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乙炔的制备教学内容

教案乙炔的制备教学内容
教案乙炔的制备教学内容

教案乙炔的制备

乙炔的制备

适用学科高中化学适用年级高中三年级

60

适用区域沪教版适用地区课时时长(分

钟)

知识点乙炔的制备

学习目标1、掌握乙炔的制备方法;

2、掌握乙炔的的性质;

3、了解乙炔的用途;

学习重点1、掌握乙炔实验室制法。

2、掌握乙炔重要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学习难点1、结构与性质的本质联系,乙炔的实验室制法的探究。

学习过程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乙炔的制备方法;

2、掌握乙炔的的性质;

3、了解乙炔的用途;

二、实验试剂及仪器

仪器:止气夹,双孔胶塞,单孔胶塞,水槽,导气管,试管,尖嘴导管,酒精灯,医用针管

药品:电石,体积比为20﹪的乙醇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

三、实验步骤

1、实验装置图如图所示

2、⑴先按上图将乙炔发生装置、除杂装置和气体收集装置连接好,并检查气密性。

⑵向除杂装置中装入CuSO4溶液。

⑶向发生装置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电石(约4小颗)。用医用针管吸2\3的20﹪乙醇溶液,排出针管中的空气。然后将针管插入胶塞,实验开始应缓慢推下针管活塞。

四、反应原理

实验室中,乙炔是由电石与水作用制得的,反应式如下:

CaC2+2H2O→C2H2+Ca(OH)2。

工业电石中常含有硫化钙、磷化钙和砷化钙等杂质,它们与水作用可以生成硫化氢、磷化氢和砷化氢等恶臭、有毒的还原性气体,它们不仅污染空气,也干扰乙炔的性质实验。

五、收集气体方法1、

1、排水集气法

六、现象

1、反应很剧烈,有大量的气泡生成,很快就收集得到一试管无色的乙炔气体了,但反应还在继续,产生很多气体,来不及收集就排放到空气中造成浪费了

2、可以闻到臭鸡蛋味。

七、注意事项

⑴针管中的空气应注意排除尽,否则乙醇溶液将会漏进试管中,使得反应不容易控制。

⑵点燃乙炔时要注意安全,防止爆炸。

⑶大家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做相应的记录。

八、实验室制备乙炔的几个问题

1、大家注意观察CuSO4溶液中有什么生成?是什么物质?

答、有黑色沉淀产生,是CuS沉淀。

2、乙醇溶液与电石反应和纯水与电石反应反快慢比较?

答、乙醇溶液与电石反应生成乙炔的过程较乙炔与水的反应缓慢。

3、我们将导气管先后通入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中,大家观察溶液有什么变化?

答、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颜色都褪了。

九、例题精析

【例题1】气焊和气割都需要用到乙炔.乙炔俗称电石气(化学式为C2H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块状固体碳化钙与水反应制备乙炔,该反应比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更加剧烈.请回答:

(1)写出乙炔的物理性质.

(2)从下图选择实验室制备乙炔所用仪器的最佳组合是和(填序号).

【答案】无色无味的气体,或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A;E.

【解析】(1)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根据题给信息可知,乙炔俗称电石气(化学式为C2H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都是物理性质.

故答案为:无色无味的气体,或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根据题给信息可知,制取乙炔反应为固体和液体不需加热的反应,且生成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制备与制二氧化碳的反应物状态和条件相同,故制备的最佳组合应用能控制反应速度的装置A,收集可选D与E,但该题要求最佳的收集方法(即最纯净的气体),所以应选E排水法进行收集.

【例题2】乙炔(C2H2)是一种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易燃烧的气体.实验室常用碳化钙固体(俗称电石,化学式为CaC2)与水反应制备乙炔,同时生成氢氧化钙.

(1)写出制取乙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上图回答:制取乙炔的反应装置应选用(填序号,下同),收集方法用;

(3)点燃乙炔之前要先.

【答案】(1)CaC2+2H2O═Ca(OH)2+C2H2↑;

(2)B,D;

(3)检验其纯度.

【解析】(1)实验室常用碳化钙固体(俗称电石,化学式为CaC2)与水反应制备乙

炔,同时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2+2H2O═Ca(OH)2+C2H2↑;(2)制取乙炔使用固体碳化钙与水在常温下发生反应,因此应选用固液不需加热型的发生装置B,由于乙炔(C2H2)是一种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易燃烧的气体,因此收集时应选用图中装置D的排水法收集;

(3)乙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时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在点燃前一定要检查该气体的纯度.

【例题3】气焊和气割都需要用到乙炔.乙炔俗称电石气(化学式为C2H2),是一种无

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块状固体碳化钙(CaC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Ca(OH)2]和乙炔,该反应比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更加剧烈.请回答下列各题.

①乙炔的物理性质之一是;

②写出实验室制备乙炔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③从上图选择实验室制备乙炔所用仪器的最佳组合是(填序号).

【答案】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CaC2+2H2O=Ca(OH)

2+C2H2↑;BF

【解析】(1)乙炔的物理性质有:无色无味的气体,或密度比空气略小,或难溶于水;

故答案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碳化钙(CaC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Ca(OH)2]和乙炔,配平即可,故答案为:CaC2+2H2O=Ca(OH)2+C2H2↑

(3)验室常用块状固体碳化钙(CaC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Ca(OH)2]和乙炔,因此不需要加热,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的速度,因此选用B装置比较好;乙炔的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因此只能用排水法收集;故答案为:BF

十、课堂运用

【基础】气焊和气割都需要用到乙炔.乙炔俗称电石气(化学式为C2H2),是一种无色

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块状固体碳化钙与水戽应制备乙炔,该反应比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更加剧烈.请回答:

(1)乙炔的物理性质之一是;

(2)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

(3)从下图选择实验室制备乙炔所用仪器的最佳组合是(填序号).

【答案】无色无味的气体(或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集气瓶;BF

【解析】(1)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根据题给信息可知,乙

炔俗称电石气(化学式为C2H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这是送分题,任选一种都给满分.

故答:无色无味的气体(或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本题考查的是实验仪器的有关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对于重点实验要熟记所用到的实验仪器.a仪器用于收集气体.

