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知识普及

糖尿病知识普及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不能发挥正常作用而引起的糖、脂质及蛋白质代谢紊乱。严格地说,糖尿病不是一种病,而是多种疾病的总称。最常见的为2型糖尿病,其次为1型糖尿病。糖尿病的共同特征为血中葡萄糖浓度异常升高,可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及体重减轻。常伴有疲乏无力。但相当一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严重者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糖尿病昏迷等急性并发症,且易合并多种感染。随着病程的延长,可导致眼、肾、神经、血管及心脏等组织器官的慢性并发症。若得不到及时恰当的治疗,则可发生心肌梗死、脑中风、肾功能衰竭、双目失明、下肢坏疽截肢等并发症而致死致残。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有何区别?

1型糖尿病过去又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指为了生存而需要用胰岛素治疗。此型糖尿病病人体内胰岛素完全缺乏,必须绝对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若不用胰岛素治疗,就会出现酮症酸中毒,如不及时抢救则会导致死亡。发病年龄多在30岁以下,更多的是在幼年发病。一般发病急,病人消瘦,常常因酮症酸中毒甚至昏迷而就诊。

2型糖尿病过去又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发病慢,大多数在40岁后发病,特别是老年发病。此型病人血浆胰岛素水平可正常或稍低,也可高于正常。平时可不用胰岛素治疗,一般不出现酮症酸

中毒。有的病人饮食控制及口服降血糖药不能满意控制血糖及症状时,需用胰岛素治疗。此型病人可长期无糖尿病症状,但病情呈隐匿性进展,常在不知不觉中出现大血管、微血管病变及神经病变等并发症。

糖尿病的症状有哪些?

近2/3的糖尿病患者无明显症状。糖尿病最典型的症状是?三多一少?。

(1)多尿。糖尿病患者因血糖过高导致尿糖过多,尿中带走水分,因此糖尿病人尿量增加。正常人24小时尿量一般不超过2500mL,糖尿病患者可达3000~6000mL,甚至10000Ml以上。排尿次数也增加,每日排尿超过十余次或数十次。一般血糖越高,尿量也越多。

(2)多饮。由于多尿,使体内丢失大量水分,引起口渴,故出现多饮。

(3)多食。由于尿中失去大量葡萄糖,再加上体内葡萄糖利用障碍,引起饥饿反应,故出现多食。

(4)体重下降。糖尿病患者体内葡萄糖不能被充分利用,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增多,蛋白质及脂肪均大量消耗,使体重减轻。

出现以上典型表现时要高度怀疑是否患有糖尿病。轻症糖尿病患者常无症状,必须通过化验血糖来诊断。因此,40岁以上的人,及一些高危险人群建议每年测一次血糖,早期发现糖尿病。

糖尿病时还可以有以下临床表现:1、乏力;2、皮肤瘙痒;3、视物模糊;4、肢体麻木;5、反复出现皮肤感染(疖、痈)或泌尿系感染(皮肤瘙痒或外阴瘙痒);6、因血糖过高而昏迷;7、勃起功能

障碍(阳萎)。有这些表现的人也要及时进行检查。

哪些人易患糖尿病?

以下7种人比较容易患糖尿病,称为高危人群,应引起高度重视。这些人比一般人更应该注意每年作一次血糖检查,以求早发现、早治疗。

(1)与糖尿病患者有直系血缘关系者,得病的机会为一般人的3~5倍;

(2)女性有妊娠期糖尿病史或生过巨大儿(4公斤以上)者;

(3)年纪大的人士,糖尿病患者的年龄80%在45岁以上;

(4)脑力工作负担重及常年不参加体力活动者;

(5)肥胖的人士,有85%的患者现在或是过去曾为肥胖者;

(6)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痛风者;

(7)出生时为低体重儿者。

患了糖尿病后一定寿命缩短吗?

糖尿病患者的寿命长短决定于糖尿病控制的好坏以及合并症的严重程度。如果能长期认真治疗糖尿病,使血糖长期稳定,合并症就有可能推迟出现,甚至不出现,糖尿病患者可以与正常人一样参加工作及其他社会活动,可以与正常人一样享受同样的寿命。反之,如果忽视对血糖的控制,对疾病置之不顾,合并症越来越多,则会影响工作及劳动能力,寿命就会缩短。只要坚持长期合理的治疗,使病情满意控制,那么糖尿病患者也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尽享天年。

糖尿病诊断标准?

诊断糖尿病必须依靠静脉血糖的测定。手指末梢血糖测定只作为参考。

糖尿病症状伴有空腹血糖≥7.0mmol/或非空腹时间的血糖≥11.1mmol/L。如果无典型糖尿病症状,至少两次空腹血糖≥7.0mmol/L 或非空腹时间的血糖≥11.1mmol/L。在糖尿病的诊断中,通常检测口服75克葡萄糖后的血糖,称为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若服糖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可诊断糖尿病。

如何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是导致减寿的主要原因。急性并发症主要有低血糖昏迷、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慢性并发症主要有冠心病、中风、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糖尿病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等。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并发症有无或其严重程度对糖尿病的生命及预后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每位糖尿病患者为能长寿,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这些措施是:

(1)控制血糖。长期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具体治疗方案根据病情而定,但是患者与医生密切配合十分重要。最好固定一名医生,使其了解你的病情,便于指导。

(2)控制血脂。长期坚持饮食疗法,少吃动物脂肪,限制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鱼子、蛋黄等。必要时使用调脂药物。

(3)控制血压。伴有高血压时加服降血压药,有效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4)控制体重。使体重接近标准体重,对良好控制血糖、预防

糖尿病血管病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5)控制饮食。坚持正确的、有规律的糖尿病饮食。

(6)适当运动。对降低血糖、血脂、有效的控制体重、预防糖尿病并发症有较好的作用。应长期坚持锻炼。运动方式应采取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不要做短时间需要爆发力的运动,如赛跑、举重等。有严重心、肾等并发症者活动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7)不吸烟,不饮酒。

(8)定期进行眼底、肾脏、心脏、神经系统和足部检查。争取早期发现并发症,早期治疗。

什么是糖尿病治疗?五驾马车??

