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运动员不可能在全年始终都保持着最佳的竞技状态

为什么运动员不可能在全年始终都保持着最佳的竞技状态
为什么运动员不可能在全年始终都保持着最佳的竞技状态

为什么运动员不可能在全年始终都保持着最佳的竞技状态

孙博文2010212034

最佳竞技状态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充分调动自身的运动潜力,发挥最佳竞技水平,其竞技状态达到极致的一种状态。运动员竞技状态与运动竞赛成绩有着直接的联系,调整好运动员的竞技状态是取得比赛优异成绩的重要环节。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的最佳竞技状态,是教练员精心培养和调适的结果。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是由运动员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和客观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运动员的生理状态亦会影响到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例如,经常性的睡眠不足、饮食不定时、吸烟、酗酒、自行作指定以外的训练等,都可能会降低运动员常规训练的恢复速度,从而对竞技状态产生不利的影响。

运动员的心里状态也会影响到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运动员对家庭、教练员、同事、朋友、学业、工作等的不满,也会导致训练或比赛成绩不理想;对于那些参与存在着危险性比赛的运动员,害怕受伤可发生事故的想法,也会使运动员的自我控制能力下降,影响运动成绩。

教练员的训练方法也会影响到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如连续多日承受定量负荷,机体会从明显疲劳、肌肉酸疼到逐渐变得轻松愉快,这就是适应过程。然而机体承受负荷是有限度的,过度负荷机体非但不会产生适应性,还会出现劣变性,影响竞技状态的形成。此外,运动水平的提高还决定与训练之后能否迅速而充分地恢复,我们知道负荷与恢复是运动训练过程中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是决定训练效果的基本因素。忽视有机体的恢复不但会降低运动员形成最佳竞技状态的能力,甚至可能导致运动创伤,如果运动员长期处于紧张压力的状态下,甚至有可能出现过度疲劳。

通过查阅我国部分优秀田径运动员参加第12届柏林田径世锦赛和11届全运会田径比赛的有关数据资料,计算各项目比赛"发挥率"评价运动员超常发挥、正常发挥、失常发挥的比例状况。结果表明,我国田径运动员参加国际国内重大比赛的成绩有明显差异性,运动员存在着"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现实状况,"内战"依然是创造最佳战绩的主战场,但在重大比赛中运动员发挥失常的现象严重。我国田径运动员必须强化赛前最佳竞技状态、提高运动员自身竞技能力、实施赛前心理训练、异地参赛能力等实践性训练与研究。

竞技田径运动是比速度、比高度、比远度的典型体能类项目,在大型国际比赛中,竞争异常激烈,田赛项目往往差之毫厘就会与金牌失之交臂,径赛项目更是以百分之一秒甚至是千分之一的差距决定奖牌或者名次的归宿。正因为如此,在重大国际国内比赛中,竞技田径运动员的赛前竞技状态调整尤为的重要据专家研究,竞技状态呈周期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它还可以人为地进行调节。每一次竞技状态从获得到保持再到消退这一过程都是循环往复的。在运动训练中,不同的项目、不同的运动员,其竞技状态动态变化的表现各不相同。如有的运动员的竞技状态高峰全年只出现一次,而有的运动员则会出现两次或者3次,因此,人们为了使运动员能在重大比赛期间处于竞技巅峰状态,有意对运动训练过程实施控制和调节。

一般来说,每一次竞技状态在保持了一定的时间后,都会消退,消退原因是构成竞技状态诸因素之间的密切联系逐渐丧失,表现为专项训练水平衰退,运

动成绩下降。不过、在竞技状态消退这一阶段内并不意味着构成竞技状态的一切因素都停滞不前,事实上在这个时期,运动成绩赖以提高的诸因素仍在局部地或重点地获得发展,只是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出现了不平衡和不和谐。

竞技状态的消退具有暂时性,因为,由于运动员工作潜力消耗和机体疲劳,以致难以把已形成的最佳状态维持下去。同时,为了向更高水平发展,运动员必须要打破已经形成的体内平衡,由于旧状态被打破,新的状态不可能一下子完善和巩固,这样竞技状态就难以达到最佳点。

