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完整版)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完整版)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第103-105页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并会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2.经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3了解我国古代数学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经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假设法,能运用假设法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具准备:课件、表格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班里除了大家,又有这么多老师,你们

心里会紧张吗?

生:会。

师:为了缓解紧张气氛,我们来玩一个猜猜看的游戏。

谜语1 谜语2顶上红冠戴,红红眼睛白白毛,

身披五彩衣,长长耳朵短尾巴,

能测天亮时,身披一件白皮袄,

呼得众人醒。走起路来轻轻跳。

(猜一动物)(猜一动物)出示谜语1,生猜(公鸡)

出示谜语2,生猜(兔子)

师评价:你们猜谜语的本领可真高啊。

师:观察图片,你能发现它们有哪些异同点?

生:鸡有两条腿,兔子有四条腿。

生:鸡和兔子都只有一个头、一个身子。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两种小动物是相当的熟悉呀!今天的思维是相当的活跃呀!下面我们就开始今天的数学之旅吧!(上课)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刚才猜的两种可爱的小动物喜欢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与它们有关的数学问题。(出示课件并板书:鸡兔同笼)

师: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三大趣题之一,一直令无数人津津乐道,也令无数冥思苦想。它记载于《孙子算经》一书中,距今已有1500多年,提到孙子,大家并不陌生,他就是名扬中外的<孙子兵法>的作者,他的军事才能令后人无限敬仰,但他在数学上的成就同样很突出。今天的鸡兔同笼问题就与他有关。话说有一天,孙子到他的朋友家里去喝酒,他的朋友知道孙子已经是小有名气的数学家了,就想出道难题刁难他,回头一看,正巧笼子里有一些鸡和兔,于是就出了这样一道题。

二、探究新知

1、化繁为简

(1)课件出示情景图及题(多媒体出示)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师:哪位同学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道数学题?生:略

评价:你的语文水平真高!(课件出示译题。)

师:你们能从题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鸡兔共35个头,鸡兔共有96条腿。

师:那么题中还隐藏了什么已知条件?生:鸡有两条腿,兔有四条腿。

评价:不错,你有一双非常锐利的眼睛。

师:已知条件找到了,你们能很快解决这道题吗?

生:沉默或回答不能

师:是啊,数字大了很难解决,那我们就化繁为简,把数字改小些试试看。

2、探究解法

学习列表法:

(1)呈现例题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学生齐读。

(2)分析条件:

师:让我们再来梳理一下,题目已知的条件是…生齐:条件有⑴鸡和兔共8只。⑵鸡和兔共有26条腿。⑶鸡有2条腿。⑷兔有4条腿。

师:所求的问题是…生齐:求的问题是鸡有多少只?兔有多少只?

(3)寻找方法

师:想一想,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解决它呢?

生:26÷4=6…2所以兔有6只,鸡有1只。生:…

师:同意吗?为什么?生:…

师:看来这道题用普通的方法很难解决了,那我们怎么办呢?生:…

师:如果只从鸡和兔共有8只这个条件出发,你能否大胆发挥想像,猜一猜鸡可能有几只?兔可能有几只?(让学生充分发言)

师:可能的情况很多,那怎样才能知道哪一种符合题意呢?

生:可以分别计算出腿的条数。

师:好,那我们就来列出鸡兔所有可能的只数并分别计算出腿数,看看能否找到问题的答案。请同学们拿出材料一,两人一小组合作完成。看看哪组做得又对又快,注意要按顺序填写。

请做的快的小组到黑板上完成表格。

师:你们同意吗?你们大声地告诉老师这道鼂题的答案是…

生齐:鸡3只,兔5只。

师:同学们真不错!为自己鼓鼓掌!“像这样,按顺序地算出所有的情况,进而找到问题答案的方法,我们称它为“列表法”。(板书:列表法)当然,我们列表有时可能从中间开始列,有时数据相差大了也可跳跃式列表。

师:老师也列了一个表,不过多了两种最特殊的情况,让我们观察一下表格上的数据,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生1:从左往右看,兔越来越多,鸡越来越少,腿的总数越来越多;…

生2:增加一只兔,减少一只鸡,腿数会增加2;…(课件演示)

师:想一想,如果要增加4条腿,怎么办?减少6条呢?生:略

师评语:同学们真是越来越聪明了。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用列表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你们想一想这道题还有别的做法吗?

探究假设法

1、利用画图法理清思路。

让学生思考一下。

师:如果从最特殊的情况出发,假设笼子里全是鸡,(出示课件假设全是鸡图片)你能发现了什么?生:…

师:根据刚才的发现能否找的到新的解法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拿出小组讨论材料2,先两人一小组完成后,然后前后四人再交流一下。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并给予一些指导。

学生投影展示并汇报讨论结果

师:同学们,你们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想问问他们吗?

追问:老师想知道为什么会少了10条腿?

生:把兔算成了鸡。

师:哦,把兔算成了鸡腿就少了,所以要把鸡换成兔。那为什么要换5只呢?

生:因为每换一只会增加2条腿,要增加10条腿就需要换5只。

师:对。10里面有5个2。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

师:刚才我们又用画图的方法解决了这道难题,看来在解决数学问题遇到困难时,画画图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2、感受假设法的列式表达。

师:刚才的思考过程能否用算式表示出来呢?我们一起来完成怎么样?教师相机板书。(教师课件演示)

师:假设全是鸡,一共有…生:8×2=16(条)

师:那么腿少了几条?生:26-16=10(条)

师:能只增加兔的只数吗?生:不能,那样就不是8个头了。

师:那就只能把一只鸡换成一只兔,这样腿的条数会增加…

生:4-2=2(条)

师:那么我们要换几只才能把少算的10条腿补上呢?

生:10÷2=5(只)

师:5只是谁的只数?那鸡呢?

生:5只是兔,鸡是8-3=5(只)

师:怎样区分后面鸡、兔的只数?

生:假设全是鸡,腿必定会少,应该要用5只兔子去换出5只鸡,所以先算出的是兔。.

师:非常好。假设全是鸡,先算出来的是换进去的兔子的只数,好像是换走是鸡,先算出的是兔哟!

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说一说。生:…

师:我想问, 4-2=2这一步中已知2,求出2,不是多此一举吗?

生:不是。因为4-2=2表示的是多出的腿,与鸡有2条腿不一样。

师:哦,同是2,意义不一样,所以这一步不能省,明白了吗?