糖尿病的治疗需要综合治疗。目前糖尿病的综合治疗措施包括:1、糖尿病教育;2、饮食治疗;3、运动疗法;4、药物治疗(口服降糖药与胰岛素);5、血糖检测。俗称糖尿病治疗?五驾马车?。由于每一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及生活环境、年龄不同,因此治疗方案也不同,但不论哪种类型糖尿病,不论病情轻重,都要进行饮食治疗,并尽量多地接受糖尿病知识,提高自我监控管理能力。

糖尿病患者如何进行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是所有糖尿病治疗中最重要最基础的治疗之一,在整个糖尿病自然病程中的任何阶段,饮食治疗都是控制糖尿病必不可少的措施。不论糖尿病类型和病情轻重或有无并发症,也不论是注射胰岛素,还是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时,都应该合理的严格控制饮食,并长

期坚持。不良的饮食习惯不仅会使血糖升高、糖尿病恶化,同时还会导致相关的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增加,如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及血脂异常。因此,良好的饮食习惯是我们广大糖尿病患者,乃至健康人必须遵守的。

糖尿病饮食治疗的原则是什么?

控制总热量,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维持正常体重,具体来说就是限制糖、水果、甜食、酒及盐的摄入量,减少高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多选用高纤维食物。定时定量,少食多餐。在控制总热量前提下,达到营养平衡。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与正常人食谱基本相似,也不会缺乏营养。一句话,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与正常人的不同之处在于定时、定量,忌食甜食。

糖尿病患者宜吃的食物:五谷杂粮,适量豆类及豆制品,新鲜蔬菜,适当肉蛋奶等。糖尿病患者不宜吃的食物:不宜吃甜食、饮料,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及动物脂肪(动物的脑、肝、心、肺、腰、黄油、猪牛羊油及干果),不宜饮酒。

糖尿病如何进行运动治疗?

运动对糖尿病患者的益处:有利于血糖控制,可使体重减轻,规律运动可增加血管弹性,有益于身心健康。正确的运动方法:5~10分钟的热身运动,持续运动20~40分钟,每周运动4~5次,运动心率等于170减年龄。

运动的最佳时机:运动对糖尿病人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但一定要科学。清早起来就运动,也不吃饭,这样运动起来是有危险的。因为

早上空腹血糖本来就低,再去运动,消耗了能量,就容易低血糖。低血糖对于老年人、糖尿病人都是有危险的。我们提倡在饭后半小时到一小时以后运动,反对空腹运动。

下列情况不宜进行体育运动:有急性并发症、急性感染;有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有严重神经病变;有糖尿病足溃疡;合并心功能不全、糖尿病肾病大量蛋白尿、近期发生心梗、脑梗赛或脑溢血;血压控制不佳,如:收缩压大于160mmHg或舒张压大于100mmHg者。

如何识别和防治低血糖?

当血糖低于2.8mmol/L时,称为低血糖。此时可以有低血糖的心慌、出汗、手颤等表现,也可以没有低血糖症的表现,成为无症状性低血糖。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血糖低于4.4mmol/L时,就应该引起重视,并按低血糖进行必要的处理。如:进食适量点心。

糖尿病低血糖求助卡的意义和内容是什么?

糖尿病人当在大街上发生低血糖昏迷时,若没有?糖尿病血糖求助卡?,别人就不知道你是什么病,也不知如何处理,往往会延误治疗时间,甚至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建议注射胰岛素治疗和服用磺脲类降糖药的糖尿病人随身携带一张?糖尿病低血糖求助卡?。

求助卡正面内容:我有糖尿病。如果发现我神志不清或行为异常,可能是低血糖反应。我若能吞咽,请给我一杯糖水、果汁或其他含糖饮料,若我昏迷不能吞咽了,请不要喂我食物。请立刻送我到医院并通知我的亲人。

求助卡反面内容:目前应用降糖药的名称、剂量。本人姓名、亲

人姓名及电话。定点医院及病例号码。

得了糖尿病什么也不能吃了吗?

糖尿病的饮食治疗是根据人体需要和不同病情科学地安排饮食,只要热量、营养搭配合适,可使饮食丰富多彩。

糖尿病患者饥饿时吃无糖食品对血糖没有影响吗?

糖尿病患者如果经常出现饥饿状态,应首先寻找原因,是否饮食安排不当或活动量过大或用药不当,无糖食品仅仅是不含蔗糖,同样具有热量,一味饥饿便加餐,容易造成热量摄入过多,血糖控制不良,体重增加,最终代谢紊乱加重。

为什么血糖控制好了也不能放松饮食治疗?

糖尿病的治疗是饮食、运动、药物等的综合治疗,饮食治疗是不可或缺的基础。良好、持之以恒的饮食治疗不但能减少药物的用量,尚能保持稳定的体重和代谢状态。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只吃糖尿病食品吗?

有一定糖尿病饮食治疗知识的病友都应该知道,饮食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总热量和均衡饮食,而并不在于专门吃所谓的?糖尿病食品?。其实糖尿病食品中的营养成分与普通食物没有什么不同。病友们如果不注意糖尿病饮食治疗的原则而认为只要吃?糖尿病食品?血糖就没有问题,这是很危险的。

得了糖尿病可能会多饮多尿,因此要控制喝水吗?

糖尿病常有口渴、喝水多的表现,病友们常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患糖尿病后应该控制喝水,这是大错特错的。喝水多是体内缺水

的表现,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患糖尿病后控制喝水不但不能治疗糖尿病,反而使糖尿病更加严重,可引起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是非常危险的。如果积极治疗,血糖控制后,糖尿病口渴、喝水多的症状就自然减轻或消失了。

日常工作能不能代替运动?

有人认为每天做家务,上班来回走动已经很疲劳,可以代替运动了。实际上我们所要求的运动是持续不断,坚持30-45分钟,使心率有所增加,但不致心慌、气喘、大汗淋漓。

二甲双胍伤肾,不能用?这种说法对吗?

二甲双胍在临床上用于糖尿病的治疗以半个世纪以上,是一廉价而有效的口服降糖药物,尤其适用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没有肾毒性,不降正常血糖(血糖正常后就不再下降),但服用的患者需具备一定的肾小球滤过功能,与其他药物一样,需要在医师指导下应用。

打上胰岛素就撤不下来了?,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注射胰岛素同样也是一种降血糖的治疗手段,是否需要持续注射胰岛素或短期应用是根据病情变化决定的,而不是一成不变。例如:1型糖尿病由于机体绝对缺乏胰岛素,补充外源胰岛素不仅是为了控制血糖,而且为了维持生命,不是?依赖?,而是需要,所以需终生使用。一些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一时血糖过高,口服药物降糖效力有限,需要短期补充胰岛素治疗。有的患者由于合并严重的急慢性疾病需要改为胰岛素治疗。

为什么?中医中药能根治糖尿病!?的说法是错误的?

