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舒尼替尼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内科学

内科学

关键 词:血管重构 ;高血压 ;糖尿病 ; 肾 内小 动 脉
O l O9 7902 3 0・ 7 1 4
血管生成抑 制剂研 究的进展 =A vn e d a cs i u is f go eeiihbtr [ , ns d ig n s ii t e oa n sn o 刊 中] 黄维 ( / 军事 医学科 学 院毒物 药物研 究所 国家 ( 北京 ) 物安 全 评 价研 究 中 药 心, 北京 10 5 ) 关勇彪 ∥中国临床 药 080, 理 学 与 治 疗 学 . 2 0 , 1()一 3 6 一 0 7 24 . 7 ~
2 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等技术相结合 ,在基因 、转录和表达产 物 的不同表达分子水平进行研究 .结合 组织 芯片技术的特点 ,对其在新 药毒理 学研 究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参 3 8 关键 词:药物评价 ,临床前 ;病理学 ;
毒 理 学 ;组 织 芯片
0109 7 90 5 3 0・4 1 7
述.参 3 0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 中文版) 究院 国家上海新 药安全评价 研究中心, 上海 2 10 )钱蓓丽 ∥中国新药与临床 0 2 3,
杂 志 . 2 o ,2 ( )一 4 8 7 一 0 7 66 . 6 ~4 3
1 3
骨 细 胞 是 成 熟 个 体 中 骨 髓 造 血 微 环 境 的 关 键 构 成 成 分 . 成 骨 细 胞 通 过 细 胞 受 体 配 体 的信 号传 导 、细 胞 因子 、细 胞 黏 附 及对其他参与构建骨髓造血微环境中的 细 胞 的 调 控 作 用 ,将 原 始 造 血 干 细 胞 维 持在静止状态,保持 了其 自我更新 ,多 向分化的干细胞特性.对成骨细胞与骨 髓 造血微环境相互作用的进一步研究, 为造 血干 细胞的临床 移植应用提供 了更 好 的 理 论基 础 .参 4 2 关键 词 : 成 骨 细 胞 ; 骨 髓 造 血 微 环 境 ; 造 血 干 细 胞

TNBC

TNBC

化疗
• 新辅助化疗 可使TNBC患者获益更多 • 术后辅助化疗 强调大剂量、序贯治疗 • 姑息性化疗
新辅助化疗
• 一般使用含紫杉类及蒽环类的方案,强调 大剂量、密集使用,无标准方案 • 部分研究使用含铂类的药物 • 常见的方案有: 1.TAC 2.密集AC序贯紫杉醇/q2w 3.AC序贯周剂量紫杉醇 4. 铂类联合方案
姑息性化疗
• 同样没有经典的化疗方案,但目前似乎铂类地位颇高, Koshy N 发现顺铂联合吉西他滨方案对三阴型乳腺癌具有 更好的疗效,中位 PFS 为 5.3 月,而其他类型乳腺癌中 位 PFS 仅 1.7月( =0.058)。 • 也有报导吉西他滨联合紫杉醇具有比较好的疗效 •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单药或联合化疗 • 伊沙匹隆为新一代抗微管药物,但作用机制与紫杉类相似, 其结构有别于紫杉类。 Rugo等将预先接受AT方案化疗的 1973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接受卡培他滨+伊沙匹 隆治疗组和卡培他滨单药治疗组。在两组的TNBC患者中, 发现联合伊沙匹隆治疗组的无进展生存得到改善,表现出 改善OS趋势,但并没有统计学意义。伊沙匹隆联合卡培 他滨是蒽环、紫杉类耐药转移性乳腺癌的有效治疗选择。
结合到 DNA 断裂处并被激活而参与DNA 的修复。 PARP1 抑制剂在 BRCA1 基因突变后 DNA 损伤 修复障碍时同样显示出高的敏感性。 Iniparib (BSI 201) 于 2009 年底美国 FDA批 准进行三阴性乳腺癌开放的 II 期临床研究,比较 吉西他滨联合卡铂(GC)加或不加 iniparib 的疗 效和安全性。123 例患者随机进入 GC 组(吉西 他滨 + 卡铂)或 GCI 组(GC+iniparib),结果 显示:GCI 组总缓解率为 52% 较 GC 组的 32% 有明显改善( =0.02),中位无进展生存从 3.6 个月延长至 5.9 个月( =0.01),中位总生存从 7.7 个月延长至 12.3 个月( =0.01)。两组间不 良事件率无显著差异。

