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复习:第三部分 专题二 散文阅读 5 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2019届高考语文复习:第三部分 专题二 散文阅读 5 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2019届高考语文复习:第三部分 专题二 散文阅读 5 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一、对点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地泉之灵

林子

十月。一场秋雨。

天空像是打了蜡,蔚蓝而明亮。在群山怀抱之中的广西兴安,更加明朗开阔了。秋风的水袖把许多的浮华、喧嚣、缀饰静静扬弃。山舒缓,似清淡的水墨画卷中的留白;水吟唱,像秋日醉人的醇酒;云柔软,还原为儿时记忆中的手绢。是的,从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到达山水之间的时候,心,也实现了一次飘然的出走。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读一册山,念一卷云,随风飘然,与云嬉戏。秋天,我们真该遗忘一回,站在山水之侧,尝试舒展开目光的翅膀,去品味秋天的空旷、寂寥、神秘。

来到山裙水袂之间的兴安灵渠,突然有恍然如梦的感觉,突然生出乡愁的幽渺。想着清澈美丽的漓江水,是从灵渠流淌过来的,再看享有“世界奇观”美称的灵渠之水,怎么看都像一部百读不厌的素书。绵延而凝重,巧思而奇绝,蕴含诸多世间奥义。①她婉约,慢转,不骄不躁,不温不火,不愠不喜,用柳暗花明的故事,引你进入一种百转千回的境界。听任着心灵被水中的绿草牵系,在绿草萋萋的水湄着陆。突然想起白居易“米泉之精”的诗句,“米泉”,指的是酒。用“米泉”称酒,该是多么性感而陶醉!而酒不醉人人自醉。看到灵渠,心底突然冒出两个字:地泉!在历史的土壤和积淀中,万斛泉源,潺潺流淌。这是多么厚重而飘逸的精灵啊!

回首过往,灵渠曾引导过诸多千帆望尽的舟船,也曾有过千百度众人追寻的风光;她滋养土地,济世济人达两千多年。②今天,她安详得就像一位见惯世道兴衰而不惊不喜,安然避世于山野的隐者,从容淡泊于海阳山下,悠然独饮时光泡制的清清泉茗。更像一只大隐于市的鹤。是的,我也突然聊发白日狂,梦见一只千年白鹤,梦见一道激越灵巧的白翅凌空。这就是灵渠的魂魄呵,是两千年来直冲云霄的智慧和底气的聚舞。她连着地气,张望天空,一步步盈盈而蹈于泉脉和地脉之上,像佛陀地涌金莲,惹人惊叹而静思。这也是生活的诗,每一字每一句都从土里冒出来,弥漫开来,荡漾而去,导引着你一起去体认着那一份份宽阔、坦荡、从容和深邃。

地泉之灵,使我感到股股泉眼在心底静静开凿,深深被这无与伦比的设计和灵思感动。开凿灵渠,古人先在湘江中用石堤筑成分水铧嘴和大小天平,把湘江隔断。在铧嘴前开南北两条水渠,北渠仍通湘江,南渠就是灵渠,和漓江相通。湘江上游,海阳河流来的水被铧嘴一分为二,分别流入南渠和北渠,这样就连接了湘江和漓江。灵渠选择在湘江和漓江相距很近的地段,这里水位相差不大,水势平缓,便于行船。于是,便有了美丽的相约与离别,有

了亘古的传奇和现实。灵渠,婀娜蜿蜒于起伏的青山碧水,联姻湘江、漓江,沟通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滋养出一代又一代流光溢彩的繁华。

灵渠的不朽,在于非常之“灵”。其中的每一块石料,每一道石缝,每一个细节,都是天衣无缝地配合与交结,才使枢纽的每一个环节都通灵般地经得起长期风雨的侵袭、流水的冲击,成为屹立两千多年的“神灵”。当然,灵渠能够保存到现在,除了它自身的坚固之外,显然还与一代代人对它的精心保护分不开。灵渠的“灵”,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魂灵。现代的灵渠,用依然不变的灵气和谐演绎着时光的走向、历史的延伸。面对灵渠,面对挥手指点江山的铧嘴,你可能会感慨,强大与弱小是没有绝对的界限的,堵与疏,急与缓,往往就是挥手之间的力量。很多的事,拐个弯或许就海阔天空,万里无云。很多时候,或许绕一下路,前方就一笑见天。此时,灵渠像明亮的眼,凝视着我们,教导着我们:把内心放在水中,慢慢清洗。淘洗多余的存储,让尘世的灵光照亮内心的圣洁和单纯。然后,再让心与心靠近,让心灵相通。我想,这也正是地泉千年不变的灵魂所系吧。

(选自《南方日报》,有删改) 1.(行文技巧题)本文主要写兴安灵渠,而第二段为什么却用大量笔墨来写雨后秋景和作者心情?

答:

答案:①写雨后秋景,突出兴安明朗开阔的特点,自然引出下文对兴安灵渠的观赏和描写;

②写作者心情,强调作者心情的放松和欣喜,为后文饱览灵渠的美景、回想灵渠的过往做铺垫。

2.(修辞技巧题)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文中画线的①②两处分别加以赏析。

答:

答案:第①处:句式由短而长,结构简单整齐,用“婉约”“不骄不躁”等词写出灵渠的性情,用“引”写出灵渠的飘逸特点,拟人手法赋予了灵渠鲜明的个性。第②处:运用一个比喻兼拟人的长句,语言含蓄,且多用修饰语,“安然”“从容淡泊”“悠然”等一连串的形容词生动形象地刻画出灵渠从容、淡泊、安详(宽阔、坦荡、深邃)的特点。

二、综合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6题。

秋天的瞩望

——青春祭

陈世旭

云忽然就淡了,高了蓝天;水忽然就瘦了,矮了桅杆;风忽然就硬了,薄了衣衫。雁阵背着斜阳,在纤尘不染的天空,写美丽的十四行,扇动的双翅,让阳光的黄金,洇染了水边的芦花。

秋天来了。

我们每年最欢欣鼓舞的季节来了。

忘记了秋雨落在欲干未干的水塘里的清冷,落在欲黄未黄的秋叶上的憔悴,落在欲诉未诉的私语中的怯懦。在这个收获的季节,我想要张开双臂抱紧太阳,看缤纷的落英、饱胀的果实,听长辈旱烟窝上的吟哦,禁不住落下喜悦的眼泪。

