三位同行学者的推荐函等应聘材料。

3. 师德考核及资格审核。

院系组成师德考核小组对申请人的师德进行考核并填写师—6—

德考核情况表。师德考核小组由所在党委(党总支)主要负责人、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组成。考核小组通过了解履历、调阅档案、面谈、学生评价等方式全面考核申请人的师德情况。

院系对申请人的学历学位、任职经历、外语和计算机水平、教学工作量、科研基本业绩、年龄及身心健康等进行审核。

学校教务、科研部门分别对申请人的教学情况和科研情况进行审核。

4. 材料公示。

院系将通过资格审核申请人的应聘材料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

5. 同行专家评议。

学校建立校外评审专家库,邀请与申请人研究方向相同或相近的专家对申请人的代表性学术成果进行评议。对有条件的学科和专业,学校将试点推行国际同行专家评议。申请人须提交3项代表性学术成果进行同行专家评议。每项代表性学术成果的评议材料需要包含:代表性学术成果、自述的“学术水平与影响力声明”、相关的书面证明材料。

6. 院系教授会议推荐评议。

院系组织教授大会(各院系须根据本单位特点,确定院系教授会议的运作方式,制定院系教授会议议事规则,报学校备案。院系教授会议原则上要求出席会议的教授人数超过教授总数的1/2),听取申请人关于个人教学、代表性学术成果和学术

—7—

发展规划的述职(校外申请人须增加试讲),依据本办法规定的评价要素,对申请人是否达到申请职务的水平进行无记名方式的推荐评议。

院系教授会议推荐评议的意见是下一步院系教师职务聘任委员会的参考材料,对于获得推荐票数低于出席会议教授人数1/2的申请人,院系教师职务聘任委员会要进行重点讨论、审议。

7. 院系教师职务聘任委员会审议。

院系组织召开教师职务聘任委员会(2/3以上委员出席有效),依据本办法规定的评价要素,对申请人的师德考核情况、教学情况、代表性学术成果、同行专家评议意见、院系教授会议推荐评议意见等材料进行充分讨论、评议,在学校下达的职位数限额内,以无记名方式进行投票,获得超过2/3到会委员赞成的申请人成为推荐人选。院系教师职务聘任委员会要对推荐人选形成书面的推荐意见。

8. 学校教学评价专家组审核和学术评价专家组评议。

学校组织教学评价专家组,对院系推荐人选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投入进行审核。组织学术评价专家组,对院系推荐人选的学术成果与水平进行评议。

9. 学校教师编制核定与职务聘任委员会审议。

学校教师编制核定与职务聘任委员会召开会议(2/3以上委员出席有效),听取教学评价专家组和学术评价专家组的意见,依据本办法规定的评价要素,对院系推荐人选进行综合审议,以无记名方式进行投票,获得超过2/3到会委员赞成视为通过。—8—

10.学校公示、聘任。

学校公示拟聘任人员名单,经公示无异议,报学校批准后正式发文聘任,并签订聘任合同。

五、聘任管理

第二十二条学校教师编制核定与职务聘任委员会一般每学年召开两次会议审议教授和副教授职务聘任事宜,分别于下半年秋季学期(十二月左右)和上半年春季学期(六月左右)召开。同一学年度内,各院系原则上只能选择其中一次(上半年或下半年)集中开展教授和副教授职务聘任工作。

第二十三条试点学院和其他有条件的院系可制定本单位实施教师职务聘任的试点办法,提出符合学校评价要素、适合所在学科特点且不低于学校标准的聘任条件,经学校教师编制核定与职务聘任委员会审核后公布试行。

第二十四条申请时间间隔。同一职务第二次申请需在第一次申请后的一周年以后方可提出,且第二次申请时须具有新的代表性成果。

第二十五条申请副教授职务者,原则上不予破格,但教学、科研业绩特别突出者,可由本专业领域有影响的两位专家推荐,经学校审核批准后予以破格申请。破格申请教授职务者,按照《中山大学青年杰出人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专用办法(试行)》(中大人事〔2012〕26号)执行。

—9—

六、附则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依据国家、地方和学校有关规定、政策制定。如相关规定、政策发生调整,按新规定、政策执行。本办法实施后,《中山大学教师编制核定、职位设置与职务聘任规程》(中大人事〔2003〕9号)及相关文件中与本办法规定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由人事处负责解释。

附件:1.人文与社会科学学科教授和副教授职务聘任评价细则

2.理科教授和副教授职务聘任评价细则

3.工科教授和副教授职务聘任评价细则

4.医科教授和副教授职务聘任评价细则

5.公共外语与体育学科教授和副教授职务聘任评价细则—10—

附件1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科教授和副教授

职务聘任评价细则

一、“代表性学术成果水平与影响”的评价

申请教授职务者,一般应提交不少于5项(含5项)任现职以来在本学科领域的代表性学术成果,要求其中至少4项是近五年内取得的成果。申请副教授职务者,一般应提交不少于3项(含3项)任现职以来在本学科领域的代表性学术成果,要求其中至少2项是任现职以来且是近五年内取得的成果。

对于特别优秀的申请人,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际一流学术刊物或本学科公认最好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或出版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学术著作,对其代表性学术成果的项数要求可适当放宽。

代表性学术成果应为正式发表的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学术论文、或正式出版的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学术著作、或决策研究报告等形式的研究成果。一项代表性学术成果既可以是1篇论文、1部著作、1项决策研究成果等,也可以是申请人若干个紧密相关的成果组合而形成的一项代表性学术成果。

对于每一项代表性学术成果,申请人要提交一份200至300字左右的学术水平与影响力声明。在这份声明中应该说明,在本学科领域的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该研究成果有何特殊地位,

—11—

其贡献和影响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代表性学术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

(一)高水平学术论著

1.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学术著作或统编教材。要求引用频次较高,或在本学科领域获得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需提供可查询的书面证明材料),或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或教学成果奖励的学术著作或统编教材。

2.在学校列为文科一类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的高水平学术论文(不含会议综述)。

3.ESI高引用论文或热点论文。

4.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其他学术论文。要求论文原则上为SSCI/SCI/A&HCI/CSSCI等收录,且引用频次较高,或已产生重要学术影响(需提供可查询的书面证明材料),或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的论文。