RET 基因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RET 基因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RET 基因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马晨璐;俞婷婷;单莉【摘要】RET 原癌基因已经逐渐被证实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伴着分子靶向研究的热潮, RET 基因的融合突变在肺癌患者中被发现,提示肺癌精准治疗的新靶点出现。

RET 突变更易出现于较年轻、分化程度较低、非吸烟的非小细胞肺腺癌患者。

靶向治疗由于对致癌基因的特异性阻断,可以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而 RET 抑制剂的问世,为肺癌分子治疗研究领域带来新的曙光。

%RET proto-oncogene has gradually been associated with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a variety of malignant tumors,along with the upsurge of molecular targeted study,the fusion mutation of RET genes is found in lung cancer patients,suggesting a new target for the precision treatment of lung cancer. RET mutations are more likely to occur in the patients featured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adenocarcinomas with younger age,less differentiated,non-smokers. Targeted therapy can effectively inhibit the growth of tumor cells with specific blocking oncogene. With the birth of RET inhibitors, molecular therapy of lung cancer may usher a new dawn.【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7(023)003【总页数】5页(P474-478)【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RET 基因;融合突变;靶向治疗【作者】马晨璐;俞婷婷;单莉【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肺内一科,乌鲁木齐 830000;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肺内一科,乌鲁木齐 830000;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肺内一科,乌鲁木齐 8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近年来,随着恶性肿瘤的发生率逐年上升,肺癌已成为全球发病率及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

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耐药机制课件

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耐药机制课件
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临床试验的结果分析
多数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肿瘤抗 血管生成治疗能够显著延长患者 的生存期、降低肿瘤负荷和改善
生活质量。
然而,也存在一些临床试验结果 不理想的情况,可能是由于患者 选择、药物剂量和联合治疗策略
等因素的影响。
针对不同肿瘤类型和患者群体, 需要进行更深入的临床研究,以 明确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疗效和适
例如,某些肿瘤细胞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来抵抗血管生成抑制剂的抑制作用。该通路可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 增殖和存活,从而降低药物的疗效。另外,一些肿瘤细胞可能通过激活其他信号通路,如Src/FAK信号通路或NF-κB信号通路等, 来抵抗药物的抑制作用。
03
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 联合治疗策略
耐药细胞的产生也可能与肿瘤异质性有关。由于肿瘤内部不 同细胞之间的基因表达和生物学特性存在差异,一些细胞可 能对血管生成抑制剂更敏感,而另一些细胞则可能具有抗药 性。
耐药基因的表达
耐药基因的表达是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耐药性的另一个重 要机制。这些基因可能编码药物代谢酶、药物靶点或药物 转运蛋白等,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
化疗与抗血管生成治疗的联合
化疗药物与抗血管生成药物的联合应用,可以同时作用于肿瘤细胞和肿瘤血管,提 高治疗效果。
化疗药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而抗血管生成药物可以阻断肿瘤血管的形成, 从而切断肿瘤的营养供给,进一步抑制肿瘤的生长。
需要注意的是,化疗药物可能会增加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副作用,因此需要谨慎选择 药物和剂量,并进行严密的临床监测。
放疗与抗血管生成治疗的联合
放疗与抗血管生成药物的联合应用, 可以通过放疗杀灭肿瘤细胞,并抑制 肿瘤血管的形成,进一步阻断肿瘤的 营养供给。

黄挺教授辨证治疗舒尼替尼相关蛋白尿的经验

黄挺教授辨证治疗舒尼替尼相关蛋白尿的经验

黄挺教授辨证治疗舒尼替尼相关蛋白尿的经验陈玲;黄挺【摘要】[目的]总结黄挺教授辨证治疗舒尼替尼相关蛋白尿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整理医案等方式,从病因、病机、治则、方药等方面总结分析黄挺教授辨证治疗舒尼替尼相关蛋白尿的临床经验,并列举具体医案两则予以验证.[结果]黄挺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舒尼替尼相关蛋白尿共有3个常见的证型,即脾气下陷、脾肾阳虚或脾肾不足、湿浊浸渍,其中以脾肾阳虚、脾肾不足多见.脾气下陷,治以健脾化湿之法;脾肾阳虚或脾肾不足,治以健脾温肾之法;水湿浸渍,治以健脾利湿之法.所举两则医案中患者皆疗效良好.[结论]黄挺教授运用中医思维正确认识舒尼替尼蛋白尿的形成机制,并以中医中药协同西药辨治,疗效显著,副反应少,值得大力传承并予推广.【期刊名称】《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42)005【总页数】3页(P377-379)【关键词】蛋白尿;肿瘤;舒尼替尼;副作用;健脾补肾;黄挺;医案;名医经验【作者】陈玲;黄挺【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310053;宁波市镇海区中医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兴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信号通路抑制剂通过抗血管新生的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多种实体瘤的治疗,如晚期肾细胞癌、胃肠道间质瘤等。

