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内瘘基本概念与建立方法

动静脉内瘘基本概念与建立方法
动静脉内瘘基本概念与建立方法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术前术后的超声评

一、动静脉内瘘基本概念与建立方法

(一)、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概念:血液透析作为肾脏替代疗法的主要方法之一而广泛使用。它是将血液从患者身体引出经体外半透膜的透析装臵,滤掉大部分废物及多余水分,将血液再回输入人体的过程。血管通路则是为完成血液透折过程从人体引出及回输血液的人体血管路径。

方法:分为留臵导管及制作动静脉内瘘两种类型。

留臵导管法:多以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及颈外静脉(极少用)为导管插入血管。它又分为临时性及半永久性。动静脉内瘘:于上肢远端行动静脉短路手术。它分为自体动静脉内瘘及移植物动静脉内瘘,少见的还有外瘘管及自体血管移植动静脉内瘘。

透折方法:动静脉内瘘透析时以两支粗针穿刺,一支针位于邻近瘘的瘘后引流静脉(作为动脉侧)引患者血流至透析机,另一支针位于瘘后引流静脉的较远处(作为静脉侧)向患者回输透析后循环血液。

透析用动静脉内瘘是将上肢动脉和邻近表浅静脉做血管吻合,经一段时间“成熟”后,表浅的静脉动脉化,可用

于血液透析穿刺,反复建立体外血液。

血液透析反复使用的血管通路是长期透析患者的重要薄弱环节,长期血液透析所需要的血管通路条件的重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不管选择什么样的通路,都应该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征:⑴、容易重复建立血液循环;⑵、在透析末血流量可以较快速地逐渐减少至零;⑶、保持长期的功能,不必经常手术干预;⑷、没有明显并发症;⑸、不易感染。(二)、常见内瘘的方式

(一般情况下,初次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成熟时间最少1个月,最好3-4个月后再开始使用,如果原动静脉内瘘使用几月至数年后废弃,在原静脉近心端处再作动静脉内瘘,则不需等待时间。移值人工血管建立动静脉内瘘,术后14天即可使用。)

1、手术方式:自体动静脉瘘有端端吻合、侧侧吻合及端侧吻合(静脉为断端,动脉为侧壁开口)三种吻合方式。现在临床多采用第三种方式。

2、肢体的选择:一般先选择非优势上肢,以方便患者日常生活,减少内瘘潜在的损伤,失败后则可选用优势上肢。双上肢自体动静脉内瘘均失败后,再选择移值血管。

3、内瘘部位及血管的选择:为了保留更多血管以备长期透析之用,尽量从肢体远端开始建立第一个内瘘,部分患者可首先从鼻烟窝开始建立第一内瘘,大部分术者先择腕部开始,肘部亦可选择用,其他部位如踝部、大腿内侧等现已很少采用。具体位臵的选择取决于术者技术和患者的血管条件。

⑴、腕部内瘘(桡动脉-头静脉)是建立血管通路的第一选择,其原因在于:①、方法简单;②、一旦成功建立具有很好的通畅率;③、保留了更多血管储备,为穿刺及今后造瘘使用;④、与其他类型通路相比,并发症少(包括狭窄、

血栓、感染、盗血、手臂肿胀等);⑤、与移植物内瘘相比,使用时间长且功能相对稳定。但也存在一些缺点:①、静脉有可能不扩张,血流量不能增加至理想水平,即不能成熟;

②、成熟时间相对较长;③、与其他通路相比,血流量较低;

④、在某些患者,静脉穿刺要比移植血管难度大得多;⑤、前臂静脉明显扩张、易见、不美观。

贵要静脉是另一条备选的静脉,其缺点是静脉位臵深,较难穿刺。

慢性肾脏病及透析临床实践指南(DOQI)中推荐的永久血管通路选择和动静脉内瘘建立部位优先次序如下:

1、自体动静脉内瘘

⑴、腕部(桡动静脉内瘘)初次动静脉内瘘。

⑵、肘部(肱动脉-头静脉)初次动静脉内瘘

2、如果无法建立上述内瘘,可采用下列方式:

⑴、人工合成材料移植物动静脉内瘘

⑵、肱动脉-贵要静脉内瘘

3、不鼓励带涤纶套隧道中心静脉插管作为长期性血管通路。

二、动静脉内瘘术前血管超声评价

超声对于评价血液透析患者所面临的血管问题极有帮助。它比物理检查可显示更多的血管细节,在建立通路前仔细了解动静脉解剖,可提高用于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静脉显示率,并对血管进行描画,选择功能良好的血管,减少手

术失败,使自体动静脉内瘘数量增多,对于原先曾经建立过通道和(或)中心通道失败的患者尤为如此。

对于造瘘失败,无论是自体或移植物内瘘,超声可以用来判定动静脉内瘘不成功的潜在原因。超声还可以对已透析使用的内瘘进行评价,对所出现的并发症给予检查诊断,为治疗处理提供信息。

超声检查:

仪器:

患者体位:平卧或坐位,前臂舒适地主臵于检查床或检查台上。

检查内容:对前臂动脉及静脉的检查包括管径、管壁情况、管腔通畅与否、走行状况、有无畸形变异及位臵、有无侧支及其位臵、血管扩张能力,对动静脉距离给以提示,为外科医生选择做瘘的位臵提供参考信息。

操作手法:纵切面与横切面相结合。特别注意探头轻放于皮肤上,勿加压,以免将细小静脉压瘪。

(一)、动脉的评价

以桡动脉及尺动脉为重点,必要时需对肱动脉、腋动脉及锁骨下动脉进行检查。

1、走行以桡动脉为重点,观察有无桡动脉或尺动脉缺

如、多支或高位分支等解剖变异;观察有无走行迂曲、斜向走行及位臵异常等。

2、内径不用止血带,动脉内径大于1.6mm动静脉瘘成

功率较高,动脉内径小于1.6mm,手术难度增大,且延

长动静脉瘘成熟的等待时间。但动脉本身的扩张能力亦

有一定影响,尤其是高龄、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性疾病

患者等,应用反应性充血检查评价前臂动脉有一定意

义。

3、内-中膜测量内-中膜厚度,观察有无斑块,标明班块

的位臵大小,为手术位臵的选取提供信息,严重的钙化

可能导致接口手术夫败。

4、通畅情况:超声追踪检查手术侧上肢动脉,检查有无狭

窄或闭塞,若有则不能造瘘.锁骨下动脉是上肢易发生

动脉狭窄的部位,应重点检查.尺、桡动脉均需通畅、无

狭窄或闭塞,以避免术后缺血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后果。

5、反应性充血检查:即血管扩张能力检查。方法:受检侧

上肢握拳2分钟,然后松开,探测动脉血流的频谱改变,此时动脉频谱由三相高阻波形变为两相低阻波形(反向

血流消失,舒张期持续正向血流),且RI<0.70。若RI

≥0.70表明松拳后动脉血流量增加有限,难以适应术

后血压计流量增加需求,术后动静脉瘘成熟几率降低。(二)静脉的评价

以前壁头静脉为主,贵要静脉亦可做备选静脉。多次手术者,超声协助寻找适用的静脉。

1、内径:有研究者认为不用止血带内径以大于2mm为宜,

小于2mm成功率降低,且成熟时间延长。也有研究者认为使用止血带3分种后管径大于2.5 mm即可。据一些

作者观察前者瘘成熟率明显高于后者,更为实用。而移植血管静脉多选用大于4mm的静脉。

2、走行及属支:在前臂(肘部以远),有一段备选静脉走

形应相对较平直,有利于透析穿刺。静脉走形迂曲或过于倾斜,透析时穿刺针臵入难度增大。部分患者头静脉主支向腕部走行时逐渐远离桡侧,与备选动脉距离较

远,因此需要观察动静脉之间的相对位臵,为造瘘位臵及术式选择提供信息。

前臂浅表静脉属支较丰富,部分患者术后出现瘘向肢体远端静脉灌注、扩张,致使手部肿胀,回心静脉无扩张、成熟;部分患者前臂静脉无明显优势主支,术后可能无一支静脉“成熟”较好。因此,术前超声检查时要注意静脉属支情况,标出属支汇入位臵,以利于手术切口位臵选择及属支结扎。使用止血带有利超声检查静脉属支,尤其是充盈不好的属支。

