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城市形象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青岛城市形象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青岛城市形象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青岛城市形象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摘要:城市形象是城市内外部公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在大脑中形成的对城市各要素的综合感知与评价。作为人与环境之间双向互动的产物,城市形象与城市的产生、发展可谓如影相随。城市形象是历史、文化、经济综合发展的结果。从“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到名牌云集的“青岛现象”,青岛的城市形象发生了质的飞跃,青岛在海内外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山东半岛乃至全国极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增长极之一。在新世纪,要深入推进城市经营活动,就必须继续寻求青岛城市形象定位,通过青岛城市形象战略的实施与运作,打造城市品牌,凸现城市个性,创建城市文明,扩大城市影响,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从而为经济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青岛城市形象特质,影响因素,城市形象战略

1.文献综述

1.1城市形象的产生

城市形象的产生非常复杂。阿尔文·托夫勒认为,外部环境向我们倾注了大量的刺激,来源于我们之外的信号( 声波、光等) 触动了我们的感觉器官,这些信号一旦被接受,便通过一种仍然还很神秘的过程转变为现实的象征,转变为形象。Foot认为,城市形象这一主观的图像是整合语言、大众传媒、记忆、照片、电影和环境而成的。钱智指出,城市形象的生成是城市与公众之间通过一定媒介进行相互沟通的过程,其中既有公众进行的信息接受、处理、行动及反馈环节,又有城市进行的信息编码$信息传递及行为调整等环节。尽管人们对城市形象产生的机制和具体过程尚有争议,但一般都认同城市形象的产生,核心点主要是三个: 城市的客观存在、媒介和公众的主观认知效果。城市的客观存在是城市历史与现实的累积,其外延包括城市中的一切,它是城市形象得以产生的客观物源( 包括自然物和人造物) "媒介是人开展信息传播的手段、方式或工具,如语言、文字、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脑、手机等。公众的认知效果是城市内外部公众心理选择和心理反应的一种结果。

1.2城市形象研究的路径及其理论观点

该路径研究的开启者,是美国学者凯文*林奇。在1960年出版的 The image of the city( 中译本名为(城市的印象)和(城市意象) 一书中,他以小样本的长期面谈调查结果为基础,从人们的主观意识中提取出意境地图,认为城市形象是城市居民中多数人拥有的共同的心理图像,主要由路径(paths) 、边界( edges)) 、区域(districts)、节点(nodes) 和

地标(landmarks) 五要素构成,城市设计就是运用这些“积木”进行有规律地穿插和叠合。但林奇的上述研究侧重城市的物质性和感觉方面,排除了影响城市印象性的其他因素!为弥补这一局限,他在1988年出版的good city forms 一书中,扩充了城市形象的社会文

化内涵,将"管理$效率和公平#列为一个好的城市形态不可或缺的因素!

林奇的理论贡献,在于开创了一种认知人们心理地图的新方法,并将城市形象的内涵,从物质层扩展到社会和文化层!这一基于物质形体的规划与设计理论,在西方源远流长,影响深远,直到系统方法$理性决策和控制论等被引入,才宣告其主导地位的终结。当代城市形象的规划与设计,则又增加了人文内涵$审美取同和可持续发展等新的主题。

在中国,这一路径的研究萌生于民国时期,发展于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其出现的背景主要是: 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升,对美好环境的需求日益要求尽快解决城市化伴生的种种“城市病”其所借助的,主要是欧美的规划与设计理论和企业形象设计理论。其代表性的人物和成果主要有: 王建国的《现代城市设计理论》(1991年),罗治英的《花都市形象设计课题报告》( 1993) 和《崇文之邦: <广东省兴宁市形象建设>课题报告》(1997),陈俊鸿的《城市形象设计: 城市规划的新课题》(1994),仇保兴的《优化城市形象的十大方略》(1995年) ,张鸿雁的《城市建设的“CT 方略”》(1995) 和《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资本论: 中外城市形象比较的社会学研究》(2005),卢继传的《持续发展观与城市形象设计》(1997年) ,钱智的《城市形象设计》(2002),周朝霞的《多维视角的城市形象定位、设计与传播》(2006),郑宏的《通向2008年的北京形象工程:城市形象艺术设计》(2006),孟建、何伟的《城市形象与软实力》(2008)。

综观该路径的研究,城市形象是城市内外部公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在大脑中形成的对城市各要素的综合感知与评价。作为人与环境之间双向互动的产物,城市形象与城市的产生、发展可谓如影相随但城市形象的理论研究,直到19世纪60年代才在环境认知研究者们的关注下发展起来。人类城市的形态万千,要素多元,人们感知城市的途径和结果不一,使得人们对城市形象的内涵和理解众说纷纭,见仁见智。而基于不同的概念原点所展开的相关理论研究,也因此色彩纷呈,摇曳多姿。本论文基于城市形象发生的角度,梳理了城市形象的内涵、功能,并在此基础上研究青岛城市形象的特质,影响因素及城市形象战略,为青岛城市经营的发展寻求青岛城市形象定位,通过青岛城市形象战略的实施与运作,打造城市品牌,凸现城市个性,创建城市文明,扩大城市影响,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从而为经济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1.3创造城市形象的因素

城市形象,是城市给人的印象和感受,可以说是一种记忆与回味。城市形象的创造者往往也是城市形象的感受者。换句话说,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商业文化、建筑特色、民俗与工艺等这些城市形象中最关键的组成形式也就是创造城市形象的最主要因素。公共设施、道路建设、建筑景物、旅游景点等,都是构成这种印象和感受的直接元素。而城市的文化氛围、市民的风俗习惯、行为规则、风土人情等,又都是形成特色鲜明的城市形象的最关键的部分。甚至是一方方言、一道小吃、一种习惯,都可能构成这个城市形象的长久印记。

2.青岛城市形象

作为国务院确定的沿海开放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貌保护城市,青岛秉承“打造优美环境,构建宜人之居”的理念,在城市规划、生态环境、居民住宅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造就了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城市个性突出、山海优美、环境整洁、功能完善、生活舒适的人居环境。

2.1 青岛城市形象特质分析

城市形象特质是城市历史与现实文化精华的浓缩体现,是历史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总概括。从文化是人类精神和物质生活总和的最基本定义出发,城市形象特质正是城市文化资源的总呈现。青岛从开埠起便成为异族侵略的领地,在城市形成的初期便被洋化了,走在青岛市的中心地带,如同置身于异国他乡。但来自胶东各地及四面八方的中国人仍不同程度地守护着他们的生活习俗,听着他们喜欢的乡音、乡曲,抒发内心的喜怒哀乐,传承着地域的传统文化。因此,青岛市一个华洋混杂,中西合璧的城市,是旧中国饱受殖民统治城市的缩影。

2.1.1 由岛名到市名

“青岛”原本是胶州湾入海口青岛湾中的一个岛屿,因岛上“山岩耸秀,林木蓊郁”而得名,后来,北岸市区扩展始享其美名,原岛屿更名为小青岛。自明代开始“青岛”这个名字便从海中逐渐移向了陆地,当时在“青岛”对岸陆地上的一个村庄就被称为青岛村,而其附近的海湾、河流、山脉基本都是以“青岛”二字来命名,如“青岛”北面的海湾被称为青岛湾;青岛村南的小河被称为青岛河;村东南的山称为青岛山。据《胶州湾》记载,1898 年 10 月 12 日,德皇威廉二世借用“青岛”这个名称命名胶澳租借地的新市区为“青岛”,这是“青岛”二字第一次成为城市的名称。当时的青岛范围很小,只有如今市南区和市北区

的一小部分,直到 1929年,胶澳商埠局撤销,原胶澳商埠的辖区被命名为青岛特别市,从那时起,青岛才正式成为市区名。由此可见,“青岛”这个名称是由岛名到村名,由村名到区名,最终到了今天的市名。这一过程曲折而又漫长,从另一个角度折射出青岛城市的发展历程。

