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教案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教案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教案

1.2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教案

导入:刚才的MV叫地球你好吗?所以今天我来的目的很简单,我们的朋友地球很不好他生病了。同学们也算是半个地理专家,请大家对地球进行把脉并进行疹治。

为此,我们首先,来听听地球的的哭诉吧,疹状一:高烧疹状二:眼睛酸涩,疹状三太空服无故破损,疹状四脱发。疹状五伤口久久不能愈合。疹状六皮肤变黄。疹状七身体变脏发臭。

(承接):听完了地球的哭诉,各位专家,请问(语气)?地球生病了吗?这种病的名字是?-------看来,不是什么疑难杂症,那就好。如何进行描述这种疾病?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

因为自然变化或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

(承接)哪位专家能告诉我们,该病的详细情况其表现形式是什么?

(二)分类

原生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我们一般说的环境问题是指次生环境问题

(承接)了解了该病的表现形式,为了方便我们对症下药品,所以,我们需要寻找其病因。

(二)病因: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为了生存,我们从地球提供的环境中获取物质与能量,同时,又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但是,我们从环境中

获取的物质能量过多过快,高于环境自身的更新速度,生态环境便失

去平衡,即产生了生态破坏,当人类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过多,超

出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即人类作用环境之后,环境就反作用于人类,

也就是报复开始了。即出现了环境污染。

(承接)由此可见,地球生病的主要是因为我们人类随着自身的强大,错误地想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而自然已经开始对我们进行疯狂报复了。因为地球已经病入膏肓。

目前,影响全球的环境问题主要主要有六个。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会疹第一个环境问题。

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一)环境污染

1 全球气候变暖

师:刚才地球哭诉发高烧,我们称之为全球气候变暖

那么,如何用正式的语言来描述气候变暖?-------概念

目前变暖严重吗-?-------------------------------现状

为什么会变暖?-------------------------------- 病因

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吗?-------------------------影响

升华:难道就只会有不利的影响?那现在我就不明白了,既然地球发烧也不一定全是坏事,那需要进行治疗吗?

活动(辩论)

既然大家一致决定需要治疗,各位专家,开出药方。

(承接)那,还有五个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就需要各位专家小组。

我们第一二组讨论酸雨污染三四组讨论臭氧层破坏第五组讨论生物特种锐减第六组讨论水土流失第七组土地荒漠化。

?要求:1指出该问题现状及影响

? 2 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

? 3 提出治理办法

升华:经过我们查询资料,一起找出各种问题的影响及其原因。我们还从各方面找到了治理措施。

那么,大家有没有想到,南极并没有氟氯烃,为什么会造成了臭氧层空洞呢?对,是因为大气环流,也就是说,环境问题,是全球性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我们不能孤立地分析各种问题,而应该综合考虑。并且,从根源出发,对地球,对我们的家园,付出爱。这样,环境问题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

职业卫生与健康教案

职业卫生与健康教案 ◆培训提示 主要讲职业危害、职业病、职业禁忌症的概念及防范,健康监护基本要求,以及煤矿从业人员职业病预防的权利和义务等内容。 煤矿企业应结合本单位职业病防治和健康监护的有关规定进行介绍,同时要根据作业环境的实际情况重点阐述主要危险、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治措施。 通过培训,使大家了解职业病的危害和健康的监护的基本知识,正确行使劳动者职业病预防的权利和义务。 第一节职业危害的概念及防范 一、职业危害、职业病和职工禁忌病的概念 1. 职业危害及因素 职业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得从业人员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导致发生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职业危害的因素可分为三个方面: (1)作业环境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它包括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化学因素(生产性粉尘和水泥粉尘等)、物理因素(风速、湿度、温度、噪声、震动等)和生物因素等。 (2)劳动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它包括劳动时间过长、作息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个别部位或器官过度紧张、使用工具不符合要求。 (3)作业环境中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是指作业场所不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或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如缺乏通风、采暖、防尘、防毒、防噪声等设施或照明不良,阴暗潮湿,温度过高或过低等。 2. 职业病及其特点 职业病是指从业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职业危害因素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的特点有以下3个方面: (1)职业病是由职业危害所引起,如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职业病的轻重与职业危害因素的数量和强度有关。 (2)大多数职业病目前还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还不能彻底消除疾病、恢复人体健康。 (3)职业病是人为的疾病,治疗个体无助于控制群体的发病,但是控制职业危害因素,能有效的降低其发病率,甚至消除职业病。 3. 职业禁忌病及其有关规定 职业禁忌症只指从业人员在从事该职业活动中不允许患者有的病症。 《煤矿安全规程》对职业禁忌的规定如下: (1)有下列病症之一的,不得从事接尘作业: ①活动性肺结核病及肺外结核病; ②严重的上呼吸道或支气管疾病; ③显著影响肺功能的肺脏或胸膜病变; ④心、血管器质性疾病; ⑤经医疗鉴定,不适于从事粉尘工作的其他疾病; (2)有下列病症之一的,不得从事井下工作: ①以上所列不得从事接尘作业的病症; ②风湿病(反复活动);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1)(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本节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的几种主要的环境问题,知道这些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危害,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分析各种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成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学学习为主,开展阅读探究,,提高学生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起学生对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关注,对环境问题的严重危害有深刻的认识,初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重点: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危害 难点:对环境问题案例进行正确的分析、评价 1.认识环境问题 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破坏或环境退化,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 讲解点二:全球气候变暖 2.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1)科学家们通过分析19世纪后期以来的全球气象观测资料发现,全球平均气温在过去的100多年中明显上升,到目前已经升高了0.3-0.6°C,如图所示: (2)全球变暖除与自然原因(如,全球气候正处于温暖期)有关外,主要是原因是人文原因:①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的燃烧,向大气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②毁林,特别是被称为“地球肺”的热带雨林的破坏。 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 全球气候变暖对当今世界和我国的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产生了越来越明显的影响,一个直接后果是导致海平面上升如图所示: 海平面上升引起了一系列严重后果,如下图所示:

此外,据有关研究表明,近些年来频繁发生的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等气候异常也与全球变暖有一定关系。 (4)应对全球变暖 ①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②保护现有植被和植树造林。 ③国际合作。 3.臭氧层的破坏 (1)臭氧层破坏的原因 地球大气中,臭氧层能够吸收大部分太阳紫外线辐射,保护地球上的生命不受紫外线伤害。人类使用致冷剂以及核爆炸和飞机尾气,大量排放破坏臭氧层的氟氯烃。 臭氧层破坏的危害 臭氧层破坏后,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使地球上的人类和生物遭到严重威胁,如图所示: 应对臭氧层破坏 ①减少氟氯烃气体的排放②研制新型的制冷设备 4.大气污染与酸雨 (1)酸雨产生的原因及分布 矿物燃料的燃烧和汽车尾气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气体,与大气中的水汽结合形成的降水,如果PH值小于5.6,就称为酸雨。世界主要酸雨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和长江以南等地区。 (2)酸雨产生的危害 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主要有下列影响: 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 危害土地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 腐蚀建筑物,文物古迹 危及人体健康 (3)应对酸雨 ①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②推广清洁能源③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高中地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1(湘教版必修2)

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教学目标] 认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以下概念:环境、环境问题、生态平衡。 2、了解并识记以下内容:环境要素,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我国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名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的核心。 3、理解并掌握以下知识;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着重大影响,环境问题的严惩危害。 能力目标 1、要求学生用联系的观点认识环境问题的危害,初步学习用对比的方法理解环境问题,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 2、学习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认识环境问题,提高其参与环保活动的能力。 德育目标 要求通过有关环境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通过对有关环保法规的学习,增强其依法治理环境的法律意识;通过对依法治理环境的学习,初步培养在环境总是上的权利义务观念;并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青少年应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教学难点] 依法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阅读本课的内容,阅读的要求是粗读,即只读课题、框题、目题。 (阅读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右上角列出本课的知识总体框架结构。) 请同学们阅读下列材料,了解人类环境的状况。 材料一:从本世纪30年代至代发生了马斯河谷烟雾事件(一周内死亡60人)、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多诺拉烟雾事件(全镇45%人口患病、死亡17人)、伦敦烟雾事件、水俣病汞污染事件等震惊世界的八大公害事件;进入80年代以后,又发生了规模更大、影响范围更广、危害更为严惩的博帕尔泄漏事件(3300人死亡,20万人致残)、菜茵河污染事件(160千米河段鱼死亡,483平方千米范围内井水不能饮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等等。 材料二:世界森林面积急剧减少,(近200年来,地球上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抻,进入20世纪80年代,每年砍伐森林15万平方千米,热带雨林每年消失11万平方千米)、土壤侵蚀严重、物种资源减少、水资源蒉乏(世界上有80个国家,20亿人口在缺水的边缘)、矿产资源枯竭等等。 提问;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设计此问题的目的是启发学生对环境问题思考,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上述材料说明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最为迫切的问题之一,引起当代人的深思,究竟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环境问题。以及环境问题最终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这正是本节课我们要搞清楚的问题。 一、人类面临严惩的环境问题(板书) 人类环境(板书) 1)环境的含义及环境要素的内容。(板书) 提问;环境是指什么?环境要素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