医学界目前还没有找到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中医同样如此。祖国医学博大精深,中药药性复杂,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尚待进一步研究,目前比较共同的认识是:中医中药对糖尿病防治有一定作用。但病友们如果盲信自称能根治糖尿病的?中医?,而终止现行的正常治疗,其结果往往是人财两空。即使有的患者经过适当的治疗,临床症状消失,血糖、尿糖恢复正常,但若不坚持药物和非药物治疗,迟早还会出现膏血糖及尿糖。糖尿病目前还是终身性疾病,但糖尿病患者也不必忧心仲仲,悲观失望。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认识到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威胁生命的并发症,只要把血糖控制好,并发症是可以预防的。

心脏健康的四大基石是什么?

(1).合理膳食。(2).适量运动。(3).戒烟限酒。(4).心理平衡。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组以血浆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升高为特征(de)代谢性疾病群,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血糖过高时可出 现典型(de)“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及体重减轻,常伴有疲乏无力,有时尚可伴有视物模糊.严重者可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等,且易合并多种感染.长期血糖升高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血管及心脏等组织器官(de)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本病可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寿命缩短,病死率增高,应积极防治. 糖尿病有哪些危害 糖尿病在全世界(de)发病率有逐年增高(de)趋势,在发达国家已被列为继心 血管疾病及肿瘤之后(de)第三大疾病.目前糖尿病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de)是在 动脉硬化及微血管病变基础上产生(de)多种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性肢端坏疽、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神经病变等.因糖尿病引起失明者比一般人多10~25倍,目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已成为四大主要致盲疾病之一;糖尿病性坏疽和截肢者比一般人多20倍;糖尿病较非糖尿病者心血管病(de)死亡增加~倍;糖尿病导致肾功能衰竭比肾病多17 倍;自主神经病变可引起胃肠道、泌尿生殖系及心血管等症状与性功能障碍.总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对人类健康(de)危害是十分严重(de),已引起全世界医学界(de)高度重视. 糖尿病有哪些临床症状

许多患者无任何症状,仅于健康检查或因各种疾病就诊化验时发现高血糖.典型(de)糖尿病有以下临床症状: (1)多尿.糖尿病患者因血糖过高,肾小球滤液中(de)葡萄糖又不能完全被肾 小管重吸收,以致形成渗透性利尿.故糖尿病人尿量增加,每日可达3000~6000mL,甚至10000mL以上.排尿次数也增加,每日排尿十余次或数十次.一般血糖越高,尿量也越多,从尿中排出(de)糖也越多. (2)多饮.由于多尿,使体内丢失大量水分,引起口渴,故出现多饮,糖尿病人喝水很多,饮不解渴. (3)多食.由于尿中失去大量葡萄糖,需从体外补充,加上体内葡萄糖利用障碍,引起饥饿反应,故出现多食,多食又致高血糖,高血糖又致多尿、尿糖增加,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4)消瘦.由于体内胰岛素不足,葡萄糖不能充分利用,使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结果体内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均大量消耗,使体重减轻或出现形体消瘦. (5)疲乏.主要为肌无力,与代谢紊乱、葡萄糖利用减少及分解代谢增加有关. (6)其他,可有皮肤瘙痒,尤其外阴瘙痒;血糖升高较快时可引起眼屈光改变而致视力模糊. 哪些人群需做糖尿病筛查 应在下列重点人群中加强糖尿病筛查,以尽早发现糖尿病. 1、年龄≥40岁,特别是≥45岁伴超重或肥胖,以往有空腹或餐后血糖异常者. 2、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3、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35mg/dl即L)和(或)高甘油三酯血症(≥2 50mg/dl,即L)者.

糖尿病健康知识宣传内容

糖尿病健康知识宣传内容 一、糖尿病的定义和症状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升高。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神经病变等。糖尿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等。 二、糖尿病的成因和风险因素 糖尿病的成因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包括家族史、基因变异等。环境因素包括年龄、肥胖、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糖尿病的风险因素包括家族史、肥胖、高血压、高血脂、不良饮食习惯等。 三、糖尿病的预防和日常管理 预防糖尿病的方法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适量运动、合理饮食等。日常管理包括定期监测血糖、控制饮食、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以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四、糖尿病的饮食治疗 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包括控制总热量摄入,保持营养均衡,避免高糖、高脂肪、高盐、高胆固醇的食物。应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糖尿病患者应根据个人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并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调整。 五、糖尿病的运动治疗

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风险。糖尿病患者应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运动时应避免剧烈运动,避免在空腹时进行运动。建议在餐后1-2小时进行运动,以保持血糖稳定。 六、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糖尿病患者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的目标是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常用的药物包括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等。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并按时按量服用药物。 七、糖尿病的监测和随访 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和随访,以了解血糖控制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建议糖尿病患者在家中定期监测血糖,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此外,糖尿病患者还需要定期检查其他指标,如血压、血脂等,以便全面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八、糖尿病的心理健康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会影响血糖控制和治疗效果。因此,糖尿病患者应注意心理健康护理,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以更好地应对糖尿病带来的挑战。

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及普及

xx县xx乡卫生院糖尿病防治案例 《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及普及》 一、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及普及的背景: 糖尿病是全球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病之一,糖尿病是诱发失明、肾衰竭、心脏病、中风和下肢截肢等疾病的主要原因,据国际糖尿病联盟世界糖尿病报告指出,糖尿病患者基数庞大,2021年中国糖尿病报告患者人数达1.41亿人,占全球报告患者总人数的26.3%,患病率高达9.7%,且国内糖尿病患病率持续上升。随着未来人口老龄化趋势加深,糖尿病患病人数将持续增加。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我乡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管理,我乡根据国家第七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xxxx人,xxxx年xx月xx日止,在管2型糖尿病患者xxx人,患病率为xxx%,未完成县疾控下达指标xxx人,也远低于国家xx%的患病率,说明存在漏诊、漏管情况,另外一部分患者因常期外出务工未纳入管理,还有就是农村患者受文化、经济、家庭社会关系的影响,健康意识薄弱,寻求帮助的愿望较低,且自我学习能力差,因此对治疗的依从性、主动性较差;另外现在农村生活条件水平也在逐渐提升,长期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食品,导致营养过剩,超重肥胖人数上升,糖尿病高危人群数目庞

