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抽象名词的翻译策略——以“Our_Greatest_Gift”文本为例(1)

论抽象名词的翻译策略——以“Our_Greatest_Gift”文本为例(1)
论抽象名词的翻译策略——以“Our_Greatest_Gift”文本为例(1)

试论抽象名词的翻译策略——以“Our Greatest Gift”文本为

摘要

抽象名词在英语中的运用要比在汉语里广泛得多,如何译好抽象名词更成了翻译某些散文和精神性文本的难点和着眼点。本文以小书“Our Greatest Gift – A Meditation on Dying and Caring”的前半部分中出现的若干个抽象名词为例,分析总结了在翻译时遇到的困难以及我的解决方法,并参照此,讨论了既有的翻译理论在本文翻译过程中的应用,以及笔者对此翻译过程的一些总结和体会,最后,笔者针对归化和异化的翻译手法在精神性文本中的运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翻译抽象名词同化(归化)和异化

抽象名词在英语中的应用比在汉语中要广泛得多,因此,在英译汉的过程中,抽象名词的翻译是个特别要注意的难点。不久前,笔者阅读了美国哲学家卢云的一部小书,英文名字是“Our Greatest Gift – A Meditation on Dying and Caring”(笔者翻译的中文名字是《我们最伟大的礼物——关于死亡和关怀的思考》),由于是精神性(spiritual)的散文著作,文中出现了大量的抽象名词和动名词等,如dying一词就在文中出现了多达三十几处,给翻译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阅读和翻译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以下几个问题:究竟该如何准确翻译抽象名词?在这个过程中,直译和意译究竟哪个更直接有效?灵活翻译的手法有哪些?灵活翻译的同时是否有规律可循?该采用韦努蒂的异化手法还是该更偏重奈达的归化译法?Die, died, dying, death等在翻译过程中该如何区别?

一、抽象名词翻译问题的产生

戈德伯格曾说过一句话:“世界上最难做的事情就是把一个人头脑中的意思准确地传达给另外一个人。”对于这一点,我们在交流中应该都有过些许体会。就我自身的经验来看,这种倾向在交流思想等抽象事物时尤为明显。人类语言可以从不同角度分类,形态学分类法根据语法结构特点把人类语言分为孤立语、屈折语、黏着语、复综语四类。汉语跟英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汉语是孤立语,而英语是屈折语。它们之间的翻译本来就比同一类的语言之间翻译转换要难,而要翻译抽象名词则难上加难。有些英语的哲学作品便是一例。这些作品中的语言看似简单,却留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这自然给译者的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一定特点和规律可言呢?下面就笔者在翻译“Our Greatest Gift –A Meditation on Dying and Caring”中遇到的问题对此规律做一探讨。

二、同化与异化手法的选择之于文学文本翻译

文学文本的定义是什么?网上搜索,只有百度百科给出了定义。定义如下:文学文本是指构成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具体语言系统,是传达人生体验的特定语言系统,包括诗、小说、散文和剧本等形态。其特点有三:1、文学文本总是指一种实际的语言系统;2、要通过传达人生体验而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3、有待于读者阅读和接受。由文

学文本的特点可见,在翻译过程中,要以同化的翻译手段为主导而进行。下面我以solitude、solidarity、和mortality为例对此进行简要分析。请看下面的例句:

Solitude:

1.But wherever I have searched for solitude, I have soon become entangled again in the

daily events of my surroundings.

但是无论我在哪里寻求独处,我都会很快被周围事物的日常琐事缠绕。

2.My own restlessness, my need for companionship, and my fear of rejection and

abandonment have made me flee solitude as soon as I have found it.

我自身的焦躁不安,我对陪伴的需要,以及对被拒绝和抛弃的恐惧,使我一旦发现

身处孤独便马上想逃离。

3.The silence and solitude of this comfortable apartment are sufficient to make me aware

of my unwillingness to let go of life.

这个舒适小屋的沉静和孤寂足以让我意识到我是多么不愿意丧失生命。

4.I would have to trust that in solitude I would discover my true teacher, who would give

me the words that I must write.

我必须相信,在独处中我将会发现我真正的老师,他会赐给我我必须写下来的话。

5.So now I have what I have always dreamed of having: complete silence, complete

solitude.

所以现在我拥有我一直梦想拥有的东西了:完全的静默,完全的独处。

6.Without phone calls, letters, and meetings, the minutes, hours, and days stretch out

into horizonless deserts of solitude.

没有电话打来,没有信件往来,没人跟我会面,每分、每时、每天都被延长成为无

尽的孤独的沙漠。

翻译solitude这个词时,我有个很深的困惑就是,到底该把它翻译成带有伤感色彩的文本?因为这个词在英语中是偏中性的,而在汉语中“孤独”和“孤寂”等词是有贬义色彩的。只有“独处”相对来讲比较贴近中性。可是,在例句6中,solitude明显带有伤感色彩因此,在翻译solitude一词的过程中,我总结了如下经验:当它用来形容人的时候,尽量译为“独处”,这样就最大程度上贴近了原文在源语读者心中所产生的共鸣。我们都知道,知识,尤其是文学文本的传播,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受众心里产生相同的共鸣,进而达到传播的目的。除非这个译本是为了翻译理论的学术探讨,这种情况自然另当别论。那么还是应以一般读者为目的语受众来进行翻译比较妥当。

Solidarity:

7. A good death is a death in solidarity with others. To prepare ourselves for a good death,

we must develop or deepen this sense of solidarity。

妥当的死亡是同他人团结一致的死亡。为准备一个妥当的死亡,我们必须具有或深化这种一致的意识。

8.Instead of praying for a cure, I prayed that I would have the grace to bear my illness in

solidarity with them.

我不再祈求被治愈,而是祈祷我能获得恩宠来承受我现在的疾病,好能跟他们保持合一。

9.This story reveals the healing power of the experience of human solidarity.

这个故事揭示的是人类的一致性的经验,能够有多大的治愈的能力。

10.The joy of this brotherhood and sisterhood allows us to die well, because we no longer

have to die alone but can in intimate solidarity with all people on this planet. This solidarity offers hope.

