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定“曹操墓”证据的辨析
曹操墓在哪里?曹操七十二陵墓之谜

曹操墓在哪里?曹操七十二陵墓之谜曹操墓在哪里?曹操七十二陵墓之谜几乎所有的皇帝都希望自己死后也能让后世仰望自己的权威,所以他们想出了各种方式让自己永垂不朽。
我们看到埃及法老金字塔的神秘,看到秦皇兵马俑的威武,看到历代皇陵依山傍水的择地而立。
帝王无疑会把自己的陵墓作为社稷江山的象征,因此尽管需要耗费不尽的财富和民力,帝王们还是乐此不疲,甚至希望把生前的一切都带进陵墓。
然而也有一位不是帝王却贵比帝王的人,他提出了“薄葬'更让后世疑惑的是,人们甚至无法找到究竟哪一个才是他的陵墓。
这个人就是曹操。
根据《三国志武帝传》的记载,公元218年,即建安二十三年的六月,曹操下了一道诏书安排自己的身后事,是为《终令》。
在这道诏书中,曹操明确提出死后不要厚葬。
他说:“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
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
《周礼》冢人掌公墓之地,凡诸侯居左右以前,卿大夫居后,汉制亦谓之陪陵。
其公卿大臣列将有功者,宜陪寿陵,其广为兆域,使足相容。
”一年后,他又为自己准备了送终的四季衣服。
再年,这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病逝于洛阳,死前他留下遗嘱说:如今天下未定,一定要按照我的薄葬嘱咐:要按当时季节所穿的衣服入殓,不要陪葬任何的金玉珍宝。
魏文帝遵照父亲的遗嘱,将其遗体运回到邺(今天的河北临漳西南邺镇)安葬。
之后,在晋人陆机的《吊魏武帝遗令》一文中,有“葬于邺之西岗上,与西门豹祠相近”,后世也有“漳河累累漳水头,如山七十二高丘。
正平只有坟三尺,千古安眠鹦鹉洲”的诗词,可见曹操的归宿是依照他生前的意思的。
然而,当时的西门豹祠是当地邺人用来避祸禳灾的习惯建筑,也就是当地有很多西门豹祠,那么究竟与哪个西门豹祠相近的陵墓是曹操墓呢?还让人疑惑的是,曹操的遗嘱中称将自己葬在“西门豹西原上”,而陆机则说“葬于邺之西岗上”,这两处大相径庭的地点,究竟哪个是真哪个是假?看来曹操墓可谓疑雾重重。
根据《舆图备考》、《方舆纪要》等相关的史籍记载,曹操生前曾设立了七卜二疑冢。
魏武王曹操墓葬

核心提示魏武王曹操墓葬何处,一直是中国文物考古之谜。
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在京发布重大考古发现——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
这座墓葬是怎样被发现的?墓主人又是如何确定的?抢救性考古的意外发现墓葬占地约740平方米,出土器物250余件据出席发布会的专家、学者介绍,大墓位于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南,曾多次被盗。
为及时有效地予以保护,2008年12月,经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局组织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对墓葬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经发掘发现,该墓平面为甲字形,坐西向东,是一座带斜坡墓道的双室砖券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主要由墓道、前后室和四个侧室构成,占地面积约740平方米。
该墓虽被多次盗掘,但仍幸存一些重要随葬品。
共出土器物250余件,有金、银、铜、铁、玉、石、骨、漆、陶、云母等多种质地。
器类主要有铁甲、铁剑、玉珠、水晶珠、玛瑙珠、石枕、刻铭石牌等,其中以刻铭石牌和遗骨最为重要。
此次共出土刻铭石牌59件,有长方形、圭形等,铭文记录了随葬物品的名称和数量。
其中8件圭形石牌极为珍贵,分别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等铭文。
在追缴该墓被盗出土的一件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铭文。
这些出土文字材料为研究确定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的、最直接的历史学依据。
除上述器物外,该墓还出土有大量画像石残块。
这批画像石画工精细娴熟,雕刻精美,内容丰富,有“神兽”、“七女复仇”等图案,并刻有“咸阳令”、“纪梁”、“侍郎”等文字,堪称汉画像石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在墓室清理中,发现有人头骨、肢骨等部分遗骨,专家初步鉴定为一男两女3个个体,其中,墓主人为男性,年龄在60岁左右。
六大依据锁定墓主人遗物具有汉魏特征,墓室或藏曹操遗骨有关专家对这些考古发现进行了多次论证,根据墓葬形制、结构及随葬品时代特征,认为这座大墓年代为东汉晚期,结合文献记载,判定该墓的墓主人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魏武王曹操,大墓即文献中记载的高陵。
“七十二疑冢”是否存在?枭雄曹操到底身葬何处

[键入文字]
“七十二疑冢”是否存在?枭雄曹操到底身葬何处
曹操被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这个生性多疑的枭雄为防吕伯奢毒害自己,屠杀吕伯奢全家并说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话语,凶残多疑可见一斑。
这样一个人,死后自然害怕别人来挖掘自己的墓室打扰自己。
传说曹操下令在邺城设立了“七十二疑冢”,那么此事是否为真呢?