故答:集气瓶;

(3)根据题给信息可知,制取乙炔反应为固体和液体不需加热的反应,且生成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制备与制二氧化碳的反应物状态和条件相同,故制备的最佳组合应用能控制反应速度的装置B,收集可选D与F,但该题要求最佳的收集方法(即最纯净的气体),所以应选F排水法进行收集.故选BF.

【拔高】1、乙炔是最简单的炔烃,实验室可以用电石(主要成分CaC2)与水反应制备乙炔.乙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加热至150℃~160℃,乙

炔与氯化氢发生反应,生成重要的化工原料氯乙烯.以乙炔为原料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还可以转化成以下化合物.

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实验室制备乙炔的化学方程式

(2)写出制备氯乙烯的化学方程式.

(3)乙炔中C原子的杂化方式是.

(4)正四面体烷的核磁共振氢谱图中有个峰.

(5)关于乙烯基乙炔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烯基乙炔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乙烯基乙炔分子内只含有一种官能团

c、1mol乙烯基乙炔最多能与3molH2发生加成反应

d、等物质的量的乙炔与乙烯基乙炔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为1:2

e、等质量的苯与乙烯基乙炔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相同

f、乙烯基乙炔与正四面体烷互为同分异构体

(6)写出与环辛四烯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属于芳香烃的分子的结构简式:

【答案】CaC2+2H2O-→Ca(OH)2+C2H2↑;CH≡CH+HCl CH2=CHCl;sp;1;错误;错误;正确;正确;正确;;正确cdef;

【解析】(1)碳化钙(CaC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Ca(OH)2]和乙炔,配平即可,

方程式为:

CaC2+2H2O=Ca(OH)2+C2H2↑,故答案为:CaC2+2H2O-→Ca(OH)2+C2H2↑;

(2)乙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氯乙烯的反应为:CH≡CH+HCl CH2=CHCl,

故答案为:CH≡CH+HCl CH2=CHCl;

(3)乙炔中C原子的杂化方式是sp杂化,其中一个sp轨道与氢原子形成西格玛建;另外一个sp轨道与另一个碳原子形成西格玛键,故答案为:sp;

(4)正四面体烷分子中有一种氢原子,核磁共振氢谱图中有1个峰,故答案为:1;(5)a、乙烯基乙炔含有双键和三键,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错误;

b、乙烯基乙炔分子内含有双键和三键两种官能团,故错误;

c、乙烯基乙炔为CH2=CH-C≡CH,1mol乙烯基乙炔最多能与3molH2发生加成反应,故正确;

d、乙烯基乙炔为CH2=CH-C≡CH,等物质的量的乙炔与乙烯基乙炔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为1:2,故正确;

e、苯与乙烯基乙炔的最简式都为CH,等质量的苯与乙烯基乙炔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相同,故正确;

f、乙烯基乙炔与正四面体烷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正确;

故选cdef;

(6)环辛四烯的分子式为C8H8,不饱和度为5,属于芳香烃的同分异构体,含有1个苯环,侧链不饱和度为1,故含有1个侧链为-CH=CH2,属于芳香烃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

式,故答案为:;

课程小结

1、通过乙炔的制取和性质探究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品质。

2、通过对乙炔性质和用途的认识,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感受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以致用,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课后作业

【基础】1、乙炔(C2H2)是一种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而且是一种易燃烧的气体,完全燃烧后生成两种氧化物.实验室是用碳化钙(俗称电石,化学式为CaC2)与水反应制取乙炔

根据上文所述及图示回答:(1)制备乙炔的反应装置应选用的仪器是;收集乙炔的方法是.

(2)点燃乙炔之前应先;写出乙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BAF(或BDE、CAF、CDE、BF、CF);排水法(或向下排空

气法).

【解析】(1)实验制乙炔用固体碳化钙和水,反应条件是常温,故应选择固液常温型装置,用到的仪器有锥形瓶、注射器、单孔橡皮塞或其它合理仪器.乙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故可用排水法收集或向下排空气法.

(2)乙炔是可燃性气体,点燃乙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会发生爆炸,点燃之前要验纯;乙炔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化学方程式为

【巩固】1、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两个气体制备、收集、净化的多功能装

置.

(1)若用于制氢气,且产生的气体中不含酸性杂质气体,则试剂X常用,用图示放置的乙装置收集氢气,A应与_(填“B”或“C”)相连.

(2)若X是水,Y是CaC2固体,则从A中放出乙炔(化学式:C2H2)气体,同时还生成一种碱.乙炔微溶于水,密度与空气接近.若用乙装置收集乙炔,则乙中还应该装入;生成乙炔的化学方程式是.

【答案】稀硫酸;C;水;CaC2+2H2O=C2H2↑+Ca(OH)2.

【解析】(1)产生的气体中不含酸性杂质气体,则使用的酸是稀硫酸,使用乙装置收集

氢气,则使A与C相连;故填:稀硫酸;C;

(2)乙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但非常接近.乙炔微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根据反应物X是水,Y是CaC2固体,生成物是乙炔和一种碱,可知水和CaC2固体反应生成乙炔和氢氧化钙,然后写出化学反应式,然后配平即可.

故答案为:水;CaC2+2H2O=C2H2↑+Ca(OH)2。

【巩固】2、下列是用于制备常见气体的装置,请根据给出的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带标号的仪器的名称:①,②;

(2)利用B装置和D装置可以制备的气体是和(要求写出两种);请写出其中一种气体实验室制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乙炔(C2H2)俗称“电石气”,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块状的电石与水反应制取乙炔.实验室制取乙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4)实验室制取氧气,如用G装置收集,应把O2从(填“p”或“q”)端通入;

(5)工业上常用它燃烧产生的高温切割和焊接金属,在焊接或切割时,乙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铁架台,集气瓶;氧气,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B;p;

【解析】(1)熟记常见仪器的名称①铁架台,②集气瓶;故答案为:铁架台,集气瓶

(2)发生装置B可用于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的反应,收集装置D可用于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因此可使用此装置制取的气体有氧气和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稀盐酸和石灰石.故答案为:氧气,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

(3)实验室用块状的电石与水反应制取密度略小于空气而难溶于水的乙炔气体,因此发生装置应选用B装置,故答案为:B

(4)若在G装置排水法(瓶口向上)收集一瓶氧气,气体须从p端进入,这样便于水的排出.如果气体从q端进入,将装置中的水排出,液面下降,水不能继续排出,所以气体须从p端进入.故答案为:p