大,所以要加强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普及,对糖尿病患者及糖尿病高危人群实施有效的健康管理,对控制我国糖尿病快速增长的趋势,对提高中华民族总体的健康素质,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深远积极的意义。 二、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及普及的实施: 许多人对糖尿病的危害一无所知,因为目前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危害的无知已付出惨重代价,多数糖尿病病人得到明确诊断时,实际上已在不知不觉中,患糖尿病多年,许多病人已经有了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甚至已经接近失明等其他更为严重的并发症。觉得能吃能睡不痛不痒没什么了不起,结果耽误了病情。 案例1、杨某某、女、44岁、苗族,患2型糖尿病3年多,2020年3月6日确诊纳入管理,根据患者叙述应该在确诊之前就已患病,未到医院检查过,直到病情严重才到县医院住院治疗;此患者因受文化、家庭、社会等因素影响,未意识到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确诊后遵医嘱行为较差,不规范服药,不监测血糖,不遵从基层医生随访测血糖、用药指及生活方式指导行为;管不住嘴,经常吃含糖的饮食及水果,主食量不控制;到家中随访测到血糖,血糖值都在十四五毫摩尔每升以上,经过医务人员多次上门进行健康行为宣教都无法改变患者对糖尿病危害的认知,还停止服药,自己听从别人的民间偏方到山上挖草药服用;患者现出现消瘦、多饮、视力模糊视物不清,已出现糖尿病眼部并发症。该患者属于有病乱投医,随便听信一些巫医假药的欺骗宣传,病

糖尿病科普宣传知识

糖尿病科普宣传知识 糖尿病科普宣传知识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糖水平升高,导致各种组织和器官受损。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的数据,全球已经有4.62亿人患有糖尿病,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糖尿病患者国家。因此,加强对于公众的宣传和科普是非常必要的。 一、什么是糖尿病? 1.1 糖尿病定义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慢性疾病,主要特征为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高。 1.2 糖尿病分类 根据不同的原因和机制,临床上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 第一型:胰岛素依赖型(T1DM),即自身免疫性胰岛β细胞损伤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 第二型:非胰岛素依赖型(T2DM),即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或细胞

对胰岛素的敏感度下降;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在妊娠期间出现的高血糖状态,一般在分娩后会自行恢复正常; - 特殊类型糖尿病:如遗传性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过多等。 二、糖尿病的危害 2.1 糖尿病并发症 长期高血糖会导致各种并发症,主要包括: - 微血管并发症:如视网膜、肾脏和神经系统损害等; - 大血管并发症:如冠心病、脑卒中和周围血管性疾病等。 2.2 糖尿病对生活的影响 除了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外,还会对患者的生活产生诸多不便,如需要注射胰岛素、限制饮食、定时检测血糖等。 三、预防和治疗 3.1 预防措施

- 控制体重:保持适当的体重有助于预防糖尿病; - 均衡饮食:选择低脂、低糖、高纤维的饮食,避免过度饮酒; - 积极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 游泳等; - 定期检测血糖: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一次空腹血糖检测。 3.2 治疗方法 - 药物治疗:口服降糖药和注射胰岛素是目前治疗糖尿病的主要药物;- 饮食治疗:通过控制饮食来控制血糖水平,患者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控制总能量摄入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 - 运动治疗:适当运动可以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四、注意事项 4.1 定期检查 患有糖尿病的人需要定期检查身体各项指标,如眼底、肾功能、神经 系统等。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2 饮食注意

糖尿病知识普及

糖尿病知识普及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不能发挥正常作用而引起的糖、脂质及蛋白质代谢紊乱。严格地说,糖尿病不是一种病,而是多种疾病的总称。最常见的为2型糖尿病,其次为1型糖尿病。糖尿病的共同特征为血中葡萄糖浓度异常升高,可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及体重减轻。常伴有疲乏无力。但相当一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严重者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糖尿病昏迷等急性并发症,且易合并多种感染。随着病程的延长,可导致眼、肾、神经、血管及心脏等组织器官的慢性并发症。若得不到及时恰当的治疗,则可发生心肌梗死、脑中风、肾功能衰竭、双目失明、下肢坏疽截肢等并发症而致死致残。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有何区别? 1型糖尿病过去又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指为了生存而需要用胰岛素治疗。此型糖尿病病人体内胰岛素完全缺乏,必须绝对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若不用胰岛素治疗,就会出现酮症酸中毒,如不及时抢救则会导致死亡。发病年龄多在30岁以下,更多的是在幼年发病。一般发病急,病人消瘦,常常因酮症酸中毒甚至昏迷而就诊。 2型糖尿病过去又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发病慢,大多数在40岁后发病,特别是老年发病。此型病人血浆胰岛素水平可正常或稍低,也可高于正常。平时可不用胰岛素治疗,一般不出现酮症酸

中毒。有的病人饮食控制及口服降血糖药不能满意控制血糖及症状时,需用胰岛素治疗。此型病人可长期无糖尿病症状,但病情呈隐匿性进展,常在不知不觉中出现大血管、微血管病变及神经病变等并发症。 糖尿病的症状有哪些? 近2/3的糖尿病患者无明显症状。糖尿病最典型的症状是?三多一少?。 (1)多尿。糖尿病患者因血糖过高导致尿糖过多,尿中带走水分,因此糖尿病人尿量增加。正常人24小时尿量一般不超过2500mL,糖尿病患者可达3000~6000mL,甚至10000Ml以上。排尿次数也增加,每日排尿超过十余次或数十次。一般血糖越高,尿量也越多。 (2)多饮。由于多尿,使体内丢失大量水分,引起口渴,故出现多饮。 (3)多食。由于尿中失去大量葡萄糖,再加上体内葡萄糖利用障碍,引起饥饿反应,故出现多食。 (4)体重下降。糖尿病患者体内葡萄糖不能被充分利用,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增多,蛋白质及脂肪均大量消耗,使体重减轻。 出现以上典型表现时要高度怀疑是否患有糖尿病。轻症糖尿病患者常无症状,必须通过化验血糖来诊断。因此,40岁以上的人,及一些高危险人群建议每年测一次血糖,早期发现糖尿病。 糖尿病时还可以有以下临床表现:1、乏力;2、皮肤瘙痒;3、视物模糊;4、肢体麻木;5、反复出现皮肤感染(疖、痈)或泌尿系感染(皮肤瘙痒或外阴瘙痒);6、因血糖过高而昏迷;7、勃起功能

