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芡技术

勾芡技术
勾芡技术

第四节勾芡技术

勾芡——指在菜肴烹制接近成熟将要出锅前,向锅内加入水淀粉,使菜肴汤汁浓稠,具有一定粘稠度的技术。

一、菜肴芡汁的种类和特点

行业中一般按芡汁浓稠的差异,将菜肴芡汁分为包芡、糊芡、流芡、米汤芡四种。

1、包芡:指菜肴汤汁较少,芡汁基本上黏附于原料表面,适用于炒、爆类菜肴。

2、糊芡:指汤汁较多的菜肴、勾芡后呈糊状的一种厚芡,适用于汤汁宽而浓稠的菜肴,多用于熘菜。

3、流芡:又称流漓芡,是一种薄芡。类似于糊芡,但浓稠度小一些,流芡因其在盘中可以流动而得名。适用于烧、烩、扒类菜肴。

4、米汤芡:浓稠度比流芡小,多用于汤汁较多的烩菜、羹汤菜,要求芡汁如米汤,稀而透明。

二、粉汁的调制与勾芡的操作方法

(一)淀粉汁的调制

1、水分芡:用淀粉和水调匀的淀粉汁。除爆、炒菜以外,几乎全部都用水分芡。

2、兑汁芡:在勾芡之前用淀粉、鲜汤(或清汤)及有关调料勾兑在一起的淀粉汁,常用于旺火速成的爆、炒菜肴。

(二)菜肴勾芡的方法

1、菜肴成熟后,直接淋入水分芡或兑汁芡,与原料翻拌均匀,再出锅,芡汁可一次淋入或分次淋入。

2、在锅中调好芡汁(俗称“卧汁芡”),然后将成熟的原料入锅翻拌均匀,再出锅,或将芡汁用手勺浇淋在已装盘的原料表面。

三、勾芡技术的操作关键

1、淀粉的品种选择:不同的淀粉其糊化温度、膨润性及糊化后的黏度、透明性都有一定差异。因此,勾芡操作必须事先对淀粉的种类、性能做到心中有数。

2、准确把握芡汁入锅的时机:勾芡必须在菜肴即将成熟、口味和色泽已基本确定、锅中汤汁及温度相适应的时候进行,否则很难达到成菜的要求。

3、精确掌握芡汁的用量:一般是勾芡时淀粉的用量与原料数量、含水量成正比,与火候的大小及淀粉的黏度、吸水性成反比。

4、勾芡前后充分搅拌:由于淀粉不溶于冷水,淀粉多数沉淀在底层,形成不了悬浮液;某些调料不溶与水也沉在碗底,因此,勾芡前要充分搅匀。如表

不同的肉也有区别

四、自来芡的形成与运用

很多原料质地脆嫩口味清淡,烹制出的菜肴可以不勾芡,如炒豌豆苗,鸡汁干丝;还有一些红烧菜、酱汁菜、蜜汁菜等,这类菜肴往往采用大火收稠卤汁,使之粘稠似胶,行业中称谓“自来芡”

自来芡的菜肴一般选用富含胶原蛋白的原料,以水为主要导热体,通过小火长时间加热,胶原蛋白变成明胶,溶于卤汁中。明胶、油、糖三者相互作用,形成自来芡,并黏于原料四周。

(一)自来芡与粉质芡的比较

1、粉质芡菜肴有时会因淀粉的的黏腻味而影响菜肴本身的滋味,且技术性强,不易掌握。

2、粉质芡菜肴冷却后,色泽会变暗,卤汁常会吐水,如果淀粉质量较差,吐水更快。

3、勾芡的菜肴,温度下降,芡汁会变硬(淀粉老化),且重热效果差;自来芡晾后形成富有弹性的“冻”口感好,且重热效果也好。

(二)自来芡的形成原理

1、胶原蛋白水解生成粘稠似芡的明胶,这是自来芡中主要的增稠剂。胶原蛋白存在于动物性原料中,特别是在结缔组织中含量较高。胶原蛋白不溶于水,其分子结构独特,由三股a-螺旋结构构成,因此需要长时间加热才能将胶原蛋白的结构软化和分解。胶原蛋白分解后不断吸水膨润,,最终水解成溶于汤汁的明胶,使汤汁黏度增大,随加热时间的延长,明胶越来越多。

当温度下降时,明胶凝固成富有弹性的凝胶,凝胶的网状结构使得网眼中的水分子被牢固地保护在其中,所以自来芡汁不会吐水。

2、油脂的乳化作用使汤汁的浓度增加

自来芡一般用油较多,然而成菜时并不见多少油,此种现象是由于油脂的的乳化作用,使得它与汤汁融合在一起形成稳定的乳浊

液。

乳化作用需要乳化剂。实验表明烹调用油及原料中所含的蛋白质和磷脂是一种天然的乳化剂,在热力的作用下油脂会被分解成微小的油滴分散于汤中,再经乳化,形成粘稠的乳浊液。油脂本身具有一定的黏度,在加热过程中油脂的黏度户增高,乳化后进入汤汁后,使汤汁的黏度相应增加。

油脂的乳化与明胶和糖有关。明胶吸水膨胀后,其网状结构使油水的结合变的更长久。烹制所加的糖与油脂中的脂肪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蔗糖脂肪酸酯,酯化产物中有亲水性物质,也有亲油性物质,具备乳化剂的性能,因此它和明胶、磷脂一起充当油脂的乳化剂,加快了卤汁的浓度。

3、糖的黏度使卤汁进一步增稠

自来芡用糖较多,蔗糖有黏性,溶于水后,随着水分的蒸发,浓度变高,汤汁的黏度增强。

蔗糖可提高原料中蛋白质的热凝固温度,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解胶作用,可使蛋白质加速膨润,水解成明胶。

部分糖受热发生焦糖化反应,生成大量的焦糖及挥发性的醛、酮等,这些物质给菜肴带来浓郁的香气和悦人的色泽。

综上所述,胶原蛋白、油脂、糖是构成自来芡的主要物质基础,三者相辅相成、协同作用导致自来芡的形成。

(三)自来芡的烹调应用

1、合理选择原料、调料

(1)应选择含胶原蛋白较多的原料

(2)油脂的选择以富含磷脂为宜:油脂一般都含有磷脂,只是含量不同,粗豆油1.1%~3.2%,菜籽油0.1%,猪油0.05%。

(3)选用蔗糖和冰糖调味,原料胶原蛋白不足时,重用糖也能产生自来芡。

2、正确投放调料

3、旺火收汁时要不停地晃勺

五、淋油技术处理

根据菜肴色、香、味的需要,在菜肴勾芡后,要淋入适量的熟性油脂,俗称“明油”或“明油亮芡”。其目的是调色味、增光泽。

(一)淋油的的作用

1、亮芡作用:油脂为什么能亮芡,是因为油脂对光线具有较强的折射作用和反射作用。勾芡时淋入明油,一部分和芡汁溶在一起,增加了芡汁的透明度,减少了芡汁对光线的吸收,大部分明油附着在芡汁的表面,形成一层油膜。这些油脂分子可以把照射在菜肴上的光线大部分折射、反射出去,给人光亮的感觉。

2、润滑作用

3、增香作用

4、增色作用

5、保温作用

6、营养作用

(二)淋入的油脂种类

猪油、鸡油、葱油、色拉油、芝麻油、花椒油、辣椒油、材料油(以花椒、八角、葱、姜、蒜为调料)浸炸成的油。

(三)淋油的注意事项

1、要结合菜肴的特点选用

2、要掌握好淋油的使用范围和用量

思考题:

1、挂糊、上浆和勾芡技术利用淀粉的原理一样吗?为什么?

2、了解西式快餐的炸鸡腿、炸鸡翅的拍粉方法?说明与中餐烹调中的挂糊、拍粉的区别。

3、上浆技术能否进行标准化处理?怎样进行?

4、粉质芡采用外加的淀粉作为增稠剂,而自来芡则是以明胶作为增稠剂,比较这两种芡汁的优劣。

5、在实践中,上将、滑油、勾芡和淋油是连贯的操作过程,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怎样减少菜肴中油脂的含量?

