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法隐喻中的人际隐喻方面分析政治性演说的真实目的
特朗普就职演说中的人际功能分析

1 引言人际功能是由语言学家Halliday所提出的纯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Halliday看来,人际功能的体现形式主要是语气和情态系统,本文从语气,情态等多方面研究了特朗普的就职演讲,结果表明这几个方面在其与听众的人际关系构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 人际功能与演讲含义概述2.1 人际功能人际功能是反映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研究如何建立与他人交流,并与其保持恰当的人际关系。
换句话说,人们相互交流的目的之一是在于建立和维护相互之间的社会关系。
人际功能主要是由语气、情态、人称等这几部分组成。
2.1.1 语气在人际功能中的语气系统中,一般表达了说话者的身份地位,语气是依靠一个句子中主语和限定成分的缺失来划分的,常见的语气有陈述,疑问,祈使和命令语气。
2.1.2 情态情态可以简单地定义为介于肯定和否定之间的区域,比如“大概”“可能”等这类词。
情态一般分为情态化和意态化。
当一个命题表示可能性或经常性时,我们称之为情态化;当一个命题表示倾向性或意愿性时,我们称之为意态化。
情态有很多表现手段,比如使用情态操作词,使用情态附加成分或情态隐喻等。
情态系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情态词量值的问题,听众可以通过说话者使用的情态词量值的高低来判断说话者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意图或看法。
2.1.3 人称人称,给所传达的信息带来了指向性。
说话者可以通过使用人称表明自己与听者的亲疏远近关系。
说话者使用的人称不同,传递给听者的角度和立场也不同。
因此,人称在交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英语中的每一种人称都传达了一定的人际功能。
2.2 演讲概述演讲又叫演说,一般是在公众场合,以有声言语为主要方式,以肢体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的问题,发表自己的主张和见解,并极力说服听众接受自己的观点的一种言语交际活动。
政治演讲是有关政治内容的演讲,是代表着特定团体有着特定的政治特朗普就职演说中的人际功能分析付娅(桂林理工大学,广西桂林 541000)摘要 :20世纪70年代,韩礼德提出了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为语篇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其中提到的人际功能理论更是为政治语篇的分析开辟了新方向。
政治演说辞中的隐喻

政治演说辞中的隐喻【摘要】政治家们为了达到自己的一些政治目的会通过演说来传播。
而在要传达的政治观点是相当抽象、陌生的,普通民众很难理解。
为了让更多的民众接受政党的政治观点和价值倾向,得到更多的支持率,演说的政治家必须将抽象难懂的政治概念通俗的表达出来,而隐喻具有有效传达语意作用。
通过一些平实的举例,用普通大众所熟知的案例作类比,再现政治家们想要表达的政治观点,灌输到大众头脑中。
从政治家的演说辞的表面上来看,隐喻只是将两个事物进行直白的类比,但实际上具有很重要的转换作用,能使广大的受众更好的理解并且接受。
【关键词】政治演说;通俗易懂;隐喻1.概念理解演说辞是一种应用性的文体,政治演说辞的语言具有鼓舞性,政治家常常运用形象生动的修辞手法、对仗且节奏鲜明的语句,使晦涩难懂的政治演说变得引人入胜,最终成功传达自己的政治目的。
隐喻是用在比较两个好像无关事物,制造一个修辞的转义,在希腊文中原意“转换”。
隐喻是一种修饰话语的手段,它通过日常常见熟悉事物来代替表达者想要阐释的事物,便于听者理解。
亚里士多德是人类历史上首先开始的对隐喻概念进行研究的学者,所以隐喻最初的概念多源自于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他认为能够灵活运用隐喻这种修辞手法的人是语言的天才。
隐喻一直被认为是修辞学领域的词汇,研究范围也一度被局限于修辞学,随着时代发展隐喻的研究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甚至成为人们的一种思维习惯。
恰当的隐喻就如一个个精巧的谜语,吸引着听者继续听下去而不知自己的思维已经跟随说话者的意图一直走下去,最终抵达说话者的最终说话的目的。
听者也借助自己已知的事物学习了未知的事物。
2.政治演说辞中的隐喻政治家们为了达到自己的一些政治目的会通过演说来传播。
而在要传达的政治观点是相当抽象、陌生的,普通民众很难理解。
为了让更多的民众接受政党的政治观点和价值倾向,得到更多的支持率,演说的政治家必须将抽象难懂的政治概念通俗的表达出来,而隐喻具有有效传达语意作用。
隐喻在政治沟通中的功能阐释