糖尿病的健康教育知识宣教

糖尿病的健康教育知识宣教 一、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长期过高。它有两种类型:1型和2型。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而2型则是由于胰岛素的抵抗和/或分泌不足引起的。 二、糖尿病的危害 1.心血管并发症: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 2.眼部并发症:视网膜出血、青光眼等。 3.神经系统并发症:周围神经损伤、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 4.肾脏并发症:肾小球硬化、肾功能不全等。 5.其他并发症:感染易感性增加、口腔问题等。 三、预防和控制

1.饮食控制:避免高脂肪、高盐和高胆固醇食物,适量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增加纤维素摄入量。 2.体育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3.药物治疗:包括口服药物和胰岛素注射。 4.定期检查:包括血糖、肾功能、眼科检查等。 四、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宣教 1.饮食方面 (1)控制饮食量,适量分配三餐能量。 (2)避免过多摄入高脂肪、高盐和高胆固醇食物。 (3)增加纤维素摄入量,如蔬菜、水果等。 (4)适当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如米面类、土豆等。 2.体育运动方面

(1)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2)避免长时间久坐或久站不动,可适当休息或活动身体。 3.药物治疗方面 (1)按医生要求服用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注射剂。 (2)定期检查血糖水平,并根据情况调整用药剂量和时间点。 4.定期检查方面 (1)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查。 (2)定期进行肾功能、眼科等检查。 5.其他方面 (1)避免吸烟和饮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2)学习和掌握有关糖尿病的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糖尿病科普小常识

糖尿病科普小常识 1.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内分泌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指的是以血糖慢性升高为主 要特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其发生机制复杂,与胰岛素分泌不足合并免疫、遗传、抵抗以及环境等诸多因素有关。当前临床上将糖尿病划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1 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其中后者比较常见,症状表现有体重下降、多尿、多食、多饮以及乏力等。在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胰岛细胞功能障碍是比较重要的一 个因素,可减少胰岛素分泌,并且合并作用缺陷。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发病后,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高血糖代谢紊乱,损伤多器官功能,严重的情况下,还会 诱发诸多并发症如高渗昏迷、酮症酸中毒等,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1.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通常情况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有两种,分别是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具 体如下:(1)可控因素,包括环境、药物、轻体力活动、高热量饮食、抑郁、 肥胖、超重、代谢综合征以及糖耐量异常(餐后血糖升高和空腹血糖损伤);(2)不可控因素,包括多囊卵巢综合征、巨大胎儿生产史、妊娠糖尿病、早产、宫内发育迟缓、遗传倾向、家族史、种族以及年龄等。 1.糖尿病的治疗药物有哪些? 3.1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 当前临床上运用较多的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有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通 常服用时间为饭前15min,其与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的作用机制具有一定的相 似性,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能够使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但是与磺脲类胰岛素 促分泌剂不同,瑞格列奈、那格列奈具有半衰期短、起效快的特点,在进餐后可 以快速降低血糖水平,并且对于一些患者来说,也能调整用药时间至餐前即可。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类药物也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以胃肠道功能紊乱为主, 偶见体重增加、短暂性视力障碍以及轻微低血糖等。

糖尿病知识点

糖尿病知识点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生率逐年上升。本文将从定义、分类、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多个方面对糖尿病进行详细介绍。 一、定义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引起的一组代谢紊乱的综合征。其主要特征是血液中葡萄糖水平升高,伴随着各种代谢异常。 二、分类 根据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可将糖尿病分为以下几类: 1.1型糖尿病:由于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引起。 2.2型糖尿病:由于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下降或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而引起。 3.妊娠期糖尿病:孕期出现高血糖情况,通常在分娩后消失。 4.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如遗传性糖尿病、药物或化学物质引起的糖尿病等。 三、病因

3.1 1型糖尿病的病因:主要是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胰岛β细胞受损,从而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遗传和环境因素也可能会影响其发生。 3.2 2型糖尿病的病因:主要是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下降或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遗传和环境因素也可能会影响其发生。 3.3 妊娠期糖尿病的病因:孕期激素水平升高,导致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下降,从而引起高血糖情况。 3.4 特殊类型的糖尿病的病因:如遗传性、药物或化学物质引起的等。 四、临床表现 4.1 1型和2型糖尿病常见表现包括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等。 4.2 妊娠期糖尿病常见表现包括孕妇血糖升高、胎儿超大等。 4.3 特殊类型的糖尿病的表现因其特殊性而不同。 五、诊断 5.1 血糖检测: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随机血糖等。 5.2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反映过去2-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 5.3 葡萄糖耐量试验:用于诊断妊娠期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5.4 尿检:可检测出肾脏功能异常等相关情况。 六、治疗 6.1 饮食控制:合理饮食,避免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等食物,控制餐后血糖。 6.2 运动治疗:适当运动可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有利于控制血

糖尿病知识宣传

糖尿病知识宣传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严重影响了 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为了提高大众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的基本知识、风险因素、预防措施以及生活方式的 调整,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预防糖尿病。 一、糖尿病的基本知识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功能异常或胰岛素作用受阻而导致的代谢 紊乱疾病。主要分为两类: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是由 于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引起的,多发生在年轻人身上;2型糖尿病则是由 于胰岛素抵抗引起的,多与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有关。 糖尿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多尿、多饮、多食、消瘦和乏力等。如果糖 尿病得不到控制,还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等。 二、糖尿病的风险因素 糖尿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家族史 是糖尿病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如果家族中有患者,自己罹患糖尿病 的风险会增加。此外,肥胖、高血压、高血脂以及体力活动不足也是 导致糖尿病的常见因素。 三、糖尿病的预防措施

预防糖尿病的关键在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合理的饮食习惯。首先要 保持适度的体重,通过均衡的饮食和合理的运动来达到。其次,养成 良好的饮食习惯,控制摄入的糖分和脂肪,多吃蔬菜水果,限制高糖 高盐食品的摄入。此外,适量的体力活动对于预防糖尿病同样重要, 比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最后,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也 有助于预防糖尿病。 四、生活方式的调整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不能疏忽对生活方式的调整。首先,要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确保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质量。其次,特别注意 自己的饮食,遵循医生的指导,控制饮食中的糖分和脂肪的摄入量, 保持稳定的血糖水平。此外,定期进行体检,或者定期测量血糖,以 便及早发现异常并及时处理。 五、倡导为了提高大众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社会各界应加 强糖尿病知识的宣传与普及。政府可以组织开展糖尿病防治宣传活动,向公众提供相关知识,并推动通过法律法规来加强对糖尿病预防和管 理的支持。此外,各个健康机构和媒体也应增加糖尿病知识的宣传力度,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渠道向公众传播相关知识,提高大众对 糖尿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综上所述,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慢性疾病,而预防糖 尿病的关键在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合理的饮食习惯。通过加强糖尿病 知识的宣传与普及,提高大众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我们可以