12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导学案

1.2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导学案 1.2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导学案【学习目标】1. 明确环 境问题的表现,理解当今环境问题的特点。 2. 以某种环境问题为例,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重点难点】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 因及危害。【课前预习】一、环境问题的表现 1.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严重的①______________、环境污染、②____________以及全球环境变化等。 2.资源短缺:资源需求的无限增长导致 ③____________,当前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某种程度上面临着这个问题。 3.环境污染:随着生产的高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弃置到环境中的④________________越来越多,造成了严重的⑤____________。 4.生态破坏:生态破坏主要是 ⑥________的破坏。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 ⑦______________受损害、⑧____________下降、水土流失、 ⑨____________降低、土地荒漠化等。 5.全球环境变化: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最近50年来,全球环境趋于恶化,如 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臭氧层破坏、?________、生物多 样性锐减和?____________等问题备受世人关注。二、当代环境 问题的特点 1.危害的?________________性:环境变化是一个规 模极大、?________很长的过程,难以在实验室中模拟。 2.过程的?__________性:由于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人类具有了大规模 ?____________的能力,使环境中经长期演化形成的物理、 ?________、生物过程发生改变,而其中有些过程是?____________。3.规模的?________性:有些环境问题不只是影响某一国家或地区,而且还影响到其他?______________。三、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①________的原因,也有②________的原因,而以③________原因更为重要。 2.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表现为以下几对矛盾的冲突: (1)资源的④________与人类需求的 ⑤________的矛盾; (2)短期⑥____________与长远⑦____________的矛盾;(3)⑧____________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4)个人行为和 ⑨____________的矛盾。【学习过程】一、环境问题的表现 1.环境问题的概念所谓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与环境矛盾的激化状态,表现

煤矿职业病防治培训教案

职业病防治专业课教案 课程名称:职业病防治 教学目的及要求: 1、目的:了解煤矿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提高遵章守纪的自觉性,杜绝“三违”现象 2、要求:掌握本岗位安全工作职责;了解煤矿生产技术知识;掌握《煤矿安全规程》等对职业病防治方面的有关规定。 教学对象:全体从业人员 教学重点:职业病防治 教学方法:面授 教学用具:黑板、电脑等 教学地点:区值班室

第一讲职业病防治 职业病危害管理 一、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定期报告职业病危害因素。 二、煤矿企业应当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配备监测人员和设备。 煤矿企业应当每年进行一次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每3年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煤矿企业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从业人员公布。 三、煤矿企业应当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从业人员提供符合要求的个体防护用品,并指导和督促其正确使用。 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使用防尘或者防毒等个体防护用品。 粉尘防治 一、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总粉尘、呼吸性粉尘)浓度应当符合表25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 表 1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要求 注: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是以时间加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二、粉尘监测应当采用定点监测、个体监测方法。 三、煤矿必须对生产性粉尘进行监测,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总粉尘浓度,井工煤矿每月测定2次;露天煤矿每月测定1次。粉尘分散度每6个月测定1次。 (二)呼吸性粉尘浓度每月测定1次。 (三)粉尘中游离SiO2 含量每6个月测定1次,在变更工作面时也必须测定1次。 (四)开采深度大于200m 的露天煤矿,在气压较低的季节应当适当增加测定次数。 四、粉尘监测采样点布置应当符合表26的要求。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教案中图版

1.1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课标解读 1.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知道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所经历的三个阶段。 2.通过分析三个发展阶段人类与环境关系的表现,引导学生理解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演变过程并分析原因。 3.通过案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让学生理解环境伦理观的形成及内涵,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新课导入建议 通过展示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在各个图片中人类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思想行为方式,导入新课——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流程设计 ①看教材P4~5,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并完成[思考交流]1;②看教材P6~7,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并完成[思考交流]2。→步骤1:导入新课,教师提问,检查预习效果。→步骤2: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问题导思]1、2、3。→步骤3:教师通过[例1]和[图表活动解读]中教材P6图1-1-4的解读,讲解研析“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总结方法规律。 ↓ 步骤7: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当堂双基达标]中第2、3题,检查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情况。←步骤6:教师通过[例2]和[图表活动解读]中对教材P7思考和P8思考的分析,讲解研析“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步骤5: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问题导思]1、2←步骤4: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图表活动解读]中的[图表应用]和[当堂双基达标]中1、4题,检查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情况。

↓ 步骤8:指导学生完成[课堂小结]进行知识的回顾和强化巩固。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一、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人类畏惧、崇拜自然 理。 2.第二阶段——人类无视自然,试图主宰自然 界中的地位。 自然的存在。 (3)环境问题:人与环境之间的对抗开始出现,例如,在局部地区毁林开荒和过度放牧, 3.第三阶段——人类开始寻求与自然协调发展 称《斯德哥尔摩宣言》。 思考交流 1.从人地协调发展的角度考虑,长江流域应该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提示】中上游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平原地区退耕还林、兴修水利、加固堤坝、疏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1(湘教版)

