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模式的引入

好莱坞模式的引入

尊敬的各位评委,在座的各位同学,对方辩友们,晚上好。今天我方的持论是:好莱坞模式的引入对中国影视的发展弊大于利。正本清源,好莱坞模式的引入是中国影视公司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向好莱坞学习其制作流程和营销手段的一种行为。对中国影视而言,判断对其发展利弊的标准为是否有利于其制作出优质影视作品(认同度高,满足多数人的需求)。好莱坞模式制作的影视作品种类主要为电影,故今天本场比赛的讨论范围亦以电影作品为主。我方论点主要在于以下两点。

其一,好莱坞模式不适应于当今中国影视。好莱坞模式产生于美国以电影公司为主导的影视环境,因而能够获得成功。而反观中国,中国影视业的机制尚不成熟,影视周边产业链仍不完整,并且中国影视不以公司为主导,使得导演往作品中倾注其艺术追求与人文导向的自由与公司盈利的目的发生巨大分歧,最终在好莱坞模式下所拍出的中国大片只不过是邯郸学步的畸形儿。

其二,好莱坞模式的引入对中国影视产业模式的多元化发展不利。基于好莱坞模式下拍摄的电影,由于其大制作,大宣传,往往能够占据更高的市场份额,诸如我国所拍摄的《夜宴》《无极》等大片在电影上映档期、场次等方面均处在有利地位,使得其他中小成本电影的发展空间受到了挤压,为了追求盈利维持生存,这些电影争相效仿好莱坞模式,从而造成了电影类型的单一化。而这种单一化就会使中国影视丧失对适合自身环境的发展模式的探索能力。既然这样,中国影视的蓬勃发展又从何谈起呢?

综上所述,我方坚决认为,好莱坞模式的引入对中国影视的发展弊大于利。

推荐三十部好莱坞经典电影

好莱坞经典电影 1.《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 (好莱坞经典电影) 中央6套刚刚播放的,呵呵,相信不少人关注过吧.1994年这部被称为《刺激1995》的电影在中国影迷间也有极好的口碑,可见电影超越国界的神奇之处. 2.《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 (好莱坞经典电影) 长达三个多小时哦,耐心看.1993年斯皮尔伯格在《大白鲨》.《夺宝奇兵》.《外星人》.《紫色》四次与奥斯卡失之交臂后,终于在辛德勒和无数犹太难民的帮助下捧得金像. 3..七宗罪(Se7en)(1995)(好莱坞经典电影) 虽说是惊悚片,但不是很恐怖,更多的是心灵的刺激.对人性恶的探析极为通透,深刻,不能错过. 4.《卡萨布兰卡》(好莱坞电影) Casablanca 1942年永远的《北非谍影》,永远的英格丽·褒曼 5.西线无战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1930) (好莱坞经典电影)

奥斯卡授奖以来第一部具有强烈思想性的作品 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反战电影"之一 揭示了惨绝人寰的战争实况,击溃了所谓的"爱国"迷梦 6.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1939)(好莱坞经典电影) 奥斯卡"第一巨片" 展现着旷世爱情的绝世佳作 好莱坞电影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至高点" 7.魂断蓝桥Waterloo Bridge(1940)(好莱坞电影) 镜花水月痴人泪,蓝桥愁断离人肠 战争时期一首催人泪下的爱情绝唱 电影史上三大凄美不朽的爱情悲剧之一 8.公民凯恩Citizen Kane(1941)(好莱坞经典电影) 世界电影史上的一次重要实验 反映一个浮士德式的人物在物质世界中的生存状态 一部纯粹的"电影的诗"

好莱坞模式及其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启示教学文稿

(1)好莱坞模式及其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启示 作者:戈乙美国好莱坞作为成功运作的电影产业模式,已经几乎成了现今商业电影的标志和标准。中国电影虽走过百年,同时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但市场仍处在相对初级的阶段。本文力图通过对美国好莱坞模式的探讨,分析中国电影可借鉴的方面,并结合中国国情和现有状况,探索中国电影产业未来路线和发展方向。 一、好莱坞的发展及现状 好莱坞,本是一个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西北郊区的僻静村庄,因其优越的电影外景拍摄条件,1908年后美国各地的制片商陆续向此处集中,遂逐渐成为美国电影制片业的中心(美国八大影片公司均创办于此)。因此,习惯上把“好莱坞”作为“美国电影业”的同义语。进入20世纪后期,传统的好莱坞八大制片公司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产业的调整和 组合,形成了一些规模更大的产业集团,进入了一个所谓的“巨兽时代” 。正是借助于这种优化组合,好莱坞电影企业加速了资本的

积聚与集中,扩大了资产规模,依靠发达的资本市场与高新技术产业融合,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例如,时代华纳(Time Warner)、迪斯尼(Disney)等集团先通过控制生产、发行和放映完成了纵向整合,继而又通过跨媒介经营、硬件和软件经营共同开发进行了横向整合,同时通过国际分工灵活而符合成本效益地使用资本、劳动力,进行了全球范围的整合。 如今,面对全球电影业的总体不景气和来自欧洲、澳洲及亚洲电影的挑战,好莱坞电影在国际电影市场依然独占鳌头。好莱坞2006年已创造了超过90亿美元的年度国内票房价值,而海外市场更创造了3至4倍于国内市场份额的佳绩。目前,紧排在美国出口产品第一位航空业之后的电影产业所创造的出口收入达到近700亿美元。 二、好莱坞模式及其主要特征 好来坞模式是对好莱坞电影产业的一种概括性的统称,它涵盖了电影的投资、生产、发行、放映及其后产品开发的各个相关环节和领域,是一种高度集成的电影产业运作模式。下面,我们主要从高度商品化、产业系统化、资本国际化和风险投资四个方面对好莱坞模式进行观察和分析。

好莱坞电影和中国电影中的跨文化现象(一)