糖尿病知识普及内容

糖尿病知识普及内容 1. 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异常升高,或者由于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导致人体无法有效利用葡萄糖。 2. 两种主要类型:糖尿病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通常发生在年轻人身上,是由于胰岛细胞受到自身免疫破坏导致胰岛素产生不足;2型糖尿病通常发生在成年人身上,主要是由于胰岛素的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抵抗。 3. 糖尿病的症状:常见症状包括多饮多尿、脱水、体重下降、疲劳、视力模糊、皮肤感染等。然而,某些人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定期检查血糖水平对于早期发现糖尿病非常重要。 4. 健康饮食: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控制至关重要。建议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选择全谷物、蔬菜、水果和瘦肉等富含营养的食物。同时,避免过量饮酒和摄入过多的糖分。 5. 锻炼:适度的体育锻炼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锻炼有助于控制体重,增强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并改善心血管健康。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自行车或游泳。 6. 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的治疗通常需要胰岛素注射,因为患者自身无法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某些2型糖尿病患者也可能需要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水平。

7. 血糖监测: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这可以通过使用便携式血糖仪在家中进行测试来完成。记录血糖水平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并帮助调整药物剂量和饮食。 8. 预防并发症: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可以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这些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眼部疾病、神经病变和肾脏疾病。定期进行体检并接受专业的医疗检查是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步骤。 9.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管理糖尿病非常重要。这包括戒烟、控制体重、充足的睡眠和减轻压力等。 10. 教育和支持:对于糖尿病患者和他们的家庭来说,接受教 育和支持非常重要。了解糖尿病的知识和学习自我管理的技能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并改善生活质量。医生、护士和糖尿病团队可以提供教育和支持。

关于糖尿病的科普知识

关于糖尿病的科普知识 随着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近些年我国的糖尿病患者数量在急剧上升;每年有着居高不下的死亡率,并成为我国居民致残的重要因素之一。糖尿病不仅 会给患者带来生活、精神压力,还会给家庭和整个社会带来经济压力和巨大负担,因此成为普通人群的关注热点。大家都知道糖尿病对人体的危害巨大,但很多人 是不了解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早期症状、护理和治疗方案。本文对糖尿病进行了 详细的科普,希望可以帮助大家真实了解糖尿病。 一、什么是糖尿病? 1.糖尿病在临床中是指以慢性血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一系列慢性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并没有特定的发病原因,通常是由遗传因素于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糖尿病患者体内会出现胰岛素抵抗的问题,包括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 用缺陷。 2.糖尿病最基本的临床特症就是患者存在血糖增高的问题,而血糖具体是指 人体血液中的糖。人体血液中的糖主要是葡萄糖,因此进行常规血糖测定的方法 是检查血液中的葡萄糖。目前判断糖尿病常规会进行空腹血糖、餐后血糖、随机 血糖等。空腹血糖指患者在至少10小时隔夜空腹后,在早餐前所进行的采血测定。餐后血糖指正常进餐后所测定的血糖值。随机血糖指患者一天中任意时间所 测定的血糖值。 二、糖尿病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1.患者会出现易饿、食量没有原因的大量增加等症状,患者体内的糖分被当 做尿糖排出后,摄入的食物无法维持身体所需的热量,患者会一直不断饥饿感, 就会出现无节制进食的行为,并且嗜甜、嗜油。

2.由于血管中过量糖分对血管的侵蚀,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经常性的手脚麻痹、发抖、手指活动不灵活等症状,并伴随下肢麻痹、疼痛、无法正常走路,夜间小 腿抽筋等问题。 3.糖尿病患者会在轻微运动后感到非常疲劳,例如上下楼、快走后。尿液会 出现大量白色泡沫,并有明显的甜酸气味。 4.糖尿病患者会出现明显的眼部问题,容易感到疲劳、视力下降,或者突然 出现近视或老花眼等症状,这说明患者的血糖问题引起了视力障碍、视网膜出血、白内障、视力调节障碍等疾病,应引起重视及时就医治疗。 5.普通人群如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急剧下降,应引起重视及时就医。引起体 重下降有很多原因,包括糖尿病、恶性肿瘤、肺结核、甲亢等疾病,需要专业医 生的诊断。 三、糖尿病有哪些危害? 1.糖尿病对心脑血管的危害 糖尿病致死率最高的并发症就是心脑血管并发症,当人体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出现粥样硬化,随着血糖升高、红细胞膜和血红蛋白糖化,会引起患者血 管内皮细胞缺血、缺氧及损伤,最终诱发高血糖、高血脂、高粘血症、高血压等 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病症。 2.糖尿病对肾脏的危害 晚期肾病中由于糖尿病诱发的因素占据了首位,当患者出现高血糖、高血压 及高血脂,会导致肾小球微循环滤过压异常升高,对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 着明显影响和促进。 3.糖尿病对周围血管的危害 糖尿病对周围血管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人体下肢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的 症状是足部出现局部组织溃烂,后期严重供血不足时可导致肢端坏死,通常治疗 方案是截肢,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了很高的致残率。

糖尿病基础知识培训

糖尿病基础知识培训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患病率逐年上升。为了提高公众对糖尿病的认知程度,预防和控制相关风险,进行糖尿 病基础知识培训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旨在为您介绍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因、分类、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以便帮助更多人了 解糖尿病并预防它的发生。 1. 糖尿病的概述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根据病因和临床 表现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1型糖尿病主要 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而2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 和组织细胞胰岛素抵抗引起。妊娠期糖尿病则是指妊娠期间出现的糖 代谢紊乱。 2. 糖尿病的症状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乏力、视 力模糊等。由于高血糖长期存在,还会导致多种组织和器官的损伤, 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等。 3. 糖尿病的诊断 糖尿病的诊断主要依据是血糖水平。根据不同的检测方法,可以分 为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来诊断糖尿病。此外,还需要结合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相关检查来进行综合判断。

4. 糖尿病的治疗 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饮 食控制、体育锻炼和生活习惯调整等措施,而药物治疗则包括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物等。治疗的目标是维持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内,减少并 发症的发生。 5. 糖尿病的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会引起多种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 病肾病、糖尿病眼病等。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糖尿病管理的关键,定 期进行相关检查和积极控制血糖是必要的。 总结: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给患者带来了不少痛苦。通过对 糖尿病的基础知识进行培训,可以帮助公众了解糖尿病的病因、分类、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提高对糖尿病的认知程度,更 好地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同时,学会管理糖尿病,积极配合医生 进行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对 于糖尿病患者和潜在风险群体而言,定期进行体检,关注血糖水平是 非常重要的。