2.1.2 城市空间布局:区域特色显著

在对城市的视觉识别汇总,城市空间布局是最直接的风格体现。历史上的青岛城市空间布局比较稳定,形成了比较显著的区域特色。青岛市区清末属即墨县仁化乡文峰社,从清同治年间《即墨县志》的“仁化乡”版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时在“青岛”对岸的北部市区一带已形成了很多的自然村落,其中有“青岛村”、“会前村”、“大鲍岛村”、“杨家庄”、“小村庄”、“四方”、“水清沟”等等,并且青岛城市的区域形成也是以这几个村落的地标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如市南区、市北区、台东区、四方区、沧口区以及当初的崂山县。在改革开放后的数年间,青岛行政区域随之也发生过很多变革,直到 1994 年,青岛行政区划重大调整为七区五市的格局。从新调整的青岛各区的经济建设规划来看,一些区域的经济发展特色的确日趋显著,如市南区侧重金融商务旅游业发展,市北侧重港口商业流通等服务业发展,崂山区则以高新技术开发生产及旅游为主要特色。

2.1.3 保留传统的整体性与完整性

传统不仅仅指历史的遗存,即历史文物也包括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生活方式的传统意义。青岛的传统与内陆地区不同的是,它是一个与时俱进,融汇古今中外,吸纳内陆文化过程的不断发展变化的“传统”。在塑造青岛保留传统性的意义上,主要体现在历史文化名城的基础资源以及物质载体上,如自然风貌,建筑街巷等。

2.1.4 作为口岸城市的特质

青岛地处我国南北交通的要冲,背腹中原,前瞻黄海,有 730 多公里的海岸线,气候宜人,港阔湾深,甚至不冻不淤,有着良好的港湾泊位,素有“天然良港”之城。自古以来青岛海航发达,海上贸易繁荣,是北方转口贸易的重要枢纽和集散地,被称为“航海者的福星”。同时,青岛港又是我国东大门和海防重镇。因此,青岛人常说:“未有青岛市,先有青岛港”,港口是青岛这座海滨城市最早的城市属性和象征。青岛以港口著称,港口又成就了青岛。显然,作为口岸城市的青岛,选择了不同与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发展模式,开放性与商业性并重,塑造了不同于内陆黄色文明的,面向海洋的“蓝色文明”风格。

2.1.5 以我为本的“西化”模式

自 1898 年德国占领青岛, 1914 年日本帝国主义从德国人手中接管了青岛,直到 1922

年,中国才从日本人手中收回胶澳租借地,青岛虽与西方文化有着密切的接触,但青岛从未被彻底地“西化”。青岛对于西方的姿态是持平的,保持着一种“为我所用”的态度,也因此,始终保持着深厚的传统与个性。这一以我为本的“西化”模式,使青岛的城市风格体现为:中西融合的城市气质与风貌;务实的善于改造的发展道路;独特的传统个性注入了西化背景。

2.2 青岛城市形象定位

进行城市形象定位,可以将城市的形态和感受等特质予以提炼、升华,塑造独特的城市文化形象,充分发挥城市功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城市建设雷同化、一般化的倾向,推动城市全面发展,创建名牌城市。国外城市形象建设的成就有目共睹,如法国巴黎,各品牌时装就是一门艺术,是可以与绘画、雕塑和建筑相提并论的城市形态;日本东京漫天的樱花摇曳生姿,壮观而又美丽的境界不知让多少人沉醉其中;巴西这个城市对足球的痴狂,是运动,但更是文化……一个个众所周知的城市形象,代表着这个城市独特的竞争力。随着国内城市在国际社会上地位的发展,许多城市也纷纷树立自己的城市品牌。香港“飞龙”标志的新城市品牌形象,它充分显示了香港这个城市积极向上的风貌和创新思维。由此可见,打造城市形象品牌,提升综合资源实力是世界性的潮流。在新一轮的城市商业竞争中,城市只有通过对自身形象的积极塑造,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经济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从而以特有的品牌形象和魅力参与国际商业竞争。

城市形象定位是城市优势资源的盘点和个性的张扬,因此,所谓城市形象定位就是优势定位、个性定位。城市形象定位应该把握两条主线:一是城市功能,这是硬件;二是城市文化,这是软件。青岛的城市形象定位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为港口城市,港口历经百年发展,建有中国最大的集装箱泊位,与世界150 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年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突破 3 亿吨和 1000 万标箱,居世界港口第七位和第十位。

2)作为开放城市,青岛有中国政府批准设立的保税港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与世界216 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2008 年进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额分别超过500 亿美元、300 亿美元。

3)作为品牌城市,青岛拥有青岛啤酒、青岛海尔等一批知名企业和产品,被誉为“中国品牌之都”。品牌经济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发展形成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在 2008 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中,青岛列第 7 位。

4)作为旅游城市,青岛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以“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独特城市

风情知名于世。年接待国内游客、海外游客和旅游总收入分别超过3000 万人次、100 万人次和400 亿元,旅游总收入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10%。

5)作为海洋科技城市,青岛拥有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约占全国 1/4 的海洋科研与教学机构。在青岛的高级海洋专业技术人才占中国的30%,涉海领域两院院士占80%左右。水产品加工出口占中国的10% 以上,连续近20 年居中国城市首位。

6)作为环保模范城市,多年来坚持实施“蓝天碧海”环保工程,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3 天,优良率91.2%。市区绿化覆盖率 41.5%,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 13 平方米。

7)作为奥运承办城市,青岛拥有世界一流的国际帆船中心和优越的水上运动条件,2008 年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帆船比赛。目前,青岛与沃尔沃、克利伯等环球帆船赛事联系密切,是这些赛事在中国的唯一停靠站点。帆船运动广泛普及,正努力打造中国的“帆船之都”。

2.3青岛城市形象的影响因素分析

2.3.1.城市面貌

城市的面貌是一个城市最直观的视觉感受,它给人最形象的认知部分,一切视觉实物都可以是城市形象的直接体现,如自然山水景观、道路交通景观、建筑物景观、历史人文景观等都是城市形象独特的外观基础。建筑特色是历史文化的灵魂,是一个城市的旅游名片,而特色建筑正是城市形象最好的展示。

康有为曾赞誉青岛为“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想想中国的海滨城市总算不少,但能有这赞誉的却只有青岛,这里的海洋地理环境是基础,最让人可叹的是青岛独有情调的建筑物景观。1897 年德国占领青岛后,规划结合了青岛当地的自然地形,将城市设计为背山面海的开放型格局,道路也根据房屋设计的方向感布局成棋盘式和放射状的形式,改变了一般中国城市正南正北的道路网结构,使得青岛的道路方向感极不明显。在其长达 17 年的统治中,德国人完全按欧洲房屋的建造模式,建筑了一座具有典型西方建筑文化理念的城市,使青岛充满了欧美建筑的地方风情,融各色流派,形式于一体,合理运用地方材料,巧妙结合自然地理现状,借山水促城市特色的海滨城市建筑风貌,如德国总督官邸旧址,屋面以红绿两色瓦组成的折坡,局部山墙和顶端用粗石块拼成花状,墙面多为清水砖或水泥抹面着米黄色,墙裙及基座用花岗岩蘑菇石,显现着建筑的华丽和庄重,建筑风格是典型的“新艺术运动”流派,装饰繁冗复杂,精美别致,创造性地包容了多种建筑艺术语言和东西方的文化理念。从青岛城市发展的脉络可以清楚发现,青岛近代建筑的历史踪迹,其实是一条典型的西方文化

渗透路线,深深烙印着西方建筑的影子。青岛近代建筑历史的踪迹,不论是出自德国人,日本人还是中国人的手笔,都深深印含着西方文化的影子,建筑形式的丰富与协调构成了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其中,较有风格的建筑特色可数形式各异的近百座塔楼,塔顶,因此,也有人称青岛为“千塔之城”、“东方布拉格”。

2.3.2. 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是经过千百年积淀形成的,记载了当地民众的奋斗经历、精神风貌和习俗风情,具有鲜明的个性。深厚的齐鲁文化底蕴与现代西方文明在青岛交流碰撞,孕育出独特的青岛文化现象。

古代青岛,是传统文化重地,近代又成为新儒学研究中心,德国人卫礼贤在青岛设立礼贤书院及尊孔文社,请西方哲学家与中国大儒探讨儒家思想,从新的视角研究儒家思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青岛迎来了文化高峰,康有为、沈从文、

