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古诗教学实录之赠汪伦

名家古诗教学实录之赠汪伦
名家古诗教学实录之赠汪伦

名家古诗教学实录之赠汪伦

名家古诗教学实录之赠汪伦

课前交流:

我有个提议,想和大家交个朋友愿意吗?你们比我小我叫你们(小朋友),我比你们大,你们叫我-—(生接大朋友。)

师:上课,小朋友们好。

生:大朋友好。

导入新课

师:今天汤老师又认识了这么多新朋友,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既然是朋友,

我想请教大家,朋友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呢?

师:真正的朋友应该是互相关怀、互相理解的。今天汤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关于朋友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可不是别人,是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人,是谁呢别着急,先来猜猜看他生活在一千二百多年前的唐代,是一位很有习·华的大诗人,他喜欢喝酒,经常在喝得酩酊大醉时即兴吟诗。(如学生回答出李白,教师接:看来李白醉酒诗百篇的佳话是人人皆知。)流传至今的诗作有990多篇。号称诗仙。(李白)对了,就是李白,关于李白的生平,我想同学们都不陌生,李白与朋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故事:安徽泾县农民汪伦十分钦佩李白的才华,想和他结交为朋友,便写信邀请李白说:

“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早就听说汪伦是位性格豪放的人,便欣然前往。见面后,李白说:

“我是来观十里桃花,访万家酒店的。”

汪伦却笑着说:“

‘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无桃花十里;‘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酒店万家。”

此时,李白方知自己“受骗上当”,他不但不介意,反而哈哈大笑说:

“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

此后,汪伦每日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两人一起游览当地的名山胜景,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成了好朋友。·

师:你说他们俩是不是真正的朋友。为什么?

师: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再好的朋友也有分别的时候,就在临别刻又出现了一幕让人感动的场面,什么场面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则古诗《赠汪伦》。

自学古诗

师:什么场面这样让人感动呢?一起看诗文。(引导出声读三遍。) 师:这首诗有没有生字(没有)这四句话好不好理解(好理解)

1那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平时是怎么理解古诗每句话的意思的(

生发散连词解句法)是理解古诗句意最常用也最实用的一种方法。就

请同学们按照你们总结出的连词解句法自学诗意,可以结合书后注释,小组学习。

师:谁愿意汇报你们组的学习成果(

生汇报诗意)

体会踏歌

师:通过同学们的汇报,我知道了这是一首描写朋友之间告别场面的诗,我想问问同学们

2生活中你有没有经历过和朋友或亲人告别时的情景呢和谁告的别你们是怎么告别的(生发散)

师:拥抱、互赠礼物、招手示意等等都是送别常见的方式,可汪伦对李白却与众不同,他们是什么方式一齐说(板书:踏歌相送)。踏着节拍唱歌那是什么样的呢想不想体会一下老师放段音乐,谁愿意到前面来踏歌。其他同学看他做得对不对。(放音乐请同学踏节拍)。还想试一首吗全班同学在座位上踏歌。(一首是找朋友、一首送别) 师:通过尝试,我们都理解了踏歌,刚才我们先唱的是找朋友后唱的是送别,这两首诗虽然都有送别的意味,但情感不同,节拍与声调也不同。前首轻快高昂、后首比较哀婉忧

3你推断一下汪伦当时应该是用什么样的调子来踏歌的呢(

小组讨论讨论)

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无论忧伤还是轻快,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老师尊重你们的意见。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经过十几天的交往,李白和汪伦接下了深厚的情谊,就要分别了,汪伦还

有很多话想对李白说,

4假如你是汪伦,想想此刻,你会对李白唱些什么(

生想象)

师:人们都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如果此刻你是诗人李白,站在船头,面对踏歌相送的汪伦,5你会对汪伦说些什么(

生想象)

句式训练

师:是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所以李白情不自禁地吟诵到---—(生接)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放课件)

师:1一尺有多深,用手比划一下,千尺是多少米,学过数学吧算一算,难道李白用尺量过桃花潭他怎么知道桃花潭水有多深呢(这是一种夸张写法,形容他俩之间的友谊很深厚。)[板书:情谊深厚] 师;2他俩之间的情谊这么深厚,你觉得在解释这两行诗的时候,用上哪些关联词语能恰当地表达出他们之间深厚情谊呢?老师给你提供几个关联词语,(课件)

师:3你说说用上关联词语好,还是不用好为什么

师:不仅关联词语能使意思表达更清楚,其实不同的句式对句子也同样可以起到加深程度的作用。不信,你把这句诗的意思变成感叹句、反问句和设问句的形式再宋体会体会?

师:不管是关联词语还是变换句式都是我们理解句子意思的好方法,今后同学们一定要把这些方法运用到平时的说话、作文、阅读中

去。

感情朗读和背诵

师:1这比桃花潭水还深厚的友谊你能读出来吗?读全诗。

师:2熟读成诵,哪位同学可以背诵。

扩展学习

师: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外,你还知道哪些感人肺腑的离别诗。今天汤老师给大家带来几首送别诗,看大屏幕。(课件出示:《送元二使安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别董大》。)

古诗赠汪伦教学设计

《赠汪伦》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随文识字,利用甲骨文学习课文生字的含义及相应字音字形。 2、通过故事进行情感渲染,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喜爱之情。 3、进行同类古诗的知识拓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赠汪伦》,下面我们一起齐读一下课题。 课下同学们都进行了预习,那我现在考考大家,谁能把这些字准确地读出来。 (开火车读,齐读) 谁能把整首诗读下来(两个学生读)并评价 看到大家这么踊跃,老师也想读一读,同学们仔细听老师读,注意老师断句的位置(师范读)。 谁起来像老师一样读一下这首诗。 (找两三个读,齐读) 二、古诗及作者背景描述 同学们读得不错!你们知道《赠汪伦》这首诗的作者是

