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合集下载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 关键词 ]阿 尔茨海默病 ; 发病机 制 ; 治疗进展
[ 中图法分类 号]R 7 4 9 .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0 - 2 7 1 5 ( 2 0 1 3 ) 0 6 - 0 5 8 6 - 0 4
阿尔 茨海 默 氏病 ( A l z h e i me r ’ S d i s e a s e , A D) 又 称老 年性 痴 呆 , 是 老 年 人 常 见 的 神 经 系统 变性 疾 病, 是痴 呆 最 常 见 的病 因 , 据 统计 , 在 老龄 人 口中 , 占痴 呆人 数 的 5 0 %一 6 0 % … 。主要 病 理 基础 是 大 脑萎 缩 , 主要病 理 特 点 是 老 年斑 , 神 经纤 维 缠 结 和
1 . 2 T a u蛋 白过 磷 酸 化机 制
微管与 t a u蛋 白
相 互作 用 的调 节 主要 是 t a u蛋 白磷 酸 化 , t a u蛋 白
在神经系统的形成和轴突的传导中起着关键作用。 在病理情况下 , t a u 蛋 白产生异常过度磷酸化 , 导致 形 成神 经元 纤维 缠结 ( N r r ) , 引起 神经 元末 端 的树
1 . 3 基 因 突变机 制 流行 病学 调查 发现 老年 性痴
1 阿尔茨海默病 ( A D) 发 病 机 制
目前 对 阿 尔 茨海 默 病 的发病 原 因及 发生 机 制
尚不 十分 明确 , 现将 对 目前 比较公 认 的阿 尔茨海 默 病 的发病 机制 概述 如下 。 1 . 1 A 3的神 经毒 性 机 制 1 1 3淀 粉样 蛋 白 的沉 积 是老 年斑 的 主 要 成 分 , 可 能是 引 起 A D 的共 同 途 径 J , A 3是 从 A 1 P P中经 1 3和 分 泌 酶 水 解 而 产 生, A1 3沉 积 导致 老年 斑 及 t a u蛋 白 高 度磷 酸 化 及 慢 性 炎性 反 应 的形 成 , 最 终 引 起 神 经 元 功 能 的 减 退, 进 而导 致 痴呆 L 5 j 。大量 的研究 结 果 证 实 , B淀 粉样 蛋 白(a m y l o i d b e t a p r o t e i n , A 3)在 脑 内的沉 积 1 可 引起神 经 元 变 性 死 亡 , 特 别 是 聚 合 成 纤 维 形 式

阿尔兹海默症

阿尔兹海默症

AD的症状(掌 握)
整天呆坐,变得不修边幅,生活 懒散或无目的外出,流落街头,夜间 无故吵闹,出现奇怪的收集癖
记忆和定向障碍
近期记忆减退,对往事也发生遗 忘,严重时连家属姓名、自己年龄 都不知道,甚至出现胡言乱语。对 时间、地点的定向力发生障碍。经 常迷路。
行为异常
01 02
思维贫乏,综合分析能力减退,甚 至不能理解基本常识。不能胜任原 来熟悉的工作
重度
老年性痴呆的康复治疗
运动疗法
• 运动疗法: –需根据病人的运动能力 进行循序渐进、持之以 恒的训练。 –适合老年性痴呆的运动 项目有散步、太极拳、 健身跑、骑自行车、登 山、低难度球类运动等。
老年性痴呆的康复治疗
作业疗法
• 作业疗法:
–通过选择一些作业活动,有 目的的对病人进行治疗和训 练,使其改善日常生活和劳 动能力。 –常用的作业疗法有:记忆力 训练、沟通能力训练、方向 感训练、时间感训练、社交 训练。
避免精神刺激
AD症的预防
早预防(膳食)
定时、定量、定质 三定 三高 高蛋白、高不饱和脂肪酸、高维生素
低脂肪、低热量、低盐
三低 两戒 戒烟、戒酒
AD症的预防
早发现 普通健忘
能够意识到自己“忘了”。
由认知症引发的健忘
忘记事物的整个过程,意识不到自己忘了 (情景记忆障碍:记忆经历过的事情并进行 回忆的功能出现障碍)。
15.00%
10.00% 5.00% 0.00% 65~74岁 75~79岁 80岁以上 85岁以上
AD症的发病现状及趋势(了 解) 世界发病人数
4000万 2016年 → 中国1000万
7000万
2030年
2015报告中,全球每年新发 失智病例990万,意味着每 3.2秒增加1例