隐喻在政治沟通中的功能阐释从语言学理论角度对隐喻在政治沟通中的功能做多维分析,指出政治隐喻主要有框架功能、意识形态构建功能、劝谏功能、评价功能,并以例证方式阐释隐喻如何为政治服务,提出隐喻是国家领导者管理和改造社会的重要政治沟通工具。
标签:隐喻意识形态框架劝谏评价衔接一、引言在人类社会活动中,隐喻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早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莱考夫(Lakoff)就开始着手研究美国政治领袖和政党如何运用隐喻推行其政府决策或主导美国政坛话语权,为探索隐喻如何为政治服务开辟了新的道路。
Vestermark,Terell Carver,Denis Jamet等学者对政治人物使用隐喻的动机做了深度剖析,提出了一些令人信服的观点。
近年来隐喻与政治研究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学者们,如陈勇、刘肇云(2009),林宝珠(2009),曹春春、周青(2010),贺梦依(2011),黄维民、黄娅(2012)从不同角度探讨了隐喻与政治的关系,提出了颇具见地的观点,对隐喻功能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笔者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隐喻在政治沟通中的主要功能做了多角度评析,供有研究兴趣的读者参考。
二、隐喻与政治隐喻作为人类语言中一种独特的思维表征形式已经渗透到了语言活动中。
隐喻已经从传统语言修饰的边缘地位过渡到对人类认知思维进行理解和阐释的中心地位。
人类语言本质上是隐喻性的,任何政治沟通都离不开隐喻,因而隐喻具有影响或改造社会的作用。
政治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对社会的有效治理或变革。
社会管理和改造需要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
抽象的政治概念往往与普通民众的认知能力有一定的距离,政治人物需要用隐喻的表达方式将政治概念转化为浅显易懂、生动活泼的大众化语言。
美国当代政治科学家Graber(1993)认为,政治沟通是政治的生命线或母乳。
政治的核心问题是政治领导使用隐喻的能力以及唤醒大众潜在心理倾向的能力。
隐喻水平甚至成为评价国家领导人政治沟通能力的重要指标。
语法隐喻在政治语篇中的应用--以特朗普就职演讲为例

语法隐喻在政治语篇中的应用——以特朗普就职演讲为例茆金雄(江苏科技大学,江苏镇江212003)摘要:近年来国内学者增加了对政治语篇中的语法隐喻研究,使其成为热门研究课题。
而目前对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讲话的研究并不多,所以有必要对其话语进行进一步研究。
该研究采用韩礼德和马丁的语法隐喻理论作为理论基础,采用Charteris-Black的批判性隐喻分析方法作为方法论,对语法隐喻在特朗普就职演讲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发现了语法隐喻在特朗普就职演讲中的分布特点,隐喻效果和实现方式,可以帮助学者理解特朗普就职演讲的结构和意义,为其他关于特朗普就职演讲的研究提供借鉴帮助。
关键词:语法隐喻;特朗普;就职演讲;批评隐喻分析中图分类号:H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39(2019)08-0076-021概述国内把语法隐喻理论应用到政治语篇的研究开始于柳波2008年写的《从批评性语篇分析视角看国际政治新闻中语法隐喻的汉译》,之后由于政治语篇的社会意义和时效性,政制语篇中的语法隐喻渐渐成为一个研究热点。
语法隐喻包括了韩礼德(1994)提出的:概念语法隐喻(词汇隐喻(Lexical Metaphor),层次隐喻(stratal model),音系隐喻(Phonological Metaphor))和人际隐喻(情态隐喻,语气隐喻),以及马丁(1992)拓展的语篇隐喻。
国内学者对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语篇的语法隐喻研究还不多,主要是通过语料库方法研究层次隐喻(Devrim,2015)和人际隐喻在大量语篇中的分布特点和隐喻效果。
该研究只以特朗普的就职演讲为语料,结合韩礼德和马丁的语法隐喻观点,具体分析词汇隐喻、层次隐喻、音系隐喻、情态隐喻、语气隐喻、语篇隐喻被特朗普应用到就职演讲中的分布特点,隐喻效果和实现方式,帮助学者理解特朗普就职演讲的隐喻分布和表意效果,可为其他关于特朗普就职演讲的研究提供借鉴帮助。
2隐喻识别根据Charteris-Black(2004)的批判隐喻分析方法,该研究分为两个阶段隐喻识别和隐喻解释;由于语法隐喻具有语法特征,原理论中的隐喻阐释(Metaphor interpretation)无须执行。
隐喻在政治沟通中的功能阐释

关 键 词 :隐喻
意识形态
框架
劝谏
评价
衔 接
一
、
引言
代政 治科 学 家G r a b e r( 1 9 9 3 )认 为 ,政 治 沟 通 是政 治 的生 命
