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7月自考音乐分析与创作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7月自考音乐分析与创作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7月自考音乐分析与创作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7月自考音乐分析与创作试题

课程代码:00733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主题

2.旋律

3.曲式

4.中心对称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音乐分析的方法有主题分析、形象分析、旋律分析、节奏分析、分析、曲式分析、

分析、和声分析、比例分析等。

2.概括性主题可以分为歌唱性主题、性主题和性主题。

3.标题性主题可以分为客观描写性主题、性主题和性主题。

4.奏鸣曲式的基本结构由呈示部、部和部组成。

5.在曲式分析中,把分析的结果用一定语言或符号表达出来,常用英文字母、以及关系符号来表示

曲式的图示。

6.所谓比例,可以说是关于两个“数”或两个“量”之间的数或份数问题。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

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属于复调音乐的体裁是( )。

A.创意曲

B.奏鸣曲

C.进行曲

D.舞曲

2.作曲家用音乐符号记录下要表达的音乐内容,记录下的内容叫做( )。

A.音乐传播

B.音乐表演

C.音乐总谱

D.音乐制作

3.音乐作品中的音乐形象具有突出的( )。

A.具象性

B.确定性

C.抽象性

D.限定性

4.旋律是重要的音乐表现要素之一,被人们称为( )。

A.音乐的基础

B.音乐的骨架

C.音乐的血肉

D.音乐的灵魂

5.最早产生的音乐表现要素是( )。

A.旋律

B.节奏

C.调式

D.和声

6.对比性三段曲式可以用下列图式表示( )。

A.A+B+C

B.A+A1+A

C.A+B+B1

D.A+B+A

7.多声部音乐最基础、最关键和最重要的因素是( )。

A.和声

B.旋律

C.节奏

D.音色

8.古典奏鸣曲的第一乐章常用的曲式是( )。

A.三部曲式

B.变奏曲式

C.回旋曲式

D.奏鸣曲式

9.三部曲式所运用的曲式结构原则是( )。

A.变奏原则

B.回旋原则

C.三部性原则

D.呼应原则

10.贝多芬被人们称为“乐圣”,他的国籍是( )。

A.德国

B.法国

C.波兰

D.俄罗斯

四、连线题(将下列作品与作曲家用直线连接起来。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圣·桑《为弦乐、打击乐和钢片琴写的音乐》

2.冼星海《忆秦娥·娄山关》

3.德彪西《蓝色狂想曲》

4.柴科夫斯基《为什么》

5.格里格《第三(英雄)交响曲》

6.贝多芬《培尔·金特》

7.舒曼《六月·船歌》

8.格什温《月满楼台》

9.田丰《黄河颂》

10.巴托克《动物狂欢节》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主题分析的步骤。

2.什么是形象分析?

3.什么是和声分析?

4.音乐中的和声调性。

5.力度分析。

六、论述题(20分)

请结合自己学习音乐的经历,依据下列命题展开论述。

音乐分析之我见

资料分析最全公式

资料分析 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的能力,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报考者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推测和计算,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1、统计术语 ◆现期与基期 资料题目中,作为对比参照的时期称为基期,而相对于基期的为现期。 描述基期的具体数值我们称之为基期量,描述现期的具体数值我们称之为现期量。 ◆同比与环比 同比:与历史同期相比较 如:今年五月与去年五月相比较;今年第一季度与去年第一季度相比较;今年上半年与去年上半年相比较。 环比:环比实际上即指“与紧紧相邻的统计周期相比较”,包括日环比、周环比、月环比、年环比等。 【例1】2009年全年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8288.8亿元,增长18.9%,增幅

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 【例2】2010年上半年,全国原油产量为9848万吨,同比增长5.3%,上年同期为下降1%。 ◆增长率 增长率指的是现期与基期的差值与基期之间的比较。 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 【特别提示】 增速、增幅:一般情况下,均与增长率相同。(但在特殊语境下,增幅是指具体数值的增加,例如:某企业9月份的产值和上月相比,有了200万元的增幅,这里增幅就是指具体数值的增加。) 【判别特征】: 增长率:(现在)……比(过去)……增长(下降)……% 式子1:给基期值,现期值,求增长率?增长率=; 式子2:给基期值,增长率,求现期值?现期值=基期值×(1+增长率);

式子3:给现期值,增长率,求基期值?基期值=。 【例1】1959年与1958年比较,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 A. 提高了151.8% B. 提高了51.8% C. 提高了251.8% D. 提高了105% ◆百分数与百分点 增长率之间的计算只能用百分点,不能用百分数。 【例1】与上年同期相比,2010年6月汽车零售同比增幅() A.回落42.3个百分点 B.加快42.3个百分点 C.回落42.3% D.加快42.3%

曲式与作品分析教案

凯里学院 教案 课程名称:曲式与作品分析 开课院部:音乐学院 主讲教师:何家国 授课班级:音乐学本科三年级 授课学时: 64学时

课程名称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编号110104003 授课专业音乐学班级2009级本科课程类型 必修课专业课();专业必修课(√);公共基础课() 选修课专业选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考核方式考试(√)考查() 课程教学 总学时数 64 学分数 4 学时 课堂讲授学时数32 实践课学时数32 实验学时数0 课堂讨论学时数8 使用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曲式分析基础教程》 (第二版) 高为杰、陈丹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主要教学参考书 书名作者出版时间及出版社 《曲式与作品分析》 《音乐分析与创作》 吴祖强 杨儒怀 2002年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5年人民音乐出版社

章节名称第一章绪论 授课方式集体授课与个别讲解相结合授课时数 2 教学方法分析法、例证法、实例分析法 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曲式这一概念,理解一些基本术语,建立初步的学科概念,为以后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基本内容1、曲式的定义及概述 2、基本术语:主题;结构单位;收拢性结构与开放性结构;基本部分与 从属部分;曲式的调性布局以及结构的补充与扩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主题;次级结构与整体结构;收拢性结构与开放性结构。难点:怎样理解曲式这一抽象概念以及主题的意义与判断。

