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金属2

过渡族元素部分

高中学生化学竞赛辅导——元素部分2 铜族元素一、铜族元素的通性包括:铜(Cu)银(Ag)金(Au)价电子构型:(n-1)d10ns1 次外层为18电子构型,使铜族元素原子的有效核电荷较多。M+为18电子构型。 氧化态:+I +II +III 常见氧化态:Cu Ag Au (在水溶液中) +II +I +III 铜Cu 银Ag 金Au 标准电极电势依次增大,且都大于氢,金属活泼性依次减小 单质形成M+(aq)的活性依次降低在酸性溶液中,Cu+Au+易歧化 铜族元素的离子具有很强的极化力和明显的变形性,易形成共价化合物易形成配合物 化学性质与氧气:在含有CO2的潮湿空气中,铜的表面会逐渐蒙上绿色的铜锈 2Cu + O2 + H2O + CO2→ Cu2(OH)2CO3 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氧化合成CuO,而银、金不发生变化 与酸:有氧存在时,铜可溶于稀酸和浓盐酸铜银可溶于硝酸和浓硫酸金只溶于王水 三、铜族元素的重要化合物1、铜的化合物铜的常见化合物的氧化值为+1和+2。 颜色(1)Cu2O 制备4CuO→2Cu2O(红)+O2↑(1000℃) 2[Cu(OH)4]2-+CH2OH(CHOH)4CHO=Cu2O↓(红棕色)+4OH-+ CH2OH(CHOH)4COOH 鉴定醛,医学上检查糖尿病 性质a. 对热的稳定性Cu2O对热比较稳定, 在1235℃融化而不分解 b.与酸反应——发生歧化反应Cu2O+H2SO4=CuSO4+Cu↓ c. 溶于氨水形成配合物Cu2O+4NH3·H2O=2 [Cu(NH3)2]++2OH-+3H2O 无色[Cu(NH3)2]+的还原性较强在空气中不稳定: 2[Cu(NH3)2]+ +4NH3·H2O+2/1O2= 2[Cu(NH3)4]2+(蓝色) +2OH-+3H2O 可用来除去气体中的氧 (2)卤化物CuX(X=Cl,Br,I) 物理性质:白色,难溶于水且溶解度按Cl,Br,I依次降低 制备2Cu2++4I-=2CuI↓+I2用此反应以碘量法测定Cu2+的含量 Cu2++Cu+4Cl-→2[CuCl2]-(土黄色) 2[CuCl2]-→2CuCl↓(白色)+2Cl-(稀释) 总反应: Cu2++Cu+2Cl-→2CuCl ↓ (3)配合物Cu+:3d10 能形成配位数为2、3、4的配合物 例如:配位数杂化配离子几何构型 2 sp [CuCl2]-直线型 4 sp3[Cu(CN)4]3- 四面体 氧化态为+II的化合物 氧化铜CuO 黑色的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溶于酸,热稳定性高, 具有氧化性. 氢氧化铜Cu(OH)2 制备: Cu2++2OH-= Cu(OH)2↓(浅蓝色絮状) 性质: a. 受热分解Cu(OH)2= CuO (黑色)+H2O b.显两性Cu(OH)2+ 2NaOH= Na2[Cu (OH)4](蓝色) Cu(OH)2+ 2H+= Cu2++2H2O c. 易溶于氨水,生成深蓝色的配合物 Cu(OH)2+4NH3·H2O= 2[Cu(NH3)4]2+(深蓝色)+2OH-+4H2O 鉴定Cu2+离子 Cu(I)和Cu(II)的相互转化 2+

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综述

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综述 1催化剂的意义 催化剂是可以加速化学反应的物质。化学反应若要发生,则反应物分子之间必须有足够能量的发生碰撞以形成活性复合物或过渡态复合物,这个能量就是活化能。而催化剂能够提供一个较低的活化能,因此加速了化学反应的发生。和未添加催化剂的反应的一步实现原理相比,催化反应包含了许多种化合物与过渡态复合物[1]。 催化技术对于目前乃至未来的能源、化学反应、环境工业、石化工业都是至关重要的。原油、煤和天然气向燃料和化学原料的转化,大量石油化工和化学产品的生产,以及CO、NO、碳氢化合物排放物的控制,全都依赖于催化技术。此外,催化剂还是燃料电池电极的必要组分——无论电极使用的是固体氧化物离子还是聚合物质子电解液[2]。催化技术的发展、催化剂的改进和新催化剂的成功开发, 往往会带动已有工艺的改进和新工艺的诞生。据统计,85%以上的化学反应都与催化反应有关。目前工业上采用的催化剂大多为金属、金属盐和金属氧化物等多相催化剂, 其优点是催化性能较稳定, 使用温度广, 容易回收重复使用, 但催化活性较低, 反应常常需要高温、高压条件, 而且副反应较多。最近几十年, 发展了以有机金属络合物为主的均相催化剂, 为化学工业带来革命性进步。这种催化剂分散度高, 活性中心均一, 结构明确, 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都较高, 反应可以在很温和的条件下进行[3]。 2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的性质 聚烯烃工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石化工业发展的重要标志。Ziegler - Natta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和后过渡金属催化剂仍然是烯烃聚合催化剂研发的3个主要方向[4]。 90年代,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Brookhart等人[5]报道了利用适当的配体, 可使元素周期表中的第Ⅷ族中Ni和Pd的配合物用来引发烯烃聚合, 从而由单一烯烃可获得高分子量的、有各种支化度的聚合物, 并能实现与极性单体的共聚。他们将这一类催化剂称为烯烃聚合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后过渡金属催化剂中金属元素的种类涉及到第Ⅷ族中的元素, 目前研究得比较多的为Fe、Co、Ni、Pd4种金属元素[6]。 这类金属配合物的亲氧性相对较弱,对空气和水分不太敏感,特别是催化烯烃以及环烯烃聚合的活性很高[7],而且对比茂金属催化剂, 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具有稳定性好、生产费用低、能生产新品种聚烯烃以及能合成带有官能团的新型聚合物等优点。再加上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合成相对简单, 产率较高,因而其成本远低于茂金属催化剂, 而且聚合时助催化剂用量比较低, 一般与负载的茂金属催化剂相当, 因此成为烯烃聚合用催化剂的新的研究热点[8]。 3 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的种类 后过渡金属烯烃聚合催化剂是指以镍( Ⅱ) 、钯( Ⅱ) 、铁( Ⅱ) 、钴( Ⅱ) 、钌( Ⅱ)等后过渡金属原子为活性中心的一类金属配合物烯烃聚合催化剂。 3.1 镍系 镍系包括双亚胺类、P - O类和N - O类等。双亚胺类镍系烯烃聚合催化剂是指以双亚胺为配体的一类平面型镍(Ⅱ)阳离子配合物。当采用甲基铝氧烷(MAO)作助催化剂时,二溴化双亚胺合镍的衍生物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这类催化剂在Lewis酸如MAO 的作用下形成阳