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课时 2课时 二课标要求及分析 1.课标要求 根据有关资料归纳,分析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课标分析: (1)学生根据图4-1-1说出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哪些?并能根据环境问题的成因分类。 (2)学生能通用已有知识,根据图4-1-2说明温室效应如何产生?根据图4-1-3说明全球平均气温变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关系,根据图41-4说明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背景及海平面变化与气候的关系。(3)根据图表及资料,说出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及关系 (4)根据图表及资料,说出大气污染与酸雨的成因、危害及分布。 三、教材及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1)这节内容是中国版高中地理必修2节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中第一节,是学习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深入学习人地关系,是对以前各章人地矛盾的总结与升华,同时为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做知识铺垫。 (2)内容分析 环境问题包括环境问题和生态破坏,教材并没有像旧教材那样详细介绍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再分析出现的环境问题,而是开门见山地直接介绍了人类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与酸雨等。在介绍当前最为突出的环境问题时教材并没有采取空间的教法,而是利用了大量的数据进行说明,既增加了说服力,又能使学生认识到问题的严峻性和紧迫性。 2、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转变阶段,在学习上存在三个关卡:即兴趣关、思维关、表述关,表现为学习地理的兴趣不浓厚,不会理性思维,对知识的表述不清;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中实际已接触到大量的环境问题,他们已具备了一些清晰的知识体系,知识欠缺系统的理论分析,没有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这对学生的地理思维方法,分析地理事物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如里面所说是学生的薄弱环节,本节课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培养。 四、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知道这些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危害。 (2)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分析各面中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成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参与案例教学、与合作探究,参与图文转换与讨论研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起学生对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关注,形成对环境问题的全球性与严峻性有深刻的认识,初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五、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课本图4-1-1 展观了人类面临的七种环境问题,本节课教学重点在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与酸雨问题的成因及危害 2、教学难点,环境问题的全球性与严峻性。 环境问题已经不是局部地区的环境问题,通过大气运动、水的运动等形式,从某一地区到其他地区甚至全球,因此环境问题已经从局部地区走向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从环境问题的危害及防治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峻性。 六、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 1、教法:情境教学、案例导读法,问题探究法。 2、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法、倾听讲解法。 七、教学资源多媒体计算机 八、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教材重点是学生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认识其危害及成因,没有特别突出的难点。为了体现新地理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教学组织上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法、倾听讲解法,学生可以针对课件中的资料自主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在平等的气氛下交流、讨论,得出共识,使学生初步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为了体现新课程标准中培养探究能力的理念,在教学中选择一些恰当的探究内容,设置探究情境,开展探究教学。利用多媒体手段信息量大,动态性强的优势,在课件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视频等资源,为学生思考探索、思考提供素材。教材第一个探究材料,比较新颖,应充分应用它,在于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为下面的学习建立心向。 为了体现新课程标准中关于使学生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要求,在引导学生分析世界上的主要环境问题的

职业病防治教案

井下自救、互救及创伤急救,职业病防治教案 一、遇到井下灾害时对现场人员的要求 (1)掌握煤矿井下灾害事故的特点和规律,思想上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事故发生后要沉着冷静,不要惊慌失措。(2)识别煤矿井下各种灾害的预兆,学会处理初发事故的方法和急救措施。 (3)熟悉煤矿井下巷道。安全出口和避难硐室以及避灾路线。 (4)每位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自救器,并要正确使用自救器。 二、事故现场人员的行动准则 事故发生后,在场人员,首先要了解事故的性质、发生时间、地点、灾情以及有无人员伤亡等,尽快向矿调度室报告,通知可能受灾害直接波及区域的工作人员,以及事故发展后可能波及区域的工作人员。要保持头脑清醒、行动沉着、决策果断,对事故的发生和可能导致的恶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切忌惊慌失措、大喊大叫、四处乱跑。 为了防治灾害扩大,要针对不同性质的事故,根据当场可能动员的人力,迅速采取有效应急措施。积极进行抢险救灾工作,并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将事故消灭于萌芽状态。 当灾区现场不具备抢救事故的条件,或可能危及人员的安全时,要以最快的速度,选择最安全、最近的路线撤离灾

区。撤离路线一般应根据灾害的类型、灾害发生时人员的位置而定。因事故造成灾区空气中的有毒气体浓度增高,可能危及人员生命安全时,可配用自救器,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如在短时间内无法撤离灾区时,应迅速进入预先构筑的避难硐室或其他安全地点暂时躲避,等待援救,也可利用现场的设施和材料构筑临时避难硐室。 三、井下避难硐室 井下避难硐室是供矿工在遇到事故无法撤退而躲避待救的设施。常用的井下避难硐室有两种:一种是预先设置的避难硐室称永久性避难硐室;另一种是在事故发生后,因地制宜构筑的避难硐室称临时性避难硐室。 临时性避难硐室是利用独头巷道、硐室或两道风门之间的巷道,由避难人员临时修建的。所以,应在这些地点事先准备好所需的木板、木桩、黏土、砂子或砖等材料,还应有带阀门的压气管。 进入临时避难硐室前,一定要在避难硐室外留有衣物、矿灯等明显标志,以便救护队寻找;设法堵好硐口,防止有害气体进入;待救时要由有经验的人指挥,应保持安静,团结互助,避免不必要的体力消耗,以延长待救时间;注意矿灯和食品的节约,计划使用。有规律地敲打管道、铁轨或岩石等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护人员的救援。在有压气体的条件下,要打开压气管阀门。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二节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教学案中图版

