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感官评价题目

食品感官评价题目
食品感官评价题目

感官鉴评的基本术语

感官特性:可由感觉器官感知的产品特性。 鉴评员:参加感官分析的人员。分为初选鉴评员、优选鉴评员和专家等。 鉴评小组:参加感官分析

的鉴评员组成的小组。 接受:特定的个人或人们愿意消费某产品的行为。 可接受性:根据产品的感官特性,特定的个人或人们愿意消费某产品的状况。 厌恶:一种令人讨厌的感觉。它使人躲避产生这种感觉的刺激。 可口性:能使消费者喜爱食用的食品的综合特性。 强度:感受到的感觉的大小或者引起这种感觉的刺激的大小。 感官适应:由于受到连续的和(或)重复刺激而使感觉器官的敏感性暂时的改变。 感觉疲劳:敏感性降低的感官适应反应。 拮抗效应:两种或多种刺激的综合效应,它导致感觉水平低于预期的每种刺激各自效应 的叠加。

协同效应:两种或多种刺激的综合效应,它导致感觉水平超过预期的每种刺激各自效应 的叠加。

掩蔽:由于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而降低了其中某种刺激的强度或使对该刺激 的感受发生改变。

弓I 起感觉所需要的感官刺激的最小值。这时不需要识别出是一种什么样的刺激。 感知

到的可鉴别的感官刺激的最小值。

对刺激的强度可感觉到差别的最小值。

由某些物质(例如蔗糖)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由某些酸性物质(例如柠檬酸、酒石酸等)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由某些物质(例如奎宁、咖啡因等)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由某些物质(例如氯化钠)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由某些物质(例如碳酸氢钠)在嘴里产生的复合感觉。

某些物质(例如多酚类)产生的使皮肤或粘膜表面收敛的一种复合感觉。 风味:品尝过程中感受到的嗅觉、味觉和三叉神经特性的复杂结合。 异常风味:非产品本身所具有的风味(通常与产品的腐败变质相联系) 异常气味:非产品本身所具有的气味(通常与产品的腐败变质相联系)

能产生味觉的产品的特性。

余味:在产品消失后产生的嗅觉和(或)味觉,它有时不同于产品在嘴里时的感受。 嗅觉器官感受到的感觉特性.

一种带有愉快内涵的气味。

可区别及可识别的气味或风味特色。

一种物质或物体的外部可见特征。 由机械的方法和触觉感受器,特别是口腔区域受到的刺激而觉察到的流动特性。 它随产品的质地不同而变化。 参照值:与被评价的样品对比的一个选择的值(一个或几个特性值,或者某产品的值) 对照样:选择用作参照值的被检样品,所有其他样品都与其作比较。

参比样:本身不是被检材料,而是用来定义一个特性或者一个给特性的某一指定水平的 物质。

二点检验法:以随机的顺序同时出示两个样品给鉴评员,要求鉴评员对这两个样品进行 比较,判别整个样品或某些特征强度顺序的检验方法。 二-三点检验法:先给鉴评员一个对照样品,接着提供两个样品,其中一个与对照样品相 同。要求鉴评员挑选出哪个与对照样品相同的检验方法。

三点检验法:同时提供三个编码样品其中有两个是相同的要求鉴评员挑选出其中单个样

食品感官分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刺激阈 识别阈 差别阈 甜味的 酸味的 苦味的 咸味的 碱味的 涩味的

味道 后味 气味 芳香 特征 外观 稠度

品的检验方法。

39.A-非A检验法:鉴评员学会了识别样品A以后,再将一系列样品提供给鉴评员。这些样品有A和非

A ,要求鉴评员指出那些是A和非A的检验方法。

40.五中取二检验法:同时提供五个以随机顺序排列的样品,其中两个是一种类型,另外三个是一种类

型,要求鉴评员将这些样品按类型分成两组的一种检验方法.

41.选择检验法:从三个以上的样品中选择出一个最喜欢或最不喜欢的样品的检验方法。

42.配偶检验法:把数个样品分成两群,逐个取出各群的样品,进行两两归类的检验方法。

43.排序检验法:比较数个样品,按指定特性的强弱或程度排出一系列样品的方法。

44.分类检验法:鉴评员评价样品后,划出样品应属的预先定义的类别的检验方法。

45.评分检验法:要求鉴评员把样品的品质特性的数字标度形式来评价的检验为法。2

46.成对比较检验法:把数个样品中的任何两个分别组成一组,要求鉴评员对其中任意一组的两个样品

进行评价,最后把所有组的结果综合分析,从而得出数个样品的相对评价结果的检验方法。

47.评估检验法:由鉴评员在一个或多个指标基础上,对一个或多个样品进行分类、排序的方法。

48.简单的描述检验法:要求鉴评员对构成样品的特征的各个指标进行定性描述,尽量完整的描述出样

品品质的检验方法。

49.定量描述和感官剖面检验法:要求鉴评员尽量完整的对形成样品感官特性的各个指标强度进行评价

的检验方法。

1.简述感觉的概念。

答:任何食品都有一定的特征,如形态、色泽、气味、口味、组织结构、质地、口感等。每一种特征,通过刺激人的某一感觉器官,引起兴奋,经神经传导反映到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从而产生了感觉。一种特征即产生一种或几种感觉,而感觉的综合就形成了人对这一食品的认识及评价。

2.简述感觉的基本规律。

答:(1)感觉的适应现象或称疲劳现象;

(2)感觉的对比现象;

(3)感觉的协同效应和拮抗效应;

(4)感觉的掩蔽现象;

(5)感觉疲劳和心理作用对感觉会产生影响;

(6)感觉判断具有相对性

3.感官检验中人作为仪器有哪些特点?

答:(1)不稳定性。人有个体差异,同一个人在一天不同的情况下也不一样,人时刻在变化;

(2)人容易受到干扰。第一,周围环境的千扰;第二,来自个人的经历或对所测项目的熟悉程

4.食品的感官因素有哪几个?

答:(I )外观:(颜色、大小和形状、表面质地、透明度、充气情况);

(2)气味/香气/香味(嗅到的是气味,食物的气味叫香气;化妆品和香水,可叫香味);

(3)均匀性和质地(用嘴来获得,但不是味觉,它包括粘稠性;均匀性、质地;如液体、半固

体和固体);

(4)风味(包括以下组成部分:香气、味道化学感觉因素,涩、辣、凉、金属味道等);

(5)声音(与食品的硬度、脆性有关,如薯片、锅巴、饼干等)

5.简述描述性试验的组成。

答:(I )性质:定性方面,即对产品的感官性质进行描述,关键点于在词汇;

(2)强度:定量方面,即对产品的每个感官特性的程度进行量化(用数值表示),关键点于在一尺度;

(3)呈现的次序:时间方面,即对产品之间的差别按照一定的顺序识别出来;

(4)总体感觉:综合方面,即对产品进行总体评价

6.执行一项目的感官评价,必须完成哪7个任务?答:(I )项目目标的确定;

(2)实验目标的确定;

(3)样品的筛选;

(4)实验设计;

(5)实验的实施;

(6)分析数据;

(7)解释结果

7.感官评价要做好哪三个方面的控制?

答:(I )品评室的控制:最好有固定的品评室;

(2)产品的控制一一对样品的要求

(3)品评人员的控制

8.食品感官检验中常用的试验方法有哪6种?

答:食品感官检验中常用的试验方法有下列6种:差别试验、排列试验、分级试验、分析或描述试验、消费者试验(情感试验)

9.感官评价中要求感官评价人员做到哪几点?

答:(1)实验要重复多次,降低误差;

(2)每次实验使用多个品评者,一般在20-50之间;

(3)要对参评人员进行筛选;

(4)对感官评价人员要进行培训。

10.感觉有哪五个基本特征?

答:(I )一种感官只能接受和识别一种刺激;

(2)只有刺激量在一定范围内才会对感官产生作用;

(3)感官会产生疲劳(适应)现象;

(4)感觉识别刺激受心理因素的影响;

(5)不同感官在接受信息时,会相互影响。

11.影响感官判断的因素有哪些?

答:(1)生理因素;

(2)不良的身体状况;

(3)心理物理学因素

12.情感试验方法有哪些?

