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家禽繁殖技术

第七章家禽繁殖技术
第七章家禽繁殖技术

第七章家禽繁殖技术

一、名词解释

胚盘胚珠

二、填空题

1.公禽的生殖器官由、、、组成。

2.母禽的生殖器官包括和两大类。

3.母禽的输卵管以其形态和功能、、、、

、五部分。

4.母禽的输卵管阴道部有能贮存精子的腺体叫。

5.鸡的人工授精技术包括、、三个基本环节。

6.种公鸡的采精方法有、、、三种。

7.种公鸡的按摩采精法有和两种。

8.母鸡的输精方法有和两种。

9.鸭的采精方法、、三种。

10.鸭的输精方法有和两种。

三、选择题

1.公禽的精子最后成熟的场所是()

A睾丸B附睾C输精管D副性腺

2.卵蛋白和卵系带均在()形成。

A膨大部B峡部C子宫部D阴道部

3.蛋在()停留时间最长。

A膨大部B峡部C子宫部D阴道部

4.蛋壳在()形成。

A膨大部B峡部C子宫部D阴道部

5.精子的主要贮存处是()

A膨大部B峡部C子宫部D阴道部

6.家禽精卵结合的部位是()

A喇叭部B膨大部C峡部D子宫部

7.母鸡、母鸭一般()天输精一次。

A 1—3

B 5—7

C 7—14

D 14—21

8.母鸡开始输精的最佳时间应为产蛋率达到()以后

A 60

B 70

C 80

D 90

9.鸭的采精适龄为()周龄。

A 22—26

B 24—27

C 32—36

D 36—38

10鸡的采精适龄为()周龄。

A 22—26 B24—27 C 26—28 D28—30

11建立种公鸡群时,最后一次选择的时间是()周龄。

A 6—8

B 17—18

C 20

D 26

四、判断题

1.公禽的睾丸终生存在于腹腔内。()

2.公禽的附睾为储存精子的主要场所。()

3.禽类没有副性腺。()

4.公禽的精清由曲精细管、输出管、输精管的分泌物组成。()

5.公禽没有阴茎。()

6.母禽的左侧卵巢和输卵管在胚胎发育的第7—9天即停止发育()

7.禽类每个卵泡含有一个卵母细胞。()

8.蛋中的卵黄部分实际上就是一个卵母细胞。()

9.输卵管阴道部有贮存精子的作用。()

10.蛋在产出是不经过泄殖腔,()

11.种公鸡在采精前要供给充足的饲料和饮水()

12.采精频率升高精液品质下降()

13.鸡的采精频率一般为每天一次。()

14.母鸡在下午输精比上午好。()

五、简答题

1.简述家禽输卵管的形态和功能。

2.怎样建立一个优良的种公鸡群。

3.怎样搞好种公鸡的采精训练。

4..简述供给背腹式按摩采精法的操作步骤。

5.在公鸡按摩采精法的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哪些事项

6.简述提高种蛋受精率的途径。

第八章家畜繁殖力

一、名词解释

胚胎移植繁殖力正常繁殖力适繁母畜受配率受胎率总受胎率情期受胎率第一情期受胎率不返情率分娩率产仔率仔畜成活率繁殖率产犊指数繁殖障碍流产

二、填空题

1.胚胎移植过程中采胚的方法有和两种。

2.手术法采胚的方法有、、三种。

3.胚胎保存的方法有、、。

4.移植胚胎的方法有和两种。

5.家畜的正常繁殖力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

6.异常发情常有、、、四种类型。

7.胚胎和胎儿死亡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8.引起母畜不孕症的原因有、、。

9.母畜先天性不育的主要类型有、、、。

10.卵巢囊肿可分为和两种。

11.卵巢机能障碍的类型有、、、。

12.治疗卵巢机能障碍的方法有、、三种。

13.能引起母畜不孕的子宫疾病有、、。

三、选择题

1.胚胎采集和移植的时间通常在发情配种后()天内。

A1—3 B 3—8 C 7—14 D15—21

2.采集的胚胎应在()的无菌操作室内进行检胚。

A0—5℃ B 0—15℃ C 20—25℃D37—38℃

3.母畜的繁殖力是以()来表示的

A正常繁殖力B受配率C受胎率 D 繁殖率4.能全面反映畜群配种质量的指标是()

A受配率B受胎率C分娩率D成活率

5.用来反映母畜维持妊娠质量的指标是()

A受配率B受胎率C分娩率D成活率

6.下列只用来反映猪的繁殖力的指标是()

A产仔窝数B产犊指数 C 分娩率D产仔数

7.用于治疗卵泡囊肿的激素是()

A孕马血清B促卵泡素 C 前列腺素D孕激素

四、判断题

1.胚胎移植实际上是供体和受体分工合作共同繁殖后代。()

2.胚胎移植的供体和受体必须属于同一物种。()

3.胚胎移植的供体和受体在生理上必须同步。()

4.胚胎移植的供体其生产性能和经济价值要大于受体。()

5.胚胎移植的供体和受体必须都是优良品种。()

6.胚胎移植的供体必须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7.早期胚胎少于八个细胞时,一般应移植于子宫角。()

8.常用每100只配种母羊的产羔只数来表示母羊繁殖力()

9.情期受胎率能反映出母畜发情周期的配种质量。()

10.不返情率是用来反映畜群配种质量的指标。()

11.不返情率一般低于实际受胎率()

12.单胎动物的产仔率一般不会超过100%。()

13.阴囊、阴囊积水能引起公畜受精障碍。()

14.种间杂种的不育是一种先天性不育。()

五、简答题

1.简述胚胎移植的意义。

2.简述胚胎移植的基本原则。

3.简述胚胎移植的操作步骤。

4.母畜繁殖障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5.影响家畜繁殖力的主要因素。

6提高家畜繁殖力的措施有哪些。

家禽生产学-广东海洋大学

广东海洋大学教师教案 (2006~2007 学年第 2 学期) 课程名称:家禽生产学 英文名称:Poultry Production 课程编号:1330028 课程类别:专业课学分: 3 总学时:60 理论学时:42 实验学时:18 授课班级:动科1041 使用教材:家禽生产学 任课教师:贾汝敏职称: 副教授 所在单位:农学院院系(部处) 动物科学系 教务处制

教案填写说明 教案按每一大节课进行编写,其进度应与授课计划相同。教案可以是打印稿也可以是手写稿。有关部分填写要求如下: 1、课程类别(封面):包括公共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课、专业任选课、公选课。 2、课堂教学目的及要求:本大节课(本次课)的教学目的及要求。 3、课堂教学重点及难点:指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确定课堂教学知识信息的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这是整个教案的主体部分,既体现出教学活动的逻辑程序,又要划分出若干环节或步骤,并考虑到它们的时间分配、具体方法的应用,相互间的衔接、过渡,以及教学过程与板书的协调等等,充分反映教师教学设计思想,体现教师的教学经验和风格。 5、教学方法及手段:指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模型讲解、实物讲解、挂图讲解、音像讲解等。 6、课后作业与思考题:指本大节课(本次课)结束后需要布置的作业与思考题。 7、课后小结:课后自我总结分析是对课程教学中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应用、师生双边活动的设计及教学效果等情况的总结与分析,为以后的教学提供经验与参考。

