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焦虑抑郁的诊断与管理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解读PPT课件

适应症
适用于轻至中度帕金森病患者,可改善运动症 状、抑郁和认知障碍等。
效果
安全、无创、副作用小,但疗效相对较弱,需多次治疗。
康复训练与心理治疗
康复训练
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 治疗等,旨在提高患者的运动功 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交能力。
心理治疗
如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 疗等,可帮助患者减轻焦虑、抑 郁等情绪障碍,提高生活质量。
提高依从性
定期随访可以加强患者对治疗的重视和依从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
随访内容及频率建议
随访内容
每次随访应评估患者的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药物副作用等,并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
随访频率
治疗初期,建议每月随访1次;病情稳定后,可每3个月随访1次。若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或出现药物副 作用,应及时随访。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 (第四版)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2-13
目 录
• 概述 • 诊断与评估 • 药物治疗策略 • 非药物治疗方法 • 长期管理与随访计划 • 总结与展望
01
概述
帕金森病简介
01
02
03
帕金森病定义
一种慢性神经系统退行性 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僵 硬、震颤和运动障碍。
发病原因
效果
康复训练与心理治疗在帕金森病 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可帮助患 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
05
长期管理与随访计划
定期随访重要性
评估病情
定期随访可以评估患者的病情,包括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药物 副作用等,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调整药物
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医生可以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以达到 更好的治疗效果。
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 死亡,导致纹状体内多巴 胺水平降低。
帕金森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帕金森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苏园园;孟琼;孙庆娟;周曼莉;朱紧紧【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年(卷),期】2024(10)2【摘要】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现状及影响因素,旨在为临床早期识别焦虑、抑郁情绪高危人群及制定针对性防治方案提供更多参考。
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114例帕金森病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资料、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评分;根据是否存在焦虑、抑郁情绪进行分组,并进一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法评估帕金森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
结果单因素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前规律体育锻炼、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Ⅲ(UPDRS-Ⅲ)评分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均是帕金森病患者出现焦虑情绪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单因素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性别、UPDRS-Ⅲ评分及合并残疾均是帕金森病患者出现抑郁情绪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
结论帕金森病患者较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其中焦虑情绪的出现与发病前规律体育锻炼、高UPDRS-Ⅲ评分及低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有关;而女性、高UPDRS-Ⅲ评分及合并残疾者更易出现抑郁情绪。
【总页数】3页(P136-138)【作者】苏园园;孟琼;孙庆娟;周曼莉;朱紧紧【作者单位】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4【相关文献】1.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2.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3.立体定向毁损治疗帕金森病患者术前焦虑抑郁情绪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4.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抑郁、焦虑情绪的相关因素分析5.综合性心理护理对帕金森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三版

早期药物治疗
明确提出:PD早期阶段较后期阶段进展快理念 提倡旦诊断,便启动治疗 早期阶段,推荐单药治疗,也可采用小剂量多种药
物治疗 早期修饰治疗:推荐MAO-B抑制剂、DR激动剂、大
剂量辅酶Q10
二治疗药物
4.DR激动剂:
目前大多推崇非麦角类DR激动剂为首选药物,尤其适用于早发型帕 金森病患者的病程初期.
因为,这类长半衰期制剂能避免对纹状体突触后膜的DR产生脉冲样 刺激,从而预防或减少运动并发症的发生.
激动剂均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至获得满意疗效而不出现 副作用为止.
DR激动剂的副作用与复方左旋多巴相似,症状波动和异动症发生率 低,而体位性低血压、脚踝水肿和精神异常幻觉、食欲亢进、性欲 亢进等的发生率较高.
应坚持剂量滴定以避免产生药物的急性副作用,力求实现 尽可能以小剂量达到满意临床效果的用药原则,避免或降 低运动并发症尤其是异动症的发生率.
