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庄子》选读二鹏之徙于南冥练习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庄子》选读二鹏之徙于南冥练习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庄子》选读二鹏之徙于南冥练习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二、鹏之徙于南冥

庄子的文章,想象力丰富,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的《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成为道家经典之一。

美字体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

赏美文

真正的逍遥

我始终觉得庄子是孤独的,是一个寂寞的游吟诗人,他笔下的那些生物也是孤独的。

无敌最是寂寞,亦最痛苦。试想一下,在遥远的北海之湾,有条叫鲲的大鱼,鲲体形之大,足足有几千里,恐怕寰宇之内都难以找到匹配的对手。然而,在那个漆黑而深邃的洞里,鲲却是不快乐的,面对黑暗,它的心早就被挖空了。于是,为寻找更好的风景,它化身为鹏。鲲的骤变,无论是因为被迫还是自省,都是伟大的,而这只不过是它的第一次解脱。接着,鹏飞往南海,激起千层浪,这便是第二次解脱了。

鹏在高空飞行,乘风借云,俯视苍天之下的芸芸众生,没有人听到它笑,没人看到它哭,它在沉默中越飞越高,离我们越来越远。你有没有试过一个人的旅行?整个过程中表演者是你,观众是你,你唯一的敌人也是你。

鹏的这个寂寞旅程是复杂的,在庄子笔下更是充满了隐喻,鹏所要面对的水汽、阻力、云层无疑暗示着世间的复杂纷扰:人际关系、等级观念、繁文缛节等等。有心人只要稍微斟酌一下鲲的所有变化以及鹏的前进步骤,就不难发现其中包括了几个过程,而每个过程都蕴涵了丰富而深厚的道理。

在鲲变为鹏之前,它需要耐心等待。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孤独的鲲在忍耐中煎熬着,一直到六月,时值盛夏,此刻天地都晴朗了,热气环旋,大鱼把头探出了水面,它要启动了。接着,鲲感觉到了扑面而来的风,只需等风稍微大一点,它就能乘风了。

顺着风的趋势,鲲一次又一次跃出水面。鲲很明白自己要做什么,它不是鲤鱼跳龙门,乍起便落,一条鱼要想飞,并且要飞得更远、更持久,就必须先要飞得高一点、再高一点,而要想上升,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利用风。鲲是冷静的,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它没有自乱阵脚。风来了,绝不能见风就上,

要进行精确的判断分析。鲲测试了很多次,终于找到最理想的大风了,于是它拼命一搏,双鳍一展,宽大的翅膀就出现了,鲲终于成了鹏。

虽然鲲变身成功,但此时它的羽翼还不够强壮,还需要一步一步熟悉飞行。慢慢地,它发现自己在飞的过程中长大了,羽毛丰满了,身体也有力量了,于是它一个侧身,飞到了风之上,驾驭着天地之气,试图控制风。从这一点看,鹏是聪明的。虽然一开始是风解放了鲲,让这只死守在黑海里的巨兽飞起,但鹏不可能永远被风牵着鼻子走,所以它跃到了风之上。当它发现自己离南海越来越近,身后风景人是物非、再也无法回头时,它也自由了。

于是,进行到最后一个过程,鹏丢弃了风,不再依恋外物,而只凭自己,它甚至听不到风声了。这也正是最成功的飞行、独自的飞行。

与鹏相比,我们对未来的定位可以稍微低一点、更实际一点;每天进步一小点,只要坚持下去,绝对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没有人能怀疑你的实力。别忘了,在我们坚强的小宇宙里,住着惊艳的凤凰,她在孤独的烈火中骤然泯灭,却又迅速逍遥重生。

【课内挖掘】

课内素材

逍遥之鹏,物化之蝶

“逍遥”二宇,代表着庄子追求的一种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即“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逍遥游》作为《庄子》内篇第一,提出了庄子所推崇的人生境界和理想人格。

庄子首先以若干事例论证了小大之辩。鲲化鹏而南飞,扶摇直上九万里,蜩与学鸠决起而飞,抢榆枋则落地。然而鹏的壮举在它们看来却是可笑的,只因为它们无法达到鹏的境界,而满足于自己的狭小天地,对于无法理解的伟大境界也不会产生崇高感。

而这种至高的境界要如何才能达到呢?《逍遥游》开篇就讲述了一个带有神话色彩的故事,可概括为“沉潜飞动”,鲲变化了形体为鹏,这是一种物化,使鹏得以展翅腾飞。庄子的理想人格是在物化中升华而来的,它脱胎于平凡,又回归于平凡,但已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平凡,而是在至高的天地境界中保持生命的本然状态,所谓“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真正的伟大寓于平凡之中,冯友兰在诠释圣人时说:“他做的都只是平常人所做的事,但是由于有高度的觉解,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有不同的意义。”

庄子的这种人生境界,毕竟过于唯心和理想化,是如梦般华丽而虚幻的空想,但它作为一种至高的精神境界仍然对后世有着深刻的影响。《庄子》所反映出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精神、追求心灵自由的伟大理想,在历代文人志士的操守与气骨中得到体现。然而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中,庸碌世俗的物质生活缩小了人们的心灵空间,将大多数人禁锢在功利境界中,唯利是图,患得患失。我们需要

从《庄子》中汲取精神的养分,获得内心的丰盈,避免在追名逐利中迷失自我,要提高内在的修养和境界,坦然面对人生的成败得失。在人们内心空虚浮躁的时代,《庄子》能带给我们的或许是一种心灵的洗礼与慰藉,一种洒脱豁达的精神力量。