检查手法方面,要特别注意探头宜轻轻贴于皮肤,以横切为主,兼用纵切面,这样有利于检出和评价属支。

3、扩张能力:由于患者多有浅静脉输液史,前臂浅静脉尤

其是头静脉多经过多次穿刺。目前,留臵输液套管针使

用日益增多,留臵套管针易造成静脉内膜损伤、管壁增

厚及瘢痕形成、血管与周围组织黏连、局部炎性改变等

等。因此静脉输液穿刺部位,尤其是留臵套管针的局部

静脉应重点检查。应用止血带束臂使远端静脉充血,观

察血管尤其是针刺部位有无局部管径较细,较束臂前相

比,是否僵硬、扩张不佳,有无狭窄,管壁有无增厚,此类静脉在动静脉内瘘术后无法扩张而显著限制血流

量,造成内瘘成熟失败而无法透析。

4、深度:备选静脉应表浅易于透析穿刺。超声检查时有些

患者浅表静脉走行难以确认;另外,一些患者由于长期

透析穿刺或多次动静脉内瘘手术,常用表浅静脉已无法

使用。虽然超声对位臵表浅或深层的静脉均可清晰显

示,深层静脉也可能出现造瘘后扩张“成熟”,但因为

静脉位臵过深,难以进行穿刺透析。

部分静脉走行深浅不一,与皮肤成角较大,因穿刺或针柄固定困难而无法使用。因此静脉前壁深度(距皮肤)不宜超过5mm为宜,当然这与护士的操作技术有关。

5、通畅与否:加压探头观察静脉内径变化,管腔是否消失,排除局部静脉血栓。使用多普勒频谱检查,令患者屈指或加压远端肢体来观察血流增加情况,判断静脉是否通畅。

备选静脉的检查应自远心端向近心端跟踪检查至其汇

入深静脉,检查有无静脉不连续或狭窄。

头静脉汇入锁骨下静脉的部位应注意胸廓出口综合征而影响判断,可将患者上肢放在体侧以减少头静脉狭窄的表现。曾有过中心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插管或血栓史的患者,要注意检查锁骨下静脉及颈内静脉,判断是否有狭窄或血栓。观察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冲多普勒频谱的呼吸期相性和心脏舒缩运动对频谱的影响,若这些血流特点消失(单相平直血流频谱,不受呼吸及心脏舒缩影响)则提示存在近心端静狭窄或阻塞。再检查对侧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若为单侧异常,则为头臂静脉狭窄,若为双侧异常,应提示上腔静脉狭窄或阻塞。

动静脉内瘘术前血管超声评价标准见表:

一、超声技术分析

前臂尤其是腕部及鼻烟窝局部面积小且不平坦,血管超声检查因难。

肢端血管管径纤细,尤其是浅静脉,走行迂曲不定,位臵表浅,极易压瘪,因此操作中须注意以下几点:①使患者

上肢舒适地放于床边,充分松弛,避免挤压浅表静脉;②图像尽量放大;③聚焦于感兴趣区深度并及时调整;④足量耦合剂、手法轻柔,尤其是检查静脉时,探头微触皮肤即可,或轻轻浮于耦合剂中,以便小心检出细小静脉属支,切勿施压;⑤横、纵切面相结合,横切面对静脉属支的检出尤为重要,动脉亦然。检查静脉属支可在横切面从近心端向远心端做连续滑动扫查,此时静脉短轴呈圆形或扁圆形,正常静脉可压瘪,若出现另一可压瘪的圆形从中分出逐渐走向一旁,则为属支。调节好彩色多普勒成像条件,挤压手部鱼际肌或掌根,部分管腔可见血流充盈,有些因为管径细小或其他因素影响,挤压后血流充盈并不明显。在体表标志主支、属支部位及走向;⑥使用止血带可明显提高静脉及其属支的超声显示;⑦动脉要注意分析频谱,小心检查解剖变异及尺桡动脉通畅情况。

二、常见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超声检查

透析用动静脉内瘘的常见并发症有:狭窄与血栓、静脉盗血、静脉瘤样扩张、血栓、血清肿(只发生于人造血管旁路移植内瘘,见于皮下隧道,一般术后2周内消退)、肢体肿胀及局部感染等。

(一)、狭窄与血栓:动脉狭窄较少见到,亦可导致通路血流量减少,表现为透析中负压增加,临床中容易发现并判别。血栓:血栓的形成往往与狭窄密切相关,引起的原因可能有:

术中内膜损伤、吻合血管内膜外翻不足、高凝状态、血管内膜病变、各种原因低血压造成的低血流量状态、止血药的使用等。

1、多普勒频谱分析:对于引流静脉分别测量狭窄处及狭窄

下游20mm处的峰值收缩期流速,并计算其比值,如果

PSV比率≥2,提示存在≥50%狭窄。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是否有静脉属支引流,因为属支引流会导致流速减

低;②深浅静碎屑交通支开放PSV的影响;③回心静脉

出现问题(如中心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狭窄或阻塞);④

静脉瘤样扩张;⑤瘘后静脉侧血流速度递减趋势对PSV

测量的影响。对于吻合口狭窄,应测量吻合口处PSV及

其上游20mm处的动脉PSV,计算其比值,当比值≥3.0

时考虑为吻口狭窄。但需注意以下几点:①流出道静脉

与流入道动脉急性成角亦可造成吻合口处流速显著升

高,此时应结合灰阶超声加以判断;②局部纤维素等细

小条索状漂浮物摆动可造成频谱紊乱,多普勒频带增

宽,但流速增高并不明显;③盗血时会影响PSV比值。对于血栓造成的闭塞,彩色多普勒是准确可靠的诊断方法。在流入道动脉出现高阻频谱改变,若舒张期出现反向血流则提示可能闭塞形成。部份急性血栓回声呈无回声与血液回声相似,须用彩色多普勒来协助诊断。

另外,瘘口周围组织水肿、血肿及炎性组织等压迫可造成外

压性狭窄。

2、直径测量法:主用于静脉流出道狭窄,但对静脉瘤样扩

张处狭窄并不适用。

3、操作注意事项:足量耦合剂,手法轻柔,横切面确认血

管,测定其管径、壁厚度和可压缩性。长轴切面用彩色

多普勒及脉冲多普勒检查供给动脉和引流静脉有无狭

窄。开始应尽量从肱动脉顺序检查,经供血动脉流入道、动静脉瘘、静脉流出道,并尽可能向上延伸至中心静脉,手法以血管长轴与短轴扫查相结合,并注意除外探头加

压造成的人为狭窄假象。

(二)盗血:盗血发生在端侧吻合式术的内瘘,是引流静脉不仅从瘘的近心端供血动脉吸纳血液,而且从动静脉瘘的远心端动脉经掌弓吸收血液的现象。多发生于前臂或上臂动静脉瘘。

盗血常见原因有:术前近心段动脉存在狭窄等,使供血动脉供血不足;手术操作不当,血管牵拉过紧或瘘口过大;全身动脉粥样硬化严重。

无症状的动脉盗血无临床意义,一般不需处理。当肢体远端动脉无法维持足够灌注时,盗血现象则变为盗血综合征,症状表现为:同侧手疼痛、麻木,尤其是透析时加重,严重者会出现溃疡、肢端坏死及组织萎缩。超声诊断:盗血时瘘前近心端动脉及瘘后远心端的动脉血流方向均流向瘘口,近、

远心端动脉及尺动脉频谱均表现为舒张期持续供血的单向

低阻频谱改变。

(三)动脉瘤及静脉瘤样扩张:均多发生于反复穿刺的血管路上。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时,假性动脉瘤表现为随心脏舒缩而出现的“往返”性的特征性频谱表现。注意假性动脉瘤破裂的可能。

