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研究机制

肿瘤研究机制
肿瘤研究机制

肿瘤基因功能的作用机制研究

第一步:确定拟研究的基因(可行性分析)

首先,要确定肿瘤中具有研究潜能的功能基因A。最简单也最省事的方法,一是查文献,二是在数据库中查找,看这个基因是不是在肿瘤中有差异表达。最好选择没人报道过的基因,即便该基因已经有相关研究被报道,也不要太早放弃,可另辟蹊径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该基因。

其次,通过改变该基因在细胞内的表达,来探讨细胞表型是否会发生改变。常见的方式是敲减、过表达、突变,可构建相应载体或基因编辑技术来实现基因编辑。

第二步:确认研究表型

此时,需确定基因A对肿瘤功能的影响,如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侵袭、耐药,还有难度高一点的血管形成、能量代谢等。通常通过对基因A过表达或干

扰后,检测基因表达改变对细胞表型的影响,来确定靶基因对肿瘤细胞表型产生了一定作用。

一般,会通过正反两种实验来验证细胞表型的改变,如验证细胞凋亡时,不仅需要做TUNEL实验,还需要补充一些rescue实验(在基因敲除细胞中重新导入基因A)。通常需要做2个以上的细胞株。

如果能得到理想的实验结果,可进一步推进研究;如果没有,请试着一下转移、耐药等方向,或者换一个分子。

第三步:分子作用机制/信号通路研究

首先要先找到与表型挂钩的信号通路分子,比如增殖相关Akt、p53、MAPK 等信号通路。通常做法是寻找经典的信号通路与基因A之间的相互间的关系,并从中筛选出1-2个关键明星分子,检测其表达变化以及对信号通路的调节方式。

如果不幸的是,你并没有筛选到有变化的通路,此时可以采用比较烧钱的方法如基因/蛋白芯片来进行通路筛选。

第四步:动物实验验证

肿瘤研究中最常用的是裸鼠模型,即建立皮下移植瘤模型,再将基因导入动物体内,观察对体内肿瘤生长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A基因相关的分子机制或信号通路,为肿瘤基因治疗提供潜在的靶点。

第五步:临床样本的验证与临床意义

最后,在大量临床样本中验证目标分子的表达。检测临床样本中功能基因A 或功能基因A调控的下游分子的表达变化,分析其与肿瘤进展程度如肿瘤病理分期、复发、转移、预后等的相关性,确定基因A对临床研究的价值。

Note:第一步已完成的,此处可省略。样本量越大越有意义,差异越显著价值越高;若其表达水平能和肿瘤的病理进程相关,那么其临床意义就越凸显。

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申报和保护管理办法(试行)

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申报和保护管理办法(试行) 世界自然遗产、自然和文化遗产 申报和保护管理办法 (审判)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世界自然遗产、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申报,加强世界自然遗产、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风景名胜区条例》、《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世界遗产公约》)和《实施指南》(以下简称《世界遗产公约实施指南》),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遗产、自然文化遗产、风景名胜区文化景观、世界自然遗产、自然文化遗产和风景名胜区文化景观的保护和管理。 第三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组织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的审查,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涉及风景名胜区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文化景观申报项目的审查。负责世界自然遗产、自然文化遗产和涉及风景名胜区的文化景观的保护和监督。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或者直辖市人民政府风景名胜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世界自然负责。1 遗产申报项目的初审,会同有关部门,负责涉及风景名胜区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文化景观申报项目的初审;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涉及风

景名胜区的世界自然遗产、自然文化遗产和文化景观的保护和监督。第四条世界自然遗产、自然文化遗产、风景名胜区文化景观(以下简称世界遗产)的申报、保护和监督,应当遵循生态文明理念,坚持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第五条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等。通过捐赠、技术支持、志愿者等方式参与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研究。 第二章宣言 第六条申报世界遗产应当以保护和继承人类共有的珍贵遗产资源为宗旨,坚持政府主导、专家论证、公众参与的原则,量力而行,厉行节约,促进有序发展。 第七条申报世界遗产项目,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符合《世界遗产公约》和《世界遗产公约实施指南》关于世界遗产的突出价值、真实性和完整性的相关标准、条件和要求; (二)申报项目保护管理计划的编制; (3)按程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国家自然遗产、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世界遗产保护名录》; 2 (四)依法划定的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等受保护场所;(五)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其中,第(3)款所述的纳入程序应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国家自然遗产、自然和文化遗产初步名录》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公约实施指南》的相关要求执行。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令 第41号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已经2006年11月14日文化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部长孙家正 二○○六年十一月十四日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履行对《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责任和义务,传承人类文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世界文化遗产,是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和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中的文化遗产部分。 第三条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确保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第四条国家文物局主管全国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协调、解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中的重大问题,监督、检查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的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文物主管部门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制定管理制度,落实工作措施,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所需的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通过捐赠等方式设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专门用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基金的募集、使用和管理,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规定执行。 第六条国家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事项实行专家咨询制度,由国家文物局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开展相关工作。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咨询工作制度由国家文物局制定并公布。 第七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有依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义务。 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国家文物局、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对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或者个人给予奖励。 省级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制度,开展志愿者的组织、指导和培训工作。 第八条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由省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承担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编制任务的机构,应当取得国家文物局颁发的资格证书。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应当明确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标准和重点,分类确定保护措施,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求。 尚未编制保护规划,或者保护规划内容不符合本办法要求的世界文化遗产,应当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1年内编制、修改保护规划。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由省级文物主管部门报国家文物局审定。经国家文物局审定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由省级人民政府公布并组织实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要求,应当纳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 第九条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不可移动文物,应当根据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依法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由县级文物主管部门予以登记并公布。 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不可移动文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

