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值分析_第六章_方程求根

数值分析_第六章_方程求根
数值分析_第六章_方程求根

最新第六章习题答案-数值分析

第六章习题解答 2、利用梯形公式和Simpson 公式求积分2 1 ln xdx ? 的近似值,并估计两种方法计算值的最大 误差限。 解:①由梯形公式: 21ln 2 ()[()()][ln1ln 2]0.3466222 b a T f f a f b --= +=+=≈ 最大误差限 3''2 ()111 ()()0.0833******** T b a R f f ηη-=-=≤=≈ 其中,(1,2)η∈ ②由梯形公式: 13()[()4()()][ln14ln()ln 2]0.38586262 b a b a S f f a f f b -+= ++=++≈ 最大误差限 5(4)4()66 ()()0.0021288028802880 S b a R f f ηη-=-=≤≈, 其中,(1,2)η∈。 4、推导中点求积公式 3''()()()()() ()224 b a a b b a f x dx b a f f a b ξξ+-=-+<

高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故事

高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故事 1545年意大利学者卡丹将一元三次方程ax3 +bx2+cx+d=0的求根公式公开发表,后来人们就把它叫做“卡丹公式(也有人译作“卡尔丹公式”)。事实上,发现公式的人并不是卡丹本人,而是塔尔塔利亚。 塔尔塔利亚是意大利人,出生于1500年。他12岁那年,被入侵的法国兵砍伤了头部和舌头,从此说话结结巴巴,人们就给他一个绰号“塔尔塔利亚”(在意大利语中,这是口吃的意思),真名反倒少有人叫了。他自学成才,成了数学家,宣布自己找到了三次方程的的解法。有人听了不服气,来找他较量,每人各出30道题,由对方去解。结果,塔尔塔利亚30道三次方程的解全做了出来,对方却一道题也没做出来。塔尔塔利亚大获全胜。 后来,意大利医生兼数学家卡丹请求塔尔塔利亚把解方程的方法告诉他,但遭到了拒绝。尽管卡丹千方百计地想探听塔尔塔利亚的秘密,但是在很长时间中塔尔塔利亚都守口如瓶。可是后来,由于卡丹一再恳切要求,而且说要推荐他去当西班牙炮兵顾问,还发誓对此保守秘密,于是塔尔塔利亚在1539年把他的发现写成了一首语句晦涩的诗告诉了卡丹,但是并没有给出详细的证明。 六年后,卡丹不顾原来的信约,在他的著作中将经过改进的三次方程的解法公开发表。他在书中写道:“这一解法来自于一位最值得尊敬的朋友——布里西亚的塔尔塔利亚。塔尔塔利亚在我的恳求之下把这一方法告诉了我,但是他没有给出证明。我找到了几种证法。证法很难,我把它叙述如下。”从此,人们就把一元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称为“卡丹公式”,而塔尔塔利亚的名字反而被湮没了,正如他的真名在口吃以后被埋没了一样。 卡丹没有遵守誓言,因而受到塔尔塔利亚及许多文献资料的指责。但是卡丹在公布这一解法时并没有把发现这一方法的功劳归于自己,而是如实地说明了这是塔尔塔利亚的发现,所以算不上剽窃;而且证明过程是卡丹自己给出的,说明卡丹也做了工作。卡丹用自己的工作对塔尔塔利亚泄露给他的秘密加以补充,违背誓言,把秘密公之于世,加速了一元三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普及和人类探索一元n次方程根式解法的进程。 一元三次方程应有三个根。塔尔塔利亚公式给出的只是一个实根。又过了大

计算方法第二章方程求根上机报告

实验报告名称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1实验目的 1)通过对二分法与牛顿迭代法作编程练习与上级运算,进一步体会二分法与牛顿迭代法的不同特点。 2)编写割线迭代法的程序,求非线性迭代法的解,并与牛顿迭代法。 2 实验内容 用牛顿法和割线法求下列方程的根 x^2-e^x=0; x*e^x-1=0; lgx+x-2=0; 3实验步骤 1)根据二分法和牛顿迭代法,割线法的算法编写相应的求根函数; 2)将题中所给参数带入二分法函数,确定大致区间; 3)用牛顿迭代法和割线法分别对方程进行求解; 3 程序设计 牛顿迭代法x0=1.0; N=100; k=0; eps=5e-6; delta=1e-6; while(1) x1=x0-fc1(x0)/fc2(x0); k=k+1; if k>N disp('Newmethod failed')

break end if(abs(x1-x0)=delta) c=x1; x1=cutnext(x0,x1); x0=c; %x0 x1μYí?μ?μ?x1 x2 è?è?±£′??úx0 x1 end k=k+1; if k>N disp('Cutline method failed') break; end if(abs(x1-x0)