教学过程 音乐是时间艺术,因此,作为音乐结构的曲式就是由各种音乐要素所构成的一些或同或异在一个由起止的时间过程中按照一定的逻辑加以分布、组合所形成的整体结构关系。可以这样理解曲式:学生都学习过文章的分段方法,同样道理,音乐也是可以被分为一段一段的,文章中有一段,一句,半句,个别字,一首乐曲也是可以逐层细分结构的,只不过要用到一些曲式原则,并且掌握各级结构之间的关系。这就是对乐曲结构的曲式分析。当然,曲式学的内容也是随着音乐艺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的,这就需要不断更新、扩充我们的知识,做深一层的曲式学研究。 主题: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够乐曲或该乐段的基本面貌的乐思,也称作主导乐思。其长度通常是一个乐句或乐段。 主题主要是通过音调要素来体现的,虽然随着音乐的进行,伴随主题的速度、力度、音色、织体等要素在改变,但是,富有特性的主题音调的面貌是完全可以听出来,看出的。(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提示主题出现时各种要素的变化。 主题分为单一材料与复合材料两种构成方式。(逐一分析并讲解曲例1和2) 次级结构与整体结构:一首完整乐曲的趋势结构就是该乐曲的整体结构。由于表达完整乐思最小的单位是乐段,因此,乐段是最小的整体结构,其内部的乐句、乐节、乐汇不能构成独立的结构单位,也就是说以乐段为主体结构的曲式,不能再划分出次级结构。因此,次级结构必须存在于大于乐段的曲式结构中。如二段曲式、三段曲式等。整体结构与次级结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收拢性结构与开放性结构:用乐曲自身的主要调性来完全终止既为收拢性结构,反之在不稳定功能或转调来终止,则为开放性结构。收拢性结构乐曲具有稳定,结束感较强特点,常常是这一结构单位的结束。而开放性结构则多为作曲家构思需要,为了求得乐思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结构中间的衔接与融合。 基本部分与从属部分:担负揭示及展开主要乐思的段落,成为基本部分,而在基本部分前后的引子、连接、过渡、补充、结尾等段落成为曲式的从属部分。两者具有相对性,有时从属部分也具有独立性,也起到表现音乐的作用。如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尾声部分。

电影声音设计中的电影音乐创作分析

电影声音设计中的电影音乐创作分析 电影音乐创作属于电影声音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电影声音制作的整个环节之中,其创作基于电影所提供的故事类型、情节、人物、地点、时间等。其次,电影音乐的表现力还能够在整个电影声音的构思中得到发挥,它能够完美呈现出电影的风格与特征。 一、电影音乐创作三符号 概括来说,音乐主体、视听与声音是电影音乐创作的三大符号。 (1)音乐主体。音乐的创作离不开相关的音乐语言要素,音乐本体是进行音乐创作的永久性工具。 (2)视听。电影音乐必须通过视听才能够完成一次美的体验,电影音乐实现电影化的关键在于正确把握视听语法并运用相关的视听要素。 (3)声音。电影音乐必须通过声音才能将其传达给观众,因此,音色、声强、频率等因素是音乐创作造型的重要因子。 二、电影音乐设计 以声音为基础的电影音乐设计在进行音乐设计时,首先要避免音乐与音响效果在频率上产生冲突。以电影《黑客帝国》为例,此电影属于动作片,整个影片注重于追求大响度,但是导演要求在保持激烈音乐与音响效果的同时,还要保证其清晰度。因此,声音设计师与导演的共同意见是通过音响效果与声音之间的切换来避免音频重合,例如在进行爆炸时,不会有中度低音,在玻璃破碎时也不会出现类似小提琴的这样的高音。另外,在处理音响效果与音乐在频率上存在的问题时,要根据影片的不同类型进行相应处理。对于动作片与战争片这种类型的影片,他们属于在同一时间有多种因素的影片,在进行处理时,要特别注意音乐化音响与音乐的分层处理。其次,在进行音乐设计时还要充分发掘电影音乐作为声音造型所需要使用的材料。音乐不仅可以用乐音来创作,也可以采用噪音来进行创作。例如,在电影《群鸟》中,作曲家与声音专家从鸟的尖叫声与扑打声中设计出了电声学的噪音效果,代替了管弦乐队的不和谐音。电影《精神病患者》中,则通过打破传统管弦乐配器的手法给观众带来了新的视听体验。 三、以视听为基础的电影音乐设计 在电影音乐的创作与设计过程中,音乐剪辑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观众与导演的视听需求,音乐剪辑是实现视听表现的源泉。音乐剪辑不仅是一种动作,更是一种观念。在进行音乐剪辑的过程中,首先要充分考虑到节奏的重要性。节奏

浅谈关于作曲的一些小技巧

浅谈关于作曲的一些小技巧之一 作曲的技巧,有很多人都在谈,很多人都在和弦上花工夫。也有一些人完全按照感觉来写。诚然,按照下行5度和弦圈的经典走位,旋律怎么写都不是很难听,但学一些作曲的另外一些技巧,也许你的旋律会有另外一番天地。小生在这里抛砖引玉,希望大家都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小生写的不当之处,恳请各位高手指正。 流行歌曲创作: 1:先有词后有曲。 2:先有曲后有词。 这里我只谈第二种情况,即先曲后词。 一:倒影。 就像你在河上,看到河里自己的影子。如:33345 33321 在五线谱中,以3横线,就会发现,345往下翻180度的话,其旋律线条就会和321吻合。这样写出来的旋律,不会很散。 二:模进。 模进分严格模进和自由模进。 严格模进要求各旋律音程之间完全一样。旋律线条也要完全一致。如:3323 2212 自由模进则没有这个限制。如:1123 3345(1和2之间是全音,3和4之间是半音,音程不同) 三:重复。 重复永远是音乐中不二法门,从段重复到小节重复,几乎每个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他的影子。(注意,重复也是同度模进) 四:对格。 艺术都是相通的。在文学中某些技巧,放到音乐里也完全适用。在一些诗联中,第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是第二联的第一个字。放到音乐中的话,就是第一句最后一个音符,是第二句的第一个音符。然后依次类推。如:123 312 234 465 大家注意,前面的最后一个音符,都是后面的第一个音符。在李宗盛的鬼迷心窍中,通篇都是使用的对格的技巧。大家有兴趣的话不妨回家把谱子翻出来看一看。 五:前面说到艺术是相通的,并借用了文学技巧,这里我们借用国画技巧来看看是怎样的。1:疏密有致。在国画中,如果中间画了很多的树,在四周一定要留出大量空白的地方。这