竞技能力评价分析

竞技能力评价分析 王湛博,丁建伟 摘要:竞技能力评价是一个整体性行为,竞技综合能力包括运动员个人竞技能力与集体项目竞技能力,分别对运动员个人竞技能力和集体项目竞技能力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认为竞技能力评价具有连续性、项群同组、补偿性、开放性原则等特点,并以简单实例分析了竞技能力的定性与定量评价。 关键词:竞技能力;评价;体系 运动项目比赛成绩是由多层次、多系统、多环节的竞技能力因素群决定的。传统的“竞技能力”定义为: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的表现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1]。但是近年来随着多学科在运动训练理论中的交叉渗透,许多学者对于当前的“竞技能力”定义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郑念军等在其竞技能力新论中就认为:竞技能力是指相互区别,相互作用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技术、战术等组成要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为实现竞技状态转移而表现一定训练和参赛能力的有机体[2]。竞技能力评估是一个整体性行为,其内容应包括运动员的个人竞技能力以及集体项目竞技能力,本文旨在对竞技能力评估结构进一步分析,以期能对竞技能力评估进一步完善有所帮助。 1 竞技能力定位 1.1 运动员个人竞技能力 运动员的个人竞技能力是指运动员参加比赛的能力。主要是指在参加比赛的项目当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外界的一切有利因素,取得优异成绩的能力,运动员个人竞技能力表现形式一般为1≤1,摒除潜在变量的影响,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挥最高为1。表1是不同竞技能力划分的标准。 表1 竞技能力分类 竞技能力竞技项目竞技实力影响 拳击、摔跤、柔道、击剑、跆拳道、乒乓球(单打) 运动员个人竞技能力羽毛球(单打)、网球(单打)、田径、游泳、自行车 皮划艇(单人)、赛艇(单人)、短道速滑、速度滑冰、个人绝对实力 体操、艺术体操(单人)、跳水(单人)、射箭、田径、举重、 射击、花样滑冰(单人)、花样游泳(单人)、跳台滑雪 高山滑雪、自由式滑雪、速度滑雪、越野滑雪、滑板滑雪 马术 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双打)、羽毛球(双打) 集体项目竞技能力棒球、垒球、曲棍球、水球、手球、冰球、皮划艇(多人)个人实力与配合 帆板(双人)、赛艇、双人跳水、花样滑冰(双人)、雪车协作相关(包括 冰壶、网球(双打)、花样游泳(多人)、雪橇(双人)战术运用实力) 艺术体操(集体) 1.2 集体项目竞技能力 根据系统论可知,系统的功能既取决于系统的要素,又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当系统的要素确定之后,系统的功能主要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对于集体攻防项目运动员就是系统的要素,而战术体系则是系统的结构。因此我们可以把集体项目竞技能力定义为由多个运动员配合而参加比赛的能力。其内容包括个人竞技能力和团队配合能力,团队配合能力又包括运用战术的能力,李宗浩[3]认为:直接竞技项目群存在攻防关系,决定了此类项目群存在战术要求。而在集体项目中,战术往往是取得胜利的关键。集体项目竞技能力表现形式为n个运动员竞技

运动员竞技心理能力和状态诊断

运动员竞技心理能力和状态诊断 一、我国运动心理实验和测验发展概况 现在世界许多国家对优秀运动员通常利用现代化的方法和手段,并在心理学家的指导下进行训练,其目的在于对运动员的训练要求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而应用心理实验与测验作为对运动员心理现象及其规律进行研究的方法,是保证完成训练和比赛任务的重要手段。 运动员竞技心理能力和状态诊断是研究运动员心理现象的测试,是测量运动 员心理状态数量化的手段,即是通过有目的控制或改变运动员心理现象发生的条件,从而引起和改变运动员某种心理活动,以揭示心理现象发生的原因或发展规律。 在现代体育运动中,身体与心理能力的有机结合以及合理战术地运用是取得比赛胜利的基础。因此,多学科应用于体育运动是我国体育事业迅速发展的必由之路。心理实验和测验作为很有实用价值的评定手段,目前,许多国家已在体育运动科研领域广泛采用。运动实践证明,通过心理实验与测验可以选拔优秀运动员,辨别具有哪些心理特点的人从事某运动专项具有较大成功的可能性,这样就提高了人材选拔的效率,减少淘汰率。通过心理实验与测验还可对运动员心理潜在机能发展进行科学的预测,对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心理活动及其特征进行评定,并能够较全面地评价他们心理方面的优缺点,预测参加比赛获得成功的把握程度。运动心理实验和测验有助于及时对他们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整,充分发挥他们身心潜能、以取得比赛的胜利。

二、测试指标 “运动员竞技心理能力和状态诊断”系统测试指标共分八大类:个性特征、 竞赛情绪、注意特征、感知觉能力、比赛动机水平、意志品质、自信水平和中枢神经疲劳。 1、个性特征测试指标包括性格倾向性、精神质(适应力)和 情绪稳定性: 2、竞赛情绪包括赛前情绪和竞赛状态焦虑水平: 3、注意特征包括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和 注意转移: 4、感知觉能力包括速度知觉和反应能力: 5、比赛动机水平包括赛前动机水平和动机变化趋势: 6、意志品质包括主动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和自觉性: 7、自信水平包括一般自信、特质自信和状态自信: 8、中枢神经疲劳主要是运动员自我感受的测试。 本系统包括四个功能模块:1、多项心理测试2、速度知觉测试3、赛前动机测试、4心理因素测试 1、多项心理测试可以对运动员的多项心理能力及水平进行测量和诊断。本部分包括以下6个方面的测试:(1)运动员注意力水平测验:包括注意分配、注意广度、注意稳定性和注意转移等四项注意品质测验。(2)运动员意志品质测验(YZP-1):该测验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和主动性五个维度意志品质进行测验,完成测验

竞技体育一系运动员招聘标准

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优秀运动员招聘条件标准(按运动项目) 一、田径 1、基本素质 男子标枪:立定跳远:>2.75米; 立定三级跳:>8.00米; 60米:<7”60; 小垒球:>78米 女子标枪:立定跳远:>2.3米; 60米:<8”6; 200克球:>55米; 抓:>45公斤; 后抛:>13米 男子短跑:立定跳远:>2.75米; 60米:<6”8; 300米:<38”; 150米:<16”9 女子短跑:立定跳远:>2.3米; 60米站立式:<7”6; 150米:<19”8 女子铁饼:立定跳远:>2.3米; 60米:<9”00; 高翻:>70公斤; 卧推:>70公斤; 深蹲:>100公斤;

