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艺术与山水文化的关系

音乐艺术与山水文化的关系
音乐艺术与山水文化的关系

音乐艺术与山水文化的关系

一、音乐艺术:山水文化的重要载体

(一)山水清音:文人音乐中的山水之志魏晋时期,随着“越名教而

任自然”、“名教即自然”等“玄学”话语成为主流哲学思考,自然

山水走下了“人格化”的祭坛,走进文人“贵无任心”的话语语境,

成为人们重要的审美对象和传统文化的宠儿。在“隐逸”思想的统摄下,文人们纷纷寄情于山水,拒绝任何的象征性中介,用心灵与自然

直接接触,一旦二者发生共鸣,即完成了自然山水向一片心境、一中

感悟的转化。在这里,山水更多的被文人们当做显示其独立、自由、

超越型人格的客观存有或喻体背景,是为了展示魏晋风度中借景抒怀、超越礼教藩篱的理想风度,继而,浸润着魏晋时期的文化类项。音乐

作为以景喻人、以物称我的最佳艺术形式则备受文人们推崇,形成了

魏晋时期曲目繁多、乐艺精湛、蔚为壮观的文人音乐分支,在中国传

统音乐中占据重要地位,晋人左思在《招隐》中的:“非必丝与竹,

山水有清音”即是文人音乐中山水之志的最佳写照。以上是音乐在魏

晋时期继续与山水文化互促互进的思想渊源,音乐艺术与山水文化的

互动机制则是下面要讨论的内容。文人音乐是魏晋时期的主要音乐形式,具体指的是历代由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知识阶层理解创作或参与

创作的传统音乐,主要包括琴乐(古琴音乐)和诗词(词调)音乐。

魏晋时期文人多博览群籍、博古通今,具有艺人所缺乏的文学素养和

哲学玄思,并精通音律,将音乐作为抒情寄怀、修身养性的重要工具,将音乐艺术与文学绘画相互融通寄情于山水。古琴是文人音乐的符号

标志,文人的山水之志、山水情结都浓缩于悠悠琴鸣之中,用琴乐的

音声之韵表现自然山水的形象气韵,被刘勰精辟的总结为:“志在山水、琴表其情”。4山水是琴曲的咏唱对象,琴曲与山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魏晋时名士嵇康所奏之绝响《广陵散》,据《琴操》记载:战国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延误日期,而惨遭杀害,聂政立志

为父亲报仇,入山学琴十年,身成绝技,名扬韩国。韩王召他进宫演奏,聂政终于实现了刺杀韩王的报仇夙愿,自己也毁容而死。此处非

言音乐作品与山水之关联,然琴艺之精进却与十年大山之修炼密切相关,类同于伯牙在东海之滨学琴。音乐语言的非语意性与非描绘性须通过乐曲的特殊组合或特定的音响音色来营造一种特殊气氛或情绪,依托于山水更能激发乐器的视听效果和演奏者的操纵水平,在青山绿水中融情感于琴乐之韵,感悟老庄哲学之飘逸意境,追寻自由洒脱之心灵。明代琴曲《渔樵问答》通过临水垂钓的渔夫上山打柴的樵夫在青山绿水间的对话,表达了渔樵悠然自得的生活山水之乐。明刊本《杏庄太音续谱》(萧鸾,1560),题解云:“古今兴废有若反掌,青山绿水则固无恙。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题解使我们沉醉于飘逸潇洒的旋律,感悟渔樵豁达名利权贵追求忘我空灵的精神境界,使人们的精神和心灵在山水间对琴韵的品味中得到释放和愉悦,诚如萧悫《听琴诗》所言:弦随流水急,调杂秋风清。掩抑朝飞弄,凄段夜啼声。至人齐物我,持此悦高情。

清陈世骥《琴学初津》(1902)中称此曲: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声之欸乃,隐隐现于指下。迨至问答之段,令人有山林之想。”从此二人对古琴音乐的赞赏来看,弦乐与山水的结合拓宽了传统文化的范畴,徜徉与山水之间的音乐家在创作时很自然就有了山林之想。此曲意境长远,借清贫却安适无羁的渔翁樵叟在山水间的惬意生活来表达文人希望摆脱尘世烦恼、追求安适宁静的隐士生活的心情,悠闲洒脱、怡然自乐、自在逍遥的情绪就成为了这首琴曲的基本格调。全曲由以下两个基本乐句变化而成:两个乐句分别代表渔夫和樵夫,犹如二人在一问一答。上句a结束在不稳定的G商音上,像是在询问,下句b则结束较稳定的C徵音上,则是在回答,问句旋律悠长,盘旋在高音区,表疑问;答句音符律动感强,更加集中和精炼,以音阶的下行表示回答。更加活脱生趣的描绘了渔夫、樵夫在山水之间的悠然自得之乐。

至明代,山水依然在文人音乐中占重要地位,学界公认的琴曲典范《潇湘水云》即是作者郭沔对九嶷山和潇湘水的情感写意,朱权《神奇秘谱》解题中说到:每欲望九嶷,为潇湘之云所蔽,以寓惓惓之意也当时,元兵南下,郭沔南迁定居湖南南部衡山附近。山高水长、云

雾奔腾的景象,唤起他对时事飘零的感慨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遂应

景而作了此曲。许建对此曲评价很高,在《琴史初编》里讲到:今按

其曲之妙,古音委婉,宽宏茂澹,恍若烟波缥渺。其和云声二段,轻

音缓度,天趣盎然,不啻云水容与。至疾音天下,指无沮滞,音无痕迹,忽作云驰水涌之势。7水即指湘江潇水的波光粼粼,与主体心境的悲愤感慨交织在一起,即表现了云水掩映、烟波浩渺的艺术境界,又

抒发了作者的民族大爱。文人缘何如此执着于山水,明代杨表正在

《修真传琴谱》里做了如下解答:琴者,禁邪归正,以和人心。是故圣

人之制,将以治身,育其情性,和矣!抑乎淫荡,去乎奢侈,以抱圣人之乐。所以微妙在得夫其人,而乐其趣也。凡鼓琴,必择净室高堂,或升层楼之上,或于林石之间,或登山巅,或游水湄,或观宇中;值二气高明之时,清