深度分析肖邦的音乐风格和创作特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18908200.html, 深度分析肖邦的音乐风格和创作特点 作者:韩婷 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02期 【摘要】肖邦的音乐作品富有一定的民族风色彩,并且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思想内容,在整个音乐创作领域中其被定义为独树一帜的特点,所以说在整个浪漫主义时代中肖邦是最有特点的创作家。肖邦的音乐作品仅仅只有四首曲子涉及到叙事思想,但是每一首曲子都包含了肖邦浓浓的情感与天才的创作灵感,每一首曲子特点不一,有极其富有统一性,能够非常容易地打动人 【关键词】肖邦;风格;特点;叙事曲 肖邦的音乐作品曲风优美动人,又不失细腻,整个曲子音调跌宕起伏,并且凭借极其具有个性的音乐特点,很容易地让人深入其中,深切地感受到音乐的强烈情感,认识到音乐的独特魅力,让人久久不能忘怀。肖邦的曲风很容易让人识别出来,由于他的作品从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能体现出他那独特的创作风格,将优美旋律进行不断的净化并且再次加入深厚的情感给人以自然的享受。 一、肖邦作品能够体现出爱国精神和民族风采 肖邦的出生地是在具有风情的波兰,从小就深深受到波兰民间音乐的熏陶。在1830年11月1日时,他开始接受巴黎浪漫氛围的渲染。到11月29日华沙沦陷,他就再没投入到家乡的怀抱。他把所有思乡的感情全部转化为音乐的灵感,将爱国的情怀全部寄托到音乐作品巾,借此表达出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并且夹杂对于国家衰亡的思念之情(如《第一叙事曲》《革命练习曲》《降b小调奏鸣曲》等)。也有对家人的思念、家乡的眷恋等幻想曲目(如一些夜曲和幻想曲)。他演出的观众不在于是否位居高位,却是常常为同胞们公益演出。1837年,肖 邦根本不接受沙俄给予他的荣誉称号,他用行动和宣言呐喊出“波兰依然存在”。到了晚年时期的肖邦饱受着背井离乡的孤寂之情,并且希望在他离去的时候把自己的心带回祖国,肖邦的一生并非那么顺利,但是他对于钢琴的热爱之情却从未减少过,他是一个内心敏感的钢琴家,但是从他的作品当中我们总是能够看到充满思想性的爱国情怀和属于肖邦的民族风采。 二、肖邦作品的独树一帜 (一)肖邦钢琴作品中最为突出的特点是他的旋律独具特色 肖邦的作品不仪仪适用于弹奏,并且还能够进行优美的演唱,这与意大利歌剧影响是分不开的。他的音乐曲子张弛有力并且具有层次性与结构感,将手指让在琴键上跳舞仿佛就像钢琴自己在独唱一首优美的歌剧,赋予了钢琴会唱歌的灵性,也就是说声乐性的旋律与器乐旋律能够自由地转化,对比贝多芬的动机性结构是根本没有吻合之处的旋律。在肖邦的旋律当中,总

最新多声部音乐分析曲目

多声部音乐分析曲目

多声部音乐作品分析曲目 一段曲式 1、肖邦(波兰):前奏曲 Op.28 第六首 Chopin:Preludes Op.28 No.6 2、肖邦:前奏曲 Op.28 第二首 Chopin:Preludes Op.28 No.2 3、肖邦:前奏曲 Op.28 第一首 Chopin:Preludes Op.28 No.1 4、肖邦:前奏曲 Op.28 第三首 Chopin:Preludes Op.28 No.3 5、肖邦:前奏曲 Op.28 第四首 Chopin:Preludes Op.28 No.4 二段曲式 6、门德尔松(德国):无词歌 Op.80 第一首 Mendelssohn:Song Without Words Op.80 No.1 7、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 Op.62 No.5

Mendelssohn:Venezianisches Gondelled Op.62 No.5 8、肖邦:前奏曲 Op.28 第十三首 Chopin:Preludes Op.28 No.13 三段曲式 9、舒曼(德国):梦幻曲 Op.15 No.7 Schumann:Traumerei Op.15 No.7 10、肖邦:夜曲 Op.9 第二首 Chopin:Nocturne Op.9 No.2 11、肖邦:“革命”练习曲 Op.10 第十二首 Chopin:Etudes“Revolutionary” Op.10 No.12 12、拉赫玛尼诺夫(俄罗斯):#c小调钢琴前奏曲 Op.3 No.2 Rachmannov: Prelude in c sharp minor Op.3 No2 13、格里格(挪威):培尔.金特第一组曲第三首“阿妮特拉舞曲” Grieg:Peer Gynt Suite No.1 “Anitras Dance” 14、穆索尔斯基(俄罗斯):两个犹太人 Mussorgsky:Samuel Goldberg und Schmuyle

