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冀人版三年级科学上全册教案.doc

【精品】冀人版三年级科学上全册教案.doc
【精品】冀人版三年级科学上全册教案.doc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执教人:刘云敏

1、亲历科学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科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内容和e己平时所经历的科学过程。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推理归纳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使学生知道科学就是研究事物的规律的。

2.推理归纳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的是难点

【教学准备】

1.实验材料。按课文要求准备。

2.挂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1.让学生懂得要进入科学领域必须从自C开始。

2.让学生对自己的外表、特征有所了解。

3.学会使用测量工具和记录数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活动

1.通过插图提出问题,产生好奇心。

图片与插图相结合;口头与教材相结合。

2.通过演示提出问题,产生好奇心。

简单易做的小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提问题,不解释为什么。

3.参考实验:挂物体吸盘、空气占据空间。

4.通过观察提出问题,产生好奇心。

5 ?关于电视提问题,可安排小组讨论。

注意:让学生提问题,首先让学生有问题,英次能够提出问题,要给出时间、机会。本活动的重点是提出问题的训练,而不是问题的训练。

1?提现成问题“向两片纸中间吹气,猜一猜会发生什么现象?”

2.让学生自己填写"我认为”。

3.两人一组体验,交换角色体验。

4.填写观察到的现象。

5.填写我的解释。

6.交流我的解释n

三、小结:

同学们所提出的问题就是我们科学上要解释淸处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我们今后要研究的课题。只要我们努力学习积极探索,科学这一门学科将会学得更好,同学们一定有所发明, 有所创造性。

注意:重点是唤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不要纠缠学生答案的对与错。

2、认识自己

【教学目的】

1.探究过程和方法:

2.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人休的遗传和变并,而且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3.情感态度:

?培养学习科学的壯界观,止确、科学的探究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什么是遗传和变异现象

难点:什么是变异现象

【课时安排】-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自带全家福照片、投影片、性状遗传的录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这两位同学的长相一样吗?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2.他们长的不一-样,那他们像谁呢?今天我们就來研究“我像谁”的问题。

二、新授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人体的特征

(1)大家有没有注意过?,这位同学是双眼皮,这位同学是单眼皮;这位同学有酒窝,但他

却没有等等。你想不想拥有一个自C的特征代码?

(2)阅读P25图

%1书上是从哪儿方而研究人类特征的?上而一排是编了字母的,下而的却编了数字,有什么区别吗它们是什么意思呢?

%1对照书上的图,写出你自己的特征代码

(3)核对特征代码

%1请一位同学报出自C的特征代码。

%1有没有人发现自C的特征代码和他是一样的?

%1他们长的都不一样啊,特征代码却是-?样的。怎么办?(选用更多的对比方法就行T)

%1你还能举几个例子吗?

%1这一些在不同人身上表现不同的样子,这些特征我们就称为性状。就像书上的四个性状,都是两种表现形式的,这样的特征、性状,就可以作为研究人体遗传现象的素材。

2.指导学生认识遗传和变异

(1)经常会有人说某个同学像爸爸或者妈妈。你究竟长得像谁呢?

%1大家仔细观察自C的全家福,也可以请周围的同学看看你长得像谁.

%1你长的像谁?哪些地方像?描述一下

%1人们就把子女与父母保持看某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叫做遗传。不仅面部特征可以遗传,而口连身高、音色、智力等等都可以遗传。

(2)是不是每个子女与父母长得都一样?那不就是克隆人了吗?

%1你有没有发现自己的某些特征既不像爸爸、又不像妈妈的?

%1那这种子女与父母之间存在的差异是什么呢?(变异)

所以,业界上除了克隆以外,不可能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3.指导学生认识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彖

(1)分析P27表格,你的哪些特征是从父母那儿遗传的?哪些特征和父母是不一样的?

(2)你还调查过英它特征吗?完成P27下张表格

(3)对于以上的调查结果,你有什么想法?

小结:遗传和变异是生命瑕基本的特征之一,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三、巩固总结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哪种现彖?

“一娘生九子,连娘十个样”是哪种生命现象?

2、你今天知道了什么?

四、课外思考

人为什么会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板书设计

2、认识自己

遗传相似

变异不相似

教学后记:

通过探究性的学习,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同学们了解了什么是人体的遗传和变并,而口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培养学习科学的[比界观,止确、科学的探究方法人们就把子女与父母保持着某些相似的特征, 这种现象叫做遗传。不仅而部特征可以遗传,而11连身高、音色、智力等等都可以遗传°进一步认识了自C。常常参加休育锻炼,有利于脊椎骨的发育以及四肢骨骼的生长。从医学角度來讲,长高关键在于骨骼的生长发育,特别是下肢骨骼的生长发育;骨骼的生长有赖于骨端飾软骨的增生,运动能够対箭软骨起到良好的刺激作用,所以,持久的锻炼能够使个子长高一点。从少年时代就进行体育锻炼,对身高的增长效果十分显著,通常能增长3厘米,其至还可更高。哪些锻炼对于增高最有帮助呢?第一应该是跳跃性比较强的运动,比如跳高、跳远、篮球和排球等等。第二是游泳,腿部的蹬夹以及强力的屈伸,可以起到强筋健骨、牵伸肌肉以及韧带的作用。第三就是跳纯、跳橡皮筋,这种简便而口又被少年儿童深深喜爱的活动也能刺激飾软骨、韧带以及肌肉,使其发育良好。

3、寻找动物和植物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我国几种珍稀的动植物,以及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意义。

2.向学生进行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教育。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一些有关珍稀动植物的图片、视频等并做成网页放在校园网上供学生上课调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动植物种类很多,英中有些是非常珍贵稀少的动植物。这节课,我们來认识一些我国殄稀的动植物。(出示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让学生利用校园网查找有关“大熊猫”的资料。(包括图片、文字或视频)

%1学生查找、收集、交流以,老师巡视。

%1教师用电子教室软件进行学生屏幕广播,展示学生收集到的资料。

%1师生小结:大熊猫又叫猫熊。它是我国特有的哺乳动物,为壯界各国人民所喜爱。大熊猫

体胖,长约1.5米,身体像熊,脸像猫,所以人们称它熊猫。大熊猫生活在2000米?4000 米高山的竹林中,以竹子和某些小动物为食。大熊猫生长在四川、陕西、甘肃的少数地方,目前只有1000只左右。熊猫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1980年,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被确定为世界熊猫研究中心,专门对熊猫进行观察和研究。

2、让学生利用校园网杳找有关“朱鹅”的资料。

%1学生查找、收集、交流以,老师巡视。

%1教师用电子教室软件进行学生屏幕广播,展示学生收集到的资料。

%1师生小结:朱鹅是目前卅界上最稀少的鸟之一。雄鸟体长80厘米,雌鸟稍小些。全身羽毛白色,飞羽粉红色。头顶、额、眼周、下嘴、脚部有朱红色,故叫朱鹘。生活在沼泽、山区溪流旁,栖息于树上。以蟹、蛙、小鱼、皿螺为食。在1981年5月以前,全I比界仅发现有5只这种鸟,号称"国际保护鸟\ 1981年5月,我国科学工作者在陕西省洋县又发现了7只朱鹅。后来,又孵岀了6只小朱鹘,使朱鹅的总数上升到18只。朱鹅是我国一类保护动物,也是国际上一?级濒危动物。现在我国12在陕西建立了“朱鹘群体观察站”,观察和记录朱鹘的全部生活情况。

3、按上述方法,认识其他几种珍稀的动物一一东北虎、扬子鳄、金丝猴、白鰭豚、中华鲂、丹顶鹤等。

4、认识珍稀植物“银杉”

%1学生查找、收集、交流以,老师巡视。

%1教师用电子教室软件进行学生屏幕广播,展示学生收集到的资料。

%1师生小结:银杉是一种高达20米的树木,叶背而有两条银白色的“带子”闪闪发光,所以

“植物中的大熊猫”0

5、认识珍稀植物“水杉”

%1学生杳找、收集、交流以,老师巡视。

%1教师用电子教室软件进行学生屏幕广播,展示学生收集到的资料。

%1师生小结:水杉是一种高达35米的树木,叶淡绿色,在树枝上排成羽毛状,非常好看。它也是我国特有的、世界珍稀的植物。

6、按上述方法,认识其他几种珍稀的植物一一银杏、琪桐、望天树、杪楞、金花茶、鹅掌楸等。

7、提问:

%1现在你知道我国有哪吐珍稀的动物?有哪吐珍稀的植物?

