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宣传资料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宣传资料

一、诺如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属病毒引起的腹泻,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是引起非细菌性腹泻爆发的主要病因。该病的潜伏期相对较短,通常12-48小时,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最常见病症是腹泻和呕吐,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儿童:84%为呕吐表现,成人: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病程通常较短,病症持续时间平均为2-3天。隔离期为病人病症消失后3天。

传染源:诺如病毒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诺如病毒主要通过病人的粪便排出,也可通过呕吐物排出,局部病人也可以通过接触感染。

易感人群:诺如病毒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人们常把它称为“冬季呕吐病〞。全人群对诺如病毒均易感,高发:小于5岁和大于65岁者。

消毒:诺如病毒在0℃-60℃的温度范围内可存活,但使用10 mg/L的高浓度氯离子〔处理污水采用的氯离子浓度〕可灭活

诺如病毒。酒精和免冲洗洗手液没有灭活效果。

二、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抱耳风〞,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儿童或青少年。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和腮腺肿痛。除侵犯腮腺外,也可侵犯其他器官,引起脑膜炎〔约8%〕、睾丸炎〔约6%〕、卵巢炎〔约5%〕、胰腺炎〔约10%〕等。

〔一〕流行病学: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为主。有时可发生流行,好发于人群聚集处,如幼稚园、学校、集团宿舍和军营等。本病患者主要为儿童及青少年。1岁以下婴儿因有母体获得的抗体存在,发病者少。大多数患者是14岁以下儿童,但成人中亦可发生。儿童患者性别无差异,青春期后发病男多于女。

〔二〕并发症:腮腺炎其病虽不可怕,然而其并发症却十分可怕。

1.睾丸炎:较大儿童及体弱患儿易并发睾丸炎。常有一侧或双侧睾丸肿大、疼痛。假设治疗不及时出现睾丸萎缩而引起无精症,故而不生育。

2.卵巢炎:10岁以上女患儿易并发卵巢炎。病症是小腹部及

腰骶部疼痛、全身乏力,发烧较重可达39℃以上。治疗不及时,婚后不孕。

3.甲状腺炎:有少数患儿并发颈部胀肿疼痛、心跳加快、食欲亢进的病症。

4.脑膜脑炎:在腮腺肿大一周后出现嗜睡、呕吐、头痛、颈项强直、发烧39℃以上,一般无抽搐,头颅CT检查无明显改变。

还有极少数患儿并发脊髓炎、心肌炎、乳腺炎、胰腺炎、听神经炎、面神经炎、嗅神经炎等等。

〔三〕预防:

1.在儿童集体机构或人群密集处易形成流行,因而应少去公共场所。

2.注意室内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保证儿童睡眠充足。

3.患厌食症者易早治疗以增强自身免疫力。

4.可服中药板蓝根冲剂,连服三天。

5.近年来国内外开始采用减毒活疫苗皮内或皮下注射,或鼻口喷雾,90%的人可产生抗体,因此是最为可靠的预防措施之一。

6.一旦发现流行性腮腺炎,必须立即将其隔离,防止传染给其他学生。

三、水痘

水痘是一种常见、多发的儿童传染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临床特点是皮肤粘膜出现瘙痒性水疱疹。

流行病学:本病多发生在冬末、初春季节,幼儿园和小学是水痘防控的重点。该病通过直接接触、飞沫、空气传播。水痘病毒传染性很强,发病起至出诊后7天均有很强的传染性,水痘结痴后病毒消失,故传染期自出疹前24小时至病损完全结痂,约7~8天。潜伏期11~21天,一般14天左右。

并发症:水痘常见的并发症为皮肤继发感染:如脓疱疮、蜂窝组织炎等。

预防:1.水痘减毒活疫苗的使用:副作用少,即使患病亦极轻微。

2.控制传染源:病人必须隔离至皮疹全部结痴为止。托幼机构中接触的易感者应观察3周。

关键控制措施:接种疫苗是防控水痘的有效措施。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应宣传、建议未患过水痘且无接种史的学生及幼儿接种水痘疫苗。水痘患者其污染物、用具应进行煮沸或日光暴晒消毒。

