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忠 系统功能语法讲义(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杨忠讲义)

杨忠 系统功能语法讲义(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杨忠讲义)
杨忠 系统功能语法讲义(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杨忠讲义)

Session One

1. Branches of linguistics and schools of linguistics

●Branches of linguistics are divided by reference to object of study, i.e.

the subject matter of language as a phenomenon, seen as composed of many aspects or facets.

●Schools of linguistics are divided by perspectives and methodology.

2. Formalism and functionalism of Post-Saussurean Western linguistics

●Logico-philosophical vs. rhetorical-ethnographic orientations of

linguistic studies in Western countries---language as rule or language as resource

●Differences in perspectives between formalism and functionalism

Starting- point View of

object of

study

Linguistic

production

as

Unit

of

analysis

Linguistics

close to

Formal ism Going-in

Through

form

Language

as an

abstract

system

Automation

(rules like

machine)

sentence Logic,

psychology,

philosophy

Function- alism Going-in

Through

meaning

Language

in use

Choice

(system

network,

meaning

potential)

Clause,

text

Anthropology,

sociology

3. Functionalism as a stream of linguistics

●Functionalism in Europe

The Prague School:

Major achievement — phonemic analysis

Representatives — V. Mathesius (马西/泰修斯)

N.S. Trubetzky(特鲁别茨科依)[Russian]

A. Martinet (马丁内)[French]

The Copenhagen School:

Major achievement — text/ discourse analysis

Representative — L. Hjelmslev (1899 -1965) [叶尔姆斯列夫] The London School:

Major achievement — theory of context

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 Major representatives —J. R. Firth (1890-1960) [弗斯] (British)

M.A.K. Halliday(1925-)

●Functionalism in the U. S. A.

Major achievement—linguistic relativity;

Conitive grammar;

Cognitive semantcs;

Conceptual metaphor

Representatives — F.Boas (1858-1942)

E.Sapir (1884-1939)

B.L.Whorf (1897-1941)

Fillmore

Langacker

Lakoff

Talmy

●Functionalism in China

11 annual conferences held(7th held in NENU)

; China Association of Functional Linguistics

4. The meaning of the term function

●Organic/ constitutive function

●Role function

●Speech functions (as purpose or intention)

●Metafunctions (as broad categories of meanings)

The theory of metafunctions is the cornerstone of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5. Tenets of functional approach to language(as generalised by Butler, C.S. 2003. Sturcture and Function: A Guide to Three Major Structural-functional Theories. Amsterdam/Philodelphia: John Benjamins)

(1) An emphasis on language as as means of human communication in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contexts;

(2) Rejection of the claim that the language system(the grammar) is arbitrary and self-contained, in favour of functional explanation in terms of

cognition, socio-cultural, physiological and diachraonic factors;

(3) Rejection of the claim that syntax is a self-contained system, in favour of an approach where semantic and pragmatic patterning is regarded as central;

(4) Recogni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non-discreteness in linguistic description and, more generally,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gnitive dimensions;

(5) A consern for the analysis of texts and their contexts of use;

(6) A strong interest in typological matters;

(7) The adoption of a constructionist rather than an adaptionist view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Session Two

1.What is system?

●Definition

―A group of related parts that work together as a whole for a particular purpose‖ ( 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同类事物按一定的关系组成的整体‖(《现代汉语词典》)

---Traffic lights as system of symbols:

Stopping --- red

Slowing down --- amber

Going --- green

( Now at main crossroads there are also arrows for right and left turns, so the system is changed )

---Chess as a system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ess and language

●Features

---Elements

---Wholeness

1) The idea of system as a concept in linguistics is first expounded in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where system refers to langue, understood as the syntagmatic relation(linear).

“What is language?

―Language,[……], is a self-contained whole and a principle of classification‖(Saussure1959:9)

But the meaning of system is different in Halliday‘s theory of grammar.

2) The conception of system appeared in Halliday‘s early publications:

Halliday, M.A.K(1956 )Grammatical Categories in Modern Chinese. Transitions of the Philological Society, 1956. pp. 177-224. Reprinted in Kress(ed.)( 1976).

Halliday, M.A.K, 1961 Categories of the Theory of Grammar. In Word, vol. 17, 3: 241-292.

Halliday, M.A.K, 1963. ?Class in relation to the axes of chain and choice in language‘.Linguistics.No.2

In these articles, Halliday put forward four fundamental categories of grammar: unit(单位), class(类别), structure (结构)and system(系统). In addition, there are three scales(阶): rank(级), exponence(标示), delicacy(精密度).

“韩礼德对语法的两大部分‘范畴’和‘阶’做了比过去全面成熟的归纳和阐述,对语言学界产生深远的影响,被公认为‘阶与范畴’(scale and category grammar)语法的发端。两年后,韩礼德又发表了‘类与语

言中的连接轴和选择轴的关系’一文,进一步阐述阶和范畴的关系。(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2005。)(阶与范畴有什么区别?)

Units

Text

Clause

Scale of rank Group/phrase

Word

Morpheme

Scale of delicacy

Least delicate most delicate

Primary structure secondary structure

Scale of exponence

Primary class secondary class

Example:All the three top students are accepted.

All the three top students Are accepted.

S p

NG

D M H

VG

D pre D mid D post

3) ―System is a set of options‖. Grammar is a system network. System is primary, structure is secondary. Structure is the realization of choice relations.

4) Why is system primary?

---Language as a resource is a system of systems; categories are hierarchical.

---Choices out of certain purposes/intensions

2. What are the fundamental differences in formalism and functionalism in grammatical description?

Formalism vs Functionalism

●Perspectives: intraorganism vs interorganism

●Focus: chain relations vs choice relations

●Goal: Both are explanatory & descriptive;

to describe and explain:

How does one speak? Vs How do people talk?

3. The fundamental difference between function and metafunction

— Level of abstraction in description and explanation.

4. Semiolog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three metafunctions

1) Different theories of metafunction proposed byB. Malinowski(马林诺

夫斯基), K. Buhler(比勒)and M.A.K. Halliday.

B. Malinowski(1923)(Anthropological)K. Buhler(1923)

(psychological)

M.A.K. Halliday(1972,1985,1994)

(Linguistic)

Pragmatic 实用功能Representational 表

达功能

Ideational 概念功能

Phatic function寒暄功

能Expressive 表情功能

Interpersonal 人际功能Conative 意欲功能

Magical function 巫术

功能

Referential 所指功能Textual 语篇功能

2) Ideational and interpersonal functions are more essential functions( see Hallida y 1994: xiii)

All language are organized around the main kinds of meaning, the ideational or reflective, and the interpersonal or active. These components are the manifestations in the linguistic system of the two very general purposes which underlie all uses of language: (i) to understand the environment and (ii) to act on the others in it. Combined with this is the third metafunction.