音乐作品分析

音乐作品分析 1. 乐段是构成独立段落的最小的结构。乐段的特征:①乐段是音乐作品中表现完整 乐思或相对完整乐思的最小结构,是建立在单一主题上的,最小的完整曲 式。②乐段的组成部分是乐句,乐句间相互用终止式划分开来,又通过终 止式的功能关系联合成有机的曲式结构。③乐段常由几个乐句组成,这些 乐句之间具有问答呼应的关系。④主调音乐风格的乐段,在陈述发展和结 束乐思时,和声的表现手法起很大作用。⑤乐段的结构规模一般不太长, 但形式完整,统一,能体现鲜明的音乐形象。⑥乐段可以作为独立乐曲的 曲式,也可以是较大型作品的一部分。 2. 单乐段划分依据原则:①依据和声——调性布局可以分为开放性乐段(乐段不结 束在原调的完全终止),收拢性乐段(乐段结束在原调的完全终止),转调 乐段(乐段结束在从属调)等;②依据主题材料及乐思发展的状况可以分 为:重复性乐段,飞重复性乐段,展开性乐段,“无终旋律”式的乐段等; ③依据乐段拥有的乐句数量可以分为:二乐句乐段,三乐句乐段,四乐句 乐段,多乐句乐段等;④依据结构的模式可以分为:方整性乐段,不方整 乐段等。 3. 乐段的补充,扩充和约缩 A .补充——乐句或乐段末尾形成终止式以后的收束性扩展称为补充。补充的典型 形式是:①延长或反复主和弦,如肖邦《g 大调前奏曲》最后8小节。主和弦的延长常常构成主音持续音,并常常出现下属系的和声或向下属系的离调和转调;②反复终止和弦,如贝多芬《第十一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9~12小节。③用正格终止结束以后再用变格终止作为补充终止,如格里格《加德》最后9小节。 B .补充——乐句或乐段在内部(即在用终止式结收束以前)进行结构的扩展,称 为扩充。扩充的方法有:①动机或乐节的反复,模进,模仿或变奏。②延长终 止和弦。③在阻碍终止或不完全终止后,重复前面的乐节或乐句,最后以完全终止结束。④用复调手法,变奏手法或调性发展的手法扩充内部结构。

50音乐学专业《曲式与作品分析》

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纲要 第一部分课程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设置说明 《曲式和作品分析》是为培养和检验应考者的曲式和音乐作品分析基本理论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曲式分析基本理论;二是音乐作品内容分析。要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各种曲式类型的特征以及判断依据,能分析具体的音乐作品的曲式特征及音乐内容特征。 二、参考书目 《曲式分析基础教程》(高为杰陈丹布编著) 第二部分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绪论 1、曲式的定义及概述。 2、有关曲式结构的一些基本术语概念。 3、曲式发展的基本结构原则。 4、音乐的陈述类型。 第二章:一段曲式 1、识记:什么是一段曲式;乐句、乐节和乐汇之间的区别;一段式的分类原则。 2、理解:一段曲式的特征;乐段内部各单位的相互关系;复乐段的结构意义。 3、重点分析曲目:格里格《我爱你》 巴托克《献给孩子们》。 4、分析要求:能在乐谱上划分乐句;作简要的和声分析;说明音乐内容。 第三章:二段曲式 1、识记:什么是二段曲式?二段式呈示段的特征;什么是再现的二段式?什么是无再现的二段式? 2、理解:二段式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之间的对比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重点分析:舒曼《初衷》 格里格《索尔维格之歌》。 4、分析要求:在乐谱上划分乐句;判断曲式形式;画出曲式结构图;分析音乐内容。

第四章:三段曲式 1、识记:什么是三段曲式?什么是引伸型中段?什么是并置型中段? 2、理解:引伸型中段和并置型中段各有哪些特点? 3、重点分析:肖邦《玛祖卡舞曲》OP33NO2 《在银色的月光下》。 4、分析要求:判断何种类型的三段曲式;画出结构图式;分析中段写法;说明音乐内容。 第五章:三部曲式 1、识记:三部曲式的基本结构图;中部的写法可分为哪两种基本类型?什么叫三声中部? 2、理解:三部曲式的基本特征;呈示型中部与展开型中部有哪些不同? 3、重点分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2.NO1第三乐章 肖邦《降E圆舞曲》OP18 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 4、分析要求:在乐谱上划分乐句、乐段;判断曲式类型;画出结构图式;分析音乐内容。 第六章:变奏曲式 1、识记:变奏曲式的定义;什么是固定低音变奏?什么是装饰变奏? 2、理解:变奏曲式依据变奏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3、重点分析:阿连斯基《固定低音》OP5.NO5 莫扎特《主题与变奏》 刘庄《钢琴变奏曲》 4、分析要求:能较准确地描述变奏曲主题及各个变奏的创作手法特征及调性布局。 第七章:回旋曲式 1、识记:什么是回旋曲式?画出其图式。 2、理解:回旋曲式插部与叠部之间的关系。 3、重点分析:洗星海《到敌人后方去》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14.NO2第三乐章。 4、分析要求:在乐谱上标出叠部和插部;画出曲式结构图。 第八章:奏鸣曲式、回旋奏鸣曲式及其他 1、识记:奏鸣曲式的定义、结构图式;回旋奏鸣曲式的定义、结构图式。 2、理解:奏鸣曲式的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各有哪些特征?回旋奏鸣曲式与奏鸣曲式、回旋曲式各有哪些不同?

浅谈中小学音乐创作教学

浅谈中小学音乐创作教学 王亚丽 (岷县闾井镇中心小学,甘肃定西 748407) [摘要]:音乐创作教学是音乐新课程改革中一个崭新的领域。在中小学音乐创作教学中应注意消除音乐创作神秘感,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逐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体验到音乐创作的快乐,最终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新课程音乐创作教学方法 引言 由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第一次把“音乐创造”作为四个内容标准之一,这样的拓展表明新课程标准对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视。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大力开展音乐创作教学,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重要手段,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社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中小学音乐创作教学实践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是中小学音乐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消除音乐创作的神秘感 古今中外,许多感人至深的音乐名做都是作曲家在艰苦的脑力劳动中创作出来的。所以人们想当然地认为作曲不是一般人可以涉足的,超出了普通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学习范围。然而,中小学生并非没有音乐创作的愿望和能力。我们没有理由认为能写作文、会自由绘画的儿童,不能创作出自己的旋律和节奏。中小学音乐教学不以培