%1为什么称它们为珍稀的动植物?(有的数量极少,有的仅在我国有。)

8、指导学生认识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意义

%1你知道这些动植物为什么会这样稀少吗?

%1这些动植物所以这样稀少,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自然环境的变化,例如山于温度、湿度等变化,大片竹林死亡,熊猫的食物没有了,就会造成熊猫大量的死亡。另一方而是人的乱捕乱杀、胡乱砍伐。山于以上两方而原因,它们的数量止在逐渐减少,有的己经濒临灭亡。

%1讨论:针対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

3.指导学生认识如何保护珍稀动植物

讨论:怎样保护珍稀动植物呢?

为了保护珍稀的动植物,国家颁布了法律,对捕杀珍稀动物、砍伐珍稀植物的人,要进行法律制裁。为了保护珍稀的动植物,国家还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在自然保护区里,不准狩猎和采伐,不准破坏自然环境,使珍稀动植物能很好地生存、繁殖。通过以上措施,我国的珍稀动植物己在一泄程度上得到了保护,有的种类数量有所增加。但是,彼坏珍稀动植物的事情还时有发生,我们必须大力宣传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意义,使每个人都懂得并认真做到。

(三)巩固应用

1、写出下面动植物的名称。

2、我国有哪些珍稀的动植物?我们湖北有哪些珍稀的动植物?

3、珍稀植物中的大熊猫是谁?称为“古老活化石”的珍稀植物谁?

4、讨论:假如我们这个地方飞來一只受伤的珍稀鸟,应该怎么办?

(四)布置作业

调杳:1.当地有哪些珍稀的动植物?

2.当地有没有自然保护区?

3.当地重点保护的是哪些珍稀的动植物?

教学后记:

通过学习同学们了解到我国地域辽阔,地质历史悠久,自然环境复杂,属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动植物区系各占世界动植物区系的方分之十左右,加之受第四纪冰川影响较小,保存了诸如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扬子鳄、水杉、银杏等大量珍稀遗得种。屮国绚丽的白然景观和丰富的生物资源,是大自然留给中国和壯界的宝贵遗产。

4、蚯蚓

【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会用文字和图画等方式观察记录蚯蚓的行为特征。

?会用简单表格统计、整理蚯蚓的食性等情况。

?能倾听英他同学的想法和建议。

知识与技能:

?知道蚯蚓的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照顾蚯蚓、观察它的生活和成长是十分有趣的。

?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教学重难点】

能对蚯蚓的各个方面提出自C感兴趣的问题,并选择适合自L1探究的问题,并进行探究。【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准备:

(1)学生课前捉到的蚯蚓,盛放蚯蚓的容器、放大镜等。

(2)供蚯蚓选择的食物,如切成小块的菜叶、而包、鸡蛋、苹果皮等。

(3)供学生实验用的啤酒、醋、干布、湿布(或干纸、湿纸)、特制的纸盒(里边涂黑,盖子上开个长条孔)等。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平时大家都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让大家猜猜这是-?种什么动物:说它没骨气,可是它力大无边,它可在泥十?里自山地活动,像鱼儿-?样在水里自曲地游。(板书:蚯蚓)

2.检杳学生捉到的蚯蚓。说说你在哪里捉到的蚯蚓?

二、观察蚯蚓

1.发给学生放大镜,谈话:同学们,这是什么?(放大镜)你能用它來干什么?(观察蚯蚓)(板书:观察)

2.现在就请大家仔细观察蚯蚓,并把它画下来,你可以给你的蚯蚓起个名字。

3.谁來说说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并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画的蚯蚓。

三、研究蚯蚓

1.你还想了解蚯蚓的哪些方而?

2.找到和你研究同样问题的伙伴,与他们组成一个小纽,制定研究计划。讨论:你们准备设计什么样的实验来研究你们想了解的问题?需耍哪些实验用品?

3.根据各小纽.所研究的问题,分别给学生提供切成小块的菜叶、面包、鸡蛋、苹果皮、啤酒、醋、干布、湿布(或干纸、湿纸)等实验用晶。

4.提出实验要求: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实验前能不能给你们的实验结果先做一个预测?各小纟I[的记录员要做好实验研究记录。

5.学生进行分纽实验研究。(教师巡视,根据出现的情况进行点拨)

6.汇报交流研究成果:通过刚才的研究,你们发现了什么?得出了什么结论?与你们预测

四、拓展

今天我们通过对蚯蚓的研究,对蚯蚓的各个方而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大家能不能根据你对蚯蚓的了解,给你捉到的蚯蚓设计一?个家,饲养它,让它成为你的好朋友呢?教学后记:通过会用文字和图画等方式观察记录蚯蚓的行为特征。同学们会用简单表格统计、幣理蚯蚓的食性等情况。能倾听其他I讨学的想法和建议。知道蚯蚓的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等。?体验照顾蚯蚓、观察它的生活和成长是十分有趣的。?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能对蚯蚓的各个方面提出自L感兴趣的问题,并选择适合自C探究的问题,并进行探究。体会到小动物的町爱,意识到要爱惜一切动物的重要性。

5、凤仙花

【教学目的】

1.了解周围一些常见植物的名称,通过观察能用语言或图画描述这些植物的形态特征;会比

较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植物特征,发现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比较能力,以及通过杏阅书刊了解其它信息的能力,并能做科学活

动记录。

3.体验认识植物的乐趣,感受植物的美,爱护花草树木,产生亲近自然的情感;在研究过程

中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在充分观察、描述多种多样的植物后,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植物的不同与相同。

2.指导学生描述植物的形态特征

【教学准备】

桃树枝、向日葵、桃子、生葵瓜子;实物投影仪。

【课时安排】

课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上节课我们在校园里寻找了有生命的物体,你们都找到些什么呢?

2.学生汇报,师在黑板记录。

3.提问:看看我们在校园里找到的这些有生命的物休能分成几类?(动物、植物)

4.讲述:在科学课上,我们不但要会找还要会研究,今天我们就先來研究植物,好吗?

5.谈话:除了在校园里发现有植物,你还知道哪些地方有植物?家里有吗?马路上有吗还有

6.讲述:在我们地球上目询C经发现的植物约有40多万种。今天我们就来比比看哪组对

植物研究的最好,评出一个优秀科学研究小纟II,优胜的小纟I[将会得到一个流动牌。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观察几种常见植物,初步学会描述它们的特征。

(1)出示图1凤仙花,指导学生观察凤仙花的特征。

%1提问:这种植物认识吗?你怎么知道是凤仙花的?为什么不叫它杜鹃?

%1学生讨论。

%1提问:要是凤仙花还没结果怎么认呢?

%1学生看图,描述凤仙花特征。

%1小结:像刚才我们说的用来认识凤仙花样子的几条理山都可以叫做凤仙花的特征。(2)指导学生观察另外四种植物(小麦、菊花、玉米、椰子),描述英特征。

%1看图。

%1讲述:接下來,我们再来看四种植物,像刚才我们观察苹果树一样,比比哪纽观察的仔细,说出的特征最多。

%1各纟II观察、讨论,师巡视指导。

%1各组汇报。

%1出示第六幅图提问:这种植物认识吗?在哪见过类似的树?它有什么特征?