Session Three: Discussion of Chapter Four

1. The fundamental argument for a functional analysis

●Communication as interaction or exchange of meanings.

●Communication is not just unidirectional, not just passing

information.

Please consider the connotation of ?talk‘ and ?speak‘.

2. The general framework for exchange of meanings/functions

Giving Information (statement)

Goods & services (offer)

Demanding Information (question)

Goods & services (command)

3. The definition of Mood(语气成分)

●?The subject and finite‘make up a component of the clause that is

called Mood.—a structural definition

●The component of a clause that realizes the interactive function.

Eg.--- The president has turned down the proposal, hasn‘t he?

---(a)Yes, he has.

(b)No, he hasn‘t.

(c) Oh, has he?

(d)No,he has n‘t. But he will.

(e) He hasn‘t, and he won‘t.

4. The structure of Mood in different types of English Clauses:

(1) Summary

Types of clause Mood Structure Declarative

?I am leaving.‘

S F

Interrogatives Yes-no

?Are you leaving?‘

F S

Wh-

Wh- as S

?Who is leaving?‘

S F Wh- not as S

?Why are you

leaving?‘

F S

Imperatives unmarked

?L eave here!‘

?Don‘t leave here!‘

(F) marked

?You leave here!‘

?Don‘t you leave

here!‘

(F) S

(2) More about the finite in imperatives (pp.48-49)

●Why generally there is no finite in imperatives?

Not open to negotiation. The finite is used for negation or emphasis once it appears.

●If negotiative in meaning, a question tag is added. In this case, the

finite is not ?normal‘ finite in its range of functions.

e.g. Don‘t tell anyone, will you? ( not do you?)

?Let‘s‘ and ?let us‘ may take different tags.

e.g.: Let us call you Lao Wang, will you?

Let‘s start now, shall we?

5. The meanings of Subject and Finite

―Subject is something by reference to which the proposition can be affirmed or denied.‖(Halliday and Mathiessen, 2004: 117)

―The subject is often described as the constituent defining the topic of the sentence--- that which the sentence is about and which it presupposes as its point of departure.‖ (Quirk et al. 1985:79)

―The division, (Subject, Predicate), however, has more to do with the statement as a logical category than with the structural facts of grammar.‖Subject —expresses the entity that the speaker wants to make responsible for the validity of the proposition.

Proposition is“the basic unit of logical analysis, characteristically stated by a declarative sentence and the bearer of truth-value true or false. Many theorists identify propositions with statements. Both are distinguished from sentences, but some philosophers wish to eliminate propositions as abstract entities in favour of sentences. If both kinds of entity are accepted, all proposition are sentences or expressed by sentences. Only declarative sentences generally express propositions, although sentences of interrogative,

imperative and other forms have propositional content.”

Finite —makes it possible to negotiate about the validity of the proposition.

The finite signals three kinds of ?claims‘about the validity of the proposition:

(1) For what time in relation to that of speaking the proposition is valid.

(tense)

e.g. —Is he the present?

— He was.

(2) Whether the proposition is about positive or negative validity. -

( polarity)

e.g. -You have been here, I think.

-No, I haven‘t.

(3) To what extent the proposition is valid. (Modality)

e.g. -He may come today.

-He has.

6. Subject of Chinese

(一)主语定义

“主语指出主体事物,指明‘谁’或‘什么’‖。

―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小句需要有个主语,不然所述说的这种那种情况下不知道是针对谁或针对什么“(邢福义1997)

(二)主语的语义类型

(1)施事主语---所指事物施行谓语所表述的行为

“妈妈在切肉。‖

(2)受事主语---所指事物承受谓语所表述的行为

“盘子买来了。”

“土豆烧好了”

(3) 用事主语---所指事物具有提供使用的内涵

“这把刀子切牛肉。”

“这个盘子装牛肉。”

(?)“刀子切钝了。”

(4)于事主语---所指事物表示行为发生的位置(?)

“盘子边爬着一只蟑螂。”

“刀子上刻着几个字。‖

―土豆里长了很多虫子。“

(5)断事主语---所指事物是谓语所断定的对象

“这个碗是我的。”

“这块地不属于你们工厂。”

“这位先生不象本地人。”

(6)描事主语---所指事物是谓语所描写的对象

“这个孩子很机灵。”

“这块土地平坦而又肥沃。‖

(这个类型划分是基于“什么/谁”与“怎么”之间的意义关系)(三)若干问题

(1)潛化主语

有的主语潛入了前面的分句或前面的状语。这是潛化主语。潛化主语是一种意会主语,即可以依赖上下文意会,不能再主语位置上直接补出。

“如果你不这样做,必将引起不良后果。”

“经过这次会议,统一了大家的认识。‖

(2) 话题和主语

话题也叫主题,是讲语用问题时用的概念。这个概念跟语法系统中的主语有些纠缠。

话题指的就是新情况所要述说的对象。其主要特点:第一,占据一句话的开头地位;一般重读。

“昨天晚上,他进过这间屋子。‖

“这个经历了无数磨难的老头儿,他的承受力实在惊人。‖

―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我们必须保护环境。“

Sesssion Four

1. Chinese interrogatives

(1) Types of question in Chinese

(a) Question- word questions

---- This type of question can be functionally characterized as a

request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 It is similar to wh- questions in

English.

---- The question words are:shui谁“who‖,shenme什么“what‖,

na哪“where”,zenme“怎么‖how,duoshao多少“how

much/howmany”,weishenme为什么“why‖,etc. In addition, there

are some question words which are formed by compounding

question words with some nouns or adjectives, for example,

shenmen yang―like what‖, duojiu/duochang shijian ―how

long(time)‖, heshi/shen me shihou ―when/what time‖.

----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question-word

questions and English interrogative questions: functionally similar,

structurally different.

(b) Particle questions (corresponding to English yes-no question)

This type of question is marked by particles at the end, such as,

ma, ba.

[1] Ni hao ma?

―you good/well particle‖

“How are you?

[2] tamen lai ba?

―they‖“come‖ ―pa r ticle‖

―Will they come?“

(c) A-not-A questions

[3] Ta hui bu hui da lanqiu?

?he‘?can‘?not‘?can‘?play‘?basketball‘

―Can he play basketball?‖

(d) Tag question (A-not-A tag)

[3] women kaishi shangke, hao bu hao?

?we‘?begin‘?class‘?good‘?not‘?good‘

―Let‘s begin our class, shall we?

This type of question is functionally equivalent to English tag questions, but the tag is structurally different from English tags.

The Chinese tags do not contain subject and finite.

(e) Alternative questions (marked by haishi )

[4] Ni yao zhege haishi nage?