5.其他具有原创性的重要学术成果(需提供可查询的书面证明或说明材料)。

(二)决策研究及其应用成果

1.产生重要决策影响或社会影响的决策研究成果。原则上要求为被省部级以上机关采纳的调查报告、咨询建议、内部参考、起草的法律法规以及其他产生重要社会影响的决策研究成果。主要包括:

(1)对国家产生重要影响的政策建议与观点,以及被中央和国家领导人采纳或作出肯定性批示的研究报告;

—12—

(2)国家社科基金《成果要报》、《教育部简报(大学智库专刊)》、《新华社内参》、中共中央办公厅《观点摘编》,及被中央部委采纳产生重要影响的研究报告,《求是》刊发的理论文章;

(3)主持起草并被国家和省级人大立法的立法草案或核心条款、立法建议(需提供可查询的书面证明材料);

(4)经学校文科学术委员会认定,已经产生重要社会影响的皮书和系列研究报告。

2.参加决策咨询、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播等方面重要活动的学术报告。主要包括:

(1)为中央领导作的专题报告,或参与中央领导决策咨询会议并提供重要咨询决策建议的报告(需提供可查询的书面证明材料);

(2)为中央各部委作的专题报告,或参与各部委专题决策咨询会议并提供重要咨询决策建议的报告(需提供可查询的书面证明材料);

(3)为省级领导作的专题报告,或参与省级决策咨询会议并提供重要咨询决策建议的报告(需提供可查询的书面证明材料);

(4)其他在决策咨询、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播等方面有突出成效的成果(需提供可查询的书面证明材料)。

说明:对选择“理论创新研究”类别的申请人,其代表性学术成果应以高水平学术论著为主;对选择“技术、应用与工程研究”类别的申请人,其代表性学术成果应以决策研究及其应用成果为主。

—13—

二、“学术经历与活动”的评价

从以下4个方面对申请人的学术经历与活动进行评价。

1.学习经历。申请教授、副教授职位者,具有在国内外著名高校(或研究机构)的相关学科领域学习或研究的经历。

2.科研项目。

申请教授职务者,需主持1项及以上国家级科研项目,或作为主要参加者(前三名以内)参加2项及以上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

申请副教授职务者,在评价科研项目时,如果主持1项及以上国家级科研项目则优先考虑;如果仅达到主持1项及以上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最低要求,则需要做出特别说明。

3.学术事务与团队工作。主动参与学校、院系和科研机构的学术事务,积极参与学科整体发展和学科人才梯队的建设;具有参与科研团队工作的经历,具备组织和指导本学科领域研究、培养团队成员的能力。

4.学术传播与社会服务。

申请教授、副教授职务者,要求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在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等方面表现突出;积极参与决策研究等学术传播工作,在专业领域及其他领域进行高质量、高水平的社会服务,具有较广泛的社会影响。

申请教授职务者,原则上至少具备以下中的1项:

(1)最近三年内应邀在相关领域ESI前1%机构报告其研究成果1次以上;

—14—

(2)最近三年内有参加国际或全国性学术会议并作专题报告的经历;

(3)任现职以来曾任本学科重要期刊编委等学术职务;

(4)任现职以来曾在国际及国内重要学术机构任职;

(5)最近三年内有为国家和社会机构提供决策咨询的经历;

(6)作为首席指导者,指导学生参加国际或国家学科竞赛获二等奖及以上奖励;

(7)参与其他形式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术传播和社会服务活动(需提供可查询的书面证明材料)。

三、“学术潜力与规划”的评价

1.学术潜力。申请人应有突出的学术活力和发展潜力,未来具有为学校持续做出贡献的能力。申请教授职务者应具有成为领军人才或学科和学术带头人的基本能力;申请副教授职务者应具有成为本专业领域学科带头人或学术带头人的发展潜力。

2.学术规划。申请人能够科学、客观地总结和评价自身的学术成果,并对自身的学术发展有明确的规划。申请人在院系教授大会上述职时要专门报告个人的学术发展规划。

—15—

附件2

理科教授和副教授职务聘任评价细则

一、“代表性学术成果水平与影响”的评价

申请教授职务者,一般应提交不少于5项(含5项)任现职以来在本学科领域的代表性学术成果,要求其中至少4项是近五年内取得的成果。申请副教授职务者,一般应提交不少于3项(含3项)任现职以来在本学科领域的代表性学术成果,要求其中至少2项是任现职以来且是近五年内取得的成果。

对于特别优秀的申请人,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际一流学术刊物(如Science、Nature、Cell 等学术刊物及其高影响因子的子刊,或本学科公认最好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对其代表性学术成果的项数要求可适当放宽。

代表性学术成果应为正式发表的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学术论文、或正式出版的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学术著作、或专利等形式的应用研究成果。一项代表性学术成果既可以是1篇论文、1部著作、1项专利、1个新品种(品系)、1项应用技术等,也可以是申请人若干个紧密相关的成果组合而形成的一项代表性学术成果。

对于每一项代表性学术成果,申请人要提交一份200至300字左右的学术水平与影响力声明。在这份声明中应该说明,在本学科领域的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该研究成果有何特殊地位,—16—

其贡献和影响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代表性学术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

(一)高水平学术论著

1.Thomson Reuters JCR-SCI期刊分区表一区期刊上的高水平学术论文,或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JCR-SCI期刊分区表二区期刊以上的高水平学术论文。

2.ESI高引用论文或热点论文。

3.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其他学术论文。要求论文为SCI或EI收录,且引用频次较高,或已产生重要学术影响,或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的论文。

4.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学术著作。要求引用频次较高,或在本学科领域认可度高(需提供可查询的书面证明材料),或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的学术著作。

5.其他具有原创性的重要学术成果(需提供可查询的书面证明或说明材料)。

(二)技术开发与工程应用成果

1.已开展成果应用并有较大影响的应用性科技成果。要求为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的成果。

2.获国家专利授权(或软件著作权)并已开展成果应用的科技成果。

3.产生重要社会影响的决策研究成果。要求为被省部级以上政府部门采纳的调查报告、咨询建议及内部参考等成果(需提供可查询的书面证明或说明材料)。

—17—

4.其他在服务社会和成果应用方面有突出成效的成果(需提供可查询的书面证明或说明材料)。

说明:对选择“理论创新研究”类别的申请人,其代表性学术成果应以高水平学术论著为主;对选择“技术、应用与工程研究”类别的申请人,其代表性学术成果应以技术开发与工程应用成果为主。