运用角度

【课外应用】

自嘲曳尾涂中的他却有凌云之志。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豪言是英雄的气魄与哲人的睿智最完美的结合。他人最大的志向不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人间过上极尽奢华的生活,得到万古流芳的美名,谁看到了头上高远的天空?别人俯下身子,只有他昂着头。

一贫如洗的他永远不会放弃他的尊严,魏王嘲笑他的潦倒,他立即讥讽诸侯的昏庸。如此桀骜不驯,以凛然不可侵犯之气示人。孔子哀叹累累若丧家之犬,比起庄子,实在是相形见绌。孔子永远弯着腰,庄子却从不低下他高傲的头颅。

一、基础达标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夭阏

..(yāo è)抢.(qiǎnɡ)榆枋而止

B.蓬蒿

..(pénɡ ɡāo) 藐姑射.(shè)之山

C.形骸.(ɡāi) 以盛.(shènɡ)水浆

D.舂.(chōnɡ)粮越有难.(nàn),吴王将使将.(jiànɡ)

解析:A项,“抢”读qiānɡ;B项,“蒿”读hāo,“射”读yè;C项,“骸”读hái;“盛”读chénɡ。

答案:D

2.对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适莽苍者,三飡而反反:通“返”,返回

B.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分别

C.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知:通“智”,才智

D.其翼若垂天之云垂:通“陲”,低垂

解析:D项,垂:通“陲”,边地。

答案:D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三飡而反,腹犹果然

..

B.而后

..乃今将图南

C.神人无功

..,圣人无名

D.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

解析:B项,古今意义相同,都是“然后”的意思。A项,古义:饱的样子。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C项,古义:不追求事功。今义:没有功劳。D项,古义:春天和秋天。今义:代指岁月、年岁。

答案:B

4.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②之.二虫又何知

③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④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A.“是”字与“之”字相同,两个“且”字也相同

B.“是”字与“之”字相同,两个“且”字不同

C.“是”字与“之”字不同,两个“且”字相同

D.“是”字与“之”字不同,两个“且”字也不同

解析:①指示代词,这;②指示代词,这;③连词,并且;④副词,将要。

答案:B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然后图南.

A.时.则不至B.而我犹尸.之

C.夫子固拙于用大.矣D.其坚.不能自举

解析:B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动词;A项,名词作状语;C、D两项都是形容词作名词。

答案:B

6.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彼且奚适也

A.覆杯水于坳堂之上B.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C.彼且恶乎待哉D.齐谐者,志怪者也

解析:C项与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A项,状语后置句;B项,定语后置句;D项,判断句。

答案:C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触蛮之战,蜗角之争

魏莹与田侯牟约①,田侯牟背之。魏莹怒,将使人刺之。

犀首②公孙衍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牛马使其君内热发于背然后拔其国。忌也出走,然后抶其背,折其脊。”

季子闻而耻之,曰:“筑十仞.之城

...③.之所苦也

....。今兵不起七

......,.则又坏之

....,.此胥靡

..,.城者既十仞矣

年矣,此王之基也。衍,乱人也,不可听也。”

华子闻而丑之,曰:“善言伐齐者,乱人也;善言勿伐者,亦乱人也;谓‘伐之与不伐乱人也’者,又乱人也。”君曰:“然则若何?”曰:“君求其道而已矣。”

惠子闻之,而见戴晋人。戴晋人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然。”“有国于蜗之

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

....而后反。”君曰:“噫!其虚言与?”曰:“臣请为君实之。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穷乎?”君曰:“无穷。”曰:“知游心于无穷,而反在通达之国,若存若亡乎?”君曰:“然。”曰:“通达之中有魏,于魏中有梁,于梁中有王。王与蛮氏有辩乎?”君曰:“无辩。”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

客出,惠子见。君曰:“客,大人

..也,圣人不足以当之。”惠子曰:“夫吹筦也,犹有嗃也;吹剑首者,吷而已矣④。尧、舜,人之所誉也。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

(选自《庄子·杂篇·则阳第二十五》) 注:①莹,魏惠王名;田侯牟,齐威王名。②犀首:武官名。③胥靡:服役的人。④筦(ɡuǎn),同“管”,一种乐器。嗃(xiāo),吹竹管声,大的声响。吷(xuè),如口吹物发出的小声音。这句话的意思是:吹起竹管,就会有嘟嘟的响声;吹着剑首的环孔,只会有丝丝的声音罢了。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一项是( )

A.犀首公孙衍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牛马/使其君内热发于背/然后拔其国

B.犀首公孙衍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牛马/使其君内热发于背/然后拔其国

C.犀首公孙衍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牛马/使其君/内热发于背/然后拔其国

D.犀首公孙衍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牛马/使其君/内热发于背/然后拔其国

解析:断句时注意“曰”“也”“而”等标志性词语,另外,“为君”的“为”的意思也是此句断句的标志之一。

答案:A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乘”,指四匹马拉的车。“万乘之君”指大国的国君。

B.“仞”,古代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十仞”合七八丈长。

C.古代“十岁”为“一旬”,如:年过六旬,八旬老者。“旬有五日”应指十年零五天。

D.“大人”,指在高位者,如王公贵族,清朝之后常指在职的官员;或对父母长辈的称呼;也可指德行高尚、志趣高远的人。

解析:C项,古代天干纪日,每十日周而复始,称“一旬”,“旬有五日”中“有”为通假字,通“又”,意思是“十五天”。

答案:C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齐国毁约而要发动战争的主战派,是要争一口气;反对战争的反战派,是顾及王家基业;这两者本质上都是主张“有为”的。

B.华子既反对主战,也反对反战,是最合乎“无为之道”的,但是华子却不愿意讲,只是说:“你还是求助于清虚淡漠、物我兼忘的大道吧!”