第 1 次课 2 学时 教师教案

教师教案

家禽育种原理和方法

家禽育种原理和方法 一、育种原理 (一)确定合理的育种目标 育种目标:就是要求在育种中改进那些性状,这些性状各向什么方向发展,改进量是多少。 在家禽育种计划中,最重要的决策是确定合理的育种目标。如果育种目标确定不当,遗传进展将向低效甚至错误的方向发展,从而导致育种公司在经济收益上的损失和市场竞争中的失利。因此,确定合理的育种目标将为整个育种工作起到导航的作用。 确定育种目标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 市场需求:衡量育种工作成效的标准,不但要看每年遗传进展的大小,而且要看这种遗传进展满足市场需求的程度。 现有育种群的状况。 竞争对手的产品性能。 (二)充分利用加性和非加性遗传效应 1.加性遗传效应的利用——选择 通过选择获得遗传进展有三个基本条件: 性状有变异 变异是可以遗传的 变异是可以度量的 2.利用非加性遗传方差——杂交 (三)高强度选择 只有高强度的选择才能获得较大遗传进展,高强度选择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选择准确性的不足。 家禽(尤其是鸡和鸭)本身的两个特点为高强度选择提供了条件。第一个特点是高繁殖力;第二个特点是饲养成本相对较低,所以可以保持很大的观察群,作为选择的基础。 (四)保持性状间的综合平衡 家禽的性状众多,但本身是一个整体,在育种中必须考虑到生物体的这种关联性,保持性状间的合理平衡,即所谓平衡育种。

保持性状间的平衡,一方面是针对选择性状间的遗传对抗(负遗传相关),另一方面是克服自然选择的阻力。 二、基本选择方法 (一)个体选择 也称为大群选择(mass selection),根据个体表型值进行选择。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遗传力高的性状。在肉鸡的育种中选择体重时常用此法。 鸡群生产性能的正态分布 (二)家系选择 根据家系均值进行选择,选留和淘汰均以家系为单位进行。 这种方法适用于遗传力低的性状,并且要求家系大、由共同环境造成的家系间差异或家系内相关小。 家系均值基本能反映家系平均育种值的大小。 对产蛋量作选择时都采用此法,但必须注意保证足够大的家系(>30只),而且家系成员要在测定鸡舍内随机分布。 家系在家禽育种中特指由一只雄性与10只左右雌性共同繁殖的后代。这实际上是一个由全同胞和半同胞组成的混合家系。 同胞选择 家系选择的依据是包括被选者本身成绩在内的家系均值,而同胞选择则完全依靠同胞的测定成绩。 产蛋量这一限性性状,公鸡用同胞选择,母鸡用家系选择。 两种方法对选择反应的影响几乎相同,特别是在家系含量大时。 (三)合并选择 兼顾个体表型值和家系均值进行选择,从理论上讲,其选择准确性要高于其它方法。这种方法要求根据性状的遗传特点及家系信息制订合并选择指数。可综合亲本方面的遗传信息,制订一个包括亲本本身、亲本所在家系、个体本身、个体所在家系成绩等在内的合并选择指数。动物模型下的最佳线性无偏估计(BLUP)已成功地用于家禽的育种值估计,根据BLUP值进行选择可以提高选择准确性。 三、纯系选育

种鸡的人工授精技术操作规程

种鸡的人工授精技术操作规程 一所需物品 (1)采精杯:玻璃塑料制品规格为5ml;(2)单枪移液器或玻璃胶头滴管;(3)输精头:2.5cm长的塑料输液管(4)脱脂药棉、木盒;(5)微波炉 二检查精液质量和射精量: 每只公鸡0.3ml左右 颜色和气味:正常精液为乳白色或灰白色,如果精液呈淡黄色(混有尿液)、淡红色(混有血)、黄绿色(混有脓)或有臭味都不能用 三工作程序 1 采精:采精时一人抓住公鸡脚保定,另一人以左手手掌向下从公鸡背部至尾部轻、快按摩数次,引起性反映,顺势将其尾部翘起,左手拇指和食指跨捏泄殖腔口两侧上缘,右手拇指和食指伸在腹部柔软部分按摩(迅速颤抖式的按摩效果最好,此时公鸡性感强烈翻出交配器,迅速将跨捏泄殖腔两边的左手拇指和食指轻轻挤压,公鸡排精,由右手中指和无名指固定的集精杯承接。采精员的左手食指和中指夹一小块药棉,采精时发现有尿酸盐流出时,立即用药棉擦去,防止精液收到污染,采好的精液要在30分钟内用完)。 注意事项: (1)采精人员要相对固定,公鸡笼位也要固定,无特殊情况不得随意变动,否则对公鸡影响较大(2)采精力度不宜过大,按摩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引起公鸡排粪、排尿,透明液增多,也可引起粘膜出血。采精时,从鸡笼抓出公鸡要立即操作采精,否则,时间越长,公鸡越迟缓,导致采不出精液或采精量少。 (3)采精过程中要严谨烟酒消毒液等挥发性、刺激性物质对精子造成毒害 (4)粪尿易导致精子死亡,采精时要注意不能混入,不慎混入要立即吸出或弃之不用 (5)低渗压对精子有害,所以精液中不能混有水,因此人工授精用具一定要烘干才能用 (6)公鸡每两天采精一次,频繁采精或长时间不采都有不利影响(注;罗曼鸡影响最为严重) 2 授精:种母鸡一般在170-180日龄,蛋重50克以上时才开始授精,每只每5天授精一次,0.03ml/只;350日龄以后可每四天授精一次或每只适当增加精液量,0.04ml/只 一人抓母鸡两脚,保定于笼门口,左手掌边柔软处轻轻接触母鸡左腹,左手拇指(或辅以左手食指)在腹部柔软处施以一定压力,母鸡产生性反射,泄殖腔开口自然翻出 母鸡翻肛后,迅速将吸有精液的授精枪插入左侧输卵管开口,注入精液,输精枪插入的同时,翻肛人员解除对鸡腹部的压力,注完精液后立即抽回输精枪,翻肛人员轻轻将鸡放回 注意事项: (1)要求输精人员方法正确,耐心细致,一次没输进的一定要重输 (2)操作时要检查吸头是否通畅,输精枪切勿平置或倒置,以免精液倒流 (3)每鸡还一个吸头 (4)输精时间因在一天大部分鸡只产蛋后进行,输完后才产蛋的鸡应该补输 (5)输精深度应在2-3cm为宜 (6)天气炎热或鸡龄老化都易导致精子活力降低,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提高输精量或减少采精间隔 (7)用完的书镜头在消毒液(欧福)中浸泡1小时候,用清水洗干净,连续3-5次,直至残留的消毒液冲洗干净,甩干表面水分,放置在微波炉中烘干至没有水分,取出放在指定的木盒内备用(8)在300日龄后有些母鸡的输卵管难以翻出。在正确的手势下都难翻出输卵管的母鸡大多数是不产蛋的,对于这种母鸡应予淘汰。 (9)输精过程中往往有极少数的母鸡输卵管内有待产蛋,这时应将这种鸡挑出,待产下蛋后再输精。 (10)精液存放时间越长活力越低,受精率也越低,因此如果是原精液输精,必须在采出精液后半小时内输完。