答:(I )定性法;

(2)定量法:喜好试验一一选择;接受试验一一分级

13.简述感官的相互作用。

答:(I )食品的风味一是味觉与嗅觉的结合,并受质地、温度和外观的影响;

(2)化学刺激对风味的影响(汽水、啤酒);

(3)视觉对风味的影响

14.简述样品的编号原则。

答:(I )数字编号采用三位随机数;

(2)字母编号避免按顺序编号;

(3)同次试验编号位数应该一致;

(4)同一个样品应该编多个不同样的号;

(5)同一个品评员拿到的样品不能有相同的号

15.简述感官评价的概念。

答:食品的感官评价是根据人的感觉器官对食品的各种质量特征的“感觉”,如:视觉、味觉、嗅觉、听觉等;用语言、文字、符号或数据进行记录,再运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对食品的色、香、味、形、质地、口感等各项指标做出评价的方法。

16?什么叫刺激阀?请简单描述出韦伯定律。

答:弓I起感觉所需要的感官刺激的最小值,叫刺激阈。韦伯定律说的是:阈值的增加与最初刺激的感受成正比。即:△ C∕C=K

17.在食品感官评价中,什么叫协同效应和拮抗效应?

答:在食品感官评价中,两种或多种刺激联合作用时,可导致感觉水平超过预期的各自刺激效应的叠加,叫协同效应;而当两种或多种刺激联合作用时,可导致感觉水平低于预期的各自刺激效应的叠加。叫拮抗效应。

18.简述鲜乳(原料乳)感官评价的内容

答:色泽检验一一乳白或稍带微黄;组织状态检验一一有无凝块、沉淀;气味检验一一乳香味;滋味检验一一乳纯香,可口而稍甜。

19.通常把感官分析人员分为哪五类?

答:专家型、消费者型、无经验型、有经验型和训练型。

20.简述各种食品品质与人类的五官感觉的对应关系

答:食品外观与人眼睛的视觉相对应;食品的香气(香味)与人的鼻子的嗅觉相对应;食品的风味人的嗅觉和味觉相对应;食品的均匀性和质地与人的嘴、手的感应相对应;食品的脆性与人耳的听觉相对应。

21.简述感官评价的意义。

答:感官评价的意义在于:

(1)食品工业原料、辅料、半成品和成品质量的检测与控制;

(2)食品贮藏保鲜;

(3)新产品开发;

(4)市场调查

22.什么是差别检验?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答:差别检验又叫区别试验,是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样品是否存在感觉差异的试验。常用的方法包括:成对比较检验法、二一三点检验法、三点检验法、“A” -“非A ”检验法、五中取二检验法。

23.简述食品质量感官评价的应用范围?

答:食品质量感官评价的应用范围很广,具体包括下列范围:

(1)肉及肉制品;

(2)奶及奶制品;

(3)水产品及其制品;

(4)蛋及其制品;

(5)冷饮与酒类;

(6)调味品与其他食品

24.简述鲜猪肉的质量的感官评价中的外观鉴别。

答:新鲜猪肉一一表面有一层微干或微湿的外膜,呈暗红色,有光泽,切断面稍湿、不粘手,肉汁透明;次鲜猪肉一一表面有一层风干或潮湿的外膜,呈暗灰色,无光泽,切断面的色泽比新鲜的肉暗,有粘性,肉汁混浊;变质猪肉一一表面外膜极度干燥或粘手,呈灰色或淡绿色、发粘并有霉变现象,切断面也呈暗灰或淡绿色、很粘,肉汁严重浑浊。

25.在食品的感官评价中,对品评员有哪些要求?

答:(I )实验要重复多次,以降低误差;

(2)每次实验使用多个品评者,一般在20-50人之间;

(3)要对参评人员进行筛选;

(4)对感官评价人员要进行培训。

26.区别检验品评员筛选的目的是确定候选人什么能力?

答:区别检验品评员筛选的目的是确定候选人区别不同产品之间性质差异的能力和区别相同产品某项性质程度大小、强弱的能力。

27?对食品进行分析或描述试验时,要求品评员具备哪三种能力?

答:对食品进行分析或描述试验时,要求品评员具备以下三种能力:

(1)感知食品品质特性和秩序的能力;

(2)具备描述食品品质特征的专有名词的定义及其在食品中的实质含义的能力:述

(描能力)

(3)具有总体印象或总体风味特性和总体差异分析的能力。

28.什么是三点检验法(或称三角检验)?

答:三点检验法是差别检验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在检验中,其中有两个样品是相同的,另一个样品与其他两个不同,要求品评员挑选出其中不同于其他两个样品的检验方法, 称为三点检验法,也叫三角检验法。

29.什么是排序检验法?并简单说明其优点。

答:比较数个样品,按照其某项品质程度(如某特征的强度或嗜好程度等)的大小进行排序的方法,称为排序检验法。此法的优点是可以利用同一样品,对其各类特征进行检验,排出优劣,而且方法简单,结果可信,即使样品间差别很小,只要品评员很认真或具有一定的检验能力,都能在相当精确的程度上排出顺序。

30.简述定量描述试验的检验内容。

答:定量描述试验的检验内容如下:

(1)特征特性的鉴定,用叙词或相关术语描述感觉到的特征特性;

(2)感觉顺序的确定,记录显示和察觉到的各种特征特性所出现的顺序;

(3)强度评价,每种特征特性所显示的强度;

(4)余味和滞留度的测定;

(5)综合印象的评估,对产品的总体评估,通常以低、中、高表示。

食品感官评价:利用人的内外感觉器官和一定的方法在一定条件下,对食品的感官质量特性进行检验与评价。

食品感官评价的主要任务:①调查实际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对食品感官质量的要求。

【(1)调查消费者喜爱某种食品的程度(2)偏好实验:调查两种以上同类食品中哪一种更受欢迎。(3)敏感性试验:调查消费者对某食品的感官质量要达到什么阈限才能感受到。】②分析操作人员、设备、原辅料、工艺、环境及时间等对食品感官质量影响程度。③为制定原辅料、半成品、成品的感官质量标准、相应的工艺标准和操作规程等提供依据。④检验原辅料、半成品、成品的感官质量,判断工

序是否处于稳定受控状态。⑤评选优质产品根据食品质量特性不同:①食品固有质量特性一分析型检验②食品感觉质量特性一嗜好型检验

食品感官评价结果的表达和误差:①感官评价结果分为:绝对判断结果;顺序判断结果;比较判断结果②结果表达为定性与定量:定量表达一“ 0,1 ”表达;定等定级、评分③ 存在的误差:操作人员、环境、原辅料、方法、时间、其他

食品颜色的基本特性:①色调: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在视觉上的表现②明度:颜色的

敏感程度③饱和度:颜色的深浅、浓淡程度

食品色泽:①天然色素:食品中的天然色素分为植物色素,动物色素,微生物色素② 人工合成色素: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日落黄等

食品的香气、臭气、异味是通俗分类。

食品香气中的香味物质:①共同特征:挥发性和可溶解性;②香气值=香味物质浓度/

绝对阈值;③只有香气值大于1时,才能感受到

8.食品香气的形成途径:①生物合成:直接由生物合成形成香味成分②直接酶作用:酶对香味前体物质作用形成③间接酶作用:酶促生成氧化剂对香味前体物质氧化生成香味

成分④高温分解作用:加热或烧烤处理使前体物质成为香味成分

9.食品的滋味:

食品中呈味物质:小分子糖类多呈甜味;解离度较大的羧酸多呈酸味;中性盐多呈咸苦味;生物碱多呈苦味

共同特征:溶于唾液。呈味物质越易溶于唾液,持续时间越长。呈味物质在食品滋

味中的作用大小取决于呈味

10.食品形状与质构好的形状应具有的特征:①美观②易于识别③能给人留下深刻

印象④能替换的形状少⑤便于人们食用⑥能充分利用包装、贮存、运输的空间

食品的质构:指食品的质地和组织结构①硬度:软硬,使食品变形所需的最

小力②凝集性:【(1)脆弱程度:食品内部结合力的大小(2)咀嚼性:破碎食品所需的力

(3)胶性:咀嚼固体、半固体食品所需的能量】③粘性:反应食物松散还是粘稠的指标④弹性:去掉外力时食品恢复原形的能力

11.感觉:客观事物的各种特征和属性,通过刺激人的不同感觉器官引起兴奋,经神经传导反应到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从而产生反应

12.感官的特征:①主要特征是对周围环境和机体内部的化学和物理变化非常敏感;②一种器官只能接受和识别一种刺激;③只有刺激量在一定范围内才会对感官产生作用;④感官会产生疲劳现象;⑤心理作用对感官识别刺激有影响;⑥不同感官在接受信息时,会互相影响。

感觉的分类:①物理感觉:视觉,听觉,触觉。②化学感觉:嗅觉,味觉感觉的敏感性:人的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受、识别和分辨能力。