秋天静静地来了,载着艰辛的昔日。有鸽子飞过,鸽哨发出圆满的音调。有一些寒冷,有一些忧郁。长风回荡着诗人的放歌:“呵,秋天、秋水、秋天的明月,哪一样不曾印上我们的心血!呵,秋花、秋实、秋天的红叶,哪一样不曾浸透我们的汗液!”(郭小川《秋歌》)春天,开工的钟声在黎明前响起。我们摸黑钻出草屋,看不清几枝嫩黄的花茎刚刚爬上床头的泥墙。沉睡在广袤天际下的棉花地,被齐腰高的越冬作物覆盖着,再多的人走进去都悄无声息。几乎是匍匐着,我们播下种子,播下一年的希望。太阳初升的时候,我们早已汗流浃背。然后,在某一个午饭的间隙,我们蓦然发现,草屋的小窗外面,棉花林像孔雀开屏,伸展出悠长悠长的花翎。

汛期同初夏一起到来。我们丢下棉花地里发疯似的野草,跑上在冬天筑起的堤坝。我们的农场是长江江心的小沙洲。狂风暴雨不分昼夜没完没了,同仿佛立起的大江连成一片。农场就像一片遗落的树叶,在生与死的挣扎中跌宕。整天离不开堤坝的我们像虫一样蠕动,和着浑浊的江水嚼着冰冷的饭粒,顶着劈头大雨在石砌的斜坡上鼾声如雷。一个兄弟抱着沙包堵塞就要溃决的口子,被怒浪卷走再也没有回来。

秋月,一轮丰腴的妩媚,在无边的棉花地里浪漫地骚动,万千寂静的生灵在它的清亮中呼吸。棉花地海一样地起了波涛。月亮那么美满,带着无比的纯洁,祝福大地盛大的婚姻。银色的缠绵的诗情,在露滴闪闪的秋野上空飞舞。难以觉察的苍茫的深处,所有的果实次第绽开了如婴儿般的微笑。

过去了,春天的萌芽在破土中的扭曲;过去了,夏季的枝条在酷热中的窒息。而今,天地明净,视野格外广阔深远。北方的原野上,马蹄溅起翩翩飞舞的花瓣;南国的巷陌里,女子拨动幽幽的琴韵。大江在远处的峡谷里酿成透明的美酒,氤氲着醉人的香气。

运棉花的牛车好像来自遥远的历史深处,上过了发亮的桐油,焕然一新。粗重的木轮比人还高,吱吱扭扭的声音响彻云霄,环绕木轮的铁圈碾出一道比一道更深的车辙。

蓬松而结实的棉花堆上了仓库的屋梁,将会有新的情侣在值夜的时候诞生;沉默而无私的土地露出干瘪的胸膛,将会有新的滋润在冬耕的时候埋藏。所有人都开始盼望着今年的分

红:老农们盘算着造房屋,因为儿子早等着娶媳妇进门;一个女孩看中了商店新到的雪靴,过年时她要去中国的最北边看望当兵的对象;一个兄弟暗中准备着结婚,他揽进怀抱的是我们曾经个个梦想过的女神。而我,唯一的愿望就是买上最上等的棉花,给城里日渐衰老的母亲换掉那床烂渔网一样的老棉被。

完成了冬种,我们就要回城里的家过年,秋天的每一天,都是在期待中激动不已的日子。

说什么“悲哉!秋之为气也”(宋玉《九辩》),说什么“万里悲秋常作客”(杜甫《登高》),说什么“添愁益恨绕天涯”(白居易《中秋月》),在这个智慧和情感成熟的季节,所有传诵千古的绝唱都显得苍白。我们在生活中学会的是瞩望,而不是叹息。长长的长长的未来,也不会没有风雨,不会没有灾难,但只要有丰硕的秋天,一切就得到了报偿。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注】陈世旭,著名作家,诗人。1948年1月生于江西省南昌市,初中毕业(1964年)以后,在赣北农场插队8年,在九江县委宣传部、县文化馆分别做了4年的新闻报道和文化干部,后改写小说。

3.分析文章第一段景物描写的手法。

答:

解析:文章开篇即描绘秋天景色,以文采吸引读者。景物描写手法可以从修辞、写景角度、表现手法等角度考虑。从修辞手法来看,“云忽然就淡了,高了蓝天;水忽然就瘦了,矮了桅杆;风忽然就硬了,薄了衣衫”运用了排比、拟人的手法,“让阳光的黄金,洇染了水边的芦花”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从写景角度来看,以视觉为主,还运用了触觉(风忽然就硬了,薄了衣衫)。从表现手法来看,本段运用了映衬的手法,如云淡天高,水瘦船矮等。整段文字还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使得景物活了起来,画面充满动感。

答案:①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②从视觉、触觉的角度描写景物,使景物具体可感。③运用映衬、化静为动的手法,突出秋天的季节特征,使得画面充满动感。

4.文章结尾段的引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答: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结尾段的引用的作用,考生首先要明确文章结尾段引用的是古人的名句,这就增强了文章的意蕴。另外,这些引用出现在文章的结尾段,有深化文章主旨的作用。答案:文章结尾段引用古人悲秋的名句,既增强了文章的意蕴,又说明了人们在生活中要学会的是瞩望,而不是叹息,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5.文章标题为“秋天的瞩望”,文中为何要写春种、夏汛?

答:

解析:在描述秋天的时候花笔墨写春种、夏汛的内容是作者的精心构思。解答此题应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思考。结构上,往往起过渡作用,要具体分析如何承上、如何启下。内容上,可以从写春种、夏汛与表达主题的关系的角度思考。

答案:①从结构上来说,是承上启下的需要。紧承上文所写的“秋天静静地来了,载着艰辛的昔日”,写春种、夏汛正是具体写昔日的艰辛;有了昔日的艰辛,才引出下文对秋天丰收的描写。②从内容上来说,是揭示文章主题的需要。春种和夏汛说明了只有付出心血和汗水,才能有丰硕的收获;没有春种、夏汛的艰辛就不会有秋天的丰收,就谈不上“瞩望”。夏汛中有关牺牲者的内容照应文末“长长的长长的未来,也不会没有风雨,不会没有灾难”,为主题埋下伏笔。