这兄弟姐妹的关系给我们带来的喜悦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准备死亡,因为我们不再是

孤独地死去,而是跟地球上的所有人亲密一致地死去。这种合一性带给我们希望。

在本文中,solidarity也是个翻译难点,且出现了十几次,多以in solidarity with的形式出现。In solidarity with的形式相对比较好翻,我一般处理为“与……团结一致”。可也有其他情况,如上文中的第8、9、10三例,我分别翻译成“合一”、“一致性”、“合一性”。在抽象名词的翻译过程中,比较直接和简单的一个译法是,将该词的汉语意思后面加表性质的“……性”,比如“solidarity”译为“一致性”、“合一性”,还有下文将要提到的“mortality”译为“必死性”、“可朽性”等。当然,这只是选择之一,具体也要视情况而定,切忌生搬硬套。

美国翻译理论的语言学代表人物之一尤金·A·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即“功能对等”。在这一理论中,他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郭建中,2000 , P65) 。奈达有关翻译的定义指明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动态对等”中的对等包括四个方面:1.词汇对等,2. 句法对等,3. 篇章对等,4. 文体对等。在这四个方面中,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郭建中,2000 , P67) 。我个人十分赞同这一翻译观点。可是在翻译实践中,当遇到下列问题时却又不得不灵活处理。

Mortality:

11.Is this not the place where the outer silence can gradually lead me to an inner silence,

where I can embrace my own mortality?

难道这不是那个由外在的独处引导我走向内在的沉静,并让我拥抱我自己的必死性

(可朽性)?

12.Now in my sixties, trying to come to terms with my own mortality, I trust that, like

everything else I have lived, my attempt to befriend my death will be good not only for

me, but also for others who face a similar challenge.

在我花甲之年,正试着向我的必死性就范时,我相信,我曾跟其他人一样活着,我

善待死亡的尝试也将不仅有益于我自身,更将有益于其他面临相同挑战的人们。我

想妥善地死去,我也想帮助其他人妥善地死去。

13.I must trust that my experience of mortality will give me words that can speak to others

who are struggling to give meaning to their own lives and deaths.

我必须相信我个人对于肉身可朽的经验会给我言语,让我能够讲给那些正在努力为

自己的生命和死亡寻找意义的人们。

14.Our great challenge is to discover this truth as a source of immense joy that will set us

free to embrace our mortality with the awareness that we will make our passage to

new life in solidarity with all the people of the earth.

我们最大的挑战是把这个真理当做一种无限喜悦的泉源,认识到我们在通向新生命

的道路上是跟地球上全人类团结一致的,这喜悦能够将我们释放,而去拥抱我们的

必死性。

15.But if we grow in awareness that our mortality, more than anything else, will lead us

into solidarity with others, then death can become a celebration of our unity with the

human race.

但如果我们产生这样一种意识,就是我们的必死性比其他事情更能使我们跟全人类

联系、一致,那么死亡便成为了一件我们可庆祝的事,庆祝我们跟整个人类有了合

一。

16.As men and women who have faced our mortality, we can help our brothers and sisters

to dispel the darkness of death and guide them toward the light of God’s grace.

作为面对了我们必死性的人们,我们能够帮助我们的兄弟姐妹来祛除死亡的阴影,并领导他们走向天主恩宠的光辉。

以上各例,除了例句13以外,都译成了“必死性”或“可朽性”。事实上,在汉语中,这两个词是十分抽象的,且在学术以外的文本中很少用到。笔者在翻译过程中一直在想,这个词该不该采取同化的方式翻译。如例句11可译为:难道这不是那个由外在的独处引导我走向内在的沉静,并让我乐于面对“我会死亡”这个事实的地方?例句12可译为:“在我花甲之年,正试着向‘我会死亡’这个事实就范时,我相信,我曾跟其他人一样活着,我善待死亡的尝试也将不仅有益于我自身,更将有益于其他面临相同挑战的人们。我想妥善地死去,我也想帮助其他人妥善地死去”。所以,大部分情况下,“mortality”可译为“‘人会死去’这个事实”,或者“人有可朽性”等。如此一来就会使译文显得臃肿。因此,后来我决定选择“必死性”和“可朽性”等稍显生僻的词来翻译,虽然如此,却使译文简洁不少。

笔者认为,在同化译法并不是最佳选择的时候,选择异化也是必要的。这也许就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部分,两种文化相互融合过程中必然会有些碰撞,毕竟,“天下大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大方向。

三、I’m dying on “dying” & “death”

“Dying”一词在这不过万言的小作里竟出现了三十几次之多。这让笔者在翻译它们时颇费了些脑筋。例句请看:

1.The next day, during my flight home, I thought a great deal about life and death and

began to wonder how our dying can be as much our own as our living.

第二天,在我飞往家乡的飞机上,关于生命和死亡,我思考了很多,并开始想我们

能在多大程度上将我们死亡的过程跟我们生存的过程一视同仁。

2.As the Air Canada plane took me from Frankfurt over Germany, Holland, England, the

Atlantic Ocean, and Nova Scotia, Canada, to Toronto, I had ample time to think about

dying: Maurice’s dying, my own dying, and the dying of so many people every day all

over the world.

加拿大航空公司的飞机将我从法兰克福越过德国、荷兰、英国,飞越大西洋、新斯

科舍岛、加拿大,到达多伦多,我有很充裕的时间来考虑死亡:莫里斯的死,我自

己的死,以及世界上每天这么多人都在经历的死亡。

3.Is it possible to befriend our dying gradually and live open to it, trusting that we have

nothing to fear?

我们是不是可以慢慢地善待死亡,向它敞开胸襟,并相信我们并没有什么可怕的?

4.During the eight-and-one-half-hour flight, I thought not only about Maurice and these

questions, but also about my other dying friends and my aging father.

在长达八个半小时的航程中,我不仅想到了莫里斯和这些问题,也想到了我其他的

正面临死亡的朋友和我日渐衰老的父亲。

5.Dying is the most general human event, something we all have to do.

死亡是我们人类再平常不过的事情,我们都要面对。

6.People are dying.

人们都在死去。

7.I have five weeks ahead of me in this sanctuary: five weeks in which to pray, to think,

and to write about dying and death – my own as well as that of others.

我还有五周的时间能够呆在这个小至圣所里:五周的时间来祈祷、思考并写写死亡

和怎样面对死亡——我自己的和他人的死亡。

8.In the first three chapters of this book, I deal with dying well.

在这本书的前三章,我会谈论怎样面对死亡。

9.Nevertheless, becoming a child – entering a second childhood -- is essential to dying a

good death.

