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摹状词理论对语言哲学研究之影响

合集下载

浅析语言哲学与语言学

浅析语言哲学与语言学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哲学是一种系统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包括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确切的知识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

从理论上说,语言学与语言哲学分属两个不同的学科,但是由于语言是思想的工具,哲学必须借助于语言来思考问题,20世纪初西方语言哲学的兴起与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形成及其对人为科学的影响,进一步加强了两者之间的联系。

因此,如何看待语言学、哲学和语言哲学及其关系就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语言学与语言哲学(一)语言学索绪尔指出,“语言学的材料首先是由人类言语活动的一切表现构成的,不管是开化的人的还是开化民族的,是上古时代、古典时代的还是衰微时代的。

对每个时期,不仅要注意正确的语言和‘优美的语言’,而且要注意一切的表达形式。

不仅如此:言语活动往往不会是人们所能观察得到的,因此,语言学家就应该注意书面文献,因为只有书面文献才能使他认识过去的语言或远方的语言……语言学的任务是:(a )对一切能够得到的语言进行描写并整理他们的历史,那就是,整理各语系的历史,尽可能重建每个语系的母语;(b )寻求在一切语言中永恒地普遍地起作用的力量,整理出能够概括一切历史特殊现象的一般规律;(c )确定自己的界限和定义”。

不仅如此,他还提出了共时性与历时性的区分。

由此,索绪尔形成了自己系统的语言学理论。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语言学科的发展与成熟需要两个重要的条件:一是语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人们已经有可能总结出语言发展的规律;二是语言比较的研究已有可能。

语言学研究的是所有语言发展的普通规律,并以此进一步促成不同语言系统的存在与发展。

语言学的研究除了要把握其独特的发展规律外,还要考虑到外部因素对语言发展的影响,借鉴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来充实自己。

(二)语言哲学作为思想外壳的语言历来与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哲学家历来重视语言问题,然而,以往的哲学家对语言现象的研究只是作为哲学研究的准备,而不是哲学研究本身。

摹状词理论对空名问题的解决

摹状词理论对空名问题的解决
M a 01 r2 0
摹 状 词 理 论 对 空名 问题 的解 决
刘 作
( 汉 大学 哲 学 学院 , 北 武 汉 ,30 2 武 湖 407 )
[ 要] 空名问题是西方哲学特别是语言哲学 一直关 注的问题 , 摘 罗素不满 意迈农 和弗 雷格的解决 , 图运用摹状词 试 理论解决这一 问题 。但是罗素 的摹状词理论在解 决这 问题时也存 在些 问题 引起 了很 多争论 。笔 者认 为 , 言的 意 语
们就实 际上赋予 了“ 当今法 国国王” 某种存在的性质。
对于这个 问题 的解决 , 在哲学 史上有 很多 的论述 , 比如 康德对 本 体 论 证 明 的批 判 。在 语 言 哲 学 上 就 是 “ 迈农 悖
论” 。迈 农 对 这 个 问题 的 解 决 方 式 就 是 : 认 这 些 如 “ 承 当今 的法 国 国王 ” “ 的 圆 ” 等 在 某 种 意 义 上 是 存 在 的 。可 以 、方 等 被 人 思 考 的都 是 对 象 , 是 这 些 对 象 不 具 有 现 实 中 的 存 在 , 只 不 可 以说 它 们 ei ( 在 ) 但 是 可 以 说 它 们 sbi ( 存 ) x t存 s , u s t虚 s 。
来, 要谈论个别 的东西 , 须借 助于专名 , 必 而要理 解专 名 , 有 效 的办法只能够是亲知 (cu i ac ) aq a tne 这一 个名称 所指 的个 n 体事物 。专名是有 指 称没 有 意义 , 者其 意 义就 是 它 的指 或
B 当今 的法 国皇帝是个秃子 。 . 这里就存在 问题 了, 汉大学 是客 观存在 的 , 是有指 武 它
法 国国王 ” 弗雷格认为这类名称是有涵义而无指称的 , , 然而 当这类名称 出现在命题 中时 , 又不 得不考 虑它们 的所 指 , 否 则该命题毫无意义 。于 是弗雷格 就提 出了某些约定 , 当 如“

解读罗素的分析哲学

解读罗素的分析哲学

解读罗素的分析哲学研究报告一、引言罗素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分析哲学对现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解读罗素的分析哲学,探讨其核心思想和对哲学的贡献。