闻一多、老舍、洪深、梁实秋、王统照、萧军、萧红、舒群等众多文化名人先后

定居青岛,臧克家、吴伯萧、王亚平、于黑丁、崔嵬、孟超等新秀在青岛文坛脱

颖而出,《骆驼祥子》、《山雨》、《奇迹》、《烙印》、《生死场》、《劫后桃花》等大批优秀作品就是在青岛完成的。30 年代青岛的中文报纸就有《青岛时报》、《青岛民报》、《正报》、《青岛晨报》等近二十家,外文报纸有《泰晤士报》、《大青岛报》、《青岛公报》等近十家,而建国后,青岛涌现出的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作品,如刘知侠的《铁道游击队》、冯德英的《苦菜花》、姜树茂的《渔岛怒潮》等也深入人心,可以说,那是青岛文化展现光芒的好时代。青岛市的五种地方特色曲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茂腔、柳腔、胶州秧歌、胶东大鼓、崂山道教音乐。其中,茂腔和柳腔是青岛独特的地方戏曲,素有“胶东双花”的美誉,分别流行与胶州和即墨;胶州秧歌,传承自元杂剧,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在城市形象识别中,历史文化理念占了相当的比重。城市文化塑造可以凝聚公众注意力,提升市民文明层次,同时使外地公众增加对城市的兴趣和向往。

2.3.3.风土人情

一个城市的风土人情往往就是这个城市千百年积淀的风韵所在,也是其彰显

个性最为浓烈的部分。它不仅包括了这个城市的文化传统、节会活动、风俗习惯,

而且也包括了当地特产、方言,人情往来等。要了解一个城市的风土人情,就要

以这个城市的历史传统与社会状况为基础,与这个城市居住的老百姓“零距离”

接触,才能真正领悟到它的精华和魅力。比如方言就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

形成的变体,最能在第一时间凸显出当地人民风土人情。青岛方言中最有地方特

色的就是对女孩子和男孩子的称呼——“小嫚儿”和“小哥儿”,体现了青岛人

民豪爽直朗的性格。每到年前,青岛的老百姓们就开始煮、炸、蒸各种年货,准

备过年食物,并要打扫屋子,贴福字贴对联,总之,要把过年用的东西都准备好,

这是劳作一年的人们庆祝丰收的方式,也是希望来年五谷丰登、平安康健。过年

晚上就要把祖先请到家里来过年,摆上牌位,拿出族谱,以示对已故祖先的纪念

与尊敬。青岛市区和所辖县市,每年都有内容丰富的节会活动,赶庙会就是青岛

地区的传统习俗之一,历史上有湛山寺庙会、海云庵糖球会、萝卜会、元宵山会

灯大小不一、各具特色的传统庙会,也有像青岛国际海洋节、青岛国际啤酒节这

样的现代商业会场活动。

2.3.4 商业经济

现代社会是经济社会,经济必然是城市的中心。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作用机

制下,城市的经济状况、经济类型、经济特征等都无一不是城市形象的最重要的

象征和支柱。青岛市是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其所在的山东半岛经

济区经济总量高达 2.6 万亿,仅次于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经济区,居全国第四位,青岛周边有 19 个县进入全国百强县。作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中心城市,青岛市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研发中心、品牌经济、会展经济、信息服务业、商贸

流通及各种生产性服务业,为全省经济发展搭建高端平台。传统工业方面,青岛

市在机车车辆、造船海工、电子家电、石油化工、汽车制造、机械、橡胶、钢铁、

食品酒水、轻工方面形成优势;新兴产业方面,在海洋产业、生物医药、直升机

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动漫创意、软件等方面也已具有规模,其中,享誉国内

外的著名企业就有海尔,海信,青岛啤酒,双星,澳柯玛等,引领了青岛经济的

发展势头,为青岛的商业品牌定位做出了极大地贡献。因此,城市形象的经济感

受系统的构架,关键是要确立城市的经济发展战略,确立城市最为适应的经济运

行的机制和模式。同时,还应该特别注重城市形象产业、城市形象企业和城市形

象产品的开发拓展和宣传推广。特别是城市形象产品的开发,更应尽早、尽快地

列入政府决策的内容,现在许多城市虽然没有直接打出“城市形象产品”的牌子,

但其实际的作用和功效已基本到位。如“青岛啤酒”、“西安杨森”、“上海桑塔那”

等,显然都为各自的城市形象增添了不可磨灭的光彩。

2.3.5 民俗与工艺

自古以来,人们多用“心灵手巧”、“独巨匠心”赞美民间艺人们精美绝伦的

艺术创作和精湛技艺。青岛地区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大自然的美景以及深厚的

文化底蕴赋予了民间艺人丰厚的创作源泉和艺术灵感。民间艺人们通过生活体验,不断挖掘创作素材,并通过不同的材质、形式,勾勒出丰富多彩的图案,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愿望。其中有工巧精致的剪纸、纯朴而雅致的年画、以及源于生活而又富有美感的饽饽榼子、千姿百态的葫芦雕刻等等,可见民间工匠的手艺真令人赞叹叫绝。

3. 青岛城市形象与旅游形象

3.1旅游形象

在城市形象开发规划和宣传的过程中,城市旅游形象的定位和塑造有举

足轻重的作用。城市旅游形象是指公众对某市包括自然风光、人文风情等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在内的旅游资源和精神文化的定位、开发程度、个性风格、发展水平、配套设施建设及发展前景方面的总体印象和综合评价。

城市的旅游形象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城市旅游形象的稳定性。首先,由于地缘关系,城市的旅游项目受到

地理位置、气候因素、人文因素的影响,具有相对稳定性;其次,每个城市都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城市旅游形象一旦成型,在受众心目中的定位和刻板印象就相对固定。

(2)城市旅游形象的综合性。首先,城市旅游形象综合反映城市的特点,

集中体现城市最本质的特色,在内容上要求多层次、全方位描述。其次,旅游形象形成于每个受众的心智中,对城市的亲身体验和道听途说、口碑传播综合起来,构成受众对城市的总体综合印象。

(3)城市旅游形象的可塑性。首先,在受众的长期社会化过程中会接收到

关于某个城市的“原生态”形象,这是第一层次的接触;其次,城市长时间、不间断的形象宣传、公关策划、广告活动形成了受众心中的“模拟形象”。城市本身的宣传以及对受众的广告劝服是形象可塑性的表现。

3.2青岛城市形象与旅游形象的关系

城市旅游或城市形象,单独发展都无法对城市的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城市旅游已然成为一种新型的以城市为目的地的旅游活动,城市经营管理的发展必将带动城市旅游的发展。对旅游城市而言,旅游源于城市,旅游发展受益于城市,随着旅游服务功能的完善和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必将促进城市的发展建设。

3.3“世园外交”对青岛城市形象的提升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以城市为代表的次国家行为体在国际舞台上的身影日渐活跃,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城市外交活动。近几十年以来,各国都积极争办世园会,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主办国可以把自己的产品和技术推向国际市场,发展国际贸易和技术合作,寻求更大发展;二是可以扩大国际交往,提高主办国的国际地位和声望;三是可以开阔眼界,学习别国的先进技术,拓展本国的创造途径;四是带动"促进主办国的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五是可以借举办世园会的商业机会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青岛市获得2014年“世园会”的主办权,这是青岛市继举办2008年奥帆赛之后,规格最高"影响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国际性盛会,同时亦是青岛市开展城市外交活动的难得机遇。我们将以青岛世园会为例,浅析“世园外交”对城市形象提升的效应。

第一,促进青岛对外经济的交往。促进青岛对外经济交往对一个试图建立国际大都市城市来说,世园外交开展的一切活动均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根本目的。青岛市政府为青岛经济的发展,积极利用国内各地的资源,努力挖掘国际资源,通过国际合作以促进本地经济与国际经济的联系,通过谋求国际经济利益来推动青岛经济的发展。