家禽

《家禽生产学》补充 1、题型及分值: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三、选择题(从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20分) 说明:选择题不分单选和多选,二者是混合在一起的。 四、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每题2分,共20分)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六、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2、章节: 第一章家禽的生物学(65题) 名词解释: 1、胡须:胡为脸颊两侧羽毛,须为颌下的羽毛。 2、梳羽:公鸡颈羽端部尖形,像梳齿一样,特叫梳羽。 3、蓑羽:公鸡鞍羽呈尖形,像蓑衣一样披在鞍部,特称蓑羽。 4、镰羽:公鸡的覆尾羽发达,状如镰形,特称镰羽。 5、大镰羽:覆第一对主尾羽的大覆羽叫大镰羽。 6、主翼羽:由轴羽向外侧数,有10根羽毛称主翼羽。 7、副翼羽:由轴羽向内侧数,一般有11根羽毛,叫副翼羽。 中8、覆主翼羽:每一根主翼羽上覆盖着一根短羽,称覆主翼羽。 中9、覆副翼羽:每一根副翼羽上,也覆盖一根短羽,称覆副翼羽。 中10、喙豆:鸭上喙尖端有一坚硬角质的豆状突起称喙豆。 11、雄性羽:公鸭尾羽中央的覆尾羽向上蜷曲,称为雄性羽。 中12、镜羽:鸭副翼羽上有带翠绿色的羽斑,称为镜羽。 13、额包:中国鹅喙基部的肉瘤称为额包。 14、咽袋:中国鹅颌下的垂皮称为咽袋。 难15、蛋窝:母鹅腹部皮肤有皱褶,形成肉袋俗称蛋窝。

16、卵泡柄:卵泡与卵巢相连处称卵泡柄。 17、排卵:卵泡成熟后,自卵泡缝痕破裂排出卵子的过程叫排卵。 填空: 中1、鸡属有四种野鸡,即红色野鸡、锡兰野鸡、灰色野鸡、黑色或绿色 野鸡。 2、雌性家禽仅有左侧卵巢和输卵管发育。 中3、豆冠是由三叶小的单冠组成,中间一叶较高,有明显的冠齿。 4、主尾羽公母鸡都一样,从中央一对起分两侧对称数去,共有 7 对。 中5、禽类对氧气不足很敏感,它的单位体重耗氧量为其他家畜的 2 倍。 难6、家禽体尺测量时,理想的胸角应在 90 o以上。 中7、家禽的胸肌特别发达,占全身躯干肌肉量的 1/2 以上,是整个体重的 1/12 。 难8、禽类发出的啼叫音是由于气管分枝的地方有一鸣管或鼓室,气流经此处产 生共鸣而发出声音。 9、母禽的卵巢位于腹腔左侧。 10、有色蛋壳的色素在子宫部分泌。 11、母禽如经过交配,精子即在漏斗部与卵子结合而受精。 难12、膨大部密生腺管,包括管状腺和单细胞腺两种。前者分泌稀蛋白, 后者分泌浓蛋白。 13、蛋的内外蛋壳膜在峡部形成。 14、子宫部分泌子宫液、蛋壳和壳上胶护膜。 难15、排卵诱导素正常分泌是在黑暗时间,大约在排卵前 6-8 小时大量分泌到血流中,然后作用到卵泡上。 16、鸡的产蛋期可分为三个时期,即始产期、主产期和终产期。 选择题: 判断题: 1、家禽的骨骼大量愈合。(√) 2、家禽并不喜好糖,对食盐却很敏感。(√) 3、家禽的胸肌与后肢肌肉非常发达。(√) 4、鸡对颜色的区别能力较差,只对红、黄、绿等光敏感。(√)

家禽的生物学特性

家禽的生物学特性 一、生理特性: 1、体温高,代谢旺盛。40--44℃之间,鸡标准体温41.5℃,鸭41--42.5℃,鹅40--44℃。鸡无汗腺,靠呼吸散热。 2、心率高,血液循环快。鸡300次/分钟。 3、抗病力差,淋巴结不发达。 4、呼吸频率高,对环境变化敏感。22--110次/分钟。对温度、湿度、声音都敏感(惊群)影响生产性能。 单位:毫升 5、繁殖潜力大。卵巢输卵管右侧退化,显微镜下有卵泡12000个。♂精子存活力强,输卵管内存活7--10天。 6、对饲料要求高。需高蛋白饲料,鸡11种必需氨基酸,鸡几乎不能利用纤维素。肠道短,消化快,每天采食频率高。 二、解剖特性: 1、骨骼与肌肉:保留鸟类的特征,适应飞翔能力。骨骼中空,管状,前肢变为翼,鸡腿部有特殊的栖肌,故能牢固地攀持住栖架,睡眠时不会跌落。 2、呼吸系统:有气囊,禽类为适应飞翔能力而特有的器官,主要有胸气囊和腹气囊。 气囊的作用:①贮存气体,比肺多容纳气体5--7倍。 ②增加空气利用率。 ③调节体温,鸡靠呼吸调节体温。 ④增加浮力,减轻体重,适应飞翔。 3、循环系统:心率高,循环快。鸡血量为体重的8%左右,红细胞有核,没有淋巴结,抵抗力弱。 4、消化系统: ①没有牙齿,口腔唾液腺不发达。 ②有嗉囊,储存、软化饲料,易于消化。 ③有腺胃、肌胃,其中肌胃的肌肉发达,收缩力强,磨碎食物(牙齿作用)。 ④有泄殖腔,生殖口、粪、尿开口于泄殖腔。 ⑤肠道短,消化吸收快,排泄快。饲料通过消化道只有4小时,停产鸡8小时,抱鸡12小时。 5、泌尿系统:尿液在肾脏形成酸,直接排入泄殖腔,水分在泄殖腔内重新吸收,余下白色糊状尿酸盐与部分尿排除体外,所以,鸡粪有白色物。 6、生殖系统:♂鸡由睾丸、附睾、输精管和交媾器组成。♀鸡由左侧卵巢和左侧输卵管(喇叭部--蛋白分泌部--峡部--子宫部--阴道部)组成,开口于泄殖腔。 7、感觉器官: ①眼:视觉好,能迅速识别目标,但对颜色区别力差,只对红、黄、绿敏感,对兰色不敏感。 ②耳:听觉发达,能迅速辨别声音和方向。