后抛:>12米 男子铁饼:立定跳远:>2.6米; 60米:<8”7; 高翻:>100公斤; 卧推:>100公斤; 深蹲:>140公斤; 后抛:>14米 男子铅球:卧推:>80公斤; 深蹲:>120公斤; 立定跳远:>2.5米; 60米:<8”7; 后抛4公斤:>14米 女子铅球:卧推:>70公斤; 深蹲:>110公斤; 立定跳远:>2.35米; 30米:<4”6; 后抛4公斤:>13.5米 男子跳远(三级跳远):立定跳远:>2.9米; 立定三级跳:>8.8米; 60米:<6”8; 60米站立式:<7”6; 100米站立式:<12”8;女子跳远(三级跳远):立定跳远:>2.4米;

立定三级跳:>7.2米; 全蹲:>90公斤; 挺举:>50公斤 男子跳高:30米跑:<3”8; 立定跳远:>2.78米; 立定三级跳:>7.9米 女子跳高:60米:<8”1; 纵跳:>50厘米; 立定跳远:>2.4米; 立定三级跳:>7.2米 女子撑杆跳:引体向上:>28次/组; 30米:<4”1; 单杠、吊绳摆体 男子十项全能:100米站立式:<11”; 立定跳远:>2.9米; 卧推:>85公斤; 深蹲:>100公斤; 1500米:<4’55” 女子七项全能:30米:<4”3; 100米:<13”6; 铅球后抛:>12米; 立定三级跳:>7米;

民族体育竞技项目

民族体育竞技项目

————————————————————————————————作者:————————————————————————————————日期:

民族传统运动会项目说明 序号民族运动项目及活动规则 所 需 器材承担 班级 活动 地点 1 汉族 舞龙: 龙前由一人持竿领前,竿顶竖一巨球,作为引导。舞时,巨球前后左右 四周可模仿画8字摇摆,龙首作抢球状,引起龙身游走飞动。 体验舞龙动作舞龙道 具、可 附加音 乐 四.5 足球 场中 圈 2 蒙古族射箭: 每名同学每次可以体验二支箭弓箭、 瞄准 杆、箭 若干只 一.2 小操 场 3 回族 赶木球 操作方式:杆母球进洞体验、3-5人一组以最短的时间将球推入洞内木球套 装、 铁丝弯 制作做 的洞 一.12 民主 广场 4 藏族 朵加: 体验方式:在规定的10-15米距离内负重走轮胎一.4 靠宿 舍的 弯道 区 5 维吾尔族 独轮车体验:10米距离往返体验独轮车六.8 百米 跑道 6 苗族 吹枪 将塑料弹放入细管内、用嘴吹向把盘、没人一次体验机会。细直塑 料管、 塑料弹 五.2 体育 馆

序号民族运动项目及活动规则所需 器材承担 班级 活动 地点 7 彝族蹲斗:彝语叫“互布吉则”,意思是雄鸡斗架。两手合掌并于胸前,呈 半蹲状态,相互用左肩撞右肩,或右肩撞左肩,不准用手推;以碰撞使 对方的手、臀部先着地为赢。 同年段组的两人一组对抗体验、手或臀部先触地者出局,获胜者可以留 下继续挑战。六.4 足球 场 8 壮族 板鞋竞技: 两人一组,共同穿上一副长板鞋跑10米左右的距离竞速体验板鞋四.3 足球 场 9 布依族 抵杠: 主要讲究巧劲,并借助臂力、腕力和腰劲。体验者双方各蹲在小圆圈内。 谁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把对方挑、摆、推、压出大小圈为胜。 两个同年级的学生可以同时一起体验粗木棍三.2 未名 园 10 朝鲜族 顶罐走: 头顶草罐按照规定的距离向前走,要求:草罐不能落地 20米左右往返竞速体验草竹罐五.6 百米 跑道 11 满族 滚铁环: 比谁推得远、铁环倒地为输。20米左右距离体验铁环、 手推感 二.4 宿舍 区篮 球场 12 侗族 踩高脚(踩高跷) 比速度,分组同时出发,看谁先到达。10米左右距离体验高跷二.3 足球 场

竞技运动员的赛前不良心理与调节策略

竞技运动员的赛前不良心理与调节策略 摘要竞技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优劣,往往会直接影响比赛过程中运动员技战术水平是否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是否能够取得理想的比赛成绩。因此,通过科学的引导和训练克服竞技运动员赛前出现的各种不良心理,是确保比赛取胜的关键。鉴于此,本文就针对竞技运动员常见的赛前不良心理和对应的调节策略进行了探讨。文章首先具体阐述了盲目自信、过分激动、紧张恐惧和赛前淡漠等常见的四种赛前不良心理问题,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出了注意引导运动员明确比赛的意义,科学激发其比赛动机;注意引导运动员灵活运用各种心理调节手段,进行自我调整;注意在赛前合理安排模拟比赛,提高运动员的自我掌控能力等三点调节策略,以期能够为竞技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的缓解提供参考。 关键词赛前心理不良心理竞技运动员调节策略 竞技体育运动比赛,不仅仅是对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考验,同时也是对运动员心理素质水平的考验,而具体到赛前心理状态而言,竞技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优劣,往往会直接影响比赛过程中运动员技战术水平是否能够得以充分的发挥,是否能够取得理想的比赛成绩。因此,通过科学的引

