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知识网络结构】:

【背景知识与单元线索】

1、“中国近代史”:指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划分标准:社会性质),开始于1840

年鸦片战争,结束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止时间及标志)在这个时期,中国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革命任务及性质),因领导阶级不同,又分为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二者的分水岭1919

年的五四运动。

2、基本线索:

①中国遭受外来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1840-1901):包括四次战争及五个不平等条约。

②中国各阶级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的辛亥

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包括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③图示

旧民主主义革命示意图

1840 1842 1851 1856 1858 1860 1864 1894 1895 1900 1901 1911 1919

侵略战争鸦片第二次甲午八国联

战争鸦片战争战争军侵华

不平等条约《南京》《天津》《北京》《马关》《辛丑》

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示意图

1919 1921 1924 1927 1931 1934 1936 1937 1945 1946 1948 1949

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五四中共成立第一次南昌红军七七日本三大

运动(一大)国共合作起义九一八长征事变投降战役

【专题总结】

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发动侵略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

面侵华战争。

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简表(1)

名称时间发动者影响

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国、法国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日本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英美俄日法

德意奥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境地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1937-1945年日本

2、强签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化的程度加深──《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近代不平等条约简表(1)

条约

签订时间备注

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1843年《虎门条约》1843年中美《望厦条约》1844年中法《黄埔条约》1844年中英,中法《天津条约》1858年开埠最多

中英,中法《北京条约》1860年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资本输出《辛丑条约》

1901年

赔款最多

近代不平等条约简表(2)

割地赔款开埠其他《南京条约》香港岛

2100万银元

五口通商

关税

《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拘留等特权

《天津条约》无巨额白银十口通商略《北京条约》九龙司英法各800万两白银

天津略《马关条约》辽东半岛台湾等

二亿两白银四口通商

略《辛丑条约》

本息合计9.8亿两白银

3、割占中国领土:《南京条约》英国割占香港岛──《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澎湖列岛及其附属岛屿。

4、镇压中国革命: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镇压义和团运动

二、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历程

1、民主革命的基本历程: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

日战争-解放战争。

2、民主革命纲领的演变:天国方案-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社会主义方案。

3、国共关系的变化: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国共合作实现-国民大革命发展、北伐战争-国共合作破裂-中共发动武装起义、走上“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共再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国民党发动内战-

国共关系

再次破裂。

【附表】:

①、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简表

时间

性质

历次列强侵华战争中的反侵略斗争1840—1945 各阶层反侵略斗争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义和团运动1900年高潮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辛亥革命

1911—1912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无产阶级(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义革命简表

时期

时间

备注

中共创建时期1919—1924 五四运动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北伐战争时期1924—1927 第一次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土地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③、解放战争简表

阶段

时间

要点

战略防御阶段1946.6—1947.6 全面内战爆发,粉碎全面进攻,粉碎重点进攻战略反攻阶段1947.6—1948.9 土地改革,挺进大别山战略决战阶段1948.9—1949.1 三大战役

走向胜利阶段

1949.2—1949.9

北平和谈,渡江战役解放南京,追歼残敌

④、国共两党关系演变简表历史阶段主要矛盾国共关系统一战线中共领导军队北伐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和北洋军阀的矛盾第一次国共合

作革命统一战线

国民革命军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人民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第一次对抗

工农红军

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八路军,新四军解放战争时期

中国人民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第二次对抗

解放军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知识点整理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1.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a) 如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吴阶平、邓稼先等。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b) (1)国防科学技术领域(最为显着) ①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②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③1967年,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④1970年,用自制“长征1号”运载火箭成功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成为我国航天时代开始的标志。 (2)医学: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3)农业科技: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b) (1)提出: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2)意义:这个论断反映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对科学技术在