治疗原则
二、用药原则 治疗应遵循循证医学的证据,也应强调个体化特点. 不同患者的用药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疾病特点是以 震颤为主,还是以强直少动为主和疾病严重程度、有无认知 障碍、发病年龄、就业状况、有无共病、药物可能的副作 用、患者的意愿、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尽可能避免、推迟 或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和运动并发症.进行抗帕金森病药物治 疗时,特别是使用左旋多巴时不能突然停药,以免发生撤药 恶性综合征.
对少动、强直、震颤均有改善作用,并且对改善异 动症有帮助C级证据.
肾功能不全、癫痫、严重胃溃疡、肝病患者慎用, 哺乳期妇女禁用.
二治疗药物
3.复方左旋多巴苄丝肼左旋多巴、卡比多巴左旋多巴:
丁螺环酮在治疗帕金森病焦虑症状的应用

丁螺环酮在治疗帕金森病焦虑症状的应用我要介绍一下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动作迟缓、肌肉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
帕金森病患者常常伴随着焦虑症状,这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那么,丁螺环酮是什么呢?丁螺环酮是一种非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物,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再摄取,从而产生抗焦虑作用。
丁螺环酮对于帕金森病患者的焦虑症状具有显著疗效。
在临床应用中,丁螺环酮被广泛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焦虑症状。
许多研究表明,丁螺环酮可以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焦虑症状,且疗效持久。
同时,丁螺环酮对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症状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然而,丁螺环酮并非没有副作用。
在使用丁螺环酮治疗帕金森病焦虑症状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嗜睡、口干、头晕等不良反应。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剂量调整,以达到最佳疗效的同时减少副作用。
丁螺环酮在治疗帕金森病焦虑症状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疗效和副作用,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剂量调整。
通过合理的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焦虑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我要谈谈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这个曾经让人闻之色变的疾病,如今在医学的进步下,已经逐渐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
它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动作迟缓、肌肉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
然而,帕金森病并非只是这些外在症状那么简单,它还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导致焦虑症状。
焦虑,这个在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情绪问题,在帕金森病患者中更是常见。
它可以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使他们陷入无尽的困扰和痛苦之中。
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帕金森病焦虑症状的药物,成为了当务之急。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丁螺环酮走进了我们的视野。
丁螺环酮,作为一种非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物,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再摄取,从而产生抗焦虑作用。
它在治疗帕金森病焦虑症状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为广大的帕金森病患者带来了希望。
治疗帕金森最有效的方法

治疗帕金森最有效的方法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僵硬、震颤和运动迟缓。