静脉瘤样扩张指瘘后引流静脉呈不规则多发的局部明显膨大,多见于长期透析反复固定点穿刺、透析后局部加压止血束带使用时间过长或静脉移植。一般无须处理。超声可提示:静碎屑管径大小,测量最大与最窄处。同时注意检查静脉内有无血栓及机化情况,为是否需外科处理提供信息。

三、临床要求:

内瘘术后初期,对触诊局部震颤减弱或不明显者,以及局部肿胀、淤血较重者,内瘘是否通畅良好,是否有血肿压迫致狭窄或闭塞,是术者及患者最为关注的。如果有血栓,血栓回声状况如何,临床需要超声提供资料以判断溶栓的必要性。

进入透析后,当透析中血流量不足,或患肢出现疼痛肿胀等不适症状时,需要超声进行无创性检查。当血管迂曲、位臵深浅不一时,护士无法清晰触摸到静脉难以穿刺时,希望超声可描绘出静脉走行,标注部份位臵静脉具体距离皮肤的深浅,以利于操作。

动静脉内瘘基本概念与建立方法

动静脉内瘘基本概念与建立方法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术前术后的超声评 价 一、动静脉内瘘基本概念与建立方法 (一)、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概念:血液透析作为肾脏替代疗法的主要方法之一而广泛使用。它是将血液从患者身体引出经体外半透膜的透析装置,滤掉大部分废物及多余水分,将血液再回输入人体的过程。血管通路则是为完成血液透折过程从人体引出及回输血液的人体血管路径。 方法:分为留置导管及制作动静脉内瘘两种类型。 留置导管法:多以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及颈外静脉(极少用)为导管插入血管。它又分为临时性及半永久性。动静脉内瘘:于上肢远端行动静脉短路手术。它分为自体动静脉内瘘及移植物动静脉内瘘,少见的还有外瘘管及自体血管移植动静脉内瘘。 透折方法:动静脉内瘘透析时以两支粗针穿刺,一支针位于邻近瘘的瘘后引流静脉(作为动脉侧)引患者血流至透析机,另一支针位于瘘后引流静脉的较远处(作为静脉侧)向患者回输透析后循环血液。 透析用动静脉内瘘是将上肢动脉和邻近表浅静脉做血管吻合,经一段时间“成熟”后,表浅的静脉动脉化,可用

2、肢体的选择:一般先选择非优势上肢,以方便患者日常生活,减少内瘘潜在的损伤,失败后则可选用优势上肢。双上肢自体动静脉内瘘均失败后,再选择移值血管。 3、内瘘部位及血管的选择:为了保留更多血管以备长期透析之用,尽量从肢体远端开始建立第一个内瘘,部分患者可首先从鼻烟窝开始建立第一内瘘,大部分术者先择腕部开始,肘部亦可选择用,其他部位如踝部、大腿内侧等现已很少采用。具体位置的选择取决于术者技术和患者的血管条件。 ⑴、腕部内瘘(桡动脉-头静脉)是建立血管通路的第一选择,其原因在于:①、方法简单;②、一旦成功建立具有很好的通畅率;③、保留了更多血管储备,为穿刺及今后造

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常规

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常规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常规内瘘是长期透析必要的永久性的血管通路,是血流量与良好的透析质量的保证。精心护理好动静脉内瘘,延长其使用寿命,就等于延长了您的寿命。 精心的护理应从内瘘术前开始: 1.选择非惯用侧手臂备用作内瘘。 2.保护该侧血管避免动、静脉穿刺。 3.保护该侧手臂皮肤勿破损,并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术后感染。 动静脉内瘘术前护理及宣教: 1.术前的心理护理。向患者说明造瘘的目的、意义以及该手术对治疗有何帮助,消除患者焦虑不安、紧张恐惧的心理。 2.保护AV内瘘通路的静脉。对可能行内瘘手术的患者,嘱其保护好造瘘侧手臂,切勿在该手臂进行静脉穿刺和插管;告知医护人员,对有可能发展成需要透析治疗的病人,尤其是Scr>3mg/dl后,应避免在病人非惯用肢体的进行静脉穿刺和插管,尤其是锁骨下插管,可引起中心静脉狭窄,影响同侧建立血管通路。 3.术前不宜使用抗凝剂,以防术中或术后出血。 4.术前用肥皂水彻底清洁造瘘侧手臂,并剪短指甲。 动静脉内瘘术后的护理及宣教: 内瘘术后的护理对内瘘使用及寿命极其重要 1.术后,将内瘘侧肢体抬高至水平以上30°。以利于静脉回流,减少手臂肿胀。 2.术后24h内密切观察内瘘通畅与否及全身情况: ※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有无胸闷、心悸的症状。

※观察内瘘侧手指末端血管的充盈情况:手指有无麻木、发冷、疼痛。※观察吻合处有无血肿、渗血:若发现渗血不止或手臂疼痛难忍,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观察内瘘血管是否通畅:触摸内瘘有无震颤、听血管杂音,如无震颤 和血管杂音,查看是否局部敷料包扎过紧,以致吻合口及静脉受压,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更换敷料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包扎时敷料不宜过多、过紧,以能触摸到震颤为准。 4.禁止在造瘘侧手臂测血压、静脉注射、输液、抽血。 5.及时做好患者的宣教工作: ※保持内瘘侧手臂和敷料的清洁、干燥,以防感染。※防止造瘘侧手臂受压:衣袖要宽松,睡眠时避免侧卧压迫造瘘侧手臂,造瘘侧手臂不能持重物、不佩戴过紧饰物。 5.※教会患者自行判断内瘘是否通畅:每日触摸有无震颤3次以上。※术后2周可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以促进内瘘成熟。内瘘侧的手和肢体的运动:①用手握拳或挤压橡皮球10秒放松,每次做10-15分钟,3-4次/日;②用止血带或健侧手压住内瘘侧的上臂至静脉适度扩张充盈,压10秒放松,每次做5-10分钟,2-3次/日。内瘘血肿、变硬和手臂水肿禁做以上锻炼。③用热毛巾热敷内瘘侧的手臂。 6.内瘘成熟时间至少需要1个月,最好在成形术后3-4个月后使用,期间可采用直接动脉穿刺和临时中心静脉插管进行透析治疗。(反复穿刺不成熟的内瘘可能导致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致使内瘘失败。)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术:熟练、正确的穿刺技术是保护好内瘘,使内瘘能够长期使用的必要条件。 1.穿刺前的准备:护士洗手,带口罩、手套;患者用中性洗手液清洁内瘘侧手臂;选择合适的穿刺针;摆好体位(穿刺侧手臂与机器同一侧) 2.对瘘管进行评估:

钝针穿刺操作规程

动静脉内瘘钝针穿刺操作规程 一、穿刺前评估 1、对患者进行信息核对:姓名、住院号/医卡通号、透析器型号;并向患者进行 解释。 2、安置体位,将内瘘侧手臂按照穿刺走向放置好。 3、评估内瘘功能: 望诊:观察内瘘侧手臂皮肤有无皮疹、血肿、瘀斑、过敏、假性动脉瘤等; 触诊:摸清血管走向和深浅,触摸血管是否有搏动、震颤、判断血管弹性和充盈度; 听诊:用听诊器沿血管走向听诊血管杂音。 二、穿刺前准备 1、戴手套,铺治疗巾,选择穿刺部位。避开血管瘤,动静脉穿刺点距离5cm以 上,动脉穿刺点离吻合口3cm以上。 2、血痂清除 2.1血痂为隧道点的标志,用安尔碘棉签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 2.2用无菌镊子将穿刺点血痂清除干净。 2.3告知患者在穿刺前将穿刺手臂用肥皂和清水清洗干净。 三、钝针穿刺 1、穿刺方法(静脉) 1.1 检查穿刺针包装有无破损,潮湿,确定在有效期内,脱去包装袋,检查穿刺 针。 1.2 再次消毒静脉穿刺点皮肤2遍,按三点固定法进针(消毒10秒钟后方能进 针),右手拇指和食指捏在穿刺针针翼尾部,左手拇指和中指绷紧穿刺点远端的皮肤。 1.3穿刺针斜面朝上与皮肤成25度角进针,转动针翼,寻找血管隧道,见到回 血确认进入血管后,放低角度,平行将针体送入血管。 2、固定:穿刺针针翼(第一条横固定针翼,第二条交叉固定针翼)穿刺点处用 创可贴覆盖。 3、同 1、2点穿刺“动脉” 4、遵医嘱正确注入抗凝剂。 5、按照透析机型号操作程序,连接病人,并开始透析治疗。