养作曲家为教学目标,学生只要能通过创作实践获得体验,从而加深对音乐美的理解也就达到了目的。 从个体成长发育角度看,音乐创造的欲望是与生俱来的。婴儿的咿呀之声不仅仅是说话的前奏,也是歌唱和无拘无束作曲的开始。我国学者许卓娅研究发现:婴儿在3个月左右时就会开始进行嗓音游戏,2岁前后许多儿童开始进入近似歌唱的阶段,3岁的儿童能够为短小、重复的歌曲填写新的歌词,4岁的儿童已经初步意识到创作应该与别人不同,4—6岁的儿童在良好的教育影响下能独立地即兴哼唱出相对完整的新曲调…… 中小学生是具有音乐创作能力的,关键是要通过各种手段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欲望,从而破除他们对创作的神秘感、恐惧感。首先,要使学生相信自己具有创作音乐的能力,教师可以用大量的事实鼓励学生,使他们从原有的思想束缚中解脱出来。其次,在创作实践中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使他们在实践中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教师也要尽力发现学生在创作上每一个细小的闪光点,适当给予赞扬。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创作出较为流畅自然、相对比较理想的作品,好像朗读学生作文中的范文一样,在课堂上予以吟唱、分析。这样,学生必然会增强信心提高兴趣,获得成功的乐趣。 二、将创作教学带入到其他音乐教学当中 音乐作品体现着音乐创作的一般规律,以作品为载体,在欣赏教学、歌唱教学和器乐教学中,处处都可以渗透音乐创作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时,可以向学生介绍

浅谈音乐创作教学中的一些简便的实践学习方法

经历几年的教学,我在实践中对音乐课堂的创作教学进行了一些尝试。1、依靠原课文材料进行创作,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现 基于课文原材料的基础上,进行音乐创作实践。例如:让学生把学会的这首歌的内容展开,去想象,去创作。把他们对歌曲感受到的最美妙的东西完整地表现出来。所以,我请学生上台来说一说歌曲描绘的故事,他们都讲得有声有色,有的甚至还会模仿不同角色的语言声音来表现故事中的每个角色的特点,他们各显身手,都想表现自我的创作才能。 2、进行旋律片段的创作 旋律片断的创作,目的是要发展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要指导学生进行大胆想象,进行旋律片段创作的练习,,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以后,适时地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并以这些规律去指导今后的练习则大有好处。例如,为旋律选择未尾结束音的练习做多了,我们可以进行总结“一个完整的旋律其结尾往往给人以终止的感觉,造成这种终止感的因素之一,便是旋律以它所属的调式中最稳定的主音为结束音”。平时在唱歌、视唱、欣赏以及旋律片断等教学中要适时地进行总结,各种调式的主音是什么。如大调式主音是1,小调式主音是6,商调式主音是2,徵调的主音是5等等。平时也可介绍旋律发展的手法,如:重复,模进,对比。如:师生互动,接唱旋律,我们唱出或者弹出前半段(句)曲调,请同学们去接唱,如:老师唱:1 2 |3- |,学生就唱:3 2 |1- |(师)3 4 |5- |(生)5 4 |3- |等,加强他们对乐曲终止及曲式中起承转合的感性认识。 3、表演类的创作 小学生天性好动,他们往往不满足于仅用歌声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而更喜欢用动作加以补充。他们期望老师允许其边唱边动作或边欣赏音乐边动作来表现音乐。事实上,依靠身体动作有助于更好地感知音乐的节奏,因此,教师要善于创造一切有利于学生用形体动作表现音乐的机会,以此促进学生即兴创作能力的提高。即兴律动。学生在静听音乐的基础上,创编出与音乐相符合的动作进行表演。如:《小企鹅》一课,在听唱歌曲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模仿小企鹅的动作来,既进一步理解巩固了歌曲,加上动作,很好地配合了歌曲的节奏,对掌握歌曲的旋律学习也极为有利。又如《小雨沙沙》这首歌曲,宛如一幅画,绘声绘色地再现了春雨的场面。在教唱时,先准备好打击乐器,一部分学生边唱边做下雨和麦苗的动作;另一部分学生按歌曲节奏敲击沙捶进行伴奏。学生边做动作、边唱歌曲、边伴奏。这样生动地表现了歌曲的场面和意境,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歌曲中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4、听赏后即兴表演 欣赏教学中经常要进行创作活动。先让学生静静地专心聆听音乐,边听边想,然后引导学生根据音乐展开想象,通过情景、律动、舞蹈、声势(拍手、拍腿、跺脚)等自由地表演音乐的节奏、旋律或内容。如:《采茶舞曲》,学生在欣赏乐曲的基础上,让学生扮演角色,通过动作来表现采茶女的情境,再现的欢快的劳动的音乐形象。 总之,音乐课堂教学创作活动与表演融合在一起,灵活多变,随意而为,敏捷而又自然流畅,因为具备这些特点而深受学生的喜爱,并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自信心,也有利于个性的发展和思维的提高。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的音乐课堂的即兴创作,能够唤醒了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了学生封闭的记忆,开启了学生的心灵,放飞了学生的情感,使新课标下的音乐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广阔天地。