好莱坞电影和中国电影中的跨文化现象(一) 自从全球化趋势加剧以后,传媒产业就在日益发达当中,电影产业正在取代传统的文学形式,如小说,成为西方想象东方的载体。很多学者都把学术兴趣转移到电影或者是电影的相关领域当中,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学术方面的成果。 一、理论反思 随着高科技媒体的快速发展,电影的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DVD播放器的各种检索功能为老电影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观看形式,也对传统的影响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电影是依赖于胶片来制作幻觉,但是画格本身却是精致的,这种错觉的呈现是传统电影的表现形式。也就是说,电影能够做到挽留演员的生命表象,胶片可以使得静止的瞬间复活。白话现代主义是从经济、技术上大众文化的对应产物,白话是一种社会性的话语形式,是个人的表达形式,在公共场所能够被他人认同,它与方言不同,可以在很大范围内得到应用和流通。白话现代主义可以分析在语言上有很多差异的电影,不同的电影和不同的现代经验可以补充现代主义白话理论,使白话主义更加系统化、精细化。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电影涉及了很多现代性的问题,如失业、贫困、犯罪、危机以及性别等。这些经验在当时的文化当中都有呈现。 二、好莱坞电影的跨文化现象 好莱坞电影当中借鉴中国元素的创造很早就已经存在了。在20世纪初,好莱坞电影就开始刻画华人的形象了,不过很多都是作为陪衬的。中

国形象的典型特征就是唐人街上的长辫子男人、长指甲女人等。好莱坞拍摄了第一步完全以中国为题材的电影《大地》,这部电影当中的故事发生的时间跨度有40年之久,主要展现了一对中国农村夫妻的悲惨命运和他们对中国国土的眷恋之情。这部电影的音乐都是采用的中国音乐,它修正了早期电影当中中国人的形象。在70年代,李小龙带着自己的武术进军好莱坞,引起美国观众对中国文化的热爱,这是中美电影文化进行交流的一次小成就。 在70年代以后,由于互联网对电影的冲击,好莱坞电影在美国国内市场逐渐萎缩,每年只有十分之一的电影可以赢利。在1952年,美国电影从国外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的42%,在70年代这一比例升到55%,自从90年代开始,美国电影在欧盟电影市场当中有70%的份额。 由于全球化,好莱坞电影在主体以及拍摄方法等方面产生了变化。贝纳尔多?贝托鲁奇导演于1988年导演的电影《末代皇帝》是一部偏西方视角但是制作很精良的传记电影,这部电影获得了第60届奥斯卡的九个奖项。华裔导演王颖于1993年拍摄了电影《喜福会》,这部电影是根据小说家谭恩美的畅销小说改编而成的,这是当时好莱坞主流的电影之一。很多以中国为题材的电影都有争议,但是这些电影的票房方面都很成功,很有开发的潜力。这吸引了很多导演都以中国为题材来拍摄电影,更多地加入中国元素来吸引大众的眼球。随后的很多电影当中都加入了很多中国元素,如《花木兰》《非常人贩》《面纱》《上海正午》《骇客帝国》《上海骑士》《生死格斗》等。在2008年,好莱

好莱坞体制外的电影制作

1914年,一帮第一、第二代的欧洲移民在美国加州建立了好莱坞,随后在1917年以派拉蒙影业公司为代表,开始垂直垄断电影的制作、发行与放映。从此一直到五十年代,好莱坞的几个大的电影公司基本上控制了电影行业的操作。这包括五个大规模公司:米高梅、派拉蒙、二十世纪福克斯、华纳兄弟和雷电华,以及三个小公司:环球、哥伦比亚和联艺。1919年,一些早期的电影天才,导演格里菲斯、查尔斯·卓别林、演员玛丽·璧克馥、道格拉斯·范朋克为了独立制作并发行自己的电影,他们联合起来组建了联艺。这以后,发生过联艺反对派拉蒙全部垄断电影业的做法。1938年,美国政府发起了反对五个大规模公司的控告,这就是电影史上著名的美国反对派拉蒙垄断案,官司一直持续到1948年才结束。结果是好莱坞被迫放弃了院线放映的专控权,削弱了其三位一体的全盘垂直垄断势力。这样以来,放映商就不必不分优劣,一揽子全包大公司的影片。他们可以自由上映一些他们认为是有利可图的好片,包括在欧洲制作的一些电影。随着好莱坞权势的下滑,五十年代开始出现电影史上另外一种新奇的景观:独立制作的影片。 好莱坞统治下的影片采取的是流水生产线。许多有杰出才能的导演都得受没有多少艺术见解的老板的控制。少数称得上是作者的导演囿于传统商业运作的规律,只被要求对利润负责,所以很多有影响力的导演完成的作品和他们创作的初衷相距甚远。倒是B 级片的导演们,如果从他们对自己影片的创造力控制权来说,享受着最大程度的自由。 B级片制作费用廉价,不到一般影片的一半,时间长度在六十到七十五分钟之间。三十年代涌现出了一批生产B级片的小小公司,包括Monogram和Republic。它们因为不分优劣,一揽子全包的定票方式,避免了市场竞争带来的威胁,还可以填充放映档期,分享微小的经济利益。这也是好莱坞大体制下允许它们存在的有利因素。虽然大多数B级片都是粗制滥造、赶出来的东西,但因为创作上的相对独立和自由,也出现了少数一些今天看来特别有价值的作品。这中间值得一提的有埃德加·乌尔姆。他当时创作的条件是,只要他能保持预算在四万美元以下,拍摄时间在六到十天之间,他可以做他任何想做的东西。重新被认识的B级经典片《弯路》(1945)只花费了两万美元,在三个场景中完成。但影片却融合了德国表现主义以及一些黑色电影的品质,充满了存在主义者的感慨。另外一位五十年代最为有名的B级片导演兼剧作家爱德华D·伍德,他的《我改变了自己的性》(1953)讲述的是一个对自己性别身份不能确定的闹剧。 五十年代起家的两位电影人必须被提及,他们是罗斯·梅耶和约翰·卡萨维茨。梅耶有“裸体电影的国王”之称。1959年他利用四天时间,花了两万四千美元拍完了他的第一部影片《猥亵的替司先生》。导演自己声称是杂志《花花公子》培养了一批对高质量的“皮肉片”感兴趣的观众。六十年代他在此基础上继续取材性和暴力,这几乎成了他的影片的标签。但到了七十年代,因为一些硬性色情片像《深喉》《绿门后面》的出现,他的影片也失去了关注的焦点。卡萨维茨被誉为“美国独立制片之父”。他1929年出生于纽约,在长岛长大。1953年毕业于纽约戏剧艺术学院。他的处女作《影子》花费了四万美元,历时两年。区别于同时代已经有的“地下”电影,它是一部好莱坞式的叙事电影,一部实验性质的故事片,关注着三个年轻的黑人孤儿,其中两个有黑人血统,却被当作白人。影片采用的是即兴表演的方式拍摄,运用了当代的爵士音乐和街道的俗语。几乎全部场景都是集中在纽约市的单间公寓里。这部影片获得了1960年威尼斯电影节评论员奖,被看作是低成本制作的杰出代表,是美国电影对法国新浪潮做出的第一次大的回应。卡萨维茨把自己称为“业余导演,职业演员”。他从事的工作是舞台和电视演员,并且通过在主流电影中扮演角色获得资金来源,以维持自己的独立制作。