生理零度:不能引起皮肤温觉和冷绝的温度。

感觉阈:指感官或感受体对所能接受范围的上下限和对这个范围内最小变化感觉的灵敏度。

13.感觉的度量:分类

绝对阈:指以产生一种感觉的最低刺激量为下限到导致感觉消失的最高刺激量为上限

的一个范围值;

阈上(下)刺激:高于(低于)绝对阈上(下)限的刺激。

察觉阈(刺激阈或感觉阈下限):冈I」刚能引起感觉的刺激。

识别阈(有明显感觉的刺激量);极限阈(感觉阈上限);

差别阈:感官所能感受到的最小变化量。

14.感觉的变化现象:感觉疲劳现象;对比现象:当两个刺激同时存在时,把一个刺激的存在造成另一个刺激增强或减弱的现象;相乘作用(协同效应):当两种或两种以上刺激同时施加时,感觉水平超出每种刺激单独作用效果叠加的现象;变调现象(消杀现象):当两个刺激先后施加时,一个刺激造成另一个刺激的感觉发生本质变化的现象;阻碍作用。

15.味觉特征:①味觉与嗅觉密切相关②味觉适应(疲劳)③味觉的相互作用:味的对比;味的

消杀;味的转换;味的相乘

气味:能够引起嗅觉反映的物质。

中和作用:混合后气味特征变为不可辨认特征即混合后无味。

16.影响味觉的因素:①呈味物质的结构②温度③介质④身体状况

17.嗅觉的特征:①极高的灵敏性②嗅觉疲劳③嗅觉的

相互作用【(1)掩蔽效应

(2)中和作用(3)混合后某种气味被压制而其他气味特征保持不变(4)混合后形成一种新的气味(5)混合后保留部分原有气味特征,同时产生一种新气味】

18.嗅味衡量:①嗅味阈②相对气味强度(反应气味物质随浓度变化其气味感相应变

化的一个特性)=嗅感物质嗅味阈变化值/嗅感物质浓度变化值③香气值

19.视觉感觉特征:①闪烁效应②色彩效应③眼睛适应性④敏感视觉⑤对比效

应⑥视觉疲劳与残像⑦眩光效应⑧视错觉⑨视觉运动规律【(1)人眼水平运动比垂直运动快(2)视线习惯于从左到右和从上往下看(3)看圆形物体习惯沿顺时针方向看

(4)

人眼的垂直运动比水平运动容易疲劳(5)对水平方向尺寸和比例的估计要比垂直方向准确

的多(6)两眼的运动协调一致且同步(7)直线轮廓比曲线轮廓更容易被人眼接受】色盲:不能正确辨认红黄蓝色的现象。

20.颜色对分析评价食品的作用:①便于挑选食品和判断食品的质量②食品的颜色和接触食品时环境的颜色显著增加或降低对食品的食欲③食品的颜色也决定其是否受人欢迎

④通过各种经验的积累,可以掌握不同食品应该具有的颜色,并据此判断食品所应具有的特

21.听觉质地:脆度或易碎感。影响听觉的主要因素:声波的政府和频率。

差别听觉阈:辨别声信号变化的能力。

22.触觉:①大小与形状;②口感;③口腔中的相变化(溶化);④触觉手感。

23.感官评价员在评价前注意事项:①检验开始前30分钟内避免浓香食物,饮料、糖

果或口香糖②检验前,禁止使用强气味的化妆品③衣服、手、身体洁净,衣服上无汗味

或其它环境中带入的强刺激气味④评价员不能过饱或过饥,检验前一小时内不抽烟,不吃

东西,身体处于过度紧张、劳累、激动或感冒等状态是不应参加评定工作。

感官评价员的分类:专家型、消费者型、无经验型、有经验型、训练型。

24.环境对食品感官评价的影响:① 微气候:温度,湿度,气流速度,热辐射。②环境照明:对视力、识别速度、明视持久能力、辨色、立体视觉、视野、眼疲劳的影响③环境噪声:对听力的损伤,对视觉、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心理状态、语言交

流、工作效率的影响④振动⑤色彩⑥空气洁净度

25.食品感官分析的平面布置:①试验区布置及环境要求:低噪音,恒温恒湿,空气清

新,室内装潢淡雅,照明与采光②样品制备区:与试验区相邻;不是评价员进入试验区的

必经之路;通风性能好,有合适的上下水装置;不能用有味的建筑装饰材料和实验材料,也容易清洗和保持;设计方式应使样品制备时,其风味不会流入试验区;具有常用设备

26.随机抽样:①单纯随机抽样②机械随机抽样③分层随机抽样④整群随机抽样

27.样品制备要求:①均一性:制备的样品除了所要评价的特性外,其他特性应完全相同②样品量:样品量对感官评价的影响,体现在两方面:评价员在一次实验所能评价的样品个数;试验中提供给每个评价员分析用的样品量

28、影响样品制备和呈送的外部因素

①温度;②器皿:同一实验内所用器皿最好外形颜色大小相同;器皿本身应无气味或异味;清洗时应慎选洗涤剂。③编写:由于人们对记号编号的好恶而影响了对样品的感官评价的现象叫做记号效应。④样品的摆放顺序,位置效应和顺序效应。

29、不能直接感官分析的样品制备

食品感官评定期末试卷3

食品感官评定期末试卷3 出题审阅批准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0XX /20XX学年第一学期 《食品感官评定》课程食品监管13A1 班期末考试卷一、名称解释 1. 刺激阈 2. 三点检验法 3. 感官剖面检验法 4. 感觉疲劳 5. 后味 二、填空题 1. 感官评价常用的三类方法分别是:、 _________ 、 _______ 。 2. 基本味觉分为___、___、___、___。 3. 量化感官体验的最常用方法有 ______ 、___、 ___、 4. 感官检验必须做好三方面的控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 、 ____ 。 5. 视觉主要是对食品的___________ 、 _____ 、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评价。 6. 感官检验分为________ 型感官检验和________ 型感官检验。三、单选题 A. 形状 B. 大小 C. 脆性 D. 弹性 3. 罐头的

1. 在食品的感官评价中,找出下列与触觉有关的术语 A. 硬的 B. 弹性 C. 脆性 D. 粘性 2. 在食品的感官评价中,找出下列与视觉有关的术语( ) A. 形状 B. 大小 C. 脆性 D. 弹性 3. 罐头的

感官检验至少要进行四方面检验,除外观外,还有( ) A. 手捏罐盖 B. 上下振摇 C. 敲打听音 D. 漏气检查 4. 鲜乳质量的感官检验,除色泽检验外,还应包括( ) A. 组织状态检验 B. 滋味检验 C. 煮沸检验 D. 气味检验 5. 感官评价是建立在多种理论综合的基础上的,主要与( ) 密不可分。 A. 社会学 B. 心理学 C. 生理学 D. 统计学 6. 食品感官评价中常用的试验方法有六种:除差别试 验、排列试验、分级试验外,还有 ( ) 。 A. 阈值试验 B. 消费者试验 C. 匹配试验 D. 分析或描述试验 7. 定量描述检验可单独或结合地用于品评食品的香味,还可品评食品的( ) 。 A. 风味 B. 余味 C. 外观 D. 质地8. 要求参加性描述 试验的品评员,必须具备( ) 。 A. 语言理解能力 B. 词汇恰当使用能力 C. 观察能力 D. 综合归纳能力9. 食品的风味特性,要通过人的( ) 以及口腔的冷、热能感受得到. A. 味觉 B. 嗅觉 C. 视觉 D. 听觉10. 差别检验最常用的方法包括( ) 。

