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育种(蔡)资料

浅谈黄瓜育种目标和策略

浅谈黄瓜育种目标和策略 蔬菜学陈莉21116095 摘要:本文简述了黄瓜起源、种子资源、主要性状遗传以及育种手段,对黄瓜余仲敬行了简要概述,为生产力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黄瓜种质育种策略 黄瓜(Cucumis sativus L)葫芦科,甜瓜属一年生植物,2n=14,又名胡瓜、王瓜、青瓜等。温季作物,不耐寒或耐寒性极弱,其生长和发育的适宜温度通常高于20℃。高于30℃,低于12℃其生长发育不正常。目前黄瓜随着其保护地栽培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已经由一种季节性很强的蔬菜成为季节不明显的蔬菜。在世界各地广为栽培。它清脆爽口,乃夏令佳蔬,历史上颇为昂贵。陆游诗曰:“白苣黄瓜上市时,盘中顿觉有光辉”。古时的黄瓜,尤其是温室的黄瓜,多系宫廷贡品。唐人王建诗曰:“内园分得温汤水,二月中旬已进瓜”,此瓜就是黄瓜。明《帝京景物略》“元旦进椿芽、黄瓜……一芽一瓜,几半千金”。这些都说明黄瓜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位置。 一、概述 (一)起源 黄瓜(cucumber).,起源于印度的喜玛拉雅山脉南麓的印度北部热带雨林带地区。最初的黄瓜为野生,瓜带黑刺,味剧苦不能食用。主要依据是黄瓜在印度已经有3000年的栽培历史,而且在印度喜玛拉雅山麓曾发现一个原始类型的黄瓜近缘野生种(Cucumi sharwickii Rpyle). (二)传播 据考证,非洲也很早就有了黄瓜。《旧约全书》说:“我们记得在埃及不花钱就能吃到鱼,也有黄瓜……”。欧洲有黄瓜的记载约在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的第二任皇帝喜爱黄瓜,几乎餐餐必备。此后公元9世纪才相继传入法国和俄罗斯。英国到16世纪才开始种黄瓜。日本的栽培是17世纪从我国引入。 我国是在西汉时经由丝绸之路从西域引进的,初称“胡瓜”。后赵时(公元319-322)北方避石勒讳改称“黄瓜”。由于黄瓜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所以逐渐在中国形成了次生中心。李家文(1979)认为黄瓜古代由印度分两路传入我国:一路经由缅甸和印中边界传入华南,并在华南被驯服,形成了我国华南系统的黄瓜(瓜形肥短,皮光滑无刺,肉质较软);另一类是2000年前的汉武帝时,由张骞经由新疆将种子带入北方,经多年驯化,形成了华北系统黄瓜(瓜形瘦长,大棱大刺,肉质坚脆)。 1979-1980年中国农科院蔬菜所和云南省农科院园艺所组成蔬菜品种资源考察组,在西双版纳搜集到一种新类型。称之为西双版纳黄瓜。该黄瓜具有方圆形、大脐、果肉橙色类似甜瓜的特征。但经鉴定属于是一种黄瓜变种。 (三)育种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黄瓜选育种研究不断深入,黄瓜品种在抗病性、早熟性、丰产性、品质等方面均有较大提高,替代了常规品种且趋于专用化。黄瓜杂一代品种生长势强,坐瓜率高,

蔬菜育种技术

蔬菜育种技术 教案 课程名称:园艺植物育种技术各论适用专业:园艺专业等 适用年级:三年级 学年学期: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任课教师:刘志勇 编写时间:2011年3月

第一章绪论 上课班级:08级园艺专业 日期:2011年4月17日 学时数:2学时 本章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蔬菜育种的定义及重要性,了解蔬菜育种技术课程的内容和任务,了解蔬菜育种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本章基本要求: 通过概念的阐述,是学生明白蔬菜育种是做什么的,为什么要开展育种技术研究,让学生掌握蔬菜育种的任务及基本流程。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表述清楚蔬菜育种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本节的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蔬菜育种的概念和任务 第二部分:蔬菜育种的基本途径 第三部分:蔬菜育种技术体系 第四部分:蔬菜育种工作的发展趋势 本章教学重点: ①使学生了解、熟悉蔬菜作物主要的育种途径。 ②使学生掌握蔬菜作物育种技术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使学生了解国内外种子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本章教学方式:板书 本章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通过举例说明,加深学生对关键问题的理解,联系生产实际,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章主要参考书目: ①西南大学主编,《蔬菜育种学各论》,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 ②沈阳农业大学主编,《蔬菜育种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2年。

③山东农业大学,《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本章思考题: ①蔬菜育种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②蔬菜育种的趋势有哪些?