第二节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 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情景导入先思考—————— 思考探究:此漫画的主题可概括为什么?易产生哪一类环境问题和后果? 提示:“枪下留情”或“滥捕滥杀”。导致生物物种锐减和物种灭绝。造成生物基因库的巨大损失,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基础知识要记牢—————— 1.环境问题的概念 指因自然变化或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 2.环境问题的分类 类别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 含义也称第一环境问题,是由 自然环境本身变化引起 的,没有人为因素或人为 因素很少的环境问题 也称第二环境问题,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问题,目 前人们所说的环境问题一般指次生环境问题 表现自然灾害等生态破坏环境污染 举例火山喷发、地震、台风、 洪涝、干旱、海啸等 生物物种锐减、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森林面积减 全球气候变暖、酸雨污染、 臭氧层破坏、城市垃圾污

少等染等 (1)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 ———————重点难点掌握好—————— 结合人类与环境关系模式图,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 该模式图说明了人类通过生产消费活动与环境发生关系,这种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即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图解如下:1.内圆表示占有一定空间的人类社会,内、外圆之间的空间表示人类社会周围的环境。 2.箭头①②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3.箭头③④代表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 4.箭头⑤⑥指人类通过生活和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二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恶化。 5.箭头⑦⑧指环境把它所受到的人类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将使人类获得可持续发展;一种是恶性的,会产生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 [拓展提升]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1)威胁生态平衡。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失调,生态失衡,致使环境质量下降,甚至造成生态危机,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2)危害人类健康。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致使人们呼吸被污染的空气,饮用被污染的水,吃被污染的鱼、肉、果、菜、遭受噪声的折磨,这些都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3)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会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应用体验不可少——————— 广义的环境问题,既包括人为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也包括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

第10课 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环境问题教案

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环境问题 教学目标: 1、认识环境问题,知道其含义。 2、初步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有哪些严重的问题?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明确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3、学会做一些保护环境力所能及的事情(向家人做一次保护环境的宣传)。 4、思考我们能为环境保护做些什么? 活动目的: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激发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决心,表达学生对美化环境、保护环境的美好愿望。 活动准备:收集有关环境污染的情况、事例。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从事实中了解人类对环境破坏的严重性 2、如何使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如何使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保护环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 1、学生对环境保护资料的一些收集。 2、调查生活中破坏环境的普遍现象。 3、生态环境被人类破坏的图片和一些事例。 4、动物因生存环境被破坏而导致死亡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步骤: 一、引入主题(老师自由发挥)。 二、课前的一些观察:看看身边的环境认识什么是环境问题。 三、从近几年我们周围生活环境的逐步改变导入学习,初步了解人和环境的关系。

1、让学生分别谈一谈对环境的认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教师拿出环境被严重破坏的照片,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 2、通过观察人类生活的不断提高同时对环境的不断破坏,初步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3、出示因环境污染而死亡的案例和数字,让学生破坏环境也直接威胁到我们自身生活。 4、动物一些因生存环境被破坏而导致死亡的图片和资料。 5、让学生思考人类、动物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6、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必要性。 四、播放录像(人类自己造成的灾难,例如:1998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洪灾是由于我们的围湖造田,乱砍乱伐)。 五、让学生谈谈观后感和体会。 六、进行分组讨论,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七、注意观察我们身边哪些人还在污染环境,我们是否做过这样的事情。 八、世界人民为保护环境的所采取的一些行动,我国对环境保护的一些法律规定。 九、小记者的调查学生汇报:我们大家在生活中对环境的一些破坏,谈谈认识。 十、制定环保措施 1、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想办法)。 2、制定环保措施并实行。 3、教师小结。 十一、总结延伸 1、调查了解你所居住的城市社区或乡村存在哪些环境问题,了解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并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建议。 2、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保护环境