四、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快,容易发生大面积流行。

流行病学:流感是通过飞沫传播的,好发于冬春季节,以经常形成局

部或大规模的流行为其主要特征。此症传播力极强,且易引起肺部感染。流感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自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3天内传染性最强。

流感流行的特点是突然发病,发病率高,迅速蔓延,流行过程短,但能屡次复发。

并发症:流感病毒假设入侵器官,可引致严重的并发症,例如肺炎、支气管炎、充血性心力衰竭、肠胃炎等。

预防:由于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主要预防措施包括:

1.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2.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3.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防止飞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4.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防止过度疲劳。

5.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防止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6.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

7.流感疫苗接种是世界公认的预防流感的有效方法。

关键控制措施:发现有发热伴咳嗽、咽痛、畏寒等流感样病症的学生

及幼儿,应通知其就医并居家休息。确诊病例应隔离至病症消失后2天,流行期间对病症轻的患者也要进行必要的隔离。每年在9-10月份建议学生及幼儿注射流感疫苗。

五、肺结核

肺结核,是由于结核杆菌在肺部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对健康危害较大的慢性传染病。分为原发性肺结核〔I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II型〕,浸润型肺结核〔III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IV型〕、结核性胸膜炎〔V 型〕等。

流行病学: 据统计在全球肺结核平均每天夺去千人性命,学校肺结核发病高发年龄在16岁以上,学校肺结核发病顶峰期在每年2-5月和11-12月左右。学校肺结核发病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

并发症: 常见有肺原性心脏病、矽肺结核、真菌继发感染、淀粉样变等。

预防: 肺结核是一个流行较广的慢性传染病,必须以预防为主。预防结核病的传播必须抓好三个环节。

1.控制传染源,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结核病人,尤其是痰结核菌阳性患者早期接受合理化治疗,几乎100%可获治愈,因此早期发现病人,并及时给予合理的治疗是防治肺结核工作的中心环节。

2.切断传染途径。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因此禁止随地吐痰,

对结核杆菌阳性病人的痰、日用品,以及周围的东西要加以消毒和适当处理,室内可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2小时,患者用过的食具应煮沸消毒10-15分钟,被褥在烈日下暴晒4-6小时,痰盒便器可用5%-10%来苏浸泡2小时,最好将痰吐在纸上烧掉或用20%漂白粉溶液泡6-8小时。

3.接种卡介苗,保护率约为80%,可维持5-10年,但种卡介苗所产生的免疫力也是相对的,应重视其它预防措施。

关键控制措施:一旦出现咳嗽、咳痰≥2周、咳血或痰中带血的病例应立即通知其到结核病防治机构〔璧山区人民医院是璧山的肺结核病定点医院〕作进一步检查、诊断,确诊病例应在结核病防治机构的直接督导下进行治疗;隔离期限为从患病至痰菌检查连续2次阴性;痰液应进行消毒,吐痰使用的纸巾应燃烧或消毒后再扔弃,其他不便于消毒的污染物应阳光暴晒,对患者同班级、同宿舍的同学要进行筛查。

六、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特征:手足口病由20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其中以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最为常见。以发热和手部、足部、口腔等部位皮肤黏膜皮疹、疱疹、溃疡为典型表现的急性传染病,以手部、足部、臀部皮疹和口痛为特征,个别重症患儿可致死亡。手足口病在每年4月开始进入流行季节,到5-6月到达发病顶峰。手足口病传染性强,传

播速度快,可短期造成大范围流行,该病高发于1-5岁儿童,在幼儿园可造成爆发流行。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为患儿或隐性感染者,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分泌物等的密切接触而传播,患者的粪便、疱疹液、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口杯、玩具、食具、床上用品、内衣、医疗器械等均可传播。

预防: 1.饭前便后洗手,防止接触病患儿童;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晒衣服被褥;

3.流行期间防止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欠佳的公共场所;

4. 6月龄至5岁的儿童接种手足口EV71疫苗是目前最经济、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关键控制措施:晨〔午〕检中发现发热、手、足、口部位出现皮疹等可疑病症者,要立即报告并通知其离校就医,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至病症消失为止;要加强学生洗手教育,防止密切接触;加强教室及居室开窗通风,防止过度拥挤;对患病学生鼻咽分泌物、粪便等可能污染到的餐具、玩具、床上用品以及便器等进行消毒。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

