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性药物拆分技术研究进展—

手性药物拆分技术研究进展—
手性药物拆分技术研究进展—

药物分析实验论文手性药物拆分技术研究进展

专业制药工程

班级制药工程101班

姓名苏阳

学号 3100822018

二零一三年七月

目录

手性药物拆分技术研究进展 (1)

摘要 (1)

1. 结晶法 (2)

2. 组合拆分 (5)

3. 复合拆分技术 (5)

4. 色谱拆分技术 (6)

5. 手性液-液萃取拆分法 (9)

6. 膜分离法 (9)

7. 酶法拆分技术 (10)

8. 总结与期望 (10)

手性药物拆分技术研究进展

苏阳

(西安理工大学应用化学系,西安 710048)

【摘要】手性药物在当今世界的药物市场上发展十分迅猛,其根本原因即为当下很多手性药物都具有非常高的药理活性,在对抗一些恶性疾病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由于手性物质的不同对映体对生物体的生理活性有差异,这种差异不但遏制了手性药物的发展,更让人们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基于此,手性药物的合成、分离又变得火热起来。本文目的即在于综述前人对手性药物的分离方法,如色谱法、结晶法等,总结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关注当今世界前沿的拆分新技术,以求让手性药物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关键词:手性药物;拆分分离;外消旋体;

Advances in the chiral drug resolutions

SU Yang

(Faculty of Applied Chemistry,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n 710048

China)

Abstract There is a fast development of chiral drugs in the modern medicine market throughout the world, for the essencial reason that so many chiral drugs have a high performance in treating diseases, which other ingredients can’t replace. Whereas the chiral substances, which is called raceme, contain two different enantiomorphs that have distinctive effect on our body. Based on the condition, the essay is to trace the approaches that have discovered for separation as well as the lastest technology of chiral drugs’split. All in all, my aim is to make a clear summary of every way for its disadvantages or drawback and make the full use of the chiral medicine.

Key Words: chiral drug; separation ; raceme;

所谓手性,是指其分子的立体结构与它的镜像彼此不能互相重合的性质;而对映体则是指互为镜像关系且不能重合的一对分子。在自然界中,存在各种各样的手性现象,如蛋白质、氨基酸等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基础物质[1]。而一些药物的分子结构中含有手性原子,并且其药理活性与手性结构有极大联系,这样的药物成为手性药物,其在药物中占较大比例,如甾体、维生素、生物碱等类药物。据统计,在研发成功的1200种新药中,有820余种是具有手性的,占到了世界新药开发的68%以上[2]。据报道,当下人们所使用的手性药物中,大约有65%是由外消旋体或中间体的拆分得到的。原因在于手性药物各对映体的药理活性、毒性及代谢机理都可能存在较大差异,美国FDA在1992年就发布了手性药物指导原则,该原则要求各医药企业在手性药物研发上,必须明确量化每一对映异构体的药效作用和药理作用,并且当两种异构体有明显不同作用时,必须以光学纯的药品形式上市。随后欧盟和日本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3]。为了能够尽快抢占国际市场,更为了保障广大群众的用药安全,在新药开发、生产及临床研究等方面建立准确、快速、灵敏有效的药物单一对映异构体的生产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当下,能生产单一对映异构体药物的方法共有三种:①手性源合成法;

②不对称催化合成法;③外消旋体拆分法[4]。本文主要阐述一下几种广泛使用、具有更高开发潜力的拆分方法。

1.结晶法

使用结晶法来拆分手性药物是一个常用的手段,因为结晶过程的不同,可以分为直接结晶法和间接结晶法。直接结晶法分为纯自发结晶拆分法、优先结晶法、逆向结晶法和外消旋体的不对称转化和结晶拆分法。间接结晶法则是形成非对映体的结晶法[5]。

1.1自发结晶拆分法

自发结晶拆分法是指是指当外消旋体在结晶的过程中,自发地形成聚集体。这种结晶方式是在平衡条件下进行的,不管是在慢速结晶条件还是加晶种诱导的快速结晶条件下,两个对映异构体都以对映结晶的形式等量地自发析出。由于形成的聚集体结晶是对映结晶,结晶体之间也是互为镜

像的关系,可用人工的方法将两个对映体分开。最早巴士德报道的拆分方法就是这种方法[6]。

自发结晶方法的先决条件是外消旋体必须能形成聚集体,这样才能利用所生成的结晶体之间互为镜像的关系而将其拆分。在实际情况下,大概只有5%―10%的有机化合物能形成聚集体。为了能增加生成这种聚集体的可能性,可将非聚集体的化合物通过衍生化的方法(通常是使其成盐)转变成具有聚集体的特性,对于在常温条件下为液态的化合物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将其转变为具有聚集体性质的固体。

例如α-苯乙醇与3.5-二硝基苯甲酸酯化形成聚集体性质的固体,从而进行拆分,见图一[6]。

1.2优先结晶法

优先结晶法也称诱导结晶法,是在饱和或过饱和的外消旋体溶液中加入其中一种对映异构体的纯晶种,使该对映异构体过量而造成不对称环境,结晶就会按非平衡的过程进行。

优先结晶法是在巴世德的研究基础上发现的。文献最早的相关报道是使用优先结晶法拆分肾上腺素。1934年,Duschinsky第一次用该方法分离得到盐酸组氨酸[7],1963年工业化学家Secor对该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引起了广泛关注[8]。

还应当指出的是,优先结晶法仅适用于能形成聚集体的外消旋体,且该聚集体必须有稳定的结晶形式。聚集体通常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是稳定的,一旦超过该温度范围则可能形成聚集体的亚稳态形式,如外消旋的3-(3-氯苯基)-3-羟基丙酸。

优先结晶法师一种高效、简单而又便捷的拆分方法,晶种的加入造成两个对映异构体具有不同的结晶速率是该动态过程控制的关键。得到晶体后,反复的重结晶可以进一步提高产物的光学纯度。在实际生产中,我们也利用优先结晶法进行循环往复式结晶分离。其拆分效率的高低用拆分指数(RI)评定[5]。

1.3逆向结晶法

逆向结晶法是指在外消旋体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可溶性的某一种构型的异构体,这种异构体会吸附到外消旋溶液中的同种构型异构体结晶的表面,从而抑制了这种异构体结晶的继续生长,而外消旋体溶液中相反构型的异构体结晶速度就会加快,从而形成结晶析出。

在结晶法拆分过程中,若将优先结晶法中“加入某种单一对映异构体晶体可诱导相同构型结晶生长”的原理和逆向结晶中“加入另一种对映异构体溶液可抑制相同构型的对映异构体生长”的原理结合起来,可以实现结晶拆分的效率最大化。

在这里需要指出,逆向结晶法和优先结晶法并不是矛盾和冲突的。对于某些物质,加入与其构型相同的单一对映异构体,其加速结晶的效果并不明显,而是用逆向结晶法效果可能更好,两种方法是针对于不同物质而采用的。

1.4外消旋体的不对称转化与结晶拆分

外消旋体的不对称转化有两种情况。一级不对称转化常发生在非对映异构体之间,二级不对称转化指在平衡混合物中,其中一个对映异构体自发缓慢地结晶或加入光学纯的对映异构体晶种结晶时,由于其结晶速度比平衡速度慢,则溶液中的平衡不断被打破,形成外消旋体的不对称转化和结晶拆分。这种情况又被称为“结晶诱导的不对称转化”,,如外消旋体季铵盐的拆分;非甾体抗炎药萘普生等的不对称转化等[9]。

1.5通过形成非对映体的结晶法

利用外消旋体的化学性质使其与某一光学活性试剂(拆分剂)作用生成两种肺对应异构体的盐或其他符合产物,然后利用两种非对映异构体的盐的溶解度差异,将他们分离,然后进行脱拆分,从而得到一种单一对映异构体。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酸、碱、酚、醛、酮、酰胺以及氨基酸。

之后有人对上述方法进行改进,即采用外消旋体代替试验中原有的光学活性体作为拆分剂,这样拆分剂和待拆分剂均为外消旋体,它们彼此互相拆分,最终实现两组对映异构体的同时拆分成功。

2.组合拆分

所谓的组合拆分,即采用一组统一结构类型的手型衍生物的拆分剂家族代替单一的手型拆分剂进行外消旋化合物的拆分。这些拆分剂家族是以常用的手型拆分剂为原料经结构修饰得到的衍生物,也可以是含有不同取代基的某一类结构类型的化合物,如α-苯乙胺类的拆分剂家族PE-Ⅰ,PE-Ⅱ,PE-Ⅲ等及邻氨基醇PG,通常均用于酸性化合物的拆分;对位取代的扁桃酸(M),N-取代的苯甘氨酸(PGA),邻位取代的苯丙二醇磷酸酯等,常用于碱性化合物的拆分。

