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麻醉后注意事项

椎管内麻醉后注意事项
椎管内麻醉后注意事项

椎管内麻醉后注意事项

椎管内麻醉包括腰麻和硬膜外麻醉。前者是将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间隙,使脊神经前后根阻滞。后者是将局麻药注入硬膜外间隙,使脊神经根阻滞。二者都是通过局麻药作用使支配区域产生暂时性麻痹,便于手术顺利安全地进行。椎管内麻醉后病人需注意以下事项:

一、平躺。腰麻后会有一个小的穿刺孔,直立时会使脊髓腔压力增加,脑脊液外漏机会增加,易引起术后头痛,故术后一般要求平卧6~8小时。

二、吸氧。椎管内麻醉后阻滞平面对呼吸有明显的影响,平面愈高,影响愈大。当感觉阻滞达胸4平面时,膈神经、肋间隙受累,通气量不足,故术后吸入氧气利于机体恢复。

三、禁食。椎管内麻醉下,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致胃肠蠕动功能下降甚至麻痹,术后需待肠通气后方可进食,一般要12-24小时。

四、起床要缓。麻醉后下半身血管扩张,静脉血淤积。故起床时最好先坐一会儿再起来。快速起床可能会头晕目眩。

五、恶心、呕吐的问题。椎管内麻醉下,迷走神经亢进,胃肠蠕动增强,胆汁返流入胃、低血压、患者术前精神紧张等因素都可引起恶心、呕吐。该症状多于术后1-2日自愈。

六、下半身不能动的问题。脊椎麻醉平面以下阻滞,致下半身感觉及运动麻痹,不需担心,一般在术后3-6小时药物代谢后可自行恢复。

七、尿潴留的问题。支配排尿反射的副交感神经纤维很细,对局麻药敏感,故手术后皮肤感觉虽已恢复,但尿潴留仍可继续存在,通常在术后6小时都会恢复正常。

全麻椎管内麻醉

硬膜外麻醉临床路径(麻醉医师版) 一、硬膜外麻醉适用对象: 根据手术方式和患者情况,可选择硬膜外麻醉的患者。 二、选择麻醉方案的依据: 根据全国高等院校教材《临床麻醉学》,徐启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 三、进入临床路径的标准: 1. 有硬膜外麻醉适应证 2. 无硬膜外麻醉禁忌证 四、进入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标准阶段分为麻醉前评估与准备、麻醉实施、麻醉后随访3个阶段。 1. 麻醉前一日:进行麻醉前评估与准备(详见麻醉前访视路径); 2. 手术当日: (1)核对病人的身份和手术部位,再次进行病情和硬膜外麻醉可行性的评估; (2)监测生命体征; (3)开放静脉通路; (4)根据所实施的手术,确定硬膜外穿刺的间隙; (5)硬膜外穿刺; (6)试验剂量; (7)麻醉维持; (8)麻醉处理; 3. 手术结束后至送入病房后24h: (1)根据患者生命体征的情况和末次用药时间确定患者去向:①患者呼吸、循环等生命体征稳定,麻醉平面在T6以下,距离末次麻醉加药时间超过1小时,可送至病房;②麻醉平面在T5以上、距离末次麻醉加药时间1小时以内以及病情不稳定的患者,由施行麻醉的医师护送至PACU观察;③患者病情危重或在PACU观察1小时病情仍不稳定,可由施行麻醉的医师护送至ICU观察。 (2)送至病房后24h内,观察和处理:①患者的生命体征、肢体的运动与感觉;②麻醉相关并发症;③填写术后随访记录。 五、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 出现麻醉并发症者(如全脊麻、局麻药毒性反应、低血压、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硬膜外腔血肿、神经损伤、感染等),按相关指南抢救处理。 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在种

麻醉的各种评分标准

麻醉的各种评分标准 一、ASA评分 美国麻醉师协会(ASA)根据病人体质状况与对手术危险性进行分类,于麻醉前将病人分为5级: Ⅰ级:正常健康。除局部病变外,无系统性疾病。 Ⅱ级:有轻度或中度系统性疾病。 Ⅲ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未丧失工作能力。 Ⅳ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力,威胁生命安全。 Ⅴ级:病情危篙,生命难以维持的濒死病人。 如系急诊手术,在评定上述某级前标注“急”或“E”。 Ⅰ、Ⅱ级病人,麻醉与手术耐受力良好,麻醉经过平稳。Ⅲ级病人麻醉中有一定危险,麻醉前准备要充分,对麻醉期间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Ⅳ级病人麻醉危险性极大, Ⅴ级病人病情极危重,麻醉耐受力极差,随时有死亡的威协,麻醉与手术异常危险,麻醉前准备更属重要,做到充分、细致与周到。 ASA分级分六级 ASA 1级无器官、生理、生化或精神系统紊乱。 举例:无。 ASA 2级伴有系统性疾病,尚无功能受限。 举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非复杂性糖尿病。 ASA 3级伴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已出现功能不全。 举例:糖尿病伴血管系统并发症;既往心肌梗塞史。

ASA 4级伴有严重系统性疾病,经常威胁着生命。 举例:充血性心力衰竭;不稳定型心绞痛。 ASA 5级濒死病人,无论手术与否,不抱挽回生命的希望。 举例:主动脉破裂;颅内出血伴颅内高压。 ASA 6级确证为脑死亡,其器官拟用于器官移植手术。 举例:ASA 1E病人脑死亡;又如健康病人急诊阑尾手术脑死亡 E 需要急诊手术的病例(在相应的ASA 级数之后加“E”字)。 二、全麻效果评级标准 Ⅰ级: 1、麻醉诱导平稳、无躁动、无呛咳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插管顺利无损伤。 2、麻醉维持期深浅适度,既无明显的应急反应,又无呼吸循环的抑制,肌松良好, 为手术提供良好的条件。 3、麻醉结束,苏醒期平稳,既没有过早或过迟苏醒,呼吸与循环各项监测正常,肌松恢复良好,拔管恰当,无不良反应。 4、无并发症。 Ⅱ级: 1、麻醉诱导时稍有呛咳与血液动力学的改变。 2、麻醉维持期深度掌握不够熟练,血液动力学有改变,肌松尚可,配合手术欠理想。 3、麻醉结实缝皮时病人略由躁动,血压与呼吸稍有不平稳。 4、难以防止的轻度并发症。