数值分析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绪论 习题一?1.设x>0,x*的相对误差为δ,求f(x)=ln x的误差限。 解:求lnx的误差极限就是求f(x)=lnx的误差限,由公式(1.2.4)有 已知x*的相对误差满足,而 ,故 即 2.下列各数都是经过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值,试指出它们有几位有效数字,并给出其误差限与相对误差限。 解:直接根据定义和式(1.2.2)(1.2.3)则得?有5位有效数字,其误差限,相对误差限 有2位有效数字, 有5位有效数字, 3.下列公式如何才比较准确? (1)?(2) 解:要使计算较准确,主要是避免两相近数相减,故应变换所给公式。

(1)?(2) 4.近似数x*=0.0310,是 3 位有数数字。 5.计算取,利用 :式计算误差最小。 四个选项: 第二、三章插值与函数逼近 习题二、三 1. 给定的数值表 用线性插值与二次插值计算ln0.54的近似值并估计误差限. 解:仍可使用n=1及n=2的Lagrange插值或Newto n插值,并应用误差估计(5.8)。线性插值时,用0.5及0.6两点,用Newton插值??误差限 ,因,

故? 二次插值时,用0.5,0.6,0.7三点,作二次Newton插值 ?误差限,故? 2. 在-4≤x≤4上给出的等距节点函数表,若用二次插值法求的近似值,要使误差不超过,函数表的步长h应取多少? 解:用误差估计式(5.8), ?令 因?得 3. 若,求和.

解:由均差与导数关系 ?于是 4. 若互异,求 的值,这里p≤n+1. 解:,由均差对称性 可知当有?而当P=n +1时 ?于是得 5. 求证. 解:解:只要按差分定义直接展开得 ? 6. 已知的函数表

数值分析课后题答案

数值分析 第二章 2.当1,1,2x =-时,()0,3,4f x =-,求()f x 的二次插值多项式。 解: 0120121200102021101201220211,1,2, ()0,()3,()4;()()1 ()(1)(2)()()2()()1 ()(1)(2) ()()6 ()()1 ()(1)(1) ()()3 x x x f x f x f x x x x x l x x x x x x x x x x x l x x x x x x x x x x x l x x x x x x x ==-===-=--==-+-----==------= =-+-- 则二次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为 2 20 ()()k k k L x y l x ==∑ 0223()4() 14 (1)(2)(1)(1)23 537623 l x l x x x x x x x =-+=---+ -+= +- 6.设,0,1,,j x j n =L 为互异节点,求证: (1) 0()n k k j j j x l x x =≡∑ (0,1,,);k n =L (2)0 ()()0n k j j j x x l x =-≡∑ (0,1,,);k n =L 证明 (1) 令()k f x x = 若插值节点为,0,1,,j x j n =L ,则函数()f x 的n 次插值多项式为0 ()()n k n j j j L x x l x == ∑。 插值余项为(1)1() ()()()()(1)! n n n n f R x f x L x x n ξω++=-= + 又,k n ≤Q

(1)()0 ()0 n n f R x ξ+∴=∴= 0()n k k j j j x l x x =∴=∑ (0,1,,);k n =L 0 000 (2)()() (())()()(()) n k j j j n n j i k i k j j j i n n i k i i k j j i j x x l x C x x l x C x x l x =-==-==-=-=-∑∑∑∑∑ 0i n ≤≤Q 又 由上题结论可知 ()n k i j j j x l x x ==∑ ()()0 n i k i i k i k C x x x x -=∴=-=-=∑原式 ∴得证。 7设[]2 (),f x C a b ∈且()()0,f a f b ==求证: 21 max ()()max ().8 a x b a x b f x b a f x ≤≤≤≤''≤- 解:令01,x a x b ==,以此为插值节点,则线性插值多项式为 10 101010 ()() ()x x x x L x f x f x x x x x --=+-- =() () x b x a f a f b a b x a --=+-- 1()()0()0 f a f b L x ==∴=Q 又 插值余项为1011 ()()()()()()2 R x f x L x f x x x x x ''=-= -- 011 ()()()()2 f x f x x x x x ''∴= --