然而,成为孩童——进入第二个童年——对于我们为死亡做好准备十分重要。

10.There is a blessing hidden in the poverty of dying.(没用death,强调动态)

死亡让人显得可怜,而在这一事实中却蕴藏着一种祝福。

之所以在这个版块举这么多例子,是因为关于dying的翻译的确是本文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在上述例子中,有做动名词的dying,有做定语的dying,有die的现在分词形式等。多数情况下,是表示过程的动名词。有鉴于此,笔者将dying翻译成“面对死亡”或“死亡过程”的情况比较多。在此要特别说明一下的是例句7和例句10。例句7中,笔者将dying和death的中文译文交换了位置,这样更加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此外,将dying译成“怎样面对死亡”更强调了dying的动态过程。例句10原文中的dying也强调了die的过程性,但是汉语译文如果译为“死亡的过程”、“面对死亡的过程”或“死亡的事实”等都显得语句不通,故而笔者舍弃了这一句中dying的动态意象,改为用“死亡”来翻译。

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在翻译“Our Greatest Gift – A Meditation on Dying and Caring”的过程中,充分意识到同化的翻译策略的重要性,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学文本的翻译过程中是十分实用的。然而,也不能生搬硬套,在同化翻译并非最佳策略时,要灵活选用异化的翻译策略。

总之,笔者认为,在文学文本中,功能对等的灵活翻译策略是最佳的翻译策略,除非为了研究翻译而进行的翻译,其他情况均应视目的语读者的理解情况而定,应尽量使源语在目的语读者心中产生相同的反应和效果。正如谭载喜在《西方翻译简史》中所言:“奈达从社会语言学和语言交际功能的观点出发,认为翻译必须以读者为服务对象。要判断一部译作是否译得正确,必须以读者的反应为衡量标准。译文读者作出的反应如果基本等同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那就可以认为这部译作是成功的。”1所谓的“功能对等”实际上就是要求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基本达到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2为实现此目的,他主张采用“归化式”的翻译策略,使译文尽量向读者熟悉的目的语语言/文化规范靠拢。

1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增订版),商务印书馆,2004。

2Nida, Eugene 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on,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参考文献

1.《西方翻译简史》(增订版),谭载喜,商务印书馆,2004。

2.《国际翻译学新探》,辜正坤、史忠义主编,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https://www.360docs.net/doc/d413638741.html,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on, Nida, Eugene A.,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4.《译者的隐形——翻译史论》,Lawrence Venuti,张景华、白立平、蒋骁华主译,外

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9。

科技文本的翻译

(一)科技英语特点和翻译原则 科技文本:科学专着、科学论文、科学报道、试验报告、技术规范、工程技术说明、科技文献以及科普读物等。 科技文本的特点:用词非常严谨,行文规范,注重客观;描述平易,一般不带感情色彩;准确,正式,逻辑严密。 1. 科技英语的词汇。 i. 普通词汇 ii.半专业词汇 半专业词所表达的意义根据不同的学科内容而定 .:1. pencil 光学中:光纤锥,射束 机械中:metal pencil 焊条 2. concentration

1)Electrode potential depends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irons.(浓度) 2) A concentration process is important now that the depletion of high grade ores is possible. (富集) iii.专业词汇 i.词义专一,构成呈多样化,前后词缀,如:auto-, a-, semi-,micro-等。 ii.外来词多 2.科技英语中长句较多, 汉译英时注意拆分 科技英语重表示某些复杂概念时用的长复合句大大多于一般英 语。长句特点是从句和短语多,同时兼有并列结构或省略,倒装顺序,结构显得复杂。但其所表达的科技内容严密性、准确性和逻辑性较强。 见4. . 3.科技英语专业术语性强,汉译英是强调术语翻译的正确性。 专业术语语义具有严谨性和单一性 平时阅读与所译材料同类的英文材料 给概念以约定俗成的译名 .:药品的“保存期”是“shelf life”而不是“storage period” 肺活量是“vital capacity”而不是“lung capacity” 科技英语重缩略语情况也比较多,需勤查相关专业词典或参考书,采用公认的缩略形式。

目的论下的旅游文本功能及翻译策略

目的论下的旅游文本功能及翻译策略 摘要:通过对旅游外宣文本的类型和功能的分析,认为功能翻译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对旅游翻译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对旅游文本功能、翻译的目的和目的语接受者期待视野的分析能帮助译者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旅游文本;功能翻译理论;翻译策略;选择 一、引言 整理文章来源: 期刊之家:https://www.360docs.net/doc/d413638741.html, 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到2020年,中国将超过其他国家,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家。在旅游业日渐发展壮大的同时,旅游资料的翻译也凸显出很多实际问题。本文将分析旅游文本的类型和功能的特点,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对体现不同交际功能的旅游文本采用不同策略和方法翻译,以期能改观旅游翻译质量良莠不齐的现状,寻找合适的旅游文本翻译路径。 二、旅游文本的特点 (一)题材广泛,涉及面广 旅游文本的涉及面相当广,包括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的 介绍和推介,题材涉及政治、经济、哲学、文学、宗教、艺术、科技、社会风俗习惯等各方面。上至天文地理,下至人文世情,

包括诗词、典故、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民间习俗等。 (二)体裁多样,形式不拘一格 根据文体的不同,旅游文本可分为旅游广告、旅游信函、旅游宣传卡、旅游网站宣传、旅游电影、电视、景点牌示、导游图、旅游公示语等等,体裁不一,形式众多。 (三)跨文化交际特点明显 在全球化语境下,旅游文本体现的是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内涵,具有很明显的跨文化交际特点。旅游文本在跨文化交际中往往受到巨大的文化差异、传播途径、传播方法等方面的约束而产生不尽如人意的效果,因此在传播和推介上要尤其关注这些文化差异,关注文化的特异性,并且在文化 交流中尽可能地保留这种文化特质,以吸引潜在旅游消费者的关注。 三、功能翻译理论关照下的旅游文本翻译 鉴于旅游文本的以上特点,旅游文本是时效性、功能性和文化特异性突出的文本,也是应用性很强的文本。贾文波认为,“应用翻译是一种以传递信息为主要目的,又注重信息传递效果的实用型翻译,它的最大特点是实用性强、应用面广、其范围几乎涵盖当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大大不同于强调艺术审美与文学欣赏的文学翻译”。[1](P1)功能翻译理论强调翻译是一种“目的性行为”,一种“交际活动”和“跨文化活动”,涉及翻译发起人、译者、译文接受者等多种

Assignment(旅游文本的翻译)