蛋白尿是VEGF信号通路抑制剂常见的不良反应,多为无症状性[1],肾活检通常无显著改变[2],但少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大量蛋白尿,并伴有不可逆性肾功能损伤。

舒尼替尼作为常用的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具有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多重作用,常用于胃肠间质瘤、不能手术的晚期肾细胞癌及不可切除的、转移性高分化进展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成年患者的治疗。

西医治疗舒尼替尼相关蛋白尿疗效欠佳,患者症状容易反复,长期应用副作用明显且禁忌证较多。

胃肠道间质瘤基因突变及靶向治疗进展

胃肠道间质瘤基因突变及靶向治疗进展

胃肠道间质瘤基因突变及靶向治疗进展韩振宇;郑吉阳;周威;王虎;杨建军【期刊名称】《西南国防医药》【年(卷),期】2018(028)006【总页数】3页(P599-600,封3)【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基因突变;靶向治疗;耐药【作者】韩振宇;郑吉阳;周威;王虎;杨建军【作者单位】710032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病医院消化外科;710032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病医院消化外科;710032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病医院消化外科;710032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病医院消化外科;710032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病医院消化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c-Kit和PDGFRA基因突变是GIST最常见的发病机制。

以伊马替尼为代表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GIST治疗中的成功应用,使GIST成为分子靶向治疗的典范。

近年来,在GIST的发病机制、药物治疗、耐药机制等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了很多进展,笔者将做一简要综述。

1 GIST基因突变1.1 c-Kit基因突变 1998年,Hirota等[1]首次在GIST中发现c-kit基因突变,突变导致酪氨酸激酶可在无配体干细胞因子结合的情况下自发持续活化,激活下游信号传导,从而提示c-kit基因突变是GIST的发病机制。

在GIST中,c-kit基因突变占75%~80%,其中11外显子突变最常见(65%~70%),外显子 9 突变次之(10%),13、17外显子突变少见[2]。

11外显子编码胞内近膜区KIT蛋白,通过阻止激酶活化环活化从而实现自抑构象,11外显子突变破坏自抑机制,使激酶发生自发活化。

在GIST中,突变方式包括点突变、缺失突变和插入突变。

11外显子基因突变GIST可以发生在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常见于胃,组织学上特异性的表现为梭形细胞,其中缺失突变预后较差。

9外显子编码胞外近膜配体结合结构域,突变后通过模拟与配体结合后的构象变化使激酶活化,9外显子主要突变方式为插入突变,大多发生于小肠和大肠GIST。

索坦(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中文说明书

索坦(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中文说明书

索坦(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中文说明书Sutent 又名SU11248【索坦苹果酸舒尼替尼适应症和医疗用途】本文由印康源海外医疗整理提供。

舒尼替尼(Sutent®)是用于治疗伊马替尼耐药肾脏,胃肠道间质瘤(GIST),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和肾细胞癌的靶向药物。

2006年1月,美国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研发的舒尼替尼成功通过了美国FDA认证,2007年,辉瑞舒尼替尼在中国上市,品牌名称为索坦。

由于辉瑞强烈抵制,印度Natco生产的仿制药索坦舒尼替尼停产,但是,其他印度药厂的索坦任然在市面上流通。

【印度索坦微信:yinkangyuan88】【舒尼替尼工作原理】靶向治疗主要针对癌细胞和正常细胞之间的差异,攻击快速分裂的癌细胞而不损伤正常细胞。

每种类型的靶向治疗的作用有点不同,但都会干扰癌细胞生长,分裂,修复和/或与其他细胞通信的能力。

目前有不同类型的针对性治疗,分为几大类:1.集中于癌细胞的内部组成和功能,使用靶向小分子,进入癌症细胞,并破坏细胞的功能,导致他们死亡2.利用位于细胞外部或表面的受体。