家禽生产学教学大纲 文档

《家禽生产学》教学大纲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动物科学系 二○一○年一月

课程编号:061020303 课程名称:家禽生产学 课程学分:2 课程学时:总学时32 讲课32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课 先修课程:《动物营养学》、《家畜育种学》、《家畜繁殖学》 适用专业:动物科学专业四年制本科 开课年级及学期:三年级第二学期 开课院(系)及教研室:农牧学院动物科学系动物生产教研室 教学方式及媒体要求:讲授、多媒体 考核方式:考试 一、本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与任务 《家禽生产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是一门重要的应用科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了解现代家禽生产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家禽生产中的几项重要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按照家禽生产规律,在基层从事家禽养殖技术工作或研究工作,并有一定组织管理、生产经营、技术推广的本领。 《家禽生产学》教学目的和任务主要是:让学生系统了解家禽生产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就是了解不同家禽的品种特征,分析研究不同时期家禽的营养需要和饲养管理,找出其中的规律性,使动物科学专业的学生了解正常情况下家禽的生理特征、生活习性、营养需要、繁殖规律、孵化技术及科学的饲养管理,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解决养什么家禽,如何配合饲料,如何培育改良家禽品种和利用杂种优势,如何培育幼雏,如何提高家禽生产性能等问题。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用以指导家禽生产。 二、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家禽生产学》是研究家禽生产的基本理论、基础概念、基本实践的一门课程,在教学中通过讲授家禽生产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使动物科学系的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根据家禽的生理特性、习性,营养、繁殖规律,采用科学的孵化方法、

家禽繁殖工国家职业标准

家禽繁殖工国家职业标准 说明 为了进一步完善国家职业标准体系,为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提供科学、规范的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共同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家禽繁殖工国家职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标准》已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批准,自2007年2月2日正式施行。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本《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为依据,以客观反映本职业现阶段的水平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为目标,在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对本职业影响的基础上,对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作出明确的规定。 二、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制定技术规程》的要求,《标准》在体例上力求规范,在内容上尽可能体现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原则。同时,尽量做到可根据科技发展进步的需要适当进行调整,使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培训、鉴定和就业的实际需要。 三、本职业分为五个等级。《标准》的内容包括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比重表四个方面。 四、参加《标准》编写的人员主要有:吴健、杨泽霖、陆雪林、高玉时。参加审定的人员主要有(按姓氏笔画为序):云鹏、陈伟生、陈蕾、徐桂云、梁田庚、蒋桂芳、谢颜。 五、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农业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原全国畜牧兽医总站、锦州医学院畜牧兽医学院、上海畜牧兽医总站、江苏省家禽研究所等单位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谨致谢忱! 1.职业概况 1.1 职业名称 家禽繁殖工。 1.2职业定义 从事种禽饲养、人工授精、孵化作业的人员。 1.3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五级家禽繁殖工(国家职业资格五级)、四级家禽繁殖工(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三级家禽繁殖工(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二级家禽繁殖工(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和一级家禽繁殖工(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 职业环境条件 室内、室外,常温。 1.5 职业能力特征 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感和实际操作能力,动作协调。视觉、听觉、嗅觉正常。

家禽养殖技术

家禽养殖技术 家禽生长迅速,性成熟早,繁殖力强,饲料利用率高,能在短期内生产大量营养丰富的蛋肉产品,为蛋白质食品的理想来源。一只肉用仔鸡出壳重40克,56日龄屠宰时可达两公斤,为初生重的50倍;每增长一公斤体重,只需消耗两公斤饲料。北京鸭初生重约50克,56日龄屠宰时可达三公斤,为初生重的60倍。饲养蛋鸡,每产一公斤蛋,只需消耗饲料2.7公斤。所以,养禽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是脱贫致富的好项目。 一、家禽的主要品种 家禽的种类很多,但我国当前饲养最普遍、数量最多的还是鸡、鸭和鹅。 (一)鸡的主要品种 鸡的品种很多,一般按其用途的不同,把鸡分为蛋用型、肉用型和肉蛋兼用型三个品种。

1.我国鸡的优良品种 (1)九斤黄,产于北京近郊,世界上著名的肉用型品种,它的外貌特征是:体大、头小、颈粗而短,胸宽而深,背的后部向上拱起,外形成方园形。皮肤和腿脚部都是黄色,全身羽毛颜色有黄、白、黑等多种,而以黄色者为多。公鸡体重4.5—5.5公斤,母鸡体重3—4.5公斤。它的特点是:性情温驯,易于育肥,性成熟晚,一般在8—10个月龄才开产,年产蛋量80—100枚,就巢性强,耐寒冷。 (2)狼山鸡,产于江苏省如东县和南通县一带,也是世界上著名的肉用型品种,它的外貌特征是:体高、腿长、颈部昂起,背部呈显U字形,胸部很发达。羽毛颜色有黑色与白色两种,而以黑色者最为普遍。喙和腿脚为黑色,皮肤为白色,公鸡体重3.5—4公斤,母鸡体重2.5—3公斤。它的特点是:性情温和,行动比较灵敏,找食能力强,能适应较差的生活条件,抗病力比较强。年均产蛋120—150枚,就巢性强,善于带小鸡。(3)青脚麻鸡,是近年来我国培育肉蛋兼用型的一个新品种,它的外貌特征是:体大、头小、胸部发达,羽毛颜色麻色,喙和腿部也为麻色。皮肤为白色,公鸡体重3.5—4.5公斤,母鸡

家禽的繁殖技术

家禽繁殖技术家禽繁殖技术是家禽饲养管理中的一项基本技术。本章重点介绍家禽的采精技术、输精技术以及与此有关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鸡的人工授精技术 鸡的人工授精技术包括采精、精液处理和输精等三个基本环节。 一、鸡的采精 (一)采精适龄 种公鸡发育到20周龄时,性腺基本发育成熟,但仍不能进行采精,否则,就会影响种公鸡的使用寿命和精液品质,影响种蛋的受精率。一般情况下,种公鸡应发育到22---26周龄时进行采精。 (二)种公鸡群的建立与比例 建立一个优良的种公鸡群是保证种蛋具有较高受精率的重要基础,必须按要求做好种公鸡的选择,并按比例决定选留和淘汰。 1、第一次选择第一次选择在6—8W龄进行,选留个体发育良好、冠髯大而鲜红的公鸡,有缺陷者应淘汰,且选留比例应稍大。 2、第二次选择第二次选择在17—18W龄进行,选留发育良好、符合标准体重、腹部柔软、按摩时有性反应的公鸡,这类公鸡可望日后有较高的生存力和繁殖力。选留比例要大于最终计划选留数的30%。 3、第三次选择第三次选择在20W龄进行,选留主要根据体重和精液品质,按每百只母鸡选留3—5只公鸡的比例进行。若全年实行人工授精的种鸡场,还应选取留15—20%的后备种公鸡或补充新的公鸡。 (三)采精训练 种公鸡采精前必须对其进行人工采精训练,促使种公鸡尽快形成固定的性反射,以利于人工采精的顺利进行。 (1)将选择好的种公鸡在采精前1—2周投入单笼,按种公鸡的管理要求进行饲养,每天光照时间为14—15小时。 (2)种公鸡的采精方法有母鸡诱情法、电刺激采集法、按摩采精法三种,要选择适宜的采精方法,并按此法对种公鸡进行采精训练。目前生产中较常用的采精方法是 按摩采精法。 (3)种公鸡单笼饲养1周后,用选定的采精方法,按操作要求对种公鸡进行采精训练,每天1—2次,一般经过连续3—5天训练后,即可采到精液。 (4)在采精训练中,对性反应迟钝者应加强训练或淘汰处理。 (5)对采到的精液要适时进行品质鉴定。对精液品质不符合要求的种公鸡或在排精同时有排粪的种公鸡,均应淘汰。优秀种公鸡精液品质要求是:射精量不少于0.35ml, 精子密度每亳升不少于15亿个,精子活力不低于0.7。 (四)采精前的准备 1、种公鸡的准备 (1)经调教后的种公鸡,应在采精前3—4小时断水断料,防止采精时排粪,污染精液。(2)将种公鸡肛门周围的羽毛剪去,以利于采精操作。 (3)用70%酒精棉球对种鸡肛门周围皮肤擦拭消毒,再用蒸馏水擦洗,待微干后采精。 2、采精器具与物品准备