3、假设法的简单应用。

师:我们刚才用假设全是鸡的方法求得了答案,那么能否假设全是兔来解决呢?生:能

师:那就请同学们自己先独立完成,完成之后与身边的同学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要注意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

教师指名板演并让他说出解题思路。(幻灯展示)。

师:你们同意吗?生:同意!

师:这位同学做得多好,说得多棒。让我们夸夸他。

4、教师小结。

师:刚才我们从假设都是鸡或者都是兔出发,进而发现规律,求得答案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假设法。这是解答鸡兔同笼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板书:假设法)

三、拓展应用

1、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原题。

师:对于刚才的题目,我们用了不同的方法把它解决了。那我们现在能解决《孙子算经》中原题了吗?你会选择哪一种方法呢?为什么?(课件出示《孙子算经》中原题)。

(学生独立解答后指名上台投影仪展示结果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师:你真了不起。大家也夸夸他吧!

师:同学们,这是一道让大名鼎鼎的孙子都感到棘手的难题,却被我们四年级的同学解决了,真是不简单,我为你们自豪。让我们为自己今天的精彩表现鼓鼓掌吧!只要你们继续坚持这种敢想敢猜,不断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我想你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一定能成为现代版的孙子。

师:那你知道早在一千五百年前的孙子及古人又是怎么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请同学们在课后自学数学课本P114页的资料以及上网查找更多关于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内容。

2、实际应用问题。

师:“鸡兔同笼”的问题并不仅仅局限在解决动物有关的问题上,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课件出示:四年级(6)班一共有52人,共租了8条船, 每条船都坐满了,大船乘8人,小船乘6人。问大船和小船各多少条?

师:同学们,让我们把这道题齐读一遍。(学生齐读题目。)

师:你们能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解决这道题吗?自己认真分析条件和问题,请同学们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准备投影仪展示学生的答案。

师:同学们,完成得怎么样了?哪位同学愿意上台来展示一下你的解法?并说说你的理由。(学生上台展示)

师:多么好的想法,多么规范的表达,为他们的精彩表现鼓掌吧!

四、全课小结

师:一节课的时间总是很短暂,在这短短的四十分钟里你们有收获吗?(生:有)告诉老师,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你掌握了哪些解决“鸡兔同笼”的方法?

师:最后,老师送给同学们两句话: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列表法、画图法、假设法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常用方法;好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谢谢同学们。下课。

五、布置作业

1、自学数学课本P114页的资料

2、上网查找关于鸡兔问题的解法资料。

板书设计:

鸡兔同笼

列表

法假设法

假设全是鸡假设全是兔

8×2=16(条)8×4=32(条)

26-16=10(条)32-26=6(条)

4-2=2(条)4-2=2 (条)

10÷2=5(只)6÷2=3(只)

8-5=3(只)8 - 3=5(只)

鸡兔同笼教学反思

刘晓闯

数学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会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还要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鸡兔同笼问题就是这样一种问题,在生活中,鸡兔同笼的现象是很少碰到,没见过有人把鸡和兔放在一个笼子里,即使放在一个笼子里又有谁会去数他们的脚呢?直接数头不就行了?那么是不是说“鸡兔同笼”是一个完全没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呢?显然不是,鸡兔同笼问题,是让我们通过鸡兔腿数的变化,在这种变化中寻找不变的规律,并采用有效的手段来理解数学问题的过程。以下是我上完课的几点体会:

一、大胆转换情境,提高情境“知名度”。生动有趣的数学问题情境,能让学生愉快的探索数学,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良好的愉悦的氛围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思考发现并掌握知识,时刻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在一个恰当的主题中学习数学,发展能力。基于这一点,本节课的内容安排在“数学与生活” 当中,用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来引入(幻灯出示:)1、小明的储蓄罐里有1角和5角的硬币共27枚,价值5.1元,1角和5角的硬币各有多少枚?

2、12张乒乓球台上同时有34人正进行乒乓球比赛,正在进行单打和双打比赛的球台各有几张?类似于这样的问题,我们的祖先早在15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研究了,再课件出示《孙子算经》及鸡兔同笼问题,但同时又聪明地把数改小了:今有鸡兔同笼,上有八头,下有二十二足,问鸡兔各几何?一石激起千层浪,鸡兔怎能同笼?学生的探究欲望马上调动起来,这时,又让学生了解“经典”,感受“经典”。

二、鼓励参与,在合作中提高学习效率。根据《新课程标准》在课程设置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本节课中,我主要通过创设现实情境,让学生投入到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去,自己去研究、探索、经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从而体会到假设的数学思想的应用与解决数学问题的关系。学生能够积极地思考,积极地合作,积极地探讨,充分地发挥了小组的作用,兵教兵,通过学习使

学生认识到数形结合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部分学生学会了,这是很让我感到激动的,因为毕竟鸡兔同笼问题比较难。

三、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生成性。由于学生原有认知背景的不同,他们对解答本课时的题目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在同一问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有不同。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提出统一的要求,要允许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本节课,师生共同经历了五种不同的方法:逐一列表法、取中列表法、假设法、画图法及古人的砍足法,最后比较哪种算法比较好。这样教学既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又体现了算法多样化与优化,也让不同的学生在同一节课中都有不同程度地提高。

总的来说,本节课从学的角度呈现学习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提供操作材料,拨动学生心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活动中主动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因此,在整堂课中,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在问题得到解决的同时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和数学学习的乐趣。但在教学时间的控制上还略显紧张,一些环节的处理还应该在从主次的角度更好地进行设计。

针对本节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思如下:

1、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如何调控才能进一步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如时间的把握、学生合作过程的控制、合作学习的效果等;

2、学生汇报时,要多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听不明白的及时向小老师提问,及时解决不懂的问题。

3、要注重培优辅困,特别是学困生的辅导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使他们通过教师的引导取得明显的学习效果,真正落实新课标提出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目标。

《鸡兔同笼》说课稿

刘晓闯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下面,我就从说教材、说学生、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课标》中指出:数学广角重在向学生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教材在本单元安排“鸡兔同笼”问题,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鸡兔同笼”的原题数据比较大,不利于首次接触该类问题的学生进行探究,因此教材先编排了例1,通过化繁为简的思想,帮助学生先探索出解决该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后,再解决《孙子算经》中数据比较大的原题。

“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包括:列表法、假设法、画图法、方程法等。由于本单元方程解法还没学,因此这里主要引导学生通过猜测、列表、画图、假设等方法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猜测、有序思考及逻辑推理的能力。

【设计理念】

“鸡兔同笼”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借助我国古代趣题“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展开讨论,应用列表法、画图法、假设法等方法,从多角度思考,运用多种方法解题,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自己的经验,逐步探索不同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在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