糖尿病科普知识

糖尿病科普知识 近年来,人们在饮食方面发生着较大的改变,这也决定了糖尿病发病率的提高。以往人 们通常认为是中老年人会患有糖尿病,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人患有糖 尿病的几率也在不断的增加,这是需要引起人们关注的。糖尿病一经确诊,患者 需要终身用药对血糖进行控制,在进一步的发展中还会造成病情的加重。人们只 知道患有糖尿病之后不可以吃甜食,但对含糖食物的了解较少,因此本文对关于 糖尿病的基础性知识进行介绍,供大家了解。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的诊断一般不难,空腹血糖≥7.0mmol/L,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 ≥11.1mmol/L即可确诊。按照糖尿病的严重程度,可将其分为1型和2型这两种,1型糖尿病的患者一般是年轻人,起病突然,存在身形消瘦、多饮多尿多食的症状,血糖较高,其首发症状是酮症酸中毒,单一性服用降糖药物治疗效果较差, 需要注射胰岛素,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2型糖尿病的患者一般是中老年人,患 者身体多为肥胖,伴有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起病隐匿,可感觉到口渴、身体轻微乏力,血糖升高不显著,在进行糖耐量试验 之后才可确诊,患者机体内血清胰岛素水平在早期处于正常或者是升高的状态, 晚期时血糖降低。 引起糖尿病的原因是什么? 机体内胰岛素功能的失调可引起血糖的升高,胰岛素在机体内的作用是保持 糖代谢的正常,若存在异常情况可引起高血糖的情况。年轻人患有糖尿病一般症 状较轻,其原因是自身胰岛素的缺乏,这与自身免疫缺陷和遗传因素之间存在一 定的相关性。体液免疫异常和细胞免疫异常均会引起1型糖尿病的发生。同时1 型糖尿病存在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倾向,若是家族中有患有糖尿病的人,那么可提 高其他人患有糖尿病的风险性。2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首先该病的发

糖尿病知识

糖尿病知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是指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 岛素作用障碍导致的高血糖症。它是一种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造成了严重影响。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的数据,全球成年人患有糖尿病的人数已经超过 4.65亿。在中国,糖尿病的确诊人数也在不断上升,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可以分为两种类型: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 型糖尿病通常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发生,是由于胰岛细胞自身免疫损伤导致的胰岛素分泌不足。2型糖尿病则通常在成年人 发生,并且与生活方式、遗传和环境等因素有关。2型糖尿病 的主要特征是胰岛素抵抗,即身体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降低。 糖尿病的症状既有明显的也有隐蔽的,包括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疲劳、视力模糊、感染容易等。患者可能还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眼部疾病、下肢溃疡等。因此,及早发现和控制糖尿病至关重要。 糖尿病的治疗和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通常需要使用药物来控制血糖水平。药物种类繁多,包括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等。药物的选择和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2. 饮食管理:饮食在糖尿病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患者应 遵循均衡饮食原则,控制糖、脂肪和盐的摄入量,增加蔬菜、水果和膳食纤维的摄入。个体差异较大,因此建议患者在就医指导下进行饮食调整。

3. 运动锻炼: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运动可 以增加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葡萄糖的利用。患者应选择适量的运动方式,并遵循医生的建议和个人能力。 4. 定期监测: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测量血糖水平,掌握自己 的病情变化。血糖监测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预防低血糖和高血糖的发生。 5. 注意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眼部疾病和肾脏疾病等。因此,患者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并采取措施预防并治疗并发症。 除了上述的治疗和管理措施外,糖尿病患者还应保持良 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制酒精的摄入、保持健康体重、规律作息、减少压力等都有助于糖尿病的控制。 总之,糖尿病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需要患者和医生 共同努力来进行管理和治疗。通过药物治疗、饮食管理、运动锻炼和定期监测,以及预防并发症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糖尿病,并提高生活质量。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患有糖尿病,请务必寻求医生的帮助和指导,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糖尿病防治知识讲座

糖尿病防治知识讲座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有4.23亿糖尿病患者。为了提高大众对糖尿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本讲座将就糖尿病的防治知识进行详细解读。 一、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又称糖尿病症,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不良引起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糖浓度升高、尿液中含有葡萄糖,且伴有多种代谢紊乱。 二、糖尿病的分类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糖尿病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 1. 1型糖尿病:主要由于胰岛β细胞受到破坏导致胰岛素分泌明显减少或完全缺乏。多发生于幼年和青少年,发病较急,常伴有自身免疫相关的其他疾病。 2. 2型糖尿病:主要由于机体胰岛素抵抗或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而引起。常见于中老年人群,多数与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有关。 3. 妊娠期糖尿病:指在妊娠期间出现的糖耐量受损或糖尿病。多数患者在分娩后恢复正常,但有一定患糖尿病的风险。 三、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对个体和社会都会带来很多危害。首先,它会导致多器官的损害,如心血管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其次,糖尿病常伴有其他代谢紊乱,如高血压、高血脂等,进一步增加了并发症的风险。此外,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工作能力受限,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了重负。 四、糖尿病的防治措施 糖尿病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以下是一些糖尿病防治的重要措施: 1.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对糖尿病的防治至关重要。少摄入高糖、高脂食物,增加蔬菜、水果、杂粮等营养丰富的食物的摄入。 2. 合理运动: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帮助降低血糖,并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至高强度运动。 3. 控制体重:保持适当的体重可以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如果已经患糖尿病,减轻体重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血糖控制。 4.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血糖、血压和血脂的检测,以及眼科、肾科等相关检查,可以及时发现糖尿病并发症的早期病变。 5. 合理用药:糖尿病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用药,并坚持按时服药,以控制血糖水平。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加强个人健康管理是预防糖尿病的基础。此外,大众还应加强糖尿病的认知和宣传,鼓励更多人关注糖尿病的防治,并提供支持和帮助给患者和其家属。