调味秘籍大全

调味秘籍大全 调味秘籍大全 一、蒜蓉辣酱 做法:新鲜的朝天椒,配几只红尖椒(爱吃辣的人可以全用朝天椒),500克番茄,一块姜,两头大蒜。以上各样分别放搅拌机搅成糊状。炒锅放水一小碗,用中火煮,各种糊下锅中,熬酱(蒜蓉留一半最后放)边熬边加盐、糖(少许),米醋小半瓶。切记要不停地用勺搅拌以防粘锅,由稀转稠就可以关火了,然后下点味精,再把剩下的蒜蓉倒进去,凉后装瓶。 二、剁鲜辣椒 做法:鲜朝天椒100克,大葱1条,盐、白酒少许。朝天椒切碎,千万不要辣到手,最好戴着胶皮手套切;一边切,一边往瓶子里放,同时加盐,并用一双干净的筷子压实,最好洒点白酒。封好,一般3天左右就可以吃了。 三、甜辣面酱 做法:郫县豆瓣100克,四季宝幼滑花生酱100克,甜面酱200克,蚝油1勺,胡椒粉、冰糖少许,姜末、蒜末、葱末,30克干红辣椒剁碎,植物油,香醋。把豆瓣剁成茸,与花生酱、甜面酱、蚝油一起装入盆中,搅拌均匀成混合料。烧热锅,倒油,油要多,油热,先下姜末、蒜末、

葱末、辣椒末炒香,再将混合料倒入锅中,然后用小火,用锅铲慢慢推匀即可。做酱时,不能搅拌或翻炒,而是慢慢地推匀。等锅中冒出均匀小泡,香气四溢时,放入胡椒粉、冰糖拌匀即可。酱红亮、味醇厚,自然冷却后,装入瓶罐中,注意密封。 四、牛肉辣酱 做法:牛肉500克(肉末),鲜红辣椒500克(铰碎),干黄酱两盒,味精100克,白糖150克,油300克,熟芝麻100克,盐适量。锅内倒油烧热,下牛肉炒片刻,然后将以上调料倒入,翻炒均匀后,再炖一会就可以了。 五、花生辣酱 做法:干辣椒25克,熟花生150克,花椒40粒,食油适量,咸盐2勺,味精少许。将辣椒和花椒烘干,捣成碎末;熟花生褪皮,然后,将花生仁捣碎;将捣碎的3种原料加入咸盐、味精搅拌均匀;炒锅上火,色拉油烧制七分热,拌好的原料倒入锅中,用筷子翻炒,这时会有呛鼻的辣味窜出,然后加入半碗清水(如掌握不好油温的话,在倒入辣椒的同时,就添加清水)。盖上锅盖,大火焖,逼出水分,熬至粘稠状。起锅,晾冷,将做好的花生辣酱装入一个玻璃瓶中,随吃随取。 六、麻辣豆酱

勾芡技术

勾芡技术 勾芡——指在菜肴烹制接近成熟将要出锅前,向锅内加入水淀粉,使菜肴汤汁浓稠,具有一定粘稠度的技术。 一、菜肴芡汁的种类和特点 行业中一般按芡汁浓稠的差异,将菜肴芡汁分为包芡、糊芡、流芡、米汤芡四种。 1、包芡:指菜肴汤汁较少,芡汁基本上黏附于原料表面,适用于炒、爆类菜肴。 2、糊芡:指汤汁较多的菜肴、勾芡后呈糊状的一种厚芡,适用于汤汁宽而浓稠的菜肴,多用于熘菜。 3、流芡:又称流漓芡,是一种薄芡。类似于糊芡,但浓稠度小一些,流芡因其在盘中可以流动而得名。适用于烧、烩、扒类菜肴。 4、米汤芡:浓稠度比流芡小,多用于汤汁较多的烩菜、羹汤菜,要求芡汁如米汤,稀而透明。 二、粉汁的调制与勾芡的操作方法 (一)淀粉汁的调制 1、水分芡:用淀粉和水调匀的淀粉汁。除爆、炒菜以外,几乎全部都用水分芡。 2、兑汁芡:在勾芡之前用淀粉、鲜汤(或清汤)及有关调料勾兑在一起的淀粉汁,常用于旺火速成的爆、炒菜肴。 (二)菜肴勾芡的方法 1、菜肴成熟后,直接淋入水分芡或兑汁芡,与原料翻拌均匀,再出锅,芡汁可一次淋入或分次淋入。 2、在锅中调好芡汁(俗称“卧汁芡”),然后将成熟的原料入锅翻拌均匀,再出锅,或将芡汁用手勺浇淋在已装盘的原料表面。 三、勾芡技术的操作关键 1、淀粉的品种选择:不同的淀粉其糊化温度、膨润性及糊化后的黏度、透明性都有一定差异。因此,勾芡操作必须事先对淀粉的种类、性能做到心中有数。 2、准确把握芡汁入锅的时机:勾芡必须在菜肴即将成熟、口味和色泽已基本确定、锅中汤汁及温度相适应的时候进行,否则很难达到成菜的要求。 3、精确掌握芡汁的用量:一般是勾芡时淀粉的用量与原料数量、含水量成正比,与火候的大小及淀粉的黏度、吸水性成反比。 4、勾芡前后充分搅拌:由于淀粉不溶于冷水,淀粉多数沉淀在底层,形成 四、自来芡的形成与运用 很多原料质地脆嫩口味清淡,烹制出的菜肴可以不勾芡,如炒豌豆苗,鸡汁干丝;还有一些红烧菜、酱汁菜、蜜汁菜等,这类菜肴往往采用大火收稠卤汁,

各种口味酱汁的调制方法(超全,共37种)

30 配方】(配制 30 份菜) 八角 10 克,桂皮 5 克,丁香 2 克,草果 2 克,甘草 2 克, 各种口味酱汁的调制方法(超全,共 37 种) 1、麻辣味汁 【配方】(配制 20 份菜) 红油海椒 30 克(或红油 100 克),花椒粉 20 克,红酱油 克(如老抽需加水稀释) ,精盐 30 克,味精 20 克(碾粉) 白糖 30 克,料酒 50 克,姜末 20 克,小麻油等味料加开水 750 克(或鲜汤)调制而成。 配制说明】 本配方味重,口感麻辣、咸鲜、略带回甜,属四川口味。 可调制成味汁浇淋凉菜,也可将以上调料直接拌制肚丝、卤 红油味汁 配方】(配制 20 份菜) 红油 100 克,酱油 50 克,味精 20 克,白糖 30 克,料酒 克,蒜泥 50 克,精盐约 20克,姜末 20 克,五香粉 15 克等 味料加开水 750 克(或鲜汤)调制而成。 配制说明】 本配方属四川口味,以咸鲜香辣味为主,红油味较重,略 带回甜。可调制成味汁浇淋凉菜,也可直接拌入卤牛肉片, 肉等。 此味型红油、 花椒粉(或花椒油) 要重。 2、 75 夫妻肺片等凉菜中。 3、五香味汁

香叶2克,沙仁2克,山奈2克,小茴3 克,精盐约20克, 料酒50 克,酱油50 克,白糖10 克,味精10 克,姜末20 克,小麻油100 克等。 制法】 将以上香料加清水或鲜汤1200 克,小火烧开5 分钟后加入 味料并倒入容器中,用小麻油封汁焖泡15 分钟后即可使用。 配制说明】 本配方以五香咸鲜味为主,可直接淋入切好的凉碟中,也可将香料渣去掉,将汁直接拌入卤菜,另外可适量加入红油。 般适宜拌肉类卤制品。4、棒棒味汁 配方】(配制15 份菜) 芝麻酱50克,生抽100 克,白醋50克,精盐20克,红油30 克,葱花5克,味精15 克,小麻油20克,花椒油10克,白糖10 克。 制法】 将以上调料入碗碟调匀即成,如口味过重可适当兑入清水,调匀后淋入凉菜中或拌入肚丝、鸡丝中即成。 配制说明】 棒棒味近似怪味,特点是芝麻酱味略浓,可拌鸡丝、肚丝、白肉等,口感香辣酸甜。5、蒜泥味汁 配方】(配制30 份菜)