导和训练克服竞技运动员赛前出现的各种不良心理,是确保比赛取胜的关键。 一、竞技运动员常见的赛前不良心理 概括来说,竞技运动员常见的赛前不良心理,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盲目自信。处于盲目自信状态中的竞技运动员往往表现为对即将到来的比赛非常有信心,但是却对比赛的复杂性、多变性以及困难性等估计不足,或者是由于对竞争对手缺乏全面的了解,以至于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实力,虽然从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信心十足,对比赛非常有把握,但是却往往??由于盲目的认为自己轻而易举的就可以取得比赛的胜利,而不去认真的分析比赛局势和比赛策略,以至于在上场之后,如果发现比赛对手的实力出乎自己的预料时,就很容易受到影响,出现惊慌失措,注意力下降等问题,使得自身技战术水平的发挥受到消极负面的影响。 (二)过分激动。过分激动是竞技运动员较为常见的一种赛前不良心理状态,处于这种不良心理状态之下的运动员,往往会表现出情绪强烈、呼吸急促、心跳加快以及注意力无法集中到将要到来的比赛上等一系列的症状,并会因此造成对动作的知觉和表象模糊不清和对自己的行动能力的控制下降等问题,使得比赛中的动作反应速度下降,甚至出现不标准动作或者是错误动作,影响竞技运动员专项技战术

排球运动员赛前竞技状态的调控

排球运动员赛前竞技状态的调控 竞技状态调控的必要性 人体参加运动大致可分为赛前状态,进入状态,稳定状态、疲劳状态和恢复过程五个阶段。其中,在实行运动练习时的开始阶段,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工作水平不可能立刻达到最高水平,而是在运动开始后一段时间内逐步提升的,机体工作水平逐步提升的过程称为进入工作状态。而运动员临赛前竞技状态调控是指运动员到达比赛场地后,根据排球项目特点,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以及所参加比赛的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把运动员的身体、心理状态调整到最佳准备状态,为参加即将开始的比赛做好身体、心理上准备的过程。 排球是集体比赛项目,而集体(运动队)是由若干个体(运动员)组成的,集体的竞技状态也是在每个个体的竞技状态基础上形成的,要使集体的竞技状态达到最佳化,并能充分发挥整体实战水平,就必须先促使每个个体达到竞技状态的最佳化,这就需要对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实行调控。尤其需要根据比赛时间和运动员的实际情况,采用各种方法刘运动员临赛前竞技状态实行调控,才能使其达到最佳化,从而使运动员更快地进入状态,使集体更好地发挥应有的技,战术水平,取得理想的比赛成绩。相反,如果运动员临赛前竞技状态调控不好,就无法使其处于最佳化更无法在比赛中适时的表现出来,也就无法缩短运动员进入状态的时间,从而导致集体应有的技、战术水平难以正常发挥,比赛成绩也难以达到预想的结果。 赛前身体状态的调控 运动员临赛前身体状态的调控主要是通过准备活动来完成的,充分的准备活动有助于缩短进入状态的时间。运动员赛前准备活动分为一般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一般准备活动能够采用慢跑、行进间徒手操(也能够安排球操),身体柔韧练习,脚步移动练习和短距离加速跑等:通过一般准备活动使运动员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得以提升,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得以增强,使运动员身体发热身体的惰性得以克服。在做完一般准备活动后紧接着就需要结合排球运动的特点,实行专门性准备活动,使专项所需的身体各部位活动水平进一步增强,专门性准备活动结合球来实行从垫、传、打垫到扣球、战术配合、发球逐步增增强度等使运动员的专项水平能够适合比赛的需要。在2005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日本站)中。当中国女排与意大利女排实行完第二局比赛后,二、三局间有一段文艺演出时间,意大利女排为了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没有去休息室休息,而是主教练和主力队员在场地的一角围成了一圈,实行单臂垫球游戏,力争球不落地。这种做法的用意,既有利于队员保持球感,又有利于队员集中注意力,避免外界干扰。类似这种有趣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能够有选择地使用到准备活动中去,以便于激发运动员的兴奋性。此外,应注意的是:赛前准备活动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安排30-45分钟即可,应视运动员当时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准备活动的强度也不宜过大,尤其在连续比赛期间,队员都比较疲劳。强度一般安排为个人最大强度的60-70%心率为150-160次/分即可。如果运动员兴奋性不高,可做些强度较大的与比赛近似的练习;如果运动员兴奋性过高,可做些强度小的、轻松的或转移注意力的练习。当然,准确活动的强度和时间,需要根据每个队伍不同的情况决定。如日本队常在比赛前先实行1-2小时的技术训练他们认为,