前过渡金属催化剂的现状及进展

前过渡金属催化剂的现状及进展 摘要:介绍了非茂前过渡金属催化剂作为高效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发展和应用领域。根据催化剂中配位原子的性质将非茂前过渡金属催化剂分为配位原子为0、配位原子为N、硼苯类、类茂类等四大类进行讨论。在分述前过渡金属催化剂类型的同时,详细介绍了各类催化剂的特点,综述了各大聚烯烃公司的研究情况。最后时前过渡金属催化剂当前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前过渡金属;非茂;催化剂;进展 纵观聚烯烃工业的发展过程,其进步无不与新型催化剂及工艺技术的开发有关。因此新型催化剂的开发应用是聚烯烃工业中研究的焦点。茂金属催化剂有很多优点,如催化体系具有单活性中心、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可调、聚合活性高等。但茂金属催化剂成本较高,制得树脂的加工性差且专利纠纷不断,致使与茂金属催化剂性能相似,而成本较低的非茂单中心催化剂成为研究开发的新热点。非茂前过渡金属催化剂(简称前过渡金属催化剂)是指不含环戊二烯基,金属中心包括前过渡金属元素有机金属配合物,具有与茂金属催化剂相似的特点,可以根据需要定制聚合物,而且成本较低,专利发展空间相对较大,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1 前过渡金属催化剂分类及进展 1.1 含氧类配体 Kakugo等首先报道了烷氧基钛在MAO助催化作用下对丙烯有较好的聚合催化活性,并发现联二酚类衍生物与钛形成的配合物具有很好的烯烃聚合催化活性,如2,2 硫代双(6 一特丁基一4一甲基苯酚)与钛((TBP)TiCl )的配合物在MAO助催化作用下能获得超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合物,如聚乙烯相对分子质量可达4.2×1O。、聚丙烯则高达8×1O 以上。这类催化剂不仅能够使烯烃均聚,而且能够使a烯烃共聚合。(TBP)TiC1:还可催化苯乙烯间规聚合,所得聚苯乙烯的间规度高达98%以上。这是人们第一次将非茂催化剂成功应用于苯乙烯间规聚合。而且,这种催化剂还能催化苯乙烯与乙烯共聚。 Schavorien等进一步扩展了联二酚类衍生物的研究[2]。他们在考察不同取代基对烯烃聚合的影响时发现,只有硫桥基的联二酚配合物具有高催化活性,而其它桥基或非桥联的联二酚的催化活性较低。该类催化体系对长链烯烃及二烯烃也有很好的催化活性。其后,相继又有β-酮与钛及锆形成的配合物应用于烯烃聚合催化的报道,其中β-二酮-锆配合物在MAO助催化作用下对乙烯聚合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而β-二酮-钛配合物则对苯乙烯聚合有较高的催化活性,所产生的聚苯乙烯具有间规结构,间规度达98%以上,与单茂钛催化剂

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师个人主页

《高等无机化学》课程论文文献综述 综述题目后过渡金属催化剂 的研究进展 作者所在系别理学院 作者所在专业无机化学 作者姓名吕海涛 作者学号12S007005 导师姓名唐冬雁 导师职称教授 完成时间2013 年 4 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化学教研室制

说明 1.文献综述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文字表达要明确、严谨,语言通顺,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第一次出现缩写词,须注出全称。 2.学生撰写文献综述,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应在10篇以上。本课程的相关教材也可列为参考资料,但必须注明参考的具体页码。 3.文献综述的撰写格式按撰写规范的要求,字数在2000字左右。

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1 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的进展 后过渡金属催化剂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新型催化剂,是对聚合催化剂的又一重要革新。它开辟了一个完全崭新的催化领域,将成为继茂金属催化剂之后的又一研究开发热点。后过渡金属( 铁、钴、镍、钯等) 配合物用于烯烃催化研究可追溯至上世纪70年代,其研究结果发展成了SHOP( Shell higher olefin process) 催化体系(1987)[1],被广泛用于工业生产线性A烯烃。然而,由于后过渡金属容易导致B氢消除反应,影响了乙烯聚合催化的发展。直到上世纪90 年代中期,Brookhart研究组发现了A—二亚胺镍、钯配合物能催化乙烯聚合制得高分子量聚乙烯(1995)[2],后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乙烯聚合的重要性才真正为人们所认识。 研究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卓有成效的世界著名大公司有Du Pont、Shell、BP 、BF Goodrich和W.R.Grace 公司等(1996)[3]。他们在该技术领域投人了大量精力,深入研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其中有的研究已接近于工业化。shell公司于1996年在英国的Carringtion开始运转了一套使用后过渡金属把基络合物催化剂的聚酮装置,生产能力约1.5万t/a ,这种商品名为Carilon的聚酮产品已经销售到了欧洲和美国。该公司目前正对第二套聚酮装置的地点和生产能力进行评估, 准备扩大生产规模。BP公司在英国的Grangemouth也有采用钯基催化剂的CO/烯烃共聚物中试装置运行。 后过渡金属催化烯烃以及环烯烃聚合的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重大进展, 已经能够设计合成具有特殊微观结构的聚烯烃;实现了乙烯与极性单体、乙烯与环烯烃的共聚;催化机理的研究也日益完善。这些结果将为新型催化体系的设计及新型功能材料的合成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在后过渡金属烯烃催化剂的合成过程中, 近年来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方法和技术。例如高通量筛选方法(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 HTS) 的应用(2002)(2003)[4,5],其优点在于, 在相同的时间段内合成和试验数个甚至数十个配体和配合物, 极大地加速了高效催化剂的筛选, 节省了大量时间, 降低了药品的消耗。相信这一技术将大大促进催化剂合成与筛选的速度。 2 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的特点 后过渡金属(铁、钴、镍、钯等)配合物催化剂由于具有稳定性高、易于合成和耐受杂原子和极性基团的能力,具有与前过渡系催化剂明显不同的性能(2009)(2003)[6,7]为烯烃齐聚、聚合及共聚研究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其主要特点有:(l) 聚合活性极高。这种新型络合物均相催化剂无论与传统高效Ziegler催化剂或茂金属催化剂相比, 都显示出异常高的活性, 高达11x106gPE/mol·h。 (2)聚合能力强,聚合单体范围广。可以接受官能化的极性单体,用于全范围的单体聚合及共聚合,合成种类繁多的新型聚烯烃树脂和特种性能树脂等。