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

一元二次方程求解 一、一周知识概述 1、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将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进行配方,当b2-4ac≥0时的根为 . 该式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求根公式法,简称公式法. 说明:(1)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的推导过程,就是用配方法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 (2)由求根公式可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是由系数a、b、c的值决定的; (3)应用求根公式可解任何一个有解的一元二次方程,但应用时必须先将其化为一般形式. 2、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 (1)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当b2-4ac<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二、重难点知识 1、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种解法是重点,难点是对各种方法的选择,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是在对四种方法都会使用的基础上,熟悉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1) “开平方法”一般解形如“”类型的题目,如果用“公式

法”就显得多余的了。 (2)“因式分解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一般是首先考虑的方法。 (3) “配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一般不使用,但若能恰当地使用,往往能起到简化作用,思考于“因式分解法”之后,“公式法”之前。如方程;用因式分解,则6391这个数太大,不易分解;用公式法,也太繁;若配方,则方程化为,就易解,若一次项系数中有偶因数,一般也应考虑运用。 (4)“公式法”是一般方法,只要明确了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若方 程有实根,就一定可以用求根公式求出根,但因为要代入(≥0)求值,所以对某些特殊方程,解法又显得复杂了。 2、在运用b2-4ac的符号判断方程的根的情况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1)b2-4ac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即只有确认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时,才能确定a、b、c,求出b2-4ac; (2)在运用上述结论时,必须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以便确认a、b、c; (3)根的判别式是指b2-4ac,而不是 三、典型例题讲解 例1、解下列方程: (1); (2); (3). 分析:用求根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关键是找出a、b、c的值,再代入公式计算,

第六章习题答案数值分析.docx

第六章习题解答 2 2、利用梯形公式和 Simpson 公式求积分 ln xdx 的近似值, 并估计两种方法计算值的最大 1 误差限。 解:①由梯形公式: T ( f ) b a [ f (a) f (b)] 2 1 [ln1 ln 2] ln 2 0.3466 2 2 2 最大误差限 R ( f ) (b a)3 f '' ( ) 1 1 1 0.0833 T 12 12 2 12 12 其中, (1,2) ②由梯形公式: b a 4 f ( b a f (b)] 1 4ln( 3 ln 2] 0.3858 S( f ) [ f (a) ) [ln1 ) 6 2 6 2 最大误差限 R S ( f ) (b a)5 f (4) ( ) 6 6 0.0021, 2880 2880 4 2880 其中, (1,2) 。 4、推导中点求积公式 f ( x)dx (b a) f ( a b ) (b a) 3 (a b) b a 2 24 证明: 构造一次函数 P ( x ),使 P a 2 b f a b , P ' ( a b ) f ' ( a b ), P '' ( x) 0 2 2 2 则,易求得 P( x) f ' ( a b )( x a b ) f ( a b ) 2 2 2 且 P(x)dx f ' ( a b )( x a b ) f ( a b ) dx b b a a 2 2 2 f ( a b )dx (b a) f ( a b ) ,令 P(x)dx I ( f ) b b a 2 2 a 现分析截断误差:令 r ( x) f ( x) P(x) f ( x) f ' ( a b )( x a b ) f ( a b ) 2 2 2 由 r ' ( x) f ' (x) f ' ( a b ) 易知 x a 2 b 为 r (x) 的二重零点, 2 a b )2 , 所以可令 r (x) ( x)( x 2

一元方程求根公式

solve ax+b=0 for x Isolate terms with x to the left hand side. Solve for x. solve ax^2+bx+c=0 for x Write the quadratic equation in standard form.

2 Solve the quadratic equation by completing the square. Take one half of the coefficient of x and square it,then add it to both sides. Factor the left hand side. Eliminate the exponent on the left hand side. Look at the first equation:Solve for x.

Look at the second equation:Solve for x. solve ax^3+bx^2+cx+d=0 for x Look for a simple substitution that eliminates the quadratic term of a x3 b x2 c x d. Write the cubic polynomial on the left hand side in standard

Write the cubic equation in standard form. Change coordinates by substituting y z Κ z ,where Κis a constant value that will be determined later. Transform the rational equation into a polynomial equation Find an appropriate value forΚ in order to make the coefficients of z2and z4both 4