6、记录治疗参数,透析治疗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内瘘穿刺处血管情况。 四、治疗结束后止血方法 1、部位:常以食指和中指压迫,一指垂直于血管进针点上,另一指压在皮肤进 针点上,使用无菌压球进行按压。 2、时机:不要在针体完全拔出血管前加压,否则容易造成穿刺针斜面切割血管。 3、压力:大小应根据既能维持相近两端搏动或震颤,又能控制出血的要求来调 整。 4、时间:一般5—10分钟,如超过10分钟,应及时通知医生调整肝素用量或 评估动静脉内瘘。 5、监测:外出血内出血搏动或震颤 五、注意事项 1、穿刺前必须进行动静脉内瘘评估。 2、正确消毒皮肤:使用安尔碘消毒2遍,消毒皮肤范围大于10cm,消毒10秒 后方可穿刺。 3、扣眼形成: 3.1血管隧道形成期,要求同一护理人员穿刺,非糖尿病病人需6—8次穿刺, 糖尿病病人需12次穿刺。 3.2每次穿刺需同样的穿刺点,同样的角度(25度),同样的深度。 3.3如已选择的部位不理想(易于穿刺,充分的血流量)选择另一部位建立隧道。 如需在另一部位建立隧道(不同的穿刺者),至少距原隧道约2cm以免进入原隧道。 3.4一旦隧道形成,即可用15G或16G钝针穿刺。 3.5在隧道形成并开始使用钝针后必须由经过钝针穿刺培训的护理人员完成。3.6如钝针穿刺困难,小于6个月可选择锐针穿刺几次,穿刺点注意沿原隧道进 针,然后再试用钝针穿刺;大于6个月更换穿刺点。 4、针头周围出血可能是由于锐针割伤了隧道或隧道变大。 血液透析室 2015年8月19日

研究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原因并探讨相应护理对策

研究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原因并探讨相应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8-10-09T14:53:36.267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16期作者:李淑忱夏春香郑翠云[导读] 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愿意与保护意识不当、感染、穿刺不当等因素有关,且对其实施针对性干预护理可有效控制动静脉内瘘失功,提高护理质量。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第二人民医院 064000 摘要: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缘由并提出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7月本院接诊治疗的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78例,将7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参照组(n=39例)与实验组(n=39例),对参照组患者开展基础干预模式,对实验组患者开展针对性干预模式,将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动静脉内瘘失功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经不同干预模式后,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动静脉内瘘失功发生情况与参照组患者临床指标数据相比P<0.05,两组数据对比具备价值。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愿意与保护意识不当、感染、穿刺不当等因素有关,且对其实施针对性干预护理可有效控制动静脉内瘘失功,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失功原因;护理对策 选择2016年2月~2018年7月本院接诊治疗的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78例临床病历作为研究指标,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缘由并提出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2月~2018年7月本院接诊治疗的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78例,将7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参照组(n=39例)与实验组(n=39例),对参照组患者开展基础干预模式,对实验组患者开展针对性干预模式,所有患者均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参照组患者中7例高血压肾病,3例糖尿病肾病,2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7例其他;80岁为最大年龄,31岁为最小年龄,中位年龄是(44.4±3.6)岁;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8例;实验组患者中8例高血压肾病,4例糖尿病肾病,2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7例其他;81岁为最大年龄,32岁为最小年龄,中位年龄是(46.6±3.3);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9例。实验组患者与参照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中对比中P>0.05,无数据对比意义。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开展基础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联合针对性干预模式: 制定护理方案。由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愿意与保护意识不当、感染、穿刺不当等因素有关,因此,护理人员需评估患者状态,并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 保护意识护理干预。部分患者无内瘘保护意识,再加上患者对内瘘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较差,进而导致内瘘失功。因此,护理人员需对患者开展健康宣教工作,告知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内瘘发病机制、预防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进而提高患者护理配合度,强化患者内瘘保护意识。 感染护理干预。患者局部内瘘感染会损害血管内膜,且血管内血小板生长因子会诱发患者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最终造成血管狭窄。因此,护理人员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强化抗生素局部护理及吻合口护理操作技术,为透析患者指定营养方案,提高患者免疫力。穿刺不当护理干预。由于患者穿刺不当会造成动静脉内瘘失功,因此,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血管条件、年龄、体质等相关因素开展合适的穿刺技术,另外护理人员不可开展定点穿刺,避免穿刺过程中出现出血的情况。日产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耐心与患者开展沟通,针对患者出现的问题制定针对性心理干预,以此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护理及治疗;护理人员需在采血化验过程中避免接触内漏侧,防止加叉感染[1]。 1.3 评定指标[2] 将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动静脉内瘘失功发生情况进行对比。 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采用本院自制问卷调查表评估,每题4分,共25小题,满分为100分,分数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越高呈现正比关系。 1.4 统计学分析[3] 将本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78例临床指标数据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以%形式展开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动静脉内瘘失功发生情况,卡方检验,实验组患者与参照组患者在临床指标数据对比中P<0.05,则定义为两组数据对比有意义。 2 结果 经不同干预模式后,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动静脉内瘘失功发生情况与参照组患者临床指标数据相比P<0.05,两组数据对比具备价值。 表1 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动静脉内瘘失功发生情况(例(%))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使用与养护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使用与养护 发布者:赵艳梅发布时间:2010-1-25阅读:242次 北京海淀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100086)赵艳梅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58-4442(2010)01-(0096)-(03) 动静脉内瘘是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命线”,“生命线”的使用是破坏性的,所以寿命有限,如何更好地保养,尽可能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课题。动静脉内瘘常由医生制作完成,而对内瘘的使用上,医生关注的不多,本文从护理角度对动静脉内瘘养护作一阐述。 1 手术前血管的养护慢性肾脏病病人一旦进入透析前期,就应根据病情给患者做好透析治疗的宣教工作,开展健康教育[1]。 1.1 术前减压由于慢性肾衰竭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压力较大,思想负担较重,所以做好心理护理也是动静脉内瘘健康教育计划的重要内容。帮助患者树立与疾病长期做战的信心,积极地参与到动静脉护理的健康教育计划中来,对患者出现的思想顾虑,想方设法地减少到最低,并与患者家属搞好沟通,共同和患者完成健康教育计划。 1.2 术前宣教告知患者及家属造瘘的重要性、方法及如何进行术中配合,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嘱患者保护血管,避免在准备造瘘侧手臂作静脉穿刺,测血压,避免皮肤损伤等。可以在拟造瘘的肢体进行握力锻炼,或定期适度热敷,或甩手动作,定期充盈造瘘侧肢体血管。协助控制好病人的血压

达标,对糖尿病的病人更应注意保养,更加积极协助医生做好糖尿病的基础治疗工作,保证造瘘前达到手术要求。条件允许,最好完成术侧肢体静脉超声,保证备选血管通畅。 2 手术中血管的保护正确选择造瘘血管影响内瘘的使用寿命,根据病人的血管条件,尽可能选择直径大于2.5mm的血管,结扎分支保证使用血管的血流量,对血管的游离动作轻柔,尽可能夹血管外膜,减少对内膜的损伤,防止内皮损伤后血栓形成。吻合时根据病情、血管的条件选择端端、端侧、侧侧吻合,推荐端侧吻合。具体缝合上注意吻合口切忌过分追求花样,尽可能减少术中血管暴露时间,以保证流出道通畅、血流量足够为目的[2]。 3 手术后血管的护理 3.1 内瘘术后初期 3.1.1 减轻疼痛术后麻醉药效失去,刀口疼痛,可伴术侧肢体不适,影响患者情绪及睡眠,可适当给予镇静止痛剂,并告知患者疼痛于次日减轻,减轻思想负担。 3.1.2 预防阻塞术后采取非手术侧卧床休息,以免压迫术侧静脉,影响回流,形成血栓,阻塞AVF。术侧肢体远端关节伸直,上肢抬高与床面呈20~40°,防止因造瘘肢体远端静脉回流受阻,出现肿胀。站立时,可用三角巾托至胸前,利于血液循环。术侧肢体不带手表、饰物,不测血压,不输液,不负重物,避免造成吻合口渗血、漏血,每日观察是否通畅,听到血管杂音,触及血管震颤,让患者及家属亲自用感觉,以便透析间期观察动静脉内瘘是否通畅。术后3~4d,于吻合口10cm以上近心端静脉行湿热敷(切勿弄湿伤口敷料),20~30min/次,2~3次/天,使血管扩张,术后1周可用握力器行功能锻炼,促进内瘘成熟。 3.2 促进内瘘成熟动静脉内瘘真正成熟需要4~6月,K/DOQI指南也推荐进入CKD4期就要作造瘘准备,具体时间可根据患者血肌酐上升的速度来预测[3]。但多