(5)乙炔由C、H两种元素组成,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拔高】1、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带标号的仪器的名称:①,②;

(2)利用B装置和D装置可以制备的气体是和(要求写出两种)

(3)乙炔(C2H2)俗称“电石气”,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块状的电石与水反应制取乙炔.实验室制取乙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较易判断收集已满的收集装置是;

(4)工业上制取的乙炔常带有特殊臭味,可能生成了下列哪种气体;

A.氢气B.甲烷C.一氧化碳

D.硫化氢

(5)工业上常用它燃烧产生的高温切割和焊接金属,在焊接或切割时,乙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①锥形瓶;②水槽;

(2)CO2;O2;

(3)B;E;

(4)D;

(5)

【解析】(1)仪器①为发生装置中的反应容器,锥形瓶;仪器②为盛放水的水槽;

(2)发生装置B可用于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的反应,收集装置D可用于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因此可使用此装置制取的气体有氧气和二氧化碳;

(3)实验室用块状的电石与水反应制取密度略小于空气而难溶于水的乙炔气体,因此发生装置应选用B装置,而收集装置应选用排水集气法的E装置;

(4)无味的乙炔气体中的特殊臭味一定来自于所含的杂质气体,在所提供的气体中,D硫化氢气体具有特殊的臭味而其它三种气体均无味;

(5)乙炔由C、H两种元素组成,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课后评价

《乙炔 炔烃》教案

乙炔炔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乙炔的重要化学性质和主要用途。 2.使学生了解炔烃的结构特征、通式和主要的性质。 3.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乙炔的结构和主要性质。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乙烷分子的结构模型,然后减少两个氢原子,形成乙烯,再减少两个氢原子形成乙炔。(要求写出乙炔的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明确:乙炔分子中含有不饱和的碳碳三键) [板书] 一、乙炔的组成和结构 分子式:C2H2,最简式:CH, H H结构式:H-C≡C-H, 电子式:C C 分子构型:直线型,键角:180° 乙炔分子结构特点:分子中含-C≡C-三键,碳原子的化合价未达到“饱和”,-C≡C-中有两个键不稳定,容易断裂。 [讨论] 乙炔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乙炔与乙烯一样具有不饱和烃的性质,所以,可能发生氧化反应和加成反应)。 [板书] 二、乙炔的制法,性质与用途 1.实验室制法 [演示实验] 制取并收集乙炔气体

[板书] ①反应原理:CaC 2+2H 2O →C 2H 2↑+Ca(OH)2 [讲解]CaC 2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 C C []2- Ca 2+ 其中:C 2 2-属于10e -的微粒。 ②装置:固-液不加热制气装置。 [边实验边提问] (1)为什么不用启普发生器?[反应太剧烈,放热,碳化钙浸水后,会吸水,即使不与水接触,反应还可进行,启普发生器难以控制反应] ——看上去电石与水的反应不需要加热,产生的乙炔气体也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似乎可以使用启普发生器制取乙炔气体。其实不然,这是因为:①电石跟水极易反应,启普发生器长期不用时,其中的电石也会跟挥发出的水蒸气反应而消耗,且产生的乙炔气体排出后可能发生危险;②电石跟水作用产生的熟石灰不易溶于水,呈糊状物附着在电石的表面,会积存一部分水分,致使关闭启普发生器开关后一段时间内,反应并不能及时停止;③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落入启普发生器底部,可能堵塞长颈漏斗下口;④电石与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可能使启普发生器炸裂。 (2)有时用食盐水代替水,目的是什么?[减慢反应的速率] ——饱和食盐水滴到电石的表面上后,水迅速跟电石作用,使原来溶于其中的食盐析出,附着在电石表面,能从一定程度上阻碍后边的水与电石表面的接触,从而降低反应的速率。 ③收集方法:排水法。 纯的乙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由电石产生的乙炔常因混有PH 3、H 2S 等杂质而有特殊气味。 ——使电石与水反应所得气体通过盛有硫酸铜溶液的洗气瓶后,再闻其气味。H 2S 和PH 3 都被硫酸铜溶液吸收,不会干扰闻乙炔的气味。 *[讲]H 2S 、PH 3的生成 CaS+2H 2O=H 2S ↑+Ca(OH)2 Ca 3P 2+6H 2O=3Ca(OH)2+2PH 3↑ [回忆] Mg 3N 2与水反应,与上述反应作比较 [演示实验] 制取并收集一试管乙炔气体,观察现象。 注意事项:①为有效地控制产生气体的速度,可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②点燃乙炔前必须检验其纯度。 [归纳] 2.乙炔物理性质 纯乙炔是没有颜色没有臭味的气体,通常的乙炔中混有磷化氢,硫化氢等杂质气体而有特殊难闻的气味,微溶于水(回忆甲烷,乙烯的水溶性)易溶于有机溶剂。 [板书] 3.乙炔的化学性质 通过实验验证有关乙炔性质的推论。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并进行以下各项实验)。

乙炔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中文名:乙炔; 电石气 化学品英文名:acetylene; ethyne 企业名称: 生产企业地址: 邮编: 传真: 企业应急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 技术说明书编码: √纯品混合物 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 乙炔74-86-2 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具有弱麻醉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单纯窒息。暴露于20%浓度时,出现明显缺氧症状;吸入高浓度,初期兴奋、多语、哭笑不安,后出现眩晕、 头痛、恶心、呕吐、共济失调、嗜睡;严重者昏迷、紫绀、瞳孔对光反 应消失、脉弱而不齐。当混有磷化氢、硫化氢时,毒性增大,应予以注 意。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害。 燃爆危险: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皮肤接触: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 眼睛接触: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食入: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

