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理解中的表现手法

语文阅读理解中的表现手法
语文阅读理解中的表现手法

语文阅读理解中的表现手法

文章中的写作手法、表现手法之类的题,是阅读写作中我们经常失分的题目,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们什么是写作手法、什么是表现手法不清楚,不明白,因而在做题的时候觉得无从下手。今把各种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罗列到下面。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的作用也附到后面,供大家参考。

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作用分别如下:

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写作手法指写一首诗,使它好的所有的手法,它可以有很多方面,修辞方面,表达方式方面,表现手法方面等。表达方式:

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表现手法专题讲解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表现手法专题讲解一、常考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本讲讲义我们主要梳理散文中常考的表现手法。 (一)象征 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例如高尔基的散文《海燕》中,作者由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它们在大海上飞翔的雄姿,表现了乐观的激情和胜利的信心,由此作者联想到与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勇无畏”有着相似点。再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二)衬托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叫衬托。牡丹虽好,也要绿叶扶持。用甲事物陪衬乙事物,就是衬托。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1.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

示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唐李白 解读: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2.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示例:海鸥在大海上飞窜,轰隆隆的雷声把海鸭吓坏了,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躯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海燕》高尔基 解读:以海鸭及企鹅的懦弱衬托出海燕的勇敢。 (三)对比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运用对比,能把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这样的对立揭示出来,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例如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就有很强的对比手法的运用。作者把外貌丑陋、内心善良的加西莫多与外表道貌岸然、内心险恶的克洛德形成对比,更好的突出了卡西莫多的善良,克洛德的丑陋。 (四)先抑后扬 先抑后扬指为肯定某人、事、景、物,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法,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小学语文阅读之表现手法(学生)

小学语文阅读之表现手法 一、专题精讲 题型1: 母鸡 一向讨厌母鸡。不知怎样受了一点惊恐。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嘎嘎到前院,没结没完,而并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可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 它永远不反抗公鸡。可是,有时候却欺侮那最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它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也会下毒手;乘其不备,狠狠的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使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下去。 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亲。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的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当它发现了一点可吃的东西,它咕咕的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教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肚子都圆圆的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它教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教多少次。它还半蹲着--我想这是相当劳累的--教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温暖。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惨,使任何贪睡的人也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1.本文意在赞美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但作者在文章开头却说印象中的母鸡之令人生厌,这种写作手法是。 2.第6段中,“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与前文“”相照应,这样写的 用意是。 3.结尾一句说“不敢再讨厌母鸡”,之所以用“不敢”一词,集中表达了作者对母鸡的之情。 欲扬先抑 “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抑扬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想要达到对所描写对象的褒扬,先指出其缺点或不足,从而使所描写对象的长处显得尤为突出。也可以相反来做。 作用: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中考散文阅读之“句段的作用”及其“表现手法”

