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观测工初级

地震观测工初级
地震观测工初级

地震观测工初级

--选择题题库2

一、选择题(每4 个选项,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的选项填入括号内)

43. 金属材料随着外力的增加通常会产生( )。

(A)弹性变形(B)弹性变形到塑性变形

(C)断裂(D)弹性变形,弹性→塑性变形和断裂三个阶段

答文:D

44. 润滑材料主要分为( )。

(A)机油、黄油

(B)润滑油、润滑脂

(C)添加剂和固体润滑剂

(D)润滑油、润滑脂、添加剂和固体润滑剂

答文:D

45. 密封滚动轴承箱内添加润滑脂不宜过满,以装注到箱

内( )为宜。

(A)1/3~2/3 (B)1/4~1/2 (C)1/4~3/4 (D)1/3~1/2

答文:D

46. 钻机润滑图中( )。

(A)“0”表示用黄油枪加润滑脂

(B)“0”表示用机油枪或油壶加油

(C)“0”表示在箱体内加入规定润滑油

(D)“0”表示用酒精润滑

答文:B

47. 双列向心球面轴承主要承受( )。

(A)径向载荷,同时也能承受较大的轴向载荷

(B)径向载荷,同时也能承受少量的轴向载荷

(C)较大的径向载荷,不能承受轴向载荷

(D)较小的径向载荷

答文:B

48. 下列材料均属于有色金属( )。

(A)铝、铜、镁、铁(B)金、银、不锈钢

(C)钢、铝、镁(D)球墨铸铁、生铁

答文:C

49. 某对配合的孔和轴,测得其轴直径La=40.012mm,孔直径La=40mm,则孔轴的配合性质是( )。

(A)间隙配合(B)过盈配合

(C)过渡配合(D)过盈配合或过渡配合

答文:D

50. 下列表述零件尺寸合格的条件,哪个不正确( )。

(A)基本尺寸在最大极限尺寸和最小极限尺寸之间

(B)实际尺寸在最在极限尺寸和最小极限尺寸之间

(C)实际偏差在上偏差和下偏差之间

(D)实际尺寸(或实际偏差)在公差范围内

答文:A

51. 对偏差与公差之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际偏差愈大,公差愈大

(B)上偏差愈大,公差愈大

(C)上、下偏差愈大,公差愈大

(D)上下偏差之差的绝对值愈大,公差愈大

答文:D

52. 零件图中的一条直线不可能反映实物中的( )。

(A)一个平面(B)一条素线(C)一个棱边(D)一个点

答文:D

53. 三视图是指( )。

(A)主视图、左视图、仰视图

(B)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C)左视图、右视图、俯视图

(D)俯视图、主视图、右视图

答文:B

54. 72mm可写成( )m。

(A)0.072 (B)0.72 (C)7.2 (D)0.0072

答文:A

55. 机件向不平行任何基本投影面的平面投影所得的视图称为( )。

(A)局部视图(B)剖视图(C)钭视图(D)主视图

答文:C

56. 当空间平面相当对于一个投影面的位置不可能( )

(A)平行(B)垂直

(C)倾斜(D)出现其投影和原平面形状不类似的情况

答文:D

57. 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其中没有( )。

(A)主俯视图“长对正” (B)左右视图“宽相等”

(C)主左视图“高平齐”(D)俯左视图“宽相等”

答文:B

58. 当要求两轴轴心较近,传动精确时可采用( )。

(A)平皮带传动(B)齿轮传动

(C)三角皮带传动(D)液压传动

答文:B

59. 齿轮传动中速比与( )。

(A)齿数有关(B)模数有关

(C)分度圆直径有关(D)节圆直径有关

答文:A

60. 模数是计算齿轮尺寸的一个参数,模数越大则( )

(A)齿数越多,分度圆越大

(B)传动更精确

(C)齿形尺寸越大,牙齿所能承受的力量也就大

(D)齿形尺寸越小,牙齿所能承受的力最也就小

答文:B

61. 四行程发动的一个工作循环是指( )。

(A)曲轴旋转一周,活塞在气缸内上下活动共两个活塞行程

(B)曲轴旋转两周,活塞在气缸内上下活动共两个活塞行程

(C)曲轴旋转一周,活塞在气缸内上下活动共四个活塞行程

(D)曲轴旋转两周,活塞在气缸内上下活动共四个活塞行程答文:D

62. 在发动机正常工作允许的条件下,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的压缩比一般分别为( )。

(A)16~22;6~10 (B)6~10;16~22

(C)5~10;10~20 (D)10~20;5~10

答文:B

63. 汽车发电机在中速运转中,电流表指针指示放电或充电指示灯发亮(不充电)其原因不可能是( )。

(A)风扇皮带过松打滑(B)电压调节器有故障

(C)发电机不发电或充电断路(D)蓄电池电弱

答文:D

64. 常规起动发动机,应注意起动机的使用,每次不得超过( )s。

(A)2~3 (B)3~4 (C)4~6 (D)5~7

答文:D

65. 在电源电路里,两点间的电势差称为两点间的( )

(A)伏特(B)电动势(C)电位(D)电压

答文:D

66. 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 )。

(A)电荷量(B)电流量(C)库仑(D)安培

答文:A

6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短导线比长导线电阻小

(B)粗导线比细导线电阻小

(C)铜导线比铁导线电阻小

(D)材料相同长度相等,粗的比细的电阻小

答文:D

68. 导体的电阻大小主要由哪些因素确定( )。

(A)与电路中电流大小有关(B)与电路中电压大小有关

(C)与电路中电感量大小有关(D)导体材料的电性能有坏

答文:D

69. 电阻并联时,各个电阻上的( )相等。

(A)电压(B)电流(C)功率(D)效率

答文:A

70. 电阻串联时各个电阻上的( )相等。

(A)电压(B)电流(C)功率(D)效率

答文:B

71.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电压是使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B)在某段电路上,每通过1库仑的电量时,电流所做的功是1焦耳,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就是1伏特

(C)在某段电路上,每通过1安培电流时,电流所做的功是1焦耳,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就是1伏特