中国癌症流行病学与防治研究现状_曾红梅

V ol. 25 No.9Sep., 2013 化 学 进 展 PROGRESS IN CHEMISTRY 第25卷 第9期2013年9月 Contents 1 Introduction 2 Cancer statistics 3 The current status of canc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3.1 Strategies and policies for cancer control and 中国癌症流行病学与防治研究现状 曾红梅 陈万青*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 北京 100021) 摘 要 癌症是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列城市死因的第一位,农村死因的第二位。本文对我国近几十年来癌症的流行状况、发病负担进行了概述。结果显示由于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加,消化道癌症发病负担依然严重,而与环境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癌症如肺癌、乳腺癌等近年来显著增加。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内,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将整体继续呈上升趋势。沉重的癌症负担需要采用综合化的防治策略来解决。本文阐述了我国的癌症防治政策、体系建设和癌症数据监测情况,介绍了近几十年来在我国癌症高发现场开展病因学预防及早诊早治工作的历史经验,概述了全国范围内癌症防控现状,为今后癌症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癌症 趋势分析 预防控制 癌症筛查 中图分类号: R730.1; R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81X(2013)09-1415-06 Cancer Epidemiology and Control in China: State of the Art Zeng Hongmei Chen Wanqing * (National Office for Canc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Cancer Hospital & Institute, Beijing 100021, China) Abstract Cancer has been a major challenge for public health in China. It ranks first among all causes of death in urban areas, and second in rural areas. This paper present the latest cancer statistics of China. The incident number of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 is still high and the burden of lung cancer and breast cancer are increasing. The trend indicates that the overall cancer burden would still be severe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 and aging population. Addressing this challenge requires comprehensive and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cancer control polices, structures, and cancer registration in China are described. National cancer control plans has been carried out by Ministry of Health since 1986. National program of cancer registry has been set up. In 2012, the number of population-based cancer registries has expanded to 222, covering populations with 200 millions. In areas with high risk of cancer, they have held systematic programs of cancer control. Many places such as Linzhou and Cixian have shown a down-trend of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in areas of high risk of cancer also promote the nationwide cancer campaign. The prevention programs include tobacco control, immunization against hepatitis B for infants and children, and cancer early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This paper provides considerable scope and motivation for future work on cancer control and prevention. Key words cancer; trend analysi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ancer screening 收稿:2012年12月,收修改稿:2013年6月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chenwq@https://www.360docs.net/doc/d418409911.html,

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申报和保护管理办法(试行)

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申报和保护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申报,加强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保护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风景名胜区条例》、《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世界遗产公约》)、《实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以下简称《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等,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申报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涉及风景名胜区的文化景观,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涉及风景名胜区的文化景观的保护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组织审核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审核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涉及风景名胜区的文化景观申报项目;负责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涉及风景名胜区的文化景观的保护监督工作。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或直辖市人民政府风景名

胜区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的初审,会同有关部门负责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涉及风景名胜区的文化景观申报项目的初审;负责本行政区域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涉及风景名胜区的文化景观的保护监督工作。 第四条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涉及风景名胜区的文化景观(以下统称世界遗产)申报、保护监督等工作应当遵循生态文明的理念,坚持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 第五条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等以捐赠、技术支持、志愿者等方式参与世界遗产保护和研究。 第二章申报 第六条申报世界遗产应当以保护和传承人类共同的珍稀遗产资源为宗旨,坚持政府主导、专家论证、公众参与的原则,量力而行、厉行节约、有序推进。 第七条申报世界遗产的项目,应当满足下列基本条件: (一)满足《世界遗产公约》、《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关于世界遗产突出价值、真实性和完整性等有关标准、条件和要求;