%1学生观察、汇报。

(3)小结:刚才每纽.同学观察的都很仔细,讲的也很多,我们在认识一种植物时,不但要知道它的名字,还要会说出它的特征。

(4)比赛:除了刚才我们认识的这几种植物,你还认识哪些植物?看谁报的植物名称多。

2.指导学生通过对某一-种植物的观察,能用一段文字具体描述其特征。

(1)看书P11下图,提问:再來看看书上下而的这种植物,知道叫什么吗?书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观察它的?又是从哪些方面描述它的特征的呢?你会不会?

(2)学生读。

(3)布置活动任务:每纽在校园中找一种认识的植物,仔细观察它的特征,并口像书上那样记录下來。

(4)学生分纽到室外活动,师巡视指导。

(5)小结学生室外活动情况并作评价.

(6)各组派代表上台汇报。

(7)小结表扬记录优秀的小纽,

教学后记:

通过观察,同学们将风仙花解剖并制成标本。记录了花蕾的形状和颜色。认识风仙花各部

分名称。认识风仙花各部分名称会用银子解剖风仙花,观察记录你的种植记录,描述风仙花的

生长,到花开过程学生汇报,同学们敢于说出自C的不同发现。观察更多的花,了解它们的构

造,鼓励学生好好做标本,注意保护花草树木,体会到种植的辛苦,意识到耍爱惜风仙花。

6、观察土壤

【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会描述、记录自C的观察结果。

*能够和同伴交流自C的观察结果。

知识与技能:

*知道十?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

*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十.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愿意亲近土壤C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块土地、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只放大镜、一份土壤研究记录表、每组一小桶水。学生准备:一根木棒、一张白纸、一?只艘料杯子、i个硕纸板碟子、一把小铲子、i块抹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今天來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

二、白主学习

1.说说你对土壤的认识

(1)你对土壤己经知道了些什么?

(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你L1经知道的有关土壤的知识。

2.挖土壤(室外活动)

把学生带到校园里事先选好的一-块土地,让学生自主去挖泥土。

3.观察泥土里有什么?观察比较沙、黏土、腐殖质的特征

(1)拿出准备的土壤放在桌上仔细观察:

%1摸:感觉十?壤颗粒大小及土壤的潮湿程度。

%1看:观察土壤颗粒大小及土壤的颜色深浅。

%1捻:感觉土壤颗粒的硕度及土壤的粗糙程度。

%1握、搓:感觉十?壤的黏性。

%1嗅:感觉土壤的气味。

%1摇:听听干土壤的发出的声音。

(2)学生自主研究,小组交流。

(3)小结:含沙多的土壤叫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土壤叫黏质土,含沙和黏土差不多的叫壤土。

3.比较沙、黏十-、腐殖土的渗水性

(1)在渗水装置屮放入同样多的这三种物质,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等它们停止渗水时观

察它们渗出的水的多少。

(2)学生观察,小组交流。

(3)交流:它们为什么渗出的水不一样多?谁渗岀的水多?谁保留的水多?说明什么问题?(4)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下你们的研究成果。

三、总结巩固

你还想知道有关土壤的什么知识?

四、课后研究

花一定的时间去自主研究一下你们提出的问题,把研究结果记录下來。

教学后记:

通过探究性的学习同学们将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宫來认识十?壤。会描述、记录自C的观察结果。能够和同伴交流自C的观察结果。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含沙多的土壤叫沙质土,含黏十?多的土壤叫黏质十.,含沙和黏土差不多的叫壤土。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看密切的关系。知道土壤为

人类所作的贡献。

7、十.壤的保护

【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A.能够交流白己的想法,能够参与讨论。

B.能够用《土壤小报》的形式将自C的土壤知识表达出來。

知识与技能:

A.知道十?壤为人类所作的贡献。

B.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

C.知道人类的许多行为是破坏土壤的。

D.知道垃圾等対土壤的危害。

A.意识到十?壤的重要,能够感激土壤。

B.能够在自C的行动上为保护土壤做出-?份努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土壤的资料,记录纸若干张。

学生准备:收集自己进行土壤研究的所有资料和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來学习土壤和我们的关系。(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1.了解土壤为人们做了什么

(1)小纽交流:你认为土壤能为人们提供什么?

(2)学生拿出自C准备的资料,分小纽.交流、讨论

(3)把你知道的填写在书上。

(4)小结:土壤是植物的母亲,植物又为食草动物提供了食物,食草动物又为食肉动物提供了食物。动植物死后,土壤中的微生物乂将它们的尸体还原成土壤中的养料,十?壤就这样周而复始地为生命提供着无尽的营养,止是有了土壤,才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2.讨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

(1)小纽.交流:你认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3.讨论假如地球上没有十.壤会怎么样

(1)小纽交流:你认为假如地球上没有十?壤会怎么样?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4.讨论我们能为保护十壤做什么

(1)小组交流:你认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3)小结:我们小学生能做的就是搞好宣传工作。

(4)指导学生自办十壤小报,搞好宣传工作。

(三)巩固应用

(四)总结课文,引导学生写出或画出他们的建议,指导学生办好土壤小报。

通过学习,同学们了解了我国的土壤资源。知道人类的许多行为是破坏土壤的。知道垃圾等对十-壤的危害。意识到土壤的重要,能够感激十?壤。能够在白己的行动上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8、水与生命

【教学目的】

A.动手从植物体内挤岀水。

B.比较植物含水量的差别。

C.比较人体及各种食物中的含水量。

D.设置小草“喝”水的装置。

过程与方法:

A.收集一些水果,蔬菜等植物以及相关材料。

B.学会提取植物体内水的方法。

C.初步学会安装“观察小草喝水”的装置。

知识与技能:

A.知道水是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纽成部分,它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B.了解常见食物中的含水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水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耍性。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生命离不开水的资料,准备一些如橘子、西瓜之类的水果,两红柿、黄瓜Z类的蔬菜,以及橡皮泥、彩笔等。

教师准备:试管数只,小草数根,玻璃杯若干只。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讨论生命离不开水。

1.猜谜——水

2.启发:你对水有哪些了解?

在学生讨论的内容中,肯定会涉及到生命与水的关系。教帅相机让学生举例说一说动物、植物、人与水的关系,并填写书后的活动记录。

3.学生分组交流。

4.各组代表汇报交流结果。

5.教者补充人体生命活动离不开水的知识。

(评:用猜谜的形式开始,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从教室到实验室,一碰而,肯定是交流收集到的相关资料。生命离不开水的现象是生活中帘见的,但也是平时不太注意观察的。现在讨论生命离不开水,特别是补充了人体生命活动离不开水的知识,必定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也会激发学生研究水的兴趣。)

二、动于?从植物体内挤出水

1.想办法

在你们吃的食物中,哪些含有的水分比较多?今天我们就来比较一下带来的不同食物是不是含有一?样多的水分。

%1想一想:有哪些办法可以把植物体内的水挤岀來?

%1学生分组讨论。

%1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办法可能有:手挤、刀拍、捣碎、榨汁机、布挤等。

%1教者提问:在这些办法中,哪些方法可以在课堂上用呢?

%1学生分组讨论。

办法可能有:手挤、捣碎、布拧等。

%1教者提问:其他办法为什么不能用?

%1指名冋答

原因可能有:没有装置或器械,太危险等。

2.动手做

%1学生拿出带来的蔬菜、水果等.