健美操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研究

健美操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研究 杨树,夏禹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长沙(410012) E-mail:sdtyxyxyaiai@https://www.360docs.net/doc/d114611844.html, 摘要: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与其竞技能力的水平是相辅相承、密切相关的。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结合运动训练学相关原理和已有的关于竞技能力的研究,以及大量的问卷和和专家访问等实践依据,对健美操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进行分析,提出健美操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由竞技实力和发挥能力两部分构成;其中竞技实力包括体能实力、技能实力和艺术实力;发挥能力包括认识能力、调节能力、意志力能力和临场表现能力。健美操运动员通过竞技实力和发挥能力的共同作用而获取优异的运动成绩。 关键词:竞技健美操;竞技能力;竞技实力;发挥能力 0 前言 至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健美操就以其独特的魅力风靡全球,从2005年新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可以看出,当代国际竞技健美操技术正在向更难、更美、更新、更巧、更富有表现力的方向发展,高分值的难度动作大幅度增加,联合难度动作开始出现。我国健美操运动员要想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必须努力朝世界水平靠近,根据规则要求提高竞技水平。不同的运动有不同的项目特征,要提高健美操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就必须先根据健美操的项目特征来分析其竞技能力结构,以提高它的各个构成要素作为着力点,来提高运动成绩。本文以竞技能力结构作为研究重点,剖析其构成要素,有的放矢的指导竞技健美操的教学和训练工作,提高健美操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总体水平,为我国竞技健美操项目进入世界第一集团打下坚实的基础。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全国竞技健美操教练员30名,参加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竞技健美操比赛优秀运动员50名。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1.2.2问卷调查法 对参加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竞技健美操比赛优秀的教练员及湖南、湖北、河南等省市的优秀教练员发放问卷30份,回收26份,有效问卷26份,有效率87%。 1.2.3逻辑归纳法 1.2.4数理统计法 2结果与分析 2.1健美操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层次的研究 2.1.1健美操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层次划分的依据 根据《运动训练学》和有关学者对竞技能力结构的研究,结合竞技健美操的项目特点,

体育竞赛管理

概述 体育竞赛组织与管理:是指体育竞赛活动系统的管理者保证体育竞赛的正常进行,实现体育竞赛的既定目标,而对体育竞赛所进行的安排、控制等过程。 实质 体育竞赛组织与管理是在举办竞赛的整个过程中对各种与开展体育竞赛活动有关的要素和资源,如:人、财、物等进行合理的计划、协调和控制,以求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潜力,实现体育竞赛成功的总体目标。 特点 管理系统的包容性 体育竞赛不仅只是竞技体育竞赛,而且还包括社会体育诸多形式的竞赛,体育竞赛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各主要社会方面的活动结合在一起,形成互动之势。 管理环境的差异性 体育竞赛组织与管理是一个开放性系统,与它所在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复杂多变,所以管理的不可控制性也就大大增加了。 管理因素的复杂性 从管理资源来看:它所处理的人、财、物等各种资源在数量、质量或流通 渠道上都是极其错综复杂的。 从管理机制来看:既要与系统的环境紧密衔接,又要保持自身的相对独立 和稳定。 从管理的组织类型来看:既有正式组织也有大量非正式组织。 体育竞赛的分类 按项目数量分类:综合性运动会、单项运动会 按区域级别分类:奥运会和世界大赛、洲和洲际比赛、国际性比赛、全国性 比赛、地区性比赛、基层比赛 按组织形式分类:锦标赛、冠军赛、、对抗赛、邀请赛、达标赛、选拔赛、 等级赛、友谊赛、表演赛 国外有人把体育竞赛划分为:观众驱动型——体育比赛水平高 参与者驱动型——基层比赛

基本原则 指令性管理与指导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指令:指国家及体育组织颁发的关于体育健身活动的法规、条例、规章、制度等,是各个部门、行业组织必须予以执行的各项内容。 指导:指国家体育总局和省、区、市体育行政部门作为政府主管体育工作的职能部门,代表国家对各行业、各部门、各群众组织的体育竞赛工作,实施领导、协调、监督的职能。 指令性问题的落实需要采取指导性的方式予以结合。 定性管理与定量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定性管理:对体育竞赛的工作实施原则性和号召性的管理 定量管理:对体育竞赛的工作予以量化的要求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管理是推动体育竞赛工作的有力措施。 纵向管理与横向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纵向管理:按“条状”分系统管理 横向管理:体育行政部门对各部门、各行业、各体育竞赛组织的块状管理 体育竞赛管理要突破纵向即突破其过于集中于国家体育行政部门办竞赛的弊端,开辟社会体育协会举办体育竞赛之路,横向发展形成我国体育竞赛管理的扁平结构。 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管理是实现体育社会化、产业化、生活化发展的重要保证。