二、罗素的分析哲学概述罗素的分析哲学起源于逻辑经验主义和语言分析学派的思想,他试图通过逻辑和语言分析来解决哲学问题。

罗素认为,哲学问题的根源在于语言的模糊性和不准确性,只有通过逻辑和语言分析才能揭示真理。

三、逻辑经验主义罗素的逻辑经验主义是他分析哲学的基础。

他认为,真理只能通过经验和逻辑推理来获得,哲学应该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逻辑经验主义强调逻辑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逻辑分析才能揭示真理。

四、语言分析罗素的分析哲学强调对语言的分析。

他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只有通过对语言的准确分析,才能揭示真理。

罗素关注语言的逻辑结构和语义意义,试图通过语言分析来解决哲学问题。

五、逻辑原子主义罗素的逻辑原子主义是他分析哲学的重要理论。

他认为,语言可以通过逻辑原子的组合来构建复杂的陈述,而这些逻辑原子是无法再分解的最基本的语义单位。

逻辑原子主义强调逻辑的原子性和复合性,试图通过逻辑分析来揭示真理。

六、对哲学的贡献罗素的分析哲学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他强调逻辑的重要性,使得逻辑成为哲学的核心领域。

其次,他通过语言分析揭示了语言的逻辑结构和语义意义,为语义学和语言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他的逻辑原子主义也为逻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七、结论罗素的分析哲学是现代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

他通过逻辑和语言分析解决了哲学问题,强调逻辑的重要性,揭示了语言的逻辑结构和语义意义。

罗素的分析哲学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逻辑学、语义学和语言哲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罗素对摹状词和专名区分论文

罗素对摹状词和专名区分论文

浅析罗素对摹状词和专名的区分摘要:罗素认为哲学上的许多问题都源于对语言的模糊使用,尤其是混淆了专名和摹状词的含义。

专名是具有命名功能的语词,是一个简单的完全符号,它能够单独使用,其意义就是其指称对象。

而摹状词是具有描述功能的语词,是一个复杂的不完全符号,它不能被单独使用。

关键词:专名;摹状词;指称中图分类号:h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277-02一、摹状词和专含义(一)摹状词摹状词是用来摹状事物,揭示事物某些特征、属性的,是由冠词和普遍名词及限制语构成的表示某个事物的词组。

罗素把摹状词分为两类:限定摹状词和非限定摹状词。

“非限定的摹状词是这种形式的词组:‘一个某某’,而限定的摹状词是这种形式的词组:‘那个某某’。

”[1]也就是说非限定摹状词是一个或一些具有某种或某些特征或属性的对象,这在英语里比较好理解,因为在英语中非限定摹状词可以表示为由不定冠词“a”或“an”加上一个或多个形容词再加上名词,或直接加上名词组成的词组。

在汉语中则可表示为:一个人,一条狗,一座建筑,一个戴帽子的人,一个穿红色衣服的人等等。

限定摹状词是某个具有一定特征或属性的特定的唯一的东西。

在英语里则表示为由定冠词“the”加上一个或多个形容词再加上名词,或直接加上名词组成的词组。

在汉语中可表示为:那个带着帽子的人,世界上最高的山峰,14和16之间的那个整数等等。

限定摹状词和非限定摹状词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就在于:一个由非限定摹状词词组组成的命题可能有很多个与其形式相同的真命题,而一个由限定摹状词词组组成的命题只能有一个与其形式相同的真命题。

以下面的命题为例:“我遇见了一个人”,在这里“一个人”很显然是一个非限定摹状词,所以可以得出很多个与原命题形式相同的真命题,比如“我遇见了苏格拉底”,“我遇见柏拉图”等等;然而如果是一个由限定摹状词组成的命题:“我遇见了《红楼梦》的作者”,显然《红楼梦》的作者是一个限定摹状词,而与之对应的也只能有曹雪芹一人,所以与之形式相同的真命题只能有一个,那就是:“我遇见了曹雪芹”。

如何理解分析哲学的分析?

如何理解分析哲学的分析?