Assignment: 1.河道、瓦房和石桥组合成了位于上海西侧的周庄,这是淀山湖畔一个风景如画的水乡小 镇。 Zhouzhuang is a small canal town located on the west of Shanghai. The combinations of waterways, tiled houses and stone bridges make up a picturesque view for the shore of Dianshan Lake. A web of waterways, tiled houses and stone bridges holds together Zhouzhuang, a small canal town located on the picturesque shores of the Dianshan Lake, west of shanghai 2.西湖周围有公园、茶馆、旅店,还有清新的空气、秀丽的景致、宁静的气氛、绿树成荫 的街道和拱形的石桥,构成了人们心目中的“中国风景”。 Around West Lake, there are parks, teahouses and hotels. With the fresh air, the inviting views, the pleasant shade and the arched bridges, the elegant environment make it a Chinese Scenery in everyone’s mind. Around the west lake, the air is clear, the landscape green and tranquil, and the avenues of willows and arched stone bridges conform to everyone’s idea of what Chinese scenery should look like. 3.绍兴的鉴湖,湖水清澈,风景秀丽,故又名镜湖。 Because of its clear water and inviting views, the Jianhu in Shaoxing is also known as Mirror Lake. The Jianhu Lake in Shaoxing is also known as Mirror Lake for its crystal clear water and picturesque landscape around. 4.这里不仅民族风情浓郁,同时还是一片具有生命灵气的宝地,草原辽阔,山水环绕。梅 里雪山主峰卡格博,屹立于迪庆西北,海拔6740米,是迪庆的最高点,也是云南第一峰,终年雪冠冰氅,云缠雾罩。 Having a strong flavor of local ethnic color, the prefecture boasts a scenic landscape with surrounding mountains and winding rivers and streams. As the dominant peak of Meili Mountain, the Kagebo Peak is outstanding at the northwest of Diqing with the height of 6740 meters above the sea level . Being covered by snow and surrounded by mist all year, it is known as the first peak of Y unnan province, Radiating with the local ethnic colors of ethnic minorities, the Prefecture boasts a scenic landscapes with surrounding mountains and winding rivers and streams. The Kagebo Peak---the dominant peak of the Meili Mountain range in the northwest of Diqing---stands aloft 6740 meters above the sea level, the highest peak in Diqing and in Yunnan province as well, was covered by snow and shrouded by mist all the year round.

浅谈科技文本的翻译方法

浅谈科技文本的翻译方法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科技英语的翻译也因此而逐渐发展起来。为了更好地实现科技英语翻译的交际功能,科技文本适用的翻译方法也是当今科技翻译工作者研究和关注的焦点。本文针对科技文本的翻译方法与技巧进行探讨,旨在提高翻译质量。 关键词科技文本;翻译方法;专业术语;句子 翻译首先靠考虑的就是语篇风格,科技文本的翻译与文学类等其他文体翻译相比,有其自己的独特性[1]。第一,科技文本的主要目的是传授知识、为人们提供新的科技内容,所以不像文学作品那样重在生动的描写或多用表现文采的修辞手法,而是着重把握文体的科学性、逻辑性和客观性。科技文本用语不讲究华丽,但内容必须表达精准,要体现科技文体科学严谨的特性;第二,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看,科技文本重点在于准确表达内容,无须带有任何主观成分,以客观的表达方式叙述事实和真理,以显示其科学性。科技文体不存在夸张夸大的语句,更不存在华丽的辞藻,表达方式大多平铺直叙、逻辑性强。因此,科技文本的翻译也必须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一要准确,就是理解和表达科技内容、科技术语、语言形式、逻辑关系、符号公式、图表数字等要准确无误,要忠实于原文;二要简洁,就是用词、造句、行文要简洁明了,精炼通顺;三要规范,就是语言、文字、术语、简称、符号、公式、语体、计量单位等都要规范统一,符合国家和国际标准。这三条翻译标准是密切联系的,在翻译实践中应同时兼顾,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必须要把握好原语文本的语篇风格才能保证科技文本翻译之后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确定科技文本翻译的整体风格后,接下来要考虑的是句子的翻译。科技文体中,作者常用的几种句子结构包括被动语态、名词化结构、第三人称和一般现在时等。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巨大差异,使得科技文体的这些特征在翻译时都无法保留或无须保留,必须保留的是其中的语法意义和所传达的信息。因此,句法作为语言的外壳有时可以舍弃。比如被动语态在汉语中不常用,翻译时应尽量使译文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转换成主动语态。在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与语义结构基本相同時,可采用顺序驱动原则,翻译时语序基本不变。但是总的说来,中英文句法上的差异还是大于相同之处。科技文本中多用长句,主要是因为长句能够表达复杂的科学思维,可以体现表述的严谨性和逻辑性。长句是指句子中含有数量较多或相当长的词组定语、词组状语等,或含有数量较多又相长的各种从句的主从复合句等。翻译长句,首先要弄清楚全句的中心内容及各部分的逻辑关系,然后将原文按照目的语特点的表达方式将原文的含义准确地道地表达出来。常用的翻译方法,首先就是顺序法,就是按照原文的叙述顺序或逻辑关系依次翻译;二是逆序法,就是从后面开始翻译,逆着原文的顺序翻译,这与顺序法正好相反[2]。如果句子太长,结构太复杂,我们也可以采用拆句的方法。拆句法是指将原文长句中存在的名词性从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独立结构以及介词短语等拆分,将原文的一个句子拆译成两句或更多句。转换法也是为了获得语义对等所必不可少的翻译方法,它包括词性的转换(比如名词转换成动词,介词转换成动