好莱坞模式对中国电影的发展弊大于利 一辩稿

谢谢主席,问候在场各位 近来《泰囧》,《西游降魔》等国产电影票房过十亿,无异于向中国电影市场注入一剂强心剂,中国电影似乎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然而国产电影整体竞争力弱,缺乏品牌影响力的问题也凸现出来,不少人呼吁中国电影应尽快引入好莱坞模式以挽救当前窘境,然而,好莱坞模式究竟是不是中国电影发展道路的万灵丹呢? 开宗明义,概念先行。好莱坞模式指以制片人为中心,以营利为目的,将电影产业流水化生产的电影模式。引入,即引进之前不存在的东西,在此指引进好莱坞模式主要核心思想与方式。 我方判定弊大于利或利大于弊的标准是:好莱坞模式在中国能否发挥出其在美国的效力,以助中国电影走出困境,保障其健康长远发展。 我方坚持认为,好莱坞模式的引入对中国电影的发展弊大于利。 第一,好莱坞模式的好处在中国的作用影响力很小,若勉强引入只是削足适履。首先,好莱坞模式与中国电影制度不同。中国电影实行审查制, 广电总局层层把关,影片的最终决定权并非导演或制片,相比好莱坞 电影的分级制度,做不到电影的“绝对自主”,也就无法体现好莱坞 模式的流水化生产,例如近期原本安排上映的《被解放的姜戈》因为 没有通过审查而被搁置,电影拍好却没法上映。 其次,好莱坞模式完全将电影作为商品经营,一切以满足观众为前提, 以营利为目的,与中国电影的性质不相同。中国电影除了娱乐商业性 质,还带有民族精神,弘扬中华美德,表现人民生活,有教化作用的 责任。《一江春水向东流》《芙蓉镇》《南征北战》等影片更成为了中 国电影的名片。 第二,好莱坞模式的引用并不能解决如今中国电影遇到的困难。中国电影如今还在发展阶段,如在美国100万人有130块银幕,在法国100万 人拥有100100万人才不到7块,中国电影合作制片 公司副总经理苗晓天表示,占电影投资70%至80%的资金,都来自电 影行业之外,电影公司之间的合作大于竞争。中国电影的浮躁之风盛 行,电影从业人员创新能力不足,近两三年来,翻拍“叶问”者竟高 达数十部。市场的不成熟,从业人员的不专注,才是中国电影的最大 问题。好莱坞模式强大的吸金能力,高效的出品能力,对中国电影是 在是药不对症,还可能造成“过敏反应”。 第三,中国电影需要找到专属于自己的标签,而不是第二个好莱坞。说起韩国电影,大家会想起泡菜爱情片,说起印度电影,大家脑海会浮现 歌舞片,还有日本的动漫,伊朗的儿童电影。中国电影的烙印是什么 呢?反观中国近年所拍的武侠片,似乎失去了原来的特色,渐渐沦为 披着中国武侠片外壳的美国动作片。从《十面埋伏》到最近的《太极》, 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变得不伦不类。失去了《卧虎藏龙》,换来了一 昧讨好奥斯卡的《金陵十三钗》,中国电影的发展还需从自身内部寻 找道路。 综上我方得证。 制度问题 V字仇杀队的播映中国制度也是在发展的。

新旧好莱坞电影美学特征之比较

新旧好莱坞电影美学特征之比较 好莱坞可划分为新旧两个时期。旧好莱坞(也称经典好莱坞)阶段大约从1930年经济大萧条开始,到1960年冷战初期结束,其间跨越了二战和战后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在经济上,旧好莱坞经历了从电影专利公司(MPPC)到大制片厂制度的确立过程,在艺术上,它确立了所有类型片的模式,这一模式直到新好莱坞阶段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新好莱坞阶段是指从60年代至今的电影时期,在这个阶段,高成本的“重磅炸弹”策略使类型片在表达方式上发生改变,社会意义也走向了多元。新好莱坞是旧好莱坞的延伸和发展,它是电影艺术内部和社会文化环境变化的结果。而在本质上,好莱坞的“梦幻”功能并没有改变。 由旧好莱坞到新好莱坞是一个缓慢发展渐进的过程,为了便于比较,这里先把旧好莱坞电影的美学特征总结如下: (一)旧好莱坞的戏剧电影美学特征 旧好莱坞电影创作遵循着一种戏剧电影的美学原则,其基本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 即戏剧化的故事结构,类型化的人物形象和自然流畅的连续性剪辑。 1.经典好莱坞电影在结构故事和展开情节方面明显地以戏剧化作为基础:故事情节充满戏剧的冲突,故事结构完整封闭,故事发展逐次递进直到结尾的高潮并总离不开大团圆的结局。如《卡萨布兰卡》《魂断蓝桥》。 2.在戏剧化故事情节结构模式确立之后,好莱坞经典叙事的人物形象构成也自然呈类型化的倾向。根据戏剧冲突原则,人物形象被确立为正反两个阵营,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例如西部片总有代表正义和法律的警长及贪婪野蛮的印地安人,警匪片有司法和犯罪的对峙。当然,在经典好莱坞叙事中,人物形象在遵