第二,促进青岛文化的传播。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尽管中国各地文化特征不同,但地方政府都热衷于发展国际文化交流。深厚的齐鲁文化底蕴与现代西方文明在青岛交流碰撞,孕育出独特的青岛文化现象。古代青岛,是传统文化重地,近代又成为新儒学研究中心,德国人卫礼贤在青岛设立礼贤书院及尊孔文社,请西方哲学家与中国大儒探讨儒家思想,从新的视角研究儒家思想。青岛以世园会的举办为契机,开展城市外交,有利于构建正面的城市形象,为青岛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第三,促进青岛科技交流与合作。在中国,各城市相继提出建立国际大都市或区域大都市计划后,积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城市和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开展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城市科技外交在以科技论发展的时代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第四,提升青岛国际知名度。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取决于其拥有的经济基础"政治优势和科技水平等等因素,但不能忽视城市知名度的重要作用。城市知名度的基础是城市的综合实力,提高城市的综合实力有利于提升城市的国际知名度。青岛借助世园会开展外交,有利于塑造城市良好形象和提升城市知名度;通过中国进出口商品贸易会为青岛扩大外商直接投资的力度,以经济外交推动城市的知名度。

世园会在为举办城市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成功塑造了城市形象,扩大了城市的

国际影响,并对引发投资高潮"带动产业发展"拉动城市经济"促进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建设体系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4.青岛城市形象战略的实施与运作

城市形象是历史、文化、经济综合发展的结果。从“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到名牌云集的“青岛现象”,青岛的城市形象发生了质的飞跃,青岛在海内外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山东半岛乃至全国极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增长极之一。在新世纪,要深入推进城市经营活动,就必须继续寻求形象定位,通过青岛城市形象战略的实施与运作,打造城市品牌,凸现城市个性,创建城市文明,扩大城市影响,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从而为经济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1)加快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不仅是城市经营中最主要的引资项目,同时也是城市形象最重要的物质载体。这包括稳定的城市能源、科学合理的给排水系统,自动化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安全可靠的城市防灾系统,以绿化系统为主体的接近自然环境的城市生态系统等。不容置疑,这些基础设施的先进与否,对每一个投资者而言都是首先面对的问题,也是影响其投资选择与力度的关键性因素。因而从战略高度出发,多渠道引用资金,加大人力物力投入,以促进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将会对青岛城市形象的整体培育做好前期铺垫。目前,青岛正面临着一个百年不遇的良机, 2008北京奥运会海上项目在青岛的举行,将会给青岛的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一个质的飞跃,这势必为青岛城市形象战略的整体实施创造先机。

(2)科学合理的城市形象定位

经营城市首先必须找准定位。城市经济作为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其准确的定位对城市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定位准确才有针对性,也才有实现的前提基础。城市定位,就是充分挖掘城市的各种资源,按照惟一性、排他性和权威性的原则,找到城市的个性、灵魂与理念,没有理念的城市就很难做到可持续发展。城市的个性越突出,影响的区域就越广,升值的潜力也就越大。对于青岛市而言,在新一轮的竞争中,面临着在全国众多城市中形成自己的定位和形象塑造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把城市的综合实力整合起来,从而形成最大的包容力和竞争力,实现经济文化的更大突破,并在真正意义上推进城市经营的步伐。为此青岛应致力于以最精练的语言,准确概括出自己的定位,提出响亮口号,把青岛推出去,让世界了解青岛,记住青岛。

(3)全面到位的城市形象设计

由于城市形象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在城市形象的塑造中,根据城市的性质、区位、发展历

史、自然条件、体制等有形和无形资源,对城市形象进行设计,这是塑造城市品牌形象的基础。首先,青岛作为“山海城”浑然一体的城市,无论在规划还是建设上都应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三者只有充分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青岛的独特优势;如果分裂开来,优势就可能成为劣势。因而要充分利用好青岛优美的海岸线和海岛,发展高起点的海洋生态和休闲度假产业,特别是借助2008北京奥运青岛帆船比赛的东风,将青岛建设成为一个闻名于世的国际旅游城市。其次,青岛又是中国名牌企业最多、最响的城市,是青岛的又一魅力所在。通过经营城市,促进城市品牌向品牌城市的成功转型,借此打造富于竞争力的城市形象是青岛城市形象设计中的又一亮点。最后,充分发挥青岛作为国际会展中心的优势地位,将已有名牌效应的青岛国际啤酒节、青岛海洋节和中国国际电子家电博览会等做成中国第一,乃至世界闻名,同样是开发青岛城市形象潜力的重要砝码。我们相信,通过以上青岛城市形象的综合实施将会更为有利地提升青岛的城市形象。

(4)着重提高市民的整体素质

城市最佳形象的构建和管理要依靠百万市民。市民的文明与道德、团结与力量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力量源泉。市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不仅有助于城市精神文明的建设,有助于良好社会治安环境的保持,而且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将有力地增强投资主体的投资信心,推动城市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为此,政府机关应密切与市民的联系,加强市民与城市管理部门的信息沟通,使市民更加真实地了解市情,热爱城市、建设城市,进一步增强市民的主人翁责任感,提高市民的凝聚力。

(5)加快实施名牌战略

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在国内外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是塑造良好城市形象的突破口和最佳途径。可以说,一个城市的名牌越多,这个城市的民族工业就越发达,经济地位就越高,辐射力与影响力就越强,国际化水平就越高。青岛在这方面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名牌企业及优秀的企业家队伍已成为青岛最具有价值的形象和竞争要素。尤其是家电行业,有关人士认为,青岛家电产业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整个家电产业的领头羊,这是青岛独有的优势。这种优势将进一步吸引国际跨国公司与青岛展开合作,从而更加突出青岛的产业实力和竞争力。因而未来时期,加快实施青岛的名牌工程,借以优化城市产业结构,经营城市品牌,提高城市价值,将是青岛城市形象战略实施的重中之重。

(6)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媒介宣传城市形象

城市形象的创立,除了城市本身要具有良好的发展品质外,也应当像对待企业发展一样,对城市进行营销。“酒香也怕巷子深”,特别是在一个竞争不断加剧的时代,为了吸引投资,

城市也必须利用各种形式进行立体的宣传,如通过电视、广播、户外广告、因特网、城市标徽、城市文化、城市企业形象等给大众一种独特、清晰、明确、美好的印象。对青岛而言,奥运伙伴城市的地位是宣传促销青岛城市形象的重要契机。要把筹办奥运与实施城市形象战略相结合。在筹办奥运期间除积极改善城市硬环境外,要特别重视软环境建设,健全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改变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尽快建立城市形象对外宣传机构,精心设计、适时导入、全面实施城市形象战略和城市促销策略,进一步提升青岛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对世界范围的人才、资金等各种生产要素的吸引力。

5.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青岛城市规划(2006-2020)

青岛新城市规划 青岛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 2050年,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当时发达国家水平 凝聚了大批城市规划设计师历时5年智慧与心血的青岛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开始向市民公示。规划显示,到2020年,青岛将成为拥有近1200万人口,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约5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将近54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8平方米,城镇化水平达到77.8%的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到2050年,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当时发达国家水平。

扩容:七镇及胶南市区纳入新规划 本次规划,将区域研究范围扩大至整个山东半岛。市域为青岛市行政辖区,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由中心城区、胶州市的营海等环胶州湾地区,以及滨海公路沿线的胶南城区和琅琊、泊里、鳌山卫、温泉、田横、王村、丰城7镇组成,总面积约2870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由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崂山、城阳、黄岛7区组成,总面积1408平方公里。 与《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相比,新增了一市七镇,新增面积约870平方公里,总规划面积达到2870平方公里。 城市框架:青岛、黄岛、红岛、崂山“一主三辅” 规划确立了“依托主城、拥湾发展、组团布局、轴向辐射”的全新空间发展战略,积极构建青岛、黄岛、红岛、崂山“一主三辅”的现代化城市框架,以强化主城的内涵式发展、稳步提升老城区功能、有序推进新城区建设为目标,以改造和提升青岛主中心、崂山及黄岛副中心为重点,全面增强主城的综合实力,提升主城的辐射和带动能力。 2020年人口1200万 2050年经济达发达国城市水平 本次规划勾画出一幅宏大绚丽的未来城市蓝图:到2020年,青岛将成为拥有近1200万人口、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将近540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到77.8%的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到2050年,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当时发达国家水平。 跨海大桥引桥