危险特性:极易燃烧爆炸。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经压缩或加热可造成剧烈爆炸。与氟、 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能与铜、银、汞等的化合物生成爆炸 性物质。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 灭火方法: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 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应急行动: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 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 断泄漏源。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喷雾状水抑制蒸 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 或泄漏源。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隔离泄 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 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 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 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乙炔的包装法通常是溶解在溶剂及多孔物中, 装入钢瓶内。储存于阴凉、通风的易燃气体专用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 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 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 理设备。 接触限值: MAC(mg/m3): 未制定标准PC-TWA(mg/m3): 未制定标准 PC-STEL(mg/m3): 未制定标准TLV-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WA(mg/m3): TLV-STEL(mg/m3): 监测方法:无资料。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乙炔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一节脂肪烃——《乙炔》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习了烷烃、烯烃之后学习的第三类烃,也是必修2中没有出现的一类烃。在本节教学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在学习烷烃和烯烃时掌握的知识与方法,另一方面是要注意通过对比分析找出炔烃与烷烃、烯烃在结构、性质方面的异同,形成较完整的脂肪烃知识网络。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乙炔的结构、乙炔的实验室制法、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其中乙炔的化学性质教学,是从分子结构上分析入手,通过实验探究方式,观察、分析乙炔具有的化学性质及其反应机理。通过乙炔制取实验,使学生更加明确物质的制取实验和性质实验之间的关系。这样的知识传授方式使乙炔的化学性质与它的结构联系起来,从而突出了官能团的作用。 乙炔的结构和化学性质及其相互关系是本节教学的主线,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模型、现代教育技术等手段,通过探索推理、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分析问题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乙炔的分子组成和分子结构特点。 掌握乙炔重要的化学性质、实验室制法和主要用途。 2.过程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及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乙炔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乙炔的结构和实验室制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球棍模型实验用品。 教学方法比较发现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一节 脂肪烃——乙炔 一、物理性质 二、乙炔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1. C 2H 2 2. H :C C : H 3. H —C ≡C —H 4. HC ≡CH 或CH ≡CH 5.直线型(sp 杂化) 三、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1. 原理: CaC 2+2H 2O → Ca(OH)2+C 2H 2↑ 2. 装置: 液+固→气(不需加热) 3. 除杂:CuSO 4溶液 四、乙炔的化学性质 (1)燃烧 1、氧化反应 2C 2H 2 + 5O 2 4CO 2 + 2H 2O (2)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加成反应: Br Br H-C ≡C-H+Br-Br →CH=CH HC = CH+Br-Br → CH -CH Br Br Br Br Br Br 1,2-二溴乙烯 1,1,2,2-四溴乙烷 CH ≡CH+H 2??→?催化剂CH 2=CH 2(1:1加成) CH ≡CH+2H 2??→?催化剂 CH 3—CH 3(1:2加成) CH ≡CH+HCl C HgCl ?-?? →?1601502 CH 2=CHCl 氯乙烯可发生聚合反应: nCH 2=CHCl ??→?催化剂 [CH 2-CH]n 五、乙炔的用途 点燃

教案乙炔的制备

学习过程 、实验目的 1、掌握乙炔的制备方法; 2、掌握乙炔的的性质; 3、了解乙炔的用途; 二、实验试剂及仪器 仪器:止气夹,双孔胶塞,单孔胶塞,水槽,导气管,试管,尖嘴导管,酒精灯,医用针管 三、实验步骤 1、实验装置图如图所示 乙炔的制备 适用学科高中化学适用年级高中三年级 适用区域沪教版适用地区课时时长(分钟)60 知识点乙炔的制备 学习目标 1、掌握乙炔的制备方法; 2、掌握乙炔的的性质; 3、了解乙炔的用途; 学习重点 1、掌握乙炔实验室制法。 2、掌握乙炔重要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学习难点 1、结构与性质的本质联系,乙炔的实验室制法的探究。 个性化学案 參字芬教肓 药品:电石,体积比为20 %的乙醇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 气体除朶装買』

&4字芬教肓 .、xueda.cann 个性化学案 2、⑴先按上图将乙炔发生装置、除杂装置和气体收集装置连接好,并检查气密性。 ⑵向除杂装置中装入CuSO溶液。 ⑶向发生装置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电石(约4小颗)。用医用针管吸2\3的20%乙醇溶液, 排出针管中的空气。然后将针管插入胶塞,实验开始应缓慢推下针管活塞。 四、反应原理 实验室中,乙炔是由电石与水作用制得的,反应式如下: CaC2+2H2O 宀C2H2+Ca(OH)2 工业电石中常含有硫化钙、磷化钙和砷化钙等杂质,它们与水作用可以生成硫化氢、磷化氢和砷化氢等恶臭、有毒的还原性气体,它们不仅污染空气,也干扰乙炔的性质实验。 五、收集气体方法1、 1、排水集气法 六、现象 1、反应很剧烈,有大量的气泡生成,很快就收集得到一试管无色的乙炔气体了,但反应还 在继续,产生很多气体,来不及收集就排放到空气中造成浪费了 2、可以闻到臭鸡蛋味。 七、注意事项 ⑴针管中的空气应注意排除尽,否则乙醇溶液将会漏进试管中,使得反应不容易控制。 ⑵点燃乙炔时要注意安全,防止爆炸。 ⑶大家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做相应的记录。 八、实验室制备乙炔的几个问题 1、大家注意观察CuSO4溶液中有什么生成?是什么物质? 答、有黑色沉淀产生,是CuS沉淀。 2、乙醇溶液与电石反应和纯水与电石反应反快慢比较? 答、乙醇溶液与电石反应生成乙炔的过程较乙炔与水的反应缓慢。 3、我们将导气管先后通入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中,大家观察溶液有什么变化? 答、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颜色都褪了。 九、例题精析 【例题1】气焊和气割都需要用到乙炔?乙炔俗称电石气(化学式为C2H2),是一种无色无

乙炔(MSDS)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乙炔(MSDS)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一标识 中文名乙炔电石气英文名:acetylene 分子式C 2H2 相对分子质量26.04 CAS号74-86-2 结构号:CH≡CH h3w v,M G 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化学类别:炔烃R3}0[2F:`K*b)Mp;q(G 二主要组成与性状 主要成分:含量工业级≥97.5%https://www.360docs.net/doc/d92308654.html,.^f F~c(T K p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工业品有使人不愉快的大蒜气味。 主要用途: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之一。亦是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和塑料的单体,也用于氧炔焊割。https://www.360docs.net/doc/d92308654.html, \ l o U K{ O Q﷓U)e!f#j t)H~6|3p w 三健康危害&L9N4Tc/}O|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具有弱麻醉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单纯窒息。 ]~6jY0KbW 急性中毒:暴露于20%浓度时,出现明显缺氧症状;吸入高浓度;初期兴奋、多语、哭笑不安,后出现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共济失调、嗜睡;严重者昏迷、紫绀、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脉弱而不齐。当混有磷化氢、硫化氢时,毒性增大,应予以注意。{ Wc ~+WXq)@ `(n h u*q u$p { 四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眼睛接触六西格玛品质论坛@7x | }E#~$H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气。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https://www.360docs.net/doc/d92308654.html,f%p"w g/PZ 食入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易燃闪点(℃)无意义 爆炸下限(%):2.1 引燃温度(%):305 爆炸上限(%):80.0 最小点火能(mJ):0.02 最大爆炸压力(Mpa)无资料 危险特性:极易燃烧爆炸。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能与铜、银、汞等的化合物生成爆炸性物质。U﷓g:is.n