第二章大白菜育种技术 上课班级:08级园艺专业 学时数:8学时 本章教学目标: ①了解大白菜的基本生物学特点 ②掌握大白菜的分类及其特点 ③掌握大白菜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特点,尤其是杂交制种相关的性状 ④掌握大白菜杂交制种的基本流程 本章基本要求: ①使学生了解大白菜的基本种性特点,进而了解开展杂交制种技研究的必要性 ②使学生了解现阶段大白菜杂交制种技术研究现状,进而理解雄性不育在大白菜杂交种生产中的重要性。 ③掌握大白菜100%核基因雄性不育系定向转育模式的实质 本节的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起源与种质资源重点讲谭其猛和李家文两位学者的起源学说。 第二部分:开花授粉与性状遗传为后期雄性不育系的利用奠定基础。 第三部分:我国大白菜育种研究现状及展望重点讲已有成就及存在不足 第四部分:现代育种的主要目标产量已经满足,应将优质放在第一位,举例黄心、桔红心、紫色大白菜等。 第五部分:主要育种途径与选择技术可以拿其中的一个生态型进行举例说明。第六部分:良种繁育主要讲一下雄性不育系和自交不亲和系,重点讲制种的原则。本章教学重点: ①使学生了解、熟悉目前大白菜各种杂交制种方法优劣。 ②使学生掌握大白菜的最根本的生物学特性。 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使学生了解国内和国外白菜类蔬菜杂交种生产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本章教学方式:板书

黄瓜育种研究进展

我国黄瓜育种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简述了黄瓜种子资源、主要性状遗传以及育种手段从黄瓜起源、生产现状、种质资源、遗传特性、育种手段等方面综述了我国黄瓜育种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相关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黄瓜育种现状策略 黄瓜(Cucumis sativus L)葫芦科,甜瓜属一年生植物,2n=14,又名胡瓜、王瓜、青瓜等。温季作物,不耐寒或耐寒性极弱,其生长和发育的适宜温度通常高于20℃。高于30℃,低于12℃其生长发育不正常。目前黄瓜随着其保护地栽培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已经由一种季节性很强的蔬菜成为季节不明显的蔬菜。在世界各地广为栽培。它清脆爽口,乃夏令佳蔬,历史上颇为昂贵。陆游诗曰:“白苣黄瓜上市时,盘中顿觉有光辉”。古时的黄瓜,尤其是温室的黄瓜,多系宫廷贡品。唐人王建诗曰:“内园分得温汤水,二月中旬已进瓜”,此瓜就是黄瓜。这些都说明黄瓜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位置。 1 概述 1.1 起源 黄瓜(cucumber).,起源于印度的喜玛拉雅山脉南麓的印度北部热带雨林带地区。最初的黄瓜为野生,瓜带黑刺,味剧苦不能食用。主要依据是黄瓜在印度已经有3000年的栽培历史,而且在印度喜玛拉雅山麓曾发现一个原始类型的黄瓜近缘野生种(Cucumi sharwickii Rpyle). 1.2 分布与传播 据考证,非洲也很早就有了黄瓜。《旧约全书》说:“我们记得在埃及不花钱就能吃到鱼,也有黄瓜……”。欧洲有黄瓜的记载约在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的第二任皇帝喜爱黄瓜,几乎餐餐必备。此后公元9世纪才相继传入法国和俄罗斯。英国到16世纪才开始种黄瓜。日本的栽培是17世纪从我国引入。 我国是在西汉时经由丝绸之路从西域引进的,初称“胡瓜”。后赵时(公元319-322)北方避石勒讳改称“黄瓜”。由于黄瓜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所以逐渐在中国形成了次生中心。李家文(1979)认为黄瓜古代由印度分两路传入我国:一路经由缅甸和印中边界传入华南,并在华南被驯服,形成了我国华南系统的黄瓜(瓜形肥短,皮光滑无刺,肉质较软);另一类是2000年前的汉武帝时,由张骞经由新疆将种子带入北方,经多年驯化,形成了华北系统黄瓜(瓜形瘦长,大棱大刺,肉质坚脆)。 1979-1980年中国农科院蔬菜所和云南省农科院园艺所组成蔬菜品种资源考察组,在西双版纳搜集到一种新类型。称之为西双版纳黄瓜。该黄瓜具有方圆形、大脐、果肉橙色类似甜瓜的特征。但经鉴定属于是一种黄瓜变种。 过去我国黄瓜栽培地区分布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一些气候条件及自然环境比较好的省份,如山东、河南、海南等地。近年来,我国黄瓜种植区分布逐渐扩散,几乎在每一个省,每一个大城市周围都有一些大的黄瓜生产基地,区域化生产越来越突出。 1.3 生产现状 1.3.1 黄瓜栽培面积大、形式多 据FAO统计,自1970年以来,我国黄瓜栽培面积逐年增加,而且一直居世界首位。2000年,我国黄瓜的栽培面积从1970年的24.3万h㎡增加到100.4万h㎡,增加了3.1倍,占世界总栽培面积的的56.50%;在栽培面积增加的同时,栽培形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小拱棚、塑料大棚、温室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1.3.2 黄瓜总产量高