风明月之夜,焚香静室,坐定,心不外驰,气血和平,方与神合,灵与道合。如不遇知音,宁对清风明月、苍松怪石、巅猿老鹤而鼓耳,是为自得其

乐也。

乐能禁邪归正,使身心与“神”、“道”相合,这种修为只得道与山

巅之侧,水湄之泮,值此境界方能达到天人合一。在此,作为山水艺

术的音乐成为人修身养性的不二法门。《红楼梦》里林黛玉教贾宝玉

弹琴的话语也是此论点的旁证;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

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

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9以上所叙都未脱离山水二字,林下、松荫、高山、泉石,都是与自然亲切融合的环境,甚至“弦琴”“鸣弦”也都是取意与大

自然的交融。所以,能够大胆的说,文人音乐就是诉诸于山水的传统

乐态。

(二)实景音乐剧:现代音乐中的视觉山水音乐艺术发轫之初既于山

水息息相关,在世界化迅猛发展的当下,它是如何延续在山水文化中

的重要地位,能够从山水实景音乐剧寻找答案。山水实景音乐剧是科

技革命的视觉盛宴,它依托山水,将舶来艺术音乐剧的舞台搬到了奇

山秀水,结合地方特色音乐、戏剧等要素创作的一种舞台剧形式,一

经产生便迅速传播开来受到了人们的喜爱。此处,在高新科技的主导

和音乐剧创作关系的指导下,高山流水的自然美与音画琉璃的艺术美

和谐统一,再现了现代音乐艺术打造自然,在山水文化追求的诗学意境。实景音乐剧与山水文化是如何共生共长呢?首先,从适用层面讲,随着现代音乐表演方式的多样化,自然山水在音乐艺术中的作用发生

了变化,从传统的音乐创作对象扩大为音乐剧艺术的表演场地,使观

众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领略音乐艺术与山水文化的魅力。实景音

乐剧在保持音乐剧剧场艺术的特征同时,将祖国大好河山的迤逦自然

风光作为音乐剧表演的舞台,使精美的舞台艺术与大自然的秀美风光

融为一体。如: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是《印象.刘三姐》的天然舞台、

《印象.大红袍》在气势磅礴、烟波渺渺的武夷山拉开帷幕、歌舞几时

休的瘦西湖亦成了《印象.西湖》的表演场地、《禅宗.少林》在千年

古刹少林寺表演的酣畅淋漓、张家界的天门山亦因《天门狐仙》的精

彩绝伦而更加蜚声中外。艺术美与自然美的完美结合使人民大众迅速

的认可了山水实景音乐剧,并续写了音乐艺术与山水文化难以割裂之缘;其次,山水文化继续是实景音乐的创作源泉,从创作内容、创作

手法、表演形式等方面都将山水自然这个主题发挥的淋漓尽致。实景

音乐剧的创作一方面延续了西方欧洲音乐剧综合性艺术思维、舞台组

合模式以及一切可用的表现手法,在创作模式上尽可能的国际化、现

代化。另一方面,在现代创作模式的指导下,它采用我国极富地域特

色的民族民间艺术和具有深厚山水文化底蕴的传统艺术,并对其实行

时尚化改造,使民间艺术更增大众化,传统艺术转型为现代艺术,更

加适合当代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引起感情共鸣。在内容的选择上,实

景音乐剧通常善于表现与风景名胜相联系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把

当地民众口口相传的与山水相关的故事传说搬上舞台,使观赏者通过

音乐剧这个具体的形式对其所游览的山川河流有了更直观的体验和了解。在表演创作上,写意性表演和写实性表演相交汇,剧场艺术的程

式化表演被削弱,更贴近人民大众的生活化表演在逐渐增强,更加集

中的去表现本地居民在山水之间自然、和谐的生活状态。在唱法上,

以民族唱法为主,多种演唱形式并存。尤以合唱的使用频率最高,多

用来烘托气势磅礴的表演和高山峻水的场景。山水实景音乐剧是当代

山水文化与音乐艺术相结合的成功案例,山水既是音乐所表现的自然美,又是展示自然美现实存有的媒介;音乐无论从创作到表演都与山

水直面对接,并利用现代科技把自然山水变成了艺术山水,在陶醉于

自然山水中体验现代音乐所带来的视觉美。

二、山水文化研究中的音乐艺术

近年来,山水文化、山水艺术哲学的研究逐渐成为一门显学,著述颇丰。其中,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通过对儒家孔子与道家庄子各自

所代表的艺术精神的分析,着重探讨庄子为艺术而艺术的“纯艺术精神”,中国艺术寄情于山水的文人情怀,从而得出有重要影响的结论:中国艺术由庄学一路开导。11虽然徐老先生,在文中多次提及“大音希声”、“五音令人耳盲”,肯定音乐艺术与山水文化有着不可企及的

关系,但在随后的八章论证中均为论述绘画艺术,所以,音乐与山水

艺术的真成了学者们“不言而喻”的重要关系,同时成了山水文化研

究与音乐艺术研究的被忽略对象。学者们只注重山水诗、山水画、山

水田园,甚至扩展至山水与名茶、名山与古刹.10却独把音乐撇在一旁,通过中国知网(CNKI)的检索,其中316篇是研究山水绘画艺术,

1698篇研究山水诗歌,只有15篇是与山水相关的音乐研究,其中还有两篇是研究山水牌音响,两篇是研究城市规划的,真正的把把音乐艺

术纳入山水文化范畴实行研究的只有4篇文章,分别从诗画乐的互动

中探究山水文化,从音乐传播学的角度谈山水对音乐的影响。作者很

是不解,明明对山水文化实行界定时对音乐有所指,但在具体论述时

却独独撇而不谈,视而不见。音乐学界亦是如此,36篇文章谈到文人

音乐,道家山水哲学思想是文人音乐的形上基础,在每一篇文章里都

是必不可少的论据。古琴音乐是音乐学界研究的重点课题,有150篇

之多,但从山水文化层面研究古琴音乐的只有沈阳音乐学院的陈秉义

老师《论中国古琴音乐的山水意境和人的精神》。山水文化、山水哲

学是文人音乐和古琴音乐发展的思想基础,音乐艺术的繁衍也促使了

山水文化的大繁荣,特别是在消费文化和旅游文化影响下的现代社会,山水实景音乐剧使山水文化与音乐艺术合二为一,是把双刃剑,为人

们带来了一定的审美愉悦,但也暴露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成为山水文化研究者不可绕过的重要课题。

三、结语

音乐艺术在山水文化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学界研究山水文化都承认的事实,但在研究中却以寥寥数语予以带过,太过简化,这样的山水文化是不完整的山水文化,同样音乐艺术的研究也存有断章取义之嫌,所以,在山水文化的研究中,音乐艺术应该得到山水画、山水诗歌一样的地位,它的作用不应该忽视,对音乐艺术的深入研究是为了拓宽山水文化的内涵,同样是出于对山水文化的尊重。

