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SABCS乳腺癌治疗进展完整版

合集下载

sabcs度回顾晚期乳腺癌 ppt课件

sabcs度回顾晚期乳腺癌 ppt课件
Baselga J, et al. SABCS 2019. Abstract S6-01.
研究结果
在ctDNA PIK3CA突变的病人中,Buparlisib+氟维司群能取得具有临床 意义的PFS改善
ctDNA PIK3CA突变 (N=200)
中位PFS,月 (95%CI)
Buparlisib+ 氟维司群(n=87 )
氟维司群(500mg)
根据PI3K通路的状态和是否有内脏转移进行分层
• 主要终点 - PFS-总人群 - PFS-主要人群(PI3K激活,PI3K非激活, 不包括状态未知) - PFS-PI3K激活组
• 关键次要终点 - OS
• 其余次要终点 - ORR - CBR - 安全性、PK和QoL
• 探索性终点 - 不同ctDNA PIK3CA突变状态的PFS+
主要研究目的: • ITT人群PFS • PIK3CA-MT患者PFS • 安全性
Krop l, et al, proc. SABCS 2019 S2-02
FERGI研究
PIK3CA突变人群
PIK3CA野生型人群
PIK3CA突变人群
PIK3CA野生型人群
Pictilisib+氟维司 安慰剂+氟维司群 Pictilisib+氟维司 安慰剂+氟维司群
80
100
变(n=273 )
卡铂
36/128 (28.1%)
多西他赛
53/145 (36.6%)
绝差异 -8.5%(C-D) 95%CI -19.6 to -2.6 精确 p=0.16
Presented by Tutt A. at 2019 SABCS abstract S3-01

乳腺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进展共76页文档

乳腺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进展共76页文档

HO648g M77001 US Oncology BCIRG 007 CHAT TAnDEM RHEA
HER2,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EBC, early breast cancer; MBC,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HER2在约20%~ 30%的乳腺癌组织中过度表达
HER2 原癌基因扩增 HER2 受体过度表达
中位生存期的缩短
HER2 扩增/过度表达 3 年
HER2 正常表达
6 -7 年
•HER2阳性与内分泌治疗及部分化疗耐药密切相关,是重要的预后指标 •HER2成为乳腺癌治疗的理想靶点,是预测赫赛汀疗效的重要指标
Slamon DJ et al. Science 1987;235:177–82
赫赛汀(曲妥珠单抗): 人源化抗HER2单克隆抗体
高度亲和性 (Kd=0.1nM) 和特异性
95% 人源化, 5% 鼠抗,显 著降低免疫原性(HAMA)
全球第一种治疗实体瘤的单克隆抗体
赫赛汀的作用机制
Activation of ADCC
Slamon et al 2006 Perez et al 2007; Smith et al 2007
无论肿瘤大小,赫赛汀均显示DFS获益
HERA
0-2 cm >2-5 cm >5 cm
N9831 / B-31
0-2 cm >2-5 cm >5 cm
BCIRG 006 ACDH
DCarboH
<2 cm ≥2 cm <2 cm ≥2 cm
乳腺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进展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乳腺癌治疗研究进展教学课件ppt

乳腺癌治疗研究进展教学课件ppt

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进行缓解。
免疫疗法与靶向治疗
免疫疗法
01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提高患者的免
疫能力,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靶向治疗
02
通过针对特定的肿瘤细胞分子靶点,使用药物进行精准治疗,
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免疫疗法与靶向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03
包括新型药物研发、联合治疗方案等,为乳腺癌治疗提供了新
乳腺癌的病因包括遗传、内分泌、环境等多种因素,但仍有 许多未知因素需要进一步研究。
乳腺癌的危害
1 2
影响患者身体健康
乳腺癌患者可能会出现乳房疼痛、溢液、皮肤 改变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病理性骨折、肺 栓塞等,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乳腺癌可能导致患者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等 心理问题,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包括微创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等,提高了手术 精度和效率。
放疗与化疗
01
放疗
放疗是利用放射线杀死癌细胞的一种方法,通常用于辅助手术治疗,
降低复发率。
02
化疗
化疗是使用化学药物杀死癌细胞,通常用于治疗转移性乳腺癌,延长
生存期。
03
放疗与化疗的副作用及处理方法
放疗和化疗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需要
个性化治疗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个性化治疗逐渐成为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方向,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 究和探索。
02
乳腺癌治疗研究进展
手术治疗
手术类型
包括肿块切除术、乳腺切除术、腋窝淋巴结清扫 术等,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手术效果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尽可能地切除肿瘤,降低复发 率,提高生存率。