1.传说中有“七十二疑冢”
《三国演义》不仅把曹操、诸葛亮、刘备等人的形象突出表现出来,而且通过写作艺术手法渲染出诸多神秘色彩。
《三国演义》还将曹操“七十二疑冢”的事情广为流传。
关于曹操的疑冢最早可见于一首诗:
生前欺天绝汉统,死后欺人设疑冢。
人生用智死即休,何有馀机至垄丘。
人言疑冢我不疑,我有一法君未知。
尽发疑冢七十二,必有一冢藏君尸。
此诗仿佛从侧面印证了曹操的“七十二疑冢”。
可是曹操已死,历经1800 多年了,曹操究竟葬在哪里,陵墓是否还保存完整,曹操给我们留下了重重谜团。
2.结合实际,理论分析“七十二疑冢”
回到三国里去,分析是否有“七十二疑冢”的可能?如果真的要建造七十二座陵墓,那么必然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可是历史上的曹操是个极其节约的人。
曹操儿子曹植的妻子就因为不听从曹操的禁令,穿着华丽的衣服,最终被曹操赐死。
另一方面来说,在时局动荡的东汉末年,盗墓成风,汉代先人的大型墓室无可避免
1。
曹操墓真假起争议

曹操墓真假起争议曹操墓真假再起争议墓葬形制和人骨遗骸成焦点曹操墓出土的石牌、铁器、陶器叠压关系“曹操头骨”出土时的情景“曹操墓”墓道东面建筑遗迹如同唐僧辨不出真假美猴王一般,公众对于曹操墓的心情也是如此。
4年前,河南省考古人员在河南安阳西高穴村挖出了曹操墓的消息一经公布,便遭到了来自不同行业人们的质疑和上百家媒体的聚焦。
公众的心情也随之阴晴不定。
曹操墓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人们不禁追问。
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年那场甚嚣尘上的争论与激变早已沉寂。
然而,一场悬而未决的纷争并没有停歇。
2013年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常务副所长徐光冀在《中华读书报》发表长篇文章《曹操墓仍不可定论》,再次将曹操墓事件拉回了人们的视野。
时隔4年的“内幕揭发”当年各方人士对曹操墓的真伪争得面红耳赤之时,打着“真相披露”的幌子、假称学者的闫沛东为“倒曹派”助长了不少威风。
之后随着他骗子身份被揭穿,人们才不得不感慨:一场原应严肃的学术探讨竟变成了啼笑皆非的闹剧。
此时,围观者、叫嚣者、参与者都相继散去,关于曹操墓的纷争才得以消停。
闫沛东的插科打诨也使不少人开始相信所谓质疑声原来很多都是考古圈外的人在胡搅蛮缠。
但曹操墓事件的戏剧化远没有结束。
刚刚按下葫芦又浮起瓢。
4年后,曾先后3次赶赴安阳曹操墓发掘现场的考古专家徐光冀以亲历者的身份站出来直戳曹操墓的脊梁骨。
徐光冀不仅罗列了多条质疑点,矛头还指向认定曹操墓的过程其实是人为,他说:“第三次应邀考察是2009年11月19日下午,行前河南省文物局领导就跟我说‘能定就定下来’”。
而且,在他看来,当年的论证会也涉嫌造假。
“这次会议就是河南方面所说的,为了确认其为曹操墓而召开了两次专家论证会中的一次。
但我想在这里说明:这次会议只是一次座谈会,没有形成任何文字纪要和论证意见。
这一点必须予以澄清。
”他还提到,论证会上并没有专家表态确认是曹操墓。
“与会者对发掘收获予以肯定,并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对今后工作的建议,但现场没有一个人表态确认这座墓是曹操墓,包括后来写文章认定墓主是曹操的同仁。
曹操墓

“曹操陵墓在安阳”的消息公布后,一些学者表示这种说法还缺乏有力证据 。专门从事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袁济喜表示,有 关方面公布的“曹操墓在安阳”证据并非第一手材料,都不是很有力的证明。 在还没有直接证据的情况下公布相关消息,有悖学术研究的严肃精神。
疑点:
疑点一:地理位置与文献记载是否有出入。 自古曹操墓有“七十二疑冢”之传说,说明曹操墓地点疑雾重重,但曹操被葬 在高岗上还是有证可查,而这个证据就是曹操的儿子曹丕对曹操下葬过程的描写。 “弃宫廷、置山峨。”峨,即山冈地带之意,这表明曹操是被葬在一个有山坡的 地方,而安阳曹操墓所在地貌并不符合。
安阳的重大发现:
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宣布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 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考古工作自2008年12月开始,共出土器物 250余件,有金、银、铜、铁、玉、石、骨、漆、陶、云母等多种质地。器类主 要有铜带钩、铁甲、铁剑、铁镞、玉珠、水晶珠、玛瑙珠、石圭、石璧、石枕、刻 铭石牌、陶俑等,其中以刻铭石牌和遗骨最为重要。其中8件圭形石牌分别刻有“ 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等铭文。
证据:
根据正史记载,曹操陵墓的位置并不那么迷雾团团。一是在曹操在建安二十三年, 即他去世前2年的218年,在其颁布的《终令》中说“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 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死前又有《遗令》:“吾死 之后,葬于邺之西岗,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珠宝。”两令见于正史,说明 两大史实:一是表明曹操的薄葬之志;二是明确他归葬的地点为“邺之西岗”, 比邻“西门豹祠”。凭此两点,不仅说明曹操对于自己的墓葬毫无掩饰,甚至是光 明正大地告诉后人他墓葬的地点。
疑点二:周围为何没有群墓。 曹操主张“其公卿大臣列将有功者,宜陪寿陵”。根据文献记载,曹操墓的周围 将会有群墓,不可能是孤零零一个墓,而安阳曹操墓周边尚未发现墓群。而此次安 阳曹操墓周围却只发现了一座规模较大的陵墓,这与曹操的意思相悖。有人提出: “如果安阳的墓周围有重要的文臣武将的墓,这就能间接证明该墓为曹操墓。”
旧闻新反思——“曹操墓事件”新闻报道批判

媒介观察旧闻新反思——“曹操墓事件”新闻报道批判朱炳达(安阳广播电视台,河南 安阳 455000)摘 要:“曹操墓事件”在媒体的强力介入下,引发社会高度关注,最终酿成旷日持久的“事件”。
为什么考古学家们不断释疑,人们却仍然相信“质疑”呢?今天回头再看,在“曹操墓事件”中,媒体到底为受众提供了什么样的信息?媒体的报道对受众有何影响?这一事件暴露出当下媒体何种弊病?本文以“曹操墓事件”中的新闻报道为对象,分析其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剖析原因,以期对当下的媒体新闻报道有所启示。
关键词:曹操墓;新闻报道;批判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8)12-0156-02一、“曹操墓事件”回顾由曹操墓所引起的一系列争论和热议使其成为2010年度的中国“十大文化事件”。
[1]2010年9月,新浪网的调查显示:高度关注和关注曹操墓的被调查者比例高达90.1%,不知道曹操墓的仅为0.7%。
[2]而腾讯网的调查则显示:认为曹操墓是假的受访者比例高达80.7%,相信曹操墓为真的仅为19.3%。
[3]为什么“曹操墓事件”引发公众如此多的质疑?二、媒体偏见,主观先行在曹操墓新闻发布会后,河南媒体认为西高穴大墓就是曹操墓,而河北、安徽媒体则刊文《河北专家质疑曹操墓》《李灿再论证:曹操魏武王划等号纯属“瞎掰”》。
苏州论坛之后,河南媒体刊文《河北学者被指身份虚假靠质疑曹操墓蹿红网络》,而河北媒体刊文《质疑“闫沛东”身份,把水搅浑》,媒体立场迥然。