在 人 类 社 会 活 动 中 , 隐 喻 与 政 治 有 着 千 丝 万 缕 的 线 或 母 乳 。政 治 的 核 心 问 题 是 政 治 领 导 使 用 隐 喻 的 能 力 以 联 系 。 早在 2 0 世纪9 0 年 代 , 美 国 著 名 语 言 学 家 莱 考 夫 及 唤 醒 大 众 潜 在 心 理 倾 向 的 能 力 。 隐 喻 水 平 甚 至 成 为 评 价 ( L a k o f f ) 就 开 始 着 手 研 究 美 国政 治 领 袖 和 政 党 如 何 运 用 国家 领 导 人 政 治 沟通 能力 的重 要指 标 。L a k o f f( 1 9 9 3 )对 美
C a r v e r ,D e n i S 3 a m e t 等 学 者对 政 治人 物 使 用 隐喻 的动 机 做 m e a n s ” ( 战争 是 以其他 手 段 继 续 的政 治 )和 “ P o ] i t i t s i S 了深 度 剖 析 ,提 出 了一 些 令 人 信 服 的观 点 。近 年 来 隐 喻 与 b u s i n e s s ” ( 政 治 是 生意 )两 个 概念 隐喻 所 构 成 。这 些 隐 喻
隐 喻在政 治 沟通 中 的功 能阐 释
口石 本俊
摘 要 :从语言学理论 角度对 隐喻在政 治沟通 中的功能做 多维分析 ,指 出政治隐喻主要有框 架功能、意识形态构建功
能 、劝谏功能、评价功 能,并 以例证方式 阐释 隐喻 如何 为政 治服务 ,提 出隐喻是 国家领导者 管理 和改造社会 的重要政治 沟
英语中的人际语法隐喻

英语中的人际语法隐喻语法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种文体中。
其中,名词化语法隐喻在科技英语中尤为常见,它在构建科技英语语篇的衔接和连贯性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名词化语法隐喻及其在科技英语中的语篇衔接功能。
名词化语法隐喻是指通过使用名词或名词短语来表达动词或形容词的含义,从而使语言更加简洁、客观、专业。
在科技英语中,由于需要描述复杂的概念和过程,名词化语法隐喻的使用尤为常见。
构建语义关系:名词化语法隐喻在科技英语中可以用来构建语义关系,使语篇中的句子之间更加连贯。
例如,使用名词化的动词短语“施行手术”可以简洁地表达“做手术”的含义,使句子之间的更加紧密。
提升信息密度:名词化语法隐喻还可以提高语篇的信息密度。
通过将复杂的动作或状态抽象为名词,科技英语可以更有效地传递信息。
例如,“执行任务”这个名词化短语可以简洁地表达“完成任务”的含义,大大提高了信息密度。
增强客观性:名词化语法隐喻的使用可以增强科技英语的客观性。
通过将主观感受或动作转化为客观的名词,名词化语法隐喻可以让读者更加清晰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
提高表达效率:在科技英语中,名词化语法隐喻的使用可以提高表达效率。
使用名词化的短语可以减少冗余的表述,使语言更加简洁明了。
例如,“进行实验”这个短语就比用“做实验”更加简洁高效。
名词化语法隐喻在科技英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帮助构建语义关系、提升信息密度、增强客观性,还可以提高表达效率。
对于科技英语的学习者和使用者来说,理解并掌握名词化语法隐喻是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
在翻译研究中,语法隐喻一直是一个备受的话题。
语法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指的是通过改变语法形式来表达不同的语义和语用功能。
在翻译过程中,语法隐喻为译者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工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转换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语法隐喻在翻译研究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语法隐喻的基本原理在于通过改变语法形式来表达不同的意义。
英语人际语法隐喻与语篇建构

英语人际语法隐喻与语篇建构一、概述传统观点认为,“隐喻”是增加语言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段。
功能语言学对“隐喻”的研究从传统的词语修辞方式延伸至语法的隐喻方式,提出了语法隐喻理论。
语法隐喻指概念在词汇语法层的隐喻化表达方式,与之相对的是一致式。
韩礼德主要从概念语法隐喻和人际语法隐喻两方面对语法隐喻进行了探讨[1]。
概念语法隐喻主要表现为及物性隐喻,即过程类型的转化。
人际语法隐喻涉及情态意义和评价意义的表达。
两种隐喻形式都广泛存在于语言中,并以变化的句法形式反映人类经验和概念结构,为语篇的建构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文章重点探讨人际语法隐喻的语篇建构功能,关于概念语法隐喻的语篇建构功能将另行撰文论述。