食品感官评价题目

食品感官分析 感官鉴评的基本术语 感官特性:可由感觉器官感知的产品特性。 鉴评员:参加感官分析的人员。分为初选鉴评员、优选鉴评员和专家等。 鉴评小组:参加 感官分析的鉴评员组成的小组。 接受:特定的个人或人们愿意消费某产品的行为。 可接受性:根据产品的感官特性,特定的个人或人们愿意消费某产品的状况。 厌恶:一种令人讨厌的感觉。它使人躲避产生这种感觉的刺激。 可口性:能使消费者喜爱食用的食品的综合特性。 强度:感受到的感觉的大小或者引起这种感觉的刺激的大小。 感官适应:由于受到连续的和(或)重复刺激而使感觉器官的敏感性暂时的改变。 感觉疲劳:敏感性降低的感官适应反应。 拮抗效应:两种或多种刺激的综合效应,它导致感觉水平低于预期的每种刺激各自效应 的叠加。 协同效应:两种或多种刺激的综合效应,它导致感觉水平超过预期的每种刺激各自效应 的 叠加。 弓I 起感觉所需要的感官刺激的最小值。这时不需要识别出是一种什么样的刺激。 感知到的可鉴别的感官刺激的最小值。 对刺激的强度可感觉到差别的最小值。 由某些物质(例如蔗糖)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由某些酸性物质(例如柠檬酸、酒石酸等)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由某些物质(例如奎宁、咖啡因等)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由某些物质(例如氯化钠)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由某些物质(例如碳酸氢钠)在嘴里产生的复合感觉。 某些物质(例如多酚类)产生的使皮肤或粘膜表面收敛的一种复合感觉。 风味:品尝过程中感受到的嗅觉、味觉和三叉神经特性的复杂结合。 异常风味:非产品本身所具有的风味(通常与产品的腐败变质相联系) 异常气味:非产品本身所具有的气味(通常与产品的腐败变质相联系) 能产生味觉的产品的特性。 余味:在产品消失后产生的嗅觉和(或)味觉,它有时不同于产品在嘴里时的感受。 嗅觉器官感受到的感觉特性. 一种带有愉快内涵的气味。 可区别及可识别的气味或风味特色。 一种物质或物体的外部可见特征。 由机械的方法和触觉感受器,特别是口腔区域受到的刺激而觉察到的流动特性。 。 物质。 二点检验法:以随机的顺序同时出示两个样品给鉴评员,要求鉴评员对这两个样品进行 比 较,判别整个样品或某些特征强度顺序的检验方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掩蔽:由于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而降低了其中某种刺激的强度或使对该刺激 的感受发生改变 刺激阈 识别阈 差别阈 甜味的 酸味的 苦味的 咸味的 碱味的 涩味的 味道 后味 气味 芳香 特征 外观 稠度 它随产品的质地不同而变化 参照值:与被评价的样品对比的一个选择的值(一个或几个特性值,或者某产品的值) 对照样:选择用作参照值的被检样品,所有其他样品都与其作比较 参比样:本身不是 被检材料,而是用来定义一个特性或者一个给特性的某一指定水平的

食品感官评定知识概括

食品感官评定知识概括 一、名词解释 1、风味:指食品在嘴里经由化学感官所感觉到的一种复合现象,它不包括外观 和质构;作为食品的一种属性,可定义为食物刺激味觉或嗅觉受体而产生的各种感觉的综合。 2、气味:样品的挥发性物质进入鼻腔时,能被嗅觉系统所识别的味道。 3、交叉—适应:也称感觉疲劳,感觉疲劳发生在器官的末端神经、感受中心的 神经和大脑的中枢神经上,感觉疲劳的结构是感官对刺激感受的灵敏度急剧下降;灵敏性逐渐下降,随刺激时间的延长甚至达到忽略这种气味存在的程度。 4、协同:由于一种物质的存在而增强了对两种物质混合强度的感知,这样使得 对混合物的感觉要比每种组分的感觉总和更为强烈。 5、组群效应:一个好的样品在一组劣质产品中会降低它的等级,反之亦然。 6、对比效应:在评价劣质样品前,先呈送优质样品会导致劣质产品的等级降低 (与单位评定相比),相反情况也成立,优质样品呈送在劣质样品之后,它的等级将会被划分得更高。 7、极限阈值:指刺激水平远远高于感官所能感受的刺激水平,或是物理刺激强 度增加而反应没有进一步增加所涉及到的区域,通常也称为最大阈值。在这个水平上,感官已感受不到强度的增加,且有痛苦的感觉。 8、质地剖面方法:这是一种感官分析方法,它根据食品的机械、几何、脂肪和 水分特征,每个特征表现的程度以及从咬第一口到咀嚼完成的全过程中感官属性表现的顺序情况,对食品的综合质地进行分析。 9、快感标度:在接受性检验中有一个概念叫快感标度,也就是已知的对样品喜 爱程度的标度。 10、适应性:是由于持续地接受相同或类似物的刺激而对所给刺激物感觉的减少 或改变。(在感官评定中,此因素会导致感官阈值和强度等级的变化,是必须要避免的因素) 11、属性差异试验:是指检验一种样品与另一种样品或其他几种样品间某种属性 之间的差异。(两样品间属性差异试验可根据两样品的特性强度的差异大小来判断)

食品感官评定试题答案

一、简答题(本题总分55分,每小题5分) 1、什么是感官评定理化分析能否在短时间内取代感官分析 答:是用于揭示、测量、分析和说明食品或材料在为人的视、嗅和触等感觉器官所接受时的特性的一门学科或是用人们的感觉器官(即嗅、味、触、听、视)对食品的感官特性进行评价的一门科学。(2分) 理化分析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取代分析型感官分析(1分),其原因如下(2分): (1)理化分析方法操作复杂,费时费钱,不如感官分析方法简单、应用; (2)一般理化分析方法还达不到感官方法的灵敏度; (3)用感官可以感知,但其理化性能尚不明了; (4)还没有开发出合适的理化分析方法。 2、感官评定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和要求 答:(1)分析型感官评定(分) 特点:将人作为测量仪器来测定试样感官质量性质及其差别,主要用于品质管理;只有具有一定感觉灵敏度的人才能参加此类试验;评价结果不反映评定员主观喜好或接受性。(2分)(2)偏好型感官评定(分) 特点:以物品为工具来测定人对物品的感受官嗜好性,市埸研究时常用;对参加感官评定的人的感觉灵敏度无要求;对试验方案,参加试验者的人群特点有许多要求,如年龄、性别、生活水平、文化素养、地区、生活习惯、嗜好和宗教习俗等。(2分) 3、什么是感觉阈可分为几种类型 答:感觉器官所能感受范围的上下限和对这个范围内最微小变化的灵敏程度。(2分) 感觉阈可分为: 绝对阈:指以产生一种感觉的最低刺激量为下限,到导致感觉消失的最高刺激量为上限的一个范围值。(分) 差别阈:是指感官所能感受到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分) 4、什么是味觉舌头上四种基本滋味的感受器是如何分布的(见下图) 答:味觉是可溶性呈味物质溶解在口腔中对人的味觉感受器进行刺激后产生的反应。(2分)舌头上四种基本滋味的感受器的分布见下图(3分) 5、视觉对感官评定有何影响 答:(1)食品处于正常颜色才会使味、嗅觉评定正常,否则灵敏度下降或不能正确感觉(2分) (2)色泽对分析评价食品具有的作用(3分) ☆ 便于挑选食品和判断食品质量 ☆ 影响对该食品的食欲 ☆ 有助于判断该食品所应具有的特征 6、试述产生嗅觉的基本途径和嗅觉的基本特性。 答:产生嗅觉的基本途径(2分): 空气中气味物质分子在呼吸作用下进入嗅感区,吸附和溶解在嗅黏膜表面→进而被嗅细胞所感受→嗅细胞将所感受的气味刺激通过传导神经以脉冲信号形式传递到大脑,从而产生嗅觉。 嗅觉的基本特性(3分): ⑴嗅觉疲劳:嗅觉长期作用于同一气味刺激而产生的适应现象 特点:施加刺激到嗅觉疲劳或嗅感消失有一段时间间隔;产生嗅觉疲劳过程中嗅味阈逐渐增加;刺激疲劳发生后嗅觉灵敏度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