2010年1月14日,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公共考古论坛”上考古专家就曹操墓答疑解惑,次日媒体的报道五花八门。
同一场发布会,媒体的报道倾向迥然。
其根源就在于报道当中加入了记者的主观意识和偏见,在整个“曹操墓事件”的新闻报道中,此类报道并不罕见。
武汉大学博士生熊英就70余家媒体361篇曹操墓的报道分析后发现:新华网在信源选择上明显偏向支持一方。
河南媒体信源用的都是偏向支持认定曹操墓的消息来源。
曹操墓背后的一些真相

曹操墓背后的一些真相本文为史图馆专栏约稿,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史图馆立场无关。
本文是建立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所作的报告与结论基础之上的,即同意安阳西高穴大墓是曹操墓,即安阳高陵。
具体论证过程在其他诸多文章中均有详述,在此不便展开讨论。
下面讲讲关于曹操墓的几个故事。
曹操画像那么,正文开始。
1. 曹操墓到底有没有“七十二个疑冢”“七十二疑冢”一说是关于曹操的墓葬流传最久、影响最深的一个传说了。
在这个传说中,曹操给自己盖了72个假墓来防盗墓贼。
这个故事早在南宋罗大经所撰的《鹤林玉露》中就有提及,它所指出的72疑冢位置在漳河的河岸上。
此后元朝陶宗仪和纳新都在自己的著述中声称自己找到了这72疑冢。
再后来,经《三国演义》转述,配合书中曹操的白脸形象,这个说法就更加让人深信不疑了。
清末民初,天灾人祸闹饥荒,当地人,以及一些“西方探险家”对这“七十二疑冢”一顿盗掘,其中文物被洗劫一空,大量墓葬遭到破坏。
结果后来考古工作者们到现场勘查了半天,得出的结论是:这些墓葬都是北朝的贵族墓,跟曹操没啥关系。
这批墓葬中,已经经过科学发掘的,包括东魏的茹茹公主墓、北齐文昭王高润墓、东魏皇族元祜墓,甚至可能有北齐文宣帝高洋的墓葬。
由此一来,所谓的“疑冢”说也就不攻自破了。
亳州曹操家族墓但是由于曹操的墓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无处可寻,于是关于它的位置在早年还有“漳河底”说(这是有多大仇)、“许城城外”说(这个被蒲松龄收入了《聊斋志异》里,说的是曹操墓被大水冲开了,大家把随葬品分了个干净)、“彭城”说,以及当初被“倒曹”派拿出来反驳“挺曹”派的“亳州祖陵”说。
大家看个乐呵就好。
2. 曹操为何要给自己薄葬曹操的薄葬是自己要求的,这个在《三国志》里面有详细的描述:“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
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
”“天下尚未安定,未得尊古也。
葬毕,皆除服。
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
有司各率乃职。
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
唐际根+曹操墓真相

唐际根曹操墓真相唐际根先生在79期讲堂现场近日,曹操墓真假之争尘埃复起。
燕山大讲堂第79期活动请来考古学博士唐际根先生权威讲述曹操墓真相。
为什么是曹操墓?曹操墓论证中有哪些学理问题?现场,唐博士系统讲述了认定“曹操墓”的科学理由,回应了20个最为流行的对于“曹操墓”的质疑,并与持质疑观点的专家现场辩论。
网友提问踊跃,现场气氛热烈。
精彩观点之一为什么说这就是曹操墓?把考古实物材料得到的墓主人的线索和文献里得到的曹操线索放在一块看,非常吻合。
在中国历史上,能够如此吻合的,特别是生前是“魏王”,死后叫“魏武王”,8个月后,又叫魏武帝,而且有头疾的,只有一个人,历史上找不出第二个人来,所以我们会说,这个墓就是曹操墓。