(完整版)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MSDS)

1,1,1-三氯乙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1,1,1-三氯乙烷 化学品英文名称: 1,1,1-trichloroethane 中文名称2:甲基氯仿 英文名称2: methyl chloroform 技术说明书编码: 612 CAS No.: 71-55-6 分子式: C2H3Cl3 分子量: 133.42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 1,1,1-三氯乙烷≥95.0% 71-55-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轻者表现为头痛、眩晕、步态蹒跚、共济失调、嗜睡等;重者可出现抽搐,甚至昏迷。可引起心律不齐。对皮肤有轻度脱脂和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能燃烧,并产生剧毒的光气和氯化氢烟雾。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能发生强烈反应。与活性金属粉末(如镁、铝等)能发生反应, 引起分解。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20 TLVTN: OSHA 350ppm,1910mg/m3; ACGIH 350ppm,1910mg/m3 TLVWN: ACGIH 450ppm,2460mg/m3 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含量: 工业级一级≥95.0%; 二级≥91.0%; 三级≥90.0%。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 pH: 熔点(℃): -32.5 沸点(℃): 74.1

教案乙炔的制备

乙炔的制备 适用学科高中化学适用年级高中三年级 适用区域沪教版适用地区课时时长(分钟)60 知识点乙炔的制备 学习目标1、掌握乙炔的制备方法; 2、掌握乙炔的的性质; 3、了解乙炔的用途; 学习重点1、掌握乙炔实验室制法。 2、掌握乙炔重要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学习难点1、结构与性质的本质联系,乙炔的实验室制法的探究。 学习过程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乙炔的制备方法; 2、掌握乙炔的的性质; 3、了解乙炔的用途; 二、实验试剂及仪器 仪器:止气夹,双孔胶塞,单孔胶塞,水槽,导气管,试管,尖嘴导管,酒精灯,医用针管 药品:电石,体积比为20﹪的乙醇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 三、实验步骤 1、实验装置图如图所示

2、⑴先按上图将乙炔发生装置、除杂装置和气体收集装置连接好,并检查气密性。 ⑵向除杂装置中装入CuSO4溶液。 ⑶向发生装置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电石(约4小颗)。用医用针管吸2\3的20﹪乙醇溶液,排出针管中的空气。然后将针管插入胶塞,实验开始应缓慢推下针管活塞。 四、反应原理 实验室中,乙炔是由电石与水作用制得的,反应式如下: CaC2+2H2O→C2H2+Ca(OH)2。 工业电石中常含有硫化钙、磷化钙和砷化钙等杂质,它们与水作用可以生成硫化氢、磷化氢和砷化氢等恶臭、有毒的还原性气体,它们不仅污染空气,也干扰乙炔的性质实验。 五、收集气体方法1、 1、排水集气法 六、现象 1、反应很剧烈,有大量的气泡生成,很快就收集得到一试管无色的乙炔气体了,但反应还在继续,产生很多气体,来不及收集就排放到空气中造成浪费了 2、可以闻到臭鸡蛋味。 七、注意事项 ⑴针管中的空气应注意排除尽,否则乙醇溶液将会漏进试管中,使得反应不容易控制。 ⑵点燃乙炔时要注意安全,防止爆炸。 ⑶大家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做相应的记录。 八、实验室制备乙炔的几个问题 1、大家注意观察CuSO4溶液中有什么生成?是什么物质? 答、有黑色沉淀产生,是CuS沉淀。 2、乙醇溶液与电石反应和纯水与电石反应反快慢比较? 答、乙醇溶液与电石反应生成乙炔的过程较乙炔与水的反应缓慢。 3、我们将导气管先后通入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中,大家观察溶液有什么变化? 答、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颜色都褪了。 九、例题精析 【例题1】气焊和气割都需要用到乙炔.乙炔俗称电石气(化学式为C2H2),是一种无色无

气割操作教案

中厚板低碳钢气割 一、工作任务—中厚板低碳钢气割 1、正确选择割炬和割嘴号码,并能调整合适的火焰能率。 2、能控制气割速度及稳定性。 3、掌握中厚板气割技术。 二、具体工作任务及工艺分析 1、具体任务是用10mm厚的低碳钢板割一个直径为100mm的圆。 2、工艺分析:中厚板气割时,如果气割工艺参数选择不当,操作不熟练则容易产生挂渣、塌角、切割面不垂直及割纹不均匀等缺陷,往往还会因为气割速度掌握不当,出现割不透或使割缝产生后拖量等,从而影响气割质量。因此,应在训练中积累经验,掌握气割要领,提高气割操作技能。 三、气割前准备 1、准备氧气瓶、乙炔瓶和氧气、乙炔减压器。割炬选用G01—30型。其他辅助工具包括氧气胶管(黑色)、乙炔胶管(红色)、护目镜、透针、扳手、钢丝刷。 2、安装好气割设备及割炬后调节中性焰或轻微氧化焰,并调整风线的挺直度。确定气割顺序:先气割矩形轮廓,后气割凹形。 3、将割件下面用耐火砖垫空或槽钢,以便排放熔渣。避免将割件直接放在水泥地上进行气割。 3、操作姿势: 双脚成“八”字形蹲在割件的一旁,右臂靠住右膝盖,左臂悬空在两脚中间,以便移动割炬。右手握住割炬手柄,右手拇指和食指靠在手柄下面的预热氧气调节阀,以便随时调节预热火焰,一旦发生回火,就能及时切断氧气。左手拇指和食指把住切割氧气开关,其余三指则平稳的托住割炬混合室,双手进行配合,掌握切割方向,进行切割时,上身不要弯得太低,还要注意应平稳的呼吸,眼睛注视割嘴和割线,以保证割缝平直。 四、操作步骤: 1、割件预热 开始切割时,应先预热起割端的棱角处,当金属预热到低于熔点的红热状态呈现亮红色时,割嘴向气割的反方向倾斜一点,将火焰局部移出边缘线以外,同时慢慢打开切割氧气阀门。当看到被预热的红点在氧气流中被吹掉时,进一步开大切割氧气阀门,看到割件背面飞出鲜红的氧化金属渣时,证明割件已被割透。当割件全部割透以后,就可以使割嘴恢复正常位置,并应根据割件的厚度以适当的速度从右向左移动进行切割。 2、正常气割 起割后,即进入正常的气割阶段。为了保证割缝质量,切割速度要均匀,这是整个气割过程最主要的一点。为此,割炬运行要稳定,割嘴与工件的距离要求尽量保持不变。为了使气割后的切缝与气割线符合,气割时,切缝的前端与割线是固定在一个点上相交而进行移动。 在移动位置重新气割时,要在原来的停割处进行预热,然后对准原割缝开启气割氧气,继续进行气割。 3、停割 气割过程临近终点停割时,割嘴应沿气割方向略向后倾斜一个角度,以便使钢板的下部提前割透,使割缝在收尾处较整齐。停割后要仔细清除割口周边的挂渣,以便于以后的加工。 五、气割质量评价 割缝的位置要准确,无明显挂渣、塌角等缺陷,气割面应垂直,割纹较均匀。 作业测评标准