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 各位家长: 气温开始逐渐下降,由于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变化较大,冷暖多变,此时最容易患上呼吸道、消化道疾病。学校是人群较为密集的区域,也是传染病的易发高发场所,常见的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流脑、诺如等,因此学校提前预防传染病很重要。 什么是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几种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急起高热、全身酸痛、乏力,或伴有轻度呼吸道症状。该病潜伏期短,一般为1-3天,传染性强 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威胁最大。 流感病毒致病力强,易发生变异,常在学校、幼儿园等人群较为密集的区域引起暴发流行。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 流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腮腺炎患者和健康带病毒者是本病的传染源,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年,尤以5-15岁患者较为多见。临床表现为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则出现一侧腮腺肿大或者两侧腮腺同时肿大而变形。该病的潜伏期为4-21天,平均18天。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但个别抗体水平低下者,亦可再次感染。流行性腮腺炎易在学校出现暴发行,是我省学校中较常见的传染病。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人为主要传染源,通过飞沫经空气及病人用具传播,传染性强。临床初期表现为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症状。1-2周后躯干皮肤分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疹。该病潜伏期为1-2周。水痘也是学校中较常见的传染病,常引起暴发流行。 结核病 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是本病传染的主要方式。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 麻疹 传染性很强,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常并发呼吸道疾病如中耳炎、喉-气管炎、肺炎等,麻疹脑炎等严重并发症。 如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1.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和周围环境清洁。 3.养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不随地吐痰、勤洗手、多喝水。 4.坚持锻炼身体,保持均衡饮食,注意劳逸结合,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5.及时接种流感疫苗、麻-腮-风疫苗、水痘-带状疱疹疫苗可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生。 6.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不要到发病地区旅游、探亲,更不要到传染病患者聚集的场所。 7.如果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宣传资料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宣传资料 一、诺如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属病毒引起的腹泻,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是引起非细菌性腹泻爆发的主要病因。该病的潜伏期相对较短,通常12-48小时,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最常见病症是腹泻和呕吐,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儿童:84%为呕吐表现,成人: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病程通常较短,病症持续时间平均为2-3天。隔离期为病人病症消失后3天。 传染源:诺如病毒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诺如病毒主要通过病人的粪便排出,也可通过呕吐物排出,局部病人也可以通过接触感染。 易感人群:诺如病毒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人们常把它称为“冬季呕吐病〞。全人群对诺如病毒均易感,高发:小于5岁和大于65岁者。 消毒:诺如病毒在0℃-60℃的温度范围内可存活,但使用10 mg/L的高浓度氯离子〔处理污水采用的氯离子浓度〕可灭活

诺如病毒。酒精和免冲洗洗手液没有灭活效果。 二、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抱耳风〞,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儿童或青少年。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和腮腺肿痛。除侵犯腮腺外,也可侵犯其他器官,引起脑膜炎〔约8%〕、睾丸炎〔约6%〕、卵巢炎〔约5%〕、胰腺炎〔约10%〕等。 〔一〕流行病学: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为主。有时可发生流行,好发于人群聚集处,如幼稚园、学校、集团宿舍和军营等。本病患者主要为儿童及青少年。1岁以下婴儿因有母体获得的抗体存在,发病者少。大多数患者是14岁以下儿童,但成人中亦可发生。儿童患者性别无差异,青春期后发病男多于女。 〔二〕并发症:腮腺炎其病虽不可怕,然而其并发症却十分可怕。 1.睾丸炎:较大儿童及体弱患儿易并发睾丸炎。常有一侧或双侧睾丸肿大、疼痛。假设治疗不及时出现睾丸萎缩而引起无精症,故而不生育。 2.卵巢炎:10岁以上女患儿易并发卵巢炎。病症是小腹部及

学校疾病预防知识宣传材料

金川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材料

金川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材料学校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脑、水痘、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单纯疱疹、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两类新病种。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一、常见的传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