做菜秘诀

非常实用的做菜的秘诀! 转帖 1.“炖”的方法和窍门 炖有两种方法: 一、不隔水的炖:不隔水炖法是将原料在开水内烫去血污和腥膻气味,再放人陶制的器皿内,加葱、姜、酒等调味品和水(加水量一般可掌握比原料的稍多一些,如一斤原料可加一斤半到二斤水),加盖,直接放在火上烹制。烹制时,先用旺火煮沸,撇去泡沫,再移微火上炖至酥烂。炖煮的时间,可根据原料的性质而定,一般约二、三小时左右。 二、隔水炖法:隔水炖法是将原料在沸水内烫去腥污后,放入瓷制、陶制的钵内,加葱、姜、酒等调味品与汤汁,用纸封口,将钵放人水锅内(锅内的水需低于钵口,以滚沸水不浸人为度),盖紧锅盖,不使漏气。以旺火烧。使锅内的永不断滚沸,大约三小时左右即可炖好。这种炖法可使原料的鲜香味不易散失,制成的菜肴香鲜味足,汤汁清澄。也有的把装好的原料的密封钵放在沸滚的蒸笼上蒸炖的,其效果与不隔水炖基本相同,但因蒸炖的温度校高,必须掌握好蒸的时间。蒸的时间不足,会使原料不熟和少香鲜味道;蒸的时间过长,也会使原料过于熟烂和散失香鲜滋味。 2.炒菜保持鲜绿的心得 蔬菜在烹制时往往变成黄色,怎样让它保持鲜绿色呢? 1) 盖锅要适时,如果一开始把锅盖得严严的,就会褪色发黄,据说这是因为蔬菜的叶绿素中含有镁,这种物质在做菜时会被蔬菜的另一种物质——有机酸(内含氢离子)替代出来,生成一种黄绿色的物质。如果先炒或煮一下,让这种物质受热先发挥出来,再盖好锅盖,就不会使叶绿素受酸的作用而变黄了。 2)若为了美观,可在烹调时稍加些小苏打或碱面,能使蔬菜的颜色更加鲜艳透明,切不影响菜的营养价值。 3."炒"的学问:生炒、熟炒、软炒、干炒的方法及要点 “炒”是最广泛使用的一种烹调方法。适用于炒的原料,多系经刀工处理的小型丁、丝、条、球等。炒用小油锅,油量多少视原料而定。操作时,切记一定要先将锅烧热,再下油。一般用旺火热油,但火力的大小和油温的高低要根据原料而定。操作时,依次下料,用手勺和铲翻拌,动作要敏捷,关键的原则是断生即好。它的特点是脆、嫩、滑。具体方法可分生炒、熟炒、软炒、干炒等四种。 (一)生炒。也叫做火边炒,以不挂糊的原料为主。先将主料放入沸油锅中,炒至五、六成熟,再放人配料,配料易熟的可迟放,不易熟的与主料一齐放入,然后加入调味,迅速颠翻几下,断生即好。这种炒法,汤汁很少,原料鲜嫩。如果原料的块形较大,可在烹制时兑人少量汤汁,翻炒几下,使原料炒透,即行出锅。 要点:放汤汁时,需在原料的本身水分炒干后再放,才能入味。 (二)熟炒。熟炒一般先将大块的原料加工成半熟或全熟(煮、烧、蒸或炸熟等),然后改刀戌片、块等,放

四大抗衰老秘诀

四大抗衰老秘诀 抗衰老秘诀一、茶多酚帮助肌肤抗衰老 茶多酚是一种对于肌肤非常有效的抗氧化剂,能够促进肌肤的新陈代谢,帮助维持肌 肤的洁净,减少肌肤毒素和有害物质的沉积,对于维持肌肤的健康非常有帮助。像绿茶、 红茶以及我们平时所喝的茶饮当中,都含有丰富的茶多酚,茶多酚具有帮助肌肤抗氧化的 效果,能够增强肌肤的免疫力,使肌肤更加有弹性,阻止黑色素沉积,常喝绿茶、红茶等,可以让肌肤保持光滑白皙,尤其是对抗电脑辐射以及强烈的紫外线辐射,减少色斑的出现,对帮助肌肤抵抗衰老非常有帮助。 抗衰老秘诀二、补充维生素C对抗肌肤衰老 除了具有非常好的抗氧化作用的茶多酚之外,维生素C也是肌肤抗衰老必不可少的元 素之一。维生素C能够帮助肌肤维持白皙嫩滑,美眉们可以选择口服维生素C片,也可以 常吃富含维生素C的果蔬,例如西红柿、胡萝卜、苹果、橘子、柠檬等等,常吃富含维生 素C的果蔬,可以帮助肌肤清除自由基,为肌肤形成一层保护膜,帮助肌肤增强自我修复 和对抗衰老的能力。 抗衰老秘诀三、补充维生素E对抗肌肤衰老 抗衰老秘诀四、胶原蛋白对抗肌肤衰老 我们的肌肤能够有弹性的、水润的维持它的活力,就要有充足的胶原蛋白的支撑,胶 原蛋白是维持肌肤有弹性和白皙的非常好的物质,美眉们可以通过涂抹胶原蛋白霜或者是 常吃猪蹄、猪脚、猪皮等来补充胶原蛋白,对抗肌肤的衰老。因此,美眉们想要留住青春,就要补充足量的胶原蛋白。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抗衰老的食谱: 一甜椒炒丝瓜 材料:丝瓜400克,甜椒100克。 调料:姜丝,盐,白糖,水淀粉,胡椒粉,香油,植物油各适量。 做法:1、炒锅置火上,倒油烧热,放入甜椒翻炒至五成熟,捞出待用。 2、锅热后放入丝瓜翻炒,放入其他材料翻炒均匀后调入调味料,用水淀粉勾芡,淋 上香油即可。 二白菜心拌海蜇

做菜如何勾芡

做菜如何勾芡 勾芡,就是在菜肴接近成熟时,将调制好的淀粉汁淋入锅内,使汤汁稠浓,是增加汤汁对原料附着力的一种技术。做菜时,可别小看勾芡这个简单技术,勾过芡的菜不仅营养物质得到了很好的保存,芡汁还能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呢。那么做菜如何勾芡呢?小编给你支招。 做菜如何勾芡 方法技巧如下: 大到饭店餐馆,小到普通家庭,做菜时都少不了勾芡。大部分芡汁由淀粉和水搅拌而成,淀粉在高温下糊化,具有一定的黏性,不仅使菜品中的营养素得以保存,而且还起到了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可你知道吗,不同的烹饪方法,勾芡的厚薄也有差异。 芡汁一般分为厚芡和薄芡两种,厚芡按其性质不同又分为包芡和糊芡。在做滑炒和油爆的菜肴时,最好勾包芡。因为包芡的粉汁最浓稠,能将肉类全部包裹起来,代表菜有鱼香肉丝、炒腰花等。 至于糊芡,其粉汁略稀,用于烩菜、焦熘菜,如宫保鸡丁、糖醋里脊、炒鳝糊等。糊芡使菜肴的汤汁成为薄糊状,能达到汤菜融合、口味浓厚而柔滑的要求。 而薄芡则比厚芡稀薄得多,按其性质也可分为两类,即流芡和米汤芡。流芡光洁明亮,我们常见的鱼类菜肴,很多就是以流芡的形式浇汁的。这既能增加菜品的色泽,又可将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最大限度地锁在菜品之中。而米汤芡则多用于做汤。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无论勾芡厚薄,都要注意五点。一是一定要等菜品熟时再勾芡;二是油多时不能勾芡;三是调好味道和色泽后再勾芡;四是汤汁没过菜品或几乎无汤汁时不要勾芡;五是芡汁浓度要适中,太浓会使菜品变干,太稀则冲淡菜的味道。 做菜勾芡其他情况: 方法/步骤 一般的菜肴,其汤比菜味浓,而且汤中还有许多无机盐、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勾芡会使汤汁裹在原料上,减少食物中营养素的损失。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勾过芡的菜适合有胃病的人吃。因为淀粉是由多个葡萄糖分子缩合而成的多糖聚合物,它可与胃酸作用,形成胶状液,附在胃壁上,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或减少胃酸对胃壁的直接刺激,保护胃黏膜。 一般来说,勾芡要注意三个方面: 一是要掌握好时间,应在菜肴九成熟时进行。过早会使芡汁发焦;过迟则易使菜受热时间长,失去脆嫩的口味。 二是勾芡的菜肴用油不能太多,否则芡汁不易黏在原料上。 三是菜肴汤汁要适当,汤汁过多或过少,会造成芡汁过稀或过稠,影响菜的质量。 勾芡用的淀粉,主要有绿豆淀粉、马铃薯淀粉、麦类淀粉等,这些淀粉对人体健康是绝对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 另外,有些菜是不需勾芡的,如口味清爽的菜(如炒豆芽),含胶