竞技运动员体能概念、分类与训练的研究综述

竞技运动员体能概念、分类与训练的研究综述 摘要:当前,有关竞技体育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研究很多。本文总结了近些年来学术界 对体能概念、分类体系及训练的研究,并综述了现有体能的概念、分类体系及其训练, 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运动员;体能;分类;训练 The research overview about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athletes’ physical and training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researches of the relevant tournament athletics athlete physical training are so many. This text tallied up the academic circles of physique concept in the nearer years and illustrate 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the research of the trainings and overview concept of existing physical training. In the end, putting forward some standpoints. Keyword: Athlete; Physique; Classification; Train 现代竞技体育作为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体育文化发展的最高层次,正以其独特魅 力和多重功能,深刻的作用于社会,并已成为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从事竞技体育 的每位运动员,要想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就必需以卓越的体能作为基础。因此,对运 动员体能诸多方面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进一步加强对运动员体 能概念、分类体系和训练的研究,对运动训练理论和实践的深入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1 关于体能概念的研究 概念是人们对事物的本质认识,是构成命题(判断)、推理等思维方式的基础。随 着竞技运动对人的体能要求越来越高,体能的内涵和外延也随之更加深入和宽泛。体能 概念的研究应是确定体能研究范围和内容的一项重要环节。当前,体能概念的多义性造 成了学术观点的多样化。有关“体能”概念的来源,国际运动医学委员会早在1964年 东京奥运会期间就成立了“国际体能测试标准化委员会”,并制定了标准体能测试的六 大内容(身体资源调查、运动经历调查、医学检查与测验、生理学测验、体格和身体组 织测验、运动能力测验)。近些年来有关体能的概念,国内外又有多种不同的理解和论 述,其中代表性的研究观点有: 1983年由我国学者熊斗寅和卢先吾合译的《体育运动词汇》中认为,体能是指本 来的和已经达到的赖以完成各种不同结构与份量的负荷的运动能力的总称。 Hartmann等在1995年指出,体能是以人体三大供能系统的能量代谢活动为基础, 通过骨骼肌系统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从生物化学的观点分析,运动员体能高低主要取 决于运动过程中能量的供给、转移和利用的整合能力的高低。

高水平游泳运动员竞技能力临场发挥特征的研究

高水平游泳运动员竞技能力临场发挥特征的研究 张玉泉,王宪红 (琼州学院体育学院,海南三亚572022)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第11届全运会游泳比赛最终获得各单项前8名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挥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预赛、半决赛及决赛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总体发挥水平呈逐渐递增的态势,预赛为99.52%,半决赛为100.39%,决赛高达101.52%。男女决赛前3名的发挥均明显优于4~8名选手。不同赛次其竞技能力的发挥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男女发挥水平均表现为:决赛>半决赛>预赛。在半决赛、决赛中女子的发挥明显优于男子,在预赛中男女发挥无明显性别差异。在预赛、半决赛中速度性短游项目运动员的发挥均优于耐力性中长游项目的发挥,在决赛中无明显项目差异。这与运动员竞技状态、赛次目标、实力隐蔽、体力分配及机能节省化的需要有关。 关键词:游泳比赛;运动员;竞技能力;发挥水平 High Swimming Spot Athletic Play Characteristics Zhang Yu-quan, Wang xiang-hong (CollegeofPhysical Education,QiongzhouUniversity,Hainansanya 572022 )

Abstract: literature,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 on the 11th National Swimming Competition ultimately the individual ability of the top 8 players to play competitive level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in the preliminaries, semifinals and final of the overall athletic ability to play the level was gradually increasing trend, preliminary 99.52% to 100.39% semi-finals and finals as much as 101.52%. Men and women to play before the final three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4 to 8 players. Different rounds of their athletic ability to play a significant level of difference between men and women to play water on average as follows: Final> semi> preliminaries. In the semi-finals to play much better than men, women, men and women in the preliminary round play no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preliminaries, the speed of the semi-finals to play short tour athletes are better than endurance in the long tour to play the project, no significant items in the final difference. This athletic status, race time goals, hidden strength, physical distribution and function of the need to save the. Keywords: Swimming; athletes; competitive ability; play level 1前言 成功的参加运动竞赛是运动员训练的最终目的。运动员经过运动训练不断积累、获得的竞技能力,只有通过运动竞赛这一特有的形式充分得以“再现”和检验,并取得最佳的比赛效益,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和认可。然而,运动训练过程与竞赛实践证明,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获得与竞技能力的

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一是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二是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的形成;三是社会学因素,人们逐渐认识到竞技体育在培养,教育及审美等方面的功能,因此推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 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百年回顾1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②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体制③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④现代奥运会百年盛世⑤运动竞技水平及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⑥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势 竞技体育构成:①运动员选材②运动训练③运动竞赛④竞技体育管理 竞技体育的特点:①竞争性②规范性③公开性④公平性⑤集群性⑥观赏性 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①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②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③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④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⑤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⑥排除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 运动训练学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①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②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③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④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⑤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⑥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 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运动训练学的主要任务为:①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②深入探索未被人们所认识和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的运动训练规律③进一步健全运动训练理论和内容体系④广泛吸取现代科技成果和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中⑤运用一般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各专项训练实践. 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a各项群的形成和发展b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c 各项群运动成绩的系统分析d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负荷内容与量度,训练组织与控制)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A鲜明地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B加强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C实现了训练学理论原有层次之间的有机过渡。 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a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B对手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C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终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中。 运动能力: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 运动水平:运动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称做训练水平,反映着训练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程度。 状态诊断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a为运动训练过程确定一个客观、准备的出发点。B对训练工作效果及时的检查评价。C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重要前提。 建立目标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a有效地激发运动训练活动主体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B制定训练计划的重要依据。 起始状态的诊断包括:运动成绩诊断、竞技能力诊断、训练负荷诊断。 训练目标包括:运动成绩指标、竞技能力指标、运动负荷指标。 训练规律:是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