循类型原则的大前提下又有无穷的取舍和变化,但正反两方人物所构成的戏剧冲突则是好莱坞永恒的法宝。 3.好莱坞经典叙事系统的核心是前面已经提到的连续性剪辑,连续性剪辑代表了好莱坞经典叙事的特征,既是对戏剧化故事和类型化人物的发展,又是好莱坞制造梦幻和欢笑的基本前提,因为自然流畅的连续性剪辑为观众提供了一个简洁方便而又真实可信的银幕世界。由于经典叙事系统的剪辑旨在实现逼真性的要求,所以景别使用的顺序便具有了特殊涵义:先是建制镜头展现整体环境和人物,然后是中景的镜头交待人物的动作和反动作,再切入近景镜头(包括特写)将人物面部表情的重要性直接呈现给观众,最后还得回到全景镜头来结束段落叙事或重建新的时空关系。 4.好莱坞大团圆结局作为经典好莱坞叙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好莱坞主流影片中扮演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简单来说,其有两个方面的涵义:其一是循环型或封闭型故事结构;其二是达到成功和完美的幸福结局。例如在奥逊.威尔斯的不朽杰作《公民凯恩》开始时,镜头从报业大亨极尽豪华的“天堂庄园”的大门和大门上“禁止入内”的警告牌缓缓移入,最后则用一个慢慢拉出庄园大门的反向镜头结束全片,在影片的叙事结构和镜头语言上完成了封闭型的循环。 (二)关于旧好莱坞的类型片 20世纪30—40 年代是美国好莱坞的全盛时期,这期间在好莱坞影片创作中占统治地位的是类型电影,类型电影就是按照不同的类型(或样式)的规则要求创作出来的影片,实质上它是一种艺术产品标准化的规范。这种规范的电影的实质就是运用一切能够抓住观众视觉和心理的电影表现程式,它常常要比个人构思的有意识追求艺术的影片更能反映出观众的兴趣和道德标准。类型片是好莱

好莱坞电影产业运作模式22教学教材

好莱坞电影产业运作模式 好莱坞模式是对好莱坞电影产业的一种概括性的统称,它涵盖了电影的投资、生产、发行、放映及其后产品开发的各个相关环节和领域,是一种高度集成的电影产业运作模式。本世纪初,好莱坞电影企业加速了资本的积聚与集中,依靠发达的资本市场与高新技术产业融合,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创造了轰动全球的业绩和战果。当前,全球正在放映的影视产品有85%来自好莱坞。好莱坞通过其工 业化、程序化的生产模式以及产业营销运作模式,承载着美国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实现利润和宣传文化的目的。与其他国家相比,好莱坞电影产业方面存在以下几点优势: 首先,成熟的产业运作机制。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好莱坞电影工业日趋成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时期的政治考验、电视竞争的文化考验、流行文化过剩的环境考验,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市场化投资模式、工业化生产模式、商品化发行模式和消费化放映模式的运作体系。好莱坞这种在产业化的基础上,寻求艺术规则与经济规则、文化规则与产业规则的融合,成就了神话。在全球化进程中,好莱坞在国家机器和商业机制的支持下,先后克服了电影输出在不同国家所面临的种种政治障碍、经济障碍、文化障碍,形成了一套开拓国际电影市场的政治经验、文化经验和经营经验,建立了全球市场营销网络。它还形成了一种适应海外市场特殊性的良性自我调节机制。

第二,好莱坞模式的资本国际化。好莱坞的“八大金刚”即20世纪福克斯、迪斯尼、米高梅、派拉蒙、索尼、环球、华纳兄弟、梦工厂等八家电影制片公司每年出品的影片数量,能占到美国电影数量总数的60%到70%,其余的30%大多是独立电影制片公司出品的。在本土市场饱和后,具有一般资本禀赋及特征的美国电影产业资本开始向国外市场和非影院市场拓展,多国投资合拍如今成为正常运作方式。同时,好莱坞早就开始购买或合营海外的发行公司和电影院线,以达到共担投资、票房风险的目的。如今,创意、投资、制作、道具、服装、音乐、宣传等程序可以在世界不同地方灵活多样地分期进行,在艺术、金融、法律等各方面分别处理。制片商与发行商订合同,分账预支筹款;制片商再与众多的专业中小公司联系,产生配套流水作业。 第三,好莱坞产品高度商品化。高度的商品化和高效的商业运作方式,是好莱坞的最基本特征。好莱坞电影的衍生产品如明星的时装、汽车、手表等通常会随着电影的传播销售到世界各地,甚至电影改编的游戏版权、玩具版权、图书版权、唱片版权都是高额利润的来源。好莱坞是通过内置广告和形象产品将文化变成商品的典范。欲望故事、明星制度、电影衍生品策略是好莱坞商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好莱坞优势还体现为在长期的娱乐工业发展中形成了一种大众文化的传统。好莱坞电影主要不是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来发展的,而是作为一种娱乐工业来发展的。它们往往通过展示暴力和性来宣泄观众的无意识冲动,以善恶有报、皆大欢喜来抚慰人的创伤性体验,以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灰姑娘”、“灰小伙”的故事来为人们提供集体梦幻,以奇观化的场面和强烈的音响来刺激人们的视听习惯,形成了好莱坞电影特有的梦幻性机制、情节剧结构、奇观化风格、煽情修辞和通俗性叙事的传统。好莱坞在坚持基本的大众电影模式的前提下,用艺术电影包装流行电影,用流行电影促进电影流行,这使得好莱坞电影在保持主流性的同时也保持一定的创新性,在适应观众心理中保持消费性