组合拆分法与前述的经典拆分方法相比,具有结晶速度快,收率高,纯度高等优点,研究还发现,拆分剂家族也可以用含有消旋物的混合物进行拆分。

3.复合拆分技术

3.1复合拆分方法

复合拆分法适合于具有π电子的外消旋的烯烃、芳香族类化合物以及富有孤对电子的元素有机化合物。在拆分过程中,烯烃或芳香族化合物由于存在大π电子,能和含π电子的手性试剂形成电子专业复合物,或与手性金属配合物形成配位体,这些电子专业复合物和金属配位体形成配合物,这些电子转移复合物和金属配位物具有非对映异构体的特点而易于被分离。有机硫、磷和砷的化合物由于这些元素的电子空轨道或含有的孤对电子,能与Lewis酸或Lewis碱性的手性试剂形成复合物而被分离开。

3.2包合拆分法

包合拆分法是利用非共价键体系的相互作用而使外消旋体与手性拆分剂发生包结,再通过结晶将两个对映体分开。其原理是利用拆分剂分子中存在的一些空穴,这些空穴能够允许一定形状和大小的被拆分分子包合在其中,形成非对映异构体的包合物来进行分离。这些具有空穴的主题分子与被拆分的客体分子在分子层面上产生手性匹配和选择。

包合物的形成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洞穴包合物,另一种是笼状包合物,在洞穴包合物中,手性的底物部分或全部被主体分子的手性洞穴包

合;而在笼状包合物中,客体分子被数个主体分子包合,形成笼状或隧道的形状。包合拆分形成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构型不同的客体化合物与主体的空穴之间形成氢键或范德华力的差异,对其中一个对映异构体产生优先包合[5]。日本的Toda教授首先发现了采用氯化N-苄基辛可尼丁作为包结主体在甲醇中成功拆分外消旋的联二萘酚。

4.色谱拆分技术

色谱法是目前手性药物分析和分离中应用最广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主要应用分为两类:分析级水平和制备级水平。用于分析领域的色谱拆分法包括气相色谱(GC)、高效液相色谱(HPLC)、超临界流体色谱(SFC)、毛细管电泳(CE)等。在制备领域中,高效液相色谱的应用较为广泛。另外,在工业化生产中比较成熟、比较前沿的是模拟移动床(SMB)技术。

4.1 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手性药物拆分中的应用是最广泛的。 HPLC 分离药物对映体的方法可分为间接法和直接法,间接法又称为手性试剂衍生化法,直接法包括手性固定相法(CSP)和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CMPA)。

4.1.1 间接法

间接法是利用手性药物对映体混合物在预处理中进行柱前衍生化,形成一对非对映异构体,根据其理化性质上的差异,使用非手性柱得以分离。该法分离效果好,分离条件简便,一般的非手性柱可满足要求,但需要高纯度的衍生试剂,操作比较麻烦。

4.1.2 直接法

直接拆分法中的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CMPA)是在流动相中加入手性添加剂,CMPA法是向流动相中加入手性添加剂,它与溶质常以氢键、离子键或金属离子的配位键生成非对映体缔合物,从而以常规HPLC固定相分离,CMPA 法操作简便, 分析过程中较少发生消旋化, 添加剂选择的范围较宽, 纯对映体易从柱后洗脱中回收;缺点是系统平衡时间较长,添加剂消耗较大。王立艳等[9]采用C18反相HPLC柱,利用流动相中加入手性选择剂羧甲基-β-CD的方法实现了盐酸氯丙那林对映体的拆分。

当今手性固定相法(CSP)发展异常迅速,目前已开发的商品化手性固

定相有多糖类、蛋白类、环湖精类、冠醚类等,其中多糖类衍生物手性识别能力强,方法也较成熟。具体原理是由担体键合高光学纯度的手性异构体制作而成。在拆分中CSP直接与对映体相互作用,而其中一个生成具有不稳定的短暂的对映体复合物,造成在色谱柱内保留时间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11]。郭娜等[12]采用羟丙基-β-环糊精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拆分了奥昔布宁对映体,分离度为 1.54。 HPLC 法用于对映体药物的拆分,具有多种途径,各具特色,可相互补充,但距离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4.2 薄层色谱(TLC)法

TLC法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如今已发展了高效TLC法、离心TLC 法及梯度展开等技术。高效薄层板的理论塔板数高(可达5000),加上现代化的检测手段, 使得TLC法拆分对映体成为可能。目前可用于TLC拆分的CMPA法主要有添加手性离子对试剂、添加β-CD及其衍生物于展开系统,可用于TLC拆分的CSP有CD、纤维素及其衍生物、手性氨基酸金属配体交换及手性试剂浸渍性固定相。罗丹等[13]分别建立了以D-10樟脑磺酸铵为CMPA以及以β-CD固载固定相法拆分美托洛尔对映体的2种TLC方法。

手性药物的TLC 拆分法具有操作简便、设备简单、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色谱参数易调整等特点, 在对映体的分离中具有实用意义, 但由于其灵敏度不高, 故目前主要用于定性分析手性药物。

4.3 气相色谱法

GC法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原理是通过选择适当的吸附剂作固定相(通常是手性固定相),使之选择性地吸附在外消旋体中的一种异构体,从而达到快速分离手性药物的目的。GC手性固定相按照拆分机制可分为三类: ①基于氢键作用的手性固定相;②基于配位作用的手性金属配合物固定相;

③基于包含作用的环糊精衍生物固定相。研究表明,手性固定相与异构体之间的作用有氢键作用、偶极结合作用和三点作用。但由于所用的色谱柱主要为填充柱,要求样品能够气化并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因而限制了它的使用[14]。

GC法分离手性药物最大的特点是简单快速、灵敏、重复性和精度高,对于可挥发的热稳定手性分子,可表现出明显优势,但同样也存在着一些固有的局限性,如要求被分离的样品具有一定的挥发性和热稳定性,与液

相色谱比较,气相色谱要实现制备比较困难。

4.4 毛细管电泳拆分法

20世纪80年代以来,CE作为一种手性色谱分离技术迅速发展起来。CE法以高压电场为驱动力,毛细管为通道和载体,依据样品中各组分之间的迁移率和分配系数的差异而实现分离。CE法为拆分极性大、热稳定性差和挥发性手性药物提供了经济有效的手段;且由于它具有高效、高分辨率、分离速度快、仅需微量试样、仪器操作简单、操作模式多等特点,在手性药物分离中具有诸多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生物、临床医学等领域[15]。 CE法共有6种分离模式:毛细管区带电泳(CZE)、毛细管凝胶电泳( CGE)、毛细管等速电泳(CITP)、毛细管等电聚焦(CIEF)、毛细管电色谱(CEC)和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KC)。除CIEF外,其他5种分离模式均已被成功应用于手性药物对映体的拆分。其中,CZE是目前应用最广泛和最简单的分离手段,其主要是依据溶质电泳迁移速率的差异进行分离。剧仑等[16]以β-CD为CMPA,用CZE法对手性药物佐匹克隆进行了拆分研究。

随着CE分离机制的不断探索、分离模式技术的发展以及柱制备技术的不断完善,CE在手性药物的拆分、鉴别及定量分析方法研究等方面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应用前景。

4.5 超临界流体色谱拆分方法(SFC)

SFC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对映体拆分技术,它以接近或超过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的高压流体做流动相的一种色谱技术。

SFC法采用超临界流体为流动相,具有检测方式和固定相种类多样等特点,在手性分离方面具有诸多优越性:①超临界流体的黏度接近气体,过程阻力较小,可采用细长色谱柱以增加柱效。超临界流体的扩散系数介于液体和气体之间,具有较好的传质速度;②超临界流体的密度与液体相似,因而具有强的溶解能力,适于分离难挥发和热稳定性差的物质,这是GC所不及的;③SFC法具有类似HPLC梯度淋洗的特点。目前,SFC在手性分离上,

为流动相,主要采用CSP法。杨亦文等[17]以Kromasil CHI-TBB柱为CSP,CO

2

用超临界流体色谱法拆分了布洛芬对映体.