目前,尚无法根治帕金森病,但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其他治疗方法来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治疗帕金森病最有效的方法,希望对患者及其家人有所帮助。
首先,药物治疗是治疗帕金森病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多巴胺能药物是治疗帕金森病的主要药物,如左旋多巴、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改善运动功能。
此外,抗胆碱能药物也可以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震颤症状。
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时,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定期复诊,避免药物副作用和药物耐受性的产生。
其次,深部脑刺激术(DBS)是一种手术治疗方法,对于那些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药物副作用严重的患者来说,可以考虑进行深部脑刺激术。
该手术通过植入电极到大脑特定区域,再连接到植入在胸部的脉冲发生器,通过电刺激来调节大脑神经元的活动,从而缓解帕金森病的症状。
深部脑刺激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震颤、肌肉僵硬和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也是治疗帕金森病的重要手段。
物理治疗师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计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包括肌肉放松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帮助患者改善肌肉僵硬、提高运动功能。
此外,康复训练还可以帮助患者维持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延缓病情进展。
最后,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也对治疗帕金森病起着重要作用。
帕金森病患者常常伴随着情绪问题,如抑郁、焦虑等,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缓解情绪问题,提高心理素质。
此外,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也对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家人的关爱和支持可以给患者带来更多的力量和信心,社会支持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融入社会,减少孤独感和焦虑感。
综上所述,治疗帕金森病最有效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深部脑刺激术、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以及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
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严格遵医嘱,配合治疗,积极面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帕金森病临床分期、诊断标准、评估手段和鉴别诊断

帕金森病临床分期、诊断标准、评估手段和鉴别诊断帕金森病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典型病理改变为a-突触核蛋白聚集分布于全身多个器官和多巴胺能神经元缺失,从而导致运动和非运动症状。
临床分期结合病理改变及其发展程度,以及临床运动和非运动症状可将帕金森病分为三个阶段:(1)临床前期(preclinicalstage):仅有帕金森病病理改变而无任何相关症状;(2)前驱期(Prodromalstage):出现非运动症状,乃至轻微运动症状,但还不足以符合帕金森病临床诊断标准,未来10年内发展为帕金森病风险极高;(3)临床期(CliniCalstage):存在运动症状并达到临床诊断标准。
从出现第一个疾病相关的非运动症状到符合临床诊断标准被诊断为帕金森病之前的前驱期阶段,可长达20年。
因此,对于早期症状预警,同样值得临床医生关注,当患者出现有快动眼睡眠期行为障碍、日间嗜睡、嗅觉障碍、抑郁、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我们要高度警惕并密切随访,关注患者疾病演变过程。
诊断标准和评估手段PD临床诊断目前还仍是基于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特点,诊断帕金森病应首先存在帕金森综合征的表现,即必备运动迟缓和至少存在肌强直或静止性震颤两项中的一项,同时要具备至少两条支持标准,不存在排除标准及警示征象。
临床可能的帕金森病也需要不符合绝对排除标准,同时出现两条以下的警示征象需具备有相应数目的支持标准,诊断流程图如下所Zj∖O图L 帕金森病诊断流程图对所有帕金森病核心症状的检查都可以使用统一帕金森病评估量表(UPDRS )所描述的方法进行评估。
分期采用H-Y 分期进行严重程度的评定,H-Y 分期的具体内容如下。