中考散文阅读之“句段的作用” 句段的作用,具体从三个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 结构上的作用: A、开头段: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统摄 全篇,开门见山,上下文形成对照,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揭示主题。 B、中间段: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详略结合,充实内容。 C、结尾段: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呼应前文,画龙点睛,升华情感,卒章显志, 含蓄又余味,言已尽而意无穷。 D、标题的作用:(1)把握象征的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眼:揭示文章的中心(6)文章线索(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在分析作用 练习1: (2010·江苏省南京市)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 天窗 江南月 ①老屋的玻璃天窗,小巧晶莹,开设在光线不足的卧房。对于我们小孩来说,天窗不仅为我们平添光亮,更让我们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 ②夏夜,蝉还在院落里高大的梧桐树上鸣唱,田野里的蛙声就此起彼伏地欢快起来。穿着母亲缝制的方领衫,枕在她的怀里,仰起小脸,有时可以看到明月高悬,透过天窗,泻下轻轻柔柔的月光。一束束,盈盈的,如水似乳,漫过母亲的衣橱,在青砖地上画成一团银亮的光斑。一颗两颗美丽的星星,也赶热闹似的隔着天窗向我和母亲温柔地眨眼,低低地絮语。那一方窄窄的小小天窗,足以把稚嫩的视线放大,把美丽的想象撑起,星空的神秘和趣味便注满了我幼年幻想的心域。 ③因有这一扇天窗,卧房里便舞动着游丝般的轻柔和温馨。母亲手摇蒲扇,缓缓地扇着,凉风便一丝丝地滑过肌体,惬意极了。她一边借着丝丝缕缕的亮光给我扇风,一边给我猜各样的谜语:“开嘛开白花,结嘛结四牛角。”我答是母亲在池塘里采的红菱,母亲便夸我聪颖。这还不够,母亲总是拗不过我的撒娇和对故事的喜爱。每每此时,她会不由自主地抬头凝望天窗外一颗两颗水晶般的星子。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便娓娓地在我心间摇曳出莲花般的清润和痴醉。常常,母亲的声音融着天窗下的那片亮光,如小溪的流水潺潺地抚遍我的全身,溢进我的心坎。 ④江南多雨,尤其是阴雨绵绵的梅雨季节。因为有了这扇天窗,更让我感受到万般雨意千般诗情。天窗外,夜色冥茫。月亮躲起来了,星星躲起来了。唯有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细雨,如烟般笼着鳞鳞的瓦片和一扇玲珑的天窗。童稚的心灵,透过那一方小小的天窗,遐想着偌大的夜宇舞起了巨幅绸缎,若是裁剪一匹让母亲为我做新衣裳,那有多好呀。想着想着,雨滴水润润,湿漉漉,仿佛倏的一下钻进我的心里蔓延开来。 ⑤仲夏,多雷阵雨。屋内,昏黄的灯苗闪闪烁烁的,把灯光里缝制衣服的母亲的影子在墙上拉得好长。雨点如一名来自天界的乐师,水乡泽国便奏起了铿锵有力的天籁,哗啦哗啦的。听久了,听熟了,就能辨出,雨声如泉水般叮叮咚咚的,是奏响在玻璃天窗上的乐音;粗犷一点的,是敲打在瓦楞上的鼓点。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散文阅读之表现手法》专题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

散文阅读专题之表现手法 一、常考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本讲讲义我们主要梳理散文中常考的表现手法。 (一)象征 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例如高尔基的散文《海燕》中,作者由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它们在大海上飞翔的雄姿,表现了乐观的激情和胜利的信心,由此作者联想到与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勇无畏”有着相似点。再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二)衬托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叫衬托。牡丹虽好,也要绿叶扶持。用甲事物陪衬乙事物,就是衬托。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1.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 1

托“更好的”。 示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唐李白 解读: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2.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 示例:海鸥在大海上飞窜,轰隆隆的雷声把海鸭吓坏了,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躯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海燕》高尔基 解读:以海鸭及企鹅的懦弱衬托出海燕的勇敢。 (三)对比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运用对比,能把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这样的对立揭示出来,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例如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就有很强的对比手法的运用。作者把外貌丑陋、内心善良的加西莫多与外表道貌岸然、内心险恶的克洛德形成对比,更好的突出了卡西莫多的善良,克洛德的丑陋。 (四)先抑后扬 先抑后扬指为肯定某人、事、景、物,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法,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2

2019高考散文阅读表现手法分析题解答指导语文

2019高考散文阅读表现手法分析题解答指导2019高考散文阅读表现手法分析题解答指导? ?一、比喻 解题方法:答题信息中若含有喻体,要将喻体换成本体。改换后的语句不能包含喻体。 例1:2019年全国高考(广西、海南、西藏、陕西、内蒙古卷)第19题:文章最后一段关于喝酒的描述和议论,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参加社会活动比喻为喝酒,将过分热衷社会活动而不再创作比喻为酗酒。少喝有益健康(有益创作),多喝则无益,酗酒则造成“快乐的死亡”(没有作品发表)。通俗易懂,极富讽刺意味,起到生动形象的批评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比喻句的理解,解题时把喻体所指弄清即可。从上文“快乐的死亡确很快乐……只是看不到或很少看到他的作品发表在哪里“以及”我觉得喝酒不一定完全是坏事,少喝一点可以舒筋活血……作家不能当隐士,适当的社会活动和文学活动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对创作也是有帮助的“等句即可得出答案。 二、比拟 运用效果:使被描述的人或物特征鲜明、形象可感;使阐述的道理通俗易懂,形象生动;使抒发的感情更为强烈,更能