6.文章以“青春祭”为副标题,有哪些用意?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

答: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青春祭”的字面意思,然后探究其用意。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要联系作者经历及其创作背景:从提供的作者介绍中可以了解到作者的青春是在农场度过的,这段真实的经历是作者创作的基础。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还要联系文章内容:文章中写了劳动的辛苦,甚至是牺牲,也写出了对丰收的期盼,悟出了人生的一些道理。理清了这些思路,就能揣摩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答案:①作者初中毕业以后去赣北农场务农,青春中美好的岁月是在劳动中度过的,以“青春祭”为副标题是纪念自己的青春岁月;②祭奠、怀念当年为抗汛而牺牲的兄弟,也是为纪念一代人的青春;③作者以自己青春务农的经历启发读者:辛勤地付出,就会有所收获;只要有收获、成功,曾经经历过的那些风雨、灾难就都值得了。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 一、散文的文体特征 1.散文的种类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根据写作内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可分为写景状物类散文、写人记事类散文、议论说理类散文、文化游记类散文四类。这四类散文也是近几年高考常考的四种散文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各自相对一致的写作思路,把握每类散文的写作特点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整体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答题时能做到指向性明确,思路清晰,一语中的。 2.散文的文体特征 散文的文体特征是“形散神聚”。 3.散文的线索 为了做到“形散神聚”,在选择上散文特别注重材料和中心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往往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整体。贯穿全文连缀人物和事件的顺序叫线索。线索是散文组织安排材料的“纲”。 线索的类别 线索的作用 线索是文章结构的主线,抓住线索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抓住散文中的线索,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本领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形散”的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

4.散文的立意 散文立意意境深远,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5.散文的语言 散文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韵律美,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二、考场阅读散文的要求 1.读懂是前提,读懂方能做题 文学作品阅读需要两大能力,一是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二是解题能力。解题其实并无神秘之处,关键在于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理解能力不够,任何解题方法都不能真正起作用。而要提高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不能单靠多做练习题,要用细读的方法,认真揣摩一定量的散文,真正把它逐句读懂、读透了,做题自然也就不在话下了。 2.快速阅读是本领 考场阅读是一种快速的精阅读,与平时的浏览或慢品有区别。它要求能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把一篇千字文读两遍。它是考生必须练就的本领,只有平时有意识地训练快速阅读,方能在考场上方寸不乱,成竹在胸。 快速阅读要善于抓标题、开头、结尾及意蕴深刻处,同时圈点勾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段落和语句。 3.整体把握是关键 快速阅读的目的是在做题前整体把握文章。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只有整体把握了全文,将文章的骨骼、精髓看得透彻、明白,才能把命题人的命题指向、意图看得清楚、明晰,才能快速而准确地答题。 所谓整体把握,就是要把握整体文意和思路层次。简单地说就是两个问题。(1)内容——文章写了什么?基本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2)形式——文章是怎么写的?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是如何展开思路的。 三、快速阅读,整体把握训练 写景状物类散文 (一)体裁特点 写景状物散文就是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散文。作者往往借助对自然之景、物的描绘、抒情、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 散文阅读 教案

精讲目标 1.回顾高考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语言结构类试题基本题型及命题规律。 2.熟练掌握并运用高考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语言结构类试题答题技巧。 精讲考向 考向一:语言鉴赏 【真题典例】 1.【2017年高考课标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我们的裁缝店 李娟 在城市里,裁缝和裁缝店越来越少了。但在喀吾图,生活迥然不同。这是游牧地区,人们体格普遍高大宽厚,再加上常年的繁重劳动,很多人身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形,只有量身定做的衣服才能穿得平展。 我们租的店面实在太小了,十来个平方,中间拉块布帘子,前半截做生意,后半截睡觉、做饭。但这样的房间一烧起炉子来便会特别暖和。很多个那样的日子,狂风呼啸,昏天暗地,小碎石子和冰雹砸在玻璃窗上,“啪啪啪啪”响个没完没了……但我们的房子里却温暖和平,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地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得酥掉了。 我们还养了金鱼,每当和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我们就请他们看金鱼。这样的精灵实在是这偏远荒寒地带的最不可思议的尤物——清洁的水和清洁的美艳在清洁的玻璃缸里曼妙地闪动,透明的尾翼和双鳍缓缓在水中张开、收拢,携着音乐一般…… 这样,等他们回过神来,再谈价钱,口气往往会软下来许多。 当地男人们很少进屋,最固执的是一些老头儿,偶尔来一次,取了衣服却死活不愿试穿,即使穿了也死活不肯照镜子,你开玩笑地拽着他往镜子跟前拖,让他亲眼看一看这身衣服多“拍兹”(漂亮),可越这样他越害羞,双手死死捂着脸,快要哭出来似的。 女人们就热闹多了,三三两两,不做衣服也时常过来瞅一瞅,看我们有没有进新的布料,如果有了中意的一块布,未来三个月就一边努力攒钱,一边再三提醒我们,一定要给她留一块够做一条裙子的。 库尔马罕的儿媳妇也来做裙子了,她的婆婆拎只编织袋跟在后面,量完尺寸我们让她先付订金,这个漂亮女人二话不说,从婆婆拎着的袋子里抓出三只鸡来——“三只鸡嘛,换条裙子,够不够?” 她订的是我们最新进的晃着金色碎点的布料,这块布料一挂出来,村子里几乎所有的年轻媳妇都跑来做了一条裙子。 她说:“不要让公公知道啊!公公嘛,小气嘛。给他知道了嘛,要当当(唠叨、责怪)嘛!” “婆婆知道就没事了?” “婆婆嘛,好得很嘛!”她说着揽过旁边那矮小的老妇人,“叭”地亲一口:“裙子做好了嘛,我们两个嘛,你一天我一天,轮流换着穿嘛!” 她的婆婆轻轻嘟囔一句什么,露出长辈才有的笑容。 但是我们要鸡干什么?但是我们还是要了。 还有的人自己送布来做,衣服做好后却凑不够钱来取,只好挂在我家店里,一有空就来看一看,试穿一下,再叹着气脱下来挂回原处。 有个小姑娘的一件小花衬衣也在我们这儿挂着,加工费也就八元钱,可她妈妈始终凑不出来,小姑娘每天放学路过我家店,都会进来捏着新衣服摸了又摸,不厌其烦地给同伴介绍:“这就是我的!”穿衬衣的季节都快过去了,可它还在我们店里挂着!最后,

最新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与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