科技翻译策略

科技文体崇尚严谨周密,概念准确,逻辑性强,行文简练,重点突出,句式严整,少有变化,常用前置性陈述,即在句中将主要信息尽量前置,通过主语传递主要信息。科技文章文体的特点是:清晰、准确、精练、严密。那末,科技文章的语言结构特色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这是进行英汉科技翻译时需要探讨的问题。现分述如下: 一、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 《当代英语语法》(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在论述科技英语时提出,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Nominalization)是科技英语的特点之一。因为科技文体要求行文简洁、表达客观、内容确切、信息量大、强调存在的事实。而非某一行为。 Archimedes first discovered the principle of displacementof water by solid bodies. 阿基米德最先发展固体潘?脑?怼?lt;BR>句中of displacementof water by solid bodies 系名词化结构,一方面简化了同位语从句,另一方强调displacement 这一事实。 The rotation of the earth on its own axis causes the change from day to night. 地球绕轴自转,引起昼夜的变化。 名词化结构the rotation of the earth on its own axis 使复合句简化成简单句,而且使表达的概念更加确切严密。 If you use firebricks round the walls of the boiler, the heat loss, can be considerably reduced. 炉壁采用耐火砖可大大降低热耗。 科技英语所表述的是客观规律,因之要尽量避免使用第一、二人称;此外,要使主要的信息置于句首。 Television is the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images of moving objects by radio waves. 电视通过无线电波发射和接受活动物体的图象。 名词化结构the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images of moving objects by radio waves 强调客观事实,而"谓语动词则着重其发射和接受的能力。 二、广泛使用被动语句 根据英国利兹大学John Swales 的统计,科技英语中的谓语至少三分之一是被动态。这是因为科技文章侧重叙事推理,强调客观准确。第一、二人称使用过多,会造成主观臆断的印象。因此尽量使用第三人称叙述,采用被动语态,例如:Attention must be paid to the working temperature of the machine.应当注意机器的工作温度。而很少说:You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working temperature of the machine .你们必须注意机器的工作温度。此外,如前所述,科技文章将主要信息前置,放在主语部份。这也是广泛使用被动态的主要原因。试观察并比较下列两段短文的主语。 We can store electrical energy in two metal plates separated by an insulating medium. We call such a device a capacitor, or a condenser, and its ability to store electrical energy capacitance .It is measured in farads. 电能可储存在由一绝缘介质隔开的两块金属极板内。这样的装置称之为电容器,其储存电能的能力称为电容。电容的测量单位是法拉。 这一段短文中各句的主语分别为: Electrical energy Such a device Its ability to store electrical energy

科技英语抽象名词的特点及翻译

科技英语抽象名词的特点及翻译Ξ 刘兰云 杜耀文 (太原理工大学文理学院 太原市 030024) 摘 要 本文通过大量实例,分析和论述了科技英语中抽象名词的特点,并对其英汉翻译方法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 科技英语 抽象名词 翻译 Abstract Through concrete examples,this paper analyses and explains relevant characteristics of abstract noun of EST and meanwhile delves further into its translation from English to Chinese. K ey w ords EST abstract noun translation 英语中,科技文体在修辞、语法和词汇使用等方面都与其他文体,如小说、新闻报道等迥然不同。科技文体具有逻辑严密、概念准确、句式严整、重点突出等特点。其中,科技英语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特别是使用抽象名词(ab2 stract noun),是其有别于其它文体的特色之一。抽象名词是一类特殊的名词,它不代表具体事物,而是表达一种抽象的概念。抽象名词多由普通动词或形容词衍生而来。如expand→ex2 pansion(膨胀),aquire→aquisition(获得),stable →stability(稳定性)等。科技英语文章的作者之所以大量使用抽象名词,一方面是由于这类名词使概念表达准确而清晰,不易产生歧义,行文简练;另一方面也由于作者在心理上和考虑问题时对过程、特征、现象和结果较为关注,而这类词恰好可贴切表达作者的这种愿望。同时多数抽象名词的义域(senlatic sphese)深广,要求在翻译时认真分析和斟酌才能切中要义。以下结合实例谈谈抽象名词在科技英语中的特点及其翻译问题。 11抽象名词可突出重点简化句型,如: The rotation of the earth on its own axis causes the change from day to night. (地球绕轴自转,引起昼夜的变化。) 说明:其中抽象名词rotation使概念突出而更加确切清晰,同时可使句子简化;若不用抽象名词rotation,不仅使句子成为复合句:The earth rotates on its own axis,which causes the change from day to night,而且使读者不易立即掌握主要概念。 Archimedes first discovered the principle of displacement of water by solid bodies. (阿基米德首先发现固体排水的原理。) 说明:抽象名词displacement既起强调概念的作用,又可简化句子,否则该句则需写成: Archimedes first discovered the principle that water is displaced by solid bodies。 21抽象名词的词性转换,如: The adoption of this new device will greatly cut down the percentage of defective products. (采用这种新装置可大大地降低废品率。) 说明:在翻译时抽象名词adoption就译为:汉语动词“采用”,取代“to adopt this new de2 vice”。 The photo mask must possess dimensional2 stability. (光掩模必须具有稳定的尺寸。) 说明:抽象名词stability(稳定性)转译为形容词“稳定的”。 31抽象名词具有深广的义域,如: In the newer,faster computers being de2 signed,the internal computational abilities have become so fast that rather sophisticated input-output equipment,and organization of this equip2 ment,is required even for problems having rela2 第13卷4期2000年11月 中国科技翻译 CHIN ESE SCIENCE&TECHNOLO GY TRANSLATORS JOURNAL Vol.13.No.4 Nov.2000 Ξ收稿日期:2000—01—10—17

文本类型及相关翻译策略

文本类型及相关翻译策略 摘要:文本类型是语言学、语用学里一项重要的内容,其发展的历史轨迹也影响到了翻译的方方面面。文本的分类是翻译的参考性依据,近些年来也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不少人致力于文本类型及翻译策略的研究。其中,德国翻译理论家凯瑟琳莱斯提出的文本类型理论不仅为翻译研究、方法和翻译批评的科学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如何精准翻译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方法。 关键词:文本类型理论;翻译策略;凯瑟琳莱斯 一、文本类型理论 长久以来,语言一直被分为功能性语言(functional language)和文学性语言(literary language),如果硬要通俗点说,可能和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说的口头语和书面语是较为类似的。由此可见,两种语言的所用的地点和所起的作用是不尽相同的。再进一步细化,Karl Buhler将其分为信息性文本(informative),表达性文本(expressive),还有呼唤性文本(vocative),这三种类型也与人认知的三方面相切合:思考(thinking or perceiving),感觉(feeling)和意愿(willing)。凯瑟琳娜莱斯(Katharine Reiss)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她认为翻译前必须先对翻译材料进行文本类型分类,然后根据文本类型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根据之前的三种分类,莱斯进行了详尽的解释:1)信息功能文本(informative),凡是旨在传递信息、知识、意见等事实的文本,皆属于信息功能文本,文本的重心在其内容和主题;2)表达功能文本(expressive),强调文本的创造性构建和语言的美学层面,突出文本作者及文本本身;3)呼唤功能文本(vocative),旨在通过说服文本读者或者接受者采取某种行动,从行为上对文本作出反应,其语言特点是对话式的,文本的重点在于感召。 这三种文本也与人际交流和沟通的三方面相对应:发送人(sender, speaker or writer),接受人(receiver, hearer or reader),话题(topic or information)。如此一来,我们也可以将这三种文本与人际沟通的内容也挂上等号。1)信息功能文本(informative)对应的是事实传递的普通交流(plain communication of facts),类似新闻、知识、信息、观点、争论、感觉、论断等都属于这一类。实际上的信息价值是零,信息就是交流本身;交流完毕,信息也传达完毕。2)与表达功能文本