复发和转移性乳腺癌的化疗进展【53页】

复发和转移性乳腺癌的化疗进展【53页】
weekly paclitaxel
standard paclitaxel +H q3wB
weekly paclitaxel +H
CALGB 9840 (asco 2019 abstract #512).Andrew D. Seidman, MD, the study’s principal investigator, of 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
Objective Response in Evaluable Population Doce Pacli P valueORR 37.0% 25.9% 0.02SD 42.9% 42.9%
OS
PLD
6.9
HR1.095% CI0.82-1.22
21
HR0.9495% CI0.74-1.19
ADR
7.8
22
心脏安全性分析
累积ADR剂量与心脏毒性
亚组分析
ADR剂量累积与LVEF改变的关系
结论
PFS和OS与ADR相当,毒性不同:PLD有更好的心脏安全性,在ADR治疗过的患者(16%)中显示心脏毒性发生率更低。脱发呕吐都比ADR少见;但掌跖红斑和黏膜炎更多见。可以用于年龄>65岁,有心脏危险因素,以及过去已经用过ADR的MBC。
Docetaxel 100mg/m2 (1h)q3w
Paclitaxel 175mg/m2(3h)q3w
R
至肿瘤进展
蒽环类治疗过的MBCN=449
N=225
N=224
Objective Response in ITT population
Docetaxel Paclitaxel P value --------------------------------------------------------------------ORR(CR+PR) 32% 25% 0.10SD 38.2% 39.7% M-TTP(m) 5.7 3.6 < .0001 95% C.I. 4.6-6.9 3.1-4.2OS (m) 15.4 12.7 0.03 95% C.I. 13.3-18.6 10.6-14.8

唑来膦酸治疗乳腺癌的研究

唑来膦酸治疗乳腺癌的研究

唑来膦酸治疗乳腺癌的研究作者:钟世洪李文科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8年第01期摘要唑来膦酸是一种综合治疗效果最好、临床应用最广的第三代双磷酸盐类药物,是当前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常用药物。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唑来膦酸能利用其在甲羟戊酸途径对破骨细胞产生作用,也能直接或者间接抑制肿瘤细胞。

多项临床研究显示,唑来膦酸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乳腺癌骨转移,能减缓骨痛,在联合其他内分泌治疗及化疗等辅助治疗时,有协同作用,可明显提高乳腺癌患者术后生存率、防止复发和转移。

本文对唑来膦酸在乳腺癌骨转移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唑来膦酸;乳腺癌;骨转移双磷酸盐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可以和含钙晶体高度亲和的一种焦磷酸盐类似物,抗骨吸收功能强,主要治疗变形性骨炎、骨质疏松症、晚期肿瘤骨转移等代谢性骨病。

当前,双磷酸盐已成为被批准的阻碍乳腺癌骨转移导致骨相关事件的标准治疗药物。

其中唑来膦酸是临床综合应用效果最好、应用最广的第三代双磷酸盐药物,其疗效高、用药少、用药形式便捷、更安全。

近几年的大量相关研究显示,唑来膦酸对卵巢癌、乳腺癌、前列腺癌以及骨肿瘤等多发性骨髓瘤和实体瘤有着与计量相关的抗肿瘤功能。

本文对唑来膦酸的抗乳腺癌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唑来膦酸抗乳腺癌作用的临床前研究唑来膦酸调节骨髓微环境:在骨髓微环境中,唑来膦酸可抑制巨噬细胞、成骨细胞、骨髓来源抑制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其中的间充质干细胞可分泌白细胞介素-6以及趋化因子,进而提高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