二、人际语法隐喻语言不仅可以表达说话者的亲身经验和心理活动,还具有反映说话者身份、态度以及他对事物的判断和评价等功能。
语言的这一功能称作“人际功能”。
语言的形式和意义不是一一对应,除了一致式之外,人际语法隐喻也是实现“人际功能”的有效手段。
人际语法隐喻包括情态隐喻和语气隐喻两部分。
(一)情态隐喻情态功能不仅可以通过情态动词、情态副词体现,还可以通过其他语言形式实现。
如例 1:(1)Probably that pudding never will be cooked.(2)I don't believe that pudding ever will be cooked.例 1(1)中的情态意义由副词 Probably 和 never 体现,是一致式的表达形式;而该情态意义在例 1(2)中,由小句 I don'tbelieve 体现,虽然该小句的语法成分齐全,但在功能上体现的是情态语义。
体现情态意义的小句相当于一个语气状语,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同一情态意义,在语法层上形成一个隐喻结构。
[2]情态可分为两种类型:情态化和意态化。
情态化包括可能性和经常性,意态化包括义务和意愿。
韩礼德认为[1],情态意义的体现形式由情态取向决定。
隐喻在政治语篇中的说服功能—奥巴马支持拜登当选总统的演讲的批评隐喻分析

082文艺评论隐喻在政治语篇中的说服功能政治演讲是一种典型的政治语篇,其政治观点明确说服力强。
举荐型政治语篇在候选人参选过程中能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劝导性较强的话语向听众传达出候选人的能力及其政策措施的合理性,激起听众的情感反应对人们认识了解候选人产生直接的影响。
用批评性方法对政治语篇分析能够揭示影响政治人物选用的表达情感的词语的因素。
Charteris-Black在其《批评隐喻分析的语料库研究方法》中首次提出批评隐喻分析一词,并结合语用学思维及语料库研究方法,正式将批评隐喻研究带入了人们的视野。
纪玉华和陈燕着重介绍Charteris-Black的批评隐喻分析理论,视其为批评话语分析的一种新的补充方法。
国内外的批评隐喻分析多集中于对政治语篇中隐喻蕴含的意识形态进行挖掘。
唐韧对英国新工党执政十年的政府报告及大臣演讲中有关社会排挤的话语进行了批评隐喻分析;汪徽和辛斌通过对美国主流媒体对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报道中的隐喻分析。
国内外对举荐型政治语篇的分析还比较欠缺。
本研究运用批评隐喻分析的方法对一篇举荐型政治语篇进行分析,揭示推荐人在推举候选人时所运用的隐喻类别及其功能,从而揭示推荐人是如何运用隐喻达到劝导听众的目的。
理论框架批评隐喻分析是深入研究语言、思维和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种崭新而有效的补充方法,通过综合运用批评话语分析、语料库分析、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分析隐喻的语言、语用和认知特征,揭示话语群体的信仰和态度。
Charteris-Black把隐喻分析分成三个阶段:隐喻的识别、隐喻的阐释、隐喻的解释。
隐喻的识别涉及概念意义,即分析隐喻关键词在语料中的语境以辨别其意义是隐喻性的还是纯字面的。
隐喻的阐释涉及人际意义,即确定由隐喻构建起来的社会关系和隐喻与其背后的认知、语用因素之间的关系。
隐喻的解释则涉及语篇意义,即隐喻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隐喻与语境之间的相关性,旨在确定导致隐喻产生的社会因素以及隐喻对于身份建构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隐喻是一直是语言学界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而语法隐喻又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个很重要概念。它与传统的词汇隐喻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本文主要从语法隐喻中的人际隐喻方面分析了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的语法隐喻,旨在为政治性演说文体提供新的评判标准,从而让公众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政治性演说文体背后的真实目的。
关键词:人际隐喻 功能分析 就职演说