谁吗?你都知道他的哪些诗句,非常棒!你们知道《赠汪伦》这首诗是写给谁的吗?那你们知道他们两个之间的故事吗? 下面听老师讲这个非常美好的故事,唐朝时期李白是一位非常有名的诗人,人们都非常仰慕他的才华,都希望请他到家里做客,当时安徽省有位名士叫汪伦,也请他来家里做客,汪伦就想啦,那么多人邀请李白,我怎么能把他青岛自己家呢?汪伦四方打听,听说李白有两大爱好:游玩和喝酒。于是汪伦就给李白写了一封信,信上说: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意思就是说呀,李白你不是喜欢游玩吗?我这里有绵延十里的桃花,李白你不是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一万家酒店。李白接到这封信非常高兴,他就来到了汪伦的家里,但是汪伦这时候说了实话,他说这里没有绵延十里的桃花,有的只是十里以外的桃花潭,这里也没有一万家酒店,有的只是一个姓万的人开的一家酒店。这不明摆着骗人吗?你是李白的话,你是怎样的心情?但李白并没有生气,他只是哈哈大笑,觉得汪伦是一位非常有趣的人,汪伦因此也更加敬重李白,他们成了很好的朋友,未来的几天,他们形影不离。 每当日光和煦,诗人诗兴大发的时候,他们就在书房一起······· 每当微风习习,他们悠然自得的时候,他们就在凉亭一

《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

《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 《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范文 师:刚才这堂课因为诗歌的情感比较沉重,杜甫的诗的最大特点,有人说是沉郁顿挫,是不是?杜甫他是个忧国忧民的诗人,所以同学们刚才学得也比较凝重,学得非常沉重。下面几首诗我们要比较活泼一点。 师:我们来看看古代诗人,他们在送别朋友的时候,(板书:送别)他们是怎么表达他们的情感的。(补充板书:送别组诗)今天这堂课呢,孙老师要带大家学习第一组诗,所以我们就把它称为(师生齐读)送别组诗。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先学第一首(屏幕出现《赠汪伦》并配乐),一起把这首诗朗诵一遍。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师:读得很好,这首诗是谁写的? 生:(齐答)李白。

师:李白写给谁的? 生:(齐答)汪伦。 师:谁知道汪伦是什么人?你说。 生:汪伦是个乡下人,他也非常地喜欢写诗,可是他自己不会写。 师:基本讲对。汪伦是安徽泾县人,他是个酿酒师,他非常喜欢诗歌,非常地仰慕诗人,尤其是当时唐朝鼎鼎大名的诗人,谁? 生:(齐声大声答)李白。 师:李白诗写的好,好到什么程度呢?被皇帝传到宫里面去写诗给皇帝看,用现在的话说,李白是当朝最大最大的大腕了。他非常仰慕李白,他怎么见到李白呢?(指着一位男同学说)你知道你说? 生:他是写了一封信给李白,上面写着他那边有十里桃花,还有万家酒店,李白很喜欢喝酒,所有就来了。 师:李白喜欢游玩祖国的大好河山,喜欢饮酒,李白斗酒诗百篇是不是?一个十里桃花,一个万家酒店,正中李白下怀,于是李白就来到桃花庄上。到那里一看,只有桃花潭一圈桃花,只有一个姓万的人家开了一家酒店,但是李白有没有怪汪伦呢? 生:(齐答)没有。 师:他就欣然住在汪伦家里,和汪伦饮酒谈诗,成了非常好的知己朋友,这首诗就是李白离开汪伦的时候,写给汪伦的。再把它吟诵一遍。 (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师:这首诗比较好理解的,诗的意思你们会解释吗?

最新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古诗赠汪伦》含反思.doc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古诗赠汪伦》含反思【活动目标】 1、理解诗意,学习朗诵古诗。 2、感受古诗中朋友之间的友谊,学会和同伴友好相处。 3、通过阅读小图、上下图的对比观察,了解故事的情节,通过一组图片排序,了解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活动准备】 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动画视频,配乐旋律一段。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的好朋友是谁?你们一起做过什么有趣的事情? 古代有个诗人叫李白,他和好朋友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二、欣赏古诗。 1、观看动画或PPT,初步感受古诗意境。 提问:故事中的两个好朋友,他们在干什么? 教师小结:李白到好朋友汪伦家里去做客。他们一起喝酒,作诗,两人非常开心。几天后,李白要乘船回家了,汪伦很舍不得李白,于是就在岸边送李白。

2、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古诗,请幼儿欣赏。 师:故事里有一首小诗,请小朋友们竖起耳朵,仔细地来听一听。 提问: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作者又是谁? 师:其实,这是一首赠别诗。是李白送给好朋友汪伦的诗。接下来,我给小朋友来解释一下,这首诗的意思。 3、出示图片或PPT,讲解古诗大意。 李白乘着小船将要离开的时候,突然听到了岸边有人一边唱歌,一边用脚打拍子,告别的声音。李白转过头去一看,原来是好朋友汪伦啊。李白非常感动,他觉得,这桃花潭的水即使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义深。 4、在初步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再次欣赏古诗。 师:意思明白了吗?好,老师再来念一念,这一遍,请小朋友自己用心记一记,等一下,我们自己也要来学习这首诗。 三、教师指导幼儿学习诵读。 师:你记住了哪一句诗?请你念一念。 1、教师指导学习单句古诗。 师:好,接下来,请你们跟着老师,整首古诗一起学一学,念一念。 2、请幼儿集体朗诵。 3、请幼儿分组朗诵。 4、请个别小朋友朗诵。 5、配乐齐朗诵。