抗肿瘤中药研究现状

抗肿瘤中药研究现状 【摘要】中药因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扶正固本等功效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可作用于肿瘤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具有多靶点、多环节、多效应的特点。主要从中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等方面对中药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中药;抗肿瘤作用;作用机制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中药可作用于肿瘤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具有多靶点、多环节、多效应的特点,其在抑制、杀伤肿瘤细胞、改善症状与体征,以及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延长患者生存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其具有不良反应低,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其抗肿瘤活性已得到国际公认,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就中药抗肿瘤作用及其主要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1 肿瘤病因、病机 肿瘤在中医中属“积聚”范畴,历代诸家均有论述。《难经·五十五难》中“故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也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其病不离其部”;《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中“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 祖国医学认为,任何疾病的产生都离不开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是指人体正气虚衰,脏腑失调,气血失和以及七情内伤;外因指六淫之邪和疫戾之气,当人体正气虚衰,邪气乘虚而入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恶性肿瘤的病因病机主要是阴阳失衡、气血不调、五脏之气紊乱,致使外来邪气乘机而入,破坏了五脏正常的生理功能,损耗人体精、气、血、津液等物质基础,引起气滞、血瘀、痰凝、湿停、毒聚等病理变化,即气血虚衰、气滞血瘀、痰凝湿聚、热毒内蕴、脏腑失调、经络瘀阻。 2 抗肿瘤中药功效与药理研究 根据恶性肿瘤的病因病机,中药治疗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分别施以扶正固本、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理气行滞、清热解毒等不同方法。 2.1 扶正培本与增强免疫《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素问·汗法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医宗必读》中提出“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灵枢·五变》曰:“余闻百疾之始期也,必生于风雨寒暑,循毫毛而人腠理?或为留痹,或为积聚。”《外证医寨》则明确提出“正气虚则成岩”。因此,扶正培本治疗法则“补之、调之、和之、益之”是防

中国肿瘤现状调查

中国肿瘤现状调查 ■发病人数约占全球五分之一■死亡人数约占全球四分之一 我国目前每年新增350万癌症患者,每年癌症死亡人数达250万人,在部分城市,癌症超过了心血管疾病,成了致人于死地的“第一杀手”,癌症正越来越多地侵入人们的生活。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癌症患者被确诊时,绝大多数已处于中晚期。癌症高发,增加的不仅仅是患者的伤痛,还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面对如此来势汹汹的癌症病魔,人们不禁开始思考,为何我国癌症发病率居高不下?癌症发病与什么因素有关?肿瘤治疗情况究竟如何?带着一系列问题,记者去年以来深入医院、病房、研究院所、企业和有关部门采访,就肿瘤现状进行调研,试图一探究竟。 健康梦是小康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亟须向肿瘤宣战。 这是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丽蓉、罗京、晓旭、贝娜…… 这是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世界癌症报告估计,2012年中国癌症发病人数为3 06.5万,约占全球发病的五分之一;癌症死亡人数为220.5万,约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 健康梦是小康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华社记者去年以来在北京、上海、、等地走

访大量肿瘤防治专家和临床医生了解到,伴随着老龄化加剧、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不健康生活方式及食品安全问题凸现,我国肿瘤发病率多年持续上升,已成为一个必须高度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乃至社会问题。 发病率、死亡率双升 在农村人眼里,癌症就是绝症。 记者走进、等在网络上被称为“癌症村”的几个村庄,村民熟悉而又害怕听到“癌症”二字。其中一个村的医务人员表示,村民患癌有年轻化趋势,四五十岁年龄段的人数在增多。 病人增多,知名肿瘤医院一床难求。北京、上海、、、这些地区的肿瘤医院“专家号一号难求”,病人往往需要排队等手术。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因为床位原因,每周有700人等待入院…… 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葛明华从事甲状腺癌治疗,他明显感到甲状腺癌上升幅度太快了,“原先甲状腺外科医生地位不高,一年就几个病人,现在很多医院都开设了甲状腺科室”。 从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及东、中、西部医疗专家了解到的情况和部分临床统计看,由于人口老龄化等原因,当前我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呈持续增长趋势。 更为严峻的是,这种势头并未得到有效遏制。国家癌症中心肿瘤流行病学研究员代敏介绍,今后20年,我国癌症的发病数和死亡数还将持续上升:根据国际癌症研