黄瓜育种进展

《园艺植物育种技术进展》论文 摘要:本文简述了辣椒起源、种质资源、主要性状遗传以及育种手段,对辣椒育种进行了简要概述,为生产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辣椒种质育种 一、概述 (一)起源 辣椒(pepper),别名番椒、海椒、秦椒、辣茄。因在胎座附近隔膜及表皮细胞中含有辣椒素二具有辛辣味(甜椒除外),是世界性的重要蔬菜和调味品。主产地在印度德干半岛。辣椒原产中、南美洲、墨西哥、秘鲁等地。公元前6500~5000年,在墨西哥中部拉瓦堪山的遗迹中曾有辣椒种子出土;在南美秘鲁公殛前2000年的古墓中,发现干辣椒和栽培种子。辣椒同属植物有27种。其中五个主要栽培种起源于3个不同的中心:墨西哥是Capsicum annum的初级起源中心,次级起源中心是危地马拉;亚马孙河流域是C.chinense和C.Fruteseens的初极起源中心,秘鲁和玻利维亚是C.pendulum和C.Pubescens的初级起源中心。(二)分布 哥伦布到了北美大陆后发现了不次于胡椒的上等辛香料—辣椒,结果吧比胡椒更为重要的辣椒带回欧洲。1493年传到西班牙,1548年传到英国,16世纪中叶已传遍中欧各国。1542年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将辣椒传入印度。进入17世纪,许多辣椒品种传入东南亚各国。 明朝末年(1640年)引入中国。早在16世纪后期高濂撰写的《草花谱》中已有记载:“番椒丛生,百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 现在,辣椒在世界温带、热带地区均有种植。主要产地是印度,尤其是德干半岛的中南部最盛。拉丁美洲、非洲、亚洲种质资源丰富。 (三)生产现状 亚洲是全球最大的辣椒生产、消费区域。中国、印度位居全球辣椒种植面积、产量的前2位,辣椒产品加工也在全球辣椒产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欧洲主要辣椒生产国有西班牙、荷兰、以色列、匈牙利、土耳其、葡萄牙、德国等。