SFC在手性药物的分离应用中,具有简单快速、高效、操作条件易于变换等特点,可有效弥补HPLC和GC在拆分手性药物方面的不足。

4.6 模拟移动床色谱

SMB技术是 Broughton 在1961年的一个专利中提出来了,它吸取了固定床和移动床工艺各自优点设计而成的。其基本原理是将多根色谱柱串联在一起,每根色谱柱均设有物料的进出口,并通过操作开关阀组沿着有机溶剂流动相的循环流动方向定时切换,从而周期性改变物料的进出口位置,来模拟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的逆流移动,实现组分之间的连续分离。它保持了移动床连续操作、分离效果好的优点,又避免了固体真正逆流的困难,具有周期短、成本低、分离效率高、流动相循环使用和自动化连续操作等优势,现在已被国际上公认为规模制备拆分手性药物的最有效手段从而提高了分离效率。危凤等[18]以八根5 cm×10 cm多糖类纤维素三苯基氨基甲酸酯 (TPCC)涂敷型手性固定相色谱柱,以乙醇/正己烷为流动相,拆分了手性药物奥美拉唑,e.e.值达96%以上, 回收率大于95%,年产量 82.5 kg。但是这种技术有着投资高的缺点,如何获得高效、低价的手性固定相是 SMB 法能够广泛使用的关键。

5.手性液-液萃取拆分法

手性液-液萃取拆分法是将传统的溶剂萃取技术应用于外消旋体的拆分,与传统萃取分离不同的是,除待拆分的外消旋体外,两互相接触的液相至少有一相含有旋光性的手性选择体。萃取过程中,手性选择体依靠极化、诱导和氢键等多种分子间作用力或配位键与对映体生成两种非对映体,这两种非对映体具有不同的理化特性,存在一定的自由能差,从而将外消旋体分开。它具有生产能力大、分离效果好、回收率高、设备简单、易实现自动化与连续化等优点,萃取过程一般在常温、常压下进行。阎建辉等[19]研究了布洛芬对映体在含有疏水性L-酒石酸酯的 1 ,2-二氯乙烷溶液及甲醇水溶液两相中的萃取分配行为,结果发现L-酒石酸酯对布洛芬Ⅱ对映体的萃取能力要大于对布洛芬Ⅰ对映体的萃取能力。

6. 膜分离法

膜法手性分离技术包括液膜手性分离和固膜手性分离两种方法。前者是基于选择性萃取;后者是基于对映体间亲和性的差异。液膜手性分离不

但克服常规手性液-液萃取的不足,而且具有较大的萃取传质效率和较低的传质单元高度。而致密固膜克服了液膜不稳定性等缺点。

膜分离作为一种低能耗、室温操作且易于工业化和生产连续化的手性分离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流行的一种中空纤维膜萃取技术,是膜分离与液-液萃取相结合的新型分离技术,即萃取剂与料液分别在膜两侧流动,其传质过程是在分隔料液和萃取相的微孔膜表面进行的。如Hadik P 等[20]用多孔聚丙烯中空纤维膜对 D, L-乳酸和 D, L-丙氨酸进行了拆分。同样,膜分离法的缺点是膜的寿命远达不到工业化要求。

7. 酶法拆分技术

酶的活性中心是一个不对称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识别消旋体。在一定条件下,酶只能催化消旋体中的一个对映体发生反应而成为不同的化合物,从而使两个对映体分开。反应产物的e.e.值可达100%。随着酶固定化、多相反应器等新技术的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酶已用于外消旋体的拆分。徐刚等[20]通过对不同来源酶的筛选,找到了 Novozym 435和 Alcaligenes sp两种选择性较好的酶,有效拆分制备了(S)-2-氯-1-(2-噻吩)-乙醇,产率为48.6%,e.e.值为98.5%。酶催化立体选择性强、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副反应少、产率高、成本低,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这些都使得用酶拆分外消旋体成为理想的选择。酶法拆分外消旋体仍然有其局限性,如菌种筛选困难、酶制剂不易保存、产物后处理工作量大,以及通常只能得到一种对映体等缺点。尽管如此,利用微生物进行手性药物的合成及对映体的拆分仍是当前研究热点。

8. 总结与期望

从上述各种拆分手性药物的方法中,我们可以看到前人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对于外消旋体的拆分,每种方法各有特色,当下的拆分科技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形式。

就目前来说,在药物对映体分析应用中,采用的主要手段是 GC 和HPLC,但其手性柱费用高、易污染,且手性衍生化常带进副产物,故以上

方法仍需进一步改进。工业上则是广泛使用结晶法,但同样存在着操作繁琐、拆分效率低、拆分剂消耗大等工业上致命的缺陷,不符合“环境友好型”的发展理念。事实上,若能将复合拆分和包合拆分技术应用于工业领域,其成本低廉、规模生产等显著优点将能为手性药物高效分离带来更大的贡献。

随着理论和技术的日趋完善,SFC 和 SMB 在手性药物拆分的应用上将得到进一步发展。酶法操作简便,十分高效,,但因酶制剂品种有限、不易保存、易污染、价格昂贵等条件制约而受到限制。相反,膜与液-液萃取技术结合却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手性分离技术。伴随着人们对各种对映体拆分机制更为深入的研究,手性拆分技术必将更加完善、更加成熟、更好地服务社会。

关于这学期的药物分析实验,我们的收获颇多。在完成九项实验后,我们体会到了药物分析的具体流程、各种分析方法,如红外、紫外等。在老师的认真指导下,我们的实验能力有了提高,对实验的认识更加深刻,同时也为明年的大四学年毕业设计打下了基础。

但同时,实验也有些许不如人意的地方,如四个人做一个实验反而手忙脚乱,如果能变为两个人一组说实验,效果可能会更好。同时,每组同学中都不乏有实验做失败的情况,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并没有时间补做,换句话说,课时稍少,九个实验做起来十分紧张,让我们也倍感压力。在课下讨论时,我会发现一些同学对实验的原理搞不清楚,大家果真还是按部就班地“听命”于步骤表,为了做实验而做实验,这是不正确的观念和行为。

【参考文献】

[1] 李根荣,李志良. 手性药物拆分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新药杂质, 2005, 14(8):969-973.

[2] 张艳艳,尤启东. 动态拆分技术在手性药物拆分中的应用[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1, 42(1):1-8.

[3] 王倩茹. 体内药物手性拆分的研究进展[J]. 亚太传统医药, 2010, 6(5):149-151.

[4] 贺林,吴苏成. 手性药物拆分的色谱方法[J]. 药学实践杂志, 1999, 17(13):160-163.

[5] 李亚捷. 手性药物高效液相色谱拆分方法研究[J]. 健康必读杂志, 2010, 9(9):12-14.

[6] 王炳强. 手性化合物与对映体药物拆分的进展[J]. 天津化工, 2006, 20(7):27-29.

[7] 耿小兰. 手性药物研究进展[J]. 云南化工, 2007, 34(4):87-89.

[8] 于平. 生物转化和手性拆分技术制备D-氨基酸研究进展[J]. 食品与药品, 2007, 9(7):40-44.

[9] 杜灿屏,梁文平,唐晋等. 手性药物的化学与生物研究[J]. 化学进展, 2007, 1(1):39.

[10] 邓金根,刘天穗,刘汝峰等.手性药物技术与展望[J].合成学, 1997, 17(2):166-170.

[11] 罗明可. 手性药物及其色谱拆分进展[J].海峡药学,2004, 16(3):126-127.

[12] 郭娜,高新星,徐国防等. 高效液相色谱手性流动相添加法拆分奥昔布宁对映体[J]. 色谱, 2008, 26(2):259-263.

[13] 刘秋英,陈丽,陈素娟等. 二元手性选择体系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分离检测手性药物酚苄明对映体[J]. 分析化学, 2007, 35(8):1191-1194.

[14] 吴芳娟,陈令新,罗国安等. 毛细管电泳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进[J]. 药学学报, 2006, 41(5):385-388.

[15] 武洁,冯芳.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分离手性药物[J]. 药学进展, 2004, 28(7):300-303.

[16] 陈华,张慧静,毕颖楠. 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J].时珍国药医药, 2006, 17(5):825-828.

[17] 危凤,杨亦龙,任其龙等. 纤维素三苯基氨基甲酸酯涂敷型固定相的制备及其对奥美拉唑的拆分[J].分析化学, 2003, 31(6):735-736. [18] 张中义,吴新侠. 脂肪酶在手性药物制备中的应用[J].食品与药品, 2007,9(07A): 40-44.

[19] LI Xiaogang,LI U Yiping,elat. Direct Optical Resolution of Chiral Pesticides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Separ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11, 19(4) :603—609.