C.戴晋人用“蜗角虚名”的寓言,让魏莹明白为名利而战是多么渺小。“蜗角虚名”的故事,想象奇特,形象中蕴藏着不易领悟的“道”。

D.文章一方面指出战国时期诸侯间的战争是为了名利的行为,予以否定;同时,也宣扬了道家的无为思想。

解析:B项,理解错误,华子表面上是主张“无为”的,但他无法把道理说清楚。只有戴晋人的主张最合乎“无为之道”。

答案:B

1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翻译的重点是:“坏”,动词,毁坏;“所苦”,受苦的事;“惝然”,神情恍惚;“亡”,丢失。另外还要注意整个语句的流畅,补写出中间的省略成分,判断句式翻译时要加上“是”。

答案:(1)建筑七八丈高的城墙,筑城已经七八丈高了,接着又把它毁掉,这是让服役之人受苦的事。

(2)戴晋人离开后,魏王心中恍惚,若有所失。

参考译文:

魏惠王与齐威王订立盟约,而齐威王违背了盟约。魏惠王大怒,打算派人刺杀齐威王。

将军公孙衍知道后认为可耻,说:“您是大国的国君,却用普通百姓的手段去报仇。我愿统率二十万部队,替您攻打齐国,俘获齐国的百姓,牵走他们的牛马,使齐国的国君心急如焚热毒发于心背,然后我就攻占齐国的土地。齐国的大将田忌望风逃跑,于是我再鞭打他的背,折断他的脊骨。”

季子知道后又认为公孙衍的做法可耻,说:“建筑七八丈高的城墙,筑城已经七八丈高了,接着又把它毁掉,这是让服役之人受苦的事。如今战争不起已经七年了,这是你王业的基础。公孙衍实在是挑起祸乱的人,不可听从他的主张。”

华子知道以后又鄙夷公孙衍和季子的做法,说:“极力主张讨伐齐国的人,是拨弄祸乱的人;极力劝说不要讨伐齐国的人,也是拨弄祸乱的人;评说‘讨伐齐国还是不讨伐齐国为拨弄祸乱之人’的人,他本身就是拨弄祸乱的人。”魏王说:“既然如此,那将怎么办呢?”华子说:“您还是求助于清虚淡漠、物我兼忘的大道吧!”

惠子知道了,引见戴晋人。戴晋人对魏王说:“有叫蜗牛的小动物,国君知道吗?”魏王说:“知道。”戴晋人说:“有个国家在蜗牛的左角,名字叫触氏;有个国家在蜗牛的右角,名字叫蛮氏,当时他们相互为争夺地盘而战争,倒伏在地的尸首有数万,追逐败兵十五天而后返回。”魏王说:“咦!那都是虚妄的言论吧?”戴晋人说:“让我为您证实这些话。您认为四方与上下有尽头吗?”魏王说:“没有止境。”戴晋人说:“知道使自己的思想在无穷的境域里遨游,却又返身于人迹所至的狭小的生活范围,(这狭小的生活范围处在无穷的境域里,)恐怕就像是若存若失一样吧?”魏王说:“是的。”戴晋人又说:“在这人迹所至的狭小范围内有一个魏国,在魏国中有一个大梁城,在大梁城里有您魏王。大王与那蛮氏相比,有区别吗?”魏王回答说:“没有。”戴晋人离开后,魏王心中恍惚,若有所失。

戴晋人离开后,惠子见魏惠王,魏王说:“戴晋人,真是个了不起的人,圣人不足以和他相提并论。”惠子说:“吹起竹管,就会有啷啷的响声;吹着剑首的环孔,只会有丝丝的声音罢了。尧与舜,都是人们所赞誉的圣人。在戴晋人面前称赞尧与舜,就好比那微弱的丝丝之声罢了。”

三、语言运用

11.“我不在现场,但我在微博”。“微博”作为一种方兴未艾的媒介工具,使很多欢庆活动变得温情、时尚。假设2016年适逢学校建校100周年,请你在80字的微博里,写一段与母校有关的记忆、印象或创意祝福。要求:语言流畅,格调高雅,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得出现学校实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内容是要与母校有关的记忆、印象或创意祝福。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还要注意字数限制。

答案:(示例)难忘安静教室里泛舟书海的愉悦,难忘幽静小径上畅谈人生的温馨,难忘宽阔跑道上释放活力的精彩。梦想在这里萌芽生长,青春于斯扬帆起航。亲爱的母校,生日快乐!