动静脉内瘘穿刺技巧

血液透析病人高位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巧及护理 【摘要】对7例需长期实施血液透析的病人行肱动脉头静脉吻合术的高位动静脉内瘘穿刺,根据内瘘特点采用相应的穿刺方法及护理。结果7例病人的高位动静脉内瘘在使用过程中无一例因穿刺及护理不当造成堵塞、皮下血肿,血流量均能满足透析的需求。 【关键词】血液透析;高位动静脉内瘘;穿刺技巧;护理 血液透析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主要手段,而血管通路的建立是进行血液透析的必要条件。建立一个良好的体外血液循环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自体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病人最常用、最重要的血管通路。常用部位为桡动脉头静脉途径。我院2009年3月—2010年6月对7例因多次前臂动静脉内瘘堵塞造成内瘘无法利用的尿毒症病人,选择上臂行肱动脉头静脉吻合术(高位动静脉内瘘)建立血管通路,使透析治疗顺利进行,同时有针对性地研究高位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巧及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9年3月—2010年6月我院以高位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的病人7例,其中男4例,女3 例;年龄35岁~68岁,平均52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例,糖尿病肾病3例,高血压肾病3例;一般每周透析2次或3次,每次4.0 h~4.5 h。本组病人均选择上臂肘部行肱动脉头静脉吻合,双上肢血管条件相似时,选择非惯用侧,以左手为主,减少术后对病人生活的干扰。手术后2 d~25 d,密切观察内瘘搏动情况,用手触摸有无震颤或用听诊器听诊有无血管杂音。 1.2高位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 1.2.1穿刺血管的选择 选择相对较直而又有弹性的血管段穿刺,避开关节和静脉瓣。一般选择血管穿刺时先穿血管的近心端(静脉端),再穿动脉端(远心端),最初使用时,可以另选一处穿刺做动脉血管,静脉回路用普通静脉,直到内瘘完全成熟。国内也有一些经验表明,对血管条件好、动脉直径2 mm以上、吻合口0.6 mm以上的内瘘,提前使用并未缩短内瘘的使用寿命。 1.2.2穿刺点的选择 动脉穿刺点应离内瘘吻合口至少5 cm以上,以免损伤吻合口。静脉针尖指向近心端,动脉针指向吻合口方向,也可指近心方向。两穿刺点之间相距8 cm以上(最少应>5 cm),切记避免与动脉穿刺在同一根血管上,以减少再循环。透析时的穿刺方法有3种。①绳梯式穿刺:穿刺点均匀分布在造瘘的血管上,每次穿刺均匀破坏某一局部血管弹力纤维的连续性,使血管均匀轻度扩张,适用于血管较细的病人。②纽扣眼式穿刺:每次穿刺的部位方向,角度一致,而成一通道的穿刺部位,但不会引起血管扩张,适用于内瘘好、血管粗而直的病人。

动静脉内瘘的知识

动静脉内瘘知识 动静脉内瘘是透析治疗必须的条件,也是您的生命线。在透析前的日常治疗中,应尽量保护所有手臂上的血管,如果必须抽血检查或输液时,尽量使用手背或脚踝的血管,上臂的血管保护好了,造瘘时会提高成功率,为具有良好的生命线打下基础。 什么是动静脉内瘘术? 动静脉内瘘术是一种血管吻合的小手术,将前臂靠近手腕部位的动脉和邻近的静脉作一缝合,使吻合后的静脉中流动着动脉血,形成一个动静脉内瘘。 对血液透析治疗有什么作用? 动静脉内瘘的血管能为血液透析治疗提供充足的血液,为透析治疗的充分性提供保障。 动静脉瘘术前的准备 您及家属应详细了解血透的治疗方法和血管造瘘的目的,也可要求现场参观透析,解除思想顾虑,自愿接受并积极配合治疗。 用肥皂和清水清洗造瘘侧肢体,保护造瘘侧肢体皮肤的完整和清洁,保护造瘘侧肢体的血管,不在造瘘侧肢体做任何血管穿刺和注射。 术前禁用肝素、尿激酶等抗凝和溶拴药。 动静脉内瘘术后的护理 用软枕头抬高术侧肢体,一般略高于心脏位置。 避免术侧肢体暴露在过热或过冷的环境内,衣袖宽松,包扎松紧适度,术侧肢体勿受压,有利于肢体的回流,防止指端肿胀。 保持手术创面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注意观察手术部位有无出血等异常 禁止在造瘘侧肢体量血压、输血、输液、采血等。 每天检查动静脉内瘘是否通畅,学会监测血管震颤、血管杂音,有异常及时汇报给医生。 术后第3天即可开始作握拳运动,也可用手捏压海绵球、手握健力器等,运动前臂以促进内瘘血管充盈,促使内瘘成熟。 术后约7-10天拆线,术后4周根据内瘘成熟情况可开始试用。 内瘘术后术侧手臂的锻炼方法 术侧手臂自然下垂,握拳或握软球捏紧加压,数1到10再放松,重复5次。 上述动作做第5次时,将上臂用力弯曲1至5秒再放松伸直,重复上述1—2动作约15分钟如果您没有力气可由家属协助做手臂运动:按压患者上臂,加压约5-10秒后放松,并作环状向心脏的按摩,如此反复动作约15分钟。 一个理想的动静脉内瘘有什么表现? 手摸到动静脉内瘘的血管上可感觉有血液流动的震颤,称为“猫颤”。 动静脉造瘘的手臂放在枕头上人侧睡或将手臂放在耳旁均会听到打雷样的声音,称为“血管杂音”。 动静脉瘘的血管充盈明显,有比较好的弹性。 造成动静脉内瘘失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您身体的原因:由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低血压、心脏器质性疾病、感染、损伤、血粘度过高等诸多因素均可直接造成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 动静脉内瘘使用不当:穿刺失败造成较大血肿压迫内瘘血管、穿刺后长时间压迫止血造成血流阻断、长时间的内瘘血管定点穿刺导致血管阶段性狭窄等原因也可直接造成动静脉内瘘狭窄或血栓形成,使透析治疗不能正常进行。