麻醉科硬膜外麻醉操作规范

麻醉科硬膜外麻醉操作规范 (总2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连续硬膜外麻醉操作规范 适应症: 1、常用于腹部、腰部、盆腔及下肢的手术。 2、颈部、上肢及胸壁的手术也可在硬膜外腔阻滞下完成。 3、术后镇痛。 禁忌症: 1、不能合作者。 2、穿刺部位有感染者。 3、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或正在进行抗凝治疗者。 4、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颅内压升高者。 5、严重低血容量及休克者。 麻醉操作前准备: 1、详细了解病人情况,包括手术方式、麻醉选择适应度、手术及麻醉文书的签署情况等,还需向病人询问包括药物过敏史、禁食时间、身体不适情况、有无不良麻醉史等以及对其进行气道的评估。对于不能处理的问题应及时寻求帮助。 2、开放一条及以上快速的静脉通道。给病人行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监测并并作为基础值记录在麻醉单上。给麻醉机连接螺纹管并检查能否正常使用,确保吸引器和气道通气设备到位。 3、准备药物包括(不限于):阿托品(0.1mg/ml)、麻黄素(5mg/ml)或甲氧明 (0.5mg/ml)、2%利多卡因(5ml)和生理盐水(10ml)各两支、0.75%罗哌卡因15ml(乳腺手术为0.25%罗哌卡因15ml)。麻醉药物应有两人核对后方可使用,玻璃安培药液用砂轮锯瓶口后应用消毒液涂抹锯口。 麻醉操作: 1、打开麻醉穿刺包和加强型硬膜外导管。 2、病人摆左侧卧位,定L2/3椎间隙位置(乳腺手术为T4/5)。 3、以免洗手消毒液行卫生手消毒后再戴无菌手套。 4、以麻醉穿刺包内独立的方盘装消毒液,应避免消毒液接触穿刺物品。

麻醉科常用评分标准

麻醉科常用评分标准 这是麻醉科常用评分标准的总结包括ASA评分,.Apgar 评分,全麻效果评级标准.,椎管内麻醉(硬、腰、骶)效果评级标准,神经阻滞效果评级标准(颈丛、臂丛、下肢神经等)】 Ramsay镇静评分心脏危险程度改良Goldman评分,术前ASA麻醉危险度分级,术后苏醒评估项目(POR)計 分,Steward苏醒评分,寒战评分,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NIPS 评分,气管插管时肌松程度分级等【ASA评分】 根据病人体质状况和对手术危险性进行分类,于麻醉前可将病人分为5级: Ⅰ级:正常健康。除局部病变外,无系统性疾病。 Ⅱ级:有轻度或中度系统性疾病。 Ⅲ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未丧失工作能力。 Ⅳ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力,威胁生命安全。

Ⅴ级:病情危重,生命难以维持的濒死病人。 如系急诊手术,在评定上述某级前标注“急”或“E”。 Ⅰ、Ⅱ级病人,麻醉和手术耐受力良好,麻醉经过平稳。 Ⅲ级病人麻醉中有一定危险,麻醉前准备要充分,对麻醉期间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 Ⅳ级病人麻醉危险性极大。 Ⅴ级病人病情极危重,麻醉耐受力极差,随时有死亡的威协,麻醉和手术异常危险,麻醉前准备更属重要,做到充分、细致和周到。 =================================== 【Apgar评分】 ----------------------------------------------------------------

----------------------------体征评分标准 --------------------------------------------------------------- ――――――――――――0分―――――――1分――――――― 2分 ---------------------------------------------------------------- 皮肤颜色――――――― 青紫或苍白― 身体红、四肢青紫-―― 全身红 心率(次/分)――――――无――――― 小于100次/分-――― 大于100次 弹足底或导管插鼻反应――无反应――-有些动作如皱眉――― 哭、喷嚏 肌张力―――――――――松弛―――-四肢略屈曲――――― 四肢能活动 呼吸――――――――――无――――-慢、不规则――――― 正常、哭声

椎管内麻醉操作规范

椎管内麻醉 操作规范 将局麻药注入椎管内的不同腔隙,使脊神经根或脊神经产生传导阻滞,达到相应区域的麻醉效应称之。 蛛网膜下腔阻滞 硬膜外腔阻滞 骶管阻滞 一、禁忌证 绝对禁忌证: ①患者拒绝或不合作者 ②穿刺部位感染 ③未纠正的低血容量 ④凝血功能异常 ⑤脊柱外伤或解剖结构异常 ⑥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相对禁忌证: ①菌血症 ②神经系统疾病(多发性硬化症) ③应用小剂量肝素 二、术前访视 ⑴术前评估与全麻病人相似,并根据病情确定适宜的区域麻醉方法。 ⑵查体时应特别注意患者的背部,观察是否有畸形、外伤、感染等。 ⑶追问患者是否有脊椎病病史,了解可能遇到的困难或疾病,还应记录既往的神经病变。 ⑷追问异常出血史、用药史、过敏史。 ⑸向患者讲解麻醉操作过程,说明麻醉的优、缺点;还应讲明术中可能需要另外加用镇静药和麻醉药,若阻滞失败或手术时间延长、手术超出预想范围,可能改用全身麻醉。 ⑹术前用药:适量的镇静药、镇痛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与疼痛。 三、穿刺体位: 穿刺体位有侧卧位及坐位,临床上主要采用侧卧位 侧卧位:取左侧或右侧卧位,两手抱膝,大腿贴近腹壁,头尽量向胸部屈曲,使腰背部向后弓成弧形。棘突间隙张开,便于操作。 坐位:臀部与手术台边沿相起,两足踏于凳上,两手置膝,头下垂,使腰背部向后弓出。 四、穿刺部位: 穿刺点应根据手术部位选定,一般取支配手术范围中央的相应棘突间隙; 上肢:T3~4 下腹部: T12至L2

