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专业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教学法理论及其在不同年龄阶段学习中的相关应用研究综述

问 题 教 学 法 理 论 及 其 在 不 同 年 龄 阶 段 学 习 中 的 相 关 应 用 研 究 综 述
曹 璇 李倩 颖
( 宿迁学院 , 江 苏 宿迁 摘 要: 新课程标准 下, 问题 教 学 法 受 到 极 大 关 注 . 成为 极 其 重 要 的课 堂教 学 方 法 ,并 为 越 来 越 多的教 学 工 作 者 所 运 用 。本 文 通 过 文 献 检 索 、 理 论 分 析 和 比较 研 究 . 介 绍 了问 题教 学法 的 相 关 理 论 及 优 缺 点 ,并 重 点 介 绍 其 在 不 同年 龄 阶 段 的 应 用, 将 问题 教 学 法 实 际应 用 的 可行 性 呈 现 在 读 者 面 前 关 键 词 :问题 教 学 法 理 论 介 绍 不 同年 龄 阶段 应 用
1 6 O
学方法 、 设 计 教 学 流 程 时应 优 先 注 重 自主 、 合作 、 探 索的学 习 方式, 也 可 采 取 小 组 合 作 的方 式 , 让 学生在课 堂上讨论 . 让 学 生 在 活动 和 游 戏 中 自主 学 习 新知 识 . 运 用新 知识 ( 二) 问题 教 学法 在 初 、 高 中的 应 用 初 、 高 中学 生 的 自身 特 点 和 学 习 能 力 与 小 学 生 有 显 著 差 异。 他 们 的 身 心发 展 由少 年 期 向 青 春 期 过渡 , 这一 阶段 既是 掌 握 基础 知 识 、 基 本技 能 的 最佳 时期 . 又 是 为 今 后 发 展 创 造 条 件 的 重要 时期 。在 这 一 阶 段 , 他 们 表 现 出 的 特 点是 : 对 学 习 的基 本 内容 有 一 定 的 掌 握 , 但 对一 些 重 要 内 容不 能 高 效率 地 掌 握 事 实是 , 初、 高 中 的学 习 内容 逐 步 深 化 , 学科 知识 逐 步 系 统 化 , 学 习成 绩 分 化 日趋 激 烈 , 学 生 在学 习 中 的 自主 能 力 E t 显重要 . 学 习 的 自觉 性 和 依 赖 性 、 主 动性 和 被 动性 并 存 。 当 然 , 他 们 也 已 经 初 步 具 备 自主学 习 、 探究 的能力 . 因此 . 教 师 在 课 堂 中不 仅 需 对 其 思 考 方 向稍 加 引 导 . 同时 要 考 虑 如 何 应 用 问 题 教 学 法 提高 教 学 质 量 。 当然 , 教 师 不仅 自身 要会 提 问题 , 还 要 教 会 学 生如何 思考 问题 , 如何提 出有效 的问题 . 而 且 必 须 明 晰 学 生 的思 维 过 程 和讨 论 过程 , 而不是仅仅关注最终结果 。 ( 三) 问题 教 学法 在 大 学 的应 用 在 大学期间 , 大学生不仅掌 握知识 、 技能 和发展智力 . 而 且逐渐形成世界观 、 道 德 品质 和 行 为 习惯 。 大 学 生 的学 习具 有 专业性 、 自主性 、 多元性 、 和创 新性 等 特 点 , 自主 性 是 大 学 生 活 动 的核 心 。 与 中学 学 习不 同的 是 . 他 们 的 学 习 活 动 是一 种 以掌 握 专业 知 识 和 技 能 为 特 征 的社 会 活 动 , 围绕 如 何 使 大 学 生 尽 快 成 为高 级 专 门人 才 而 进行 。 教 师 应 该 努 力 营 造 活 跃 的课 堂 气 氛 ,并 且 课 堂 讲 授 要 求 做到少而精 , 提 出 的 问题 要 清楚 明 了 . 具有研究 性和探索性 , 势 必要 求 大 学 生 在 课 外 通 过 自学 掌 握 的 内容 多 :老 师 提 出 问 题 以后 . 可 以让 学 生 通 过 各 种 途 径 和 渠 道 开 展 多 方 面 的 学 习 。 例如 , 参加专题讨论 、 社会调查 、 参观考察 、 查 阅文献资料 等 , 丰 富 多彩 的教 学 和 教 辅 活 动 为 拓 宽 大 学 生 知 识 面 提 供 了 良好 的条件 ; 问题本身要有探讨价值 和充满趣 味性 、 刺激性 . 尽 量 贴 近学 生 的生 活 或 具 有 现 实 意 义 :老 师 提 的 问题 要 符 合 学 生 的 知识 层 次 和 生 活 阅历 , 在学生的探究能力范围之内 , 这 样 学 生 才 能有 自信 继 续 探 索 : 老 师 还 要 鼓 励 学 生 自己 提 问 , 提 出一 些 值得 探 究 的 问题 . 然后与大家一同探究与讨论 : 老师 采 用 问 题 教学 法 还 必 须 重 视 培 养 大 学 生 的创 新 能 力 , 不仅要求理解 、 巩 固知 识 . 而且要培养他们 树立独立思考 、 探 索 创 新 的精 神 , 培 养创 造 性 。 在 大 学这 种 学 术 气 氛 浓 厚 的 环 境 中 , 老 师 要激 励 学 生 萌 发一 种 重 新 组 合 各 种 知 识 ,从 新 的 角 度解 释 已 有 现 象 的 创 新 愿望 , 从 而 产 生探 索和 创 新 的需 求 。
应用案例引导问题教学法提高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效果

应用案例引导问题教学法提高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效果
杨珊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年(卷),期】2017(036)008