《赠汪伦》教案教学教材

《赠汪伦》教案

《25 古诗两首》之《赠汪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意。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6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难点:在朗读中体会和感受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意。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唐诗对答,激趣导入 1、屏幕出示五句学过的唐诗(每句中有半句需要生填空),师生对答,师说前半句,生答后半句。或生说前半句,师答后半句。 2、(最后一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师:小朋友们还记得最后一句唐诗是谁写的吗?生:李白。 3、出示李白图片,师简介。

4、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诗人李白的诗。这首诗是李白送给他的朋友的,他的朋友叫做“汪伦”。板书“汪伦”并认识生字“汪”,生自由说识字方法,再读李白朋友的名字“汪伦”。 5、这首诗是李白“赠”送给汪伦的,板书“赠”,生认读。 6、齐读诗题→赠汪伦 (二)读诗识字,读中感悟 1、检查预习,指名读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好友李白要走了,他要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呢? 出示第一行,指名读。认识生字“舟、欲”,出示图片“舟”,再读生字。知道“欲”在诗中是“想要”的意思,生说“欲”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乘、舟”。 “乘”字是独体字,由“禾”和“北”组成。注意第一笔是平撇,竖要写在竖中线上,强调“北”字的笔画和笔顺。“舟”也是独体字,第二笔是竖撇,强调两点和横的笔顺是点、横、点,而且两点要写在竖中线上。 师板书范写,生书空后,再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 4、指导朗读。体会李白离开时的依依不舍之情,语速稍慢一些。 5、这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出示第二行,指名读。出示图片简单了解“踏歌”并认识生字“踏”,联系生活实际识记。

《赠汪伦》教学实录

最新《赠汪伦》教学实录 最新《赠汪伦》教学实录 着眼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体味古诗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尝试写诗。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和空间。 1、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及作品渗透的感情。 2、理解“欲”、“闻”、“不及”的意思。 3、背诵、默写本诗,并改成现代文或尝试写诗。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古诗都有其鲜明的节奏和很美的意境,今天学习古诗要懂得作者怎样抓事物的'特点,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 二、教师出示古诗,学生跟着教师抄写。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意书写时的正确、美观,写后同桌互评) 三、理解诗题,作者简介。

《赠汪伦》一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写的,“赠”是“送给”的意思。汪伦,是李白的好朋友,今安徽省泾县人,诗中提到的桃花潭是安徽泾县西南的一处名胜,在李白游桃花潭时,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临别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这首诗留别。 四、轻声读二至三遍,教师指导读准字音。 五、边读边想象,要在头脑中留下初步印象。 六、学生个别读,自由读。 七、教师范读,学生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八、释词译句。 让学生边读边将词语的意思串联起来。(读通) 对感悟诗句有困难的,教师予以点拔、交流。 (李白我坐船刚刚要走,忽然听到岸上传来齐着脚步节拍唱歌的声音。即使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哪!) 九、解读诗意。 1、诗主要写送别,汪伦送李白方式有何独特性? 2、课文第 3、4句,用什么修辞方法?这两句抒发了什么感情? 十、朗诵想象。 要求学生边吟诵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十一、同学试背,请二位同学上来默写。 十二、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小黑板出示) 一读:理解题目,了解字词; 二读:连词译句,连句译全诗;

小学一年级下册古诗《赠汪伦》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下册古诗《赠汪伦》教学设计 《赠汪伦》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 伦的一首留别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赠汪伦,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设计说明 本次教学的主旨是领会诗歌的意境。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二、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赠汪伦》是长春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中的一首古诗,这一古诗被安排在第9板块。这一板块主要学习的主题是朋友,意在使学生在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的方法的基础上,联系实际,体会到友情的可贵。 2、教学对象分析 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对古诗的理解比较有难度,但是他们对新鲜事物有探索的 欲望。在教学中,角是要努力创设情景,将学生吸引到古诗的意境中来。本班学生的识字 能力比较强,知识面比较广,所以课堂含量应该比较丰富。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7个字(赠、伦、乘、将、忽、踏、送),会写 “汪”“李”“情”“舟”“闻”“及”6个生字。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随文识字,掌握多种识字方法。 3、情感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友情的真挚,有交朋友的欲望。 四、教学重难点: 古诗朗读时注意停顿、重音,启发想象用语言或图画描绘古诗的意境。 五、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 1、flash课件, 2、视频文件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背《静夜思》、《独坐敬庭山》这几首古诗的作者都是谁呢? (李白) 介绍诗人:唐朝诗人,他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他给后世 人留下900多首诗,人们都称他为“诗仙”。 学习“李”字 “李”是一个姓。咱们班姓李的孩子举举手,多自豪和那么有才的大诗人一个姓,快来 介绍一下这个字,怎样使大家都记住。 2、今天再来学习一首李白写的诗,齐读课题 学习“赠”字 “赠”就是送给的意思。拼读认识“赠”。 3、出示“汪伦”(唐朝人,家住泾州桃花潭边,他性格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帮助 附近的村民而毫无吝啬,是个仗义之人) 学习“汪”字 (二)借助故事理解诗意 李白为什么要送给汪伦这首诗呢?这里面还有一个动人的小故事呢!当时,李白在诗坛 上名声远扬,汪伦非常仰慕,希望有机会一睹诗仙的风采。可自己也是个无名小辈,怎么 才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呢?后来,汪伦写了这样一封信:“李先生喜欢游玩赏景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李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高高兴兴 地赶来了。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 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李白与汪伦一见如故,他便留下来住了好几天,汪伦对李白盛情款待,两人相见恨晚。二人分别时,汪伦踏 歌相送,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了那首千古送别诗。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两遍诗,想一想从诗中读懂了什么。 (三)随文识字 1、学习“舟”字 李白乘坐小船要走了,诗句中提到小船了吗?(播放字理图)古代人们就是把船称做“舟”。 拼读音节读字。