%1每个小组发四只杯子,几只槊?料袋,报纸等。

每纽?学生从蔬菜、水果中挑选出四种,在众多适用的办法中选出1?2种办法,把水从植物体内挤出,分别盛在杯子里。

(说明:教者应指导学生挑选出水分比较多的蔬菜、水杲,如橘子、西瓜、葡萄、黄瓜、西红柿等。手挤的方法挤出的水很少,而且弄的满于?都是,至少应该发一些犁料袋,或者可以让学生带一些长一些的布來,拧出的水分又多又干净。)

%1活动注意:

在桌上扌店上报纸,用刀时注意安全,不要损坏桌面。

挤出的水分别装在小烧杯中,便于比较。

山于三年级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差,因此,实验时间要长一些。

%1填写活动记录表。

(评: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真实地感受植物体内的水,并在感受的过程中,提高动作能力,从而获得多方位的发展。)

%1.比较植物体内的水的多少

1?实验后,引导学生说明哪一种植物含水比较多。

2.学生归纳:

教者引导学生归纳:我们吃水果、蔬菜时,在补充维生素等营养的同时,也补充了大量的水, 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说明:比较时,只要注意蔬菜的最大致差不多就行,不要求精确。让学生选择其中的几种植物,一人负责一?种。这样就保证了学生在某一方而研究的时间,从而可以将研究深入地开展下去。)

四、比较人体及各种食物中的含水量

1.教者提问:

肉、鸡蛋、鱼又含有多少水吗?

2.学生猜测或杳阅资料回答。

3.学生在科教书上的图上涂色。

(说明:学生很可能填错,应让学生先用铅笔填。这一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了解人体

及儿种食物中的含水量。)

4.教者补充其他植物含水量的数据。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我们吃的各种食物里面都含有大量的水,补充我们人休的需耍。

(说明:这一?过程的目的是开阔学生的视野,更加关注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活动。)

五、设置小草“喝”水的装置。

1 ?教者提问:

%1小草体内有水吗?这些水是从哪里来的?

%1怎样使我们知道小节每天“喝”多少水呢?

2.学生讨论:

小草放在什么容器中?怎样把小草固定?怎样保证容器中的水是小草喝的?(也可克接提供材料,让学生自(2设计实验装置。)

3.学生设计实验装置。

4.安装装直。

学生分纽,在课堂内安装装置,并做好第一次记录。

课后:布置观察任务,要求记在“活动记录”上。

教学后记:

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知道水是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组成部分,它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耍作用。了解帘见食物中的含水量。意识到水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同学们收集有关生命离不开水的资料,并准备一些如橘子、两瓜之类的水果,西红柿、黄瓜之类的蔬菜,以及橡皮泥、彩笔等。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我们吃的各种食物里面都含有大最的水,补充我们人体的需要。这i过程的目的是开阔学生的视野,更加关注白己和他人的生命活动。生命离不开水的现象是生活中常见的,但也是平吋不太注意观察的。特别是补充了人体生命活动离不开水的知识,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研究水的兴趣。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真实地感受植物体内的水,并在感受的过程中,提高动作能力,从而获得多方位的发展。现在,水资源的污染是相当严重的。因为它的污染太严重;大自然在呻吟,因为它身上

源,人类只有保护它,它才会长久地为人类服务。

9、浮与沉

【教学目的】

探究目标:有选择的研究自C感兴趣的问题,制定可行的研究计划,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情感目标:能意识到把大家的意见综合在一起往往是最好的结果。

科学知识:知道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能说出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

【教学重难点】

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科学、实事求是的描述实验想彖。

用不同的方法改变物体的沉浮,并归纳方法。

【教学准备】

1学生自选材料(教师准备):土豆、橡皮泥、珈料小瓶、小刀、线、胶带、气球、橡筋、

小勺、食盐等。

2水槽,实验记录单每纽一套。

3、探究提示(幻灯片)

4、课件:潜水艇在海中的沉浮运动及其原理

5、自治教具:小潜水艇

【教学过程】

一、简单评价学生上节课的表现。

橡皮泥实验。

演示:两块橡皮泥(一空一实)放入水中,问学生: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

生提问而后猜测。

这节课我们继续來研究浮与沉的问题(板书课题)

主题探究

⑴出示探究问题(幻灯片出示)。

1、原來浮在水面上的物体,用什么方法让它沉下去?

2、原來沉在水底的物体,用什么办法让它浮起來?

研究提亦:

1、每组自选问题进行研究。

2每组可选1-2种材料进行研究。

3、在讨论时尽可能多的想办法解决问题,汇报时比一比看哪一组的方法多。

⑵学生白选问题进行讨论,制定研究方案。教师巡视,参与其中。

而后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实验方案,相互评价、补充实验方法。如有争议,鼓励学生在实验时加以验证。

⑶教师强调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分工合作,完成实验报告单

⑷学生根据研究题目自选材料进行研究,教师参与英中,启发和鼓励学生用多种办法解决问题,并当好学生的助手,为学生研究提供方便。

⑸表达与交流。

引导学生用“我们细研究的题目是....... 想到的方法实验的结果”进行汇报,

并根据学生的汇报相应在黑板上板书,最后通过引导总结出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改变物体的轻重、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改变液体、借助别的物体。

感受浮力

1、每纽把气球或泡沫蜩料放入水屮轻按进行体验,引导出水的浮力的概念。

2、举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和浮力有关的例子。

课件演示潜水艇沉浮运动及原理,并给学生简单讲解制作小潜水艇的方法和材料。

课下作业

思考:煮饺子时,为什么刚下锅饺子沉在水底,熟了就浮起来了?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1.常见的建筑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围绕着建筑物,从学生熟悉的房屋入手,按照分析、观察和实验的顺序,设计了3个活动,利用图文形式交代了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教学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活动,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设法收集不同历史时期关于房屋的资料。 2.能分析出一座砖结构房屋的结构、层次与构成。 3.能设定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大胆进行推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2.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研究各种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有根据地说明从古到今人类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 2.能具体说出某一个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分析出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进步对房屋变化的作用。 2.能通过推理解释不同地区民居具有不同风格的原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活动2“不同风格的房屋”。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各种建筑物的图片。 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房屋是人类居住、生存的地方。有了房屋,人类才结束了露宿旷野的历史;有了房屋,人类才有了稳定的生活。房屋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那大家知不知道古代的房屋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房屋的变化。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房屋的变化 1.教师出示不同时期的房屋组图。 提问:刚才你们看到的这组图片都是什么? 学生回答。(房屋) 教师:你们能给这几幅图片中的房屋按照出现年代的早晚给它们排序吗? 小组讨论,排序,说说排序的理由。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1 (看)、(听)、(摸)、(问)、(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放大镜)是用来进行科学观察的一种工具。2、校园的树木 1、大树生长都需要的条件有(阳光)、(水)、(空气)。 2、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 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 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3、一棵大树可以分成三部分(树冠)、(树干)和(树根),树冠的形状可以分为:(三角形)、(圆形)、(半圆形)和(扇形)等几种。 4、用(图画),(拓印作记录),(搜集一些实物标本),都是我们观察描述树木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6、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答:树的相同之处:(1)他们都长在泥土里; (2 )生长都需要阳光、水、空气;(3)都有树干、树冠、树叶;树的不同之处:(1)树冠有大小;(2)树干有粗细;(3)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4)结的果实不一样;(5)叶片不一样。 7、远远看去,一棵大树的形状是怎样的?有哪些部分组成的?答:从远处看树木,看到的树的整体形态,一般树的形状有树冠,树干,树根组成,从近处观察树的各个部分,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 8、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答:把白纸紧压 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在平9、我观察的大树:我观察的大树它有五层 楼那么高,树干很粗,用双臂刚好抱住。 树皮是银灰色的,摸上去有些粗糙,树枝上还有几只小鸟在鸣叫。树叶的形状像个 爱心,闻起来没有任何味道。这是一棵 杨树,已经在学校里生长了十几年了。 3、大树和小草 1、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 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2、我知道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 植物)。 3、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它是一年生杂草,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 4、你知道哪些小草的名字?答:狗尾草、蒲公英、车前草、含羞草,指甲草等。 5、我观察的狗尾草:小草矮小,茎细软, 果实串像狗尾巴,叶细长。 6、小草和大树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大树:大树植株高大,茎粗,很硬,很粗糙,寿命长,是木本植物。小草:小草植株矮小,茎细,较软,较光滑,寿命短,是草本植物。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根、茎、叶,都会开花结果,生长都需要(水分)、 (阳光)和(空气)。 4、水生植物 1、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 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2、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 (水花生),(浮萍)等。 3、水葫芦和金鱼藻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相同点:(1)都生长在水里,有适应水环境的结构;(2)生长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3)都有根、茎、叶。不同点:(1)水葫芦是浮水植物,金鱼藻是沉水植物。(2)水葫芦叶柄部位有膨大的海绵体。 4、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邙日光)和(空气);都有(根)、(茎)、(叶);都会 (繁殖后代);都是(草本植物),也都是(一年生植物)。不同点:狗尾草是长在土里 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1.《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科学活动,知道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过程中,初步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进行科学观察、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亲历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 能够学会记录和学会讨论。 教学过程 一、看看课文插图。 1.引领学生看科学课本第2页中大树的图片。 问:从图片上看大树,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师板书。 二、想想曾经所见。 1.组织讨论: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你曾经看到过一些什么?