跨文化语境中旅游文本的翻译策略_侯迎慧

第26卷 第4期 天 中 学 刊 V ol. 26 No. 4 2011年8月 Journal of Tianzhong Aug. 2011 收稿日期:2011-04-04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规划项目(2010-GH-056) 作者简介:侯迎慧(1971―),女,河南安阳人,讲师,硕士。 跨文化语境中旅游文本的翻译策略 侯迎慧 (河南教育学院 外语系,河南 郑州 450014) 摘 要:旅游资料是海外游客了解旅游信息、感知异域文化的一扇窗口,其翻译实质上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在跨文化语境旅游文本翻译中可以采用删减低值信息、补偿文化缺省、遵从译语规范、归化异化结合等策略,以期提高跨文化语境中旅游文本的翻译质量。 关键词:跨文化;旅游文本;翻译策略 以文化体验为核心的文化旅游,是当今最盛行的一种旅游方式。古老的中国以其独有的文化魅力吸引着大批国际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09年,我国入境观光游客达10 395 600人次。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语境中的旅游文本翻译策略也成为翻译工作者面对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世界范围内翻译研究正出现一种潮流,即“文化转向”。从跨文化角度看,旅游翻译将许多文化的不可译性转化成可译性,追求的是原文与译文文化的功能对等,即“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等值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1]12。旅游翻译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写作,是“译者适应生态环境的选择过程”[2]。译者要完成翻译任务,必须采用全新的跨文化交际策略,采取各种有效手段与方法,忠实传递原文的文化内涵,并符合译入语文化规范,实现译文的交际意图。 一、功能目的论对旅游文本的翻译要求 功能派翻译理论20世纪70年代产生于德国。以“目的论”为代表的功能派试图把翻译从源语的奴役中解放出来,从译入者的新视角诠释翻译活动。目的论作为对传统的对等论的补充与发展,是现代翻译理论的重大突破,对翻译实践尤其是应用翻译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3]2。 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是目的论。该理论的创始人弗米尔认为,翻译是“人类有目的的行为活动”[3]12 ,“每一文本都为特定的目的而制造,并服务于这一目的”,“结果决定手段”[3]29。因此,无论直译、意译,还是改译,只要能实现译文的预期交际功能,均视作合理有效的翻译方法。 目的论认为,翻译过程遵循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三大原则。目的原则是基本原则,指翻译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过程;连贯原则即语内连贯,指译文在翻译语文化中要连贯且有意义,让目标受众通晓明了;忠实原则即语际连贯,指译文要忠实于原文,忠实程度取决于译者对翻译目的及原文的理解程度。原文是从发起者传递给接收者的“信息的一部分”,如果原文内容不理想或不适合读者,它可以被“翻译”、“释译”,或从某种程度上被完全重新“编辑”以达到目标[3]32。 为使翻译有的放矢,译者通常与委托人共同拟定一份包括受众、文本功能、媒介、时间、地点、文本动机等内容的翻译要求。由于译文的预期读者身处不同的文化环境,拥有与旅游目的地不同的文化心理与审美习惯,翻译就是要满足这群特殊读者的阅读期待,“提供必要的旅游信息”[4]228,这就决定了翻译原则应顺应读者心理期待与对信息接受的思维模式,充分考虑读者的认知能力和心理感受,充分考虑旅游文本的特点与功能,“以译文为重点”[5],尽量保留文化信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5261(2011)04-0084-03

汉英旅游景点介绍文本的对比分析与翻译

旅游宣传是对外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翻译 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旅游资料种类众多,包括旅游景点介绍、旅游宣传广告、旅游告示标牌、民俗风情画册、古迹楹联解说等各方面的内容,而其中景介翻译最具有旅游特色,也是旅游翻译中的重点和难点。旅游景点的翻译是向外国游 客宣传和介绍本国、本地的人文、自然风光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译者既要忠实于景点特征和文化内涵,让外国游客 准确、全面地了解该地风貌,又要使译文对西方游客有良好的可接受度。汉英旅游景点介绍性文本有其自身的语篇特点,而其语言和形式受各自特定文化的制约,是以各国游客的阅读目的、欣赏水平和文化背景为基本参照的,因此在文体风格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要使旅游景介文本实现其预期 功能,译者必须了解目的语读者对该类语篇的阅读期待,在保持基本意义功能一致的基础上,利用删减和改译等手段 在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上对原文进行调整,在信息上进行 整合。也就是说,旅游文本的翻译固然首先要遵循翻译的基本原则,但更注重目的语读者的反应和信息获取的时效。因此,本文以我国主要旅游景点的介绍资料及其英译本和英 美两国的相关旅游文本为语料,结合翻译的功能理论,对比分析英汉语旅游景介文本的差异和功能实现方式,具体探 讨汉语旅游景点介绍文本英译中信息重组的必要性和原则 以及可以采用的翻译方法。 一、旅游景介文本类型分析 旅游景介的翻译属于实用文体的翻译,目的和功能是 实用文体翻译的依据。文本类型和它的内容形式、翻译策略有直接关系。不同文本类型的语言特点、文本重心不同,译本所要实现的预期效果也不一样。要研究汉语旅游景介的 英译,就必须明确旅游景介文本的类型和功能,了解译文的预期目的。在这一点上,国内外学者基本上达成了共识,认为旅游资料旨在通过对景点的介绍,提供有关自然、地理、文化、风俗等方面的知识,激发人们的旅游动机。换言之,汉英旅游景介都是通过传递信息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的。从 文本功能看,该类文本具有两个功能:信息功能和呼唤(也称诱导)功能。其中,呼唤功能是主导功能和内在功能,因为旅游资料的最终目的在于吸引游客,关注的是“语后效果”, 刺激旅游者的参观欲望。但读者在做出决定去游览某地之 前和在参观景点的当时都希望得到相关信息和背景知识, 因此信息性也是旅游资料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呼唤功能得 以实现的前提。 在功能翻译理论看来,“呼唤型”文本的核心是“读者 层”,强调信息传递的效果和读者的情感呼应。为了感染受众,译者必须充分揣摩译文读者的文化心理和审美习惯,了解他们的需要、期待和所具备的知识,从原文中选取他们易于理解并乐于接受的旅游信息,用符合译文规范和文化标