小学语文《赠汪伦》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赠汪伦》教学设计着眼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体味古诗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尝试写诗。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和空间。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及作品渗透的感情。 2、理解欲、闻、不及的意思。 3、背诵、默写本诗,并改成现代文或尝试写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古诗都有其鲜明的节奏和很美的意境,今天学习古诗要懂得作者怎样抓事物的特点,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 二、教师出示古诗,学生跟着教师抄写。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意书写时的正确、美观,写后同桌互评) 三、理解诗题,作者简介。 《赠汪伦》一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写的,赠是送给的意思。汪伦,是李白的好朋友,今安徽省××县人,诗中提到的桃花潭是安徽××县西南的一处名胜,在李白游桃花潭时,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临别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这首诗留别。 四、轻声读二至三遍,教师指导读准字音。 五、边读边想象,要在头脑中留下初步印象。

六、学生个别读,自由读。 七、教师范读,学生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八、释词译句。 让学生边读边将词语的意思串联起来。(读通) 对感悟诗句有困难的,教师予以点拔、交流。 (李白我坐船刚刚要走,忽然听到岸上传来齐着脚步节拍唱歌的声音。 即使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哪!) 九、解读诗意。 1、诗主要写送别,汪伦送李白方式有何独特性? 2、课文第 3、4句,用什么修辞方法?这两句抒发了什么感情?

十、朗诵想象。 要求学生边吟诵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十一、同学试背,请二位同学上来默写。 十二、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小黑板出示) 一读:理解题目,了解字词; 二读:连词译句,连句译全诗; 三读:入景入情,熟读成诵。 十三、创造性写一个和同学或亲人送别的篇段,能写成诗歌形式的,就写成诗歌形式,不能写的。仿照译句写一个片断。教师朗读上一学年一学生模仿《赠汪伦》写的一首诗: 赠外婆 吴岑岑 岑岑乘车将欲行, 忽闻窗边叮咛声。

孙双金古诗《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

孙双金古诗《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The classroom teaching record of sun Shuangj in's ancient poem "to Wang Lun"

孙双金古诗《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课堂实录是教师将自己或他人执教的优质课堂尽可能详细地记录下来,并加上教学后记或听课评价的一种教育实用文体。本教案根据小学语文课堂实录标准 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 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执教年级:五年级执教课时:1教时地点无锡师:刚才这堂课因为诗歌的情感比较沉重,杜甫的诗的最大 特点,有人说是沉郁顿挫,是不是?杜甫他是个忧国忧民的诗人,所以同学们刚才学得也比较凝重,学得非常沉重。下面几首诗我 们要比较活泼一点。 师:我们来看看古代诗人,他们在送别朋友的时候,(板书:送别)他们是怎么表达他们的情感的。(补充板书:送别组诗) 今天这堂课呢,孙老师要带大家学习第一组诗,所以我们就把它 称为(师生齐读)送别组诗。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先学第一首(屏幕出现《赠汪伦》并 配乐),一起把这首诗朗诵一遍。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师:读得很好,这首诗是谁写的? 生:(齐答)李白。 师:李白写给谁的? 生:(齐答)汪伦。 师:谁知道汪伦是什么人?你说。 生:汪伦是个乡下人,他也非常地喜欢写诗,可是他自己不会写。 师:基本讲对。汪伦是安徽泾县人,他是个酿酒师,他非常喜欢诗歌,非常地仰慕诗人,尤其是当时唐朝鼎鼎大名的诗人,谁? 生:(齐声大声答)李白。 师:李白诗写的好,好到什么程度呢?被皇帝传到宫里面去写诗给皇帝看,用现在的话说,李白是当朝最大最大的大腕了。他非常仰慕李白,他怎么见到李白呢?(指着一位男同学说)你知道你说? 生:他是写了一封信给李白,上面写着他那边有十里桃花,还有万家酒店,李白很喜欢喝酒,所有就来了。 师:李白喜欢游玩祖国的大好河山,喜欢饮酒,李白斗酒诗

《赠汪伦》教案设计

《赠汪伦》教案设计 《赠汪伦》教案设计 【教材内容及对象分析】 《赠汪伦》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第三册第六组课文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一首叙事抒情佳作。主要叙述李白离开桃花潭时,他的好友汪伦来送别的情景,体现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这首小诗,通篇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洋溢着浓郁的诗意。作为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能力,如朗读、理解等,但不同的学生对李白和汪伦之间友谊的理解和感悟是不同的。如何让这时空交错的古人和今人在“友谊”这个主题上产生共鸣呢?因而,我决定把抓住情感这个切入点作为本课的关键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新课标》对第一学段诗词的教学要求是“诵读儿歌、童谣、或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根据对教材的理解,结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着手,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2 精读一首《赠汪伦》,拓展延伸一组送别诗,丰富学生文化底蕴。 3 懂得珍惜人间友情,有交朋友的欲望。 大家知道,文章是作者有感而发的心灵独白。那么诗更是如此。所以,引导学生去理解和体会诗人那时那刻的内心世界,是学生真正读懂古诗的关键。所以,我把领会古诗意境,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方法及教学准备】 诗歌教学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上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潜入诗词意境,陶冶情操。为了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在课前预先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同时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李白与汪伦的相关资料,整个教学过程就利用读、想、悟、诵、唱等方式来达成。 【教学流程】