二、“学术经历与活动”的评价

从以下4个方面对申请人的学术经历与活动进行评价。

1.学习经历。申请教授、副教授职务者,具有在国内外著名高校(或研究机构)的优势学科领域学习或研究的经历。

2.科研项目。

申请教授职务者,需主持1项及以上国家级科研项目,或作为主要参加者(前三名以内)参加2项及以上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

申请副教授职务者,在评价科研项目时,如果主持1项及以上国家级科研项目则优先考虑;如果仅达到主持1项及以上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最低要求,则需要做出特别说明。

3.学术事务与团队工作。主动参与学校、院系和科研机构的学术事务,积极参与学科整体发展和学科人才梯队的建设;具有参与科研团队工作的经历,具备组织和指导本学科领域研究、培养团队成员的能力。

4.学术传播与社会服务。

申请教授、副教授职务者,要求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在知—18—

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等方面表现突出;积极参与技术开发与应用、决策研究等学术传播工作,在专业领域及其他领域进行高质量、高水平的社会服务,具有较广泛的社会影响。

申请教授职务者,原则上至少具备以下中的1项:

(1)最近三年内应邀在相关领域ESI前1%机构报告其研究成果1次以上;

(2)最近三年内有参加国际或全国性学术会议并作主题报告的经历;

(3)任现职以来曾任本学科重要期刊编委等学术职务;

(4)任现职以来曾在国际及国内重要学术机构任职;

(5)最近三年内有为国家和社会机构提供决策咨询的经历;

(6)作为首席指导者,指导学生参加国际或国家学科竞赛获二等奖及以上奖励;

(7)参与其他形式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术传播和社会服务活动(需提供可查询的书面证明材料)。

三、“学术潜力与规划”的评价

1.学术潜力。申请人应有突出的学术活力和发展潜力,未来具有为学校持续做出贡献的能力。申请教授职务者应具有成为领军人才或学科和学术带头人的基本能力;申请副教授职务者应具有成为本专业领域学科带头人或学术带头人的发展潜力。

2.学术规划。申请人能够科学、客观地总结和评价自身的学术成果,并对自身的学术发展有明确的规划。申请人在院系教授大会上述职时要专门报告个人的学术发展规划。

—19—

附件3

工科教授和副教授职务聘任评价细则

一、“代表性学术成果水平与影响”的评价

申请教授职务者,一般应提交不少于5项(含5项)任现职以来在本学科领域的代表性学术成果,要求其中至少4项是近五年内取得的成果。申请副教授职务者,一般应提交不少于3项(含3项)任现职以来在本学科领域的代表性学术成果,要求其中至少2项是任现职以来且是近五年内取得的成果。

对于特别优秀的申请人,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际一流学术刊物(如Science、Nature、Cell 等学术刊物及其高影响因子的子刊,或本学科公认最好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对其代表性学术成果的项数要求可适当放宽。

代表性学术成果应为正式发表的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学术论文、或正式出版的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学术著作、或专利等形式的应用研究成果。一项代表性学术成果既可以是1篇论文、1部著作、1项发明专利、1个新品种(品系)、1项应用技术、1项国家技术标准或行业技术标准等,也可以是申请人若干个紧密相关的成果组合而形成的一项代表性学术成果。

对于每一项代表性学术成果,申请人要提交一份200至300字左右的学术水平与影响力声明。在这份声明中应该说明,在本学科领域的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该研究成果有何特殊地位,—20—

中山大学博士生发表学术论文的具体规定(汇编)

中山大学博士生发表学术论文的具体规定 (2014年6月修订) 依据《中山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有关规定,博士研究生获得学位前必须至少有一篇学术论文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或录用,论文第一署名单位应为中山大学,博士生必须是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博士生为第二作者)。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经各学位分委员会和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各学科博士生发表学术论文的具体规定如下: 一、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学位分委员会的规定 1. 刊物范围:学校社会科学处公布的《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期刊 目录》。 对于在国外、境外出版的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由各培养单位学位审议机构认定,并报研究生院公示。 2. 发表时间要求:以正式刊出为准。 3. 发表的学术论文必须和学位论文属于同一领域并具有相关性。 4. 有条件的培养单位学位审议机构可以在学位分委员会规定的基础上, 制订更高的发表学术论文标准,经学位分委员会审议通过,报研究生院备案。 二、理学学科学位分委员会的规定 1. 刊物范围:由各培养单位学位审议机构确定发表学术论文的刊物目录,经学位分委员会审议通过,报研究生院备案。 为鼓励对重要科学问题开展合作研究并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各培养单位学位审议机构可对发表在高水平刊物上的学术论文并列第一作者(或同等贡献者)情况进行规定。 2. 发表时间要求:以正式刊出或正式录用通知为准。 3. 发表的学术论文必须属于学位论文的部分内容。

4. 鼓励博士生选择高难度或攻关性的研究课题。若博士生所进行的学位论文研究,经认定具有较大创新前景的,在审议学位时可不按上述条件要求。对于此类学位论文,各培养单位学位审议机构应有明确的认定程序和要求,博士生应在申请论文答辩时向所在培养单位提出申请,经导师书面推荐,培养单位组织专家认定,并在博士生论文答辩之前将认定的相关材料报研究生院公示、备案。 三、医学学科学位分委员会的规定 1. 刊物范围:学术学位博士生发表学术论文的刊物要求是SCI(含SCIE)收录的杂志;专业学位博士生发表学术论文的刊物要求是SCI(含SCIE)收录的杂志,或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中华系列的杂志,或中国科技期刊总被引频次排序在前400名以内的杂志(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公布,在校期间的排位),或下列学报:北京大学学报医科版、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协和医科大学学报、中南大学学报医科版、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科版、四川大学学报医科版、复旦大学学报医科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科版、中山大学学报医科版。 2. 发表时间要求:发表时间应在审议学位的当月底之前;对于在国外、境外发表的SCI(含SCIE)收录的学术论文可以是清样,也可以是附有导师签名担保的校样或正式录用通知。 3. 发表的学术论文必须属于学位论文的部分内容。 4. 为鼓励发挥我校科研团队的联合攻关作用,对于一篇SCI(含SCIE)学术论文出现多名作者并列第一(或同等贡献)署名的情况,作如下规定:IF≥3.0时,认可并列第一作者中的前2位符合要求; IF≥6.0时,认可并列第一作者中的前3位符合要求,署名无并列第一作者的,认可排名前2位作者符合要求; IF≥10.0时,认可并列第一作者中的前5位符合要求,署名无并列第一作者的,认可排名前3位作者符合要求。 5. 有条件的培养单位学位审议机构可以在学位分委员会规定的基础上,制订更高的发表学术论文标准,经学位分委员会审议通过,报研究生院备案。