2017好莱坞百年百部经典电影排行榜

2017好莱坞百年百部经典电影排行榜 1. Citizen Kane·1941 大国民;公民凯恩 2. Casanblanca·1943 北非谍影 3. The Godfather·1972 教父第一集 4. Gone with the Wind·1939 乱世佳人;飘 5. Lawrence of Arabia·1962 阿拉伯的劳伦斯;沙漠枭雄 6. The wizard of Oz·1939 绿野仙踪 7. The Graduate·1967 毕业生 8. On the waterfront·1954 岸上风云;码头风云 9. Schindler′s List·1993 辛德勒的名单;辛德勒名单 10. Singing in the Rain·1952 万花嬉春;雨中曲 11. It′s a wonderful life·1946 风云人物 12. Sunset Bouevard·1950 日落大道 13. 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1957 桂河大桥;桂河桥 14. Some Like It Hot·1959 热情如火 15. Star Wars·1977 星际大战;星球大战 16. All About Eve·1950 彗星美人 17. The African Queen·1951 非洲皇后 18. Psycho·1960 惊魂记 19. Chinatown·1974 唐人街; 中国城 20.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1975 飞跃杜鹃窝;飞越疯人院 21. The Grapes of Wrath·1940 怒火之花 22. 2001: A Space Odyssay·1968 2001太空漫游 23. The Maltese Falcon·1941 枭巢喋血战 24. Raging Bull·1980 蛮牛 25. E.T. The Extra-Terrestrial·1982 外星人 26. Dr. Strangelove·1964 奇爱博士 27. Bonne and Clyde·1967 我俩没有明天;雌雄大盗 28. Apocalypse Now·1979 现代启示录 29. Mr. Smith Goes to Washington·1939 史密斯先生上美京 30. The Treasure of the Sierra Madre·1948 碧血金沙 31. Annie Hall·1977 安尼·霍尔;安尼荷尔 32. The Godfather Part II·1974 教父第二集 33. High Noon·1952 日正当中;龙城歼霸战 34. To Kill a Mockingbird·1962 梅岗城故事 35. It happened One Night·1934 一夜风流 36. Midnight Cowboy·1969 午夜牛郎 37. The Best Years of Our Lives·1946 黄金时代 38. Double Indemnity·1944 双重保险 39. Doctor Zhivago·1965 日瓦格医生

电影产业发展模式谈之一“好莱坞”模式

电影产业发展模式谈之一——“好莱坞”模式 好莱坞本是一个地名,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的西北郊区。原为一僻静村庄,因 具备拍摄电影外景的各种条件,1908年后美国各地的制片商陆续向此处集中。美国八大影 片公司均创办于此。遂逐渐成为美国电影制片业的中心,因此,习惯上把“好莱坞”作为“美国电影业”的同义语。 进入20世纪后期,传统的好莱坞八大制片公司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产业的调整和组合,形成了一些规模更大的产业集团,进入了一个所谓的“巨兽时代”。正是借助于这种优化组合,好莱坞电影企业加速了资本的积聚与集中,扩大了资产规模,依靠发达的资本市 场与高新技术产业融合,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例如,时代华纳(Time Warner)、迪斯尼(Disney)等集团先是通过控制生产、发行和放映完成了纵向整合,继而又通过跨媒介经营、硬件和软件经营共同开发进行了横向整合,同时通过国际分工灵活而符合成本效益地 使用资本、劳动力,进行了全球范围的整合。 1.“好莱坞”资本国际化和国际资本“好莱坞”化。 好莱坞如果做为美国电影的代名词应该诞生于19世纪20年代,其创始人多为从东欧 移民至美国的犹太人家族。一直流传于好莱坞多年的电影业“八大金刚”的说法——好莱 坞的八家电影制片公司,即20世纪福克斯(20th Century Fox)、迪斯尼、米高梅(Metro-Goldwyn-Mayer,Inc.)、派拉蒙(Paramount)、索尼(Sony Pictures)、环球(Universalpictures)、华纳兄弟(Warner Bros.)、梦工厂(DreamWorks)凭借其强大的 资本,几乎垄断了美国的电影产业。这八大电影公司都是美国电影出口协会(MPEAA)的成 员公司。这些成员公司每年出品的影片数量,能占到美国电影数量总数的60%到70%,其余的30%大多是独立电影制片公司出品的。据洛杉矶经济发展顾问公司统计,好莱坞电影工 业停摆一天将损失9000万美元,连续一个月停摆损失则将超过27亿美元。 在本土市场饱和后,具有一般资本禀赋及特征的美国电影产业资本开始向国外市场和 非影院市场拓展。迪斯尼的掌门人迈克尔"艾斯纳(Michael Eisner)认为,“美国的娱乐产业不是世界的美国化,而是娱乐的全球化。”这个观点强调,至少在娱乐界,“全球化”不等同于“美国化”。如果说早年的“美国化”是文化帝国主义及其侵略、扩张的一种表现,那么近年的“全球化”则是20世纪70年代后全球相连的金融和管理效应所造成的一种新 的格局。资本超越国界的全球性迅速流动造成出口型的跨国、多国公司特别是服务业的兴旺,同时也造成传统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的相对衰落。新的国际型经济正逐步完善,高速的 资本流动打破了传统的时空概念,速度和效率就意味着利润和优势。虽然在世界的格局里,“中心”与“边缘”的不平等继续存在,但是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力已经大大减弱,跨国资 本在国际舞台上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反映在影视界,平面整合与垂直整合愈演愈烈。如今几个大财团拥有全球大量的影视、娱乐产业。迪斯尼由动画片进入故事片,进而其资本开始进入图书、画册出版,游乐园营造、旅馆、观光游轮,录像产品和播放平台发展,甚至购买美国三大媒体之一的美国广播 公司(ABC),显示出惊人的资本实力。由于成功的资本运营,电影周边产品的利润开始超过票房。1990年,美国本土的录像收入已经高于票房收入,而票房的收入只不过是周边产品 收入的十分之一,所以票房已经不再是决定一部电影成败的主要指标。到2003年,电子游戏的收入也已超过票房收入,这也正是像最新的《星球大战前传3》这样的大片也要同步 或迅速发行电子游戏产品的原因。娱乐产业在全球化时代的新变化要求在考虑投资一部电