音乐艺术与山水文化的关系

讨论音乐与文化的关系

讨论音乐与文化的关系 音乐与文化既相互促进发展,又相互制约。文化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在一个时期内所形成的观念和思想,它代表着这个民族和国家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反映出这个群体在一定时期的生活状态。音乐通过美的熏陶来影响和感染人们的思想和心灵,它是连接民族文化和区域文化的桥梁,是民族文化持久延续的最佳途径。 一、融合传统音乐与文化,体现人文精神 中国的传统音乐源远流长,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不同文化、阶层的影响,形成了中国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四个流派,其中文人音乐最能代表中国的人文精神实质。在古代文化的代表琴、棋、书、画当中,琴被放在首位。因为琴最能表现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古雅的琴音既能表现出人们追求超凡脱俗的圣雅意境,又不乏天人合一的哲思。比如古琴曲《渔樵问答》表现出了飘逸洒脱的文人格调。上下句的呼应又使渔樵问答情趣剧增。《渔樵问答》在主音调的变化发展中不断加入新的音调,在第7 段加入的滚拂技法使乐曲走向 了高潮,生动地刻画了隐士豪放和潇洒的情怀,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而中国古诗词基于声调语言,在昂扬顿挫、平仄韵律中进一步生成起伏有致的节律美。词调音乐与词曲结合的音乐创新,是我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环节。如《玉梅令》《疏影》等古典词调音乐,从形态上已经非常成熟,代表着中国古代词曲和古典音乐的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中国的文化影响着古代文人的各种文化创作,形成了独特的文人文化。文人音乐在中国古文化中,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完善与发展,还以深厚的底蕴及流动的形式渗透到了其他文化与艺术之中。比如,书法艺术中讲究运笔节奏;绘画艺术中的空间推移展现出时间流动的韵味,绘画技法中飞白与泼墨的使用与文人音乐中所展现出来的跌宕和留白有着异曲 同工之妙;建筑艺术中曲桥、飞檐的设计也能找到音乐线条的踪影。这些都是文人精神的体现。 二、结合民族文化与音乐,推动社会发展 音乐具有文化的代表性。它能在特定环境和特定区域内起到唤起民心、鼓舞士气的作用,音乐可以把人的精神力量变为无穷的物质力量。民族音乐可以把一个地区或民族的历史文明呈现出来,它能印证这个地区或民族的人类文明发展痕迹,也能使人在音乐的引导下走向美好的明天。比如江南的丝竹、河北的笙管、西安的古乐等,这些乐器都有古老的传世乐谱,也有代代相传的乐人传承。

浅谈音乐艺术的功能与意义

浅谈音乐艺术的功能与意义 摘要:音乐作为一门流传了千百年的艺术形式,其自从人类社会的早期就已经诞生了,尽管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听觉享受。然而,音乐对人类的审美感觉以及情感知觉上的影响力远远超越了它自身的特点。纵观古今,音乐艺术的发展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一路走来,其趋势不仅毫无萎缩,而且有愈发蓬勃,愈加壮大的趋势。音乐艺术对于人类社会来讲是一门精神升华,陶冶情操的重要艺术。 关键词:音乐艺术;功能与意义 引言: 音乐艺术能经历千百年的流传而经久不衰,除了人类对其特有的喜爱与重视,更是因为音乐艺术对于人类有重大的教化作用与其他功能,对于人类精神层次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陶冶人的精神世界有着重要的功能。本文即是针对音乐艺术对于人类发展的功能与意义所作的探讨与分析,希望能够对音乐艺术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有一个详细的了解。 一、音乐艺术的发展 音乐艺术的发展历程可谓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多种不同的发展阶段,今天我们单简述音乐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历程。音乐艺术的正式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的上古黄帝时期,当时音乐艺术有了最简单的演奏工具与形式,随后经过古时期各朝各代的传承与发展,在音乐表演形式与音乐种类方面都有了极大的丰富与发展,在这一发展过程中,音乐艺术立足于中国本土的社会环境,经过社会环境的演变,也逐渐分离出来众多的音乐流派与不同门类。直到近代以来,中国的音乐艺术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并且在世界音乐文化相互交融的大的背景下,中国的音乐艺术发展也有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音乐艺术对于个人发展的功能与意义 (一)音乐艺术对个人艺术技能的培养作用。音乐艺术作为艺术技能的一个重要形式,对个人的发展作用首先体现在其能丰富人的个人的艺术技能,音乐艺术通过对个人长久而深远的影响与熏陶,能够提升个人对于音乐艺术的感知觉能力,甚至能够逐渐培养出人的对于音乐的创造能力,音乐艺术本身作为一项艺术种类的学术技能,其对于人的发展来说就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掌握了音乐艺术中的具体知识与内在的方法内涵,相当于又学到了一项新的技能与本领。对于提升个人的艺术技能而言是一项重大改进。 (二)音乐艺术对个人情操的陶冶作用。音乐艺术作为一种精神感觉上的享受与陶冶,能够对个人情操的培养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音乐教学在艺术范畴中属于美育教育方面,通过音乐教学能够提升学生个人的自身文化素质,增强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发展水平,而且音乐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发展创造力,增强学生创新力的过程,音乐专业的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在智力发面的开发水平,提升学生的个人情操,使得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逐渐培养出高尚的情操,对于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一个良好的提升。 (三)音乐艺术对个人欣赏力的提升作用。另外,在音乐专业的学习过程中,音乐其自身具有的独特魅力,能够对学生个人的文化欣赏能力有一个很好的提升作用,音乐能够让听者在聆听的过程中产生一种愉快、舒坦的心理反应。从而从思想品质上对学生起到一个良好的进化作用,而且在音乐的教学中,学生能够从音乐艺术中获得一种思想情感上的共鸣,这种影响会深入学生的内心,从本质上对学生个人有一个精神的净化过程。 三、音乐艺术对于社会发展的功能与意义 (一)音乐艺术对社会整体意识形态的促进作用。音乐艺术同其他艺术种类一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归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划分范围,在特定的时间音乐艺术的发展也要经受所处时期