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染源主要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3、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 4、水痘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园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传染源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宣传材料(大全)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宣传材料(大全) 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宣传材料(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宣传材料(大全)》。 第一篇: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资料 2017年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资料 又是一年春暖花开的时节,告别寒冷,到处一片欣欣向荣。然而,春天又是个疾病易发和传染的季节。春季是冷暖空气频繁交汇的时期,天气多变忽冷忽热,若不注意卫生保健,很容易患上流行疾病。抵抗力弱的人群,更容易受到病毒、细菌的攻击。其实这些常见病是可以预防的,下面yjbys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些春季常见病及其自我预防的方法。 一、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常见的急性传染病。水痘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其中以冬春季为多。水痘传染性极强,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唾液飞沫传染,亦可因接触水痘病毒污染的衣服、玩具、用具等而得病。患者以婴幼儿多见,集体儿童亦为易感人群,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校等容易发生局部暴发流行。 水痘的平均潜伏期14—21天,多为15一17天。易感者接触病人后约90%会传染发病,病初症状较轻,可出现微热,全身不适。发热的同时或1—2日后,躯干皮肤、粘膜分批出现和迅速发展为斑疹、丘疹、疱疹与结痂。水痘病毒可波及多脏器,还可并发皮肤感染、肺炎、脑炎等。本病一般预后良好,极少数人出现严重并发症。部分病人恢复后体内可潜伏病毒,成年后某些诱因可引起复发成为带状疱疹。 主要预防措施: 1.加强水痘防病宣传,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以免传染病交叉感染。 2.冬春季节学校的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

学校流行病、传染病宣传

学校流行病、传染病宣传 第一篇:学校流行病、传染病宣传 学校流行、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 一、传染病防控常识 (一)传染病流行的三环节 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发生,传播和终止的过程,称为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1、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就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存在,方能构成传染病流行,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新的传染不会发生,不可能形成流行。 (1).传染源是指体内带有病原体,并不断向体外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a)病人在大多数传染中,病人是重要传染源,然而在不同病期的病人,传染性的强弱有所不同,尤其在发病期其传染最强。 (b)病原携带者包括病后病原携带和无症状病原携带,病后病原携带称为恢复期病原携带者,3个月内排菌的为暂时病原携带,超过3个月的为慢性病原携带。病原携带不易发现,具有重要流行病学意义。 (c)受染动物传播疾病的动物为动物传染源,动物作为传染源传播的疾病,称为动物性传染病,如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等;野生动物为传染源的传染病,称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如鼠疫、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病。 (2).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体外,经过一定的传播方式,到达与侵入新的易感者的过程,谓之传播途径。分为四种传播方式。 (a)水与食物传播病原体借粪便排出体外,污染水和食物,易感者通过污染的水和食物受染。菌痢、伤寒、霍乱、甲型毒性肝炎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b)空气飞沫传播病原体由传染源通过咳嗽、喷嚏、谈话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使易感者吸入受染。流脑、猩红热、百日咳、流感、麻疹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c)虫媒传播病原体在昆虫体内繁殖,完成其生活周期,通过不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 一、传染病概述 1.1 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是指人与人之间或者动物与人之间通过接触、呼吸、食物和水等途径,传播各种病原体,导致疾病发生和蔓延的疾病。 1.2 传染病的分类 传染病根据不同的病原体可以分为细菌性传染病、性传染病、寄生虫性传染病和真菌性传染病等。 1.3 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主要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水源传播和食物传播等。 二、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 2.1 感冒的预防与控制 - 频繁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公共场所后; - 避免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 - 注意个人卫生,如不用手捂嘴咳嗽;

- 增强体质,保持充足睡眠和良好营养。 2.2 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 - 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 - 避免接触患者的体液和粪便; - 避免与患者共用餐具、毛巾等个人用品;- 定期消毒环境和物品。 2.3 流行性感冒的预防与控制 - 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 - 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 - 加强室内通风; - 接种流感疫苗。 三、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 3.1 学生个人防控 - 增强个人卫生意识,勤洗手; - 避免与患者近距离接触; - 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 - 定期进行卫生消毒。