最新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教案

1.2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教案 导入:刚才的MV叫地球你好吗?所以今天我来的目的很简单,我们的朋友地球很不好他生病了。同学们也算是半个地理专家,请大家对地球进行把脉并进行疹治。 为此,我们首先,来听听地球的的哭诉吧,疹状一:高烧疹状二:眼睛酸涩,疹状三太空服无故破损,疹状四脱发。疹状五伤口久久不能愈合。疹状六皮肤变黄。疹状七身体变脏发臭。 (承接):听完了地球的哭诉,各位专家,请问(语气)?地球生病了吗?这种病的名字是?-------看来,不是什么疑难杂症,那就好。如何进行描述这种疾病?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 因为自然变化或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 (承接)哪位专家能告诉我们,该病的详细情况其表现形式是什么? (二)分类 原生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我们一般说的环境问题是指次生环境问题 (承接)了解了该病的表现形式,为了方便我们对症下药品,所以,我们需要寻找其病因。 (二)病因: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为了生存,我们从地球提供的环境中获取物质与能量,同时,又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但是,我们从环境中 获取的物质能量过多过快,高于环境自身的更新速度,生态环境便失 去平衡,即产生了生态破坏,当人类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过多,超 出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即人类作用环境之后,环境就反作用于人类, 也就是报复开始了。即出现了环境污染。 (承接)由此可见,地球生病的主要是因为我们人类随着自身的强大,错误地想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而自然已经开始对我们进行疯狂报复了。因为地球已经病入膏肓。 目前,影响全球的环境问题主要主要有六个。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会疹第一个环境问题。 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一)环境污染 1 全球气候变暖 师:刚才地球哭诉发高烧,我们称之为全球气候变暖 那么,如何用正式的语言来描述气候变暖?-------概念 目前变暖严重吗-?-------------------------------现状

煤矿职业病防治(教案)

煤矿职业病防治 教 案 授课人: 吴桂生 课题:职业病防治 授课教师:吴桂生 教材:第一节职业危害的概念及防范 教学目的:让企业员工懂得职业危害的概念教学重点职业危害 教学难点:职业危害及职业病 教学形式:授课 授课时间: 2012年6月17日 授课地点:文化活动中心 教学内容: 第一节职业危害的概念及防范

一、职业危害、职业病和职工禁忌病的概念 二、煤矿的主要职业危害及职业病 三、职业危害的防范 ◆培训提示 本次主要讲职业危害、职业病、职业禁忌症的概念及防范,健康监护基本要求,以及煤矿从业人员职业病预防的权利和义务等内容。 煤矿企业应结合本单位职业病防治和健康监护的有关规定进行介绍,同时要根据作业环境的实际情况重点阐述主要危险、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治措施。 通过本次培训,使煤矿企业从业人员了解职业病的危害和健康的监护的基本知识,正确行使从业人员职业病预防的权利和义务。 目前,我国煤矿职业病状况不容乐观。据有关统计资料,到2009年底我国共有尘肺病累计列649 129人(已死亡175 951人)。其中,煤矿工人尘肺病297 009列,占全国尘肺病人总数的42%。20世纪90年代每年大约有3 000人死于尘肺病。我国煤矿工人其他职业病的患病率也相当高。所以,职业病已成为我国煤矿职工生命安全与健康的严重危害。第一节职业危害的概念及防范 一、职业危害、职业病和职工禁忌病的概念 1.职业危害及因素 职业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得从业人员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导致发生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职业危害的因素可分为两个方面: (1)作业环境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它包括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化学因素(生产性粉尘和水泥粉尘等)、物理因素(风速、湿度、温度、噪声、震动等)和生物因素等。 (2)劳动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它包括劳动时间过长、作息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个别部位或器官过度紧张、使用工具不符合要求。 2.职业病及其特点 职业病是指从业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职业危害因素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的特点有以下3个方面: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3)(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课标要求 根据有关资料,归纳、分析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活动建议:联系实际,撰写有关环境治理或生态保护的小论文,并展示交流;举行“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主题班会,制定本班爱护环境守则;参与宣传环境保护的活动,为改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的几种主要的环境问题,知道这些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危害,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分析各种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成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学学习为主,开展阅读探究,,提高学生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起学生对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关注,对环境问题的严重危害有深刻的认识,初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三、重点、难点 重点: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危害 难点:对环境问题案例进行正确的分析、评价。 四、教法、学法与教具 1.教法:多媒体教学法、讨论法、自学辅导法 2.学法:讨论法、阅读法 3.教具:多媒体计算机、剪报等 五、设计思路 本节教材重点是学生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认识其危害及成因,没有特别突出的难点。为了体现新地理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教学组织上主要采用谈话法、讨论法,学生可以针对课件中的资料自主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在平等的气氛下交流、讨论,得出共识,使学生初步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为了体现新课程标准中培养探究能力的理念,在教学中选择一些恰当的探究内容,设置探究情境,开展探究教学。利用多媒体手段信息量大,动态性强的优势,在课件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视频等资源,为学生思考探索、思考提供素材。教材第一个探究材料,比较新颖,应充分应用它,在于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为下面的学习建立心向。 为了体现新课程标准中关于使学生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要求,在引导学生分析世界上的主要环境问题的同时,特别注意联系学生身边的实际环境问题,引入深圳的环境问题案例,如深圳的大气污染与酸雨、深圳河的污染等案例,引导学生展开分析,使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使学生深刻掌握温室效应的原理,自己制作了动画,以利于突破难点。学生容易掌握的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与酸雨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危害,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归纳后完成知识网络。及时填写事先发下的纲要信号表格。 课件以超链接形式制作,操作灵活。课件中提供了板书设计幻灯片以及课堂小结幻灯片,供师生共同填空完成,便于建立认知结构,形成知识网络。课件后面还提供了课堂反馈,有选择题、综合题两类,可引导学生分析资料,以巩固知识,形成能力。 六、教学过程 导入:在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当时的秘书长加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特点》教案