好莱坞电影的IP开发与运营机制_彭侃

THE FOCUS 本期焦点013 近几年来,IP 热在中国电影业愈演愈烈。IP,是英文单词Intellectual Property 的缩写,指具备知识产权的创意产品。电影的IP 开发包括两个层面,一方面是指利用来自别的领域的优秀原创IP,制作出电影。另一方面是指当电影创作完成,进入市场后,其IP 价值在其他相关领域的延伸开发。在这两方面,中国电影业都还处于热情高涨但缺乏章法的初级阶段。例如电影公司疯狂地收购能改编成电影的IP 资源,将价格哄抬得节节攀升,但却不知对这些IP 如何进行有效的开发。每一家稍有规模的电影公司都标榜自己在建构围绕IP 运营的全产业链结构,而产业价值真正被开发的电影IP 却少之又少。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较为系统地梳理了好莱坞的IP 开发与运营机制,为正处于IP 开发探索期的中国电影业提供借鉴。 好莱坞IP开发的两大基石 知识产权(IP )可谓好莱坞的核心所在。电影产业专家爱德华?爱波斯坦(Edward Epstein )曾以形象的说法指出知识产权对于好莱坞的重要意义:“当代片厂所做的主要是在四处收钱——以他们手中的一笔笔知识产权,向各方收取使用费,再将收到的钱分给该笔知识产权关系到的各方,如创造、开发、 投资的各方等等。”(1) 而好莱坞的IP 开发之所以能顺畅运转,有两大非常重要的基础性架构,一是集团化的产业结构,二是严密的版权保护体系。 首先,在经历了长期的市场竞争和整合之后,好莱坞已经形成了非常利于IP 开发的集团化产业结构。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大制片厂时代”,好莱坞的市场为几大电影公司所控制,这些公司形成了制作、发行和放映垂直一体化的结构,并互相合作,因而取得了垄断市场的优势地位。但1948年的派拉蒙迫使这些大公司破除了垂直整合的结构,垄断格局被打破,随着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电视业的发展,好莱坞一度陷入低潮,股票严重下跌,但拥有很多地皮等不动产的制片厂成为了其他企业收购的目标。1962—1969年,环球影业、派拉蒙、联艺公司、华纳、米高梅陆续被非电影行业的企业收购。 好莱坞电影的IP开发与运营机制 文 彭侃/Text/P eng Kan 提要:本文较为系统地梳理了好莱坞的IP开发与运营机制,包括跨界整合的集团化结构、严密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以及好莱坞电影从创意、制作到发行、营销、衍生品开发的全产业链运营中所贯彻的IP思维,为正处于IP开发探索期的中国电影业提供借鉴。关键词:IP集团化 知识产权保护 跨界改编 系列化 扩窗发行 特许经营 联合推广 如派拉蒙1966年被海湾西方石油公司收购,米高梅1969年被宾馆业和金融巨头柯克?科克里安(Kirk Kerkorian )收购。此后,尽管大制片厂所属母公司不断更替,但集团化趋势没有改变。如今,有好莱坞“六大”公司之称的迪斯尼、华纳兄弟、二十世纪福克斯、派拉蒙、索尼影业和环球影业都隶属于更大的集团公司:迪斯尼集团、时代华纳集团、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维亚康姆集团、索尼集团和康卡斯特。不同于60年代收购好莱坞电影公司的企业集团,这些集团都聚焦于娱乐与媒体业经营,旗下业务覆盖电影、电视、出版、音乐、音像、游戏、主题公园等各种细分的娱乐和媒体产业。 以迪斯尼集团为例,其业务包括媒体网络、主题公园和度假村、影视娱乐、消费类产品和互动媒体五大板块,除了电影制片厂之外,还有ABC、ESPN、迪斯尼环球等电视网,有全球六大迪斯尼乐园、有359家经营迪斯尼商品的主题商店、以及开发游戏产品的多个公司等诸多资产。 之所以形成这样水平整合的结构,是基于娱乐媒体各细分领域的产品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和共生性。例如,一部在影院获得成功的电影往往也能在音像、唱片、玩具、主题公园等相关市场创造价值,而旗下横跨各个娱乐媒体行业的企业集团则可以将IP 价值最大化,在母公司的协调下,旗下各个部门可以化身为以不同方式开发和推广同一电影IP 的业务部门,影院不再是电影商业开发的唯一渠道,出版部门出版原著小说,唱片部门推出原声带,音像部门发行DVD 和蓝光碟,广告部门推销电影植入广告,电视部门为电影提供播映平台和曝光宣传的机会,主题公园、衍生产品和互动媒体则将影视娱乐中的角色和故事开发成各种形式的消费体验或商品,将品牌的无形价值源源不断地转换为真金白银。 多种经营的开展为好莱坞创造出众多的“利润中心”,可以有效地缓解电影业的高风险性,防范单 (1)[美] 爱德华?爱波斯坦《大银幕后:好莱坞钱权秘辛》,宋伟航译,台北:台湾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版,第118页。 The 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 System of Hollywood Movie’s IP