浅谈音乐文化传播和音乐评论

浅谈音乐文化传播和音乐评论 音乐可以说是由节奏、旋律或者是和声的人声或者是乐器等配合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古代有《礼记·乐记》,其中说道: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这就是对音乐最初的解释,是人们用有组织的乐音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人类的社会音乐起源于非常古老的洪荒时代。在人类产生语言之前,就已经学会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体现感情和意思。伴随着人类劳动的一步步发展,渐渐形成了统一的富有节奏的劳动号子和相互之间传递信息的呼喊,这就是最初的音乐模型。音乐体系的逐步发展与形成、壮大,离不开音乐文化传播,尤以音乐评论为重,对音乐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一、音乐文化和传播的重要性 1. 作为一种声音符号,音乐反映了人们的所思所想所感。音乐不是空洞的,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当中暗含了作者的生活感受和思想感情。音乐可以带给人美的享受,也可以借音乐抒发自己的情感。音乐反映了社会的审美功能,也可以体现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音乐可以看作是以生动有趣的形象来抒发感情、感悟生活的艺术,表现了人们崇高的审美标准、审美兴趣和审美理想。人们可以通过音乐相互交换生活感悟和感受别人的情感。音乐给了人们美的体验,同时它也能提升人们的审美标准,洗涤人们的灵魂,陶冶情操,提升审美兴趣,培育高尚的理想。音乐属于社会行为,它可以表现社会生活,又会对社会产生深重的影响。 2. 音乐文化传播能够使人们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取得关于社会、自然、生活等方面的知识。音乐文化传播是实现社会音乐功能健全的基本要素。音乐文化传播是唯一能够保存和流传音乐作品和音乐风格的技术手段。正是有了音乐文化传播,音乐才可以一直传承下来,让它在历史的长河中延续并作为人们继承艺术、改革创新的依据。 3. 音乐文化传播具有极大的审美价值。期刊之家QQ2742238827人们通过音乐艺术中的声音和歌词,产生自己的想象并感同身受,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宣泄和升华,产生审美满足和心情上的愉悦。音乐文化的艺术美体现在声音、形式、感情等方面,它的美感强度和深度都深深的影响着音乐艺术品的传播和流传。 4. 音乐文化传播同时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我们应从小培养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欣赏能力。人们通过对音__乐作品的欣赏中取得有利的教育和启迪,从而更进一步使思想境界得到提升。好的音乐作品能够反映作者想要传达的人生理想、价值观、世界观等很多方面的内

音乐与文化关系

题目:音乐与文化的关系 学院:_机械学院_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机制101 学号:_1008030401___学生姓名:柏海七 2013年12月13日

音乐与文化的关系 一、概念的陷阱 “文化”一词,不知从何时起在当代中国重新悄然而兴,它不仅成为人文社 科领域频繁使用的一个核心概念,也成了社会各行各业津津乐道的一个时尚话语。时下,大家都在争先恐后地论说着“文化”,好像没有人甘愿因为不谈“文化” 而被划到“没文化”的行列中去。于是,“文化”这个词语就变成了一个深刻得近乎高雅、流行得近乎时髦、泛滥得近乎廉价的概念。尽管大家都在谈论“文化”,但互相之间对“文化”的所指可能完全没有共同之处:有人用这个词指的是精神文明(所谓“民族文化”);有人用这个词指的是受教育水平(所谓“文化程度”);有人用这个词指的可能是一种美味佳肴(所谓“美食文化”);有些领域(如考古学)用“文化”一词指称人类早期历史发展的文明阶段(如“仰韶文化”);有些 时候人们只是用“文化”来指代文学艺术(如“文化人”、“文化界”、“文化事业”,还有主管文艺团体的“文化部”);有些情况下人们会把无法纳入政治、经济范畴的剩余社会事物(如教育、文艺、体育、卫生等)统统用“文化”一词来包揽(如将“政治、经济、文化”并提)。结果,“文化”就变成了一个意义无定却又包罗万象的模糊概念,有人把这种包罗万象的“文化”概念称之为“大文化”。但是,如果让这个所谓的“大文化”什么都是的话,最终它也就什么都不是了。 二、“音乐-文化”关系 不仅人类创造的文化在总体上与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之间相互关联、不可分割,在文化的各个不同表现门类(如语言、习俗、法律、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之中,其文化机制和表现形式之间(或按符号学的解释,在符号体系和意义体 系之间)也是互为表里不可分割的。当我们把音乐也作为一个独立门类的文化的 表现形式看待时,音乐(形式)及其文化(机制)同样也是处于一种相互包含的关系之中。因此,音乐和文化这两个概念只有在互相联系的辩证过程中,才能对它们各自进行较为完整的界说。 实际上,人们在提及音乐和文化这两个关联概念时,也总是把它们并提,合称为“音乐文化”。“音乐文化”是一个在音乐学文论中出现最为普遍的关联性复合概念,但对于什么是“音乐文化”,对于这一概念的具体所指是什么,似乎还没有人对它进行过认真的、成文的界定。尽管各人对于“音乐文化”的具体所指可能都会有自己不成文的心理认定,但是,对于存在着如此复杂关系的这一对概念,只有模糊的心理认定是不够的,如果不对它进行学术性的、定义性的解释,它仍然将会是一对因所指不明、意义多解而容易造成理论混乱的模糊概念。 为了澄清这一关联性概念的模糊性,我们可以先从基本的字面意义的分析人手,来解释究竟应该怎样理解才能接近“音乐文化”的正确含意,才能清楚音乐 与文化的复杂关系。 在“音乐文化”这一复合概念的字面结构关系中,“文化”是主词,“音乐”是用来界定“文化”范围的修饰词,因此,“音乐文化”按中文的完整表述形式 应该是“音乐的文化”。但是,音乐的“文化”指的又是什么事物或现象呢?一般来说,既然是音乐的文化,那么这种被音乐限定的“文化”所指称的事象(事物和现象)应该只有这样的三种答案:A.音乐事象;B.非音乐事象;C.音乐事象和非音 乐事象。究竟哪种答案更为合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剖析加以甄别。 A.音乐文化=音乐事象?