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法

在环境与人类健康领域,重金属主要指汞(Hg)、镉(Cd)、铅(Pb)、铬(cr)、砷(As)、铜(Cu)、锌(Zn)、钴(Co)、镍(Ni)等重金属。他们以不同的形态存在于环境之中,并 在环境中迁移、积累。采矿、冶金、化工等行业是水体中主要的人为污染源。重金属在食物链中的过量富集会对自然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 1.1 沉淀法 1.1.1 氢氧化物沉淀法 往重金属废水中加入碱性溶液,利用OH一与重金属离子反应生成难溶的金属氢氧化物沉淀,通过过滤予以分离。氢氧化物沉淀法包括分步沉淀法和一次沉淀法两种。分步沉淀法是分段加入石灰乳,利用不同的金属氢氧化物在不同的pH值下沉淀析出的特性,依次回收各金属氢氧化物。一次沉淀法则是一次性投加石灰乳,使溶液达到额定的pH值,从而使废 水中的各种重金属离子同时以氢氧化物沉淀的形式析出。 1.1.2 硫化物沉淀法 将重金属废水pH值凋节为一定碱性后,再通过向重金属废水中投加硫化钠或硫化钾等硫化物,或者直接通人硫化氢气体,使重金属离子同硫离子反应生成难溶的金属硫化物沉淀,然后被过滤分。由于金属硫化物的溶度积比相应的金属氢氧化物的溶度积小得多,因此。硫化物沉淀法比氢氧化物沉淀法具有更多的优点,比如沉渣量少,容易脱水,沉渣金属品位高,有利于金属的回收。可是硫化物沉淀法也有不足之处,比方说硫化物结晶比较细小,难以沉降,因而应用也不是很广。 1.1.3 还原一沉淀法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用还原剂将重金属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还原为金属单质或者价态较低的金属离子,先将金属过滤收集,然后再往处理液中加入石灰乳,使得还原态的重金属离子以氢氧化物的形式沉淀收集。铜和汞等的回收可以利用这种方法。该法也常用于含铬废水的处理。较常使用的还原剂有硫酸亚铁、亚硫酸氢钠、铁粉等。 1.1.4 絮凝浮选沉淀法 通过添加絮凝剂使得重金属废水中的小胶体颗粒稳定性变差,聚集形成大颗粒胶体物质,最终通过重力作用沉淀下来。为增大胶体颗粒的尺寸,采用浮选的办法,用于将不稳定的胶体粒子变为固相絮凝物。这一浮选过程一般包括两个重要的步骤,一是调节pH值,二是加入含铁或铝盐的絮凝剂,以克服离子间静电排斥导致的稳定作用。 1.2 物理化学法 1.2.1 吸附法 (1)物理吸附法。活性炭是最早使用的吸附剂,也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吸附剂。之所以能够进行物理吸附,是因为活性炭具有高的比表面积以及高度发达的孔隙结构。后来在此基础上又出现了活性炭纤维等衍生物,去除效率高,但价格比较昂贵。能够用于物理吸附的材料还有各种矿物质以及分子筛等。 (2)树脂吸附。环保是树脂吸附法的一个重要的特点t41,这种方法能够分离、纯化、回收重金属,效果显着。主要是由于树脂中含有各种活性基团,比较典型的有羟基、羧基、氨基等,能够与重金属离子进行螯合,因而这些功能性树脂材料能有效的吸附重金属离子。根据活性基团的种类不同,分为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 (3)生物吸附。近些年来,很多研究者将各种生物(如植物、细菌、真菌、藻类以及酵母)经处理加工成生物吸附剂,用于处理含重金属废水。生物体具有特定的化学结构以及成分特征,而生物吸附法的主要原理,就是利用生物体的这些特性来吸附溶于水中的重金属离子。生物吸附法具有几个特点:①生物吸附剂可以降解,一般不会发生二次污染;②来源广泛,容易获取并且价格便宜;③生物吸附剂容易解析,能够有效地回收重金属。 1.2.2 浮选法

化学中的重金属定义正本

重金属指比重大于5的金属(一般指密度大于4.5克每立方厘米的金属)约有45种,如铜、铅、锌、铁、钴、镍、锰、镉、汞、钨、钼、金、银等。尽管锰、铜、锌等重金属是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微量元素,但是大部分重金属如汞、铅、镉等并非生命活动所必须,而且所有重金属超过一定浓度都对人 体有毒。 如汞中毒的临床表现有,全身症状为头痛、头昏、乏力、发热。口腔及消化道症状表现为齿龈红肿酸痛、糜烂出血、牙齿松动、龈槽溢脓,口腔有臭味,并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皮肤接触可出现红色斑丘疹,以四肢及头面部分布较多。少数患者可有肾损害,个别严重者可有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绀紫等急性间质性肺炎的表现。 重金属中毒会使体内的蛋白质凝固,这个你可以从高三的化学书看到,如果轻微中毒,就大量喝牛奶,牛奶中的蛋白质会和重金属反应,这样不会损伤到你自身的身体机能,喝了以后马上就医。 对什么是重金属,目前尚没有严格的统一定义,在环境污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主要是指汞(水银)、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重元素。重金属不能被生物降解,相反却能在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下,成千百倍地富集,最后进入人体。重金属在人体内能和蛋白质及酶等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使它们失去活性,也可能在人体的某些器官中累积,造成慢性中毒。 重金属元素由于某些原因未经处理就被排入河流、湖泊或海洋,或者进入了土壤中,使得这些河流、湖泊、海洋和土壤受到污染,它们不能被生物降解。鱼类或贝类如果积累重金属而为人类所食,或者重金属被稻谷、小麦等农作物所吸收被人类食用,重金属就会进入人体使人产生重金属中毒,轻则发生怪病(水俣病、骨痛病等),重者就会死亡。所以我们不要过量地进食海产,每次进食前一定要把海产彻底煮熟,以免吃入细菌。 重金属污染 从环境污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是指汞、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重金属。对人体毒害最大的有5种:铅、汞、铬、砷、镉。这些重金属在水中不能被分解,人饮用后毒性放大,与水中的其他毒素结合生成毒性更大的有机物。 重金属对人体的伤害常见的有: 铅:伤害人的脑细胞,致癌致突变 等。 汞:食入后直接沉入肝脏,对大脑 神精视力破坏及大。天然水每 化学中的重金属定义