动静脉内瘘术后护理

动静脉内瘘术后护理 1、手术结束返回病房后,请稍微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减轻造瘘肢体的水肿。避免绷带或衣物过紧而限制肢体活动。 2、入睡时不可偏向造瘘侧,不可压迫造瘘侧,避免新瘘内血液淤滞发生栓塞,禁止在该侧做输液、输血和测量血压等。 3、手术后麻药过后伤口因人而异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建议您术后12-24小时卧床休息,如疼痛难忍可告知医生护士,我们会给予您适当的止痛措施。 4、术后观察渗血情况,每3天换药一次,10-14天拆线,注意包扎敷料时不加压力,如伤口敷料有少许渗血,请不用惊慌,我们会帮您及时换药处理。 术后维护: 动静脉内瘘是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多数患者术后第二天即可出院,出院后请您注意以下问题,维护好您的“生命线”: 1、首先,患者应学会自我观察,一般每天4-5次观察内瘘的通畅情况,即有无猫喘样震颤和血管杂音,如发现震颤和杂音减弱或消失,应立即和医师联系。 2、请避免在内瘘侧肢体抽血化验、输液、输血、测量血压。 3、造瘘肢体避免暴露于过热或过冷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应随时注意有瘘手臂不可长时间上举,不能受压,不能提重物等。 4、请不要穿袖子过紧的衣服及提重物、戴手表、手镯和过紧的护腕等,睡眠时不要压迫内瘘侧肢体,避免内瘘侧肢体受压。请保护好您的内瘘免受碰撞,可佩带合适的护腕。 5、术后2周即可早期功能锻炼,以促进内瘘早期成熟:可每日用内瘘侧手臂捏橡皮球3-4次,每次持续10-15分钟;或用止血带压住内瘘侧手臂的上臂,使静脉适度扩张充盈,每日2-3次,每次5-10分钟;喜疗妥软膏涂擦内瘘表面皮肤,可软化血管;局部肿胀者可用热毛巾热敷。请您在血液净化中心护士或医生指导下进行锻炼。 6、内瘘成熟表现为:视:血管外观显露清晰,可突出于皮肤表面;触:血管粗大、有弹性,有明显动脉震颤感;听:有血管杂音。内瘘成熟时间跟个人血管情况有关,一般至少1个月,最好在内瘘成形后3-4个月后再使用内瘘。 7、第一次开管与您的内瘘使用寿命息息相关,建议您到专业的血液净化中心进行,内瘘未成熟期间,请继续使用其它血管通路进行规律透析,非透析日进行适当的血管充盈锻炼。 8、内瘘每次使用后请注意压迫止血,按压力度以不出血又可触及震颤为宜,平时可定期使用木瓜酒湿敷内瘘,防止堵塞,也可使用喜疗妥软膏涂擦内瘘表面皮肤,软化血管。 谢谢您的配合,祝您健康!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巧及临床护理要点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巧及临床护理要点 发表时间:2016-04-19T14:28:20.583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2月第24期供稿作者:孔华萍 [导读] 江苏省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血透室 225300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维持有效透析的基础,也是目前临床上血液透析患者能够长期使用的稳定的血管通路[1]。 孔华萍江苏省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血透室 225300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巧及临床护理要点。方法:收集血液透析患者共56例,患者均行动静脉内瘘穿刺,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穿刺技巧和护理要点。结果:56例患者经动静脉内瘘穿刺护理,54例血流量充足,能顺利完成透析,2例发生内瘘闭塞,其发生率为3.6%(2/56)。结论:在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穿刺技巧和临床护理要点,并指导患者学习正确的护理和监测方法,从而能够有效降低内瘘闭塞等并发症的出现率,并延长内瘘使用的寿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字】血液透析穿刺技巧动静脉内瘘护理要点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维持有效透析的基础,也是目前临床上血液透析患者能够长期使用的稳定的血管通路[1]。而在建立动静脉内瘘时,如果穿刺技术不成熟,那么将可能造成血管狭窄、内瘘血流量不足、出血或渗血、形成血栓、出现动脉瘤、穿刺困难等并发症,反而会加重患者的痛苦[2]。动静脉内瘘对于血液透析患者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是维持患者生命的重要保证[3]。在本次研究中,对行动静脉内瘘穿刺的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总结穿刺技巧和护理要点。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共56例,其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在18岁-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2±10.5)岁;内瘘使用时间为4个月-8年,平均病程为(3.4±0.7)年。原发疾病包括:3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1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3例梗阻性肾病患者。患者每周进行2次-3次血液透析治疗,时间为8小时-12小时。 1.2 方法 1.2.1 穿刺技巧。在穿刺前,应对内瘘进行检查和评估,观察患者的皮肤是否存在感染或破损,瘘管是否存在狭窄,吻合口是否存在震颤,从而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在确定瘘管通畅后,再对穿刺点进行选择,通常动脉穿刺点应与内瘘吻合口距离大约5cm以上,而静脉穿刺点应与动脉穿刺点距离8cm以上,以提高透析质量。在整个穿刺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穿刺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年纪、血管条件对穿刺方法和进针角度进行确定。由于部分老年患者的血管较脆、皮肤的弹性较差,因此应使用斜穿法进行穿刺;而针对年轻患者,由于皮肤的弹性较好,肌肉的紧张度较高,因此针头应与皮肤呈30°-40°角,并快速进针,从而降低对患者血管壁和皮肤的损伤。为了避免穿刺点出现渗血、假性动脉瘤或血肿,应经常对穿刺点进行更换,可使用绳梯式穿刺法,将进针点从上到下逐渐移动,并反复循环,从而帮助血管壁的均匀扩张和修复。在穿刺后压迫止血时应注意压迫的时间、力度和位置,以能够扪及震颤、不渗血和听到血管杂音为标准,压迫的时间通常应在30分钟以内。 也可对患者使用动静脉内瘘钝针扣眼穿刺法:同样要对患者的内瘘通畅情况先进行评估,。护理人员每次穿刺时都用相同的进针角度、进针点和进针深度,在重复8次-10次后,形成皮下隧道,然后改用钝针,将血痂作为穿刺进针的标识,在穿刺前剔除血痂后将钝针的针尖朝上缓慢进针,并顺着皮下隧道将针头轻轻捻转并进入血管,使用无菌敷贴将其固定牢固。这种方法既能有效地防止内瘘血管瘤形成,又能减少穿刺点出血, 还能降低患者的穿刺疼痛程度。 穿刺失败的处理:一旦动脉穿刺失败,患者的血管将出现血肿。这时护理人员应确认内瘘针是否在血管内,如果血肿较小,可略微加压保护穿刺处,并将血液迅速引入血路管当中,从而降低血管中的压力。在此基础上,严密观察血肿,若血肿不再增大,那么可继续治疗;如果血肿增大,那么应立即拔针,并在穿刺点的远心端进行重新穿刺,同时对原穿刺点进行严密观察,查看是否还存在渗血。针对较大的血肿,护理人员应立即按压,并使用胶布进行固定,冰袋冷敷8小时,在24小时后再使用50%硫酸镁进行热敷和芦荟外敷,每次30分钟,每日2次;或者使用喜辽妥软膏对血肿处进行外敷,每日3次。 1.2.2 临床护理要点如下。 1.2.2.1 术前护理。在行动静脉内瘘手术之前,护理人员应尽量避免在患者术侧肢体进行动脉或静脉穿刺。此外,应保持患者的皮肤清洁,尽量不要造成皮肤破损,以防术后感染的出现。 1.2.2.2 术后护理。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24小时可做手指运动,3天即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每天进行握拳运动,一次15分钟,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钟。术后5-7天开始进行强化护理,以促进内瘘早日成熟[4]。在包扎伤口时,注意松紧适度,避免瘘口受到压迫,禁止在患侧进行输液或血压测量。护理人员应对内瘘的血管震颤、杂音、伤口是否渗血、是否存在分泌物、是否红肿等进行严密观察,并定时换药。 1.2.2.3 并发症护理。值得注意的是,内瘘闭塞是动静脉内瘘主要的并发症之一,除手术原因外,与患者自身血管条件差、高凝、低血压、休克、使用促红素、反复定点穿刺损伤血管内膜,压迫止血不当等原因有关。我们科室内瘘闭塞的是两位女患者,一位在家劳动出汗后未补充水分,另一位是冬天套袖套压迫了内瘘,都没有重视导致内瘘闭塞,所以,患者的健康宣教很重要,我们科安排了专门的护士对患者进行护理指导,要求每位患者都能自述内瘘功能的判断方法,以及如何维护内瘘功能等日常注意事项。一旦出现内瘘摸其无震颤,听其无猫喘,并有疼痛感,应立即就医,通过早期溶栓或能避免内瘘闭塞.。两位患者因超过24小时采取内瘘修补术后重建血管通路。 2 结果 56例患者经动静脉内瘘穿刺护理,54例血流量充足,能顺利完成透析,2例发生内瘘闭塞,其发生率为3.6%(2/56). 3 讨论 对于血液透析患者来说,动静脉内瘘是其生存的基础和前提,是患者进行顺利治疗的基础和保证。但是如果在建立瘘管时出现护理不当、操作失误等情况,就可能造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闭塞或者损伤血管壁[5]。因此在穿刺时,应注意穿刺的技巧,并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还应该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监测,嘱咐患者一旦发现瘘管出血、疼痛、感染应立即告知医生进行对症处理。禁止患者在造瘘的侧肢体上进行血压测量、抽血、输液、静脉注射等。此外,应要求患者穿着宽松衣物,穿刺手臂不能受压和负重,在透析前对瘘侧的皮肤