如何理解分析哲学的分析?摘要:今⽇的分析哲学呈现多元的样貌。

分析哲学强调语⾔的可分析性,然⽽问题不仅仅是在哲学思考中确保分析⼯具的良好运作,⽽是需要明确,在何种意义上把语⾔当作理解现实的途径。

在拒绝了分析/综合区分的预设之后,分析哲学不再视形⽽上学为⽆意义的命题,⽽是将永恒的形⽽上学主题重新引⼊。

如果把表述的明晰化、推理形式的有效性,以及对已有论证不断进⾏考查、补充和修正看作是分析哲学的风格,那么“分析”和“哲学”之间并⾮限定与被限定或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是在某种意义上同义。

从这个⾓度讲,分析哲学可以为所有哲学领域贡献思考的利器。

分析哲学的样态在当代发⽣了很⼤变化。

分析哲学这⼀术语通常⽤来指称⾃20 世纪初以来,主要在盎格鲁-撒克逊国家进⾏的、虽然名称各异但都与语⾔分析有关的哲学研究。

不过,诚如斯特罗所⾔,“与其说分析哲学是⼀个抽象的事业,不如说是充满了个性及其相互竞争的⽅法与论证的领域。

”( Stroll,pp. 5 - 6) 它可以被看作世界主要哲学流派之⼀或⼀种世界性的哲学趋向,也常被⽤来表⽰带有分析倾向的各哲学流派的总称。

与许多分类名称⼀样,“分析哲学”这个词不具有唯⼀的、普遍认可的精确定义。

作为⼀种理论思潮,分析哲学的构成和内容⾮常庞杂。

在⼴义上,它包括这样⼀些学派和哲学,它们的倾向虽可各不相同,但有许多观点仍是近似、彼此⼀致和相互联系的。

在狭义上,“分析哲学”也可以更严格地⽤来指某些思想家和思想流派中的某些⼈或某些观点。

分析哲学反对传统哲学那种抽象思辨的研究⽅式,试图通过某种“精确的分析”清除哲学论争中的混乱。

那么,究竟怎样才是“分析的”? 罗素、摩尔、维特根斯坦、卡尔纳普、奎因等⼈都有论述,且⽆论剑桥学派还是⽜津学派都谈到了⼀些,但并不直截和明朗,⽽关于分析属于纯粹逻辑的概念还是经验和语⽤学的概念,更未取得⼀致。

这⼀点也造成了后⼈对“分析”⼀词理解上的分歧。

况且,已往的界定即便曾经取得共识,也未必适⽤于今⽇的哲学样貌。

高教社马工程《当代西方哲学思潮评析》第11章 后期分析哲学

高教社马工程《当代西方哲学思潮评析》第11章  后期分析哲学

一、语言游戏
《哲学研究》以批评奥古斯丁语言观 ——图像语言观开始。 真实的语言极具丰富性。
(一)语言丰富性
命名以及指物定义,只是其中的一种 而已。 不同的语言表达式,功能也各不相同。
一、语言游戏
(二)家族相似
“家族相似”。 一门语言,没有哪个功能为所有表达式所共 有,我们把这些表达式都看成语言。
(一)甲虫论证
一个以私人性感觉(对象)和指称私人性感觉(对 象)的词汇为基础的语言,实际上并不存在。 私人语言无标准可言,无规则可言,说不上是语言。
(二)遵守规则的盲目性
语言游戏有一个确定的规则。 去除遵守规则的中介。遵守规则是一种实践。 遵守规则时我们并不做选择,而只是盲目地遵守。
二、私人语言 与遵守规则
三、哲学治疗
(二)哲学问题与哲学治疗
语言如果空转,而不是正常起作用,哲学性的迷乱就会 发生。 要防止语言空转,就要清楚语言的所有使用,要对此有 “综观”。
哲学只是把一切都摆出来,不作解释,也不作推论,一 切都是公开的,没有什么隐藏的本质让哲学家去发现。 哲学问题的解决不是通过增加新的经验达成,而是靠整 理我们早已知道的东西达成。
维特根斯坦的这个态度跟以苏格拉底为典型 的传统哲学相对立。 苏格拉底的大多数工作,都可以被归结为替 一个概念寻找到本质性定义。
(三)意义即使用
回到日常语言,就要接受语言表达式 没有一个统一的功能这个事实。 维特根斯坦说,语言表达式的意义, 由对它们的使用给出。 “一个名字[称]的意义[含义]有时是 由指向它的承担者来解释的。”
一、语言游戏
(四)语言游戏
“我还将把语言和活动——那些和 语言编织成一片的活动——所组成 的整体称作‘语言游戏’。” 离开生活,孤立的语言没有意义。 理解一门语言,就是理解一种生活形 式。语言游戏如同生活形式一样, “属于我们的自然历史”。

摹状词理论:纳粹德国是怎么给人洗脑的?

