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教学导学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导学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导学案导学案课题: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主旨和要点。
2. 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思。
3. 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的主旨和要点。
2. 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思。
教学难点: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课文《小鹿的故事》(课本第10页)、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实施细则、教学目标、导学案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入本课的主题。
2. 引导学生回忆上课时讲过的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导入新学(15分钟)1. 向学生朗读课文《小鹿的故事》。
2. 询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小鹿为什么会担心?”、“小鹿的妈妈是怎么安慰他的?”等等。
3. 阅读课文并理解主旨要点,引导学生找出关键句子。
步骤三:训练与巩固(25分钟)1. 单词默写:由教师读出一个单词,学生写下拼音或汉字。
2. 朗读练习: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3. 读一读:让学生将课文内容重新解读。
4. 理解题:出示问题让学生回答问题,如“小鹿为什么不敢溜冰?”、“小鹿的妈妈是怎么安慰他的?”等等。
步骤四:拓展与应用(15分钟)1. 教师放一段关于鹿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并进行观察。
2. 学生自由发挥,根据学过的课文内容,写一篇小鹿的故事。
3. 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故事,与同学一起学习、进步。
步骤五:总结与反馈(10分钟)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 听取学生的学习感想和建议。
板书设计:小鹿的故事- 担心- 安慰- 溜冰反思与评价:本节课通过导入新知识、训练与巩固、拓展与应用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然而,本节课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还不够,只是简单地通过写故事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年级下语文导学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人教新课标(无答案)

语文教学导学案课题《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课型新授课执教上课时间主备人审核年级四年级课时 2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课文,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学具准备教学流程预习准备——合作交流——当堂训练一.课前导习。
1、背诵《乡村四月》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
二.课堂研习。
1、我能借助注释的工具,完成下列练习。
(1)杂兴:( ) 绩麻:( ) 未解( )箬笠:( ) 蓑衣:( )(2)我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的意思:( )(3)我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思:( )西塞:( );鱼肥:( )。
2、学了这三首诗词我发现他们有共同点,都是描写()。
教师指导过程教师指导过程3、展示、交流。
4、小结。
三、当堂训练。
1、我是识字小能手。
zhòu yè gēng yún chéng jì xī sài bái lù( ) ( ) ( ) ( ) ( )ruò lì suō yī( ) ( )2、我发现这三首诗为我们再现了三幅精美的画,《乡村四月》描写的是:( ),诗的前两句写景:( ),后两句写人:( ),而《四时田园杂兴》则描写的是( ),《渔歌子》一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描写的是( )。
四、板书23 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宋)翁卷(宋)范成丈(唐)张志和绿遍白满昼来云田辛勤劳动渔翁不归景美读(赞美)子规烟雨夜绩麻闲人少学种瓜天真可爱人勤唱喜爱才了又五、课后反思。
四年级语文下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1.古诗词三首(第_1_课时《独坐敬亭山》)授课总时数:3课时日期:2012年2月22 日(授课日期)主备人:唐敏一、学习目标1.我能掌握生字词,读熟《独坐敬亭山》这首诗,理解诗的大意。
2.教学时运用插图和教师的导语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理解词句、想象画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来进行。
3.我能通过学习感受江南山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二、学习重难点:掌握重点词句,整体感知课文。
1.重点: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并能正确背诵这首诗。
2.难点: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理解句意。
三、知识梳理1.自学古诗,要求把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2.自学生字,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字的意思。
3.引导学生凭借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4.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说说全诗的大意。