法。使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提高,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说学生

鸡兔同笼”问题,思维难度大,学生难以理解,特别是对于那些智力水平属于中下的学生来说更是不易。但是有一些学生在课外书中或在奥数班里已经学习了相关的内容。因此,教学这一内容时,学生的程度会参差不齐。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遵循课程标准精神,我确定了以下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会用列表猜测法、假设法解决问题,学会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策略。体会假设的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应用。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体会各种方法解决此问题的优劣。

教学难点: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四、说教法与学法

我本着“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推理等数学探索的过程”的目的,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的原则,采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的方法,并且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以学生的学为主导。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谜语导入,初步感知鸡兔的异同。

师:同学们的观察力真敏锐。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和鸡兔有关的数学问题,大家有没有信心。在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有这样一个题目: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就是研究鸡兔同笼的问题。(板题)

谜语导入,在学生的头脑中有个鸡兔异同的初步认识。引入《孙子算经》,目的是为了给数学课堂带来了浓厚的数学文化气息,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我国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二环节:学生尝试探究

出示例1,从简单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从这个题目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交流。

师:我们把这种方法叫画图法。对于这种方法你有什么想法呢?(画图方法直观,但显得麻烦),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

【设计意图:画图的方法,让原本似懂非懂的学生从直观的画图过程中明白算理。】

自主探索(课件出示:例1)

(一)、列表法

自由阅读例题(说明:在本课的设计上我灵活的安排了教材,把书上“26只脚”改为了“26条腿”意思差不多,但便于学生在后面分析叙述,好与“几只兔”“几只鸡”区分。不然都是“只”,学生听不明白。)完成《按顺序列表试一试》(课件出示:列表)

小组交流讨论

学生反馈信息(课件出示:完成列表)

小结

师: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列表法。通过列表猜测也麻烦,如果出现更大些的数呢?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最初画图、列表,并从有序列表中探究变化规律,可帮助学生思考更具有逻辑性和一般性的解法。此时,由于数据较大时,画图的方法很受局限,便激发学生去探寻新的方法。】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二)假设法

1、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2、观察第一列,问:8和0是什么意思?(假设笼子里全是鸡这样共有几只脚?这样少算了多少(10)只脚?把谁(兔)的脚少算了?每只兔少算了几只脚?有几只兔呢?也就是说少算了的脚的只数除以每

只兔少算的2只就得到兔的只数,对吧?那又有几只鸡呢?

师:你能把我们刚才说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学生列式,指名板演)

3、观察第九列,问:0和8又是什么意思呢?(假设笼子里全是兔)这样共有几只脚呢?这样多算了几只脚?把谁的脚多算了?每只鸡多

算了几只脚?有几只鸡呢?是怎么求出来的呢?那又有几只兔呢?你

能根据这种假设列出算式吗?(学生列式,指名板演)

4、师:你能给这两种方法取个名字吗?(假设法)

【设计意图:画图、列表动态演示都是为理解假设服务的。有形有数、数形结合突破了课堂难点,让学生在数形结合的推理思考中建立起正确的数学思想模式,促进了学生对假设思想方法的体验与感悟。】第三环节:小结交流,归纳方法

师:今天我们解决了一个什么问题?刚才我们在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时,用到了哪些方法?比较这些方法,你喜欢用哪种方法?为什么?你认为哪种方法一般都能适用?

师小结: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很多,用猜测、列表法可以解决问题,但当数据较大时,过程就很繁琐了。假设法就具有一般性,不管是数据较大时或数据较小时都可用到这种方法。

(我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学生比较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对策略作出选择,在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方法的思维特点,感受假设法。)(同时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每个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第四环节:学以致用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孙子算经》中鸡兔同笼的原题.(目的是一方面《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另一方面让学生在解决该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前面所学的解题方法。)

(设计意图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对假设法和方程法有

了初步体验,更有利于学生今后独立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五环节:作业

练习二十四:第3题

课外阅读:阅读课本107页内容,了解古人是怎样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

古代趣题

一队猎人一队狗,两队并成一队走,上数头有一十二,下数腿有四十二,几个猎人几只狗?

一百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得几丁?

(设计此题的目的是一方面让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生活

中的数学问题,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应简洁明了,既体现主要内容,又能突出中心,我的板书力求达到这样的效果。

数学家乔治·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这节课我组织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体验对数学知识进行“再创造”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进行“再创造”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并从中学习探索的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激起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须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的“教”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知识”。

《鸡兔同笼》

刘晓闯

鸡兔同笼公开课教案

鸡兔同笼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体会假设和列方程的一般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向 学生渗透转化、函数等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道我国 古代非常有名的数学趣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PPT投影展示原题)这四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抽生回答。(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 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PPT展示今意)) 2、有谁知道这类题我们把它叫做什么问题吗?(鸡兔 同笼)板书。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三大趣题之一,记载 于《孙子算经》一书中,距今已有1500多年,

3、会做“鸡兔同笼”这类题吗?会做的我们今天进一步来 学习,不会的也没关系,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老师相信今后 你一定会做了。那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把这节课的内容学好 呢? 二、展示情境,尝试探究 (一)出示情景,获取信息 1.“鸡兔同笼”这四个字什么意思呀?(鸡和兔关在同一 个笼子里) 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把题目里的数字改小一点。“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条腿。鸡和兔各有几只?”(说明:为了便于分析时叙述,把“26只脚”改成了“26条腿”课件出示) 2.我们一起来看看被关在同一个笼子里的鸡和兔给我们 带来了什么信息? 学生理解:①鸡和兔共8只。②鸡和兔共有26条腿。 ③鸡有2条腿。④兔有4条腿。(课件出示) (二)猜想验证, 1、我们先来猜猜,笼子中可能会有几只鸡几只兔呢? 学生猜测,在猜测时要抓住哪个条件呢?(鸡和兔一共是8只)那是不是抓住了这个条件就一定能猜对呢? 学生猜测,老师板书 2、怎样才能确定同学们猜的对不对?(把鸡的腿和兔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 掌握用列表法、假设法,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猜测的过程,尝试用列表、假设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引导学生有序思考,使学生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迁移思维能力,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体会用假设法的逻辑性和一般性。 ~ 教学难点:理解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算理。 三、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同学们,大约一千五百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了一道数学趣题——“鸡兔同笼”问题。