下肢: L3~4 会阴: L4~5 五、穿刺方法: 直入法:用左手拇、示两指固定穿刺点皮肤,将穿刺针在棘突间隙中点与病人背部垂直进针,针尖稍向头侧作缓慢刺入。 旁入法:于棘突间隙中点旁开 1.5CM处做局部浸润。穿刺针与皮肤成75°角,进针方向对准棘突间孔刺入。 六、棘突间隙的体表解剖标志: 颈部明显突出的棘突为颈下棘突 两侧肩胛冈联线交于T3棘突 两侧肩胛下角联线交于T7棘突 两侧髂嵴最高点联线交于L4棘突或L3~4棘 突间隙 七、麻醉前准备 1、按照手术间麻醉准备工作常规准备吸引器、麻醉机、呼吸回路、全套气管插管用具以及抢救的应急药物,打开并检查穿刺包内穿刺用品是否齐全。 2、患者入室后与患者亲切交谈,了解医嘱执行情况、睡眠质量,消除其顾虑和紧张。 3、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电图、无创血压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等,开始麻醉记录。 4、建立静脉通路后进行椎管内穿刺。 八、硬膜外阻滞 ㈠穿刺步骤: 1、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共同协助患者摆好穿刺体位。 2、根据手术部位确定穿刺点,摸好间隙于穿刺点用指甲轻轻压个痕迹。 3、穿戴无菌手套(注意无菌原则),抽取穿刺需要的药品和生理盐水等,将穿刺用品摆放整齐。 4、选用适当的消毒液进行大面积皮肤消毒,谨防消毒液沾染穿刺用具,以避免消毒液潜在的神经毒性作用。 5、抽取5ml 1%的利多卡因,于穿刺点作皮内、皮下和棘间韧带逐层浸润。 6、破皮针破皮。 7、用左手拇、示两指固定穿刺点皮肤将硬膜外穿刺针在棘突间隙中点与病人背部垂直进针。依次进入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穿刺时仔细体会针尖的阻力变化。 8、确定进入硬膜外腔后,测量硬膜外至皮肤的距离,导管进入硬膜外腔3~5厘米。然后边拔针边固定导管,直至将针退出皮肤。 9、拔针过程中不要随意改变针尖的斜口方向,以防斜口割断导管。 10、针拔出后,调整导管的长度,接上连接器和注射器回抽无血或脑脊液,注入少许生理盐水无阻力后固定导管。

硬膜外阻滞麻醉技术操作规范

硬膜外阻滞麻醉技术操作规范 将局麻药注射到硬膜外隙(硬膜外腔),使部分脊神经的传导功能受到阻滞的麻醉方法,又称为硬膜外麻醉。有单次和连续法两种,一般用连续法。 【适应证】 1、常用于腹部、腰部、盆腔及下肢的手术; 2、颈部、上肢及胸壁的手术也可在硬膜外腔阻滞下完成; 3、术后镇痛。 【禁忌证】 1、不能合作者; 2、穿刺部位感染; 3、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或正在进行抗凝治疗者; 4、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颅内压升高者; 5、严重低血容量及休克者。 【操作方法】 1、病人体位常取侧卧位 2、正中穿刺法(直入法)在选定穿刺椎间隙行局部浸

润麻醉后,以导针穿透皮肤及棘上韧带。将硬膜外针沿导针孔刺入皮肤、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然后缓慢推进。当针尖穿过黄韧带时,有阻力突然消失或出现负压现象,表示针尖已进入硬膜外间隙。经注射器回抽无脑脊液流出,注气无阻力,证明穿刺成功。 3、旁正中穿刺法以选定椎间隙旁开1.5cm进针。局麻后以导针穿透皮肤,穿刺针沿导针孔向中线与皮肤夹角75°推进。穿过棘间韧带及黄韧带时,阻力突然消失或出现负压现象,回吸无脑脊液流出,注气无阻力,证明硬膜外穿刺成功。 4、置管置管前检查导管是否通畅,是否有裂痕或残缺。经穿刺针将导管插入硬膜外腔,导管穿过针口≥5cm时,一手顶住导管,另一手将穿刺针退出。导管在硬膜外腔的长度为3-4cm为宜。 5、骶管阻滞穿刺方法 ⑴经骶骨孔穿刺注入局麻药阻滞骶神经的方法称骶管阻滞。适用于肛门、直肠、会阴部的手术;

⑵病人取仰卧位或侧卧位。先以手指触及尾骨顶端,在尾骨上方3-4cm处有一凹陷点,即为骶骨孔。该点的两旁为骶角,与左右髂后上嵴形成等边三角形; ⑶在骶骨孔行局部浸润后,将穿刺针成75°角刺入,当穿破覆盖于骶骨孔的骶骨韧带时有明显的落空感,再将穿刺针改为20°-30°角向前推进,即可进入骶管; ⑷注射器回吸无血液或脑脊液、注气无阻力后,将局麻药注入。 【常用药物】 常用局麻药 药物浓度(%)一次最大剂量(mg)潜伏期(min) 利多卡应1-2 400 5-15 布比卡因0.25-0.75 150

麻醉科的各种评分

麻醉科的各种评分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 2005-09-12 00:07 文章来源: 麻醉疼痛专业讨论版 关键词: 麻醉学评分系统 ASA评分 美国麻醉师协会(ASA)根据病人体质状况和对手术危险性进行分类,于麻醉前将病人分为5级: Ⅰ级:正常健康。除局部病变外,无系统性疾病。 Ⅱ级:有轻度或中度系统性疾病。Ⅲ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未丧失工作能力。 Ⅳ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力,威胁生命安全。 Ⅴ级:病情危篙,生命难以维持的濒死病人。 如系急诊手术,在评定上述某级前标注“急”或“E”。 Ⅰ、Ⅱ级病人,麻醉和手术耐受力良好,麻醉经过平稳。Ⅲ级病人麻醉中有一定危险,麻醉前准备要充分,对麻醉期间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Ⅳ级病人麻醉危险性极大,Ⅴ级病人病情极危重,麻醉耐受力极差,随时有死亡的威协,麻醉和手术异常危险,麻醉前准备更属重要,做到充分、细致和周到。 美国麻醉师协会(ASA)根据病人体质状况和对手术危险性进行分类,于麻醉前将病人分为5级:Ⅰ级:正常健康。除局部病变外,无系统性疾病。Ⅱ级:有轻度或中度系统性疾病。Ⅲ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未丧失工作能力。Ⅳ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力,威胁生命安全。Ⅴ级:病情危篙,生命难以维持的濒死病人。如系急诊手术,在评定上述某级前标注“急”或“E”。Ⅰ、Ⅱ级病人,麻醉和手术耐受力良好,麻醉经过平稳。Ⅲ级病人麻醉中有一定危险,麻醉前准备要充分,对麻醉期间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Ⅳ级病人麻醉危险性极大,Ⅴ级病人病情极危重,麻醉耐受力极差,随时有死亡的威协,麻醉和手术异常危险,麻醉前准备更属重要,做到充分、细致和周到。 全麻效果评级标准 Ⅰ级: 1、麻醉诱导平稳、无躁动、无呛咳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插管顺利无损伤。 2、麻醉维持期深浅适度,既无明显的应急反应,又无呼吸循环的抑制,肌松良好,为手术提供良好的条件。 3、麻醉结束,苏醒期平稳,既没有过早或过迟苏醒,呼吸和循环各项监测正常,肌松恢复良好,拔管恰当,无不良反应。 4、无并发症。 Ⅱ级: 1、麻醉诱导时稍有呛咳和血液动力学的改变。 2、麻醉维持期深度掌握不够熟练,血液动力学有改变,肌松尚可,配合手术欠理想。 3、麻醉结实缝皮时病人略由躁动,血压和呼吸稍有不平稳。 4、难以防止的轻度并发症。