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与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 第一部分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知识点整理 题型一:词语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有什么意蕴? 解题方法: 考查词句含意的往往是: 1、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 2、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3、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 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再联系前后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规范答题」1标明句子出处。2?找出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3.去掉喻体成分,概括为平实准确的语言即可。 抓关键词+分解句子+整合答案(结合主旨) 题型二:人称类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A.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小说除外――小说中我”未必就是作者本人,一些散文也是如此),加强见闻和感受的真实性。 B.第二人称:以对面交流的形式,加强了互动效果,亲切(有亲和力),强化了抒情作用,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 C.第三人称:作者从旁叙述,增强客观性,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题型三:分析作品结构 语段在文中的结构作用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从全文看,XX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分析作品结构,考查某句(段)话或某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方法:结构作用(专用术语): (1)文首: ①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②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烘托情感; ③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2)文中:

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照应后文。 ⑶文末: ①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 ②收缩全文(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欢迎关注语文月刊公众号 题型四:鉴赏艺术手法类 题型表述方式通常为: 1.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 2.作者是如何写“……” 3.“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妙处)? 4.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的艺术手法和作用或表达效果。 5.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 答题模式:手法+分析+艺术效果(注意叠词:)+表达感情 方法: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1)叙述方式 顺叙:按照时间或空间顺序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从结尾或情节中的某一段写起,造成悬念,引人人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起到补充、丰富、深化原叙述的作用。 (2)抒情手段: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②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

2019届高三语文一轮习题72散文阅读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题 祁连雪 千里河西走廊,在我身临其境之前,总以为那里是黄尘弥漫、阒寂荒凉的,显然是受了古诗的浸染,“千山空皓雪,万里尽黄沙”之类的诗句,已经在脑海里扎了根,这次实地一看,才了解到真相。原来,河西走廊竟是甘肃最富庶的地区,这片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如今已被国家划定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当你驻足武威、张掖,一定会为那里的依依杨柳、森森苇帐、富饶的粮田、丰硕的果园所构成的“江南秀色”所倾倒。 当然也不是说,整个河西走廊尽是良畴沃野,它的精华所在,只是石羊河流域的武威、永昌平原,黑河、弱水流域的张掖、酒泉平原,疏勒河流域的玉门、敦煌平原。这片膏腴之地,是仰仗着祁连山的冰川雪水来维系其绿色生命体系的。祁连雪以其丰美、清冽的乳汁汇成了几十条大大小小的河流,灌溉着农田、牧场、果园、林带,哺育着河西走廊的子孙,一代又一代。 祁连山古称天山,西汉时匈奴人呼“天”为“祁连”,故又名祁连山,一过乌鞘岭,那静绝人世、夐列天南的一脉峦叠峰,就投影在我们游骋的深眸里,映着淡青色的天光,雪岭的素洁的脊线蜿蜒起伏,一直延伸到天际,一块块咬缺了完整的晴空。面对着这雪擎穹宇、云幻古今的高山丽景,领略着空际琼瑶的素影清氛,顿觉凉生襟腋,情愫高洁,它使人的内心境界趋向于宁静、明朗、净化。 大自然的魅力固然使人动情,但平心而论,祁连山确也沾了神话和历史的光。这里难以计数的神话传闻和层层叠叠的历史积淀,压低了祁连山,涂饰了祁连山,丰富了祁连山。在那云做梦的少年时代,一部《穆天子传》曾使我如醉如痴,晓夜神驰于荒山瀚海,景慕周天子驾入骏马巡行西北三万五千里,也想着要去西王母那里做客。当时把其中的故事都当成了信史。真正知道它“恍惚无征,夸言寡实”,是后来的事,但祁连山的吸引力并未因之稍减,反而益发强化了,四十余年的渴慕,今朝终于得偿,其欢忭之情是难以形容的。

【步步高】高考语文总复习 散文阅读试题(一)