世界遗产的经济属性及其管理模式解析

世界遗产的经济属性及其管理模式解析 内容摘要:近年来,中国各大景区申报世界遗产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一方面经营者们高喊着“对世界遗产地实行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另一方面研究者们已发现过度商业化开发给世界遗产带来的严重破坏。如何在这种发展与破坏之间、保护与利用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就成为值得重点研究的一大课题。本文尝试从经常学的角度分析世界遗产的经济属性,在日常工作中应该以谁为管理主体,构建怎样的管理模式?并提出相应对策性建议,以期在我国的世界遗产管理过程中,使联合国《世界遗产公约》中的原则切实得到实施和体现,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所谓世界遗产,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具有普遍突出价值、人类罕见、无法替代的文化和自然财富,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含文化景观)、自然与文化遗产混合体三种类型。为了让这些天地造化和文明遗存在受到威胁之前就得到很好的保护,1972年11月16日,76个国家在巴黎签署了《保护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公约》。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中叶加入《保护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公约》,闻名世界的长城、故宫、泰山在1987年就先后进入首批世界遗产名录,截止2004年底,中国已跻身为仅次于西班牙(37处)和意大利(36处)的第三大世界遗产国。 为什么各地对申报世界遗产如此积极?作为全人类的世界遗产,除了可得到资金和技术上的帮助以外,利益驱动应该是一地参与的动力主因, 一旦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势必会提高知名度,吸引众多的游人。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理查德所言,以丽江为例,其经济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当地自199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以来的旅游业的发展;山西平遥古城、江苏周庄等世界遗产地的客流量剧增,都证明旅游业可以给居住在世界遗产地及附近的社区的人民带来无可比拟的经济发展机遇;另一方面,随着人流的增加,生活垃圾的产生,旅游业也会给遗产地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和破坏,甚至使世界遗产地消失。 尽管从理论角度分析,通过合理的规划、科学的管理,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并非截然矛盾。然而事实却是:一方面经营者们高喊着“对世界遗产地实行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另一方面研究者们已发现过度商业化开发给世界遗产带来的严重破坏;一方面游客们在谴责企业和地方政府对世界遗产地的过度开发,另一方面游客们却仍然一批批地涌向世界遗产地。表面上看,这是开发和保护的矛盾,实质上往往反映出国家、部门、地方和公众等之间的利益冲突,使“实现世界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和谐发展”似乎仅仅是一种理想。 如何在这种发展与破坏之间、保护与利用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这就成为值得我们重点研究的一大课题。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世界遗产究竟属于何种物品?在日常工作中应该以谁为管理主体?在世界遗产管理过程中,如何使联合国《世界遗产公约》中的原则切实得到实施和体现?这些都是在世界遗产管理工作

世界遗产概论

2010-2011年第二学期 世界遗产概论 院选课结课论文 学院:艺术学院 系别:艺术学院 专业:艺术设计 班级:000000 姓名:000000000 联系电话:00000000000

标题:中国世界遗产资源开发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自1987年故宫、长城等第一批世界遗产入选以来,到目前为止已有29处世界遗产项目,位于意大利和西班牙之后,居全世界第三。29处世界遗产分布于19个省、市、自治区,如今基本都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而到,目前我国拥有世界遗产30处,在世界国家中居第三位。我国在保护和开发世界遗产方面,并不像其他一些国家那样拥有十分成功的经验。由于我国正处在建设现代化时期,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及过度开发正对世界遗产构成威胁。在遗产旅游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和开发的矛盾愈加显现,至此,探讨中国世界遗产资源开发的问题以及对策。 关键字:世界遗产,资源开发, 正文: 一、世界遗产的概念与特性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代表全人类文明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越来越受到破坏和威胁。为此,1972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公约》中的遗产包括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其中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学、美学、考古学、科学、民族学和人类学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自然遗产是指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的、生物学和地质学形态、濒危动植物物种栖息地,以及具有科学、美学和保护价值的地区。世界遗产公约的宗旨是通过采取公约的形式,建立一个根据现代科学方法制定的永久性的有效的保护制度。因此,世界遗产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具有突出重要价值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 世界遗产的含义决定了它的三个特性:即世界性、多样性和独特性。 “世界性”强调遗产的世界性突出价值、世界性所有和世界性保护。“多样性”体现在其包容类型几乎涵盖地球上所有自然创造的以及人类创造的精华。“独特性”具体表现在遗产在世界或国家和地区范围内独一无二的、无可替代的、不可逆的特性,一旦破坏,其原有景观永难恢复。 二、中国世界遗产开发利用现状 世界遗产是祖先和大自然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自从1985年签署《世界遗产公约》以来,在短短的20多年时间里,现已拥有35