(板书课题:鸡兔同笼) 出示主题图: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教师:这道题是以文言文的方式表述的,雉就是野鸡,哪位同学看懂它的意思了 ~ 学生: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教师:从题中获取信息,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尝试解决,交流想法。 既然“鸡兔同笼”问题能流传至今,就应该有它独特的思考方式和解题方法。 问题:同学们想一想,算一算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2.感受化繁为简的必要性。 大家在刚才猜了好几组数据,经过验证都不正确,为什么猜不对呢 数据大了不好猜,我们应该怎么办

我们把数字改小些,先从简单的问题入手。 ^ (课件出示例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教师:从题中你们能获取哪些信息和生活常识联系在一起,你还能说出哪些信息 预设:学生1:鸡和兔共8只,鸡和兔共有26只脚。 学生2:鸡有2只脚,兔有4只脚。 【设计意图】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找出隐藏条件,帮学生初步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3.猜想验证。 教师:有了这些信息,我们先来猜猜,笼子可能会有几只鸡几只兔猜测需要抓住哪个条件 学生:鸡和兔一共有8只。 教师:是不是抓住这个条件就一定能马上猜准确呢好,老师这里有一张表格,请大家来填一填,看看谁能又快又准确地找出答案来,开始。 、 学生汇报。

《鸡兔同笼》教学案例分析

借经典文化渗透数学思想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鸡兔同笼》教学案例 作者:叶志芳 单位:武汉市东湖开发区光谷第二小学 邮编:4300205 案例背景:关于《鸡兔同笼》经典问题,在人教版新教材中四五六年级均已补充内容出现。在不同年段出现同一个内容,除了教学标准有所差异外,其间应该还有需要在各个年段均应达到的教学目标,那就是要借经典文化合理渗透数学思想。这里重点针对“极端假设”数学思想的渗透进行分析。 摘要: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129—132《鸡兔同笼》。 认识《鸡兔同笼》的数学趣题;尝试用不同方法解答《鸡兔同笼》问题,比较不同解法特点,并体会到有序列举和极端假设的数学思想。 关键词:《鸡兔同笼》:尝试:猜测、有序、列表法、假设法、验证。

一、案例过程描述 一、刚才用列表法解决了本题,再看大屏幕,仔细观察表格,哪一种可能性比较特殊呢? 生1:我发现第一列中鸡有8只、兔有0只很特殊,因为题目中说明既有鸡,又有兔,这里却只有鸡,所以我觉得很特殊; 生2:老师,我还觉得最后一列也很特殊,这种猜测是把笼子里动物都看成了兔子,很极端! 二、像这样假设全部是鸡或假设全部是兔,是一种极端的假设猜想,还真特殊。(板书:假设全部是) 三、假设全部是鸡,该怎么解决本题呢? 生1:假设全部是鸡,总腿数是8×2=16条,比题目中的26条腿少了10条; 生2:因为1只兔比一只鸡多2条腿,所以我想如果把一些鸡换成一些兔子,那么就可以把少的腿数补回来。生3:用10÷2=5,那么把5只鸡换成兔子,就可以补足少的10条腿,与题目中的总腿数就相符了。 四、你能把刚才的想法用算术表示出来吗? 学生板书: 假设全部是鸡:8×2=16(条)26—16=10(条)4—2=2(条) 兔:10÷2=5(只)鸡:8—5=3(只) 五、他的推算过程合理吗?我们结合课件来检验一下吧。 请看大屏幕,假设全身鸡,一只鸡有2条腿,8只鸡共有16条腿,比题目中的范26条腿少10条腿。我们知道1只兔比1只鸡多2条腿,所以可以把鸡换成兔来补足少的10条腿,10除以2等于5,相当于把5只鸡换成5只兔,也就是有5只兔,那么就有8-5=3只鸡。看来他的推想过程完全合理。 六、再来看这个结果正确吗? 生:老师,我来检验一下,5只兔共20条腿,3只鸡共6条腿,20+6=26条腿,与题目中鸡兔总腿数相符;3+5=8只,与题目中总头数也相符。所以经检验本题答案是正确的。 七、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种新的解决问题办法-------“假设法”。(板书:“假设法”)在本题中,也可以假设全部是兔,你能用今天学校的假设法独立解决吗?试试看。 二、案例评析和反思 一、 教学设计一: 刚才用列表法解决了本题,再看大屏幕,仔细观察表格,哪一种可能性比较特殊呢? 学生展示: 生1:我发现第一列中鸡有8只、兔有0只很特殊,因为题目中说明既有鸡,又有兔,这里却只有鸡,所以我觉得很特殊; 生2:老师,我还觉得最后一列也很特殊,这种猜测是把笼子里动物都看成了兔子,很极端! 设计意图: 小结前面的活动内容,既归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也为下面进一步探究提供学生思维的基础、找到深入探究的依托-------回顾尝试猜测、调整、有序列表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到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一般过程和思维方向,即逐步向规范、合理、简洁、高效的方向努力,从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 二、 教学设计二: 像这样假设全部是鸡或假设全部是兔,是一种极端的假设猜想,还真特殊。板书:假设全部是鸡。 设计意图: 从学生观察到的特殊情况分析中,老师及时肯定学生的分析,然后自然地提炼出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老师在课堂上注重渗透思想方法,关注学习过程,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 教学设计三: 假设全部是鸡,该怎么解决本题呢?先独立思考,再交流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展示: 生1:假设全部是鸡,总腿数是8×2=16条,比题目中的26条腿少了10条; 生2:因为1只兔比一只鸡多2条腿,所以我想如果把一些鸡换成一些兔子,那么就可以把少的腿数补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象达小学四(4)班赵其喜 【教学内容】教科书103-104页内容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包括: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等。教材把这一问题安排在四年级,学生还没有学过方程,因此这里主要引导学生通过猜测、列表、假设等方法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猜测、有序思考及逻辑推理的能力,体会假设法的一般性。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学生选用哪种方法均可,不强求用某一种方法。【学情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数学趣题,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列表法”是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也就是通过有序猜测和计算得出结论,“假设法”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教学中要抓住其特点,讲解算理,让学生逐步掌握,根据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拓宽学生思维。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经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列表法、假设法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3、了解“鸡兔同笼”问题解决的多种有趣方法,体验问题解决方