散文阅读(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三月关东 黄文山 关东三月,一个非常的季节。 尽管冬天即将过去,但春天并未到来。这是季候中的一段耐人寻味的空白。看不到鲜花,也听不到鸟啼,大自然显得冷清而平淡。平淡得有些空荡,甚至有些无奈。河面上依然结着冰,凝脂一般冻着一艘孑然无助的小船;树丫上光秃秃的,没有一点绿的动静。虽说冰雪的生命很短,但三月还是它们的世界。不仅背阴的山坡依然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就是路两旁的堆雪,也在发着耀眼的白光。阳光照在它们身上,就像照在被褥上,它们只是报以安详的一笑,根本不相信自己会在三月的阳光下融化。 冬睡的山,此时大约醒来了吧。那是一场太过漫长的浓睡,慵懒的阳光从它们身上拂过,反而让它们睁不开眼睛,它们似醒非醒的样子,就像稚童般憨态可掬。不过,脱去了繁盛的绿装,山反而现出它们真实的面貌。它们裸露的筋骨肌肉,让人想到关东汉子敦实的身躯;它们不用修饰的神态,也像关东汉子般爽朗。 穿过了辽河平原一路向南,便有一列列大山迎面驰来,这是天山山脉南行的步伐,雄壮、威严。看这一重又一重的山脊在山边勾勒出一幅天然的关山行路图,总不禁让人想到宋琬的一首《关山道中》:“拔地千盘深黑,插天一线青冥。行旅远从鱼贯入,樵牧深穿虎穴行,高高秋月明。半紫半红山树,如歌如哭泉声。六月阴崖残雪在,千骑宵征画角清,丹青似李成。”在少数写北地风情的诗人中,宋琬最见功力。 从车窗望去,山连绵起伏,层层叠叠。尽管时届冬残,山坡上却看不到树叶凋零的景象。映入眼帘的则是满山遍野的柞树,织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它们从来都是顶着满头黄叶,经受着寒冬的考验,无论厉风冻雨乃至严霜重雪,在新芽吐翠之前,决不肯轻易落下。那树叶的颜色,不是华丽的金黄,也不是灿烂的红艳,而是土地那样厚重的赭黄,透着坚忍和从容。于是,它们在关东漫漫的长冬里,坚持着,等待着。等待也是一种美丽。 孤零零地看一棵棵柞树,实在不起眼。它既没有挺拔伟岸的树干,也没有婆娑秀逸的枝叶,普通得就像一个个质朴的庄稼汉。但千万棵柞树相呼应,相映衬,相扶持,随山形起伏,如巨毡延展,形成了一片让人徜徉不尽的风景。 在冬将阑而雪犹然之际,登凤凰山则别有一番韵味。少了春花秋叶的点缀,山色则更显古朴苍然;听不到鸣禽流水的声响,山间倒更觉空旷清幽。一座座深藏在山间的寺庙都还披着厚厚的雪装,瓦楞上是雪。只有红漆的廊柱在这一片白色中闪耀着鲜艳的光泽,很有年头的庙宇经白雪这么一衬,竟格外精神起来。 铺在凤凰山的这片雪足有半尺多厚。长长的一个冬季,说不清降了多少场雪。雪的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散文阅读(含答案)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三:散文 一、天津卷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虹关何处落徽墨 石红许 在冬天,在春天……为了寻找一截久违的徽墨,我孑然一人蹀躞在在虹关【注】墨染了一样的旧弄堂里,闯进一栋又一栋装满了故事的深宅老院。我安慰自己,哪怕是能遇见寸许徽墨,也心满意足。行走在虹关,我一次又一次向墨的深处挺进,去追寻墨的风月身影。 婺源一文友善意地提醒我,虹关徽墨以及制作徽墨的人很难找了,你这样没有目的地寻找,不啻于白费心神徒劳无功。我不甘心,相信在虹关的后人中一定还有人掌握了徽墨制作技艺,他们会告诉我很多关于徽墨的记忆。学.科网 欣慰的是,季节扯起的丹青屏风里,总有一棵需十余个大人合抱的千年古樟,华盖如伞,累了,就在树下坐一坐,仰望绵廷浙岭,聆听“吴楚分源”的回声。穿村而过的浙源水、徽饶古道在炊烟袅袅里把日常琐碎的生活串成一幅恬谧幽静的水墨画,人在画中,画在人中,昔日贩夫走卒、野老道者的身影渐行渐远在徽墨涂抹的山水间,一丝淡淡的忧伤悄然在心里泛浮,随着雨滴从瓦片上、树叶间滚落下来,把人带进梦里故园。 一堵堵布满青苔的墙壁上还隐约留存着经年的墨迹,那是徽墨的遗韵吗?石板路上,不时与村人擦肩而过;老宅门内,不时与老人目光相撞。在虹关,我拾掇了一串烙上徽墨溫度的词语:质朴、慈祥、安然,小桥、流水、人家……虹关,允许我拾取半截残墨,记下一串与徽墨有关联的大街小巷地名。 虹关伫立,徽墨式微。近百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五花八门的书写工具,使得人们迅速地移情别恋,墨与砚台的耳鬓厮磨,也早也被墨汁横插一杠,固态磨便黯然失色,近年来渐渐被人遗忘。到后来,实现了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书写也已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墨块更是被束之高阁,制墨传习几乎无人问津。 墨,松烟的精灵,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屐行职责,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勢,氤氲香气里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徽墨,制作滥觞于南唐,兴盛于明清,享有“落纸如漆,万古存真”之美誉。有权威人士言之凿凿指陈,北京故宮博物院还保存着数十块虹关徽墨。徽墨无声,虹关有幸,虹关人因此而自豪。水口、民居,显然还有徽墨等,不负众望,终于为虹关换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金字招牌。 虹关徽墨,不小心逝失在古村落、古驿道边,等待人们去擦亮这张泛着黑色光泽的名片——“徽墨名村”。在一栋民居内,我兴奋地发现,有人在挖掘、研发传统徽墨工艺,遗憾不见墨工,不知那一双手是

2019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总复习专项四《文章主旨或情感的分析概括》及考题演练卷

2019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总复习 专项四《文章主旨或情感的分析概括》及考题演练卷 【归纳内容要点】 1、常见题型 ①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②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并具体分析文章是怎样逐层表现主旨的 ③文章表现了什么感情?请从作品的内容和写法两方面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2、解题思路 全文内容概括: 第一种:概括某些原因。很多散文,作家都是阐发某种生活感悟,明晰某些道理,而这些感悟、道理(结尾的“果”)从何(“因”)而来?答题时思维视界要笼罩全篇,尽量把“因”的数量找全。答案各点组织要尽量按照原文顺序。 第二种:围绕标题关键词语进行内容概括。 第三种:文中作者的多种情感概括。多种情感,指的是对不同的人、事、物而表现出的不同的情感,或是对同一人、事、物的前后情感变化。 主旨概括 答题要点:①关注文题。标题能提供阅读的线索。(隐含了信息-----写作对象、重要内容等,甚至可以借此把握文章的主题。)②抓住文尾的议论、抒情语句。这些语句常常是结尾点题,明确主旨。③在概括段意、整合层次的基础上,再高度概括层意,概括出主旨。 3、答题格式 内容概括:一划分本文或段的层次,二提取要点词语,三整合答案。 主旨概况:本文通过记叙(描写)……,表现了……,表达了……,揭示了……主题。 高考真题在线 一、【2018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6分) 虹关何处落徽墨 石红许 在冬天,在春天……为了寻找一截久违的徽墨,我孑然一人蹀躞在在虹关【注】墨染了一样的旧弄堂里,闯进一栋又一栋装满了故事的深宅老院。我安慰自己,哪怕是能遇见寸许徽墨,也心满意足。行走在虹关,我一次又一次向墨的深处挺进,去追寻墨的风月身影。

2020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docx

学习资料 2020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特点:形散,神聚 形散: 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等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三、散文的分类 (1)抒情散文( 2)记叙散文 (3)议论散文 或( 1)写景散文( 2)状物散文 (3)叙事散文( 4)说理散文 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五、散文的主题 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命题趋势上,多数作品涉及到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冲突,体现了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对现代化的反思与批判,尤其是探讨农耕文化、乡村文化对现代人类的拯救问题。 散文阅读应分几步?(阅读程序) 一读—整体感知: ① 了解主要内容; ② 归纳中心意思; ③ 分析题目含义。 ——用一句话概括中心。 散文阅读应分几步?(阅读程序) 二理—理清思路: 1、抓抒情议论句; 2、抓过渡句; 3、抓每层每段中心句。——用铅笔作好标志。 三找—-找答题区域——画出相关处。 散文阅读应分几步?(阅读程序) 四述—整合答案: 1、提炼组合:有的答案隐含于文中,须提炼;有的答案分散在各处,须组合。 2、组织归纳:围绕要点,句子通顺,言简意赅。 题型一:分析作品结构 语段在文中的结构作用