-学年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庄子》选读 3 东海之大乐课时演练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三、东海之大乐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以此比.形于天地比:掩护,遮蔽。 B.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闻:名声。 C.不足以举.其大举:全,尽。 D.夫不为顷久推移 ..推移:变化、发展。 解析:B项,闻:知识、见闻。 答案:B 2.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东面 ..而视,不见水端 B.吾自以为 ..至达已 C.是非 ..坎井之蛙与 D.吾长见笑于大方 ..之家 解析:B项,认为。A项,古义:面向东;今义:东边。C项,古义:这不是;今义:事理的正确与错误,也指口舌。D项,古义:大道理;今义:不吝啬,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答案:B 3.下列“之”字,按其用法分三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泾流之.大②两涘渚崖之.间③野语有之.曰④我之.谓也⑤少仲尼之.闻⑥轻伯夷之.义⑦ 睹子之.难穷⑧非至于子之.门⑨大方之.家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⑦/③/④/②⑤⑥⑧⑨ 解析:①⑦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③代词,这样;④代词,复指前置的宾语;②⑤⑥⑧⑨结构助词“的”。 答案:D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 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端:尽头。 B.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旋:转,改变。 C.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少:不满。 D.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殆:危险。 解析:C项,少:看不起、轻视。 答案:C 5.下列关于选文的分析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伯起初觉得自己的天地最广大,是因为他所拥有的天地确实阔大,他当初的认识有局限是情有可原的。 B.河伯看到广阔的大海,发出了由衷的感叹,承认自己的原有认识是错误的,这一认识转变是值得肯定的。

最新精选人教版高中选修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课后练习四十

最新精选人教版高中选修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庄子》选读课后练 习四十 第1题【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的“之”作为代词,其指代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羞,不忍为之下(他,指代蔺相如) B、而相如廷叱之(他,指代秦王) C、且庸人尚羞之(他,指代廉颇) D、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我,指代廉颇)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下划线字词类活用不同的一项是( ) A、乌鹊南飞西望夏口 B、非能水也顺流而东也 C、圣益圣不知东方之既白 D、则耻师焉始指异之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加线词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宁许以负秦曲②大王必欲急臣③舍相如广成传舍④乃使其从者衣褐⑤故令人持璧间至赵矣⑥卒廷见相如⑦毕礼而归之⑧于是相如前进缶⑨且庸人尚羞之⑩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A、①②⑦/③⑤⑩/④⑥⑧/⑨ ? B、①②⑦? /③④/⑤⑥⑧⑩/⑨ C、①②⑨? /④⑧⑩/③⑤⑥/⑦ D、①/②⑦⑨? /③④⑥/⑤⑧⑩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对下面句子的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大王来何操②盖文王拘而演《周易》③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缪也 ④郑伯克段于鄢⑤沛公安在⑥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⑦石之铿然有声者⑧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A、①⑤/②⑧/③⑥/④/⑦ B、①⑤/②⑧/③⑥⑦/④ C、①⑥/②⑧/③⑤⑦/④ D、①/②③/④⑥/⑤/⑦⑧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为”字意义与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邯郸为郡②视为止,行为迟③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④吾见其难为⑤愿为诸君快战⑥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A、全都不相同 B、①与⑥相同 C、②与③相同 D、④与⑤相同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朝歌夜弦 B、草行露宿 C、抶而仆之 D、人皆得以隶使之 【答案】: 【解析】: 第7题【填空题】

庄子选读纲要

庄子选读纲要 参考书目 注释部分: 1、郭象注、成玄英疏:《南华真经注疏》(曹础基、黄兰发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8 2、林希逸撰、周启成校注:《庄子鬳斋口义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7 3、焦竑撰:《庄子翼》,《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58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 4、释德清撰:《庄子内篇注》(黄曙辉点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王夫之撰:《庄子解》,《船山全书》第13册,长沙,岳麓书社,1992 6、宣颖撰:《南华经解》(曹础基点校),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 7、郭庆藩撰:《庄子集释》(王孝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3 8、王先谦撰:《庄子集解》(内附:刘武撰《庄子集解内篇补正》.沈啸寰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7 9、胡远濬撰:《庄子诠诂》(吴光龙点校),合肥,黄山书社,1996 10、刘文典撰:《庄子补正》(赵锋、诸伟奇点校),合肥/昆明,安徽大学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 11、张默生原著、张翰勋校补:《庄子新释》,济南,齐鲁书社,1993 12、钱穆撰:《庄子纂笺》,《钱宾四先生全集》第6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13、关锋撰:《庄子内篇译解和批判》,北京,中华书局,1962 14、陈鼓应撰:《庄子今注今译》,北京,中华书局,1983,初版;2009,修订版 15、曹楚基撰:《庄子浅注》,北京,中华书局,2002,修订版;2007,修订重排版 16、王叔岷撰:《庄子校诠》,北京,中华书局,2007 研究部分: 1、曹础基撰:《庄子浅论》,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 2、刘笑敢撰:《庄子哲学及其演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庄子》选读三东海之大乐自主检测与反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东海之大乐 自主检测与反馈一、基础知识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不足以举.其大举:拿、用 B.而水弗为加.益加:更加、愈加 C.且夫擅.一壑之水擅:占有、据有 D.是直.用管窥天直:仅仅、只不过 答案 A 解析举:全、尽。 2.下列各句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百川灌河 B.乃知尔丑 C.是非坎井之蛙与

D.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 答案 D 解析A项“河”,古义:黄河。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或指银河系。B项“丑”,古义:鄙陋。今义:丑陋、不好看(跟“美”相对);叫人厌恶或瞧不起的;不好的、不光彩的事物;坏、不好。C项“是非”,古义:是,这;非,不是。今义:事理的正确和错误或口舌。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答案 D 解析A项听说/知识、见闻。B项通“墟”,处所,所居之地/空虚。C项不多/看不起、轻视。D项都译为“穷尽”。 4.下列“之”字按其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泾流之.大②两涘渚崖之.间③野语有之.曰④我之.谓也⑤少仲尼之.闻⑥轻伯夷之.义者⑦睹子之.难穷也⑧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⑨大方之.家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③/④/②⑤⑥⑦⑧⑨ 答案 D 解析分类依次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的标志/结构助词,的。 5.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②以为莫己若者③莫大于海④自以比形于天地⑤而受气于阴阳 ⑥我之谓也 ⑦闻道百⑧又奚以自多 A.①③⑤/⑦/②④/⑥⑧B.①④⑥/⑤⑦/③/②⑧ C.①④/②⑥⑧/③⑤/⑦D.②④⑥/⑤⑦/①/③⑧ 答案 C 解析①④被动句,②⑥⑧宾语前置句,③⑤介宾短语后置句,⑦定语后置句。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 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 ..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 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 ..?”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 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天子 ..之剑何 如?”曰:“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 ..,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文王芒然自失,曰:“诸