论坛:中山大学的岭南学院的博士招生让人厌恶

中山大学的岭南学院的博士招生让人厌恶,太黑了作者:埃米诺特时间:2005-5-28 15:09:00 第1楼 ?4月份以后初试成绩出来了,我在整个专业方向排名第2(整个专业方向有6个导师招12 个)结果被刷掉了太黑了 作者:roar_horse 时间:2005-5-30 13:15:00 第2楼 ?我觉得你肯定是看错了,中大岭南学院排名是按专业里的某个研究方向来排名的(如金融学专业里的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方向),不同研究方向的考试科目都不一样,岭南学院怎么会按全专业排名呢?我觉得你在你所在的研究方向里考第二没被录取非常有可能,也许就招一个学生,我就知道有几个导师只招一个学生。你在这里发这样醒目的帖子,实在对中大岭南学院非常不尊重。 作者:jbchen001 时间:2005-5-31 10:52:00 第3楼 ?三楼的应该是中大的学生吧,为母校辩护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有说真话的义负与道德责任。偶同意楼主的观点。中山大学博士生招生的确是很混乱,尤其是岭南学院和管理学院,要捞取博士学位的达官贵人太多,据说有的导师已经私下把权贵考生排队了,有的竟然排到五年以后去了。而且中大学风浮躁,绝非治学之所。偶对中大是敬而远之,偶是在广州读硕士,但从未想过要考中大的博士。今年报了一所比中大更有名气的大学的金融学博士,与导师没有任何关系,照样被录取了。给有志于考博的同仁一点建议:睁大眼睛看清楚报考学校,最好选透明度高、考生口碑较好的名校。这样,即使考输了也输得心甘情愿。 作者:roar_horse 时间:2005-5-31 12:48:00 第4楼 ?坦白说我真的不是中大的学生,至少暂时不是,以后也许有可能,因为我在广州一所学校教书,想读中大的在职---------我是就事论事,楼主确实是理解错了,今年中大博士排名确实是按专业里的研究方向排的,每个方向只招一至两个,要问我为什么那么清楚?因为我抱负不是很大,水平也只是一般,所以今年考的是中大岭南学院,也没考上,我们导师只招一个,我也只排第二,但是我有个同学今年也考的是中大,他就考了第一,他跟导师也从不认识(我们是从西部一所普通211院校毕业的),只是成绩出来后跟他导师联系了一下,前几天他跟我说他被录取了,还给了他个公费名额。我就凭这一点觉得中大可能也没有你“据说”的那样黑。当然我也同意你说的“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有说真话的义负与道德责任”。所以我保证我说的是实话!另外我很想知道楼上的你考的是哪所学校,我很想明年试试! 作者:liusha2000 时间:2005-5-31 20:23:00 第5楼

中山大学教授位申请表

中山大学教授职位申请表Application Form for Position of Professor, SYSU 应聘学院(系)School / Department to Apply 申请学科Academic Field to Apply 姓名Applicant Name 性别 Gender 出生年月 Date of Birth 国籍 nationality 最高学历、学位Highest Degree 毕业院校 Degree Institution 毕业时间 Graduation Year 现聘单位Current Employer 现聘职位 Current Academic Title 任职年月 Starting from (M/Y) 从事专业Field of Expertise 研究方向Research Interests 身份证号码ID No.电子邮件Email 通讯地址Mailing Address 手机Mobile No. 二、学习经历(大学及以上,含海外进修经历) 起止年月Date学校名称 Schools/Institutions Attended (海外高校请注明所在国家) (Country Should be Stated) 学历/学位 Degree Obtained 专业 Major 自From至To 起止年月Date 工作单位/机构Schools/ Institutions of Employment职务Position Held 自From至To

荣誉/社会兼职Title of Honors/ Services 获得/受聘日期 Date Obtained 颁授/兼职机构 Issued/Employed By 五、教学工作(任现职近五年内)(可另附页) Teaching Experience (most recent 5 years; if current position is shorter than 5 years, please list the experiences since the position started. if needed, attach a sheet. ) 1.课程教学情况(学年学期至学年学期) Courses Taught From the (1st/2nd )Semester (Year) to (1st/2nd ) Semester (Year) 类别Type 开课 学年 学期 Semester and Year 教学课程 名称 Course Title 课程 属性 Course Type (Compulsory/ Selective) 学 分 Credit 学 时 Credit Hour 授课 对象及 人数 Targeted Student and Number of Enrollment 实际担任 课堂教学 学时数 Actual Credit Hour for Classroom Teaching 课程 系数 Course Coefficient 工作量 Amount of Teaching Load Teaching Full-time Undergraduates 普通全日制本科生教学

2018年中山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拟开展的研究计划

表三 中山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拟开展的研究计划 (本表请用A4纸双面打印) 说明: 1.本表旨在了解考生专业水平,拟订的研究计划入学后可以根据导师的意见作出调整。 2.考生填写本表必须严谨求实,一旦成果部分的陈述发现弄虚作假,将视为学风问题而不予录取。 3.本表连同报考登记表等报考材料同时交回报考院系研究生工作办公室(科、处或部)。 填表日期:20--年--月--日 姓名Css报考专业网安导师--- 一、近年来考生本人的专业研究情况及研究成果: 1.考生的专业研究情况: (1)本科阶段:专业为信息安全(参见本科成绩单),修多门信息安全基础课及相关专业 课,对本学科具有较深入的认识与把握;积极参与多种工程实训,大大提升了自己的 实践素质;积极参加多个专业竞赛活动并获奖,开拓了视野,提升了组织协作能力及 动手能力。此外,在校期间,通过了针对本专业相关的软件设计师(中级)认证考试, 还自主阅读了一定专业书籍文献,自学了多个专业资格认证考试的教材。自主查阅资 料,完成了基于Windows内核驱动编程的键盘监控系统的毕业论文及毕业设计。 (2)硕士阶段:专业为计算机技术(参见硕士成绩单),研究方向为信息安全,修多门计 算机基础课程,有一定专业理论基础;认真阅读了一定量的国内外研究文献,深入细 致地与硕士导师讨论了本研究方向的诸多问题,技术能力和思想方法都得到显著提升; 针对现有唇型识别方案的局限性,设计了一种改进方案,并构造了基于唇型的识别系 统模型,模型包括预处理、唇轮廓提取、特征提取及特征匹配等组成部分。对系统组 成的各部分核心模块进行了算法的设计及实现,另外从有效性、普适性和鲁棒性等方 面对所设计的方案进行了分析和验证。 2.考生已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请注明发表刊物的年、期、或出版社、出版日期): (1).(学生一作兼通讯作者) (2)).