四、学法指导课前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鼓励学生在课外搜集有关山水风光的古诗词或名句,并启发学生在说话和习作时加以引用,提高语言表达的品位。
教学时运用插图和教师的导语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理解词句、想象画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来进行。
五、学习过程(一)出示目标流程1.口述目标2. 课前随堂设计(二)自学讨论释疑(1)读熟这首诗(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李白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感受呢?(4)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三)展示汇报梳理1.我能把诗正确、流利地朗读下来。
2.我能把诗句的意思说下来。
3.我知道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4.我知道李白写这首诗时的心情以及他想表达的感受。
5.我还收集了其他一些描写江南山水的诗。
6.我能把这首诗背下来。
7.反馈交流上述检测题。
1.古诗词三首(第_2_课时《望洞庭》)授课总时数:3课时日期:2012 年2 月22 日(授课日期)主备人:唐敏一、学习目标1.我能掌握生字词,读熟《望洞庭》这首诗,理解诗的大意。
四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单元说明:
本单元编排了四篇课文,分为一首诗歌和三篇记叙文。记叙文中有一篇中国历史故事,两篇外国故事。《大地的话》歌颂了大地母亲博大,无私的情怀,《语言的魅力》体现了有魅力语言的重大作用。《秉笔直书》表现出史官们公正不阿,秉笔直言的求真精神。
教学要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继续练习标画出重点词句,练习用学过的方法品词品句。
重难点
培养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理解课文的中心内容的能力。自己写富有魅力的语言。
学习过程
方法提示
一、预习课文。
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习生字;熟读课文、想重点;再读课文、标难点;收集信息,巧处理。
二、预习反馈及提高。
1、同桌互读课文。(认真听,生字词语是否读得正确。并根据情况给予评价。)
2、同学范读,同学评议。
(1)比较写在木牌两边的语言,谈谈你对“语言的魅力”的理解。
――写在木牌两边的语言分别是:“我什么也看不见。”“春天到了,可是……”写这两句话有一个共同目的:获得别人的同情,得到一些钱。而这两句话所产生的效果却不一样:行人无动于衷、淡淡一笑、姗姗而去;“……下午给钱的人多极了!”
――为什么不同的语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是因为诗人的语言更有魅力)“春天到了,可是……”它的魅力在哪?(富有诗意的语言,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当堂检测
1.听写本课生字新词。
2.选词填空。
惊慌恐慌
①崔杼一连杀了三位太史,虽然十分生气,心里却很()。
②海啸滚滚而来,人们()失措,不知怎么办才好。
爱惜珍惜爱护
①难道太史不()自己的生命吗?
②我们要()今天的大好时光,勤奋学习。
③小学生要()学校的公共财产。
3.课内阅读:看课文第四自然段,完成以下练习。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旅游蠢事海鸥争先恐后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
2、我能根据意思写词语(课件)
板书设计
9、自然之道
生物学向导
我们
绿龟
嘲鹰和海鸥
课后反思
教研组审核签字:学校领导审核签字;
导学案
课题
9.自然之道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自然之道”,认识我和同伴违背自然之道引起了严重后果。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8.我知道哪一个词语写错了,而且还能更正呢。
①.改观宽敞糟殃平衡导想开天()()
②.摸仿剧烈颤动关健轻而易举()()
9.拓展探究: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通过与大自然接触,你懂得了什么?从大自然身上学到了什么呢?你知道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大自然吗?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呢?请在下面写几句话。
导学案
课题
12大自然的启示
例如愚不可及争先恐后踌躇鱼贯而出
4.熟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课文都写了哪些人物、动物?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5、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1).读课文找到含“愚不可及”的句子画下来。
(2).读课文3---5段,思考我们的哪些行为是愚不可及的,把有关的内容找出来,细细体会。
(3).面对幼龟被嘲鸫咬啄时“我们”和向导有什么不同的表现?
3.学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大自然的什么启示?
导学案
班内展示引领探究
4.默读《人类的老师》这篇文章,想想它主要写了什么?
二次备课
5.重点感受“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
专项训练
1、看看谁的收获大。说说你最喜欢段落语句,读相应的小节,个别读、轮读课文、齐读。
四年级语文《我认识祈使句》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我认识祈使句》导学案一、教学内容:
《我认识祈使句》
二、教学目标:
1、祈使句的作用。
2、用祈使句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
3、了解几种常见的祈使句。
三、教学重点
1、了解祈使句的特点,了解体会祈使句的作用。
2、了解几种常见的祈使句,并会用祈使句与人交流。
四、教学准备:
1、准备一个教学微视频
五、活动过程:
1、读文章,感受祈使句的特点。
2、祈使句的结构。
3、介绍几种常见的祈使句。
(1)表示命令的祈使句。
如:快去救火!
(2)表示请求的祈使句。
如:请给我们多提意见!
(3)表示禁止的祈使句。
如:你不要去!