元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及其推导

一元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及其推导 有三个实数根。有三个零点时,当有两个实数根。 有两个零点时,当有唯一实数根。有唯一零点时,当。,有两实根,为,则方程若有唯一实数根。 有唯一零点有一实根,则方程若有唯一实数根。 有唯一零点没有实根,则方程若实数根的个数。 点的个数即方程零即方程则设实数根的判定: 程即可。 因此,只需研究此类方的特殊形式即公式化为均可经过移轴 三次方程由于任一个一般的一元0)()(0)1281(81 1)()(0)()(0)1281(81 1)()(0)()(0)1281(81 1)()(3 3: 0)(0)3(0)()(0)(,0).2(0)()(0)(',0).1(0)(,00)(,)(.1,0,0)2792()3)(39()3(0)3272()3)(3()3(032323221''3333233232323=?<+=?=?=+=?=?>+=?--==- ===<=?===?=>=++=++=++==++=+-++-++=+-++-++=+++x F x F p q F F x F x F p q F F x F x F p q F F p x p x x F p x F x F x F p x F x F x F p q px x x F q px x x F q px x x F q px x D A ABC B B Ax AB AC B Ax D A BC A B A B x A B C A B x A D Cx Bx Ax βαβαβαβα

33 2332323233 232332313223 2132323 2333333333333333333333332332332323212811210861128112108610)1281(81 1)27(41281121086112811210861181281918128190)1281(81 1)27(4027 27,3)(300)(33)(3)(.1.200128100128100128112810)1281(81 10)0.(0.p q q p q q x p q p q p q q a B p q q a A B A p q q a p q q a p q p q p qa a B A q B A p B A q B A p AB q B A p AB q px x B A ABx x ABx B A B A AB B A B A x B A x B A B A B A x q px x p q q px x p q q px x p q p q p q p q p q p +--+++-=≤+=--?? ???+--==++-==??? ????+--=++-=>+=--=-+?????-=+-=?? ????????-=+-==+-=-=++=+--++=+++=+=+=+==++<+=?=++=+=?=++>+=?+=?>+≥式,为: 实数根的方程的求根公上方法只能导出有一个)。故由以,小于零时会出现虚数等于零时只能解出一个但却又无法直接解出(二或三个实数根,,虽然我们清楚方程有若判别式顺序,则有,如果不考虑。则有,若判别式的两根。为一元二次方程,易知,。,即可令, 对比。 即有, 故, 由于。 ,就是设法求出下面的工作为两个待定的代数式。,的形式。其中,程的求根公式应为了一元三次方根公式的归纳,我得到及特殊一元高次方程求一元一次,一元二次以得到。通过对出的,通常由归纳思维式由演绎推理是很难解一元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实根式的推导: )(求根公式的推导: 有三个实数根。 时,方程有两个实数根。 时,方程有唯一实数根。 时,方程,则有以下结论:。令一定有时, ,则当时方程很容易求解同时为不同时为为研究方便,不妨设

数值分析 第六章 习题

第六章 习 题 1. 计算下列矩阵的1A ,2A ,A ∞三种范数。 (1)1101A ???=????,(2)312020116A ????=??????? . 2. 用Jacobi 方法和Gauss-Seidel 迭代求解方程组 1231231 238322041133631236x x x x x x x x x ?+=??+?=??++=? 要求取(0)(0,0,0)T x =计算到(5)x ,并分别与精确解(3,2,1)T x =比较。 3. 用Gauss-Seidel 迭代求解 12312312 35163621122x x x x x x x x x ??=??++=???+=?? 以(0)(1,1,1)T x =?为初值,当(1)() 310k k x x +?∞?<时,迭代终止。 4. 已知方程组121122,2,x x b tx x b +=?? +=? (1)写出解方程组的Jacobi 迭代矩阵,并讨论迭代收敛条件。 (2)写出解方程组的Gauss-Seidel 迭代矩阵,并讨论迭代收敛条件. 5. 设有系数矩阵 122111221A ?????=?????? , 211111112B ?????=??????? , 证明:(1)对于系数矩阵A ,Jacobi 迭代收敛,而Gauss-Seidel 迭代不收敛. (2)对于矩阵B ,. 6. 讨论方程组 112233302021212x b x b x b ?????????????=??????????????????? 用Jacobi 迭代和Gauss-Seidel 迭代的收敛性;如果都收敛,比较哪种方法收敛更快.