聂耳的音乐创作的风格特点和历史地位分析

聂耳的音乐创作的风格特点和历史地位分析 内容提要: 本文从聂耳的生平与音乐创作两方面入手,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几首聂耳的音乐作品。并从其创作的风格与特点出发,宏观阐述革命战争年代音乐以及音乐家的作用和历史地位。 关键词: 聂耳创作风格特点历史地位 聂耳是我国一名伟大的音乐家,在其短暂一生写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音乐。有反映旧社会工人阶级工作、生活和斗争的,如《大路歌》、《码头工人》;有反映中国人民苦难生活的作品,特别是描写广大妇女生活和思想感情的,如《铁蹄下的歌女》、《梅娘曲》、《塞外村女》、《飞花歌》;还有许多的爱国歌曲的创作,如《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 聂耳的歌曲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他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奠基人。 一、简介聂耳 聂耳,原名聂守信,字紫艺(又子义),原籍是云南玉溪,于1912年生于昆明。不幸的是他在1935年7月17日游泳时淹没于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的鹄沼海中,终年23岁。 聂耳的成长历经着封建军阀混战、“五卅运动”等事件,在这种充满矛盾冲突的社会环境下,使聂耳加深了对社会现实的认识与思考,他于1928年秋,加入了当地的共青团。在成长中,他找到了自己奋斗目标的人生观——“打倒恶社会,建立新社会”(见聂耳中学作文《我的人生观》1928年于《聂耳专辑》第一辑),而逐渐走上艺术的道路。 1931年,他进入了里黎锦晖领导的“明月歌舞剧社”,从中得到了丰富的生活经验而且开阔了艺术视野,专业技能也能有所提高,像他的小提技巧和作曲理论等。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也在不断的自我反思,认识到“不论你从哪条路跑,你对于哲学的基础不稳定,终于是难得走通的”;“新的脑子的培养不是用一个模型一套便一次铸成永不腐败的。它正如一棵嫩小的植物,随时需要合理的灌溉。……脑筋若无正确的思想培养,任它怎样发达,这发达总是畸形的发达,那么这一切的行为都没有稳定的正确立足点”(见聂耳1931年8月16日的日记,载《聂耳全集》下卷) 聂耳的爱国热情在接踵而来的“九一八”事变中得到了激发,并推动了他对提高自己的觉悟的迫切要求,在1932年时,他参加了中国左翼“剧联”的剧评小组,最终离开了与自己理想相去甚远的“明月歌舞剧社”,并放弃演奏小提琴,而要做“革命音乐”,为劳苦大众作曲。 二、浅谈聂耳的音乐创作 聂耳在1933年与田汉、任光等人组织了“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成为了左翼音乐活动的主要骨干,并且以他炽热的爱国热情和深沉的民族忧患意识创作了大量的展现中国人民生活风貌以及反映中国人民心声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在近代音乐史中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价值。 从1933年开始,聂耳就开始用音乐去表达一个阶级的心声,也真正的投入到革命音乐的创作中,先后创作了影片《母性之光》的插曲、《开矿歌》以及《卖报歌》等。他之所以被称为中国音乐史上第一个准确刻画工人阶级形象的作曲家主要是他能够用音乐完美的表现工人阶级的工作和生活。如《大路歌》(田汉词)、《开路先锋》(孙师毅词)、《码头工人》(百灵词)、《打长江》(田汉词)等。`这些歌曲深刻地揭示了我国无产阶级劳动群众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统治

歌曲分析与写作教学大纲

《歌曲分析与写作》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和声学 总学时:36 学分:2 理论学时:30 讨论学时:6 开课学院:音乐学院适用专业:音乐 大纲执笔人:张春林大纲编写时间:1995年8月 教研室主任审核:张建华教学院长审定: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本课程是音乐学院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作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单声部歌曲的构成知识和写作教法的讲授以及习作实践,培养学生具有编创歌曲和分析歌曲的能力,为学生学习有关专业理论课、技术课打下基础,以适应中等学校音乐教学工作的需要。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课堂教学以系统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辅以必要的课堂讨论、练习和问答等形式。 (2)在讲授过程中,要使理论与曲例密切结合,并尽可能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行直观教学。 (3)课外作业每周一次。内容应包括习作和歌曲分析。选题要注意词与曲在题材、体裁与结构形式等方面的多样性。由小到大、由简到繁。在一学期中不少于5首歌曲写作任务,应重视青少年歌曲的写作。 (4)作业在课外批改,课内小结。对优秀的习作,可通过举行新作品试唱会,编印成集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 3、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本课程的有关旋律的基本形态,歌曲曲调部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和写作方法,常用的结构原理(如单三部曲式)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原理与写作等。 难点:形象思维与理性思维之间的关系,在掌握了基本方法之后,如何使两者紧密的结合起来,并能付诸于实践。

三、本文 第一章旋律的基本形态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在千变万化的音乐作品中,旋律的基本形态是大体统一的,是可以循到一定规律的,从宏观上看分为曲、直两种,从微观上分析又可分为具体的五种。 【重点难点】 四个有关旋律方面的概念,以及五种不同的旋律形态。 【思考、练习题】 1、给一段具体作品的片断分析它的旋律形态。 2、给条件,自由写作。 第二章旋律与节奏、和声关系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明白没有明确音高的节奏是有的,而没有节奏的旋律是不存在的。在有了丰富的节奏思维之后,借助所学的和声知识可以帮助写作。【重点难点】 节奏的各种表现特点,尤其是“节奏型”的作用,利用和声知识写作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音乐作品分析

1.乐段是构成独立段落的最小的结构。乐段的特征:①乐段是音乐作品中表现完整 乐思或相对完整乐思的最小结构,是建立在单一主题上的,最小的完整曲 式。②乐段的组成部分是乐句,乐句间相互用终止式划分开来,又通过终 止式的功能关系联合成有机的曲式结构。③乐段常由几个乐句组成,这些 乐句之间具有问答呼应的关系。④主调音乐风格的乐段,在陈述发展和结 束乐思时,和声的表现手法起很大作用。⑤乐段的结构规模一般不太长, 但形式完整,统一,能体现鲜明的音乐形象。⑥乐段可以作为独立乐曲的 曲式,也可以是较大型作品的一部分。 2.单乐段划分依据原则:①依据和声——调性布局可以分为开放性乐段(乐段不结 束在原调的完全终止),收拢性乐段(乐段结束在原调的完全终止),转调 乐段(乐段结束在从属调)等;②依据主题材料及乐思发展的状况可以分 为:重复性乐段,飞重复性乐段,展开性乐段,“无终旋律”式的乐段等; ③依据乐段拥有的乐句数量可以分为:二乐句乐段,三乐句乐段,四乐句 乐段,多乐句乐段等;④依据结构的模式可以分为:方整性乐段,不方整 乐段等。 3.乐段的补充,扩充和约缩 A.补充——乐句或乐段末尾形成终止式以后的收束性扩展称为补充。补充的典型形式是:①延长或反复主和弦,如肖邦《g大调前奏曲》最后8小节。主和弦的延长常常构成主音持续音,并常常出现下属系的和声或向下属系的离调和转调;②反复终止和弦,如贝多芬《第十一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9~12小节。③用正格终止结束以后再用变格终止作为补充终止,如格里格《加德》最后9小节。B.补充——乐句或乐段在内部(即在用终止式结收束以前)进行结构的扩展,称为扩充。扩充的方法有:①动机或乐节的反复,模进,模仿或变奏。②延长终