古诗《赠汪伦》的教学设计

古诗《赠汪伦》的教学设计 古诗《赠汪伦》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教学《赠汪伦》理解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解释有关词语和诗句,背诵,默写这两首诗,古诗《赠汪伦》。 教学过程: 1、揭题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诗,了解了不少诗人,谁能说说你知道的着名诗人(陆游,李白等) 师:李白是哪个朝代的诗人(唐代)板书: 我们学过李白的那些诗?指名和集体背诵,师略加叙述诗表现的意境。 师:今天我们学习李白的又一首诗《赠汪伦》 汪伦是一个人的名字,他是有名的歌手,且很有才学,但不愿做官,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他对李白所作的诗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知道李白喜欢喝酒,于是便用最好的糯米和高粱酿成酒,长年窖在地下,有一回他听说李白到了安徽,想邀请李白前来作客,但又怕李白不肯来,于是想出了一个妙计。他修书一封,送给李白,李白拆信一看,上面写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早听说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答应往访。见面后,李白说:“我是来观十里桃花,访万家酒店的。”汪伦笑道:“‘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无桃花十里;‘万家’者

店主人姓万也,并无酒店万家。”此时李白方知“受骗上当”,但却哈哈大笑说:“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此后汪伦每日一每酒佳肴相待,两人甚是相投,成了好朋友。临别时即兴写下《赠汪伦》这首别具一格的七言绝句。 师:看课题,谁赠什么给谁( 李白赠诗给汪伦) 师:什么叫七言绝句?七言绝句是一种旧诗体裁,每首四句;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 师: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首诗——生齐读《赠汪伦》 二、解诗。 教师范读,指名学生试读,齐读。 逐词逐句解释 生:乘舟——坐船;“欲”——打算,这句诗的意思是:李白我乘坐上船刚刚要走。 生:忽——忽然;闻——听到;踏歌——用脚步打节拍,边走边唱,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古诗《赠汪伦》》。 师:什么叫“踏歌”,歌唱时从脚踏地作为节拍,边走边唱,就叫做“踏歌”,至于汪伦当时踏歌是怎样的节拍与声调,等会作讨论。 生:这句诗的意思—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合着脚步节拍唱歌的.声音,是汪伦边走边唱前来送行。 生:不及——比不上;情——情谊,感情。 连词解句意?整句诗的意思:桃花潭水有千尺深,比不上汪伦送

赠汪伦教学实录

《赠汪伦》教学实录 邯山区兴华小学裴文艳 一、教学分析 《赠汪伦》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的是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诗的大意是:李白我坐上船刚要走,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和着脚步节拍唱歌的声音。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哪!全诗明白如话,质朴无华,虽只有四句,却突出了两个人深长的情谊,又没有分离的感伤。诗的前两句写汪伦“踏歌”送行,这是一种独特的送友方式,既表达了朋友间的情谊,又充分表现了这一对朋友同样豪爽乐观的性格。后两句与潭相比,即景抒情,特别是“不及”二字用得很妙。诗人没有说汪伦对我的情谊像桃花潭水一样深,而是说深千尺的桃花潭水都比不上这份情谊,可见这份情谊已达到非常深的程度,给读者留下了充分想象和回味的空间。 二、设计意图 复习背诵过的古诗,重在复习学过的李白的诗句,激发 学习新诗的兴趣。通过资源共享,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自学方法,并能借助工具书和自己的积累,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

小组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训练学生自学和口语表达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通过"踏歌"一词,体会送别方式的特别,从而感受李白和汪伦二人情谊的深厚,并通过反复吟诵,加深理解。在学生有疑问却不知如何表述,或有些问题未能提出时,教师把难点问题留给学生,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诗意,同时用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方式,由传统的"要你学"改变为"我要学",营造了师生之间的民主氛围,加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理解诗意之后,通过诗文的声调和节奏,进一步体味作品的意境,达到熟读成诵。为学生创设情境,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情境美和情感美。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从而使学生的个性有所发展。整首诗的学习采用"自学--初步理解、释疑--加强理解,诵读--体悟诗情,背诵--积累语言"四大步骤,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便于进一步扩展学习。学生汇报时,其他学生边看边听,既培养了认真倾听的习惯,又是一次再学习的过程。将课堂上的内容延伸到课外,使课内外结合,引起学生的思考,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赠汪伦教学设计

《赠汪伦》教学设计 教 学 内 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P122《赠汪伦》 教材分析 《赠汪伦》是一首流传千古的送别诗。《赠汪伦》里的李白和汪伦,桃花潭水和踏歌声,“将欲行”和“送我情”,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有形有情的写意画:桃花盛开,潭水轻漾;轻舟欲行,踏歌声起。这是一幅多么令人刻骨铭心的画面!这是多么真挚而动人的送别! 设计意图 一、识字教学仍是二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自主识字。 1、在语境中整体认读。通读课文,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圈画出不认识或觉得容易读错的字;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认读生字。提倡学生自主认读,教师注意纠正。 2、调动生活体验识字。调动生活体验,获得字音形象,如体育课上“原地踏步”的“踏”;扩词,降低识字难度,加强意义识记,如泪汪汪、汪老师、一叶小舟、风雨同舟;创设生活情境,利用课文语境,综合运用生字词。教师可以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利用课文出现的语言文字,进行口语交际或书面交流。如根据“赠”的意义说几句话;描述你见过的或想象到的“潭”的情景。 3、指导写字。在认读和写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识字、写字的规律。“舟”字的笔顺是 :“乘”的撇捺要舒展。 二、古诗因语言精炼而意蕴深长,但学生的领悟是有限的。我们不必逐字逐句地进行串讲和赏析,要使学生感悟诗歌情境,合理指导朗读。 教学时可以突出下面几点。 1、突出范读。教师用自己的感情朗读来感染学生,感动学生,为学生提供可资借鉴和模仿的“声音形象”。 2、诵读积累。要求当堂熟读背诵。 3、品味语言。“忽闻岸上踏歌声”中的“忽”字能否换成“才”或“又”? 4、编故事。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古诗编故事,促进对古诗的理解,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学懂古诗,同时学会叙事。 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培养语感,熟读成诵。 3、理解重点词语,了解古诗大意。 4、根据古诗编故事,感受朋友之间的情谊。 教 学 重 难 点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根据古诗编故事。