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与运载火箭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b) (1)空间技术领域 ①1984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通信卫星,随后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升空。 ②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 ③1990年开始,中国进入卫星发射市场。 (2)运载火箭研究 ①1980年5月,中国向南太平洋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②1999年11月以来,成功运用长征2号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五次“神舟号”飞船的发射和回收试验。 ③2003年10月,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 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神舟号”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3)作用:对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教案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知识点拨 (一)知识网络 (二)历史解析 “海禁”与“闭关锁国” 一、明清以前,封建政府基本采取对外开放政策 决定这一政策的基本因素有三:一是国家强盛,经济、文化各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二是海陆交通发达,航海技术进步;三是封建统治阶级实行开明政策。这种对外交往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政治、军事、外交往来;经济贸易往来;科技文化交流和发展。 二、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由开放转为闭关自守 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是落后的封建经济和专制统治发展的必然结果。所谓闭关自守政策,即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有: (1)主观因素:①从明朝中后期开始,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古老的中国封建制度开始走向衰落。封建统治者只能依靠强化君主专制、加强特务统治、大兴文字狱等手段来维持封建统治,封建统治者害怕和拒绝任何新事物的传入。②几千年来,我国经济结构是小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在落后闭塞的经济基础上产生出因循守旧、虚骄自大和闭关自守的思想。

(2)客观因素:①从明中期到清前期,中国先后遭到外国骚扰和侵略:沙俄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倭寇侵扰东南沿海,葡萄牙占据澳门,荷兰侵占台湾。为了防御外国侵扰,封建统治者采取了消极的“闭关自守”政策。②清政府建立了对全国的统治后,各地反清斗争持续不断,东南沿海一带的反清斗争更是此起彼伏。尤其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同东南沿海和流亡海外的反清志士保持密切联系,为“反清复明”而斗争。这也 是清政府实施闭关政策的一个客观原因。 三、闭关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①一定程度上对外来侵略有某种民族自卫作用,保护了封建自然经济。②严重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③影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造成了经济技术的落后,导致近代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出现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局 面。 二、学习自评 (一)知识掌握 1.井田制遭到破坏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的发展B.私田的大量出现 C.政府为了增加税收D.土地兼并严重 2.下列关于我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叙述,不准确的是() A.形成于春秋时期 B.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 C.明朝政府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 D.历朝封建政府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农民利益 3.“重农抑商”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国策,其经济基础是()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B.封建君主专制 C.封建中央集权D.民贵君轻 (二)能力提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优质教案

第16课伟大的抗日战争 【新课导入】 以凤凰卫视凤凰大视野栏目组在纪录片《中国远征军》录制过程中关于“你听说过中国远征军吗?”的街头随机采访导入新课:当年数十万远征军将士为保家卫国而埋骨异域,可他们大多数人至今无法魂归故里。抗战的烽火硝烟过去不及百年,我们的脑海里却已无丝毫关于他们的记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新课教学】 一.走进历史之日军罪行 1946年5月到1948年11月,由美苏中等11国法官组成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对日本甲级战犯进行审理,国际检察局向法庭提交了对日本战犯的起诉书。 设问:你认为国际检察局会起诉日本战犯在二战尤其全面侵华战争时期触犯哪些罪名? (学生自主学习P74-P75页并简单归纳侵华日军的罪行) 1.1937年7月7日,日本在北平制造_______,也称_______,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也是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开端,抗战进入战略防御阶段。 2.1937年8月13日,制造_______,进攻上海。 3.1937年12月,攻陷南京后,对_____和平居民进行_____。 4.1941年河北省丰润县_______惨案。 5.在中国东北成立研究细菌战的部队,即_______,用活人进行实验。 教师: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卢沟桥事变,从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为迫使国民政府投降,又制造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从而威逼南京。这幅图反映的是八一三事变后,遭到日机轰炸后的上海南站的情景,图中一个幼儿孤独的坐在废墟中哭泣,他的亲人在轰炸中应该不幸离他远去。而这幅图则是日本国内媒体《东京日日新闻》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报道。这些铁一般的事实正是当年国际检察局起诉日本战犯的三大罪名(破坏和平罪、杀人罪、普通战争罪及反人道罪)共55项罪行之一部分(见下图)。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详解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专题主干知识: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 创立: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的学说。(统治者漠视) 继承: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荀子对“礼”深入讨论。(统治者漠视) 重创:秦朝,焚书坑儒。(遭到打击) 正统: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融合:唐宋时期,儒、道、佛三教开始走向融合。 高潮:宋明理学,新的儒学体系。 批判继承:明清,批判继承传统儒学,出现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二、专题知识详解 1.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及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P4 (1)孔子思想和成就: ①提出“仁”与“礼”的学说,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从而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②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持敬而远之的态度。 ③教育贡献:开创古代私人讲学之风; 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局面); 从礼乐射御书数方面培养学生,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④其言论编成《论语》一书,儒家学派开创者,儒学以《六经》为基本文献。 (2)孟子思想:①提出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规范。 ②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学说。 (3)荀子思想:①强调“天行有常”和“人道有为”,“制天命而用之” ②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③其思想吸收了各家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内容。 2.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1)诸子百家的代表和主张:

页 1 第乐、非命、节葬、节用。简朴的精神,具有苦干和自我认识论“三表法”和逻辑 学“察类明故”牺牲精神。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了解):(2①阶级基础: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各阶级、各阶层、各 集团都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而且为本国或本集团的兴当时诸侯割据,统治者无法在文化上实行专制,②社会基础:起,纷纷招揽人才,养士成风,社会环境宽松。“士”打破了官府垄断文教的局面,有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群③人才基础:私学的兴盛,的形成;④其他因素:经济的繁荣、科技的进步等。3)百家争鸣的意义:(人教版必修三:这些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在这一时期形成十院校《中国古代史》 的各种学术思想,成为以后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源头。是我国学术文化《中国历史》先秦卷: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张岂之主编的六卷本年中国古2019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以后中国文化发展的基础,决定其发展方向,以后思想(除了佛学的传入外)都可以从先秦特点及其中的各种问题、代文化学术发展的道路,先秦百家争鸣也给了我们重要启在认识学术文化发展规律方面,百家争鸣中追溯到其源头。示。页知识链接最后两句)(或见人民版教材7P9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3. )原因(了解):(1①秦依法治国,却因暴政速亡;汉初实行黄老无为的方针,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解决不了王国势大、土地兼并等问题;②战国以来各家学派出现融合趋势,董仲舒在儒家思想基础上吸收了道家、法家、阴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天人感应”,阳家等学说,创立新儒学,提出“大一统”、独尊儒术”的要求,以文化统一巩固政治统一。③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④儒家提倡仁政、倡导礼制,着眼于社会和统治的长治久安,适合国家正常发展的需)要。(而汉初经济恢复后,国家生活逐渐转入正轨。)思想来源:董仲舒将法家思想等糅合进儒家,形成新儒学。儒学神学化、宗教化。(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思想主张:天人感应,实行仁政;君权神授;三纲五常;3)表现:(汉武帝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 太学建立的意义:①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管理学校; ②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③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风气,对于文化的传播起了积极作用一定改变大官富子嗣垄④使少数出身社会中下层的人得到入仕机会,断××局面;⑤ 进一步推动了入学的传播和发展。4)影响:(页 2 第 ①结束了各派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 ②汉朝也开始重视思想、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有积极意义。 ③有利于巩固专制集权、大一统;利减少暴政。 4.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1)理学兴起的原因(了解)P13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知识网络结构】: 【背景知识与单元线索】 1、“中国近代史”:指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划分标准:社会性质),开始于1840 年鸦片战争,结束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止时间及标志)在这个时期,中国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革命任务及性质),因领导阶级不同,又分为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二者的分水岭1919 年的五四运动。 2、基本线索: ①中国遭受外来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1840-1901):包括四次战争及五个不平等条约。 ②中国各阶级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的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包括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③图示 旧民主主义革命示意图 1840 1842 1851 1856 1858 1860 1864 1894 1895 1900 1901 1911 1919 侵略战争鸦片第二次甲午八国联 战争鸦片战争战争军侵华 不平等条约《南京》《天津》《北京》《马关》《辛丑》 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示意图 1919 1921 1924 1927 1931 1934 1936 1937 1945 1946 1948 1949 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五四中共成立第一次南昌红军七七日本三大 运动(一大)国共合作起义九一八长征事变投降战役 【专题总结】 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发动侵略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简表(1) 名称时间发动者影响 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国、法国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日本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英美俄日法 德意奥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境地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1937-1945年日本 2、强签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高中历史必修三高考题专题一