第二章_Volterra_方程的求解

第二章 Volterra 方程的求解 §2.1 第二类Volterra 方程求解 积分方程是近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与微分方程、泛函分析、计算数学和有机分析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它也是解决力学、数学物理和工程技术等问题的一种重要工具. 本章首先介绍积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其次利用压缩映照原理讨论积分方程的可解性及逐次逼近方法,并扼要介绍Fredholm 定理,讨论一些非线性积分方程的解法. 第二类Volterra 方程一般形式为: ()(,)()()x a x K x t t dt f x ?λ?=+? , (2.1.1) A . 化为常微分方程求解 例2.1.10().x x t e t dt x ?-=? 解 由0 ()x x t e e t dt x ?-=? ,

得0 ()x t x e t dt xe ?--=?, 求导得(),x x x e x e xe ?---=- 即()1x x ?=-. 例2.1.2 0()().x x x t dt e ??=+? 解 求导得()().x x x e ??'=+ 定解条件0 0(0)() 1.t dt e ??=+=? 化为微分方程 , (0) 1. x e ???'?=+? =? 容易得到()(1)x x x e ?=+. 定理2.1.1 如果第二类Volterra 方程(2.1.1)的核(,)K x t 为()x t -的(1)n -次多项式 01(,)()()() K x t a x a x x t =+-2 2()()2!a x x t +-11()()(1)!n n a x x t n --++ -- , 令 1 1()()()(1)!x n a y x x t t dt n ?-=--?,

第六章非线性方程的数值解法习题解答

第六章非线性方程的数值解法习题解答 填空题: 1. 求方程()x f x =根的牛顿迭代格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Ans:1()1()n n n n n x f x x x f x +-=- '- 2.求解方程 在(1, 2)内根的下列迭代法中, (1) (2) (3) (4) 收敛的迭代法是(A ). A .(1)和(2) B. (2)和(3) C. (3)和(4) D. (4)和(1) 3.若0)()(,故迭代发散。 以上三中以第二种迭代格式较好。 2、设方程()0f x =有根,且'0()m f x M <≤≤。试证明由迭代格式1()k k k x x f x λ+=- (0,1,2,)k =L 产生的迭代序列{}0k k x ∞ =对任意的初值0(,)x ∈-∞+∞,当2 0M λ<< 时,均收敛于方程的根。

第二章 数值分析--方程求根

第二章 方程求根 教学内容: 1.二分法 2.基本迭代法 3.牛顿法 4.弦位法 5.埃特金法和斯基芬森法 6.重根的情况 教学重点: 各种算法的思路及迭代公式的构造 教学难点: 各种算法的收敛性、收敛速度及误差估计 计划学时:5-6学时 授课提纲: 方程求根就是求函数)(x f 的零点*x ,即求解方程 0)(=x f 这里,0)(=x f 可以是代数方程,也可以不是,如超越方程。 方程的根既可以是实数,也可以是复数;既可能是单根,也可能是重根;即可能要求求出给定范围内的某个根,也可能要求求出方程全部的根。 本章介绍的方法对两类方程都适用,但大部分都是要求知道根在什么范围内,且在此范围内只有一个单根。若有α使得0)(,0)(≠'=ααf f ,则称α是方程0)(=x f 的单根;若有α使得 0)(,0)()()()()1(≠==='=-ααααm m f f f f , 则称α是方程0)(=x f 的m 重根。 设)(x f 在区间[a,b]连续,若0)()(

2.1.2 二分法思想 区间对分,去同存异 2.1.3 二分法计算步骤 步1:令2/)(0b a x +=,计算)(0x f ; 步2:若0)(0=x f ,令0*x x =,计算结束; 步3:若)(0x f *)(a f >0,令0x a =;否则令0x b =; 步4:若ε≤-||a b ,令2/)(*b a x +=,计算结束;否则转步1。 2.1.4 二分法误差分析和收敛性 记第k 次区间中点为k x ,则有 2/)(0*a b x x -≤-,21*2/)(a b x x -≤-,1*2/)(,+-≤-k k a b x x 故当∞→k 时,*x x k →。 为使ε≤-k x x *,解不等式ε≤-+12/)(k a b ,得 12ln /]ln )[ln(---≥εa b k 2.1.5 二分法的优缺点 ● 算法简单直观,易编程计算; ● 只需)(x f 连续即可; ● 区间收缩速率相同,收敛速度慢; ● 无法求复根和偶重根。 例2-1 p15例1 2.2 迭代法 2.2.1 迭代法原理 0)(=x f ? )(x x ?= )(x f 的根 )(x ?的不动点 2.2.2 迭代法思路 任取初值],[0b a x ∈,令)(01x x ?=,)(12x x ?=,反复迭代,即得 ),2,1,0(),(1 ==+k x x k k ? 直到满足精度要求的k x 来近似*x 。称)(x x ?=为迭代公式,)(x ?为迭代函数,{k x }为迭代序列。 若{k x }收敛时,称迭代公式是收敛的。此时设=∞ →k k x lim *x ,当)(x ?连续时 )()lim ()(lim lim *1*x x x x k k k k k ???====∞ →∞ →+∞ → 亦即0)(*=x f 。若{k x }不收敛,称迭代公式是发散的。