摹状词理论:纳粹德国是怎么给人洗脑的?

82. 摹状词理论:纳粹德国是怎么给人洗脑的?.mp3各位朋友大家好。

我是巡警,非常开心的和大家继续来讨论用得上的哲学这个话题。

今天我将和大家继续来讨论语言图像论相关的一个哲学问题,就是所谓的摹状词理论。

什么叫摹状词?这个膜是什么?临膜的膜,模型的模,状就是状态的状,词就是词语的词,叫摹状词理论。

他的英文是the theory of description cz。

Description它实际上就是描述,但是在专业术语里面,我们会把它翻译成摹状词,大家就问了什么叫摹状词理论,摹状词理论和我们前面说的语言图像论有什么关系?请听我慢慢道来。

上次讲。

语言图像论的时候,我们已经提到了这一点了。

维特根斯坦他指出一种理想的语言,它应该和外部世界的内部结构是比较严格的对应起来的。

我们的日常语言有时候充满了很多无意义的话,因此要经过非常严密的重新的组织,才能够达到这种理想语言的水准。

为了说明这一点,他也引用了他的老师哲学家罗素所提出的摹状词理论,罗素的摹状词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给我们一个基本的工作样板,告诉我们怎么样通过严格的逻辑分析,把我们的日常语言掰扯清楚了。

现在我们就来讲讲到底什么叫摹状词。

摹状词这个词它之所以提出来是和另外一个概念它相互的对应的,另外一个概念是什么呢?叫专名,专门的专名字的名。

什么叫专名?专民就是你独一无二的名字。

比如我交巡警,这就是我的专名。

毫无疑问,世界上一些非人格的所有者可能也是有专名的,辽宁号航空母舰这也是专名,他只说的是独一无二的一条船,天上的星星也是有自己的专名的,水星、火星、土星、月亮、太阳它们都是专名。

大家就要问了,如果两个人他正好叫同样的名字,这该咋办?我个人认为在一种理想的语言的结构里面,这应该是不会出现的。

我们可以通过这样一个方法,专名加上身份证号的组合,把两个人区分开来。

如果专名加上身份证号的组合,还不能够把两个人区分开来的话,这真是活见鬼了,应该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罗素

罗素


限定摹状词适用于一个特定的对象,因此又称为专名, 即专属于那个对象的名称。 方便起见,称呼限定摹状词为专名,而非限定摹状词 就直接成为摹状词。

根据摹状词理论,命题的主词只能是专名。
摹状词只是一个不完全的符号,没有唯一的
指称,不能够作为主词出现,摹状词的作用 是描述一个事物,
摹状词理论的核心在于以一阶逻辑的方法重



后来因为个人的生活作风问题,地方法院就取
消了他的教授资格,认为他在“道德上”无法 胜任教授一职。
他在1944年回到英国,并重新执教于三一学院。 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
“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 义理想和思想自由”。

1954年4月,罗素发表了著名的《罗素—爱因斯坦 宣言》, “号召世界各政府体会并公开宣布它们的目的不能 发展成世界大战,而我们号召它们,因此在解决它 们之间的任何争执应该用和平手段”。 罗素于1958年为促进核裁军活动,而后创立非暴力 反抗运动百人委员会。 1961年,89岁高龄的罗素参与一个核裁军的游行后, 他因煽动非暴力反抗运动再次入狱,被拘禁7天。


把《威弗利》的作者替换为司各特,得到语句“乔 治四世想知道司各特是不是司各特”。 然而,第一个语句是真的,替换以后得到的第二个 语句却是假的,
尽管事实上司各特是《威弗利》的作者。




按照罗素的理论,自然语言中的一切名称都是摹状词, 摹状词通过描述一个对象的属性而指谓这个对象。 摹状词分为两种:限定摹状词和非限定摹状词,


罗素出生于英国威尔士的一个自由党贵族家庭,祖 父约翰· 罗素勋爵在19世纪40年代曾两次出任英国首 相,父亲安伯雷子爵在当时是一名极端开放的无神 论者, 罗素不到四岁就失去双亲,6岁时祖父去世,自此以 后有祖母和家庭教师抚育和培养他。 1890年,罗素进入剑桥三一学院学习并获得了数学 奖学金, 1908年成为学院的研究员并获选为英国皇家学会成 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罗素摹状词理论对语言哲学研究之影响【摘要】作为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的创始人,罗素在19世纪的精神文化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他不仅为语言哲学学派提出了诸多哲学主张,更利用了自己精深的符号逻辑技术,提出了一种研究哲学的方法,即逻辑分析。