[20] 阎建辉,黄可龙. 手性溶剂萃取分离布洛芬对映体[J]. 化工学报, 2007, 58(3):666-669.

手性药物拆分的研究进展

手性药物拆分的研究进展 许多药物具有光学活性(opitical activeity)。一般显示光学活性的药物分子,其立体结构必定是手性(chirality)的,即具有不对称性。手性是指其分子立体结构和它的镜像彼此不能重合。互为镜像关系而又不能重合的一对分子结构称为对映体(enantiomer)。虽然对映异构体药物的理化性质基本相同,但由于药物分子所作用的受体或靶位是由氨基酸、核苷、膜等组成的手性蛋白质和核酸大分子等,后者对与之结合的药物分子的空间立体构型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对映异构体在动物体内往往呈现出药效学和药动学方面的差异。鉴于此,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今后研制具有不对称中心的药物,必须给出手性拆分结果,欧盟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因此,手性拆分已成为药理学研究和制药工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利用酶法、超临界流体色谱(SFC)法、化学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气相色谱(GC)法、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isis,CE)法和分子烙印法拆分对映体,已成为新药研究和分析化学领域的重要课题。笔者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利用上述方法拆分手性药物的研究进展。 1酶法 酶的活性中心是一个不对称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识别消旋体。在一定条件下,酶只能催化消旋体中的一个对映体发生反应而成为不同的化合物,从而使两个对映体分开。该法拆分手性药物已有较久的历史,反应产物的对映过剩百分率可达100%。酶催化的反应大多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温度通常在0~50℃,pH 值接近7.0。由于酶无毒、易降解、不会造成环境污染,适于大规模生产。酶固定化技术、多相反应器等新技术的日趋成熟,大大促进了酶拆分技术的发展。脂肪酶、酯酶、蛋白酶、转氨酶等多种酶已用于外消旋体的拆分。脂肪酶是最早用于手性药物拆分的一类酶,是一类特殊的酯键水解酶,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立体专一性,反应条件温和,副反应少,适用于催化非水相递质中的化学反应,在B 一受体阻滞药、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其他多种药物的手性拆分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意大利的Batlistel等用固定于载体Amberlite AD-7上的脂肪酶对萘普生的乙氧基乙酯进行酶法水解拆分,对温度、底物浓度和产物抑制等进行了研究,最后使用500 mL的柱式反应器,在连续进行了1200h的反应后,得到了l8kg的光学纯S-萘普生,且酶活性几乎无损失。另外,酯酶具有很高的工业价值,其应用前景也极为广阔。Jiaxin等利用pseudomaonas cepacia脂肪酶拆分了一类酰基取代的1.环己烯衍生物,通过酶催化酯交换反应,得到产率较高的光学纯化合物,且提供了反应过程监测方法。这种方法可推广到该类化合物系列衍生物的合成与拆分。 2 SFC法 根据手性选择剂种类不同,该分离方式主要包括氨基酸和酰氨类手性固定相、Prikle型手性固定相、环糊精型键合固定相如聚甲基异丁烯酯等。由于SFC 法尚处于发展阶段,各种参(如温度、压力、流动相的组成和密度等) 对分离度的影响机制还未完全清楚。SFC法具有简单、高效、易于变换操作条件等优点,已成为与HPLC法和GC法互补的拆分方法,因其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应用前景极为广阔。Nozal等用Chiralpak AD柱和Chiralcel OD柱在SFC条件下拆分了驱肠蠕虫药阿苯唑亚砜化合物,并研究了甲醇、乙醇、乙丙醇及乙腈等有机溶剂对立体构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以Chiralpak AD柱为固定相时,用2丙醇可以获得最好的拆分效果;而在Chiralcel OD柱上用甲醇效果最好。

手性分子的拆分技术

手性分子的拆分技术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手性分子的拆分技术 郝婷玉 57 15级材料工程 摘要:对外消旋体实施拆分是获得手性物质的重要途径。本文综述了外消旋体的拆分方法,主要有直接结晶拆分法、化学拆分法、动力学拆分法、色谱拆分法( 含毛细管电泳法) 和手性膜拆分法等五大类。其中, 包括目前作为手性拆分主要方法的色谱技术在内的前 4 类方法, 由于批处理能力小、工业放大成本高 ,不适合大规模生产 ; 相反,膜分离技术具有能耗低、易于连续操作等优点 ,被普遍认为是进行大规模手性拆分非常有潜力的方法之一,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手性分子;拆分;对映体;外消旋化合物 手性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 在药物化学领域尤为突出 ,已知药物中有 30 %~ 40 %是手性的。手性是生物体系的一个基本特征, 很多内源性大分子物质,如酶、蛋白、核酸、糖, 以及各种载体、受体等都具有手性特征。此外,手性还在医药、食品添加剂、杀虫剂、昆虫性信息素、香料和材料等领域有着深刻影响。特别是在医药行业,手性药物对映体通过与体内大分子的立体选择性结合, 产生不同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可能具有不同的药理毒理作用。随着医药行业对手性单体需求量的增加和对药理的探究,如何获得高纯度手性单体已成为一个令人困扰的问题。因此 ,手性药物的分离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对手性分子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单一手性物质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其纯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单一手性物质的获得方法大致有以下三种:(1)手性源合成法:是以手性物质为原料合成其它手性化合物,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但由于天然手性物质的种类有限,要合成多种多样的目的产物会遇到很大困难,而且合成路线步骤繁多,也使得产物成本十分高昂。(2)不对称合成法:是在催化剂或酶的作用下合成得到过量的单一对映体化合物的方法。化学不对称合成高旋光收率的反应仍然有限,即使如此,所得产物的旋光纯度对于多

手性药物的合成与拆分的研究进展

手性药物的合成与拆分的研究进展 手性是自然界的一种普遍现象,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物质如氨基酸、糖类等都是手性分子。手性化合物具有两个异构体,它们如同实物和镜像的关系,通常叫做对映异构体。对映异构体很像人的左右手,它们看起来非常相似,但是不完全相同。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化学药物中,具有光学活性的手性药物约占全部化学药40% } 50%,药物的手性不同会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生物、药理、毒理作用,服用对映体纯的手性药物不仅可以排除由于无效(不良)对映体所引起的毒副作用,还能减少药剂量和人体对无效对映体的代谢负担,对药物动力学及剂量有更好的控制,提高药物的专一性,因而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经济价值[Dl 1由天然产物中提取 天然产物的提取及半合成就是从天然存在的光活性化合物中获得,或以价廉易得的天然手性化合物氨基酸、菇烯、糖类、生物碱等为原料,经构型保留、构型转化或手性转换等反应,方便地合成新的手性化合物。如用乳酸可合成(R)一苯氧基丙酸类除草剂[}z}。天然存在的手性化合物通常只含一种对映体用它们作起始原料,经化学改造制备其它手性化合物,无需经过繁复的对映体拆分,利用其原有的手性中心,在分子的适当部位引进新的活性功能团,可以制成许多有用的手性化合物。 2手性合成 手性合成也叫不对称合成。一般是指在反应中生成的对映体或非对映体的量是不相等的。手J险合成是在催化剂和酶的作用下合成得到过量的单一对映体的方法。如利用氧化还原酶、合成酶、裂解酶等直接从前体化合物不对称合成各种结构复杂的手性醇、酮、醛、胺、酸、酉旨、酞胺等衍生物,以及各种含硫、磷、氮及金属的手性化合物和药物,其优点在于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强、不良反应少、产率高、产品光学纯度高、无污染。 手性合成是获得手性药物最直接的方法。手J险合成包括从手性分子出发来合成目标手性产物或在手性底物的作用下将潜在手性化合物转变为含一个或多个手性中心的化合物,手性底物可以作为试剂、催化剂及助剂在不对称合成中使用。如Yamad等和Snamprogetti等在微生物中发现了能催化产生N-氨甲酞基一D-氨基酸的海因酶( Hy-dantoinase)。海因酶用于工业生产D一苯甘氨酸和D一对轻基苯甘氨酸。D一苯甘氨酸和D一对轻基苯甘氨酸是生产重要的临床用药半合成内酞胺抗生素(氨节青霉素、轻氨节青霉素、氨节头炮霉素、轻氨节头炮霉素)的重要侧链,目前国际上每年的总产量接近SOOOto 3外消旋化合物的拆分 外消旋拆分法是在手性助剂的作用下,将外消旋体拆分为纯对映体。外消旋体拆分法是一种经典的分离方法,在工业生产中己有100多年的历史,目前仍是获得手性物质的有效方法之一。拆分是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等将外消旋体分离成单一异构体,外消旋体拆分法又可分为结晶拆分法;化学拆分法;生物拆分法;色谱拆分法;膜拆分和泳技术。 3. 1结晶拆分法 3.1.1直接结晶法 结晶法是利用化合物的旋光异构体在一定的温度下,较外消旋体的溶解度小,易拆分的性质,在外消旋体的溶液中加入异构体中的一种(或两种)旋光异构体作为晶种,诱导与晶种相同的异构体优先(分别)析出,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在。一甲基一L一多巴的工业生产中就是使两种对映体同时在溶液中结晶,而母液仍是外消旋的,把外消旋混合物的过饱和溶液通过含有各个对应晶种的两个结晶槽而达到拆分的目的[3]。结晶法的拆分效果一般都不太理想,但优点是不需要外加手性拆分试剂。若严格控制反应条件也能获得较纯的单一对应体。 3. 1. 2非对映体结晶法 非对映体结晶法适用于拆分外消旋化合物,利用天然旋光纯手性拆分试剂与消旋化合物