一元n次方程的求根公式a

一元 n 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一) 寻玉殿 当n 为不小于5的奇数时,一元n 次实系数方程 12 32 2 24 36 120 n n n n n n x nAx t A x t A x t A x B -----++++++= 有解,且必有一根为x = + 。 其中自然数i 满足3 21n i -≤≤,对于不同的奇数n ,i t 是特定的常数。 特别的(1)当5n =时, 15t = 原方程化为 532550 x Ax A x B +++= 则此方程必有一根为 5 x = + 。 (2)当7n =时,114t = 27t = 原方程化为 7523371470 x Ax A x A x B ++++= 则此方程必有一根为 x = + 。

(3)当9n =时,127t = 230t = 39t =原方程化为 97253349273090 x Ax A x A x A x B +++++= 则此方程必有一根为x = + 。 (4)当11n =时,144t = 277t = 355t = 411t = 原方程化为 119273543511447755110 x Ax A x A x A x A x B ++++++= 则此方程必有一根为 x = + 等等! 对于不同的奇数n ,有着相对应之特定的i t 值,就决定了这套5至n 次 系列高次方程的存在形式及数学模型。

而对于n为偶数时,只要设 2 y x ,依然可以采用此套求根公式! 所以这一套高次方程的模型不一而足,穷尽n次。 此方程的原雏产生于1995年,当时我就其中n等于5时一例在《中学生 数理化》刊物投过稿件,但没有被采纳,所以搞得此方程泥牛入海,一直搁浅至今。当时虽然没有完善到n次,但足以奠定并拓开了我日后的探索之路。本来欲将此高次方程向数学学会申报定理,但由于“黑规矩”肆无忌惮的盗稿窃稿,本人一直心有余悸,畏葸犹豫。几十年的经验总结及对此方程的不断更进完善,方形成这套较令人乐观的数学模型。今天,偶见互联网上已经有涉及此 5次方程课题的文志!唯恐被他人误为抄袭之嫌,所以,挑灯不寐,连夜及时将我这套高次方程的数学模型整理打印出炉,大白于天下,作为我申报定理的一个-“前哨站”,希望互联网有一片正大光明的天地为我们莘莘学子的科学探索之路打开通途。 作者寻玉殿 2017年5月3日星期三整理完毕

数值分析习题集及答案

数值分析习题集 (适合课程《数值方法A》和《数值方法B》) 长沙理工大学 第一章绪论 1.设x>0,x的相对误差为δ,求的误差. 2.设x的相对误差为2%,求的相对误差. 3.下列各数都是经过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即误差限不超过最后一位的半个单位,试指 出它们是几位有效数字: 4.利用公式求下列各近似值的误差限: 其中均为第3题所给的数. 5.计算球体积要使相对误差限为1%,问度量半径R时允许的相对误差限是多少? 6.设按递推公式 ( n=1,2,…) 计算到.若取≈(五位有效数字),试问计算将有多大误差? 7.求方程的两个根,使它至少具有四位有效数字(≈. 8.当N充分大时,怎样求? 9.正方形的边长大约为100㎝,应怎样测量才能使其面积误差不超过1㎝? 10.设假定g是准确的,而对t的测量有±秒的误差,证明当t增加时S的绝对误差增加,而 相对误差却减小. 11.序列满足递推关系(n=1,2,…),若(三位有效数字),计算到时误差有多大?这个计算过程 稳定吗? 12.计算,取,利用下列等式计算,哪一个得到的结果最好? 13.,求f(30)的值.若开平方用六位函数表,问求对数时误差有多大?若改用另一等价公式 计算,求对数时误差有多大? 14.试用消元法解方程组假定只用三位数计算,问结果是否可靠? 15.已知三角形面积其中c为弧度,,且测量a ,b ,c的误差分别为证明面积的误差满足 第二章插值法 1.根据定义的范德蒙行列式,令 证明是n次多项式,它的根是,且 .