?you‘?want‘?this one‘?or‘?that one‘

―Do you want this one or that one?‖

[5] ta lai haishi ni qu?

?he/she‘?come‘?or‘?you‘?go‘

―Does he/she come(here) or do you go(there?

(2) Differentiating type (b) and type (c)

[6] Ni hui da wangqiu ma?

?you‘?can‘?play‘?tennis‘ particle

―Can you play tennis?‖

[7] Ni hui bu hui da wangqiu?

?you‘?can‘?not‘?can‘?play‘?tennis‘

―Can you play tennis?‖

[8] zuotian ni da mei da wangqiu?

‘yesterday‘?you‘?play‘?not‘?play‘?tennis‘

―Did you play tennis yesterday?‖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types of question?

Li and Thompson(1981) Mandarin Chinese: A Functional Reference Grammar explains:

―[…]Particle questions and A-not-A questions differ in the types of contexts in which they can be used: in a neutral context, either the A-not- A form or the particle question may be used, while in a non-neutral context, only the particle question is possible. A neutral context is one in which the questioner has no assumptions concerning the proposition that is being questioned and wishes to

know whether it is true. Whenever the questioner brings to the

speech situation an assumption about either the truth or the falsity

of the proposition s/he is asking about, then the context is

non-neutral with respect to that question.‖

The difference can be explained in terms of information focus:

A-not-A type focuses on polarity only, while in particle questions

the focus may not be on polarity.

2. The components of the residue: P C A

Predicator---- expresses ①process②Tense ③Aspect ④voice

(Finite operators: auxiliary verbs and modal verbs)

3.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omplement and adjunct

●Complement can be turned into subject.

(Except attribute in relational process)

●Adjuncts cannot be turned into subject.

●Adjuncts are realized by adverbial group or prepositional phrases.

韩礼德与系统功能语法

韩礼德与系统功能语法 韩礼德(M. A. K. Halliday,1925--),英国语言学家。1925年出生于英格兰约克郡里兹,青年时期在英国伦敦大学主修中国语言文学,获得学士学位。1947年至1949年到中国北京大学深造,导师为罗常培先生;1949年至1950为攻读现代汉语转入岭南大学,跟随王力先生学习。回国后,跟随剑桥大学弗思(Firth)教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1955年完成了对用我国14世纪北方官话译述的《元朝秘史》一文的语言学分析,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韩礼德先后在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耶鲁大学、布朗大学和肯尼亚内罗毕大学任教。1963年韩礼德担任伦敦大学语言学教授,主持多项对英语研究和教学工作,1973年到1974年担任美国斯坦福大学行为科学高级研究员,1974年到1975年任英国埃克塞斯大学教授,1976年移居澳大利亚筹建悉尼大学语言学系并担任系主任,1987年12月退休。 韩礼德是伦敦学派的主要成员,又是"新弗思派"的领袖。他的学术思想,受弗思和马林诺夫斯基影响很深,在60年代后期,他接受了布拉格学派的"功能句子观"和美国S.拉姆的"语言层次和体系"的理论,进一步发展了他的学说。韩礼德的代表性著作有《语言功能探索》(1973)、《语言的系统和功能》(1976)、《作为社会符号的语言》(1978)和《功能语法导论》(1985/1994/2004)。韩礼德坚持从系统和功能的角度研究语言,批评乔姆斯基的纯形式理论。世界各地围绕着韩礼德已形成了一支系统功能语法学家的队伍,他的理论对我国语法研究的影响也已日渐加深。 从韩礼德对语言学和语言的一些基本观点,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贯穿于他的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核心,最主要有六点: 1、纯理论功能的( metafunctional )思想 韩礼德认为语言的性质决定人们对语言的要求,即语言所必须完成的功能。尽管这种功能千变万化,我们可以把它们归纳为若干个有限的抽象的功能,这就是“纯理功能”或“元功能”,这是种种语言用途所固有的。纯理论功能包括三方面: (1)语言是对存在于主客观世界的过程和事物的反映,这是“经验”(experiential)功能,或者说关于所说的“内容”的功能。在语言中还有“逻辑”(logical)功能,即以表现为并列关系和从属关系的线性的循环结构的形式出现,由于两者都是建立于说话人对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经验,与其功能相比较是中性的,因而可统称为“概念”(ideational) 功能。 (2)语言是社会人的有意义的活动,是做事的手段,是动作,因此它的功能之一必须是反映人与人间的关系。这个纯理功能称为“人际”(interpersonal) 功能。 (3)实际使用中的语言基本单位不是词或句,而是表达相对的来说是完整思想的“语篇”(text),上述两种功能部分最后要由说话人把它们组织成语篇才能实现。这就是语篇(textual)功能。语篇功能使语言和语境发生联系,是说话人只产生与语境相一致的语篇。 上述三种功能用通俗的话可转述为“观察者”的功能(指说话人对主客观世界的观察)“闯入者”的功能(只向他们灌输自己的思想)和“相关”功能(指语篇的完整性、一致性、衔接性)。韩礼德认为心理语言学可能会强调概念功能,社会语言学会强调人际功能,但他本人坚持这三个纯理功能是三位一体的,不存在主次问题。