七部好莱坞大片中的经典台词1

七部好莱坞大片中的经典台词 《Shawshank Redemption肖申克的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 1.You know some birds are not meant to be caged, their feathers are just too bright。 你知道,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的,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 2.There is something inside ,that they can't get to , that they can't touch. That's yours。 那是一种内在的东西,他们到达不了,也无法触及的,那是你的。 3.Hope is a good thing and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 希望是一个好东西,也许是最好的,好东西是不会消亡的。 《Forrest Gump 阿甘正传》

1.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生命就像一盒巧克力,结果往往出人意料。 2.Stupid is as stupid does。 蠢人做蠢事,也可理解为傻人有傻福。 3.Miracles happen every day。 奇迹每天都在发生。 4.Jenny and I was like peas and carrots。 我和珍妮形影不离。 5.Have you given any thought to your future? 你有没有为将来打算过呢。 6. You just stay away from me please。 求你离开我。 7. If you are ever in trouble, don't try to be brave, just run, just run away。你若遇上麻烦,不要逞强,你就跑,远远跑开。 8. It made me look like a duck in water。 它让我如鱼得水。

解读好莱坞经典叙事策略

解读好莱坞经典叙事策略 解读好莱坞经典叙事策略------三幕剧结构和二个段落第一幕第一,写故事梗概的第一个要点是:这是谁的故事?他是谁?第二,他想要什么?为什么?第三,他追求目标的障碍是什么?他怎么办?人物第一次面临着一个人生的重大抉择,这也是整个故事,由第一幕转入第二幕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第二幕故事和第三幕故事:整个第二幕的剧情持续走向低落,其实都是为了第三幕最后的高潮----也就是最后的胜利做准备。如果没有如此低落的第二幕,就不能足以衬托出第三幕的高潮,也无法满足观众的情感需求。关于第三幕,无需多说,一般都是经过一番苦斗,英雄胜利。转折点其实是三幕剧分界点的一个标志。一般来说,转折点是导致剧情跌宕起伏的一个重要工具。在一个经典的好莱坞三幕剧里,你至少能够找到三个转折点。第一个转折点,一定会出现在第一幕的结尾和第二幕的开始处。第二个转折点一定是在第二幕的结尾出现。其实很多好莱坞电影,在第二幕的中间也设置一个转折,这就是为什么,有人把好莱坞三幕剧也称作四幕剧结构的原因。三幕剧结构和二个段落第一段:我们一般叫正常世界。所谓的正常世界,也就是我们每个人每天经历的正常生活内容和正常生活环境。第二段:欲望的召唤。这一段简单说,就是一个生活在正常世界的普通人,由于某一件事情的发生----其实这件事情就是我们常说的前提性事件,他的正常生活

被打乱了,在内心的召唤下,主人公必须要面临一种不同于正常世界的冒险或者挑战。第三段:选择的风险。我们任何一个人,当正常生活被打乱后,突然进入一个你还没有准备好的未知世界,谁都会惶惶不安的。这时候,你的主人公需要作出选择,而且这个选择一定是要冒巨大风险的选择。这时候,一般人都会犹豫,退缩,因为他还不能评估未知的风险。常常是,主人公选择逃避,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知道,人性从本质上都是保守的,谁也不愿意去冒那些不知道有没有回报的风险。第四段:导师的鼓励。就在主人公面对未知世界打了退堂鼓后,有一个导师出现了,这个人可能是主人公的朋友,长辈,或者一个经验丰富的长者。他会给主人公一些有益的建议和鼓励,促成主人公去冒险。第五段:第一道门。这不是一般的门,这是故事之门,这个门你一旦踏入,基本上都是有去无回,不是死亡就是重生。这就是剧本故事里主人公的真正启程。新世界的新生活开始了,九九八一难也由此发生。这个段落一般都是在第二幕的开头发生。第六段:严峻的考验。这个桥段的主要内容就是,在新的世界中,主人公必须由一个菜鸟向一个成熟英雄发展。其中的障碍和艰难可想而知。但是,也正是在这样的艰难考验以及磨砺中,主人公开始融入新的环境,并且有了同路人或者是志向相同的伙伴。但与此同时,主人公也触及到了敌对的力量,也就是反面力量或者反面角色。第七段:最深的黑暗。这一段落的内容主要是,主人公已经快要接近他能力的最高极限,而且他感觉到了自己的能力不

美国电影产业发展历程

美国电影产业发展历程 中企顾问网 本文导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由于电影市场的拓展,好莱坞再次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一批电影大师从战场回归,拍摄了一批高质量而且深受观众喜爱的作品。但正当好莱坞生机勃勃、蒸蒸日上之际,一场政治风暴改变了美国电影工业的发展方向。 美国是电影王国,电影娱乐业是美国的支柱产业之一。美国电影以其独特的形式最大限度地体现和展示了美国人的精神和物质生活,现在已经渗透到了世界各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影响到全球各国人民的生活方式。 一、美国电影产业发展历程总览 美国电影产业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中企顾问网整理 二、无声电影开启电影文化之门 1893 年,爱迪生发明电影视镜并创建“囚车”摄影场,被视为美国电影史的开端。1896 年,维太放映机的推出开始了美国电影的群众性放映。由于技术的限制,最开始美国电影都是无声电影,因而这一时期也常称作“默片时代”。 20 世纪末20 世纪初,美国的城市工业发展和中下层居民迅速增多,电影成为适应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种大众娱乐。它起先在歌舞游乐场内,随后进人小剧场,在剧目演出之后放映。上流社会认为电影表现粗俗,对其不屑一顾,电影院变成下层人士的聚集地。这种情况直到20 世纪20 年代才有所改观。 1905 年在匹兹堡出现的镍币影院(入场券为5 美分镍币)很快遍及美国所有城镇,到1910 年每周的电影观众多达3600 万人次。当时影片都是单本一部的,产量每月400 部,主要制片基地在纽约,如爱迪生公司、比沃格拉夫公司和维太格拉夫公司。 由于电影收益高,所以引发了激烈的竞争。1897 年,爱迪生为争夺专利进行诉讼,到1908 年,成立了由爱迪生控制的电影专利公司,公司拥有16 项专利权。到1910 年,电影专利公司垄断了美国电影的制作、发行和放映。独立制片商为摆脱专利公司的垄断,相继到远离纽约和芝加哥的洛杉矶郊外小镇好莱坞去拍片,那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又临近墨西哥边境,一旦专利公司提出诉讼便可逃离。格里菲斯1907 年加入比沃格拉夫公司,次年导演