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就是这样一个“哲学的典范”,它开启了以现代逻辑为工具的对传统哲学问题进行精细分析的先河,并对英美语言哲学产生了深远且持久的影响。

【关键词】摹状词;语言哲学;逻辑分析
1 罗素摹状词理论概述
罗素关于摹状词理论的论述是从语言形式方面出发的。

其最重要的特点是他总是围绕着“句子”、命题的“真”和“假”以及“存在”性来谈论摹状词。

罗素严格地依据他所建立的带等词的一阶谓词逻辑系统来谈论摹状词。

一阶谓词逻辑系统刻画了两个量词,一是全称量词,另一个是存在量词。

全称量词表达为“对任何一个x”,而存在量词表达为“有这么一个x”。

罗素关于摹状词的唯一性的表达正是根据这种量词理论做出的。

全称量词说明最多的情况,存在量词说明最少的情况,利用它们的这一性质达到对唯一性的说明。

如“‘x写《威弗利》’并非总是假”的意思是说,“至少有一个x写《威弗利》”,这是基于存在量词的表述:x(fx)[f(x)表示()写了《威弗利》]。

又如:“‘如果x和y写《威弗利》,那么x和y等同’总是真的”的意思是说,“对任何一个x,对任何一个y,如果x写了《威弗利》,并且y写了《威弗利》,那么x等于y”,这是基于全称量词的表达:xy(fx ∧ fy→x=y)。

摹状词的唯一性就在于它的唯一性。

有了一阶谓词逻辑对其唯一性的刻画,那么处理摹状词的句子就比较容易了。

摹状词的唯一性经过利用量词的处理,得到了准确的表达,再加上一句话就能表达含有摹状词的原句子的意思了。

那么,据此我们可以把原句子《威弗利》的作者是司各特分析为:
①xfx(fx表示x是《威弗利》的作者);
②总是真的,xy(fx ∧ fy→x=y);
③x(fx ∧ gx)(gx表示x是司各特)。

由此得出,在日常语言中,摹状词在在句中不管处于主语位置还是谓语位置,罗素都将其处理为谓词。

基于罗素自己的一阶逻辑理论,谓词是对个体的说明,存在是对谓词的说明,所以我们只能对谓词的存在做出判定,而不能对于个体做出存在的断定。

那么既然罗素把摹状词当谓词来处理,把摹状词当做特殊的谓词,当然我们就能断定摹状词的存在。

例如:我们可以断定“《红楼梦》的作者存在”,但却不能断定“曹雪芹的存在”。

这显然是违背直观的,但是我们按照罗素的一阶谓词理论,摹状词“《红楼梦》的作者”,
作为一个特殊的谓词可以由“存在”来说明,而如果把“曹雪芹”作为一个缩略的摹状词处理的话,“曹雪芹存在”这个句子也是有意义的。

2 罗素摹状词理论对语言哲学的影响
逻辑分析在罗素摹状词理论中所体现的巨大作用在语言哲学界被广泛地接受和运用。

该理论所提供的逻辑分析技术给哲学带来了积极的、难以估量的后果,使哲学推理更加清晰,哲学研究更富有成效。

2.1 “逻辑分析手段”为维特根斯坦提供了方法论的启示
维特根斯坦(l wittgenstein, 1889~1951)前期的代表作《逻辑哲学论》既是一本哲学著作,也是一本逻辑学著作。