浅谈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作教学-

度?上一记录O返回O F载?打印? Email ?下T记录 【标题】浅谈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作教学 【作者】孙娅红 【关键词】中小学创作教学 【指导老师】周庆 【专业】音乐学 【正文】 一、引言 早在二十世纪初,欧美一些国家已开始重视中小学音乐“创作教学”,到现在已有较大发展。在欧洲,以德国为基础,早在19世纪到20世纪初就开展过一场艺术教育运动,通过“创作教学”,培养感受艺术美的能力,以此为目的实施艺术教育,把培养人的创造性提到一定高度。此后,“创作教学”在各国开始盛行。 在美国,杜威的教育思想[1]也曾深深地影响着我国音乐“创作教学”领域,从1930年左右开始,音乐教育工作者对过去以视唱、读谱等技能训练为中心的音乐教育加以否定,提倡适应儿童个性、扩展创造性的音乐创作教学。此时,穆塞尔也反复强调,在普通学校中,音乐教育就是创造性教育,特别是在音乐创作教学内容 方面,美国教育者协会(MENC在1990年发表的〈〈未来方向和行动的研讨会决议》 中,可以看到美国音乐教育从“熔炉”方向转向“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方向”的格局。 相比之下,对音乐创作教学的重视与研究,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在我国,是从7月国家新制定的“新课程标准[2]”,才开始扭转了以往的枯燥的“灌输式”及纯“专业技能训练化”的教学理念。周庆东曾在〈〈新课标下音乐教学初探》[3]中说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新颖活泼的教学形式,在教学活动中尊重每一位学生,多鼓励学生大胆参与,适时安排一些让学 生自由参与创作活动,让每位学生在课堂这个小舞台有所发挥,有所表现”。夏宗 贵也曾在〈〈改变你的音乐课堂》[4]中说到“教师可以为学生选出一些有风格特点、节奏鲜明的曲子(如进行曲、舞曲)来欣赏让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敲击拍子,跳出优美的舞姿;还可以给学生欣赏音乐情景故事〈〈狮子、猴子、小鸟》借助小动物的情节,引导学生倾听不同的声音,表现不同的形象让学生在故事的音乐中随意的模仿狮子、猴子和小鸟等小动物的动作,学生非常有创意的用不同的头饰装饰自己, 生动形象、活泼可爱”。的确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目的,颁布实施之后,中小学音乐创作教学受到了普遍的重视;得到了很好发展;并出现了灵活多样的“音乐创作教学”的新局面。 那么,“创作教学”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呢? 缪力曾在〈〈音乐创作”教学的理论和方法——高萩保治先生讲学要点》[5]中说到: “音乐创作教学是一个特定的概念,它不同于一般音乐实践活动中的音乐创作,而是作为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领域,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音乐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从内容的角度来看:广义上它包括音乐教学中的各个领域(如:歌唱、演奏、舞蹈、欣赏等);狭义上“创作教学”指在音乐教学中适合不同年龄学生的音乐创作活动。

古典音乐及浪漫主义音乐特点、代表作家、作品

音乐鉴赏结课作业 (河北科技大学) 学院:理工学院 专业:交通运输 班级: L092 姓名:张金铜 学号:09L0205215 关于古典音乐和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特点及其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古典音乐 1.1 古典音乐特点 古典音乐是指那些从巴洛克时期(1600-1750)开始一直到20世纪早期,在欧洲文化传统背景下创作的音乐,它有别于通俗音乐和民族音乐, 具有永恒的意义。 大约从1600年开始,也就是所谓的巴洛克时期(巴洛克Baroque是从建筑学、绘画史借用来的专业术语,源自于葡萄牙语,词义是很不规则的珍珠;在意大利语中又指冲动、夸张、任性、幻想等义),欧洲作曲家开始创作早期音乐,这也就是古典音乐的开端。事实上,很多西方古典音乐最早都是来自于为宗教仪式和庆典而写的音乐。 这一时期音乐的整体风格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音乐从教堂步入宫廷,并逐步走向社会,走向民众。2、音乐创作不再以巴罗克时期的复调手法为主,采用主调音乐形式,加强了旋律和声的对应。3、确立曲式分段式结构原则,旋律不在采用巴罗克时期延绵不断地、扩充的音型,呈现出优美、简单、均衡的特征。4、主题动机式发展,以主题间的对比巴罗克时期第一主题的模块发展。5、“通奏低音”被明确的乐器记谱取代,是作曲家对乐器音色的体验更明晰。6、追求客观的美,拓宽了音乐的表现范围和表现力。7、音乐的重心移到新型的器乐体裁——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四重奏上。以上这些变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1.2 古典音乐作家代表及代表作品: 莫扎特(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出身于宫廷乐师家庭,从小就显露出很高的音乐才能,被誉为“神童”。他的创作领域非常广阔,包容了当时各种体裁形式。有歌剧,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弦乐四重奏等。小夜曲是莫扎特最喜爱的形式之一。在其13首小夜曲里,以《G 大调弦乐小夜曲》最受欢迎。 柏辽兹(1803~1869)法国作曲家。他对作曲技术理论——乐队配器有独到的研究,著有《配器法》一书,至今仍为专业配器创作指南。其代表作品有:《幻想交响曲》,《罗马狂欢节序曲》,《浮士德的惩罚》等。 海顿(1732~1809)奥地利作曲家。他把交响乐固定为四个乐章形式,并在乐队形式上形成一套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为近现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海顿的音乐充满了乐观,开朗的气质,其中较为人们熟悉的有《惊愕交响曲》,《告别交响曲》等。 巴赫(1685~1750)德国作曲家,古典主义前叶巴罗克时期音乐家。创作了大量的管风琴曲,钢琴曲,管弦乐曲等音乐作品。其作品体裁广泛多样,对欧洲各国的音乐,尤其是复调音乐