手性化合物的拆分技术

手性化合物的拆分技术研究进展 许多药物具有光学活性。一般显示光学活性的药物分子,其立体结构必定是手性的,即具有不对称性。手性是指其分子立体结构和它的镜像彼此不能重合。互为镜像关系而又不能重合的一对分子结构称为对映体。虽然对映异构体药物的理化性质基本相同,但由于药物分子所作用的受体或靶位是由氨基酸、核苷、膜等组成的手性蛋白质和核酸大分子等,后者对与之结合的药物分子的空间立体构型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对映异构体在动物体内往往呈现出药效学和药动学方面的差异。鉴于此,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今后研制具有不对称中心的药物,必须给出手性拆分结果,欧盟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因此,手性拆分已成为药理学研究和制药工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生成非对映体拆分 此方法是利用外消旋混合物与手性试剂反应后生成有不同性质的非対映体,从而利用生成物的不同物理性质(溶解度、蒸汽压、结晶速率等)将其分离,再将分离后的物质分别还原成之前的対映体。 还可以使用拆分剂家族代替单一拆分剂进行拆分,所谓拆分剂家族是指有类似结构的2~3个手性剂拆分剂。组合拆分提高了产品收率和纯度。 2.动力学拆分 利用两个対映体和手性试剂发生反应的速度不一样,在混合物中添加不足量的手性试剂。一个対映体与手性试剂结合,从而得到纯的反应慢的対映体。可以分为经典动力学拆分和动态动力学拆分,动态动力学拆分是指将经典动力学拆分和底物消旋化相结合的拆分方法,理论产率可以达到100%。底物消旋化分为化学消旋化和酶消旋化,由于酶消旋化具有操作条件温和、产率高、副反应少等优点而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价值[4]。 3.液膜拆分 将具有手性识别功能的物质溶解在溶剂中制备液膜,利用内外向间推动力(浓度差、pH 差等)使待分离物中的某种物质得到富集。液膜分离方法又分为本体液膜、乳化液膜、支撑液膜3种类型。 4.固体膜拆分 此方法是基于対映体间亲和力的差异,利用推动力(浓度差、压力差、电势差)进行分

手性药物拆分技术的研究进展

手性药物拆分技术的研究进展 摘要:简要阐述了手性药物的世界销售市场。综述了目前实验室和工业生产领域手性药物的拆分方法,包括:结晶拆分法,化学拆分法,动力学拆分法,生物拆分法,色谱拆分法,手性萃取拆分法和膜拆分法等,并简要介绍了每种方法的应用情况及优缺点。 关键词:手性药物; 外消旋体; 手性拆分 自然界存在各种各样的手性现象,比如蛋白质、氨基酸、多糖、核酸、酶等生命活动重要基础物质,都是手性的。据统计,在研发的1200种新药中,有820种是手性的,占世界新药开发的68%以上[ 1 ]。美国FDA在1992年发布了手性药物指导原则,该原则要求各医药企业今后在新药研发上,必须明确量化每一对映异构体的药效作用和毒理作用,并且当两种异构体有明显不同作用时,必须以光学纯的药品形式上市。随后欧共体和日本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此项措施大大促进了手性药物拆分技术的发展,手性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新药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热点领域[ 2 ]。当前大多数药物是以外消旋体的形式出现,即药物里含有等量的左右两种对映体。但是近年来单一对映体药物市场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1993年全球100个热销药中,光学纯的药物仅仅占20%;然而到了1997年, 100个中就有50个是以单一对映体形式存在,手性药物已占到世界医药市场的半壁江山。在1993年,手性药物的全球销售额只有330亿美元;到了1996年,手性药物世界市场已增长到730亿美元; 2002年总销售额更是达到1720亿美元, 2010年可望超过2500亿美元[ 3~5 ]。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场需求触发了更多的医药企业和学者探索更新更高效地获得单一手性化合物的方法。 不同的立体异构体在体内的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和毒理学性质不同,并表现出不同的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研究与开发手性药物是当今药物化学的发展趋势。随着合理药物设计思想的日益深入,化合物结构趋于复杂,手性药物出现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用单一异构体代替临床应用的混旋体药物,实现手性转换,也是开发新药的途径之一[ 1 - 3 ]。1985~2004年上市的550个新化学合成药物中,有313个药物具有手性中心,其中以单一异构体上市的手性药物为167个,手性药物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2005年世界药物的销售总额为6 020亿美元,而手性药物的销售总额为 2 250亿美元,占全球制药市场销售总额的37% , 2010年可望超过 5 000亿美元[ 4 - 6 ]。总之, 手性药物大量增长的时代已经来临,手性药物制备技术的发展亦日趋完善,这为以制备和生产手性药物为主要内涵的手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手性药物的制备技术由化学控制技术和生物控制技术两部分组成。手性药物的化学控制技术可分为普通化学合成、不对称合成和手性源合成3类;手性药物的生物控制技术包括天然物的提取分离技术和控制酶代谢技术。以前手性化合物为原料,经普通化学合成可得到外消旋体,再将外消旋体拆分制备手性药物中间体或手性药物,这是工业生产手性药物的主要方法。1985~2004年上市的58个含有一个手性中心的手性药物中,有27个手性药物是通过手性拆分法生产的[ 4 ]。 1结晶法拆分 结晶法拆分包括直接结晶法拆分( direct crys ta llization resolution )和非对映异构体拆分( dias te reom er crys tallization resolution) ,分别适用于外消旋混合物( conglom e rate)和外消旋化合物( racem ic compound)的拆分。在一种外消旋混合物的过饱和溶液中,直接加入某一对映体的晶种,即可得到一定量的该对映体,这种直接结晶的拆分方法仅适用于外消旋混合物,其应用几率不到10%。外消旋化合物较为常见,大约占所有外消旋体的90%。通过与非手性的酸或碱成盐可以使部分外消旋化合物转变为外消旋混合物,扩大直接结晶法拆分的应用范围。 对于外消旋化合物,可采用与另一手性化合物(即拆分剂, reso lving agent)形成非对映异

手性药物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2 019年第3期分析仪器Analy tical InstrumentationNo.3May .2019 1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8KJD150003 )。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殗 殗 殗 殗 综 述 手性药物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李周敏* 曾 韬 姚开安 李心爱 宣 婕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南京210089 )摘 要:对手性药物的分析一直是药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近年来各种检测新方法也不断应用于手性药物的分析中。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十年来手性药物的检测方法。比较目前已有的手性药物检测方法的优势与不足,并对手性药物检测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手性药物 对映异构体 手性检测 综述DOI:10.3969/j .issn.1001-232x.2019.03.001Research on progress in detection methods of chiral drugs.Li Zhoumin*,Zeng Tao,Yao Kaian,Li Xi'nai,Xuan Jie(Nanjing University Jingling College,Nanjing2 10089,China)Abstract:This article introduced detection methods of chiral drugs in the past decade,compared the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se methods,and prospected the trends.Key  words:Chiral drugs;Enantiomer;Chiral detection;Review1 前言 手性药物即在药物分子结构中引入手性中心所得到的一对互为镜像与实物的对映异构体。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药物约有三分之一是手性药物。在药代动力学方面,手性药物也可能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中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立体选择性。因此手性药物的检测在新药研发、活性化合物筛选和药物检验中均十分重要。本文就手性药物的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2 手性药物的检测方法 近年来各种检测新方法不断应用于手性药物的分析中,包括旋光法(polarimetry)和旋光色散法(optical rotation dispersion method,ORD)、圆二色性法(电子圆二色性法electron circular dichroism,ECD、振动圆二色性法vibration circular  dichroism,VCD)、手性拉曼光谱法(Raman optical activity ,ROA)、质谱法(mass sp ectrum,MS)、核磁共振法(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电化学法(Electrochemical)、光学传感器等。2.1 旋光法和旋光色散法 旋光法(polarimetry)一直是人们最常用来检测手性分子的方法,以其操作简单、检测价格低而极受欢迎,也是现在《中国药典》中广泛使用的方法。虽然影响因素较多,包括温度、检测光波长、样本杂质等,但其在一定条件下满足手性分析基本需求。在实验中通常以光学纯度来对样品进行分析。通常将供试品在钠光谱D线处的旋光度与相同条件下同种纯品旋光度的比值定义为光学纯度(opticalpurity ,O.P),其值某种意义上反映了供试品纯度。戴月华等人[1] 用旋光法测定硫酸西索米星氯化钠注 射液中西索米星的含量。郝玲花等人[2]用旋光度法 测定布洛芬注射液中精氨酸的含量,主药布洛芬不 干扰精氨酸测定。杨振林等人[3]用旋光法测定氯霉素滴耳液中氯霉素的含量。董杰[4]用旋光法测定盐