一、语法隐喻 语法隐喻由功能语言学派的创始人Halliday在1985年的《功能语法入门》一书中正式提出。Halliday提出的语法隐喻超越了传统的词汇隐喻。他认为隐喻是有语法结构的,同一种意思可以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但不同的表达方式却可以取得不同的效果,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获取预想的效果。Halliday还指出,语法隐喻不是用一个词去代替另一个词,而是用某一语法类别或语法结构去代替另一语法类别或语法结构。这两个类别分别或结构分别代表了同一种意思的两种表达方式。它们分别是一致式(congruentform)和隐喻式(metaphorical form),即与一致式相对应的,在某种程度上经过了“转换”的语言表达方式。一致性是语法隐喻的一个重要理论支柱。Halliday指出隐喻性的表达必然是相对某种非隐喻性的或字面的表达形式而言的,他用一致式的表达代替了字面性的表达。
二、人际隐喻 韩礼德认为人际隐喻主要是通过语气(mood)系统和情态(modality)系统的变化来实现的。人们使用语言时借助语气和情态系统来陈述、提问、提供和发布命令,从而达到交际目的。在体现这些功能范畴时,人们根据语境的需要,使用非一致式的语气或情态表达,使一些语法形式隐喻化。如: (1)It’s probably going to happen.(一致式) (2)I think it’s going to happen,isn’t it?(隐喻式) 我们可以看出(2)是有明确主观的情态取向,所以它是隐喻式。Halliday(2000:358)把情态取向(oriention)分为主观取向和客观取向,也就是说,情态成分可以表明说话者对命题的主观态度或意愿,也可以表现某种客观存在的可能性或必然性。另外,主客观取向又有显性和隐性之分,这样就形成了以下四种情态取向、显性主观、隐性主观、隐性客观和显性客观。 语气人际隐喻主要表现为“从一种语气域向另一种语气域的转移”。功能语言学把言语的功能分为四种:提供(offer)、命令(command)、陈述(statement)和提问(question)。这四种言语功能一般都由典型的语气体现。一般来说,陈述由陈述句来体现,提问由疑问句来体现,命令由祈使句来体现。但事实上,言语功能与语气系统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决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一种言语功能可以由不同的语气来体现,如: Pass me that book,please. Would you please pass me that book? You must pass me that book. 反之,一种语气也可以体现一种以上的言语功能,如: I wonder if you are available tonight.(陈述句表示提问) We don’t buy any food today.(陈述句表示命令)
三、具体实例的人际隐喻分析 笔者一共选取了8篇有代表性的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作为语料进行分析,通过对这些就职演说的分析,笔者发现这些就职演说中存在大量的人际隐喻,由于篇幅关系,笔者只对8个典型的句子中的人际语法隐喻进行详尽阐述和分析。 1.When our Founders boldly declared America’s indepen-dence...,they knew that America to endure would have to change.(克林顿,1993) 这是一个通过主句“they knew that”引导的一个客观显性的人际语法隐喻。克林顿通过先辈们的遇见来使人们相信美国必将改变,这比他自己说I know that更客观、更具有说服力。 2.We dare not forget today that we are the heirs of that firstrevolution.(肯尼迪,1961) 这个句子也体现了由主句“We dare not forget today that”引导的一个主观显性的人际隐喻。这是一个主观显性的人际隐喻,因为通过主观的手段,肯尼迪达到了一种呼吁的效果,让全国人们都不要忘记了他们是民主的后裔。 3.I am certain that my fellow Americans expect that on my in-duction into the Presidency I will address them with a candor anda decision whic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our nation impels.(罗斯福,1933) 这句话里的第二个小句“that on my induction into the Pres-idency I will address them with a candor and a decision which thepresent situation of our nation impels.”是由一个介词词组“onmy induction”引导的,这个介词词组实际上是一个压缩了的时间状语从句的小句。经过压缩,就实现了及物性转变,由物质过程的小句转变成了一个介词词组,成为新的小句里的状语成分。其一致性表达为:When I am inducted into the...I will...。 4.At this second appearing to take the oath of the presidentialoffice there is...