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学系双主修科目表 - 中国文化大学教务处

中国文化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学系双主修科目表 - 中国文化大学教务处
中国文化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学系双主修科目表 - 中国文化大学教务处

中國文化大學 藝術學院 音樂學系 雙主修科目表

系主任簽章:院長簽章:

从音乐中看中国文化

从音乐中看中国文化 观我国千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史可考的历史从殷周时代便有了,而我中华人文文化的起点就从这里开始了。而我说从音乐中看中国文化,势必,音乐的历史同样悠久。既然能从音乐中观中国文化,两者必定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文化: “文化”的本义在《易·系辞下》中这样说:“物相杂,故曰纹(文)。”《周易》言:“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及创造过程的总和。另外,梁启超先生于1922年在《什么是文化》中讲到:“文化者,人类心能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产也。”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这样讲:“文化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音乐: 音乐的历史相当悠久,来历也十分复杂。“什么是音乐?”这是一个不断被提出、不断被不同答案解答而又不断被推翻的问题。问题的答案则是人们对于音乐本质的理解和领悟的过程唐代学者杜佑认为:“夫音生于心,心残则音哀,心舒则音和。”从古人那里我们得以知道,音乐的不同来自人的内心、人的精神,因此,所谓音乐,是个人或群体赋予每种声音的精神内容和审美意味,并认同它是音乐,这样对于这个群体而言,那才是音乐。 在我看来,“音乐”可以定义为:有规律、有组织,表达了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了社会生活或用以进行革命斗争的声音的艺术形式。它有灵魂和血肉——旋律,那是通过一些有内在联系的、高低长短不同的音符组成的音乐的进行;它有骨架和脉搏——节奏,那是按照强弱不同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而在我眼中,音乐最重要的是有思想,即有内容、内涵,没有思想的音乐只能说是一具徒有动人外表的行尸走肉。既然音乐中最不可或缺的就是思想,而我国的文化正是由诸子百家众多的思想汇聚而成的,那么从音乐中必然也能窥见我中华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了。 1.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的音乐十分古朴,但早在夏朝便已经有了专职的音乐奴隶和乐官,埙、笛等旋律乐器也已出现。而通常,乐总与舞相伴,夏朝的《大夏》乐舞和商朝的《大~》分别歌颂了夏禹“勤劳天下,疏三江五湖,注制之东海”的治水过程和商汤以宽理人,而除邪恶,讨伐暴桀的功绩。正是夏商时期的音乐为周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周代制礼作乐,礼乐并施智力国家,创立十二律,建立了乐音观念,在政治和教育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先秦时期最值得称道的音乐恐怕只有《诗经》了,可谓是“千古的诗与歌”,《墨子·公孟篇》中说道:“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可见《诗经》可以朗诵、可以演奏、可以歌唱也可以舞蹈,可惜《诗经》的音乐却早已失传了。另外,《楚辞》与楚乐也可称当时的一支奇葩,对楚国周围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作为我国文学的竹竿之一,它用生动的语言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政治变革和人们的生活图景,同时以浓郁的地方特色展示了古楚文化的独特魅力:充满力量与渴望的巫术和宗教、原始无羁的生命活力、浪漫奔放的激情、富有想象的神话传说那是“音乐舞蹈和诗”的天国,是“真、善、美”的交融。 2.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这一时期除了唐朝以外,社会整体动荡不安,而相对安定的汉代也深受北方匈奴的烦扰,因此,音乐呈现了一种向多元文化发展的情况格局势力和战争导致的民族大迁移使得音乐也

中国音乐学院乐科考级复习 级

基本乐科考级教程(一级) 第一课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音和节奏的基本性质,以及常用音符的写法;练习二分音符与四分音符和二拍子的强弱规律。 教学重点: 1.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音有四种性质:高低,长短,强弱,音色; 2.音与音之间的长短关系称为节奏; 3.常用的音符有: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等;写法参照书本; 4.拍是保持在音乐进行中的均匀时值律动,又称为单位拍 5.单位拍按照一定的强弱规律排列起来形成的节拍也称拍子; 6.表示拍子的记号叫拍号,它有两个数字组成,例如2/4.其中4表示单位拍音符的名称即以四分音符为一拍;2表示每小结的拍数,读作2/4拍。 第二课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音乐中的基本音级,唱名及音名。掌握音与音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常用谱号的书写方式以及每个音在五线谱上的位置。接触视唱,分出音的高低。 教学重点: 音乐基础知识: 1,在大小调乐式中,以:C,D,E,F,G,A,B七个字母命名的音为基本音级,也叫音名。 2,do,re,mi,fa,sol,la,xi为音乐中的唱名。 3,在键盘中给学生讲解每个音之间的半音,全音关系。和简谱中的调号标记。 4,重点讲解五线谱及高音谱号。低音谱号和中音谱号要求了解。 第三课 教学目标: 认识常用音符中的长短比例关系,以及音符的正确写法。视唱中的三度模唱及音准。还有八分音符的节奏练习。 教学重点: 音乐基础知识: 1,在第一课中的音符表中讲解常用音符的时值关系,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并提出问题加以巩固此重点内容。 2,五线谱的音符由符头,符干,符尾组成,在五线谱中给学生示范,并要求学生练习。 第四课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更加清楚什么是八度,什么是半音,什么是全音。以及C大调音阶。在视唱中体会半音与全音之间的区别。 教学重点:

中国新音乐文化的开始

中国新音乐文化的开始 学堂乐歌的诞生及发展,标志着中国新音乐文化的开始,从此,中国音乐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里程。然而这个崭新的里程却没有那么令人欢欣鼓舞,它是在中国处于内忧外患时以西为师求来的,因而学堂乐歌的兴起令人思索。西方音乐传入中国历史相当久远,从唐代景教的圣咏诵唱到明代钢琴出现宫廷,多年来中国对待西来音乐都是高高在上的 姿态,历史上的中国大多以不卑不亢的态度接受异族的,纳为己用。然而到了清末,中国知识分子却积极主动地东渡日本,学习科学、文化、教育,新式学校建立,依据日本创作方式谱写的学堂乐歌诞生。西学东渐是怎样的一个情景?冯文慈先生的《中外音乐交流史》首先给出了一个大体的背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对中国的不断侵略与掠夺,威慑了清王朝宫廷权贵,同时也震惊了中国的广泛阶层,先进的人士则逐步展开救亡图存的奋斗。 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标志着中国被迫进入了世界近代社会的进程,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救亡图存。然而,曾经是民族英雄,主持过禁烟运动的林则徐,在战争后却成为众矢之的,最后被流放客死异乡。直至鸦片战争20年后的19世纪六十年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才兴起。1840年是诸多危险信号后的一次总的爆发,而在这之前,一条思想的暗流早已波涛汹涌,已经有人敏锐地察觉到了中国正处于危难之中。 19世纪上半页,清政府的高压政策越来越无法控制动荡不安的社会。土地高度集中,日益加重的地租盘剥,导致农民群众起义不断。外国商品和走私鸦片大量输入,纹银外流加重了对社会经济的侵蚀。另一方面,社会上层却歌舞升平,士大夫们依然憧憬着美好的年代。 此时,林则徐上书道光皇帝请求剿夷人滋扰边疆,中国与国外侵略者第一次正式的斗争应该是林则徐在广州展开的禁烟运动。这是一种不畏强暴的民族精神的体现,也展现了那一时期一部分有进步倾向的知识分子的态度,抵御外族侵略。俗话说时势造英雄,特别在动乱的年代社会总会出现时代的思想先行者。林则徐并非怀着满腔仇恨与外国人势不两立,他是近代最早对西方国家进行了解和调查的人物。他从北京到广州时随身带了一位在国外工作过会英文的老人随行,另外,他也招募了几名在教会学校学习过的学生,让他们给自己翻译西方的书报。当他越多的接触西方国家,也越觉得不了解西方。1836年,他令人把英国出版的《中国人》译为《华事夷言》,1839年,他组织对瑞士法学家滑达尔的国际法著作进行翻译,名为《各国律例》。此时,他正实践着施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而这句话出现在魏源震惊中外的名著《海国图志》中,《海国图志》正是林则徐于1836年组织人编译的《世界地理大全》,译名为《四洲志》完整版。1841年,因鸦片战争受罚流放的林则徐,在临走之前把未完成的资料交付给魏源,并嘱咐其一定要成书出版。鸦片战争后,施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开始流传,可在4年前,林则徐因请学过夷文的人办事,组织翻译夷书,被看作莫大羞辱和离经叛道,几乎是汉奸受到众人的猛烈抨击。探究其原因,在当时,诸多士大夫都认为,师夷即是打破了夷和夏的界线,也就等于是文化侵略,而林则徐和魏源做的事情会导致我国的文化遭夷侵略而遭遇溃败,最后被彻底的夷化。另一方面,林则徐、魏源虽然思想开明,可也是立足于天朝圣国的观念,他们师夷也不过是希望从了解西方从而寻找与其斗争的策略。毕竟《海国图志》的主要内容只是在军事、购置枪炮和练兵等方面,限制在技的狭隘范围内。太平天国运动期间,魏源参与了反对太平天国的战争,可见他是非常希望清政府能够稳固和强大。此后的改良维新派,他们也继承了林、魏等人两重性的特点。在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道路上,早期的也许能够影响到中国近代变革步伐的思想火花,被过早的扼杀在摇篮里。 五十年代,太平天国运动如火如荼。刚刚兴起的施夷长技以制夷思想被淹没在运动的狂热之中。到了19世纪六十年代,清政府在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的腥风血雨和外国侵略者得寸进尺的洗礼后,统治者内部发起了洋务运动。他们的出发点是保护封建统治。然而洋务派却用起了四十年代林、魏的主张,从施夷长技以制夷出发,在军事上打造船坚炮利以自强,思

中国传统音乐概述

第一章中国传统音乐概述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1 、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对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 2 、了解民歌与民间音乐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重点 1 、传统音乐的历史概况 2 、民歌的特征 三、教学时间:四学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单元 (2 学时) (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悠久历史 1 、原始社会时期 A )河南舞阳县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墓葬中出土的20 余支骨笛,能准确奏出七声音阶,距今约7000 ——8000 年。(1986 ——1987 年发掘) B )浙江杭州湾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160 余支大小与形制不同的骨笛,已有开管乐器、闭管乐器、拉管乐器三类不同的管乐器的雏形。 2 、先秦时期 A )殷商甲骨文中的“乐”字、“鼓”字、“艺”字等。 B )春秋时期孔子编辑的《诗经》是我国最早的歌曲总集。 C )周代的“八音” D )钟属乐器(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编钟,十二律俱全,可在三个八度内构成完整的半音音阶) 3 、汉、魏晋时期: ?相和大曲: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套曲。 ?鼓吹乐的发展。 4 )隋唐时期: ?西域音乐盛行。主要有:天竺乐、龟兹乐、西凉乐、高昌乐、康国乐、安国乐、疏勒乐。?法曲、鼓吹、古琴音乐等。 ?说唱音乐形成(寺院的变文讲唱为标志) 5 、宋代:词乐、古琴音乐的高度发展 6 、金元时期:戏曲音乐与说唱音乐 7 )明清时期: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民间音乐均得以发展。(从明代的四大声腔到清代的京剧的产生) 第二单元 (2 学时) (二)、民间歌曲的界定 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传统民歌是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着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和提炼。因此,流传至今的民歌集结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人民群众集体的智慧和情感体验。 民歌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早形成的音乐形式,并由此孕育出其他民间音乐体裁以及专业音乐形式。可以说,民歌是一切音乐艺术的基础。