这种靶向治疗的形式包括单克隆抗体。

最后,抗血管生成抑制剂针对向癌细胞提供氧气的血管作用,最终导致细胞饿死并死亡。

舒尼替尼就是通过多种方式阻断肿瘤细胞生长。

舒尼替尼靶向血管细胞和肿瘤细胞上的几种酶。

这些靶点中有几个被认为与血管生成有关。

【索坦舒尼替尼服用方法】舒尼替尼式口服胶囊,可以带或不带食物服用必须按照医生指示服用不要随意停止服用癌症药物,需要跟医生沟通索坦舒尼替尼推荐剂量是每天服用一次,一次50mg(4片*12.5mg),连续服用4周,然后休息2周。

6周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需要用到4盒索坦【索坦舒尼替尼治疗期间注意事项】-在开始治疗之前和治疗期间,需要进行血液检查,检查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其他物质的水平,以及肝脏和肾脏的工作情况-了解舒尼替尼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以及如何处理这些副作用-癌症药物可以与其他一些药物和草药产品相互作用。

原发性肝癌的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现状与挑战

原发性肝癌的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现状与挑战
# 肿瘤血管生成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
肿瘤血管生成是指在原有血管的基础上" 内皮
!,& 研究进展
细 胞 !'()*+,'-./- 0'--1"23#以 发 芽 的 形 式 形 成 新 血 管的过程$ 肿瘤血管网没有正常血管系统的分层结 构" 单根血管的直径随血管长度的不同而变化"因 此" 肿瘤血管系统内的血流是紊乱的$ 肿瘤血管壁 的 23 排列并不规整"局部可能出现缺损或叠加"肿 瘤细胞可由 23 之间的缝隙凸出$ 原发性肝癌的重 要特点为肿瘤组织具有丰富的脉管系统" 从超声造 影图像中可见肿瘤组织表面布满走向迂曲% 杂乱无 章%管径细小的血管$肝癌血管生成是一个受血管生 成促进因子和抑制因子共同参与的复杂过程" 常见 的促血管生成因子有&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4256'% 酸 性7碱 性 成 纤 维 细 胞 生 长 因 子 !656'% 血 小 板 源 性 生 长 因 子 89:56;% 促 血 管 生 成 素 !<(='% 缺 氧 诱 导 因 子%血小板衍化内皮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肝细 胞生长因子%炎性因子%环 氧化酶!%诱导 型一氧化 氮合酶% 转化生长因子等$ 常见的抑制血管生成因 子有&血小板反应蛋白%血管抑素%内皮抑素%血管他 汀%内皮他汀%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等 $ (>"?) 而 其 中 425674256@%9:5679:56@%6567656@%<(=7 A.'! 可以直接作用于 23$
究 入组患者 @A 例B(5* 为 ,+A 个月 CADE9,+&FG
!+F&B)* 为 C+& 个月CADE9A+%G,!+C结果表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在晚期KCC的临床研究
晚期RCC的治疗选择有限,细胞因子治疗的反应率不超过25%。进展后的中位生存期也仅有10~13个月。RCC不但有血管 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VEGFR的高表达,还有突变或缺陷的VHL功能,后者会直接导致低氧诱导因子a产物的升高,从而增强 低氧诱导基因的转录,包括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和bFGF的转录。此外,PDGF和其受体在肾透明细胞癌中高表达, 与肿瘤的生长、血管形成和转移相关。再者,针对VEGF-A的单克隆抗体贝伐单抗在治疗RCC中的研究中也显示出了疗效。上 述这些研究结果为舒尼替尼治疗晚期RCC提供了理论基础。 舒尼替尼作为细胞因子治疗失败的晚期RCC的二线治疗在临床试验上取得确切的疗效。2006年,在两项独立分组的II期 临床研究中,舒尼替尼50mg/d用于细胞因子治疗复发的晚期RCC患者,初步的结果显示了较高的反应率和延长的肿瘤进展时 间,客观反应率(ORR)在两项试验中达42%,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8.7个月。基于该研究结果,美国FI)A批准了舒尼替尼 用于晚期RCC。2007年ASCO年会上Rosenberg等公布了更新的临床研究数据,在168例可评价的患者中,ORR为45%,中位无疾 病进展时间(PFS)为8.4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22.3个月。中位有效持续时间为11.6个月,包括一名患者出现完全缓解(cR) 大于2年,2年存活率为48%。更新的数据显示舒尼替尼作为二线治疗晚期RCC的OS接近两年,与传统二线治疗的药物12.7个月 相比,明显延长,该数据进一步肯定了舒尼替尼作为二线治疗的疗效。