(D)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引

答文:C

72. 每秒5C电量通过4Ω的电阻器,电阻消耗的功率是(

)W。

(A)1.2 (B)20 (C)80 (D)100

答文:D

73. 将电阻R1、R2并联组成电路,已知R1:R2=3

:1如果电路中的电流强度为1.2A,则通过R2的电流强度为( )A。

(A)0.9 (B)0.3 (C)0.6 (D)0.4

答文:A

74. 将R1R2并联组成电路,已知R1:R2=3:1,如果电路中的电流强度为1. 2A,则通过R1的电流为( )A。

(A)0.9 (B)0.3 (C)0.6 (D)0.4

答文:B

75. 电阻的符号为( )。

(A)R (B)欧姆(C)Ω (D)姆

答文:A

76. 电流的符号为( )。

(A)I (B)安培(C)A (D)毫安

答文:A

77. P型半导体中( )。

(A)空穴是多数载流子(B)电子是多数流子

(C)空穴和电子载流子相同(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文:A

78. N型半导体中( )。

(A)空穴是多数载流子(B)电子是多数载流子

(C)空穴和电子载流子相同(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文:B

79. 有一个干电池,当外电阻为1Ω时,电流为1A,当外

电阻为2.5Ω时,电流为0.5A,电池的电动势是( )V。

(A)4.5 (B)3 (C)2 (D)1.5

答文:D

80. 有一个干电池,当外电阻为1Ω时,电流为1A,当外

电阻为2.5Ω时,电流为0.5A,电池的内阻是( )。

(A)0.25 (B)1 (C)0.5 (D)1.5

答文:C

81. 铜是一种( )物质。

(A)不导磁(B)导磁(C)不导电(D)稀有金属答文:A

82. 电路中有( )情况的叫断路。

(A)短接(B)接触不良(C)断线(D)触地

答文:C

83. 二极管有( )个PN结。

(A)4 (B)3 (C)2 (D)1

答文:D

地震勘探的一些基础知识.doc

接收条件received condition:指地震勘探中接收地震波的仪器的工作状态和条件。广义地说, 接收条件包括地震检波器的安置情况、组合个数与方式,以及地震仪的各种因素等。但通常将接收条件狭义地指地震检波器的安置情况。地震资料的质量与接收条件有密切关系。陆地工作中埋置检波器,海洋工作中使检波器处于水面下一定深度,都是为了避免风、浪等影响而改善接收条件。 界面速度interface velocity:指折射波沿折射界面滑行的速度。界面速度主要反映折射界面以下地层中岩石的物理性质。由于组成地层的岩石颗粒排列有方向性,通常界而速度大于层速度。界面速度可通过折射波测得。 加速度检波器accelerometer:即“压电地震检波器”。 激发条件excited condition:地震勘探中将震源种类、能最、周围介质的情况总称为激发条件。对于炸药震源来说,激发条件一般包括炸药量大小、药包形状,个数,分布方式及埋置岩性和沉放深度等。对于非炸药震源,激发条件则包括装置的种类、能量、参数选择及安置情况等。激发条件的选择是否适当,对地震勘探原始资料质量的影响很大。一般认为,陆地工作中, 风化层下的含水可塑性岩层是有利的激发条件,因此往往采用井中爆炸,在海洋工作小,主要是以减小气泡影响作为合适的激发条件。 海洋地震勘探marine seismic survey:是利用勘探船在海洋上进行地震勘探的方法°其特点是在水中激发,水中接收,激发,接收条件均一;可进行不停船的连续观测。震源多使用非炸药震源,接收常用压电地震检波器,工作时,将检波器及电缆拖曳于船后一定深度的海水中由于上述特点,使海洋地震勘探具有比陆地地震勘探高得多的生产效率,更需要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处理资料。海洋地震勘探中常遇到一些特殊的干扰波,如鸣震和交混问响,以及与海底有关的底波干扰。海洋地震勘探的原理,使用的仪器,以及处理资料的方法都和陆地地震勘探基本相同。由于在大陆架地区发现大量的石汕和天然气,因此.海洋地震勘探有极为广阔的前景。 高频地震high frequency seismic survey: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杏和金属矿床勘探中,勘测深度只在儿米到儿百米之间,需要精细分层和精确地测定波的传播时间。为了提高仪器的分辨能力,要用专门的高频地震仪,记录震波的高频分量。高频地震仪的通频带?般在60-350周 /秒之间,专门测定岩石波速时需提高到500-600周/秒。为了压制低频干扰,仪器频率特性的低频一边应有较大的陡度。 干扰波noise:地震勘探中妨碍分辨有效波的振动都属于干扰波。干扰波大体上可分为两种:其中具有明显传播规律的称为规则干扰或干扰波,如声波、面波,多次波等等;没有明显传播规律性的振动称为随机干扰,或简称干扰,如微震等。抗干扰的问题是关系到地震勘探中提高勘探的质量和能力的极其重要的问题。因此,在野外工作和资料处理上采用多种措施,以提高有效波而压制干扰波。干扰波有时也是相对的概念,如在反射法中,折射波就常

地震监控系统硬件的电路方案

地震监控系统硬件的电路方案 版本:V 1.0 深圳市非常智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6 年09 月

目录 1 方案简介 (4) 2 方案设计 (4) 2.1 系统框图 (4) 2.2 主要元件选型 (4) 2.3 功耗估算 (6) 2.4 成本估算 (6)

1方案简介 本方案提供了一种低成本、低能耗的野外地质地震检测的电路设计。本方案可实现: ●24bits 模数采样精度,GPS定时时戳获取 ●地震采样数据保存于SD卡 ●电池供电,工作时长可在1个月以上 ●适应高寒、高温环境,工作温度:-40°C to 85°C ●…… 2方案设计 2.1 系统框图 小板电路框图 2.2 主要元件选型 1、MCU的选型

我们主要在两款通用的内嵌处理器芯片之间选型:STM32和MSP430。STM32是意法半导体公司生产的一种32位CPU处理器;MSP430是Ti公司生产的一款面向低成本、低能耗、高稳定性的通用处理器,在本方案中,我们选取其中集成了24位AD转换的型号。这两款CPU,在工业控制领域,均得到广泛应用。 由表一可见,STM32和MSP430芯片各有优点,STM32性能更高;而MSP430能耗更低、片内具备24bits的AD转换器,无需外置独立的ADC器件。本方案中,优选MSP430芯片。 2、GPS定位芯片的选型