【摘要】目的:探讨实施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时应用基于案例引导的问题式教学法的效果.方法:100名2015级农村医学专业学生,采用随机法将其设为实验班和传统班,各50名.组织教学活动时,实验班采用基于案例引导的问题式教学法,传统班则采用传统的方法实施教学,比对两班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班理论成绩、案例分析成绩均明显较传统班高(P<0.05),实验班学生对此教学法有较高的认同度.结论:应用案例引导的教学法实施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使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得以有效提升.
【总页数】1页(P111)
【作者】杨珊
【作者单位】四川省甘孜卫生学校四川甘孜626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9.1
【相关文献】
1.提高西医院校《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效果的实践探索
2.通过应用案例提高离散数学教学效果探究
3.应用案例分析提高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效果
4.应用案例导入法,提高“中药学”专业教学效果
5.提高《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效果的实践与体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问题式教学法在结构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一维势箱中的粒子

大 学 化 学Univ. Chem. 2022, 37 (4), 2106032 (1 of 5)收稿:2021-06-15;录用:2021-07-20;网络发表:2021-09-16*通讯作者,Emails:***************.cn(张冬菊);***********.cn(马玉臣)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773139, 21833004)•教学研究与改革• doi: 10.3866/PKU.DXHX202106032 问题式教学法在结构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一维势箱中的粒子张冬菊*,马玉臣*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济南 250100摘要:一维势箱中的粒子是结构化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包含的知识点多、涉及面广、综合性强,采用“问题式教学法”围绕薛定谔方程的求解和结果讨论进行问题设计,以提出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众多知识点的有机关联,加深对量子力学基本原理的认识和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结构化学;问题式教学法;一维势箱中图分类号:G64;O6Application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Teaching of StructuralChemistry: A Particle in a One-Dimensional Potential BoxDongju Zhang *, Yuchen Ma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0, China.Abstract: In the course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a particle in a one-dimensional box”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becauseit contains many concepts, involves a wide range of knowledge, and is highly comprehensive. Based on the “problem-based learning”, a series of problems were designed on solving the Schrödinger equation and the result discussion.Starting from asking the questions, students are guided to organically connect the knowledge points by analyzing andsolving problems, and to get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quantum mechanics. A good teachingeffect has been achieved.Key Words: Structural chemistry; Problem-based learning; One-dimensional potential well1 前言结构化学是化学类各本科专业的必修课,它是连接基础化学和高等化学的桥梁,课程理论性强、知识点多、内容抽象,且涉及较多的数学、物理知识,通常是学生认为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1–4]。