毛细管电泳色谱在手性药物拆分中的应用

毛细管电泳色谱在手性药物拆分中的应用 摘要:毛细管电泳色谱法是手性药物拆分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一种高效、快速、简便的手性分离手段。该技术在药物对映体的拆分、定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手性药物的毛细管电泳拆分技术得到快速发展,本文参阅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毛细管电泳技术的手性拆分模式及主要手性选择剂作了简单介绍,并介绍了一些新的手性选择剂在手性药物拆分中的应用。 关键词:毛细管电泳手性试剂手性拆分

The Application of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in Chiral Drug Separation Abstract: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is one of the crucial methods in chiral drug analysis. It is an important method with highly efficient, rapid and convenient features. This technology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enantiomeric separation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In recent years, the application of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in chiral drug analysis has been developing rapidly. According to recent references, this paper makes a brief discription about the application of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in chiral drug separation. Keywords: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Chiral reagent; Chiral separation; 引言 手性是自然界的基本属性,也是生命系统最重要的属性之一,比如蛋白质、氨基酸、多糖、核酸、酶等生命活动重要基础物质都是手性的。据统计,在研发1200种新药中,有820种是手性的,占世界新药开发的68 %以上[1],而用于治疗的手性化合物中约88 %为外消旋体,作为单一对映体用药的只占手性药物的11%左右[2]。手性药物的立体结构与其生物活性有着密切的关系。药物在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中,通过与体内大分子的不同立体结合,产生不同的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如著名的“反应停事件”,沙利度胺只有( S ) -对映体具有致畸作用,( R ) -对映体具有镇静作用而无致畸作用。 目前,手性药物的拆分方法主要有经典结晶法、化学拆分法、生物拆分法、膜分离法、手性液-液拆分法和色谱法等[3, 4],其中色谱法由于简便快捷、分离效

我国手性药物研发现状

我国手性药物研发薄弱 手性药物的巨大市场,也引起了我国学术界、工业界的注意。国内已经有一些机构开始重视手性药物的研发,尤其是中国科学院下属相关研究所的手性药物研发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果,部分研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还获得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 手性药物在我国的市场潜力不容忽视。波士顿咨询集团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目前的药物市场居全球第7位,居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和意大利之后。到2010年,中国的药物市场将达到240亿美元,超越英国和意大利列第5位。随着人们对用药安全、高效等方面要求,手性药物的需求会逐年增长。 然而,我国现在手性药物的研究还远远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需求。有专家指出,总体来说,我国对手性药物的化学合成和生物合成研究不多,基础性和创新性研究更少,与世界手性药物领域的研发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如果国内科研机构不做进一步的探索研究,将来医药生产厂家采用国外技术的时候就要交付大量的专利费用。 一直以来,手性药物的研发是我国新药研发的一个弱项。但日前中国科学院 成都有机化学公司“手性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项目通过发改委的评估和中国 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与日本大赛璐(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联合成立“SIOC- DAICEL手性分析技术合作研究中心”,堪称为我国手性技术的发展添上了浓墨重 彩的一笔。 回首今年,我国手性药物研究有了长足进展,表现在合成技术、制备技术等 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 ■更多合成新方法被发现 前一段时间,通过评估的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林国强院士负责 的“手性与手性药物研究中的若干科学问题研究”项目组,在手性药物的合成方 面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发展了构筑手性季碳中心及合成砌块的新方法,并用于 合成了一系列具有药用价值的天然产物及类似物;建立了几种手性配体及金属催 化剂的负载化新方法,以及“均相催化-液/液两相分离”催化剂分离回收新方法, 发展了以水和聚乙二醇为反应介质的环境友好的不对称反应,将负载手性催化剂 应用于羰基还原反应及抗抑郁症的手性药物的合成;对苯环壬酯和戊乙奎醚光学 异构体的合成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建立了M受体各亚型特异性评价和筛选模型, 研究了各个光学异构体的药理活性和毒性;发现了两个目标药物的活性异构体, 为进一步开发打下了基础。 日前湖南理工学院又传来捷讯,该院唐课文教授所领导的研究组以D-酒石酸 和正辛醇为原料合成了手性拆分剂D-酒石酸正辛酯,其结构经过了红外光谱(IR )确证。该研究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甲苯作带水剂,对D一酒石酸正辛酯的 合成做了较为详细的探讨。通过正交实验得到的优化反应条件为:D-酒石酸100 毫摩尔,n(D-酒石酸):n(正辛醇)=1.0:2.8,对甲苯磺酸0.5克,甲苯55毫升, 慢速搅拌,酯化率在98%以上,收率达90%。 唐课文教授指出,常用的生物分离法、结晶法、色谱法等都存在这样或那样

手性拆分进展

手性拆分技术进展

手性拆分技术进展 手性拆分(chial resolution)称光学拆分或外消旋体拆分(optical resolution),为立体化学上,用以分离外消旋化合物成为两个不同的镜像异构的方法。近几十年在工业上应用很广,尤其在手性药物开发上,已逐渐成为新药发展重要方向和热点领域。当前,用于手性物质拆分的方法主要有:化学拆分法、毛细管电泳技术、色谱分析法、萃取拆分法、聚合膜拆分法。 一、化学拆分法 (一)晶种结晶法是在饱和或过饱和的外消旋体溶液中加入其中一个对映异构体的晶种, 使该对映异构体稍稍过量而造成不对称环境, 结晶就会按非平衡的过程进行。应当指出的是,优先结晶方法仅适用于拆分能形成聚集体的外消旋体, 而且该聚集体是稳定的结晶形式。换句话讲,假若该外消旋体可以是以聚集物或外消旋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但在某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只可以用聚集物的形式结晶出来,而不是产生外消旋化合物的结晶。1934 年,Duschinsky【1】首次应用该方法实现了盐酸组氨酸的分离。 (二)外消旋体的不对称转换一对合成的外消旋体由于在非手性条件下物理、化学性质相同,普通的分离方法如蒸馏、重结晶等在这种情况下时无能为力的。因此要设法先将一对对映异构体变成非对映体,然后再借用二者物理、化学性质的区别,将他们分开,制纯,再分别将非对映异构体分解,得回两个纯的对映体。这种方法一般需要被拆分的分子中有一个易发生反应的基团,如羧酸、碱基等,然后让它们与一个纯的(+)或(-)光活性化合物反应,形成盐或酯,这样就形成了一对非对映异构体。如: 常用的光化学试剂有:光活性碱:奎宁、马钱子碱等 光活性酸:酒石酸、樟脑磺酸等 1853 年,Pastrure【2】对该种拆分方法进行了全面概括酸碱性的外消旋体的拆分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拆分过程中使用的手性试剂是拆分成功与否的关键合适的拆分剂应具备以下条件: 1 、必须容易与外消旋体中的2、个对映体结合生成非对映异构体,经拆分后又容易实现原