复习思考题2013

《禽生产学》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家禽的生物学 一、名词解释 1. 应激 二、填空 1、家禽有两个胃,分别称和,被称为家禽食物“储备库”的消化器官是。家 禽特有的免疫器官是,家禽特有的呼吸器官是,共个。母禽的生殖器官由和组成,其中分为五部分,包括。 2、家禽没有腺,故其散热主要依靠方式。 3、家禽由于消化系统中不发达,故日粮粗纤维要求低。 4、家禽粪道、输尿管与生殖道三道汇集,此处称腔,由于粪、尿混合,其能量代谢用能 计算。 5、家禽生理阶段划分为三期。 6、生产上衡量家禽生长发育常用的两个指标是。衡量群体均匀度指标 是。优等群体均匀度这两个指标一般要求达到 %和 %。 三、简答与论述 1、简述家禽生理器官的特点。 2、结合家禽生殖系统的解剖结构,试述蛋的形成过程。 3、结合家禽的解剖特点,试述家禽抗病能力差的主要原因。 4、简述家禽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第三章家禽品种和育种 一、名词解释 1. 品种 2. 品变种 3. 配套系 4. 家禽良种繁育体系 5. 纯系 6. 开产日龄 7. 饲养日产蛋数(H.D.) 8. 入舍鸡产蛋数(H.H.) 二、填空 1、国际标准分类法把家禽分为,它注重和。现 代鸡种分类将鸡分为,它注重。 2、现代白壳蛋鸡的血缘来源主要是标准品种。 现代褐壳蛋鸡配套系中父系血缘主要是标准品种,母系主要是标准品种。 3、世界著名肉鸭标准品种是。 4、家禽的数量性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产蛋性状中遗传力较低者 是,较高者是。

5、常用衡量蛋品质的指标是单位。 6、产蛋率与体重呈遗传相关,与蛋重呈遗传相关;生长速度与腹脂率呈遗 传相关。 7、白壳、褐壳蛋鸡常用羽、羽的显隐性关系自别雌雄。 8、dw矮小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三、简答与论述 1. 杂交繁育体系的基本结构和特征是什么?有什么优点? 2. 图示说明快慢羽伴性遗传自别雌雄的原理。 3. 图示说明金银羽伴性遗传自别雌雄的原理。 4. 伴性遗传应用于养鸡生产有什么意义? 5. 简述肉鸡育种程序。 第四章人工孵化 一、名词解释: 1.临界温度 2.合拢 3.封门 二、填空 1、鸡的孵化期为天,一般来讲,禽蛋越大孵化期,越小则孵化期愈。 2、家禽胚胎发育分为和两个阶段。 3、家禽胚胎的胎膜包括,是胚胎吸取营养和进行代谢的场所。 4、鸡在孵化19天后由呼吸转变为呼吸,直接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5、鸡孵化的适宜温度是℃,对鸡孵化影响最大的孵化条件是。孵化后期,由于胚胎代 谢旺盛,要严防和两种孵化条件的危害。 6、种蛋从生产到孵化结束一般需三次消毒,分别在时段进行。 7、鸡种蛋保存一般不超过天,适宜保存温度为。 8、鸡孵化期一般要照2次蛋,第一次在孵化期天,要去除和 蛋;第二次在天进行,主要去除蛋。 9、雏鸡出壳提前一般原因是。雏鸡较干燥,一般是因孵化条件中原因。 10、衡量孵化效果的主要指标是。 11、影响孵化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三大因素。 三、简答与论述: 1.简述鸡胚第5d、第10d和第17d的照检特征。 2.种蛋保存的适宜温度、湿度和保存期限是多少? 3.试述家禽人工孵化的基本条件。 4.试述孵化期胚胎死亡分布规律及原因。 5.影响孵化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孵化率? 第五章蛋鸡生产 一、名词

鸡人工授精

肉种鸡人工授精管理 一、人工授精前的准备工作 1、公鸡的选择公鸡经育成期多次选择之后,还应在配种前2~3周内,进 行最后一次选择,此时应特别注意选留健康,体重达标,发育良好,腹部柔软,按摩时有肛门外翻、交配器勃起等性反射的公鸡,井结合训练采精,对精液品质检查。 2、隔离与训练公鸡在使用前3~4周内,转入单笼饲养,便于熟悉环境和 管理人员。 3、在配种前2~3周内,开始训练公鸡采精,每天1次,或隔天1次,一 旦训练成功,则应坚持隔天采精。公鸡经3~4次训练,大部分公鸡都能采到精液,有些发育良好的公鸡,在采精技术熟练情况下,开始训练当天便可采到精液。但也有些公鸡虽经多次训练仍不能建立条件反射,这样的公鸡如果属于没达到性成熟川应继续训练,加强饲养管理,反之应淘汰,此类公鸡在正常情况下约淘汰3%~5%。 4、预防污染精液:公鸡开始训练之前,将泄殖腔外周的1cm左右的羽毛剪 除。采精当天,公鸡须于采精前3~4小时绝食,以防排粪、尿。所有人工授精用具,准备至少5个管,2个输精滴管,应清洗、消毒、烘干。如无烘干设备,清洗干净后,用蒸溜水煮沸消毒,再用生理盐水冲洗2~3次方可使用。 二、公鸡采精次数 1、鸡的精液量和精子密度,随射精次数增多而减少,公鸡经连续射精3~4次之后,精液中几乎找不到精子。1周采精3次,精液量较高,精子密度比1周采精5次的高,但与1周采精1次的相等。公鸡经过48小时的性休息之后,精液量和精子密度都能恢复到最好水平;休息6天后,其精液量与每天采精1次的相等。 2、为确保获得优质的精液以及完满地完成整个繁殖期的配种任务;建议采 用隔日采精制度。若配种任务大,也可以在1周之内连续采精3~5天,休息2天,但应注意公鸡的营养状况及体重变化。使用连续采精最好从公鸡30周龄以后。 三、采精方法 1、按摩采精简便、安全、可靠、采出的精液干净,技术熟练者只需数秒钟,