随后有研究表明,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失败后接受舒 尼替尼治疗仍有一定的疗效。一项II期的舒尼替尼用于贝伐单抗治疗后复发的mRCC的临床研究有6l例患者入组。结果显示, 23%的患者PR,35例患者(57%)疾病进展(PD)。中位有效持续时间为36周,PFS为30周。研究结果显示舒尼替尼治疗贝伐单抗 复发的mRCC患者是有效的,而且两药无交叉耐药现象。 基于舒尼替尼作为二线治疗的喜人结果,研究者进行了舒尼替尼一线治疗晚期RCC的研究。I、Ⅱ期的研究初步显示出 其安全性及临床有效性。在2007年ASCO年会上Motzer等报告了Ill期随机大型临床试验,比较舒尼替尼和干扰素a(IFN-Q) 作为一线治疗mRCC的疗效。入组患者750例,舒尼替尼组和IFN-a组分别为375例。研究结果示,舒尼替尼组和IFN-a 组的中位治疗时间分别为11个月和4个月;最新的ORR分别是44%和Ii%(P<o.05);舒尼替尼组4例CR,IFN-Ⅱ组2例; 中位PFs分别是11个月和4个月。这些研究结果显示,舒尼替尼不仅可以作为晚期肾癌的二线治疗,在一线治疗上也应得 到迸一步推广. 舒尼替尼在联合其它药物治疗晚期RCC的研究也在开展中。在2007年ASCO年会上发布了一项关于舒尼替尼联合吉非替 尼(gefitinib)治疗31例mRCC患者的II期临床研究初步结果。舒尼替尼(4/2方案)联合吉非替尼250mg/d的最大耐受剂量
第二届“C S C
O一南方”肿瘤生物治疗与分子靶向治疗论坛
胞肿瘤患者的外周血,浆细胞表面等均可检测到姗C1,在复发及难治性骨髓瘤患者,RUCl抗原和骨髓或血浆可溶性MUcl(sMUCl) 的表达持续升高RUCl与患者体内的肿瘤负荷里正相关’3“。以上资料均表明,XUCl在大多数的血液肿瘤细胞中存在表达,其 与血液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MUCl作为一种特异性的肿瘤相关抗原。无论是在实体瘤还是在恶性血液疾病ll缶床与基础研究中,对于肿瘤的诊断、 判断预后以及探讨肿瘤的免疫治疗均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针对IlIUCl作为靶分子的基础研究以及相关免疫研究已逐渐成为肿 瘤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舒尼替尼(Sunitinib,SU011248,Sutent)是一种多靶点的生物靶向药物,能同时抑制多条信号传导通路,具有抗肿瘤 和抗血管生成作用.舒尼替尼在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和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中均显示出了确切的抗肿瘤效应。2006年1月份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正式批准了舒尼替尼 用于治疗上述两种肿瘤。此外,舒尼替尼在其它实体瘤的研究中也显示出了一定的作用。本文主要就舒尼替尼的研究进展进 行了阐述。 1作用机制及临床前研究 受体酪氨酸激激酶(RTKs)在一系列细胞生活周期(例如细胞生长、分化和死亡)的信号转导途径中起重要的作用。很多类 型的肿瘤因为存在RTKs功能紊乱,而诱导肿瘤细胞生长、增殖及分化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2、3(VEGFR—l,2,3) 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能激活细胞内信号通路,最终引起肿瘤血管生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a和B(PDGFR—Q,B) 在很多肿瘤中均有过度表达。在肿瘤增殖过程中.PDGFR上调,刺激内皮细胞周围的问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舒尼替尼可以同时阻断VEGFR和PDGFR信号转导通路,从而达到更强的抗血管生成作用。此外,舒尼替尼还可以抑制其它RTKs, 如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胎肝激酶3(Flt3)和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等。研究发现,同时阻断VEGFR、PDGFR及其它多 种酪氨酸激酶的活性比单独阻断一种酪氨酸蛋白激酶的抗肿瘤效果更强。 在临床前研究中,舒尼替尼在很多细胞株和动物移植瘤模型中表现出抑制肿瘤生长和增殖的作用。在对HT一29和Col0205 结肠癌、NcI一汜26非小细胞肺癌、W}1-266—4黑色素瘤、786-0肾细胞癌、A431表皮样癌移植瘤动物模型的研究中,每日给药 一次能使肿瘤消退,而且不产生耐药现象。在移植瘤动物模型中,舒尼替尼联合多西紫杉醇、氟尿嘧啶或阿霉素等化疗 药物用于乳腺癌的移植瘤动物模型,或舒尼替尼联合顺铂用于小细胞肺癌,均能观察到相加或协同的治疗作用,而且受试动 物的耐受性良好,死亡率小,体重无减轻。对这种联合用药作用机制的研究表明,主要是通过抑制存在于肿瘤、间质和内皮 细胞 内代偿性激活的促存活信号通路,从而诱导肿瘤细胞死亡而实现的。 2药代动力学研究 药物代谢动力学数据主要来自于健康志愿者和一些晚期的癌症患者,其中还包括RCC和GIST患者的临床研究。在晚期肿