椎管内麻醉评分标准

椎管内麻醉评分标准 考生姓名:学号:成绩: 项目总 分 评分标准得分 术前访视与核对20 1、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相关病史及禁食情况5分 2、术前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及其手术体位5分 3、关注患者脊柱及穿刺部位情况5分 4、辅助检查:尤其重视血凝情况5分 麻醉前准备20 1、麻醉机吸引器检查并处在待命状态5分 2、开放静脉并进行心电、血压、脉搏、氧饱和度监测5分 3、备好椎管内麻醉物品、抢救物品及气管插管物品5分 4、患者体位摆放与患者保护,穿刺点定位5分 操作40 1、穿刺时告知,并适时与患者沟通10分 2、无菌观念(口罩、帽子、洗手)及消毒范围10分 3、穿刺方法正确(正中入路为例)10分 4、操作结束时给试验剂量, 给足剂量并测平面10分 提问20 1、椎管内麻醉的适应证与禁忌症 2、局麻药浓度与剂量的选择(给病例) 3、硬膜外腔穿刺误入蛛网膜下腔判断与处理 4、术后头痛防治原则 5、穿刺过程中出现神经根刺激征的判断与处理 备注:5选2题提问 总分 100 考核时间:年月日监考者签名:

椎管内麻醉提问 1.蛛网膜下隙阻滞的特点有哪些? 2.椎管内麻醉的优点是什么? 3.蛛网膜下隙阻滞的适应证有哪些? 4.为什么蛛网膜下隙阻滞会造成血压下降和心率缓慢? 5.蛛网膜下隙阻滞造成恶心呕吐的诱因有哪些? 6.硬膜外置管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7.简述全脊麻的处理原则。 8.如何鉴别脊髓早期损伤与脊神经根损伤? 9.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表现如何? 10.全脊麻的临床表现如何? 参考答案 1.蛛网膜下隙阻滞的特点为所需麻醉药的剂量和容量较小,但能使感觉和运动阻滞完善,麻醉效果确切。 2.椎管内麻醉能明显阻断外科手术刺激产生的机体应激反应.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血栓形成的发生;应用这些技术能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从而更加有效地利用卫生保健经费。 3.蛛网膜下隙阻滞的适应有:①下腹及盆腔手术;②肛门及会阴部手术; ③下肢手术。 4.血压下降主要因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被阻滞,使小动脉扩张.周围血管阻力下降.血液淤积于周围血管.回心血量减少.心排出量下降等造成的。心率缓慢是因部分交感神经被阻滞,迷走神经相对亢进所致。 5.蛛网膜下隙阻滞造成恶心.呕吐的诱因包括:①血压骤降使脑供血骤减,兴奋呕吐中枢;②迷走神经功能亢进,胃肠蠕动增加;③手术牵拉内脏。 6.置管注意事项有:①导管已越过穿刺针斜口而遇阻力需将导管退出重插时,必须将导管与穿刺针一并拔出,切忌只拔导管,否则会有针尖斜口割断导管的危险;②插管过程中如病人出现肢体异感或弹跳,提示导

最新麻醉科硬膜外麻醉操作规范

连续硬膜外麻醉操作规范 适应症: 1、常用于腹部、腰部、盆腔及下肢的手术。 2、颈部、上肢及胸壁的手术也可在硬膜外腔阻滞下完成。 3、术后镇痛。 禁忌症: 1、不能合作者。 2、穿刺部位有感染者。 3、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或正在进行抗凝治疗者。 4、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颅内压升高者。 5、严重低血容量及休克者。 麻醉操作前准备: 1、详细了解病人情况,包括手术方式、麻醉选择适应度、手术及麻醉文书的签署情况等,还需向病人询问包括药物过敏史、禁食时间、身体不适情况、有无不良麻醉史等以及对其进行气道的评估。对于不能处理的问题应及时寻求帮助。 2、开放一条及以上快速的静脉通道。给病人行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监测并并作为基础值记录在麻醉单上。给麻醉机连接螺纹管并检查能否正常使用,确保吸引器和气道通气设备到位。 3、准备药物包括(不限于):阿托品(0.1mg/ml)、麻黄素(5mg/ml)或甲氧明(0.5mg/ml)、2%利多卡因(5ml)和生理盐水(10ml)各两支、0.75%罗哌卡因15ml(乳腺手术为0.25%罗哌卡因15ml)。麻醉药物应有两人核对后方可使用,玻璃安培药液用砂轮锯瓶口后应用消毒液涂抹锯口。 麻醉操作: 1、打开麻醉穿刺包和加强型硬膜外导管。 2、病人摆左侧卧位,定L2/3椎间隙位置(乳腺手术为T4/5)。 3、以免洗手消毒液行卫生手消毒后再戴无菌手套。 4、以麻醉穿刺包内独立的方盘装消毒液,应避免消毒液接触穿刺物品。 5、消毒范围应是上至肩胛下角,下至尾锥(胸段上至后发际线,下至肋弓下缘),两侧至腋后线,消毒次数应大于3次。消毒后铺无菌孔巾。 6、消毒后用注射器接过滤器抽吸利多卡因和生理盐水,分别放置穿刺盘不同格内。

硬膜外麻醉操作规程

李茂兵 Maobing Li 浙江省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浙江311600 Department of Anesthesia , Jiand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 Zhejiang 311611 对于符合硬膜外麻醉(以下简称硬麻)适应症的患者,麻醉科医生总希望麻醉效果最好,患者感到最舒适,而麻醉并发症最少。 影响硬麻效果的主要因素为穿刺点的选择以及局麻药的容积和剂量;病人的体位、药液的种类、药液的重力作用、注药的速率以及置管的方向和方式在临床上也可观察到一些影响[1];穿刺路径、穿刺针头斜面方向以及穿刺次数的多少则影响到穿刺的损伤程度;另外,适时适量的静脉辅助用药则可让患者感到更舒适 本文试图探讨如何使硬麻主要操作步骤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一、 开放静脉输液通道,作好急救准备 二、 体位 硬麻的常用体位是侧卧位。孕妇硬麻一律取左侧卧位,因其妊辰子宫在不同程度右旋。麻醉试验剂量一般是在硬麻穿刺成功后仍保持侧卧位时注入的,考虑到药液的重力影响,若是身体一侧部位的手术,摆麻醉体位时,手术侧应在下方,如阑尾切除术的麻醉体位应取右侧卧位。高位硬麻应取左侧卧位,因为医生持针穿刺时,左侧卧位比右侧卧位要相对顺手。 在手术开始前可通过调整体位来阻滞平面若为左(或右)侧手术,则将体位调治左(或右)斜位;或阻滞平面低(或高)与手术部位,可视情况追加局麻药后将体位调至头低脚高(或头高脚低)位。这同样是利用了局麻药的重力作用。 三、 穿刺点的选择 以手术部位的中心为依据,根据脊神经的体表分布规律,选择相适应的脊椎间隙进行穿刺。 四、 无菌术 硬膜外腔严防感染,硬麻严格执行无菌原则。例如,医生的有菌部位和有菌物品不越过麻醉包上方;消毒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半径至少15cm;消毒钳尾端应高于头端,防止消毒液回流;还要常规铺无菌巾等。