铜及其它常考的过渡金属元素

铜、银及其它常考的过渡金属元素 【重要知识点回顾】 一、铜 1.铜:(1)铜的颜色色(2)火法或湿法制铜: (3)铜与下列物质反应:铜在空气中生成铜绿、浓硫酸(加热)、双氧水(加稀硫酸酸性);硝酸(浓)、硝酸(稀)、硝酸银溶液、铁盐溶液、稀硫酸中加入少量铜不溶解,若加(通)入下列物质,能使铜溶解的是①硫酸铁②硝酸钾③双氧水④氧气(加热)。 (4)粗铜精炼:阳极为,有关电极反应式,比铜活泼的金属如铁以进入,比铜不活泼的金属沉积在中;阴极为,电极反应式;电解质溶液为,电解过程中电解质溶液浓度。 (5)溶液中Cu2+含量测定(碘量法)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氧化铜:色。做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应先后,实验结果时应先 后。可用于还原氧化铜的物质有: 将铜丝在空气中加热后迅速插入乙醇中,现象为,有关化学方程式为、,总方程式为,铜的作用是。3、氧化亚铜:色。氧化亚铜溶于稀硫酸: 氧化亚铜溶于稀硝酸: 检验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所得产物中是否含氧化亚铜的实验方法是 4、氢氧化铜:色。配制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操作: 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加热的化学方程式为 5、硫化铜:色。制备方法硫酸铜溶液中通入硫化氢: 硫化铜不溶于盐酸、稀硫酸但溶于稀硝酸: 硫化亚铜:色。制备方法铜在硫蒸气中加法: 硫化亚铜溶于稀硝酸: 鉴别CuS和Cu2S两种黑色粉末的方法是 6、CuH:红色固体,难溶于水;CuH与氯气点燃 CuH中加稀盐酸 CuH中加稀硝酸酸(只产生一氧化氮一种气体) 二、银 1、银溶于稀硝酸:(应用:试管的洗涤) 2、银氨溶液的配制方法是:, 有关反应为 乙醛发生银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往硝酸银溶液中依次滴加足量氯化钠溶液、溴化钠溶液、碘化钠溶液、硫化钠溶液,现象为、、、,加入硫化钠溶液的离子方程式 三、其他过渡元素 1. Zn (1)实验室常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2)银锌电池的负极是锌,正极是氧化银,电解质是氢氧化钾,负极反应式为,正极反应式为 2.Mn(1)实验室制氧气、氯气都可用到锰的化合物,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氧气氯气

过渡金属

过渡金属 过渡金属由于具有未充满的价层的轨道,性质与其他元素有明显差别。 由于这一区很多元素的电子构型中都有不少单电子(锰这一族尤为突出,d5构型),较容易失去,所以这些金属都有可变价态,有的(如铁)还有多种稳定存在的金属离子。过渡金属最高可以显+7(锰)、+8(锇)氧化态,前者由于单电子的存在,后者由于能级太高,价电子结合的较为松散。高氧化态存在于金属的酸根或酰基中(如:VO43-钒酸根,VO22+钒酰基)。 对于第一过渡系,高氧化态经常是强氧化剂,并且它们都能形成有还原性的二价金属离子。对于二、三过渡系,由于原子半径大、价电子能量高的原因,低氧化态很难形成,其高氧化态也没有氧化性。同一族的二、三过渡系元素具有相仿的原子半径和相同的性质,这是由于镧系收缩造成的。 由于空的d轨道的存在,过渡金属很容易形成配合物。金属元素采用杂化轨道接受电子以达到16或18电子的稳定状态。当配合物需要价层d轨道参与杂化时,d轨道上的电子就会发生重排,有些元素重排后可以使电子完全成对,这类物质称为反磁性物质。相反,当价层d轨道不需要重排,或重排后还有单电子时,生成的配合物就是顺磁性的。反磁性的物质没有颜色,而顺磁性的物质有颜色,其颜色因物质而异,甚至两种异构体的颜色都是不同的。一些金属离子的颜色也是有单电子的缘故。 过渡金属的存在形式 大多数过渡金属都是以氧化物或硫化物的形式存在于地壳中,只有金、银等几种单质可以稳定存在。 最典型的过渡金属是4-10族。铜一族能形成配合物,但由于d10构型太稳定,最高价只能达到+3。靠近主族的稀土金属没有可变价态,也不能形成配合物。12族元素只有汞有可变价态,锌基本上就是主族金属。由于性质上的差异,有时铜、锌两族元素并不看作是过渡金属,这时d区元素这一概念也就缩小至3到10族,铜锌两族合称ds区元素。 性质 过渡金属由于具有未充满的价层d轨道,基于十八电子规则,性质与其他元素有明显差别。 由于这一区很多元素的电子构型中都有不少单电子(锰这一族尤为突出,d(5)构型),较容易失去,所以这些金属都有可变价态,有的(如铁)还有多种稳定存在的金属离子。过渡金属最高可以显+7(锰)、+8(锇)氧化态,前者由于单电子的存在,后者由于能级太高,价电子结合的较为松散。高氧化态存在于金属的酸根或酰基中(如:VO4(3?)钒酸根,VO2(2+)钒酰基)。 对于第一过渡系,高氧化态经常是强氧化剂,并且它们都能形成有还原性的二价金属离子。对于二、三过渡系,由于原子半径大、价电子能量高的原因,低氧化态很难形成,其高

第九章 过渡金属元素(I)