第1课百家争鸣 (2012·海南卷历史·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 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 【解析】题干中反映的战国时期孟子的有关施政中君民关系的论述,其认为统治者能做到“礼、义、信”则民治,因此,B项正确;A项是儒学思想可以体现的,但与题意不符,如民贵君轻、君舟民水;C项是荀子观点,题干无从反映;D为孔子思想,题干也无从反映。 【答案】B (2011·安徽文综·12)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图3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 ) 图3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①迎江寺,曾名“古万佛寺”,属于佛教思想,不符合题意。②徽州牌坊群中的贞女坊体现了儒家思想三纲五常的内容,符合题意。③涡阳老子庙供奉老子的神像,老子属于道家的思想。④包公祠是纪念宋龙图阁直学士、礼部侍郎、开封府尹包文拯的公祠。包公祠全名“包公孝肃祠”,“孝肃”二字,是宋仁宗在包公死后赐给他的谥号,以评价肯定包公的忠孝一生。这个含义也属于三纲五常的内容。所以②④体现儒家伦理思想,故选B。 【答案】B

(2011·上海单科·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 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 【解析】A项爱无差等是墨家的思想。C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治国方针,D项存天理,灭人欲属于个人修养问题,帮故排除A、C、D三项;B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才是为人处世的原则,又符合儒家思想。 【答案】B (2010·浙江文综·13)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 A.不以人助天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解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制天命而用之”和“天行有常”是荀子的思想,排除B、D项。选项A出自庄子《南华经》,原文是“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意指上古时的有识之士顺应自然,不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去破坏自然规律,或去影响自然,典型体现了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道德经》,“刍狗” 指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在祭祀之前,人们对它敬若神明,祭祀一结束,就被丢弃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无所谓仁慈,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主旨是建议人要效法天地的“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的精神,养成这样的胸襟。 【答案】A (2008·上海单科A组·2)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 A.儒家的思想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D.法家的思想 【解析】从材料中的“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可以看出这一思想主张“法治”来教育和管理人民。因此是法家的思想。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

12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检测试题

必修1历史第四单元试题 1.(2011年湖南期末)毛泽东曾经总结道:“自1840年起,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侵略过我们,每一次战争几乎都以中国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其根本原因是( ) A.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 B.中国政府的软弱可欺 C.中国近代化尚未起步 D.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 2.美国一位历史学家写道:“想象一下,哥伦比亚某可卡因(毒品)集团成功发动一起对美国的军事袭击,迫使美国允许可卡因(毒品)合法化,还须向哥伦比亚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这幅场景当然荒谬绝伦,但类似的事件在19世纪中期的中国确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是指……( ) A.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2011年银川期中)如图为“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网站首页,页面设置了三项链接。如果再添加一个新的网页链接,最合适的是( ) A.鸦片战争 B.天国兴衰 C.洪秀全 D.《天朝田亩制度》 4.下列关于太平天国的事件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 )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C.严惩外国侵略者 D.反对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 5.梁启超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梁启超所述“割台湾、偿二百兆”出自(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6.(2011年徐州模拟)“对欧洲人的仇恨如同烈火一般蔓延到全中国……一场针对外国势力的仇恨和恶作剧,以一种古老的形式爆发出来。”(H·G·韦尔斯《世界史纲》)这段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天京变乱 D.黄海海战 8.(2011年山东师大附中期中)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下图所示的文件,下列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B.标志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第16课 抗日战争 Word版含解析