SiRF和U-blox为目前为全球最大的两家GPS芯片供应商,其芯片被广泛用于智能手持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车载导航等领域。相比较而言,SiRF的芯片体积更小而更适合于在小型设备中集成,价格也稍有优势。本方案中,SiRF芯片为优选。 2.3 功耗估算 TF卡:100mA ,3.0V MCU(MSP430): 4.4mA,3.3V GPS(SiRF GSD4e):4.4mA,1.8V 地震传感器:(未定) 总功耗为(未包括地震传感器):100*3+4.4*3.3+4.4*1.8=323mW。 我们下面估算一下采用电池供电(如2600mAH,9.88WH的手机电池)时,地震监控设备在野外可持续工作的时间: 9880/323=30.59小时。这个时间长度显然是不够的,还需在软件中对能耗进行优化。我们可采用“休眠”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即每秒中,MCU只开启10ms进行数据采集,其余990msMCU处于休眠状态。休眠状态的设备能耗近似为0,可忽略不计。则软件优化后,设备在野外工作的时间可在一个月以上。 2.4 成本估算 为主要的硬件Bom成本,供参考。

各种地震监测方法内容简介

附件2 各种监测方法内容简介 目前监测手段总体分为两类:测震(地震监测和强震)、前兆(形变、地磁、地电、流体、电磁波等),这里介绍潼南拟上的监测项目或手段。 地震监测和强震监测属于地震已经发生后监测地震发 生的时间、地点、震级、强度等,是人们常说的“事后诸葛亮”类型的监测,主要是为了确定地震发生的上述几要素,为政府抗震救灾和应急救援提供决策依据,否则,不知地震发生的一切信息,救灾就无从谈起。因此这一监测手段也是目前各国、各地区发展最早、技术最为先进和完善的监测方法。其他的监测手段统称为前兆手段,主要是通过各种方法的监测数据来预测预报地震。 一、地震监测、GPS监测 地球动力学是从地球的整体运动出发,由地球内部和表层的构造运动来探讨其动力演化过程,进而寻求其驱动机制。其基本问题是研究地球的变形及其变形机理。 板块构造概念带动了地学的一次重大革命,板间构造和板块运动理论能否成立或被人接受,均需得到全球板块运动的最新直接测量结果的支持。此外,板块运动的动力学机制、板内和板缘运动的复杂性的精细描述等方面,有待更多测量结果去完善。 中国大陆东部受西太平洋洋型板块俯冲、削减的影响,造成了一系列与弧后扩张有关的陆缘海伸展和断陷盆地;西部和西南受印度板

块与青藏块体陆壳碰撞后的构造效应,形成不同地质构造时期的推覆构造带。现代地壳运动则以青藏高原的快速隆起和沿巨型活动带的走滑或逆走滑的强烈变动为特征。据有限的观测,其水平运动速率每年高达l~4cm,垂直运动速率每年达1cm。这说明同时存在当代板块构造学说两种最具代表性的边界,即陆-陆壳相碰撞型和洋 陆壳俯冲型边界,既具有主要的全球构造意义,又具有独特的演化特征。这里的现代地壳运动类型多样,性质复杂,地貌清晰,是全球动力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特殊地位的实验场。 因此,不论从地球动力学、板块运动还是青藏高原隆起,运用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动态实时定量的观测技术,建立符合实际的地球动力学基础的全国统一的观测网络,势在必行。 对于地震监测预报而言,这种紧迫性尤为显著,因为我国地震台网,尤其是地震前兆网,存在着严重的三个主要缺陷: 第一,自1988~1999年,我国大陆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53次,其中7级以上地震9次,若以东经105°为界,西部地区发生8次,东部地区为1次,为8∶1。可是,在东经105°以西,由于人烟稀少,交通不便,台网布局极为稀少。一个释放地震能量90%以上的地区,台网过稀,无疑浪费了宝贵的地震信息的天然资源,大大延迟了人类的实践,从而延缓了提高地震预报水平的进程。 第二,全国地震前兆台网都是以“点测”形式进行相对变化量的日常观测,各台站的观测数据都是相对独立的,台站之间数据没有相

-地震勘探实验报告讲解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空学院 地震实验报告 姓名:沈 班级:班 学号: 时间: 2015年05月 指导老师:张

一、实验目的 实验一: 1、浅层地震装备的基本组成; 2、认识GEODE96浅层地震仪的主要结构,并学会该类仪器的操作方法; 3、地震波认识。 实验二: 1、掌握浅层地震数据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仪器介绍 1、仪器简介 全套美国GEOMETRICS公司生产的Geode96浅层地震仪(相当于四套独立的24道浅层地震仪)该仪器能满足折、反射地震勘探、井间勘探、面波调查等地震监测需要,应用Crystal公司的A/D转换器和高速过采样技术达到了24位地震仪的精度。频带从1.75Hz到20,000Hz,使得采样间隔可以从20毫秒到16微秒。采样到的数据叠加到32位的叠加器中,然后传回到主机的硬盘或其它介质上。内置预触发器,每道有16K的内存。用硬件相关器对震源信号进行实时相关运算。Geode包装坚固、防水、防震,有提手,重4.1公斤,用12V的外接电池可以连续工作10个小时。(如下图)

2、主要操作功能键及快捷键 注释: 1锁定与解锁;2清除界面;4检测噪声;7保存 3、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1、每个GEODE用数传线按规定串联,通过数传盒与笔记本电脑的USB口连 接。 2、每个GEODE接上12V电源。 3、开关接到与笔记本相连的第一个GEODE上。 4、传盒上的开关置于POWER UP处。 5、采集控制程序,并按工作需要设置好各项参数,然后进行正常数据采集工作。 6、出采集控制程序之前,应将数传盒上的开关置于POWER DOWN处。 7、卸下各连接线并清理整齐。 8、注意的是:在正常工作过程中,任何时候移动数传线与GEODE的连接头时,必须退出采集控制程序。另外Y型头上有红色标记的与GEODE的前12道相连接。而且采集控制软件运行的语言环境必须是英语(美国)。