法多样化。 【教学重点】经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假设法,能运用假设法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今天老师想给同学们介绍一部1500年前的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你们想了解吗?里面记载着许多有趣的数学名题,其中有这样一道题,请看屏幕:(课件出示以下情境图) 师:你能说说这道题是什么意思吗?(说明:雉指鸡)让学生说说题意,然后出示: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历史趣题“鸡兔同笼”问题。(板书课题) 有的同学已经在计算了,说说看鸡有多少只?兔有多少只? 【设计意图】结合课件呈现的情境图谈话引入,给数学课堂带来了浓厚的文化气息,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我国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同时在学生猜测得不到正确结果的情况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为下一环节引导学生经历“化繁为简”的解题策略做好铺垫。 二、新知探究。 (一)感受化繁为简的必要性。 刚才大家猜了好几组数据,但是我们验证后发现都不对,为什么这么多人都没有猜对呢?(数太大了)你们觉得什么情况下能够猜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103-105页。 教学目标: 1.尝试列表法、假设(画图)法、列方程等方法解决鸡兔同笼。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增强逻辑推理能力。 3.加强对我国数学史文化的了解,感受“鸡兔同笼”问题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体会方程思想的一般性。 教学难点:通过数形结合,从画图法中推导出算法。 教学用具:手机、平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创设情境。 有一天,鸡和兔在草地上玩耍,兔子看到鸡昂首挺胸的样子,觉得很可爱,就模仿起来。你们知道它是怎么模仿的吗?谁来说说,一只兔子学成鸡,抬起了几只脚?地上少了几只脚? 2只兔子学成鸡,地上少了几只脚?如果地上少了10只脚,说明有几只兔子在学鸡? 鸡也俏皮地学起兔子走路。它是怎么模仿的吗,谁来说说。如果1只鸡学成兔,地上会多出几只脚?如果地上多了8只脚,说明有几只鸡在学兔? 2.引出例1。 你们的想象很丰富。兔学鸡,鸡学兔真有趣。瞧——草地上传来了这样的信息。 出示例1:草地上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二、深入理解,探究新知。 1.猜测验证,列表讨论。 猜猜看,鸡和兔可能各有几只呢? 有点乱,怎样猜不遗漏?出示表格;

这么多情况,哪种情况是对的呢?怎样验证? 和学生一起验证,把表格补充完整,谁愿意把你猜测的结果汇报一下。 小结:通过刚才猜测、验证,我们找到了有3只鸡,5只兔。这种方法就是列表法。(板书) 仔细观察表中数据,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 (1)减少1只鸡,增加1只兔,增加2只脚。 (2)增加1只兔,减少1只鸡,减少2只脚。 2.这道题,除了可以用列表法来解决,还有其他的方法来解决吗? (1)现在请同学们发挥你的想象力,跟我一起来假设。我现在一声令下,让草地里的所有兔子都抬起前2条腿,每只兔子还有几条腿在地上?我们把抬起腿的兔子都假设成鸡。草地上现在有多少条腿?(16条) 为什么是16条腿?和26条腿比少了多少条腿? 这10条腿是谁的?前腿都去了哪儿? 抬前腿的兔子有多少只呢? 想一想,我让兔子统统抬起前腿,也就是假设把笼子的这8只动物都看成了什么? 根据我们刚才的假设推算,你能列式解答吗?8?2=16(只) 26-16=10(只) 10÷2=5(只) 8-5=3(只) 1.假设8个头全部是鸡。 (1)一共有多少只脚?16 2= ?(2)实际有多少只脚?(26) 8 (3)假设的脚比实际的脚少多少?26—16=10 (4)少的10只脚是谁的脚?(兔脚) 因此需要把鸡转换成兔,一只鸡加上2只脚就转换成了兔,10只脚需要把5只鸡转换成5只兔。

《鸡兔同笼》教学案例

鸡兔同笼 刘罗旋 教学目标: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教材分析:“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教材安排“鸡兔同笼”问题,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假设法解题的一般性。 学生分析:鸡兔同笼的结构特点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是生疏的,猜测法,列举法相对还好理解,在学习用假设法解题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教学中要借助画图帮助学生理解假设法算式的含义。 教学重点:理解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算理。 教学难点:体会用假设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观看《奔跑吧!兄弟》吗? 生:喜欢!(学生表现出非常兴奋) 师:最近有一档节目《奔跑吧!兄弟》特别热播。现在就播放一段视频,在看的过程中,请你搜集一些数学信息。 PPT1:播放视频《奔跑吧!兄弟》中包贝尔提出的“鸡兔同笼”问题。 (设计意图:利用电视网络资源导入新课,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看完视频后回答搜集到的数学信息。) 师:其实包贝尔提出的“鸡兔同笼”问题早就记录在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里,这本书距今已经大约1500年。我们一起来看一看PPT2:播放《孙子算经》中关于“鸡兔同笼”对话的动画。 (设计意图: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能够流传下来的都是经典,一定有它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方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道有趣的数学题——鸡兔同笼。 (板书课题) 一、展示情境,获取信息 师:鸡兔同笼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呀? (鸡和兔关在一个笼子里)

人教版六年级鸡兔同笼教案

课题:鸡兔同笼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课本 112 页至 115 页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现实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的运用与解 决实际问题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进而让学生体会数学 的价值。 教学重点: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 在解决“鸡兔同笼”的活动中,尝试通过列表举例、尝试计算、列方程等 方法解决鸡兔的数量问题。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主题图)大约在 1500 年前,《孙子算经》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书中说:“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师生共同理解讨论题目的含义?请学生讲讲自己的理解。 教师讲解: 这段话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 35 个头;从下面数,有 94 只脚。问笼中鸡和兔各有几只?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鸡兔同笼问题,如何解决这个 1500 年前古人提出的数学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板书课题:鸡兔同笼问题) 二、新知 (课件出示)例 1:鸡兔同笼,有 8 个头,26 条腿,鸡、兔各有几只?(同时出示鸡兔同笼情境图)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一种或者几种解决方法,并理清思路准备讲解给其他小 组。 学生初步交流,教师提炼:可以用列表法、可以用假设法、还可以用方程 的方法。 学生思考、分析、探索,接下来小组讨论、交流、争辩。(老师参与其中, 启发、点拔、引导适当,师生互动。) 小组活动充分后进入小组汇报、集体交流阶段。 学生汇报,教师整理 1.列表法 (展示学生所列表格) 学生说明列表的方法及步骤。 学生汇报:我们先假设有 8 只兔这样一共就有 16 条腿,显然不对,再减 去一只鸡,加上一个兔,这样一个一个地试,把结果列成表格,最后得出 3 只鸡、5 只兔。 鸡 8 7 6 5 4 3 2 1 兔 0 1 2 3 4 5 6 7 脚 16 18 20 22 24 26 师:同学们的探索精神和方法都很好,都能用自己的方法成功地解决“鸡 兔同笼问题”。不过上面的两种方法,老师还是觉得比较麻烦,又是画图,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是尝试与猜测活动之一。本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从中发现一些特殊的规律。在“鸡兔同笼”的活动中,通过列表方法解决鸡与兔的数量问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并会运用列表法、画图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3、了解我国古代数学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从不同角度分析,掌握列表解题的策略与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用猜谜语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鸡和兔的异同点,学生得出鸡和兔都有一个头,鸡有两条腿,兔有四条腿。 2、通过练习发现问题。 出示多媒体课件: 一只公鸡,( )条腿;一只兔子,( )条腿; 两只公鸡,( )条腿;两只兔子,( )条腿; 三只公鸡,( )条腿;三只兔子,( )条腿; 四只公鸡,( )条腿;四只兔子,( )条腿; …………