第16课抗日战争 编者选题表 1 (2017·天津滨海期末)《新中华报》发文称“蒋氏的谈话,指出了团结的深切意义,承认了共产党人在全国的合法地位”。这一文章出现的背景是( ) A 国民党“一大”召开 B 国民大革命开始 C 抗战的全面爆发 D 国共间十年对峙 解析:C 国民党“一大”召开时及国民大革命开始时蒋介石并非国民党的最高领导人,故A、B两项错误;抗战全面爆发需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合作,团结抗日,故C项正确;国共十年对峙期间,国民党多次“围剿”共产党的根据地,并不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故D项错误。 2 (2017·浙江湖州期末)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蒋介石在亲自审定的《第三战区作战指导计划》中指出:“该战区以扫荡□□敌军根据地,并粉碎在沿江沿海登陆取包围行动之敌,以达成巩固首都及经济策源地,为作战指导之基本原则。”句中□□处应填入( ) A 南京 B 上海 C 太原 D 武汉 解析:B 根据材料“粉碎在沿江沿海登陆取包围行动之敌,以达成巩固首都及经济策源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应为对淞沪会战的指导,其中心为上海,B项正确。 3 (2017·云南昭通期中)1937年太原会战期间,八路军一二九师奇袭了日军的阳明堡机场,有力地支援了正在忻口前线阻击日军的国民党中央军。这说明( ) A 八路军成为抗战的主力 B 国民党抗战完全依赖八路军

C 太原会战成为国共合作的典范 D 国共之间已经没有任何矛盾 解析:C 题干体现了国共合作抗战,八路军配合正面战场的抗战,故选C。A、B、D 与材料和史实不符,故排除。 4 (2017·河南洛阳期末)聂荣臻曾经夸赞某次大规模战役:“是一个主动的进攻战役,使日军在华北的主要铁路、公路受到广泛破坏,井陉煤矿被彻底破坏,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治安肃正’‘以战养战’等阴谋计划。”此次大规模战役指的是( ) A 台儿庄战役 B 淞沪会战 C 平型关大捷 D 百团大战 解析:D 通过材料中“华北”“主动”等信息可以判断这是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千米的战线上,拔掉敌人据点近三千个。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D 项正确。 5 (2017·贵州贵阳月考)1942年初,中国军队开辟国外战场,进入缅甸作战。中国军队开辟国外战场的直接目的是( ) A 营救被困英军 B 对日军形成包围 C 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 D 配合英美军队反攻日军 解析:C 注意题干中“直接目的”这一限定,为了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中国军队入缅作战,故选C。 6 日本华北派遣军司令部在当年的综合战果报道中指出:“敌大半为中共军,与蒋军相反,在本年交战1 5万次中,和中共的作战占七成五。在交战的200万敌军中,半数以上也都是中共军。在我方所收容的19 9万具敌遗体中,中共军也占半数。”这表明( ) A 国民党正面战场连续溃败 B 国民党放弃了抗战 C 日本灭亡中国计划被粉碎 D 敌后战场作用重大 解析:D 日军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作战占了七成五,“半数以上也都是中共军”说明敌后战场的存在,消耗了日军大部分精力,其作用非常巨大,D项正确。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题(一)汇编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徐明同学设计的历史手抄报,选取了图8—10三个人物和他们的代表著作(刊物)。下列为该手抄报设计的主题,恰当的是( ) 图8 魏源《海国图志》图9严复《天演论》图10 陈独秀《新青年》 A.师夷长技、尊孔复古 B.优胜劣汰、民主科学 C.思想解放、救国图强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阅读以下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 A.《孔子改制考》B.《海国图志》C.《天演论》 D.《变法通议》3.陈旭麓:“把‘西用’放在‘中体’的轨道上,使它有个晋身之阶,有个‘用武’之地, 这就是一个进步。而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之内,是很难完全如愿的。”这表明作者强调( ) A.“西用”与“中体”本身就相互矛盾B.“中体西用”思想推动了向西方学习进程C.“中体西用”就是只强调经济改革D.用西方的技术维护中国体制是难以做到的4.鲁迅先生曾对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主流思想给以这样的概括:“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这一主流思想是指(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D.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5、从19世纪初对西方的轻蔑排斥到20世纪20年代对西方的崇拜,中国走过了一段漫长的道路。一位政治家用以下的话总结了这个变化的顺序:“首先是影响器物的技术;而后是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最后则是触及精神生活核心的观念。”照此说法,“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的事件应该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新文化运动 6.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提出:“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次“思考”的“层次”变化是( ) A.从技术到器物 B.从制度到思想C.从制度到文化D.从器物到制度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试题