第课音乐与影视艺术优秀公开课教案

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优秀公开课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①识记浪漫主义音乐、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爵士乐和摇滚乐是二战前后流行音乐的主流以及影视艺术的产生发展。②理解19世纪音乐发展的社会背景及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结合时代理解20世纪的音乐流派和发展方向以及影视艺术兴起和发展的条件和作用。③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对音乐影视作品的鉴赏水平和审美情趣。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电影、电视艺术起源与发展进程 教学难点 音乐和影视艺术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影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音乐与影视艺术 课前准备: 教师在上课前按音乐流派和主流把全体学生分成四组,布置学生提前预习,通过网络或图书查询有关资料,收集本组负责的有关流派的资料及杰作的音视频,完成老师布置的分类表格,在老师指导下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课件介绍本小组的探究成果——进行音乐片断的欣赏、讲解 导入新课: 播放准备好的音乐片段——《命运交响曲》,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推进新课: 一、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 问题情境1:教材主要介绍了19世纪音乐的哪几个流派?其发展过程怎样?每个音乐流派的代表人物和杰作是什么?请同学们按照课前分工,派代表回答 自主学习1:教材主要介绍了19世纪的音乐的浪漫主义乐派和民族乐派浪漫主义乐派小组: 步骤1:边介绍边填写表格 流派 发展过程 代表人物 国别 代表作品 作品特色 流派特点 浪漫主义 19世纪初兴起,19世纪中叶走向鼎盛 (中心:奥地利、德意志) 贝多芬 德意志 《英雄交响曲》 《命运交响乐》 表达了反对封建专制,歌颂资本主义的思想感情

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授权点

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报告 二〇一八年五月

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授权点 自我评估报告 参评点名称:艺术硕士 专业领域名称:音乐 一、授权点简介 (一)历史沿革与发展概况 西北师范大学为发端于1902年的一所百年老校。是甘肃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建设的重点大学、国家重点支持的西部地区十四所大学之一。 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前身为1939年设立的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劳作专修科。经过70余年的发展,为国家培养了20多位著名音乐教育家及两万余名艺术人才。 音乐学院现有音乐与舞蹈学一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两个专业硕士学位即音乐领域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硕士学科教学(音乐)专业学位授权点。2013年音乐学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2016年音乐、舞蹈、美术学科共建的艺术学科入选甘肃省双一流特色学科行列,2017年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音乐与舞蹈学科被评为C+。 (二)国家及地区对所开设专业领域人才需求分析和发展现状 1.人才需求分析 以丝绸之路文化为代表的西北地区,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形态异彩纷呈;同时音乐文化教育相对薄弱,为本学位点发展和人才就业提供了广阔的需求空间。 2.发展现状 本学位点自2010年招生以来,连续招生7年,已毕业硕士研究生141人,共培养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29人。目前,在校生87人。 二、培养特色

(一)专业方向特色 本学位授权点声乐演唱、器乐演奏、作曲三个方向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中紧密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凸显音乐人才培养的地缘优势和民族特色;发掘百年学府的文化底蕴,提升音乐人才的人文素养和专业水平;借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发挥音乐人才的综合艺术服务作用。 (二)专业培养特色 积极搭建艺术实践平台,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模式;发挥师范院校优势,注重专业性,兼顾通用型高级音乐应用型人才培养;加强舞台实践环节课程改革,拓宽舞台实践技能展示形式;推动地域音乐文化的研究与传承,促进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 三、师资队伍 (一)专业领域师资的结构和梯队情况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 57名,其中,正高级职称10人,副高级职称17人,讲师2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5人,专业硕士导师21人,占导师总数的84%,聘任16名行业导师。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人,博士在读8人。师资队伍优势较为明显,年龄结构、梯队结构、学历层次结构、学科专业结构、学缘结构合理。 (二)专业师资教学、科研、展演等方面的主要成果 近五年我院教师在教学、科研及展演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出版学术专著12部,主持科研项目26项,国家艺术基金小型舞台剧目资助项目1项,国家艺术基金青年创作人才资助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156余篇,荣获国内外各类奖项406项,举办并参与国内外演出活动一百余场,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讲座70余场。 四、人才培养 (一)生源质量与选拔办法 本学位授权点招生采用全国统考、初试与复试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制

音乐与民俗文化的关系

Vol.33No.3 M ar.2012 第33卷第3期2012年3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oc.Sci )文化和音乐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包含;既有相 互依赖、又相互制约。文化是一个群体(国家、民族) 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 理念、风俗,及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活动。文化是人类群体创造 并共同享有的物质实体、 价值观念、意义体系和行为方式,是人类群体的整个生活状态。文化有两种,一种是生产文化,一种是精神文化。那么科技文化是生产文化,生活思想文化为精神文化。在阶级社 会中,文化是阶级斗争的武器。 是人们认识自然,思考自己,是人精神得以承托的框架。人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音乐不以说教方式来传播,更多的是通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潜移默化地来影响人的心灵,使更多地得到美的滋润。音乐与人的言语、行为、人际关系等等,有一定的关联。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奏或听,都内含着关联人们千丝万缕情感的因素。 下面我来简述一下,武汉著名的吉庆街,吉庆街地处武汉闹市区,中山大道和大智路的交汇处,位于武汉市著名的中华老字号“豆皮大王”老通城酒楼附近。吉庆街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吉庆街成为夜市大排档以来,大部分时间都处于被整顿、被规范的“不合法”状态中。汉口的码头文化在吉庆街发扬光大;吉庆街的菜肴各种菜系之精髓,周围的食客,有的是官高权重的要员,有的是斯文儒雅的公司白领,还有偶尔光临的明星名人。在武汉,没有哪条170米长的街道夜市,能像吉庆街一样,历经多次整顿取缔,却仍“顽强”生存下来;没有哪条如此短的街道,能使得天南海北的游人食客纷至沓 来,争睹它的风采;也没有哪条如此短的街道,能引 起如此大的争议,从2001年10月开始,各部门着 手对吉庆街大排档市场进行。 成立了各个职能部门联合整治吉庆街夜市场管理小组,对市场的进行了统一要求,摆放统一规范。直至2004年6月,经武汉市城管局批准,吉庆街成为武汉市首家获得审批的占道夜市。这段路是全国惟一的可以占道经营的场所。 为了将名街的汉味特色进一步传承,增强名街品牌效应的辐射作用,进一步丰富其特色名街的文化内涵,更好地迎合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饮食和文化消费的需求,江岸区委、区政府决定打造沿江商务区,首选吉庆街进行改建。吉庆街以武汉本地特色菜肴小吃和民间艺人席间即兴演出为特色,外地人来吉庆街不只为了吃,多数是冲着汉味十足的“民间艺术”而来。 不是任何街头艺人都有资格在吉庆街进行卖艺活动,表演的艺人必须事先办理一定的手续,取 得演出证,挂在胸前。 演出证相当于是营业执照。有些艺人们别具一格,在“艺牌”上又附加一个“身份牌”,上面还有本人的肖像漫画。吉庆街白天不做生意,到晚上,吉庆街就开始鲜活和喧嚣起来,从店内到店外,各种菜食一律摆在敞开排列的货架上,顾 客随意选择、 自由搭配,艺人街头助兴,每家生意都显得很红火。可分为:美食生活区、民俗创意区、文化馆藏区、商务办公区。各块之间互为补充,相互之间交通联系便利,自东南向西北,产业板块布局由喧闹渐次走向宁静,由夜间经营渐次过渡到日间经营,衔接自然。 在吉庆街的音乐表演活动中,使用的乐器种类 浅谈音乐与民俗文化的关系 徐佳莹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表演艺术系,河南 济源454650) 摘要:文化和音乐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包含;既有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文化是人类群体创造并共同享有的物质实体、 价值观念、意义体系和行为方式,是人类群体的整个生活状态。音乐是通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潜移默化地来影响人的心灵,使更多地得到美的滋润。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 奏或听,都内含着关联人们千丝万缕情感的因素。关键词:音乐;文化;生活;民俗文化中图分类号: J6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3-0215-02 215--