黄瓜育种

黄瓜育种研究进展 黄瓜(Cucumis sativus L),别名“胡瓜”、“王瓜”、“刺瓜”,为葫芦科甜瓜属中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其果实脆嫩清香,味甘可口,营养价值丰富,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及其它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黄瓜中特有的丙二醇具有减肥的功效。 黄瓜是世界性的重要蔬菜作物之一,在全球蔬菜供应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我国是黄瓜的生产大国,其栽培面积约占全国蔬菜总面积的10%,2012年我国黄瓜产量约78亿t,居世界第一位。黄瓜作为我国主要的设施蔬菜,对蔬菜周年供应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已成为农村致富及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我国黄瓜品种的选育工作始于20世纪50 年代末,提高黄瓜的产量、改善品质、增强对病虫害和非生物逆境的抗性,是目前黄瓜遗传育种中的发展方向。 黄瓜的育种方法: 1 常规育种 常规杂交育种基本上是染色体的重新组合,这种技术一般并不引起染色体发生变异,更难以涉及到基因突变。该方法可对多个基因控制的多个性状进行综合改良,变异范围广,在作物品种的创新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于这种育种途径主要是通过普通黄瓜基因间的交换重组育成新品种,因而也存在不足之处。 2 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就是利用各种物理和化学因素诱导生物体发生遗传变异,并对其后代进行研究、筛选和鉴定的一门现代生物学技术,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有利用价值的突变体。 2.1物理诱变 目前常用的物理诱变剂主要包括X射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中子、质子以及紫外线等,目前应用最多的是γ射线。王玉怀[1]等利用9万伦琴的60Co-γ照射‘长春密刺’干种子,发现1 株黄色子叶的突变幼苗,研究表明黄色子叶为核遗传的隐形性状,受核内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该性状可作为苗期标记鉴别F1杂种。李加旺[2]等利用23.22C/kg·S60Co-γ射线辐射处理具有某些优良特性的黄瓜自交系种子,并在其变异后代群体中,筛选出两个综合性状优良的单株。经3代系选,从中分选出一个主要性状均能稳定遗传的株系M-8。用其亲本与另一自交系配制出适于日光温室栽培的耐低温、弱光杂交一代组合黄瓜新品系。该品系在早熟、丰产、抗病性及商品性等几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余纪柱等利用卫星搭载黄瓜自交系材料,获得特小型黄瓜自交系。该自交系瓜长8cm左右,雌花节率达99.5%,表现稳定,可直接用于培育小型黄瓜新品种。朱艳英[3]等利用卫星搭载处理过的黄瓜,其后