2.当x= 1 , -1 , 2 时, f(x)= 0 , -3 , 4 ,求f(x)的二次插值多项式. 3. 4.给出cos x,0°≤x ≤90°的函数表,步长h =1′=(1/60)°,若函数表具有5位有效数 字,研究用线性插值求cos x 近似值时的总误差界. 5.设,k=0,1,2,3,求. 6.设为互异节点(j=0,1,…,n),求证: i) ii) 7.设且,求证 8.在上给出的等距节点函数表,若用二次插值求的近似值,要使截断误差不超过,问使用函 数表的步长应取多少? 9.若,求及. 10.如果是次多项式,记,证明的阶差分是次多项式,并且为正整数). 11.证明. 12.证明 13.证明 14.若有个不同实根,证明 15.证明阶均差有下列性质: i)若,则; ii)若,则. 16.,求及. 17.证明两点三次埃尔米特插值余项是 并由此求出分段三次埃尔米特插值的误差限. 18.求一个次数不高于4次的多项式,使它满足并由此求出分段三次埃尔米特插值的误差限. 19.试求出一个最高次数不高于4次的函数多项式,以便使它能够满足以下边界条件,,. 20.设,把分为等分,试构造一个台阶形的零次分段插值函数并证明当时,在上一致收敛到. 21.设,在上取,按等距节点求分段线性插值函数,计算各节点间中点处的与的值,并估计误 差. 22.求在上的分段线性插值函数,并估计误差. 23.求在上的分段埃尔米特插值,并估计误差. i) ii) 25.若,是三次样条函数,证明 i); ii)若,式中为插值节点,且,则. 26.编出计算三次样条函数系数及其在插值节点中点的值的程序框图(可用式的表达式). 第三章函数逼近与计算 1.(a)利用区间变换推出区间为的伯恩斯坦多项式. (b)对在上求1次和三次伯恩斯坦多项式并画出图形,并与相应的马克劳林级数部分和误

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讲解学习

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 式

一元二次方程求解 一、一周知识概述 1、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将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进行配方,当b2-4ac≥0时的根为 . 该式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求根公式法,简称公式法. 说明:(1)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的推导过程,就是用配方法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 (2)由求根公式可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是由系数a、b、c的值决定的; (3)应用求根公式可解任何一个有解的一元二次方程,但应用时必须先将其化为一般形式. 2、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 (1)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当b2-4ac<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二、重难点知识 1、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种解法是重点,难点是对各种方法的选择,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是在对四种方法都会使用的基础上,熟悉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1) “开平方法”一般解形如“”类型的题目,如果用“公式法”就显得多余的了。 (2)“因式分解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一般是首先考虑的方法。 (3) “配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一般不使用,但若能恰当地使用,往往 能起到简化作用,思考于“因式分解法”之后,“公式法”之前。如方程 ;用因式分解,则6391这个数太大,不易分解;用公式法,也太繁;若 配方,则方程化为,就易解,若一次项系数中有偶因数,一般也应考虑 运用。 (4)“公式法”是一般方法,只要明确了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若方 程有实根,就一定可以用求根公式求出根,但因为要代入(≥0)求值,所以对某些特殊方程,解法又显得复杂了。 2、在运用b2-4ac的符号判断方程的根的情况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1)b2-4ac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即只有确认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时,才 能确定a、b、c,求出b2-4ac; (2)在运用上述结论时,必须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以便确认a、b、c; (3)根的判别式是指b2-4ac,而不是 三、典型例题讲解 例1、解下列方程: (1); (2); (3).

数值分析习题

第一章 绪论 习题主要考察点:有效数字的计算、计算方法的比较选择、误差和误差限的计算。 1 若误差限为5 105.0-?,那么近似数0.003400有几位有效数字?(有效数字的计算) 2 14159.3=π具有4位有效数字的近似值是多少?(有效数字的计算) 3 已知2031.1=a ,978.0=b 是经过四舍五入后得到的近似值,问b a +,b a ?有几位有效数字?(有效数字的计算) 4 设0>x ,x 的相对误差为δ,求x ln 的误差和相对误差?(误差的计算) 5测得某圆柱体高度h 的值为cm h 20*=,底面半径r 的值为cm r 5* =,已知 cm h h 2.0||*≤-,cm r r 1.0||*≤-,求圆柱体体积h r v 2 π=的绝对误差限与相对误差 限。(误差限的计算) 6 设x 的相对误差为%a ,求n x y =的相对误差。(函数误差的计算) 7计算球的体积,为了使体积的相对误差限为%1,问度量半径r 时允许的相对误差限为多大?(函数误差的计算) 8 设? -=1 1dx e x e I x n n ,求证: (1))2,1,0(11 =-=-n nI I n n (2)利用(1)中的公式正向递推计算时误差逐步增大;反向递推计算时误差逐步减小。(计算方法的比较选择)