浅谈音乐艺术的功能与意义

浅谈音乐艺术的功能与意义 摘要:音乐作为一门流传了千百年的艺术形式,其自从人类社会的早期就已经诞生了,尽管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听觉享受。然而,音乐对人类的审美感觉以及情感知觉上的影响力远远超越了它自身的特点。纵观古今,音乐艺术的发展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一路走来,其趋势不仅毫无萎缩,而且有愈发蓬勃,愈加壮大的趋势。音乐艺术对于人类社会来讲是一门精神升华,陶冶情操的重要艺术。 关键词:音乐艺术;功能与意义 引言: 音乐艺术能经历千百年的流传而经久不衰,除了人类对其特有的喜爱与重视,更是因为音乐艺术对于人类有重大的教化作用与其他功能,对于人类精神层次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陶冶人的精神世界有着重要的功能。本文即是针对音乐艺术对于人类发展的功能与意义所作的探讨与分析,希望能够对音乐艺术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有一个详细的了解。 一、音乐艺术的发展 音乐艺术的发展历程可谓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多种不同的发展阶段,今天我们单简述音乐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历程。音乐艺术的正式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的上古黄帝时期,当时音乐艺术有了最简单的演奏工具与形式,随后经过古时期各朝各代的传承与发展,在音乐表演形式与音乐种类方面都有了极大的丰富与发展,在这一发展过程中,音乐艺术立足于中国本土的社会环境,经过社会环境的演变,也逐渐分离出来众多的音乐流派与不同门类。直到近代以来,中国的音乐艺术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并且在世界音乐文化相互交融的大的背景下,中国的音乐艺术发展也有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音乐艺术对于个人发展的功能与意义 (一)音乐艺术对个人艺术技能的培养作用。音乐艺术作为艺术技能的一个重要形式,对个人的发展作用首先体现在其能丰富人的个人的艺术技能,音乐艺术通过对个人长久而深远的影响与熏陶,能够提升个人对于音乐艺术的感知觉能力,甚至能够逐渐培养出人的对于音乐的创造能力,音乐艺术本身作为一项艺术种类的学术技能,其对于人的发展来说就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掌握了音乐艺术中的具体知识与内在的方法内涵,相当于又学到了一项新的技能与本领。对于提升个人的艺术技能而言是一项重大改进。 (二)音乐艺术对个人情操的陶冶作用。音乐艺术作为一种精神感觉上的享受与陶冶,能够对个人情操的培养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音乐教学在艺术范畴中属于美育教育方面,通过音乐教学能够提升学生个人的自身文化素质,增强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发展水平,而且音乐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发展创造力,增强学生创新力的过程,音乐专业的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在智力发面的开发水平,提升学生的个人情操,使得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逐渐培养出高尚的情操,对于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一个良好的提升。 (三)音乐艺术对个人欣赏力的提升作用。另外,在音乐专业的学习过程中,音乐其自身具有的独特魅力,能够对学生个人的文化欣赏能力有一个很好的提升作用,音乐能够让听者在聆听的过程中产生一种愉快、舒坦的心理反应。从而从思想品质上对学生起到一个良好的进化作用,而且在音乐的教学中,学生能够从音乐艺术中获得一种思想情感上的共鸣,这种影响会深入学生的内心,从本质上对学生个人有一个精神的净化过程。 三、音乐艺术对于社会发展的功能与意义 (一)音乐艺术对社会整体意识形态的促进作用。音乐艺术同其他艺术种类一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归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划分范围,在特定的时间音乐艺术的发展也要经受所处时期

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前景

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前景 姓名:李松培 学号:2011080118 班级:新科英语111班 课程: 任课教师:

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前景 【摘要】中国的音乐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特点比较鲜明的体系,随着历史的变迁以及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意识形态不断发生变化,中国音乐也随着变化和发展,而且一直都在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历史悠久的中国孕育了特有的中国音乐,经历了五千年的中国音乐有过辉煌,也曾没落。带着百年的探索、挣扎,带着曾有的余辉,带着困惑进入了21世纪。中国音乐将以怎样的姿态展现新的世纪? 【关键词】音乐多元化历史现状展望 正文:在历史的长河里,在国家民族仍未消亡的这个历史阶段,我们的民族音乐是世界多元音乐文化资塬中的一元物种,它具有自己独特的地位、作用与价值,有其生存的土壤和一定时期内继续发展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今天由于信息与交通快速发展,当世界朝着各民族趋同的方向愈来愈快速发展的时候,我国的音乐也在朝前迈进。 一、浅谈中国音乐的历史发展。 根植于华夏文化基础之上的,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的音乐,它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珍贵财富,是世界民族音乐之林的一株葱郁的常青树。华夏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当今世界溯源最久而又长流不绝的东方古老文化的代表,在这片古老的土壤上产生的文艺,有着独特的审美追求,音乐也有自己的特怔:以线状的音乐思维方式为主;表述注重繁简相适,动静结合;节奏安排匀称平稳;曲式结构讲究对称;调式结构以五声为骨干。这些形成了华夏音乐迥异于其他地区音乐的风格。 综观中国音乐历史,中国古代音乐大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先秦时期,这个时期包括从音乐的萌生到封建雅乐的繁荣。早期的原始音乐,起源于劳动,有着较强的功利性,与原始先民的生产、生活联系密切。在形式上歌、舞、咏相互结合。商周以后,音乐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春秋战国时,各民族在经济文化方面相互交流也推动了音乐的发展。 第二个阶段是汉唐时期,这是中国歌舞音乐的鼎盛期。乐府的设立为各地区的民间音乐的整理集中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汉魏南北朝的乐