黄瓜耐寒性育种

黄瓜耐寒性育种 摘要:低温冷害是制约北方蔬菜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综述了黄瓜耐冷性育种机理以及育 种技术的发展,提出利用不同技术培育耐冷品种是解决黄瓜耐冷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黄瓜;耐冷性;育种 Chilling Tolerance Breeding in Cucumber Abstract:Low temperature and chilling injury is the key factor to restrict development of vegetables in the North.The breeding theory of cucumber chilling toleran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breeding technology were summarized.The effective way to resolve cucumber chilling tolerance by different technology was provided.Key words:cucumber;chilling tolerance;breeding 1、黄瓜生活环境 黄瓜(Curcumas saliva’s L.)原产于尼泊尔、锡金以至西藏山南地区,云南横断山脉一带,为葫 芦科黄瓜属中人们喜食的蔬菜之一【1】黄瓜是喜温蔬菜,既不耐寒,又不耐高温。黄瓜生长的适 宜温度一般为15~32℃,不同生长发育期的适宜温度不同,种子发芽期适宜温度为25~30℃,幼苗 期适宜的温度为10~30℃。【2】黄瓜根系的适温范围基本上与地上部分植株相同,但最适宜的温度 为20~25℃,比地上部分的最适温度低,地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黄瓜的生长【3】。黄瓜的生育界 限温度为1O~3O℃,日温25~3O℃,夜温13~15℃,1O℃以下生理活动失调,未经锻炼或 温度骤降到5~1O℃就会出现冷害,2~3。C植株就会死亡。在北方保护地生产中最大的障碍是 品种耐冷性差,生产成本高,因此培育适于保护地生产的耐低温节能型品种是黄瓜育种工作 的一个重要内容。对黄瓜冷害及耐冷性的研究目前大多还只围绕生理生化指标进行,【4】要有 新的突破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我们在甜瓜属种间杂交的成功,有能获得具有野生种抗逆性状 黄瓜育种中间材料,推动对黄瓜耐冷机制及耐冷品种的选育。 2、黄瓜育种目标 黄瓜是典型的冷敏型植物,植株所有组织以及果实都是对低温敏感的,通常l0~12。C以 下生理活动失调,生长缓慢或停止发育,5℃以下难以生存。黄瓜冷害的主要症状有:叶面出 现水浸状斑点、失绿、萎蔫和边缘坏死并轻微内卷,果实黄化、变软甚至腐烂,冷害发生严 重时,叶片或植株死亡,造成黄瓜产量和品质下降。【5】 为提高黄瓜的产量和品质,需要使黄瓜在低温下生存,低温影响黄瓜的蛋白质含量,膜质, 酶和叶绿素等影响黄瓜的抗低温性,朱其杰【6】发现:耐冷性不同的黄瓜品种不仅其花粉表面 纹饰、气孔开张度、叶表面毛刺密度均有明显差异,而且在生长发育各阶段的重要生理指标(发 芽指数、根系活力、电解质泄漏率、膜质过氧化作用、蛋白质、叶绿素、光合与呼吸作用) 也差异明显,培育黄瓜耐低温品种是解决低温冷害的有效途径。 3、育种途径 3.1耐寒品种选育 鱼类抗冻蛋白基因被导入到番茄和烟草中.产生的融合蛋白具有抑制冰晶形成的作用。Wada 等从一种抗冷的蓝绿藻SynechOcystis中克隆了一个与膜脂肪酸不饱和度有关的基因desA,并导入另一种不耐冷的蓝绿藻Auacystis nidulans,改变了后者的膜脂组成,从而使其光合作用在5℃下不受明显抑制。Murata通过向烟草导入拟南芥菜叶绿体的甘油一3一磷酸乙酰转移酶基因,以调节叶绿体膜脂的不饱和度,使获得转基因的烟草抗冷性增加【9】。这种生物技术可以试图提高黄瓜的抗寒性。

黄瓜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黄瓜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摘要:文中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黄瓜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一是揭示黄瓜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分类的分子标记研究;二是全面解析黄瓜分子网络的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研究;三是以培育优质高抗品系为目标的代谢和发育调控相关基因的分离、克隆和功能研究;最后讨论了目前研究的不足和黄瓜未来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黄瓜;分子标记;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功能基因 黄瓜(Cucumis sativus Linn.),也称胡瓜、青瓜,属葫芦科植物。黄瓜原产印度,目前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并且为主要的温室产品之一。由于黄瓜是世界性的大宗蔬菜,近年来国内外利用各种分子生物学手段全面开展了关于黄瓜遗传多样性、系统分类、组学和功能基因等多项研究。这些研究为深入阐明黄瓜的生长发育机理、改善品质、提高产量等奠定了基础。 1 分子标记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黄瓜是葫芦科中重要的蔬菜,有7条染色体,其分子标记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张素勤等(2008)、宋晓飞等(2009)对黄瓜 AFLP 反应体系进行了优化。柴丹丹等(2008)、王振国等(2007)优化了黄瓜 SRAP 反应体系。王桂玲等(2007)建立了优化的 SSR 反应体系。王佳等(2006)利用正交设计优化了黄瓜 ISSR 体系。分子标记开发方面,李效尊等(2007)开发了 118 个 SCAR 标记,引物多态性比例在 10 %以上。由于 SSR 标记的开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较高,关媛等(2007)、胡建斌和李建吾(2008)利用黄瓜 EST 序列开发了一批 EST-SSR 标记,与基因组 SSR 标记相比,它提供了基因表达信息,为功能基因提供绝对标记。基于测序结果,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开发了2100 多对 SSR 引物(Ren et al.,2009)。 在遗传图谱的构建与基因定位方面,我国科研工作者构建了多份黄瓜遗传连锁图谱,包括首张黄瓜高密度 SSR 遗传图谱(Ren et al.,2009)、一张整合图谱(李楠,2008)、其他遗传图谱(Yuan et al.,2008;杜辉,2008;稽怡,2008;宋慧等,2009)。这些图谱覆盖基因组长度在 573.0~1 101.7 cM,包含标记数量 65~995个,平均间距0.58~12.70 cM。 2 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 2.1 基因组学 国际黄瓜基因组计划(CUGI)的开展,对黄瓜乃至整个葫芦科蔬菜作物的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开启了蔬菜作物基因组测序的新时代。2007年 5 月,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发起并联合华大基因、中国农业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澳大利亚 DArT 公司等多家单位实施了该计划。其目标旨在获得黄瓜基因组精细图,确定 99 %以上的黄瓜基因位点。2009 年,该计划采用传统 Sanger法和新一代 Solexa 法相结合的策略,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蔬菜作物——黄瓜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最终测序深度达基因组的 72 倍,是目前为止测序深度最高的基因组,单碱基错误率小于十万分之一。