手性药物的研究发展

手性药物的研究发展 学号:312011********* 姓名:王震班级:2011级化学2班 摘要:在生命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生化反应过程均与手性的识别和变化有关,从而联系到药物的手性,由于手性药物的对映异构体的药效也有差别,导致在药物合成过程中不对称合成成为重中之重。 另外虽然手性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基本相同,但是由于药物分子所作用的受体或靶位是氨基酸、核苷、膜等组成的手性蛋白质和核酸大分子等,它们对与其结合的药物分子的空间立体构型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对映体药物在体内往往呈现很大的药效学、药动学等方面的差异。因此手性拆分已成为药理学研究和制药工业日益迫切的课题。 关键词:手性药物的定义手性药物合成手性药物拆分发展趋势 1手性药物的定义: 人的手是不对称的,左手和右手相互不能叠合,彼此是实物和镜像的关系,这种关系在化学中称为“对映关系”,具有对映关系的两个物体互为“对映体”。手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的本质属性之一。生命现象中的化学过程都是在高度不对称的手性环境中进行的。由自然界的手性属性联系到化合物的手性,也就产生了药物的手性问题。手性药物是指药物的分子结构中存在手性因素,而且由具有药理活性的手性化合物组成的药物。药物的药理作用是通过与体内的大分子之间严格的手性识别和匹配而实现的[3]。 在许多情况下,化合物的一对对映异构体在生物体内的药理活性、代谢过程、代谢速率及毒性等存在显著的差异。按药效方面的简单划分,可能存在三种不同的情况: (1)只有一种对映体具有所要求的药理活性,而另一种对映体没有药理作用; (2)一对对映异构体中的两个化合物都有等同的或近乎等同的药理活性; (3)两种对映体具有完全不同的药理活性,如镇静药沙利度胺,(R)-对映体具有缓解妊娠反应作用,(S)-对映体是一种强力致畸剂[2]。 2手性药物的合成: 自19世纪以来作为手性药物的合成的主要手段——不对称反应研究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其发展历程经历了四个阶段: (1)手性源的不对称反应; (2)手性助剂的不对称反应; (3)手性试剂的不对称反应; (4)不对称催化反应: 在底物A进行不对称反应时加入少量的手性催化剂C,使它与反应底物和试剂形成高反应活性的中间体,催化剂作为手性模板控制反应物的对映面,经不对称反应得到新的手性产物T,而C在反应中循环使用,达到手性增值或手性发大效应。由于不对称催化反应是催化量的反应,对于产

手性拆分

手性拆分 手性拆分(Chiral resolution),亦称光学拆分(Optical resolution)或外消旋体拆分,为立体化学上,用以分离外消旋化合物成为两个不同的镜像异构物的方法。[1]为生产具有光学活性药物的重要工具。 与不对称合成法比较,手性拆分的缺点为尽有50%的产率。有时在拆分的同时将不需要的对映异构体外消旋化,使其不断转化为需要的一个对映体,将拆分和外消旋化同时进行,从而使拆分的产率超过50%。这种方法称为动态动力学拆分。酮的烯醇化是常用的外消旋化反应。 拆分方法 结晶拆分法 晶种结晶法:也称优先结晶法。是向热的饱和或过饱和的外消旋溶液中,加入一种纯光活性异构体的晶种,创造出不对称的环境。冷却到一定的温度。这时稍微过量的与晶种相同的异构体就会优先结晶出来。滤去晶体后,在剩下的母液中再加入水和消旋体制成的热饱和溶液,再冷却到一定的温度。这时另一个稍微过剩的异构体就会结晶出来。理论上讲,如果原料能形成聚集体的外消旋体,那么将上述过程反复进行就可以将一对对映体转化为纯的光学异构体。 没有纯对映异构体晶种的情况下,有时用结构相似的手性化合物,甚至用非手性的化合物作晶种,也能成功进行拆分。 晶种结晶法是在路易·巴斯德的工作的基础上发现的。文献上最早报道的应用是肾上腺素的拆分。 路易·巴士德首先发现酒石酸有右旋和左旋现象,并于1849年第一次进行手性拆分以分离两者。直到1882年,他示范了借着引晶技术从过饱和的酒石酸钠铵溶液中生成d-晶体及l-晶体,相反的手性晶体将会排列成相反的形状。 直接结晶拆分法:也称自发结晶拆分法。这是巴斯德最早发现的拆分方法。是指外消旋体在平衡时结晶自发形成聚集体(conglomerate),两个对映体都自发析出等量的互为镜像的对映结晶。对映结晶可以人工分开。 外消旋美沙酮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拆分。[2]以50g的dl-美沙酮为起始原料,溶于石油醚并浓缩,加入两个毫米大小d-和l-晶体,在40°C下搅拌125小时后便可得到两个大的d-和l-晶体,产率各为50%。

手性药物拆分技术研究进展—

药物分析实验论文手性药物拆分技术研究进展 专业制药工程 班级制药工程101班 姓名苏阳 学号 3100822018 二零一三年七月

目录 手性药物拆分技术研究进展 (1) 摘要 (1) 1. 结晶法 (2) 2. 组合拆分 (5) 3. 复合拆分技术 (5) 4. 色谱拆分技术 (6) 5. 手性液-液萃取拆分法 (9) 6. 膜分离法 (9) 7. 酶法拆分技术 (10) 8. 总结与期望 (10)

手性药物拆分技术研究进展 苏阳 (西安理工大学应用化学系,西安 710048) 【摘要】手性药物在当今世界的药物市场上发展十分迅猛,其根本原因即为当下很多手性药物都具有非常高的药理活性,在对抗一些恶性疾病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由于手性物质的不同对映体对生物体的生理活性有差异,这种差异不但遏制了手性药物的发展,更让人们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基于此,手性药物的合成、分离又变得火热起来。本文目的即在于综述前人对手性药物的分离方法,如色谱法、结晶法等,总结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关注当今世界前沿的拆分新技术,以求让手性药物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关键词:手性药物;拆分分离;外消旋体; Advances in the chiral drug resolutions SU Yang (Faculty of Applied Chemistry,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n 710048 China) Abstract There is a fast development of chiral drugs in the modern medicine market throughout the world, for the essencial reason that so many chiral drugs have a high performance in treating diseases, which other ingredients can’t replace. Whereas the chiral substances, which is called raceme, contain two different enantiomorphs that have distinctive effect on our body. Based on the condition, the essay is to trace the approaches that have discovered for separation as well as the lastest technology of chiral drugs’split. All in all, my aim is to make a clear summary of every way for its disadvantages or drawback and make the full use of the chiral medicine. Key Words: chiral drug; separation ; raceme;