2018年中国音乐学院乐理考试常识题

2018年中国音乐学院乐理考试常识题: 一、音乐家 1.被誉为乐圣的著名作曲家是(贝多芬),他是(德国)人。《命运》是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田园》是(《第六交响曲》),《欢乐颂》是(《第九交响曲》)。 2.柴可夫斯基是(俄罗斯)人,代表作有三大芭蕾舞剧代表作是(《胡桃夹子》、《睡美人》、《天鹅湖》),钢琴曲(《四季》)。 3.著名作曲家巴赫被誉为(西方音乐之父)。 4.被誉为音乐神童的著名作曲家是(莫扎特),(奥地利)人。 5.被称为歌曲之王的是(舒伯特),(奥地利)人,代表作(《摇篮曲》)。 6.被誉为圆舞曲之王的作曲家是(约翰·施特劳斯)。 7.创作《匈牙利舞曲第五号》的作曲家勃拉姆斯是(德国)人。 8.作曲家海顿被誉为(交响乐之父) 9.被誉为钢琴诗人的作曲家是(肖邦),是(波兰)人。 10.第一位获得肖邦钢琴比赛的冠军的中国音乐家是(李云迪)。 11.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三大代表人物是(贝多芬、莫扎特、海顿)。 12.被称为“德国音乐3B”的作曲家是(贝多芬、巴赫、勃拉姆斯)。 13.世界公认的三大男高音是(帕瓦罗蒂、卡雷拉斯、多明戈)。 14.我国著名的民间音乐家华彦钧又名(阿炳),代表作是二胡曲(《二泉映月》)。 15.刘天华是我国著名作曲家、演奏家和教育家,他的代表作是(《光明行》)。 二、作品 (一)国内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田汉),曲作者(聂耳)。 2.《黄河大合唱》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 3.中国民歌大体可以分为(山歌、小调、劳动号子)。

4.新疆维吾尔族民歌(《掀起了你的盖头来》、《娃哈哈》、《阿拉木汗》)。 5.江苏省最有代表性的民歌是(《茉莉花》)。 6.河北省最有代表性的民歌是(《回娘家》)。 7.流传于陕北最著名的民歌类别是(信天游),代表性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8.中国的国粹的戏曲是(京剧)。 9.湖南省的地方戏代表是(花鼓戏)。 10.安徽省的地方戏代表是(黄梅戏)。 11.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戏曲剧种是(昆曲)。 12.京剧四大名旦指的是(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13.《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一首(小提琴)协奏曲,描写(梁山伯、祝英台的爱情故事)。 14.抒发知音难觅的中国古代作品是(《高山流水》),演奏乐器是(古琴),描写的(俞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情谊。 15.中国歌剧《白毛女》中的主要角色是(喜儿、杨白劳)。 16.歌曲《天路》指的是(青藏铁路)。 17.冼星海的代表作(《黄河大合唱》)。 (二)国外 1.日本民歌(《樱花》、《拉网小调》)。 2.印度尼西亚民歌(《梭罗河》、《星星索》)。 3.世界知名歌曲《友谊地久天长》是(苏格兰)民歌。 4.《红河谷》是(加拿大)民歌。 三、乐器 1.钢琴被誉为(乐器之王),有(88)个琴键。 2.小提琴被誉为(乐器王后),有(4)根弦。 3.铜管乐器圆号又被称为(法国号)。 4.华尔兹又名(圆舞曲),它源于(奥地利)。 5.力度术语P的意思是(弱)。个人工作业务总结

中国音乐之文化自信

中国音乐之文化自信 任何一个民族,必然有其众多与众不同的文化特质。这是因为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同民族逐渐形成了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诞生了不同的思想,从而产生不同的行为方式和意识认知,最终产生了不同的文化。在这众多文化特质中,音乐就是其中重要一环。 中国音乐约起源于7﹑8000年前,这一时期的音乐尚处在蒙昧时代,它的主要作用是祭祀捕猎、求偶、以及劳动等,尚未作为一种单独的审美活动从生活中脱离出来。在两千余年后,中国音乐中极为重要的乐器—琴诞生了。在这之后,中国音乐逐渐从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转向了审美应用,这一时期的音乐表现的主要是对自然祖先神明的崇拜和对贵族享乐生活的描述。同时,音乐还承载了政治意义,比如《韶》《大夏》等歌颂类音乐都是在这一时期首次出现的。再往后便是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的音乐除了表现上述内容外,还增添了对个人悲欢的表达以及对教化的承载。例如诗经中的诗歌就来源社会的各个阶层,表现了他们的感情,孔子学生子游为武城宰时,曾以弦歌教化民众,同时,这一时期的声乐也有了极大的发展,士大夫阶级还以编钟为乐器创造了大量的精美乐曲。到秦汉时,乐府音乐兴起,其特征为相和,这种形式对隋唐音乐发展具有很强的引领作用。同时,汉代还发展了律学,为魏晋时新律的产生奠定了基础。魏晋音乐大量融合了羌胡音乐的乐器及表现手法,为隋唐时各族音乐融合奠定了基础。同时,围巾时在律学上的成就也使其解决了许多音乐难题,如黄钟不能还原问题等。唐代音乐融会各族音乐之长,并取得了极大进步,其主要表现是歌舞大曲的发展。其代表成就是《秦王破阵乐》《霓裳羽衣舞》等。其后宋元时,市民音乐的勃兴,词调音乐获得了空前的发展,而戏曲艺术在元代出现了以元杂剧为代表的高峰,在这一时期出现了最早的戏曲理论著作,成为后世戏曲理论的基础。戏曲的发展最终在明清达到了巅峰,戏曲种类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且随地区不同而发展出不同的戏曲门类,其影响之广,已经达到“不问男女”,“人人习之”的程度。这一情况最终催生出中国国粹—京剧。直到鸦片战争以后,西方音乐入侵之后,戏曲才逐渐衰落下来。这一情况也直接造就了西方音乐的流行,催生出了学堂乐派以及新式的音乐学院,它们是中国现代音乐的启蒙者。