带你了解椎管内麻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c14219815.html, 带你了解椎管内麻醉 作者:徐科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06期 椎管内麻醉总的来说,可以分为硬膜外麻醉、腰麻和腰硬联合麻醉三大类。硬膜外麻醉是将局部麻醉注入硬膜外间隙,使得脊神经根阻滞;腰麻是指将局部麻醉注入蛛网膜下间隙,使得脊神经前后根阻滞。硬膜外麻醉与腰麻都是通过局部麻醉作用使支配的区域产生暂时性的麻痹,以便于手术可以安全顺利地进行。 椎管内麻醉的两种麻醉类型各自的适用症、禁忌症及其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 1.蛛网膜下腔麻醉,多适用于2-3小时内的下腹部、下肢以及会阴等部位的手术麻醉,例如下肢手术、剖腹产术、痔疮切除术等手术的开展。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例如脊柱畸形、脊柱外伤、脊柱结核、肿瘤、脑膜炎、休克、靠近穿刺部位皮肤感染、凝血功能障碍等都不应该做蛛网膜下腔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当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⑴麻醉药物注射失败,注射的药物速度过慢或者调整的体位不当,可能需要重新麻醉或者更改麻醉方式。⑵血压下降较为明显,低血压的发生与麻醉阻滞范围的大小、患者的身体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⑶恶心、呕吐情况发生较多,是因麻醉导致循环抑制低血压引起的脑缺氧而导致的。 2.硬膜外阻滞,适用于腰麻的手术都可以采用硬膜外麻醉,临床上硬膜外阻滞常应用于腹部、腰部、盆腔等部位的手术。同蛛网膜下腔的麻醉的禁忌症一样,此外,月经期女性、正在服用抗凝药物、有呼吸困难的患者都不应该选用硬膜外麻醉。⑴穿破硬脊髓。⑵硬膜外导管误入蛛网膜下腔,过量注射药物而产生的广泛阻滞,表现为全部脊神经支配区域无感觉,低血压,意识丧失、呼吸骤停、心搏骤停,甚至导致患者死亡,这些都是非常严重的并发症。⑶硬膜外出血导致的硬膜外腔出血,虽然发生率极低,但是却是硬膜外麻醉导致瘫痪的最主要的原因。⑷其他的导管拔出困难或者折断导致的血压降低、呼吸抑制情况的发生。 3.腰硬联合阻滞,顾名思义在腰麻的基础上再硬膜外置管进行麻醉,弥补了腰麻的阻滞时间不能满足手术需要,也弥补了硬膜外麻醉的阻滞不完善的情况。可以同一点进行麻醉也可以取不同的穿刺点进行,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禁忌症也包含了蛛网膜下腔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可能发生的情况。 椎管内麻醉技术的注意事项 一般选取患者坐位或者侧卧位,患者背部与创面呈垂直,将患者腰部向后进行弯曲,使得棘突间隙能尽量地打开,以便于进行麻醉穿刺。拿腰麻来说,一般选取L3-4或L2-3间隙进行。首先定好位,皮肤皮下组织棘间韧带逐层进行浸润麻醉,可以减少穿刺时患者的疼痛感。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可以选择直接穿刺或者侧入进行穿刺,脑脊液流出代表此次穿刺成功,在后蛛网膜下腔注入麻醉药品。对于麻醉平面调控临床上常以皮肤的痛觉、温度觉测试阻滞平

椎管内麻醉操作规范

椎管內麻醉操作規范 將局麻藥注入椎管內的不同腔隙,使脊神經根或脊神經產生傳導阻滯,到達相應區域的麻醉效應稱之。 蛛網膜下腔阻滯硬膜外腔阻滯骶管阻滯 一、禁忌癥絕對禁忌癥 ①患者拒絕或不合作者②穿刺部位感染③未糾正的低血 容量④凝血功能異常⑤脊柱外或解剖結構異常⑥中樞神經系統疾病 相對禁忌癥:①菌血癥②神經系統疾病(多發性硬化癥)③應用小劑量肝素 二、術前訪視 ⑴術前評估與全麻病人相似,并根據病情確定適宜的區域麻醉方法。 ⑵查體時應特別注意患者的背部,觀察是否有畸形、外傷、感染等。 ⑶追問患者是否有脊柱病病史,了解可能遇到的困難或疾病,還應記錄既往的神經病變。 ⑷追問異常出血史、用藥史、過敏史。 GAGGAGAGGAFFFFAFAF

⑸向患者講解麻醉操作過程,說明麻醉的優、缺點;還應講明術中可能需要另外加用鎮靜藥和麻醉藥,若阻滯失敗或手術時間延長、手術超出預想范圍,可能改用全身麻醉。 ⑹術前用藥:適量的鎮靜藥、鎮痛藥,以減輕患者的焦慮與疼痛。 三、穿刺體位: 穿刺有側臥位及坐位,臨床上主要采用側臥位。 側臥位:取左側或右側臥,雙手抱膝,大腿貼近腹壁,頭盡量向胸部屈曲,使腰背部向后形成弧形,棘突間隙張開,便于操作。 坐位:臀部與手術臺邊緣相齊,兩足踏與凳上,雙手置膝,頭下垂,使腰背部向后弓出。 四、穿刺部位: 穿刺點應根據手術部位選定,一般支配范圍中央的相應棘突間隙: 上肢:T3-4 下腹部:T12至L2 下肢:L3-4 會陰:L4-5五、穿刺方法: 直入法:用左手拇指、食兩指固定穿刺點皮膚,將穿刺針在 GAGGAGAGGAFFFFAFAF