兰州城市形象标志

兰州城市形象标志 5月23日,酝酿已久的兰州城市形象标志正式向全社会发布。同时,兰州城市形象宣传语“黄河之都金城兰州”一并发布。新的城市标志,将承载让兰州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兰州的符号意义,在整个城市发展中发挥特殊的作用。 兰州城市形象标志,巧妙使用了既有中国书法韵味、又富有现代气息,构成了“兰”字的基本造型。三大笔触分别运用蓝、黄、绿三色,分别代表了蓝天、黄河和绿地,并象征着天、地、人的和谐,展示了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新兰州。其中,代表黄河的黄色居中,是兰州两山夹一河地貌的奔放写意,而嵌入三大笔触的黄河母亲雕像,凸显了兰州作为黄河之都的重要地位,大大提高了标志之于兰州的识别度和唯一性。雕塑底座被处理成奔流向前的波涛,象征着黄河东进、发展西进。在标志笔刷中融汇的马家窑纹饰突出了黄河文明,强化了视觉审美,标志最下部是“中国兰州”的手写书法字体。 标志释义 1.三色笔触写意流畅,即有中国书法韵味又富现代气息,构成了“兰”字的基本造型。 2.三大笔触,分别运用蓝、黄、绿三色,色彩醒目,寓意丰富;分别代表经济、文化和生态,体现了兰州作为甘肃省会城市的首位度,同时蓝、黄、绿三种颜色又分别代表了蓝天、黄河和绿地,并象征着天、地、人的和谐。 3.代表黄河的黄色居中,是兰州两山夹一河地貌的形象写意,体现了兰州作为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的独特性。 4.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华夏文明的渊源地。将驰名中外“黄河母亲”雕塑嵌入三大笔触,凸显了兰州作为黄河之都的独特地位,大大提高了标志的识别度和唯一性。 5.在设计细节处理上,将“黄河母亲”雕塑的底座处理成奔流向前的波涛,融汇、链接马家窑纹饰,既突出了黄河文明又体现了兰州特色马家窑文化,令标志在粗犷中不失细腻和流畅,加强了视觉审美。 6.标志整体大气又不失现代感,将兰州的城市特点和“黄河之都金城兰州”的城市形象定位融为一体,必将让跨越发展中的兰州城市形象在国内外脱颖而出、引领风标! 附:黄河母亲资料

《比的意义》公开课教学设计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这节课要研究什么吗?(比) 在学习本节课的比,我先了解下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或者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比”呢?或者你对比有什么问题?谁来说一说,或者问问题?(比赛进球3;0,谁比谁多,比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出示例1图表: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今天我们就带着大家的问题进入到我们今天的学习中,我们先看这图表,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预设情况: (1)张丽到学校的时间比李兰多多少?5-4 (2)李兰比张丽少多少米?5-4 (3)张丽用的时间是李兰的几倍?5÷4=5/4 (4)李兰用的时间是张丽的几分之几?4÷5 2.揭题:同学们我们以前学习的倍数关系可以用除法表示或分数表示,那今天我们还可以用比来表示他们的关系。(板书课题:比的意义) 三、探究新知,理解比的意义 (一)同类量的比 师:刚才我们用“5÷4”表示张丽用的时间是李兰的5/4倍,可以说成张丽和李兰所用时间的比是5比4。同学们,我们从中就可以看出5÷4可以写成5比4。 那么,4÷5表示李兰用的时间是张丽的几分之几,怎样用比表示它们的关系呢?(可以说李兰和张丽所用的时间比是4比5。)我们这里还可以看出4/5可以写成4比5。 2、教师提问:5分钟、4分钟都表示什么?(时间) 教师小结:5分钟、4分钟都表示时间,它们是同一种量,我们就说这两个数量的比是同类量的比。

3、我们给的信息当中你还能找出同类量的比吗?(完成“试一试”前面三个问题) (二)不同类量的比 提问:观察“试一试”中最后的一个问题? 1、需求的是什么?(速度) 2、谁和谁进行比较?(路程和时间) 3、谁除以谁?(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4、路程除以时间可以说成什么?(可以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 5、路程和时间是同一类量吗?(不是) 6、不同类量比的结果是什么?(产生一个新的量:速度) 小结:两个数量的比可以是同类量的比,也可以是不同类量的比。 (三)比较分析 1.观察比较。 师:观察这四个比,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发现相同点:这三个比都表示相除的关系,但前两个比中两个量都表示时间或路程,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量;第三个比中的两个量,一个表示路程,一个表示时间,是不同类量,不同类量的比可以表示一个新的量。) 师:想一想,路程与时间的比可以表示哪个量?(速度) 2.归纳:观察上面这些例子,你能试着概括什么叫比吗?自说,同桌互议。(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师板书) 教师小结:我们把除法形式,可以说成两个数的比,所以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3.将例题“比”改写成‘:’。 【设计意图】在比较分析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比”和除法的联系,加深对同类量与不同类量比的意义的理解,对比的概念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 四、自主学习,掌握比的相关知识 (一)深化理解 1.自学比的相关知识 师:关于“比”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自学完成答题卡。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怎样求一个比的比值呢?

成都市万兴环保发电厂(垃圾发电)环境影响评价补充报告简本

成都市万兴环保发电厂环境影响评价补充报告简本 一、建设项目概况 1.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 项目名称:成都市万兴环保发电厂环境影响评价补充报告 建设地点:龙泉驿区洛带镇万兴乡鲤鱼村四组(距离原拟建地址西北面400m)。 项目业主:成都市兴蓉再生能源有限公司 建设性质:新建 2.建设项目内容及生产工艺 (1)建设规模 项目处理城市生活垃圾2400t/d,全年约为87.6万t,采用焚烧处理工艺,配套装机容量2x25MW。预计投产日期2015年,服务年限25年。 (2) 建设内容及项目组成 项目总建筑面积44005m2,主要建设内容为:生产区(包括焚烧厂房、汽机房及主控楼)、污水处理区、调压站、供排水系统、厂外取水管、天然气管网、员工宿舍、办公楼、食堂及其它公用辅助设施等。 (3) 工程投资 成都市万兴环保发电厂估算总投资117291.86万元,其中全厂环保投资总计19248.86万元。 (4) 建设周期 本工程建设期2年,2013年~2015年。 (5) 生产工艺 采用焚烧处理工艺。

(6) 工程特性表 垃圾焚烧系统主要性能参数表 3.建设项目选与相关政策符合性 该项目属于国家发展改革委第21号令公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款的的决定》中鼓励类20条“城镇垃圾及其他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工程”。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发改环资[2006]1864号)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建城[2006]120号)中相关规定。 本项目符合国家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发〔2006〕82号《关于加强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国家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环发〔2008〕82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质发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导学案

课题:《比的意义》NO.3-6 班级姓名小组小组评价 学习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分数、除法和比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求比值和比的未知项的方法。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培养迁移、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普遍联系。 3、激情投入,阳光展示,全力以赴,做最好的自己。 重点:分数、除法、比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难点:理解求比值和比的未知项的方法。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先由学生自学课本,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能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分数、除法和比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求比值和比的未知项的方法。并独立完成导学案,然后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让同学们进行展示,小组间互相点评,对于有疑问的题目教师点拨、拓展。 一、自主学习: 1、自学课本P43-P44页 2、填空。 1)、比的书写符号是()叫做()。 2)、10比15写作()或()。 3)、35:21读作()。 4)、比的各部分名称。 5)、在两个数的比中,()叫做比的前项。()叫做比的后项。 6)、()叫做比值。 二、合作探究: 例1、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0:5 :4 0.3:0.5 小结:1)、求两个数比的比值的方法就是:

2)、比值可以用()、()或()表示。例2、讨论比和比值的区别和联系。 例3、讨论比和分数、除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例4、求比中未知项的方法 ():8=2 15:()= 要点提示;已知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中的任意两项,都可以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来求出第三项。 三、学以致用: 1、读一读,写一写。 5:3 读作: 10:11读作: 35比36写作: 55比39写作: 2、想一想,填一填。 1)、7比4记作(),7是比的(),4是比的(),写成分数形式是()。 2)、比和分数相比,()相当于分数的分子,()相当于分数的分母,()相当于分数值。 3)、0.3= =():() 4)、甲是乙的5倍,甲和乙的比值是(),乙和甲的比值是()。 5)、爸爸今年36岁,小红7岁,今年爸爸与小红年龄的比是():(),比值是();今年小红与爸爸年龄的比是():()比值是()。 6)、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猎豹的速度是每小时96千米,猎豹与汽车速度的比是():(),比值是()。 7)、修一条公路,甲队18天修了1620米,乙队10天修了1000米,甲队与乙队所修路程的比是():(),比值是();所 用时间比是():(),比值是()。

电子元件生产环评报告补充

1 变更内容介绍 1.1 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 本项目工艺不发生变化,变化的是工艺设备和生产原料,变更后,产品规模、种类、规格均不发生变化,产品质量提高。本项目年产晶体管和双列直插式元器件8亿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汽车、电玩、电脑、照明、仪器仪表等行业。采用纸箱进行包装销往北京、宁波、韩国等地。 本项目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见表1。 表1 产品方案及生产规模 (亿支/a) 序号产品名称规格标准数量 1 晶体管TO-92系列:TO-92、TO-92S、TO-92L; TO-251、TO-252、TO-126、TO-220 SJ/T 10150-91、 YS/T 678-2008、 SJ/T 11126-1997、 SJ 3262-89、 SJ/T 11363-2006 6 2 双列直插 式元器件 DIP8 2合计8 本项目产品分别执行以下标准: SJ/T 10150-91《电子器件图形库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图形》;YS/T 678-2008《半导体器件键合用铜丝》; SJ/T 11126-1997《电子器件用酚醛系包封材料》; SJ 3262-89《电子件包封材料通用技术条件》; SJ/T 11363-2006《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

1.2 车间布置调整介绍 由于泽华电子引进2条全自动一体化电镀锡生产线,取代原有人工操 作,建成后,为更好的提高生产效率,对车间布置进行调整。原环评中电1#楼1F电镀锡间与切中筋间合并为电镀锡间,2F仓库改为本成品堆放区、自动测试和粘片、键合间、包装间、打字间、改为仓库;2#楼1F粘片、键合间改为切中筋、打印间、动力间改为仓库、包封间和仓库合并为包封间,2F测试、打字、编带间改为粘片、键合间,仓库改为维修间,3F会议室改为包装间、仓库改为底筋间、右侧仓库改为测试、编带间。详见图 车间平面布置图1-1和1-2。 根据现有情况,对泽华电子主体、公用和辅助工程重新核实,相关变化可见表2。 表2 项目组成 序工程 类别 环评内容变更后 1 主体 工程 电子元件生产线一套,年产电子元件8亿只。未变化划片间1#楼1F,将晶圆处理成独立芯片未变化 粘片、键 合间 1#楼1F,1#楼2F,2#楼1F,将芯片装到引线框上, 并用铜丝焊接 1#楼1F,2# 楼2F 塑封间1#楼1F,将框架用塑封料包裹起来2#楼1F 去溢料间 1#楼1F,2#楼1F,去除塑封料上的溢料、毛刺、 飞边 未变化电镀锡间1#楼1F,在工件上镀锡,防止锈蚀,提高易焊性未变化 切中筋间1#楼1F,2#楼2F,切除工件中间部位横筋2#楼1F 切底筋间1#楼2F,2#楼2F,将工件分开,形成独立产品2#楼3F 2 辅助 工程 给排水 给水由向阳工业集中区供给,年用水量13920m3, 其中生产用水12780m3/a,生活用水1140m3/a; 产生废水经厂区内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排入辽 阳县污水处理厂,年排放量7600m3/a; 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辽阳县污水处理 未变化

最新中国各大城市形象标识(logo)案例

城 市 文化背景设计元素色彩运用LOGO释义宣传口号Logo 东莞 1、东 莞是广东 历史文化 名城,是岭 南文明的 重要发源 地、中国近 代史的开 篇地和改 革开放的 先行地,也 是是著名 的侨乡。2、 以莞 香花作为 核心设计 元素。1、 反映东莞 独有特色。 2、寓意东 莞发展轨 迹。3、符 合莞人气 质。4、体 现莞人精 神。5、代 以绿、蓝、 红、橙四种颜 色作为东莞城 市的主色彩。 绿色表明东莞 是一个宜居的 绿色生态城 市。蓝色体现 “海纳百川” 的城市精神, 也表达东莞经 济社会双转 型、推动自主 该标识以东莞特有的 莞香花为核心设计元素,花 簇的组合形式和五花瓣的 造型充分体现了莞香花的 特征;花瓣造型在莞香花清 新柔美的基础上进行了突 破,糅合了“东莞”及其拼 音字母“Donggua n”等设计元素,造型刚柔 并济、充分张力,寓意东莞 的多元发展和无限活力。 东莞城市标识设计以 “每天 绽放新精彩” 以“活力”为 核心价值进 行创作,活力 东莞,充满活 力,活力每一 天,绽放活力 每一天,每天 绽放活力,每 天绽放精彩, 每天绽放新 精彩。语言富 1

2

杭州 1、杭 州是我国 东南沿海 开发开放 的重要窗 口。也是中 国最著名 的风景旅 游城市之 一。包括西 湖这样的 世界遗产 2、七大古 都之一,文 化底蕴深 1、以 汉字“杭” 的篆书进 行演变,将 城市名称 与视觉形 式合二为 一。2、强 调江南建 筑元素,微 妙地传达 了城市、航 船、建筑、 园林、拱 桥、水等特 以中国传 统山水画的青 绿色作为其标 准色,表达了 杭州优美的自 然人文环境特 征和山水景观 的灵秀气质。 杭州的城标,历史文化 与现代时尚相结合,地域特 色和国际潮流相结合,抽象 符号和现实形象相结合,直 观美感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体现“生活品质”城市发展 核心理念,体现“精致和谐、 大气开放”城市人文精神, 体现“生活品质之城”城市 品牌。 标志整体像航船, 运用江南建筑中具有标志 性的翘屋角与圆拱门作为 表现形式,体现了杭州的地 域特征。微妙地传达了城 “生活 品质之城” 1、在杭州方 言中,“生活” 既包括日常 生活,又包括 工作创业, “生活品质” 也是创业品 质、工作品 质。2、“生活 品质之城”中 的“之”可以 理解为“之 江”,把杭州 3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案)教学设计

第4单元比 第1课时比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材48、49页及练习十一的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 2.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3.理解并灵活掌握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过程与方法: 培养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表达等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比的意义 难点: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 【导学过程】: 【自主预习】 1.分数和除法有什么联系? 2.除数能否为零?分数的分母能否为零? 3、自学教材43、44页的内容并回答问题。 (1)什么是比?比是什么?什么叫比?谁和谁比? (2)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15÷10求的是什么?是这面旗的什么和什么比较? 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长和宽比也就是几和几比? 【新知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1、用除法可以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也就是说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或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两个量的比。 2、一辆汽车2小时行90千米 这里已知哪两个数量?可以求出哪个数量?怎样求? 说明:90÷2=45(千米)用除法求出了这辆车的速度,它表示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我们还可以用()来表示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把它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是()比()。 90÷2表示什么?还可以怎么说? 3、讨论①除法中的运算符号是“除号”,表示比的符号是什么呢?写作什么? ②5比3写作什么?各部分的名知称是什么? ③试写3比5、90比2,并说出比的前项、后项。 ④比的前项和后项之间有什么关系?(相除的关系) ⑤什么是比值?如何求?比值可以是什么数? 4、我们在写比时,要注意谁和谁比,谁是比的前项,谁是比的后项,次序不能颠倒。 2、求比值的方法是:用()除以()所得的商是(),它可以是(),也可以是(),还可以是()。 3、观察,你能发现比、除法、分数三者之间的联系吗?