3.2 学校环境防控 - 加强教室、宿舍、食堂、卫生间等公共场所的清洁; - 定期消毒公共设施与器材; - 增加通风换气次数; - 设置垃圾分类和处理措施。 3.3 健康监测与报告 - 学校要建立完善的健康档案体系; - 学生、教职工出现不适症状要及时报告; - 学校要与当地卫生防疫部门保持及时沟通。 四、附件 附件1:传染病常见症状及处理措施 附件2:学校环境消毒操作指南 附件3:健康宣教海报素材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 5.1 传染病防治法 传染病防治法是我国对传染病进行预防和控制的法律法规,目的是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最新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宣传资料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宣传资料 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好发季节。学校这种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一、流脑 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播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多在春季流行。该病的一般表现症状是:突然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精神不振,颈项强直,重者可出现昏迷、抽搐。流脑根据病情轻重分为普通型和暴发型。暴发型起病急骤,常在24小时内出现严重休克和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因此,在流脑高发期,若出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或者突发高热、身上有出血点、头痛、喷射状呕吐、嗜睡、烦躁不安等症状,要立即到正规医院抢救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流脑有以下并发症:脑及其周围组织因炎症或粘连可引起第Ⅱ、Ⅲ、Ⅶ及Ⅷ对颅神经损害、肢体运动障碍,失语、大脑功能不全、癫痫等。脑室间孔或蛛网膜下腔粘连可发生脑积水,后者又导致智能障碍、癫痫等。经脑膜间的桥静脉发生栓塞性静脉炎后可形成硬膜下积水,多见于1-2岁的幼儿。当及时和适当的治疗效果不满意,恢复期出现抽搐,喷射性呕吐,特别伴有定位体征,颅内压持续升高,以及发热等即应想到硬膜下积水的可能。化脓性迁延性病变有结合膜炎、全眼炎、中耳炎、关节炎、肺炎、脓胸、心内膜炎、心包炎、睾丸炎等。流脑虽来势凶猛,发病急剧,但只要掌握发病规律,采取综合措施是可以预防的。 主要预防措施: 1.常晒衣服、晒被褥、晒太阳。脑膜炎双球菌具有怕热、怕冷、厌氧的弱点,因此要经常晒衣服、晒被褥、晒太阳。居室内的温度要在18℃-20℃,湿度在50%—60%最为合适,每天开窗3—4次,每次约15分钟左右,每天用湿布擦桌子和地面,使室内空气新鲜而湿润。让孩子多增加户外活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最为适宜,以提高小儿对周围环境冷热变化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同时,在流脑好发季节,室内还可用食醋、艾叶等熏蒸消毒,杀灭病菌。 2.保护易感人群,提高免疫能力。注意在流行期内,与流脑病例密切接触的人员均应接种疫苗。目前我国市场上供应的A+C群双价多糖疫苗,能有效诱导出抗体,免疫年龄在两岁以上的人群,次年不需要加强,3-5年后需加强接种。 3.及时发现病人,早期隔离、治疗。在流脑流行季节,一旦发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咽喉痛等症状的病人,应提高警惕。若病人出现高烧不退、剧烈头痛、喷射呕吐等,应立即送医院检查,确诊者应隔离治疗。病人污染的环境、用品等要严格消毒,以防扩散。 4.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要按时作息,保证睡眠,经常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5.少去或不去公共场所。初春时节,尽量少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注意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感冒。 流脑的预防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五项: ●加强疾病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并及早就近住院医治病人。 ●对病人密切接触者,立即进行预防性服药。 ●若流脑流行出现在过去未实施疫苗免疫或注射疫苗较少的地方,可对15岁以下未免疫的儿童应急接种疫苗。 ●一旦发生流脑流行,应劝阻大型集会、串门访友或探视病人,不带儿童去公共场所。 ●及时组织对疫点进行消毒处理,如疫情发生在学校等人群集聚场所,要做好环境卫生、个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宣传材料

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材料(三)学校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脑、水痘、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单纯疱疹、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两类新病种。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一、常见的传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染源主要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3、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 4、水痘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园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5、流行性腮腺炎 俗称“乍腮”,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发热、耳下腮部、颌下漫肿疼痛,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传染源

校园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1]