问题式教学法在生理学教学中的运用浅析

教学研究
中等职业教育
2 1 年第 1 期( 29 ) 01 1 总第 6 期
教师设 置的问题不能 只停 留在形式上 ,应体 现
() 2 师生 即兴提 出问题。教学本身是动态的建构
出问题 的思维型 , 能充 分调动学生学 习的积 极性 , 过程 , 才 课堂教学千变万化 , 再好 的“ 预设 ” 也不可 能预
2 1 年第 1 期( 29 01 1 总第 6 期)
中等职业教育
教学研究
问题式学法在生理学教学 中的运用浅析
新疆巴州卫生学校 提拉古丽 ・ 米吉提
【 摘要 】 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 , 由于其理论性强 、 内容抽象 , 学生普遍反 映难 以掌握 。在教
学过程 中 , 根据教 材内容及学生 的实 际水 平 , 教师通 过实施 “ 问题 教学 法” 可使学 生积极 主动地在 自主 、 , 合 作、 探究 的学习过程中 , 养学 习热情 , 培 活跃课 堂气 氛 , 提高生理学教学质量 。
真正引导学生进行 问题 的思考 与体验 。如在讲述 消 见课 堂上出现的所有情况 。爱 因斯 坦说过 :提 出一 “
化系统时 , 因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比较 枯燥 , 在教 个问题 , 往往 比解决一个 问题更重要 。” 因此 , 实际课
学的设计上就要体现一个 “ ” 新 字。如以“ 一粒叫憨豆 堂教学中 , 教师应鼓励学 生质疑教学 内容 , 打破教 学 的苹果种子 , 入了小明的肚子里后 , 进 如何进 行一段 过程 中的预先设定 ,从 而使 教学行为随着教学进 程 奇妙 的旅行 ” 为引言 , 同学们在熟知 消化系统的解 中出现 的新情况灵 活变 化。这也是 问题教学 法最大 让 剖学知识 的基础 上 , 阅相 关资料 思考 “ 查 憨豆 ” 在奇 的特色所在 。例如 , 在讲到小肠 的运 动时可 以提 出 : 妙 的旅行 中遇到 了什 么情况 ,从而激发 学生的学习 “ 为什 么有些成人一喝牛奶就拉 肚子 ?”饥饿后我们 “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常规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

问题 教 学 法
文0要 :思 想 政 治 理 论课 任 务 与 问题 教 大 胆 质疑 ,对 前 人 积 累 的 知识 ,不 能 正 确 分 析批 判 、 勇于 探 索 ,反 省并 纠正 自己不 恰 当的 思 维 方 式 ,就 不会 得 到 全 新 的 思 维 成 果 。 问题 教 学 法 , 就是 要 引导 学 生 不 为 传 统 结 论 、观 点 左右 ,能 独 立 地 寻 求 问题 关 键词 :问题 意 识 ;常规教 学法 的 多 重 结 论 。通 过 辩 证 思 维 能 力 的培 养 , 孔 子 云 :“ 起 于 思 ,思 源干 疑 。 宋 使 学 生 变 得 越来 越 聪 明 ,思 考 问题 越 来越 学 ” 代教 育家 朱 熹说 :“ 书无 疑 须教 有疑 ,有 深 刻 。 读 疑 却 要 无 疑 ,到 这 里 方 是长 进 。 “ 贵 知 ” 学 三 、教 学 问题 的 设 计 疑 ,小 疑 则 小进 ,大 疑 则大 进 。 疑 ”是 … 个 好 的 教 学 问 题 ,可 以 激 发学 生 的 深 入 学 习知 识 的起 点 。有 疑 才 有 思 ,有 思 思 维 ,使学 生 达 到 情 绪 高 涨 、 智 力振 奋 的 才有 问 ,有 问才 有 得 。华 罗庚 也 曾说 过 : 状 态 ;但不 好 的 问题 ,可 能 让 学 生毫 无兴 “ ,是 发现 智慧 的 引线 ,思 ,是获 得 打开 趣 ,或让 学 生 糊 里 糊 涂 , 不 知所 云 ,达 不 疑 知 识 大 门 的 钥 匙 。 因而 , 强 烈 的 问 题 意 到 应 有 的 效 果 。 ” 识 ,能 够成 为学 生 思 维 的 动 力 , 促 使 他们 1 、 基 于 当 前 又 超 越 当 前 去 发 现 问题 ,解 决 问 题 ,直 至 产 生新 的思 所 谓 基 础 就是 要 以学 生 已有 的 知 识 和 考 。所以 ,作为 教师 ,在平 时的 教学 中,培 经验 为 基 础 ,学 生 有 能 力 解决 。所 谓 发 展 养 学生 的 问题 意 识 和 质 疑精 神 , 显得 尤 为 就 是 要 体 现 学 生 发 展 的需 要 ,使 学 生 学 有 重 要 。而 培 养 问 题 意识 ,提 高学 生 发 现 问 所 得 。因此 ,设计 的问题 不仅要 让学 生 “ 跳 题 、研 究 问题 、解 决 问题 的能 力正 是 高 校 跳 ,就 能摸 得 到 ” ,有成 功 的可 能 ;而 且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的 主 要 任 务 之 一 。 基 于 要 让 学生 “ 一 跳 ,才 能摸 得 到 ” 跳 ,有发 展 此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应 当将 问题 教 学 法 作 的 空 间 。为 了 体 现 问题 的发 展 性 ,既 可 以 为一 种 常 规 的 教学 方法 ,不 仅 能 够 激 发学 增 加 问题 的 开 放 性 ,促 进 多 方 位 的 发 展 , 生 的学 习兴 趣 ,提 高 自主 学 习的 能 力 ,提 或 将 学 习 引 向 深 入 , 以揭 示 其 科 学 本 质 , 高 教 学 的 吸 引 力 、 有效 性 和 实 效 性 ,而 且 从 而 引发 新 的思 考 。 