3、引出课题:早在1500多年前,我国古代的数学家就在《孙子算经》中提出了这样有意思的题目。“鸡兔同笼”是一类中国有名的算术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此书约成书于四、五世纪,作者生平和编写年代都不清楚。先传版本的《孙子算经》共三卷。卷下31题,可谓是后世“鸡兔同笼”的始祖,后来传到日本,变成“龟鹤算”。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35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板书:鸡兔同笼) 二、开展活动,探究规律。 1、课件出示题目: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条腿。鸡和兔各有几只? 学生猜测鸡兔各几只,按顺序整理所有可能性。 学生根据总结出的关系式,计算找出正确答案。 学生汇报正确答案是鸡5只,兔3只。 小结:像这样把所有情况一一列举出来的方法叫逐一列表法。(板书) 2、质疑:这个方法好不好? 学生感受这个方法要一一列举,比较麻烦。 下面就利用简单的数据总结规律,运用到复杂的情况中。 3、请同学们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同桌互相讨论。 生得出结论:鸡增加1只,同时兔减少1只,腿减少2条。 鸡减少1只,同时兔增加1只,腿增加2条。 腿增加和减少与兔保持一致。 4、游戏练习: 鸡增加2只,同时兔减少2只,腿()。 鸡减少5只,同时兔增加5只,腿()。 生得出:鸡兔每对换一次,腿数增加/减少两条。 三、利用规律,实题操作。 利用总结的规律,做一道数目稍大的题,不用逐一列表,试试看。

鸡兔同笼教案

鸡兔同笼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经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了解列表法、假设法等解决问题的方法。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小组合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和实践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难点:理解假设法中的算理,会处理“还剩的腿”、“多出的腿”。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表格 教学过程: 一、绘画激趣,导入新课 1、我知道我们班的同学书法和绘画特别出色,能说说自己在学校书画赛上取得的成绩吗? 其实朱老师也非常喜欢画画,也有好几次作品在学校的展板上展出。今天我还特意带来了20年前当学生时的几张作品,大家想看吗?2、接下来,就让我大笔一挥,给同学们展示一下我的绘画技能: 猜猜我画的是什么?

其实我想画一只鸡:这个圆表示鸡的头,这两条线表示鸡的两条腿。如果我这样画,又是什么?(兔,各部分分别代表什么?) 说说老师画的鸡和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提示:都是一个头,鸡两条腿,兔四条腿。 3、假设:如果把一些鸡和兔放到一个笼子里,会研究什么数学问题?(指名几个学生说相关问题) 4、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来到1500多年前,这是中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里面记载着许多有趣的数学名题,其中就有这样一道把鸡和兔放在一个笼子里研究的题目。他们称之为《鸡兔同笼》 板书课题:鸡兔同笼。 二、化难为易,解决问题 (一)、化难为易,尝试列表法 1.看看这道题目,谁来读一读。这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这道题目是说,现在有一些鸡和兔子,关在同一只笼子里,从上面看,共有35个头;从下面看,共有94只脚。问有多少只鸡、多少只兔子?) 2.出示例题:鸡兔同笼,上面看有35个头,下面看有94条腿,鸡兔各有多少只?(请一名同学读题) 你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这道题里还有隐藏的数学信息吗?同学们先来尝试猜测鸡、兔可能各有多少只?(找一两个同学猜测)过渡:看来这么大的数据,同学们尝试猜测有一定的难度,那我们把它化难为易,从简单入手找出规律,再来尝试猜测解决这个问题。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优秀教案)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鸡兔同笼的数学趣题,了解有关的数学史。能用列表法和画图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结合图解法理解假设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通过画图分析、列表举例、假设计算等方法理解数量关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方便性,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现实情景中,在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受到多种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进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故事引入: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一位老猎人,进山打了几只山鸡和野兔,高高兴兴地往家走。在村口,几个小孩围了过来,“老爷爷,老爷爷,您送给我们几根漂亮的羽毛吧!”老爷爷捋了捋胡子,笑眯眯地说:“孩子们,要羽毛可以,可我有一道题要考考你们,若答对了,羽毛就送给你们了。”“好呀,好呀!您出题吧!”老爷爷说:“鸡兔同笼,条腿地下走,问你鸡兔各几许?”同学们,你们觉得山鸡的羽毛漂亮吗?你们想要吗?快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这类难题吧!咱们先从简单点的想起:(课件跟上) 、揭示课题: 大家请看屏幕:出示题目:鸡兔同笼一共有个头,一共有条腿。鸡和兔各有几只?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数学趣题:鸡兔同笼问题。 板书:鸡兔同笼 二、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学习新知: .师:请大家自由读题,你都知道了什么? ()鸡和兔一共有个头。鸡兔一共有条腿。求分别有几只?还有补充吗?有两个隐藏条件看谁细心发现了?。 ()鸡有条腿,兔子有条腿。鸡和兔一共有个头。鸡兔一共有条腿。求分别有几只?