好莱坞百年百部经典电影排行榜

为了纪念美国电影业的第一个百年庆典,美国电影协会着手整理此部“好莱坞百年百部经典电影”。空前的庆典,从美国电影协会推荐的四百多部影片中挑选而出,集中了全美国一百多个电影发行公司的作品。最初美国新闻网CBS在黄金时间通过广播预告参选节目,使得此次庆典具有广度和重要性。 美国电影协会(American Film Institute ,AFI )1998年6月16日发布《AFI 100部最伟大的美国电影》(AFI′s 100 Greatest Movies)名单。该名单由美国电影界的名流选出,这些人士包括艺术家,影评家和历史专家,达1500余人,候选电影有四百部。 1. Citizen Kane·1941 大国民;公民凯恩 2. Casanblanca·1943 北非谍影 3. The Godfather·1972 教父第一集 4. Gone with the Wind·1939 乱世佳人;飘 5. Lawrence of Arabia·1962 阿拉伯的劳伦斯;沙漠枭雄 6. The wizard of Oz·1939 绿野仙踪 7. The Graduate·1967 毕业生 8. On t he waterfront·1954 岸上风云;码头风云 9. Schindler′s List·1993 辛德勒的名单;辛德勒名单 10. Singing in the Rain·1952 万花嬉春;雨中曲

11. It′s a wonderful life·1946 风云人物 12. Sunset Bouevard·1950 日落大道 13. 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1957 桂河大桥;桂河桥 14. Some Like It Hot·1959 热情如火 15. Star Wars·1977 星际大战;星球大战 16. All About Eve·1950 彗星美人 17. The African Queen·1951 非洲皇后 18. Psycho·1960 惊魂记 19. Chinatown·1974 唐人街; 中国城 20.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1975 飞跃杜鹃窝;飞越疯人院 21. The Grapes of Wrath·1940 怒火之花 22. 2001: A Space Odyssay·1968 2001太空漫游 23. The Maltese Falcon·1941 枭巢喋血战 24. Raging Bull·1980 蛮牛 25. E.T. The Extra-Terrestrial·1982 外星人 26. Dr. Strangelove·1964 奇爱博士 27. Bonne and Clyde·1967 我俩没有明天;雌雄大盗 28. Apocalypse Now·1979 现代启示录 29. Mr. Smith Goes to Washington·1939 史密斯先生上美京

好莱坞模式及其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启示

(1)好莱坞模式及其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启示 作者:戈乙美国好莱坞作为成功运作的电影产业模式,已经几乎成了现今商业电影的标志和标准。中国电影虽走过百年,同时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但市场仍处在相对初级的阶段。本文力图通过对美国好莱坞模式的探讨,分析中国电影可借鉴的方面,并结合中国国情和现有状况,探索中国电影产业未来路线和发展方向。 、好莱坞的发展及现状好莱坞,本是一个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西北郊区的僻静村庄,因其优越的电影外景拍摄条件,1908 年后美国各地的制片商陆续向此处集中,遂逐渐成为美国电影制片业的中心(美国八大影片公司均创办于此)。因此,习惯上把“好莱坞”作为“美国电影业” 的同义语。进入20世纪后期,传统的好莱坞八大制片公司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产业的调整 和组合,形成了一些规模更大的产业集团,进入了一个所谓的 巨兽时代” 。正是借助于这种优化组合,好莱坞电影企业加速了资本的积聚与集中,扩大了资产规模,依靠发达的资本市场与高新技术产业融合,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例如,时代华纳(Time Warner)、迪斯尼(Disney)等集团先通过控制生产、发行和放映完成了纵向整合,继而又 通过跨媒介经营、硬件和软件经营共同开发进行了横向整合,同时通过国际分工灵活而符合成本效益地使用资本、劳动力,进行了全球范围的整合。 如今,面对全球电影业的总体不景气和来自欧洲、澳洲及亚洲电影的挑战,好莱坞电影在国际电影市场依然独占鳌头。好莱坞2006年已创造了超过90亿美元的年度国内票房价值, 而海外市场更创造了3至4倍于国内市场份额的佳绩。目前,紧排在美国出口产品第一位

航空业之后的电影产业所创造的出口收入达到近700 亿美元。 、好莱坞模式及其主要特征好来坞模式是对好莱坞电影产业的一种概括性的统称,它涵盖了电影的投资、生产、发行、放映及其后产品开发的各个相关环节和领域,是一种高度集成的电影产业运作模式。下面,我们主要从高度商品化、产业系统化、资本国际化和风险投资四个方面对好莱坞模式进行观察和分析。 一)好莱坞模式的高度商品化高度的商品化和高效的商业运作方式,是好莱坞的最基本特征。我们常把“好莱坞”称作 梦幻工厂”,“美国制片人与发行人协会”的老头目威廉?海斯曾经说过:“商品跟在影片后面,凡是美国影片深入的地方,我们一定能够销售更多的美国货物”。因此,好莱坞就是华尔街全球金融战略的文化代言人。好莱坞是将文化变成商品的典范。欲望故事、明星制度、高投入和独立制片是好莱坞商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好莱坞模式的产业系统化好来坞成功的重要秘诀之一就是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产业链。它包含了电影的投资、生产、发行和放映等主要行业,同时包含了电影的后产品开发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内容,充分体现了对电影产业横向和纵向产业资源的一种有效整合。我们不妨从院线、电影周边产品和产业机制三个方面对好莱坞电影市场情况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1、好来坞的院线 电影院是美国人的主要娱乐场所之一,每周看一次电影是许多美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