家禽生产学复习题

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序论 1.学习家禽生产学的主要目的和意义何在? 2.什么是现代养禽业,有哪些支柱? 3.说说兽医生物安全的含义及内容。 4.现代家禽生产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5.试述我国家禽生产的发展过程和成就。 6 .什么是绿色壁垒? 第二章家禽的生物学 1.家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以鸡为代表,熟悉家禽的外貌特征。 3.家禽的主要体尺指标有哪些?如何测量? 4.家禽的主要生理特点是什么?对家禽管理和生产有何意义?5.与哺乳动物相比,家禽的骨骼和肌肉有何特点? 6.结合家禽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思考家禽营养需要的特点。7.结合家禽生殖系统的解剖结构,试述蛋的形成过程。 8.何为气囊?它在家禽有何重要生理意义? 9.试述家禽羽毛的类型和更换规律。 10.结合家禽的解剖特点,试述家禽抗病能力差的主要原因。11.相比哺育动物,家禽不同的繁殖特征; 12.公禽生殖器官结构特点及精子的产生; 13.精子在输卵管中的运行及早期胚胎发育。 第三章鸡的人工授精 1. 鸡采精的常规方法及注意事项; 2. 鸡常用输精方法及技术要点; 3. 鸡精液稀释保存的意义及原理方法; 4. 鸡冷冻保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影响鸡人工授精的主要因素。 第四章商品鸡的育种 1.家禽的标准品种是如何形成的?了解一些重要的家禽标准品种。2.标准品种与商业配套系有何联系和区别?

3.现代商业鸡种分为几类?目前主要生产性能潜力能达到多少? 4.杂交繁育体系的基本结构和特征是什么? 5.主要的产蛋量和蛋品质指标有哪些?其遗传特点如何?为何要对产蛋量进行早期选择? 6.饲养日产蛋量和入舍鸡产蛋量如何计算?它们有何联系和区别? 7.试述主要肉用性状的遗传特点和育种方法。 8.试述饲料转化率的特点和改进方法。 9.以两个伴性基因为例,说明如何在家禽中进行雏禽的自别雌雄。 10.试述伴性矮小型dw基因在家禽育种中的意义和主要用途。 11.如何确定合理的育种目标?蛋鸡和肉鸡的育种目标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12.何为纯系和配套系?如何进行纯系选择? 13.主要的育种记录有哪些?如何进行? 14.何为家系选择?如何实施? 15.简述鸡的育种原理及肉鸡育种程序。 第五章家禽的孵化 1.影响孵化效果的三个主要因素是什么? 2.孵化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3.种蛋保存的适宜温湿度和保存期限是多少? 4.什么样的蛋不适宜做种蛋? 5.照蛋的目的和时间是什么? 6.什么叫封门.合拢? 7.写出羽速自别的示意图。 8.说说胚胎的死亡分布规律及原因。 9.如何衡量孵化效果? 第六章家禽的管理 1.解释应激.优胜序列。 2.笼养鸡为何易发生啄癖? 3.简述开放式禽舍和封闭式禽舍的特点和优缺点。 4.说出四种主要的饲养方式,它们都适宜养什么类型的鸡。 5.高温对鸡有什么影响,夏季禽舍降温有哪些措施? 6.机械通风有哪些方式?纵向负压通风的好处有哪些?

国内外鸡的人工授精技术概况及操作技术

国内外鸡的人工授精技术概况及操作技术概况 (一)国内外人工授精技术概况自从1935~1939年Burrown和Quinm用按摩法成功采到公鸡精液以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人工授精技术没能在鸡的繁殖上应用。其主要原因是种鸡采用平面饲养,单间或小群自然交配,受精率高;同时由于鸡的精液保存困难,采集的精液必须在30分钟内使用完毕,输精间隔时间又短,因此,需要劳动力多,成本高,从而使鸡的人工授精技术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60年代以来,现代化养禽业迅速发展,饲养管理制度改变,种鸡由原来的平养改为笼养,特别是肉用鸡母系矮小型化,公、母鸡体重相差悬殊,自然交配困难,人工授精的优越性和迫切性日益被人们认识。许多养禽业发达国家,为了适应新的饲养管理制度,不仅在育种中放弃单间配种方法,在祖代鸡场和父母代鸡场也改用笼养人工授精生产种蛋。 由于人工授精技术受到重视,许多国纷纷研究有关大规模进行人工授精的新技术,使受精率显著提高。如美国用人工授精,受精率达96.2%。人工授精使雏鸡成本下降10%,生产种蛋的饲料消耗降低10%~15%。 为了进一步提高人工授精的效果,近年进行了多方面新的试验研究并取得进展。例如:鸡的精液保存技术的新突破。 Lake,Sextan等对鸡精液在2~5℃条件下保存24小时,受精率如同新鲜精液一样。Lake(1988)在37~49℃条件保存鸡的精液试验成功,据前苏联报道,冷冻精液已在生产中使用,受精率达85%。 对笼养种公鸡营养需要量有许多试验报道,基本明确繁殖期种公鸡饲喂低蛋白质日粮,有利于提高其繁殖性能和延长种用期。 提高人工授精的工效,节省劳动力,是普及人工授精技术的重要课题之一。一方面是研制自动的输精器,提高输精速度,如以色列研制的输精器,每小时可输750 ~900只母鸡。另一方面研究延长输精问隔时间而又获得高受精率的技术。据第7届欧洲家禽会议报道,目前已有些国家开始研究鸡在两周不超过一次输精的技术。 测定体外精子品质,选择优秀公鸡,是提高受精率的重要方法。据 Wishart 等( 1985)报道,应用光扩散技术测量精子的ATP浓度和精子活力,并证实这些参数与受精率紧密相关。1988年又提出更为简便的染色法,使用这种方法,就可以根据公鸡的体外精子来评定其本身的繁殖性能,无须作受精率试验就可以选出优秀公鸡,提高受精率。 仅就上述所了解到的研究成果,可以预测未来人工授精技术,在鸡的育种和繁殖上将起更大作用。 我国鸡的人工授精技术起于50年代。但研究和应用都比较少。真正开发这项技术是随着我国现代化养禽发展的近20年。 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首先在某些教学、科研单位开展人工授精技术的研究

家禽的生物学特性-(1)

项目七养禽 任务一:家禽的生物学特性任务书 【任务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了解禽的生物学特性;了解禽的 标准品种的分类方法及现代鸡种分类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比较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体验学习兴趣。 【任务重难点】重点:鸡的外貌特征与生产性能的关系。难点:禽的标准品种的外貌特征及生产性能。 【教法和学法】项目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习题集和项目任务书 【教学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 一、任务描述: (一)、禽的生物学特性:新陈代谢旺盛、耐寒怕热、杂食性、群居性强、敏感性强、抗病力差、繁殖能力强、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 (二)家禽品种分类方法 1.标准品种的分类方法:类、型、品种、品变种 2.现代养禽业分类方法:按经济用途分为蛋鸡系和肉鸡系 (三)家禽的外貌特征 1.鸡的外貌特征 2.鸭的外貌特征 3.鹅的外貌特征 4.家禽的体尺测量方法 提问引入:我们平时有见过哪些家禽?是怎么养殖的? 板书:一、家禽的生物学特征 1、卵生 讲解:通过受精蛋孵化繁殖后代,胚胎发育经过体内、体外两个阶段。 2、体温高,新陈代谢旺盛