浅谈青岛城市的规划与发展

浅谈青岛城市的规划与发展 摘要现代城市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突出改善民生,注重社会公平,让全体市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全面发展。青岛市在获得第一批全国文明城市后,创城已经成为青岛市一直以来的目标。青岛市规划确定“依托主城、拥湾发展、组团布局、轴向辐射”的空间发展战略。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科学发展 前言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市域空间发展战略图规划显示,到2020年,青岛将成为拥有近1200万人口,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约5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将近54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8平方米,城镇化水平达到77.8%的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到2050年,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当时发达国家水平。本次规划,将区域研究范围扩大至整个山东半岛。市域为青岛市行政辖区,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计划,是城市建设的综合间署,也是城市建设的管理依据,它与很多学科密切相关。近年来,由于环境保护规划没有与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同步落实,使城市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城市环境不能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因此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规划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一、青岛城市的规划 1、依托主城 主城,即青岛市的中心城区,是青岛市行政中心,是青岛市文化教育、科技研发、金融商贸、商务会展、旅游度假、产业综合服务等城市功能的聚集区,是青岛市未来发展的重要依托,积极构建“青岛、黄岛、红岛、崂山一主三辅”的现代化城市框架。规划以强化主城的内涵式发展、稳步提升老城区功能、有序推进新城区建设为目标,在改造和提升青岛主中心、发展崂山及黄岛。全面增强主城的综合实力,提升主城的辐射和带动能力;加快完善道路交通网络城乡规划。以提升城市功能、美化城市景观、完善设施配套、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大城市的发展带动小城市的发展,实现共同发展,也满足当前国情的需要。 2、拥湾发展 全面贯彻“环湾保护”的理念,以胶州湾为生态保护核心,以崂山风景名胜区、小珠山风景名胜区为生态保护重点,科学规划利用并有效保护好胶州湾的生态岸线与港口岸线,合理有序的引导工业岸线转换为城市经济与生活岸线,确保环胶州湾地区的生态安全。 坚持生态优先。统筹考虑生产、生活需求与资源承载和生态环境保护,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容量相适应,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引导城市空间拓展,重点强化环胶州湾地区团岛-老港区、四方李沧西部地区、临空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胶州沿海地区、红石崖地区、石化产业区、前湾港地区、海西湾地区等中心组团的分工合作与协调发展,切实增强环胶州湾地区的综合竞争实力和对外辐射能力。依托环胶州湾地区,积极辐射和带动外围地区,构建以环胶州湾地区为核心圈层,以即墨、胶州、胶南为内圈层,以莱西、平度及邻近区域为外圈层的多圈层拥湾发展格局,积极促进各圈层的合理分工与有机协作。 3、组团布局 严格保护海湾、山体、河流、湿地等自然生态地区,有效保护和控制农业生态地区及各类重大市政、交通走廊,合理控制城镇发展规模,严禁城镇空间的随意扩张和无序蔓延。依托综合交通走廊,着重强化城镇的集聚化、紧凑型发展,积极完善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职能结构,全面推进青岛市各规模等级城镇的组团式布局、网络化发展。重点建设中心城区和胶南、胶州、即墨城区以及外围的平度城区、莱西城区,科学规划建设滨海沿线的琅琊组团、鳌山组团、田横组团,合理引导城镇组团的有序发展,积极发展重点镇。 4、轴向辐射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江苏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江苏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 2010年5月1 日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1 评价目的---------------------------------------------- -------1-1 1.2 编制依据-----------------------------------------------------1-1 1.3 评价采用的标准-----------------------------------------------1-2 1.3.1 环境质量标准--------------------------------------------------------1-2 1.3.2 污染物排放标准------------------------------------------------------1-2 1.4 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1-3 1.4.1 评价工作等级--------------------------------------------------------1-4 1.4.2 评价范围------------------------------------------------------------1-4 1.4.3评价因子-------------------------------------------------------------1-4 1.5 控制污染与环境保护目标表-------------------------------------1-4 1.6 评价内容与评价重点 ------------------------------------------1-5 第二章建设项目概况 2.1 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2-0 2.2 项目规模及总投资---------------------------------------------2-0 2.3 生产工艺方法-------------------------------------------------2-0 2.4 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2-0 第三章工程分析 3.1 生产工艺流程简介---------------------------------------------3-1 3.2 主要原辅材料用料---------------------------------------------3-1 3.3 主要工艺设备-------------------------------------------------3-2 3.4 公用工程-----------------------------------------------------3-2 3.4.1 供汽----------------------------------------------------------------3-2 3.4.2 给排水情况----------------------------------------------------------3-3 3.5 污染物排放情况及其控制措施-----------------------------------3-4 3.5.1 废气----------------------------------------------------------------3-4 3.5.2 废水----------------------------------------------------------------3-5

杭州市第二工业固废处置中心项目(一期)环境影响评价补充报告

杭州市第二工业固废处置中心项目(一期)环境影响评价补充报告 浙江环科环境咨询有限公司 Zhejiang Huanke Environment Consultancy Co., Ltd. 国环评证:甲字第2003号 二○一五年八月

目录 1 前言..................................................................................................................... - 1 - 2 项目概况 ............................................................................................................ - 2 - 3 项目允许接纳废物类别分析 ............................................................................ - 5 - 3.1 本项目处理处置设施特点 ..................................................................... - 5 - 3.2 本项目允许接纳废物类别分析 ............................................................. - 5 - 3.3 建议........................................................................................................ - 10 -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花溪大学城贵州师范大学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指导老师: XXXX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践课程:________ 环境影响评价 _________________ 专业:XXXXXXXXXXXXXXXXXXXX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成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刖言 建设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大学城对发展贵州人才基地有一定的建设意义, 花溪大学城的建设主要以各高校狙击为主要目标。开展人才培养基地,提高贵州省教育素质质量。 建设项目投入巨大,最终还是希望给予学生一个好的学习环境。目前,花溪大学城还在建设之中,我们本次对贵州师范大学的正在建设中项目进行了调查,并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拉简单的评估。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施行) (4)《中华人民共

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稿,2005年4月1日施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稿,2008年6 月1 日施行)(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修订稿,2011年3 月1 日施行)(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订稿,2004年8 月28 日施行)(8)《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 月1 日施行) (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 月18日施行,国务院第253 号令) (1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年10月1 日施行,环境保护部令第2 号) (11)《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贵州省人大常委会,2009年6 月1 日(12)《贵阳市水污染防治规定》2009 年7 月 (13)《贵阳市大气污染防治办法》2005年11月 (14)《贵阳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定》1997年10月技术导则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 )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2008 )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 2.3-93 )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 2.4-2009 )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 19-2011)

城市标志

成都★★★★ 成都城市形象标识由核心图案“太阳神鸟”、“成都”中英文标准字组合而成。 首先,“太阳神鸟”金饰,出自于3000年前的古蜀先民之手,历史文化感强,具有唯一性,是代表成都灿烂文明的瑰宝,是成都建设国际知名文化之都的优越本底。 其次,“太阳神鸟”金饰图案已有较高的知名度,传播价值高。 再次,图案中独具包容性的环形与不断围绕圆心旋转的太阳,符合成都作为中国西部特大中心城市、西部大开发引擎城市,开放包容、活力无限的城市特质。 重庆★★★★ 该标识展现了重庆“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突出重庆的“巴渝文化”。 红色代表刚强,黄色代表这个城市的时尚。“人人重庆”,两个欢乐喜悦的人,组成一个“庆”字,道出重庆市名称的历史由来。标志以“人”为主要视觉元素,展现重庆“ 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传递出重庆人“广”“大”的开放胸怀,和“双人成庆”,祝愿美好吉祥的寓意,又如两人携手并进、迎接未来。“激情重庆” ,“激情”是最能代表重庆个性特征的独特资源。

杭州★★★★★ 标识以汉字“杭”的篆书进行演变,将城市名称与视觉形式合二为一。强调江南建筑元素,微妙地传达了城市、航船、建筑、园林、拱桥、水等特征。以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青绿色作为其标准色,表达了杭州优美的自然人文环境特征和山水景观的灵秀气质。 杭州的城标,历史文化与现代时尚相结合,地域特色和国际潮流相结合,抽象符号和现实形象相结合,直观美感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体现“生活品质”的城市发展核心理念,体现“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城市人文精神,体现“生活品质之城”的城市品牌。 标识整体像航船,运用江南建筑中标志性的翘屋角与圆拱门作为表现形式,体现了杭州的地域特征。 桂林★ 标识将桂林的山与水与篆书“印”字巧妙结合,高度突出印象桂林的特点。中国的山水文化看桂林,因为它承载着诸多的人文内涵,如有诗情画意田园风光,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称赞人间圣地非桂林莫属,桂林印是人文的承载体,展现桂林的千年文化修养。一方印赋予了山水灵魂,一方印,让世界了解了桂林文化。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导学案