中山大学2016年博士研究生破格复试录取公示表

中山大学 2016 年博士研究生破格复试录取公示表
【本表内容招生单位根据考生及推荐教授意见汇总填入】 105586191321 005 非定向专业 地质矿产勘查 自然地理学
考生姓名
杨炯
性别

年龄
46
考生编号
所在单位 本科毕业学校 硕士毕业学校 报考院系 报考学科 科目 入学考 试成绩 英语 名称 成绩 报考院系初 50 试成绩基本要求 申请破格 地质学 录取学科 44 地质学
泰山学院 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系 河北师范大学
技术职称 时间 时间
副教授 1994.07 2008 12
报考类型 专业 专业
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 报考方向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报考导师 丘志力
普通地质学(2039)
岩石学(3042)
总分
90
79
213
50
50
175
申请破格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录取方向 导 师 丘志力
1/7

考生最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获奖成果和科研项目(提供的成果材料最多 5 项,论文需按作者署名顺序 注明所有作者、刊物名称、刊号及发表日期,获奖成果需按顺序注明所有获奖人姓名、奖项名称和获奖 日期,科研项目必须是考生本人主持的省部级以上非自筹的在研项目。 )
1,项目:主持人杨炯,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题目:山东大汶口文化蛇纹石质玉器产地来源及其与 泰山玉关系研究,编号:ZR2015DM008,项目完成时间:2015.07-2017.12,经费:10 万
2,获奖:杨炯,,彭淑贞,孟华,张伟,徐莉,李海燕,赵敬民,程鹏.山岳型旅游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 用研究——以泰安市为例,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8 2013.
3,获奖:杨炯,丘志力,彭淑贞,莫默,金晓婷.新长江经济带的建立及其对中国珠宝产业发展格局的影 响分析,泰山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1/5,2015.
4,学术论文 1:.杨炯,王卫.泰安市城区土地集约度的动态评价[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国 际标准刊号:ISSN1000-5641/国内统一刊号:CN31-1298/N; 2010,2:16-25.(中文核心)
5,学术论文 2:杨炯,丘志力,彭淑贞,莫默,金晓婷,李志翔.新长江经济带的建立及其对中国珠宝产 业格局的影响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国内刊号:CN 44-1241/N,2014.6: 127-134. .(中文核心)

推荐人姓名
丘志力
职 称
教授(报考 导师)
所在单位
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
2/7

中山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中山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2016年7月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细则。 第二条 我校硕士、博士学位的授予适用本工作细则。硕士、博士学位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的学科门类及专业学位种类、领域授予。 对于可授予不同门类学位的学科、专业,可根据原有专业基础以及研究生所学课程、研究课题,授予相应门类学位。 第三条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授予工作按照各专业学位试行办法或专业学位全国教学(育)指导委员会的有关规定另行制定《中山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学位工作实施细则》。 第四条 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遵守我校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学校实际制定的规章制度,遵守学术规范,在本校学习并达到一定学术水平或者专门技术水平者,经我校审查同意,均可按本细则规定向我校申请相应的学位。 申请人不得使用同一篇学位论文重复申请学位。 凡因考试作弊或违反学术规范受到处分的不授予学位。

第二章 学位评定委员会 第五条 学位评定委员会机构设置 (一)学校成立学位评定委员会,由学校主要负责人、各学科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业技术职务的知名学者组成。成员一般为25名,主席由校长担任,任期2~3年。委员会成员由研究生院会同教务部、发展规划办公室提名,校长批准,并报教育部备案。 (二)根据学科门类成立若干学位分委员会,协助学位评定委员会工作。学位分委员会一般由7~15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任期2~3年。学位分委员会主席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兼任。委员会成员由研究生院会同教务部、发展规划办公室提名,报校长批准。 (三)按培养单位成立学院(直属系、附属医院)教育与学位委员会及本科教育与学位专门委员会、研究生教育与学位专门委员会。 1.学院(直属系、附属医院)教育与学位委员会由7~15名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家组成,原则上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家总数不低于全体成员的三分之二,且至少有两名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青年学术骨干、一名其他学院相关学科的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家;组成成员必须包括院长(主任)、分管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副院长(副主任),院长(主任)担任委员会召集人。教育与学位委员会的产生,一般由所在单位党政联席会议提名,经研究生院与教务部、发展规划办公室协商汇总,报校长批准。 教育与学位委员会任期2~3年。因学院(直属系、附属

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病理学试题

2017年中山大学考博病理学 一、名词解释 1.cachexia 2.Krukenberg tumor 3.septicemia 4.caseous necrosis 5.anaplasia 6.Barrett’s esophagus 7.nutmeg liver 8.graft vasus host rejection 9.carcinoma in situ 10.Wilms tumor 二、简答题 1.通过风湿病的病理改变解释炎症的过程 2.What is the diagnostic principles of lymphoma? 3.What is thrombosis? Explain its effects to human. 4.Please list the complicated (advanced) lesion of atherosclerosis? 5.列举出小肠的感染性和寄生虫性溃疡的类型及其肉眼观和镜下观的主要不同之处。 三、问答题 1.列举出肝硬化分型并描述其镜下特征和临床表现。 2.What is the metastasis mechanism of malignant tumor? 3.A male, 54 years old, physical test, CT show a 4.5×2.7 occupied lesion on the left upper lung, wi th a obscure boundary, list three diagnosis and describe its pathological manifestation. How to give a final diagnose? 4.What is the application and unsuitable conditions of intraoperative frozen secion. 2016年中山大学考博病理学 1.炎性假瘤 2.原位癌 3.桥本甲状腺炎 4.隐性肺癌 5.碎片状坏死 6.镜影细胞 7.快速冰冻病理检查 8.派杰氏病 二、简答题 1.病毒性脑炎 2.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瘤的区别 3.癌前病变,举5例 4.良性胃溃疡与胃溃疡恶变的鉴别 5.免疫组化 6.纤维板层型干细胞 三、问答题 1.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分级 2.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绒毛膜癌