(4)表示劝阻的祈使句。
如:大家都少说几句吧!
4、说一说祈使句
5、作业布置:收集5句祈使句写下来。
四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4)
学段:中年级年级:四年级学科:语文单元:第六单元课题:《眼睛》课型:自学展示主备学校:北关小学主备人:杨晓芬初审人:杨晓芬终审人:陈慧琴合作团队:杨晓芬刘清燕李莉课题: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总课时:两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识记生字。
积累“跋涉、蜿蜒、忧郁、积攒、召唤、激励”等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了解课文背景的基础上,理解重点词句,感受“大眼睛”的特点,体会小姑娘渴望读书的强烈愿望。
3.感受贫困地区孩子上学的艰难和对知识的渴望,能够珍视自己的学习机会,愿意帮助他人。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了解课文背景的基础上,理解重点词句,感受“大眼睛”的特点,体会小姑娘渴望读书的强烈愿望。
教学难点:感受贫困地区孩子上学的艰难和对知识的渴望,能够珍视自己的学习机会,愿意帮助他人。
课题: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总课时:两课时分课时:第一课时课型:自学展示导学环节:一、学习目标1.正确识记生字。
积累“跋涉、蜿蜒、忧郁、积攒、召唤、激励”等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在了解课文背景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自主学习(一)阅读有法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
3.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二)交流感知1.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读课文,首先要正确,然后做到流利。
2.我会读这些词语:跋涉、蜿蜒、忧郁、积攒、召唤、激励。
我标出了课文的自然段,共有()段。
3.读完课文,我知道了:课文主要写了一位摄影爱好者在贫困地区遇到了一群()的孩子,拍下了《》的照片。
照片上的孩子有一双()、()、()、()的大眼睛。
后来这幅照片成了希望工程的形象标志。
三、展示交流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组内学习生字并交流学习方法。
四、当堂检测1.给加线的字注音跋涉蜿蜒积攒丰碑摄影2.读拼音,写词语:jiǎng shù yuán zhù juān kuǎn pín kùn()()()()五、质疑问难照片的来历、特点、魅力、意义是什么?课题: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总课时:两课时分课时:第二课时课型:展示提升课导学环节: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图文对照,结合课文背景资料理解重点词句,感受“大眼睛”的特点,体会小姑娘渴望读书的强烈愿望。
四年级语文上导学案
全册备一、教学目标:1.学习习惯(1)继续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继续掌握正确的写铅笔字的方法,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听讲的习惯。
(3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4)继续培养认真完成作业和查字典、词典的习惯。
(5)继续学习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
(6)继续学习预习和复习,并养成习惯。
(7)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培养读书做记录的习惯。
2.汉语拼音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3.识字写字(1)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2)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3)继续练习写毛笔字,写得端正,纸面干净。
4.口语交际(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其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4)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
(5)讨论问题能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5.阅读(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能复述课文。
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5)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
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6)能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6.习作(1)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句。
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通字顺的短文。
(3)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4)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
二、教材内容分析:本册课本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七)”、“课文”、“习作”和“练习”组成。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的语文导学案
1、《古诗词三首》导教案学习目标:1.认识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三首古诗。