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进展及未来展望

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进展及未来展望

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进展及未来展望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认知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目前全球约有5000万人患有该病,而该数字每年都在不断增长。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目前仍未完全清楚,但已知β淀粉样蛋白聚集和Tau蛋白异常磷酸化是重要的发病因素。

虽然目前还没有根治阿尔茨海默病的方法,但关于其治疗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突破。

一些药物,如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和NMDA受体拮抗剂,可用于改善症状。

植物性化合物和微量元素也被认为可以对AD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此外,脑刺激和康复训练也被视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方式。

基于目前的研究成果,未来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关键是改善β淀粉样蛋白代谢,减少Tau蛋白的磷酸化,促进神经细胞生成,并恢复神经元的代谢稳态。

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免疫治疗、抗β淀粉样蛋白治疗、抗Tau治疗和基因治疗等。

近年来国际上也进行了不少与以上研究方向相关的临床试验和药物研发,这些新技术和新药物的不断涌现或许为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提供希望。

另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是早期诊断和预防。

因为目前许多治疗方案在疾病晚期使用效果显著较低,因此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比治疗同样重要。

目前主推的早期预防策略包括保持锻炼、保持社交活动、以及控制食物摄入等。

同时,痴呆症的临床特征和生物学机制的研究也将促进AD的早期诊断。

综上所述,尽管阿尔茨海默病治疗和预防方面仍需更多的研究来获取更好的治疗方式,但当前的研究对于该病的理解已经有所改进。

未来,相信人们会在各种领域取得更多的突破,并对这一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阿尔茨海默病相关基因的研究现状

阿尔茨海默病相关基因的研究现状
限于罕见 的家族性 A D家 系成 员 中。现 在认为 B淀 粉样 肽 的
过 量产生或 降解途 径受阻而 使 B淀粉样 肽沉积是 导致 A D发
生的重要机制 J 。正 常情 况下 , P 分泌酶裂解成可溶性 A P由
形成 了以 A B为核心的老年斑 , 其神 经毒性导致 神经 细胞 死亡
基因突变可导致 A P异 常转 运和 加工 ,产 生过 多 的 A P 3 14蛋
白。而 P sl主要 引起 A 4的过度合成 , I4蛋 白具有神经毒 3 1 A3 性, A 而 14正是老年斑 的 主要 成份 。Mapesn等 研 究发 3 chr o
为常染色体 显性遗 传 , 产生 1 可 O多个 A P等位 基 因 , 中 以 P 其
中图分类号 : 7 9 1 R 4 .
阿尔茨海默病 ( l em r i ae, D ) 最常见 的痴呆 Az i e ̄ 关 的 中枢 神 经 系 统 的退 行 性疾 病 。
A D的发病机制 目 前认 为与遗传 因素 、 细胞凋亡 、 自由基 损伤等
因素 有 关。 近 年 来 研 究 发 现 , 用 分 子 生 物 学 技 术 , 利 从 DARA N / N 水平检测基 因的存 在 , 析基 因结 构 变异 和表 达状 分 态, 从而对疾病在表型 改变 以前进行 早期 诊断 。A D的发 病率
与年 龄有关 , 随年龄增长而呈 增加趋 势 。 以 6 5岁为界 , D A 可分为早 发 型 ( al-nst D,E A 和 晚发 型 (a —nst er o ee A y O D) 1eo ee t
生 突 变 。 P 突 变 发 生 的 较 P 变 晚 , 病 情 进 展 较 为 S2的 S 1突 且
A P基 因定位于人类 2 号染 色体 , P 1 位于 2 q 1. ・ 1 1 1 12 2 q2