高二历史1 必修三专题一练习 班级姓名学号布置日期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 25 题,计 75 分) 1、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 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 .儒、道、墨、法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 2、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墨子主张“兼爱” 、“非攻”,孟子主张 “政在得民” ,这些主张所反映出的社会背景是 A .社会的长期动荡不安 B .百家争鸣的趋同现象 C.奴隶制开始崩溃D.封建经济的发展壮大 3、下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成就中,对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 A .“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B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D.“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 4、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 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 , yet, it can turn the boat over as well ”,这句话最早见于中国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著作?这位学生正 确的回答是 A . Li Er B. Zhuang Zhou C. Meng Ke D. Xun kuang 5、《史记·曹相国世家》曰:“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此语 体现了汉初遵循的诸子思想是 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 6、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关系是 A .完全更新 B .因循守旧C.继承与发展D.形式上的变化 7、“三教合归儒”的三教是指 ①佛教②基督教③伊斯兰教④道教⑤儒学 A .①④⑤ B .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8、董仲舒对儒学内容的发展在于 ①限制君主暴政②大一统③“天人感应”④“君权神授” A .①②③ B .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9、下列儒家思想的主要观点,在今天还可取的是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爱人 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③“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④“亲吾之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⑤“宇宙便是吾心”“心外无物” A.①②⑤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⑤ 10、两宋时理学的集大成者是 A .程颢 B .程颐C.朱熹D.王阳明 11、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指 A .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 .“天人感应”理论12、 朱熹和王阳明对“天理”进行了不同的阐述,两者共同的本质意图是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制度-学习文档

一、单选题 1.《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新的权力机构出现 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2.故宫中某机构遗址有这样的文字说明“……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职(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该机构的主要职能是() A.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B.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纵论军机,谋划战事 3.利玛窦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但是如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明朝时() A.内阁具有最终决策权B.政府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C.君权受到相权的牵制D.国家统治的基础是贵族政治 4.明朝曾经出现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的情况。也曾出现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内阁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的情况。以上材料可以说明() 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B.明代内阁属于决策机构 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D.制度设计与实际执行未必相符 5.“皇上召见军机大臣,不许太监在侧,也不准王公及部院大臣擅入军机处,军机大臣不得擅自结交外任官员。”材料表明军机处() A.是君权的附庸,无行政决策权B.关防严密,有利于政令执行 C.权力巨大,凌驾于六部之上D.职官干练,提高了行政效率 6.“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这种制度应该是() A.秦代的三公九卿制B.唐代的三省六部制 C.元代的中书省制度D.明代的内阁制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第四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一单元测试题第四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个小题2分,共50分) 1.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记亿万千。……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下列对材料的主旨的理解正确的是() A.揭示了鸦片输入的危害 B.说明中国人民勇敢,不怕刀枪火炮 C.刀枪火炮都有较大危害 D.因吸烟,中国死亡亿万千人 2.右图为南京静海寺陈列馆最独特的陈列品——警世钟,钟体的正面“警世钟”三个 大字赫然醒目;钟的背面镌有钟的灵魂千古训条“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香港回归之夜,155下的奋力撞击,震荡着古老的南京城。下列与该警世钟有关的信息,表述错误的是 ( ) A.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B.1842年的《南京条约》割香港地区给英国 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南京见证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屈辱 3.在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与侵略者先后签订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 京条约》,其中共同涉及的内容是() A.协定关税 B.公使驻京 C.割让土地 D.开放口岸 4.某班小组讨论“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结果出 现以下四种理由,你认为最恰当的理由是()A.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B.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 C.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D.担负起了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 5.从内容上看,《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共同的局限性表现在() ①不能对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正确的判断②带有强烈的小农意识③只学 习西方先进技术④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6.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的纪念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百年的邮票,以下关于 这张邮票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这张邮票发行于1953年 ②他描绘的主要是金田起义 ③定都天京可能是画面的主要内容 ④画面中可能涉及拜上帝教的内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7.2013年7月23日,日本首相声称登陆钓鱼岛附近岛屿以显示在中日主权纷争中的立 场,引起海内外华人的愤慨。中日钓鱼岛主权之争的历史渊源始于()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二十一条》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知识点整理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1.儒家 (1)孔子(创始人) ①政治:核心是?仁?和?礼?;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提倡?德治?,反对苛政, 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②教育:开创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讲授课程以六艺为主。 ③文化: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他去世后,言论 被编纂成《论语》。 (2)孟子(战国末期的代表,亚圣) ①提出四种道德觃范:仁、义、礼、智。 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②发展孔子的?德治?,提倡?仁政?学说。 ③提出?民贵君轻?思想,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3)荀子(战国末期的代表) ①曾经三次在著名的?稷下学宫?担任?祭酒?. ②在天人关系上,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提出?人道有为?,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③强调礼法幵用,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2.道家 (1)老子(创始人) ①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觃律(?弱者道之用?),蕴含了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②名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死不相往来 ③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比较消极)。 (2)庄子(战国时的代表) ①?道?是世界最高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②主张?齐物?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3.法家:代表人物——李悝、商鞅、吴起、申不害、韩非(集大成者) (1)韩非(战国时的代表,集大成者)