语言学流派 系统 功能学派

语言学流派系统功能学派 语言学流派系统功能学派 语言学,流派,功能学派,系统 系统功能学派的兴起,与整个语言学的功能主义思潮有关。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指的是当代语言学界与形式主义相对峙的一种学术思潮。它旨在通过语言在社会交际中应实现的功能来描写和解释各种语言的音系的、语法的和语义的语言学特征。在这个学术思潮中,有几个主要的学派影响比较大,它们是布拉格学派伦敦学派。 布拉格学派一直是语言学界公认的一个功能主义学派,它所说的功能主要包括语言在交际行为中的功能、语言在社会中的作用、语言在文学中的功能以及从功能观点看语言在不同层次方面的问题。伦敦学派的兴起稍为晚一点,由英国语言学家弗思教授开创,后来由他的学生韩礼德(M.A.K.Halliday)教授继承和发展,形成现在人们称之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学派。韩礼德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陆续发表了很多著述,建立起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体系,成为语言学中一个独树一帜的的学派。 系统功能语法学派的语言学家门每年举行一次系统理论讨论会。第一届至第八届在英国召开。随着影响的扩展和队伍的扩大,1982年第九届年会在加拿大召开,这标志着该学派的理论已具有国际影响。1985年美国密执安大学举办第十二届年会,由于到美国是布龙菲尔德结构主义和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学派的堡垒,所以在美国举行这样的大会具有深远意义。到今天,功能主义已经与形式主义成为语言学研究中的两大思潮。 系统功能语法包括"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两个部分,但这不是两种语法的简单总和,而是一种完整的语言理论框架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系统语法或系统语法学着重说明语言作为系统的内部底层关系,它是与意义相关联的可供人们不断选择的若干个子系统组成的系统网络,又称"意义潜势"。语言作为符号的一种,在表述说话人想要表达的语义时,必然要在语言的各个语义功能部分进行相应的选择。功能语法重点需要说明的是:语言是社会交 往的工具,语言系统是人们在长期交往中为了实现各种不同的语义功能而逐渐形成起来的;人们在交往中需要在语言系统中进行选择时,也是根据所要实现的功能而进行有动因的活动。 系统功能语法的六个核心思想是: 1.纯理功能的(metafunctional)思想。 韩礼德认为语言的性质决定人们对语言的要求,即语言所必须完成的功能。这种功能千变万化,具有无限的可能性,但其中有着若干个有限的抽象的功能,这就是"纯理功能",或称"元功能"。它包括三个方面: 语言是对存在于客观世界的过程和事物的反映,这是"经验(experiential) 功能;语言是社会人的有意义的活动,是做事的手段,是动作,因此其功能之一是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是"人际(interpersonal)功能;实际使用中的语言的基本单位不是词或句这样的语法单位,而是"语篇",它表达相对地说来是比较完整的思想,这样的由说话人将上述两种功能组织起来成为语篇的功能称"语篇功能"。 2.系统的思想。 语言不是所有合乎语法的句子的集合,因此对语言的解释应用意义的有规则的源泉--意义潜势来解释。韩礼德认为结构是过程的底层关系,是从潜势中衍生的,而潜势可以更好得用聚合关系来表达,因此韩礼德的系统的思想是把语言系统解释成一种可进行语义选择的网络,当有关系统的每个步骤一一实现后,就可以产生结构。

系统功能语法概述知识分享

系统功能语法概述

系统功能语法概述 公元 20 世纪,当传统语法威名坠地、逐渐衰落之际,世界的语言学界便迎来了群雄割据的时代…… 把语言看作功能的流派,看重语言环境重要性的流派,把语言看作复杂结构的流派,崇尚寻求语言极致规律的流派……除此之外许多小流派在这之间登场,也在这之间消逝…… 当前,语言学界仍存在着众多流派;在此之中,具有比较大影响力的有: 1. 强调共时、系统性、语言功能的布拉格学派 (Prague School) 2. 强调语言环境和语音系统重要性的伦敦学派 (London School) 3. 注重描写语言研究结构的美国结构主义 (American Structuralism) 4. 寻求人类极致的语言知识的转换生成语法 (Transformative-Generative Grammar) 不同的语言学流派的见解不同之处主要集中在句子是怎么组成的,也就是在句法学上面(以后会再说明语言学的不同分支)。而今天将要涉及的,就是以韩礼德 (Halliday) 为首的伦敦学派。 20 世纪初,人类学教授马林诺夫斯基 (Malinowski) 认为,一个人所在的语言环境(语境)会对一个人怎么使用和理解语言产生很大的作用。例如说,有些词语只能在某一群人里面才有特定的意思,或者说在某个特定的场合才有特定的意思。 马林诺夫斯基这种光辉的思想被语言学家弗斯 (Firth) 继承了下来。弗斯把这种光辉思想和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 (Saussure)的思想结合起来,创立了伦敦学派。而现在,伦敦学派传承到了韩礼德这一代;因为这个学派注重语言环境和语言系统的重要性,因此伦敦学派也被称为系统语言学 (systemic linguistics) 和功能语言学 (functional linguistics). 韩礼德,人称 M.A.K. Halliday, 英格兰约克郡里兹人。对语言很感兴趣,本科阶段在伦敦大学学习汉语语言文学,之后在北京大学深造,接着在岭南大学(中山大学的前身……)攻读现代汉语。此后回国,并在弗斯的指导下继续学习,获得了 Ph D. 学位。毕业后,韩礼德在多所大学任教,最后前往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创立了语言学系并且担任系主任。1987年韩礼德退休至今。 以上这些只是陈述一些故事而已,不必过于在意的,请继续阅读下面的内容吧。 韩礼德的理论武器一言而蔽之就是系统功能语法 (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 这个理论武器,从名字都可以看出,包含两个组成部分: 1. 系统语法 (Systemic Grammar), 用来解释语言的内在联系 2. 功能语法 (Functional Grammar), 用来说明语言是社会交往的手段 所以接下来我们就分开两部分来解说系统功能语法。 Part I. 系统语法 比较容易看出来,系统语法当中最重要的概念就是系统 (system); 不是的话为什么叫做系统语法呢……