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现状

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现状
2 2 免疫功 能 突变 . 已在 A D的神 经 病 变 中发 现 抗 原 提呈 , 人类 组 化相 容性抗 原 ( L H A)一 DR阴性 和其 他 免 疫调 节 细
4 3倍 , 染 色体 显性 遗传 及 多基 因遗 传 。 目前 , . 呈 至 少 已发 现 4种 基 的 突变 或多 型性 与 A D有 关 , : 即 淀 粉样 蛋 白前体 ( P ) A P 基 、 老素 1基 ・ ( S— 早 闲 P 1 、 老 素 2基 ( S一2 和 载 脂 蛋 白 ( p E ) ) P ) a o 基
A 1— 2 闫此 , 3 1 4。 1 粉 样 蛋 白级 联 学 说 认 为 , 3 3淀 A1 异 常分 泌和 产生 过 多会 导致 出现 A D的其他 病 理 变 化, A 是 D发病 的核 心 环 节 , 少 A3的形 成 、 制 减 I 抑 A 3沉积 , 预防 和治疗 A I 是 D的根本 途径 。
著 相关 。形 态 学 研 究 发 现 : D患 者 胎f 织 A 组 铝 水平 较 高 , 发 现 钭 可 致 脑 组 织 神 经 纤 维 缠 结 并 {
( F—r 和老 年斑 ( P 的形成 。 N r ) S) 14 雌激 素水 平 . 新 近研究 发 现 , 经 后 体 内雌 激 素 水 平减 低 与 绝 A D发 病 密切相 关 。雌 激素 水 平 减低 可 能 影 响 了
征 的形成存 在 一定 关系 , 淀粉 样 变 性作 为 “ 自身 ” 非 抗原 , 可激 活补 体 系统 并 加 速合 成 补 体 及 各 种抑 制 因子 , 成厂 泛 的神经原 损 伤和 丧失 i 。 造
2 3 细胞 骨架 的改 变 . 微管 是神 经 细胞 巾 参 与胞 体 与轴 突 营 养 输 送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l 1 4 中枢 胆碱 能 损 伤 胆 碱 能 神 经 递 质 是 脑 组 织 中 的 重 _.
要 化 学 物 质 ,AD 患 者 的脑 区 胆 碱 能 神 经 元 减 少 , 导致 乙 酰
胆 碱 合 成 、 存 和 释 放 减 少 , 学 说 已 经 尸 检 证 明 。胆 碱 酯 储 此 酶 ( h l eta e C E 功 能 主 要 为 水 解 兴 奋 性 神 经 递 质 乙 c oi se s , h ) n
多 态 性 与 AD 有 密 切 联 系 , 响 星 形 胶 质 细 胞 和 神 经 元 对 影 AG的 清 除 , 而 影 响 淀 粉 样 蛋 白的 形成 和 沉 积 。Ap E ̄ 从 o 4等
位 基 因在 AD病 人 中呈 现 高 频 率 分 布 , 着 该 等 位 基 因 数 目 随
增 多, AD 的 发 病 年 龄 提 前 , 存 期 缩 短 。 何 淑 蓉 等[。对 生 1 。
要 的 作 用 , 它 们 的 水 解 底 物 AC 且 h缺 失 的 严 重 程 度 与 痴 呆
密 切 相 关 。在 AD病 人 脑 中 老 年 斑 中 以 及 其 周 围 C E 活 性 h
是 升高的 , 能促进 A 其 8的 聚 集 、 速 其 沉 淀 , 成 不 可 溶 的 加 形
淀 粉样 斑 块 。
文 就 中西 医对 阿尔 茨海 默 病 的 发 病 机 制 及 治 疗 做 一 综 述 。
AD尸 检 材 料 应 用 免 疫 组 织 化 学 S P法 和 AB 法 免 疫 组 织 C 化 学 双 标 技 术 检 测 A ̄ Ap E 在 A 脑 中 的 表 达 , 为 / o D 认 Ap E 4等 位 基 因 是 AD 发 病 的 重 要 危 险 因 素 , AD 脑 组 o  ̄ 与

老年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病ppt课件

老年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病ppt课件

新型疗法
目前正在研究一些新型的治疗方 法,如免疫疗法和基因疗法,以 期从根本上治愈阿尔茨海默病。
预防研究
01
02
03
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适度的锻炼、健康的 饮食、良好的睡眠和减少 压力等都有助于降低患病 风险。
控制慢性疾病
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等 慢性疾病与阿尔茨海默病 的发生有关,控制这些疾 病可以降低患病风险。
特点
AD通常在老年期发病,随着病情 发展,患者会出现记忆力减退、 语言障碍、定向力丧失等症状, 严重时甚至无法进行正常生活。
阿尔茨海默病的类型与症状
类型
AD主要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两种类 型,其中早发型多在60岁之前发病 ,晚发型则在60岁之后发病。
症状
AD的症状主要包括记忆力减退、语言 障碍、定向力丧失、判断力下降、情 绪不稳等,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 会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
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疏 导,增强患者的心理适应能力