鹏之徙于南冥 教案

鹏之徙于南冥 【教学目的】 1、掌握课文中重要字词的含义和特殊用法 2、理解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哲学观和人生观 3、把握文章想象丰富、用寓言说理的特色 4、学习文章的结构特点 【教学设想】 1、复习(第1、2段)和讲读(第3、4、5段)相结合 2、以理解“逍遥游”的深刻含义为重点 3、拟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从已学过的课文《逍遥游》导入 齐读课文第1、2段 二、复习、讨论 1、第1 段 写世间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 分四层来写。 第一层:极言鲲鹏之大。 文章开始,浓墨重彩地写出一幅大鲲变为大鹏,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而后从北海飞往南海的壮丽图景。 鲲鹏现世,神奇壮美,充满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第二层:写鹏鸟南飞“有所待”。 先借齐谐之口,描述大鹏由北海迁往南海的情形,进一步渲染鹏之大——再以“野马”“尘埃”对比,表明万物皆“有所待”:鹏鸟所待的是海运时的六月飓风,“野马”“尘埃”所待的是“以息相吹”——最后连用“大舟漂浮有待深水,芥草杯水就能负载”两个比喻,说明大鹏高飞九万里必须凭借强劲的大风和辽阔的天空,这就是强调了鹏鸟的的“有所待”。 第三层:反驳蜩与学鸠。 “蜩”就是蝉,“学鸠”就是小鸟。 它们也“有所待”,但与鹏鸟的壮观高飞相比,呈现的是完全不同的境界、完全不同的气象、完全不同的格局。显得多么滑稽可笑,显得何等卑微琐屑。 接着又以“行路备粮”为喻,进一步说明蜩与学鸠根本无法理解鹏鸟的境界。 第四层:写万物在“有所待”的范围内,存在着“大小之辩”。 文章举出“朝菌”“蟪蛄”“冥灵”“大椿”“彭祖”来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由庄子所举的例子来看,小智慧与大智慧的差别不只是在智慧上,小年寿与大年寿的差别也不只是在年寿上,而且还在于由它们所关涉的境界、气象、格局上。 而庄子的最终目的,则是要说明人的境界、气象、格局的问题。 2、第2段 阐明“逍遥游”的境界。

《庄子》选读

第六课时《庄子》选读 教学目标 1.初读庄子的《逍遥游》,了解庄子“无用之用”的思想。 2.鉴赏古代文言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3.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摒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深入理解“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的道理。 2.对庄子的“逍遥之游”主旨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我国战国中期思想家。名周,字子休,宋国人。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一生大都从事于讲学、着述,但从游者不多。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 二、《庄子》简介 《庄子》,也称《南华经》或《南华真经》,计52篇,今存33篇,其中内篇7,外篇15,杂篇11。一般认定内篇为庄子自撰,其余则出自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三、《逍遥游》(节选) 【原文】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而实无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号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

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译文】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大葫芦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有五石容积。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可是它的坚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压力。把它剖开做瓢也太大了,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放得下。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而砸烂了它。”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一善于调制不皲手药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游客得到药方,来游说吴王。正巧越国发难,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如今你有五石容积的大葫芦,怎么不考虑用它来制成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葫芦太大无处可容看来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 【赏析】同样的一件事物,因为认识的方法或角度不同,就体现出完全不同的价值,这就是“道”。如果对事物抱着固有经验的眼光,或者局限于传统的思维,没有创新的思想,不能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就跳不出平庸俗碌的圈子,结果就会戕害可能发挥巨大作用的东西或人才。 四、故事链接 阅读《望洋兴叹》,对庄子更进一步的感知。 五、布置作业

人教版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庄子》选读检测题

第五单元《庄子》选读检测题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 《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天下》)。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人们习惯于以“我”为是非标准,为避免主观片面, 把道理讲清,取信于人,必须“藉外论之”(《寓言》)。重言即借重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 为使自己的道理为他人接受,托已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 之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庄子》一书,大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这三种形式有时融为一体,难以分清。“三言”之中,“寓言十九”(《寓言》),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庄子》内篇及外、杂篇中的许多 篇目,都以寓言为文章的主干。大量运用充满“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天下》)的寓言,使《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如《逍遥游》前半部分,不惜 笔墨,用大量寓言、重言铺张渲染,从鲲鹏展翅到列子御风而行的内容,并非作品的主旨, 只是为了用他们的有待逍遥来陪衬、烘托至人的无待逍遥,而“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 无名”这个主题句,却如蜻蜓点水,一笔带过。《庄子》结构线索上的模糊隐秘,并不意味着 文章结构缺乏内在联系,而是深邃的思想和浓郁的情感贯注于行文之中,形成一条纽带,把 看似断断续续的孤立的寓言与寓言之间,段与段之间联结在一起,融为一个有机体。《逍遥游》的主题是追求一种“无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文章先为主题作铺垫,然后是主题的阐 发,最后结束在至人游于无何有之乡的袅袅余音之中。内篇中的其他作品,也是在明确的内 在主旨的统领之下,以各种各样的寓言,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以形象的展示,最后完 全避开逻辑推理下判断,而以抒情诗般的寓言作结。《庄子》内篇,可以说是哲理抒情散文。 《庄子》一书的文学价值,不仅由于寓言数量多,全书仿佛是一部寓言故事集,还在于 这些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刘熙载《艺概文概》)。《庄子》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深奥玄妙,具有高深莫测、不可捉摸的神秘色彩, 用概念和逻辑推理来直接表达,不如通过想象和虚构的形象世界来象征暗示。同时,从“道”的立场来看待万物,万物等齐一体,物与物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而且,庄子认识到了时间的 无限、空间的无限、宇宙的无穷,他不仅站在个人的立场看待世界万物,也站在宇宙的高度 看待世界万物,因而,《庄子》的想象虚构,往往超越时空的局限和物我的分别,恢诡谲怪, 奇幻异常,变化万千。 (摘编自聂石樵《庄子》) 1.下列对于《庄子》风格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庄子》的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此书大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这三种形式有时难以分清。