2.学生交流,师板书。 3.比较:与刚才看图片得到的信息相比,内容丰富了,为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图片所提供的信息是很有限的,如果要获得更丰富的信息,必须选择真实的事物作为观察的对象。 三、再看真的大树。 1.如果现在再去看一看真的大树,是不是能够看到更多的内容呢? 2.比较:现在再去看一看大树,与刚才我们回忆曾经看过的大树,又有什么区别呢? 3.小结:带着目的去看一棵真正的大树,会比随意地看看的内容要多。带着目的去看真实的事物,才是科学课中进行的观察。 四、实地观察大树。 1.讨论: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们想观察什么? 2.讨论:怎样做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你打算用哪些方法来观察? 3.小组为单位,实地进行观察,并记录(科学记录本)。 4.小结:交流实验记录。

2.《校园的树木》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二)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学情分析】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过程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练习

认识自己 一、填空 1、我们每个人都是()的,没有两个长的()的人。 2、每个人的指纹都(),而且终生()。皮肤损伤后,新的皮肤仍具有()的纹理。 3、近年来,科学家已经将()的技术运用到其它领域。计算机中的()系统和()系统就利用了这一技术。 二、判断。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征。() 2、在人的一生中,身上的特征是不会改变的。() 3、双胞胎兄弟的身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4、人的左右手指纹是一样的。() 5、男的都是单眼皮,女的都是双眼皮。() 三、选择 1、如果测量身高、胸围却没有尺,应该选择下列哪些工具() a小直尺b绳子c秒表d秤 2、要看自己有没有双眼皮和酒窝,要用() a放大镜b眼镜c镜子d显微镜 四、连线 容貌秒表 身高镜子 体重尺子 心跳加速秤 五、问答:1、人体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人的身体由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组成。 2、科学家已将指纹识别技术应用到什么系统中? 答:主要应用在指纹登陆和银行储蓄中。 寻找动物和植物 一、填空。1、分辨动植物有很多方法,比如,可以用鼻子(),用耳朵(),用舌头(),用手()。 2、我们在寻找动植物时,要()花园里的花草树木和()。 3、各种树皮是不一样的,有的(),有的()。 二、判断。 1、蟋蟀住在高高的树上。() 2、青蛙只能生活在水里。() 3、草的总类很多,有长叶的,有圆叶的。() 4、花的颜色都是红的。() 5、叶子的颜色都是绿的。() 三、选择。 1、下面三种池塘中的生物,()和其它两种生存方式不同。 a乌龟b青蛙c金鱼 2、蜻蜓属于()类。 a鸟b动物c昆虫 3、()在晚上发出声音 a兔子b蟋蟀c麻雀 四、列举。 1、列举你发现的五种动物。 答:鱼、青蛙、七星瓢虫、蝴蝶、蜻蜓、小兔、麻雀 2、列举你发现的五种植物。 杨树、苹果树、月季、凤仙花、狗尾草、车前草 蚯蚓 一、填空。 1、蚯蚓生活在(),食物是()。 2、蚯蚓()是头,斩断后不可以()。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

一、植物 ⒈我看到了什么 一、教材简析: 教材先安排一棵相对静止的大树,当学生观察这张图片,他们所能说出的内容是极其有限的。然后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他们所看到远远要比书本上看图片要多的多。运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让学生经历一次科学观察,体验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 二、教学背景: 本课内容既是植物单元的起始部分,也是整个科学课的起始部分,相当于一个初步接触科学观察的学生,经历一次怎样用观察的方法学习科学的过程。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观察,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对观察手段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用眼睛看”这一点上,许多学生不认为闻、听、尝、摸等手段也是观察方法。当我们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各种观察方法去观察一棵大树的时候,学生会体会到,科学课上的观察必须是全身感官都要参与的观察,从而丰富学生的观察手段。 三、教学设计:

⒉校园的树木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让学生了解科学观察重要性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观察的方法来具 体认识一棵树,并做好较为详细的观察记录,对一棵树和进行有序的描述。 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意识到校园观察一棵树,做好详细的的描述记录;另 一个是分析比较各组的观察记录,找出不同树木的相同与不同,指向树木座位生命体的特征。

二、教学背景: 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明白了观察的重要性,初步懂得了观察需要各种感官共同参与、需要运用观察工具。本课将带领学生带着一个任务去观察校园里的树木,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最后汇集成一篇观察日记。在观察的过程中,能够用简图的方式进行记录。 三、教学设计:

⒊大树和小草 一、教材简析: 《大树和小草》一课在“植物”单元中处在承上启下的过渡位置,教材由“认识周围一些常见的小草”“比较大树与小草的相同和不同”“利用维恩图比较结果”三个活动组成,在活动中是先从单一的小草入手,让同学了解小草的特点,并用简图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描述,更进一步了解小草的知识,然后安排了大树和小草的比较,主要比较三个方面:茎的比较、果实的比较、叶的比较。大树和小草的形态特征区别非常明显,生在比较过程中能够很容易体会到两个个体之间的巨大区别,从而建立起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概念的建立。在此基础上再用列举法给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概念。最后用一个维恩图把学生观察比较的结果进行梳理形成比较明确的概念,并显示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清晰的显示出大树和小草的异同,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教学背景: 学生一般对高大的树木有较深的印象,而对路旁的小草关注不多,大多数学生甚至叫不出一种小草的名字。其次,他们的心理和生理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所以师让学生利用各种感官进行细微的观察、比较、逻辑思考进行探究活动。当然还需要教师的特别方法,如用表格归纳法、画维恩图法等,以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

2021学年科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

三年级科学学科教学设计 第1单元第7课时总课时数:32 授课时间:2014年9月29日备课人:吕东升课题 1.7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 学习目标1、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2、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 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3、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有关共同特征的认识 4、通过对植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 重点了解植物的一些共同特点 难点通过阅读资料来总结植物的一些特征 教学 准备 教学过程 一、植物的生长需要 1、回忆:我们的周围生长着许多植物,我们已经认识了大树、狗尾草、水葫芦和 金鱼藻。我们还知道哪些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记录在下面的记录单里。 陆生植物水生植物 2、思考:植物需要什么才能正常生长?(植物的生长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请交流。请补充阅读P21的“植物需要阳光”。 陆生植物的生长需要___泥土、养料、水分、阳光和空气 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___水分、阳光和空气 能用唯恩图记录下它们生存需要的共同点吗? 二、了解植物的一生 1.思考:植物的一生经历了哪些变化?(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枯死) 2.请看教材P17页图:向日葵的一生,我们能找出向日葵一生的几个典型生长阶段吗?(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这是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 3.看教材P18页图:一棵大树的一生,你们能找出与向日葵一生的相同和不同吗?(大树与向日葵一生的相同点:它们都有经历发芽、幼苗、枯死三个阶段。大树与向日葵一生的不同点:寿命的长短不同,大树的寿命长,向日葵的寿命短。) 4.交流:从这些植物的一生中,我们明白了什么?(每种植物都有几种生长不同的 阶段,它们的生长都需要水、阳光和空气,寿命有长也有短,但最终这些植物还是会死亡。) 三、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1.思考:在我们对植物进行了这些观察和研究之后,我们能够说出植物的哪些共同 特点?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2.整理:翻看前几课的唯恩图记录,比较各共同点,然后整理记录于纸上。 植物的共同特点:

冀人版三年级科学下学期全册复习资料

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1、动物、植物和人都是生物,生物能生长、能繁殖,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水和营养。毛绒玩具和石子都是非生物。非生物不能生长,不能繁殖,也不需要水和营养。非生物有些是人类制造的有些是天然的。 2、机器人并不具备的生命现象,如没有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等特征、所以不是生物。 3、小草和大树在形态上都有各自的特点,有的大,有的小,但它们都有根、茎、叶、花、种子等器官。 4、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和营养物质。 5、植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有许多种类的植物属于经济作物,这出经济作物可分为油料作物、药用作勿等,可以食用、药用、观赏,也可用作工业原料等。 6、植物为人类生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原材,它们制成的产品应用到了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因此我们要更加珍惜植物资源。 7、人类脊柱由33块椎骨组成,脊柱是身体的支柱,位于背部正中,上端接颅骨,下端达尾骨尖。 8、我们把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9、:珍稀动物稀少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自然环境的变化,例如温度、湿度等变化,植物生长不好致使食物减少,从而使一些动物缺少食物而大量死亡;二是一些不法分子乱捕乱杀,致使它们的数量逐渐减少。 10、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珍稀动物,大力宣传保护珍稀动物的必要性。 11、昆虫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具有3对足,2对翅,1对触角。 12、昆虫的种类很多,有些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益处,如蜜蜂、蚕、七星瓢虫等;有些会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害处,如青刺蛾、蝗虫、蚊子等。 13、水、空气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外界条件、仙人掌生活在干早的沙漠,通过减少蒸腾作用,为自身保存水分;莲生活在水里,水里空气比较少,通过加大蒸腾作用,可以从水里吸收更多的空气。 14、仙人掌的叶子变成了刺;茎肉质充当“水库”;根系发达,能多吸水。这些特点有助于仙人掌保持水分维持生存。 莲的叶柄和藕中有很多孔,孔与孔彼此相通形成一个气体通道,即使在缺氧的环境中仍可生存。 15、植物需要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如果我们改变了植物生长的环境,可能会危及植物的生命,因此我们要保护好植物生长的环境。 16、每到天气将要变冷的秋天,燕子总会成群结队地飞往天气温暖的南方;每到天气渐暖的春天,燕子又成群结队地从南方返回北方,这就是迁徙。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集全册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一、植物 ⒈我看到了什么 一、教材简析: 教材先安排一棵相对静止的大树,当学生观察这张图片,他们所能说出的内容是极其有限的。然后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他们所看到远远要比书本上看图片要多的多。运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让学生经历一次科学观察,体验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 二、教学背景: 本课内容既是植物单元的起始部分,也是整个科学课的起始部分,相当于一个初步接触科学观察的学生,经历一次怎样用观察的方法学习科学的过程。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观察,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对观察手段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用眼睛看”这一点上,许多学生不认为闻、听、尝、摸等手段也是观察方法。当我们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各种观察方法去观察一棵大树的时候,学生会体会到,科学课上的观察必须是全身感官都要参与的观察,从而丰富学生的观察手段。 三、教学设计:

⒉校园的树木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让学生了解科学观察重要性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观察的方法来具 体认识一棵树,并做好较为详细的观察记录,对一棵树和进行有序的描述。 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意识到校园观察一棵树,做好详细的的描述记录;另 一个是分析比较各组的观察记录,找出不同树木的相同与不同,指向树木座位生命体的特征。 二、教学背景: 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明白了观察的重要性,初步懂得了观察 需要各种感官共同参与、需要运用观察工具。本课将带领学生带着一个任务去观察校园里的树木,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最后汇集成一篇观察日记。在观察的过程中,能够用简图的方式进行记录。 三、教学设计:

⒊大树和小草 一、教材简析: 《大树和小草》一课在“植物”单元中处在承上启下的过渡位置,教材由“认识周围一些常见的小草”“比较大树与小草的相同和不同”“利用维恩图比较结果”三个活动组成,在活动中是先从单一的小草入手,让同学了解小草的特点,并用简图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描述,更进一步了解小草的知识,然后安排了大树和小草的比较,主要比较三个方面:茎的比较、果实的比较、叶的比较。大树和小草的形态特征区别非常明显,生在比较过程中能够很容易体会到两个个体之间的巨大区别,从而建立起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概念 的建立。在此基础上再用列举法给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概念。最后用一个维恩图把学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单元植物 第1课《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谁选择了它们》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多样性》单元第七课。在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中,学生知道了生物的多样性。学习第六课后,学生了解到不同种类的生物的特殊结构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对环境造就生物的多样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本课从同一种类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出发,让学生体会到环境发生改变时,动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丰富学生对环境造就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本课主要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以青蛙为例,从天敌的角度出发分析不同颜色的草地选择了不同颜色的青蛙。第二环节以狐狸为例,从气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对生物的选择,从而逐渐丰富学生对自然选择的认知。第三个环节主要让学生认识人类对生物的选择。通过三个环节的设置让学生知道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针对环节一,调查了学生见过的青蛙以及见到的地方,发现学生见过的青蛙的体色与环境的颜色有较大的联系。大部分学生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青蛙有保护色,这样不利于被天敌发现。然而,学生对于保护色的了解主要是从电视或者是书本上得知,对于保护色形成的背后原因不甚理解。因此,本课设置了青蛙被捕杀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做以及推测的过程中体验青蛙保护色的形成原因之一,了解自然因素对青蛙的选择。环节二,学生基本上知道气温对动物身体大小、体毛的浓密长短等外形特征的影响,但对于动物裸露在外的器官大小、体形等因素是否受气温的影响还没有建立起一定的观念,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资料帮助学生建构这样的认识。环节三,学生对人工选择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这种经验是零散的,没有建构到概念体系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梳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并体验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各课知识点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复习题 一亲历科学 1. 也许你认为科学是(神奇)的,但它并不(神秘)。 2. 当你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了(好奇),并思考(为什么)的时候,(探究科学)就开始了。 3. 关于电视你想知道什么?答:电视机为什么会有图像,而且图像还会动?电视机开的时间长了为什么会发热?为什么看电视会伤眼睛? 4.向两张纸中间吹气,你会看到纸片(向中间靠拢),这种现象与(空气的流动)有关。 5、闪电和打雷时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6、用手轻轻托住乒乓球,从漏斗颈口向下吹气,再慢慢放开手,会发现(乒乓球不落下来,却在漏斗颈口上下跳动)。 二认识自己 1. 记下现在的我的办法是什么?分别用什么来帮忙?答:勾画轮廓,是眼睛和手来帮忙。量身高和测体重,是尺子和称来帮忙。 2.我们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躯干又分为(胸部)和(腹部);四肢分为(上肢)和(下肢)。 3.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人。 4.在每个人的一生中,有些特征是(会改变)的。如:(身高、体重、发型等);有些特征是(不会改变)的。如:(指纹、胎记、血型等)。 5、要知道自己的特征有很多办法,比如,要知道有没有双眼皮,可以利用(镜子)看;要知道有几根肋骨,可以用(手)摸;要知道身高,可以利用(尺子)量;要知道心脏在哪里,可以利用(听筒)听。 6、每个人的(指纹)都不相同,而且终生(不会改变)。皮肤损伤后,新生的皮肤仍然