讲解:家禽的体温均较家畜的为高,如鸡的体温为40.5-41.7℃、鸭 41.5-42.2℃、鹅40.5-41.6℃。 3、生长发育迅速 讲解:家禽生长快,成熟早,生产周期短。如肉仔鸡出生重39g,7周龄可达2500g,是出生重的64倍,饲料转化率1.7:1-2.0:1。 4、繁殖力强 5、对高温、高湿环境敏感 讲解:禽全身披覆羽毛,没有汗腺,集体水分的蒸发与调节,主要依靠呼吸作用,以及改变体姿、活动、饮水、遮阳等方式,对高温高湿敏感。 6、粗纤维消化率低 讲解:家禽口腔无咀嚼作用,且大肠较短。除鹅与火鸡外,鸡与鸭对粗纤维的分解能力均弱。 7、群居性强8、对光敏感 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对家禽的性成熟有影响,在育成阶段要严格控制光照。 为了提高家禽的性能和生产效率,除了了解上述特征外,还须知道家禽的行为特征,以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9.肥肝性强 特指鸭、鹅的脂肪肝。 10.羽绒性好。 特指鸭、鹅的脂肪肝 11.抗病力差 【板书设计】 1、家禽的生物学特性 2、家禽的品种和分类方法 【巩固练习】: 1、家禽的生物学特性? 禽的生物学特性:新陈代谢旺盛、耐寒怕热、杂食性、群居性强、敏感性强、抗病力差、繁殖能力强、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 【归纳总结并布置作业】: 课后习题74页1题

种鸡人工授精操作技术关键点

种鸡人工授精操作技术关键点 鸡的人工授精技术在许多规模化的养殖企业已经普遍推广,特别是种鸡的人工授精是一项认真细致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包括种公鸡挑选、精液品质检查,人工采精技术方法、输精技术方法等各方面的操作技术要准确的把握。 本文是结合公司新品种“京红1号” 、“京粉1号”选育过程,并经过提炼生产环节的关键技术而总结出来的一套人工授精技术的操作规程,本规程在提高种鸡受精率上起到了关键性的保障作用。 一、种公鸡饲养管理 1、种公鸡挑选的标准 ①、外观 体质健壮、肌肉结实、前胸宽阔、眼睛明亮有神,灵活敏捷,叫声清亮;腿脚粗壮,脚垫结实富有弹性;羽毛丰满有光泽,无杂色,第二性征明显,鸡冠和肉髯发育良好,颜色鲜红为佳。 ②、生产性能 采精量一般在0.4-1mL,精液黏稠,乳白色。有条件的可使用电子显微镜监测精子密度和活力进一步进行筛选,正常鸡只密度一般为25-40亿/mL,精子直线运动,无畸形。 ③、种公鸡选育关键点 第一次:1日龄,根据生产产蛋期公母比例需要,适当淘汰弱小的公鸡。 第二次:40日龄左右,选留发育良好、鸡冠鲜红的公鸡。 第三次:17-19周龄,选留第二性征好,体格健壮,有性反射的公鸡。 第四次:22周龄左右,采精训练时淘汰无精液或精液品质差的公鸡。 2、种公鸡训练方法 ①、训练时间 145-154日龄间,每两天一次,一般连续训练四次直至输精。 ②、训练方法 抱鸡人员抓鸡的速度要轻而快,用左手握住公鸡的双腿根部稍向下压,注意用力不可过大,公鸡躯体与抱鸡人员左臂平行,尽量使其处于自然状态;采精人员采用背部按摩法,从翅根部到尾部轻抚2-3次要快,然后轻捏泄殖腔两侧,食指和拇指轻轻抖动按摩。 二、种公鸡的人工采精技术要领 1、采精前准备工作 采精前要将采精过程需要的器具进行熏蒸消毒;对集精管要做预温(冬季:36-37℃,夏季:35-36℃)处理。采精的公鸡采精前应停食3-4小时。 2、采精注意事项 ①、采精过程动作要轻,以免人为因素造成精子损伤。 ②、采精过程中,要求人员配合熟练,防止彼此等待,造成采精时间延长或者采精量减少。 ③、采精时如发现混有血液或精液稀薄,应将公鸡挑出,暂停使用;如不慎将粪便、羽屑或其他污物采入,应将精液废弃。 在混匀过程中,切忌用力过大, 3、精液品质评定 要定期对精液质量包括精液密度和活力进行电镜检测,及时淘汰劣质精液品质的公鸡,以免影响到种鸡的人工授精。 三、人工输精的翻肛要领 1、翻肛要掌握要领 翻肛人员在操作时动作要轻、轻、准、稳、快,不可粗暴,防止将输卵管内的蛋挤破,造成输卵管炎或腹膜炎,。翻肛时给母鸡腹部加压力时,一定要着力于腹部左侧,要以输卵管口刚突出泄殖腔时为好。 2、防止人为感染

1330028家禽生产学大纲2007-3

GDOU-B-11-213 《家禽生产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家禽生产学是动物科学及相关专业的传统核心课程,是在学生较为完整地学习了 本专业各门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后开设的,是应用各科专业基础理论阐述家禽生产实 践的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为全面系统地掌握①国内外家禽生产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特别是现代家禽生产的概况),②禽类的生物学特性,③家禽的品 种和育种,④人工孵化,⑤家禽的管理⑥蛋鸡和肉鸡生产,⑦水禽生产,⑧禽场的疫 病综合防制等。同时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为适应现代化家禽生产打下 坚实基础。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家禽生产学是专业生产课,它的任务是将专业基础课所学的知识在生产中加以具体应用,让学生熟悉家禽生产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组织和发展家禽生产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科研、教学打下一定的生产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一)系统了解国内外现代家禽业的特点、支柱及我国家禽业的发展历程和成就; (二)全面掌握各种家禽的生物学特性、遗传原理、育种技术、孵化方法、管理特点、疫病防制措施、生产规程及产品质量控制技术等; (三)培养出的学生既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要具备扎实的实践操作技能,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四)主要教学环节 家禽学所属内容多,学时少,为完成基本教学内容,家禽学的教学必须结合课堂讲授、实验、实习和自学四种方式来完成。家禽学涉及的禽种较多,课堂讲授以鸡为主线条进行,水禽部分以专题形式进行讲解,其他未讲解的内容安排课后自学,让学生写读书报告或读书笔记的形式来完成。形态性较强的部分内容,如禽场、设备、饲养操作等内容通过