二维地震勘探报告

一、施工情况 按照《煤炭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MT/T 897-2000的有关技术规定和要求,山西山地物探技术有限公司于2010年9月18日至9月23日历时5天,在该区开展了野外试验工作。9月26日开始转入生产工作。于2010年10月16日完成了野外采集,历时29天,共完成地震测线4条,测线长度7.82km。完成试验点1个,试验物理点14个,微测井1个;设计生产物理点238个,完成生产物理点229个;共计完成物理点233个。其中:甲级记录125张,占54.6%,乙级记录100张,占43.7%,物理合格率98.3%。野外原始资料质量满足《规范》和《合同》要求。为后续处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2010年10月8日~10月18日在涿州恒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完成了资料处理,共获得地震时间剖面5条,处理剖面长度7.32km,满24次覆盖剖面长度3.7km。依据《规范》要求,对满覆盖时间剖面进行了评价,其中Ⅰ类剖面2.93km,占79.2%;Ⅱ类剖面0.44km,占11.9%。Ⅰ+Ⅱ类剖面168.51km,占91.1%,资料处理质量满足规范要求。 2010年10月20日完成了全部构造解释、图件编绘和报告编制工作。 二、地质任务 根据《煤炭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MT/T897-2000及勘探地质目的要求,本次二维地震勘探的地质任务为: 1、了解测线控制范围的构造形态,查明F 2、F3断层的落差、性质及其平面展布情况,平面误差不大于50 m。对地震测线上新发现的20m以上断点做出解释。 2、控制测线范围内2号、9号煤层底板的赋存形态,解释误差不大于5%。 三、测线布置 地震主测线布设北西-南东向,与构造主方向和地层走向近垂直,布设测线5条,详见图1。

地震勘探实验报告记录

地震勘探实验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空学院 地震实验报告 姓名:沈 班级:班 学号: 时间: 2015年05月 指导老师:张

一、实验目的 实验一: 1、浅层地震装备的基本组成; 2、认识GEODE96浅层地震仪的主要结构,并学会该类仪器的操作方法; 3、地震波认识。 实验二: 1、掌握浅层地震数据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仪器介绍 1、仪器简介 全套美国GEOMETRICS公司生产的Geode96浅层地震仪(相当于四套独立的24道浅层地震仪)该仪器能满足折、反射地震勘探、井间勘探、面波调查等地震监测需要,应用Crystal公司的A/D转换器和高速过采样技术达到了24位地震仪的精度。频带从1.75Hz到20,000Hz,使得采样间隔可以从20毫秒到16微秒。采样到的数据叠加到32位的叠加器中,然后传回到主机的硬盘或其它介质上。内置预触发器,每道有16K的内存。用硬件相关器对震源信号进行实时相关运算。Geode包装坚固、防水、防震,有提手,重4.1公斤,用12V的外接电池可以连续工作10个小时。(如下图)

2、主要操作功能键及快捷键 注释: 1锁定与解锁;2清除界面;4检测噪声;7保存 3、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1、每个GEODE用数传线按规定串联,通过数传盒与笔记本电脑的USB 口连接。 2、每个GEODE接上12V电源。 3、开关接到与笔记本相连的第一个GEODE上。 4、传盒上的开关置于POWER UP处。 5、采集控制程序,并按工作需要设置好各项参数,然后进行正常数据采集工作。 6、出采集控制程序之前,应将数传盒上的开关置于POWER DOWN处。 7、卸下各连接线并清理整齐。 8、注意的是:在正常工作过程中,任何时候移动数传线与GEODE的连接头时,必须退出采集控制程序。另外Y型头上有红色标记的与GEODE的前12道相连接。而且采集控制软件运行的语言环境必须是英语(美国)。

常用地震处理解释软件大全

常用地震处理解释软件大全

常用地震处理解释软件大全 一、地震处理 1.ProMax 简介LandMark的地震处理软件 2.Focus Paradigm的地震处理软件系统,配合EPOS3 TE(Third Editon)的版本。 3.CGG 地震处理软件系统 4.Omega 地震处理软件系统。 5.TomoxPro 井间地震处理软件 井间地震全套的综合处理分析软件系统,它包括以下主要功能: 1)设计与模拟井间地震勘探实验 2)计算全波场的井间地震人工合成图 3)拾取井间地震波的初至走时 4)初至波非线性层析成像 5)井间地震波预处理,包括波场分离 6)波动方程的全波场偏移 7)上行波与下行波的CDP叠加 8)偏移后处理与叠后校长量分析与应用 该软件系统共包括14个模块,提供大量的质量监控与图形显示功能。 6.Univers VSP 垂直地震处理 垂直地震处理VSP 7.GreenMountain 绿山Mesa 野外施工设计、高精度折射静校正微机版 8.Omni Workshop 最新的三维地震勘测设计工具集,自动生成的开放式数据库支持设计、执行和分析各个阶段的数据访问。 9.Vista Window 2D/3D

10.GeoCT-I 二维野外小折射自动层析成像软件 GeoTomo公司开发的二维野外小折射自动层析成像软件系统。该系统适用于现场处理野外小折射地震资料。 11.克浪KeLang 地震采集工程软件、采集论证 12.TestifiLand for Windows 仪器、源、接收器测试分析软件,它产生代表读到的原始带数据的统计图表。 13.SPS_QC 地震辅助数据生成与质控系统 二、地震解释 https://www.360docs.net/doc/d49940224.html,ndMark地震综合解释软件包R2003,工作站版15CD LandMark的大型地震综合解释软件,包括地震资料解释,三维自动层位追踪,合成地震记录制作,三维可视化解释、地质解释与地层对比、迭后处理,数据体相干分析,地震属性提取属性分析、地址建模、断层封堵分析做图。层面与断层模型,出量计算、测井解释,精细目标分析,井位设计等。 https://www.360docs.net/doc/d49940224.html,ndMark R2003.4软件全套,55CD 包括全套解释系统和一些辅助工具、教程,共55CD,包括工作站系统全套、Linux全套和部分Windows版本的软件(软件清单另列)。 https://www.360docs.net/doc/d49940224.html,ndMark R2003.12软件全套,46CD 包括全套解释系统和一些辅助工具、教程,共46CD。 17.Discovery Discovery--微机一体化油藏描述软件,是美国Landmark公司在Windows环境下开发的产品,无论地质情况简单还是复杂,Discovery都将为您提供一整套非常有效的工具,把地质研究、地震解释、测井分析、开发生产动态管理集