O 期:无症状1期:仅单侧病变1.5期:单侧患病,并影响到躯干中轴的肌肉,或另一侧躯体可疑受诊很的森临诊金 能为能金或确帕病 不断可帕病床的森 临床确诊的帕金森病很可能的 帕金森病累2期:双侧病变,未损害平衡2.5期:轻度双侧患病,姿势反射稍差,但是能自己纠正3期:双侧病变伴平衡障碍,后拉试验阳性4期:严重残疾,仍可独立站立或者行走5期:局限于床上或轮椅中,生活不能自理鉴别诊断同时,帕金森病还主要需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1.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共同特点是有明确病因可寻,如感染、药物中毒、脑动脉硬化、外伤等,相关病史是鉴别诊断的关键。
中国帕金森病指南

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以及多巴胺递 质的合成、储存、释放和代谢异常。
02
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与 诊断
帕金森病的临床症状
静止性震颤
多始于一侧上肢远端,静止时 出现或明显,随意运动时减轻 或停止,紧张或激动时加剧,
入睡后消失。
肌强直
被动运动关节时阻力增加,且 呈一致性、持续性,但无疼痛 感。
05
帕金森病的科研进展与 展望
科研进展
药物治疗
近年来,针对帕金森病的治疗药物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新型药物的研发和应用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
手术治疗
脑深部电刺激术(DBS)等手术治疗方法在帕金森病治疗中 取得显著效果,为药物难治性患者带来希望。
基因治疗
随着基因组学研究的深入,针对帕金森病的基因治疗成为 研究热点,有望为患者提供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临床试验与转化研究
积极开展临床试验,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同时关注研 究成果的转化效率。
提高公众认知
加强帕金森病的公众科普教育,提高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认识,促 进患者积极参与治疗和管理。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运动迟缓
面部表情呆板,语言低微或不 清,写字变小,慌张步态等。
姿势平衡障碍
表现为身体前倾、重心前移、 膝盖微屈、走路拖步等。
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
存在至少两个核心症状(如静止性震 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平衡障 碍),且症状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
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
症状不对称,至少存在一个核心症状 在单侧肢体上出现。
预防措施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适度的运动,均衡的饮食,充足 的睡眠,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
精神障碍-帕金森伴发的精神神经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吸烟、酗酒等多重血管性危险因素人群、轻度认知障碍人群是重点防控群体,积极预防脑血管病可明显降低痴呆发生的风险。
第六节帕金森病伴发的精神行为障碍一、概述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或特发性帕金森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主要是由于黑质变性致使纹状体多巴胺不足,使多巴胺与兴奋性乙酰胆碱失去平衡,其特征性表现除震颤、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障碍等运动性症状外,还可伴发精神行为问题。
30%~80%的帕金森病患者会出现精神行为障碍。
常见的精神行为症状包括抑郁、焦虑、精神病性症状、认知功能障碍、睡眠障碍等。
抑郁是国际公认的帕金森病最常伴发的精神症状,其危险因素为抑郁障碍家族史、既往抑郁障碍发作、女性、早发性帕金森病和其他神经精神症状。
帕金森病伴焦虑的发病率为3.6%~40.0%,抑郁与焦虑障碍经常共存,共病率为14%,并可在帕金森病运动症状之前出现。
帕金森病伴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和妄想的发生率为16%~75%,其中幻视22%~38%,幻听0%~22%,妄想5%,其危险因素包括痴呆、认知障碍、高龄(65岁及以上)、疾病持续时间延长、睡眠障碍、抑郁、视觉障碍,以及使用药物治疗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
认知障碍也是帕金森病的常见症状,即使在帕金森病早期也可有轻微的认知损害,约30%的帕金森病患者可能发展成痴呆,帕金森病患者发生痴呆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6倍,与年龄呈正相关,其危险因素包括帕金森病病情较重(特别是运动迟缓和僵硬)、高龄、出现幻视等。