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这种手法常和人称的变化结合在一起运用。 例(2019年全国高考第22题)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第六段的结尾改用了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4分) 答案:(l)将长城拟人化,便于与长城对话,便于抒发感情。(2)因为这句话承接“由是人们发现”而来,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 解析:该题第一问要求理解第二人称在抒情方面的艺术效果。散文中使用第二人称,可使作者直接与对方倾谈,显得亲切自然。第二问要求理解人称代词的合理转换使表达更清晰。第六段的结尾改用第三人称“它”,原因是这句话承接“人们发现”而来,陈述的对象不再是作者,而是“人们”,写的自然是“人们”的感受,因此改用第三人称“它”指代长城。 三、对比(衬托手法的特点与对比相关、相似,为便于掌握,一起介绍) 运用效果:对比——突出事物特征。多方面的对比使内涵更丰富,使内容更集中突出;衬托——烘托出主体事物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用相似的作陪衬叫“正衬”,用相反的作陪衬叫“反衬”。衬托有主次之分,对比没有主次。 解题方法:在描述主要事物时,写到其他事物,目的一般都

文章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文章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烘托(衬托)、对比、对照、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联想、想象)寓情于景、融情入景、讽刺、象征、联想、想象、以小见大、类比。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什么是象征手法?它和比喻手法有什么区别?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一般适用于抒情作品。 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质,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分散在全篇文章中 什么是以小见大的方法就是采用小的事情来表现大的主题的写作方法,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比方说,要你写一个以生命为话题的文章,如果你总是谈什么生命的意义之类的,这就很难去写好.而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却可以绕过这些说教,给人以更生动可感的形象,如写与病魔 作斗争的中学生,如写时时刻刻给予你关心的父母,如写下岗工人的努力等等,你可以借助具 体的形象来给生命着色,象语文课文《敬畏生命》,就是以柳絮这样细小的生物;《白蝴喋之恋》就是以一只小小的蝴蝶来对生命进行探讨。采用这种以小见大的办法,这样在你的笔下,就会有五彩的生命了.再比方写爱国,你可以写一个小学生对红旗的爱护,看到别人对红旗不尊重就要加以指正等等. 那一般在什么情况下采用这种方法呢?一般是些很抽象的概念的话题时就可以采用(就是当你感觉到你要写的观点和你政治书上的观点相同),如"人生观""价值"等等啊. 采用这种办法应注意的是:一是要注意你所选择的小的材料和你的大的观点有相似性,能统一起来.二是要注意运用小的材料的过程中注意不要动不动就跑出来发议论.三是要注意运用的材料具有典型性。 什么是联想和想象? 联想就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有关的事物,或有眼前的事物回忆起以前的有关事物。例如冬天的早晨,看见玻璃上的霜花,就会想起美丽的孔雀开屏;看见老花镜,就会想起奶奶给自己缝制布娃娃的情景;看见卷面上鲜红的墨水迹,就想起老师为同学们补课批改作业的情景;看见昔日的照片,就想起游山玩水的快乐时光;看见一本旧书,就想起与同学相处的一件往事……这些现象,在生活中是非常自然的。我们把这些内容写进作文里,就会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再说想象。想象与联想就像一对亲兄弟,它们相似却不相同。它们的相似点都是想,联想是想起关联的事,而想象则是重新组合编排头脑中的形象、材料,创造出新的内容来。 什么是渲染?什么是烘托? 渲染是指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阴阳向背,增加质感和立体感,加强艺术效果,亦可作“设色”解。清代恽寿平谓:“俗人论画,皆以设色为易,岂知渲染极难,画至著色,加入炉篝,重加锻炼,火候稍差,前功尽弃。”烘托是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轮廓渲染衬托,使其明显突出。如烘云托月,以及画雪景、雨景、雾景、晨昏、流水、白色的花鸟和白描人物等,一般采用外罩、围染的烘托方法。 类比是一种推理的方法,是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作出他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这是《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说法,并举例说:“如光和影都是直线传播,有反射、折射、和干扰现象等,由于声呈波动状态,因而推出光也呈波动状态。”我认为这一说法是正确的。实际运用过程中却有很多人(包括教材)误以为类比就是同类相比,其不谬哉!“同类相比”是什么?请看《现代汉语词典》关于“比较”的解释:“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事务辨别异同或高下。” 原来如此!