《鹏之徙于南冥》教学设计

《鹏之徙于南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鹏之徙于南冥》是人教版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庄子选读》的第二节,主要内容是讲庄子追求最高人生境界――逍遥游的思想。《逍 遥游》是《庄子》一书的开篇之作,被学者认为是体现庄子思想的最主要篇章,近人马叙伦有言:“开宗不解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鹏之徙于南冥》 基本上节选了《逍遥游》全文,只删去了最后一段。《逍遥游》作为必修篇目 曾经在必修5出现过,只是必修教材中少了《鹏之徙于南冥》中的后三段。因 此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比较熟悉,艺术手法也有所了解。这次编入《庄子选读》,作为庄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再次出现,编者意图很明确,就是要通过这篇 文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庄子追求最高人生境界的思想,“传道”的意味很浓。况且选修又是必修的拓展和提升,旨归本来就在于“大学”而兼及“小学”, 所以了解庄子的思想,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人生问题,拓宽人生境界,涵养灵魂,就成为教学的主要任务。这也是我本课教学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把握庄子对“至人”“神人”“圣人”的思考。 2.引导学生思考庄子人生追求的启发意义。 3.学习和掌握加点的重点词汇:怒、果然、辩、爝火、息、尸、文章、浸、稽、掊、龟、之。 【教学重点】 庄子人生追求的启发意义。 【教学难点】 把握庄子对“至人”“神人”“圣人”的思考。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学生认真阅读《鹏之徙于南冥》一文,要求达到:熟悉文章中的寓言故事,并思考其寓意。 阅读课文,完成下列知识积累: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怒而飞(2)适莽苍者,三?{而反,腹犹果然 (3)此小大之辩也(4)辩乎荣辱之境 (5)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6)我犹尸之(7)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 (8)大浸稽天而不溺(9)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10)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之”的意义或用法。 (1)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2)是鲁孔丘之徒与 (3)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4)之二虫又何知 (5)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3.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庄子》选读教案1

《庄子》选读教案1 《庄子》选读 教学目标 1.初读庄子的《逍遥游》,了解庄子“无用之用”的思想。 2.鉴赏古代文言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3.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摒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教学重点与难点 1.深入理解“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的道理。 2.对庄子的“逍遥之游”主旨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 … ? ” “ ” “ ? ” 庄子(约前369——前286),我国战国中期思想家。名周,字子休,宋国人。大体与孟轲同 时而稍后。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一生大都从事于讲学、著述,但从游者不多。在 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 之称。 二、《庄子》简介 《庄子》,也称《南华经》或《南华真经》,计52篇,今存33篇,其中内篇7,外篇15,杂篇 11。一般认定内篇为庄子自撰,其余则出自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三、《逍遥游》(节选) 【原文】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而实无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号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共0条评论... ”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为事。客闻之,请买其 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 ,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 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 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 ,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 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译文】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大葫芦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有五石容积。 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可是它的坚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压力。把它剖开做瓢也太大了,没有什 么地方可以放得下。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而砸烂了它。庄子说:先 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一善于调制不皲手药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 为职业。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 …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 给他吧。游客得到药方,来游说吴王。正巧越国发难,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在水 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 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如今你有五石容积的大 葫芦,怎么不考虑用它来制成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葫芦太大无处可容?看来先 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庄子》选读2鹏之徙于南冥课时演练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庄子》选读2鹏之徙于南冥课时演练新人教 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一、基础巩固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愤怒。 B.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覆:倾倒。 C.而后乃今培.风培:凭借。 D.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控:投。 解析:A项,怒:奋起,奋发。 答案:A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B.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C.而后乃今将图南. D.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解析:B项,巢:名词活用为动词,筑巢。C项,南:名词活用为动词,向南飞。D项,下:名词活用为动词,落下来。 答案:A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天之苍苍,其正色 ..邪 B.翱翔 ..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C.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 D.腹犹果然 .. 解析:A项,正色:古义指本来的颜色;今义指纯正的颜色。C项,无名:古义指不求名声;今义指没有 名声。D项,果然:古义指饱的样子;今义有两种词性,作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作连词, 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答案:B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 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 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汤问棘曰:“上下四方有极乎?”棘 曰:“无极之外,复无极也。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 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 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 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众人匹.之匹:比。 B.绝.云气,负青天绝:穿越。 C.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劝:劝说,规劝。