1.2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教学目的: 1.了解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认识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教学重难点: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1、环境的概念 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新课导入: 由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引入新课,如果人类对环境的作 用超过环境的承载力,那么环境会发生那些变化呢?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 1.环境问题的概念 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当人类违反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环境则把这种不良影响反作用于人类,就会出现影响人类的生存、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的环境问题。2.表现 (2)环境污染--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以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生态破坏--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 ①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植被 ②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土地荒漠化等,使这些地区的居民丧失了起码的生存条件。 (4)全球环境变化 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等问题。 [经典例题]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内(每字母限填一次)。 a.臭氧层空洞 b.全球变暖 c.酸雨 d.森林锐减 (2)说明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3)简述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自然灾害 火山爆发、地震、台风等。 2.人为原因(更重要) (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 1)资源的有限性: 让学生举例:如石油资源 2)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让学生举例:如毁林开荒 3)人类需求的无限性 4)巨大的人口压力 P6思考题: 1、庞大的人口数量给带来了巨大压力。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人口增长率,对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形成巨大的人口压力。人口的持续增长,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随之增多,最终会超出环境供给资源和消化废弃物的能力,进而出现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

煤矿职业病防治(教案)

神木县三江能源有限公司职业卫生培训 教 案 二〇一七年一月

课题:职业病防治 授课教师:孙建强 教材:第一节职业危害的概念及防范 第二节健康监护基本要求 第三节煤矿从业人员职业病预防的权利和义务教学目的:让企业员工懂得职业危害的概念 教学形式:授课 授课地点:办公楼培训室 ◆培训提示 本次主要讲职业危害、职业病、职业禁忌症的概念及防范,健康监护基本要求,以及煤矿从业人员职业病预防的权利和义务等内容。 煤矿企业应结合本单位职业病防治和健康监护的有关规定进行介绍,同时要根据作业环境的实际情况重点阐述主要危险、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治措施。 通过本次培训,使煤矿企业从业人员了解职业病的危害和健康的监护的基本知识,正确行使从业人员职业病预防的权利和义务。

第一节职业危害的概念及防范 一、职业危害、职业病和职工禁忌病的概念 1.职业危害及因素 职业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得从业人员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导致发生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职业危害的因素可分为两个方面: (1)作业环境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它包括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化学因素(生产性粉尘和水泥粉尘等)、物理因素(风速、湿度、温度、噪声、震动等)和生物因素等。 (2)劳动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它包括劳动时间过长、作息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个别部位或器官过度紧张、使用工具不符合要求。 2.职业病及其特点 职业病是指从业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职业危害因素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的特点有以下3个方面: (1)职业病是由职业危害所引起,如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职业病的轻重与职业危害因素的数量和强度有关。 (2)大多数职业病目前还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还不能彻底消除疾病、恢复人体健康。 (3)职业病是人为的疾病,治疗个体无助于控制群体的发病,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教案)-word文档资料

适用学科 适用区域
地理 通用
适用年级 课时时长(分钟)
高一 2 课时
主干考点 主要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及地域差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原则及实施途径
近三年考情 分析预测
2019 年全国新课标 I 卷 37 题“地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等
2019 年江苏卷 23 题“立体农业系统”
2019 年全国新课标卷 III 36(4)题
2019 年全国新课标 I 卷 37 题 2019 年全国新课标 II 卷 8 题 预计在未来考试中本部分仍然是个重点内容,主要侧重考察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和影响,以及解决对策,出题形式选择题或是综合题均可,分值在 6-12 分。预计 可持续发展在未来考试中本部分仍然是个重点内容,很有可能在开放性试题中考 查某项人类活动是否合理的问题,考生需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分值 在 6-12 分。
考点精讲 1 人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
一、一知、识人讲类与解环境的关系
感谢总您体的来反说馈,!人类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 人类作用于环境: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要排放到环境中去。 环境反作用于人类: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环境支持人类社会的进一步良性发展。 人类对环境施加影响过度时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二、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 一方面火山喷发、山崩、地震、泥石流、海啸、台风、寒潮、水旱等自然灾害。 一方面某些地区水土中缺少人体需要的某些化学元素,或含有某些不适合人体的化学元 素。 2、人为原因: 首先,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导致资源短缺
第1页