乙炔说课稿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乙炔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 2.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3.碳碳单键、双键、叁键的比较。说明乙炔分子中存在叁键的实验事实。 4.炔烃概念、通式、化学通性。 (二)能力训练点 1.观察能力的培养 乙炔气体对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作用的实验,是培养学生良好观察能力的有效素材。因为一般情况下,学生容易根据乙炔分子结构的特点,断定乙炔使这两种溶液褪色的速度要比乙烯快,观察时易受思维的误导。教师要通过设置问题提醒学生边观察、边回忆前边做过的乙烯与这两种溶液作用的实验现象,并引导他们思考乙炔使这两种溶液褪色速度慢的原因。 2.类比思维的训练 乙烯、乙炔在分子结构、化学性质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烯烃、炔烃在结构特点、性质特点、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以及命名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等,都是对学生进行类比思维训练的良好素材。 3.自学能力的培养 随学习的深入,对有机物质研究模式的形成,应逐渐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的形成要通过学生的自学实现。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对乙炔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用途以及炔烃等部分知识,设计适当的自学提纲,指导学生进行自学。 (三)德育渗透点 1.和甲烷、乙烯等相比,乙炔是学生最有可能在生活中了解到的物质。建筑工地上的氧炔焰切割,晚间地摊上的乙炔灯等,都是乙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教学过程中应自然地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以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 2.“石灰石、焦炭→电石→乙炔→氯乙烯→聚氯乙烯”等知识,也是使学生深刻认识乙炔的用途,巩固乙炔的化学性质、制法的素材,关于这些知识的教学也是使学生形成对化学知识的内在兴趣的重要途径。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2)乙炔的化学性质。 (3)乙炔的分子结构特征。 2.难点 乙炔与乙烯的异同。 3.疑点 乙炔不如乙烯活泼的原因。 4.解决办法 (1)关于乙炔的知识,可有如下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 ①演绎教学模式。鉴于学生已通过学习甲烷、乙烯等知识,初步学会了较系统地学习一种有机化合物的方法,并能较深刻地理解有机物结构和性质间的辩证关系。教学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认识乙炔分子的结构,然后指导学生根据乙炔的分子结构推测乙炔可能有的物理、化学性质,再用实验手段验证。通过这种教学使学生更明确应以物质的结构来指导物质性质的教学。 ②归纳教学模式。教学中可从乙炔的实验室制法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乙炔的颜色、状态等物理性质,燃烧、使高锰酸钾溶液、溴水褪色等化学性质,借助乙烯的“性质-结构”关系,推测乙炔的结构特点。 以上两种教学模式各有长处,能否用好,还要看教师个人的教学功底。 (2)在乙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中,学生可能会提出能否使用启普发生器的问题。应引导学生认识此反应的特点决定了不宜使用启普发生器。①反应放热明显,易使启普发生器破裂;②碳化钙与水反应剧烈,与水蒸气也会反应,将碳化钙长期放置在启普发生器中,也会由于碳化钙与水蒸气的反应,不断放出气体。 (3)在学习炔烃之后,应引导学生利用如下表格的形式对乙烷、乙烯、乙炔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特点、主要的化学性质进行小结,以巩固对烷烃、烯烃、炔烃的认识。 (4)在学习乙炔的实验室制法后,建议补充讲解(或由学生练习)用石灰石、焦炭、空气、水、食盐为原料,制取乙炔以及高分子聚合物聚乙烯、聚氯乙烯等方面的知识。这样可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并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具准备 1.用电石和饱和食盐水制乙炔的器材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

乙炔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乙炔安全技术说明书 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乙炔 化学品英文名称:Acetylene 分子式:C2H2 分子量:26.04 CAS号:74-86-2 公司名称:xxxx 公司地址: xxxx 企业应急电话:xxxx 2、成分/组成信息 化学品中文名称:乙炔化学品英文名称: Acetylene 有害成分:乙炔浓度:≥98% CAS号:74-86-2 3、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具有弱麻醉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单纯窒息。急性中毒:暴露于20%浓度时,出现明显缺氧症状;吸入高浓度,初期兴奋、多语、 哭笑不安,后出现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共济失调、嗜睡;严 重者昏迷、紫绀、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脉弱而不齐。当混有磷化氢、 硫化氢时,毒性增大,应予注意。 环境危害:电石法生产的乙炔含有H 2S、PH 3 等杂质,系无色毒性气体,对人体 有害。H 2 S在居住区大气的一次最高允许浓度为0.01mg/m3,作业场 所空气中的最高允许浓度为10mg/m3,PH 3 在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最高允许浓0.3mg/m3,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燃爆危害:极易燃烧爆炸。 4、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无资料。 眼睛接触:无资料。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无意义。 5、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易燃,极易燃烧爆炸。与空气或氧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物体、静电、放射线等点火源,极易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