黄瓜育种工作研究进展

机结合,形成龙头连市场、企业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利益共同体,真正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双赢”局面。 3.5打造名优品牌,实施品牌战略 充分利用地区优势,依靠政府力量,积极培育和打造地域名优黍子产品,实施优质黍子产业开发工程,建立黍子科研、生产、加工质量保证体系[5],加强绿色黍子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让名牌产品带动黍子产业的兴起。各级政府应积极扶持和引导企业创建黍子品牌,提升产品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要从创名牌、保名牌入手,扩大产业规模,形成品牌优势,以名、优、特黍子品牌开拓国内外市场,带动黍子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崔克勇,王闰平.山西省小杂粮产业发展对策探讨[J].中国农 学通报,2005,21(1):332-334. [2]杨春,田志芳,李秀莲.山西优质小杂粮产业化条件比较分 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25(2):54-57. [3]山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山西通志[M].北京:中华书局, 1998,105-172 [4]张耀文,邢亚静,崔春香,等.山西小杂粮[M].太原:山西科学 技术出版社,2006,167. [5]门果桃,陈强,范挨计,等.内蒙古糜子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2):79-82. 我国是黄瓜的生产大国,其栽培面积约占全国蔬菜总面积的10%,2012年我国黄瓜产量约78亿t,居世界第一位。我国黄瓜品种的选育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与同科的甜瓜、南瓜等作物相比,其遗传背景较狭窄[1-2],限制了杂交育种工作的开展。尽管目前市场上黄瓜品种数量比较多[3],但由于它们大多为亲缘关系相近的亲本的杂交后代,一些重要农艺性状未得到有效改良。 利用各种育种技术对黄瓜进行遗传改良,提高黄瓜的产量、改善品质、增强对病虫害和非生物逆境的抗性,是目前黄瓜遗传育种中的发展方向。如常规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远缘杂交育种、分子设计育种等育种技术在黄瓜品种选育中的应用,为黄瓜育种及相关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可以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意义采用不同的方法以提高种质创新效率。 1常规育种 常规杂交育种基本上是染色体的重新组合,这种技术一般并不引起染色体发生变异,更难以涉及到基因突变。该方法可对多个基因控制的多个性状进行综合改良,变异范围广,在作物品种的创新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于这种育种途径主要是通过普通黄瓜基因间的交换重组育成新品种,因而也存在不足之处。 例如:对某种病害有抗性的品种,往往因病菌生理小种的变化而丧失抗性;生产上对品种性状的要求越来越复杂,需要不断引入新的基因才能满足生产要求[4]。 黄瓜育种工作研究进展 闻小霞刘刚周爱凤赵荷仙 (山东省聊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聊城252000) 摘要:从常规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远缘杂交育种、分子设计育种等方面综述了黄瓜育种研究进展情况。 关键词:黄瓜;育种;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由山东省现代化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资助(编号:SDAIT-02-021-18)。 作者简介:闻小霞(1986-),女,硕士,研究方向为蔬菜栽培与育种。E-mail:xiaoxiayouxiang@https://www.360docs.net/doc/d710348397.html, 1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