棘突間隙中點與病人背部垂直進針針尖稍向頭側作緩慢刺入。 旁入法:于棘突間隙中點旁開1.5cm處做好局部浸潤。穿刺針于皮膚成75°角,進針方向對準棘突間孔刺入。 六、棘突間隙的體表解剖標志: 頸部明顯突出的棘突為頸下棘突 兩側肩胛崗聯線交于T3棘突 兩側肩胛下角聯線交于T7棘突 兩側髂嵴最高點聯線交于L4棘突或L3-4棘突間隙 六、麻醉前準備 1.按照手術麻醉見準備工作常規準備吸引器、麻醉機、呼吸 回路、全套氣管插管工具以及搶救的應急藥物,打開并檢查穿刺包內的穿刺用品是否齊全。 2.患者入室后與患者親切交談,了解醫囑執行情況、睡眠質 量,消除其顧慮和緊張。 3.進行生命體征監測,包括心電圖、無創血壓和脈搏血氧飽 和度等,開始麻醉記錄。 4.建立靜脈通路后進行椎管內穿刺。 GAGGAGAGGAFFFFAFAF

椎管内麻醉操作技术规范

椎管内麻醉操作技术规范 由于儿科病人合作程度差,一般情况下,小儿的椎管内麻醉应在完善的静脉复合麻醉(监测下镇静、镇痛)下施行,操作过程中,需有护士或麻醉助手协助患儿保持适当体位,需妥善连接监护仪器,密切注意生命体征变化,随时注意上呼吸道畅通情况,时刻警惕胃内容物返流、误吸发生。 【硬膜外阻滞】 1.1 适应证:中下腹部、下肢、肛门会阴部位手术,上腹部手术推荐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必要时可性硬膜外阻滞联合全身麻醉。 1.2 禁忌证: 1.2.1 绝对禁忌证:患儿及家属强烈拒绝、穿刺部位皮肤感染、严重脊柱解剖异常或外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明显凝血功能异常、低血容量未纠正。 1.2.2 相对禁忌证:急腹症腹胀明显者、饱胃患儿、接受抗凝治疗者、其他体位摆放苦难者。 1.3 实施过程 1.3.1 静脉复合麻醉诱导:推荐咪达唑仑0.05~0.1 mg/kg(以总量不超过2mg为宜)、长托宁0.1~0.2 mg/kg、舒芬太尼0.1~0.2 μg/kg(或芬太尼1~2μg/kg)、丙泊酚2~3 mg/kg依次静脉缓慢推注。患儿入睡后摆放体位,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面罩吸

入氧气。 1.3.2 打开无菌穿刺包,戴手套,用5%含碘消毒剂消毒皮肤3次,铺无菌巾。 1.3.3 用0.5~1%浓度的利多卡因溶液对皮肤至黄韧带全层局部麻醉。 1.3.4 行硬膜外穿刺,至针尖进入椎间隙,拔出针芯,接玻璃注射器进行压力试验。 1.3.5 针尖进入硬膜外隙,阻力消失,回吸无血液、脑脊液后置入硬膜外导管,置入深度以2~3cm为宜。行负压试验。 1.3.6 妥善固定硬膜外导管,患儿取平卧位,依次给予试验剂量和首剂局部麻醉药。 1.3.7 术中严密监护患儿生命体征变化,根据手术进行状态按时追加跟踪剂量。手术结束后拔出硬膜外导管,仔细观察局部有无出血,导管尖端是否完整。 【骶管阻滞】 2.1 适应证:下肢、肛门、会阴手术,部分3岁以内患儿的下腹部手术。 2.2 禁忌证:上腹部手术,穿刺部位有感染、肿瘤,脊柱裂或脊膜膨出,严重脊柱畸形以及其他体位放置困难者。 2.3 实施过程 2.3.1 参照硬膜外阻滞过程实施镇静、镇痛,根据具体情况,也可采用面罩吸入七氟烷镇静后实施。

麻醉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实用版

YF-ED-J7591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麻醉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麻醉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实用版 提示:该管理制度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医院麻醉科医疗质量控制实施方案为全面提高我院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及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和患者安全,减少医疗纠纷,杜绝医疗事故,按照我院医疗质量管理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科实际情况,制定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及工作职责。 一、组织机构 (一)成立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具体负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完成各项医疗指标的控制、分析

工作,诊疗过程中质量问题的发现、整改工作。组长:高宝柱副组长:武毅成员:邢金城华伟瞿秋 (二)科室成立以诊疗小组为单位的下一级质控小组由诊疗小组负责人具体负责落实本组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各项工作。组长:邢金城华伟瞿秋成员:各医疗小组所有医务人员 二、医疗质量控制内容科室质量控制包括医疗指标、规章制度、病历书写质量、培训与考核、医患沟通及知情告知、医疗安全和医疗风险监控六个部分。 (一)医疗指标 1.麻醉人数≥医院对科室的医疗指标的要求; 2.麻醉死亡率≤0.02%;

椎管内麻醉评分标准

( 椎管内麻醉评分标准 考生姓名:学号:成绩: 考核时间:年月日监考者签名:

椎管内麻醉提问 1.蛛网膜下隙阻滞的特点有哪些 2.椎管内麻醉的优点是什么 ! 3.蛛网膜下隙阻滞的适应证有哪些 4.为什么蛛网膜下隙阻滞会造成血压下降和心率缓慢 5.蛛网膜下隙阻滞造成恶心呕吐的诱因有哪些 6.硬膜外置管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7.简述全脊麻的处理原则。 8.如何鉴别脊髓早期损伤与脊神经根损伤 9.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表现如何 10.全脊麻的临床表现如何 】 参考答案 1.蛛网膜下隙阻滞的特点为所需麻醉药的剂量和容量较小,但能使感觉和运动阻滞完善,麻醉效果确切。 2.椎管内麻醉能明显阻断外科手术刺激产生的机体应激反应.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血栓形成的发生;应用这些技术能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从而更加有效地利用卫生保健经费。 3.蛛网膜下隙阻滞的适应有:①下腹及盆腔手术;②肛门及会阴部手术; ③下肢手术。 4.血压下降主要因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被阻滞,使小动脉扩张.周围血管阻力下降.血液淤积于周围血管.回心血量减少.心排出量下降等造成的。心率缓慢是因部分交感神经被阻滞,迷走神经相对亢进所致。 5.蛛网膜下隙阻滞造成恶心.呕吐的诱因包括:①血压骤降使脑供血骤减,兴奋呕吐中枢;②迷走神经功能亢进,胃肠蠕动增加;③手术牵拉内脏。 6.置管注意事项有:①导管已越过穿刺针斜口而遇阻力需将导管退出重