第九章过渡金属元素(I) §9—1 过渡金属元素的通性 1—1 过渡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价电子层结构 d区 IIIB—VIIIB.过渡金属元素d区(n-1)1—9ns1—2 46 Pd 4d105s0. 共计25种元素外过渡金属元素内过渡金属元素 f区(n-2)f1—14(n-1)d0—1ns2共计30种元素(57—71) IIIB---VIIIB Sc Ti V Cr Mn Fe Co Ni 第一过渡金属元素 Y Zr Nb Mo Tc Ru Rh Pd 第二过渡金属元素 La Ac Hf Ta W Re Os Ir Pt 第三过渡金属元素(57—71) La Ce Pr Nd Pm Sm Eu Gd (64 4f145d06s2) Tb Dy Ho Er Tm Yb Lu 1—2 过渡金属元素的重要特征 1. 它们都是金属元素,均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 2. 同一种金属元素具有多变的氧化数.Cr +6,+3,+2,0“+2氧化 数”是特征的Mn +7,+6,+4,+3,+2,0.另外:第四周期第一 过渡金属元素高氧化数的化合物具有强氧化性,低氧化性稳定. 第二、三过渡金属高氧化数化合物稳定. 3. 水合离子或含氧酸根离子具有较深的颜色 前者是d—d轨道跃迁.(La系元素是f—f轨道)跃迁所致, 后者是电荷跃迁所致.何为电荷跃迁,它是如何形成的?[问题1] (极化效应) 4.过渡金属原子元素或离子易形成配合物——这是过渡金属元素最重要的成键特征. 1—3. 过渡金属元素的离子半径和原子半径. 由于La系收缩现象的产生.使IIIB族中的Sc、Y与15种La系元素

重金属离子有哪些

重金属离子有哪些?重金属离子主要是Cr6+、U6+、Te3+、Co3+、Se6+、Pu3+、Hg2+,Mn4+等 备注:重金属,特别是汞、镉、铅、铬等具有显著和生物毒性。它们在水体中不能被微生物降解,而只能发生各种形态相互转化和分散、富集过程(即迁移)。 哪些重金属离子可以使蛋白质变性 下面一段是我从我的化学选修书上摘下来的(自己打上来的): 蛋白质受热到一定温度就会发生不可逆的凝固,凝固后不能在水中溶解,这种变化叫做变性。除了加热以外,在紫外线、X射线、强酸、强碱,铅、铜、汞等重金属的盐类,以及一些有机化合物如甲醛、酒精、苯甲酸等作用下,蛋白质均能发生变性。蛋白质变性后,不仅丧失了原有的可溶性,同时也失去了生理活性。 重金属指比重大于5的金属,(一般指密度大于4.5克每立方厘米的金属)约有45种,如铜、铅、锌、铁、钴、镍、锰、镉、汞、钨、钼、金、银等。尽管锰、铜、锌等重金属是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微量元素,但是大部分重金属如汞、铅、镉等并非生命活动所必须,而且所有重金属超过一定浓度都对人体有毒。 铁锰同时存在的地下水中,要测锰离子浓度,如何消除铁离子对它的影响? 最近在测定地下水锰离子浓度的时候,铁离子发生很大的干扰,我不知道如何消除,我用的方法是高碘酸钾分光光度法测定锰,不过高碘酸钾好像和铁也反应,导致测试结果偏高!有没有高手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小弟先谢谢了!注意:曝气除铁在测定锰,这种方法不能用,因为氢氧化铁会吸附锰离子,导致测试结果偏低。

这是典型的共存离子的干扰和消除。常采用A 控制酸度B 加掩蔽剂C 分离干扰离子 所以建议:可加入氟化钠,使其与铁离子生成无色络合物[FeF6]3- 来消除干扰。 1楼的方法是看到3价铁离子可以和铁单质反应生成亚铁离子,但这种方法不推荐,因为高碘酸存在强氧化性,即使不存在氧化性,亚铁离子本身也存在绿颜色 重金属捕捉剂 一、重金属捕捉剂别名: 重金属离子捕捉剂、重金属离子捕集剂、重金属离子去除剂、重金属离子吸附剂、重金属离子螯合剂等 二、应用范围: 在常温下与较宽的PH范围内能与废水中Hg 、Cd 、Cu 、Pb 、Mn 、Ni 、Zn 、Cr3+等多种重金属离子迅速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絮状沉淀物,并能生成较大的矾花,从而达到捕集去除重金属离子的目的。 1、常规重金属废水处理,矿山、电镀、电子、线路板等行业排放废水重金属离子捕捉。 2 、核电站反应堆、铀钍的湿法冶金厂、医院、同位素试验堆及生产堆等放射性废水金属离子捕捉。 3、应用在垃圾焚烧发电方面的飞灰重金属治理方面有独特功效。 三、稳定性与灵敏性 1、稳定性: 本品与重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聚合物,在强酸和强碱性环境下均不会析出重金属离子,在-100度至300度的温度范围内重金属螯合物也非常稳定,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可保持长达数百年的聚合物稳定性。

重金属的毒性

重金属的毒性 金属是元素周期表中由硼(B)至砹(At)连接线左侧除氢之外的所有元素的总称。金属与非金属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由金属向非金属过度的中间元素如硅、砷、硒、碲等称为类金属。重金属是指相对密度在4.0以上约60种金属元素或相对密度在5.0以上的45种金属元素。各种重金属元素在生物体内的正常含量均小于其体重的0.01%,属于微量元素。有的微量元素是人和动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有的是非必需的。 对环境造成严重金属元素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人类的生产活动和自然。一般人类的生产活动如采矿、冶炼、使用金属的工业生产过程、使用农药,以及煤、石油等燃料燃烧,将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排放入环境,造成金属污染。环境中的金属一般是通过被其污染的食物、饮水、空气及职业性接触,主要经消化管吸收,其次经呼吸道吸收、经皮肤吸收较少。 其中汞是重金属元素之一。 土壤中汞的污染 摘要:本文对汞污染的来源、危害、在土壤中的赋存形态、迁移转化规律及其 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简要介绍了土壤汞污染的治理,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汞;赋存形态;迁移转化;影响因素;污染治理引言:重金属汞污染是当今世界的研究热点。自20世纪50年代日本熊本县水