(林肯,1865) 这一句同上一句一样,是由一个时间状语的小句压缩成介词词组的,作状语成分。其一致式为:I am appearing here totake the...。 5.How shall we use that peace?Let us...Let us...Let us...(尼克松,1973) 这是一个典型的人际语法隐喻里的语气语法隐喻。尼克松总统在这里用提问的形式给出了信息,告诉人们应该怎么利用和平为美国为全世界作出贡献。所以这是一个语气的转化,由陈述式的语气转化成特殊疑问句的语气。 6.The ambitions of some Americans are limited by failingschools and hidden prejudice and the circumstances of their birth.(小布什) 这是布什2001年就职时发表的演说,这一句是从及物性看属于关系过程。介词by后的成分属于状语成分。从传统语法看,这是一个被动语态的句子。为什么布什总统要用被动语态,要用关系过程表达呢?因为他要强调载体(carrier)美国人的雄心壮志。事实上这个句子经过了语法隐喻的过程,是由物质过程转化而来的关系过程。这个句子物质过程的表达就是传统语法的主动语态。如下: The failing schools and hidden prejudice and circumstancesof their birth limit the ambitions of some Americans. 如果用一致式即物质过程来表达就没用体现出美国人雄心壮志的重要性,因为它放在了句尾,作为物质过程的范围。而布什在这里想表达的是美国人雄心壮志达的重要性,强调不能因为其他因素而阻止这种雄心的实现。 7.We offer not a pledge but a request:that both sides beginanew the quest for peace,before the dark powers of destructionunleashed by science engulf all humanity in planned or accidentalself-destruction.(肯尼迪,1961) 同罗斯福总统一样,肯尼迪也是通过陈述句来表达他的命令。是想通过对观点的陈述而委婉发表一种命令。肯尼迪上台执政前,国际政治局面是有美国和苏联共同控制的,冷战在东西方达到了剑拔弩张的程度。与此同时,美国跟其他国家也陷入了战争的僵局。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依然想取得世界的霸权地位。肯尼迪是在对全世界发表这场演讲,如果他依然气势凌人地发表命令的话,势必会使情况更加恶化,所以他通过人际语法隐喻把他的这种命令语气隐藏了起来,也让国民和其他国家容易接受。 8.Our economy is badly weakened,a consequence of greedand irresponsibility on the part of some,but also our collective fail-ure to make hard choices and prepare the nation for a new age...The state of the economy calls for action,bold and swift,and wewill act———not only to create new jobs,but to lay a new founda-tion for growth.(奥巴马,2008)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奥巴马总统是在陈述美国正面临着一场巨大的金融风暴的事实。从表面上看是对事实陈述自己的观点。但仔细琢磨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奥巴马总统是想通对美国经济萧条事实的陈述,来表达美国需要进行经济改革的紧迫性。同时希望听众能以后执行他的命令。他用陈述句的语气让他的命令听起来更加合理,让人们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接受了它的命令。
四、结语 通过对七位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语法隐喻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政治家的演讲当中存在大量的人际隐喻。当总统或首相想要对一些问题提出建议的时候,就会使用一般疑问句或者特殊疑问句的人际隐喻。他们的真正目的不是想从听众那里获取答案,而是告诉听众应该怎么做。当总统或首相想要表达自己的宏伟理想的时候,他就会使用主句引导的主从句式的人际语法隐喻。最常见的是I promise...,I be-lieve...,I will...等句式。通过这样的主观显性的承诺,他们让听众觉得他有能力,有信心带给听众们想要的东西,如和平、繁荣的经济、就业率上升、提高公民福利等,从而获取听众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