插时,必须将导管与穿刺针一并拔出,切忌只拔导管,否则会有针尖斜 口割断导管的危险;②插管过程中如病人出现肢体异感或弹跳,提示导 管已偏于侧腔而刺激脊神经根。为避免脊神经根损害,应将穿刺针与导 管一并拔出,重新穿刺置管;③导管内流出全血,提示导管已刺破硬膜 外间隙静脉丛,可用含少量肾上腺素的生理盐水冲洗,如仍流血时,应 考虑另换间隙作穿刺置管;④为阻止硬膜外间隙内的药液回流入注射 器,可用胶布把注射器芯固定。 7.全脊麻的处理原则:①维持病人呼吸和循环功能。如病人神志消失,应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加速输液,必要时给予血管收缩药升高血压,若能维持循环功能稳定,30分钟后病人即可清醒;②如出现心搏骤停,应立即行心肺复苏。观察有无脑脊液流出和严格采用试验剂量注药是预防全脊麻的重要措施。 8.脊髓损伤早期与脊神经根损伤的鉴别:①脊神经根损伤当时有“触电”或痛感,而脊髓损伤时为剧痛,偶伴一过性意识障碍;②脊神经根损伤以感觉障碍为主,有典型“根痛”,很少运动障碍;③脊神经根损伤后感觉缺失仅限于1~2根脊神经支配的皮区,与穿刺点棘突的平面一致,而脊髓损伤的感觉障碍与穿刺点不在同一平面,如颈部.上胸部.和下胸部分别低1.2和3个节段。 9.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表现为:开始时背痛,短时间后出现肌无及及括约肌障碍,发展至完全截瘫。 10.全脊麻的临床表现为全部脊神经支配的区域均无痛觉.低血压.意识丧失及呼吸停止。

硬膜外麻醉操作最佳规程

硬膜外麻醉操作最佳规程 陈博言李润林江都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对于符合硬膜外麻醉适应症的患者,我们麻醉科医生总希望麻醉效果最好,患者感到最舒适,而麻醉并发症最少。 影响硬膜外麻醉效果的主要因素为穿刺点的选择、局麻药的容积和剂量、病人的体位、药液的种类、药液的重力作用、注药的速率以及置管的方向和方式。在临床上也可观察到一些影响如:穿刺路径、穿刺针头斜面方向以及穿刺次数的多少。另外,适时适量的静脉辅助用药则可让患者感到更舒适。 如何使硬膜外麻醉操作步骤达到最优化的程度,我们可试图从以下开始: 一、开放静脉输液通道,作好急救准备。 二、体位 硬膜外麻醉的常用体位是侧卧位。孕妇硬膜外麻醉一律取左侧卧位,因其妊辰子宫在不同程度向右旋。麻醉试验剂量在硬膜外麻醉穿刺成功后仍保持侧卧位时注入的,应考虑药液的重力影响;若是身体一侧部位的手术,摆麻醉体位时,手术侧可在下方,如阑尾切除术的麻醉体位可取右侧卧位。高位硬膜外麻醉应取左侧卧位,因为大多数麻醉医生持针穿刺时,左侧卧位比右侧卧位要相对顺手。还可在手术开始前通过调整体位来达到阻滞平面。如若为左(或右)侧手术,则将体位调至左(或右)斜位;或阻滞平面低(或高)于手术部位,可视情况追加局麻药后将体位调至头低脚高(或头高脚低)位。这同样是利用了局麻药的重力作用。 三、穿刺点的选择 以手术部位的中心为依据,根据脊神经解剖特点和体表分布规律,选择相适应的脊椎间隙进行穿刺。 四、无菌术 硬膜外隙严防感染,硬膜外麻醉严格执行无菌原则。例如,医生的有菌部位和有菌物品不越过麻醉

台上方;消毒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半径至少15cm;消毒钳头端应高于尾端,防止消毒液回流;还要常规铺无菌洞巾等。 五、穿刺路径 硬膜外麻醉按穿刺路径分为正中法、侧入法和正中旁法。正中法对韧带的损伤相对大一些,故应尽量采用后两种方法。穿刺前可估计患者适合何种穿刺路径,尽量减少因更换穿刺路径及穿刺点而引起的组织损伤。 六、穿刺针头斜面方向 这一因素常常被忽视,但它对麻醉后腰痛确有一定影响。穿刺针头斜面在最初穿刺的1~3cm内与身体纵轴平行,估计到达黄韧带时将穿刺针旋转90°至斜面与身体纵轴垂直,这样即可减少穿刺针对组织的切割伤,又可在随后的穿刺中体会到穿过黄韧带的突破落空感。需要注意的是,不可在到达硬膜外隙后才旋转穿刺针,因为此时穿刺针可能已顶住硬膜,针体旋转可能刺破硬膜。 七、判断抵达硬膜外隙的方法 阻力消失法是判断穿刺针到达硬膜外隙的最主要的方法,另外还有负压法、正压法。每种方法都无特意性,符合的指征越多,穿刺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阻力消失包括两层含义:

椎管内麻醉的详细记录

椎管内麻醉 术前准备:病人进入手术室,麻醉医师常规查看手术通知单,向家属讲明麻醉意外并签署麻醉手术同意书。常规准备吸引器、麻醉机、呼吸机、全套气管插管用具以及抢救的应急药物等。患者入室后与患者亲切交谈,了解医嘱执行情况、睡眠质量,消除其顾虑和紧张,询问术前准备是否充分,术前用药、备皮情况等。对于血压较高、电解质紊乱等病人应等身体状况改善后择日手术。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电图、无创血压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等,建立静脉通路后进行椎管内穿刺。打开并检查麻醉包内用品是否齐全完好。 体位:嘱病人取左侧或右侧卧位,两手抱膝(背部尽量弓起),大腿贴近腹壁,头尽量向胸部屈曲,使腰背部向后弓成弧形,棘突间隙张开,便于操作。 穿刺部位:通常选择穿刺点L3-4脊间隙,其次选择L4-5,两侧髂嵴间的连线是通过第四腰椎棘突或腰椎3-4间隙,以此作为定位基准。硬膜外麻醉穿刺点应根据手术部位选定,一般取支配手术范围中央的相应棘间间隙,一般选取侧卧位。 穿刺方法:1、直入法:在选定棘突间隙近下棘突的上缘处做皮丘,然后再做深层浸润,局麻必须完善,否则痛疼可引起反射性背肌紧张,增加穿刺难度。因为连续硬膜外穿刺针较粗且钝,穿刺皮肤和棘上韧带常常有些困难可先用锐针刺破皮肤和韧带然后再将硬膜外穿刺针沿针眼刺入,针的刺入位置必须在脊柱的正中矢状线上。 2、侧入法:侧入法是在棘突间隙中点旁开1.5cm处进针,避开棘上