俣湾附近的鱼村出现第一例严重的甲基汞中毒事件以来,不同研究领域的科学家们对汞及其化合物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给予了高度重视.。汞在土壤中以多种形态存在。不同存在形态汞的迁移转化规律和生物有效性各不相同,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将对汞污染的来源、害、在土壤中的赋存形态、迁移转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加以综述,从而为土壤汞污染防治提供参考。 汞的污染来源 环境污染的来源有天然释放和人为两个方面。汞的自然来源较人为因素复 杂,主要包括火山与地热活动;土壤、自然水体、植物表面的蒸腾作用;森林火灾;岩石风化等。姚学良研究认为,成都平原的高汞异常区多数来自平原内基底断裂中产生的地放气作用旧J。据估计全球每年至少有8 000 t的汞从岩石中释放,其中一部分进入土壤而使局部地区土壤含汞量较高一o。这 种自然因素引起的汞污染通常占到汞排放总量的1/4L4 J。从局部来看,汞的人为污染是主导因素。汞污染的人为来源主要有:①采矿、运输和加工含汞的矿石。②排放工业废水进入江河湖海由电池制造业、控制设备业、纸浆造纸工业、氯碱化工厂、汞合金和催化剂产生的汞废弃物污染相当严重b J。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开采应用的汞量约为1×104 t以上,其中绝大部分最终以三废形式进入环境№]。 ③燃料、纸和固体废弃物的燃烧。④农业耕作中不合理地施用含汞肥料和农药,以及污水灌溉。⑤熔炉的排放。⑥实验室汞的排放:汞可

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析研究进展

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析研究进展 罗小三,周东美,陈怀满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210008) E-mail:dmzhou@https://www.360docs.net/doc/d13443752.html, & trhjhx@https://www.360docs.net/doc/d13443752.html,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元素形态分析的概念、方法及其应用,概括和评述了当前土壤重金属的形态分析方法,详细讨论了各种形态分离手段和痕量重金属的测定技术,提出了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形态分析 环境 1. 引言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环境科学家就认识到,重金属的生物毒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存在形态,元素总量已经不能很好地说明环境中痕量金属的化学活性、再迁移性、生物可给性以及最终对生态系统或生物有机体的影响[1,2]。事实上,重金属与环境中的各种液态、固态物质经物理化学作用后以各种不同形态存在于环境中,其赋存形态决定着重金属的环境行为和生物效应[3]。正因如此,通过元素形态分析方法定量确认环境中重金属的各种形态已成为环境分析化学研究领域的新热点,其环境介质包括土壤、沉积物、水体、植物和食品等[4-6]。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分析测试技术的迅猛发展,元素的形态分析方法日趋完善,并且在化合物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元素毒性及生态毒性确定、食品质量控制、临床分析等领域显示出独特的作用[7]。 土壤环境处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及生物圈的交接地带,它是地表环境系统中各种物理、化学以及生物过程、界面反应、物质与能量交换、迁移转化过程最为复杂和最为频繁的地带。而重金属土壤污染对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存在严重威胁。因此,研究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尤为重要。但土壤是一个多组分多相的复杂体系,类型多样,其组成、pH和Eh等差异明显,加上重金属来源不同、在土壤中的形态复杂,使得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析更为困难[8]。 本文对元素形态分析的概念、方法、常用技术、应用进行了概括,对当前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分析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和评述,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将来的预期发展方向。 2. 元素形态分析的概念 2.1 元素形态 元素形态的概念可追溯到1954年Goldberg为改善对海水中痕量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理解而将其引入[9]。其后,元素的形态得到广泛研究,但不同的学者对形态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Stumm[10]认为形态是指某一元素在环境中的实际存在的离子或分子形式; - 1 -

化学中的重金属

化学中的重金属 1定义:重金属指比重大于5的金属(一般指密度大于4.5克每立方厘米的金属)。重金属指的是原子量大于55的金属。如铁的原子量为56,大于55,故也是重金属。重金属约有45种,一般都是属于过渡元素。如铜、铅、锌、铁、钴、镍、锰、镉、汞、钨、钼、金、银等。尽管锰、铜、锌等重金属是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微量元素,但是大部分重金属如汞、铅、镉等并非生命活动所必须,而且所有重金属超过一定浓度都对人体有毒。另外、砷虽不属于重金属,但因其来源以及危害都与重金属相似,故通常列入重金属类进行研究、讨论。 例如,汞中毒的临床表现有:全身症状为头痛、头昏、乏力、发热。口腔及消化道症状表现为齿龈红肿酸痛、糜烂出血、牙齿松动、龈槽溢脓,口腔有臭味,并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皮肤接触可出现红色斑丘疹,以四肢及头面部分布较多。少数患者可有肾损害,个别严重者可有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绀紫等急性间质性肺炎的表现。 重金属中毒会使体内的蛋白质凝固,这个你可以从高三的化学书看到。如果轻微中毒就大量喝牛奶。牛奶中的蛋白质会和重金属反应。这样不会损伤到你自身的身体机能。喝了以后还必须马上就医。 对什么是重金属,目前尚没有严格的统一定义,在环境污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主要是指汞(水银)、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重元素。重金属不能被生物降解,相反却能在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下,成千百倍地富集,最后进入人体。重金属在人体内能和蛋白质及酶等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使它们失去活性,也可能在人体的某些器官中累积,造成慢性中毒。重金属元素由于某些原因未经处理就被排入河流、湖泊或海洋,或者进入了土壤中,使得这些河流、湖泊、海洋和土壤受到污染,它们不能被生物降解。鱼类或贝类如果积累重金属而为人类所食,或者重金属被稻谷、小麦等农作物所吸收被人类食用,重金属就会进入人体使人产生重金属中毒,轻则发生怪病(水俣病、骨痛病等),重者就会死亡。所以我们不要过量地进食海产,每次进食前一定要把海产彻底煮熟,以免吃入细菌。 主要重金属元素 从环境污染方面,重金属是指汞、镉、铅以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重金属。对人体毒害最大的有4种:铅、汞、砷、镉。这些重金属在水中不能被分解,人饮用后毒性放大,与水中的其他毒素结合生成毒性更大的有机物。 重金属对人体的伤害极大。常见的有: 汞:食入后直接沉入肝脏,对大脑、神经、视力破坏极大。天然水每升水中含0.01毫克,就会导致人中毒。 镉:导致高血压,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破坏骨骼和肝肾,并能引起肾功能衰竭。 铅:是重金属污染中毒性较大的一种,一旦进入人体将很难排除。能直接伤害人的脑细胞,特别是胎儿的神经系统,可造成先天智力低下;对老年人会造成痴呆等。另外还有致癌、致突变作用。 钴:能对皮肤有放射性损伤。 钒:伤人的心、肺,导致胆固醇代谢异常。 锑:与砷能使银手饰变成砖红色,对皮肤有放射性损伤。还能伤害骨骼、肝脏、肾脏。 铊:会使人多发性神经炎。 锰:超量时会使人甲状腺机能亢进。也能伤害重要器官。 砷:是砒霜的组分之一,有剧毒,会致人迅速死亡。长期接触少量,会导致慢性中毒。另外还有致癌性。 这些重金属中任何一种都能引起人的头痛、头晕、失眠、健忘、神精错乱、关节疼痛、