地震勘探基础知识

地震勘探基础知识(总1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1. 有关地震勘探的一些基本概念 1.1 地震勘探是勘探石油的有效方法 勘探石油的方法和技术,按其勘探手段划分,可分为地质法、物探法和钻探法三种基本类型。 地球物理勘探法(物探法)运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即利用地壳中岩石的物理性质(如岩石的弹性、密度、磁性和电性)上的差异来研究地球,了解地下岩层的起伏情况和组成情况,从而达到寻找储油构造以勘探石油的一种勘探方法。 依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物探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地震勘探(利用岩石的弹性差异) 重力勘探(利用岩石的密度差异) 磁法勘探(利用岩石的磁性差异) 电法勘探(利用岩石的电性差异) 在石油勘探中,最经济的方法是物探法。首先用物探法对工区的含油气远景作出评价,为钻探提供探井井位。然后钻探法通过实际钻进,以对物探法进行验证。如果构造含油,又可根据物探资料和探边井计算出含油面积和地质储量。 在我国,陆上是广大的地表松散沉积(如松辽平原、华北平原等)和沙漠覆盖区(如塔什拉玛干大沙漠),海上是被辽阔的海水所覆盖的“一片汪洋”,已看不到岩层的地面露头的出露。而钻井法成本高、效率低。如何解决这些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地质储量问题呢?在这时就充分显示了物探法应用的威力。 在各种物探方法中,地震勘探具有精度高的突出优点,而其它物探方法都不可能象地震勘探那样详细而准确地了解地下由浅至深一整套地层的构造特点。因此,地震勘探已成为石油勘探中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1.2 地震勘探基本原理 地震勘探是利用人工激发地震波的方法引起地壳的振动,并用仪器把来自地下各个地层分界面的反射波引起地面上各点的振动情况记录下来。利用记录

地震勘探实验报告

地震勘探实验报告 院系: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2014年5月5日

地震勘探野外实验报告 一、基本任务 1.1 实验目的和要求 实验按指导书要求完成,以便通过此次实验,达到巩固和加深对校内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研作风;团结协作的精神。具体要求如下: 1、初步实践野外地震勘探各种技术工作; 2、基本掌握野外数据采集方法技术和地震仪器装备的使用和操作; 3、学习地震记录的分析与评价; 4、学习地震资料几种常规处理方法; 5、学习反射波地震勘探资料的构造解释。 1.2 实验内容 实验主要内容为:地震勘探野外数据采集方法作业,简单的数据处理和室内资料的解释成图,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1、野外数据采集 ①工区地质、地球物理概况及地震地质条件的了解; ②测线布置依据和观测系统设计; ③排列的布设; ④仪器的学习及操作; ⑤仪器参数和观测系统参数的试验及正确设置; ⑥野外数据采集施工技术; 2、室内数据处理; 3、室内资料解释和成图 二、数据采集仪器 1、一台McSEIS-SX 48 XP地震仪(配件:一条电源线,一条大缆接受器,一个鼠标)(图一) 2、两根5m大缆 3、24个100Hz检波器 4、一块12V蓄电池 5、一条同步触发道 6、激发装置:一把18磅铁锤,一个铁块

7、测绳一根 9、罗盘一个 10、野外记录本 图一地震仪 图二部分实验仪器

三、野外地震勘探数据采集 3.1 测线的布置 测线布置的原则:主测线的方向,应尽可能地垂直地层或构造走向,并与设有地质钻井以及其他物探测线的方向重合,以利于各种勘探资料的对比分析和相互补充验证,主测线之间还应布置联络测线,以控制勘探精度。(图三) 图三测线布设 3.2 观测系统设计 反射波勘探一般采用多次覆盖系统。表示出共炮点线(含道号),共接收点线,共偏移距线,共CDP点线,并标出炮号、桩号、道号、道间距、覆盖次数和比例尺。(图四) 3.3 激发 实验采用锤击震源,采用18磅的铁锤以及15~25cm见方、重10~20kg的铁板作为锤击激发震源。激发点应平整、坚实、表层浮土应予清除,垫板要摆放平实。 3.4 接收 (1) 检波器的选择:根据勘探目的和勘探深度选择浅层反射波勘探100Hz的检波器。 (2) 检波器埋置:检波器要平稳、垂直(倾斜度应小于10o)、埋实在接收点位置上。检波器与电缆连接应正确,防止漏水造成的漏电和地面渍水造成的短路,也要防止极性接反和接触不良。(图五)

地震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地震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地震行业观测台站广泛设立在边远郊区等交通环境恶劣的环境中,致使获取数据的效率以及台站观测数采仪设备的维护效率大大降低。无法及时、快速、准确的处理数据信息。为了提高地震背景场探测系统的信息化水平,提高数据分析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避免地震带来的重大危害,有效及时发现并救援,将各采集点的数据实时上传到中心监控端进行分析预测是地震监测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智联物联根据地震行业的监测特点,采用4G路由器ZR2000系列智能网关,构建一整套地震监控系统解决方案,实现地震背景场探测系统的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加强地震科学研究、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及紧急救援的基础设施。

项目需求: ?支持2G/3G/4G 网络 ?与强震动仪实现串口协议对接 ?支持远程管理与维护 ?工业防护等级大于等于 4 级 ?宽压支持DC12-48V ?能够长期承受-20℃-70℃的高低温环境智联物联地震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采用智联物联4G路由器ZR2000与固定观测台站数据采集仪相连接,通过以太网方式将现场的地震数据上传到地震背景场探测系统中心; 4G路由器ZR2000能够适应严苛的室外环境,采用2G/3G/4G高速无线网络作为数据承载网络,为远程设备和站点之间的联网提供安全高速的无线连接。无论观测站点身在何处,都可通过2G/3G/4G网络快速接入互联网,4G路由器ZR2000通过VPN与地震背景场探测系统中心建立通信连接,便于技术工程师使用专业软件对强震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智联物联科技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技术服务及定制化开发于一体,产品有工业级3G/4G无线路由器,GPRS DTU,3G /4G DTU,车载wifi,无线视频监控,移动路由器,联通路由器,电信路由器,GRE,PPTP,L2TP,IPSec,OPENVPN,,GPS模块,4G模块,直播负载均衡路由器,4G工控机,M2M云平台等硬件及软件。 遍及智能电力、智能交通、智能消防、智能家居、智慧水利、智慧医疗、快递柜、充电桩、自助终端、公共安全、安防通信、工业监测、环境保护、环境监测、路灯照明、花卉栽培、车载Wifi等多个领域。 对所有地震台站4G路由器ZR2000的在线状态监控、批量管理、流量监控,提高管理效率;基于地图的网管系统,方便用户进行现场定位,精细化管理设备现场;优化的网管协议,适合低带宽、高延时的网络环境,符合无线移动网络特点。4G路由器ZR2000通过触手可及的对远程设备进行管理和监控,优化了地震监测行业的整体通信解决方案。 智联物联优势:

特殊观测系统在地震勘探的应用

特殊观测系统在地震勘探的应用 地震勘探是地质勘察的一种方法,关系到地质分析的效率和效益。地震勘探中的特殊观测系统,有利于提高地震勘探的水平,优化地震勘探在地质分析中的应用,落实特殊观测系统中的实践性,进而发挥特殊观测系统的优势。因此,本文通过对特殊观测系统进行研究,分析其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标签:特殊观测系统地震勘探炮点 地震勘探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增加了地质勘测的压力,引发了多项勘探问题。特殊观测系统在地震勘探中具有实践性的价值,加强地震勘探在野外环境中的控制力度,提高地震勘探的作业水平。特殊观测系统在地震勘探中取得良好的应用效益,完善地震勘探的环境,体现了特殊观测系统的积极性与控制性,强调地震勘探的准确度。 1地震勘探中特殊观测系统的原理与布置 特殊观测系统在地震勘探中的原理是:在矿区地震勘探的过程中,地震波传输的过程中很容易遇到障碍物,不能保障地震勘测的质量。特殊观测法在地震勘探中,取代了传统的勘探方法,通过研究激发点得出地震勘探反射波的路径,记录相关的反射点,合理安排信息处理。 地震勘探中特殊观测系统的布置方法为:首先确定地震勘探的震源点,在震源处实行放炮激发,途中会经过需要勘探的障碍物,而障碍物的另一侧需要安置接收装置,便于获取地震勘探的数据资料;然后根据震源点和接收点的数据信息,得出相关的数据资料,利用特殊观测系统移动震源位置,比对数据后得出障碍物的信息;最后将震源位置与接收位置相互调换,重新安排特殊观测系统的应用,获得另一部分障碍物的信息,由此得出整个障碍物的信息,找准矿区勘探中的障碍物[1]。特殊观测系统在地震勘探中的布置方法,需要加强准确性的控制,保障数据处理的准确性,消除潜在的误差信息。 2地震勘探中特殊观测系统的设计 特殊观测系统的综合性强,需要根据地震勘探的方法进行设计,确保其符合地震勘探的需求[2]。特殊观测系统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主要是勘探地下障碍物的信息,得出障碍物的准确信息。特殊观测系统在地震勘探中,需要采取灵活修改的方式,合理安排修改,落实特殊观测系统的设计方法。分析地震勘探中特殊观测系统比较常见的设计方式,如:(1)安排专业人员执行修测,按照地震勘探的方式,设计出灵活的特殊观测系统;(2)充分准备特殊观测系统应用中所需要的设备,促使系统设备能够满足实际设计的需求,避免出现发送或接收问题,还能保障炮点分配的准确性;(3)特殊观测系统中应该保障覆盖次数设计的准确性,尽量设计出高于正常值的次数,便于特殊观测系统应用的调节,辅助地震勘探能够准确的得出障碍物的信息,满足现代地震勘探的需求,表现特殊观测系统

广州市地震监测中心广州市地震监测数据管理组织与信息服务系统

广州市地震监测数据处理和信息服务系统建设(二期)——应用软件开发采购需求书 一、项目名称 广州市地震监测中心广州市地震监测数据处理与信息服务系统(二期)-应用软件开发 二、采购项目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委托开发预警数据综合分析展示子系统、警报信息分析与发布子系统、预警信息接收终端、预警工作管理子系统、地震监测信息公众服务子系统升级改造、数据接口,项目资源库建设、数据迁移,采购数据库软件和智能报表工具各一套。 三、采购项目名称、编目及预算情况 1、采购项目名称:广州市地震监测中心广州市地震监测数据处理与信息服务系统(二期)-应用软件开发。 2、采购编目:xxxxxx 3、本子项目总预算128.9万元。(支付金额按市财政局下达额度为准)具体支付方式在标书上反映。 四、商务要求 1、投标供应商应具备《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相关条件;

2、投标供应商必须在中国境内依法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且注册资金200万人民币或以上的合法企业; 3、投标供应商必须具备相关主管部门颁发的《软件企业认定证书》; 4、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形式的投标。 五、技术需求 1、软件系统建设一览表

2、开发广州市地震监测数据处理与信息服务系统(二期)建设标准规范如下:(技术标准以建设方案为准)《《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8566-88 《软件包质量要求和测试》GB/T 17544 《信息技术软件产品评价质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GB/T 1626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国地震信息服务系统技术规程》(JSGC-06) 《地震数据库系统技术规范(试行)》(中国地震局2001年9月发布) 《中国地震局信息网站管理办法》(试行) 《地震数据分类与代码》 DB/T11.1-2000 《地震科学数据共享管理办法》 《地震科技数据与共享用户的分类、分级指南》 《地震科学数据共享服务规定》 《地震科学数据汇交管理规定》

地震监测系统

GIS地震探测系统 一、概述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五百五十万次。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地球的构造分为三层:即中心层地核、中间层地幔、外层地壳; 1.地壳:分为上地壳和下地壳。是岩石圈上部次极圈层。 2.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岩石圈是它的一部分,软流层以上。地幔多以流体形式的岩浆等物质存在 3.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是液体的,所以又称外核液体圈。内核,是固体的,主要由铁、镍组成,又称内核固体圈。 地壳与地幔之间由莫霍面界开,地幔于地核之间由古登堡面界开。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超级地震指的是指震波极其强烈的大地震。但其发生占总地震7%~21%,破坏程度是原子弹的数倍,所以超级地震影响十分广泛,也是十分具破坏力。 下图为全球板块构造运动图:

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的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就是地球表面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他就像海啸、龙卷风、冰冻灾害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海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50万次。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称为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做震源深度。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叫做浅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做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做深源地震。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的震源深