Gallo等进行的体外研究表明,唑来膦酸可通过有效抑制间充质干细胞的分泌及迁移来阻碍乳腺癌细胞的侵袭。

唑来膦酸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及增殖:相关研究表明,和肿瘤相关的巨噬细胞有利于癌细胞侵袭。

Rietk等把乳腺癌MCF-7细胞和巨噬细胞于1μmol/L的唑来膦酸中共同培养,检测96 h后MCF-7细胞的侵袭率表明,唑来膦酸可有效阻碍巨噬细胞,促使MCF-7细胞侵袭的能力。

乳腺癌的治疗进展与现状ppt课件

乳腺癌的治疗进展与现状ppt课件

乳腺癌的预后指标



肯定: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数 目、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ER、PR 可能:Her-2、p53、肿瘤周围血管侵犯 、血管生成、瘤细胞分级 不肯定:DNA倍体、EGF、MVD、TGF、 bcl-2、pS2、SLN、骨穿、腋淋巴结微小 转移灶
乳腺癌的辅助内分泌治疗
阻断雌激素对乳癌细胞的刺激

FAC/FEC NA: NVB+A 25 Hceptin-P :CR 20% d 1,8 q21*2


NF: 5-Fu 500 NVB 25 d 1,8 q21*3 P-ACF
AC


乳癌的解救化疗方案

FAC/FEC
PA P 135-225(175)A 60 d1 q21 NA NFL(米托蒽醌12d1,5-Fu 350 d1-3, LV 350 d1-3 q21) EAP(A 20d1,8 ,VP-16 70d4-6,DDP 50d2,7q28 ETP
乳腺癌的辅助放疗

保乳术后常规 术前T3/T4,术后腋淋巴结≧4


利用电脑计划和先进的放疗设备
放疗最好于术后6个月内完成

放疗是手术的补充和延续,不能替代化 疗与内分泌治疗
乳腺癌的免疫治疗
乳腺癌的免疫调节剂治疗现状

中国免疫支持治疗 57%


日本
美国
33%
25%
免疫治疗对乳腺癌基本无效
应选择最经济最合理的治疗方案
乳腺癌的辅助化疗方案(2)

AC-P :CTX600IVq21*4 ,ADM60 IV q21*4 then P 175 IV Q21*4 LN(+) >7-10

2018版乳腺癌NCCN指南更新概要

2018版乳腺癌NCCN指南更新概要

2018年3月20日,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进行了更新,从2017.4版到2018.1版的更新内容主要包括:1.导管内原位癌●在全乳切除或再次切除时发现有浸润性病变的患者,应视为【临床】I期或II期肿瘤进行处理(包括淋巴结分期)。

2.激素受体阳性、HER2阳性乳腺癌的全身辅助治疗●紫杉醇联合曲妥珠单抗每周给药一次的辅助化疗方案(Tolaney et al.NEJM 2015) 可考虑用于【T1NOMO】(I期),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特别是原发肿瘤ER阴性)。

对于肿瘤大小接近T1mic(<1mm)的ER阳性乳腺癌患者,当预期复发风险低于5%而内分泌治疗可作为全身治疗的一个可行选择时,基于HER-2的全身治疗的绝对获益可能可以忽略不计。

●对于HR阳性、【HER-2阳性】并认为存在高复发风险(例如II-III期)的乳腺癌患者,在接受含曲妥珠单抗方案的辅助治疗后,可考虑增加来那替尼(neratinib)延伸辅助治疗。

对曾接受过帕妥珠单抗治疗的患者,接受来那替尼延伸辅助治疗的获益或毒性尚不清楚。

3.可手术乳腺癌患者的术前全身治疗:检查●对于一些可能无法行保乳手术,但患者需要化疗的病例,术前全身治疗仍然是一个可以接受的方案。

这可能使一些对治疗疗效好的患者(【T2N1M0、T3N0M0、 T3N1M0】IIB和IIIA期)获益,避免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

4.复发/IV期乳腺癌的检查●新增了一条:【对于适合接受单药治疗的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强烈推荐考虑进行BRCA 1/2检测。