①将?法??术??势?结合,又吸收道家思想,主张加强君主集权。 ②主张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 ③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 来效?的主张,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要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俱进地进行变法。 (2)作用:法家理论为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 用。 4.墨家 墨子(创始人) (1)?兼相爱、交相利?(主旨)。 (2)提出?非攻??尚贤??尚同??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主张。 (3)名言: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二汉代儒学 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以汉民族为 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主要原因:董仲舒____的儒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2.经过: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核心是确立儒学独尊的地位。汉武帝采取了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措施,提升了儒学的地位。 3.影响:结束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使儒学成为中 国封建社会的_______。儒学地位提高的同时,也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㈡太学的建立 1.影响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2)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3)打破了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情形,也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文化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同时,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 (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 (2)争论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如何治国(德治、仁政,法治,无为而治),还有人性问题、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 (3)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的成就 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礼”和“德治”的主张。 教育上:创办私学,总结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 典籍上:编订“六经”。 [附]孔子的重要言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2)孟子的主张: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附]孟子的重要言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3)荀子的主张: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附]荀子的重要言论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 之。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另:三纲五常) 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

[目的:加强专制集权。影响:加强了专制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三、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 德修养,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 1、李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指: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顾炎武(著《日知录》、《天 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用。顾炎武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王夫之在哲学方面成就突出。[言论:黄—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公其是非于学校。顾—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五、儒学的兴衰历程:见提纲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出现及完成:造纸—甘肃西汉墓出土了纸,东汉有“蔡侯纸”;指南针—战国名“司南”,宋时用于航海;火药—唐宋时用于军事;印刷—隋唐出现雕版印刷,《金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知识点整理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顺乎世界之潮流’ 1.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是林则徐,主持编写《四洲志》 2., 该著作也是探寻、 思想。 世纪、西学为用”的思想。 .在 维新变法期间,期望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改变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挽救民族危亡. 5.梁启超 6.严复于1898。认为人类社会同样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法则的支配。坚信“世道必进,后胜于今”其进化论思想成为维新派批判封建顽固派 7.谭嗣同:属于激进派,愤怒地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

9、1903年,章太炎 。 二新文化运动 1 2后改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从此拉开了序幕。 出任北大校长,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3的旗帜下,新文化运动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尊孔复古的思想逆流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4 ①民与君势不两立,自由和专制也不能并存,妄想复辟的人都是国家的公敌。 5”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是新文化运动重点批判的对象。 “三纲五常”是“奴隶之道德”,与时代潮流、民族共和不相容。 6 教吃人的本质,痛斥了所谓的“仁义道德”,呼吁人们推翻这人吃人的制度。 7,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通俗的新文学。(文学革命口号的提出和白话文的使用,成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武器)8、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d) (1) 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920) (2)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背景 2是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称他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思想。 3、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

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4、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贡献: (1 (2)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专号》 ,介绍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3) 传社会主义思想。 5、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加试】——(c) (1)使中国人民找到了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武器。 (2) 想基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知识点总结