【精品】文本类型翻译理论与电视广告翻译策略

文本类型翻译理论与电视广告翻译策略

文本类型翻译理论与英文广告翻译策略 王战锋 (武夷学院外语系,福建武夷山354300) 摘要:今天,英文广告通过电视等媒体充满了我们的生活。英文商业广告的一些理论和技法已经在我国电视广告中被大量采用,甚至在大学课堂上,英文经典广告也成了教学案例。而其翻译却是五花八门,良莠不齐,根本原因就是英文广告翻译还没有形成切实可行的标准和操作方法。英国著名翻译家,教育家彼特.纽马克在其著作《翻译教程》中根据语言功能将文本类型分为三种,并根据对原文和译文侧重点的不同提出八种翻译方法。其中,“只有语义翻译法和交际翻译法最能才能达到翻译的两大目标:准确、经济。”为英文广告的翻译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思想和方法。本文根据纽马克的文本翻译理论,在分析电视广告文本特点的基础上,从语言功能和文本类型层面上探讨了电视广告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彼特.纽马克;文本类型;语义翻译;交际翻译;电视广告 导言:今天,英文广告通过电视等媒体充满了我们的生活。英文商业广告的一些理论和技法已经在我国电视广告

中被大量采用,甚至在大学课堂上,英文经典广告也成了教学案例。而其翻译却是五花八门,良莠不齐,根本原因就是英文广告翻译还没有形成切实可行的标准和操作方法。英国著名翻译家,教育家彼特.纽马克在其著作《翻译教程》中,根据比勒(B)的语言理论将语言功能归纳为六种:抒发功能,信息功能,呼唤功能,审美功能,应酬功能,元语言功能。在此基础上将文本类型分为三种:抒发型,信息型,呼唤型,同时根据对源文,译文侧重点的不同提出八种翻译方法,从最侧重原语和最侧重于目的语依次是:逐字译、直译、忠实翻译、语义翻译、交际翻译、地道翻译、意译、改译。其中,“只有语义翻译法和交际翻译法最能才能达到翻译的两大目标:准确、经济。”语义翻译的定义是:“在目标语言的语义句法结构容许的范围内,尽量译出源文确切的语境意义”(Newmark 1981:39)并且“必须较多考虑源文的审美价值”(Newmark 1988: 46); 交际翻译要:“为译文读者制造的效果尽量近似于对源文读者所产生的效果”(Newmark 1981:39)。语义翻译用于抒发型文本,其核心功能是抒发作者心中所想,不理会读者的反应,译此类文本应遵循“作者第一原则”,作者表达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语言风格同等重要;交际翻译用于信息文本和呼唤文本。信息型文本遵循“真实性”第一原则,译者不必拘泥于源文语言

英语语法中的专有名词、抽象名词、物质名词

抽象名词 不可数名词是因不能数而无单复数之分的名词,一般可用no, any, some, a little, much 等修饰,如food(食物),news(新闻),fruit(水果),bread(面包),hunger(饥饿),truth(真相)等。 There is some food on the table. 桌上有一些食物。 There is much news in the newspaper. 报纸上有大量新闻。 You can eat any fruit on the table. 你可以吃桌上的任何水果。 A little bread is left in the basket. 筐里剩下一点面包。 They feel no hunger now. 他们不感到饿了。 不可数名词包括物质名词、抽象名词和专有名词。 抽象名词是动作、性质、概念、状态等的名称,如:washing(洗衣),kindness(仁慈),time(时间),friendship(友谊),hope(希望)等。 Mother is doing some washing. 妈妈正在洗衣服。 表动作:washing 洗衣 Mother is much moved by his kindness. 妈妈被他的仁慈深深打动。 表性质:kindness 仁慈 It's time to go to bed, boy!

孩子,睡觉的时间到了! 表概念:time 时间 Our friendship is everlasting. 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 表概念:friendship 友谊 1. 抽象名词一般无复数形式,不加冠词,只有特指时加the。 The friendship between us is long and lasting. 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 friendship是特指的。 2. 有些抽象名词可与of连用,起形容词的作用。 Your gift is of great value. 你礼物的价值很大。 相当于It is very valuable。

旅游文本的翻译策略

旅游文本的翻译策略 摘要:本文针对旅游文本英译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力求使旅游文本最大限度地将所需信息传递给外国游客,同时,还可以更有效的起到对外宣传和文化输出的作用。 关键词:旅游文本;专有名词;句式结构 一、译前准备――了解翻译题材,明确翻译目的 每一类翻译都有其文本特性和功能性。 对于文本特性,译者要了解将要进行的翻译文本为何种题材。从广泛的层面上看,旅游景点的简介属于文化范畴的文本,其中包含大量的历史、政治、经济社会和民俗等相关背景知识。这就要求译者在进行正式的翻译工作前,尽可能的多去了解有关翻译内容的文化背景知识,这样才能够保证在翻译时有足够的知识基础,不会出现误译或错译。 对于功能性,简言之,就是译文最终的用途为何。译本翻译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其功能性的优劣。当外国游客看到你的译文时,是否能够在短时间内对该景点有较为全面正确的了解,就是创作好译文的最佳标准。 二、译中难题及解决方案 (一)专有名词的翻译 对于在目的语中无法找到恰当匹配的专有名词,异化法

是最佳的选择。所谓异化法,就是让目的语译文最大程度接近源语言。在此次翻译任务中,会遇到大量的地点类专有名词,如:黑虎泉、芙蓉街、五龙潭。在这三个地名中,虎、龙和芙蓉,我们都可以在英语中找到对应的目标词汇即:tiger,dragon和lotus。有恰当的对应,可以直译为 Tiger Spring,Five Dragons Pool 和Lotus Street。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地名都能找到恰当的对应,比如趵突泉。若将趵突一词意化,体现出喷涌奔腾之意,再转换成相应的英语恐怕有些复杂,也不便于外国游客的理解。这种时候最简单的应对方法就是用我们汉语的拼音代替即可。即,Baotu Spring。或许有人会质疑这种方法是不是有些投机取巧,其实不然。从对外宣传的角度来讲,译者在翻译民族特有文化词汇时,可以脱离目的语言的限制,直接用拼音代替即可。这样可以让外国友人在了解我们自然文化的同时,还可以获得汉语语言方面的熏陶。可谓一举两得。 除了以上翻译方法的运用,还需要注意翻译专有名词时的一些规范。首先是大小写。对于地点类专有名词一般需要将每个词汇的首字母大写,然后独立词汇之间以空格间隔。如: Five Dragons Pool。其次就是冠词的使用。这一点看似容易,实则非常考验学生的基本功。在学生的初稿中,经常会出现,诸如 The Daming Lake, The Heihu Spring。在这两处翻译中,定冠词The 是不需要添加的。下面总结