动静脉内瘘操作规范

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操作规程 一、手术目的 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是通过外科手术,吻合患者的外周动脉和浅表静脉,使得动脉血液流至浅表静脉,达到血液透析所需的血流量要求、并便于血管穿刺,从而建立血液透析体外循环。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适用于慢性肾衰竭需要长时间血液透析的患者。 (1)慢性肾衰竭患者肾小球滤过率<25ml/min或血清肌酐>4mg/dl(352μmol/L),应考虑实施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 (2)老年患者、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合并其他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更应尽早实施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 2、绝对禁忌证 (1)四肢近端大静脉或中心静脉存在严重狭窄、明显血栓或因邻近病变影响静脉回流。 (2)患者前臂ALLEN试验阳性,禁止行前臂动静脉内瘘端端吻合。 3、禁忌证 (1)预期患者存活时间短于3个月。 (2)心血管状态不稳,心力衰竭未控制获低血压患者。 (3)手术部位存在感染。 (4)同侧锁骨下静脉安装心脏起搏器导管。 三、术前评估 1、血管条件预期选择的静脉直径≥2.5mm,且该侧肢体近心端深静脉和/或中心静脉无明显狭窄、明显血栓或邻近组织病变;预期选择的动脉直径≥2.0mm,选择上肢部位时,应避免同侧存在心脏起搏器,选择前臂端端吻合术式,患者同肢体的掌动脉弓应完整。 2、手术部位 (1)原则:先上肢,后下肢;先非惯用侧,后惯用侧;先远心端后近心端。(2)可选用的血管:前臂腕部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最常用。 (3)血管吻合方式常选择动、静脉端端吻合。

(4)全身状态和凝血功能术前应对患者心脏、肺脏、肝脏等重要脏器功能和循环血液动力学状态进行充分评估,检测血常规、凝血指标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 四、操作步骤(头静脉-桡动脉端端吻合) 1、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手术侧上肢外旋外展,平放于手术操作台上。用手术画线笔或龙胆紫棉签标记动静脉血管走行。 2、常规碘伏消毒、铺巾。 3、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也可以采取臂丛麻醉。 4、在桡动脉和头静脉之间纵行切开皮肤3~4cm,切口选择应尽量能充分暴露桡动脉及头静脉,便于分离血管。若动脉与静脉相距较远,也可在动脉和静脉侧分别做两个纵行切口。 5、血管钳分离皮下组织,寻找并游离头静脉,结扎并切断近心端分支,分支血管靠近头静脉主干的残端留取不易过短,以免结扎时引起头静脉狭窄。 6、头静脉游离长度为2~3cm,以能搭到桡动脉处为宜,远端穿1号或0号丝线备用。 7、术者食指触及桡动脉搏动,游离皮下组织,血管钳分离腕掌侧韧带,用弯血管钳前端挑出动脉鞘,穿一根专用皮筋牵拉,打开动脉鞘,小心分离与之伴行的静脉,游离桡动脉1.0~1.5cm并结扎分支,再穿一根专用皮筋备用。 8、用血管钳挑起已游离好的头静脉并确保头静脉无扭曲,近心端夹血管夹,远心端结扎。在远心端斜行剪断头静脉,5ml注射器接无创针头(可用18号或20号无翼套管针外芯),1:1肝素生理盐水(肝素100mg:生理盐水100ml)注入头静脉管腔冲洗残余血液,如头静脉细小,可作液性扩张。 9、血管吻合端端吻合:动脉近心端夹血管夹,远心端结扎,于远心端切断动脉,若动脉管径较细,可剪一斜面。肝素生理盐水冲洗管腔,采用7-0尼龙线先作两定点吻合,并作牵引用,然后作动静脉前壁和后壁连续或间断吻合,针距间隔大约1mm,吻合口大小6~8mm为宜。吻合完毕后,打开动脉血管夹。 10、用手触摸到吻合口血管震颤,说明内瘘通畅。若吻合口漏血速度快,可以补针,如轻度漏血,可以轻压吻合口数分钟,一般都能止血,必要时也可局部敷用凝血酶或生物蛋白胶。检查无渗血后,可给与庆大霉素5ml冲洗切口,缝合皮肤(注意缝合皮肤不易过紧,以免压迫瘘口影响瘘的血流量)。

血液透析滤过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

血液透析滤过操作规范 (一)物品准备 血液透析滤过器、血液透析滤过管路、安全导管(补液装置)、穿刺针、无菌治疗巾、生理盐水、一次性冲洗管、消毒物品、止血带、一次性手套、透析液等。 (二)开机自检 1.检查透析机电源线连接是否正常。 2.打开机器电源总开关。 3.按照要求进行机器自检。 (三)血液透析滤过器和管路的安装 1.检查血液透析滤过器及管路有无破损,外包装是否完好。 2.查看有效日期、型号。 3.按照无菌原则进行操作。 4.安装管路顺序按照体外循环的血流方向依次安装。 5.置换液连接管安装按照置换液流向顺序安装。 (四)密闭式预冲 1.启动透析机血泵80 ~100 ml/min,用生理盐水先排净管路和血液透析滤过器血室(膜内)气体。生理盐水流向为动脉端→透析器→静脉端,不得逆向预冲。 2.将泵速调至200 ~300 ml/min,连接透析液接头与血液透析滤过器旁路,排净透析器透析液室(膜外)气体。 3.机器在线预冲通过置换液连接管,使用机器在线产生的置换液,按照体外循环血流方向密闭冲洗。

4.生理盐水预冲量应严格按照血液透析滤过器说明书中的要求;若需要进行闭式循环或肝素生理盐水预冲,应在生理盐水预冲量达到后再进行。 5.推荐预冲生理盐水直接流入废液收集袋中,并且废液收集袋放于机器液体架上,不得低于操作者腰部以下;不建议预冲生理盐水直接流入开放式废液桶中。 6.冲洗完毕后根据医嘱设置治疗参数。 (五)建立体外循环(上机) 1.血管通路准备 (1)动静脉内瘘穿刺 1)检查血管通路:有无红肿,渗血,硬结;并摸清血管走向和搏动。 2)选择穿刺点后,用碘伏消毒穿刺部位。 3)根据血管的粗细和血流量要求等选择穿刺针。 4)采用阶梯式、纽扣式等方法,以合适的角度穿刺血管。先穿刺静脉,再穿刺动脉,动脉端穿刺点距动静脉内瘘口 3 cm 以上、动静脉穿刺点的距离10 cm 以上为宜,固定穿刺针。根据医嘱推注首剂量肝素(使用低分子肝素作为抗凝剂,应根据医嘱上机前静脉一次性注射)。 (2)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连接 1)准备碘伏消毒棉签和医用垃圾袋。 2)打开静脉导管外层敷料。 3)患者头偏向对侧,将无菌治疗巾垫于静脉导管下。 4)取下静脉导管内层敷料,将导管放于无菌治疗巾上。 5)分别消毒导管和导管夹子,放于无菌治疗巾内。 6)先检查导管夹子处于夹闭状态,再取下导管肝素帽。 7)分别消毒导管接头。