3.学习经过看说明,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粗心,用自己的话谈谈诗词的意思。
4.感觉江南山川的自然美,遇到美的熏陶学习要点、难点:1.依据诗词所描述的光景,想像画面。
2.有感情朗诵。
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第一学时★脑筋转一转: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期间,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复习学习古诗方法:解诗题,知诗人抓字眼,明诗意多朗读,悟诗情★预习导学1. 我读了遍课文,就达到了正确、流畅的标准。
2.自学生字词,借助词典、词典,我能为本课的生字起码找两个词伙伴。
3.列出本课我以为易读错、写错、混杂的字:4.预习成就反应(1)我的收获:(组内每人做四个表情脸评论牌,博文中粘不进来,害羞地说原由不明)朗诵优异票优异票合格票加油票( 2)“生字找伙伴”全对()需改错()(3)小组内沟通自己的疑问。
(4)给加点字注音并借助说明解说字的意思。
想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5. 我仍存在的疑问:资料袋:词是诗的别体,是唐朝盛行的一种新的文学款式,到了宋代,经过长久不停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期间。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合作研究一、提出自己不懂得问题,组内议论解决。
二、美景涌现:“读了这句诗,我忧如看到了”用这样的句式快与组内同学分享一下你的想象与感悟吧。
★ 老师想象品尝的、喜爱的诗句以下: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2.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三、熟读成诵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这三首诗词背下来吧。
小组测评定级:优异票优异票合格票加油票四、认真地想想,有感情地读一读。
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一首诗必表一份情。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导学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导学案【教学目标】1. 了解《古诗词三首》中的三首古诗词的原文和译文,并能正确读、理解。
2. 学习并掌握三首古诗词的作者、写作背景和意义。
3. 通过导学活动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三首古诗词的原文和译文,并理解诗词的意义。
2. 掌握三首古诗词的作者、写作背景和意义。
3.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学习《古诗词三首》中的三首古诗词的作者、写作背景和意义。
【教学准备】黑板、白板、课件、习题、诗歌录音。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创设情境:根据学生前期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导入《古诗词三首》课文内容,引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 复习:复习上学期学习的有关古诗词的知识点。
Step 2 学习第一首古诗词《登鹳雀楼》1. 导读:播放《登鹳雀楼》的录音,学生聆听后感受这首诗的美。
2. 学习:学生翻阅诗词,分组合作讨论诗词中的生词和句子。
3. 教师解读:教师解读诗词中的重点生词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全文的意义。
4. 合作学习:让学生合作,共同完成习题。
5. 小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确保学生对第一首古诗词的内容和意义有初步的理解。
Step 3 学习第二首古诗词《悯农》1. 导读:播放《悯农》的录音,学生聆听后感受这首诗的忧愁和辛酸。
2. 学习:学生翻阅诗词,分组合作讨论诗词中的生词和句子。
3. 教师解读:教师解读诗词中的重点生词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全文的意义。
4. 合作学习:让学生合作,共同完成习题。
5. 小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确保学生对第二首古诗词的内容和意义有初步的理解。
Step 4 学习第三首古诗词《悯农二首》1. 导读:播放《悯农二首》的录音,学生聆听后感受这首诗的忧愁和辛酸。
2. 学习:学生翻阅诗词,分组合作讨论诗词中的生词和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语文教学导学案
14.小英雄雨来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
2、学习给课文每部分加小标题的概括方法。
3、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
2、理解“有志不在高年”等句子的意思。
学法指导:自读自悟
教学流程:
一、课前导习
1、正确流利地读通课文,积累词语。
2、想一想,课文讲了雨来的几件事。
二、课堂研习
1、按课文提示给每一部分加小标题。
2、在文中找出鬼子军官打雨来的句子,以及雨来的表现,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可以看
出雨来具有怎样的品格?
四年级语文教学导学案
14.小英雄雨来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
2、学习给课文每部分加小标题的概括方法。
3、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
2、理解“有志不在高年”等句子的意思。
学法指导:自读自悟
教学流程:
一、课前导习
1、正确流利地读通课文,积累词语。
2、想一想,课文讲了雨来的几件事。
二、课堂研习
1、按课文提示给每一部分加小标题。
2、在文中找出鬼子军官打雨来的句子,以及雨来的表现,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可以看
出雨来具有怎样的品格?