勾芡的技法和种类

勾芡 勾芡是根据烹调的需要,在菜肴接近成熟或已经成熟时,把淀粉与清水调匀成浆(部分需加调味料),然后浇在锅里的菜肴或汤汁中,让粉浆加热糊化后,附着在原料上,从而使菜肴表面光洁润滑,或是让汤汁浓稠 一.勾芡的作用 保证菜肴入味和滑嫩的质感,勾芡后糊化的淀粉有黏性,可使原料,汤汁,调味品等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以便入味,淀粉在原料表面形成的糊化层,能较好的保持原料自身的水分,从而使菜肴变得更加滑嫩 二.突出主料,为菜肴增添色彩 芡汁能够填补原料表面因受热脱水或冷却收缩而造成的毛糙和凹陷,增加菜肴的立体感,使成菜显得更加爽洁醒目 三.保持菜肴的温度 勾芡后的原料被汁液包裹以后,热量不宜流失,因此能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 四.减少营养流失 原料在加热烹调时,一部分营养物质会分解溶于汁液里,而勾芡后,浓稠的汁液往往恩那个附着在于菜肴的表面,从而使溶于汤汁的营养物质得到充分的利用 芡汁的种类 按调味料的投放方式可分为兑汁芡和水粉芡 兑汁芡:又叫碗上芡,对汁芡,都是把淀粉,清水或鲜汤及相关的调味料一起勾兑与碗中,等到菜肴接近成熟时,再倒入锅中颠勺,一般多用于炒,爆,溜等旺火速成的烹调方法,其特点在于:加热时间短,操作速度快,易保持成品的嫩度,但成品不宜入味,这种勾芡的方式适用与不带骨,细小,形薄的原料,菜品如宫保鸡丁,溜肝片等 水粉芡:又叫锅上芡,湿粉芡等,那是直接把淀粉与清水调成无味的芡汁加入到汤汁锅里勾芡,适用于加热时间比较长的烧,烩,焖,扒等烹调方法,成品较兑芡汁更容易入味,按芡汁的浓度可分为厚芡和薄芡。厚芡的卤汁比较浓稠,而按芡汁对菜肴的附着情况又可分为包心芡和糊芡。 包心芡:又叫厚芡或抱汁芡,油抱芡,芡汁当中的淀粉含量比较多,加热成熟后,可使菜肴的汤汁变得浓稠,从而将原材料均匀的包裹起来,包心芡要求做到盘里不留汁,既有芡不见芡疏,多用于炒,爆,油泡等菜肴 糊芡:芡汁比包心芡略稀,芡汁大部分都以包裹在原料表面,这种芡使菜肴口感浓厚而润滑,一般用于烧,焖的菜肴 流芡:又叫杨柳芡,二流芡,泻脚芡,奶油芡等,芡汁一部分是包裹在原料上的,另一部分则流泻在盘中,类似与糊芡,但浓稠度还要稀一些,常用于烩,扒,滑,溜等菜肴 汤羹芡:又叫米汤芡,玻璃芡,清二流芡,芡汁所含淀粉浓度较低,勾芡以后成薄糊状的芡夜,常用烩菜 红芡:多是加了茄汁,果汁,红汤,火腿汁,耗油,糖,醋等调味料调配而成 黄芡:多用芡汤,生抽,咖喱,食用黄色素等调配而成 白芡:多用奶汤,蟹汁,味精,盐,芡粉等调配而成,适用于色泽洁白淡雅的菜肴 黑芡:多是加淡汤,豉汁,耗油,老抽以及其他调味料调制而成 清芡:多是上汤味精,盐,芡粉等调配而成,适用于勾兑原色菜肴 绿芡:多用蔬菜汁和味精,盐,芡粉等调配而成,适用于色泽青翠的菜肴 勾芡的方法 1.烹入法:在菜肴接近成熟时,把对汁芡倒入锅中并快速翻拌,从而使芡汁均匀的裹住原材料,或者是把对汁芡烹入热锅先制成芡汁,然后再倒入经过初熟处理的原材料翻拌均匀,此

家庭主妇做菜秘籍

“炖”的方法和窍门 炖有两种方法: 一、不隔水的炖:不隔水炖法是将原料在开水内烫去血污和腥膻气味,再放人陶制的器皿内,加葱、姜、酒等调味品和水(加水量一般可掌握比原料的稍多一些,如一斤原料可加一斤半到二斤水),加盖,直接放在火上烹制。烹制时,先用旺火煮沸,撇去泡沫,再移微火上炖至酥烂。炖煮的时间,可根据原料的性质而定,一般约二、三小时左右。 二、隔水炖法:隔水炖法是将原料在沸水内烫去腥污后,放入瓷制、陶制的钵内,加葱、姜、酒等调味品与汤汁,用纸封口,将钵放人水锅内(锅内的水需低于钵口,以滚沸水不浸人为度),盖紧锅盖,不使漏气。以旺火烧。使锅内的永不断滚沸,大约三小时左右即可炖好。这种炖法可使原料的鲜香味不易散失,制成的菜肴香鲜味足,汤汁清澄。也有的把装好的原料的密封钵放在沸滚的蒸笼上蒸炖的,其效果与不隔水炖基本相同,但因蒸炖的温度校高,必须掌握好蒸的时间。蒸的时间不足,会使原料不熟和少香鲜味道;蒸的时间过长,也会使原料过于熟烂和散失香鲜滋味。 2.炒菜保持鲜绿的心得 蔬菜在烹制时往往变成黄SHAIER,怎样让它保持鲜绿色呢? 1)盖锅要适时,如果一开始把锅盖得严严的,就会褪色发黄,据说这是因为蔬菜的叶绿素中含有镁,这种物质在做菜时会被蔬菜的另一种物质——有机酸(内含氢离子)替代出来,生成一种黄绿色的物质。如果先炒或煮一下,让这种物质受热先发挥出来,再盖好锅盖,就不会使叶绿素受酸的作用而变黄了。 2)若为了美观,可在烹调时稍加些小苏打或碱面,能使蔬菜的颜色更加鲜艳透明,切不影响菜的营养价值。 3."炒"的学问:生炒、熟炒、软炒、干炒的方法及要点 “炒”是最广泛使用的一种烹调方法。适用于炒的原料,多系经刀工处理的小型丁、丝、条、球等。炒用小油锅,油量多少视原料而定。操作时,切记一定要先将锅烧热,再下油。一般用旺火热油,但火力的大小和油温的高低要根据原料而定。操作时,依次下料,用手勺和铲翻拌,动作要敏捷,关键的原则是断生即好。它的特点是脆、嫩、滑。具体方法可分生炒、熟炒、软炒、干炒等四种。 (一)生炒。也叫做火边炒,以不挂糊的原料为主。先将主料放入沸油锅中,炒至五、六成熟,再放人配料,配料易熟的可迟放,不易熟的与主料一齐放入,然后加入调味,迅速颠翻几下,断生即好。这种炒法,汤汁很少,原料鲜嫩。如果原料的块形较大,可在烹制时兑人少量汤汁,翻炒几下,使原料炒透,即行出锅。 要点:放汤汁时,需在原料的本身水分炒干后再放,才能入味。 (二)熟炒。熟炒一般先将大块的原料加工成半熟或全熟(煮、烧、蒸或炸熟等),然后改刀戌片、块等,放入沸油锅内略炒,再依次加入辅料、调味品和少许汤汁,翻炒几下即成。熟炒菜的特点是略带卤汁、酥脆人味。 要点:熟炒的原料大都不挂糊,起锅时一般用湿团粉勾成薄荧,也有用豆瓣酱、甜面酱等调料烹制而不再勾荧的。 (三)软炒(又称滑炒)。先将主料出骨,经调味品拌脆,再用蛋清团粉上浆,放入五、六戍热的温油锅中,边炒边使油温增加,炒到油约九成热时出锅,再炒配料,待配料快熟时,投入主料同炒几下,加些卤汁,勾薄荧起锅。软炒菜肴非常嫩滑,但应注意在主料下锅后,必须使主料散开,以防止主料挂糊粘连成块。 要点:主料要边炒边使油温增加,炒到油约九成热时出锅,单独再另炒配料,待配料快熟时,投入主料同炒……