食品感官评定

4种基本味道:甜、酸、苦、咸 五种基本感觉,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 感觉是由感官产生的,具有如下属性: 人的感觉可以反映外界事物的属性,感官是感觉事物的必要条件; 人的感觉不只反映外界事物的属性,也反映人体自身活动和舒适情况; 感觉虽然是低级的反映形式,但它是一切高级复杂心理的基础和前提; 感觉的敏感性因人而异,受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 感官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①对周围的环境和机体内部的化学和物理变化非常敏感; ②一种感官只能接受和识别一种刺激; ③只有刺激量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对感官产生作用; ④某种刺激连续施加到感官上一段时间后,感官会产生疲劳(适应)现象,感觉灵敏度下降; ⑤心理作用对感官识别刺激有很大的影响; ⑥不同感官在接受信息时,会相互影响。 感觉阈值:指感官或感受体对所能接受范围的上下限和对这个范围内最微小变化感觉的灵敏程度。感觉阈值既有绝对感觉阈值,又有差别敏感阈值。 食品感官的基本规律:适应现象、对比现象、协同效应和掩蔽现象、变调现象 影响味觉的因素: 呈味物质的水溶性、介质、温度、不同味道本身的感受时间不同、身体状况 嗅觉的生理特点: (1)嗅觉对气味的适应性 嗅觉适应会产生3种反应: ①从施加刺激到嗅觉疲劳,嗅感减弱到消失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②在产生嗅觉疲劳的过程中,嗅味阈逐渐增加; ③嗅觉对某种刺激产生疲劳后,嗅感灵敏度再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 (2)嗅味的相互影响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气味混合到一起时,可能产生下列结果: 气味混合后,某些主要气味特征受到压制或消失,从而无法辨认混合前的气味; 产生中和作用; 混合中某种气味被压制而其他的气味特征保持不变,即失掉了某种气味; 混合后原来的气味特征彻底改变,形成一种新的气味; 混合后保留部分原来的气味特性,同时又产生一种或者几种新的气味。 (3)不愉快气味的掩盖 各种气味之间存在掩蔽现象。 (4)嗅觉的敏感性 人的嗅觉相当敏锐,可感觉到一些浓度很低的嗅感物质,这点超过化学分析中仪器方法测量的灵敏度。

食品感官评价期末复习

食品感官评价期末复习 1.名词解释20分 2.判断10分 3.填空20分 4.简答30分 5.综合20分 1.什么就是食品感官评价? 食品感官评价:就是用于唤起(或组织)、测量、分析与解释通过视觉、嗅觉、触觉、味觉与听觉而感受到得食品及其材料得特性所引起得反应得一种科学方法。 2.食品感官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国家标准(GB10221、11988), 感官分析(感官评价;感官检验;感官检查)指用感觉器官检查产品得感官特性。 3.现代感官评定分为分析性感官评定与嗜好型感官评定两种 4.分析型感官评定:以人得感官来测定物品得特性。以人得感觉器官 作为分析仪器来测定食品得感官品质。感官评定员需经过筛选/培训,测定样品得制备及评定环境需标准化。 5.嗜好型感官评定:以物品来获知人得特性。考察消费者对食品得喜 好。未经培训得消费者,评定时得环境条件设有特殊要求。 6.感官评价方法分为:差别检验,描述分析与情感检验。

7.感官评价与理化分析之间得联系? 理化分析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取代分析型感官评定,原因如下: 1.理化分析方法操作复杂,费时费钱,不如感官评定方法简单、应用; 2.一般理化分析方法还达不到感官方法得灵敏度; 3.用感官可以感知,但其理化性能尚不明了; 4.还没有开发出合适得理化分析方法; 5.食品感官测试仪器设备尚处于发展阶段,价格昂贵,仅限于有限指 标得测试,很难获得感官分析得综合评价结果。 8.感官评价为了达到机器一样得结果,应注意哪些问题? 1.实验要重复几次进行 2.每次实验使用多个品评员 3.对参评人员要进行筛选 4.对感官评价人员要进行培训 9.感官评价在食品中应用有哪几种?

食品感官评定试题答案.doc

一、简答题(本题总分55 分,每小题 5 分) 1、什么是感官评定?理化分析能否在短时间内取代感官分析? 答:是用于揭示、测量、分析和说明食品或材料在为人的视、嗅和触等感觉器官所接受时的特性的一门 学科或是用人们的感觉器官(即嗅、味、触、听、视)对食品的感官特性进行评价的一门科学。( 2 分)理化分析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取代分析型感官分析( 1 分),其原因如下( 2 分): (1)理化分析方法操作复杂,费时费钱,不如感官分析方法简单、应用; (2)一般理化分析方法还达不到感官方法的灵敏度; (3)用感官可以感知,但其理化性能尚不明了; (4)还没有开发出合适的理化分析方法。 2、感官评定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和要求? 答:( 1)分析型感官评定(分) 特点:将人作为测量仪器来测定试样感官质量性质及其差别,主要用于品质管理;只有具有一定感觉灵 敏度的人才能参加此类试验;评价结果不反映评定员主观喜好或接受性。( 2 分) (2)偏好型感官评定(分) 特点:以物品为工具来测定人对物品的感受官嗜好性,市埸研究时常用;对参加感官评定的人的感觉灵敏 度无要求;对试验方案,参加试验者的人群特点有许多要求,如年龄、性别、生活水平、文化素养、 地区、生活习惯、嗜好和宗教习俗等。( 2 分) 3、什么是感觉阈?可分为几种类型? 答:感觉器官所能感受范围的上下限和对这个范围内最微小变化的灵敏程度。( 2 分) 感觉阈可分为: 绝对阈:指以产生一种感觉的最低刺激量为下限,到导致感觉消失的最高刺激量为上限的一个范围值。 (分) 差别阈:是指感官所能感受到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分) 4、什么是味觉?舌头上四种基本滋味的感受器是如何分布的(见下图 )? 答:味觉是可溶性呈味物质溶解在口腔中对人的味觉感受器进行刺激后产生的反应。( 2 分) 舌头上四种基本滋味的感受器的分布见下图( 3 分) 5、视觉对感官评定有何影响? 答:( 1)食品处于正常颜色才会使味、嗅觉评定正常,否则灵敏度下降或不能正确感觉( 2 分) ( 2)色泽对分析评价食品具有的作用( 3 分) ☆ 便于挑选食品和判断食品质量 ☆ 影响对该食品的食欲 ☆ 有助于判断该食品所应具有的特征 6、试述产生嗅觉的基本途径和嗅觉的基本特性。 答:产生嗅觉的基本途径( 2 分): 空气中气味物质分子在呼吸作用下进入嗅感区,吸附和溶解在嗅黏膜表面→ 进而被嗅细胞所感受→ 嗅细胞将所感受的气味刺激通过传导神经以脉冲信号形式传递到大脑,从而产生嗅觉。 嗅觉的基本特性( 3 分): ⑴嗅觉疲劳:嗅觉长期作用于同一气味刺激而产生的适应现象 特点:施加刺激到嗅觉疲劳或嗅感消失有一段时间间隔;产生嗅觉疲劳过程中嗅味阈逐渐增加;刺激疲 劳发生后嗅觉灵敏度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 ⑵气味的相互影响 两种或两种以上气味混合时可能产生:主要气味特征受压制或消失,无法辨认混合前气味;混合后无味而发 生“中和作用”;某种气味被压制而其它气味特征保持不变;原气味特征彻底改变,形成新气味;保 留部分原气味特征,同时产生新气味。

食品感官鉴评试题及答案

试卷二(A): 一、填空:(30分) 1、食品感官检验中,根据检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和两 大类,按感官检验方法的不同又可分 为:、和三 类。(P8页、P 21页) 2、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人将人类的感觉划分成、、、、 和五种基本感觉。除上述的五种基本感觉外,人类可以辨认的感觉还有、、口感等多种感觉。(P10页) 3、在生理上,人的味觉有、、、四种基本味觉。 舌头的不同部位对几种味道的灵敏度是不同的,最易感觉甜味和咸味,对苦味感觉灵敏,则容易感觉酸味。(P14-15页) 4食品感官实验室应布置有:、、和三个独 立的区域。(P18页) 5、影响样品制备和呈送的外部因素有:样品温度、、和。 (P19页) 6、差别检验的目的是要求评价员对的样品,作出是否存在感官差别的 结论。其结果是以做出不同结论的的数量及检验次数为基础进行概率统计分析。(P21页) 7、描述性检验常用的方法有:和。(P33页) 二、名词解释:(30分) 1、感觉(P9页) 2、感觉阈值(P10页) 3、对比现象(P11页) 4、掩蔽现象(P11页) 5、、食品感官评价(P12页) 6、口感(P17页) 7、规范的感官实验室环境(P18页) 8、“A”—“非A”检验法(P25页) 页)P29、分类检验法(9. 10、简单描述性检验法(P33页) 三、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改正。15分) 1、引起嗅觉的刺激物,必须具有挥发性及可溶性。(P13页) 2、味觉与温度无关。(P15页) 3、咸味的感觉比苦味慢。(P15页) 4、分析型感官检验和偏爱型感官检验对检验人员的要求一样。(P18页) 5、感观检验宜在饭前进行。(P20页) 四、问答题:(15分) 1、简答影响味觉的因素有那些?(P15页) 2、简述两点检验法的定义和具体试验方法。(P21页)