3、讨论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三、当堂训练选词填空。
哐啷嗡嗡呜呜咔啦吱扭唔哩哇啦哗啦哗啦咕咚咕咚
1、雨来听见街上()有人跑,把屋子震得好像摇晃起来,窗户纸()响。
2、不知什么时候,门()响了一声,雨来睁开眼,看见是爸爸出外买席子回来了。
3、院子里的门()想了一下,随后听见日本鬼子()地叫。
4、雨来撒腿就往后院跑,背后()一声枪栓响了。
5、乡亲们听见枪声,跑到河边()地哭了。
6、老师背过身去,屋子就()地传出说话的声音。
3、讨论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三、当堂训练选词填空。
哐啷嗡嗡呜呜咔啦吱扭唔哩哇啦哗啦哗啦咕咚咕咚
1、雨来听见街上()有人跑,把屋子震得好像摇晃起来,窗户纸()响。
2、不知什么时候,门()响了一声,雨来睁开眼,看见是爸爸出外买席子回来了。
3、院子里的门()想了一下,随后听见日本鬼子()地叫。
4、雨来撒腿就往后院跑,背后()一声枪栓响了。
5、乡亲们听见枪声,跑到河边()地哭了。
6、老师背过身去,屋子就()地传出说话的声音。
板书:14.小英雄雨来
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①游泳本领高(游泳)
②上夜校念书(读书)
③掩护李大叔(掩护)
敌人:盘问、哄骗、利诱、威逼、毒打
④勇斗鬼子(斗争)
雨来:应付、不上当、不屈服
⑤宁死不屈(枪声)
⑥机智逃生(脱险)
14、小英雄雨来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学习雨来热爱祖国、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3、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意思。
重、难点:重点: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难点: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一、自主学习:
1、这一个故事虽然很长,但我要耐心地把课文好好读几遍。
2、我把资料袋读了两遍,并从中我明白了:。
3、标注好生字表,认真读一读。
4、我还从文中搜集了一些好词。
5、我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在()时期,()边区十二岁的()是一个游泳(),一次交通员()为了躲避鬼子藏到了雨来家,雨来为了掩护他被鬼子(),鬼子利诱、威胁、毒打他,但他坚决不说出(),鬼子把雨来拉到(),想杀害雨来,没想到雨来凭着他高超的()从鬼子的枪口下巧妙地()了。
二、合作探究:
任务一:我能给课文各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第六部分()。
第二课时
任务二:你从哪些情节和词语体会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的?把有关的语句
标画出来。
读一读,说一说。
任务三:课文开始时详细交代了雨来游泳本领高,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任务四:“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
次?在书上批注自己的感受。
任务五:1、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的意思。
2、你觉得雨来是个什么样的人?
任务六:今天,我们共同了解了这位战争中的小英雄——雨来。
我想雨来的机智、勇敢的品质一定深深地感染了我们在座的每位同学。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向文中的小雨来学习呢?
三、展示交流四、检测小结
1、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词语。
()的苇絮()的皮肤()的交通员()的白雪()的脊背()的孩子们2、、照样子,写词语。
咕咚咕咚:飘飘悠悠:
2、按要求改写句子
(1)街上咕咚咕咚的跑步声把房子震得好像要摇晃起来。
改为“被”字句:
(2)难道冬天是死寂枯萎,令人惧怕的季节吗?
改为陈述句: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导学案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理解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感情,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
学法指导:朗读、想象、讨论交流
教学流程:
一、课前导习
1、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课文属于()文体,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的信。
3、出示问题。
这个孩子是谁?他发出什么呼声?他为什么发出这样的呼声?
二、课堂研习细读课文体会“痛失父亲”的部分。
(1)默读课文,用文中的话评价一下爸爸。
(2)找出描写“痛失父亲”的句子。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导学案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理解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感情,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
学法指导:朗读、想象、讨论交流
教学流程:
一、课前导习
1、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课文属于()文体,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的信。
3、出示问题。
这个孩子是谁?他发出什么呼声?他为什么发出这样的呼声?
二、课堂研习细读课文体会“痛失父亲”的部分。
(1)默读课文,用文中的话评价一下爸爸。
(2)找出描写“痛失父亲”的句子。
第二课时课堂研习
1、读课文中评价爸爸的句子
从加利对爸爸的高度评价以及“我”对爸爸的评价中你读懂了什么?
2、以读悟情。
体会“世界并不太平”。
3、交流课前所出示的问题。
三、当堂训练,用关联词语填空.
1、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
2、今天,我们中国孩子()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
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3、()再危险,父亲()决定参加维和部队。
4、()父亲是一位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我要向他献上一束最美的鲜花。
第二课时课堂研习
1、读课文中评价爸爸的句子
从加利对爸爸的高度评价以及“我”对爸爸的评价中你读懂了什么?
2、以读悟情。
体会“世界并不太平”。
3、交流课前所出示的问题。
三、当堂训练,用关联词语填空.
1、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
2、今天,我们中国孩子()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
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3、()再危险,父亲()决定参加维和部队。
4、()父亲是一位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我要向他献上一束最美的鲜花。
四、板书
15.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