三十六种凉菜调味汁配方

三十六种凉菜调味汁配方 1、麻辣味汁 【配方】(配制20份菜) 红油海椒30克(或红油100克),花椒粉20克,红酱油30克(如老抽需加水稀释),精盐30克,味精20克(碾粉),白糖30克,料酒50克,姜末20克,小麻油等味料加开水750克(或鲜汤)调制而成。【配制说明】 本配方味重,口感麻辣、咸鲜、略带回甜,属四川口味。可调制成味汁浇淋凉菜,也可将以上调料直接拌制肚丝、卤牛肉等。此味型红油、花椒粉(或花椒油)要重。 2、红油味汁 【配方】(配制20份菜) 红油100克,酱油50克,味精20克,白糖30克,料酒75克,蒜泥50克,精盐约20克,姜末20克,五香粉15克等味料加开水750克(或鲜汤)调制而成。 【配制说明】 本配方属四川口味,以咸鲜香辣味为主,红油味较重,略带回甜。可调制成味汁浇淋凉菜,也可直接拌入卤牛肉片,夫妻肺片等凉菜中。

3、五香味汁 【配方】(配制30份菜) 八角10克,桂皮5克,丁香2克,草果2克,甘草2克,香叶2克,沙仁2克,山奈2克,小茴3克,精盐约20克,料酒50克,酱油50克,白糖10克,味精10克,姜末20克,小麻油100克等。 【制法】 将以上香料加清水或鲜汤1200克,小火烧开5分钟后加入味料并倒入容器中,用小麻油封汁焖泡15分钟后即可使用。 【配制说明】 本配方以五香咸鲜味为主,可直接淋入切好的凉碟中,也可将香料渣去掉,将汁直接拌入卤菜,另外可适量加入红油。一般适宜拌肉类卤制品。 4、棒棒味汁 【配方】(配制15份菜) 芝麻酱50克,生抽100克,白醋50克,精盐20克,红油30克,葱花5克,味精15克,小麻油20克,花椒油10克,白糖10克。 【制法】 将以上调料入碗碟调匀即成,如口味过重可适当兑入清水,调匀后淋入凉菜中或拌入肚丝、鸡丝中即成。

大厨们的37种调味秘籍

大厨们的37种调味秘籍【精美圖文】不看可惜哦

1、麻辣味汁 【配方】(配制20份菜) 红油海椒30克(或红油100克),花椒粉20克,红酱油30克(如老抽需加水稀释),精盐30克,味精20克(碾粉),白糖30克,料酒50克,姜末20克,小麻油等味料加开水750克(或鲜汤)调制而成。 【配制说明】 本配方味重,口感麻辣、咸鲜、略带回甜,属四川口味。可调制成味汁浇淋凉菜,也可将以上调料直接拌制肚丝、卤牛肉等。此味型红油、花椒粉(或花椒油)要重。 2、红油味汁 【配方】(配制20份菜) 红油100克,酱油50克,味精20克,白糖30克,料酒75克,蒜泥50克,精盐约2 0克,姜末20克,五香粉15克等味料加开水750克(或鲜汤)调制而成。 【配制说明】 本配方属四川口味,以咸鲜香辣味为主,红油味较重,略带回甜。可调制成味汁浇淋凉菜,也可直接拌入卤牛肉片,夫妻肺片等凉菜中。

3、五香味汁 【配方】(配制30份菜) 八角10克,桂皮5克,丁香2克,草果2克,甘草2克,香叶2克,沙仁2克,山奈2克,小茴3克,精盐约20克,料酒50克,酱油50克,白糖10克,味精10克,姜末2 0克,小麻油100克等。 【制法】 将以上香料加清水或鲜汤1200克,小火烧开5分钟后加入味料并倒入容器中,用小麻油封汁焖泡15分钟后即可使用。

【配制说明】 本配方以五香咸鲜味为主,可直接淋入切好的凉碟中,也可将香料渣去掉,将汁直接拌入卤菜,另外可适量加入红油。一般适宜拌肉类卤制品。 4、棒棒味汁 【配方】(配制15份菜) 芝麻酱50克,生抽100克,白醋50克,精盐20克,红油30克,葱花5克,味精1 5克,小麻油20克,花椒油10克,白糖10克。 【制法】 将以上调料入碗碟调匀即成,如口味过重可适当兑入清水,调匀后淋入凉菜中或拌入肚丝、鸡丝中即成。 【配制说明】 棒棒味近似怪味,特点是芝麻酱味略浓,可拌鸡丝、肚丝、白肉等,口感香辣酸甜。

厨师勾芡秘诀大全

厨师勾芡秘诀大全 勾芡是中餐烹调中保证菜肴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芡的使用及其重要,勾芡的操作时间只是那麽一瞬间,但是技术要求却很高包含的内容却很广。下面说说勾芡的相关知识。勾芡的作用勾芡是否适当,对菜肴的质量影响很大,因此勾芡是烹调的基本功之一。勾芡多用于熘、滑、炒等烹调技法。这些烹调法的共同点是旺火速成,用这种方法烹调的菜肴,基本上不带汤。但由于烹调时加入某些调料和原料本身出水,使菜看中汤汁增多,通过勾芡,使汁液浓稠并附于原料表面,从而达到菜肴光泽、滑润、柔嫩和鲜美的风味。(1)增加菜肴汤汁的粘性和浓度。在烹调菜肴时,加入一些汤水或液体调品(如酱油、香醋、料酒等调味料),同时原料在受热后也有一些水分溢出,成为菜肴的汤汁。而这些汤汁因过于稀薄,不能附着在原料上,影响'入味'。勾芡以后,汤汁增加了粘性和浓度,使汤菜融和,鲜美入味。(2)保持了菜肴香脆、滑嫩的状态。这种作用在溜菜中最为明显,如溜菜的特点是外香脆、内软嫩,如果调味汁不经勾芡,就会直接渗透到原料表面,使已经炸得香脆的原料回软,破坏了外香脆、内软嫩的效果。调味汁经过勾芡以后,由于淀粉糊化变为浓稠,裹在原料表面上的芡汁就不易渗进,保持了菜肴的风味特点。(3)使汤菜融和,主料突出。对一些炖、