1.中山大学教授职位申请表

中山大学教授职位申请表 Application Form for Position of Professor, SYSU 请选择申请学科类别:□人文与社会科学学科;□理科;□工科;□医科;□公共外语与体育学科Please Choose the discipline to appl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Natural Science, □Engineering, □Medical Studies, □Public Foreign Languages and Physical Education 二、学习及国(境)外研修经历(大学及以上)

四、教学工作(任现职近五年内)(如超过表格行数,请另附页) Teaching Experience (most recent 5 years; if current position is shorter than 5 years, please list the experiences since the position started. if needed, attach a sheet. ) 1.课程教学情况(学年学期至学年学期) st nd st nd

五、代表性学术成果及其影响力说明 Representative Academic Outputs and Statements of Impact 研究类别:□理论创新研究类;□应用、技术与工程研究类 Category of research: □Theoretical □Applied, Technical or Engineering 注:以下内容按填表说明第7点相应要求填写Note: Please fill in this section according to Note 7 代表性学术成果2 Academic Output2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发表学术论文的具体规定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发表学术论 文的具体规定 为适应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形势,进一步提高博 士生培养质量和科研能力,学校要求提高博士生发表学术 论文的标准,根据《关于提高博士生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通知研院〔2016〕45号》、《中山大学关于博士生发表学术论文的具体规定》,特制定以下规定。 一、论文刊物及篇数规定 从2016级博士研究生开始,学院所有学科(包括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1202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和020204金融学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在申请论文预答辩前必须在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认定的期刊目录(期刊目录见附件)上发表符合以下要求之一的学术论文: (1)在学院认定的中文期刊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 (2)在学院认定的英文期刊目录TOPB及以上期刊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 二、其它规定 1.学术论文应在申请论文预答辩前正式发表(含在线发表),才能进入申请学位审议阶段。

(1)发表学术论文是指正式刊出、已印刷出版或在线 发表的论文; (2)发表学术论文应与学位论文属于同一领域并具有 相关性; (3)学术论文第一署名单位应为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4)博士生必须是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5)当主导师为第一作者时,博士生必须为第二作 者; (6)博士生本人第一署名单位名称:中文期刊,统一 注释为“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外文期刊,统一注释为“SunYat-senBusinessSchool,SunYat-senUniversity”; (7)对于在国(境)外发表的SCI(含SCIE)、EI、SSCI、A&HCI收录的学术论文可以是附有导师签名的正式录 用通知。 2.学校或学院公派出国(境)联合培养的博士生在国(境)外发表的学术论文的署名单位排名时,国外导师单位为第 一署名单位,中山大学为第二署名单位也可以。 3.学术论文发表的刊物应为正刊,除特别指明外,不 包括增刊、特刊、专刊等。

中山大学教授和副教授职务聘任实施办法(试行)

中山大学教授和副教授职务聘任实施办法(试行) 一、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吸引和遴选优秀人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完善教师评价和教师职务聘任工作,经广泛征求意见,特制定本实施办法(试行)。 第二条本办法用于校本部教师岗位教授和副教授职务的聘任工作。 第三条学校按照“公开招聘、择优聘任”的原则实行教授和副教授职务聘任制度。 第四条学校将根据总体发展目标,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为任务要求,建立一个更加注重教书育人能力、更加注重学术成果质量、更加注重学术影响力、更加注重学术经历和发展潜力的教师职务聘任标准。 第五条教授和副教授职务聘任工作以“代表性学术成果”评价为突破口,充分发挥院系教授、同行专家和各级教师职务聘任委员会在学术评价中的作用,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强调质量,倡导创新,引导学术事业健康发展。代表性学术成果指的是,申请人在所从事学科领域做出的具有系统性、标志性、创新性,并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学术影响的学术成果。 —1— 第六条教授和副教授职务聘任工作坚持分类指导原则。在评价要素总体一致的框架下,分别就人文与社会科学学科、理科、工科、医科、公共外语与体育学科制定不同的评价细则。详见附件1、附件2、附件3、附件4、附件5。 第七条教授和副教授职务聘任,将分别从两个层面进行审核与评价。 第一个层面是对申请人基本条件的审核,主要包括:师德、学历学位、任职经历、外语和计算机水平、教学工作量、科研基本业绩、年龄及身心健康等。审核职责主要由院系和学校人事部门履行。 第二个层面是对申请人综合素质、教学科研水平与贡献、学术发展潜质的评价,主要包括:教学投入与教学质量、代表性学术成果水平与影响、学术经历与活动、学术潜力与规划。评价职责主要由同行专家、院系教授会议、院系教师职务聘任委员会和学校教师编制核定与职务聘任委员会履行。 二、申请条件 第八条师德条件。中山大学聘任的教师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忠诚教育事业,恪守学术规范,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关爱学生。

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 (2008年7月修订) 一、培养方案与培养计划 博士生培养方案是进行博士生培养工作、教学管理和质量检查的主要依据。培养方案由研究生院组织各博士点制定与实施。 博士生培养方案一般按二级学科制定,应包括培养目标、学习年限、研究方向、学位课程(包括必修、选修)设置和考试要求、科学研究、学位论文、实践环节、社会调查、培养方式、阅读书目和资料等方面的内容,应对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的中英文名称、课时、开课学期、任课教师、考核方式及阅读书目做出明确的规定。各单位需组织全体导师集体讨论拟定,经学位评议组审核同意,报研究生院批准。 制定博士生培养方案,应体现较高学术起点,要规定博士生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掌握学科前沿动态的程度、应具备的独立科研能力及博士学位论文标准等。 每个博士生都应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博士生个人培养计划应由博士生导师负责组织指导小组和博士生共同制定,在入学后3个月内完成。个人培养计划除博士生和导师各留一份外,应送一份交教务员监督执行,另一份送研究生院备案。制定个人培养计划的依据是本专业培养方案,但应结合研究方向与博士生个人的特点,对培养各个环节作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安排。要充分注意因材施教,发挥博士生主动性及创造性。 二、培养目标 按照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要求博士生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有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良好的品德和科学修养、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本门学科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掌握1—2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三、学习年限 博士生的学制为3年。博士生在学期间,用于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的时间不少于整个学习年限的三分之二。 因各种特殊情况,由导师提出,经所在学院(包括中心、医院、实体系,以下简称院系)同意,研究生院批准,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每次申请延长不超过1年,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7年。 四、课程设置 博士生的课程学习,应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结合研究方向和个人特点,在培养计划中予以明确。博士生学位课程要求如下: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 文科各专业博士生,开设“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课程;理、医科各专业的博士生,开设“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课程。属必修课程。 (二)外国语 1.第一外国语 采取开课方式进行学习,要求具有熟练的阅读能力,较好的写译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能力,属必修课程。