现代文阅读——表现手法

散文阅读——表现手法(三) 一、考纲要求: 阅读散文应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 ?包含信息: ?1、重点考查散文作品的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和散文的主要表现手法。(C) ?2、重点考查鉴赏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和表现力,赏析散文作品的内涵。(D) ?3、考查探究散文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从不同角度发掘作品的意蕴。(F) 二、设问方式: 1、文章(某一自然段)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2、这里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达到了怎样的效果? 三、解题思路: 1、要从内容作用和结构作用两个方面来组织。 2、结构作用: (1)明确表现手法。 (2)明确表现手法的功能。 3、联系文章主旨或作者的感情 四、答题格式: 该表现手法及其功能+命题区域内容+情感(主旨) 五、常见表现手法及其功能: 1、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狭)、修辞手法、人称的运用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1)描写: ①白描:简笔勾勒,朴素、简洁、准确。

从阿尔卑斯山归来 [法]都德 在普鲁文斯省,当天气温暖起来时,把家畜送到阿尔卑斯山里去已经是习惯了。畜生和人在那里要过五六个月,夜间便睡在露天底下高齐腰际的草里;随后,当秋天最初战栗的时候,他们又下山回到农庄上来,重在被迷迭香的花熏香了灰色的小山上过着单调的牧羊生活…… 昨天晚上羊群回来了。从早上起,大门便敞开地等待着;羊圈里铺了新鲜的干草。 不时地,人们重复着说:“现在,他们已经到艾杰尔了;现在,已经到巴位都了。” 近黄昏的时候,突然间,一声大叫:“他们到那儿啦!”而在那边,在远处,我们看见羊群在尘土腾起的光辉里前进着。 整个的路好象在跟羊群一起蠕动,老公羊走到最前边,角往前伸着,现在凶野的神气;在它们后边,是羊群的主要部分,有点疲倦了的母亲们,偎挤在腿间的乳儿,篮子里欢着新生的小羊羔、一边走一边摇晃着的、头上戴着红绒球有骡子;再后边,是全身浸在汗里、吞头伸到地上的狗;走在最后边的,是两个高大的在神色毛布外套里的牧羊的家伙,他们的外套像袈裟一样,一直拖到脚后跟。 所有这一切,在我们面前快乐地排成行列,带着一阵急雨般的践踏声拥进了大门。 那时院子里怎样的骚乱啊!金绿两色相间的大孔雀,着绢绒船的冠,从它们的栖木上认出了来者,并用一种惊人的号筒般的鸣叫迎接着它们。 沉睡着的鸡窝突然被惊醒了。所有的都站了起来:鸽子,鸭子,火鸡,竹鸡。整个的家禽场像是疯狂了一般。母鸡们谈着要玩一整夜…… 好像是每一只羊在它的沾染着阿尔卑斯草的芬芳的毛里,带回一种使人沉醉、使人舞蹈的田野的活跃的气氛似的。 在这样的骚扰中间,羊群各自找到了自己的住所。没有比这样的安置看来更可受了。

语文阅读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答题技巧1

表达效果:简单一点说就是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描写方法、修辞)的作用。 容易混淆的几个概念 一、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表现方法 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在初中语文中是经常提及的两个名词术语:它们之间区别很大。(一)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初中课文常见的 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借代、反复、反语、引用、互文、婉曲、顶真、回环、通感等。 (二)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 (1)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序。 (2)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 (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具体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4)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植物、文具、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五种表达方式,作为文章的形式要素,一定要为内容表达服务。一定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表达来写作,可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就是所谓表达功能。 表现方法(表现手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后扬、前后呼应、想象、联想、象征等。) 二、表现手法与描写手法 表现手法和描写手法实际上都是一种创作方法,但其内涵不同。 (一)表现手法内涵可从如下多个方面考虑:

语文阅读理解中的表现手法

语文阅读理解中的表现手法 ——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作用分别如下: 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常用修辞方法的基本作用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表意丰富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增强感染力,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一气呵成;长于抒情;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叙事透