鸡兔同笼优秀教学设计四年级

篇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清远市新北江小学罗永坤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03—105页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 体会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重点: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难点:能运用不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游戏,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古代三大数学趣味题之一,“鸡兔同笼”。下面,先让我们来玩个接龙游戏,我说动物的数量,你们对应说出他们的头的个数和脚的只数。如:师:一只鸡。 生:一只鸡,一个头,两只脚。师:一只鸡和一只兔。 生:一只鸡 和一只兔,两个头,6只脚。…… 师:那反过来如果有5个头,16只脚,该有几只鸡几只兔呢?……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怎样解决这类问题的。设计意图:创设游戏情境,很自然地引入课题。二、出示表格,学习模式 设计意图:数形结合,以画促思,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同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三、例题讲解 那现在我把数量增加一点点,你们再来算一下?(出示例1)例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1.尝试与猜想(分小组合作,活动后汇报、交流) 四人小组按照表格模式,探讨方法,并把讨论结果综合在表格里,组长负责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并推荐一位组员上台展示成果并分享方法。 经过同学们的小组交流,合作探讨,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你们善于观察和总结规律,老师为你们感到高兴。以上的方法属于一种猜测和推算的过程,这些方法在对于一些数字简单的题目还是可行的,但是如果数字较大,以上两种方法操作起来就有些难度了,我们能不能用列式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2.假设与探究 假设全是鸡 师:突然传来一阵鞭炮声,兔子们吓得全都用前面两只脚捂住耳朵,站立了起来。这时,兔子和鸡一样只有两只脚站在地上。同学们,听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你能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 (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再交流) 设计意图:拟人化的比喻,让学生兴趣盎然。 生:我们是这样想的:兔子都用2只前脚捂住耳朵,用2只后脚站了起来,这时每一个头就对应着有2只脚站在地上(即可假设8个头都是鸡头),此时站在地上的脚的个数是8×2=16只。 师:算式里的8表示什么?2又表示什么?结果的16只脚是什么的脚?

新人教版四年级鸡兔同笼教案

鸡兔同笼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103-10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尝试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这类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导入课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看见过鸡和兔子。 接下来老师想考考大家,同学们注意听了,想到的举手? 1、一只鸡有几个头,几只脚? 2、一只兔有几个头,几只脚? 3、一只鸡和一只兔共有几个头,几只脚?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原题: 师:同学们,我们国家有着几千年的悠久文化,在我国古代更是产生了许多位数学家和许多部数学着作。《孙子算经》就是其中一部,大约产生于一千五百年前,书中记载着这样一道有名的数学趣题,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电脑出示)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2、理解题意: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道题的意思吗?谁愿意试着说一说! 生:这道题的意思就是:今天有鸡和兔在一个笼子里,上面有35个头,下面有94只脚,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师:大家同意吗? (电脑出示)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全班齐读) 3、揭示课题: 师:这就是着名的“鸡兔同笼”问题,也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师:哪位同学愿意先来试猜一下,鸡和兔各有几只呢? 三、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看来,这样大的数字,要猜出准确的结果是很困难,要不我们先从简单一些的问题入手,一起探讨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好吗?大家请看。 1、(出示例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2、分析并理解题意: (1)从上面数,有8个头就是说鸡和兔的头一共有8个。 (也就是说鸡和兔一共有8只。) (2)从下面数,有26只脚就是说鸡脚和兔脚总数一共是26只脚。 (3)问题是什么?(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3、猜一猜:随学生猜想板书并验证。

鸡兔同笼教案

鸡兔同笼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中国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列表枚举,图示,假设等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 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 4.体会数学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而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亲历列表、图示、假设等解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激趣导入: (1)刚才我们在课前准备时回答了一些关于鸡和兔子的问题。老师也想到了一道题:“鸡和兔是好朋友,站在一起数一数。四只鸡和六只兔,几个头来几条腿?”(抢答)你为什么能够这么快地说出鸡和兔子的腿数呢? (生答)一只兔子4条腿,一只鸡2条腿。鸡的只数×2+兔的只数×4=共有腿的条数 (预设)2只鸡的腿数=1只兔子的腿数4只鸡的腿数=2只兔子的腿数 把4只鸡看作2只兔,2+6=8(只),现在共有8只兔,8×4=32(条), 所以4只鸡和6只兔一共有32条腿。 (2)同学们说的真好,农场里有许多鸡和兔,接下来就请跟老师一起到农场里去参观一下。(出示)刚一进门就有3个笼子摆在面前,请根据笼子上所给的已知条件猜一猜,笼子里是兔还是鸡?(1号笼8只鸡、2号笼8只兔、3号笼呢?)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出示):笼子里有鸡和兔共8只,一共26条腿。鸡和兔各有几只? 1、猜想:要求鸡和兔各有几只,咱们不妨先来猜一猜,好吗?(学生猜教师板书) 2、尝试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到底是几只鸡和几只兔呢?谁猜对了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再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看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并把你们的想法和思考过程记录下来。 (学生充分活动后交流)谁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探究方法和结论?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兴庆区第二十六小学张海燕 教学内容: 人教审定版四年级下册103----10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列表、假设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体会列表、假设的一般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迁移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 2、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鸡兔同笼”的问题。 教学具准备: 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旧知铺垫,引出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简笔画吗?看看老师画的简笔画你能猜到是什么吗?(鸡,因为有一个头两支脚。兔,因为有一个头四只脚。)课件出示。 2、你能解决有关鸡兔的数学问题吗?课件出示 鸡的只数 4 7 0 兔的只数 3 0 7 腿的条数

3、你知道吗,古时候人们也喜欢研究鸡兔问题,在大约一千五百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的“鸡兔同笼”问题。板书课题: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画图和表格及引发学生兴趣又在学生脑里构建画图法和列表法的模型。) 二、共同探究。 1、质疑:提问: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 个头,从下面数,有94 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数据太大不好计算换个小一些的数据, 2、教学例1 (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条腿。鸡和兔各有几只? 题中给出了那些信息?(待答)还有没有隐藏的信息?(一只鸡有一个头两条腿,一只兔有一个头四条腿) (2)你能解决它吗?试一试 这时通过前面的简笔画和图表学生对列表和画图有了一个建构,(3)列表法 有的学生鸡兔各四只一共24条腿还差2条,鸡去掉一条,兔多一条腿就刚好。 为什么鸡去掉一只,兔多一只,腿就多两只?