】5.复发或IV期乳腺癌的全身治疗●ER和/或PR阳性、HER2阴性的复发或IV期乳腺癌的全身治疗►对于先前1年内未接受过内分泌治疗的绝经后患者,将其中原来的两个治疗选项“帕博西尼+芳香化酶抑制剂(1类证据)”和“瑞博西尼+芳香化酶抑制剂(1类证据)”,整合并改为“CDK4/6抑制剂+芳香化酶抑制剂(1类证据)”。

治疗乳腺癌药物的研究进展

治疗乳腺癌药物的研究进展

治疗乳腺癌药物的研究进展作者:李立夏李一凡胡晓丹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08期摘要:近50年来,乳腺癌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几乎所有人群的乳腺癌发病率都在上升,平均每年约升高1 %估计全球每年发病患者超过100万,对于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有手术、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本文就近年来用于化疗和内分泌治疗药物的新进展综述。

关键词:乳腺癌;药物治疗;研究进展乳腺癌(Breastcancer)是起源于乳腺组织、最常见的是乳腺导管或乳小叶的一种癌症;起源于导管的被称为导管癌,而来自小叶的被称为小叶癌[1]。

乳腺癌可发生在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尽管绝大多数的人类乳腺癌发生于女性,但也可以发生在男性,女性乳腺癌多于男性100倍,但男性乳腺癌往往因延误诊断而预后较差[2]。

1.化疗药物化疗主要用于 2-4期的乳腺癌,特别是雌激素受体阴性(ER-)及孕激素受体阴性(PR-)的乳腺癌[3]。

化疗药物的给药一般为 3-6个月的疗程,通常是组合用药[4,5]。

其中最常见的一种组合方案被称为“AC”,将阿霉素(Adriamycin)与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结合使用。

有时还添加一种紫杉烷类药物,如泰索帝(Taxotere),此时这种方案则被称为“CAT”。

另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案是组合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l),甲氨蝶呤(Methotrexate)和氟尿嘧啶(Fluorouracil),这一方案被称作“CMF”,与前者有相同的治疗效果。

大多数化疗药物可以通过导致 DNA 复制的损伤或其他机制而破坏快速增殖的癌细胞。

然而,这些药物也会损害快速增殖的正常细胞,从而导致严重的副作用,比如,心肌损伤是阿霉素最危险的并发症。

2.内分泌治疗对于ER/PR受体阳性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可产生 50%~60%的肿瘤退缩,过去已行内分泌治疗的患者 20%~40%可以再次有效,部分患者可对多种内分泌治疗有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生。然而,对DDFS无或仅有很小影响 • 多个试验都研究了辅助治疗TAM和AI五年后继续应用AI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只有AERAS研究比较了同
一AI在5年和10年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AI治疗延长至10年可能降低乳腺癌复发风险
N-SAS BC 05 (AERAS) 研究设计
主要终点: 无病生存(DFS)
延长治疗组 N=840 n(%)
64.3 23.3 449(53.4) 358(42.6) 33(3.9) 650(77.3) 171(20.3) 19(2.2) 830(98.8) 618(73.5) 456(54.2) 385(45.8) 328(39) 512(60.9) 75(8.9) 774(91.1)
HR
P值
0.548 P=0.0004
522
228
510
257
延长治疗组 停药组
2000
3000
发生事件时间,天
4000
DFS亚组分析
亚组 全部 既往ATM治疗
ANA TAM→ANA 年龄 <60岁 ≥60岁 BMI <25 ≥25 T-分期 T1 ≥T2 pN-分期 pN0 ≥pN1 激素状态 ER-PR+ 均为阴性 既往化疗 否 是
停药组
未延长使用阿那曲唑
延长治疗组
延长使用阿那曲唑5年
随访(中位随访:4.9年)
2007年11月-2012年11月期间的1697例ITT患者随机分组
统计分析
• 参照既往AI相关研究,该研究旨在验证5年DFS从停药组的91%增加至延长治疗组的94% • 统计学效能达到80%,双侧α水平为0.05,需要1250例受试者,出组率约为10% • 主要和次要终点由分层对数秩检验(Log-rank Test)评定和控制分层变量 • 基于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风险比和95%Cis(可信区间)
3
GS3-04_AERAS
Arimidex延长辅助随机研究AERAS/N-SAS BC 05:一项纳入1679名绝经后女 性,延长芳香化酶抑制剂(AI)辅助治疗至10年的前瞻性、随机多中心开放的Ⅲ期
试验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multi-center open-label phase III trial of extending aromatase-inhibitor adjuvant therapy to 10 years - Results from 1697 postmenopausal women in the N-SAS BC 05 trial: Arimidex
次要终点
• OS • DDFS • 安全性 • HRQOL • 成本-效益
原发性绝经后乳腺癌女性接受4.9年至5.2年 阿那曲唑辅助治疗
修订:起始接受TAM之后序贯阿那曲唑至少2年 共计辅助治疗5年的绝经后女性也可以入组
随机分组 1:1
分层因素
• 淋巴结状态 • 既往辅助化疗 • 选择他莫昔芬或阿那曲唑 • 机构
患者基线特征
中位年龄