《歌曲分析与创作》教案教学案例设计教学研究教育专区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歌曲分析与创作》教案 一、教学目标 《歌曲分析与创作》是高师音乐专业学生重要的必修课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单声部歌曲的构成与技法,广泛了解中外优秀歌曲的风格特点、体裁特点及创作特点,开阔学生音乐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歌曲作品和创作歌曲的能力。 歌曲艺术作为一种结构短小、形式简便、易于普及的艺术,而深受人们喜爱,在社会音乐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歌曲分析与创作》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重要的必修课之一。歌曲写作能力的提高,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丰富的音乐语言,而丰富多彩的生活阅历与实际的感情体验,更是歌曲创作的根本。 歌曲写作理论知识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大量分析优秀歌曲实例的基础之上。《歌曲分析与创作》旨在通过对中外优秀歌曲实例的分析,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从中学习创作经验,提高实际运用技巧的能力。尽而达到开阔学生艺术视野,丰富学生音乐修养,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趣,掌握歌曲创作的基本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谱写单二部及单三部结构的歌曲的教学目的。 二、教学要求 《歌曲分析与写作》的教学必须建立在以下音乐基础之上:具有熟练的读谱、记谱能力;较深入的基础乐理水平;一定的文学分析理解能力、较强的音乐语言组织能力和较高水平的音乐综合修养。 学生必须认真领会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认真完成课下作业。 三、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设及歌词的基本内涵、构成旋律的各种要素、主题及其发展的基本手法、歌曲的主要结构形式、歌曲的高潮、歌曲的从属部分、歌曲常见的体裁、歌曲的演唱形式、人声的分类及音域、歌曲写作实践的相关思考、歌曲写作技能技巧的基本训练等。 本课中歌词与旋律的关系、歌曲主题的构思与创作、歌曲主题的发展技巧、歌曲曲式结构的设计、歌曲高潮的布局与形成以及歌曲前奏的设计与创作是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为保证本课教学计划高质量地完成,本课将采取以下教学原则与方法:

莫扎特音乐创作的背景分析(一)

莫扎特音乐创作的背景分析(一) 内容摘要:文章先在18世纪欧洲的时代背景中寻找莫扎特音乐古典风格的源头;再以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思想文化为背景剖析莫扎特音乐的本质和灵魂;最后从疾病、死亡、自由人的“烦”着手,分析莫扎特音乐创作的生理和心理背景。 关键词:古希腊罗马文明古典风格启蒙运动慢乐章 奥地利音乐家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WolfgangAmadeusMozart,1756—1791),三岁弹琴,四岁识谱,五岁开始作曲,小小年纪就名满京都,轰动全欧。这个百年难得一遇的天才,“满脑子是音乐”,被誉为“音乐的上帝”。上帝创造了万物,莫扎特则以纯正的心态,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在他短暂的生命中,以其旺盛的创作精力,向世人奉献了大量充满灵性的音乐作品,这在人类文明史上是空前的。 音乐艺术绝不是原野上一朵独自开放、孤芳自赏的野玫瑰。为了更深地理解、把握莫扎特的音乐,我们有必要揭示莫扎特音乐创作的种种背景。 一、时代背景 莫扎特生活在18世纪的欧洲,正是非洲奴隶贸易最猖獗的时期。因为美洲的土著印第安人数量有限,且由于杀戮已濒于被灭绝的地步,所以那里的甘蔗、烟草、棉花、咖啡和香料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迫切需要大量的、廉价的奴隶劳动,为的是向欧洲提供更多的原料。所以奴隶贸易的规模直接影响到欧洲国家的兴衰。欧洲几乎所有在海上从事贸易活动的国家(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普鲁士、丹麦、瑞典)都在非洲大陆参加了奴隶的贩运这项“贩卖人类血肉”的罪恶勾当。其残忍性,不亚于20世纪的奥斯威辛集中营。 18世纪中叶欧洲国家之间的七年战争(1756—1763年)爆发那年,莫扎特刚好出生。开战的原因是普奥争雄与英法争霸。童年莫扎特巡回演出开始于1762年,正是欧洲战争此起彼伏的混乱时期。 18世纪的欧洲,古希腊、罗马文明的面纱再度被揭开,特别是在被埋没多年的庞贝及赫库兰姆两座古城的重新发现和挖掘,掀起一股埋没和遗失已久的古典思潮,形成了一股新古典主义浪潮,这股新浪潮深刻地影响着艺术创作的风格。莫扎特正好生逢“开明专制”的盛世,开明的君主约瑟夫二世(1741—1790),于1765年继任“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皇帝推崇伏尔泰等启蒙学者的学说,推行改革,在奥地利历史上开始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商品生产。生活在政治上一个比较宽松、比较自由的时期,莫扎特才得以创作了大量古典风格的音乐,激发了18世纪欧洲对古典风格的热烈崇拜。 莫扎特音乐艺术的根,正如近代欧洲文明的根一样,必须到古希腊、罗马去寻找。莫扎特音乐艺术的古典风格源自新古典主义浪潮的影响,犹如古希腊、罗马的建筑艺术风格一样,不仅崇高、庄严、静穆,且华贵、典雅。莫扎特在乐曲中营造出一种心旷神怡的优美氛围,靠直觉来表述自己内心对阳光、月光和星光下的世界人生的种种印象,具有对称美和稳定的和谐美。 二、思想文化背景 18世纪的欧洲,同时也是启蒙运动时期。启蒙运动,是一种将思想与信仰根植于对古希腊、罗马文明研究的运动;启蒙运动思想家伏尔泰及其支持者们相信理性及对知识的追求,将带领人性进入真正快乐的源头。在这种启蒙运动精神的推动下(在这个运动中,对任何问题都鼓励质疑和提出问题),欧洲开始尝试完成全球地图。 在莫扎特的年代,短暂且卓越的探险热潮,正是18世纪启蒙运动下的产物。詹姆斯·库克船长沿东澳大利亚征服南太平洋的探险航行,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以来最大一次扩展了欧洲的地理知识体系,奠定了填补航海图上最后一大块土地的基础。而一个18世纪的浪子——贾科莫·卡萨诺瓦轻浮、放荡的一生恰恰是与18世纪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对立的最佳写照。他从18岁起(1743年),一直到1784年退休,都在欧洲骗吃骗喝,专门喜欢与国王、贵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