2019届高考语文(苏教版)复习资料练习:第三部分 专题二 散文阅读 6 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一、对点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遗失的寒冷 张亚凌 三十年前,站在宿舍门口,看着萌发出新芽儿的柳枝映在斑斑驳驳的土墙上的影子,我一边感慨着“春天总算来了”,一边告诉自己:在以后所有的冬天,你再也不会有寒冷的感觉了。 一晃,三十年过去了,今天的我才尝试着触摸那段遗失寒冷的岁月。 那一年,我升入初中,必须在学校住宿。褥子被子一捆,和一大布袋子红薯、糜面馍馍、玉米糕绑在一起,母亲帮我拎起来搭在肩上。背上是褥子被子,胸前是一个大布袋子,后面重前面轻,我都有些把持不住自己的身子。母亲只是交代了句“不要贪吃好的,一顿蒸上两个红薯一个糜面馍或玉米糕就行了”。 走一走歇一歇,到了学校。宿舍是一面窄窄的空荡荡的窑洞,我们直接在地上铺铺盖。 别人都是先在地上铺一个厚厚的草垫子,上面再铺个毡子毯子什么的,接下来才铺上褥子,褥子上面还有个布单子,怕将褥子弄脏了。我呢,只带了褥子和被子,压根就没有其他东西可以铺在地上。于是我就满学校找来了一些废纸片,铺在地上,才开始铺褥子。结果是:我的床铺比两边同学的低下来一截,她们都觉得我不应该夹在中间。于是,我就自觉地挪到了最边上——门口的墙下。 我的褥子几乎是直接挨着地面的,很潮湿。只要有一丁点太阳的影子,我都会迫不及待地将褥子抱出去晾晒。我现在特别喜欢冬天的太阳,甚至会深情地看上半天,恐怕就源于那个寒冷的冬天我对太阳的感激吧?那时在别人眼里,我或许是个很可笑的女孩,跑到学校似乎就是为了等太阳出来晒褥子。 冬天天冷,夜又长,起夜的学生就多。门一拉一合,冷风就直吹过来。抗击了半天寒冷好不容易才入睡的我,常常又被寒风刺醒。为了应对寒冷跟风的袭击,我睡觉不再脱衣服且蒙住了头。 我从没有向母亲提及此事,母亲看到我在家里睡觉的样子便有些想不通,曾跟父亲说:“这娃书念的,成呆子了——炕中间烧得热乎乎的,她咋老蒙着头靠墙根睡?” 是那夜夜寒风吹走了我的寒冷? 记忆里,那年的冬天,下雪的日子经常有。我也清楚地记得当语文老师看着窗外纷飞的大雪吟诵“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时,我的泪水悄然滑落。 在我,下雪天是最最难熬的日子,包括雪后的一段时间。不仅仅是褥子会一直潮湿下去,更重要的是,我只有脚上一双布鞋,不像别的孩子,还有一双可以换着穿的鞋子或是能踩雨雪的黄胶鞋。教室、饭堂、厕所,跑上几趟,布鞋的鞋底就湿了,半天下来,就湿透了。我

浙江高考散文阅读真题汇总

浙江高考散文阅读真题汇总 2012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母亲的中药铺 甘典江 (1)那时候,我最喜欢去的地方,一是新华书店,一是母亲的中药铺。前者,是因为我爱看爱买连环画;后者,是因为我喜欢嗅闻那些中药的味道,特别是咀嚼几片苦甜苦甜的甘草。 (2)母亲当过赤脚医生。八十年代初,母亲参加医疗培训后,加入了城关镇合作医疗站。 (3)医疗站在我读书的中学附近,临街两间旧木房。一间开处方和打针,另一间,是药铺。和母亲一起在守药铺的,还有三个阿姨。一天到晚,她们就做三件事:抓药,打针,织毛衣。除此之外,便是无休无止的聊天。我注意到,她们抓药非常麻利,瞟一眼处方,就可以找到相应的抽屉。仅凭手抓,就基本准确,最后还是放进小秤称一称,添点或减点。然后,把药倒入毛边纸或废报纸,包好扎紧,写几个字交待几句,递给别人。 (4)只要一走进药铺,我就被一股浓重的药香包裹得严严实实,有点喘不过气来,但一习惯就好了。我望着那些神秘莫测的抽屉,瞅着那些贴着标签的药名,兴奋不已:什么“半夏,黄精”,什么“益母草、白芨”,都是曼妙的植物。当然,也有的是矿物和其他异类,比如“朱砂、雄黄、海马”,不由得使我产生了相关的联想:这朱砂,肯定就是国画中传统的红色颜料吧李可染曾用顶级朱砂绘过四张毛主席诗意图《万山红遍》,已成画史上的经典。至于雄黄,不就是许仙意气用事的东西吗所谓的海马,只是相当于一条小鱼而已。 (5)其中,我最喜欢的药草,是甘草。首先,是因为它的名字,甘草,望文生义,不就是“甘甜之草”吗昔时,神农氏遍尝百草,解毒靠的就是这宝贝。再加上,我自己就姓“甘”,与这甘草,是家门,五百劫前,应是同根而生之族。最早,是母亲教我嚼的甘草,一是因为它的药理,二是可以变相地替代水果糖,八十年代,任何甜味都是奢侈品。就这样,我嚼着甘草成长着,自以为嚼出了甘草的本真之味,破解了甘草的一切密码。 (6)母亲还爱用党参来炖乌骨鸡和猪肚,补血。她营养不足,严重贫血。人参太贵,吃不起。还有金银花和枸杞,母亲他们都用来泡茶喝。自然,我也跟着全部享受到了。 (7)在自家的院子墙角,母亲还栽了几株三七。蔓延的藤叶牵上墙,覆盖成了一面翠绿的毯子,像青绿山水画的设色,极其养眼。可惜,后来拆迁,毁于一旦,使我失去了这一片翠绿。母亲只好把三七块茎挖出,收藏好。她说,三七可以治妇科恶疾,以及跌打损伤。 (8)九十年代的某一天,这个合作医疗站被撤销了。回到家,母亲专职做她的家庭主妇。赚钱的任务,彻底由父亲负责。那个中药铺,被别人买去,改作了服装店。从此,街上流行的药店,大多是连琐的西药店。在我的印象中,传统的中药是文化,望闻问切的中医大夫,近似于等同于诗人。相反,我害怕西药西医,因为这些东西是实验室配制合成出来的化学组织,成分复杂而可疑,至少没有一个在阳光之下生长的过程,没有温度、湿度,更无个性与灵魂。我实在难以想象,“阿莫西林”比母亲的“金银花”会更让我亲近与信赖。甚至,当我感冒受寒,母亲亲手煎熬的一罐红糖姜开水,也会比最昂贵的感冒灵帮我发热而痊愈,至少,我心已暖。