食品检验——感官检验试题

食品感官分析 一、感官鉴评的基本术语 1.感官特性:可由感觉器官感知的产品特性。 2.鉴评员:参加感官分析的人员。分为初选鉴评员、优选鉴评员和专家等。 3.鉴评小组:参加感官分析的鉴评员组成的小组。 4.接受:特定的个人或人们愿意消费某产品的行为。 5.可接受性:根据产品的感官特性,特定的个人或人们愿意消费某产品的状况。 6.厌恶:一种令人讨厌的感觉。它使人躲避产生这种感觉的刺激。 7.可口性:能使消费者喜爱食用的食品的综合特性。 8.强度:感受到的感觉的大小或者引起这种感觉的刺激的大小。 9.感官适应:由于受到连续的和(或)重复刺激而使感觉器官的敏感性暂时的改变。 10.感觉疲劳:敏感性降低的感官适应反应。 11.拮抗效应:两种或多种刺激的综合效应,它导致感觉水平低于预期的每种刺激各自效应的叠加。 12.协同效应:两种或多种刺激的综合效应,它导致感觉水平超过预期的每种刺激各自效应的叠加。 13.掩蔽:由于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而降低了其中某种刺激的强度或使对该刺激的感受发生改 变。 14.刺激阈:引起感觉所需要的感官刺激的最小值。这时不需要识别出是一种什么样的刺激。 15.识别阈:感知到的可鉴别的感官刺激的最小值。 16.差别阈:对刺激的强度可感觉到差别的最小值。 17.甜味的:由某些物质(例如蔗糖)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18.酸味的:由某些酸性物质(例如柠檬酸、酒石酸等)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19.苦味的:由某些物质(例如奎宁、咖啡因等)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20.咸味的:由某些物质(例如氯化钠)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21.碱味的:由某些物质(例如碳酸氢钠)在嘴里产生的复合感觉。 22.涩味的:某些物质(例如多酚类)产生的使皮肤或粘膜表面收敛的一种复合感觉。 23.风味:品尝过程中感受到的嗅觉、味觉和三叉神经特性的复杂结合。 24.异常风味:非产品本身所具有的风味(通常与产品的腐败变质相联系)。 25.异常气味:非产品本身所具有的气味(通常与产品的腐败变质相联系)。 26.味道:能产生味觉的产品的特性。 27.后味:余味:在产品消失后产生的嗅觉和(或)味觉,它有时不同于产品在嘴里时的感受。 28.气味:嗅觉器官感受到的感觉特性. 29.芳香:一种带有愉快内涵的气味。 30.特征:可区别及可识别的气味或风味特色。 31.外观:一种物质或物体的外部可见特征。 32.稠度:由机械的方法和触觉感受器,特别是口腔区域受到的刺激而觉察到的流动特性。它随产品的质 地不同而变化。 33.参照值:与被评价的样品对比的一个选择的值(一个或几个特性值,或者某产品的值). 34.对照样:选择用作参照值的被检样品,所有其他样品都与其作比较。 35.参比样:本身不是被检材料,而是用来定义一个特性或者一个给特性的某一指定水平的物质。 36.二点检验法:以随机的顺序同时出示两个样品给鉴评员,要求鉴评员对这两个样品进行比较,判别整 个样品或某些特征强度顺序的检验方法。 37.二-三点检验法:先给鉴评员一个对照样品,接着提供两个样品,其中一个与对照样品相同。要求鉴评 员挑选出哪个与对照样品相同的检验方法。 38.三点检验法:同时提供三个编码样品其中有两个是相同的要求鉴评员挑选出其中单个样品的检验方法。

食品感官评价方法

食品感官评价方法 食品感官评价是建立在人的感官感觉基础上的统计分析法。它是一门综合学科,在食品理化分析基础上,集人体生理学、心理学、食品科学和统计学为一体的新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感官评价方法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目前常用于食品领域中的方法有数十种之多。 按应用目的可分为情感型和分析型两类。在分析型中,一种主要是描述产品,另一种是区分两种或多种产品,区别的内容有确定差别、确定差别的大小、确定差别的影响等。 按方法的性质又可分为差别检验、标度和类别检验以及分析或描述性检验。它的目的是估计差别的顺序或大小及样品应归属的类别或等级。它要求评价员要对两个以上的样品进行评价,并判断出哪种样品好,哪种样品差,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大小和差异方向等。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处理形式,结果取决于检验的目的及样品数量。常用x2检验、方差分析、t检验等。 类别检验 在感官评价中,将感官体验进行量化最常用的方法,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有以下四种:分类法、评分法、排序法、标度法。 一、分类检验法 就是将样品分成几组,各组之间只是在命名上有所不同。 在分类法中,要求品评人员挑出那些能够描述样品感官性质的词汇。例如,对某种饮料,要求品评人员在能够对其进行描述的词汇前面划“√”。分类法中如果使用数字那么数字代表的意义只是命名。如“1”是甜,“2”是酸等。至于所使用的词汇,并没有统一标准,实验结束后,将每个词汇被选中的次数进行统计,以此来报告结果。没经过培训的品评员使用普通的非专业的词汇。 词汇的选择:实验前,有经验的品评人员坐在一起围绕测样品,没人提出能够描述其性质的词汇,大家讨论是否适用,最终选择恰当的词汇。随着时代的发展词汇要不断更新。 二、评分检验法 是商业领域中被认为最有效的评判方法,由专业评分员评分。经常用评分来评价的商品有咖啡、茶叶、调味料、奶油、鱼、肉等。应用领域:特别适用于鉴评新产品。 实验步骤:首先应确定所使用的标度类型,使鉴评员对每一个评分点所代表的意义有共同认识。 技术要点: 1、根据鉴评员各自的鉴评基础进行判定。 2、用增加鉴评员人数的方法来提高实验精度。 3、在评分时,使用的数字标度为等距标度或比率标度。答卷举例: 9分制评分法,如:非常不喜欢=1,很不喜欢=2,不喜欢=3,不太喜欢=4,一般喜欢=5,稍微喜欢=6,喜欢=7,很喜欢=8,非常喜欢=9。 三、排序检验法 将样品按照强度等级或其他任何性质进行排序。应用领域: 1、可用于进行消费者的可接受性调查。 2、确定由于不同原料加工、处理、包装和储藏等环节造成的产品感官特性差异。 3、评价员的选择与培训。 4、做进一步精细感官分析的基础工作。

食品感官评定重点

Friedman 检验 ⅰ先用下式求出统计量F: 则F值为: ⅱ查Friedman检验表找临界值,若计算出的F值大于或等于表中对应的P、J、α的临界值,则有显著差异。 ⅲ而当样品数P大于5或者评 定员数J较大, 超出Friedman检验表的范围时, F值近似服从自 由度为P-1的χ2的值(附表2)。 ⅳ当两种样品排序相 同, F 需矫正为F′: 令n1、n2、… nk为第1,2,…k 个评定员评定结果中出现相同秩次的样品数,若没有相同秩次,nk=1,则: E=(n13-n1)+(n23-n2)+…+(nk3-nk) 本例中出现相同秩次的样品数有: n2 =2,n3=3 所以: 又F=10.25,求得 F′=11.17 查表得出在1%水平下的临界值为10.20,可以判定在1%显著水平下,样品之间有显著差异。