职业病的危害教案

贵州兴安煤业有限公司职业病防治培训教案 授课人:李文张 贵州兴安煤业有限公司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使用时间:长期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 一、概述 煤尘中含有5%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被称为单纯性煤尘。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煤尘引起的尘肺称为煤肺。煤肺多见于煤矿采煤工、选煤厂选煤工、煤球制造工、车站和码头煤炭装卸工等工种。长期以来对煤尘能否引起煤肺问题,认识不一致。有人认为,煤矿工人多因工种不固定,煤尘中所含二氧化硅的致病作用比煤尘更为重要,所谓煤肺,实际上不过是一种轻型煤矽肺。但目前公认,长期吸入煤尘也可以引起肺组织纤维化,并存在剂量—反应关系。煤肺发病工龄多在20-30年以上,病情进展缓慢,危害较轻。 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由于煤矿岩层含游离二氧化硅量有时可高达40%以上,矿工作业工种调动频繁,故采矿工人所接触的粉尘多为煤矽混合性粉尘。生产中长期吸入大量煤矽粉尘所引起的以肺纤维化为主的疾病,称为煤矽肺:是煤矿工人尘肺的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发病工龄多在15-20年左右,病变发展较快,危害较重。除此,煤矿工人还可罹患矽肺,多为接触岩石的开拓建井工人,发病工龄10-l5年,进展快,危害严重。根据卫生部等〔(87)卫防字第60号]《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处理办法的规定》中的规定,我国煤工尘肺是煤肺和煤矽肺的总称。 l972年国际尘肺会议总结报告中提出:如肺内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大于18%时,其病理形态改变为矽肺;小于18%时,则为煤工尘肺,它既包括由纯煤尘引起的尘肺,又包括了由煤和岩石的混合

粉尘引起的煤矽肺以及肺部进行性大块纤维化。 二、病理改变 煤工尘肺的病理改变基本上是属于混合型。多兼有间质性弥漫性纤维化型和结节型两者特征。主要病理改变: (一)煤斑 煤斑是煤工尘肺最常见的原发性特征性病变。虽非特异,但应列为诊断的基础指标。肉眼观察呈灶状,黑色,直径2-5mm,圆或不规则形,多在肺小叶间隔和胸膜交角处,表现为网状或条索状。镜下可见,有的相邻肺泡腔肺泡管内充满煤尘细胞,肺泡间隔消失,致使煤斑增大融合,局部气腔扩大。煤尘及煤尘细胞沉积多在呼吸性细支气管以及其相应的小血管围呈现出袖套状。有的煤斑与周缘的肺泡壁相连接,成为星芒状或蜘蛛网状。煤斑周围有灶周性肺气肿。煤斑主要由煤尘颗粒、煤尘细胞、成纤维细胞、网织纤维和少量的胶原纤维组成。 (二)肺气肿 煤工尘肺常见的灶周肺气肿有两种:其一是散在分布于煤斑旁扩大气腔,为局限性肺气肿;其二是在肺内煤斑的中心或煤尘灶的周边,有扩张的小气腔,居小叶中心,称为小叶中心型肺气肿,是煤工尘肺病理的又一特征。镜检可见到呼吸性细支气管壁平滑肌及弹力纤维减少或消失,从而导致呼吸性细支气管扩张,引起肺气肿。如果病变进一步向肺泡管、肺泡道及肺泡发展,波及全小叶,即可引起全小叶肺气肿。此时临床上会出现明显症状和呼吸功能损害,严重时便可

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教学设计) 赫章县实验中学王金元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2.分析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寻求解决途径。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2.通过读图分析学会判断主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的方法。 3.对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培养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公民意识。 教学重点 1.环境问题的概念与分类。 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教具准备投影图片、阅读材料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必修Ⅰ中我们学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我们知道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其中某要素的变化会对整个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可能出现环境问题。下面我们学习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首先来讨论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板书: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推进新课 师当今人类面临许多环境问题,什么是环境问题? 板书: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分类 阅读教材P86第一、二段,自主学习,思考: 1.什么是环境问题? 2.哪些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 生(自主探究后回答) 问题1:环境问题是指在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破坏或环

境退化,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 问题2:资源和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 师环境问题有哪些类型? 课件展示: 生(读书看图,讨论并回答)根据环境问题的性质,可进行如下分类: 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看一看,环境问题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吗? 生(讨论后回答)有按生产类型、地理空间、环境要素的划分方法。 师请将下列环境问题与其划分类型用线连接起来,并说明连接的理由。 课件展示: 生完成连接,理由是大气、水、土壤属于环境要素;工业、农业属生产类型;全球局部区域属地理空间。 师目前人类面临哪些环境问题? 板书: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课件展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