肿瘤发生机制研究现状与展望

肿瘤发生机制研究现状与展望 发表时间:2011-06-24T16:54:23.750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5期供稿作者:潘小兵史良俊 [导读]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潘小兵史良俊 【摘要】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由83.065/10万上升至108.26/10万 [1]。有研究预测到2050年亚太一些地区的恶性肿瘤新发病例和死亡人数将达到730万和550万,是2000年的2倍以上[2]。而与此同时,对于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的局限性已经充分暴露出来:(1)高复发率;(2)严重的副作用。因此恶性肿瘤的完全治愈仍有待于对肿瘤发生机制的彻底阐明。 【关键词】肿瘤;研究现状;展望 【中图分类号】R9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5-0221-02 本文将有关肿瘤发生机制的几种学说的主要观点、理论依据、及其局限性做一系统的总结与归纳,并在此基础上对肿瘤研究的前景提出思考与建议。 1目前关于肿瘤发生机制的几种学说 1.1癌基因学说(基因突变学说) 1.1.1癌基因学说的主要观点:一直以来,肿瘤发生的基因突变学说始终占据肿瘤发生机制学说的主流。而癌基因学说在本质上与基因突变学说大同小异,都强调了基因的改变导致了细胞的恶性增殖,因此可以归为同一学说。该学说主要观点是:在正常生物的基因组内存在众多的与肿瘤发生有关的基因,促进细胞分裂增殖的称为原癌基因,抑制细胞分裂增殖的称为抑癌基因。在正常情况下,它们的生理功能对调节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的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一些异常情况下,如细胞受到病毒感染,多种致癌和促癌因素的长期作用等,导致多个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或其调控制序列的损伤,使其表达蛋白的量或结构发生改变,或者蛋白表达的空间和时间发生紊乱,在多种癌基因或抑癌基因表达产物协同的作用下使细胞不受控制的持续分裂增殖,形成肿瘤[3]。 1.1.2癌基因学说的主要证据:1969-1972年美国George J.Todaro 和Robert J.Huebner在反转录病毒致癌的研究中发现,许多脊椎动物的基因组中含有内源性的反转录病毒,这些动物的细胞在一些诱导剂的作用下可产生出反转录病毒粒子。因此,肿瘤病毒引起细胞癌变是由病毒的某一基因造成的,这些基因是在早期进化过程中由于人类感染病毒获得的。此既癌基因。如果癌基因受到抑制,则细胞可以保持正常状态。1989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J. Michael Bishop和Harold E. Varmus分离出鸡禽类RNA逆转录病毒的癌基因,同时证明这些病毒的癌基因也存在于人类正常细胞中,并且在正常细胞中承担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Nowell及Hungerford于1960年发现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血中有一个小于g组的染色体,后经显带证明是9号和22号染色体长臂易位的结果。易位使9号染色体长臂(9q34)上的原癌基因abl和22号染色体(22q11)上的bcr(break point cluster region)基因重新组合成融合基因。后者具有增高了的酪氨酸激酶活性,这是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发病原因。因为此染色体在美国费城发现,故命名为费城(ph)染色体。大约95%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病例都是ph阳性。 某些遗传性肿瘤中染色体的某些位点可发生专一的丢失。如视网膜母细胞瘤的40%属先天性。这些遗传性病例中(大多为双侧性)的患儿,在出生后约5%可见染色体13q14的一个等位基因位点的缺失,尚可能有形态学上不能分辨的其他缺失。但肿瘤发生时,肿瘤细胞中另一个等位基因也发生了缺失,成为纯合体。这提示,第一次的缺陷属先天性,第二次属体细胞突变。因为只是两个等位基因同时缺失时才发生视网膜母细胞瘤,因此这种抗视网膜母细胞瘤形成的基因(Rb)具有显性的意义,这种基因既我们所说的抑癌基因。A.Kmudson从这一事实,提出了“两次突变”学说。 上述资料都明确提示我们在正常细胞中确实存在着一类基因,正常情况下它们在细胞中承担着重要的生理功能。但当各种致癌因素使其功能或结构受到破坏时,它表达的蛋白产物随之发生改变,从而使细胞转入不受控制的恶性增殖,这类基因我们称之为癌基因或抑癌基因。 1.1.3癌基因学说及基因治疗的局限:癌基因(oncogene)及抑癌基因的发现让很多人看到了肿瘤治疗的曙光,似乎只要抑制癌基因表达,促进抑癌基因表达肿瘤的生长就会得到抑制,因此对于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一度成为研究热点。但是在恶性肿瘤基因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上并没有取得我们所预期的效果。同时肿瘤的基因突变学说在理论上仍有许多无法解释的问题而有待完善。如:①Brinster曾将2-4个骨髓瘤细胞和畸胎瘤细胞注射入另一Swiss小鼠来源的囊胚腔后,观察到被注射入骨髓瘤细胞和畸胎瘤细胞的胚胎都产生了正常的嵌合体子代[4]。Mckinnell 将疱疹病毒诱发的豹蛙肾癌(Lucke 氏肾癌)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受精卵后,得到了发育成正常的蝌蚪[5]。在临床,也报道过不少肿瘤细胞逆转为正常细胞的病例。如果恶性肿瘤的发生是由于基因突变而导致的,那么这种DNA结构性的改变是无法逆转的,也就是说肿瘤细胞是无法完全恢复为正常细胞的。因此用癌基因学说显然无法解释以上现象;②许多有明确致癌作用的理化因素都不是通过作用于基因而发挥作用的,细胞间质是它们作用的靶点,这也难以用基因突变理论解释[6-7];③基因型正常的胚胎干细胞向同系小鼠腹腔移植可产生极度恶性的肿瘤。 1.2肿瘤发生的逆分化学说: 1.2.1逆分化学说的主要内容:正常组织是由分化发育成熟的细胞组成,这些成熟细胞在致癌因素的作用下,细胞由成熟阶段向幼稚阶段逆向分化,细胞分裂增殖能力增强且失控,从而形成肿瘤。 1.2.2逆分化学说的主要依据:胚胎相关抗原是特定细胞在胚胎发育的特定阶段,即组织形成过程中的不成熟阶段表达的抗原。成熟体细胞不表达胚胎相关抗原,而一些组织在恶变后即可检测到胚胎相关抗原。这被认为与癌变的发生有关,是细胞去分化的结果。 从组织结构和生化特点上,由于肿瘤组织与其原发组织的相似性,并且具有幼稚细胞的特点,加上基因突变理论认为肿瘤的本质是体细胞基因突变的结果,因此部分学者认为,肿瘤细胞就是成熟体细胞在恶变过程中去分化所致。 1.2.3逆分化学说所不能解释的问题:人体各组织肿瘤的发生率相差很大,肿瘤发生率较高的组织都是细胞更新较快的组织,如上皮组织,造血组织,肝组织等。而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的肿瘤发生率极低,对此逆分化学说无法解释。 1.3肿瘤发生的免疫监视学说: 1.3.1免疫监视学说的主要内容:免疫学说是建立在基因突变学说基础上的,但在免疫学说中基因突变却不是导致肿瘤发生的直接原因。该