竞技能力

根据专项分析竞技能力及其构成要素 (一)竞技能力的定义竞技能力是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竞技运动中所具备的能力(二)竞技能力的构成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 竞技活动中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其中表现于力量速度耐力三大基本运动素质以及三者之间的各种组合性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人体的形态以及机能状态是决定其运动素质水平的基础条件 (三)竞技能力与两个相似概念的区分 训练水平:运动员在竞技训练中达到的竞技水平是竞技能力的发展程度的标志 运动能力:人体从事活动的能力 (四)分析竞技能力的构成要素 1.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包括身 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 (1)身体形态是指机体内外部的形状,例如排球运动员体格匀称协调轻健 (2)身体机能机体器官系统的功能 (3)运动素质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收到遗传的影响非常严重而后天的训练主要是发展运动员的运动素质特别是依据专项的不同来发展运动素质 1)力量素质: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抵抗阻力的能力包括最大力量快速力量相对力量 力量训练:提高人对肌肉的控制和支配能力 力量训练的方法:动力性等张收缩训练,静力性等长收缩训练,等动收缩训练, 超等长收缩训练,循环训练法 力量训练的手段:负重抗阻力系,对抗练习,一打一三打三身体对抗练习。 克服弹性物体的练习,利用力量训练器械练习,克服外部环境阻力的练习,克 服自身体重的练习,电刺激 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注意不同的肌群对应发展 选择有效的训练手段 处理负荷与恢复的关系 注意激发练习兴趣 2)耐力练习: 手段:长时间进行周期性运动,长时间做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长时间做某一非周期运动循环练习 基本要求:1 注重运动员呼吸能力的培养2 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 例如: 3)柔韧训练: 方法:动力拉伸法静力拉伸法 基本要求:柔韧素质与力量素质相结合,注意柔韧训练与温度时间的关系,最好为外界为18度,柔韧训练应长期保持采取多种手段发展柔韧性 例如:

竞技体育中的节奏问题

田径中的节奏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200241 张京瀚) 摘要:竞技体育中的节奏问题,什么是节奏,节奏在竞技体育中的表现形式,节奏的好坏对竞技运动中运动员成绩的影响,节奏对跳远运动的影响,什么样的技术节奏可以提高运动成绩。 关键词:节奏、分类、影响、跳远 Track and Field in the rhythm of the problem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200,241 Jing-han) Abstract: The issue of competitive sports in the rhythm of what is rhythm, rhythm and performance in competitive sports in the form of good or bad rhythm of competitive sports athletes on the impact of the impact of rhythm on the long jump, what kind of technology can increase the pace of movement results. Key words: rhythm, classification, impact, long jump 一. 什么是节奏 节奏在生物界无处不存在,首先我们看看国内文献和资料对节奏的解释“《辞海》中对节奏有两种解释:其一,古指制的具体规定。《旬子·强国》:“破国者亦有砥历,礼仪、节奏是也。”其二,音乐术语。音响运动的轻重缓急形成节奏,其中节拍的强弱或长短交替出现而合乎一定的规律。节奏为旋律的主干,也是乐曲结构的基本因素。《新华词典》对节奏亦同样有两种解释:其一,在音乐中,音的长短、强弱有组织地进行,叫做节奏。它是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其二,比喻均匀、有规律。以上解释的潜在含义包括三方面:力度(即音的强弱);时间(即音的长短);组织(即音的强弱在时间维度上的交替)。”【1】 我么再看看国外文献对节奏的解释“柏拉图认为:“节奏是运动的次序。勺·施密特也解释到:“节奏正是通过运动在时间和空间中诞生的。”节奏一词源于希腊语(pntmoc),原意指一切均匀而有规律的工作进程。”【2】 节奏在中国最初是指法律条文和音律,是指音律中的长短音符在音律中的均匀有规律有组织的变化,国外学者节奏是运动次序是在时间和空间中诞生的。 我们用一句话总结节奏就是:在时间和空间中、把无序的东西变的用规律有组织的 我们仔细想想节奏无处不在,小到人的呼吸、心跳,大到自然界的四季变化,日月星辰的交替。 节奏在竞技体育中处处存在,运动员对节奏的把握直接影响运动成绩,其实节奏是可以外显的,运动员,以最协调、最优美的姿势,完成复杂的运动动作,这其中就包含运动员对节奏的把握,通俗的讲好的运动节奏就是,运动员完成运动动作优美协调切能达到很好的运动成绩。 二. 在竞技体育中节奏的分类 竞技体育中的节奏分为运动员本体节奏和运动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节奏, (1)技术动作节奏 “《体育概论》,就对技术动作节奏进行过如下阐释:“是运动的快慢,用力的大小,肌肉收缩与舒张与时间间隔的长短合理交替的一种综合特征。它既具有时间特征、空间特征,也具有动力学特征,是一种综合性特征??正确的节奏就应该使最大的肌肉用力集中在最需要用力的环节上。”【3】由上我们可以看出技术动作的节奏关键在于肌肉,本人认为技术动作节奏就是在特定的时间或空间内,运动员在完成技术动作是肌肉进行有序的放松、收缩。 技术动作节奏完成的好坏,直接影响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当在完成技术动作时该放松的肌肉收缩给完成技术动作带来了不必要的阻力,该收缩的肌肉没有充分收缩给完成技术动作提供的动力不足,等等这些都是直接影响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也就是运动员对技术动作节奏的把握不好。 (2)负荷节奏 “《体育科学词典》对此作如下表述:负荷节奏指训练过程中大、中、小训练负荷的交替安排,负荷