中山大学教授颜光美M1“灭癌”病毒 有望进行临床试验

中山大学教授颜光美:M1“灭癌”病毒有望明年进行临床试验 2017-08-24 12:09:00来源: 南方都市报(深圳)举报 分享到: ?易信 ?微信 ?QQ空间 ?微博 o o o (原标题:中山大学教授颜光美:M1“灭癌”病毒有望明年进行临床试验) 时隔三年,中山大学药理学教授颜光美的团队又带来了好消息,他们向外界公布了“溶瘤病毒M1”的最新进展。 此次,该抗癌新药的研究更进一步:不仅在猴子这一非人灵长类动物身上证实了M1病毒的安全性,还发现和其他药物联用让M1增效的机制,甚至揭秘了M1病毒可以引起肿瘤“内斗”的灭癌原理。

团队部分成员合影,右二是颜光美教授。 如果把研发抗癌新药的过程比作10公里长跑,2014年,颜光美接受南方记者采访时认为,团队顺利跑完了第一公里,而现在他说,路程已走了一半。 这几年,仍有大量癌症患者向他发来邮件,希望使用病毒进行治疗,颜光美都拒绝了,此次,他也带来了临床试验的最新消息,“预计2018年可以进行M1病毒的临床试验。” 药物或可享受绿色通道更快进入临床试验 2014年,颜光美的实验团队在全球内首次发现,在自然界存在的病毒M1具有选择性杀伤多种肿瘤细胞的特性。这种在海南蚊虫上发现的病毒,只在马和猪之间传播,但被团队证实,可以钻入癌细胞体内,通过扩增裂解方式杀伤肿瘤细胞,“以毒攻毒”。

颜光美团队在小鼠和人体肿瘤组织上进行的实验显示,M1对肝癌、结直肠癌、膀胱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最明显,对黑色素瘤、脑癌和前列腺癌等癌细胞也起作用。 实验发现,M1病毒对体外培养的部分人类癌症细胞,抑制率高达90%;对肿瘤模型小鼠体内的癌细胞,抑制率达50%—60%。他们还对临床病例中切除下来的肿瘤组织进行实验发现,对敏感病例的癌组织的抑制率达60%—70%。所谓抑制率,指的是M1病毒杀死肿瘤或抑制肿瘤增殖的比率。 论文发表在2014年10月2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经国内媒体报道后,引起轰动。 胡骏博士和邱鹏新研究员给食蟹猴进行CT检查。 又是三年,颜光美说,自2014年研究被报道伊始,每个星期,都有患者发来邮件,希望使用病毒制剂,或是询问研究进度,来自齐齐哈尔的一家四口人,甚至直接登门拜访。颜光美尽量一一回复,“我很理解,亲人得了癌症,是什么样的心情。人的精神向往会产生很大的作用,有了期待,也许病人就能等到那一天。”

中山大学孟跃中教授讲课

中山大学孟跃中教授讲课 A. Books Editor: 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Sunyatseni, Suppl. V42, 2003. Book Chapter: Chapter 7 “Synthesis,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s of Aromatic Macrocyclic Disulfide Oligomers”. p 157-204. By Y. Z. Meng, in Focus on Polymeric Materials Research, by B. M. Caruta, 2006, Navo Science Publishers, Inc. (ISBN 1-59454-843-9). New York, USA. Book Chapter: Chapter 19 “Polymer-Graphite Nanocomposites”. p 500-539. By Y. Z. Meng, in Polymer Nanocomposites, Woodhead Publishing Limited (Abington, Cambridge, England) and CRC Press LLC (Boca Raton, USA), 2006. Conference Proceeding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Materials (ICEEM 2002 Guangzhou)”. Chairman of the Conference: Y. Z. Meng. 27th –29th December 2002, Baiyun Hotel, Guangzhou, China Conference Proceeding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Materials (ICEEM-2 Guangzhou)”. Chairman of the Conference: Y. Z. Meng. 27th – 29th December 2004, Baiyun Hotel, Guangzhou, China. Conference Proceeding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Materials (ICEEM-3 Guangzhou)”. Chairman of the Conference: Y. Z. Meng. 8th – 10th December 2006,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China B: 227 papers published in international refereed journals: (Impact factor based on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 2009). 1. D. Y. Chen, S. J. Wang, M. Xiao, Y. Z. Meng.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ovel Sulfonated Poly(arylene thiether) Ionomers for Vanadium Redox Flow Battery Application. Energy Environ. Sci., 2010, 3, 622 - 628. Impact factor: 9.446 2. Du, Xusheng; Yu, Zhong-Zhen; Dasari, Aravind; Ma, Jun; Mo, Maosong; Meng, Yuezhong; Mai, Yiu-Wing. New Method to Prepare Graphite Nanocomposites. Chemistry of Materials (2008), 20(6), 2066-2068. Impact factor: 6.397 3. Xu-Sheng Du, Zhong-Zhen Yu, Aravind Dasari, Jun Ma, Yue-Zhong Meng, and Yiu-Wing Mai. Facile Synthesis and Assembly of Cu2S Nanodisks to Corncoblike Nanostructures. Chemistry of Materials. 18, 5156-5158 (2006). Impact factor: 6.397 4. Tjong, S. C.; Meng, Y. Z.; Hay, A. S. Novel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polypropylene-vermiculite nanocomposites. Chemistry of Materials (2002), 14(1), 44-51. Impact factor: 6.397 5. Meng, Y. Z.; Wan, W.; Xiao, M.; Hay, Allan S. Synthesis of metallophthalocyanine end-capped polymers and their catalytic activity for the copolymerization of CO2 and propylene oxide. Green Chemistry (2004), 6(5), 249-253. Impact factor: 5.472 6. Dongyang Chen, Shuanjin Wang, Min Xiao, and Yuezhong Meng, Allan S. Hay. Modulating Proton Conductive Channels by Highly Centralized Novel Polyaromatic Ionomers and Flexible Long Polyether Chain.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2011), DOI: 10.1039/C1JM10950B. Impact factor: 5.099 7. Tong, Bihai; Mei, Qunbo; Wang, Shuanjin; Fang, Yuan; Meng, Yuezhong; Wang, Biao. Nearly 100% internal phosphorescence efficiency in a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