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授权点

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报告 二〇一八年五月

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授权点 自我评估报告 参评点名称:艺术硕士 专业领域名称:音乐 一、授权点简介 (一)历史沿革与发展概况 西北师范大学为发端于1902年的一所百年老校。是甘肃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建设的重点大学、国家重点支持的西部地区十四所大学之一。 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前身为1939年设立的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劳作专修科。经过70余年的发展,为国家培养了20多位著名音乐教育家及两万余名艺术人才。 音乐学院现有音乐与舞蹈学一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两个专业硕士学位即音乐领域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硕士学科教学(音乐)专业学位授权点。2013年音乐学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2016年音乐、舞蹈、美术学科共建的艺术学科入选甘肃省双一流特色学科行列,2017年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音乐与舞蹈学科被评为C+。 (二)国家及地区对所开设专业领域人才需求分析和发展现状 1.人才需求分析 以丝绸之路文化为代表的西北地区,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形态异彩纷呈;同时音乐文化教育相对薄弱,为本学位点发展和人才就业提供了广阔的需求空间。 2.发展现状 本学位点自2010年招生以来,连续招生7年,已毕业硕士研究生141人,共培养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29人。目前,在校生87人。 二、培养特色

(一)专业方向特色 本学位授权点声乐演唱、器乐演奏、作曲三个方向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中紧密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凸显音乐人才培养的地缘优势和民族特色;发掘百年学府的文化底蕴,提升音乐人才的人文素养和专业水平;借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发挥音乐人才的综合艺术服务作用。 (二)专业培养特色 积极搭建艺术实践平台,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模式;发挥师范院校优势,注重专业性,兼顾通用型高级音乐应用型人才培养;加强舞台实践环节课程改革,拓宽舞台实践技能展示形式;推动地域音乐文化的研究与传承,促进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 三、师资队伍 (一)专业领域师资的结构和梯队情况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 57名,其中,正高级职称10人,副高级职称17人,讲师2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5人,专业硕士导师21人,占导师总数的84%,聘任16名行业导师。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人,博士在读8人。师资队伍优势较为明显,年龄结构、梯队结构、学历层次结构、学科专业结构、学缘结构合理。 (二)专业师资教学、科研、展演等方面的主要成果 近五年我院教师在教学、科研及展演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出版学术专著12部,主持科研项目26项,国家艺术基金小型舞台剧目资助项目1项,国家艺术基金青年创作人才资助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156余篇,荣获国内外各类奖项406项,举办并参与国内外演出活动一百余场,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讲座70余场。 四、人才培养 (一)生源质量与选拔办法 本学位授权点招生采用全国统考、初试与复试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制

2018中国音乐学院基础乐科二级学生卷2

中国音乐学院 基本乐科第二级笔试试卷(学生卷) 【练耳部分】 1.请听辨与对比以下两个旋律音程,哪一个音程的距离较远? A.第一个 B.第二个 2.请听辨老师弹奏的旋律音程,选择出正确的唱名。 A.sol、si B.do、la 3.请听辨老师弹奏的两个和声音程,哪一个音程是协和音程? A.第一个 B.第二个 4.请听辨老师弹奏的两个和声音程,哪一个音程是小三度? A.第一个 B.第二个 5.请听辨老师所弹奏的一条旋律,选择出正确的拍号。 A.3/4 B.4/4 6.请听辨老师所弹奏的三音组,选择出正确的音名。 A.E、B、A B.F、A、B 7.请听辨老师所读的一个节奏型,选择出正确的名称。 A.前八后十六 B.前十六后八 8.请听辨老师所弹奏的一条旋律,哪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A. B. 9.请听辨老师所弹奏的六音组,选择出正确的调式。 A.a自然小调 B.a和声小调 10.请听辨老师所弹奏的一条旋律,是什么调式呢? A.a小调 B.C大调 【练耳部分】 11.音名D对应以下哪一个唱名呢? A.re https://www.360docs.net/doc/d79424816.html,i 12.一个全音符的时值等于几个八分音符呢?