运动员是竞技体育活动基本要素

一前言 运动员是竞技体育活动的基本要素,运动员人力资本更是竞技体育产业最重要的生产力。我国竞技体育顺应经济体制改革浪潮大胆走向市场,社会化发展已经走过二十几个年头,在给国家带来政治利益、社会效益的同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价值。运动员作为体育生产稀缺资源,为竞技体育市场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与此同时,市场化进程和竞技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为体育管理部门带来新的课题,甚至一度成为社会问题的焦点,运动员人力资本产权不明晰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日趋明显地暴露出来。 由于现阶段我国竞技体育中的运动员人力资本产权没有很好解决,理论研究匮乏,认识分歧颇大,在有关运动员流动、转会、收益分配等问题上,造成诸多矛盾,制约了体育人才市场的运行,造成部分运动员与管理部门之间关于经济问题的摩擦,影响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在竞技人才培养社会化、市场化进程中,竞技人才成长过程中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国家投资、个人投资、企业和俱乐部等社会投资及混合投资等多种形式下,运动员人力资本产权的确认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竞技能力是运动员人力资本的核心。贵敏(2000)指出“竞技能力和劳动力一样也可成为特殊商品”,“运动员凭借自己的竞技能力来获得社会生存的资本”,①认为运动员个人投入是运动成绩获得的根本原因,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具有商品属性,是一种可以获得收益的资本;万来(2002)应用人力资本理论对运动员的经济价值进行分析;②何世权(2004)对我国运动员人力资本形成问题的研究中,分析不同成长阶段我国运动员人力资本的投资主体,并从产权特征专业方向性特征两方面研究运动员人力资本的特征;③邹国防(2004)研究认为我国运动员人力资本产权既不是完全归属于国家,也不完全归属于个人,而是由人力资本形成的各投资主体按投资比率的大小来讨论分割;④武秀波(2006)应用人力资本理论对我国运动员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及规避方法进行研究,提出改革现有体育管理体制,构建规避运动员人力资本风险的机制;⑤红英等(2006)认为竞技运动员人力资本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剩余索取权的分割矛盾,造成我国运动员和主管部门的矛盾纠纷。⑥以上研 ①X贵敏.我国运动员成绩的产权界定[J].体育科学,2000,20(3):10-12. ②李万来. 从人力资本理论看运动员的经济价值[J].体育文化导刊,2002.3:37-39. ③何世权.论我国运动员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特征[J].体育大学学报,2004,27(8):1016-1017. ④邹国防.产权分制:竞技体育运动员人力资本产权问题的思考[J].体育与科学,2004,25(3):18-19,38. ⑤武秀波,李艳清.我国运动员人力资本形成与收益分配的特殊性[J].XX帅X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30)2:134-136. ⑥李红英,岳XX.竞技运动员人力资本产权界定与“困境”的破解[J].XX体育学院学报2006,22(4).

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

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 (总分:153.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10,分数:10.00) 1.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女排以3:2战胜俄罗斯队夺得冠军。这里用来表达运动员(队)的运动成绩的是 ( ) (分数:1.00) A.竞技水平 B.比赛名次√ C.竞技状态 D.竞技能力 解析: 2.下列对运动成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分数:1.00) A.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 B.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能力√ C.运动成绩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和竞赛的胜负 D.运动成绩是对运动员及对手在比赛中发挥情况的综合评定 解析: 3.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主要体现在 ( ) (分数:1.00) A.运动员参加比赛所获得的名次 B.运动员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 C.运动员在训练中表现出来的运动水平 D.运动员参加比赛的能力√ 解析: 4.下列不属于运动员竞技能力表现形式的是 ( ) (分数:1.00) A.体能 B.技能 C.战术意识√ D.战术能力 解析: 5.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称为 ( ) (分数:1.00) A.竞技能力 B.运动能力√ C.训练水平 D.训练能力 解析: 6.在体操、艺术体操、跳水等项目的比赛中,裁判员根据一定的标准对运动员所完成的动作给予评分。其目的是为了评价运动员的 ( ) (分数:1.00)

A.比赛名次 B.运动能力 C.竞技水平√ D.训练水平 解析: 7.竞技体育比赛中,决定运动成绩的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因是 ( ) (分数:1.00) A.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B.对手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 C.裁判员的道德与业务水平 D.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 解析: 8.竞技体育比赛中,裁判员的道德和业务水平对运动成绩影响相对较小的项目是 ( ) (分数:1.00) A.速度滑冰√ B.艺术体操 C.跳水 D.足球 解析: 9.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为 ( ) (分数:1.00) A.竞技水平√ B.竞技状态 C.运动能力 D.训练水平 解析: 10.下列不属于运动员竞技能力表现形式的是 ( ) (分数:1.00) A.体能 B.技能 C.战术能力 D.运动成绩√ 解析: 二、{{B}}判断题{{/B}}(总题数:8,分数:8.00) 11.运动成绩是由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和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决定的。 ( )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解析: 12.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是影响其运动成绩的最根本内因。 ( )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