赠汪伦教案教学实录

赠汪伦教案教学实录 赠汪伦教案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2、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和修辞手法。 3、精读一首《赠汪伦》,带动一组送别诗,扩大课堂容量,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读古诗吗你最喜欢哪一位诗人 2、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李白。 3、板书:李白了解他吗? 课件(1):出示李白画像 4、学生交流资料。课件(2):出示李白简单介绍 5、李白一生留下了近千首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赠汪伦》。 二、解题 1、看老师写课题。强调:赠板书:赠汪伦 汪伦是一个人的名字,是安徽泾县桃花潭附近的一位村民。 学生在书上描红、临写:赠 2、一起读读课题,好吗?

3、解题:赠什么意思题目什么意思 4、同学们,真挚的友情是人生路上最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录,生性豪放的李白究竟写下了怎样的一首诗来赠给汪伦呢? 三、初读古诗,读通读懂 1、课件(3):出示古诗 2、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古诗,自由自在地读,无拘无束地读,摇头晃脑地读,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同座位交流交流,也可以待会儿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3、指名读古诗。 (你读得很通顺、很流畅。你的声音非常响亮。 你的声音真好听,如果能再注意点节奏就更好了。) 4、学生交流。在读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了吗? 欲:将要忽闻:忽然听到 踏歌:古代民间的一种歌唱形式,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表演) 不及:比不上深千尺:有千尺那么深。 5、能连起来把这首诗的大概意思说一说吗? (李白坐上船儿正准备远行,忽然听到岸上传来踏歌的声音。 桃花潭水虽然深过千尺,也比不上汪伦赶来送我的厚谊深情。) 四、再读古诗,感受诗情 1、过渡:同学们,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呢,你们想听吗?

小学一年级语文《赠汪伦》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赠汪伦》教案 着眼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体味古诗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尝试写诗。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和空间。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及作品渗透的感情。 2、理解欲、闻、不及的意思。 3、背诵、默写本诗,并改成现代文或尝试写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古诗都有其鲜明的节奏和很美的意境,今天学习古诗要懂得作者怎样抓事物的特点,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 二、教师出示古诗,学生跟着教师抄写。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意书写时的正确、美观,写后同桌互评) 三、理解诗题,作者简介。 《赠汪伦》一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写的,赠是送给的意思。汪伦,是李白的好朋友,今安徽省××县人,诗中提到的桃花潭是安徽××县西南的一处名胜,在李白游桃花潭时,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临别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这首诗留别。 四、轻声读二至三遍,教师指导读准字音。 五、边读边想象,要在头脑中留下初步印象。 六、学生个别读,自由读。 七、教师范读,学生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八、释词译句。

让学生边读边将词语的意思串联起来。(读通) 对感悟诗句有困难的,教师予以点拔、交流。 (李白我坐船刚刚要走,忽然听到岸上传来齐着脚步节拍唱歌的声音。 即使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哪!) 九、解读诗意。 1、诗主要写送别,汪伦送李白方式有何独特性? 2、课文第 3、4句,用什么修辞方法?这两句抒发了什么感情? 十、朗诵想象。 要求学生边吟诵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十一、同学试背,请二位同学上来默写。 十二、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小黑板出示) 一读:理解题目,了解字词; 二读:连词译句,连句译全诗;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古诗赠汪伦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古诗赠汪伦》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意,学习朗诵古诗。 2、感受古诗中朋友之间的友谊,学会和同伴友好相处。 【活动准备】 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视频教材,配乐旋律一段。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的好朋友是谁?你们一起做过什么有趣的事情? 古代有个诗人叫李白,他和好朋友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二、欣赏古诗。 1、观看视频,初步感受古诗意境。 提问:故事中的两个好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李白到好朋友汪伦家里去做客。他们一起喝酒,作诗,两人非常开心。几天后,李白要乘船回家了,汪伦很舍不得李白,于是就在岸边送李白。 2、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古诗,请幼儿欣赏。 师:故事里有一首小诗,请小朋友们竖起耳朵,仔细地来听一听。 提问: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作者又是谁? 师:其实,这是一首赠别诗。是李白送给好朋友汪伦的诗。接下来,我给小朋友来解释一下,这首诗的意思。 3、出示图片,讲解古诗大意(译文口语化)。 李白乘着小船将要离开的时候,突然听到了岸边有人一边唱歌,一边用脚打拍子,告别的声音。李白转过头去一看,原来是好朋友汪伦啊。李白非常感动,他觉得,这桃花潭的水即使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义深。