音乐与文化

音乐与文化 音乐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音乐自其产生以来就深深地植根于文化之中,它们相互交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同时,音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种文化,它能反映一个地域或民族的古代文明、文化特征和风土人情,此外,音乐还能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潮流与精神。 谈到音乐和文化,就不能不使我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中国民族音乐与我们悠久的传统文化。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是植根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的,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造就了独特的民族音乐同时,民族音乐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传统文化互相交融。 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又以其独特的功能作用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乐记》中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与物而动,故形于声”。古人认为“音乐达天地之和而与人之气相接”,也就是说音乐不但是由人们对大千世界感悟而产生,而且还能反过来调整情绪、调和人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安邦治世的功能,《吕氏春秋·适音》曰:“凡音乐通乎政而移风平俗者也。”《礼记·乐记》曰:“致礼乐之道,举而措之,天下无难矣。”中国封建社会的巩固和发展主要依赖于“礼乐”制度。儒家便是“礼乐”制的倡导者。“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这里,乐是指宫廷雅乐,它的实质功能是对“礼”的辅佐,把最具震撼人心的音乐形式与礼法结合在一起,其渗透力和凝聚力是强大的。 是的,自古以来,都是“诗、词、歌、赋”并称的,中国诗词,在声调音韵抑扬顿挫之中形成音乐的旋律之美,凸显文化底蕴的同时也尽力展示着音乐的无

尽风采。而中国的书法、绘画、舞蹈、戏剧更是与音乐结合为一体,我们也只有了解了中国民族音乐才能真正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 然而,正像是一种文化的碰撞,当今的社会,我们也正面对着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的碰撞。在这个经济全球化,一切的一切都在不断地趋向于无国界化的时代,我国社会、经济、政治等许多领域都受到侵袭,同时文化侵袭也是一种必然,亦如音乐,然而,中国人自古就坚持“百家争鸣”,从不忌讳与外来文化的融合。虽然对于民族音乐来说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李西安说:“历经百年的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融是由里及表,由浅而深的过程,也是在不断失落自我中不断发现自我的过程。” 当世界发展的潮流不可避免地向着政治格局多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方向发展的同时,长期受到禁锢的中国人民的传统思想与伴随着改革开放而来的多元文化和思想矛盾冲突就很快凸现出来了。首先进入中国大陆并产生巨大影响是邓丽君、刘文正、陈美龄等一批港台歌星。当样板戏和语录歌已经让中国人民麻木而不能真正带给人快感、人们的思想不再那么禁锢的时候,邓丽君等人的歌像一股清泉荡涤着人们干涸的心田。对于来自外界的种种音乐思潮的冲击和五花八门的音乐形式诱惑,人们还没有做好足够的思想准备就被其所征服并无条件地接受,“靡靡之音”的说法显得那么绵软无力。但当人们发现音乐还可以有这样的风格,还可以这样直截了当地抒发感情的时候,我国的流行音乐也就不可避免地随之进入发展的轨道。毫无疑问,它的发展是坎坷的,要让人们完完全全地接受如此新潮的一种文化形式注定不会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当走过了艰难的一个适应期、磨合期之后,我们的流行音乐也逐步形成了属于它自己的风格,一种承载着中国现代文化的风格。

[教案]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

三、音乐的发展与变化 课标要求: 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浪漫主义音乐、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杰作;印象主义音乐、表现主义音乐、新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及其杰作;音乐的大众化、多元化趋势,如摇滚乐。理解19世纪音乐发展的社会背景;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结合时代的变化理解20世纪的音乐流派及发展方向。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认识音乐的发展与时代变迁间的关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全面评价摇滚乐。 (2)过程与方法:分析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的音乐产生的背景;进行音乐欣赏,进入音乐情境,加深对音乐意境的理解并形成对不同类型音乐的进一步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音乐名作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学习音乐家执着追求、热爱生活的精神和爱国情操。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 难点:现代主义音乐的发展反映了时代的变化。 教学建议: 1、关于“浪漫的乐章”一目,主要介绍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建议教师讲清: (1)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发展和主要特点 浪漫主义音乐是在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下于19世纪初兴起,以奥地利和德意志为中心。19世纪中期走向鼎盛时期。 浪漫主义音乐与19世纪以前的古典主义音乐不同。古典主义音乐崇尚理性、重视规范、要求感情的节制和形式,而浪漫主义音乐一则着重感情的抒发和个性化的心理刻画、注重音乐中的诗情画意,感情热烈而奔放。二则在音乐作品中大量弘扬民族特性,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乐派。 (2)欧洲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A.贝多芬。贝多芬(1770-1827),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出身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能,八岁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等。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B.舒伯特。舒伯特是德国近代艺术歌曲的创始人,被称为“歌曲之王”。所作的600多首歌曲显示出卓越超群的曲调写作能力。曲调朴素自然,和声新颖,大小调交替,充满戏剧性。在自然音体系和声基础上巧妙运用变化音;钢琴伴奏风格多样,他把和声、伴奏提高到与诗歌同等重要的地位。在诗与歌之间建立均衡的关系。他的交响曲均采用古典曲式,曲调抒情、和声独特、色彩巧妙,表现出浪漫风格特征。 C.舒曼。舒曼,是德国作曲家。自幼爱好文学,音乐,但是母亲强求他学了两年法律。为了急于成为优秀的钢琴家,把自己手吊起来练琴,致使手伤而改攻作曲。加之为婚姻之事的长期苦斗,使舒曼一生的大部时间为一种痛苦的幻觉和恐怖的心理所折磨,患上严重的精