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

附件 《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 (经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修订, 2016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四川省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发挥世界遗产的教育和展示功能,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世界遗产,是指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世界遗产保护范围,分为核心保护区、保护区、缓冲区。 第三条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各类世界遗产资源调查、评估、申报和在世界遗产保护范围内的规划、建设、监测、保护、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四条世界遗产保护,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科学规划、永续利用的原则,确保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跨行政区域的世界遗产,坚持共同保护、共同管理、共享资源、共同发展的原则。 第五条世界遗产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世界遗产管理协调机制,协调解决世界遗产保护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世界遗产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文化(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主管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并协同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做好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中文化遗产部分的保护管理工作。 民族宗教、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水利、林业、交通运输、旅游等其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助做好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 跨行政区域的世界遗产,由世界遗产地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协调保护管理工作。 第六条世界遗产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

关于进一步加强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加强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 建城函〔2010〕240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天津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重庆市园林事业管理局:自1985年我国政府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有效保护了世界遗产资源,提高了遗产地的知名度,带动了遗产所在地经济发展。但在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中也出现一些问题,有的地方不切实际,缺乏研究,存在“申遗”过热的倾向;有的地方“重申报、轻管理”,“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也很突出。为进一步加强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等相关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现通知如下: 一、深刻认识保护世界遗产的重要意义。我国现有各类世界遗产40处,位列全世界第三,已成为世界遗产大国。世界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既代表一个国家的荣誉,更体现一个国家的责任。设立世界遗产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和传承全人类共同的自然与文化遗产,促进世界遗产的永续利用,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目前,全球范围内世界遗产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其保护状况将越来越受到更广泛的关注。要深入学习《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精神,深刻领会保护世界遗产的重要意义,始终把世

界遗产保护放在首位。要用科学和理性的态度,从全局出发,提高认识,端正目的,进一步增强世界遗产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世界遗产的科学保护。 二、科学推进申报工作。目前,我国正处于旅游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一些地方对世界遗产申报工作热情空前高涨。与此同时,世界遗产评选标准更趋严格,审议程序更为规范,批准通过的项目比例逐年降低,世界遗产申报工作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要深入了解世界遗产申报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认真学习有关世界遗产规则和国际惯例,加强与有关国际组织在世界遗产法规、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沟通和交流,参与有关世界遗产的国际交流活动,形成良性互动、协调推进的工作局面。要进一步加强世界遗产申报管理,有序开展世界遗产申报工作,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科学推进,防止作为政绩工程一哄而上。 三、依法开展保护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风景名胜区条例》、《城市绿化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关于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城市园林的有关保护管理规定,通过法制、行政和技术等多种手段,加大对世界遗产保护监管的力度,增强履约意识,提高履约能力,切实维护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要探索完善世界遗产保护管理体制机制,依法制定和落实各项保护措施,严格规划建设管理,加强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文化景观