4、在初步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再次欣赏古诗。 师:意思明白了吗?好,老师再来念一念,这一遍,请小朋友自己用心记一记,等一下,我们自己也要来学习这首诗。 三、教师指导幼儿学习诵读。 师:你记住了哪一句诗?请你念一念。 1、教师指导学习单句古诗。 师:好,接下来,请你们跟着小胡老师,整首古诗一起学一学,念一念。 2、请幼儿集体朗诵。 3、请幼儿分组朗诵。 4、请个别小朋友朗诵。 5、配乐齐朗诵。 四、联系生活,情感升华。 提问:我们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那好朋友之间要怎样相处呢?(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小朋友之间要友好相处,不可以打打闹闹,玩玩具要知道分享…… 结束语:好了,请小朋友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我们一起友好地去外面户外活动吧! 附古诗《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古诗《赠汪伦》教学实录

古诗《赠汪伦》教学实录 古诗《赠汪伦》教学实录执教课时:1教时 师:刚才这堂课因为诗歌的情感比较沉重,杜甫的诗的最大特点,有人说是沉郁顿挫,是不是?杜甫他是个忧国忧民的诗人,所以同学们刚才学得也比较凝重,学得非常沉重。下面几首诗我们要比较活泼一点。 师:我们来看看古代诗人,他们在送别朋友的时候,(板书:送别)他们是怎么表达他们的情感的。(补充板书:送别组诗)今天这堂课呢,孙老师要带大家学习第一组诗,所以我们就把它称为(师生齐读)送别组诗。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先学第一首(屏幕出现《赠汪伦》并配乐),一起把这首诗朗诵一遍。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师:读得很好,这首诗是谁写的?

生:(齐答)李白。 师:李白写给谁的? 生:(齐答)汪伦。 师:谁知道汪伦是什么人?你说。 生:汪伦是个乡下人,他也非常地喜欢写诗,可是他自己不会写。 师:基本讲对。汪伦是安徽泾县人,他是个酿酒师,他非常喜欢诗歌,非常地仰慕诗人,尤其是当时唐朝鼎鼎大名的诗人,谁? 生:(齐声大声答)李白。 师:李白诗写的好,好到什么程度呢被皇帝传到宫里面去写诗给皇帝看,用现在的话说,李白是当朝最大最大的大腕了。他非常仰慕李白,他怎么见到李白呢(指着一位男同学说)你知道你说生:他是写了一封信给李白,上面写着他那边有十里桃花,还有万家酒店,李白很喜欢喝酒,所有就来了。 师:李白喜欢游玩祖国的大好河山,喜欢饮酒,李白斗酒诗百篇是不是一个十里桃花,一个万家酒店,正中李白下怀,于是李白就来到桃花庄上。到那里一看,只有桃花潭一圈桃花,只有一个姓万的人家开了一家酒店,但是李白有没有怪汪伦呢 生:(齐答)没有。 师:他就欣然住在汪伦家里,和汪伦饮酒谈诗,成了非常好的知己朋友,这首诗就是李白离开汪伦的时候,写给汪伦的。再把它吟诵一遍。 (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赠汪伦教案

《赠汪伦》教学设计 宜宾市忠孝街小学余元勇 设计思路: 以读带讲,读中领悟师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本课将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在朗读中充分调动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在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想象,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大语文观,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感、人格的目的。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古诗的背景,理解古诗的意思。 (二)情感目标 感受李白与汪伦分别时的情景,体会诗人与朋友间聚散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使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方法与技能 1、学会多种背诵古诗的方法; 2、学会借助不同景物的描写,运用不同的方法,根据不同的人表达不同的情感;学会想象诗境,感悟诗美。 3、学习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如图书室、网络等媒体,收集、整理相关信息。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古诗的含义。 2、进一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破题导入 1、板书:李白 师:李白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诗人。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信息?把搜集的信息拿出来我们交流。 师:孩子们搜集得很全面。我们再来认识一个人,大家跟我写。 板书:汪伦 师:汪伦是李白的好朋友。关于他们俩,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叫“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我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孩子们要注意听。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一天,李白要走了,正当船缓缓开动的时候,汪伦带着村民来到岸边,他们踏歌起舞,为李白送行,李白深受感

古诗赠汪伦教案

古诗《赠汪伦》教案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谈话主题为:学生古诗诵读展示,引领进入古诗境界。(2-3分钟) 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大家从小到大学习背诵了很多古诗,你们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吗? (课前了解学生会背哪些古诗,适时点拨其中哪些是李白的作品?)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诗文中所包含的送别之情。 师:刚才很多同学吟诵了李白的诗句,通过以前的学习,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呢? 师: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李白的事? (学生简介李白的生平) 3、总结李白生平,顺势导入诗题。 总结李白生平:师:大诗人李白,生性豪爽浪漫,喜欢作诗饮酒,一生游历名川大山,每到一处,大多诗兴大发,一生又广交天下好友,每回与好友相逢离别,无不真情流露,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千百年来广泛地吸引着读者。今天咱们再学习一首大诗人李白的名诗,好不好? 3、读诗题,找疑问,了解诗题。 (1)课件点击出示课题——“赠汪伦”。生读课题。(指名读,生2-3人) (3)从诗诗题中找疑问。 师:从读诗题中,你读懂了什么?