二、病理、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焦虑、抑郁症状患者边缘系统[11C]RTI-32结合率显著下降,提示抑郁、焦虑症状可能与边缘系统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系统代谢异常有关。
帕金森病伴焦虑、抑郁的机制可能是慢性疾病导致功能损害或心理反应,也可能是左旋多巴等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引起5-羟色胺减少的结果,还可能是疾病的过程(即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系统受损)或损害累及额叶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度洛西汀1周快速改善焦虑/抑郁症状
• 两项为期9周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的数据分析,512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度洛西汀60mg/d组(n=251)或安慰剂组(n=261), 旨在评估度洛西汀的疗效
焦虑症状
时间(周)
0
1
2
3
5
7
9
0
抑郁症状
时间(周)
0
1
2
3
5
7
9
0
-0.2
-0.4
-0.6
*
-0.8
临床表现 ——视幻觉: 发生率约40%,常为人物、动物等非恐 怖的影像 ——妄想: 怀疑配偶不忠、亲属偷窃自己财物
发病机制 ——与PD本身有关:杏仁核和海马旁回病变 ——药物副作用 ——继发于认知功能障碍
三、精神症状
精神障碍
一般治疗 ——控制诱因
感染和代谢性疾病、体液/电解质失衡、睡眠障碍
——有关非运动症状治疗的RCT证据相对较少
国际运动障碍学会推荐的非运动症状评价量表
总体评价:非运动症状问卷 (NMSQ) 抑郁:
Beck抑郁问卷 (BDI) 老年抑郁量表 (GDS)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 (HADS) Montgomery-Asberg抑郁量表 (MADRS) 抑郁自评量表 (SDS)
RLS) 5. 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RBD)
二、睡眠障碍
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困难 与夜间PD症状有关:
——加用左旋多巴控释片、DR激动剂或COMT抑制剂 与异动症有关:
——将睡前服用的抗PD药物减量 调整服药时间:
——司来吉兰早、中午服,金刚烷胺下午4点前服 加用镇静催眠药
——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可加重PD症状,不推荐
PD患者各脑区受损会使5-HT、NE、DA缺失 导致抑郁患者情绪异常
各脑区递质集中情况
黒质致密区:多巴胺能神经元 杏仁核:胆碱能神经原元 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 中缝核:五羟色胺能神经元 其他: γ-氨基丁酸,谷氨酸,神经肽(突触核蛋白、
0
0
56
PD伴抑郁 90
无抑郁PD 33
PD伴抑郁 36
胶质细胞增生 89
100
0
0
33
90**
0
27*
*P<0.05;**P<0.01,与无抑郁PD组对比
• 结果提示,PD患者抑郁更多与儿茶酚胺能(DA和NE)异常相关,而与血清素系统紊乱 相关性较弱
• 该研究结论提示我们在PD伴抑郁患者的药物选择上,应更多倾向于能够调节中枢NE 和DA系统水平的抗抑郁药物
• 目前尚缺乏帕金森病伴焦虑患者药物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帕金森患者焦虑 一般与抑郁伴发,故抗抑郁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焦虑症状3
抗抑郁治疗主张首先选择安全性高、疗效好的第二代 抗抑郁药物作为一线用药4
例如:5-HT和NE再摄取抑制剂(SNRIs) 5-HT选择性再摄取抑制剂(SSRIs)
1.江名芳, 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5,32(4):376-377
二、睡眠障碍
日间过度嗜睡(EDS)
发生机制:
——部分是夜间失眠的补偿 ——部分与药物有关 ——部分与抑郁和认知功能障碍有关
严重程度评定:Epworth 睡眠量表(≥10分提示EDS)
治疗:
——停用对睡眠有影响的药物 ——鼓励患者增加活动 ——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 ——应用莫达非尼
二、睡眠障碍
• 运动前期3:(+中脑:黑质致密部) 色觉,体温调节,认知,抑郁, 背疼;
• 期4:四主症; • 期5:(新皮层) 运动波动,频发疲劳; • 期6:(新皮层) 错乱,视幻觉,痴呆,精神症状
NEUROLOGY 2007;68:948–952
PD主要非运动症状分类
一.感觉障碍:嗅觉障碍、疼痛 二.睡眠障碍:入睡困难、维持困难、不宁腿综合征 三.神经精神障碍 抑郁、焦虑和淡漠 认知功能障碍:MCI、痴呆 幻觉及其他精神症状 四.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交感神经受损的症状:直立性低血压、少汗 副交感神经受损症状:便秘、尿潴留、阳痿