《鹏之徙于南冥》学案

《鹏之徙于南冥》学案 【学习方法】1、查阅工具书及相关资料。2、诵读法。(音读、意读、情读、悟读)3、学案导学法4、小组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调动积累】 1、交流作者信息(分类划出你感兴趣的信息) 庄子(约前369~前286),我国战国中期思想家。名周,字子休,战国时宋国人,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做过蒙地的漆园吏。家境贫困,曾向监河侯(官名)借粟而受到奚落,又以麻鞋布衣见魏王。相传楚威王闻其贤,以厚礼聘之为楚相,遭其拒绝,明确表示:“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霸,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他一生大都从事于讲学、著述,但从游者不多。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 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其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战争也空前残酷。孟子所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就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庄子·天地》)。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2、交流作品信息(初步感知) (1)《庄子》简介

《庄子》选读教案资料

《庄子》选读

第六课时《庄子》选读 教学目标 1.初读庄子的《逍遥游》,了解庄子“无用之用”的思想。 2.鉴赏古代文言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3.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摒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深入理解“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的道理。 2.对庄子的“逍遥之游”主旨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我国战国中期思想家。名周,字子休,宋国人。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一生大都从事于讲学、著述,但从游者不多。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二、《庄子》简介 《庄子》,也称《南华经》或《南华真经》,计52篇,今存33篇,其中内篇7,外篇15,杂篇11。一般认定内篇为庄子自撰,其余则出自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三、《逍遥游》(节选) 【原文】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而实无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号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志鸿优化设计】2014高中语文(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配套练习第五单元《庄子》选读 5.1]

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一、无端崖之辞 一、夯基训练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听而斫之 听:任意 B.郢人立不失容失容:面容变色 C.引之盈贯引:牵引 D.其于大达亦远矣达:显贵 答案:C 解析:C项,引:拉开弓。 2.下列句中“之”的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南海之帝为儵 B.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 C.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 D.已而大鱼食之 答案:D 解析:“之”在A、B、C三项中均为结构助词,的;在D项中为代词,代鱼饵。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饰小说以干县令 B.已而大鱼食之 C.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 D.于是鸱得腐鼠 答案:B 解析:A项,古义:指偏颇琐屑的言论。今义: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B项,古今意义相同,不久,继而。C项,古义:志趣,传闻。今义:社会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等的总和。D项,古义:在这时候。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惠子相梁 B.离而腊之 C.日凿一窍 D.非能水也 答案:C 解析:A、B、D三项都是名词用作动词,C项是名词作状语。 5.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苍梧已北 B.趣灌渎

C.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 D.王说之,益车百乘 答案:C 解析:A项,已,同“以”;B项,趣,通“趋”,趋向,奔向;D项,说,通“悦”。 6.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子何为者邪 A.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 B.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 C.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D.当是时,犹象人也 答案:B 解析:例句是宾语前置,“何为”即“为何”。A项,判断句;B项,宾语前置,“是以”即“以是”,意思是因此;C项,状语后置;D项,判断句。 二、课内阅读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8题。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 ,子知之乎?夫鹓 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 得腐鼠,鹓 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秋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惠子相梁 相:名词用作动词,做相 B.或谓惠子曰或:或许 C.庄子往见之往:前往 D.鹓 过之过:经过 答案:B 解析:B项,或:不定指代词,有的人。 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知识讲解_《庄子》选读

《庄子》选读 编稿:李晓旭 学习目标 1、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通读全文,增加文言积累,训练理清思路、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 2、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形象化说理的风格。领略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思路纵横、气势非凡、汪洋恣肆的特点,欣赏其浑莽开阔的意境和独具特色的气韵美。 3、能恰当地、一分为二地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知识积累 文学常识 庄子(约前369-前286),和孟子同时或稍后,战国中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做过宋国蒙地方的漆园吏。他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其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这部文献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 《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和“杂篇”三个部分(“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内篇最集中表现庄子哲学的是《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等。 《庄子》善于虚构,《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庄子的想象力十分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变化,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说:“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郭沫若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也有人称他的作品是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字词汇总 通假字 (1)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恂,通瞬) (2)鹜扬而奋鬐(鬐,通鳍) (3)趣灌渎(趣,通趋) (4)王说之(说,通悦) (5)夫处穷闾阨巷(阨,通隘) (6)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溟) (7)其翼若垂天之云(垂,通陲) (8)而后乃今培风(培,通凭) (9)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 (10)而征一国者(而,通能) (11)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 (12)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息,通熄)

2019年精选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人教版知识点练习[含答案解析]第三十二篇

2019年精选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庄子》选读人教版知识 点练习[含答案解析]第三十二篇 第1题【单选题】 下面划线词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B、果见正房厢庑游廊,悉皆小巧别致 C、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D、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加横线字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B、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C、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D、常以身翼蔽沛公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杰出、英俊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大地的形状是方的 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从:跟随;而:而且。 D、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那实际情况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仁人之所以为事者 A、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各选项中对“国”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国家) B、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国家) C、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隆中对》(国家) D、国泰民安(国家) 【答案】:

尊生(高二选修《庄子》选读)

尊生(高二选修《庄子》选读) 知识目标: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方法目标:掌握阅读、赏析古文的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情感目标:1、体会庄子散文想像奇特的特点 2、正确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一课时 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也是人类大家庭的成员,人与人之间应当是平等相待,和睦相处的,而不应当成为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更不应当用自己的私利标准去要求别人,要懂得尊重他人。 二、整体感知: (一)朗读第2则 要求,读要正确,读出文章的意义,读出重点内容。 (二)梳理内容 第1节: 蔽:遮蔽絜:测量临:从高处往下看,意即“俯瞰” 可以:可以用来旁:将近市:赶集