你猜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课前预设: ①“赠汪伦”意思就这首诗是送给汪伦的。 ②了解诗的背景资料。 了解汪伦是谁?(汪伦是个村民,是李白的好朋友。) 知道李白和汪伦是怎么成为好朋友的。学生或老师讲《十里桃花,万家酒家》的故事。 4、读通诗文,初步感悟送别之情。 (1)师导语:李白和汪伦两个一见如故的朋友,在相处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可那小山村毕竟不是李白的的家乡,而且好朋友也总要有分别的那一天。两人分别的那一天就在眼前,李白实在舍不得汪伦哪,依依惜别之情一涌而上,于是脱口而出——李白乘舟将欲行……。 (点击出示《赠汪伦》全诗文。,老师吟《赠汪伦》诗。) (2) 师:你们想不想做李白也来读读这首真情流露的读。自己先试试。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并且多读几遍。(生自读诗文。多读几遍) (3)生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做到正确、流利。(指名4-5人,并评价) 读通——感动——入情 评价:“舟”这个字的音很难你读得很棒,你再读一遍给大家听。 (4)齐读诗文。

公开课《赠汪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赠汪伦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并在语境中填写字词。 2.通过质疑问难、讲故事解难等多种方法,学懂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的情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目标2 【学习过程】 一、激趣猜诗人,背诗文引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的课堂要有一位古代诗人穿越时空来到我们的教室,是谁呢?小时候听老奶奶讲《铁杵磨成针》长大离开家乡,面对月亮写了一首《静夜思》的。(李白)(出示画面) 师:他写的一首诗,我们一年级就学过了。名字是《静夜思》。(生齐背《静夜思》) 师:李白最喜欢交朋友,走到哪儿就交朋友,临走时就送一首诗给别人。这个“送”就是题目中的“赠”。(学习) 学生读。 师:“赠”,左边是个“贝”,右边就是“曾”,它还是个多音字呢!(板书)师:这一次李白交的朋友是——(汪伦) 师:后来就写了一首诗赠给了汪伦。题目就是——(生齐读课题) 二、按方法学习,质疑解难学懂 (一)回顾方法 师:从一年级我们就学习古诗。 出示学习方法(先出示左边的,后出示右半边的方法) 一读——读文识字 二解——提问解答 三背——感情背诵 四写——写字默诗 师:请一位小老师上讲台,像我一样指着学习方法带着我们读。 (二)按法学习 1.读通识字 师:是啊,一读,读通诗文,你们先自由朗读吧! 学生自由朗读(出示全诗) 抽生汇报读,并做相应引导。

(全班朗读) (2)识记生字 师:古诗里面生字还不少,有6个生字,像老师一样圈出来。 (同学圈字。课件把6个生字圈出来) 师:老师不教,你们自己想办法记在心中,可以跟同桌说说。 学生自由识记生字。老师巡视。 师:是不是都认识了呢?我们通过游戏活动来检查。 (3)检查识字情况 游戏一(课件)生字从古诗中飞出来,学生认读后再回到位置上。 一人读,其他人跟读。 游戏二:点击桃花,出现一个个词语(课件) 师:读得真好啊,再奖励一个游戏。花儿盛开。这些生字组成一个新的词语。 女生读一个词语,男生读一个词语。 (4)读熟古诗 师:让我们把全首诗一起朗读朗读吧。 (二)质疑解难,悟诗情 师:读了这么多遍了,哪儿是读不懂的,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好吗。 不懂就问,是个好习惯。这么多的不懂。我们全读懂了,那该是多么了不起的收获啊!要弄明白你们的问题,其中有一个故事。要听吗? 师:听故事要用耳,还要用心,你才能在故事中找到答案。(课件演示) (贴图画:汪伦踏歌送李白)此情此景,令李白深为感动,就写下这一首流传千古的名诗,送给汪伦。请齐读!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听完故事,看着插图,我觉得你们这一次读得更投入,感情更深切了。哪些问题解答了?(生讨论汇报,教师做出引导理解诗意) 每一首诗,都是一个故事,都是一段情感,读诗使人聪慧,孩子们,有空要多读诗啊! 三、写一手好字,展现更多收获 1.书写“乘舟”“客”“汪” 在美妙的充满诗情的音乐中,一手好字的时光来临了。要写哪些字呢?你们看,这像什么呢?

古诗《赠汪伦》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赠汪伦》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字(赠、汪、舟、欲、踏、潭),会写“汪”“乘”“舟”3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3、感受友情的真挚,有交朋友的欲望。 教学重点:古诗朗读时注意停顿、重音,启发想象用语言或图画描绘古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我知道咱们班的小朋友最会背古诗了,今天我们来比赛一下好吗?我们就以南北为界,南边一首,北边一首,哪边背得多那边胜,南边先来。 2、现在老师挑一首看看哪边会背。《独坐敬亭山》《静夜思》《望天门山》 二、导入新课 1、刚才我们背的这三首诗都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咱班的小朋友小小年纪竟然会背这么多的诗,真是了不起!为了奖励大家,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116页,看着图听老师讲故事。 2、大诗人李白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饮酒作诗,游山玩水。他作诗900多首,人们称他为诗仙,他可是当时一个无人不知的名

人。有一个叫汪伦的年轻人非常倾慕李白,希望能一睹诗仙的风采。可是自己只是个无名小辈,怎么才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呢?汪伦灵机一动,便写了这样一封信:“李先生喜欢游玩赏景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李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高高兴兴地赶来了。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连说:“佩服!佩服!” 汪伦留李白住了好几天,李白在那儿过得非常愉快,再美的相聚也有分别之时,当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将要离岸时,忽然听到一阵歌声。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他送行。汪伦的深情厚谊,使李白十分感动。脱口而出这首千古送别诗:《赠汪伦》。 3、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感人至深的送别诗《赠汪伦》,请举起手跟老师一块书写课题,“赠”是左右结构,左边是一个“贝”字旁,赠送别人的的东西可都是宝贝呀!右边是“曾",“汪伦”是一个人名,他是唐朝人,家住泾州桃花潭边,他性格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帮助附近的村民而毫无吝啬,是个仗义之人,“汪”是一个姓,这个姓在我们这儿使用的不多,一般都使用这个“王”(板书:“王”和“汪”)。平时在哪里还见过或者使用过这个“汪”字?(汪洋大海)让我们一起读一下课题。 二、初步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