高二语文-高考散文阅读表现手法答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技巧 高考散文阅读表现手法题答题技巧 一、审题技巧 1.树立“赋分”意识。 根据试题的分数来合理地分配答题时间,确定答案文字的长度,甚至大胆推断答案大体上可分为几点来表述。如,4分的题一般可分为两条来表述,6分的题可分为三条来表述,事实上,标准答案也是按照两条或三条来确定答案要点的。赋分的多少常常也暗示了试题的难易度,对于小分值的试题,考生的思考应该简洁。 2.树立“提示”意识。 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题干的设置,为了让考生能写出正确答案,常常煞费苦心,在题干中安排提示性的语言,指导考生准确答题。这些提示性的语言分“明示”和“暗示”两种。“明示”,如,“联系全文”、“在第三段”等,明确提示考生有效的答题区域。 3.树立“意图”意识。 题干的设置通常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后者是隐性的,但却是最为关键的,它直接关系到答题的方向。任何一道题,命题人都有鲜明的命题意图。审题时掌握了命题意图,就猜中了命题人想考什么,就能准确答题,避免了答非所问。 4.树立“整体”意识。 在读懂、读通文章的基础上,把几个试题作为一个整体放在一起读,一起研究。散文阅读都是简答题,一般不要看一道题目、研究一通文章、形成一个答案,而要通读全文,阅读全部试题。原因有二:第一,高考阅读题某一文段中的小题,并不是互不相干、各自独立的个体,而是由分而总、由局部到全局的相对完整的测试系统;第二,全部试题一齐读,把握这一测试系统后,再读文章时,就可以综合考虑所有题目涉及的文章的区间,同时考虑几道题的答案在文中的分布;第三,便于寻找各题之间的联系,在答题时获得重要启示。 二、要关注以下“表达技巧”的作用

散文阅读理解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

散文阅读第六课时 ———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 学习目标: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 学习过程: 一、考点说明 鉴赏散文的表现手法,是考试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之一。因为散文的表现手法很多样,在实际答题过程中学生往往拿不准,易丢分。因此,准确掌握这些手法至关重要。 知识卡片: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二、真题探究 考题: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题目。 天目山张抗抗听课记录①去天目山,是心里积存已久的一个念想,不是为观光,是为了那些大树。几十 年里,只要说到树,天目山就从父亲的眼神里巍然升起,他一遍遍说,假如你没 去过天目山,根本不明白什么叫树。其实不全是为了树,我知道,是为了一个人。 几十年来,若是提起他的名字,母亲的眼神就会倏然暗淡下去,她的双眼仿佛是 海潮淹没的沙滩。她喃喃说,我要和你一起去。 ②去天目山,于是变成一种夙愿和仪式,无论是为了树,还是为了人。 ③只是,我没有想到,登天目山那一日,会遇上那样一场弥天大雾。像一场突如 其来的暴风雪呼啸而过,远山近树忽而不见了。山中古老的禅源寺,隐匿在苍白 的雾气里。下车寻路,林间的青石板小径如雨泼过似的,湿漉漉地腻滑,只几步 便消失在浓烟样的水雾中。 ④母亲默默地走在前面。白色的纱幕被她的脚步豁开一个缺口,影子穿过去,纱 帘瞬间又闭合了。山路通往林深处,在那深不可测的绿巷中,我隐约看见了一排 排树,昂然立于路旁。它们竟是那样的高大,浓密的云雾遮去了树梢,树尖伸到 望不见尽头的天上去了;最令人惊叹的是树干之直,刀削般笔挺,像一根根气度 轩昂的罗马石柱,支撑着绿屋的穹顶。褐色的树皮一片片如鳄鱼的鳞甲,已被千 年的风霜锤磨成坚韧的岩石。 ⑤他究竟倒在哪一棵树下了呢? 鲜血从他年轻的胸膛里流淌下来的时候,他或许 就靠在了那棵大树的树干上。他依托了大树,所以牺牲的那一刻仍像树一样站立。 龙爪般的树根至今还留着他的血迹,只是被蒙蒙的雾气暂时稀释了。 ⑥那个无风无雨的春日,那些被父亲无数次赞颂和崇仰的天目山大树,就这样从 漫山飘忽的浓雾中,和那个叫萧洪明的故人一起,若隐若现地走来。我看不清他 的面孔,只听见他脚上沉重的铁链,一声声从森林尽头传来。我不知道他在匆匆 离去前,是否还有心情观赏这些天目山的稀世大树。57年前的树叶早已零落成泥, 但我清晰地看见他灼热的目光仍在枝条上缠绕。 ⑦半个世纪过去了,如今我所见的,是被他熟读过的那些树。陡峭的石阶两旁, 柳杉武士样雄伟,顺坡排列,阵势逼人。再抬眼,金钱松破雾而出,穿云摩天, 傲气十足。若不是弥天大雾遮挡了视线,就可望见悬崖峭壁的林莽中那几百棵千 年银杏。等到秋天,山谷里定是黄叶灿烂,一片金光四射。 ⑧几十里山路,不是在走,是在仰望,瞻仰那些永远的树。当那一排枪声在冰冷 的山谷里响起来的时候,惟有这些树,是沉默的目击者。后来那些离乱梦魇的岁