BMI
T状态
T1
T2
淋巴结状态
T3/T4 N0
N1
N2
受体状态
ER+
放疗
PgR+ 是

辅助化疗

否 起始5年内分泌治疗 TAMANA
ANA
停药组 N=843 n(%)
64.5 23.3 437(51.8) 378(44.8) 28(3.3) 667(79.1) 163(19.3) 13(1.5) 836(99.1) 627(74.3) 457(54.2) 383(45.4) 332(39.3) 509(60.3) 76(9) 772(91)
extended adjuvant randomized study (AERAS) Shoichiro Ohtani, et al.
研究背景
• 对于早期绝经后HR+乳腺癌患者通常采用的治疗方式是AI治疗5年或者是TAM治疗2-3年后序贯AI5年 • 延长内分泌治疗是降低乳腺癌远期复发风险的重要治疗选择 • 近来公布的DATA、IDEAL、MA17R和NSABP B42试验都显示,延长AI治疗可以降低第二原发乳腺癌的
延长治疗组 事件/N(%) 51/831(6.1)
47/757(6.2) 4/74(5.4)
8/200(4.0) 43/631(6.8)
40/598(6.7) 11/233(4.7)
21/427(4.9) 30/375(8.0)
36/621(5.8) 15/181(8.3)
39/580(6.7) 12/222(5.4)
1.9
2.9
主要终点:无病生存(DFS)
DFS
从随机分组到首次DFS事件的时间
1.0
91.9% 延长治疗组
0.8
5年DFS率 84.4% 停药组延长治疗组 停药组
+删失值
831
755
828
773
0
687
600
728
643
1000
事件数量/ 患者数量
51/831 98/828
0.48(0.20, 1.08) 0.57(0.40, 0.83)
2018 SABCS 治疗进展
1
目录
1 • 早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展 2 • 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展 3 • 靶向、免疫、预测治疗进展 4 • 年度回顾
2
早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展
阿那曲唑延长治疗:AERAS研究(GS3-04) AI延长治疗荟萃分析:EBCTCG(GS3-03)
SOFT-EST亚研究终期分析(P4-14-01) 低剂量TAM预防复发:TAM01研究(GS3-01) PAL+LET新辅助治疗:PALLET研究(GS3-02) 骨质疏松及双膦酸盐对预后影响:DATA亚组分析结果
27/488(5.5) 24/313(7.7)
停药组 事件/N(%)
97/829(11.7)
HR(95% CI) 0.55(0.39, 0.77)
89/753(11.8) 8/76(10.5)
0.55(0.39, 0.78) 0.60(0.16, 1.99)
18/204(8.8) 79/625(12.6)
研究治疗时长
• 两组中位治疗时长均为4.9年 • 总体上,停药组与延长治疗组完成5年研究治疗的患者比例分别为75.2%和
70.1%
提前终止原因
不良事件 患者拒绝 转院 乳腺癌复发 第二肿瘤 (非乳腺相关) 其他原因
停药组(%)
0 3 2.2 11.3
5.4
4.1
延长治疗组(%)
9.6 7.4 2.2 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