培 养 学 生 的 问题 意 识 , 创新 精 神 和 理 论思 2 、 基 于 目标 又 超 越 目标 维 能力 。 所 谓 针 对 性 ,指 的 是 要 紧 紧 围绕 教 学 问 题 教 学 法 的含 义 目标 , 针 对 学 生 的 实 际 情 况 和 教 材 的 重 所谓 “ 题 教 学 法 ” 就是 将 课 程 内容 点 、难 点 来 进 行 设 计 ,设 计 的 问题 题 意 清 问 问 题 化 ,把教 材 中以 定 论 形 式 出来 的 理 论 楚 , 条理 分 明 ,语 言 精 练 ,有 助于 学 生 理 知识转化为 “ 问题 ” 形 式 ,以提 出 问题 和 解概 念 ,辨 析 疑 难 ,纠 正 错误 ,完 善 认 知 解 决 问题 为核 心 的 教 学 方 法 ,从 而变 学 生 结 构 , 切 不 能 用 不 着 边 际 的 问题 为 难 学 被 动 接受 式 学 习为 积极 自主 学 习 ,变 教 师 生 。所 谓 的 启 发性 ,指 的是 抓 住 教 学 的 内 单 维 度讲 授 式 的 、 枯燥 乏味 的课 堂 为 师 生 在 矛 盾 ,把 握 时机 ,在 新 l 知 识 的 结 合 点 E l 相互交流、积极互动的课堂 。 设 计 问 题 ,使 学生 达 到 心 求 通 而 不 解 , 口 二 、 问题 教 学 法 的 功 能 欲 言 而 不 能愤 悱 的状 态 ,从 而 激 发 学 生 积 l 、有 利 于 培 养 学 生 的 创 造 性 思 维 。 极 地 进 行 思维 活动 。 问题 过 于 简 单 ,不 用 运 用 问 题 教 学 法 , 设 计 出 一 道 道 问 思考 就 能 回答 ,不能 激发 兴趣 、发 展思 维 。 题 ,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 促 成 学 生 思 维 简单 的一 问一 答 , 只会 使 学 生 懒 惰 ,长 期 活动 的每 一 过 程 都 是 一 个 创 造 性 的 过 程 。 如 此 还 会 对 学 生 的 思 维 品 质造 成 损 害 。 长 期 坚 持 不懈 的训 练 ,学 生 就 会 养成 重新 3 、 基 于 现 实 又 超 越 现 实 组 织 已有 的知 识 经 验 ,提 出 新 的 构思 , 创 现 实 性 指 的是 要结 合生 活 、生 产 、科 造出新的思维成果 的能力。 技 实 际 ,素 材 和 内 容真 实 可信 。所 谓 的 科 2 、 有利 于 培 养 学 生 的 灵 活 性 思 维 。 学 性 ,指 的 是 既 不 违 背 科学 常 理 ,同 时 融 在 对 社 会 现 象分 析 中 , 不为 习惯 思 维 入 科 学 思 想 和 科学 价 值 观 。此 外 ,还 应 对 所 束 缚 , 灵活 地 综 合运 用所 学 的 知 识 ,不 问题 进 行 合 理 的 系统 化 和 层 次 化 , 由浅 入 断 变换 思 维 角 度 ,采 用 灵活 多样 的 方 法 对 深 , 由 简 到繁 ,环 环 相 扣 , 层层 推 进 。 材料 进 行 深 层 的 发 掘和 高精 度 的 提 炼 ,去 四 、 问 题 教 学 法 的基 本 运 作 模 式 寻求 解 决 问 题 的 最佳 方 法 。在 运 用 问 题 教 问题 教 学 方 法 主 要 有 两 种 基 本 模 式 : 学法 时 ,将 所 设计 的一 个 个 、一 组 组 彼 此 是 教 师 通 过 教 学 设 计 , 直 接 提 出 问题 , 联 系的 符 合 学 生认 知 水 平 的 问 题 ,交 学 生 让 学 生 带 着 问题 自学 、思 考 、讨 论 ,然 后 讨论 并 对 学 生 适时 启发 ,学 生 的 思 维 就 会 教 师 进 行 指导 和 释 疑 ,二 是 教 师 运 用 教 学 越来越敏 捷。 技术 设计 创设新 情景 ,启发学 生发 现 问 3 、 有 利 于 培 养 学 生 辩 证 思 维 能 力 。 题 ,提 出 问题 ,解 决 问 题 。 这 两 种模 式 在 学生 如果 不 能 对 传 统 结论 、 观 点进 行 教学 过 程 中可 以 交 替 使 用 。 当 然 ,具 体 教
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为了适应社会的形式,在社会上立足,木里图学校这样一所有着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底蕴的学校也不甘落后,推出了一系列改革的措施,主要体现在问题教学法、晚读课和课前四分钟三大模块。
(一)问题教学法一、问题教学法的提出积极而稳妥地实施课程改革不仅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是实现人的全面落发展目标的要求,更是学校教育科学发展的要求。
课程改革给学校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改革则进,不改革则退。
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的成功崛起并蓬勃发展的事实充分证明了这个结论。
教育在发展,我们应该怎么办?勇敢改革,大胆创新,走自己的路。
问题教学法就是我们深思熟虑后提出并将实施的课程改革方案。
问题教学法即由问题而引发并围绕问题而展开的师生共同达成教育目标的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由五个教学环节构成即:1.问题引入。
目的是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2.问题导学。