系统功能语法概述halliday

系统功能语法概述 公元20 世纪,当传统语法威名坠地、逐渐衰落之际,世界的语言学界便迎来了群雄割据的时代…… 把语言看作功能的流派,看重语言环境重要性的流派,把语言看作复杂结构的流派,崇尚寻求语言极致规律的流派……除此之外许多小流派在这之间登场,也在这之间消逝…… 当前,语言学界仍存在着众多流派;在此之中,具有比较大影响力的有: 1. 强调共时、系统性、语言功能的布拉格学派(Prague School) 2. 强调语言环境和语音系统重要性的伦敦学派(London School) 3. 注重描写语言研究结构的美国结构主义(American Structuralism) 4. 寻求人类极致的语言知识的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ve-Generative Grammar) 不同的语言学流派的见解不同之处主要集中在句子是怎么组成的,也就是在句法学上面(以后会再说明语言学的不同分支)。而今天将要涉及的,就是以韩礼德(Halliday) 为首的伦敦学派。 20 世纪初,人类学教授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 认为,一个人所在的语言环境(语境)会对一个人怎么使用和理解语言产生很大的作用。例如说,有些词语只能在某一群人里面才有特定的意思,或者说在某个特定的场合才有特定的意思。 马林诺夫斯基这种光辉的思想被语言学家弗斯(Firth) 继承了下来。弗斯把这种光辉思想和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Saussure)的思想结合起来,创立了伦敦学派。而现在,伦敦学派传承到了韩礼德这一代;因为这个学派注重语言环境和语言系统的重要性,因此伦敦学派也被称为系统语言学(systemic linguistics) 和功能语言学(functional linguistics). 韩礼德,人称Halliday, 英格兰约克郡里兹人。对语言很感兴趣,本科阶段在伦敦大学学习汉语语言文学,之后在北京大学深造,接着在岭南大学(中山大学的前身……)攻读现代汉语。此后回国,并在弗斯的指导下继续学习,获得了Ph D. 学位。毕业后,韩礼德在多所大学任教,最后前往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创立了语言学系并且担任系主任。1987年韩礼德退休至今。 以上这些只是陈述一些故事而已,不必过于在意的,请继续阅读下面的内容吧。 韩礼德的理论武器一言而蔽之就是系统功能语法(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 这个理论武器,从名字都可以看出,包含两个组成部分: 1. 系统语法(Systemic Grammar), 用来解释语言的内在联系 2. 功能语法(Functional Grammar), 用来说明语言是社会交往的手段 所以接下来我们就分开两部分来解说系统功能语法。 Part I. 系统语法 比较容易看出来,系统语法当中最重要的概念就是系统(system); 不是的话为什么叫做系统语法呢……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导读资料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 法导读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概述 系统功能语法概述 公元20 世纪,当传统语法语言学界便迎来了群雄割据的时代…… 把语言看作功能的流派,看重语言环境重要性的流派,把语言看作复杂结构的流派,崇尚寻求语言极致规律的流派……除此之外许多小流派在这之间登场,也在这之间消逝…… 当前,语言学界仍存在着众多流派;在此之中,具有比较大影响力的有: 1.强调共时、系统性、语言功能的布拉格学派(Prague School) 2. 强调语言环境和语音系统重要性的伦敦学派(London School) 3. 注重描写语言研究结构的美国结构主义(American Structuralism) 4. 寻求人类极致的语言知识的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ve-Generative Grammar) 不同的语言学流派的见解不同之处主要集中在句子是怎么组成的,也就是在句法学上面(以后会再说明语言学的不同分支)。而今天将要涉及的,就是以韩礼德(Halliday) 为首的伦敦学派。 20 世纪初,人类学教授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 认为,一个人所在的语言环境(语境)会对一个人怎么使用和理解语言产生很大的作用。例如说,有些词语只能在某一群人里面才有特定的意思,或者说在某个特定的场合才有特定的意思。 马林诺夫斯基这种光辉的思想被语言学家弗斯(Firth) 继承了下来。弗斯把这种光辉思想和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Saussure)的思想结合起来,创立了伦敦学派。而现在,伦敦学派传承到了韩礼德这一代;因为这个学派注重语言环境和语言系统的重要性,因此伦敦学派也被称为系统语言学(systemic linguistics) 和功能语言学(functional linguistics). 韩礼德,人称M.A.K. Halliday, 英格兰约克郡里兹人。对语言很感兴趣,本科阶段在伦敦大学学习汉语语言文学,之后在北京大学深造,接着在岭南大学(中山大学的前身……)攻读现代汉语。此后回国,并在弗斯的指导下继续学习,获得了Ph D. 学

系统功能语法2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Introduction The founder of the theory: Michael (Alexander Kirkwood) Halliday. The theory is a tool for understanding how language works, and for analysing language in use. Key concepts: Language as a semiotic system (= a system of meaning) ?not the only system of meaning ?the only semiotic system that embodies all human experience and relations ?the only semiotic system in which it is possible to talk about the others ?the only semiotic system that evolved as a semiotic system and nothing else Language is also semogenic (=meaning-creating) Lexis and grammar are inseparable ('lexicogrammar') A framework for studying texts / language in use A text (of any length) is the instantiation of a meaning potential Linguistic choice A paradigm: the list of options from which a speaker makes a choice E.g. paradigm for mood choice: The three metafunctions ?ideational ("language construes human experience") ?interpersonal ("language enacts human relationships") ?textual ("language creates discourse") The clause is the basic unit of analysis

系统功能语法

一、系统功能语言学产生的背景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形成不是凭空而起的,也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有着不可忽视的历史和时代背景,具备了必不可少的条件,并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现分别简述如下:1.英国语言研究的传统 (1)从16世纪开始,对语言的研究在英国蓬勃发展,并被打上了“实用语言学”的烙印。正音学、词典学、速记学、拼法改革以及人造的“哲学语言”等,都反映了英国在语言研究方面的率先发展,也反映了英国语言研究的“实用性”的倾向。 英国对语言研究的传统使现代语言学在英国较早地成为独立的学科,造就了许多杰出的语言学家(如著有《语音学手册》(1877)的施威特(Sweet)、发明了基本元音参照点系统(即元音舌位图)的丹尼尔"琼斯(Danie?Jones)),也为后来的系统功能学派的诞生提供了历史条件。 (2)马林诺夫斯基的语言理论 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以研究土著文化著称,是“人类学功能学派”的创始人。他对语言理论最重要的贡献莫过于强调语言的功能,强调语境研究的重要性。他使用“情景语境”(contextofsituation)探讨语义,认为话语应放在全部的生活方式情景中去理解,话语的意义实质上就是当时当地正在发生的人的活动。 马林诺夫斯基的“情景语境”和“意义是语境中的功能”的思想为语言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为后来的弗斯“语境学说”(contexturalism)和韩礼德关于语言功能的研究提供了历史的铺垫。 (3)弗斯的语言理论 20世纪40年代初,弗斯成了英国语言学界的中心人物,并创立了“伦敦学派”。弗斯和马林诺夫斯基一样,也认为话语的意义在于它的使用,而意义是情景语境中的复杂关系的总和,所以意义不应局限于词汇和语法意义,还应包括情景语境中的意义。由此,“语境中的功能”(functionincontext)这个提法便构成了弗斯意义理论的核心环节。弗斯的“语境”概念分两种,一种语境来自语言内部,即一个结构各个成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和一个系统内项目或单位之间的聚合关系;另一种语境来自语言外部,它涉及一个人的全部经历和文化历史,融合了一个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另外,弗斯受索绪尔语言学说的影响,把语言的聚合关系叫做系统,把组合关系叫做结构,并以这两个概念作为描写和分析语言的基本框架。在弗斯看来,结构是一定的语言成分在组合体中的前后连接,系统是指相关语言项目或语言单位在聚合体中相互类聚。 弗斯的基本语言理论对系统功能语言学产生过直接的影响,系统功能语言学就是在他的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语法理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创始人韩礼德是弗斯的学生,是伦敦学派的早期成员,他从弗斯那里继承了两个基本思想:第一是“情景语境”,即语言与典型的社会情景有密切的关系;第二是“系统—结构”概念的区分。但是,韩礼德弘扬和发展了弗斯的“语境学说”和关于语言功能的研究,他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语言,提出了语言学中的社会符号学(socialsemiotics)。他指出,语言是社会行为,是人的行为潜势(linguisticbehaviorpotential),是语言和文化允许他选择的选择范围,或者说是在语言行为上“能够做的事”的范围。通过语言,“能够做的事”表现为“能够表达的意义”,即意义潜势(meaningpotential)。意义潜势是行为潜势在语言的词汇语法系统上实现的,但语言形式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文化环境的制约。关于系统与结构,韩礼德继承了弗斯关于它们的区分,但不同意弗斯结构是第一性的观点。在他的系统功能语法里,语言系统表现为选择关系(即聚合关系),选择是第一性的,结构(即组合关系)是第二性的,是各种选择的结果。换言之,语言系统是一个由可供选择的语义网络,语义是一定语境下的选择,即一个人在特定的环境下使用的语言形式就是在这个系统网络中作出某种选择的结果。