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全国各地作文试题

2019年高考全国各地作文试题 2019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 1.全国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全国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全国III卷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jpg?x-oss-process/w10 (据小林漫画作品改编)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4.全国汉语试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5月10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倒计时1000天。来安中学举行奥运我最爱的主题班会。小华说:我最喜欢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大伟说:我最喜欢乒乓球运动员马龙。希望有一天我能成为世界冠军,像他那样自豪地说‘I am made in China’(我是中国造)!小齐说:我最喜欢奥林匹克运动口号:‘奥运会最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我没什么体育特长,但经常锻炼身体! 请根据材料内容,结合你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高考语文专题散文阅读试题(附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散文阅读试题(附答案) 专题十六散文阅读 [学法――抓住形神,品味情思] [视情选学,有备无患] [把握文体特征] 明结构,快读文;知特点,准做题一、散文的定义现代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围日益缩小。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本专题所讲的就是狭义的散文。二、散文的特征散文的文体特征概括来说就是“形散神聚”。所谓“形”应指散文中用来表情达意的人物、事物、景物、器物等。“形”的“散”体现在联想的广泛、时空的纵横等方面,但目的却是统一的――用来表现理念、抒发情感、阐述哲理、表达志趣、寄寓情趣等。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神聚”。例如,《窗》就是通过描述一系列与窗相关的事物来阐述哲理,《荷塘月色》就是通过写景来抒发情感,《说不尽的狗》就是寄寓一种生活、艺术和思想中蕴含的情趣。三、散文的分类通过对几年来高考现代文阅读选文的分析,根据写作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把散文分为写景状物类散文、议论说理类散文、文化游记类散文、写人记事类散文四类。 (一)写景状物类写景状物散文是一种篇幅短小、题材广泛,通过描写特定的景或物的形态、色彩、神韵等特点,来表现作者心情感、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的散文。 1.体裁特点其主要特点有: (1)既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让景物具有立体感,也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觉描摹景物,突出其可感性。 (2)既变换观察角度,让景物形态具有全景感,也描写景物变化,突出景物形态的丰富性。 (3)既运用虚实结合手法,扩大想象空间,也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突出景物特点。 (4)情景关系富于变化。①以景勾连情思:如“景物依旧,但时光流逝、人事已非,自然能生出伤感怀旧的情感”。②以景渲染气氛:精心描绘经过选择的景致,就能营造出某种氛围,即使不直抒胸臆,情感依然能够传达出来。③因景的变化而生的情思:

2020年高考语文总复习:散文

2020年高考语文总复习:散文 ——冷宫几余载,沉淀再登台全国卷前几年对散文的割舍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高考以往选考时两类文本阅读理解难度上的考量,而非文体本身有什么不足。若从纯文学的角度欣赏,应首推散文。其语言之美、意境之阔、行文之妙、表意之雅是任何文体都无法比拟的。散文备受“冷遇”,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汉语言的传承和发展。文学类文本被定为必考文体,全国Ⅱ卷、Ⅲ卷也都选择了散文文体,散文阔别高考几年后,重新登上高考舞台。 【近三年高考卷经典命题概览】

注:①上表中有的题型出现两次,表示此题属于交叉考点。②2015年后采用全国卷试题的地方卷未统计。 1.2017年全国卷首次将文学类文本列为必考内容,全国卷三套试卷有两套考查散文,命题点集中在语言表达艺术上,这是对新增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具体落实。与小说相比,散文更适合考查语言。 2.从近三年的命题来看,散文考查的重点有四个:归纳概括文意、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意以及句子赏析、分析散文的表达技巧、结构思路分析。2017年全国卷更是集中在语言上命题。 3.试题选文主要是中国当代名家散文,偶有现代散文,这也是考生在课外阅读中应重视的方向。在考点复习上,考生在重视对语言艺术复习的同时,要特别重视分析散文的结构思路和鉴赏表达技巧两个考点。 【阅读指导】 一、散文的文体特征与分类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其文体特点是:①篇幅短小;②立意集中深远,“形散而神不散”,即以一条线索组织材料,集中地表现中心思想;③题材广泛,不受时空限制,联想丰富;④形式多样,结构自由洒脱;⑤表现方法灵活,融叙事、描写、议论于一体。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 散文阅读 学案

专题一掌握关键的整体阅读能力 一、散文概念 散文概念有广狭之说。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古代无“散文”名称,“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时期才有的);在现代,广义的散文指的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文学体裁,是一种自由灵活、短小精悍、表现真人真事真情的文体,这一概念广为公众所接受。狭义的散文专指抒情散文。 二、散文的文体特征 1.形散而神不散。“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是为更好地表现主题服务的。 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散文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应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1)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2)以作品中的“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2.意境深远,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所谓优美,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韵律美,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三、散文的种类 1.写人记事类散文 (1)以记叙人、事为主要内容。这类散文以对人和事物的具体叙述和描绘为突出特色,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 (2)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这是因为叙事散文所写的人和事大都与作者有密切的关系。所写的人,或是亲人,或是师长,或是战友,或是所敬仰爱戴的人;所写的事,或是亲身经历,或是对人教育大、影响深的事。因此,作者写这些人和事必然带有饱满的感情。 (3)故事情节不一定完整,人物形象不一定深刻。写人叙事散文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但是很少有单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常以若干零碎、琐屑之事来反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散文阅读

专题二散文阅读 ——散体文章自由笔,形散神聚格调新 散文文体近几年在课标全国卷中没有出现,但是在高考考纲规定的考查范围内。因散文不易读懂,因此本专题在熟悉考情的基础上,从读懂四类散文文本切入,然后分考点突破,在每一考点中,再分题型进行系统复习;对每一题型,先通过典题,揣摩解题思路,再学习相关技法。这样有理论,有技法,有训练,形成解题能力。

一、研究考情明命题点 下面以2015年湖北卷、2016年天津卷为例,列举高考散文阅读的考点:

1.从阅读材料的选取方面看高考散文类文本特点 (1)选材范围方面:选文是中国现当代散文作品。特别注重那些紧扣时代脉搏,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厚重民族文化情感以及闪烁着淳朴人性的散文作品。 (2)选文内容丰富多彩,但有所侧重。多数作品涉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突,体现了现代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眷念,对现代文化的反思与批判,尤其是探讨农耕文化、乡村文化对现代人类的拯救问题。 2.从命题方面看高考散文类文本命题规律 (1)稳中有变。“稳”是指阅读题的考查内容、基本套路、设题模式基本稳定,“变”是指探究方向每年都有所变化。纵观这些年的高考题,散文文本的考点主要有:理解和分析、概括文章中心和归纳内容要点、鉴赏文章表达技巧、分析和探究或者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其中理解词句含意、概括文意、鉴赏技巧和探究评价为重中之重。这些考点涉及的能力层次高,虽然不是备考的盲点,却是考生的弱点,应引起高度重视。 (2)坚持“主题辐射”原则。所谓“主题辐射”原则就是散文阅读的命题,不论是有关内容,还是有关结构,还是有关表达技巧,都从文章主旨的角度出发,也就是说,所设置的问题都与文章的主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二、因命题点需知文体特征 (一)散文的定义 现代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本专题所讲的就是狭义的散文。 (二)散文的特征

2019届高考散文阅读题型归纳与答题方法指导

高考散文阅读题型归纳与答题方法指导 ★散文基本知识及阅读方法: 1、构思特征: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指材料零碎、大跨度;“神不散”指文章有一个明确的中心。 2、选材特点:典型、新颖、真实; 3、找出线索,就容易理清文章的构思和中心;(情、理、物、空间、文眼等) 线索的特征: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4、类型: 抒情散文:如《春》《荷塘月色》《白杨礼赞》;主要有写景类散文和状物类散文。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象征) 叙事散文:如《背影》《记念刘和珍君》; 说理散文:如《鹿的穷途》《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包括杂文和小品文;寓哲理于形象之中; 5、阅读技巧: ①依据题材特点,晓大意; 写景状物——把握“物”的外形特征和内在品质,进而把握所言之“志”(情);写人记事——弄清人物的活动和事件的来龙去脉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关注事件特征,感受人物形象,思考议论、抒情等语句,进而领悟作者情感和文章主旨;议论说理——借事说理、寓理于事、情理交融,把握材料和观点的关系; ②借助有效信息,抓主旨。 抓标题,揣摩文意; 察首尾,整合信息;文章首尾,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表现和流露出作者的表达意

图或情感态度; *各段的中心句、首括句、尾结句; *在文章结构上起过渡、连续作用的词语、句子和段落; *画龙点睛的抒情议论句; *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的句子; *作者情感变化的句子; ④分析形象画面,悟意境; ⑤品味局部语言,析含意; ⑥归纳层次要点,明文意; 题型一:理解词语的含义 “重要词语”一般指以下词语: 1.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 2.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关键词语。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方法的文章中。 3.特殊指代的(远指、近指、不定指等)。 4.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5.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 理解词语的含义,是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最重要的是“文中”这两个字。★【解题方法归纳】“三联一依”

2020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高考题组

专题集训12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高考题组 一、(2017·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4分) 窗子以外 林徽因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 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每人手里一件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 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 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是热闹,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

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那里两树马缨,几棵丁香;榆叶梅横出疯杈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年只 开个两三朵——叶子上满是虫蚁吃的创痕,还卷着一点焦黄的边;廊 子幽秀地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窗,透过外院的日光,外院的杂音。什么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炭染成黔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一个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过屏门;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公司来收账的,胸口斜挂着皮口袋,手里推着一辆自行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容,“好呀,好呀!”地走进门房;什么赵妈的丈夫来拿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都不差的,早来了你就听 到两个人唧唧哝哝争吵的声浪。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和你总隔个窗子,——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纱的,玻 璃的! 你气闷了,把笔一搁说,这叫做什么生活!检点行装说,走了,走了,这沉闷没有生气的生活,实在受不了,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健康的旅行既可以看看山水古刹的名胜,又可以知道点内地纯朴的人情风俗。走了,走了,天气还不算太坏,就是走他一个月六礼拜也是值得的。 没想到不管你走到哪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不错, 许多时髦的学者常常骄傲地带上“考察”的神气,架上科学的眼镜, 偶然走到哪里一个陌生的地方瞭望,但那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不信,你检查他们的行李,有谁不带着罐头食品,帆布床,以及别的证明你还在你窗子以内的种种零星用品,你再摸一摸他们的皮包,那 里短不了有些钞票;一到一个地方,你有的是一个提梁的小小世界。不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讲义 散文阅读

专题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第一节 整体阅读 学会快速读文 ——研透高考真题,探讨阅读规律 (对应学生用书第30页) (一)散文的特征 1.基本特征:“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神不散”指散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2.内容特征: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3.形式特征:①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融为一体;②从细处落笔,以小见大;③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④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四)散文的语言艺术

关注点一抓住标题和由头——了解写了什么 标题,或点明写作对象,或是线索,或表明主旨。关注标题能了解文章写作对象、文体类型、作者感情倾向等,为梳理文脉打好基础。 有些文章往往由一个故事(事件、人物)引出,然后围绕这个事件(或人物)生发开去,表达自己的见解,这个引出见解的故事或事件,常称之为“由头”。抓住散文的“由头”,就抓住了议论抒情的起点,就能快速理清文章的脉络。 关注点二理清思路和关系——知道怎样写的 理清文章的思路和关系,有利于把握文章的整体构思以及局部联系,进而也有利于解题时锁定信息区间。方法如下:

关注点三明确主旨和意图——把握为何写 初步把握主旨意图,除通过以上两步感知外,还可从如下角度入手: 1.依据题材特点寻主旨 写景状物散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主旨即景物意蕴 写人记事散文→因人明品、借事明理→主旨即情感道理 议论说理散文→托物说理、直接说理→主旨即情趣理趣 文化游记散文→借景抒情、托物明理→主旨即精神意蕴 2.联系开头结尾探意图 文章首尾,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表现或流露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或情感态度。 阅读时要把开头和结尾联系起来考虑,揣摩作者的想法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束。 关注点四圈点勾画——分析表达技巧和语言艺术 为了更好地表达主旨,增强文章的艺术魅力,散文作者往往运用多种表达技巧和语言艺术,这也往往成为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因此,读文时要对相关词句圈点批注,为解答题目做好准备。 [三步快速读文示范] —————[考题原文]———————[三步信息提炼]———————— (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4分) 窗子以外① 林徽因 ?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② ?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每人手里一件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兰花烟 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③虽然他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