手性药物的结晶拆分方法

手性药物的结晶拆分方法--直接结晶法---逆向结晶法 在优先结晶法中,通过加入不溶的添加物即晶种形成晶核,加快或促进与之晶型或立体构型相同的对映异构体结晶的生长。而逆向结晶法则是在外消旋体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可溶性某一种构型的异构体[如(R)—异构体],添加的(R)—异构体就会吸附到外消旋体溶液中的同种构型异构体结晶体的表面,从而抑制了这种异构体结晶的继续生长,而外消旋体溶液中相反构型的(S)—异构体结晶速度就会加快,从而形成结晶析出。例如在外消旋的酒石酸钠铵盐的水溶液中溶入少量的(S)—(—)—苹果酸钠铵或(S)—(—)—天冬酰胺时,可从溶液中结晶得到(R,R)—(十)—酒石酸钠铵。 逆向结晶中的添加物必须和溶液中的化合物在结构和构型上有相关之处。这样所添加的物质才能嵌入生长晶体的晶格中,取代其正常的晶格组分并能阻止该晶体的生长。逆向结晶是一种晶体生长的动力学现象,添加物的加入造成了结晶速度上的差别。由于逆向结晶是晶体生长的动力学的现象,因此当结晶时间无限制的延长下之,最终得到的仍是外消旋的晶体。从化合物的性质上来看,逆向结晶只能用于能形成聚集体的化合物。在结晶法的拆分过程中,若能将优先结晶法中“加入某种单—对映异构体晶体可诱导相同构型结晶生长”的原理和逆向结晶中“加入另一个对映异构体溶液可抑制相同构型的对映异构体生长”的原理相结合,可使结晶拆分的效率大大提高 手性药物的结晶拆分方法--直接结晶法---优先结晶法 优先结晶方法(preferential crystallization)是在饱和或过饱和的外消旋体溶液中加入一个对映异构体的晶种,使该对映异构体稍稍过量因而造成不对称环境,结晶就会按非稍的过程进行,这样旋光性与该晶种相同的异构体就会从溶液中结晶出来。优先结晶方法是在巴士德的研究基础上发现的。文献最早报道的优先结晶方法是用于肾上腺素的拆分。1934年Duschinsky第一次用该方法分离得到盐酸组氨酸,使人们认识到该方法的实用性。但直到1963年工业化学家Secor对该方法进行综述后,才引起人们关注并逐渐发展成为众所周知的科学实用方法。Secor根据优先结晶法是聚集物的结晶的原理,可用其溶解度曲线的相图来进行结晶分离过程的分析。20世纪60~70年代,优先结晶方法在工业生产上大规模的用于由丙烯腈制备L—谷氨酸的拆分,每年的产量可达1.3万吨。这一技术不仅在工业生产上有非常显著的应用价值,在'实验室也可用于拆分数克到数十克的光学活性的化合物。应当指出的是,优先结晶方法仅适用于拆分能形成聚集体的外消旋体,而且该聚集体是稳定的结晶形式。换句话讲,假若该外消旋体可以是以聚集物或外消旋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但在某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只可以以聚集物的形式结晶出来,而刁;是产生外消旋化合物的结晶。例如盐酸组氨酸在45℃以上温度进行的优先结晶拆分。减肥药物芬氟拉明(fenfluramine,6)及其前体去乙基芬氟拉明(7)的拆分研究说明了优先结晶拆分的局限性。在对(6)和(7)与非手性的有机酸形成的50多个盐进行聚集物性质研究时,发现只有五个(6)的盐和三个(7)的盐是聚集体,但其中有两个盐不能使用优先结晶法结晶,这两个盐是(6)的苯氧乙酸盐和(7)的二氯乙酸盐。(6)的苯氧乙酸盐在室温下以不稳定的聚集体和稳定的外消旋化合物的形式发生共结晶,而(7)的二氯乙酸盐在结晶过程中会发生异手性(heterochiral growth)生长,即—种对映异构体的晶体生长在另一种异构体晶体的表面,得到晶体的光学纯度很低。聚集体通常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是稳定的,一旦超过该温度范围则叫咱S形成聚集体的亚稳态的形式,这种亚稳态的形式也可以用优先结晶的方法拆分,但得到的将是亚稳态多晶型的形式。例如盐酸组氨酸在25℃时的结晶。也有些化合物,例如外消旋的3—(3—氯苯基)—3—羟基丙酸(8),可以形成热力学稳定的聚旧体的形式,但在溶剂中结晶时总是生成亚稳态的外消旋化合物,而且该外消旋化合物的溶解度约是其对映异构体的7倍,这种情况难以用优先结晶法进行结晶。优先结晶法是一种高效、简单而又快捷的拆分方法,晶种的加入造成两个对映异构体具有不同的结晶速率是该动态过程控制的关键。延长结晶时间可提高产品的产率,但产品的光学纯度有所下降。从优先结晶法中得到晶体后,如要进一步提高产物的光学纯度,可经过反复的重结晶实现。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尤其在工、限生产过程中,利用优先结晶方法的特点进行循环往复的结晶分离。这一方法从20世纪50年代起用于抗生素氯霉素(chloramphenicol,9)的中间体D—苏型?1—对硝基苯基—2—氨基—1,3—丙二醇(10)的拆分,至今工业生产中仍然在使用。循环优先结晶方法又称为“交*诱导结晶拆分

手性药物及中间体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手性药物及中间体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刘庆彬 (河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研究所,石家庄050091) 1.手性药物及中间体发展起因及意义 在生命的产生和进化过程中,造成了生物体内的蛋白质,核酸, 酶和细胞表面受体具有特定的手性结构,因此生物体对不同立体手性分子具有不同的生理和化学反应,从而导致光学活性不同的手性分子具有不同的药理和毒理作用。最著名的例子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欧洲的反应停事件,反应停(沙利度胺Thalidomide)作为镇静剂,用于减轻孕妇清晨呕吐,结果导致产生1.2万海豹畸形儿的悲剧。后来研究表明只有R-沙利度胺具有镇静作用,S-沙利度胺具有至畸作用。大多数手性药物中不同的光学异构体具有不同的药理和毒理作用,如:L-多巴(L-dopa)是治疗帕金森的药物,而D-多巴却有严重的副作用。β-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S-体的活性是R-体的98倍。左旋西替利嗪的抗过敏活性是混旋体二倍。其右旋体没有活性且有副作用。不仅医药如此,农药,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甜味剂和香料都表现出不同的手性识别,如甜冬素的右旋体具有甜味,其左旋体具有苦味。柠檬烯的左旋体为柠檬味,其右旋体为橘子味。 除草剂Metolachlor四种异构体中只有两种异构体有活性。鉴于不同的光学活性的手性分子具有如此大的差异,1984年荷兰药理学家Ariens极力倡导手性药物以单一对映体上市,他的观点得到药物部门的重视,欧洲,日本和美国的药政部门相继做出了相应的管理规定,如美国FDA1992年5月规定:手性药物以单一对映体的形式能更好的控制病情,简化剂量-效应关系。虽然不排除以消旋体申请药物,但要分离对应体,分别进行实验,说明手性药物中所含单一对映体的药理,毒性和临床效果。否则对映体有可能作为50%的杂质对待,难以批准。自此之后,手性药物的市场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手性药物的研发已成为当今世界新药研发的发展方向和热点领域。从而也带动了手性中间体的发展。 2.目前手性药物及中间体的市场状况 自1992年以来,手性药物的市场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1995年全球手性药物的销售额为557亿美元,比1994年增长23%,占世界药品销售额22%。1996年为729亿美元,增长30.9%,1998年为994亿美元,占药品市场总额30%。1999年超过1千亿美元为1150亿美元,1995-1999年5年内全球单一光学活性体的手性药物销售额翻了一翻。2003年达到1460亿美元并以8%年增长速度增长。据统计在2003年世界十大销售的药物中,以单一光学活性体销售的手性药物就有六个(表1)。 除此之外,全球新上市的药物中, 手性药物也呈现明显上升趋势;1990-1993年共批准36个, 平均每年为9个,1994年26个,1996年为29个。1998-1999年上市的手性药物占上市药物50%以上。目前正在开发的1200种药物中, 手性化合物为820种,单一光学活性体为620个,而处于Ⅱ/Ⅲ临床的实验药物中, 80%是单一光学活性体。专家预测到2005年全球上市的化学合成新药有60%的为单一光学活性体。从以上分析看出手性药物的时代已经来临。从而也促进了手性中间体和手性技术的迅速发展。 2002年手性化合物的市场为70亿美元,55%使用传统技术(手性源和拆分)获得的。 35%使用化学催化生产的。10%是生物催化获得的。预计2004年手性化合物的销售额可达85.7亿美元。2005年可达到95亿美元,但所用的手性技术变化不大。49%来源于手性源和拆分;36%来源于化学催化;16%来源于生物催化。2009年手性工业的市场可达到149.4亿美元,年增长为11.4%。所用的手性技术变化为41%来源于手性源和拆分;

手性拆分技术

手性拆分技术 手性药物的制备技术由化学控制技术和生物控制技术两部分组成。化学控制技术:普通化学合成、不对称合成和手性源合成. 生物控制技术:天然物的提取分离技术和控制酶代谢技术。 手性拆分法: 结晶法拆分、动力学拆分、色谱分离法拆分、膜拆分法、萃取拆分法 1.结晶拆分法 结晶法拆分包括直接结晶法拆分和非对映异构体拆分分别适用于外消旋混合物和外消旋化合物的拆分。 在一种外消旋混合物的过饱和溶液中, 直接加入某一对映体的晶种,即可得到一定量的该对映体, 这种直接结晶的拆分方法仅适用于外消旋混合物, 其应用几率不到10% 外消旋化合物较为常见, 大约占所有外消旋体的90%。通过与非手性的酸或碱成盐可以使部分外消旋化合物转变为外消旋混合物, 扩大直接结晶法拆分的应用范围使部分外消旋化合物转变为外消旋混合物。也可采用与另一手性化合物(即拆分剂)形成非对映异构体混合物的方法, 利用这对非对映异构体盐的溶解度和结晶速去率的差异, 通过结晶法进行分离, 最后脱去拆分剂即得单一构型的异构体。最常见的拆分剂是手性酸或手性碱。 近年出现了组合拆分、复合拆分、包合拆分和包结拆分等新技术, 是对非对映异构体拆分的有效补充。 1.1 组合拆分 组合拆分是指采用结构类型相同的2~3个手性化合物构成的拆分剂家族代替单一拆分剂进行外消旋化合物拆分的新方法。拆分剂家族一般是将常用的手性拆分剂(如α-甲基苄胺、α-氨基苯乙醇、酒石酸、扁桃酸等)进行结构修饰而形成的一组衍生物。在拆分剂家族中, 每个化合物之间要具有非常强的结构类似性和立体化学均一性。 实际操作过程是将拆分剂家族和被拆分的外消旋化合物以物质的量比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