基于工业级4G路由器地震监测系统方案

基于工业级4G路由器地震监测系统方案本文提供了一种基于4G网络的地震监控系统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案,简要介绍了4G技术的基本知识,描述了4G无线传输应用于地震监控系统的实现方法。 一、前言 地震监测行业具有网点多、布局分散的特点,将各采集点的数据实时上传到中心监控端进行分析预测是地震监测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这对于突发事件的预测及震后的监测都至关重要,而对于每监测点数据的采集通过有线网络传输来实现是不切实际的,根据地震监测行业的特点,依托 4G/3G网络和INTERNET互联网提供的丰富的网络资源、运用先进的无线数据传输技术进行建设,为地震局提供完善的远程、实时、交互数据采集、无线传输、监测设备状态及数据分析功能。下面我们以4G为例,根据该项目的要求,我们厦门才茂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为该项目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 二.网络结构 下图为整个系统方案的网络结构图:

如上图:各个台站的测震设备通过以太网口与无线路由器CM520连接,CM520-8上电后按照监控中心网络管理员的生成的vpn配置,向监控中心internet上的VPN Router发起VPN连接,当中心端路由器通过认证检测后,会为下端的CM520-8分配一个私有IP地址、在vpn建立后,各个台站监测数据自动传输到监测中心并自动生成数据文件并存入数据库;监测中心通过远程设置各台站数字采集器的工作状态和参数,监测各台站数据的接收情况及运行情况,实现了对各台站的统一管理;并且为地震前兆监测数据资源共享搭建了平台。vpn隧道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监测中心的工作人员随时对收集到的测震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等。 三.主要功能简介 中心监控,震波采集当厦门才茂路由器C M 520-8与中心端VPN Router成功建立vpn后,中心端可以与下端测震设备实现点到点的通讯。 如下图:

地震监测业务管理平台系统

地震监测业务管理平台系统 地震监测业务管理平台 地震监测业务管理平台实现的总体目标, 就是对各类型的监测台站、地 震台网及各种监测业务进行统一平台管理, 实现运维管理、 观测业务、 观测数据信息服务的统一管理和直观化展示, 从而使管理者可以对信息进行直观、方便、快捷的管理, 真正实现规范化统一管理的目 标。系统依托网络平台为基础, 建成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地震监测业务管理平台, 提供日常中心台站运维管理、观测 业务、观测数据一站式管理。 完全符合国家数字测震台网数据、国家十五前兆数 据等行业数据规范; 兼容国内外标准数据流服务、前兆十五数据通讯协 议; 与数字地震台网系统 J OPE NS 、 国家前兆十 五数据库 系统等友好、无逢对接; 兼容多种行业主流地震监测设备管理功能; 引进了地震台站监控单元概念,实现智能化、自动 化、分布式监控及管理台站观 测设备。 地震监测运维管理平台 (PC 客户端/移动手机客户端) 坊钓贯 视幔益控 心” 众” *a 富`心也 ,还 ," '" .舫.盗.邕.拧.., , .".. .".. .... - ... 丸宜.. "田 ,的 0 凇. , " " " (') (') (') (') (') (') (') (') , .. -· - .... 可 震 , . 霉 惆龟 ... ·- " 亏 " = ,_r _-_,, ., 一星 竺 .J 二 t 二 .字 . 一 · 餐[纳兆]台站俸效故霞 2小时卿 鲨 l!I 电 瀑 O 限 安中心小零 测震 鲨震 酌兆 胃[粕亢 l 台站.败放障 正寓 2 小射躺 ,, 瑾纣小掌 正霄 胃[鹤兆]台站簪咬故赡 2小时晌 O 渴享实翰中字 胃(纳和 台站网 Ill 断开 江霄 2 小厨鹤 0 厥置l 弓叠 断开 畏[倡震]臼贴网络断升 mm 2小射鹃 O 石良小孝 断开 胃[剽震]台站网络断开 2小呵粕 0 云蕾村委 胃[奄瀑l 台站电瀑断开 正寓 2 小射麟l O 扈喟I 弓委 嘶开 O J\一幅筐掌佼 正霄 : @ O :; >;- :.' ?. O 巳 只 专业地震监测系统平台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地震数据处理新思路

SEISMOLOGICAL AND GEOMAGNETIC OBSERV ATION AND RESEARCH 第38卷 第3期2017年 6月Vol.38 No. 3Jun. 2017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doi: 10. 3969/j. issn. 1003-3246. 2017. 03. 033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地震数据处理新思路 张 翔1) 王茂发1) 史鹏飞1) 周宝峰2) 1)中国河北065201防灾科技学院 2)中国哈尔滨150080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摘要 现代地震观测积累了大量、种类繁多的地震前兆数据和震后数据,但数据中隐含 的地震规律及趋势无法用经典的算例、数学公式、物理公式进行定量解释、分析和预测, 需要探索新方法、新技术。案例表明,大数据分析具有预测事物发展趋势、改变传统观 念和发现新事物的功能,有助于从错误信息中挖掘有价值信息。本文由此提出基于大数 据技术处理地震数据的新思路,对地震监测预报新思路进行探索;通过在大数据平台上 基于地震目录的余震预测研究,给出大数据技术在地震数据处理方面的一个应用实例, 验证该思路的可行性。 关键词 大数据技术;地震数据;地震监测预报;数据处理 0 引言 目前,“大数据”的概念没有一个明确定义。维基百科中将大数据定义为: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IDC 将大数据定义为:为更经济从高频率的、大容量的、不同结构和类型的数据中获取价值而设计的新一代架构和技术。虽然不同学者、不同研究机构对大数据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均存在一个普遍共识,即“大数据”的关键是在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数据中快速获取信息。 进入21世纪后,数据增长与应对数据增长的现有计算机技术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最终引发大数据技术革命。大数据分析能力是大数据技术的关键,其核心思想是,解决在多种类型数据激增情况下,如何提高对数据的管理、分析和利用的问题(杨国伟,2014)。大数据的本质是利用分布式、云计算、数据挖掘等诸多技术,将原本分散的、多样性的数据有机融合在一起,进行统计关联分析,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Marx V ,2013)。因此,大数据及其技术蕴含着巨大生产力,目前已被认为是一门新兴学科(Hey T et al ,2012),不但成为科技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热点,也成为国家间的竞争热点。很多国家将其提升到战略高度,对国家安全、政府决策和竞争模式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崛起,大数据技术在中国迅猛发展。2016年中国大数据技术白皮书指出,在“十三五”期间: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增长;大数据开放共享进度加快;政府大数据应用逐步深入;数据立法与监管日趋完善;大数据合理合法流通加速;大数 作者简介:张翔(1979—),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信息学科与地震学应用研究工作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创新项目“大数据环境下的面向行业服务数据处理研究”(项目编号:ZY201601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模拟地震监测波形记录矢量化关键算法研究与系统开发,项目编号:41504037) 本文收到日期:2016-12-17