小说阅读-3.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教案)

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 【学习目标】 1.了解小说艺术表现手法的常见考查方式。 2.积累小说的常见艺术表现手法。 【知识链接】 1.常见题型 (1)分析具体句(段)的表现特色。 典型试题: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2)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 典型试题:第一段中画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 (3)赏析画线句子。 典型试题:结合文意,赏析两处画线部分。 (4)小说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刻画人物? 典型试题: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 (5)文中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 (6)分析组材的详略艺术。 2.答题要点 (1)步骤和模式: ①步骤:第一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第二步,结合文章中的实例,表达了什么内容;第三步,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 ②模式:艺术手法+具体内容+艺术效果。 (2)相关要求:一定要注意文章对人物自身的描写技巧,如肖像、心理、动作(细节)、语言等;更要注意人物间的相互对比、映衬技巧及环境衬托作用,即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实写和虚写。 对内容和效果的分析一般要紧紧扣住小说四要素——人物、环境、情节、主题作答。另外,从表达效果切入,可从两方面考虑:一是从表达者的“表达视角”考虑,分析“表达作用”;二是从阅读者方面考虑,看作者这样写可以对读者的阅读产生什么样的积极效果。 小说语言鉴赏常见题型: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可从如下几方面作答:①描写如见其人、如听其言,读者有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②人物语言个性化,显示了人物性格;③语言简洁、传神;④语言风格或幽默风趣,或典雅庄重,或含蓄凝练等。 二.如何赏析小说的语言艺术 鉴赏小说的语言有两层含意:一是鉴赏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二是鉴赏小说作者的语言风格。 (1)鉴赏小说中人物的语言特点。 不同性格的人,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对象,说话的语言风格不一样。有的幽默,有的庄重;有的委婉含蓄,有的直来直去;有的简洁,有的啰唆;有的羞羞答答,有的大大方方;有的粗野,有的文雅。 (2)鉴赏小说作者的语言特点。 不同的作者,会有不同的语言特点。这里的特点有时是指作者的语言风格,如平实、朴素、华丽、冷峻、热烈、简洁、明快、晓畅、典雅、清丽、幽默、辛辣、含蓄;有时是指在特定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遣词造句等修辞方面的特点,如炼字、长短句、整散句等等。另外,也包括作者语言的地域色彩、语体色彩。如2010年高考山东卷第19题考查的就是对老舍小说语言的京味、口语化特点的掌握。

中考记叙文阅读:写作手法及其表达效果(表现手法、详略安排)