重金属可能导致各种各样的病症

重金属污染可引起的疾病 定义: 含有汞、镉、铬、铅及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重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对环境的污染。 重金属污染指由重金属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由采矿、废气排放、污水灌溉和使用重金属制品等人为因素所致。因人类活动导致环境中的重金属含量增加,超出正常范围,并导致环境质量恶化。2011年4月初,我国首个“十二五”专项规划——《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防治规划力求控制5种重金属。 重金属污染指由重金属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如日本的水俣病是由汞污染污染所引起。其危害程度取决于重金属在环境、食品和生物体中存在的浓度和化学形态。重金属污染主要表现在水污染中,还有一部分是在大气和固体废物中。 主要特点 重金属污染与其他有机化合物的污染不同。不少有机化合物可以通过自然界本身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净化,使有害性降低或解除。而重金属具有富集性,很难在环境中降解。目前我国由于在重金属的开采、冶炼、加工过程中,造成不少重金属如铅、汞、镉、钴等进入大气、水、土壤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如随废水排出的重金属,即使浓度小,也可在藻类和底泥中积累,被鱼和贝类体表吸附,产生食物链浓缩,从而造成公害。水体中金属有利或有害不仅取决于金属的种类、理化性质,而且还取决于金属的浓度及存在的价态和形态,即使有益的金属元素浓度超过某一数值也会有剧烈的毒性,使动植物中毒,甚至死亡。金属有机化合物(如有机汞、有机铅、有机砷、有机锡等)比相应的金属无机化合物毒性要强得多;可溶态的金属又比颗粒态金属的毒性要大;六价铬比三价铬毒性要大等等。 重金属在人体内能和蛋白质及各种酶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使它们失去活性,也可能在人体的某些器官中富集,如果超过人体所能耐受的限度,会造成人体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慢性中毒等,对人体会造成很大的危害,例如,日本发生的水俣病(汞污染)和骨痛病(镉污染,等公害病,都是由重金属污染引起的。

重金属离子有哪些

重金属离子有哪些? 重金属离子主要是Cr6+、U6+、Te3+、Co3+、Se6+、Pu3+、Hg2+,Mn4+等备注:重金属,特别是汞、镉、铅、铬等具有显著和生物毒性。它们在水体中不能被微生物降解,而只能发生各种形态相互转化和分散、富集过程(即迁移)。 哪些重金属离子可以使蛋白质变性 下面一段是我从我的化学选修书上摘下来的(自己打上来的): 蛋白质受热到一定温度就会发生不可逆的凝固,凝固后不能在水中溶解,这种变化叫做变性。除了加热以外,在紫外线、X射线、强酸、强碱,铅、铜、汞等重金属的盐类,以及一些有机化合物如甲醛、酒精、苯甲酸等作用下,蛋白质均能发生变性。蛋白质变性后,不仅丧失了原有的可溶性,同时也失去了生理活性。 重金属指比重大于5的金属,(一般指密度大于4.5克每立方厘米的金属)约有45种,如铜、铅、锌、铁、钴、镍、锰、镉、汞、钨、钼、金、银等。尽管锰、铜、锌等重金属是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微量元素,但是大部分重金属如汞、铅、镉等并非生命活动所必须,而且所有重金属超过一定浓度都对人体有毒。 铁锰同时存在的地下水中,要测锰离子浓度,如何消除铁离子对它的影响? 最近在测定地下水锰离子浓度的时候,铁离子发生很大的干扰,我不知道如何消除,我用的方法是高碘酸钾分光光度法测定锰,不过高碘酸钾好像和铁也反应,导致测试结果偏高!有没有高手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小弟先谢谢了!注意:曝气除铁在测定锰,这种方法不能用,因为氢氧化铁会吸附锰离子,导致测试结果偏低。 这是典型的共存离子的干扰和消除。常采用A 控制酸度B 加掩蔽剂C 分离干扰离子 所以建议:可加入氟化钠,使其与铁离子生成无色络合物[FeF6]3- 来消除干扰。 1楼的方法是看到3价铁离子可以和铁单质反应生成亚铁离子,但这种方法不推荐,因为高碘酸存在强氧化性,即使不存在氧化性,亚铁离子本身也存在绿颜色 重金属捕捉剂 一、重金属捕捉剂别名:

重金属去除办法

主要污染物处理技术: 总汞、烷基汞:铁屑还原法、硫氢化钠-明矾沉淀、活性炭吸附、离子交换 总镉:化学沉淀(高pH值)、电解法、离子交换 总铬、六价铬:物理法、离子交换、电解法、铁氧体法、化学还原、活性炭吸附 总砷:化学沉淀、活性炭吸附、离子交换 总铅:混凝沉淀、中和还原、离子交换 总镍:化学沉淀、离子交换、反渗透法 苯并芘: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 总铍:中和、混凝沉淀、过滤 总银:化学沉淀、石灰臭氧法 总氰化物:蒸发浓缩回收、离子交换、物化法或生化法处理 硫化物:酸化碱吸收法、锰催化氧化法、生物法 氨氮:回收利用、吹脱、生物脱氮、氧化、吸附 氟化物:混凝沉淀、离子交换、活性炭吸附 甲醛:膜法生物处理 苯胺类:中和混凝预处理、生物膜法处理 硝基苯类:生物处理、活性炭吸附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泡沫分离、萃取、离子交换、活性炭吸附 总铜:化学沉淀、铁屑过滤、离子交换、电解 总锌:中和沉淀、离子交换、反渗透 总锰:中和沉淀、离子交换、反渗透、电渗析 显影剂:化学氧化、生化处理 元素磷:物理化学处理、化学氧化 有机磷农药:萃取回收、生化处理 五氯酚及五氯酚钠:酸化、萃取、生化处理 可吸附有机卤化物AOX:高浓度回收或焚烧,低浓度生化处理、活性炭吸附、催化臭氧氧化法苯系列:生化处理 氯带苯类:预处理后生化处理 硝基苯类:碱洗、汽提、活性炭吸附、生化处理 酚类污染物:曝气、生化、浮选、树脂吸附 丙稀腈:塔式生物滤池 总硒:混凝、离子交换、过滤吸附