社区护理与支持
社区医疗服务
提供方便的社区医疗服务,如定期健 康检查、药物治疗等,确保患者的身 体健康。
康复训练
在社区组织康复训练活动,帮助患者 进行身体和认知方面的康复训练。
社交活动
组织各种社交活动,增加患者与他人 的交流和互动,提高生活质量。
β-淀粉样蛋白的异常沉积、神经元 突触功能障碍和神经炎症等被认为 是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重要机制。
治疗研究
药物治疗
目前已有一些药物被批准用于改 善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如乙酰 胆碱酯酶抑制剂训练、生活方式的调整 和心理治疗等,这些方法有助于 缓解症状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病的发生风险。
家庭护理与康复训练
01

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的最新研究进展与治疗策略

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的最新研究进展与治疗策略

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的最新研究进展与治疗策略【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D),作为一种渐进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影响着全球数百万人的生活。

近年来,关于AD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在病因理解、早期诊断技术、以及治疗策略方面。

本文回顾了当前关于AD的主要研究进展,并探讨了新兴的治疗方法,旨在为医学界和患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启示。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神经退行性疾病、β-淀粉样蛋白、神经元损伤、早期诊断、治疗策略【前言】阿尔茨海默病(AD)作为老年痴呆的主要形式,其特征是认知功能逐渐退化,影响日常生活能力。

尽管AD的确切原因尚不明确,但研究表明β-淀粉样蛋白沉积、神经纤维缠结和神经元损伤在其发病机制中发挥关键作用[1-2]。

当前,对AD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早期诊断、病因理解和新治疗策略的开发上。

1.病因理解的新进展阿尔茨海默病(AD)的病因理解在过去的几年中经历了显著的进展,为深入了解其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基因组学的突破性研究发现,AD与多个基因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其中APOE基因的ε4等遗传变异是最明显的风险因素之一[3-4]。

APOEε4携带者具有较高的发病风险,而其他基因如APP、PSEN1和PSEN2等也被认为与AD的发病有关[5]。

此外,炎症反应在AD的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炎症因子在脑内的异常激活可能导致神经元的炎症性损害,加速疾病的进展。

氧化应激也被认为是AD的重要病因之一,由于脑组织对氧化应激的敏感性,导致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的增加[6]。

代谢异常在AD的病因中占有一席之地。

研究表明,代谢紊乱与AD的关联可能涉及到能量代谢的异常和胰岛素信号通路的紊乱[7-8]。

这些新的病因理解不仅揭示了AD的多因素性质,也为未来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更有针对性的方向[9]。

因此,通过深入研究这些病因机制,我们或许能够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从而更好地管理和阻止AD的发展。

2.早期诊断技术近年来,阿尔茨海默病(AD)的早期诊断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这对于提前介入治疗、延缓病情发展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尔茨海默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4-06-13 发表评论(1人参与) 分享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 贾建平,李丹,周爱红,王芬,宋海庆,魏翠柏,左秀美,秦伟,武力勇

痴呆与轻度认知障碍是卫生领域重大疾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贾建平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围绕痴呆和轻度认知障碍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进行了10余年系统研究,尤其对最常见痴呆类型――阿尔茨海默病(AD)开展了深入探索,建立了国内最系统完整的痴呆与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信息和生物标本库;明确了中国人群AD相关的遗传致病和(或)易感基因及重要蛋白功能,并在国际上首次报告了国人家族性AD早老素1基因新突变;发现并明确了AD早期诊断的生物学和影像标志物;主持制定并出版了《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及其他痴呆相关专著8部;研发抗AD新药,构建了药物研发技术平台。该项目获得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下面将从AD的流行病学、遗传和发病机制、生物标志物和诊疗指南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AD已成为影响全球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 1901年,德国精神科医生阿洛伊斯·阿尔茨海默(Alois Alzheimer)接诊了一例51岁女性患者奥古斯特·德特(Auguste Deter)。该患者记忆力进行性下降、淡漠、存在幻觉、生活自理能力下降。1906年该患者去世后,阿尔茨海默医生对其进行了脑部尸检,发现其大脑除了严重萎缩外,还有两种特殊的病理改变,一种是位于神经细胞外的异常斑块(命名为神经炎性斑),另一种是神经元内异常缠绕的纤维丝(命名为神经原纤维缠结)。1907年,这种疾病被命名为阿尔茨海默病(AD)。AD患者记忆力进行性丧失,在疾病晚期,忘记自己的姓名,不认识家人,吃饭、洗漱、上厕所这些简单日常活动都要严重依赖照料者。