《鸡兔同笼》教学案例

《鸡兔同笼》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教材第103~ 105页的内容。 德育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2、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而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用列表法和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用假设法的算理并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探索新知教学片段:

一、历史激趣,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教材第103页情境图) 师:谁来读一读屏幕上的信息? 指名读信息。 大约一千五百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了一道数学趣题——鸡兔同笼。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教师强调:题目中的“雉”,就是野鸡。 师:你能明白这道题是什么意思吗? 生:它的意思是说,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师:你是怎样理解“鸡兔同笼”的? 生:就是鸡和兔在同一个笼子里。 今天我们就学习“鸡兔同笼”的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结合课件谈话引入,给数学课堂带来了浓厚的文化气息,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我国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探究交流,尝试解决问题。 1、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把题目里的数字改小一点。“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2、我们一起来看看被关在同一个笼子里的鸡和兔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数学信息? 让学生理解:

小学数学四年级《鸡兔同笼》优秀教学设计

《鸡兔同笼(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掌握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猜测的过程,尝试用列表、画图、假设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引导学生有序思考,使学生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迁移思维能力,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二、学情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趣题,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列表法解决此类问题清晰易懂,但不适合数量比较大的题。“假设法”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教学中要抓住其特点,讲解算理,让学生逐步掌握,根据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拓宽学生思维。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体会用假设法的逻辑性和一般性。

教学难点:理解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算理。 三、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请看画面上的笼子里有什么动物? 学生:有鸡和兔 教师:对,鸡和兔被关在同一个笼子里,我们可以说“鸡兔同笼”。(板书课题:鸡兔同笼) 大约一千五百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了一道有关“鸡兔同笼”的数学趣题。 (出示主题图: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教师:这道题是以文言文的方式表述的,雉就是野鸡,哪位同学看懂它的意思了?学生: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教师:你能解决这个有趣的鸡兔同笼问题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鸡兔同笼的问题(板书课题:鸡兔同笼)

北师大《鸡兔同笼》优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鸡兔同笼问题(课本第99—100页的教学内容及练习。)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假设的方法解答“鸡兔同笼”的问题,比较各种列举法的特点,并让学生体会怎么样列举更简便。 2、能运用列表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同类实际问题,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3、使学生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体会到“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对假设法有所了解和体验,并使学生体会假设方法解决此类问题的优越性。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来一块做个游戏,看谁的反应快:“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老师有个简单的问题问大家,一只兔子几条腿?一只鸡呢?两只兔子加三只鸡一共有多少条腿?你是怎样计算的?简单吗?可别小看了这个问题,这源于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数学趣味题。大约在一千五百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就出了一本著名的数学名著,叫《孙子算经》。这本书里记载了许多有趣的数学名题,其中,有这样一道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师:这句话中,你们有不明白的词语吗?谁来说一说,这道题目是什么意思? 师:是呀,这道题目是说,现在有一些野鸡和兔子,关在同一只笼子里,从上面看,共有35个头;从下面看,共有94只脚。问有多少只野鸡、多少只兔子。 师:古代人对这样的题目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们把类似于这样的问题,

统统称为:“鸡兔同笼”问题,同学们想学习这种题的解题方法吗? 今天,我们就用尝试与猜测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板书课题) 2、我们先从简单一些的问题入手,来探讨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好吗?大家请看。 出示题目:鸡兔同笼一共有9个头,一共有26条腿。鸡和兔各有几只?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师:请大家自由读题,你们都知道了什么信息? 生:鸡和兔一共有8个头。鸡兔一共有26条腿。求分别有几只? 师:还有补充吗?有两个隐藏条件看谁细心发现了?。 生:鸡有2条腿,兔子有4条腿。鸡和兔一共有9个头。鸡兔一共有26条腿。求分别有几只?师评:他还发现了隐藏条件,审题真细心。 2.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呢?你想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现在同桌互相讨论一下,各自说说自己的想法。 指名学生回答 3、学生汇报:(汇报时,师生、生生质疑,评价) 4、那同学们就跟老师一起,按顺序列表试一试。 师:谁愿意展示你的方法? 学生挨个说,老师板书; 最后得出结论:鸡有5只,兔子有四只。 5、寻找规律,认真看一看这个表格,你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回答 6、归纳并引导: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逐一举例法,只要按照这个步骤数下去,不管头数和腿数是多少,都能解决这样的问题。 7、那同学们还记得《孙子算经》中那道鸡兔同笼的问题吗?大家想一想,有没有其它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互相讨论,各自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运用多种方法完成表格 老师这里有6个题卡,每个小组拿到题卡共同合作完成表格,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完成。 1、教师巡视,对合作的小组进行疑难问题的解答。 2、展台展示学生的表格,并派一名代表进行讲解。 (数字是如何调整的,调整时有什么发现?)

《鸡兔同笼问题》教学案例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教学案例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问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与过去的教材相比增加了《数学广角》,突出了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数学广角采用生动有趣的生活事例呈现出来,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思想的奇妙,同时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鸡兔同笼问题,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并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本节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借助我国古代趣题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展开讨论,从多角度思考,运用多种方法解题,学生可以应用:画图法、列表法、假设法、列方程解决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这类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巩固用假设法或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体会假设法和代数法的一般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向学生渗透转化、假设、模型、函数等数学思想和方法。 4.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和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体会用假设法和方程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教学难点:理解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算理。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展台 1.出示原题 师:同学们,我们国家有着几千年的悠久文化,在我国古代更是产生了许多位数学家和许多部数学著作,《孙子算经》就是其中一部,大约产生于一千五百年前,书中记载着这样一道有名的数学趣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2.理解题意 师:同学们知道这道题的意思吗?请试着说一说。 生:这道题的意思是鸡和兔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师:这道题的意思正如同学们所想的一样,也就是: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3.揭示课题 师:这就是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这一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从古书中的原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古代数学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鸡兔同笼研讨课教学设计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五家站镇中心小学侯雪花 本课意图:以文化历史为背景,鸡兔同笼问题为主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假设法、吹哨法,初步构建“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 教学内容:教材104页鸡兔同笼。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沟通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初步构建“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 3.了解数学思考的一些基本思想方法,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4.了解一些中国历史文化,使学生体会中国五千年璀璨的历史文化。 教学重点:探讨假设法和吹哨法等多种解题策略和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用假设法和吹哨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问题,感受数学文化。 1.谈话:唐代诗人孟浩然某次路过故人田庄,受到盛情之款待.浩然有诗传世: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转眼又到九月九,浩然如约再访.问曰:“贤弟又有何下酒之佳肴耶?”故人曰:“同笼之鸡兔也,仁兄欲品尝须解答一题.”浩然欣然应允.但闻题曰:鸡兔同笼乐陶陶,三十五头百只脚。 今日主人有雅兴,多少鸡兔把客考。 孟浩然遇到的这道题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解决问题,体会策略的多样性 1.提问:从题目中你们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鸡和兔共35只,共有100只脚;每只鸡有2只脚,每只兔有4只脚。 我们來换一组数目小的试着解决一下: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2.猜一猜:笼子里可能有几只鸡,几只兔?你是根据哪个条件猜测的? 3.鸡兔同笼共8头,脚数可能有哪些?最多有几只脚?最少有几只脚? 用什么办法可以将我们的猜测展现出来,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4.反馈。预设: (1)假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