烩、扒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汤汁较多,原料本身的鲜味和各种调味料的滋味都要溶解在汤汁中,汤汁特别鲜美。使原料与汤汁不能融合一起,只有勾芡后,由于淀粉糊化的作用,增加汤汁的浓度,使汤、菜融在一起,不但增加了菜的滋味,还产生了柔润滑嫩的特殊风味。又由于勾芡以后汤汁变浓,浮力增大,主料上浮、突出,改变了见汤不见菜的现象。(4)使菜肴形状美观,色泽鲜明由于淀粉受热变粘后,产生了一种特有光泽,能把菜肴的颜色和调味品的颜色更加鲜明地反映出来。(5)能对菜肴起到保温的作用由于芡汁加热后有粘性,裹住了原料的外表,减少了菜肴内部热量的散发,能较长时间保持菜肴的热量。勾芡虽然是改善菜肴的口味、色泽、形态的重要手段,但绝不是说,每一个菜肴非勾芡不可,应根据菜肴的特点、要求来决定勾芡的时机和是否需要勾芡,有些特殊菜肴待勾芡后再下主料。例如'酸辣汤'、'翡翠虾仁羹'。蛋液、虾仁待勾芡后下锅,以缩短加热时间,突出主料,增加菜肴的滑嫩。 勾芡的类型勾芡一般用两种类型。一种是淀粉汁加调味品,俗称“对汁”,多用于火力旺,速度快的熘、爆等方法烹调的菜肴。一种是单纯的淀粉汁,又叫“湿淀粉”,多用于一般的炒菜。浇汁也是勾芡的一种,又称为薄芡、琉璃芡,多用于煨、烧、扒及汤菜。根据烹调方法及菜肴特色,大体上有以下几种芡汁用法:1.包芡一般用于爆炒方法烹调的菜

胡辣汤汤不泄的秘诀

胡辣汤汤不泄的秘诀 胡辣汤听听这个名字就觉得很美味,顿时嘴里唾液在分泌,经常可以在街边能看到好多小摊卖胡辣汤,一碗胡辣汤也不贵,还算便宜,但是时常会担心它的安全卫生问题。其实在家里也可以做胡辣汤,一碗香喷喷的胡辣汤会让你非常有食欲,心情倍好。做胡辣汤的时候不要频繁的搅拌,不然会导致泄汤。 胡辣汤是河南小吃系列中的一绝。它源于清代中叶,大兴于民国初年,之后花样不断翻新。至今你若行走在洛阳大街小巷口,随处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小小一碗胡辣汤,缘何会历久不衰呢?它以大众化的品位和低廉的价格,始终成为人们早餐时的首选。先将红薯粉条和切碎的肥猪肉放入铁锅里炖,同时加入花生仁、芋头、山药、金针、木耳、干姜、桂仔、面筋泡等。待八成熟后勾入适量精粉,注意搅拌。然后兑入配好的调料及花椒、胡椒、茴香、精盐和酱油,略加食糖少许,一锅色香味俱佳的胡辣汤就做成了。 胡辣汤无冬夏之分,四季皆宜,其味美可口,深得人们的青睐。但实际上,现在的胡辣汤一般扯着周口西华县逍遥镇的大旗。而关于胡辣汤的做法,其实和熬制一盆大杂烩差不了多少,里面有牛肉、花生仁、黄花菜、木耳、面筋泡等,熬到一定程度后调粉芡注入。最关键的调料是胡椒,这是其辣之缘由。做成的汤呈暗红色,极能激起北方人的食欲。虽然胡辣汤店大多看上去又小又不卫生,但这并不证明就没有“败絮其外,金玉其中”的例子。

如果喝胡辣汤喝得多了,那就可以以老江湖的口气分析道:“嘿嘿,门面看上去越是破的店,汤就做得越好。”店大欺客,这个道理谁都晓得,汤做得好,这就是金字招牌。不管店面看上去有多脏,只要一碗色香味俱全的胡辣汤端上来,什么都别说了,开喝吧你就。 不过,喝胡辣汤也有很多秘诀 其一,是否加醋。加的话不仅辣,而且酸。 其二,喝肉的还是喝素的。肉的当然好喝,只是要价高出5毛钱。 其三,是先吃里面的杂物(面筋、牛肉丁、海带丝)再喝汤,还是连汤带杂物一口闷。前者是吃,后者是喝。 其四,也是判断是否是个喝胡辣汤的老手的标准———当看到别人将胡辣汤和豆腐脑儿放在一起时,千万不要做出目瞪口呆的表情,它有一个专业名词:两掺。如果你没有喝过两掺,那肯定不是地道的河南人。 胡辣汤的做法:胡辣汤是怎样做成的呢?胡辣汤的做法极其繁杂。不仅有做为汤引的陈年药料(有胡椒、、山奈、丁香、肉桂、草果、西茴、豆蔻等,混合碾碎,经过箩筛),还要加入新配置的草药。凌晨二三点钟便起来,分工制做粉条,鲜肉丁,面筋。一切准备妥当。便上大锅熬汤。先把陈年汤引倒至锅中,按配置草药,调味品的数量加水。先用中火慢炖。等至1小时---2小时左右。把火升旺后,再把先制好的鲜肉丁,面筋,粉条放入锅中慢炖。整个过程大约三---四个小时。 主配料:一锅高汤(鸡汤或者排骨汤),二两面粉加水朝一个

上浆、挂糊和勾芡

第一节上浆、挂糊、勾芡的用料及其作用 上浆、挂糊、勾芡的用料,由于性质不同,在烹调加工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对于正确掌握上浆、挂糊、勾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上浆用料及其作用 上浆用料是指用于上浆的佐助原料及调料,主要有精盐、淀粉(干淀粉、湿淀粉)、鸡蛋(全蛋液、鸡蛋清、鸡蛋黄)、油脂、小打、嫩肉粉、水等。 1.精盐 精盐是主、配料上浆时的关键物质,适量加入精盐可使主、配料表面形成一层浓度较高的电解质溶液,将肌肉组织破损处(刀工处理所致)暴露的盐溶性蛋白质(主要是肌球蛋白)抽提出来,在主、配料周围形成一种黏性较大的蛋白质溶胶,同时可提高蛋白质的水化作用能力,以利于上浆。上浆的质量与精盐的用量有关:用量过少,对盐溶性蛋白质的溶解能力不够,对蛋白质水化作用能力的提高不大,表现为“没劲”。用量过多,则会在完整的肌细胞周围产生较高的渗透压,致使主、配料大量脱水。同时还会降低蛋白质的持水性,使主、配料组织紧缩、质地老硬(易使菜肴成品质感变得老韧)。所以只有精盐用量适当,才能获得满意的上浆效果。 2.淀粉 淀粉在水中受热后会发生糊化,形成一种均匀而较稳定的糊状溶液。上浆后主、配料及周围的水分不是很多,加热时淀粉糊化则可在

烹饪原料周围形成一层糊化淀粉的凝胶层,防止或减少烹饪原料中的水分及营养成分流失。上浆后的主、配料一般采用中温油烹制,因为浆液中含水量很大,所以淀粉在浆液中一般不易发生美拉德反应和焦糖化反应。但淀粉却能较充分地糊化,使浆液具有较好的黏性,并紧紧地裹在主、配料表面上,进而达到上浆的要求。 3.鸡蛋 鸡蛋用于上浆时,主要是鸡蛋清在起作用。鸡蛋清富含可溶性蛋白质,是一种蛋白质溶胶。受热时,鸡蛋清易产生热变性并凝固,使其由溶胶变为凝胶,这有助于在上浆主、配料周围形成一层更完整、更牢固的保护层,阻止主、配料中的水分散失,并使其保持良好的嫩度。鸡蛋的另一个作用是改变上浆后主、配料的色泽,使其呈白色或黄色。 4.水 水有助于在主、配料周围形成浆液,分散可溶性物质和不溶性淀粉,使它们均匀黏附于主、配料表层。能够增加主、配料的含水量,提高肉质嫩度;浸润到淀粉颗粒中,有助于其糊化。水也能调节浆液的浓度,浆液过浓,滑油时主、配料容易粘连,不易滑散,而且导致主、配料外熟里生,造成夹生现象。如果浆液过稀,又会使主、配料脱浆,达不到上浆的目的。既影响菜的质感,又影响菜的感观效果。 5.小打、嫩肉粉(也称松肉粉) 小打溶解于水呈碱性,可改变上浆原料的pH值,使其偏离主、配料中蛋白质的等电点,提高蛋白质的吸水性和持水性,从而大大提