第二章 插值法 习题主要考察点:拉格朗日插值法的构造,均差的计算,牛顿插值和埃尔米特插值构造,插值余项的计算和应用。 1 已知1)2(,1)1(,2)1(===-f f f ,求)(x f 的拉氏插值多项式。(拉格朗日插值) 2 已知9,4,10=== x x x y ,用线性插值求7的近似值。(拉格朗日线性插值) 3 若),...1,0(n j x j =为互异节点,且有 ) ())(())(()())(())(()(11101110n j j j j j j j n j j j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l ----------= +-+- 试证明 ),...1,0()(0 n k x x l x n j k j k j =≡∑=。 (拉格朗日插值基函数的性质) 4 已知352274.036.0sin ,333487.034.0sin ,314567.032.0sin ===,用抛物线插值计 算3367.0sin 的值并估计截断误差。(拉格朗日二次插值) 5 用余弦函数x cos 在00=x ,4 1π =x ,2 2π = x 三个节点处的值,写出二次拉格朗日插值 多项式, 并近似计算6 cos π 及其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且与误差余项估计值比较。(拉格朗 日二次插值) 6 已知函数值212)6(,82)4(,46)3(,10)1(,6)0(=====f f f f f ,求函数的四阶均差 ]6,4,3,1,0[f 和二阶均差]3,1,4[f 。(均差的计算) 7 设)())(()(10n x x x x x x x f ---= 求][1,0p x x x f 之值,其中1+≤n p ,而节点 )1,1,0(+=n i x i 互异。(均差的计算) 8 如下函数值表 建立不超过三次的牛顿插值多项式。(牛顿插值多项式的构造) 9求一个次数小于等于三次多项式)(x p ,满足如下插值条件:2)1(=p ,4)2(=p , 3)2(='p ,12)3(=p 。(插值多项式的构造)

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

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 创新是一个学生学习数学的灵魂,是学业成绩不断提高的不竭动力.因此,同学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 怀疑权威——书本和老师,不人云亦云.敢于对同一个问题要另辟途径,探求问题的存在规律,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发展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比如,我们课本对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是通过配方法得到的,即: 对于方程ax 2+bx+c=0(a≠0) (1)方程两边同除以a 得:x 2+a b x+a c =0 (2)将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得:x 2+a b x=﹣a c (3)方程两边同时加上(a b 2)2得:x 2+a b x+(a b 2)2=(a b 2)2﹣a c (4)左边写成完全平方式,右边通分得:(x +a b 2)2=2244a ac b - 由a≠0得,4 a 2>0,所以,当b 2-4ac≥0时,2244a ac b -≥0, 所以,x=a ac b b 242 -±- 除了上述推导方法外,不知道同学们是否思考过:还有其他方法吗? 多思出智慧,多练出成绩.我们也可以这样推导: 方法1:ax 2+bx+c=0(a≠0) 方程两边同乘以4a 得:4 a 2x 2+4abx+4ac=0 方程两边同时加上b 2得:4 a 2x 2+4abx+4ac+b 2=b 2 把4ac 移到方程的右边得:4 a 2x 2+4abx+ b 2=b 2-4ac 将左边写成完全平方式得:(2ax+b)2= b 2-4ac 当b 2-4ac≥0时,有: 2ax+b=±ac b 42- 所以,2ax=﹣b±ac b 42- 因为,a≠0

所以,x=a ac b b 242-±- 方法2:ax 2+bx+c=0(a≠0) 移项得:ax 2+bx=﹣c 方程两边同乘以a 得:a 2x 2+abx=﹣ac 方程两边同时加上(2b )2得:a 2x 2+abx+(2b )2=(2 b )2﹣a c 整理得:(ax+2 b )2=42 b ﹣a c 即:(ax+2 b )2=442a c b - 当b 2-4ac≥0时, ax+2 b =±242a c b - 即:x=a ac b b 242-±- 同学们,没有做不到,只怕想不到.对于任何问题,大家都要想一想:这个问题还有其他的解法吗?问题都可以得到圆满的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