浅析音乐与大脑的关系

浅析音乐与大脑的关系 摘要: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艺术一直在发展,音乐无处不在,音乐无处不有,音乐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音乐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更浪漫、更加和谐,本文以大脑与音乐的关系为出发点,介绍了大脑是如何识别音乐,大脑对音乐的选择,从音乐对人类的好处阐述了学习音乐的重要性 关键词:大脑;音乐;识别判断;音乐脑 一、大脑对音乐的识别 人类具有一个聪明的大脑,它对音乐情有独钟。 据研究表明,人类的音乐能力在很大程度上由先天性条件决定的,这正如同人类与动物不相同的语言能力一样,取决于进化、遗传所决定的大脑特定神经基础。人的智力来源于大脑的左右两个半球,左脑管理着人身体的右半部分,右脑管理着人身体的左半部分。左脑为语言脑、理性脑,主管语言、阅读、计算和逻辑思维;右脑为音乐脑、感性脑,也称创造脑,主管音乐、想象、绘画、舞蹈等形象思维。二者相辅相成,相互配合。左脑发达的人能将右脑贮存和记忆的大量信息逻辑化;而右脑发达的人则能将大量信息贮存在脑内,并能使其直观化。只有使人的左右两个脑半球共同发展,才能促进人的智力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因此,那些认为自己没有“音乐细胞”的人的认识是不科学的。 二、大脑对音乐的选择 (一)大脑对信息选择判断原理 当大脑遇到新信息时,会首先判断其有无价值,具体说来,信息从五官进入大脑后,就经由视床传送到大脑的边缘系统——膝状体。最初对信息的价值进行判断的部位就是膝状体。与此同时,信息被送到进行周密的“认知信息处理”的大脑皮质。因此,大脑决定对什么样的信息构筑神经线路进行学习控制时,膝状体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在膝状体处进行的工作被称为“情动信息处理”。在这里要对输入的信息加以判断,看看这些信息对自己是“愉快的”还是“不愉快的”;是“有价值的”还是“无价值的”。然后,当作出该信息对自己“有价值”的判断时,膝状体就会向大脑皮质释放出使其功能活化的物质。 (二)大脑对音乐的选择判断 人们对某一知识充满好奇,内心喜欢学,在学习时感到快乐,就会毫不费力地掌握学习内容,这完全归功于大脑中那种活性物质能使处理学习的神经线路,此时这一知识是音乐的话,人们就会认为音乐具有价值,就会努力记住学习的内容。对于大脑来说,所谓有价值的音乐,就是能使大脑活化的信息或者事物。反过来,不能使大脑活化的音乐就被大脑过滤掉。大脑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音乐,往往此时的学习起来会倍感轻松,而对于那些价值不明确、枯燥无味的音乐则为难吃力,这是一种极其自然的现象。因此,我们不难理解人类之所以对音乐技能学习感到枯燥无味的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大脑认为这种知识是无价值的,表现在心理活动上就是没有学习兴趣。当内心的真实想法与实际学习情况无法在感情上达到统一时,就无法使大脑活化,无法使大脑判断其为有价值的信息。 三、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 第一,对于学生来说,要创造丰富而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多种感官的参与来学习音乐。应该创设利于学生激发音乐学习兴趣的环境,有利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从音乐人类学角度浅谈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

从音乐人类学角度浅谈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 摘要:音乐人类学把音乐作为文化来研究, 它既研究音乐的声音、概念、行为,也研 究与此相关的各种文化现象。当今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育宗旨应该改变学生中存在的音乐等于唱歌、演奏、作曲的狭隘观念,重新认识音乐学习的文化属性。并且,学生关于音乐学习的考核,也应该有相应的改善。音乐人类学是将音乐作为一种文化或文化 中的音乐来看待的。音乐其实是人类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音乐人类学又称音乐民族学或民族音乐学。在20世纪50年代被称为“比较音乐学”,完成这一学科名称的更换主要是 荷兰的音乐学家孔斯特。美国在音乐人类学的发展中也有重要的地位,从20世纪50年 代起,美国音乐人类学家胡德提出了“双重音乐能力”的观念,梅里亚姆的《音乐人类学》 被视为该学科的经典之作,当代音乐人类学的研究范围已扩大到人类所有社会的音乐文化,具有明显的文化多元的世界观。一、从人类学看音乐文化音乐和文化并不是新名词, 但是把它们结合在一起来研究、探讨和认识却是近五十年以来的论题, 是人类音乐思 想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促使这个思想或观念转折的动力并不是来自音乐领域本身, 而是人类学。音乐不只是音乐本身,音乐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内容的真正源泉是人及其文化。这样就解释了为什么不同地域产生不同的音乐, 不同时期有不一样的音乐, 那都是因为不同的社会时空和传统经纬中的不同文化所致。音乐人类学学科建立 之初, 音乐文化的研究受到了人文学科的影响, 如人类学、民族学、民族音乐学、古典进化论、比较音乐学、文化相对主义、田野工作和参与者观察、文化区域和音乐文化、传播主义、功能主义和结构功能主义、心理人类学、行为主义、文化变迁、文化生态学、新进化主义、都市人类学、认知人类学、象征人类学、演奏经验及交流、反思论的人类学, 此时, 音乐成了文化。音乐与文化合为一个词语成为“音乐文化”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语复合 行为, 而事实上是体现了一个人类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或者更严格地说是“ 回 归自我”的过程。虽然“音乐文化”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术概念出现只有半个多世纪, 但它代表 了人类文明发展历程进入了一个质的飞跃。中国音乐源远流长的历史性,形成了无比深厚的文化积淀,它们为音乐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丰富的给养。时至今日,通过存活的传统音乐,我们仍然能强烈地感受到穿越数千年历史传递给我们的所有关于音乐的信息,仍然那样富于活力、息息相通、连绵不断。沉潜久远的中国音乐,带着历史的厚重感,蕴藏着丰厚的音乐资源、繁复的题材、多样的风格,犹如千百年来堆积而成的无际矿藏,供世人开采挖掘,进发出璀璨的音乐之光。我国音乐一方面贪婪地吸取着一切可触及的外国音乐,一方面又显示出自身磅礴的气势,体现了中国音乐的巨大融合性。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中国音乐和世界各国音乐的相互交流和融合始终不曾止步,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交流和融合将会越来越迫切、越来越广泛,这不仅是历史潮流的推动,也是顺应时代的大势所趋。二、从人类学看音乐教育当今的音乐人类学采用当代人类学的视角, 其 研究对象包含从人类生涯开端到目前为止的全部人类社会的音乐行为。将音乐教育与人类文化紧密联系起来, 这种人类文化是民族文化和多元文化的相交融的一种文化。英国