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舒尼替尼的研究进展
陈逢生,石敏,罗荣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肿瘤中心,广州510515)
镛耍:Suaitinib(SU011248.Sutent)是一种口服的多靶点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具有潜在的抗肿瘤及抗血管生成活性。Sunitinib的主要靶点 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胎肝激酶3tHt3)和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等。这些酪董酸激酶存在于多种恶 性肿瘤中.从而使suaitinib在这些肿瘤中的运用成为可能.I卣床前殛临床研究已显示其有效的抗肿瘤活性和易控的毒性反应。在晚期的肾细胞癌fRCo 和伊马替尼(imatmib.IM)治疗失败的胃肠道同质瘤(GIST)患者中sunitinib表现出了确切的抗肿瘤效应,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已批准suaitinib 应用于这两种肿瘤。此外,在神经内分泌肿瘤、非小细胞肺癌、结肠癌、原发性肝癌和乳腺癌的临床研究中sunitinib也显示出了抗肿瘤活性。本文 就sunitinib在临床上多种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谭:Suaitmib;靶向治疗;酝氨酸激酶抑制剂
3.1
I期临床试验 舒尼替尼的I期I临床试验在多种恶性实体瘤中进行,治疗方案包括:2/I方案(给药2周,休息l周,3周为一周期)、2/2
方案(给药2周,休息2周,4周为一周期)和4/2方案(给药4周,休息2周,6周为一周期):剂量水平为:25mg/d、50mg/d、75 mg/d 和lOOmg/d。研究发现,50mg/d剂量水平产生的血药浓度大于50ng/m1,而该浓度水平在临床前研究中显示足以抑制PDGFR和 VEGFR的活性。在75mg/d的剂量水平,患者即开始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DLT),如疲乏、无力、血小板减少等。疲乏 是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主要在服药2周后出现,在停药阶段可以恢复。在I期临床试验中,无论哪种肿瘤,大约70%的入组 患者均可出现疲乏,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在75mg/d的剂量水平疲乏发生率达80%~96%,并且可出现3/4度毒副反应。除了疲 乏外,在377名患者中观察到的其它毒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56%)、腹泻(43%)、皮肤褪色(42%)、食欲减退(31%)、消化不 良(30.5%)和便秘(30%);在274名患者中,最常见的3/4度副反应主要是疲乏(10.3%)、中性粒细胞减少(8.2%)、血小板减少 (7.2%)和无症状性脂肪酶升高(2.4%).在早期疗效分析时,l例甲状腺癌、4例转移性肾细胞癌(mRCC)、4例神经内分泌肿瘤、 6例GIST患者观察到部分缓解(PR);这些疗效主要是在50mg/d和75mg/d的剂量水平,4/2或2/2方案中观察到。基于这些I期 临床试验的结果,50mg/d,2/2或4/2方案表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和较好的药物耐受性,从而成为后续Ⅱ期临床试验推荐治 疗方案。
叠讯作者:罗荣城,教授,博士生导师.E-mall:luorc01@163.cam
第二届“C S C
0一南方”肿瘤生物治疗与分子靶向治疗论坛
和592 ng・h/ml。舒尼替尼及SU012662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95%和90%,舒尼替尼的表观分布容积大约为2230升(L),肌
酐清除率34~64L/h,平均消除半衰期(t。)为SOh,代谢产物的t。,:为95h.食物不影响舒尼替尼的生物利用率和活性代谢产物 暴露率。舒尼替尼在健康志愿者和肿瘤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无明显差异。 舒尼替尼主要通过P450_3A4(cYP3A4)代谢,产生的活性代谢产物SU012662占总暴露率的23%-一27%。 给药剂量的61%以原形药经粪便排出,16%通过肾清除。舒尼替尼的药代动力学不受肿瘤类型、患者年龄、性别或体重影响。 至今仍无肝肾功损害患者及儿童运用舒尼替尼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3临床研究
瘤患者中,舒尼替尼50mg/d连续口BBt28天。第l天,舒尼替尼及其代谢产物SU012662的平均最大血药浓度(k)分别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