绪论 一、食品感官评定的概念 是指利用人的内外感觉器官(眼、耳、口(包括唇、牙和舌头)、鼻、手)和一定的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对食品的感官质量特性进行检验与评价。 二、食品感官评定包含两方面内容 (1)以人的感官测定物品的特性。分析型(感官评定):对食品固有质量特性(色、香、味、形、质)的分析称为分析型感官评定。(这些特性是食品本身所固有的,与人的主观变化无关,故不受人的主观影响。)(2)以物品的特性来获知人的特性或感受。嗜好型:对食品感官质量特性的分析。它以食品为工具,来测定人的感官特性。 它受人的感知程度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如食品的色泽是否赏心悦目,香气是否诱人,滋味是否可口,形状是否美观,质构是否良好等都依赖人的心理和生理的综合感觉。 三、食品感官分析与其他分析方法的关系 (1)食品的感官分析不能单纯地代替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检测。 (2)分析型感官评定,理论上有可能被理化分析(仪器)取代,但短时间内取代不了。 (3)嗜好型感官评定是人的主观判断,用理化方法代替感官评定是不可能的。 第一章食品感官质量特性 食品的感官质量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食品的色泽 2、食品的香气 3、食品的滋味 4、食品的形状和质构 5、食品的风味 食品颜色是评价食品质量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也是首要因素。食品的颜色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心理状态和购买欲望。(食品呈现的色泽主要来源于食品中固有的天然色素和人工调色) 1、颜色的分类: 无彩色系列:指黑、白色和由两者按不同比例混合而产生的灰色; 彩色系列:指无彩色系列以外的各种颜色。 2、颜色的基本特性(三点为颜色的三个属性) 1)色调:指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在视觉上的表现,如红、橙、黄、绿、青、蓝、紫等。 2) 亮度:颜色的明暗程度。3)色饱和度:指颜色的深浅、浓淡程度,即某种颜色色调的显著程度。4)颜色对人的心理、生理作用非常显著 红色为主的食品使人感到味道浓厚,有愉快感;黄色食品给人清香、酥脆的感觉;绿色给人明媚、鲜活、清凉和自然的感觉;淡绿和葱绿能突出食品(蔬菜)的新鲜感;白色则给人以质洁、嫩、清香之感。 5)食品中的色素 (1)天然色素 植物色素:叶绿素、胡萝卜素、花青素;动物色素:血红素;微生物色素:红曲素天然色素化学稳定性差。 (2)人工调色 脱色剂:利用还原剂(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进行漂白,还具有防腐功能。 发色剂:将食品的色泽显示出来。如利用硝酸钠和亚硝酸钠使肉制品发色。着色剂:利用天然或合成色素给食品上色。(此外,食品的褐变也是食品带色的主要原因之一) 香气 6、香气是评价食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食品的香气是多种呈香的挥发性物质的综合反映。食品中香味物质含量极微,大约含0.001-1g/kg。香味物质的气味与其化学结构有着极复杂的关系。食品香气的强度与食品的成熟度也有关。 食品的滋味 1)甜味:甜味的高低称为甜度,一般以蔗糖为标准,其他糖和甜味剂与蔗糖比较,定出相对甜度。2)酸味:凡在唾液中能解离出H+的化合物都具有酸味。 3)苦味:典型的苦味物质是生物碱;一些电解质,一些氨基酸等也有苦味。 4)咸味:只有氯化钠才产生纯咸味,其他盐带有碱味或苦味。 除此之外,食品还有鲜味、涩味、辣味等。 7、形状和结构 食品的形状:外形、表面纹理或图案。 食品的质构:指食品的质地和组织结构。包括食品的机械特性和流变特性。具体有:硬度、咀嚼性、胶黏性、弹性等。(如饼干要求脆性大,面条要求有弹性,口香糖要求黏性好,东坡肉) 8、声音:声音产生在食品的咀嚼过程。 感官评定时咀嚼产生的声音有助于判断食品的质量(是否受潮、疲软),并促使评定员形成饱满的感官印象。 第二章感觉基础 第一节感觉 感觉(sensation)是个别感官的刺激效应,是人体对外界事物属性的反应。 感觉敏感性(sensitivity)是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受、识别和分辨的能力。感觉敏感性因人而异,受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

食品的感官评定

食品质量感官鉴别的基本方法与要求 食品质量感官鉴别的基本方法,其实质就是依靠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听觉等来鉴定食品的外观形态、色泽、气味、滋味和硬度(稠度)。不论对何种食品进行感官质量评价,上述方法总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常是在理化和微生物检验方法之前进行。 中国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中国肉类食品研究中心等单位对感官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参照国际标准,制定了感官分析方法一成对比较检验、三点检验、味觉敏感度的测定、风味刻面检验、排序法、“A”-“非A”检验、不能直接感官分析的样品制备准则等7项国家标准(GB 12310~12316—90),为感官鉴别的实践提供了标准化、科学化的指南。在食品质量感官鉴别过程中,只要条件许可,都应按这些国家标准无一例外地参照执行。 对于实施质量感官鉴别的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必须具有健康的体质、健全的精神素质,无不良嗜好、偏食和变态性反应。鉴定人员自身感觉器官必须机能良好,对色、香、味、形有较强的分辨力和较高的灵敏度。对于非食品专业人员,还要求对所鉴别的食品有一般性的了解,对其色、香、味、形有常识性的知识和经验。具体的要求在下文中还要提到,这里就不赘述了。 一、基本鉴别方法 (一)视觉鉴别法 这是判断食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感官手段。食品的外观形态和色泽对于评价食品的新鲜程度、食品是否有不良改变以及蔬菜、水果的成熟度等有着重要意义。视觉鉴别应在白昼的散射光线下进行,以免灯光隐色发生错觉。鉴别时应注意整体外观、大小、形态、块形的完整程度、清洁程度,表面有无光泽、颜色的深浅色调等。在鉴别液态食品时,要将它注人无色的玻璃器皿中,透过光线来观察;也可将瓶子颠倒过来,观察其中有无夹杂物下沉或絮状物悬浮。 (二)嗅觉鉴别法 人的嗅觉器官相当敏感,甚至用仪器分析的方法也不一定能检查出来极轻微的变化,用嗅觉鉴别却能够发现。当食品发生轻微的腐败变质时,就会有不同的异味产生。如核桃的核仁变质所产生的酸败而有哈喇味,西瓜变质会带有馊昧等。食品的气味是一些具有挥发性的物质形成的,所以在进行嗅觉鉴别时常需稍稍加热,但最好是在15℃~25℃的常温下进行,因为食品中的气味挥发性物质常随温度的高低而增减。在鉴别食品的异味时,液态食品可滴在清洁的手掌上摩擦,以增加气味的挥发;识别畜肉等大块食品时,可将一把尖刀稍微加热刺入深部,拔出后立即嗅闻气味。 食品气味鉴别的顺序应当是先识别气味淡的,后鉴别气味浓的,以免影响嗅觉的灵敏度。在鉴别前禁止吸烟。 (三)味觉鉴别法

食品感官检验复习题(附答案)

食品感官检验复习题(附答案) 一、感官鉴评的基本术语 1.感官特性:可由感觉器官感知的产品特性。 2.鉴评员:参加感官分析的人员。分为初选鉴评员、优选鉴评员和专家等。 3.鉴评小组:参加感官分析的鉴评员组成的小组。 4.接受:特定的个人或人们愿意消费某产品的行为。 5.可接受性:根据产品的感官特性,特定的个人或人们愿意消费某产品的状况。 6.厌恶:一种令人讨厌的感觉。它使人躲避产生这种感觉的刺激。 7.可口性:能使消费者喜爱食用的食品的综合特性。 8.强度:感受到的感觉的大小或者引起这种感觉的刺激的大小。 9.感官适应:由于受到连续的和(或)重复刺激而使感觉器官的敏感性暂时的改变。 10.感觉疲劳:敏感性降低的感官适应反应。 11.拮抗效应:两种或多种刺激的综合效应,它导致感觉水平低于预期的每种刺激各自效应的叠加。 12.协同效应:两种或多种刺激的综合效应,它导致感觉水平超过预期的每种刺激各自效应的叠加。 13.掩蔽:由于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而降低了其中某种刺激的强度或使对该刺激的感受发生改 变。 14.刺激阈:引起感觉所需要的感官刺激的最小值。这时不需要识别出是一种什么样的刺激。 15.识别阈:感知到的可鉴别的感官刺激的最小值。 16.差别阈:对刺激的强度可感觉到差别的最小值。 17.甜味的:由某些物质(例如蔗糖)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18.酸味的:由某些酸性物质(例如柠檬酸、酒石酸等)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19.苦味的:由某些物质(例如奎宁、咖啡因等)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20.咸味的:由某些物质(例如氯化钠)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21.碱味的:由某些物质(例如碳酸氢钠)在嘴里产生的复合感觉。 22.涩味的:某些物质(例如多酚类)产生的使皮肤或粘膜表面收敛的一种复合感觉。 23.风味:品尝过程中感受到的嗅觉、味觉和三叉神经特性的复杂结合。 24.异常风味:非产品本身所具有的风味(通常与产品的腐败变质相联系)。 25.异常气味:非产品本身所具有的气味(通常与产品的腐败变质相联系)。 26.味道:能产生味觉的产品的特性。 27.后味:余味:在产品消失后产生的嗅觉和(或)味觉,它有时不同于产品在嘴里时的感受。 28.气味:嗅觉器官感受到的感觉特性. 29.芳香:一种带有愉快内涵的气味。 30.特征:可区别及可识别的气味或风味特色。 31.外观:一种物质或物体的外部可见特征。 32.稠度:由机械的方法和触觉感受器,特别是口腔区域受到的刺激而觉察到的流动特性。它随产品的质 地不同而变化。 33.参照值:与被评价的样品对比的一个选择的值(一个或几个特性值,或者某产品的值). 34.对照样:选择用作参照值的被检样品,所有其他样品都与其作比较。 35.参比样:本身不是被检材料,而是用来定义一个特性或者一个给特性的某一指定水平的物质。 36.二点检验法:以随机的顺序同时出示两个样品给鉴评员,要求鉴评员对这两个样品进行比较,判别整 个样品或某些特征强度顺序的检验方法。 37.二-三点检验法:先给鉴评员一个对照样品,接着提供两个样品,其中一个与对照样品相同。要求鉴评 员挑选出哪个与对照样品相同的检验方法。 38.三点检验法:同时提供三个编码样品其中有两个是相同的要求鉴评员挑选出其中单个样品的检验方法。