情感淡漠:情感淡漠量表 (AS)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量表(SCOPA-AUT)
精神症状 简明精神病量表 (BPRS) 神经精神症状问卷 (NPI) 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 阳性症状量表 (SAPS) 阴性症状量表 (SANS)
PD 非运 动症 状的 临床 评价
PD非运动症状基本情况
发生率高
——60%的PD患者具有一项以上的非运动症状 ——25%的患者具有四项以上的非运动症状 ——21%的PD患者以非运动症状起病
识别率低
——62%的非运动症状没有报告
影响生活质量
——非运动症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可能超过运动症状
治疗困难
——目前应用的抗PD药物仅对部分非运动症状有效,并能诱发或加重某 些非运动症状
一、感觉障碍
1. 嗅觉障碍 80%-90%的PD患者存在嗅觉障碍 嗅觉障碍可能发生在运动症状出现之前,具有早期
诊断价值 2006年美国ANN “新发PD诊断和预后指南”:
嗅觉功能检测可能有助于鉴别PD和帕金森综合征, 明显的嗅觉功能障碍提示为PD,而非帕金森综合征
一、感觉障碍
2. 疼痛 发生率:60%-70% 临床特点:多位于颈部、脊柱旁、腓肠肌、关节痛、
不宁腿综合症(RLS) 发生率:PD患者约为正常人的两倍 临床特点
——强烈的活动下肢的冲动、下肢不适感 ——休息或静止状态下症状加重 ——活动后症状缓解 ——夜间症状加重
评价标准:RLS严重程度评分(IRLS) 治疗
——首选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或左旋多巴 ——次选加巴喷丁、鸦片类药物、氯硝西泮
脑内儿茶酚胺区:黒质致密部、蓝斑、背侧迷走神经
Frisina PG, et al. Parkinsonism Relat Disord. 2009 Feb;15(2):144-8
23
3
帕金森病焦虑/抑郁的管理
26
可选择的抗抑郁治疗药物
对于PD伴严重焦虑抑郁患者,抗抑郁药仍是第一选择1
• 抗PD药物治疗焦虑/抑郁的疗效:2018MDS循证建议指出,治疗PD的药物中 仅普拉克索对临床实践的意义为临床有效,其他药物均显示证据不足2,而治疗 焦虑无循证医学证据
2006年4月:美国神经病学学会(ANN)发布“PD合并抑郁、精 神障碍和痴呆的诊断及治疗指南”
2006年6月:英国国家临床技术研究院将PD非运动症状列为 亟需解决的临床问题之一
2009年9月: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修订版) 2010年7月:美国神经病学会“PD非运动症状的治疗指南”
*
*
-1
*
*
*
-0.5
-1
*
*
-1.5
* *
*
*
-2
安慰剂
度洛西汀 60mg/d
与安慰剂对比,*P < 0.05
度洛西汀治疗抑郁障碍患者1周快速起效,显著且持续改善焦虑/抑郁症状
二、睡眠障碍
REM睡眠期行为障碍(RBD) 临床表现:REM睡眠期生动的梦境,伴肢体活动 发生率:约为1/3,可先于运动症状出现 治疗
——停用三环类抗抑郁药和思来吉兰 ——氯硝西泮可能是控制RBD最有效的药物
(睡前0.25-1.0mg) ——褪黑素(睡前3-12 mg) ——左旋多巴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能有效
全身痛 继发性疼痛:骨关节病变 与症状波动相关的疼痛:剂末现象、异动症、痛性肌
张力障碍 PD患者疼痛的处理: 适当加大DA类药物 镇痛剂应用
二、睡眠障碍
1. 入睡困难 2. 睡眠维持困难(睡眠片断化) 3. 日间过度嗜睡 4. 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
Heiko Braak(2003年)PD发病模式
• 运动前期1:(延髓:IX,X运动神经背核,前嗅核,嗅球und/oder 中央 网状带/intermediate reticular zone)嗅觉障碍;
• 运动前期2:(延髓和桥脑被盖:尾状核、中缝核/caudal raphe nuclei, 巨细胞核/gigantocellular nucleus, 基底前脑/basal prosencephalon和 中间皮质/ mesocortex, 蓝斑-蓝斑下区复合体/coeruleussubcoeruleus complex) 睡眠,头痛,运动减少,情感;
尚无足够证据支持经颅磁刺激和电抽搐疗法对PD相关抑 郁的疗效(ANN指南,U级)
三、精神症状
焦虑 发生率:约40% 临床表现
——可表现为广泛性焦虑症、社交焦虑和惊恐发作 ——与运动症状波动关系密切,66%的症状波动患者存在焦虑,
大部分发生在“关”期
治疗
——“关”期焦虑症患者多巴胺能药物治疗有效 ——抗焦虑药物,如SSRIs、苯二氮卓类 ——丘脑底核DBS能有效控制焦虑症状
三、精神症状
精神障碍 抑郁 焦虑 精神症状 认知功能障碍
三、精神症状
抑郁
发生率:约10-45%
依次停用抗胆碱能药物、金刚烷胺、MAO-B抑制剂、DR 激动剂
最佳抗PD治疗
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可能用于治疗PD相关抑郁症 状(ANN指南,C级)
SSRIs和其他新型抗抑郁药物:副作用发生率可能低于 三环类抗抑郁药
泛素、蛋白酶体成分、热休克蛋白等)
递质缺失在各脑区降低后的影响
前额叶皮质:愉快感、兴趣、疲劳、精力2 杏仁核:罪恶感、自杀倾向、无价值感、心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