中考记叙文阅读:写作手法及其表达效果(表现手法、详略安排)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22分) “利胚”师傅老葛 明前茶 ①“小时候,家中还没有洗衣机,洗了粗重的床单被罩,母亲都喊孩子们去 帮忙绞拧。但她不许我沾手,因为,我要学利胚。” ②三十年前,老葛还是小葛的时候,就深受管束,父母不让他掰手腕玩,不 让他帮家里割稻子、扬谷子、捣年糕,不让他做任何有可能扭到手腕,或导致手 部震颤的活计,原因就是“你师父说的,孩子的手腕要是不小心吃到力,利胚这 一行就不能做了”。 ③利胚,是制作薄胎瓷的重要一环。以一只敞口薄胎白瓷碗为例,拉胚师傅做好器型以后,碗还是混沌初开的模样,厚墩墩的,憨态可掬,碗口、碗腰、碗 底处都有少许蓄泥,拿在手上有点坠手。而利胚就是把这胚体尽可能地削薄,只留下薄薄的一层胎骨。一只一百克的碗,利胚后只剩不到二十克。在利胚的过程中,器型的风骨开始呈现。清冷孤傲的气韵,并非上品,极品薄胎瓷看上去有一 种很柔和的暖,“微微冒汗”。这种毫不孤冷的视觉效果,完全由利胚师傅所赋予的弧线来体现。 ④利胚的第一步是磨刀,小葛上到小学六年级,就开始学习磨刀。光这一步就学了两年。利胚用的刀,其实都是用细长的钢条再次淬火,经锻打锉磨而成。 师父不会把他用熟了的刀给你,因为你使不惯。每个人的手形不一样,利胚的速度不一样,“咬刀”的习惯也不一样。老葛跟我解释说,瓷器的造型和弧线千变 万化,所以刀刃的弧度必须跟随器型变化。胚体越修越薄,刀刃越要与泥胚的弧线咬合得天衣无缝,不然,“哧”的一声,你精修了两个钟头的胚体,一秒钟就 被修废了。 ⑤三十年光阴倏忽过去,小葛变成老葛,跟随他的利胚刀,从二三十把,变 成一百多把,板刀、条刀、挽刀、底足刀、外形刀、蝴蝶刀,这些刀就像他的兵 器一样,每天都要在手中掂量磨砺。老葛在他的工匠生涯中,养成了习惯:每天 都要磨刀,一磨就是一下午。从他吃完午饭开始磨刀,家人就知道,无事不可扰 乱他的心神。这三十年,老葛成长为顶尖的利胚师傅,靠的就是高度的自律:他 从不喝酒,因为酒精容易使手腕震颤;他不看情节粗暴的影视剧,怕自己沉溺分神;他也从不在白天工作,因为利胚时需要绝对的心神宁静。 ⑥下午把刀磨好,前半夜老葛都在喝茶、读经,看他从西安碑林带回来的碑帖拓片。他并不练习书法,他只是看,捕捉那笔锋的走势,水墨的速度,连笔的 弧度。他细细观瞧,即使酷暑天,身上也凉荫荫的没有一滴汗。这样,到了后半夜,他做利胚的心气就养成了——身体微.倾,耳朵紧.贴在钢条刀具的另一端,靠

高考散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

高考散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 一、行文思路类 【一】行文思路(或结构) 1、常见题型 ①文章以什么为线索?请你进一步地理解文章思路。或除了以×××为思路安排的文章结构外,本文主要分几个画面来写,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 ②请概括文章写了哪些方面?(或概括特点) 2、解题思路:答题程序应该是分析层次结构,把握段落大意,然后准确切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层意,最后把层意按照先后顺序组合起来。 3、答题格式: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二】行文表达作用 1、常见题型: ①某句话(某处叙述句(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或者这样写对全文结构安排有什 么作用? ②某一引文(诗句或典故等)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③某一处环境描写的作用或文中描述了某某景色,请加以简要概括,并说说这样写有 什么作用 2、解题思路:主要从内容和结构上解答分析。 3、答题格式: 某段或语句:运用……手法,描写了……内容(概括这句话或者段落的大致意思),结构上起到了……作用或表达效果(联系中心) 引文的作用: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结构上起到了……作用 景物描写:这一景物描写了……自然环境,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人物的……心境或性格;暗示……社会环境;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附:引文作用常使用的术语 (1)开头:①总领全文;②引出下文的……情节或引出话题;③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④开篇点题,营造……的气氛,奠定……的感情基调;④制造悬念或埋下伏笔,吸引读者。 (2)中间:①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前后呼应;③为下文……的情节做铺垫、引起下文的…内容;④照应上文的…内容、转换话题。⑤或衬托作用(在行文中为了彰显叙述主体而谈到其他事物,其他事物具有衬托作用);或渲染烘托某种氛围(描写环境为人物的出场营造氛围) (3)结尾:①升华感情;②点明中心,深化主题;③总结上文;④卒章显志,点明主题;或含蓄的表明主旨(往往借助象征性的景物描写)⑤呼应开头,使文章结