因为它是以现代形式逻辑——数理逻辑的手段去论证自己的哲学观点,是从语言的逻辑方面着眼去论证哲学问题的。

维特根斯坦在1921年出版的《逻辑哲学论》采用了格言式的命题体裁。

共由世界;原子事实;思想;命题;真值函数的一般形式;沉默不语七部分组成。

书中,维特根斯坦首先在分析世界,其次是分析命题和真值函项。

其中一条清晰的思路是采用从世界——事实——思想——句子——真值函项——句子的普通形式,这个思路就是从对世界的论述出发的,并把事实看成是世界的基本构成要素。

从事实出发,通过引入“图像”概念把事实解释成为思想,进一步说明思想是句子所要表达的东西,是句子的意义,这样便到达
了句子,然后运用现代逻辑工具,对句子进行分析。

语言与现实是相对应的,如果将句子的结构分析清楚了,那么自然的事实也就清楚明了了。

这种思路和传统的哲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

哲学家们习惯的思维和表达方式是一致的,都是从世界出发来探讨问题,而维特根斯坦却相反,从句子出发思考和探讨问题。

“从句子出发”是语言哲学的重要特征,这种研究哲学的方式直接受启于罗素的摹状词理论。

摹状词理论本身就是以现代数理逻辑作支撑,从词项出发的。

词项与现实事实是对应的,理解了词项,也就理解了现实世界的个体事物。

而且罗素也把词项置于句子中去理解、分析,由此便有了原子命题。

根据罗素的原子命题理论,原子命题和原子事实是同构的,所以通过清楚的分析原子命题,可以清晰的理解原子事实,乃至整个世界。

维特根斯坦同样发展了这一理论,而且用他自己的“图像论”很形象地刻画了从语言到世界的对应,并且对事实做了进一步说明,强调事实不同于事物,不是世界上一个简单事物。

罗素同意维特根斯坦的想法,他说:“当我谈到一个‘事实’时,我不是指世界上的一个简单事物,而是指某物有某种性质或某些事物有某些关系”。

维特根斯坦从句子出发来解释世界,自觉地从现代逻辑的角度考虑问题,并且根据现代逻辑已有的成果来描述和解释世界。

现代数理逻辑的基础理论就是命题演算和谓词演算,因此不论是命题演算讨论的命题之间的真假关系(即研究命题连接词的逻辑性质),
还是谓词演算对命题本身进行的分析,都是从句子出发的。

维特根斯坦把罗素所讲的摹状词的描述功能推广到整个语言当中。

他认为语言只能描述,表述那些真实的事态,也就是说语言只能描述,表述那些实际的或逻辑上可能的事态,超出逻辑上可能的事态这个范围的东西,语言是无能为力的,也是不能被思考的。

因为我们不能思考非逻辑的东西。

否则我们就非逻辑的思考了,所以对语言哲学的研究尤其要基于逻辑的分析。

2.2“逻辑分析方法”为卡尔纳普逻辑句法提供的思路
卡尔纳普(rudolf carnap,1891~1970 )的逻辑句法从纯形式的角度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

罗素对卡尔纳普一生思想发展的影响很大。

卡尔纳普在《思想自述》中详细地阐述了其学术思想的来龙去脉,特别说明了弗雷格,罗素和维特根斯坦对他的思想的影响,指出罗素在《我们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中倡导的“哲学的逻辑分析方法”,以及“造就一批既受过科学训练又有哲学兴趣的专家”的呼吁给他留下了特别强烈的印象。

他说:“我觉得罗素的这个呼吁呼吁就好像是针对我个人的。

从现在开始,我的任务就是按照这个原则工作!的确,从此以后,运用这种新的逻辑工具来分析科学概念和澄清科学问题就称为我的哲学活动的基本目标。

”卡尔纳普认为哲学曾是一切科学之母,而随着各个科学分离出来,尤行的逻辑分析。

既然哲学问题上的争论涉及的是语言,而不是世界,因此应当用元语言(而不是对象语言)来表述、分析哲学问题。

所以构
造一种适当的元语言就会使哲学问题的表述更加清楚,使哲学问题的讨论取得更大更多的成果。

逻辑句法正是一种纯粹形式的理论。

它完全撇开语词的意义,而仅仅研究语词形式。

因此,罗素摹状词理论对语词的完全形式化使哲学表述更精确。

3 结论
从语言哲学史上看,摹状词理论第一次显示了逻辑分析方法在哲学中的重要性,表明了某些长期存在的重要哲学问题可以从语言的角度通过逻辑分析加以解决。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摹状词理论被拉姆塞称作“哲学的典范”。

今天,哲学家们仍然在使用罗素创立的逻辑分析方法来研究日常语言。

逻辑分析技术使得哲学推理更加清晰,哲学研究更有成效。

为后来的维特根斯坦、卡尔纳普、奎因等人通过构建理想语言来真实地反映世界的结构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