城市音乐与文化

城市音乐与文化 【内容摘要】文章是对汤亚汀著作《城市音乐景观》①的书评。以城市音乐文化为切入点,概括了此书所具备的知识性、趣味性、专业性三方面特点,以期读者在对该著作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关注城市音乐与文化。 【关键词】城市音乐城市生活城市文化 音乐生活已经成为了城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音乐几乎无处不在。在城市化进程大步迈进的今天,城市音乐俨然已经成为又一新兴的音乐发展领域,城市音乐生活的发展动向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城市音乐也已经进入学者研究的范畴。在此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当属汤亚汀的著作《城市音乐景观》,为城市音乐生活的研究领域又添华丽一笔。 汤亚汀是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音乐文献编译、音乐人类学专家。本书立足于城市音乐生活中的人口、经济、意识形态、传媒等方面,并结合个人的田野工作案例,探讨20世纪西方国家或西方人群为主体的多元化的城市音乐文化现象,揭示城市人口与城市音乐生活之间的联系互动关系,是国内前沿性的音乐人类学著述成果。在引言中,作者介绍了相关的现实背景与学术背景。现实背景:作者站在文化的角

度,着重介绍了城市化进程以及全球化发展;学术背景:作者分别站在音乐人类学、音乐社会学、后现代思想三个学术角度来窥视城市音乐文化。正文部分为第二章至第七章。在这几章中,作者有序的将城市音乐生活的不同景观作为研究对象,逐一对其分析。它主要包括城市音乐生活的多元景观、流动景观、技术层面的传媒景观、经济景观、政治层面的意识形态景观以及最后关于城市音乐生活中人的景观。第八章是针对上海城市多元音乐文化的重建,作者提出的一些想法和建议。附录部分,作者选取了英国东北部的民间音乐生活、上海犹太难民社区的音乐生活为对象,再次诠释了自己心中的城市音乐生活全景。 本书结构严谨、逻辑严密、脉络清晰、思想新颖、见解独到,无论是从书籍体例编写方面,还是从城市音乐文化的内容方面,都带给我们很多的启示与思考。 首先,知识性。书中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使读者通过阅读能够建立起相关的城市音乐文化知识体系。作者不仅站在音乐学的角度,而且运用了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等诸多学科的相关理论知识,将其整合,以大视角、大空间的思维方式展开。第二章――城市音乐生活的多元景观,作者介绍了后现代文化研究的分类:结构与群体多元化,详细向读者介绍了主文化、亚文化、跨文化等文化学领域的概念。第五章――音乐生活的经济景观中,作者在介绍经济景观的基本

论艺术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论艺术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积累所形成的一种能够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理念。那么文化是什么呢?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概括为一以下内容: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琴棋书画、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四大发明、民间禁忌、精忠报国、竹、民谣、黄土、长江、黄河、红、月亮。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农家、农民起义、锄头;皇宫官府、宫庭文化、帝王学、诸子百家、琴棋书画、传统文学:《诗经》、《汉乐府》、《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传统节日、诗词、戏剧、建筑、民风民俗:礼节、婚嫁(红娘、月老)、丧葬(孝服、纸钱)、祭祀(祖);门神、年画、鞭炮、汤圆、饺子等。 艺术是一种文化现象,大多为满足主观与情感的需求,亦是日常生活进行娱乐的特殊方式。其根本在于不断创造新兴之美,借此宣泄内心的欲望与情绪,属浓缩化和夸张化的生活。文字、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任何可以表达美的行为或事物,皆属艺术。 艺术的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艺术分为以下一些类型:美术(绘画、设计、雕塑、建筑)、音乐(声乐、器乐、舞蹈)、播音主持、表演、戏剧等都是属于艺术类的,艺术类形态有很多很多。主要分为静态艺术和动态艺术两大类别。 依据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艺术可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艺术。美术是一种空间艺术。依据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艺术可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视听艺术。美术也是一种视觉艺术。依据艺术的物化形式,艺术可分为动态艺术和静态艺术。美术主要是一种静态艺术。依据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艺术可分为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 依据艺术形象的表现方式,艺术可分为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美术中既有表现性的,也有再现性的。一般来说,根据表现手段和方式的不同,艺术可分为:表演艺术(音乐、舞蹈等)视觉艺术(绘画、摄影等)造型艺术(雕塑、建筑艺术等)视听艺术(电影,电视等)语言艺术(文学等)综合艺术(戏剧、歌剧等)。 由此可知,艺术与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音乐艺术与企业文化

-音乐艺术与企业文化

————————————————————————————————作者:————————————————————————————————日期:

分类号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单位代码________ 密级_________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音乐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 院(系)名称 专业名称 年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年月日

音乐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 摘要:当今,企业的竞争已经渗透到管理层面,企业管理成为竞争优势的一个来源。企业管理虽然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却是企业能否繁荣昌盛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前GE 总裁杰克·韦尔奇说:“健康向上的企业管理水平是一个企业战无不胜的动力之源。”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说:“关于发展,三流企业靠生产,二流企业靠营销,一流企业靠文化。”可见企业管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音乐艺术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作用越来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它不但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而且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当今,充当了企业管理中的重要角色,愈来愈受到一些有文化、有理想、有抱负、有眼光的企业家的青睐。现代企业在某些领域利用音乐艺术为企业服务,将音乐的艺术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尤其在企业的管理建设中具有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音乐艺术与企业管理的相关内涵,其次分析了音乐艺术在企业管理建设当中的作用,最后列举了百事可乐公司企业管理建设过程中音乐艺术的应用形式。 关键词:音乐艺术;企业管理;发展

Abstract Nowadays, the competition of enterprises has infiltrated into the culture, corporate culture has become a source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Although enterprise culture can not produce direct economic benefits, the key factor is the thriving and prosperous of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Former GE President Jack Welch said: "the healthy business culture is an enterprise invincible power source." Our country renowned economist Yu Guangyuan said: "on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depends on the production flow, three, second-class enterprise depends on the marketing, first-class enterprise depends on the culture." This shows the importance of enterprise culture is self-evident. The art of music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rporate culture, its function is more and more most incisive play. It is not only an indispensable spiritual food, but in taking economic construction as the center of the curr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rporate culture, more and more by some culture, ideals, aspirations, far-sighted entrepreneurs favor. The modern enterprise use music art services for enterprises in some areas, the music artistic value into economic value, an important role is particularly essential in enterprise culture construction. Keywords: the art of music; enterprise culture; the developme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