A.8个 B.16个 13.这个音程是几度音程呢? A.三度 B.四度 14.以下哪一个节奏型的时值加起来? A. B. 15.以下哪一个音程是小二度? A.第一个 B.第二个 16.B-C是全音关系还是半音关系呢? A.全音 B.半音 17.小二度和大七度都是协和音程吗? A.是 B.不是 18.以下旋律的拍号是? A.3/4 B.4/4 19以下旋律的调式是? A.大调 B.小调 20.下列各组音符和休止符中,总时值为附点四分音符的是? A. B. 【音乐基础知识部分】 21.音乐演奏符号“mp”的意思是? A.中强 B.中弱 22.“赛马”是哪一种乐器的演奏的? A.琵琶 B.二胡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文化内涵

>学术论坛?音乐与舞蹈 艺术教育58ART EDUCATION 2012 · 12边诵读。平时训练时正确的训练方法是听完整条节奏再记谱,这样 有利于增强记忆力。但考试时,可以采取边听边记的方法提高听写 速度。 5.旋律训练方法。先把旋律的所有音符听出来并且记下来,根 据听出来的音符和里面的升降记号,确定调号和调名,然后听写节 奏,直接记在音符的上方或者下方。 (二)练耳应试技巧1.听写题应试技巧听写题要想获得高分,主要靠平时科学训练积累知识来提高应考实力,但考试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平时训练时正确的训练方法是先听写后记谱,例如训练听写节奏或旋律时,听完整条节奏或旋律再记谱,这样有利于增强记忆力。考试时可以采取边听边记的方法提高速度。(2)听写时注意书写要求和书写格式,避免无谓的丢分。例如,要求用五线谱记谱,如用简谱记谱按实际得分的50%记分。2.选择题应试技巧选择题是由题目和备选项两部分组成。备选项分为正确选项和干扰选项,因此考生们不需要像听写题一样把所有的答案完全分辨出来,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对选项进行选择。(1)筛选法。就是先将有明显错误的选项逐一排除,剩下的就是正确答案了。 (2)色彩直觉法。不同调式的风格不一样,色彩直觉法就是 聆听不同风格的调式,通过直觉分辨其调性色彩来完成。只要将不同调性色彩的感觉分辨出来即可完成。(3)综合法。就是综合运用筛选法和色彩直觉法进行听辨。综上所述,只要把握住正确的解题方法和策略,将音乐知识综合运用,再难的题目都能迎刃而解。结语练耳反映的是考生的音乐基本能力和音乐综合素质,不像钢琴 或声乐等科目可以提前半年甚至一年时间准备专攻高考需要弹奏或 演唱的几首乐曲或歌曲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也不像乐理只需要 了解音乐术科考试大纲所规定的知识点,具备正确的解题思路和 解题习惯,并且多做题提高做题速度和准确率就可以拿到高分。 视唱练耳由于其独有的特点,是考生最为紧张的科目,也是容易失 分的科目。考生必须经过长时间的知识积累和磨练才能达到一定的 熟练程度。笔者通过多年对音乐高考生视唱练耳教学方法和训练技 巧的研究与实践,以广东省音乐联考为例,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 解决问题、提升练耳能力、获取高分的方法与对策。希望帮助考生 在原有基础上快速提高练耳水平,为普通高校音乐类专业输送合格新生。参考文献: [1]https://www.360docs.net/doc/d79424816.html,/xbybyb@126/blog/static/65587832201081644657422/作者单位:中山纪念中学(责任编辑:王敏)◆ 牟华 我国传统音乐形成于早期的农耕时代。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传统音乐得到传承,并且在与各民族音乐和外来音乐相互融合中得 到充分的发展,这也是我国文明不断进步的结果。传统音乐是指中 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 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 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传统音乐汇聚我国各民族个体的音乐理想 和智慧,并且拥有独具一格的文化历史背景,因此可以稳定地立于 世界音乐之林。社会各界学者在定义传统音乐时,虽然措辞上有一 定的差别,但都是殊途同归,血脉相依的。即中国传统音乐是历史 和文化的产物和沉积,是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的结果, 在历史的不断进步中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得到发展,因此具有鲜 明的时代性。一、独具特色的文化特征1.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及地区性差异时代性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主要特征,即在不同时期传统音乐文化的特性也有所不同。我国传统音乐的产生、创新、发展都是随着特定历史时期的进步而逐渐发展和进步的。每一种类的音乐都有着特定的历史印记、特定的文化地域作为基础和背景,以及各个民族艺术家的贡献。最终使得传统音乐在现代社会的表演中释放着浓郁的历史文化色彩。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地区性差异作为其另一个显著特征,主要是表现在空间上。在相同的历史阶段,某一种音乐形式在不同的地区也会有不同的特点,即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之所以具有这样的地域性,是因为某种特定形式的音乐只有与当地的风俗习惯、生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文化内涵 【内容摘要】中国的传统音乐与博大精深的文化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人类文化 的进步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注重天人合一的表演形式,用一种自然的方式将音乐本身的思 想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并且在传统文化中逐渐进步和发展。文章简单介绍了传统文化的特征及其内涵。 【关键词】传统音乐 文化 内涵

中国音乐学院 基本乐科第三级笔试试卷(学生卷)

中国音乐学院 基本乐科第三级笔试试卷(学生卷) 准考证号:姓名:得分:评委签名: 选择题:(请把正确的选项填入括号内,每题四分) 【练耳部分】 1()听辨和声音程,选择正确的音程名称。 A.纯八度B.纯五度C.大三度 2()听辨和声音程,选择正确的音高。 A.B.C. 3()结合谱例听辨音组,选出括号里的两个音。 A B C 4()听辨五音组,选出哪个是最低的音。 A. 第一个音 B. 第三个音 C. 第四个音 5()听辨音响,辨别以下哪个是三和弦。 A.第一个 B. 第二个 C. 第三个 6()听辨柱式和弦,选择正确的和弦名称。 A.大3和弦B.小3和弦C.减3和弦 7()听辨柱式和弦,选择正确的音高。