剂接触会猛烈反应。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能与铜、 银、汞等的化合物生成爆炸性物质。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纯乙 炔也会发生自身直接分解爆炸和其聚合物分解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关闭阀门,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为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等。 灭火注意事项: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来泄露气体燃烧的火焰,以防止发生回火现象,避免发生更严重的爆炸危险。禁止用四氯化碳等卤 代烷灭火剂灭火。着火容器和溶解乙炔气瓶,在灭火后应继续用水冷 却至正常环境温度(≤40℃)为止。 6、泄露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环境温度严格控制出入。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正压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 泄露气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消除方法: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防爆型排风机送至空旷处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溶解乙炔气瓶夹具等连接处泄漏,可关闭瓶阀,更换垫片处置。漏气 容器和气瓶要妥善处理,严禁用户自行焊补、任意敲打等,应送专业 检验单位修复并作检验合格后再用。 7、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溶解乙炔使用时要控制流速,防止静电积聚。操作场所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电气设备和工器具。溶解乙炔气瓶操作时,必须配 置回火防止器。采用不发火专用瓶阀扳手,直立操作使用,严禁卧放 排气。放气压力不得超过0.15MPa,流量不得超过0.6m3/瓶.h。瓶内 气体严禁用尽,剩余压力不低于0.05MPa,用毕应关紧瓶阀。严禁在 泄露情况下操作使用乙炔气。验收时应注意品名,注意定期检验日期, 溶解乙炔气瓶每三年进行一次定期检验,超期检验气瓶应及时送检。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 严格遵守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操作规程。 储存注意事项:乙炔通常是溶解于溶剂(丙酮)、储存在钢瓶内多孔填料的毛细孔中(即采用溶解乙炔气瓶储存)。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仓间温度不宜 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气、压缩空气、 氯气等卤素、氧化剂等分开存放。仓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 爆型,开关尽量设在仓间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设置 消火栓。库存超过三年的乙炔瓶,无论空瓶或满瓶,均应送专业检验 单位检验后方可使用。 8、接触控制/个人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MAC):中国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隔爆型电器与照明。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

最新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 说明书

一.乙炔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乙炔 化学品英文名称: acetylene 中文名称2:电石气 英文名称2: CAS No.: 74-86-2 分子式: C2H2 分子量: 26.04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乙炔 含量:≥97.5% CAS No.:74-86-2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具有弱麻醉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单纯窒息。急性中毒:暴露于20%浓度时,出现明显缺氧症状;吸入高浓度,初期兴奋、多语、哭笑不安,后出现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共济失调、嗜睡;严重者昏迷、紫绀、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脉弱而不齐。当混有磷化氢、硫化氢时,毒性增大,应予以注意。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窒息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眼睛接触: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极易燃烧爆炸。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能与铜、银、汞等的化合物生成爆炸性物质。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乙炔的包装法通常是溶解在溶剂及多孔物中, 装入钢瓶内。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分开存放,切忌

气焊与气割教案(陆)

第四章气焊与气割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氧、乙炔的性质和氧乙炔焰的分类、特点及应用,了解液化石油气的性质以及焊丝、焊剂的牌号及适用范围。 2.理解单级反作用式减压器、射吸式焊割炬的结构、型号和工作原理。 3.掌握气割原理及条件,理解气割与气焊工艺参数的选择以及对气割气焊质量的影响。 4.掌握产生回火的根本原因及操作中造成回火的具体因素。 5.了解常用机械气割机的型号和先进气割技术。 二、教学难点、重点 1.气割原理、条件及气割与气焊工艺参数的选择。 2.单级反作用式减压器、射吸式焊割炬的结构、型号和工作原理。 3.氧乙炔焰的分类和特点。 三、学时分配 四、教材分析与参考 §2-1 气体火焰 气焊与气割是利用可燃气体与助燃气体混合燃烧产生的气体火焰作为热源,进行金属材料的焊接或切割的一种加工工艺方法。可燃气体有乙炔、液化石油气等,助燃气体是氧气。 1.氧气 ,氧在常温和标准大气压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氧气的分子式为O 2 气的密度是1.429kg/m3,比空气略重(空气为1.293 kg/m3)。 氧气本身不能燃烧,但能帮助其它可燃物质燃烧。氧气的化学性质极为活泼,它几乎能与自然界一切元素(除惰性气体外)相化合,这种化合作用被为氧化反应,剧烈的氧化反应称为燃烧。氧气的化合能力是随着压力的加大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因此当工业中常用的高压氧气,如果与油脂等易燃物质相接触时,就会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而使易燃物自行燃烧,甚至发生爆炸。因此在使用氧气时,切不可使氧气瓶瓶阀、氧气减压器、焊炬、割炬、氧气皮管等沾染上油脂。 气焊与气割用的工业用氧气按纯度一般分为两级,一级纯度氧气含量不低于99.2%,二级纯度氧气含量不低于98.5%。一般情况下,由氧气厂和氧气站供应的氧气可以满足气焊与气割的要求。对于质量要求较高的气焊应采用一级纯度的氧。气割时,氧气纯度不应低于98.5%。 2.乙炔

《乙炔-炔烃》教学设计

《乙炔炔烃》教学设计 贵州盘县第一中学553500 何森 1 课时安排2课时 2教材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甲烷、烷烃、乙烯、烯烃的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质,以及烷烃和烯烃在物理性质方面的递变规律,并在一定程度上初步学会了较系统地学习某一类烃的方法,本节是在学生已有的不饱和烃的性质有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炔烃的结构和性质的学习,进一步掌握不饱和烃的性质特点,并且让学生树立“从个别到一般,从特殊到普遍”的认识观。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乙炔的性质和主要用途。让学生掌握乙炔能被KMnO4酸性溶液氧化、能和溴以及HCl发生加成反应的主要化学性质。 在介绍乙炔的结构时,要充分利用模型和flash动画,让学生有真切的感受,增强生动感和形象感。在学习乙炔的性质时,则主要运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将乙炔和乙烯的性质作对比,通过观察乙烯发生氧化、加成和乙炔发生氧化、加成实验现象中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和出结论。使学生了解模型、对比、类推等科学研究的方法。 3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乙炔的结构和主要性质 难点:乙炔的结构 4 教学目标 4.1 知识与技能 4.1.1 引导学生掌握乙炔的结构和主要性质,对学生进行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教育。 4.1.2 通过球棍模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4.2 过程与方法目标: 4.2.1通过球棍模型,帮助学生理解乙炔的空间结构。 4.2.2通过实验法使学生掌握乙炔的化学性质 4.2.3 由于乙炔的化学性质与乙烯相似,因此本设计主要体现“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模式。