AD是老年期最常见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65岁以上老年人群AD的患病率为4%~7%。AD患病率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平均每增加6.1岁,患病率升高1倍;在8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AD患病率可高达20%~30%。2001年全球AD患者超过2000万,估计到2040年,全球AD患者将超过8000万。 AD是造成老年人失去日常生活能力的最常见疾病,也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第5位病因。AD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压力和医疗、照料负担。2010年,全世界用于AD的费用估计为6040亿美元。

因此,AD已成为影响全球公共健康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中国社会老龄化与AD的流行病学特点 1999年,中国也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龄化存在鲜明的特征:①老年人口规模巨大,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43亿,到2014年将达到2亿,2026年将达到3亿;②老龄化发展迅速,国家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提升到14%,发达国家用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中国只用了27年,并且在今后很长的时间内,都将保持着很高的递增速度,位于老龄化速度最快国家之列。

与之相对应的,目前中国老年人群AD患病人口已经超过600万,预计到2050年患病人口将超过2000万,是世界上AD患病人口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在我国开展AD的流行病学调查,明确我国老年人群中AD的患病率及主要危险因素,是制定和完善我国AD防控体系的基础,对国家医疗、养老、经济和社会发展诸多政策的制定有重要价值。

张明园等1990年报告,上海市对6634名居民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5岁及以上老人痴呆患病率为4.61%,其中AD为2.90%。该研究还显示,随着年龄增长,痴呆和AD患病率增加,85岁以上老人AD患病率为19.30%,总体上低于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2005年,张振馨等对中国东北、西北、东南、西南4个地区进行整群抽样调查,结果显示,65岁以上老人AD患病率为3.5%。AD患病率北方高于南方(4.2%对2.8%)。研究者认为,中国老年人群的患病率已达到或者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国家应重视并加大对老年人群认知疾病的关注和投入。 图1 中国老年人群痴呆及其亚型的患病率和高危因素(A 痴呆患病率;B AD患病率) 2009年贾建平领导的课题组主持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持计划,在北京、上海、广州、长春、贵阳等7个地区进行多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AD患病率为3.21%,其中农村地区AD患病率明显高于城市(4.25%对2.44%,P<0.001);高龄、女性、低教育程度、居住于农村地区是我国老年人口AD的高发危险人群(图1)。这些高发人群中,AD的知晓率、就诊率和治疗率非常低。1998-1999年间调查显示,我国AD诊断率只有26.9%,接受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者仅为2%。2007年我国沿海城市居民的平均治疗比例上升到20%,但在农村和高龄患者中治疗情况依然令人担忧。未来需要促进从群体健康教育发展为社区全面的痴呆管理体系,即从面到点;对于痴呆的干预,需要从城市推广到农村;从经济发达的地区推广到经济发展较慢的地区,同时呼吁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对痴呆患者医疗保障的支持力度。

轻度认知障碍阶段是防治AD的关键时期 尽管世界各国对AD治疗药物的研发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仍未能研发出延缓或阻止AD进展的药物。目前AD预防已逐渐转向AD前期阶段――轻度认知障碍(MCI)。

MCI是从认知正常到痴呆发病的一个中间阶段,患者有轻度记忆力损害,但日常生活能力基本保留,达不到痴呆诊断标准。随着病情加重,患者逐渐出现认知和日常生活能力进一步下降,依赖他人照料,转化为痴呆患者。目前,学术界一致认为MCI是AD痴呆前期重要的过渡阶段,MCI患者是AD发病的高危人群,针对MCI开展预防和治疗对于延缓痴呆发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重要作用。 MCI的大型流行病学研究主要在欧美发达国家开展。65岁以上老年人群MCI患病率为7.7%~18.8%。欧美人群随访研究报告的MCI发病率为0.99%~2.14%。美国衰老、人口统计学和记忆研究(ADAMS)显示,MCI人群中AD年发病率是12.02%,远高于该研究中正常老年人痴呆年发病率(2.29%)。另一项美国高龄老人(≥90岁)社区队列研究结果显示,MCI向痴呆的年转化率为31.4%,而正常认知组痴呆的年发病率为8.4%。这两项研究结果以流行病学数据证实了MCI是AD高危人群,年龄是MCI向AD转化的重要因素。除高龄、女性、教育程度低、遗传因素外,血管性危险因素和不良生活习惯等都是加快MCI向AD转化的危险因素。