A. B. C. 8()听辨节奏,括号中空缺的节奏型为? A. B. C. 9. ()请听辨出所弹奏的音响与哪一组一致? A、B、C、 听辨旋律,回答10,11,12题(给2小节预备拍,弹4遍):10.()这首乐曲的拍号是: A.3/8拍 B. 2/4拍 11.()这首乐曲的调性是: A.和声小调 B. 自然大调 12.()这首乐曲的基本情绪是: A.跳跃的 B.抒情的 C.激动的 【乐理部分】 13.()识别以下音程,选出哪个是变化音程。 A.B.C. 14.()纯五度是()音程? A.协和 B. 不协和 15.()增四度是()音程? A.自然 B. 变化

16.()以下谱例中,哪个不是小3和弦? A.第一个B.第二个C.第三个 17.()3/8拍子的强弱规律是: A.强-弱 B. 强-弱-弱 C. 强-弱-次强-弱 18.()以下音值组合中,符合3/4拍子的组合规律的是: A. B. C. 根据所给谱例,回答18,19题: 19.()所给谱例是什么调式? A. e自然小调 B.e旋律小调 C. e和声小调 20.()圆圈内的音符是第几级? A. I B.IV C. V 21.()以下选项中,哪一个是E角调式音阶? A. B. C.

中国音乐传播的历史文化特征

通讯地址:北京朝外吉祥里105号楼2门201室(100020)收稿日期:1999年11月15日 ?传播与传承:“中国音乐的历史与今天”学术研讨会专页?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季刊) 1999年第4期 J i aoX i ang —Journal of X i ’an Con servatory o f M usic ●修海林 中国音乐传播的历史文化特征 【关键词】 中华民族音乐 共生文化系统 “双文化” 主动选择 【学科隶属】 音乐文化学 传播学【内容提要】 关于中国音乐在历史上的传播与交流,在认识上,首先应从更宽的角度把握“多 民族、大一统”这一基本历史文化特征,确定完整的“中华民族音乐”概念。本文的论述,涉及到中国音乐历史上传播、交流具有的“内外兼具”、“东西南北、共生共荣”特点,从“共生文化系统”的角度,分析在传播、交流中形成的“两大流向”及其特征:先西而后东的外部特征;由北而南、由南而北的内部特征。对于近代在中西音乐的传播、交流中形成的“双文化”现象,笔者一直主张文化建设是一种主动选择,无论是世纪初还是世纪末的今日,如何作出新的文化上的主动选择,都将影响到新世纪中国音乐的发展道路。 首先要说明的是,在中国音乐的历史发展中,由文化的传播所引发和涉及到的问题很多,这里只是就中国古代音乐在其历时的发展中,于音乐的传播中呈现出的一些主要现象作某种归纳,并试图说明其基本特征。另外,也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观点,主要形成于1987年写作《古乐的沉浮》之时,该书的第三章集中谈了“华夏古乐的传播、交流及其地域文化特征”,因此,一些具体的史料分析与例证,原书中已有的,在本文就不再例举(文中提到的,就标以页码,以便查阅)。在全文的论述方式上,也就采取分要点叙述的方式,不作全面的铺陈、展开。下面就谈谈我在这一问题上的一些基本看法,以就教于大家。 一、“中国音乐”的概念,应是“中华民族音乐”的概念。这在我的《古乐的沉浮》中称为“华夏古乐”、“华夏音乐”。这并非是诗化的语言。历史上就有“古乐”的概念,《吕氏春秋?古乐篇》首用,是历史音乐的传统指称。人说“十口为古”,《吕氏春秋》中关于历史音乐的部分,就是口传音乐史的记录,其中就有不少经与文物的互证后证明是可信的史实。顺带说一句,“沉浮”一词,来自《诗经》中的《小雅?菁菁者莪》。音乐是人的情感生活的载体,借喻为杨木船,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载沉载浮”。“华夏正声”的概念,历史上是对汉魏对隋唐汉族传统音乐的称谓。隋文帝就曾称当时作为汉魏以来汉族传统音乐的代表性乐种清商乐为“华夏正声”。其实,经过南北朝的文化融合,“华夏正声”虽然与汉魏传统仍然一脉相承,但也已经吸收有外族外域音乐的成份。就象我们今天讲的中国音乐传统,我认为,其中既有古代的传统,也有近现代形成的新的传统。“中国音乐”作为“中华民族音乐”、“华夏音乐”,其自身的成份与内涵,在历史上是被不断充实、丰富着的。“中华民族”概念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充实、丰富的历史概念,最终形成其“多民族、大一统”的历史文化特点。就象国外一些人类学家看到用 “E thnic Grou p ”(族群)很难概括中国人讲的“中华民族”,于 是只好用大写的“中华民族”汉语拼音作专用名词来用。那么,“多民族”的文化如何能成为一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别是在音乐上怎么看?为此,我曾提出,在华夏音乐的文化传播中, 形成有一个“共生文化系统”(290页),即“中华民族音乐”的 共生系统,其中“因为社会历史的进化、地理环境的制约、风俗、语言、宗教信仰以及音乐传播的多种流向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特点。” 从历史上看,夏-商-周-秦的历史延续过程,也是华夏民族、华夏文化概念内涵不断扩大、丰富的过程。历史上,“华夏文化”以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面貌出现的政体,就是夏朝。于是,在中原地区最早出现的民族(种族)共同体就称“华”、“夏”、或“华夏”、“中国”,其文化亦称“华夏文化”。如今这一概念的外延已扩展至在全世界华人那里保留、传承的中国文化。自商灭夏,随着商族这支东夷入主中原,其本身也融入华夏。周族源自西北,兴于戎狄之间,也融入华夏,其礼乐文化影响尤为久远。据孔子所讲,夏、商、周礼制相承,除政体相承,也是文化的相承。春秋战国时期,汉民族基本形成,至秦形成完全的“多民族、大一统”国家政体。季札观乐评“秦声”时讲 ? 7?