之二考古学的学理问题。
全世界通行的考古学原则是实物证据优于文献证据(考古发掘出来的东西即使暂时不能解释,首先必须承认它)。
实物证据必须是相互关联的,不能孤立看待和使用“证据”(即使是曹休墓出土了印章,也要与墓葬时代一并使用),考古学称之为组合,单条证据的质疑不等于否定全部证据。
文献证据要去伪存真。
在曹操墓里,《三国演义》不能为据。
之三为什么说石碑不能造假?文字的结构、书体、用法、以及文字内容都要经受时代风格、典章制度、组合关系检验;文字内容与出土文物的组合关系经得起检验:镜台1+铁镜;砚台+书案;石牌所刻文字内容要符合当时的典章制度:木墨行清、白练单裙等;皮壳、土垢、水垢无法造假,考古地层关系无法造假。
到现场的所有考古学家回来以后没有一个质疑的。
如果闫沛东手中有石牌的话,很可能是“后仿制”。
之四网友质疑公布的石牌里有简体字,汉代的墓葬怎么可能有简体字呢?我今天郑重地做一个解释,大家有一个知识盲点,大家想当然地认为,简体字都是共产党造出来的,这是一个极大的错误。
我们现在用的简体字,共产党真正创造的就一个字:窗帘的“帘”字,其他所有的字古代就有的,文字的改革委员会只是把它整理出来重新公布,也就是说,这些简体字古代就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定都 于 邺
。
邺
六月
,
令日 :
‘
古之 葬 者
,
必 居 薄瘠 之 地
,
其
。
春秋 时齐 桓 公 始 筑 城
,
,
战 国时魏文侯 都
。
规 西 门豹祠 西 原 上 为寿陵 《 周 礼 》冢 人 掌 公 墓 之 地 大夫居 后
,
因高为基
不封不树
,
西 门 豹 曾作邺 令
开 凿 水渠 引 漳 河 水 灌 田
遗令
”
天 下 尚未 安
“
兼 任 丞 相 ; 在 建 安二 十 三 年 ( 2
“
18
年) 曾
定
,
未 得 遵古
,
这就 直 接 否 定 了 1 8 月 前 的
,
令
”
。
发 布建 造 陵 墓 的
载:
“
令
”
。
三 国志 《
,
魏书
武帝 纪 》
。
建 安 十 八 年 ( 2 1 3 年 ) 曹操 为魏 王
为古 都 邑名
“
我 们 认为
,
仅 凭这 些 证
其将 兵 屯 戍 者
,
皆不 得 离 屯部
“
有 司 各率 乃 职
谥 日 武王 是
“
据还 不 能
基本 认 定
” 。
敛 ( 殓 ) 以 时服
,
无藏金玉 珠 宝
。
二
月
曹 操 于 公 元 1 5 5 年 生 于 毫 州 ( 安徽 毫 县 )
汉 任魏王
,
在东
丁卯
,
葬高陵
”
”
。
曹操 的
是要 让世 人 “ 不 得见 ”,并且 “ 无藏 金玉铜铁 ”,即
让盗挖也挖不到有 价值 的物品。这在盗 墓猖獗 、盛行
薄葬的曹魏 时代 ,可谓符合情理 。曹 丕的 《 终制 》在 安阳西高穴村发掘现场 ( 选自《 成都商报 》2 0 1 0 年1 月1 4 E t 黄初三年 ( 2 2 2 年) 发 布 ,距曹操 下葬仅2 年 多。曹操 出土 的圭 是石制 ,这样 的圭与帝王用圭似乎不符 。因 的葬礼应 由曹丕操办 ,应是 “ 无 藏金玉铜铁 ”及 “ 不 此 ,我们认为 ,古墓 中有圭 、璧 ,不 能作为帝王 陵墓
1璺 『 钱玉 趾
2008
年12 月
一
,
河 南 省文 物 研 究 所 对 河 南 安 阳 县 安
。
顺利
。
应 该说他 没 有 时 间与 精 力来 贯彻 实施 建 造
“
“
寿
丰 乡西 高穴 村
研究
座 古 墓 进 行发 掘
2009
,
年 1 2 月2 7 日
,
陵
“
”
之
”
令
”
,
也 没 有 文 献 记 载 证 明 贯 彻 实 施 了此
曹
,
凡 诸侯 居 左 右 以 前
。
卿
操 时 代 的 邺城 东 西 七 里 西 南 的 邺镇迤 东
一
,
南 北 五 里 ( 在 今河 北 临漳 县
城 西 北 隅 自北 而 南 列峙 冰 井
。
汉 制 亦谓 之 陪陵
,
其公 卿 大 臣 列将 有功 使足 相 容