系统功能语法研究

系统功能语法研究 2005级汉语言文字学专业何凯宁学号2005345 内容提要系统功能语法包括“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两个部分,但这不是两种语法的简单总和,而是一种完整的语法理论框架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系统功能语法把语言看做有规律的资源,其基本原理认为语言描写的是系统,更甚于结构。功能语法则说明语言是社会交往的工具。语言系统的形成正是人们在长期交往中为了实现各种不同的语义功能所决定的。 关键词系统功能系统功能语言学特征规律 一系统功能语言学流派代表人物: 系统功能语言学派的早期成员是英国伦敦学派的弗斯培养的一批年青学者,如格莱戈里(M.Gregory)、斯宾塞(J.Spencer)、赫德逊(R.Hudson)、赫德尔斯顿(Huddleston)、韩礼德(Halliday)等。目前比较活跃的有英国的贝利(M.Berry)、伯特勒(C.Butler)、福塞特(R.Fawcett)、特纳(G.Turner)等:在澳大利亚有哈桑(R.Hasan)、麦西逊(C.Matthiessen)、马丁(J.Martin)、奥图尔(L.M.O’Toole)等;在加拿大有格莱戈里(M.Gregory)、班森(J.D.Benson)、格里夫斯(W.S.Greaves)等;在美国有弗里斯(P.Fries)和曼恩(W.C.Mann)等;在中国有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严世清等,还有一大批后起之秀。 英国语言学家弗斯(J.R.Firth,又译为弗思,1890-1960)是伦敦学派的鼻祖。英国语言学家刚特·克利斯(Gunther Kress)对弗斯的两条批评意见。第一,弗斯从来没有全面地、系统地阐述过自己的理论,他的论文之间缺乏一种有机的联系,所以人们很难找出其理论模式之间的互相关系。第二,弗斯没有提出一套完整的术语或范畴来使各个层次上的描写联系起来。例如,在论述语境功能时,他没有规定各种语言单位的语境都是什么,它们之间又是如何联系起来等。他的音位理论也缺乏一套系统的术语。 继承和发展弗斯基本理论的是当代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他从弗斯那里继承了两条基本原则。第一是“语言环境”(context of situation),认为语言与典型的社会情景有密切联系,并受其影响。韩礼德进一步发展了“语言环境学说”,从社会学角度去研究语言,提出语言学中的社会符号学。第二是“系统”(system)概念,但他重新规定了“系统”的意义,创造了一套完整的范畴。韩礼德避免了弗斯的缺点,把自己的理论概述得清楚明了。他提出了一个完整的理论模式,准确定义了术语的含义及各种关系。正因为这样,韩礼德的系统语言学影响比较大。 系统功能语法包括“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两个部分,但这不是两种语法的简单总和,而是一种完整的语法理论框架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系统功能语法把语言看做有规律的资源,其基本原理认为语言描写的是系统,更甚于结构。系统语法或系统语言学着重说明语言作为系统的内部底层关系,它是与意义相关联的可供人们不断选择的若干个子系统组成的系统网络(system network),又称“意义潜势”(meaning potential)。语言作为符号的一种,在表述说话人想表达的语义时,必然要在语言的各个语义功能部分进行相应的选择。这种选择取决于使用语言时的语境的方方面面。这种选择在语言的不同层次都可以进行。功能语法则说明语言是社会交往的工具。语言系统的形成正是人们在长期交往中为了实现各种不同的语义功能所决定的。同样,当人们在语言系统中进行选择时,也是根据所要实现的功能而进行的有动因的活动。由于语言构建现实,功能语法必须建立在日常形式的语言上,它是经验的理论。 二、研究简史: (一)、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韩礼德探索并发展了系统语法理论。这主要体现在《语法理论的范畴》、《语言中词类与连锁轴和选择的关系》和《“深层”语法札记》等文章

系统功能语法概述-Halliday

系统功能语法概述-Halliday

系统功能语法概述 公元20 世纪,当传统语法威名坠地、逐渐衰落之际,世界的语言学界便迎来了群雄割据的时代…… 把语言看作功能的流派,看重语言环境重要性的流派,把语言看作复杂结构的流派,崇尚寻求语言极致规律的流派……除此之外许多小流派在这之间登场,也在这之间消逝…… 当前,语言学界仍存在着众多流派;在此之中,具有比较大影响力的有: 1. 强调共时、系统性、语言功能的布拉格学派(Prague School) 2. 强调语言环境和语音系统重要性的伦敦学派(London School) 3. 注重描写语言研究结构的美国结构主义(American Structuralism) 4. 寻求人类极致的语言知识的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ve-Generative Grammar) 不同的语言学流派的见解不同之处主要集中在句子是怎么组成的,也就是在句法学上面(以后会再说明语言学的不同分支)。而今天将要涉及的,就是以韩礼德(Halliday) 为首的伦敦学派。 20 世纪初,人类学教授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 认为,一个人所在的语言环境(语境)会对一个人怎么使用和理解语言产生很大的作用。例如说,有些词语只能在某一群人里面才有特定的意思,或者说在某个特定的场合才有特定的意思。 马林诺夫斯基这种光辉的思想被语言学家弗斯(Firth) 继承了下来。弗斯把这种光辉思想和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Saussure)的思想结合起来,创立了伦敦学派。而现在,伦敦学派传承到了韩礼德这一代;因为这个学派注重语言环境和语言系统的重要性,因此伦敦学派也被称为系统语言学(systemic linguistics) 和功能语言学(functional linguistics). 韩礼德,人称M.A.K. Halliday, 英格兰约克郡里兹人。对语言很感兴趣,本科阶段在伦敦大学学习汉语语言文学,之后在北京大学深造,接着在岭南大学(中山大学的前身……)攻读现代汉语。此后回国,并在弗斯的指导下继续学习,获得了Ph D. 学位。毕业后,韩礼德在多所大学任教,最后前往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创立了语言学系并且担任系主任。1987年韩礼德退休至今。 以上这些只是陈述一些故事而已,不必过于在意的,请继续阅读下面的内容吧。 韩礼德的理论武器一言而蔽之就是系统功能语法(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 这个理论武器,从名字都可以看出,包含两个组成部分: 1. 系统语法(Systemic Grammar), 用来解释语言的内在联系 2. 功能语法(Functional Grammar), 用来说明语言是社会交往的手段 所以接下来我们就分开两部分来解说系统功能语法。 Part I. 系统语法