-音乐艺术与企业文化

-音乐艺术与企业文化

————————————————————————————————作者:————————————————————————————————日期:

分类号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单位代码________ 密级_________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音乐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 院(系)名称 专业名称 年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年月日

音乐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 摘要:当今,企业的竞争已经渗透到管理层面,企业管理成为竞争优势的一个来源。企业管理虽然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却是企业能否繁荣昌盛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前GE 总裁杰克·韦尔奇说:“健康向上的企业管理水平是一个企业战无不胜的动力之源。”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说:“关于发展,三流企业靠生产,二流企业靠营销,一流企业靠文化。”可见企业管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音乐艺术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作用越来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它不但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而且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当今,充当了企业管理中的重要角色,愈来愈受到一些有文化、有理想、有抱负、有眼光的企业家的青睐。现代企业在某些领域利用音乐艺术为企业服务,将音乐的艺术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尤其在企业的管理建设中具有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音乐艺术与企业管理的相关内涵,其次分析了音乐艺术在企业管理建设当中的作用,最后列举了百事可乐公司企业管理建设过程中音乐艺术的应用形式。 关键词:音乐艺术;企业管理;发展

Abstract Nowadays, the competition of enterprises has infiltrated into the culture, corporate culture has become a source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Although enterprise culture can not produce direct economic benefits, the key factor is the thriving and prosperous of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Former GE President Jack Welch said: "the healthy business culture is an enterprise invincible power source." Our country renowned economist Yu Guangyuan said: "on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depends on the production flow, three, second-class enterprise depends on the marketing, first-class enterprise depends on the culture." This shows the importance of enterprise culture is self-evident. The art of music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rporate culture, its function is more and more most incisive play. It is not only an indispensable spiritual food, but in taking economic construction as the center of the curr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rporate culture, more and more by some culture, ideals, aspirations, far-sighted entrepreneurs favor. The modern enterprise use music art services for enterprises in some areas, the music artistic value into economic value, an important role is particularly essential in enterprise culture construction. Keywords: the art of music; enterprise culture; the development

中国音乐文化概述

●第一节中国音乐文化概述 ⒈中国音乐史中音乐形态发展分期 古代乐舞时期(远古——春秋战国) 歌舞伎乐时期(秦汉——隋唐五代) 剧曲时期(宋元——近代) ⒉中国音乐史中各时期音乐文化发展概况 先秦时期 汉唐时期 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近现代 ●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我国最为主要的音乐形式是乐舞。这是一种诗歌、舞蹈、音乐三位一体的艺术体裁。 代表性作品有黄帝时代的《云门》、尧帝时代的《咸池》、舜时代的《韶》、夏代的《大夏》、商代的《濩》、周代的《大武》,这些作品结构庞大,由多段歌舞组成,艺术性达到空前的高度,表演十分壮观。 ●汉唐时期1 秦汉至隋唐五代,是我国音乐形态发展中的中古歌舞时期,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歌舞音乐具有更多的审美、娱乐功能,史书上称为“燕乐”。它的发展经历了秦汉时期的相和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清商乐、隋唐时期的燕乐歌舞大曲三个阶段。 作品的音乐素材选取范围不断扩大。相和歌主要为我国北方的中原音乐,清商乐将之扩展至南方诸省,隋唐歌舞大曲则囊括中国、中亚、南亚、阿拉伯各国音乐。唐代的歌舞大曲是一种综合了器乐、诗乐、舞蹈的大型表演艺术,是唐代宫廷音乐的最好形式。 ●汉唐时期2 唐代歌舞大曲在历史上留下的曲目多达140余部,代表性作品有《秦王破阵乐》、《霓裳羽衣曲》、《柘枝舞》等。 汉唐时期,我国民族器乐也有了较大的发展。纤细柔婉的管弦乐逐渐代替了“以钜为美”的先秦钟磬乐。器乐演奏形式向轻便灵巧的方向发展,如鼓吹乐、管弦合奏乐、古琴、琵琶独奏乐均有特色 ●宋元时期 宋代以后,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音乐文化的性质由汉唐时代的宫廷音乐发展为适应市民阶层审美需求的世俗音乐,各种新艺术形式得以确立并发展,以元杂剧取得的艺术成就为标志。 元杂剧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戏曲音乐体系和戏曲表演体制,出现了一个个杰出的杂剧作家群和一大批高水平的优秀剧目,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 ●明清时期 明代,我国南方戏曲获得巨大发展。其中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先后争雄剧坛,历史上称“明代四大声腔”。后来居上的昆山腔经过重大改革,在艺术性上再创历史高度,代表作品有梁辰鱼的《浣纱记》、汤显祖的《牡丹亭》。 清代,梆子腔、皮黄腔为代表的剧种群体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蓬勃发展。后来,皮黄腔孕育了我国最大的戏曲剧种京剧的诞生,京剧艺术成就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成为我国戏曲艺术史上的第三个高峰 明清时期,我国其他音乐体裁也获得了突出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民歌、歌舞、说唱、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