厨师必须知道的烹饪小技巧与烹饪基础知识

厨师必须知道的烹饪小技巧与烹饪基础知识 很多厨师向我们反映。说他们制作出来的一些菜肴这里 那里出了问题。依我看。问题不是出在你这里。而是因为你缺乏经验所致。对于一个厨师来说、经验就是他的最宝贵的财产。任何东西都换不来经验。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些烹饪中的经验之谈。都是非常实用。并且是一些厨师们日积月累而累积的经验。下面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这些厨艺中最宝贵的经验 1.“炖”的方法和窍门 炖有两种方法: 一、不隔水的炖:不隔水炖法是将原料在开水内烫去血污和腥膻气味,再放人陶制的器皿内,加葱、姜、酒等调味品和水(加水量一般可掌握比原料的稍多一些,如一斤原料可加一斤半到二斤水),加盖,直接放在火上烹制。烹制时,先用旺火煮沸,撇去泡沫,再移微火上炖至酥烂。炖煮的时间,可根据原料的性质而定,一般约二、三小时左右。 二、隔水炖法:隔水炖法是将原料在沸水内烫去腥污后,放入瓷制、陶制的钵内,加葱、姜、酒等调味品与汤汁,用纸封口,将钵放人水锅内(锅内的水需低于钵口,以滚沸水不浸人为度),盖紧锅盖,不使漏气。以旺火烧。使锅内的永不断滚沸,大约三

小时左右即可炖好。这种炖法可使原料的鲜香味不易散失,制成的菜肴香鲜味足,汤汁清澄。也有的把装好的原料的密封钵放在沸滚的蒸笼上蒸炖的,其效果与不隔水炖基本相同,但因蒸炖的温度校高,必须掌握好蒸的时间。蒸的时间不足,会使原料不熟和少香鲜味道;蒸的时间过长,也会使原料过于熟烂和散失香鲜滋味。 2.炒菜保持鲜绿的心得 蔬菜在烹制时往往变成黄色,怎样让它保持鲜绿色呢? 1) 盖锅要适时,如果一开始把锅盖得严严的,就会褪色发黄,据说这是因为蔬菜的叶绿素中含有镁,这种物质在做菜时会被蔬菜的另一种物质——有机酸(内含氢离子)替代出来,生成一种黄绿色的物质。如果先炒或煮一下,让这种物质受热先发挥出来,再盖好锅盖,就不会使叶绿素受酸的作用而变黄了。 2)若为了美观,可在烹调时稍加些小苏打或碱面,能使蔬菜的颜色更加鲜艳透明,切不影响菜的营养价值。 3."炒"的学问:生炒、熟炒、软炒、干炒的方法及要点 “炒”是最广泛使用的一种烹调方法。适用于炒的原料,多系经刀工处理的小型丁、丝、条、球等。炒用小油锅,油量多少视原料而定。操作时,切记一定要先将锅烧热,再下油。一般用

牛肉处理及烹调秘诀

牛肉处理及烹调秘诀 一、烹饪牛肉器皿的选择秘诀 1、烹饪牛肉时不需很多不同的器皿,但是有了主要的器具和知道甚么时候应用这些器具可节省很多的时间及劳力并煮出美味的牛肉。 2、选择厚度适中的锅子不但可以使热度均匀的散发并防止把肉烧焦。 3、铜及铝制的器皿散发温度极快最适合用来煎和炒;不锈钢比较不易传导热也传热不均;铁制锅具比较慢热但可保持热温较久,很适合用来煎、炖及焖。 4、不沾锅的锅面比较容易清洗并可用比较少的油来烹饪;铝及铁制的器具会影响到有含酸性的食物的味道及颜色。 二、调味卤汁及调味料的要点 1、调味卤汁是用来浸泡并调味食物且有使肉质变的较嫩的用途。这类调味卤汁须添加有酸性成分的材料如柠檬汁、优烙、酒、醋或是新鲜木瓜、姜、菠萝及无花果。 2、浸泡牛肉时一定在冰箱内浸泡。较嫩的牛肉切块只需15分钟至两小时让肉入味,比较硬的牛肉部位则须最少6个小时。 3、牛肉浸泡超过24小时会使牛肉表面变软松。 4、如果调味卤汁要用来当浇汁或为备置的沾料,放进牛肉前应先把一份卤汁保留放置开来。如调味卤汁有与生的肉接触过,一定要把卤汁沸腾煮过才能做为沾酱。从不要留下或从用调味卤汁。 5、浸泡牛肉于食物安全的塑料袋或不会产生食物变质的器皿内。偶尔翻动牛肉让卤汁可均匀浸透。一至二磅的牛肉大约需?至?杯的调味卤汁。 三、牛肉烹调技巧 教你烹调牛肉---要顺纹切条,横纹切片;将牛肉用酱油腌过,用淀粉或蛋清拌匀;如果有时间,可在拌肉时加些油,腌1~2小时,这样,油将渗入肉中,当入油锅炒时,肉中的油会因膨胀将肉的粗纤维破坏,这样肉就鲜嫩了;炒牛肉时油要多、要热、火要大,牛肉炒七分熟即可,不要炒太久,以免太老。详细阅读>>> 1、烹调可口美味牛肉的主要秘诀在于为不同部位的牛肉选择适当的烹饪方式。肉质较嫩的牛肉,适用烧、烤、煎、炒为合适,如菲力沙朗小牛排等。肉质较坚韧的牛肉部位则适用炖、蒸、煮,如牛腩、牛腱、条肉等。 2、过高的温度或大火会把牛肉的外表煮的太熟或烧焦而中间还没有熟。较嫩的切肉应用中火烹煮,小火则适合肉质坚韧的牛肉。

勾芡技术

勾芡也叫“着腻”、“着芡”,就是在菜肴将近成熟时,把调好的芡汁浇或泼在菜肴中,这是烹调菜肴时的一道重要工序。通过勾芡能使菜肴外观色泽光洁,滋味醇厚,质地润滑脆嫩。 1、作用 菜肴在烹调加热的过程中,可溢出水分和营养成分,融合了调味品而成为滋味鲜美的汤汁,通过勾芡,就可使这些汤汁依附在菜肴原料上,将原料和汤汁融合在一起,使之成为汤汁浓稠、汤菜融合的佳肴。当然,在不同的烹调方法中,芡还能发挥不同的作用。 勾芡后使汤汁更稠厚,能突出菜肴的主料。 芡汁包裹在原料的表面,使汤汁不至于渗透进原料之中,还能保持原料外香脆、内鲜嫩的特点。 芡的主要原料——淀粉中含有谷胱甘肽,又起到保护维生素C的作用,所以勾芡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维生素的损失。 芡汁粘裹在原料表面,使菜肴颜色光润不致干瘪。 由于芡汁的包裹,能减慢菜肴表面的热量散发,起到保温的作用。 2、原料 芡汁的主要原料就是淀粉、水和调味料。淀粉的种类较多,各自的性质也有较大差异。

淀粉在烹调中通常叫做生粉。 绿豆粉:颜色洁白,勾芡后微显青绿色,有光泽,黏性足,并有一定的吸水性。以此芡汁作原料,可使菜肴汤汁均匀,是极好的芡汁原料。 土豆粉:在烹调中最常用到,其吸水性、粘性和色泽与绿豆粉相似,而质地和光泽比绿豆粉还要好,也是一种很好的芡汁原料。 玉米(淀)粉:颜色淡黄,有光泽,粘性足,吸水性也很强。 番薯粉(地瓜粉):色泽暗红透黑,粘性足,但无光泽,质量较差。 此外还有菱角淀粉、藕粉等,但应用较少。 3、种类 按颜色分,可分为红、黄、青、白、清、黑六种。不同颜色的芡汁,应用于不同颜色的菜肴,使其色彩和谐悦目,引人食欲。 A.红芡 按其红色的差别,又可分为大红芡、浅红芡、嫣红芡和紫红芡等。 大红芡:在芡汁中加入茄汁、果汁,适用于“果汁猪扒”等菜肴,红芡则可用于烹调“圆蹄扒鸭”等菜式。 浅红芡:以火腿汁为主,加入芡汤及蚝油、酱油等调