第1课时比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 2.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3.理解并灵活掌握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过程与方法: 培养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表达等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比的意义 难点: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 【自主预习】 1.分数和除法有什么联系? 2.除数能否为零?分数的分母能否为零? 3、自学教材43、44页的内容并回答问题。 (1)什么是比?比是什么?什么叫比?谁和谁比? (2)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15÷10求的是什么?是这面旗的什么和什么比较? 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长和宽比也就是几和几比?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先由学生自学课本P48-P49页,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能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分数、除法和比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求比值和比的未知项的方法。并独立完成导学案,带★的题可选做。 一、自主学习:自学课本P48-P49页,独立完成下面的练习。 1、比的定义:两个数()又叫做两个数的()。 2、10比15写作()或()。 3、35:21读作()。 4、自学后标出比的各部分名称。 15 :10 =15 ÷10 =3 2 ︱︱︱︱ ()()()() 5、在两个数的比中,()叫做比的前项。()叫做比的后项。 6、()叫做比值。 二、合作探究: 例1、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0:5 0.8 :4 0.3:0.5

小结:1)、求两个数比的比值的方法就是: 2)、比值可以用()、()或()表示。例2、讨论比和比值的区别和联系。(请举出具体的实例说明) 例3、讨论: ①比和分数、除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②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为什么? 例4、求比中未知项的方法。(在组织内说一说解决此题的依据是什么,再总结方法) ():8=2 15:()= 1 3 小结:求比中未知项的方法 三、学以致用,过关检测: 1、读一读,写一写。 5:3 读作:35比36写作: 2、想一想,填一填。 1)、7比4记作(),7是比的(),4是比的(),写成分数形式是()。 2)、比和分数相比,()相当于分数的分子,()相当于分数的分母,()相当于分数值。

青岛城市环境分析

青岛城市环境分析 5城市环境分析 5.1城市概况: ⑴地理位置 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位于东经119°30'~121°00',北纬35°35'~37°09'。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 ⑵行政区域 全市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含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崂山、城阳、黄岛七区)1102平方公里,所辖胶州、胶南、即墨、平度、莱西五市9552平方公里 ⑶城市人口 常住总人口845.61万人、户籍总人口761.56万人,其中市区常住人口 347.45 万人、户籍人口276.25万人。 ⑷海岸(岛)基本情况 青岛的大陆海岸线长730.64公里,加上所属海岛的岸线,全市海岸线总长862.64公里。 现有海岛69个,总面积为21.1平方公里,岸线总长132公里。绝大多数海岛距离大陆不超过20公里,最远的千里岩岛,距陆地约64公里。 在这69个海岛中,只有10个海岛有固定居民。

5.2城市规划 5.21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 根据《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显示,到2020年,青岛人口将达到1200万,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约5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将近54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8平方米;到2050年,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当时发达国家水平。 5.22城市规模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将区域研究范围扩大至整个山东半岛。 市域为青岛市行政辖区,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由中心城区、胶州市的营海等环胶州湾地区,以及滨海公路沿线的胶南城区和琅琊、泊里、鳌山卫、温泉、田横、王村、丰城7镇组成,总面积约2870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由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崂山、城阳、黄岛7区组成,总面积1408平方公里。与《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相比,新增了一市七镇,新增面积约870平方公里,总规划面积达到2870平方公里。 5.23城市功能结构、布局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确立了“依托主城、拥湾发展、组团布局、轴向辐射”的全新空间发展战略,积极构建青岛、黄岛、红岛、崂山“一主三辅”的现代化城市框架,以强化主城的内涵式发展、稳步提升老城区功能、有序推进新城区建设为目标,以改造和提升青岛主中心、崂山及黄岛副中心为重点,全面增强主城的综合实力,提升主城的辐射和带动能力。 5.24空间发展战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徐州市年产130万吨捣固焦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项目名称:中国矿业大学污水处理厂改造项目 建设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目录 1.总论 (1) 1.1编制依据 (1) 1.2评价原则 (1) 1.3评价等级 (2) 1.4评价标准 (3) 1.5评价范围 (6) 2.区域概况 (6) 2.1地理位置 (6) 2.2自然环境概况 (6) 2.3社会环境概况 (6) 2.4环境质量现状 (6) 3.工程分析 (8) 3.1现有工程分析 (8) 3.2拟建工程分析 (14) 3.3主要污染物排放及防治措施 (21) 4.污染物防治措施及其可行性 (27) 4.1施工期污染防治 (27) 4.2拟建工程污染防治措施 (27) 4.3非正常排污措施可行性 (34) 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7) 5.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7) 5.2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0) 5.3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1) 5.4固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2) 6.清洁生产分析 (42) 6.1工艺的先进性 (42) 6.2污染物控制措施 (45) 6.3焦化行业清洁生产标准 (46) 7.污染物排放总量分析 (47) 7.1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 (47) 7.2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原则 (48)

7.3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48) 8.公众参与 (48) 8.1公众参与原则和方法 (48) 8.2调查内容 (49) 9.结论与建议 (50) 9.2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50) 9.3环境影响评价建议 (50)

环境影响评价试卷及答案和补充

环境影响评价 一、名词解释: 1、环境影响: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2、水体自净: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首先被稀释,随后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转化,使污染物浓度降低、性质发生变化,水体自然地恢复原样的过程。 3、大气污染:大气中污染物或由它转化成的二次污染物的浓度达到了有害程度的现象。 4、环境容量:是指在一定行政区域内,为达到环境目标值,在特定的产业结构和污染源分布条件下,根据该区域的自然净化能力,所能承受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5、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二、填空题: 1、环境影响的分类按影响的来源可分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积影响。 2、生态环境影响的补偿有就地补偿和异地补偿两种形式。 3、我国的环境标准分为国家级和地方级。 4、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可分为工作程序和管理程序,经常用工作程序来表示。 5、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遥感方法。 6、水体污染源分为两大类: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7、对于一、二、三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边长一般分别不应小于16~20Km 、10~14Km 、4~6Km 。对于一、二、三级评价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边长一般分别不应小于8~30Km 、2~8Km 、1~2Km 。 四、简答题: 1、中国环境影响影响评价制度有哪些特点? 答:(1)具有法律强制性。(2)纳入基本建设程序。(3)评价对象偏重于工程建设项目。(4)分类管理。(5)评价资格实行审核认定制。 2、简述环评报告书的主要内容。 答:根据环境和工程的特点及评价工作等级,选择下列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编制:(1)总则(2)建设项目概况(3)工程分析( 4)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5)环境影响预测(6)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7)环境保护措施的评述及技术经济论证(8)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9)环境监测制度及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的建议(10)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3、在工程分析中“两本帐”、“三本帐”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两本账: (1)一个是工程自身的污染物产生量;(2)另一本则是按治理规划和评价规定措施实施后能够实现的污染物削减量。两本账之差才是评价需要的污染物量终排放量。 三本账:(1)迁扩建与技术改造前现有的污染物实际排放量。这部分现有污染物源强可根据原环评报告书、项目竣工验收报告、环保监测部门例行监测资料核算,也可根据实际生产规模和原辅材料消耗量衡算,必要时也可进行污染源现场监测。(2)迁扩建与技术改造项目按计划实施的自身污染物产生量。(3)实施治理措施和评价规定措施历能够实现的污染削减量。三本账之代数和方可作为评价所需的最终排故量。 4、水环境影响评价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等级是如何确定的? 答:水环境影响评价评价等级是《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根据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受纳水域的规模以及水质要求,将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分为一、二、三级。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据:1. 污水排放量:不包括间接冷却水、循环水及清净下水。2. 污染物分类:持久性、非持久性、酸碱、热污染。3. 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复杂(污染物>=3,需预测的水质参数>10 );中等(=2,需预测的水质参数<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