1。混凝: 去除悬浮颗粒和化学除磷。 石灰混凝:除磷、改善感官指标、杀菌、去除有机物、钙镁硅氟等金属和非金属离子。 常用铝盐、铁盐混凝剂:形成磷酸盐沉淀,由于对碱度的中和, 硫酸铝的最佳pH值约为6。 注意事项:前续流程的衔接;多采用机械反应和机械絮凝或水力旋流絮凝,尽量避免采用隔板、折板絮凝。 2。固液分离: 絮凝颗粒的固液分离。 沉淀:避免采用斜板、斜管类沉淀器。 澄清:污泥悬浮层的形成问题。 气浮:中小水量时建议采用,部分回流溶气气浮,回流比10%~20%,v=1.0 ̄1.5mm/s,HRT=20 ̄40min,气固比0.005~0.006 加药量:20~30mg/L 3。砂滤: 注意与给水过滤的不同点,宜选择反冲洗强度较大的。 设计参数:滤速:6~10m/h, 反冲洗:气:13~17L/m 2。固液分离: 絮凝颗粒的固液分离。 沉淀:避免采用斜板、斜管类沉淀器。 澄清:污泥悬浮层的形成问题。 气浮:中小水量时建议采用,部分回流溶气气浮,回流比10%~20%,v=1.0 ̄1.5mm/s,HRT=20 ̄40min,气固比0.005~0.006 加药量:20~30mg/L 3。砂滤: 注意与给水过滤的不同点,宜选择反冲洗强度较大的。 设计参数:滤速:6~10m/h, 反冲洗:气:13~17L/m22.s,水: 6~8L/m22.s,表面:0.5~2.0L/m .s,表面:0.5~ 2.0L/m22.s,周期小于12h。 4。活性炭吸附: 接触时间、滤速、操作压力、炭层厚度、反冲洗强度等。 5。臭氧氧化: 降解COD时:1mgCOD/L需4mg/L臭氧

过渡金属(Fe,Al,Cu)

I.铁Fe 一、铁的结构和性质 1.铁是26号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Ⅷ族,属于过渡元素。 原子结构示意图: 主要化合价:+2,+3 2.铁在金属的分类中属于黑色金属,重金属,常见金属。纯净的铁是光亮的银白色金属,密度为7.86g/㎝3,熔沸点高,有较好的导电、传热性,能被磁铁吸引,也能被磁化。还原铁粉为黑色粉末。 3.铁是较活泼的金属元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的前面。 ①跟非金属反应: 点燃点燃△ 3Fe+2O 2 == Fe 3 O 4 2Fe+3Cl 2 ==2FeCl 3 Fe+S= FeS Fe+I 2 = FeI 2 ②跟水反应: 3Fe+4H 2O==(高温)== Fe 3 O 4 +4H 2

③跟酸作用:Fe+2H+=Fe2++H 2 ↑(遇冷浓硝酸、浓硫酸钝化;与氧化性酸反应 不产生H 2 ,且氧化性酸过量时生成Fe3+) ④与部分盐溶液反应:Fe+Cu2+=Fe2++Cu Fe+2Fe3+=3Fe2+ 3.生铁与钢的比较 4.炼铁和炼钢的比较 ①还原剂的生成 C+O 2CO 2 CO 2 +C2CO ②铁的还原 Fe 2O 3 +3CO 2Fe+3CO 2 ③炉渣的生成 CaCO 3CaO+CO 2 ①氧化:2Fe+O 2 2FeO FeO氧化铁水里的Si、Mn、C等。 如C+FeO Fe+CO ②造渣:生成的硅锰氧化物得铁 水里的硫、磷跟造渣材料反应形成炉 渣排出。 ③脱氧,并调整Mn、Si含量 2FeO+Si2Fe+SiO 2

CaO+SiO 2CaSiO 3 1.过渡元素位于周期表中中部从ⅢB~ⅡB族十个纵行,分属于第四周期至第七周期。过渡元素都是金属,又叫过渡金属。 过渡金属的密度一般比较大,熔沸点较高,有较高的硬度、较好的延展性和机械加工性能,较好的导电、导热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过渡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两个,在化学反应中,最外层和次外层都容易失去电子,因此过渡元素有可变化合价。所以当Fe与弱氧化剂反应时,只失去最外层上的2个电子,形成Fe2+;当Fe与强氧化剂反应时,还能进一步失去次外层上的一个电子,形成Fe3+。这就是铁在其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或+3价的原因。则Fe发生化学反应能得到+2价还是+3价,需看参加反应的氧化剂的强弱,有时还要看反应物的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①铁在O 2 中燃烧的,一定要在集气瓶低留有少量的水或一层沙子,防止瓶子被炸裂;②Fe与S反应中Fe只能失去其最外层的2个电子而变成+2 价,反应开始后撤去酒精灯,反应可以继续进行,说明反应放热;③Fe在Cl 2中燃烧时不但能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而且还可失去次外层的1个电子后成+3 价,说明氧化性Cl 2 >S;④在高温时能与C、P、Si等化合。 2.铁的合金 一般地说,含碳量在2%~4.3%的铁的合金叫做生铁。生铁里除含碳外,还含有硅、锰以及少量的硫、磷等,它可铸不可煅。根据碳的存在形式可分为炼钢生铁、铸造生铁和球墨铸铁等几种。 一般地说,含碳量在0.03%~2%的铁的合金叫做钢。钢坚硬有韧性、弹性,可以锻打、 压延,也可以铸造。 钢的分类方法很多,如果按化学成分分类,钢可以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两大类。碳素钢就是普通的钢。合金钢也叫特种钢,是在碳素钢是适当地加入一种或几种,如锰、铬、镍、钨、铜等合金元素而制成的。合金元素使合金钢具有各种不同的特殊性能。 3.炼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