第16课抗日战争 日本侵华大事记(20世纪30年代前) 19世纪60年代侵略台湾 1894—1895年发动侵华甲午战争 1897年参与瓜分中国,将福建作为势力范围 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 1904—1905年日俄战争,将侵略势力扩张到我国东北 一战期间日本对德宣战,侵略山东, 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一、日本侵华原因 1.日本: (1)经济危机使日本资本主义发展陷入困境,法西斯政权希望通过对外战争摆脱困境(2)“大陆政策”(蓄谋已久)[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dd1701661.html,] 2.中国:国共对峙,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奉行不抵抗政策,正在忙于剿共,对日本蓄谋已久的战争未做好准备(有机可乘) 3.国际:英法美的绥靖政策(国际环境宽松) 二、20世纪30年代日本制造主要的侵华事件? 1.局部侵华: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一?二八事变袭击上海 在中国东北扶植伪满洲国 华北事变威逼平津(标志: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2.全面侵华:1937.7.7卢沟桥事变 [来源:学|科|网Z|X|X|K] 三、全民族抗战

1.开始标志:卢沟桥事变标志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原因 (1)决定因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推动因素:抗日救亡运动运动不断高涨的推动[来源:学.科.网] (3)主导作用:中国共产党倡议、主导和积极促成 3.全民族抗战的史实 (3)国外战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①目的: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 ②战果:中国远征军救出被围英军七千多人; 1945年初,在英美军队配合下,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四、日本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 1937.12 2.潘家峪惨案 1941 3.七三一部队

高中历史高一必修一试题:第16课_五四爱国运动_word版含解析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巩固提能?夯实双基宁编者选题表 一、选择题 1. 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说:“中国人民从巴黎决议的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了一个整体。”这段话评价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 五四运动 B.辛亥革命 C.义和团运动 D.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A “巴黎决议”是巴黎和会的决议,“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 合成了一个整体”指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而引发的“外争国权,内惩国 贼” 的五四运动,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2. (2017 ?山东青岛期末)“青岛问题未及,福州交涉又起。某国恃强凌弱,骄横蔑 视公理。一面提倡国货,一面仇物抵制……国民皆用国货,何惧强邻无理。”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解析:D 通过材料中“青岛问题” “强邻”等信息可以判断出该事件是五四运动。 3. (2017 ?辽宁大连期末)梁漱溟说:“我算是北京大学的一个人,这一次被捕学生 中间,也有我的熟友我的意思很平常,我愿学生事件付法庭办理 ...... 在道理 上讲,打伤人是现行犯,是无可讳的。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前,他仍 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据此可知,梁漱溟认为() A. 应该在法律框架内认识该事件中的学生行为 B. 学生的爱国行为虽然突破法律,但值得肯定 C. 曹、章罪大恶极,学生侵犯他们,合情合理 D. 五四运动中的学生行为推动革命进入新阶段 解析:A 从材料中“打伤人是现行犯,是无可讳的。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前,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说明梁漱溟认为学生的行为即使是爱国的,但也是违法的,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六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六测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称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是“智慧”的化身。这主要是指他() A. 首先对客观世界进行哲学思考 B. 强调个人利益,创立诡辩学派 C. 把讨论的重点从自然转移到社会 D. 开始了对人本身的哲学认识 2.有人说,苏格拉底和我国的孔子有若干相似的地方,甚至有人将他比做希腊的孔子,将他的学生柏拉图比做希腊的孟子。因为从若干的事实对照起来看,苏氏和孔子确有不少类似之处。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主要区别是() A.重视道德的意义 B.肯定人的价值 C.强调知识的作用 D. 推崇君主权威3.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明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B.反对贵族专权暴政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D.扞卫思想自由原则 4. 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 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 C.宣扬《圣经》精神 D.否定教皇地位5.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主要差异是() A.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而成B.倡导人文主义精神 C.有利于近代思想解放D.借助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6.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是() A.人的出类拔萃为城邦增加的荣耀可以超过神 B.心灵美比形体美更珍贵 C.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D.健康和聪明是人生的两大幸福7.下列现象出现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能够体现人文主义思想的有( ) ①彼特拉克在《歌集》中抒发对妻子真挚的爱情②许多富商建造的宅第带有美丽的 花园和宽敞的阳台③很多学校和教师都把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学生的必修课 ④出现了用方言翻译的《圣经》 A.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8.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 者“高明”之处在于()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通过着书立说表达思想 C.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 D.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9.英国哲学家指出: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材料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