世界文化遗产管理的经验和教训_方彦富

世界文化遗产管理的经验和教训 方彦富 一、先进的理念和科学的方法 纵观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先进的理念对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意大利学派,对文 物建筑的保护和修缮提出过以下观点[1]: 1、强调文物建筑具有多方面价值,要求对其 所携带的全部历史信息,进行全面保护; 2、要求尊重文物建筑在存在过程中所获得的 所有历史信息(包括变动和增添的内容),并使这部历史清晰可读; 3、强调调查研究,以确凿的考古学证据为基 础,反对修缮工作中的主观臆测; 4、只对文物古迹进行确有必要的加固和修 缮,修缮的目的只是保护,并使后加内容在材料和特点上与原迹有所区别,避免任何形式的伪造; 5、强调对文物建筑原有周边环境的保护。 以上观点经过理论梳理和实践检验,已经发展成为原生性原则、最低干预原则、可识别原则、可逆性原则、与环境协调原则等等内容,载入《威尼斯宪章》等国际公约而成为国际公认的文化遗产保护诸原则。 先进的理念来自对文化遗产的深入研究和深 刻理解,它同时又具体表现在贯穿于文化遗产保护整个过程中的科学的方法。在这其中,包含了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政治学、地理学、博物学、人类学、民俗学、物理学、化学、建筑学、工程学、材料学以及旅游和艺术等等诸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这就需要人文和科学领域专家学者的共同参与和积极配合。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国家和地区的重要经验表明,只有学术的有效监督和指导下,才有可能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以被称为“文化遗产保护第一步”的普查工作为例,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和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先后对本土的文化遗产进行大普查,既使得这些国家梳理和查明了自己的文化遗产状况,发现和抢救了一大批濒危文化遗产,又在大普查中向国民普及了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使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大为提高。法国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文化遗产大普查,其标准化、系统化、科学化的普查登记,不但充分显示了学术监督和指导的严谨和高效,反过来对此后的相关学术研究又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我国台湾地区,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数次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更是一开始就有意识地重视科学化管理问题,委托学术机构和专家学者直接参与或进行指导,并且以法律文件形式对此进行规定,如“办理自然 作者简介:方彦富,男,福建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 摘要:本文从九大方面总结提炼世界文化遗产管理模式的经验教训:理念与方法、法律体系与奖惩制 度、管理体制、资金保障、市场运作、人的因素、整体保护、国际视角与国际协作及数字化管理。 关键词: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奖惩制度;管理体制;资金保障;人的因素中图分类号:G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02(2009)08-0097-06 □97

肿瘤研究所情况简介

肿瘤研究所 1、研究所简介 肿瘤研究所为非独立研究机构,主要由肿瘤外科、肿瘤内科、放射治疗科等科室组成,以大量的临床医疗工作为重点,同时肩负临床教学及科研任务。 肿瘤内科成立于1987年11月,为宁夏首家肿瘤化疗专科。主要从事肺癌、乳腺癌、淋巴瘤、胃癌、大肠癌、食管癌、肝癌、泌尿生殖系肿瘤、软组织肿瘤的化学治疗、内分泌治疗以及免疫支持治疗等。其中肺癌、乳腺癌、淋巴瘤、胃癌、大肠癌及生殖系肿瘤的化学治疗和内分泌治疗是本研究方向的重点。本科室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肿瘤专业硕士学位培养点。是一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专业学术队伍。长期以来科室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积极拓宽对外联系,结合临床开展科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提高了科室的知名度,增加了科室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自94年起先后有17项新技术新业务获院级奖励;1项获区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8项获区级及院级科研立项。近年来发表论文50余篇。获宁夏自治区优秀科学论文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 放疗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影像学及肿瘤学专业硕士学位培养点。主要从事肿瘤放射治疗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对全身各种恶性肿瘤进行根治性、姑息性及术前、术后放射治疗。近年来随着先进设备的引进,开展了近距离后装腔内治疗;大面

积不规则野的照射技术;头体部固定架在放疗中的应用;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放射治疗技术;全身电子线照射技术;半束照射技术;超分割治疗技术;头体部肿瘤的X-刀治疗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等新技术、新业务,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已发表论文60多篇,科研立项3项,获卫生厅科技成果三等奖3项,自治区科协优秀论文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鼓励奖4项。 肿瘤外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肿瘤学专业硕士学位培养点。专门从事各种实体肿瘤的外科治疗。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乳腺癌、消化道肿瘤、胸部肿瘤及甲状腺肿瘤的手术治疗。自91年以来,全科医务人员在各类医学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127篇。其中获宁夏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2项,3等奖3项。获区内厅级以上科研立项资助项目9项。获宁夏卫生厅科研成果3等奖2项。获院内新技术、新业务奖14项。

我国世界遗产保护与管理现状

我国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现状 学院:外国语学院 专业班级:英语10国旅(1)班--09 学生姓名:袁帆 学号:20100910010208