目的是确立学习目标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习习惯,形成学习能力。
3.问题探究。
目的是通过对问题成因和解决问题方法的深入探究,进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应用获取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4.问题解读。
目的是答疑解惑,实现达成教学目标并形成技能技艺的教学任务,同时也力争更加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问题创新。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挑战精神、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问题教学法理论解读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告诉我们:教育必须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教育必须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理念的精神实质就是以人的发展为本,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问题教学法追求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学校教育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做到:首先,要确立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即课堂教学的主人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此,学生自主学习天经地义,教师的教只能服务于学生的学。
其次,教学方法改革的关键是学习方法的改革,核心理念是教法服务学法。
问题引导式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路径——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为例

课程教学Curriculum Teaching问题引导式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路径—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为例于今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摘要近年来,高校思政教学正在大力改革,各种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开始被应用其中,但实践效果并不理想。
如问题教学法的应用就存在许多问题。
对此,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程的教学为研究对象针对问题引导式教学法的实践路径展开探讨。
关键词问题引导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思政教育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20.12.059The Practical Path of Problem Guided Teaching Method in Curriculum Teaching------Taking the course n Introduction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11as an exampleYU Jinxi(School of Marxism,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Guilin,Guangxi541004)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undergoing great reform.Various new teaching ideas and teaching methods have been applied,but the practical effect is not ideal.For example,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application of problem teaching method.In this paper,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practical path of problem-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with the teaching of the course of"Introduction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principle").Keywords problem guided teaching method;problem teaching method;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0引言思政课程对于高校人才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其关系到学生能否具备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能否具有坚定理想信念。