2014年贾建平教授团队主持的“轻度认知障碍诊断与干预研究”,报告了中国北京、上海、广州、长春、贵阳等7个地区城乡MCI患病率和病因分型。目前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MCI患病率为20.8%,其中,血管因素相关MCI最多,占所有MCI的42.0%。依此推算,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约有2400万MCI患者。MCI患病率在农村地区、低教育水平及体力劳动为主的老年人群中增加,随年龄增长而患病率增高,卒中是老年人群MCI的独立危险因素(图2)。

图2 我国MCI的患病率和主要分型(A 我国老年人群MCI患病率及主要亚型;B 我国老年男性人群MCI患病率和主要亚型;C 我国老年女性人群MCI患病率和主要亚型) 阿尔茨海默病诊疗指南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4-06-18 发表评论(2人参与) 分享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 贾建平,邢怡,武力勇,秦伟,李丹,左秀美

近二三十年,有关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的研究日益深入。人们对其认识不断完善,很多辅助检查,特别是脑脊液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手段的进展,有效地提高了AD诊断的准确性,治疗方面也更加全面地关注AD的各种合并症状并力求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在众多研究的基础上,国内外发表了多个AD相关的诊疗指南,特别是2010年欧洲神经病学协会发布的AD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10年发布的痴呆诊断和治疗指南,以及2011年美国国立老化研究所(NIA)和阿尔茨海默病协会(AA)发布的AD诊断标准(NIA-AA标准)。基于以上指南/诊断标准,我们在此对AD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做一简要介绍。

AD的诊断流程 明确痴呆的诊断

对于有严重认知障碍的患者,首先要建立痴呆的诊断。痴呆是一类综合征,当患者存在认知或精神症状,并符合以下特点时,可以考虑痴呆的诊断。

1,患者的症状影响到日常工作和生活。 2,较起病前的认知水平和功能下降。 3,排除谵妄和其他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等)。 4,基于病史和客观的认知检查,判断患者存在认知损害。 5,以下认知域和精神症状至少有2项损害:①学习和记忆新信息的能力;②执行功能;③视空间能力;④语言功能;⑤存在人格、行为异常等精神症状。

建立AD的诊断

明确痴呆的诊断后,需要根据病史、全身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神经心理评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进一步确定引起痴呆的病因,特别要注意排除一些可治性疾病。

现病史应注意有哪些认知域受损,病情演变情况,对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影响,相关的非认知障碍。由于痴呆患者存在认知障碍和缺乏自知力,病史应尽可能获得知情者的证实或补充。

体格检查对于痴呆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应详细进行一般和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有助于将AD与血管性痴呆、路易体痴呆、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等其他引起痴呆的疾病相鉴别。

神经心理评估可对患者有无认知损害、认知损害的特征及严重程度、伴有的精神行为症状进行客观评定,是诊断痴呆的重要手段。

实验室检查(如血液、脑脊液)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明确痴呆的病因。近些年脑脊液化验(Aβ42、tau蛋白、磷酸化tau蛋白)、结构脑磁共振成像(MRI)、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FDG-PET)、PET Aβ显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等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提高了AD诊断的准确性。

NIA-AA标准将AD痴呆的诊断分为很可能的AD痴呆、可能的AD痴呆、伴AD病理生理标志物的很可能或可能的AD痴呆。前两种适用于几乎所有的医疗机构,第三个适用于开展了AD相关生物标志物检查的医学中心,目前主要用于科研。另外,还提到了病理生理学证实的AD痴呆。

很可能的AD痴呆 符合下述核心临床标准可诊断为很可能的AD痴呆:①符合上述痴呆的诊断标准;②起病隐袭,症状在数月至数年内逐渐出现;③患者主观报告或知情者观察得到明确的认知损害的病史;④病史和查体中,起始和最突出的认知域受损常为记忆障碍,此外还应有一个认知域受损;⑤当有脑血管病、路易体痴呆、额颞叶痴呆等其他疾病的证据时,不应诊断很可能的AD痴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