具有(原来)的(纹理)。 近年来,科学家已经将(指纹识别技术)运用到其他领域,计算机中的(指纹识别系统)和(银行储蓄系统)就利用了这一技术。 三寻找动物和植物 1. 我们周围有许多(动物)和(植物),只要我们认真去寻找。我们周围的动物有蚂蚁、蝴蝶、小猫、小狗、小羊等,植物有小草、杨树、柳树、月季花等。 2. 我们在观察动植物时,不了解的物体不要(直接用手摸),不要去(危险)的地方。 3. 我们在寻找周围的动物和植物时,要(爱护)花草树木和(小动物) 4. (眼)(耳)(鼻)(舌)(手)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在观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5. 观察动物和植物的方法有:用眼睛看,用手摸,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用耳朵听。眼能帮助我们辨别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耳能听出声音的(高低)(强弱),鼻能帮助我们辨别物体散发出的(气味),舌使我们尝出物体或物质的(味道)。 四蚯蚓 1. 通过实验我发现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中。 2. 蚯蚓的身体是(棕红色),有的地方较浅,身体是(圆筒形),一环一环的,还有一个(大环),头在离大环较(近)的一端,身上长有短而坚硬的(刚毛)。 3.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科学观察与一般的观察不同,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要(全面)、(仔细)地观察,及时记录。 4. 科学观察可以凭借我们的(眼)(耳)(鼻)(舌)(手)等感觉器官进行,也可以利用(放大镜)(显微镜)(摄像机)等仪器对事物进行观察,有时还需要(测量)。同时,在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长塘镇现代希望小学 学科:科学下册 年级:三年级 任课教师:___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 种植我们的植物 3 我们先看到了根 4 种子变成了幼苗 5 茎越长越高 6 开花了,结果了

7 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 蚕的生长变化 3 蚕变了新模样 4 蛹变成了什么 5 蚕的生命周期 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7 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 温度和温度计 2 测量水的温度 3 水结冰了 4 冰融化了 5 水珠从哪里来 6 水和水蒸气 7 水的三态变化 第四单元磁铁 1 我们知道的磁铁 2 磁铁有磁性 3 磁铁的两极 4 磁极的相互作用 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6 指南针 7 做一个指南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 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 7、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师:关注学生的汇报) 8、师:不同植物的种子,从外观来看,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种皮不一样等。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呢? 9、师:要知道种子的里面有什么,该怎么办? 10、生:先预测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再掰开种子看一看。 11、生:继续观察植物的种子。观察后汇报。 12、师:(小结)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三年级教科版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统编版新教材) 目录 第1 单元1. 水到哪里去了 第1 单元2. 水沸腾了 第1 单元3. 水结冰了第 1 单元4. 冰融化了第1 单元5. 水能溶解第1 单 元6. 加快溶解第1 单元 7. 混合与分离 第1 单元8.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第2 单元1. 感受空气 第2 单元2.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第2 单元3. 压缩空气 第2 单元4. 空气有质量吗 第2 单元5.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第 2 单元 6. 我们来做“热气球”第2 单元7. 风的成因 第2 单元8. 空气和我们的生活第3 单元1. 我们关心天气 第3 单元2. 认识气温计 第3 单元3. 测量气温 第3 单元4. 测量降水量 第3 单元5. 观测风 第3 单元6. 观察云 第3 单元7.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第3 单元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1.1 《水到哪里去了》 课水到哪里去了单元 1 学科科学年 3 题级科学知识 1、常温下,水会蒸发到空气里去 2、蒸发是水的一种形态 学3、水和水蒸气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习科学探索: 目1、通过现象观察,分析、猜测水到哪里去了 标2、通过活动体验,研讨影响水蒸发因素 3、通过模拟实验,感受水蒸发特点,研讨水和水蒸气的区别 科学态度 细致观察生活、尝试解释生活现象 重1、常温下,水会蒸发到空气里去 点2、蒸发是水的一种形态 3、水和水蒸气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难1、通过现象观察,分析、猜测水到哪里去了 点2、通过活动体验,研讨影响水蒸发因素 3、通过模拟实验,感受水蒸发特点,研讨水和水蒸气的区别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环 节 导入新展示图片,聚焦问题:学生猜测单刀直入,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全套】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课题 1.亲历科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能从“为什么会这样”的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1.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过程方法从自然和社会科学生活现象入手,引起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学习提出问题。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1.态度情感能对周围的常见现象产生好奇的心理。 2.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 教学过程设计 预设教学内容预设学生活动备择方案 一.引入活动: 1.通过观察课本上的三个插图,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对探究周围事物中的奥秘的好奇心。 2.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把自己关于电视最想知道的问题记录下来,比一比哪个小组问题多。 观察“风雨雷电是怎样形成的?”“秋天里书页为什么会飘落”“人为什么不会掉下来”三幅插图。小组讨论“关于电视的若干个问题”。 通过组织学生对生活常见的电视机提出的问题活动,训练学生学习提出问题的方法和意识。注重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预设教学内容预设学生活动备择方案 二.吹纸片: 1.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说出这个活动的现象和空气的流动有关系,允许学生对此现象有不同的解释方法。 二.吹乒乓球 1.这个活动要求学生均匀,快速,连续吹气。 2.这个实验大概要10分钟左右完成,一般选择在课上完成,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 3.教师在组织这个活动的时候,可以在乒乓球下面放一个盆,使球掉到盆里,避免学生四处找球。 学生在此活动进行的时候可分组完成,一般两人一组,一人进行实验,一人进行记录。接着再变换角色重复一次实验。 学生活动学生活动学生活动 总结本活动的难点是对实验现象原理的解释。教师不必要纠缠学生回答的“对与错”。

2020年冀人版三年级下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2020年冀人版三年级下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1.动物.植物和人都是生物,生物能生长.能繁殖,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水和营养。毛绒玩具和石子都是非生物。非生物不能生长,不能繁殖,也不需要水和营养。 非生物有些是人类制造的有些是天然的。 2.机器人并不具备的生命现象,如没有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等特征.所以不是生物。 3.小草和大树在形态上都有各自的特点,有的大,有的小,但它们都有根.茎.叶.花.种子等器官。 4.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和营养物质。 5.植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有许多种类的植物属于经济作物,这出经济作物可分为油料作物.药用作勿等,可以食用.药用.观赏,也可用作工业原料等。 6.植物为人类生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原材,它们制成的产品应用到了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因此我们要更加珍惜植物资源。 7.人类脊柱由33块椎骨组成,脊柱是身体的支柱,位于背部正中,上端接颅骨,下端达尾骨尖。 8.我们把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9.珍稀动物稀少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自然环境的变化,例如温度.湿度等变化,植物生长不好致使食物减少,从而使一些动物缺少食物而大量死亡;二是一些不法分子乱捕乱杀,致使它们的数量逐渐减少。 10.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珍稀动物,大力宣传保护珍稀动物的必要性。 11.昆虫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具有3对足,2对翅,1对触角。 12.昆虫的种类很多,有些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益处,如蜜蜂.蚕.七星瓢虫等;有些会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害处,如青刺蛾.蝗虫.蚊子等。 13.水.空气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外界条件.仙人掌生活在干早的沙漠,通过减少蒸腾作用,为自身保存水分;莲生活在水里,水里空气比较少,通过加大蒸腾作用,可以从水里吸收更多的空气。 14.仙人掌的叶子变成了刺;茎肉质充当“水库”;根系发达,能多吸水。这些特点有助于仙人掌保持水分维持生存。 莲的叶柄和藕中有很多孔,孔与孔彼此相通形成一个气体通道,即使在缺氧的环境中仍可生存。 15.植物需要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如果我们改变了植物生长的环境,可能会危及植物的生命,因此我们要保护好植物生长的环境。