陈家祺同志是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教授

陈家祺同志是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我国著名角膜病学专家。1938年7月出生,广东东莞市人,中共党员,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代表。1961年毕业于中山医学院临床医疗系,并以优异的成绩留校从事临床教学工作。曾任中山眼科中心主任、眼科医院院长、眼科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理事,广东省医学会眼科学会主任委员、全国角膜病学组组长等职务。现任教育部眼科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医学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眼库主任、广东省视觉眼科学研究所所长。 陈家祺同志从事眼科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40多年来,立足本职、扎根临床,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辛勤奉献,用实际行动履行了一名医务人员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誓言。他视工作为生命,爱岗敬业,至今已为眼病患者施行角膜移植及眼表手术4万多例,是我国角膜移植手术例数最多、成功率最高的医生之一,有力推动了我国角膜移植技术的发展。他视患者为亲人,无论白天黑夜还是酷暑严寒,只要患者需要,他都随叫随到,从无怨言。他从不收受病人的“红包”和礼品,多次为贫困患者垫付医药费,赢得了无数患者的信任与爱戴。他视学生为挚友,言传身教,甘为人梯,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赢得了学生的尊敬。他为官勤政、廉洁自律,在担任中山眼科中心领导职务的10多年中,为医院的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他勤于钻研,勇攀医学高峰,在角膜病的诊疗技术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获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他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热血无私奉献给党的医疗卫生事业,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优秀品质,体现了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行医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是值得全省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学习的典范。 陈家祺同志先后获得全国百名优秀医生、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科技进步奖、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广东省劳动模范(两次)、广东省卫生系统白求恩式的医务工作者、广东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以及南粤杰出教师等多项殊荣。陈家祺同志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思想品德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度政治觉悟,展现了当代医务工作者大医精诚、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貌。 他的事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大力宣传学习陈家祺同志的先进事迹,对于教育和引导全省医疗卫生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正气,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社会,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推进卫生改革,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开展“三个走在前面”排头兵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之一。为此,省卫生厅决定,在全省卫生系统广泛开展向陈家祺同志学习活动。 省卫生厅号召,全省医疗卫生工作者要学习陈家祺同志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把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在岗位奉献上,体现在立足本职,恪尽职守,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工作中。学习他视病人如亲人,几十年如一日,把救死扶伤作为天职,把廉洁行医作为准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敬业精神;学习他对工作满腔热忱,对眼科专业的执着追求,对技术精益求精,善于学习,刻苦攻关,永攀科技高峰的创新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忘我工作、扎实苦干、严谨求实的务实精神;学习他甘于清贫,廉洁自律,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奉献精神。 省卫生厅要求,全省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要采取各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向陈家祺同志学习的活动,把开展向陈家祺同志学习活动与“三个走在前面”排头兵实践活动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学习活动结合起来,精心组织,加强领导,广泛发动,迅速形成热潮;要认真学习陈家祺同志的先进事迹,不断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争做人民满意的共产党员和优秀医务工作者;要广泛宣传陈家祺同志先进事迹,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教育、示范、引导作用;要把学习陈家祺同志先进事迹与医德医风建设和行业作风建设结合起来,努力推动全省卫生系统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的台阶,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我省卫生事业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完整版)中山大学博士入学考试历年真题--肿瘤学

中山大学医学院2002年肿瘤学(博士) 1、试述放射生物学的“4R”及临床意义。 2、肿瘤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意义。 3、化学治疗根治肿瘤的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原则。 4、癌变的二阶段学说。 5、 p53的生理功能及功能异常与肿瘤的关系。 6、细胞凋亡的特征及生理意义。 以上6题任选4题,每题15分。 以下共有18题,任选2题,每题20分。内容涉及几乎各部位的肿瘤的临床表现(或)和治疗原则,推测是每一博导出2-3题的总和。仅记数题如下: 1、放射治疗的远期并发症是什么?如何预防? 2、肿瘤基因治疗的方法。 3、大剂量MTX治疗及用CF解救的方法及原理。 4、上颌窦癌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5、鼻窥镜在鼻咽癌诊治中的应用 6、简述作用于抗癌新靶点的药物并举例说明 7、试述90年代后使用于临床的对恶性肿瘤有效的新药物,并举例说明 8、试述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获取细胞学或病理学诊断的方法。 9、中上段食管癌的临床表现 中山大学医学院2003年肿瘤学(博士) 20题选6 1、癌发生的二阶段学说 2、基因突变的方式与原癌基因活化 3、p53基因生物学特性与意义 4、信号传导通路的组成 5、调亡的特点及生物学意义

6、肿瘤多步骤转移基本过程 7、基因突变形式几检测方法 8、化疗药物多药耐药性发生机制 9、基因治疗策略 10、腹部肿块的类型并举例 11、说明胸部肺癌转移的各站淋巴结 12、食道癌的X线表现 13、四度白细胞减少患者合并严重感染的处理 14、简述抗肿瘤药物的副作用及代表药物 15、拓扑异构酶I和II的作用及区别,抑制剂的代表药物 16、简述肿瘤外科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中山大学医学院2004年肿瘤学(博士) 以下选答4条。每条10分 1、简述肿瘤外科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2、术前放疗的原则 3、根治性化疗的理论基础和原则 4、肿瘤免疫治疗有哪些方法? 5、蒽环类最常见的副作用有哪些?如何防治? 6、肿瘤细胞信号传导有哪些基本组成要素? 7、信号转导的组成 以下选3,各20分。 8、肺癌淋巴引流分组 9、肿瘤外科发展趋势 10、试述肿瘤的异型性 11、Herceptin的原理、适应症及禁忌症 12、什么是预防性手术,有哪些 13、低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