第2节: 厌:满足 第3节: 已矣:够了,不要再说了。若是:像这样 第4节: 剥:击打辱:挫伤泄:拖拉苦其身:形容词作使动用,使……受苦 终:终了,享尽几:几乎为:对于使:假使 物:当做是有用的物,名词作动词而:通“尔”,你自掊击于世者也:被动句,介宾短语后置句 (三)探究: 1、匠石与栎社树议论的出发点是什么? 明确:匠石关注的是树能不能成为有用之材,栎社树关注的是能不能存活下来才是有用,出发点不同,自然对待对方的态度也就不同了,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了。 2、栎社树的话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有意义吗? 明确: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应当用“有利”和“无利”来衡量,而应当平等相待,尊重对方的生命与尊严 ②(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有物,言之成理即可) 三、总结:

人与人之间应当是平等的,不应该互相利用,更不应该单方面地占有对方,要互相尊重,尊重对方的生命和尊严。 四、作业:1、课本完成练习二、四 2、完成《导学》本课练习 3、预习《墨子》选读——《兼爱》,思考:墨子提出的“兼爱“思想与我们当前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之间的什么联系? 板书设计: 匠石:散木不能做成器具,对自己没有用处 不以自私占有对方 互相尊重 栎社树:能够长寿,不受外物的伤害,对自己有用

作品选读庄子

庄子的理想社会 1.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天地》 【翻译】:孝顺的儿子不去巴结父母,贤良的忠臣不去奉承君主,这就是作贤臣、作孝子的最高境界了。叹世俗阿谀成风,叹世人大惑不可救,呼唤真正的孝子、贤臣。 【理解】:庄子用类比的方法先说了在家庭中子女如何对待父母,进一步说明了在国家中君臣之间应该坦诚。同时通过说明社会中的2种主要的社会关系,也表现了庄子所期望的理想社会父子,君臣应该如何相处。 2. 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庄子?天道》 【翻译】:无为,就能够利用天下,而感到闲暇有余;有为,就被天下所利用,而感到急迫不足。以虚无、自然、无为,阐释无为之治。 【理解】:这是我比较熟悉的一个庄子的名句,也和老子的无为而治很相似。庄子在阐述理想社会时在治国上无为而治也是重要的一个观点---即我们的管理者管理社会时要顺其自然,遵循自然规律,遵循民意。 3.何谓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天道之与人道也,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在宥》 (【翻译】:什么是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贵的,是天道;有为而劳累的,是人道。处于主宰地位的,是天道;臣于从属地位的,是人道。天道与人道之间相去甚远,不可以不明察。) 【理解】:这是庄子在论道的含义----即天道与人道。庄子认为人道必须从属于天道。所以,庄子的理想社会中人做任何事都应该先考虑自然与外界的客观规律。人类社会也必须建立在客观的自然基础上。

4.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天地》 (【翻译】:天地虽然广大,其按自性运动变化却是相同的;万物虽然众多,其循性自得却是一样的;民众虽然众多,其主宰者只有君主。君主以德为本而顺天道无为而成功。所以说,远古之君治理天下,行无为而治,顺应天道自然而已。) 【理解】:这句话也是阐述了在理想社会中,君主应该无为而治。庄子先通过讲述在世间一切规律都是相通的,进一步从自然引申到了人类社会。我们理想的社会应该是君主以德治天下,就像远古的尧舜禹一样,不采取过多的措施,仅仅是顺应天道自然就能够治理好天下。 5.当尧舜之时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尧舜之时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秋水》 (【翻译】:处在尧舜时代,天下没有困穷之人,不是因为他们有智慧;处在桀纣时代,天下没有通达之人,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智慧,一切都是时运造成的呀。) 【理解】:这句话用了对比的手法,把尧舜与桀纣做了对比,说明了尧舜之所以比桀纣贤明不是因为智慧的问题,而是因为尧舜比桀纣更懂得如何顺从时运。说明了庄子认为的理想社会应该是要人们懂得如何顺应时代潮流。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庄子》选读1无端崖之辞课时演练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庄子》选读1无端崖之辞课时演练新人教版 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一、基础巩固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臣之质.死久矣( ) (2)措.杯水其肘上( ) (3)尔于中也殆.矣夫( ) (4)莫不厌.若鱼者( ) (5)我且.南游吴越之王( ) 参考答案:(1)对象、目标(2)安放(3)危险(4)饱食、满足(5)将要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没而下 B.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 C.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 D.王说之,益车百乘 解析:A项,“”通“陷”;B项,“趣”通“趋”;D项,“说”通“悦”。 答案:C 3.对下列加点的词语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离而腊.之②郢人垩.漫其鼻端③上.窥青天,下.潜黄泉④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⑤欲代子相.⑥日.凿一窍 A.①③⑤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解析:①⑤名词活用为动词,②③⑥名词作状语,④使动用法。 答案:C 4.下面的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自从惠子先生死了以后,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谁可以说话了! B.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依靠写作小说的手段来谋求担任一县之长,这样对于获得很贤达的地位来说也差得太远了! C.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 ——一下子使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大国的国君觉悟,而自己就有上百辆车子随从,这是我曹商擅长的啊。 D.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吗? 解析:B项,应为“粉饰肤浅小语来游说一县之长,这样对于获得很贤达的地位来说也差得太远 了”。 答案:B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 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 ..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庄子·外物》)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贷子三百金.金:金属。 B.周顾.视车辙中顾:回头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