问题式教学法在生理学教学中运用论文

问题式教学法在生理学教学中的运用浅析【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1-0439-01【摘要】生理学时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由于其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学生普遍反映难以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通过实施“问题教学法”,科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提高生理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理学问题式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pbl教学),是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是目前国际交流性的教学方法之一。
pbl教学法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以问题解决问题为中心,多种学习途径相结合,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学习者的合作来解决真正的问题,培养学习者解决问题的机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生理学是中等医学教育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同时又是后续课程如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课程的理论基础,而且与临床各学科联系密切,是一门呈上启下的重要课程。
生理学属于机能学科,主要研究人体各种生命现象的活动规律及产生原理,与其他基础课程相比,理论性相对较强,内容较抽象,学生普遍反映难学、难记。
因此,采用“问题式教学法”可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培养学习热情,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下面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在生理学教学中实施“问题式教学法”的步骤、方法和策略:一指导学生预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做好预习,这是实施问题教学法的基础和前提。
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和要求,如通读即将学习的内容,明白其表达的意思和知识要点,自觉尝试运用理论内容的相关知识、方法去应用于实践,解决有关练习问题。
在预习的过程中,有哪些收获、认识和发现,有哪些疑问、困难和问题,动脑动笔,明确下来,以便在课堂教学时提出交流、讨论、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教学法”在专业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问题教学法是专业理论课教学中值得推崇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一方法的运用有助于实现课堂教学的“帕累托改进”和教学效果的
最优。这一方法的重点在于首先从教者与学生两个角度出发设置产生
互动效果的的问题,再次确立与初始问题相关的核心范畴、围绕核心
范畴引导学生进行横向延展和纵向拓展,促进形成一个打破学生现有
知识边界的过程,最后推动形成一个支持问题理解的知识系统。本文
以《企业伦理学》导论的教学实践为例,详细介绍了笔者运用这一方
法的经验,旨在抛砖引玉,力求这一方法的完善与共享。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互动核心范畴问题延展与拓展
一、何谓“问题教学法”
专业理论课教学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
范畴和基本原理。从事高校专业理论教学实践的教师几乎都会认为基
础理论的教学与艺术化的手段与方法无关,只要讲清楚说明白就行,
似乎“一言堂”是唯一的方式。因而,现实中基础理论课教学过程往
往缺乏互动。从学生这一受体角度来说,缺乏互动的课堂效果往往达
不到课堂教学的“帕累托最优”(即通过教学让学生全面准备地理解
基本范畴和问题)的边界。从动态角度,缺乏互动的课堂难以实现课
堂教学的“帕累托改进”,即难以实现通过互动教学实现思想交流的
1+1>2的效应。
问题教学法即通过设置激发课堂互动的问题,然后在问题的不断
探讨和解答中完成课堂教学。从教者的角色担当方面来说,这一教学
法无疑突出强调了“师者,授业、传道、解惑”中的解惑,把解惑看
作了授业和传道的手段。问题教学法内涵的重点包括两个方面:问题
的设置和答问方式,前者强调问题的激发课堂互动的功能,这意味着