4.3 情感目标: 4.3.1 让学生学会对比论证的方法。 4.3.2通过学生对实验事实的分析,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品质。 4.3.3、对学生进行从现象到本质、从个别到一般、从特殊到普遍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教学过程第1课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1892年,美国的威尔森将生石灰和煤焦油混合放置在电炉中期望得到金属钙。结果得到了一种暗黑色固体,他将此种固体倒进水中,产生了大量气体,经测定,产生的气体中只含有C、H两种元素,相对分子质量为26,威尔逊将它命名为电石气,又名乙炔。通过以上信息,你能作出哪些推断?请同学们分类归纳、总结并说明原因。 【板书归纳】 【演示实验】制取并收集乙炔 请同学们讨论: ①反应装置能否用启普发生器? ②能否用排气法收集乙炔? 【板书归纳】分析、讨论 【回答】 一、结构:C2H2 电子式 H∶C C∶H 结构式 H—C≡C—H 结构简式 HC≡CH 二、物理性质 三、化学性质 【讨论、回答】 ①不能用启普发生器,因为: a.反应剧烈,难以控制。 b.生成物微溶于水,形成糊状堵塞 导气管和球形漏斗的下口。 c.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启普发生器 因胀缩不均,引起破碎。 d.关闭导气管后,水蒸气仍与电石 作用,不能起到“关之即停”的效 果。 ②不用排空气法,因为乙炔易燃, 混入空气点燃会发生爆炸。 1、培养学生阅读信 息,演绎推理能 力、搜集处理信 息的能力 2、提出问题,引起学 生思考。 培养学生的综合 分析能力 【过渡】乙炔的结构式只表原子在空 间的连接方式,并不表示它的空间构型,要想知道乙炔的空间构型,还要知道什么数据? 【讲述】乙炔的键角是180°,那么乙炔的空间构型会是什么样子?【回答】键角 【回答】直线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 能力。

乙炔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乙炔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产品名称:乙炔 按照 GB/T 16483 、GB/T 17591 编制 第 1部分化学品 化学品中文名称:乙炔 化学品英文名称:acetylene 第 2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极易燃烧、爆炸。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热源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激烈反应。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能与铜、银、汞等生成爆炸性化 合物。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纯乙炔也会发生自身直接分解爆炸和其聚合物分解爆炸。GHS危险性类别: 易燃气体,类别1;吸入危险,类别2。 标签要素: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性说明: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热源能引起燃烧爆炸。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作业。 ——保持容器密闭;并储存于阴凉通风处。 ——采取防静电措施;生产设备接地。 ——使用防爆型电器、通风、照明及其他设备。 ——操作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 ——避免与强氧化剂、卤素接触。 ——作业场所不得吸烟。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泄漏应急处理设备等。 ·事故响应: ——吸入:迅速撤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用清水冲洗,注意充分清洗。就医。 ——火灾时:泄漏气体着火,切勿灭火,除非能安全地切断泄漏源。如果没有危险,消除一切点火源。灭火使用雾状水、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剂。 ·安全储存: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应与强氧化剂、酸、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废弃处置: ——用控制焚烧法处理。 物理化学危险:极易燃烧,爆炸。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热源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激烈反应。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能与铜、银、汞等生成爆炸性化合物。遇高热容器内压力增高有开裂爆炸危险,流速快易产生静电。 健康危害:具有弱麻醉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单纯窒息。急性中毒:暴露于 20%浓度时,出现明显缺氧症状;吸入高浓度,初期兴奋、多语、哭笑不安,后出现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共济失调、 嗜睡;严重者昏迷、紫绀、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脉弱而不齐。当混有磷化氢、硫化氢时,毒性增大,应予以注意。 环境危害:无。 第 3部分成分 / 组成信息 物质混合物 危险组分浓度,≥ 98 % CAS No.74-86-2 第 4部分急救措施 急救: 皮肤接触:无资料眼睛接触:无资料 吸入:迅速撤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若呼吸困难,输氧,若呼吸停止,实行呼吸复苏术。就医。食入:无意义

乙炔教案

第四节乙炔炔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乙炔的重要化学性质和主要用途; 2.使学生了解炔烃的结构特征、通式和主要的性质; 3.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重点 乙炔的结构和主要性质。 ●教学难点 乙炔分子的三键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1.以乙炔在生活中的用途——电石灯引入课题; 2.通过制作乙炔的球棍模型认识乙炔分子的碳碳叁键结构; 3.实验验证乙炔的化学性质; 4.类比、分析得出炔烃的结构特征、通式和主要性质。 ●教学用具 投影仪、球棍模型、乙炔分子的比例模型、乙炔的实验室制取装置、尖嘴导管、试管若干、导气管; 碳化钙、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KMnO4溶液、饱和NaCl溶液、蒸馏水、聚氯乙烯产品。 ●教学过程 [师]大家喜欢看大戏吗? [生]喜欢。 [师]现在唱大戏时,舞台上的灯光、音响多姿多彩,五光十色,非常好看。可是大家是否知道在电力不发达的时代戏是怎样唱的? [生]不太清楚。 [师]那时候白天唱戏倒还好说,就是干唱,没有音响设备,但到了晚上舞台需要照明,怎么办呢?一般的戏班都采用电石灯来解决。电石灯是利用电石与水反应生成的乙炔气点燃后发出明亮的火焰来达到照明的目的。本节课我们就来讨论和学习有关乙炔的知识。 [板书]第三节乙炔炔烃 [师]前边我们将C2H6分子的球棍模型中去掉两个氢原子小球,在碳碳原子之间又连了一根小棍,得到了乙烯的含双键的共平面结构,现在如果通过反应使C2H4分子中再失去两个氢原子,结果又会怎么样呢? [学生活动]用乙烯分子的球棍模型,拆下两个氢原子小球,然后在两个碳原子小球之间再连接一根可弯曲的小棍,观察所得的分子式为C2H2的分子的球棍模型。 [师]大家得到的这种C2H2分子的球棍模型中碳碳原子的结合有何特点? [生]碳碳原子以叁键形式结合。 [师]两个碳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的位置关系如何? [生]在一条直线上。 [师]这个分子就是乙炔分子。在该分子里两个碳原子之间有3个共用电子对,即以叁键形式结合,据此,请大家写出乙炔分子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