2020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020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断某一物品是由何种材料构成的。2、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把本组找到的材料告诉其他组。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科学知识目标: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能举例说明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 教学准备:铝制饭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手电筒等等 一些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的;你知道哪些材料? 二、活动一:下面的物品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1、分阶段引导学生认真看书;木头是制成椅子的材料;椅子是由木头制成的。 2、按金属、塑料、纸、布 3、还有哪些物品是由以上材料制成的? 4、课本第二页图中的物品分别是由几种材料制成的? 三、活动二:认识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 1、观察画面 告诉学生:直接从大自然获取的材料是天然材料。 2、引导学生明白像玻璃这种由天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 3、你还知道其他人造材料吗? 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 四、活动三:找一找;教室里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学生找;并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到的最多;把小组找到的材料写在书上 五、拓展:调查自己家中的用品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体会材料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板书设计:1、身边的材料 认识材料 材料的分类:天然材料 人造材料 2、塑料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1、能利用统计表记录并比较塑料与其他材料在性质上的区别。 2、对于有关塑料性质的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3、能从实验结果中发现新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举例说出人们为了满足城楼而不断地研究开发新材料。2、能分别举出两个实例说明塑料制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引起的环境问题。科学知识目标:1、能说出塑料的多种性质;并能用三个以上的实例说明塑料的用途。2、能举出两种以上新材料的性质和用途。3、能举例说出物品的特点与组成该物品材料的性质有关。 教学准备:木尺、塑料尺、塑料杯、热水、冷水、漏斗、塑料手套、棉布手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品是由塑料制成。 二、活动一:比较塑料尺子和木头尺子 在书中的表中记录两种尺子的特性。 讨论用塑料代替木头有什么优点?有什么不足? 同组比较塑料尺子和木头尺子 同学记录 全班交流 三、活动二:塑料杯遇到热水会怎样? 提示:分别向塑料杯或矿泉水瓶内装入冷水和热水;观察它们的变化。 学生自己预测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 学生交流 四、活动三:戴手套 一只手戴塑料手套;另一只手戴棉布手套;两只手的感觉一样吗? 学生实验 学生交流 五、学习科学在线——活动四:认识新材料 1、认识书中介绍的新材料 2、谈谈对新材料的感受 3、你想设计什么样的新材料? 六、拓展 1、上学期我们曾经做过埋垃圾的实验;想一想埋的垃圾哪些没有腐烂? 板书设计:2、塑料 塑料的用途 塑料的性质 新材料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 种植我们的植物 3 我们先看到了根 4 种子变成了幼苗 5 茎越长越高 6 开花了,结果了 7 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 蚕的生长变化 3 蚕变了新模样 4 蛹变成了什么 5 蚕的生命周期 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7 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 温度和温度计 2 测量水的温度 3 水结冰了 4 冰融化了 5 水珠从哪里来 6 水和水蒸气 7 水的三态变化 第四单元磁铁 1 我们知道的磁铁 2 磁铁有磁性 3 磁铁的两极 4 磁极的相互作用 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6 指南针 7 做一个指南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 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作业及答案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作 业及答案 Revised by BETTY on December 25,2020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作业 第一课:身边的材料 1、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制成的。 2、石油、木头、棉花、沙子都是天然材料。 3、像玻璃这种由天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 4、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材料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天然材料,另一种叫人造材料。 5、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有材料制成的,你知道哪些材料答:我们身边常见的天然材料有:粘土、沙、石、木头、棉花;人造材料有:玻璃、陶瓷、橡胶、塑料、纸等。 6、玻璃使用什么加工的答:玻璃是由含石英的沙子、石灰石、纯碱等混合后,在高温炉内融化,经过工人师傅成型,冷却后制成的。 第二课:塑料 1、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塑料还可以代替钢铁做建筑材料。 2、塑料杯遇到热水会变软。塑料的优点有:轻便、防水、透明、耐磨等。缺点:埋入土里不容易降解。 3、用塑料代替木头有什么有点,又什么不足答:塑料具有防水、轻便、透明、耐磨等性质,用塑料代替木头可以节约木材,减少森林破坏,但塑料不易降解,容易造成污染。 4、一只手带塑料手套,一只手带棉布手套,两只手的感觉一样吗 答:不一样,因为塑料手套的透气性差,防水性好,而棉布手套的透气性好,防水性差。 5、你都知道哪些新材料 答:防弹玻璃、记忆金属、人工钻石、变色眼睛 第三课:倾听声音 1、在我们的生活中,风声、雨声、读书声,处处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关于声音,你想知道些什么

答:(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声音为什么有高有低(3)怎样让发声物体停止发声 4、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答:物体发声时会产生振动,共同之处是,物体发声时都会产生振动。 5、物体停止发生时有什么共同的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答:物体停止发生时的共同现象是震动停止。这进一步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第四课:物体传声 1、声音能在液体、固体、气体中传播、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2、我们在地球上能听到声音,是因为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到我们耳朵里。 3、把耳朵贴在铁轨上,就可以断定是否有火车要来,这说明火车的声音是通过铁轨传送过来的。 4、用铅笔敲击进水管的一头,在另一头听到的金属管震动的声音是通过金属管传送过来的。 5、上课了,同学们能在四面八方听到铃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6、为什么宇航员在月球上必须借助无线电话 答: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宇航员在月球上无法听到对方发出的声音,所以要借助无线电通话。 7、当你走到小河边或池塘时,水面的小鱼便会立即游开,这是怎么回事 答:因为声音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脚步声通过大地传给小鱼,小鱼听到脚步声便游开了。 8、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可以听到声音声音可以通过什么传到我们的耳朵里 答:因为地球上有各种物体,如空气(气体)、水(液体)、木头(固体)等,都能传播声音,声音可以通过这些物体传到我们耳朵里。 第五课:自制小乐器 1、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小学三年级冀教版科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三年级冀教版科学 考试试题及答案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第1课亲历科学 1.也许你认为科学是神奇的,但它并不(神秘)。当你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了(好奇),并思考(为什么)的时候,(探究)科学就开始了。 2、乒乓球瘪了,放在热水里一烫就鼓起来了,这是因为气体受热后体积(膨胀)。 3、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4、风是一种(自然)现象。 5、科学是神奇的,但并不(神秘)。 6、苹果树春天会(发芽),夏天会(开花),秋天会(结果),冬天会(落叶)。 8、在北方,杨树叶会在秋天(变黄),然后(落下来);而冬天的时候我们最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是(光秃秃)。 9、我们主要通过(报纸)或(电视)来达到“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的目的。 10.向两片纸中间吹气,你会发现(纸片会向中间靠拢)我的解释是这个现象与空气流动有关系。 11.用手轻轻托住乒乓球,从漏斗颈口向下吹气,吹气时要(均匀、快速、连续)吹气,再慢慢放开手,你会发现(乒乓球悬在空中转动)。 12.闪电和打雷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的缘故。 2.认识自己 1. 我们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 2. 在人的一生中,酒窝、指纹、胎记等特征是不变的;小辫、胖瘦、身高、体重、血型等特征是可以改变的。 3. 我们可以目测足长,但是如果要记录更为准确的足长信息,则可以使用工具进行测量。 4. 每个人的指纹都(不相同),而且终生不会(改变)。皮肤损伤后,新生的皮肤仍具有原来的(纹理)。因此,公安局经常利用指纹来(侦破案件)。近年来,科学家已经将(指纹识别)技术运用到其他领域。计算机中的(指纹登陆)系统和(银行储蓄)系统就利用了这一技术。 5. 我们可以借助尺子或放大镜观察用眼睛不能准确看出的物体。 6.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7.每个人的指纹都不相同,而且终生不会改变。皮肤损伤后,新生的皮肤仍具有原来的纹理。 8. 测量人的胸围使用卷尺。称量体重使用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