校园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校园常见传染病有手足口病、水痘、腮腺炎、麻疹、流感等。其中手足口病、腮腺炎、水痘、麻疹及流感均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所以每人都要充分认识传染病对我们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轻者可影响工作、学习及生活;重者可留后遗症甚至死亡。 01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本病高发于夏秋季,但各季节均有病例的发生,也是近年来易导致学前儿童死亡的急性传染病。 【预防】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6.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7.托幼机构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8.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9.目前EV71型手足口病疫苗已上市,建议动员5岁以下幼托儿童、学生等高危群体在了解、自愿自费等前提下进行接种,有效预防和控制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发生。 02 水痘

学校传染病宣传

一、传染病防控常识 (一)传染病流行的三环节 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发生,传播和终止的过程,称为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1、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就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存在,方能构成传染病流行,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新的传染不会发生,不可能形成流行。 (1).传染源是指体带有病原体,并不断向体外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a)病人在大多数传染中,病人是重要传染源,然而在不同病期的病人,传染性的强弱有所不同,尤其在发病期其传染最强。 (b)病原携带者包括病后病原携带和无症状病原携带,病后病原携带称为恢复期病原携带者,3个月排菌的为暂时病原携带,超过3个月的为慢性病原携带。病原携带不易发现,具有重要流行病学意义。 (c)受染动物传播疾病的动物为动物传染源,动物作为传染源传播的疾病,称为动物性传染病,如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等;野生

动物为传染源的传染病,称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如鼠疫、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病。 (2).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体外,经过一定的传播方式,到达与侵入新的易感者的过程,谓之传播途径。分为四种传播方式。 (a)水与食物传播病原体借粪便排出体外,污染水和食物,易感者通过污染的水和食物受染。菌痢、伤寒、霍乱、甲型毒性肝炎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b)空气飞沫传播病原体由传染源通过咳嗽、喷嚏、谈话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使易感者吸入受染。流脑、猩红热、百日咳、流感、麻疹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c)虫媒传播病原体在昆虫体繁殖,完成其生活周期,通过不同的侵入方式使病原体进入易感者体。蚊、蚤、蜱、恙虫、蝇等昆虫为重要传播媒介。如蚊传疟疾,丝虫病,乙型脑炎,蜱传回归热、虱传斑疹伤寒、蚤传鼠疫,恙虫传恙虫病。由于病原体在昆虫体的繁殖周期中的某一阶段才能造成传播,故称生物传播。病原体通过蝇机械携带传播于易感者称机械传播。如菌痢、伤寒等。 (d)接触传播有直接接触与间接接触两种传播方式。如皮肤炭疽、狂犬病等均为直接接触而受染,乙型肝炎之注射受染,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为接触疫水传染,均为直接接触传播。多种肠道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目前正值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特别是呼吸道传染病,它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由于学校里人群密集,人员接触频繁,病原体容易通过学生或物品从社会带到学校从而在学校中传播开来,又容易从学校带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而且我们少年儿童正处在身体生长发育期,各个系统发育还不完善,抵抗力低下,对疾病往往是防不胜防,容易感染传染病。一旦有传染病传入学校更容易发生传染病疫情的暴发和流行,将严重影响广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校的教学秩序。下面简要介绍学校常见传染病的特点和预防知识。 一、人类的四大传染病 人类的传染病种类很多,按照传播途径的不同,可以分为四大传染病,包括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 1、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侵入呼吸道粘膜以后所引起的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白喉、百日咳、猩红热、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麻疹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这些病大多发生在冬、春季节,病人和带菌者是主要的传染源。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呼吸道粘膜和肺,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不随地吐痰,保持住房和公共场所的空气流通,以及戴口罩等,可以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 2、消化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侵入消化道粘膜以后所引起的传染病,包括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伤寒、脊髓灰质炎、蛔虫病和蛲虫病等。这些病大多发生在夏、秋季节,病人和带菌的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消化道及其附属器官,主要是通过饮水和食物传播的。因此,不喝生水,不生吃未经洗净的蔬菜、瓜、果,大力消灭苍蝇,饭前便后洗手等,可以预防消化道传染病的发生。 3、血液传染病:血液传染病是指以节肢动物(如蚊、虱、蚤、蜱等)为媒介所引起的传染病,因而又叫虫媒传染病,包括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丝虫病和出血热等。病人和带菌的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血液和淋巴,主要是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传播的。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蚊、虱等吸血的节肢动物,可以预防血液传染病的发生。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宣传材料