阅读中的表现手法分析

现代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一) 一、考点聚集 赏析作品的表达的技巧。 二、常见考题 1.赏析文章在写作手法上的特色。 2.分析某种写法的作用。 3.分析某一情节的作用。 4.找出文中的过渡、伏笔或照应之处。 5.从表现手法的角度作批注。 三、知识储备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 方式。这里所说的表现手法指的是作者在行文过程中所用的一些写作技巧,主要有: 1.对比手法:为突出某人的性格、品质、态度或某物的性质、特点而将其与其他人或物甚 至是本身进行比较,目的是通过比较,凸现人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2.烘托(衬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物质衬托首要的人或物质,凸起首要的人或物质的特 点、性格、思惟、感情等。作用,使形象更加鲜明,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一般以景 物烘托人物心情,以侧面人物烘托主要人物为多。衬托,同类物质衬托是“正衬”,相反物 质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 3.欲扬先抑:本要赞颂某人某物却要先“批评”一番,或暴露其缺点或表达不满,看完后 给人一种“原来如此”之感。作用:能够造成鲜明的对比,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很好 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收到出人意料的动人效果。 4.铺垫、伏笔、照应:铺垫是为使情节的进展和人物性格的发展合情合理、真实可信而采 用以非主要情节和非主要人物作为衬托的手法。与铺垫类似的手法是伏笔或照应,前段为后段所作的提示与暗示。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5.悬念设置:是读者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很想知道又无从推知的关切和期待心理。利用 读者的这种心理的写作技巧叫设置悬念。作用:使情节跌宕起伏,增强可读性。 四、答题格式 1.本文运用了XX写作手法(多种手法则要列举全),如文中……(举文中的实例),这样 写的好处是…… (1)本文巧用对比的手法,把XX和XX巧妙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很自然地从对比中 感觉到XX的变化(或说优劣好坏),从而鲜明地表现出XX (2)本文大量运用环境烘托,把表现对象的XX心理,放在一个XX的环境里,更好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3)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XX的XX衬托XX的XX,使作者对自己的表现对象的表达 意图更明确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4)本文运用了抑扬的手法,作者的本意是XX,而先XX,令读者更全面深刻地认识XX,使所表现的对象更丰满,更鲜明。 (5)本文巧妙地运用了悬念的写作手法,先把XX抛给读者而又并不说明原因,层层设疑, 紧紧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更好地达到了表达自己主题的目的。 2.……情节在这里运用了……写作手法,起到了……的表达效果 3.(1)文中的第X段(或哪一句)在文中起到了过渡(或伏笔)的作用;(2)文中的第X段(或哪一句)与第X段(或哪一句)是前后照应的关系。 1

语文阅读表现手法和作用_答题技巧

阅读题中容易混淆的几个概念 一、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表现方法 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在初中语文中是经常提及的两个名词术语,它们之间区别很大。 (一)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借代、反复、反语、引用、互文、婉曲、顶真、回环、通感等。 (二)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 1.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记叙文的写作手法有: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序。 2.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具体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植物、文具、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五种表达方式,作为文章的形式要素,一定要为内容表达服务。一定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表达来写作,可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就是所谓表达功能。 (三)表现方法(表现手法):包括托物言志、以物喻人、欲扬先抑、前后呼应、想象、联想、象征等。如下。

现代文阅读之表现手法

现代文阅读之表现手法 一、先积累与表现手法有关的术语 (1)修辞类 比喻:生动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化繁冗为简洁。 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 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章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排比:结构紧凑,文章贯通;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反复: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借代:生动活泼,使评议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说服力。 双关:表达含蓄,语意丰富。 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突出作者的某种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 (2)技巧类 A、叙述方式:顺叙、插叙、倒叙、补叙。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B、描写方式:景物描写(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点面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高低远近声色结合,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写景,对比) 景物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渲染环境气氛,奠定感情基调,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或展开情节,或转换情节),烘托人物心理,烘托人物形象,象征或暗示社会环境,还可以跟下文形成对比等等。 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以景写人、对比反衬)(对事物的描写,也可以有外貌特征、形状大小等的正面描写,还可以有侧面衬托、对比以及多种修辞。) C、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等。 D、人称方式: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便于对话,便于抒情,加强感染力,有呼告的效果,用于外物有拟人化的效果)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E、艺术技巧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心理、烘托人物形象、象征社会环境、烘托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使表达更中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突出作者的某种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 白描:用字简练,不加渲染和烘托,有简洁传神的表达效果。 细节描写:突出事物的主要特点,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便于表达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