家禽生产学资料

第一章绪论 家禽:指经过人类长期驯化和培育而成,在家养条件下能正常生存繁衍并能为人类大量提供肉、蛋等产品的鸟类。?现代养禽业的标志 现代家禽生产主要特点:1、生产工业化、集约化 2、经营专业化、配套化 3、管理机械化、自动化 4、品种品系化、杂交化 5、饲料全价化、平衡化 现代养禽业的支柱 答:①良种繁育体系:优良品种通过合理、配套的良种繁育体系,按照曾祖代、祖代、父母代的层次,将优良品种扩散到广大的商品生产场,用于大规模的家禽生产,为现代家禽业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②饲料工业体系:饲料是生产禽产品的主要原料,是现代家禽业的根本物质保证。 ③禽病防治体系:防重于治,预防措施主要为:疾病净化,全进全出,隔离消毒,接种疫苗进行免疫,培育抗病品系,辅以投药预防。一整套禽病预防和控制措施,构成了现代家禽业的保障体系。 ④畜牧工程设施:控制温度、光照、通风、湿度等,供料、供水、清粪、集蛋和环境控制等。 ⑤科学的经营管理 ⑥产品加工销售体系:产品的加工,可以丰富禽产品的种类,扩大消费者对禽产品的需求,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知名品牌的形成和维护、营销队伍的建设。 第二章家禽的生物学 ??家禽的基本特征 ?家禽的主要生理特点:新陈代谢旺盛,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繁殖潜力大。 ?家禽的消化系统:口腔、食道与嗉囊、胃、肠、泄殖腔、肝脏和胰脏。 气囊的定义和作用 答:气囊:是装有空气的膜质囊,一端与气管相连,另一端与四肢骨骼及其他骨骼相通。 气囊的功能: 1.贮存气体:气囊能贮存很多气体,比肺容纳的气体要多5~7倍。 2.增加空气的利用率:气囊是膜质的,壁薄且具有弹性,随呼吸动作易于扩大和缩小,增加空气的利用率。3.调节体温:由于禽类的气囊容积大,故蒸发水分的表面积也大,可散发体热。 4.增加浮力:气囊充满空气,相对说来就减轻了体重,有利于水禽在水面上的漂浮。 ?家禽抗病能力差的主要原因 第三章家禽的品种和育种 ?标准品种: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产物,也是人类长期发展过程中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 ?配套系:是在标准品种(或地方品种)的基础上采用现代育种方法培育出的,具有特定商业代号的高产群体,也称为商用品系,有时在生产中也称为商业品种。 ?纯系:育种群在闭锁继代选育5代以后,有利基因的频率增加,不利基因的频率逐渐减少,形成了遗传上比较稳定的种群,就可称为纯系,简称为系。 ?家禽繁育体系:将纯系选育、配合力测定以及种鸡扩繁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的一套体系。(家禽杂交繁育体系) ?家系选择:根据家系均值进行选择,选留和淘汰均以家系为单位进行。 ??家鸡的祖先 ?主要肉用性状的遗传特点和育种方法 ?伴性矮小型dw 基因在家禽育种中的意义和主要用途 ?蛋鸡和肉鸡的育种目标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第四章人工孵化 胚盘、移盘、封门 家禽胚胎发育早期形成四中胚外膜 影响孵化效果的三个主要因素 种蛋保存的适宜温湿度和保存期限 孵化过程中翻蛋的主要生理作用

家禽繁育体系与主要品种

第二章家禽繁育体系和家禽主要品种 本章教学要求 重点掌握世界上有哪些著名蛋鸡和肉鸡商业品种,牢记目前优良鸡种的生产性能,了解繁育体系的结构。 养殖业的五大支柱是良种、营养与饲料、环境与设备、卫生与防疫、以及管理。在五大支柱中,良种排在第一位,可见良种对于养殖业的重要性,选择优良的家禽品种,对于提高家禽养殖的效益是致观重要的。 第一节家禽繁育体系 一、繁育体系的概念 1.繁育体系的概念: 家禽的杂交繁育体系是将纯系选育、配合力测定以及种鸡扩繁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的一套体系。 在杂交繁育体系中,将育种工作和杂交扩繁任务划分给相对独立、而又密切配合的育种场和各级种禽场来完成,使各部门的工作专门化。家禽杂交繁育体系的建立,决定了现代养鸡生产的基本结构。 2.家系:由1只公禽和若干只母禽交配繁育的后代群体称为1个家系,一般一个家禽家系内的个体之间是全同胞或半同胞的关系,也称混合家系。 3.全同胞:同父同母所生产的后代,后代之间的关系为全同胞关系。 4.半同胞:同父不同母生产的后代,后代之间的关系为半同胞关系。 5.纯系的概念:家禽的纯系是育种群闭锁继代选育4-5代以后,有利基因频率增加,形成了遗传上比较稳定的种群,就可称为纯系。纯系是由许多家系组成的。 6.配套系: 为了利用杂种优势,在杂交繁育体系中需要有几个系配套使用,商品代家禽通常是2个或2个以上纯系杂交后的产品。由于各系在配套系中的位置决定了对后代的影响程度,所以每个系的育种目标不完全相同。这些纯系通过配合力测定,筛选出符合商品生产的纯系组合,推向市场,这一特定的纯系组合称为配套系。

二、繁育体系的结构 完善的杂交繁育体系形似一个金字塔,主要由选育阶段和扩繁阶段两大部分组成。 1、选育阶段 指处于金字塔顶的育种群,主要的选育措施都在这部分进行,其工作成效决定整个系统的遗传进展和经济效益。在这里同时进行多个纯系的选育工作,经过配合力测定,选出生产性能最好的杂交组合,纯系配套进入扩繁阶段推广应用。 2、扩繁阶段 纯系以固定的配套组合形成曾祖代、祖代和父母代,最后通过父母代杂交生产商品代雏鸡。在纯系内获得的遗传进展依次传递下来,最终体现在商品代,使商品代鸡的生产性能得以提高。 繁育体系扩繁阶段的首要任务是传递纯系的遗传进展,并将不同纯系的特长组合在一起,产生杂种优势,同时还要在数量上满足生产对商品鸡的需求。因此,各代的合理组织和协调对于保证育种群遗传进展的顺利传递是很重要的。 在扩繁阶段,必须按固定的配套方式向下垂直进行单向传递,即祖代鸡只能生产父母代鸡,而父母代只能提供商品代鸡。商品代鸡是整个繁育体系的终点,不能再作为种用。 配合力:指一个品种(品系)和其他品种(品系)杂交产生杂种优势的强度。 父母代:直接生产商品代家禽的配套种禽组合称为父母代种禽。 祖代:用于生产父母代种禽的种禽称为祖代。 曾祖代:用于生产祖代种禽的种禽称为曾祖代,通常曾祖代和纯系为同一遗传素质的群体。 三、繁育体系的形式 杂交繁育体系根据参与杂交配套的纯系数目分为两系杂交、三系杂交和四系杂交甚至五系杂交等,其中以三系和四系杂交最为普遍。 第二节蛋鸡商业品种与生产性能 商业鸡种是由育种公司选育和命名的商品,也称商业配套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