系统功能语法概述1

系统功能语法概述 当前,语言学界仍存在着众多流派;在此之中,具有比较大影响力的有: 1. 强调共时、系统性、语言功能的布拉格学派(Prague School) 2. 强调语言环境和语音系统重要性的伦敦学派(London School) 3. 注重描写语言研究结构的美国结构主义(American Structuralism) 4. 寻求人类极致的语言知识的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ve-Generative Grammar) 不同的语言学流派的见解不同之处主要集中在句子是怎么组成的,也就是在句法学上面(以后会再说明语言学的不同分支)。而今天将要涉及的,就是以韩礼德(Halliday) 为首的伦敦学派。 20 世纪初,人类学教授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 认为,一个人所在的语言环境(语境)会对一个人怎么使用和理解语言产生很大的作用。例如说,有些词语只能在某一群人里面才有特定的意思,或者说在某个特定的场合才有特定的意思。 马林诺夫斯基这种光辉的思想被语言学家弗斯(Firth) 继承了下来。弗斯把这种光辉思想和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Saussure)的思想结合起来,创立了伦敦学派。而现在,伦敦学派传承到了韩礼德这一代;因为这个学派注重语言环境和语言系统的重要性,因此伦敦学派也被称为系统语言学(systemic linguistics) 和功能语言学(functional linguistics). 韩礼德的理论武器一言而蔽之就是系统功能语法(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 这个理论武器,从名字都可以看出,包含两个组成部分: 1. 系统语法(Systemic Grammar), 用来解释语言的内在联系 2. 功能语法(Functional Grammar), 用来说明语言是社会交往的手段 所以接下来我们就分开两部分来解说系统功能语法。 Part I. 系统语法 系统语法当中最重要的概念就是系统(system); 系统这个东西,其实就是选择。说多一点就是说在语言的语法当中,可以用来选择的一系列选项。举两个很简单的例子: 数的系统:人称的系统: 在数的系统当中,我们要在这个系统当中选择其中一个选项;在人称的系统当中也类似。用一个句子来说就是: He eats the apple. 在这个句子里面,He 遇到了人称的系统,需要在第一第二第三这三个选项当中选择一个;同时它也遇上了数的系统,需要在单数和复数之间选择一个。Eat 根据He 的改变而改变;如果是复数They的时候就要变成了eat 了。而apple 也遇上了数的系统,不过不一定随He 的改变而改变。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系统的几个基本的特征了: 1. 在一个系统里面,选项都是排他的;或者说,选择了一个就不能选其它了。就好像是选择了单数,就不能够选择复数了。 2. 系统的选项是限定的而不是无限的;或者说,一个系统有多少个选项我们是可以列举出来的,就好像数的系统里面有单数和复数两个。 3. 有的情况下,一个系统选项的改变会导致另外一个系统的选项的改变。例如上面那个句子,如果He 从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We 了,eats 也需要改为eat 了。 一个系统当中,左边的叫做入列条件(entry conditions), 例如上面的“人称”;右侧是可选项(options), 例如上面的“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系统大概理解这么一些就够了;而系统语法就是围绕系统这个概念的语法。 这个系统语法啊,主要是用来描述功能语法的三个组成部分的。就是说,韩礼德的这两把武器——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的密切关系就在于此了。系统语法是描述功能语法的。 Part II. 功能语法 语言有什么作用什么功能?不同的人,不同的语言学家对此都有相似但不尽一样的见解。韩礼德的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导读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概述 系统功能语法概述 公元20 世纪,当传统语法语言学界便迎来了群雄割据的时代…… 把语言看作功能的流派,看重语言环境重要性的流派,把语言看作复杂结构的流派,崇尚寻求语言极致规律的流派……除此之外许多小流派在这之间登场,也在这之间消逝…… 当前,语言学界仍存在着众多流派;在此之中,具有比较大影响力的有: 1.强调共时、系统性、语言功能的布拉格学派(Prague School) 2. 强调语言环境和语音系统重要性的伦敦学派(London School) 3. 注重描写语言研究结构的美国结构主义(American Structuralism) 4. 寻求人类极致的语言知识的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ve-Generative Grammar) 不同的语言学流派的见解不同之处主要集中在句子是怎么组成的,也就是在句法学上面(以后会再说明语言学的不同分支)。而今天将要涉及的,就是以韩礼德(Halliday) 为首的伦敦学派。 20 世纪初,人类学教授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 认为,一个人所在的语言环境(语境)会对一个人怎么使用和理解语言产生很大的作用。例如说,有些词语只能在某一群人里面才有特定的意思,或者说在某个特定的场合才有特定的意思。 马林诺夫斯基这种光辉的思想被语言学家弗斯(Firth) 继承了下来。弗斯把这种光辉思想和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Saussure)的思想结合起来,创立了伦敦学派。而现在,伦敦学派传承到了韩礼德这一代;因为这个学派注重语言环境和语言系统的重要性,因此伦敦学派也被称为系统语言学(systemic linguistics) 和功能语言学(functional linguistics). 韩礼德,人称M.A.K. Halliday, 英格兰约克郡里兹人。对语言很感兴趣,本科阶段在伦敦大学学习汉语语言文学,之后在北京大学深造,接着在岭南大学(中山大学的前身……)攻读现代汉语。此后回国,并在弗斯的指导下继续学习,获得了Ph D. 学位。毕业后,韩礼德在多所大学任教,最后前往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创立了语言学系并且担任系主任。1987年韩礼德退休至今。 以上这些只是陈述一些故事而已,不必过于在意的,请继续阅读下面的内容吧。 韩礼德的理论武器一言而蔽之就是系统功能语法(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 这个理论武器,从名字都可以看出,包含两个组成部分:

系统功能语法概述

系统功能语法概述 公元20 世纪,当传统语法威名坠地、逐渐衰落之际,世界的语言学界便迎来了群雄割据的时代…… 把语言瞧作功能的流派,瞧重语言环境重要性的流派,把语言瞧作复杂结构的流派,崇尚寻求语言极致规律的流派……除此之外许多小流派在这之间登场,也在这之间消逝…… 当前,语言学界仍存在着众多流派;在此之中,具有比较大影响力的有: 1、强调共时、系统性、语言功能的布拉格学派(Prague School) 2、强调语言环境与语音系统重要性的伦敦学派(London School) 3、注重描写语言研究结构的美国结构主义(American Structuralism) 4、寻求人类极致的语言知识的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ve-Generative Grammar) 不同的语言学流派的见解不同之处主要集中在句子就是怎么组成的,也就就是在句法学上面(以后会再说明语言学的不同分支)。而今天将要涉及的,就就是以韩礼德(Halliday) 为首的伦敦学派。 20 世纪初,人类学教授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 认为,一个人所在的语言环境(语境)会对一个人怎么使用与理解语言产生很大的作用。例如说,有些词语只能在某一群人里面才有特定的意思,或者说在某个特定的场合才有特定的意思。 马林诺夫斯基这种光辉的思想被语言学家弗斯(Firth) 继承了下来。弗斯把这种光辉思想与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Saussure)的思想结合起来,创立了伦敦学派。而现在,伦敦学派传承到了韩礼德这一代;因为这个学派注重语言环境与语言系统的重要性,因此伦敦学派也被称为系统语言学(systemic linguistics) 与功能语言学(functional linguistics)、 韩礼德,人称M、A、K、Halliday, 英格兰约克郡里兹人。对语言很感兴趣,本科阶段在伦敦大学学习汉语语言文学,之后在北京大学深造,接着在岭南大学(中山大学的前身……)攻读现代汉语。此后回国,并在弗斯的指导下继续学习,获得了Ph D、学位。毕业后,韩礼德在多所大学任教,最后前往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创立了语言学系并且担任系主任。1987年韩礼德退休至今。 以上这些只就是陈述一些故事而已,不必过于在意的,请继续阅读下面的内容吧。 韩礼德的理论武器一言而蔽之就就是系统功能语法(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这个理论武器,从名字都可以瞧出,包含两个组成部分: 1、系统语法(Systemic Grammar), 用来解释语言的内在联系 2、功能语法(Functional Grammar), 用来说明语言就是社会交往的手段 所以接下来我们就分开两部分来解说系统功能语法。 Part I、系统语法

系统功能语法概述Word版

系统功能语法概述 公元 20 世纪,当传统语法威名坠地、逐渐衰落之际,世界的语言学界便迎来了群雄割据的时代…… 把语言看作功能的流派,看重语言环境重要性的流派,把语言看作复杂结构的流派,崇尚寻求语言极致规律的流派……除此之外许多小流派在这之间登场,也在这之间消逝…… 当前,语言学界仍存在着众多流派;在此之中,具有比较大影响力的有: 1. 强调共时、系统性、语言功能的布拉格学派 (Prague School) 2. 强调语言环境和语音系统重要性的伦敦学派 (London School) 3. 注重描写语言研究结构的美国结构主义 (American Structuralism) 4. 寻求人类极致的语言知识的转换生成语法 (Transformative-Generative Grammar) 不同的语言学流派的见解不同之处主要集中在句子是怎么组成的,也就是在句法学上面(以后会再说明语言学的不同分支)。而今天将要涉及的,就是以韩礼德 (Halliday) 为首的伦敦学派。 20 世纪初,人类学教授马林诺夫斯基 (Malinowski) 认为,一个人所在的语言环境(语境)会对一个人怎么使用和理解语言产生很大的作用。例如说,有些词语只能在某一群人里面才有特定的意思,或者说在某个特定的场合才有特定的意思。 马林诺夫斯基这种光辉的思想被语言学家弗斯 (Firth) 继承了下来。弗斯把这种光辉思想和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 (Saussure)的思想结合起来,创立了伦敦学派。而现在,伦敦学派传承到了韩礼德这一代;因为这个学派注重语言环境和语言系统的重要性,因此伦敦学派也被称为系统语言学 (systemic linguistics) 和功能语言学 (functional linguistics). 韩礼德,人称 M.A.K. Halliday, 英格兰约克郡里兹人。对语言很感兴趣,本科阶段在伦敦大学学习汉语语言文学,之后在北京大学深造,接着在岭南大学(中山大学的前身……)攻读现代汉语。此后回国,并在弗斯的指导下继续学习,获得了 Ph D. 学位。毕业后,韩礼德在多所大学任教,最后前往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创立了语言学系并且担任系主任。1987年韩礼德退休至今。 以上这些只是陈述一些故事而已,不必过于在意的,请继续阅读下面的内容吧。 韩礼德的理论武器一言而蔽之就是系统功能语法 (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 这个理论武器,从名字都可以看出,包含两个组成部分: 1. 系统语法 (Systemic Grammar), 用来解释语言的内在联系 2. 功能语法 (Functional Grammar), 用来说明语言是社会交往的手段 所以接下来我们就分开两部分来解说系统功能语法。 Part I. 系统语法 比较容易看出来,系统语法当中最重要的概念就是系统 (system); 不是的话为什么叫做系统语法呢……

系统功能语法学派

发信人: joycey (碧玉沉清江#$%受苦的是百姓555~~), 信区: Linguistics 标题: 系统功能语言学zz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ue Mar 25 16:59:03 2003), 转信 发信人: Betty (盘古初,鸟兽皆能言), 信区: language 标题: 系统-功能学派z 发信站: 一塌糊涂 BBS (Sun Mar 31 21:54:08 2002), 本站 系统功能学派的兴起,与整个语言学的功能主义思潮有关。功能主义( functionalism)指的是当代语言学界与形式主义相对峙的一种学术思潮。它旨在通过语言在社会交际中应实现的功能来描写和解释各种语言的音系的、语法的和语义的语言学特征。在这个学术思潮中,有几个主要的学派影响比较大,它们是布拉格学派伦敦学派。布拉格学派一直是语言学界公认的一个功能主义学派,它所说的功能主要包括语言在交际行为中的功能、语言在社会中的作用、语言在文学中的功能以及从功能观点看语言在不同层次方面的问题。伦敦学派的兴起稍为晚一点,由英国语言学家弗思教授开创,后来由他的学生韩礼德(M.A.K.Halliday)教授继承和发展,形成现在人们称之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学派。韩礼德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陆续发表了很多著述,建立起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体系,成为语言学中一个独树一帜的的学派。 系统功能语法学派的语言学家门每年举行一次系统理论讨论会。第一届至第八 届在英国召开。随着影响的扩展和队伍的扩大,1982年第九届年会在加拿大召开, 这标志着该学派的理论已具有国际影响。1985年美国密执安大学举办第十二届年会 ,由于到美国是布龙菲尔德结构主义和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学派的堡垒,所以在 美国举行这样的大会具有深远意义。到今天,功能主义已经与形式主义成为语言学 研究中的两大思潮。 系统功能语法包括"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两个部分,但这不是两种语法的简 单总和,而是一种完整的语言理论框架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系统语法或系统语法学着重说明语言作为系统的内部底层关系,它是与意义相 关联的可供人们不断选择的若干个子系统组成的系统网络,又称"意义潜势"。语言 作为符号的一种,在表述说话人想要表达的语义时,必然要在语言的各个语义功能 部分进行相应的选择。功能语法重点需要说明的是:语言是社会交往的工具,语言 系统是人们在长期交往中为了实现各种不同的语义功能而逐渐形成起来的;人们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