的令
” ,
带)
、
,
者
“
,
宜 陪寿 陵
” ,
其广 为 兆 域
“
一 。
’
,
曹操此
台
、
铜爵 ( 铜雀 ) 台
,
金虎台
邺 城 原 在 漳 河 南岸
,
,
令
应 该 说 是个
,
遵古
“
”
其寿 陵 与 陪 陵 的
)
。
近 代 漳 河 南移
邺 城故址 已 隔 在漳 河 北 岸
。
在 今 临漳
~
整 体规 划
规 模 宏大 (
“
广为 兆 域
,
县 邺 镇东
一
里 半 ( 见 邺 镇 位置 图 )
三 十里
。
从 文 献 记 载看
,
曹 魏 邺 城 故址 南 距 安 阳 4 5
,
里
,
曹操 墓 在 西 门豹 祠西 边 ; 从 地 图 上 看
,
安丰 乡在
,
邺城 故址 西 南 近
,
两 地 相 距 ( 直 线 距 ) 约2 4 里
。
距 离较
但 与 西 门豹祠 西 原的方 向不 完全相 合 古 墓 发 掘 工 程 总 负责 人 说 :
得见”的秘 密安葬 。因此 ,西高穴墓 葬位置 ,还 不能 的证据。
作为曹操墓的依据。 杂 ”, 平 面略呈梯形 ,东边宽2 2 米 ,西边宽 1 9 .5 米,
西高 穴古墓 出土8 件 圭形 石牌 ,分别 刻有 “ 魏 武
铭文 ;还 有一件石枕 ( 追 缴 )刻有 “ 魏 武王常所用慰
《 终 制 》日 : “ 寿 陵因山为体 ,无 立寝殿 、造 园邑 、
通神 道。夫葬也者 ,藏也 ,欲 人之不得 见也……无施 苇炭 ,无藏金 玉铜 铁 ,一 以瓦器…… 自古及今 ,未 有
不亡 之国 ,亦无不 掘之墓也 。” 《 文帝 纪 》载 :曹丕 死后 , “ 葬首阳陵 ,自殡 及葬 ,皆以终 制从事 ”。曹 丕的墓葬观与曹操基 本相 同 , “ 葬 ”就是 “ 藏”, 就
河 南 省文 物 局 在 北 京 召 开 新 闻发 布会
,
宣布 : 经 专家
令》载 : 曹 操 临 死 前
,
“
,
遗
基本 认 定此 墓 即 为文献 中记 载 的 魏 武 王 曹操 高
。
令日
服
。
:
天 下 尚未 安 定
,
未 得 遵古 也
。 ’ 。
。
葬毕
,
即除
。
陵
。
发 布会 公 布 了六 大证 据
“
西 高穴 村 村 民 徐
玉 超 曾经 挖 出 了 赵 建 武 十
一
年 ( 3 4 5 年 ) 大 f bS P驸 马
‘
都尉鲁潜墓 志
四十三 步
邺镇 位 置 图
’ ,
,
上 面说
:
故魏 武帝 陵 西 北 角 西 行
,
它首 次 记 载 了 曹 操 墓 的 具 体 方 位
。
于是
我 们 才 锁 定 在 漳 河 南岸 的 西 高 穴 村 范 围 内
,
坚
,
兵败
,
。
千 年 名都
,
即化 为 废墟
,
。
此后 县
。
移州
郡 及 邺县 于 南4 5 里 的 安 阳 城
,
改置 灵 芝
。
隋开 皇 十 年 ( 5 9 0 年 )
又 将 灵 芝 县改名为邺 县
,
元 人 国 史 院 编修 官 纳 新
,
在 游 历 考 察之 后 写 成
河 朔 访 古 志 》 该 志 说 : 西 陵 ( 曹操 墓 ) 在邺 镇 西 《
”
鲁潜
H删 蛑删
-. . 熊
1. 4瑚
墓志 的年代 ,距曹操 下葬有 1 2 3 年 ,相 当于经 历 了五 代人 ,说墓 志 “ 首 次”记载 了曹操墓的方位 ,记载 的
依据是什 么?值得怀 疑 。据 《 魏书 ・ 文帝 纪 》载 :曹
丕选定首阳山东为 自已建造 寿陵 ,而作 《 终制 》,其
,
东魏 ( 5 3 3
,
550
曹操 发 布此
年 ) 正 月去世
,
令
”
后
直至 建安二 十 五 年 ( 2 2 0
,
年 ) 初年
六 十步
。
建 造 了 邺 城 南城
杨 坚 焚 毁 邺城
、
,
东西 六 里
南北 八 里
其问只有1 8 个 月
且 战事 不 断
,
还不
大 象 二 年 ( 5 8 0 年 ) 相 州总 管尉迟 迥 讨伐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