地震监测仪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设计 2012 级机电一体化专业 题目:地震检测仪 毕业时间:2015年6月 学生姓名:陈其帅 指导教师:朱良学 班级:12机电(1)班 2014年6月30日

摘要:地震预警在地震多发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发展,日本、美国、墨西哥、土耳其、罗马尼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都积极发展地震预警系统,其中日本、墨西哥、土耳其的地震预警系统已经投入运行;美国、台湾正在进行地震预警相关研究和测试。我国十五期间数字观测网络项目大大提高了地震台密度,为在部分地区开展地震预警示范应用提供了研究实验条件,也为今后进一步建设全国性的地震预警系统打下了基础,但我国地震预警系统的相关标准、评估方法体系方面工作基础薄弱,因此本分做一个简单的地震检测。 关键词:自动报警;提前预测;烈度速报 一、原理 灾难性的地震是地下岩浆旋转上升对地壳产生巨大作用力引起的,由于万有摩擦力的作用,旋转的岩浆会带动地面物质同时旋转,也就是说,旋转的岩浆会产生旋转引力场,旋转引力场会带动其它物质一同旋转,只是这种作用力很小,我们无法觉察,由于本仪器转动的阻力很小,所以地下岩浆的旋转会带动它一同旋转。 二、装置介绍 将两块磁铁以下图的形式用软棉线吊在饮料桶中,使其可以向任何方向转动。在正常情况下,磁铁面向南北,两边向下吊的铜丝是垂直向下的,临震前在震源的上方,磁铁在垂直磁场作用下会发生上下转动,或在震源的附近,磁铁在水平磁场的作用下会左右转动,不论是哪种情况,简单说起来就是在磁场中悬挂一个固定有线圈的重物。当发生地震时,地面带动设备中产生磁场的磁铁一起震动,而线圈却因为悬挂重物的惯性保持基本静止。这时线圈因为切割磁力线产生了感应电流,采集这个信号,再做一些滤波和阻尼处理,就可以得到有意义的信息。我的地震仪采用了一个低阻抗的半成品检测器,自带阻尼功能,这是设备的系统原理框图。运动传感器向下吊的铜丝就会与下面横放的铜丝接触,报警器就会报警。如图1.

地震勘探基础知识

1. 有关地震勘探的一些基本概念 1.1 地震勘探是勘探石油的有效方法 勘探石油的方法和技术,按其勘探手段划分,可分为地质法、物探法和钻探法三种基本类型。 地球物理勘探法(物探法)运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即利用地壳中岩石的物理性质(如岩石的弹性、密度、磁性和电性)上的差异来研究地球,了解地下岩层的起伏情况和组成情况,从而达到寻找储油构造以勘探石油的一种勘探方法。 依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物探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地震勘探(利用岩石的弹性差异) ?重力勘探(利用岩石的密度差异) ?磁法勘探(利用岩石的磁性差异) ?电法勘探(利用岩石的电性差异) 在石油勘探中,最经济的方法是物探法。首先用物探法对工区的含油气远景作出评价,为钻探提供探井井位。然后钻探法通过实际钻进,以对物探法进行验证。如果构造含油,又可根据物探资料和探边井计算出含油面积和地质储量。 在我国,陆上是广大的地表松散沉积(如松辽平原、华北平原等)和沙漠覆盖区(如塔什拉玛干大沙漠),海上是被辽阔的海水所覆盖的“一片汪洋”,已看不到岩层的地面露头的出露。而钻井法成本高、效率低。如何解决这些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地质储量问题呢?在这时就充分显示了物探法应用的威力。 在各种物探方法中,地震勘探具有精度高的突出优点,而其它物探方法都不可能象地震勘探那样详细而准确地了解地下由浅至深一整套地层的构造特点。因此,地震勘探已成为石油勘探中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1.2 地震勘探基本原理 地震勘探是利用人工激发地震波的方法引起地壳的振动,并用仪器把来自地下各个地层分界面的反射波引起地面上各点的振动情况记录下来。利用记录下来的数据,对其进行过处理分析,从而推断地下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的特点。 地震勘探查明地下地质构造特点的原理并不难理解。利用声波反射现象可测定障碍物离开声源的距离,是我们都知道的物理原则。 其计算公式为:

(整理)地震勘探野外观测系统.

§3.4地震勘探野外观测系统 一、地震测线的布置 1.地震测线 沿地面进行地震勘探的线路,指出炮点、接收点的位置和延伸方向。 2.布置测线的原则 ①测线一般布置成正交的网状。 ②尽量为直线,方便处理和解释。 ③主测线多于联络测线,更真实地反映构造形态。 测线 3.不同勘探阶段的测线布置要求 ①区域普查(线路普查) 测网稀,线距几十—上百公里。 ②面积勘查 测网稀,线距几—十几公里,如4╳8, 4╳4, 4╳2(km2)。 ③构造细测 测网密,线距几百米—几公里,如0.2╳0.2, 0.5╳0.5, 1╳2, 2╳3(km2)。

二、观测系统的图示方法 1.观测系统的定义 观测系统是指示激发点和接收点的相互空间位置关系的图件。 2.观测系统的图示方法 用水平线表示测线,将激发点标在水平线上;过激发点向两侧作450的斜线; 将接收点投影到过其激发点的450斜线上。 共炮点线共接收点线共反射点线共炮检距线 斜线斜线垂线(覆盖次数) 水平线 12345678910 三、反射波法观测系统的基本类型 1. 2.简单连续观测系统 例子:单边激发,单边接收,一次覆盖,偏移距为O。

O 1 O 2 O 3 O 4 O 5 测线 P90图6.3-29b 2.间隔连续观测系统 例子:单边激发,单边接收,一次覆盖,偏移距不为0。 1234 5 P90图6.3-29d 3.多次覆盖观测系统 (1)定义 地下界面被观测的次数多于一次,例如二次覆盖,三次覆盖,……。 (2)多次覆盖原理示意图 M (3)抽共反射点道集实现多次覆盖 例如:单边激发,仪器有24道,每激发一次,炮点和排列一起向前移动2个道间距,即可形成6次覆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