韧带和棘间韧带,经黄韧带进入硬膜外间隙。 穿刺步骤:1、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共同协助患者摆好穿刺体位。2、根据手术部位确定穿刺点,摸好间隙于穿刺点用指甲轻轻压个痕迹。3、穿戴无菌手套(注意无菌原则),抽取穿刺需要的药品和生理盐水等,将穿刺用品摆放整齐。4、选用适当的消毒液进行大面积皮肤消毒,谨防消毒液沾染穿刺用具,以避免消毒液潜在的神经毒性作用。5、抽取5ml2%的利多卡因,于穿刺点作皮内、皮下和棘间韧带逐层浸润。6、破皮针破皮。7、用左手拇、示两指固定穿刺点皮肤,将硬膜外穿刺针在棘突间隙中点与病人背部垂直、针尖稍向头侧缓慢刺入。依次进入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穿刺时仔细体会针尖的阻力变化,注意“落空”感变化。8、确定进入硬膜外腔后,测量硬膜外至皮肤的距离,导管进入硬膜外腔3~5厘米。然后边拔针边固定导管,直至将针退出皮肤。9、拔针过程中不要随意改变针尖的斜口方向,以防斜口割断导管。10、针拔出后,调整导管的长度,接上连接器和注射器回抽无血或脑脊液,注入少许生理盐水无阻力后固定导管。 椎管内穿刺路径:皮肤→皮下→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膜外腔→蛛网膜下腔。 穿刺成功的指征:⑴“落空感”和阻力检测(阻力消失法); ⑵负压现象;⑶其他辅助试验:1、气泡外溢2、抽吸试验3、正压气囊试验4、毛细血管波动5、插管试验6、试验用药。 注入试验量:穿刺成功后经穿刺针(单次硬膜外阻滞)或导管

麻醉常用评分标准

麻醉常用评分标准 ★全麻效果评级标准 Ⅰ级: 1、麻醉诱导平稳、无躁动、无呛咳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插管顺利无损伤。 2、麻醉维持期深浅适度,既无明显的应急反应,又无呼吸循环的抑制,肌松良好,为手术提供良好的条件。 3、麻醉结束,苏醒期平稳,既没有过早或过迟苏醒,呼吸和循环各项监测正常,肌松恢复良好,拔管恰当,无不良反应。 4、无并发症。 Ⅱ级: 1、麻醉诱导时稍有呛咳和血液动力学的改变。 2、麻醉维持期深度掌握不够熟练,血液动力学有改变,肌松尚可,配合手术欠理想。 3、麻醉结实缝皮时病人略由躁动,血压和呼吸稍有不平稳。 4、难以防止的轻度并发症。 Ⅲ级: 1、麻醉诱导经过不平稳,插管有呛咳、躁动,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应激反应强烈。 2、麻醉维持期深浅掌握不熟练,致使应激反应激烈,呼吸和循环的抑制或很不稳定,肌松不良,配合手术勉强。 3、麻醉结束,病人苏醒冗长伴有呼吸抑制或缝皮时病人躁动、呛咳;被迫进行拔管,拔管后呼吸恢复欠佳。 4、产生严重并发症。 ★椎管内麻醉(硬、腰、骶)效果评级标准 Ⅰ级:麻醉完善、无痛、肌松良好、安静,为手术提供良好条件,心肺功能和血流动力学保持相对稳定。 Ⅱ级:麻醉欠完善,有轻度疼痛表现,肌松欠佳,有内脏牵引痛,需用镇静剂,血流动力学有波动。(非病情所致) Ⅲ级:麻醉不完善,疼痛明显或肌松较差,呻吟躁动,辅助用药后,情况有改善,但不够理想,勉强完成手术。 Ⅳ级:需该其他麻醉方法,才能完成手术。 ★神经阻滞效果评级标准(颈丛、神经臂丛、下肢等) Ⅰ级:阻滞范围完善,病人无痛、安静,肌松满意,为手术提供良好条件; Ⅱ级:阻滞范围欠完善,肌松效果欠满意,病人有疼痛表情; Ⅲ级:阻滞范围不完善,疼痛较明显,肌松效果较差,病人出现呻吟、躁动,辅助用药后,情况有所改善,但不够理想,勉强完成手术; Ⅳ级:麻醉失败,需改用其他麻醉方法后才能完成手术。 ★Ramsay镇静评分 1分为不安静、烦躁; 2分为安静合作;;;3分为嗜睡,能听从指令 4分为睡眠状态,但可唤醒; 5分为呼吸反应迟钝; 6分为深睡状态,呼唤不醒。 其中2~4分镇静满意,5~6分镇静过度。 ★BCS(Bruggrmann comfort scale)舒适评分 0分为持续疼痛;

05腰硬联合麻醉操作技术规范-简化版

腰硬联合麻醉技术操作规范(简记版)腰硬联合麻醉是将蛛网膜下腔阻滞和硬膜外麻醉联合使用的一种麻醉方式。其适应征同腰麻,禁忌证、穿刺时的体位、穿刺点的定位均同腰麻。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下腹部、盆腔、肛门会阴部及下肢手术。 2.禁忌证:休克、血容量不足、严重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恶液质、严重高血压、 高颅压、脑膜炎、脊柱畸型、穿刺部位感染、凝血机制障碍和不合作者应视为绝对禁忌症。老年及高龄、高血压、心脏病应视为相对禁忌症。 二麻醉前准备 腰麻的术前准备务必同插管全麻一样引起足够的重视。 1.适宜的术前用药; 2.与插管全麻一样必须准备有效的、完备的气道管理用具; 3.麻醉机功能正常,可随时进行面罩加压辅助呼吸; 4.吸引器正常可用。 三操作流程 1.体位:同蛛网膜下腔阻滞。 2.穿刺点:同蛛网膜下腔阻滞。 3.皮肤消毒:消毒范围上至肩胛下角,下至尾椎,两侧至腋后线。 4.穿刺方法:穿刺前应仔细检查联合穿刺针及硬膜外导管是否通畅完整和匹配。 1)硬膜外穿刺同硬膜外穿刺操作; 2)蛛网膜下腔穿刺:确认硬膜外穿刺针成功进入硬膜外腔后,用腰穿针从硬膜外穿刺 针内进入,当针尖突破硬膜后有明显的阻力消失感,表示针入蛛网膜下腔,抽去针芯见清澈脑脊液流出,然后将配制好的局麻药液缓慢注入,注意事项同腰麻。 3)当腰麻注药成功后,退出腰穿针,再从硬膜外穿刺针内置入硬膜外导管,方法及注 意事项同硬膜外穿刺操作。 四联合用药要点 在麻醉开始的1~2小时内,腰麻的效果即可满足手术的要求,可不必使用硬膜外麻醉,手术开始前应认真检测麻醉平面,若腰麻平面不足时可追加硬外用药,以弥补腰麻作用不足,保证充分的麻醉平面。或当腰麻作用快消退将不能满足手术要求时再经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