最新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常规

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常规 内瘘是长期透析必要的永久性的血管通路,是血流量与良好的透析质量的保证。精心护理好动静脉内瘘,延长其使用寿命,就等于延长了您的寿命。 精心的护理应从内瘘术前开始: 1.选择非惯用侧手臂备用作内瘘。 2.保护该侧血管避免动、静脉穿刺。 3.保护该侧手臂皮肤勿破损,并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术后感染。 动静脉内瘘术前护理及宣教: 1. 术前的心理护理。向患者说明造瘘的目的、意义以及该手术对治疗有何帮助,消除患者焦虑不安、紧张恐惧的心理。 2. 保护AV内瘘通路的静脉。对可能行内瘘手术的患者,嘱其保护好造瘘侧手臂,切勿在该手臂进行静脉穿刺和插管;告知医护人员,对有可能发展成需要透析治疗的病人,尤其是Scr>3mg/dl后,应避免在病人非惯用肢体的进行静脉穿刺和插管,尤其是锁骨下插管,可引起中心静脉狭窄,影响同侧建立血管通路。 3. 术前不宜使用抗凝剂,以防术中或术后出血。 4. 术前用肥皂水彻底清洁造瘘侧手臂,并剪短指甲。 动静脉内瘘术后的护理及宣教: 内瘘术后的护理对内瘘使用及寿命极其重要 1. 术后,将内瘘侧肢体抬高至水平以上30°。以利于静脉回流,减少手臂肿胀。 2. 术后24h内密切观察内瘘通畅与否及全身情况: ※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有无胸闷、心悸的症状。 ※观察内瘘侧手指末端血管的充盈情况:手指有无麻木、发冷、疼痛。※观察吻合处有无血肿、渗血:若发现渗血不止或手臂疼痛难忍,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观察内瘘血管是否通畅:触摸内瘘有无震颤、听血管杂音,如无震颤 和血管杂音,查看是否局部敷料包扎过紧,以致吻合口及静脉受压,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 更换敷料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包扎时敷料不宜过多、过紧,以能触摸到震颤为准。 4. 禁止在造瘘侧手臂测血压、静脉注射、输液、抽血。 5. 及时做好患者的宣教工作:※保持内瘘侧手臂和敷料的清洁、干燥,以防感染。※防止造瘘侧手臂受压:衣袖要宽松,睡眠时避免侧卧压迫造瘘侧手臂,造瘘侧手臂不能持重物、不佩戴过紧饰物。 5.※教会患者自行判断内瘘是否通畅:每日触摸有无震颤3次以上。※术后2周可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以促进内瘘成熟。内瘘侧的手和肢体的运动:①用手握拳或挤压橡皮球10秒放松,每次做10-15分钟,3-4次/日;②用止血带或健侧手压住内瘘侧的上臂至静脉适度扩张充盈,压10秒放松,每次做5-10分钟,2-3次/日。内瘘血肿、变硬和手臂水肿禁做以上锻炼。③用热毛巾热敷内瘘侧的手臂。 6. 内瘘成熟时间至少需要1个月,最好在成形术后3-4个月后使用,期间可采用直接动脉穿刺和临时中心静脉插管进行透析治疗。(反复穿刺不成熟的内瘘可能导致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致使内瘘失败。)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术:熟练、正确的穿刺技术是保护好内瘘,使内瘘能够长期使用的必要条件。 1. 穿刺前的准备:护士洗手,带口罩、手套;患者用中性洗手液清洁内瘘侧手臂;选择合适的穿刺针;摆好体位(穿刺侧手臂与机器同一侧) 2. 对瘘管进行评估:

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及护理常规

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及护理常规 动静脉内瘘术前护理及宣教: 1.术前的心理护理。向患者说明造瘘的目的、意义以及该手术对治疗有何帮 助,消除患者焦虑不安、紧张恐惧的心理。 2.保护A V内瘘通路的静脉。对可能行内瘘手术的患者,嘱其保护好造瘘侧 手臂,切勿在该手臂进行静脉穿刺和插管;告知医护人员,对有可能发展成需要透析治疗的病人,尤其是Sc r>3mg/dl后,应避免在病人非惯用肢体的进行静脉穿刺和插管,尤其是锁骨下插管,可引起中心静脉狭窄,影响同侧建立血管通路。 3.术前不宜使用抗凝剂,以防术中或术后出血。 4.术前用肥皂水彻底清洁造瘘侧手臂,并剪短指甲。 动静脉内瘘术后的护理及宣教: 内瘘术后的护理对内瘘使用及寿命极其重要 1.术后,将内瘘侧肢体抬高至水平以上30°。以利于静脉回流,减少手臂肿 胀。 2.术后24h内密切观察内瘘通畅与否及全身情况: ※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有无胸闷、心悸的症状。 ※观察内瘘侧手指末端血管的充盈情况:手指有无麻木、发冷、疼痛。 ※观察吻合处有无血肿、渗血:若发现渗血不止或手臂疼痛难忍,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观察内瘘血管是否通畅:触摸内瘘有无震颤、听血管杂音,如无震颤和血管杂音,查看是否局部敷料包扎过紧,以致吻合口及静脉受压, 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更换敷料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包扎时敷料不宜过多、过紧,以能触摸到 震颤为准。 4.禁止在造瘘侧手臂测血压、静脉注射、输液、抽血。 5.及时做好患者的宣教工作: ※保持内瘘侧手臂和敷料的清洁、干燥,以防感染。 ※防止造瘘侧手臂受压:衣袖要宽松,睡眠时避免侧卧压迫造瘘侧手臂,造瘘侧手臂不能持重物、不佩戴过紧饰物。 ※教会患者自行判断内瘘是否通畅:每日触摸有无震颤3次以上。 ※术后2周可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以促进内瘘成熟。内瘘侧的手和肢体的运动:①用手握拳或挤压橡皮球10秒放松,每次做10-15 分钟,3-4次/日;②用止血带或健侧手压住内瘘侧的上臂至静脉适度 扩张充盈,压10秒放松,每次做5-10分钟,2-3次/日。内瘘血肿、 变硬和手臂水肿禁做以上锻炼。③用热毛巾热敷内瘘侧的手臂。 6.内瘘成熟时间至少需要1个月,最好在成形术后3-4个月后使用,期间可 采用直接动脉穿刺和临时中心静脉插管进行透析治疗。(反复穿刺不成熟的内瘘可能导致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致使内瘘失败。)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术:

动静脉内瘘基本概念和建立方法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术前术后的超声评 价 一、动静脉内瘘基本概念与建立方法 (一)、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概念:血液透析作为肾脏替代疗法的主要方法之一而广泛使用。它是将血液从患者身体引出经体外半透膜的透析装置,滤掉大部分废物及多余水分,将血液再回输入人体的过程。血管通路则是为完成血液透折过程从人体引出及回输血液的人体血管路径。 方法:分为留置导管及制作动静脉内瘘两种类型。 留置导管法:多以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及颈外静脉(极少用)为导管插入血管。它又分为临时性及半永久性。动静脉内瘘:于上肢远端行动静脉短路手术。它分为自体动静脉内瘘及移植物动静脉内瘘,少见的还有外瘘管及自体血管移植动静脉内瘘。 透折方法:动静脉内瘘透析时以两支粗针穿刺,一支针位于邻近瘘的瘘后引流静脉(作为动脉侧)引患者血流至透析机,另一支针位于瘘后引流静脉的较远处(作为静脉侧)向患者回输透析后循环血液。 透析用动静脉内瘘是将上肢动脉和邻近表浅静脉做血管吻合,经一段时间“成熟”后,表浅的静脉动脉化,可用

于血液透析穿刺,反复建立体外血液。 血液透析反复使用的血管通路是长期透析患者的重要薄弱环节,长期血液透析所需要的血管通路条件的重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不管选择什么样的通路,都应该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征:⑴、容易重复建立血液循环;⑵、在透析末血流量可以较快速地逐渐减少至零;⑶、保持长期的功能,不必经常手术干预;⑷、没有明显并发症;⑸、不易感染。(二)、常见内瘘的方式 (一般情况下,初次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成熟时间最少1个月,最好3-4个月后再开始使用,如果原动静脉内瘘使用几月至数年后废弃,在原静脉近心端处再作动静脉内瘘,则不需等待时间。移值人工血管建立动静脉内瘘,术后14天即可使用。) 1、手术方式:自体动静脉瘘有端端吻合、侧侧吻合及端侧吻合(静脉为断端,动脉为侧壁开口)三种吻合方式。现在临床多采用第三种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