食品感官评价 复习

食品感官评价 绪论 1、感官评价的应用: 产品质量控制与管理、产品开发、风味营销、消费嗜好 2、感官评价的概念: 感官评价:是用于唤起、测量、分析和解释产品通过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听觉等感受到的食品及其材料的特性所引起反应的一种科学方法(用感觉器官检查产品的感官特性)。 第一章 食品感官评价的基础 1、感觉、感官的定义及特点。 感觉:客观事物的不同特性刺激感官后,在人脑中引起的反应。 特点:①感觉可以反映外界事物的属性,但不局限于此; ②感觉也反映人体自身活动和舒适情况; ③感觉是低级的反映形式,但它是一切高级复杂心理的基础和前提; ④感觉的敏感性因人而异,受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 感官:即感觉器官,由感觉细胞或一组对外界刺激有反应的细胞组成,这些细胞获得刺激后,能将这些刺激信号通过神经传导到大脑。 特点:①对周围环境和机体内部的化学和物理变化非常敏感; ②一种感官只能接受和识别一种刺激; ③只有刺激量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对感官产生作用; ④某种刺激连续施加到感官上一段时间后,感官会产生疲劳(适应)现象,感官的灵敏度随之明显下降; ⑤心理作用对感官识别刺激有很大的影响; ⑥不同感官在接受信息时,会互相影响。 2、感觉的类型: 物理变化引起的感觉:视、听、触 化学变化引起的感觉:味、嗅 3、感觉阈。 感觉阈值:指从刚能引起感觉到刚好不能引起感觉刺激强度的一个范围,是通过许多次试验得出的。 绝对阈值: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和刚刚导致感觉消失的最大刺激量。 差别阈值: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刺激的最小变化量。 阈下刺激: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值的下限,低于下限的刺激为阈下刺激。 阈上刺激:刚刚导致感觉消失的最大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值的上限,高于上限的刺激为阈上刺激。 4、Weber 定律:(刺激强度) (差别阈值)韦伯分数)I I K ?=( 5、感觉疲劳(适应现象)。 现象:感受器在同一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敏感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原因:各种感官在同一种刺激施加一段时间后,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疲劳; 结果:感官对刺激感受的灵敏度急剧下降。

食品感官评价

《食品感官评价》 个人试验调查报告总结 姓名:刘琼 学号: 83100152 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任课教师:庞勇

碳酸饮料感官评价个人总结 调查题目:碳酸饮料感官评价 调查对象:消费者,50人 调查人数:李江业,孙斌,董力唯,王军宝,施小霞,张靓,李玉静,毛爱凤,刘琼。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问卷分两部分,一部分为网络问卷,一部分为纸质问卷。以9人小组为单位,每个人至少调查3份网络问卷,3份纸质问卷。 以下为本人对自己调查问卷的总结: 碳酸饮料:碳酸饮料俗称汽水,昔日又称荷兰水,是充入二氧化碳气体的软饮料,其中包括日常汽水,如七喜、可乐、苏打水等。在冷却和压力的环境下,二氧化碳易于溶入水中,形成碳酸,正是这种酸性物质导致了舌头的麻刺感。碳酸饮料以碳酸水为基础,往往需要加入蔗糖、香料进行调味,而通常碳酸饮料中含有的水份可以达到90%以上。 碳酸饮料的好处就是它的汽儿有一种独特的效果,足量的二氧化碳能起到杀菌、抑菌的作用,还能通过蒸发带走体内热量,起到降温作用,让人喝起来非常爽口。正是因为它畅爽心怡的感觉,收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所以在本人统计的问卷中,六人都是引用过碳酸饮料的。 1. 背景资料: 对于参加本次试验相关人员统计:由于各方面原因,地域限制、时间限制、朋友圈的限制,此次调查中,我只对本校学生坐了调查,所以在目前从事职业这一选项,均是学生,年龄段18~25,学历也均是大学,所以一下总结又可以称之为大学生对碳酸饮料的感官评价。 2.调查内容: 2.1请问您喜欢饮用碳酸饮料吗? a.0 b.1 c.2 d.3 e.4 f.5 g.6 h.7 i.8 j.9 k.10 表1:碳酸饮料总体喜好度评估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家对碳酸饮料的喜欢总体来说是属于中等偏上水平,结合实际我们日常生活中对碳酸饮料的购买以及碳酸饮料的畅销,可见碳酸饮料还是广受消费者喜爱的。 2.2请问您喜欢哪几种口味的碳酸饮料?(可多选)

食品感官评价答案

食品感官评价答案 一、填空题(本题共30个空,每空1分,共30分) 1、分析型偏爱型;差别检验法类别检验法描述检验法 2、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温度觉痛觉疲劳觉 3、酸味甜味苦味咸味;舌尖舌后部舌的两侧 4、检验室样品制备室办公室 5、器皿编号样品的摆放顺序 6、两个或两个以上评价员 7、简单描述性检验法定量描述性检验法 二、名词解释(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感觉是客观事物的各种特征和属性通过刺激人的不同的感觉器官引起兴奋,经神经传导反映到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从而产生反应,而感觉的综合就形成了人对这一事物的认识及评价。 2、是指感官或感受体对所能接受的刺激变化范围的上、下限以及对这个范围内最微小变化感觉的灵敏程度。 3、各种感觉都存在对比现象,当两个不同的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一般把一个刺激的存在比另一个刺激强的现象称比对现象。

4、当两个强度相差较大的刺激,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官时,往往只能感觉出其中的一种刺激,这种现象称掩蔽现象。 5、主要是根据人的感觉器官,对食品的各种质量属性所产生的感觉,以及通过大脑对各种感觉信息的逻辑思维而对食品的质量作出的判断与评价。 6、指食品在口腔中,通过牙齿的咀嚼,与口腔、舌面接触及机械摩擦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物理性感觉。 7、应隔音和整洁,不受外界干扰,无异味,具有令人心情愉快的自然色调,给检验人员以舒适感,使其注意力集中。 8、在评价员熟悉样品“A”以后,再将一系列样品提供给评价员,其中有“A”也有“非A”。要求评价员指出哪些是“A”,哪些是“非A”的检验方法称“A”—“非A”检验法。 9、是把样品以随机的顺序出示给评价员,要求评价员在对样品进行评价后,划出样品应属的预先定义的类别的检验方法。 10、评价员对构成样品质量特征的个各个指标,用合理、清楚的文字,尽量完整地、准确地进行定性的描述,以评价样品品质的方法。 三、判断对错(本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 1、√ 2、× 3、× 4、× 5、× 四、简答题(本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1、答:1)、呈味物质的水溶性,由于呈味物质只有在溶解状态下才能刺激味

食品感官鉴评试题及答案.doc

试卷二(A): —、填空:(3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食品感官检验中,根裾检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 两 大类,按感官检验方法的不同又可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三 类。(P8页、P21页)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人将人类的感觉划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和__________ 五种基本感觉。除上述的五种基本感觉外,人类可以辨认的感觉还 有_______ 、_________ 、 _______ 口感等多种感觉。(P10页)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生理上,人的味觉有____ 、_________ 、、四种基本味觉。 舌头的不同部位对几种味道的灵敏度是不同的, _________最易感觉甜味和咸味,_____ 对苦 味感觉灵敏,___________则容易感觉酸味。(P14 —15页) 4食品感官实验室应布置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三个独 立的区域。(P18页)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样品制备和呈送的外部因素有:样品温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和___________ 。 (P19 页)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差别检验的目的是要求评价员对的样品,作出是否存在感官差别的 结论。其结果是以做山不同结论的 ___________ 的数量及检验次数为基础进行概率统计分 析。(P21页)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述性检验常用的方法有:和。(P33页) 二、名词解释:(30分) 1、感觉(P9页) 2、感觉阈值(P10页) 3、对比现象(P11页) 4、掩蔽现象(P1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