家常待客菜谱

1.青椒皮蛋 原料/调料:皮蛋4只,青椒150克,酱油2茶匙,香油适量。 制作流程: ①将皮蛋剥去灰壳,在冷开水中洗净。将青椒(选用老嫩适宜的皮蛋及小青椒)用一根竹签穿上,在火上烧熟,用干净的沙布抹净,去蒂去籽,用刀剁细备用。 ②将每个皮蛋对剖两瓣,每瓣改成4小瓣,摆入碟中,放上剁细的青椒,将味精、香油、酱油调匀,淋在皮蛋上即可。 2.凉拌菠菜 原料:菠菜、琥珀花生 做法:菠菜2斤,洗净后,切段。用炉子上沸水焯一下,待用。 作料: 食盐,味精少许,蒜粉,香油,一起搅拌均匀。最后可以放点琥珀花生仁。可以上桌啦,省时省事,营养丰富,爽口,是夏天的可口凉菜, 提示:菠菜一定要洗干净,喜欢芥末的可放芥末油。 3.干煸四季豆

用料: 四季豆1斤、绞肉1两、虾米1大匙、冬菜2两,葱末3大匙、姜末1茶匙、蒜末1茶匙,酒1茶匙、麻油1茶匙、糖1/4茶匙、味精1/8茶匙、盐1/4茶匙、醋1/4茶匙。 制作方法: 1.四季豆摘洗净,沥干水分。虾米用水泡软,切末。冬菜洗净,亦剁末。 2.锅中烧热3杯油,用大火炸四季豆,炸至外皮微皱即捞出。 3.倒出炸油,留油1大匙,放入虾米、冬菜、蒜末、姜末及绞肉,炒干。 4.加入四季豆与其他调味料,待炒拌入味后,起锅置入盘中。 注意: 在干煸时,火候要小心掌握,不要将四季豆烧焦了! 特点: 干煸是川菜中相当普遍的一种作法,主要是将菜材用油慢慢煸干而衍生出一种特别的滑嫩腴香,清新爽口 4.肉末茄子 【材料】 茄子500克,肉馅50克,大蒜2瓣,姜2片,葱、红辣椒各1根 调味料

A料:豆瓣酱1大匙 B料:盐、糖各半小匙,酱油1小匙 C料:香油小半匙 【作法】 1.材料除肉馅外全部洗净;茄子去头、尾,切3厘米长段;姜、大蒜去皮并切末;葱切花;红辣椒切薄片。 2.锅中倒入1杯油烧热,放入茄子炸软,捞出。 3.锅中留1大匙油烧热,放入A料和姜、大蒜、葱炒香,加入肉馅炒熟,再加入B料和茄子炒匀,盛起前加入红辣椒片、淋上C料即可端出。 【小秘诀】 茄子本身清淡无味,极易吸收酱汁和辛香料味道,烹调前可先略炸一下,以免颜色变黄 5.老干妈回锅肉 原料:五花肉1块500克,青蒜一小把(阿苏没买到,用蒜薹代替了),老干妈豆豉香辣酱2大勺,糖2茶勺,酱油1汤勺,盐适量。 做法:1、先把肉放在放了葱、姜、花椒的开水里焯一下,焯成8成熟即可捞出 2、将蒜薹切成小断。 3、煮好的肉晾凉后片成5mm的片(肉片大小不限.但太小了不能卷起来,即不能太厚也不要太薄,厚了不好吃,薄了容易炒焦) 4、在锅里加少量油,将葱姜末放入略微爆香,然后将肉片放入锅中小火煸炒,将肥肉中的油煸出去,煸炒至稍有金黄色、肥肉稍焦即可。 5、然后加入蒜薹炒熟,最好炒软一点 6、加入老干妈香辣豆豉酱、糖,酱油和适量盐,翻炒均匀即可出锅。 小贴士:炒回锅肉最好用青蒜,阿苏没买到采用蒜薹代替的,虽然味道也很好,但是比青蒜的还是略逊一筹。如果用青蒜,就最后再放免得炒软了。 6.盐煎肉

火锅餐饮火锅秘诀资料

夏天不与火锅说再见 吃火锅是冬天补充热量的适时吃法。 但是重庆火锅,一年到头不歇火,即使是三伏天,老餐们也挥汗如雨地围锅大嚼,怎么回事? 首先,麻辣火锅具有祛风散湿的功效。在夏天,痛痛快快出身汗,既排了毒,又可瘦身和美容。风靡日本的辣椒减肥法不是没有道理!辣椒里丰富的维生素C更是女士们分解黑色素防止黑色素沉淀的大功臣。如果在味蝶里加一点醋,不仅别具风味,更可大大降低上火的几率。 其次推出夏天的时令锅底,如泡萝卜老鸭汤、红番汤及虫草鸭、芦荟乳鸽、白果土鸡,四季皆宜的天麻乌鸡、归芪鸡汤、杜仲排骨以及适合于春夏之交的笋子鸡等。 不过,我的经验是在专业火锅店里,还是点吃麻辣锅或鸳鸯锅好,因为好的麻辣锅都会有秘制中药,吃了不上火。或者汤底中加点凉性的冬瓜,豆腐都很好。 建议送果盘的火锅店改送每人一个新奇士橙或大块西瓜,西瓜本是“天然白虎汤”,火锅边正用得上,餐后一个新奇士橙能解决餐后口渴的问题,令你两颊生津。 当然,最让你开心也是最让你难忘的就是大快朵颐后的舒畅。 美味香辣兔火锅 不说废话,直接说做法. 1.材料准备:活仔兔一只,辣椒50克(去籽去蒂)),花椒50克,大蒜15克,郫县豆瓣30克,色拉油1500克,泡红椒80克,泡姜10克(改成小块),芹菜20克,香菜10克,香料(草果,丁香,三奈,八角,小茴香,砂仁)适量,紫草少许(用水泡好),嫩肉粉,鸡蛋2个(取蛋清).其他--鸡精,味精等就不用介绍了 2.仔兔去头去皮,除去内脏,改成块,码上嫩肉粉和蛋清 3.色拉油下锅,烧至7成热,下入辣椒,豆瓣,大蒜,泡椒,泡姜翻炒,直到炒酥,炒出辣香味为止.(中火) 4.下入香料,花椒,紫草水继续翻炒.(注意不要过火) 5.加入骨头汤(白开水也可),和鸡精,味精,盐 6.另烧一口锅,把码好的兔肉用油拉一道(30秒钟左右),放到刚做好的汤里 7.在锅里放上芹菜和香菜 8.走锅底咯.........(哇......流口水了)-_-!!! [原创]火锅汤卤配方2 火锅底料: 原料组配: 主辅料: 郫县豆瓣4500克干辣椒节2500克干花椒500克 调助料: 姜片1000克大蒜400克八角300克三奈50克桂皮150克 丁香10克草果50克灵草30克排草10克香叶30克 小茴20克豆豉100克冰糖500克料酒10克米酒500克熟菜油2000克牛化油4000克猪化油2000克 制作方法: ①取500克干辣椒节入开水锅中煮约2分钟,捞出、沥净水,剁成茸即成糍粑辣椒,将剩余的干辣椒节与花椒炒香,豆豉用料酒稀释,冰糖敲碎、八角、桂皮掰成小块,草果去籽,灵草、排草切碎、白豆蔻拍破,用清水将所有香料浸泡,沥净水待用,牛化油切成小块。 ②炒锅置小火上,放入800克熟菜油,待油温升至3-4成热时下白豆蔻,小火酥脆待用。 ③取一大铁锅置中火上,放进熟菜油、猪化油、牛化油烧至三至四成热时,放入姜片、大蒜炒香。放入豆瓣酱、糍粑辣椒,待豆瓣水气炒干、辣椒微微发白、色红油亮时下草果、八角桂皮、丁香、三奈,小火炒至豆瓣酥香时下冰糖,豆豉、小茴、香叶、灵草、排草,待香气四溢时下米酒,待米酒水份完全蒸发后,端离火口,用铰肉机粉碎,放入干辣椒节、花椒、白豆蔻搅匀,入盛器中加盖焐12小时即成火锅底料。 备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