翻译抽象名词

习惯用法的翻译 (1)more A than B / less B than A / not so much B as/but A Eg 1: Teaching can be more like guiding and assisting than forcing information into a supposedly empty head. 教学与其说是把知识灌输到假定为一片空白的头脑中,还不如说是对其进行引导和帮助。 Eg 2: It remains our view that a definition would be more likely to interfere with than to assist the competent organs of the United Nations to take quick and effective action to ensure the maintenance of peace. 我们仍然认为,一项定义与其说是有助于,还不如说是有碍于联合国各个主管机构采取迅速而有效的行动确保和平。 Eg 3:It was a curious exchange, less a debate than a quarrel between two aggressive men, each of them determined to impress the audience as more peaceful than the other. 这是一次奇妙的交谈,与其说是两个好斗的人之间的一场辩论,还不如说是一次吵嘴,双方都竭力想使听众觉得自己比对方更爱和平。 Eg 4: However, this is not so much a weakness in his work as it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scholars’ neglect of this period. 然而,这与其说是他作品中的弱点,倒不如说是学者们忽略对这个时期的研究而造成的必然结果。 (2)no more … than, not any more than Eg 1: The heart is no more intelligent than the stomach, for they are both controlled by the brain. 心脏和胃一样无智力可言,因为它们都是由大脑控制的。

旅游文本的翻译策略

旅游文本的翻译策略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

旅游文本的翻译策略 摘要:本文针对旅游文本英译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力求使旅游文本最大限度地将所需信息传递给外国游客,同时,还可以更有效的起到对外宣传和文化输出的作用。 关键词:旅游文本;专有名词;句式结构 一、译前准备――了解翻译题材,明确翻译目的 每一类翻译都有其文本特性和功能性。 对于文本特性,译者要了解将要进行的翻译文本为何种题材。从广泛的层面上看,旅游景点的简介属于文化范畴的文本,其中包含大量的历史、政治、经济社会和民俗等相关背景知识。这就要求译者在进行正式的翻译工作前,尽可能的多去了解有关翻译内容的文化背景知识,这样才能够保证在翻译时有足够的知识基础,不会出现误译或错译。 对于功能性,简言之,就是译文最终的用途为何。译本翻译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其功能性的优劣。当外国游客看到你的译文时,是否能够在短时间内对该景点有较为全面正确的了解,就是创作好译文的最佳标准。 二、译中难题及解决方案 (一)专有名词的翻译 对于在目的语中无法找到恰当匹配的专有名词,异化法是最佳的选择。所谓异化法,就是让目的语译文最大程度接近源语言。在此次翻译任务中,会遇到大量的地点类专有名词,如:黑虎泉、芙蓉街、五龙潭。在这三个地名中,虎、龙和芙蓉,我们都可以在英语中找到对应的目标词汇即:tiger,dragon和

lotus。有恰当的对应,可以直译为 Tiger Spring,Five Dragons Pool 和Lotus Street。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地名都能找到恰当的对应,比如趵突泉。若将趵突一词意化,体现出喷涌奔腾之意,再转换成相应的英语恐怕有些复杂,也不便于外国游客的理解。这种时候最简单的应对方法就是用我们汉语的拼音代替即可。即,Baotu Spring。或许有人会质疑这种方法是不是有些投机取巧,其实不然。从对外宣传的角度来讲,译者在翻译民族特有文化词汇时,可以脱离目的语言的限制,直接用拼音代替即可。这样可以让外国友人在了解我们自然文化的同时,还可以获得汉语语言方面的熏陶。可谓一举两得。 除了以上翻译方法的运用,还需要注意翻译专有名词时的一些规范。首先是大小写。对于地点类专有名词一般需要将每个词汇的首字母大写,然后独立词汇之间以空格间隔。如: Five Dragons Pool。其次就是冠词的使用。这一点看似容易,实则非常考验学生的基本功。在学生的初稿中,经常会出现,诸如 The Daming Lake, The Heihu Spring。在这两处翻译中,定冠词The 是不需要添加的。下面总结一下,定冠词在专有名词中的使用。 英语中根据专有名词前是否带冠词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零冠词,如Peking Universty, Quancheng Square,是由专有名词+普通名词构成,为并列关系。 一类是加定冠词,如The United States,The Great Wall, The Forbidden City,由形容词+普通名词组成,形容词对名词一般有描述和界定作用。 (二)过分拘泥于原文,导致句式过于复杂,信息量杂乱

旅游文本翻译

MTI 汉英翻译(下) 旅游文本翻译 1、请翻译以下文字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总面积264平方公里,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和天子山等组成。境内共有3103座奇峰,姿态万千,蔚为壮观。加之沟壑纵横,溪涧密布,森林茂密,人迹罕至,森林覆盖率85%,植被覆盖率

99%。区内地下溶洞串珠贯玉,已开发的黄龙洞初探长度达11公里。武陵源以奇峰、怪石、幽谷、秀水、溶洞“五绝”而闻名于世。 2、请从功能翻译的角度,修改以下译文。 ?轻快的龙舟如银河流星,瑰丽的彩船似海市蜃楼,两岸那金碧辉煌的彩楼,连成一片的水晶宫,是仙境?是梦境?仰视彩鸽翻飞,低眸漂灯留霓,焰

火怒放,火树银花,灯舞回旋,千姿百态。?The lightsome dragon boats appear on the river as though the stars twinkle in the milky way. The richly decorated pleasure boats look like a scene of mirage. The splendid awnings in green and gold chain into a palace of crystal. Is this a fairly land or a mere dream? Looking above,

you can see the beautiful doves flying. Looking below, you can see the sailing lamps glittering. Cracking are the fireworks, which present you a picture of fiery trees and silver flowers. Circling are the lantern-dancers, who present you a variation of exquisite mann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