我国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管理现状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世界遗产申报取得了瞩目的成就,然而,与此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尤其在保护和管理方面更值得我们的关注。本文也给与了一些改善的建议。 关键词: 中国世界遗产保护与管理现状对策 1.我国世界遗产的保护现状 1.1认识错位 1.1.1 重申报,轻维护 世界遗产是我国历史文化和壮丽山河的杰出代表,堪称精品中的精品。世界遗产的申报成功往往能够极大地提升遗产所在地的知名度和市场地位,促进当地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带来非常可观的社会与经济收益。但是,各地对于世界遗产的理解和认识存在着严重偏差。世界遗产是保护性、公益性事业,世界遗产最主要的功能在科研和教育等方面,申遗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好祖先和大自然赐予的遗产。目前众多遗产所在地人民政府往往过度关注世界遗产带来的知名度和经济效益,动用远远超出当地经济发展现实实力所可以负担的资金进行申遗,而对遗产景观大量日常性的基础维护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1.1.2 重开发,轻保护 随着申报世界遗产的成功,遗产旅游不断升温,旅游业往往会成为遗产所在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但遗产旅游的市场化炒作、商业化经营、超容量开发,甚至建设性破坏,导致濒危物种生存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历史文化景观变质,违背了遗产资源保护和持续利用的原则,损害了世界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进而会失去世界遗产本身的价值。 1.1.3 重旅游设施建设,轻科学文化研究 目前国内对世界遗产旅游功能开发的重视程度远胜于科学教育和文化保护功能。世界遗产地普遍热衷于景区交通运输设施、食宿接待设施,游览娱乐设施和旅游购物等各种服务性设施和商业性工程项目的建设,过于重视景区物质硬环境的建设,造成自然文化遗产地人工化、商业化和城市化现象日益严重。与此同时,却对世界遗产本身所应具备的科学、美学和历史文化价值的挖掘不够,对世界遗产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缺乏有效的保护和继承,甚至将古朴的民俗文化、民族风情、肃穆的宗教仪式包装成为粗俗的商业化表演,不但使世界遗产丧失了其科普教育功能,而且使珍贵的民族特色文化受到严重冲击,一些珍贵的文化旅游资源面临退化和消失的危险。 1.1.4 重景区发展,轻社区参与 目前,国内世界遗产地一般都比较重视景区内部门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与旅游业紧密相关的商贸、饮食、住宿服务业以及交通业发展较快。在遗产保护方面,往往只是侧重于景区内单体文物的鉴定和保护,而对遗产保护背后的形形色色的“人”的因素却视而不见,将遗产与其所处的自然人文环境及其包含的人文现象分割开来,对遗产所在地及周边的社区如何实现和谐发展缺乏系统全面地研究,即所谓重“物”轻“人”问题严重。由于我国多数世界遗产地城市化问题比较突出,不少核心景区人口居住较为集中,一方面,遗产地居民外迁缺乏资金和土地安置保障,但在发展上又因必须服从于遗产保护的要求而受到种种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利益分配机制不公,遗产所在地通过发展旅游获得的高收益,大部分进入投资商的口袋,当地社区居民一般难以得到相应的利益分成,而由于旅游活动带来的各种不良影响,如环

世界遗产经营与管理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世界遗产的命运和前途掌握在青年一代手中,对其的保护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世界遗产经营与管理课程通过国内外遗产鉴赏,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尤其是我国的世界遗产。并分析国内外在经营与管理遗产过程中的成就与失误,让他们认识到保护世界遗产的重要性,并探讨遗产保护模式,鼓励他们投身到世界遗产保护的活动中去。 2.设计思路: 世界遗产关乎社会当中的每一个人,无论是与人类创造历史相关的文化遗产还是与人类的文明历程相辅相成的自然遗产。对世界遗产的了解,就是对人自身的了解,对人的生存环境的了解。学习国外对于世界遗产经营与管理的经验与教训,了解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对保护世界遗产的新观点与新思路,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其求知欲。并希望通过此课程引导和组织学生多视角探索世界遗产经营与管理的策略,鼓励学生积极倡议和参加保护遗产的各项社会活动。 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课程为全校通识教育课,无先修课程要求,与其他通识课程并行。 - 1 -

二、课程目标 世界遗产经营与管理作为本科学生的一门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世界遗产现状。到课程结束时,学生应能: (1)能了解国内外世界遗产名录、发展概况。 (2)掌握世界遗产保护相关知识。 (3)形成保护世界遗产意识。 三、学习要求 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 (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2)按时完成常规资料收集、讲解作业,了解国内外概况世界遗产,掌握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并能根据世界遗产相关知识,撰写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论文。 四、教学进度 - 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