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材料 学校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脑、水痘、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单纯疱疹、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两类新病种.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一、常见的传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染源主要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3、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 4、水痘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园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学校传染病防治宣传资料

学校传染病防治宣传资料 预防手足口病知识问答 1、什么是儿童手足口病(EV71感染) 儿童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EV71感染疾病,传染性强,该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全年都可发生,以4~9月多见。患儿感染病毒后,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38℃左右,发热同时在口腔、手足、臀部出现皮疹,或出现口腔粘膜疱疹。多数病例经对症处理后,可在7~10天内康复,少数重症患儿伴有肺水肿、脑炎等严重疾病,并会造成死亡。 2、手足口病的四种传播途径 ⑴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传播; ⑵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也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⑶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等也可造成传播; ⑷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可造成传播。 3、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⑴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 ⑵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加热后再食用。 ⑶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⑷注意搞好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⑸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曝晒,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 ⑹家长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表现,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⑺托幼机构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观察与治疗。 ⑻托幼机构应每日对玩具、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减少间接接触传播。 ⑼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避免院内交叉感染。 ⑽加强食品与环境卫生工作,减少手足口病经食品及场所传播。 4、如果孩子出现发热、有皮疹等症状,家长该怎么办 ⑴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 ⑵暂停去幼儿园和学校,避免传染给他人,防止再感染其他疾病。根据医生建议,决定是否留院观察或住院治疗。 ⑶患儿的家庭应使用肥皂、84消毒液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进行消毒,对奶具、餐具煮沸消毒。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消毒剂或漂白粉消毒;将衣被阳光曝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⑷小学、托幼机构等儿童集体生活、学习的场所,要做好晨间体检,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要立即要求家长带小孩去医院就诊,同时报告当地疾控中心。患儿应在家中休息,不宜继续上学。 注意个人卫生预防“红眼病”

学校传染病防治宣传资料

学校传染病防治宣传资料 1、各学校要把传染病预防和控制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学校主要领导要统筹安排并明确一位主管校领导分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针对学校实际和传染病流行的特点制定出具体的防治措施,并督促各有关部门具体落实。? 2、学校要组织学生对学校的环境尤其是教学区、生活区、食堂、厕所等重点区域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扫。学校教室、宿舍等人员集中的场所应进行空气消毒,并经常开窗保持场所内空气流通,以保证室内“微小气候”符合卫生要求,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要认真落实《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加强学校食堂卫生和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的管理,严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学校应将饮用水卫生管理作为预防肠道传染病的重要环节予以高度重视,为学生提供的饮用水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3、各级学校也要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讲座、班会、板报、校园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宣传教育,向学生传授针对性较强的传染病预防知识,切实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中小学校还应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讲解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知识和要求,以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学校发生传染病或不明原因疾病等流行时,应及时报告当地卫生和教育行政部门,并积极争取和配合当地疾病控制机构做好疫情处理与控制工作。 4、学校校医院和教育部门所属的卫生保健机构要积极配合学校做好传染病预防工作,要深入学校食堂、教室、宿舍等教学、生活场所进行一次全方位的卫生检查,督促落实各项卫生防病措施,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管理传染病患者,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并协助卫生部门对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

学校常见流行传染病防治知识〔一〕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主要病症: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病症。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预防措施: 〔一〕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 〔二〕勤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三〕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防止飞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防止过度疲劳。 学校常见流行传染病防治知识〔二〕 ——麻疹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但凡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接触

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 主要病症:麻疹的潜伏期为10-11天,开场时病症像感冒,但同时出现眼红、眼皮发肿、流泪、怕光、打喷嚏、咳嗽等更严重的病症。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场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内皮疹普及全身,随后疹退,脱屑。其他病症也逐渐消退。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 预防措施: 〔一〕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 〔二〕做好保健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三〕自动免疫:易感者都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我国目前定于8个月时初种,4岁、6岁时各加强一次。 学校常见流行传染病防治知识〔三〕 ——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虽然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