问题教学法中的问题不是教者单方随意设计的问题,它必须照顾到学
生的学科兴趣起点,顺应学生的知识结构与线索,激发互动思考;后
者强调“问题意识”的即发性和解答方式的多样化与多变性,以产生
与学生更多的思维碰撞点,增强思想的产生和学生理解程度的深化。
二、问题教学法在企业伦理导论教学中的应用
下面以高校《企业伦理学》导论部分的课堂教学为例,说明这一
教学法的应用。
企业伦理学是近年来在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课程,至今
并没有一本完全成熟的“本土”化的教材,但从学界的共识来说,大
家基本上认为这一门课应该包括三个知识板块:企业伦理的基础理论、
企业伦理的案例分析和企业伦理建设的实践。这“三块结构特征”从
目前广泛使用的两本教材可以看出。其一是上海财经大学徐大建教授
著的《企业伦理学》(注:这是目前国内最为成功的一本“本土化”
教材,一方面其选用的案例几乎全部是中国本土发生的,另一方面它
的成功在于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和全新的阐述体系解释了西方企业伦
理基础理论);另一本是上海交通大学周祖城博士编写《企业伦理学》。
徐大建教授的《企业伦理学》分为“企业伦理学的理论基础”、“企
业管理中的伦理问题”和“企业的伦理建设”三个部分[1],周祖城
博士写的《企业伦理学》也分为“企业伦理学基础”、“企业经营中
的伦理问题”和“道德管理”三个部分[2]。对于这门课的教者来说,
许多教师认为第一部分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如何设置互动的起点问题?企业伦理学导论教学中,如果立足于
与学生互动需要设置问题,首先应该换位思考,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
思维特征和兴趣点,从而确立从什么问题开始进入这门学科即确立
“起点问题”。就企业伦理学的入门来说,一般学生不会从专业和纯
学术角度直接进入一门学科。诸如“企业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企业伦理学学科特征是什么?”此类的问题只是从学科知识传授角度
设置的“单向性问题”,即只代表了教师或研究的思考起点,这些问
题尽管体现了教材的逻辑严谨性和知识系统性,但在教学中照搬很少
能够切合学生的思维起点,因而很少能够产生思维互动。因此,即便
使用的教材本着常规作了这样的知识结构安排,也并不表明必须照本
宣科。那么,如何得到切合学生的思维起点的“问题”?应该首先从
备课的方式和内容改革着手,备课即对课堂教学的准备,其中包括教
学方式、步骤、重点难点突破等方式的思考与安排,备课本质上是课
堂设计,这一点在现实中并不被许多人理解,许多教师特别是文科教
师会将备课理解成课堂教学内容的准备,因而把备课理解成“背课”,
这种理解是不妥的,也是有害的于课堂效果的。在企业伦理学的第一
次课备课中,应该将重心放在探索学生的思维起点方面,可以采用以
下步骤:(1)换位思考,假设自己是对这门课一无所知、在已有知
识结构和框架下如果进入这门;(2)找学生聊天,问他们对这门课
程有什么想法;(3)以“试错方式”提出问题,即尝试提出一些问
题,通过交谈看学生是否有足够的兴趣,从交谈中不断寻找学生“参
与率”最高的问题;(4)进行“简单化和可逆交互检验”。什么是
“简单化和可逆交互检验” ?一般来说,教师不可能在备课中对学
生的兴趣点作足够的了解,因而设置的问题一般只是教师对学生思维
兴趣点的猜测,所以最终需要对这些问题作检验,以保证它代表了学
生思维兴趣点的现实,通常可以进行两个方面的形式检验,其一看形
式上是不是简单通俗,学生一般不会从一个很抽象很专业的问题开始,
其二看这一问题对我和学生来说是不是可以进行有效讨论。
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受已有的知识结构的影响,会形
成三个基础性问题:什么是伦理、道德?企业为什么要讲伦理、讲道
德?企业如何讲伦理、讲道德?这三个问题是本人在与学生交谈中受
到启发、进行换位思考设置的问题,具有简单通俗的特点、经过了可
逆交互检验是能够激发互动的问题。
问题教学法的第二步是问题的延展和拓展,方向包括两个:横向
和纵向。所谓横向延展是指从与基础问题相关的核心范畴出发引发学
生思考相关的横向并列的问题;所谓纵向拓展是指按问题之间的内在
逻辑逐步引导学生利用归纳与演绎回答先前设置的基础性问题。横向
延展的重点是应该顺应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和逻辑思维,抓住核心范
畴。比如思考什么是道德这个问题时,应该抓住“规范”这个核心范
畴。规范的作用是告诉人们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其作用是调节
人们之间的关系,而人与人的关系最主要的是利益关系,道德本质上
是规范,其作用在于调节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这一范畴的横向延展
意味着要引导学生将“规范”这一范畴横向展开,思考规范的种类:
法律、市民共约、集体守则、乡规民约。规范有成文的有不成文、有
外部的、也有于内心的,道德就是于内心的规范。接着应该让学生集
中思考道德与法律与风俗的区别与联系。
本例中还应该通过将自然人与法人的进行类比,抓住“企业公民”
这个范畴,理解企业公民遵守规范的重要性,这样便可以从第一个基
础问题过渡到第二个基础问题。这一过程的关键是教师要讲清楚个体
公民与企业公民的行为内容的区别与联系。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