2023年联合国糖尿病日防治糖尿病知识

近年来,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大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患有糖尿病的人数已经超过4亿,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中。2023年联合国糖尿病日的主题是防治糖尿病知识,可以说是对于全球范围内糖尿病问题的一次重要的呼吁和行动。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这一主题,帮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糖尿病问题以及防治糖尿病的知识。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糖尿病的基本概念。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作用不足,导致血糖水平持续升高。一旦患上糖尿病,患者就需要终身依赖胰岛素注射或者口服药物来控制血糖水平。而高血糖会给人体造成很多的危害,比如会伤害血管、神经和器官,从而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了解糖尿病知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2023年联合国糖尿病日这一天,我们需要着重关注糖尿病知识的普及和防治工作。我们可以从饮食方面着手,因为饮食是影响血糖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控制饮食,摄入适量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是非常关键的。定期的运动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运动可以帮助身体消耗多余的血糖,从而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不抽烟、不酗酒,也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除了预防糖尿病,了解糖尿病知识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对待患有糖尿病的人群。我们可以从心理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他

们更好地面对疾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对于已经患有糖尿病的人 群来说,科学合理地使用降糖药物和注射胰岛素也非常重要。定期的 体检和检测血糖水平也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只有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 状况,才能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展。 2023年联合国糖尿病日的主题是防治糖尿病知识。在这一天,我们不仅要加强对糖尿病知识的普及和宣传,还要积极参与到糖尿病防治工 作中去。只有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糖尿病,保障每个人的健康。 (本文总字数:567)2023年联合国糖尿病日的主题是防治糖尿病知识。控制糖尿病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下工夫。从饮食、运动到生活习惯的调整,每一个环节都能影响我们的血糖水平。除了 自我管理,对于已经患有糖尿病的人群来说,科学合理地使用降糖药 物和注射胰岛素也非常重要。定期的体检和检测血糖水平也是非常关 键的。只有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才能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展。 在预防糖尿病方面,改善饮食习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饮食对于 血糖水平的控制有着直接的影响。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和糖分会导 致血糖水平的剧烈波动,而摄入过多的脂肪则会对胰岛素的作用产生 不利影响。选择合理的饮食结构是预防糖尿病的第一步。推荐的饮食 结构是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少量的脂肪和蛋白质,多摄入富含膳食纤 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品。

糖尿病科普宣传知识

糖尿病科普宣传知识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异常升高。它通常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引起。胰岛素是一种由胰腺分泌的激素,有助于将葡萄糖从血液中转运到细胞中供能使用。糖尿病可以分为两种类型:1型 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又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它通常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发病。这种类 型的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细胞的自身免疫破坏导致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此时,患者需要通过注射胰岛素来补充体内的胰岛素。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又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这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大部分患者 在中年或老年时发病。2型糖尿病通常由于胰岛素的相对分泌不足以及细胞对胰岛 素的不敏感导致。饮食习惯、体重和遗传因素都可能影响2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糖尿病的症状 糖尿病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1.多饮多尿:高血糖水平会导致肾脏排尿增多,引起口渴和频繁排尿。 2.食欲改变:部分患者可能会感到饥饿或无法保持正常体重。 3.极度疲劳:由于细胞无法有效利用糖分,糖尿病患者可能会感到疲倦和无力。 4.视力模糊:高血糖水平可能导致眼镜度数的变化,进而影响视力。 5.失去体重:某些糖尿病患者会出现意外的体重减轻,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的并发症 如果糖尿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

微血管并发症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糖会损害眼部的微血管,导致视网膜病变,甚至失 明。 2.糖尿病肾病: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肾脏的微小血管,引起糖尿病肾病,严重时 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 3.糖尿病神经病变:高血糖可以损伤神经,导致感觉异常、疼痛和麻木。 大血管并发症 1.心脏病和中风:糖尿病者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增加。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壁, 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 2.外周动脉病变:高血糖可能导致外周动脉疾病,使四肢供血不足。 糖尿病的治疗和管理 尽管糖尿病目前还没有根治方法,但通过合理的治疗和管理可以减轻症状、控制血糖水平,并尽可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和管理策略: 药物治疗 1.口服药物: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口服药物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如二甲 双胍和磺脲类药物等。 2.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注射外源性胰岛素来补充体内胰岛素的不 足。 饮食管理 1.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特别是快速 消化的高血糖指数食物。 2.均衡饮食:合理搭配蛋白质、脂肪和纤维等营养物质,保持饮食均衡。 3.控制饮食量和餐次:分餐吃饭,控制食物摄入量,避免过度进食。 锻炼和体重管理 1.积极锻炼: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以降低血糖水平并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2.控制体重:对于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减重可以改善血糖控制。

糖尿病健康知识宣传普及

糖尿病健康知识宣传普及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已成为健康领域的重大挑战。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不良饮食习惯的盛行,糖尿病的患病率迅速上升。为了提高公众对糖尿病的认知和防控意识,本文将从糖尿病的定义、分类、病因以及预防与管理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糖尿病的定义与分类 糖尿病是指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异常而导致的血糖水平长期升高的疾病。糖尿病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即儿童型糖尿病,其主要特征是胰岛素完全或严重缺乏;另一类是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即成人型糖尿病,其主要特征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 二、糖尿病的病因 糖尿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遗传因素是糖尿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特别是Type 1 Diabetes,其患病与特定基因的遗传相关性较高;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体力活动、肥胖、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异位脂肪沉积等因素对Type 2 Diabetes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此外,长期的心理压力和环境污染等因素也可能对糖尿病的发生和加重产生影响。 三、糖尿病的预防与管理 1. 饮食习惯的调整:合理构建饮食结构,减少高糖、高脂、高盐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高纤维食物的摄入。

2. 注意体重控制:肥胖是导致Type 2 Diabetes的重要危险因素,保 持适当的体重可以降低罹患糖尿病的风险。 3. 规律运动: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胰岛素的作用,促进血糖代谢,降低糖尿病的发生概率。 4. 戒烟限酒:吸烟和大量饮酒均为诱发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应尽量 远离烟草和酒精。 5. 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减少熬夜、保持心理健康等都 对糖尿病的预防具有积极影响。 糖尿病是一种不可逆的疾病,但通过合理的预防与管理,可以有效 控制病情并改善生活质量。同时,糖尿病的宣传普及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社会层面,政府应加大对糖尿病的宣传力度,普及相关知识,提 高公众的健康素养。媒体平台可以利用其广泛的影响力,开展糖尿病 知识宣传活动,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学校、社区和医疗机 构也应定期组织糖尿病预防与管理讲座、体检活动等,为人们提供相 关服务和支持。 在个人层面,每个人都应提高对糖尿病的认知,并根据自身情况采 取积极的健康行动。定期体检、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等, 是预防糖尿病的有效手段。此外,了解自己的遗传背景,及时调整不 良的生活方式,也能降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